如何把中国的发展潜力与优势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

如何把中国的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中国社会科学网
如何把中国的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
日 10:05 来源:党建
作者:朱继东
内容摘要:
作者简介: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不实论调近年来不时被西方媒体提起,甚至有人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读为“国家资本主义”、“权威资本主义”乃至“中国特色资本主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把中国的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成为不少人关注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当下我们必须回答好、应该回答好的问题。  在全面从严治党中不断加强党的领导,是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直面党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零容忍反腐、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等方面发力,并一步步坚定推进,使党的领导凸显出更强大力量,也越来越体现出强大话语优势。  日,刚刚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就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此后,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从严治党,而且以零容忍的态度重拳反腐,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深入持久反“四风”。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表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党内政治生活呈现新的气象。”  在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同时,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党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领导,注意着力抓好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明确了反意识形态渗透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要求各条战线都要重视并加强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在这样的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敢于亮剑的党员、干部、专家越来越多,我们党意识形态工作正呈现向上向好的良好局面。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也明确把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情况规定为党内监督的重要内容。这些都向全党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也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信心和决心。这是中国把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的重要保障。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孙志香)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www.cssn.cn. all rights reserved陈曙光:中国的发展优势如何转化为话语优势
 来源:光明日报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责任编辑:蒋正翔
  作者: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负责人、武汉大学教授 陈曙光
  在如何建构当代中国的学术话语这个问题上,目前有以下三种主张值得引起重视。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体系,它自创立以来始终参与了世界的理性塑造,深刻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马克思主义的话语即是当代中国的话语,建构中国话语即是回归马克思恩格斯的话语,今天我们为什么要标新立异,为什么不可以“照着说”——这是回到原典的“教条路向”。
  第二,中国传统学术话语绵延数千年,已经形成了一套独具东方古韵的经典话语,这套话语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独步历史几千年的东方王朝,以至于今天我们才有资格以“复兴”这个具有深厚历史感的词汇作为时代的主轴,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将这套话语弃之不用,为什么要另起炉灶、另搞一套——这是向后看的“复古路向”。
  第三,西方在几百年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话语,全球化进程、现代化进程都是在西方话语的主导下实现的,今天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与国际惯例接轨,为什么不能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这是向外看的“西化路向”。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三条可能的路向呢?
  首先,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不能苛求以“老祖宗”的话语来解决21世纪中国的问题。老祖宗的话语为我们的建设和改革提供了总的指导原则,但是没有、也不可能给我们提供现成的具体方案。老祖宗的话语在今天依然好用、依然能用、依然管用,但是,对于风云变幻的时代而言,不够用也是事实。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应用须考虑本国的特殊性,创造本国特色的话语体系。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出现的所有的问题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时把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加以解决。俄国的问题只能由列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解决”。“马教条”不顾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将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和命运的神圣使命托付于老祖宗,这是被实践证明行不通的方案。中国在任何时候都必须牢牢把握不同阶段矛盾的特殊性,创新话语,走自己的路,创造性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其次,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具有时代的特殊性,不能奢望以古人的话语来解决今天的问题。中国传统学术话语是在中国这块东方沃土上生长起来的一朵奇葩,它在某些方面达到的高度确实为西方古代文明所不及,甚至也为西方近现代文明所不及。正因为如此,“取其精华”才有其合理性,也是我们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应有的态度。然而,“取其精华”的同时不应忘了还要“去其糟粕”。中国传统学术话语是前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这套话语在农耕文明时代曾经是先进的、管用的,但在现代工业文明时代,它的意义范围和作用领域则是有限的。如果试图用它解决诸如现代社会治理、现代政治建构、现代经济发展、全球秩序重建等诸多时代课题,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如果以为这套话语依然能够担当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那么,西方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一举超越独步历史几千年的东方王朝的历史就无法解释,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国粹不能保国”的历史就无法解释,近一个半世纪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向西方寻求救亡图存的真理的历史就成了无谓之举,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人民在各条道路、各个主义、各种话语的反复较量中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就成了历史的误会了。所以,在今天,试图将已经完成历史使命的传统话语简单复活而不加改造地“照单全收”是不科学的。
[责任编辑:蒋正翔] 1
  从宝蕴楼到前三殿,从珍品文物到绝世技艺,中华传统文化拉近了两国元首之间的关系,更令这次举世瞩目的外事活动洋溢着东方文化的璀璨光辉。  文艺作品肩负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天然使命,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起引领作用。
  随着“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提出与实施,中俄两国主权财富基金的合作和发展迎来新的契机,中俄关系将实现更大发展。  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
光明网版权所有朱继东:如何把中国的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朱继东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不实论调近年来不时被西方媒体提起,甚至有人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读为“国家资本主义”、“权威资本主义”乃至“中国特色资本主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把中国的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成为不少人关注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当下我们必须回答好、应该回答好的问题。
在全面从严治党中不断加强党的领导,是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直面党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零容忍反腐、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等方面发力,并一步步坚定推进,使党的领导凸显出更强大力量,也越来越体现出强大话语优势。
日,刚刚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就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此后,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从严治党,而且以零容忍的态度重拳反腐,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深入持久反“四风”。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表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党内政治生活呈现新的气象。”
在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同时,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党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领导,注意着力抓好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明确了反意识形态渗透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要求各条战线都要重视并加强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在这样的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敢于亮剑的党员、干部、专家越来越多,我们党意识形态工作正呈现向上向好的良好局面。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也明确把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情况规定为党内监督的重要内容。这些都向全党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也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信心和决心。这是中国把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的重要保障。
新发展理念促进经济优势变成人民幸福优势,是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的重要突破点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指明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是党中央积极主动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的科学举措,体现了党中央对新的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深刻洞悉、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的科学把握,是党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又一新高度上的深刻认识,不仅对当今中国的现实有很强的针对性,也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是党的理论创新的又一重大成果。
[责任编辑:赵伟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坚定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用新发展理念来引领和指导发展实践是切实把经济优势变成人民幸福优势的重要条件,也是中国把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的重要突破点。
把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需要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共产党的党性和人民性之间的统一关系,是关乎前进方向的一个重大问题。但一个时期以来,这却似乎成了一个很复杂、很敏感的问题。不仅一些党员、干部在理论上回避这个问题,认为不好讲清楚,而且还有人故意将两者的关系割裂甚至对立起来。因此,从理论上廓清、纠正对党性和人民性关系的错误认识,讲清楚党性和人民性内在统一关系,非常必要,对于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站稳人民立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那些把党性和人民性对立起来的论调,在思想上是糊涂的,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为广大党员、干部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为中国把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指明了方向。
要真正把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不仅要在理论上讲清楚、讲透彻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关系,而且要在实际行动中真正体现出来。坚决把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这一理念贯穿于全部工作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在全党和全体人民的立场上,推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沿着正确方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把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需要着力加强话语体系建设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他强调,要加快构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文化软实力理论体系,是加强中国话语体系建设,把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的重要环节。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这也是中央政治局第一次就文化软实力专门进行集体学习。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又一次强调了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并特别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连续两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都关注文化软实力,凸显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文化软实力理论体系这一问题的重视,也让越来越多人认识到这是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的重要内容。
国际话语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他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他再次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这既是直面问题,也是殷殷期待,要求我们尽快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切实推动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建设早日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
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
[责任编辑:赵伟露]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把中国的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
我的图书馆
把中国的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
???摘 &要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并不是“线性的”“直接的”,而是有着复杂的内在逻辑,需要顶层设计,通盘考虑,整体推进。因此,要真正把中国的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就必须尽快探索出一条科学的嬗变之路。本文首发于国防参考微信号:jfjbgfck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举世瞩目,中国在方方面面受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在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同时,鼓吹“中国威胁论”等的负面声音也随之响起。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把中国的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已成为一个必须回答的时代问题。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并不是“线性的”“直接的”,而是有着复杂的内在逻辑,需要顶层设计,通盘考虑,整体推进。因此,要真正把中国的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就必须尽快探索出一条科学的嬗变之路。1直面问题、回答问题:全面从严治党使党的领导凸显出更强大力量在改革开放获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国内出现了部分党员道德滑坡、贪污腐化的现象,一些地区贫富差距拉大、干群矛盾激化等问题也不容回避。随着党中央从零容忍反腐、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等方面发力,全面从严治党,使党的领导凸显更强大力量,也日益体现出强大话语优势。早在日,习近平同志就在党的十八大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强调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代表新一届党中央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抓住了全党、全国人民最关注的问题,且毫不回避党自身存在的问题,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零容忍反腐的开展深得民心。为实现全面从严治党,除了要把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组织建设抓好,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同样要抓好。在意识形态领域,习总书记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更是把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是一次理论上的突破和创新。反意识形态渗透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的特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内外环境更加复杂,我们必须对此有清醒地认识。习近平指出,西方敌对势力始终把香港、澳门、台湾作为对我们进行牵制遏制的砝码,近年来香港、澳门、台湾所发生的一些事件背后都有他们作祟。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中国文化更多为外界所了解,中国国家软实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国内外敌对势力是绝对不愿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风景这边独好的”的,全国人民都要清醒地看到国内外敌对势力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平演变,企图在中国推行“颜色革命”的险恶用心,不仅要提高警惕性,而且要大力加强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积极采取科学、有力的应对措施。我党长期高举思想建党的旗帜。从1921年正式成立开始,中国共产党就非常重视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尤其是古田会议正式确立思想上建党的原则更是标志着党对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视达到一个新高度。习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思想教育要结合落实制度规定来进行,抓住主要矛盾,不搞空对空。结合落实制度规定来进行思想教育,使得加强思想建党和加强制度治党相融相生、相互促进。今后,我们必须长期把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下去,这是中国走出一条从发展优势到话语优势的嬗变之路的重要保障。2回归人民、融入人民:在坚持党性、人民性相统一中让人民生活更美好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共产党的党性和人民性之间的统一关系,是关乎前进方向的一个重大问题。但当下,有人故意把党性和人民性人为地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具有较大的迷惑性和欺骗性,不仅不少群众被蒙骗,就连一些党员、干部也被误导,这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因此,从理论上廓清、纠正对党性和人民性关系的错误认识,讲清楚党性和人民性相一致、相统一的关系,非常必要。毛主席不仅特别重视党性问题,也非常重视人民性问题。始终坚持人民性是毛泽东思想最鲜明的特色之一。他提出并得到全党公认的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鲜明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统一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坚持党性原则,必须加深对党性和人民性关系的认识。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体现党的意志就是体现人民的意志,宣传党的主张就是宣传人民的主张,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那些把党性和人民性对立起来的论调,在思想上是糊涂的,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中国文化更多为外界所了解,中国国家软实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大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还是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就是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坚决克服有些党员、干部脱离生活、不接地气、同群众贴得不够紧等问题,而且要坚决克服一味迎合市场、盲信市场、迷信市场带来的盲目追求所谓“政绩”以及违背、损害甚至践踏群众利益等行为、现象,坚决把党性和人民性的内在统一贯穿于全部工作之中,使广大人民群众发自内心地支持、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既站在全党的立场上,又站在全体人民的立场上,引导大家深刻认识到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坚定党的立场和人民的立场的一致性、对党负责和对人民群众负责的一致性,从而始终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真正实现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体现出党性和人民性的一致性、统一性,从而推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沿着统一方向大力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3走向世界、改变世界:多措并举提升国家软实力以增强国际话语权作为把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的一个重要标志,话语体系和话语权建设是近年来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努力的重点。当前,中国不少学科的话语体系严重“西化”,话语优势自然无从体现。在这种背景下,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势在必行。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话语权、话语体系建设,不仅警示全党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提出要着力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强调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致力于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改革,推动中国探索科学有效的从发展优势到话语优势的嬗变之路。构建中国的国家文化软实力理论体系,是把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要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这也是党中央第一次就文化软实力问题专门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时强调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并指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增强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指明了方向。习近平还特别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国际话语权作为中国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包含议题的设置、规则的制定等具体内容,更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国家、民族在世界上的形象和地位。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民众对中国的发展还不够了解,有的甚至还存在不少误解。要大力、精心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建设好、发挥好新兴媒体阵地的重要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亲和力、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和公信力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作者:朱继东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脑洞大开:回复参考君关键词,获取更多原创文章!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把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中国社会科学网
把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
——访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志洲
日 07: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毛莉
内容摘要:对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来说,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是一个重大的时代命题。例如,金融部门要增强国际金融话语权,从事铁矿石投资和贸易的企业要增强定价话语权,媒体行业本身也要增强在国际舆论中的话语权,甚至时尚服装行业也要增强国际流行时装话语权。中国国际话语权显著提升《中国社会科学报》:事实上,站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高度,国际话语权问题在国家层面一直备受重视。国际话语权迎来历史性机遇《中国社会科学报》:如您所言,在国际政治的整体框架中认识国际话语权,有利于准确把握国际话语权格局的变化图景。中国并不谋求话语霸权《中国社会科学报》: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反对西方话语霸权是题中之义。
关键词:话语权;权力;学术;张志洲;中国社会科学报;变化;增强;话语霸权;舆论;话语体系
作者简介:
  今天,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对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来说,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是一个重大的时代命题。  作为当代世界话语体系中的后来者,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在国际舆论场上一段时间面临“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问题。破解西方话语霸权、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需要学界以持续而严肃的学理研究贡献智慧。本期“学海观潮”对话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志洲,就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动因,急需的诉求和努力的方向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话语权的本质是“权力”  《中国社会科学报》: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在1970年提出了“话语即权力”的命题。“话语权”作为一个学术概念,由此肇始。话语、知识与权力之间被认为有相互建构的深层关系,话语是建构权力、掌握权力、运用权力的关键。如何理解国际话语权的内涵?  张志洲:当前有关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文章和讨论很多。话语权在本质上是一种“权力”而非“权利”,是以话语为载体的权力样式,或者说是权力的话语体现。权力是国际政治的一个核心概念,国际话语权同样反映的是国际社会的一种权力分配关系。当今世界,国际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演变为话语权政治。一些重要的国际政治议题,比如恐怖主义的定义与反恐问题,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运动,气候变化的责任分担问题,等等,无不突出表现为国际话语权之争。  国际话语权竞争的主体主要是主权国家,但也包含其他国际行为体。掌握话语权的主体还有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经济部门以及特殊的个人等,有些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某些议题上掌握的国际话语权甚至超过主权国家,这一点常被我们忽略了。  《中国社会科学报》:近年来,我国的国际话语权意识空前提高,似乎各行各业都在讨论增强国际话语权问题。在不同领域的国际话语权讨论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  张志洲:确实如你所言,近年来我们有关国际话语权的讨论可谓如火如荼。例如,金融部门要增强国际金融话语权,从事铁矿石投资和贸易的企业要增强定价话语权,媒体行业本身也要增强在国际舆论中的话语权,甚至时尚服装行业也要增强国际流行时装话语权。  我们既要看到面对国际话语权“西强我弱”的基本格局,国内不同行业部门都有增强国际话语权的需求;也要看到中国国际话语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国际政治话语权不足。西方以所谓“普世价值”标准和“自由民主”意识形态来强制性地衡量中国,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发展道路、人权与民族区域治理、外交政策、海洋权益维护甚至文化传统等横加指责、攻击,这使中国增强国际政治话语权的需求极为迫切。因此,中国增强国际话语权要分清本与末、主与次的关系,从国家层面制定国际话语权战略,明确战略目标、路径和重点。  中国国际话语权显著提升  《中国社会科学报》:事实上,站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高度,国际话语权问题在国家层面一直备受重视。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作出了系列重要理论阐述和工作部署,为中国的对外宣传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看到,近年来国际舆论的天平正在往中国一端倾斜。您如何研判当前国际话语权竞争格局的变化?  张志洲: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知道国际话语权的基本来源以及国际话语权结构是否发生了于我有利的变化。一般意义上讲,话语权的来源包括话语性因素,如议题的设置、规则的制定、对讨论的引导、新概念的提出与运用、论证的逻辑新思路、科学的说服力,等等。除此之外,国际话语权的来源还包括参与和创建国际制度,对国际道义的把握,以及在国际权力结构中所处的地位等。这三大来源分别构成国际制度话语权、国际道义话语权和国际权力结构话语权。从国际话语权的这些来源因素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得到了显著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其一,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并制定了相关政策,把中国的发展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利益联系成一个整体,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和赞许。  其二,中国主动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成为中美关系中的重要议题。无论美国对此理念持何种态度都无法回避相关讨论;对于中美的地缘性和结构性矛盾,中国反复强调“太平洋足够宽广,容得下中美两个大国”,有效解构了西方的“修昔底德陷阱论”,在道义上更胜一筹,在态度上积极主动。  其三,中国的国际制度话语权明显提升。这表现在中国倡导创设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影响广泛的“国际制度”,以主场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召集了亚信会议,更好地发挥了博鳌论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不同层面的国际制度的作用等。  其四,国际舆论场虽然依然不乏对中国的恶意评论,但认同中国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学者和舆论渐渐增多。例如,曾经著有“历史终结论”的福山在访华之后也修正了自己的观点。  其五,中国国家实力的增长,使中国在国际权力结构中影响显现,增强了结构性话语权。  其六,在周边外交与道义性上,中国提出了“亲、诚、惠、容”的方针政策,赢得了周边国家的认同,等等。  概括而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提升,虽然“西强我弱”的国际话语权格局尚未根本改变,但是在趋势上发生了于我有利的变化。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张振)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www.css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中国发展潜力优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