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别人的行为习惯影响到自己时该怎么办?

爱o文明——点赞深圳十大文明行为_深圳新闻网
   市民点赞的“深圳十大文明行为”
     深圳文明大家谈(按现场发言顺序)
    深圳从文明角度说,最大的特点在于和具体的个人感受、个人经历的细节有契合。我们的十大观念是自己评出来的,评就不是自上而下的角度,是根据自己的感受的,是和每个具体的个人感受连接起来的。深圳特殊在于进步,在于比别人先行先试,就是一个引领的作用。
    很多在当时还不容易被接受的,在深圳可以很快被接受,比如“器官捐献”“无偿鲜血”等,这些行为将来也会形成文化软实力。深圳文明是生活化的,这些行为能够成为深圳十大观念生活化的一个版本,除了国际范和生活化,深圳的文明也具备中国范的特点。
    十大文明行为评选活动体现了民间性、现代性、国际范。这些文明行为理念来自于民间、植根于民间,有广泛性;更多的现代标示,爱献血、爱公益等,都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文明行为;跟国际接轨,对于公共事务、公共空间、公共伦理的积极讨论和实践。
    活动发起一个多月来,市民参与度很高,网上点赞率也很高,20个文明行为都是实实在在、我们身边的文明行为。 深圳人的文明特性在这次活动里尽现。在众生喧哗的时代,很多活动难以引起大家参与,在深圳这个地方,可以引起这么多的关注,体现了深圳的文明特性。
    这次活动也是深圳主流媒体在十大观念之后的新动作,文化持续创新的一个行动。20个候选的文明行为中,体现了个10大观念相对应的一些东西。十大观念是对城市观念的梳理和总结,10大文明行为的评选,是继深圳十大观念评选以后,对行为意识、和生活观念的评选。
    深圳总是一个有想法的城市,当时深圳十大观念,凝聚了深圳三十年间的很多口号,这十句话在很多场合都会被人记起。同样,文明行为的传播,深圳也希望跟别的城市不一样,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让网友参与进来,不是从上而下的事情,而是上下联动的事情。
    深圳网民以自己独特的思维、视角和创新意识,创造了深圳十大文明新主张,这是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最好诠释。正如京生部长所说的:深圳人要努力在展现每一个个体的独立风景中,彰显一座城市文明的整体尊严。
    爱是人自身情感的表达,这要聚集大家的意见,文明行为不是靠评审出来,应跟每个人的感受经历连接出来,文明行为正是靠传递交流而来,这里面有着情感的维系,十大文明行为评选通过网友的力量,体现了这一点。
    现在很多城市有能力在一定实践作秀式地展示文明,却不能消除很多人四散开来做坏事,深圳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文明程度有了巨大提高,中国禁烟,能够做到这个程度的只有深圳和上海。
    深圳是全国唯一一个献血需要预约的城市,深圳文明十大行为中,这一个必须要选。每一次捐血都有人跟我一起去,最后他们都发展成定期捐血的志愿者……这些小细节能够体现城市的大概念。文明的倡导者也要做一个践行者、参与者,倡导者除了倡导发动之外、带头做一些小事,践行一些理念。
    当年因为一张特区报来到深圳,后来成为深圳新闻网“我说深圳事”栏目的资深网友,对深圳有着特殊的感情。作为网民,自己以身作则,起一个模范带头作用是很重要的。一个城市的志愿者人数和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以前觉得夸大,这几年作为义工,感受深切。
    2012年注册成为深圳新闻网网友,上来看了一下感觉很不错,大家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一下子就爱上了。网民意见实际上就是体现深圳的一面镜子,每时每刻可以看到自己,政府在制定政策、以及行为观念上,多倾听网友意见,有一个很好的作用。?深圳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到了今天,进行城市文明的总结回顾很有必要。
弄潮:敢立潮头引领城市文明
这是一个弄潮的时候,不弄潮、不深圳。这里的人敢闯,有着“实干兴邦”的踏实劲儿;这里的人敢试,有着初生牛犊的进取精神;这里的人敢想,不管多么不靠谱儿的奇思妙想,都能在这里特立独行地存在。独立潮头的深圳人,创造着经济文明的奇迹、谱写着精神文明的神话、延续着城市文明的精髓。可以说,深圳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文明”的编年史,微笑、服务、排队、让座、健身、控烟、创新、包容……在一项项创新的文明举措下,深圳的文明氛围如冬日暖阳温暖人心。
今年2月,7旬老人李女士高血压发作晕倒在了路边,四年级女生李悦勇敢地扶起了她,坚持要送她回家。“我从早上8点出门,到下午一点多都没能走回家,只能坐在地上。”李女士回忆说,当时正在上学路上的李悦毫不犹豫地搂着她的腰扶她起来,一老一少搀扶着走了半个多小时,最终,老人得以顺利回家。2013年8月国内首部“好人法”在深圳横空出世,与时俱进的深圳人,在深圳公共文明水平拾级而上的步履中,在城市的文明引领方面总是敢立潮头。
“深圳这座城市文明气质是与时俱进的。”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人文学院副院长于长江表示,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年轻城市没有历史包袱,一直接触的是国际化现代化的文明生态,再加上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深圳人接受新文化、新文明更快。与大多数城市不同的是,深圳很多值得称赞的文明行为都是自下而上,市民自发形成而后产生社会效应的,逐渐形成这座城市独特的文明气质。另外,深圳这座城市骨子里流淌着创新的血液,所以,城市的文明创建模式也有着创新的因子,在很多方面引领、示范全国,成为其它城市争相学习的范本。
我看深圳的起步离不开弄潮的人,不如起个名字叫“潮都”。 ——深圳网友“温兰夫”
  下海弄潮,我们都是实践者。深圳敢独立潮头,与下海的思想观念的开放是分不开的。三十多年之后,深圳往何处去,一轮新的改革大潮即将涌起。 ——市民杨祥军
公益:以创新思维践行公益事业
人均捐赠额全国第一、综合慈善公益指数全国第一……深圳这座年轻城市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上,正在构建现代化慈善事业体制和机制。慈善,成为这座城市居民的一种品格,一种时尚,一种生活方式。在这里,由政府或民间提出的“人人公益”、“全民慈善”、“慈善一元捐”、“我生日、我慈善”、“有时间,做义工”等慈善理念、倡议,得到全社会广泛支持与践行。深圳特有的公益慈善文化基础和氛围,使得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这项全国公益界最高盛会长期落户深圳,并得到民政部、国资委、全国工商联等多个部门的支持,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充分激发社会各界投身公益慈善事业的积极性。当这座城市与爱同行,这座创造了速度、财富、传奇的城市,将以关爱的力量、创新的思维践行公益事业,使深圳成为中国慈善事业的火车头。
不久前,深圳第三届“公益金百万行”在莲花山公园起步,全市2000多名爱心市民以健康步行的方式,为公益慈善项目募集善款。“这项公益活动很接地气,既健康又环保,所以公司的员工和家属,无论男女老少都愿意来参加。”初晓艳对记者说。如今在深圳,“做公益”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词汇,它早已成为社会建设的创新手段和市民的生活方式。深圳正在实践的是,以创新、环保、健康的方式地做公益,让公益形成更大的生产力、创造力和影响力。
深圳虽然是一座竞争激烈、节奏很快的城市,但人与人之间形成了平等、友爱、互助的关系。深圳市民热心从事公益事业,不仅是奉献自己、帮助别人,更是一个干事创业、实现自我价值、实现梦想的过程。 深圳的公益组织大多发起与民间,而且涉及的领域很广,阅读、户外、环保、关注不同类型的弱势群体等等,他们具有专业的知识背景和创新的能力,是社会建设的一股重要力量,从这也可以看出,深圳公益事业的发展也是社会创新的实践模式。 下一步,希望深圳有更多关注社区建设的公益组织和公益力量,提升社区居民的自治能力,此外,结合深圳互联网比较发达的优势,在网络平台上放大公益组织的影响力,把公益模式复制到全国各地。
为了充分唤起全社会的关怀意识、责任意识和公益意识,有必要从娃娃抓起,加强少年儿童的公益慈善教育。深圳在中国教育创新和推动社会创新上做出了努力、树立了榜样。 ——深圳市慈善会秘书长房涛
  深圳有很多微公益的活动,它们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件着手、强调积少成多,重要的是门槛低,所有普通市民和网友都能参与其中,参与和关注就形成力量。——网友“千里马”
规则:用法治固化公共意识
“不乱丢垃圾”、“请不要在公共场所抽烟”、“请礼让行人”……以往,这些字眼对于人们而言只是一种文明劝导。可是,一个法院判决,却让许多人意识到:在深圳,乱扔垃圾、不礼让斑马线会触犯法律。一个合理的制度设计,胜过千次万次的运动式治理。法治是一个城市走向现代文明的标志,深圳在建设城市文明的过程中,用法治精神树立公共意识,让规则意识提升文明素质。在地铁站月台,候车的乘客自觉有序地排成整齐的两列队伍,留出中间的空位,让车厢内的乘客先走出来;在没有信号灯的路口,车辆自动减速慢行,礼让行人…… 深圳,这座强调守法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城市,以树规则、爱规则、守规则的实际行动,勾勒出一个个动人的文明风景。
东门街道负责人介绍,步行街日均客流量超过50万,随地乱扔垃圾的现象一直比较严重,被称为是“东门之痛”。通过严格执法,步行街每天的路面垃圾已由6吨减到0.35吨,下降率94%。同时,结合条例实施,城管执法部门加大常态执法力度,打赢了几场“官告民”的经典案例,对违法行为人产生了强大的震慑力。据统计,该《条例》实施半年后,东门步行街路面垃圾已减少九成多,文明标语随处可见,路面整洁干净。
规则意识和契约意识是文明高度发达的产物,伴随着深圳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爱规则、守规则已成为深圳人的共识。从另一个方面说,规则意识和契约意识又正在提升这座城市的文明气质。 尽管人们都生活在不同的领域,但“公共”二字却应始终盘亘在心,因为公共领域内的规则保护了公共利益,提高了效率,让大家受益。守法不仅仅是法律层面的要求,也是道德层面的要求。强调公民遵守法律,不只是出于对法律的畏惧,更主要是出于对法律的自觉认同,而这种认同最容易从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规则中获取。
坐地铁要排队、果皮丢进垃圾桶、在图书馆不能大声说话……这些东西我没专门去教,我儿子就会了,在深圳这是做人最基本的意识。他们老师会教育他,平时耳濡目染他也知道要守规则。 ——福田区绿洲小学家长张金平
    现在网上时有一些内地游客在外面不文明行为的报道。我的一位朋友认为,深圳人的文明素质比较高,这跟深圳人骨子里的规则意识分不开。 ——百度贴吧网友 “彩狸子”
排队:深圳的每一天都是“排队日”
深圳人之所以喜欢深圳,在众多理由中“秩序”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我们习惯了谦虚礼让、不乱闯红灯,习惯了绿色环保、无烟低碳,也更习惯于深圳的处处排队、秩序井然。深圳人的规则意识由此可窥见一斑,精明如深圳人,更懂得排队后面的经济效益,这是一种边际效益最大化的行为选择,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排队是分配资源最公平的方法,也是从全局利益着眼最有效率的方法。排队,作为一种先到先得的规则,不仅是维持公共场所良好秩序的必要手段,更是市民信守公平的素质体现。 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深圳从2011年开始已将11月11日确定为“排队日”,但这并不妨碍深圳人习惯排队。因为文明的深圳人,这里的每一天都可以是“排队日”。
从幼儿园接受的“排排坐分果果”,到成人之后的守秩序、要排队等社会公德,深圳人更懂得一个道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须以信守规则为基础,没有这种精神,深圳也很难成为今天的深圳。深圳人即使到了外地,也总是坚守着排队的习惯。资深驴友谭小姐表示,已经习惯于排队,“谁让我们是深圳人,一定得有素质。”问她不会感觉吃亏吗?谭小姐笑着表示“又能耽误多大事儿!”
自觉排队,既是城市文明的反映、城市风景的需要,更是市民日常生活秩序和生活质量的保障。排队,可以保障公平、可以提高效率,也可以使每个人赢得生活的体面和尊严。争先恐后,不讲秩序,实际上会极大地损害公共资源共享的效率,最终会使所有的相关人受害。 自觉排队,需要有一个好的环境和条件。深圳在资源供给、秩序设施、制度约束和道德规范等方面都为市民提供了可以参考的范本。 未来,继续维持自觉排队的行为习惯,需要我们在公共资源供给的公平性和均等化、公共场所的硬件设施、制度和道德建设、宣传教育等方面,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使排队成为深圳的风景,也成为根植于市民内心的文明素养和行为习惯。
在深圳,插队太丢人了,到哪里大家都会自觉排队,一旦有人插队,大家都会用眼光“鄙视”他。 ——罗湖市民张小姐
  都说中国人不守秩序,不会排队,但至少在深圳不是这样的:你看,当夜幕降临,华灯初放,下班的人们急匆匆赶回家的时候,大家还是有秩序地排队等车,良好的社会风尚要靠大家来努力。 ——网友“难得糊涂乐悠悠1963”
  我参加过几次公交站的“排队”义工服务。近几年,深圳排队上车现象越来越普遍,市民的排队自觉性也很强,文明礼让乘车已经成为深圳城市文明的标志之一。 ——义工黎女士
充电:人人学习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也是一座在学习中快速成长的城市。这座在经济文化上持续领跑的城市,有着非同寻常的“充电”热情。10月25日,2014年深圳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这已是深圳连续十年举办这一活动,年参与人数超过150万,并连续九年获得全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优秀组织城市称号。 深圳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学历层次较低现状,推进“全民素质提升计划”,把终身教育纳入区域、行业总体规划。深圳不断丰富文化活动,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举办了一系列高品位的文化活动,以此来提高深圳市民的文化素质。
“因为工厂里面8点上班,为了能够挤出时间来学习,每天早上我都是6点起床。花上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来背日语单词。”阿霞经过半年多的日语自学,在公司的一次部门重组中,阿霞一年多来的苦学终于派上了用场。阿霞告诉记者,虽然自己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日语学习,也没有在大学校园里念过一天的书,然而,在经过自学与翻译实践之后,她顺利地通过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日语专科自考,并且拿到了日语等级二级证书。如今,阿霞已是一家民营企业华南地区总监。
深圳整座城市不断更新发展,使得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的人们必须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充电来提升自己,通过创新、创造、创业、创富,使个人的生活和职业发展迈向更高的台阶。“这几年来,电大每年招生都在万人以上,学生们在工作之余,每天还要到电大‘充电’学习,非常辛苦。”陈文林告诉记者,来的很多学生,在上课的时候都特别积极和主动,缺课的情况很少见。很多人都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知识和技能,在深圳拥有一个美好的生活,完成属于自己的梦想。陈文林表示,“爱充电”同时也是整个城市精神文明的一种体现。随着城市文明的不断提高和发展,深圳人也在通过学习和充电提高个人的文明程度,推动整个城市文明的发展。
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深圳,不要说停止学习,就是慢一点,都有可能被淘汰出局,这个城市给了我好多学习的动力。 ——网友“薄荷”
  学习与不学习的人,在每天看来没有任何区别;在每个月看来差异也是微乎其微的;在每年看来的差距虽然明显,但好像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但在每5年来看的时候,那就是财富的巨大分野。等到了10年再看的时候,也许就是一种人生对另一种人生不可企及的鸿沟。 ——网友“天使”
  迎着夏日傍晚的骄阳,准备回罗湖,期间经过深圳图书馆,毫不犹豫进去吸收点文艺气息,被一片埋头苦读的氛围直接感染,这才是沉迷知识哇,人生的学习“充电”应该是永不停歇的,活到老,学到老。 ——市民郑钜
“光盘”:深圳人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
在深圳大大小小的餐厅、食堂,越来越多的市民在意自己盘中剩余菜肴的多寡,“光盘行动”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生活习惯,不少市民都有意识地适量点菜,即使吃不完也会打包带走,从一日三餐做起,珍惜资源,理性消费。
  如今,“光盘”已不仅仅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也不是一个阶段性的行动,而是一种厉行节约、倡导珍惜的生活态度。
14日晚上8时许,记者在宝安海雅缤纷城的一家餐馆观察发现,生意十分红火,顾客来了一拨又一拨,绝大部分顾客在结账时,餐桌上基本上没有剩菜,餐厅的不少地方也挂上了“光盘行动”的标语,提醒着用餐的顾客适量点菜,珍惜粮食。
  在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的学生食堂,不少的餐桌上摆放着“不剩饭、不剩菜”、“文明餐桌,从我做起”等宣传牌。该校环保社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学校都在不同的场合倡导同学们勤俭节约。
“中国人讲究面子,吃饭更是一种炫耀,点菜自然是越多越好,越贵越得意,但对于深圳人来说,吃饭不是一种炫耀的方式。”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黄士芳认为,深圳作为一个新型的移民城市,各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让深圳人养成了节约、务实极简、不好大喜功的好习惯。
  “尤其是在吃喝上面,多数的深圳人已经养成了不浪费不多点、爱打包、量力而行的意识。”黄士芳表示,“光盘行动”目前在深圳的盛行,体现了深圳人节俭的消费理念,说明在城市文明中已经形成了理性的消费价值观和良好风气。
最近连吃了两顿喜酒,在座的客人都是“光盘行动”者,过去在酒桌上打包,或多或少会有些不少意思,但现在连主人家也都提倡打包拎走!为这个“喜酒光盘”也点个赞! ——市民孙颖
  光盘,即把盘中的食物吃光光,身边的朋友们已经越来越在意自己盘中剩余菜肴的多寡, 并为打包感到自豪,让我们把光盘行动轰轰烈烈进行下去。 ——网友“戴戴”
  一直以来公司的食堂都是自助餐,无限量供应,很高兴地看到,现在公司的食堂出现越来越多的“光盘”,大家都十分自觉,根据自己的需要取食物,浪费的现象已经越来越少。 ——市民梁东润
让座:互助互爱成深圳人文明基因
经常乘坐公交地铁的深圳市民都知道,“请您为有需要的人让座”是车厢里最常听到的提示音,“让座”更是早已融入深圳市民日常生活的举动,成为深圳人的文明基因,这小小的善举让车厢温情弥漫。 近年来,深圳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结果显示,深圳公交车让座得分率极高,甚至有几个季度获100%好评,说明深圳市民对于让座这一文明习惯已经形成了高度的共识。 让座虽然看似简单,但这一小小的举动却是检测城市公共秩序、文明水平和人际关系的直接指标。如果让座随处可见,则证明这座城市文明水平高,人与人之间关系十分和谐,对有困难的人给予关爱,实现了多层次的文明利益。
一项由媒体开展的地铁文明的采访调查显示,在50余名受访乘客中,过半受访者表示均有过给孕妇让座的经历,为孕妇让座已成深圳人“本能反应”。让座行为虽小,却能温暖人心,感染整座城市。
  在南山科技园上班的李兵每天坐公交上下班,“我经常看到有老人家刚刚上车,坐在前面的一排人,齐刷刷站起来让座,在深圳,像这种温暖文明的细节经常在我身边发生,让自己也以感恩的心去回馈和帮助别人,也让我们更爱深圳。”
在深圳,大多数人都是外来移民,但又都是这座城市的主人,没有根基深厚的宗族门庭和盘根错节的亲友关系,突出的是个体相互之间的互助与协作,这样的“互助与协作”,成就了深圳许多闻名遐迩的文明风景。 主动让座已成为深圳人的新民俗和新的行为习惯,市民在践行这一文明行为的同时,提升了对深圳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也逐渐塑造了互助互爱的先锋城市新特质。 一直以来,深圳十分注重文化建设,事实上,“以文化人”的目的是用伦理道德规范人的行为,希望高频率的主动让座能成为深圳市民优质的“文明基因”,对这种正能量政府和媒体要有效地放大和推广,提醒市民多一份“温良恭俭让”,涵养城市品质。
来深圳和儿女一起生活7年了,我常和老伴一起坐公交车和地铁外出,我们乘坐公交地铁从来不担心没有座位,这是一座尊老爱幼的城市,有时候一上车,会有两三个人一起站起来为我们让座。 ——福田区居民 周丽云
  感谢给孕期中的我让座的各位爱心人士,上下班时间在地铁里站着,大家都很累,却依然有心。深圳真是一座超有爱的城市! ——网友 “甲甲的围脖”
  昨天,我带着岳父坐深圳地铁,往返皆有人让座,心存感激,特发帖感谢。深圳是一个爱心弥漫的城市,让座虽然是小事,但能反映出深圳年轻人的爱心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网友 “eiei ”
创新:创新融入城市发展血液
日,深圳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设计之都”称号,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中的第六个“设计之都”,也是我国首个获得这一荣誉的城市。要问“创意”是什么,几乎每个深圳人都能说上几句:大芬油画村的聚集效应、水贝珠宝走俏海内外,深圳电子市场的自主品牌化发展、深圳创意集群的创设,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创意集市、全民共享的创意十二月。创意已然生根发芽,成为深圳人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如同空气般,滋养着城市的精神和文化。
深圳是一座以创意为灵魂的城市。创意设计,已成为这座年轻城市独特品性的“代名词”,与这座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水乳交融。深圳创意的最具象表现,莫过于文博会和高交会。2004年,第一届文博会在此举办,此后年年举办,已成为展示优秀创意设计作品和成果的载体与平台,成为市民享受创意文化的盛宴。刚落幕的第十六届高交会期间,“创客之夜”和“国际创客周”都在全力打造全球“创客”的理想乐园……大众创新、草根创业的巨大正能量,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如花般绽放。
深圳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制度,通过顶层设计和安排,营造氛围、鼓励创意、宽容失败、留住人才,为各类创新事物提供肥沃土壤,使创意产业厚积薄发,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姿态。创意的第一要素是人,深圳已经形成了一个人才激励体系,富有创意、富有思想活力的人群,让创新氛围愈加浓厚。同时,制度为营造创意环境提供了支撑平台,例如通过特区立法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提供制度保证,通过创意12月、创意设计日等活动搭建创新平台……城市创意在产业融合、文化融合、经济融合等领域进入了发展的快行道,已经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胞,形成了良好的循环机制。
创意改变生活,设计延伸梦想。深圳是“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也是“设计之都”,两者之间有着神奇的契合。创意正使这座年轻城市充满可能。 —— 网友“松岗佳华申孟君”
环保:绿色行动呵护城市家园
据环保部公布的今年上半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显示,已实施新空气质量标准的161个城市中,有152个未达标,深圳成为9个达标城市中唯一一个国内大城市。当空气污染成为热点问题时,深圳人却又多了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深圳蓝”,不少市民频频在网上争相“晒”出深圳美丽的蓝天。
  “深圳蓝”,离不开环保部门的铁腕治污,也离不开环保组织的积极推广与深圳市民的以身作则。节约用水,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公交或步行出门……“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理念,已成为这座环保城市内核,渗透到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将废弃的宣传海报折成迷你可爱的垃圾盒;被丢弃的小木块做成保护门窗的小木塞;破旧衣物做成清洁用品……今年66岁的盐田区沙头角街道居民常志学,每天都在“捣腾”着怎么能将生活中废弃的物品变为宝。
  近年来,深圳通过不断创新环境管理,全国首创“市民环保奖”、设“绿色行动日”、完善基本生态控制线机制、把环保实绩考核“升级”为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等措施,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创建绿色环保宜居城市打下良好基础。
“10年前,我在国外看到人们遛狗时狗主人用事先准备好的报纸清理狗便,想着深圳什么时候能这样就好了,没想到现在深圳也基本做到了这样。”深圳大学国际交流学院院长王庆国说,深圳市民的环保意识确实在国内领先,比如,公园里很多市民都自觉带着垃圾袋,自行处理垃圾。当然,深圳人的环保意识不仅仅停留于此,他们注重节能、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并通过各种方式在传递绿色理念,使绿色环保成为习惯。
  他认为,除了政府部门大力推广绿色理念,深圳人环保意识强,与深圳人素质高、年龄结构轻不无关系。深圳有一批年轻优秀的环保义工,他们思想活跃,执行力强,成为传播绿色文明的使者。“最关键的是,当意识到做环保是在为自己谋福利,为保护自己的生活环境做贡献时,一切都变得顺其自然了。”他说。
“相比很多城市,深圳的环保氛围和市民的环保意识算高的,连家里的小朋友都当起了我们的老师,放学后回来教育我们节约用水,及时关灯,不乱扔垃圾。”——市民李翠
  “人居、宜居,深圳人舒心的家园!期待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网友“楼房网”
包容:来了就是深圳人
著名学者易中天在《没有方言的城市》一文中写道:“全国各城市都有自己的方言,惟独深圳是个例外。深圳不但现在没有方言,而且将来也不会有方言,因为深圳不属于某个地域,而属于全中国。”在深圳,无论你是四川人、湖南人,还是河南人、东北人,只要会说普通话,哪怕口音南腔北调,都能在这里畅行无阻,丝毫不妨碍信息与心灵上的沟通。
  深圳汇集着五湖四海的人,他们怀揣着梦想在深圳打拼、奋斗,并最终成为这个城市的一分子。如今,在车站、码头、街道总能看到,甚至感受到这样一句话——“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并非一句空口号,它在温暖着人心的同时,也彰显着这座城市和谐包容、开放多元的特质。
  深圳,早在2005年就出台了“1+5”文件(《深圳市关于加强和完善人口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及5个配套文件),规定适龄儿童父母在深连续居住1年以上的且提供户口本、暂住证、购买或租房证明、计划生育证明、儿童户籍地就学联系函等5种材料可享受义务教育。到了2008年秋,义务教育免费对象扩大为符合就读条件的所有内地非深圳户籍学生。
  教育之外,深圳在职业培训、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方面同样模糊本地人和外来人之间的界限,服务越来越多的来深建设者。
对于深圳人的爱包容,不排外,深圳大学移民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志山认为,改革开放带来的移民潮,让深圳成为当代中国最典型的移民城市。“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话体现了深圳爱包容,开放不排外的城市特质,爱包容是整个城市精神文明的一种突出表现,在互相的包容中,大家都各展所长,各尽所能,共同推动着整个城市的繁荣和发展。
我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女孩,深圳这座南方城市并没有让我难以融入。从来到深圳之初就没感到这是座陌生的城市,在这里每个人都有一颗主人翁的心。 ——市民黎西
  深圳!这是个包容的城市,是充满朝气的希望之城,是个冬天依然温暖可以闻到桂花香的城市。没有太多的人情世故,务实、高效! ——网友“牵牵的心思”
户外:追求健康生活践行公益理念
今年,一条网络段子在深圳市民的朋友圈中“火”了:“千万别去户外,我是认真的!因为去了,你会发现自己开始放下手机,喜欢与朋友面对面交流,运营商要哭了;你会发现你不再热衷拥挤的旅游景点,喜欢在秀美的风光中挑战自己,卖门票的要哭了……”
  近日,深圳市自行车行业协会及2014中国国际自行车嘉年华组委会联合发布了《中国单车游休闲指数》,其中,深圳位居中国十大单车游城市榜首。此前该组织发布的首份《中国主要城市单车族幸福指数》“年度中国单车族最幸福十佳城市”显示,深圳也是第一。
  户外运动很早就成为深圳的时尚生活方式,这一“时尚”正越来越热。
老铁是深圳一个资深驴友,三年前建了这个群,群成员从7个人发展到几十个,后来人越来越多,又不得不开了分群。现在老铁每周末喊一声“户外走起”,都有上百人响应,带上水和干粮,“相当于每周末带着一个连队出去拉练。”面对记者老铁嘿嘿笑着。三年来,他体重从85公斤减到了70公斤,血压降下来了,成为公司体育比赛的种子选手。老铁和他的伙伴们走遍了深圳、东莞、惠州的山山水水,追求健康生活。
深圳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深圳人的品位和休闲方式也是最“国际范儿”的,很多内地的朋友还在热衷于享受美食玩乐,深圳市民已更喜欢亲近野外,畅享阳光沙滩、挥汗如雨。身体不萎靡,精神才能充盈。
  现在,内地很多城市的户外运动也兴起了,深圳的户外运动依然走在全国前列。我们是公益之城,深圳的户外运动开始和公益活动结合在一起。深圳从2009年开始的“为爱奔跑”和从2012年开始的“公益金百万行”都是通过户外活动的形式募集善款、宣传公益慈善理念,这让户外运动的内核进一步升华。参加户外活动的市民都是在践行、宣传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和公益理念,可以说,每一个这样的市民都是发出正能量的“移动广告”。
每一次露营,每一次徒步旅行,每一次穿行在各色风景中,你会发现你越来越爱上大自然。喜欢深圳,喜欢深圳的山和海,喜欢这群热爱阳光的朋友。 ——微博网友“隔壁老约翰”
  我儿子是深圳马拉松最年轻的参赛选手之一!等他能走路了我还要带他来跑! ——市民郑爽(背着半岁多的孩子跑完深马全程)
家园:“离不开”是深圳人的真诚告白
当别的城市还为公园收不收门票纠结时,深圳却一直在努力把更多免费公园建到市民家门口;深圳公共图书馆遍布城市各个角落,借书还书还可以网上预约;深圳斥资回购梧桐山隧道,让车辆免费通行;在深圳结婚领证连9块钱都不用花,还有端庄仪式相赠;电影院覆盖率让人容易产生选择综合征……
  这就是深圳,一个让人爱到无法自拔的城市,一个来了就舍不得离开的城市。 如今,在这座移民城市,五湖四海的人们对“来了就是深圳人”观念有了强烈的认同感,昔日的“他乡”正在成为眷恋的“家乡”。
这座城市是一千多万人的温馨家园。为什么爱上深圳,有人说这是一个包容灵秀的地方,这里有财富的传奇,也有普通人为梦想打拼的痕迹;有人说这里有生存的压力,也能找到普通人幸福的记忆;有人说,“爱需要理由吗?这里就是我的家”。谁能否认,家园,是最柔软的一抹情愫,是受伤时最可靠的慰藉,是一直奔跑的方向。
  爱家园,因为这里有人情味儿,生活有幸福感。
有人为了“改变”而选择深圳。或者为寻找新的生活方向、新的工作、新的希望,或因爱人在这里,或是在别的地方受到了挫折,带着一种寄托来到这里。带着对“改变”的期盼,人们投奔到深圳为城市的发展创造着奇迹,也成就了自己的人生。
  有人因喜欢这里独特的氛围而投奔深圳,“来了就是深圳人”敞开怀抱迎接八方来客。城市的胸怀和政策的开放,让大家相信只要勤勤恳恳就能在深圳找到自己的位置,这种信任感是爱最真实的表现。
  有人因喜欢环境而留在深圳,深圳拥有优良的空气质量,有中国最美的海岸线,有着全世界唯一一个位于市中心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深圳我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我的爱人、我的事业、我的家,关于我的美好未来都在这里。世界上最亲切的数字不是5201314,而是0755,因为电话的另一端是深圳家人的关心。 ——市民 张大伟
  只要你还留在深圳,你的身边永远都是充满梦想的年轻人;只要你还留在深圳,你的梦想总有人跟你一起实现……只要你还留在深圳,再大的压力,都无法阻挡这座城市1000万青春奔腾的脚步。 ——网友 “深圳第一”
粤B:文明驾驶让城市闪耀光辉
目前,深圳机动车的保有量已经突破300万,“有车一族”与日俱增,驾车以礼,不仅会改善日益拥堵的交通,也可以改变拥堵的心情。 在深圳,行车礼让行人、不占用救援通道、不抢黄灯等文明驾驶行为已成为越来越多“有车一族”的良好习惯。
  如今,在深圳的大街小巷,不少车辆都贴有“粤B闪光辉”的车贴,这是深圳车友共同遵守“文明出行”约定的公益车贴活动,活动旨在打造“文明出行城市”,鼓励大家文明出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自2011年活动开展以来,已派发超过100万份五星车贴。
说起深圳人的文明驾驶行为,倪师傅同样深有同感。“在深圳,车辆行驶过程中随意变道、争抢黄灯、随意打开远光灯等现象并不多见。”倪师傅说,作为一名出租车司机,公司每个月都会进行两次培训,每次出车前他也会提醒自己遵章守法,将每一个乘客安全送到目的地。
  “虽然车辆的密度居于全国之首,但跟其他的大城市相比,除了早晚高峰,深圳的道路拥堵情况并不算严重,这很大程度得益于深圳人的文明驾驶行为。”倪师傅告诉记者,他常常会接到一些外地来的乘客,不少人都会对深圳的交通顺畅程度竖起大拇指。
现实生活中,车与道的矛盾、快与慢的冲突无处不在,无形中就造成诸多中国式过马路的困扰,这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平等路权”问题。从近期公布的深圳市城市交通文明指数来看,我市以及各区的守法率指数、市民感受度指数、交通设施完善指数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在十字路口、斑马线前,司机能礼让行人、行人能体谅车辆,车内车外互相尊重,已经形成了城市文明出行的公约,体现了深圳人的交通文明意识和城市公共精神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深圳拥有优质的道路出行条件,有路的地方就奔跑着深圳的交通文明——“平等路权”,无论是拉链式行进,还是礼让行人,抑或不抢红灯,不乱并线等等,都成为深圳交通秩序井然的文明背景。
在深圳的停车场内,几乎看不到违规停放的车辆。即使是一些停车位较为紧缺的地方,大家也会充分考虑尽量不影响他人出行。如果真的挡住了其他车辆,车主也会主动放张纸条在挡风玻璃前,以便及时回来挪车。 ——市民廖飞红
  如今,在不少路口都有拉链式通行的标志,在早晚高峰重点路段交汇口或者学校周边路段的交汇处,倡导司机主动进行交替通行。越来越多的司机有意识地拉链式行驶,让一些路口的行驶速度上来了,路口拥堵的现象也缓解了不少。 ——网友“风月无边”
  终于过了关,在皇岗坐的士住进了网定的酒店。深圳的士司机真好,还帮我们拿行李箱,我们下的士时,他还特地下车,热心向我们指引明天去火车站的路。 ——网友“浅见俗识”
议事:发出真实声音 助力城市发展
把深圳当“家”,所以公共事务事事关心。如今,深圳本地的深圳新闻网、奥一网、房信网等等,已然成为深圳公民管理“家事务”的重要“自留地”,网友们写深圳未来30年的规划、给市长提意见,将自己的理想抱负植入城市,以获取价值认同。
  深圳人爱议事但就事论事,讲道理但不认死理。千千万万“爱议事”的深圳人,是这座城市民主、法治、和谐的最重要基石。
中心书城南区大台阶被里三层、外三层的人们挤得水泄不通,观众席上点“赞”牌和点“嘘”牌轮流交替,这是今年“委员议事厅”一场民生话题的辩论——深圳“小升初”如何才能更公平。这样激烈的辩论交锋,深圳“委员议事厅”今年已经进行了9场,议题涵盖雾霾治理、垃圾减量分类、养老、医患关系等市民普遍关心的话题,规模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各界对这种新颖的“议政”形式也越来越认同。
深圳是一座高度法治化的城市,涉及公共领域,在深圳没有多少“潜规则”,如果有,那就是一条“明规则”:“理性议事 依法办事”。 深圳市民参与公众事务的热情在众多城市中是比较突出的。参政议政已渗透到深圳人的血液里。深圳人对自己所处的这个城市非常关心,大到政策制度,小到一条路的路砖或指示牌,他们都看在眼里放在心里,为了更美好的深圳,为了自己在深圳生活得更美好,发出自己最真实的声音。
  另一方面,深圳市民更愿意理性表达,注重公平规则。深圳社区开展“罗伯特议事规则”试验,就蕴含着对规则的尊重及程序正义的理念。爱议事,理性议事,依法办事,展现了市民参与城市发展的力量。
公民热衷于公共事务,有利于依法推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群众基础。深圳在这方面是走在全国最前列的,也涌现出不少代表人物。 ——杨一平(律师)
跟公众有关的事,你不管我不管,谁来监督政府?社会怎么进步?当然,啥事也不能瞎管,要遵守法律和程序。深圳人素质很高,既敢发声,又守规则。 ——网友“新罗先生”
U站:百万义工奉献不打烊的“爱”
自1989年起步以来,深圳志愿服务事业在全国率先探索推进。
  20多年来,我国内地第一个法人义工组织、第一批国际志愿者、第一部义工法规、第一个“义工服务市长奖”均在深圳诞生。
  目前,深圳已经构建了完整的U站品牌,拥有58个“城市志愿服务U站”、3个绿道U站,以及143个社区U站。今天的深圳,在册义工超过百万,每天,无数的好人好事在这里涌现。
  义工们说,深圳U站365天不打烊,这份公益,这份爱的奉献,是深圳精神不变的情怀。
  与新中国同龄的赵鹰是一位老知青,更是位资深义工。她说,深圳浓郁的义工文化让她找回了年轻时的感觉。前些年,她的女儿赴加拿大生活,要接她过去,但赵阿姨说自己舍不得这里的志愿工作,更放不下这里的人,再等两年。就这样,一个两年、两个两年……直到今天,她还没有离开。
  在赵阿姨的带领下,去年莲花山U站获得了福田区区长奖“十佳义工团队”,她说他们要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下去。
深圳被称为“爱心之城”,是全国志愿服务发源地之一,也是全国第一个系统提出建设“志愿者之城”的城市。大运会期间,全市20%的市民以志愿服务方式奉献大运,127万志愿者投入大运服务,仅深圳大学的学生志愿者就超过1万人,向全世界显示了深圳“志愿者之城”的良好形象。
  深圳有句口号“来了就是深圳人”,但是来了更要能留下,而志愿者文化就是让人才留下的基础。在家乡,邻里互助是一种常态,来了深圳,陌生社会中打拼的人更需要关爱的滋养呵护,义工就是“爱”的释放者、传递者。
前段时间扶贫日u站收到的捐赠衣物已经都到小盆友手上啦,为深圳市民点赞!——新浪微博网友“胡平平”
  今天路过单位旁边的U站,发现志愿者阿姨中午也没闲着,不时有“迷途”的市民来问路,阿姨一一详细指路。每次看到U站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都会有种莫名的感动,为他们的坚守点赞!有时间我也去当义工!——新浪微博网友“麦兜和TA的鱼丸粗面”
  感冒了服务中笑一笑,整个人感觉反而还不错,谢谢阿姨拿出各种紫的黄的油让我闻,教我吃什么不能吃什么,暖暖地激活免疫力啊。——新浪微博网友“清清欢浅浅庆”
实干:创业政策激活民间创造力
1992年的春天,一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标牌,在蛇口竖起,振聋发聩的声音,唤醒了松懈的精神。深圳人,在改革开放的关键节点,借敢闯敢试之声威,以崇尚实干之风范,敏锐地感受到这八个字透出的春天的气息,旗帜鲜明地把它书写在特区土地上,自我警醒、自我激励。
  时光荏苒,二十多个春秋流转而逝,而这句口号却更加深刻地烙印在深圳人的观念中,栉风沐雨、岿然不动,见证着深圳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也激励着青春的深圳一代敢想敢干敢拼搏的再出发意志。
罗堃曾经是航天集团产品经理、人人乐集团电商事业部首席执行官、OK管家网高级副总裁,今年4月,30岁的罗堃辞去50万年薪的副总裁职务,与两位合伙人,一起创办了深圳市鲜客生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转身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卖菜人。
  与罗堃不同,21岁的翁裕枫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电信学院大三的学生,今年10月,他和他的“物联创客空间”团队研发出指纹门禁系统。
作为来到深圳或者已经在深圳创新创业的人才而言,要想保持旺盛的创业斗志,第一,要磨练自己的性格,即使深圳这样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创业也需要坚韧不拔;第二,人才要用智慧、用商业模式创造社会价值,要盯紧社会需求,以“人”为本,创业的逻辑起点对了,才能创造商业新高度;第三,创新创业人才更应该强“身”健“体”,打铁还需自身硬,机会是给有能力的人准备的。
  “实干兴邦“是深圳重要的城市基因,并且在深圳历史和未来发展中,都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重要价值。深圳是企业家之城,汇聚了国内最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经济上充满活力、人格上充满弹性、知识追求上充满欲望,他们象征着深圳未来,更是经济文明领域的“正能量”。
深圳的创业故事、创富传奇、创新精神、创想空间,都充满正能量,因为它正是来自草根、来自民间的创造力。 ——网友“主观孙震宇”
  深圳年轻人的比例高于北京和上海,而年轻人敢拼敢搏、创业为常态,城市更具活力,因此我才选择深圳。 ——网友“丰登9098”
  我在深圳生活了9年,期间经历过2次的创业失败,但创业之心不死,我相信也会像前辈们一样成功的,因为这里有最好的创业土壤,最有激情的创业氛围! ——网友“灌水的罐头”
助人:深圳人最懂得助人之乐
截至2012年年底,全市有注册义工近百万,深圳关爱行动已持续开展12年,累计献血500多吨,在首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评比中,深圳名列前茅,被评为“最慷慨城市”。
  如同当年的“敢闯敢试、创新开拓”一样,“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助人精神已熔铸在深圳的城市品格之中,在创造财富的同时,曾被认为“人情冷漠、物欲横流”的深圳正蝶变成一座爱心之城。
  助人者为乐,行善者最美。当一座城市与爱同行,当市民以德为邻,这座创造了速度、财富、传奇的城市,将以灿烂的微笑、温暖的臂膀、关爱的力量,赢得更为珍贵的尊重和敬仰,成为一座因为有爱而让人心向往之的城市。
老人摔倒扶不扶?深圳公交师傅马爱平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马师傅不仅扶起了摔倒的老人,更是扶起了深圳的爱心”,在这座城市里,人们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温暖着社会,提升了自己,获得了快乐和幸福,弘扬了城市的文明和风尚。
  随着爱心之城建设不断走向纵深,深圳人清晰地认识到,助人行善不只是“良心活”,更是“技术活”,不仅考验人的道德,更考验城市的制度建设。
深圳是一座新兴的移民城市,各地移民来到这里,内心中都有一种希望得到他人认同、重视、欣赏和关爱的愿望。助人行善,看似帮人,其实也能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一个人在帮助他人、积德行善的过程中,自己同时也能感受到一份快乐。因此,才有“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之说。“人与人之间,能力有大小,条件有好差,经济基础也各不相同。但助人行善不在于付出多少,而在于尽一份爱心,送出一种温暖。深圳各阶层市民乐于助人,正是这种爱心的具体体现。”
  “常言道:寒冷中阳光最温暖,饥饿时食物最宝贵。深圳人在快节奏的高度竞争中,难免有困惑、无助、甚至痛苦的时候,此时,他人的一份关爱,一点帮助,无疑是雪中送炭,倍感温暖。由此,城市变得更亲切,关系变得更和谐,生活变得更美好。”吴俊忠说。
在我剩余的生命时间里,我会尊重和善待每一天,我会尽量帮多一个人,尽量多给这个世界一个微笑。但是,不能因为行善就等着善报,而要想我们已经得到太多上天的关爱,更应该把老天的爱分给别人。——深圳市义工联理事会会长高正荣
  付出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当这个社会越来越需要信任,需要温暖的时候,我希望能一直将我能做的这些“小事”进行到底,让更多人感受到爱的力量,这个世界才会更美好。——党员爱心车队发起人、五星级“的哥”谭继华
  去帮助别人其实也是同时在提升自己,助人真的很快乐。多多去帮助别人,社会将更和谐,大家会很开心,自己从中会收获很多。——网友“白不易”
献血:无偿献血成深圳人“好习惯”
在深圳——这座充满爱的城市中,无偿献血已成为深圳人的一种“新风尚”,一种“好习惯”,成为深圳一道城市风景线,有着热血的温度。
  在无偿献血事业上,深圳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有着多个“全国第一”:深圳在全国率先开展无偿献血工作,率先无偿献血立法,率先无偿献血100%满足临床用血……
  在深圳的每一座献血屋、每一辆献血车,每一名无偿献血者和志愿服务工作者都在用实际行动,传递着人间的友善与真情。深圳推行无偿献血事业21年来,共有267.9万人次无偿献血535.8吨,累计救助伤病患者89万人次。
张直光是一名历史老师,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连续七次国家卫生部授予的“无偿献血金奖”获奖者。虽然献血已超过150次,但说起自己的首次献血,张老师依然记忆犹新。
  “那是1998年的2月19日,小平同志去世一周年的日子。”张直光老师说,感恩改革开放的他决定到血站献血,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小平同志的缅怀之情,并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之事。然而,没想到的是,自此之后,张老师的献血之路便“一发不可收拾”。
20多年来,深圳无偿献血事业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深圳市民“爱献血”,市慈善会秘书长房涛认为,这是深圳市城市文明的一种体现,也是深圳市民积极做慈善的一种方式。
  “深圳是一个特别有爱心的城市,在献血事业上,深圳的很多做法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在长期无偿献血宣传中具有独特的宣传理念,坚持‘自愿’与‘无偿’两个基本原则。”房涛表示,深圳市民的热情程度也非常高,市慈善会举行过许多次献血活动,每次的活动现场,拥有十年以上献血经历的市民都非常多。近年来,深圳社会各界对于慈善事业的关注度很高,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在通过自己的力量,积极参与到慈善活动中,共同推动社会进步。
深圳1993年率先开展无偿献血,1998年已经完全是无偿献血,始终走在全国的最前列,毫无疑问的NO.1,跟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也毫不逊色!深圳是个年轻的城市,更是一个爱心城市,说深圳精神文明好,无偿献血就是一面旗帜。 ——网友“人在深圳”
  爱献血是深圳较为突出的新文明现象。献血已经呈现社区化、街头化,进高校、进工厂的局面。爱心企业和市民越来越多,以前多是政府承担,现在呈现多元化。 ——网友“lancangjiang”
  又去献血了,在深圳献血还可以预约,避免了扎堆献血的不便。上次献血后,深圳血库还在生日那天跟我发短信祝生日快乐,小意外、小感动,深圳还是很人性化的。 ——网友“西瓜”
微笑:绽放在脸上的城市名片
在深圳,无论是政府部门的服务窗口,还是商场银行等机构,服务人员的言谈举止让人如沐春风;无论是迎接客人时亲切的笑容,还是碰到纠纷时的礼貌礼让,都让人心情舒畅。
  在微笑中,人与人的距离缩短了;在微笑中,心与心的隔膜消除了。
  真挚笑容、礼貌话语在深圳随处可见可闻,享受着彼此微笑,也享受着一种阳光春风般的正能量,让心变得柔软,让人们更加亲切、友善。
  微笑的深圳人,让许多外地人印象深刻、赞不绝口。爱微笑,如同绽放在脸上的一张城市名片,让深圳人引以为豪。
最近,深圳新闻网《你给深圳服务业打几分》的网络调查正在进行中。截至记者发稿时,有超五成的网友给深圳的服务行业打出了8分或以上的高分。其中,有53.85%的网友对销售服务行业感到最满意,其次是运输服务行业25.64%,商业服务行业23.08%……“服务态度好”是网友给深圳服务行业从业者的最大赞许,此外还有37.84%的网友投票给了“建议中肯、周到”,37.84%的网友投票给了“举止言语得体”。
在深圳市政协常委、深圳市质量协会会长李榕看来,深圳的一流服务,深圳人的亲切笑容,建立在城市包容和开放的基础之上,这个因素,也是深圳服务在全国领先的一个基础条件。
  他认为,作为移民城市的深圳,不仅汇聚了来自内地各省的多元文化,更因毗邻港澳、辐射东南亚、接轨世界,而成为一个颇具特色的文化聚集地,各种文化在这里碰撞、升华,形成了深圳独具一格的气质和魅力。要想在这样的城市中站稳脚跟,服务行业就必须有挑战世界一流水准的勇气和魄力,“微笑服务”正是这种服务内涵最外向型的表征。
  为了推动深圳服务质量的提升,一项名为“深圳市争创全国顾客满意服务明星活动”延续至今,涌现出一批服务明星。“我们希望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不断提升深圳整体服务质量”,李榕表示,“文明城市,更需要文明服务。”
不比不知道,深圳的服务质量真的很好。服务行业从业者很有耐心,不乏职业素养。——网友“里里兔”
  在国内机场有这样的服务意识,@深圳机场?不错不错,颁发个最温暖机场称号给你们。 ——网友“kiki夏丹琦”
  真的挺喜欢深圳,去购物营业员总是微笑的,去吃饭服务员总是热情的,发生不满投诉会有人处理,办事条例规章清楚,没有关系和熟人也知道怎么办。 ——网友“托马托翩翩”
读书:阅读成为深圳“新民俗”
每个周末的早晨,9点开放的深圳市图书馆外都排起长队,开馆半小时内,3000多个座位就被一抢而空。
  从航拍图上看,市图书馆和中心书城所在的深圳中心区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这是南中国最繁华的商圈和金融中心之一,这里寸土寸金, 出人意料的是,这座以经济奇迹著称于世的年轻城市以睿智远见,把她最黄金的地段献给传播文明的场所和热爱读书的人们。
  据统计,深圳图书馆年进馆人数达350万人次,日均入馆人数达1.2万,年均外借文献近370万册,年均办证量达8.5万张,在全国公共图书馆界名列前茅。深圳居民平均每日阅读图书29.72分钟,每周图书阅读率为63.5%,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数百本书铺满广场,每本书上都夹着一个闪烁的小灯,数百人在书本之间川流,寻找自己心仪的好书,这些人当中,有带着孩子的母亲,有结伴而行的恋人,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这是日晚,在南山区海德广场举行的城市萤火虫换书活动,活动规则是,每一位参与者自带一本书到广场,然后从现场选中一本书带走。这是由后院读书会发起的活动,从2013年世界读书日举办首届,至今已经举办三届,被媒体评价是世界读书日当天“最好玩、最被期待的活动”。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吴予敏认为,热爱阅读正在成为深圳的时尚生活方式甚至“新民俗”。
  “现在,深圳阶层多元化,也带动了阅读需求的多元化,”吴予敏说,“‘深二代’、‘深三代’的成长带动了亲子阅读,整个家庭一起读书,阅读的目的是提升家庭尤其是孩子的全面素养。”
  吴予敏研究发现,在深圳市民中,读书代表一种时尚生活方式。各种各样的读书会成为高端社交手段、泡书吧成为高品质生活的象征、买书成为高端消费时尚。深圳书城现在是深圳的重要地标,外地游客来到深圳,深圳亲友、导游往往会带他们去逛书城。
“每周末都会来图书馆看书,以前有时还抢不到座位,没想到第一次抢到‘沙发’就成为幸运读者还获赠纪念品,越来越喜欢深圳的阅读环境了!” ——深圳市图书馆读者林志逢
  走过这么多城市,都会去书店逛一逛,和深圳书城的读者群一样热情的还真没有。 ——新浪微博网友“桃乐丝的笔记本”
  深圳人从“阅读”到“悦读”,深圳读书月从“坚持”到“习惯” ——深圳新闻网网友“伟彬”
  深圳确实是一座文艺范儿小清新的城市,每次我们在豆瓣同城上发起读书会活动,参加的人都特别踊跃,而且都是年轻、高端、时尚的人群。 ——豆瓣网友“吃了药不管用”}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