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主要指标中为什么主要分析财务比率

关注公众微信号:学会计网,用手机随时访问学会计网
查看: 5265|回复: 1
纳税评估主要财务分析指标
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的纳税申报(包括减免缓抵退税申请)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叛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行为。
*纳税评估工作
& && &1、主要由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源管理部门及其税收管理员负责
& && &2、重点税源和重大事项的纳税评估也可由上级税务机关负责
& && &3、汇总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企业,由其申报所在地税务机关实施。
& && &4、汇总合并纳税的成员企业,由对其监管的当地税务机关实施。
& && &5、合并申报缴纳外商所得税的,由总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实施。
*纳税评估工作的时间
& && & 原则上在纳税申报到期之后进行
& && & 评估的期限以纳税申报的税款所属当期为主
& && & 特殊情况可以延伸到往期或以往年度
*纳税评估的工作内容:
& && && &1、根据宏观税收分析和行业税负监控结果以及相关数据设立评估及其预警值
& && && &2、综合运用各类对比分析方法筛选评估对象
& && && &3、对所筛选出的异常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
& && && &4、对评估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分别采取
& && && && & 税务约谈
& && && && & 调查核实
& && && && & 处理处罚
& && && && & 提出管理建议
& && && && & 移交稽查部门查处等方法进行处理
& && && &5、维护更新税源管理数据,为税收宏观分析和行业税负监控提供基础信息等
*纳税评估指标:
& && & 是税务机关筛选评估对象,进行重点分析时所选用的主要指标。
& && & 分为
& && && &通用分析指标
& && && &特定分析指标
*通用分析指标:
& &&&1、收入类
& &&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 && && && && && & =(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 &&&2、成本类
& && && &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是否存在账外销售、是否错误使用存货计价方法、是否人为调整产成品成本或应纳所得额等)
& && && && && && & =本期投入原材料/本期产成品成本*100%
& && &&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不正常时,可能存在销售未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
& && && && && && & =(本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100%
& && && &主营业务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 &&&3、费用类(存在多计费用问题)
& && && &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费用-基期主营业务费用)/基期主营业务费用*100%
& && && &主营业务费用率=主营业务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
& && && &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变动率=(本期-基期)/基期*100%
& && && &成本费用率=本期三项期间费用/本期主营业务成本*100%
& && && &成本费用总额=主营业务成本总额+费用总额
& &&&4、利润类(存在多结转成本或不计、少计收入)
& && && &主营(其他)业务利润变动率=(本期-基期)/基期*100%
& &&&5、资产类
& && && &净资产收益率(隐瞒收入、闲置未用资产计提折旧)
& && && && && &=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 && && &总资产周转率(隐瞒收入、虚增成本)=息税前利润/平均总资产*100%
& && && &存货周转率(隐瞒收入、虚增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100%
& && && &应收(应付)账款变动率(判断其销售实现、可能发生坏账情况。如此增长率提高,而销售收入减少,可能存在 隐瞒收入、虚增成本问题)=(本期-基期)/基期*100%
& && && &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高于基期标准值,可能存在税前多列支固定资产折旧问题)
& && && && && && && &&&=基期固定资产折旧总额/基期固定资产原值总额*100%
& && && &资产负债率如与预警值相差较大,则企业偿债能力有问题,要考虑由此对税收收入的影响。
*通用指标的配比分析:
& && &&&1、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正常情况下,两者基本同步)
& && && &&&A、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问题。
& && && &&&B、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问题。
& && && &&&C、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问题。
& && && &&&分析:
& && && &&&A、结合主营业务利润率,了解企业历年主营业务利润率变动情况。
& && && &&&B、主营业务利润率也异常,通过年度申报表及附表分析企业收入构成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少计收入问题。
& && && &&&C、结合“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数进行分析,如出现前面科目大幅度增长等情况,应判断存在少计收入问题。
& && && &&&
& && &&&2、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正常基本同步增长,比值接近1)
& && && &&&A、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 && && &&&B、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 && && &&&C、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 && && &&&分析:
& && && &&&A、结合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进行分析,通过年度申报表及附表《营业收入表》,了解企业收入的构成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少计收入情况。
& && && &&&B、结合“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数进行分析,如出现前面科目大幅度增长等情况,应判断存在少计收入问题。
& && && &&&C、结合主营业务成本率对年度申报表及附表进行分析,了解企业成本的结转情况,分析是否存在改变成本结转方法、少计存货等问题。
& && &&&3、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正常情况下,两者基本同步)
& && && &&&A、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 && && &&&B、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 && && &&&C、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 && && &&&分析:
& && && &&&A、结合“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数进行分析,如出现前面科目大幅度增长等情况,应判断存在少计收入问题。
& && && &&&B、结合主营业务成本,通过年度申报表及附表分析企业成本的结转情况,以判断是否存在改变成本结转方法、少计存货等问题。
& && && &&&C、结合“主营业务费用率”、“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两项指标进行分析,与同行业的水平比较。
& && && &&&D、通过对三项期间费用的若干年度数据分析其中增长较多的费用项目。对财务费用增长较多的,结合长短期借款的期初期末数进行分析,以判断财务费用增长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应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列入当期财务费用的问题。
& && &&&4、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
& && && && & A、两者比值>1,都为正时,可能存在多列成本问题。
& && && && & B、前者这正,后者这负时,视为异常,可能存在多列成本、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 && &&&5、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
& && && &&&A、将上述指标本期与上年同期比较进行综合分析
& && && &&&B、总资产周转率(本期-上年同期)>0、销售利润率(本期-上年同期)<=0、资产利润率(本期-上年同期)<=0
& && && && & 说明本期的资产使用效率提高,但收益不足以抵补销售利润率下降造成的损失
& && && && & 可能存在隐匿销售收入、多列成本费用等问题
& && && &&&C、总资产周转率(本期-上年同期)<=0、销售利润率(本期-上年同期)>0、资产利润率(本期-上年同期)<=0
& && && && & 说明本期的资产使用效率降低,导致资产利润率降低,可能存在隐匿销售收入问题。
*特定分析指标:
& &&&1、增值税评估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
& && && & A、增值税税收负担率(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应税主营业务收入&&
& && && && && &疑点范围:
& && && && && && &1)销售额变动率高于正常峰值,税负率低于正常峰值。
& && && && && && &2)销售额变动率低于正常峰值,税负率低于正常峰值。
& && && && && && &3)销售额变动率及税负率均高于正常峰值
& && && && && &方法:
& && && && && && &1)运用全国丢失、被盗增值税专用发票查询系统对评估对象的抵扣联进行查验
& && && && && && &2)根据评估对象报送的有关资料
& && && && && && &&&进行毛益率测算分析、存货负债进项税额综合分析、
& && && && && && &&&销售额分析指标分析,对其异常作进一步判断。
& && && && && && &3)销售额变动率高于正常峰值及税负率低于预警值
& && && && && && &&&或销售额变动率正常而税负率低于预警值
& && && && && && &&&以进项税额为评估重点查证有无
& && && && && && &&&扩大进项抵扣范围、骗抵进项税额、不按规定申报抵扣等问题
& && && && && && &&&对应核实销项税额计算的正确性
& && && && && && &4)对销项税额的评估,应侧重查证
& && && && && && &&&有无账外经营、瞒报迟报计税销售额
& && && && && && &&&混淆增值税与营业税征税范围
& && && && && && &&&错用税率等问题
& && && & B、工商业增加值分析指标
& && && && & 1)应纳税额与工商业增加值弹性分析
& && && && && &&&应纳税额与工商业增加值弹性系数=应纳税额增长率/工商业增加值增长率
& && && && && &&&应纳税额:指纳税人缴纳的增值税应纳税额
& && && && && &&&工商业增加值=工资+利润+折旧+税金
& && && && && &&&弹性系数小于预警值,则企业可能有少缴税金的问题
& && && && && &&&应通过其它相关纳税评估指标与评估方法
& && && && && &&&并结合纳税人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
& && && && && &&&对其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
& && && && & 2)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分析
& && && && && && &&&
& && && && && &&&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差异率=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 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100%
& && && && && &&&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本企业应纳税额/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
& && && && && &&&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同行业应纳税额/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
& && && && && &&&如低于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则企业可能存在隐瞒收入、少缴税款等问题
& && && && && &&&结合其它相关纳税评估指标与评估方法
& && && && && &&&对其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
& && && & C、进项税金控制额
& && && && && &={(期末存货-期初存货)+本期销售成本-(期末应付账款-期初应付账款)}*主要外购货物的增值税税率+本期运费支出数*7%
& && && && && &本期进项税额的分析比较:增值税申报表与财务会计报表比、企业的与税收管理员掌握的比
& && && && && &进项税金控制额比较:本期与历史同期进行纵向比
& && && && && &进项税金控制额比较:本企业与同行业同等规模的企业进行横向比
& && && &&&具体分析时:
& && && && && &先计算本期进项税金控制额,与增值税申报表中的本期进项税额进行核对
& && && && && &如前者明显小于后者
& && && && && &则可能存在虚抵进项税额和未付款的购进货物提前申报抵扣进项税的问题
& && && & D、投入产出评估分析指标=当期原材料投入量/单位产品原材料使用量
& && && && &单位产品原材料使用量是指同地区同行业单位产品原材料使用量的平均值
& && && && &方法:
& && && && && &1、用该指标测算出企业的实际产量
& && && && && &2、根据测算的实际产量与实际库存进行对比,确定实际销量
& && && && && &3、根据实际销量,进一步推算出企业的销售收入。
& && && && &分析评估:
& && && && && &1、如测算的销售收入大于其申报的销售收入,则企业可能有隐瞒销售收入的问题。
& && && && && &2、通过其他纳税评估指标与评估方法
& && && && && && &并与税管员根据掌握税负变化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
& && && && && && &对评估对象的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
& && && && &&&
& &&&2、内资企业所得税评估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
& && && &1)分析指标
& && && &&&A、所得税税收负担率=应纳所得税额/利润总额*100%
& && && && &&&分析评估:
& && && && &&&与当地同行业、同期、本企业基期所得税负担率相比低于标准值可能存在
& && && && &&&不计或少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 && && && &&&运用其他相关指标深入评估分析
& && && &&&B、主营业务利润税收负担率(利润税负率)=本期应纳所得税/本期主营业务利润*100%
& && && && & 分析评估:
& && && && & 设定预警值并与预警值对照
& && && && & 与当地同行业、同期、本企业基期所得税负担率相比低于标准值可能存在
& && && && & 如果低于预定值
& && && && & 可能存在销售未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 && && && & 应作进一步分析
& && && &&&C、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
& && && && &&&=(评估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基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基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100%
& && && && && &分析评估:
& && && && && &关注企业处于税收优惠期前后,该指标如发生较大变化
& && && && && &可能存在少计收入、多列成本、人为调节利润问题
& && && && && &也可能存在费用配比不合理等问题
& && && &&&D、所得税贡献率=应纳所得税额/主营业务收入*100%
& && && && & 分析评估:
& && && && & 将当地同行业、同期、本企业基期所得税贡献率相比
& && && && & 低于标准值视为异常
& && && && & 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 && && && & 应运用所得税变动率进一步评估分析
& && && &&&E、所得税贡献变动率
& && && && && & =(评估期所得税贡献率-基期所得税贡献率)/基期所得税贡献率*100%
& && && && & 分析评估:
& && && && & 企业基期指标和当地同行业同期指标相比
& && && && & 低于标准值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 && && && & 应运用其他相关指标深入详细评估,并结合上述指标评估结果
& && && && & 进一步分析企业销售收入、成本、费用的变化和异常情况及其原因
& && && &&&F、所得税负担变动率
& && && && && & =(评估期所得税负担率-基期所得税负担率)/基期所得税负担率*100%
& && && && &&&分析评估:
& && && && &&&企业基期指标和当地同行业同期指标相比
& && && && &&&低于标准值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 && && && &&&应运用其他相关指标深入详细评估,并结合上述指标评估结果
& && && && &&&进一步分析企业销售收入、成本、费用的变化和异常情况及其原因
& && && &2)分析指标的分类和综合运用
& && && &&&A、分类
& && && && & 一类指标:
& && && && &&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 && && && && &&&所得税税收负担率
& && && && && &&&所得税贡献率
& && && && && &&&主营业务利润税收负担率
& && && && & 二类指标:
& && && && &&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
& && && && && &&&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
& && && && && &&&期间费用变动率
& && && && && &&&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
& && && && && &&&成本费用率
& && && && && &&&成本费用利润率
& && && && && &&&所得税负担变动率
& && && && && &&&所得税贡献变动率
& && && && && &&&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
& && && && && &&&通用指标中的收入成本费用利润配比指标
& && && && & 三类指标:
& && && && && &&&存货周转率
& && && && && &&&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
& && && && && &&&营业外收支增减额
& && && && && &&&税前弥补亏损扣除限额及税前列支费用评估指标
& && && &&&B、综合运用
& && && && & 一类指标出现异常,运用二类指标中的相关指标进行审核分析
& && && && & 二类指标出现异常,运用三类指标中影响的相关项目和指标进行深入审核分析
& && && && & 同时结合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情况进一步分析异常情况及其原因
& && && && & 在运用上述指标的同时,对影响所得税的其他指标,也应进行审核分析
& &&&3、外资企业所得税评估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
& && & 进行评估时应特别关注的企业:
& && && && && && &&&长期亏损企业
& && && && && && &&&由免税期或减税期进入获利年度后,利润陡减或由赢利变亏损的企业
& && && && && && &&&赢利但利润水平明显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持续低于同行业利润水平等
分析指标:
& && && &A、如生产性经营收入<=全部业务收入*50%
& && && && &&&或非生产性经营收入>=全部业务收入*50%
& && && && &&&则不能享受生产性企业的税收优惠。
& && && &B、出口销售毛利率=(出口收入-出口成本)/出口收入*100%
& && && && &&&按照公平交易原则,如该指标明显低于可比对象,可能存在
& && && && &&&关联企业间交易价格偏低问题,有转移利润的嫌疑,需提示作进一步反避税调查。
& && && &C、资(财)产转让利润率=(资产转让价-资产原价-转让费用)/资产原价
& && && && &&&该指标小于零,可能存在企业向较低税率的关联企业转让资产避税问题
*纳税评估的对象:为税务机关负责管理的所有纳税人及其应纳税所有税种
*纳税评估的重点评估分析对象:
& && && & 综合审核对比分析中发现问题或疑点的纳税人
& && && & 重点税源户
& && && & 特殊行业的重点企业
& && && & 税负异常变化
& && && & 长时间零税负和负税负申报
& && && & 纳税信用等级低下
& && && & 日常管理和税务检查中发现较多问题的纳税人
*纳税评估结果的处理:
& &1、计算和填写错误、政策和程序理解偏差、存在的疑点问题经约谈举证调查核实等程序认定事实清楚,不具有偷税等违法嫌疑,无需立案查处的,可提请纳税人自行改正。
& &2、对评估中发现的需提请纳税人进行陈述说明、补充提供举证资料等问题,应由主管税务机关约谈纳税人。
& && & 税务约谈要经所在税源管理部门批准并事先发出《税务约谈通知书》提前通知纳税人
& && & 税务约谈的对象主要是企业财会人员。因需要必须约谈企业其他相关人员的,应经税源管理部门批准,并通过企业财务部门进行安排。
& && & 纳税人因特殊困难不能按时接受税务约谈的,可向科务机关说明情况,经批准后延期进行。
& && & 纳税人可委托具有执业资格的税务代理人进行税务约谈。税务代理人应向税务机关提交纳税人委托代理合法证明
& &3、对评估分析和税务约谈中发现的必须到生产经营现场了解情况、审核账目凭证的,应经所在地税源管理部门批准,由税收管理员进行实地调查核实。
& &4、发现纳税人有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抗税或其他需要立案查处的税收违法行为嫌疑的,要移交税务稽查部门处理。税务稽查部门要将处理结果定期向税源管理部门反馈。
& && & 发现外资企业与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不按独立企业往来收取或支付价款和费用,需要调查核实的,应移交上级税务机关国际税收管理部门(或有关部门)处理。
& &5、纳税评估分析报告和纳税评估工作底稿是税务机关的内部资料,不发纳税人,不作为行政复议和诉讼的依据。
*税务部门对重点税源户,要保证每年至少重点评估分析一次。
不错的文章!!谢谢分享!!
Powered by财务分析的30个基本指标和计算公式_中华会计网校论坛
今日新帖:1834 在线学员:16366
1775主题帖
7804问答数
论坛等级: 论坛元老
学术级别: 资深会计师
回帖:24759
经验:72947
鲜花:<span id='flower0
金币:<span id='medal0314
一、盈利能力分析1.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2.资产净利率=(净利润÷总资产)×100%;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3.权益净利率=(净利润÷股东权益)×100%;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4.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5.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6.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经营效益越高。二、盈利质量分析1.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平均资产总额)×100%;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2.盈利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100%;该比率越大,企业盈利质量越强,其值一般应大于1。3.销售收现比率=(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数值越大表明销售收现能力越强,销售质量越高。三、偿债能力分析1.净运营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资本-长期资产;对比企业连续多期的值,进行比较分析。2.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3.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4.现金比率=(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负债;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5.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流动负债;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6.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100%;该比值越低,企业偿债越有保证,贷款越安全。7.产权比率与权益乘数:产权比率=总负债÷股东权益,权益乘数=总资产÷股东权益;产权比率越低,企业偿债越有保证,贷款越安全。8.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净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利息保障倍数越大,利息支付越有保障。9.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利息费用;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越大,利息支付越有保障。10.经营现金流量债务比=(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债务总额)×100%;比率越高,偿还债务总额的能力越强。四、营运能力分析1.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应收账款与收入比=应收账款÷销售收入;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2.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存货;存货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存货);存货与收入比=存货÷销售收入;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3.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流动资产);流动资产与收入比=流动资产÷销售收入;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4.净营运资本周转率:净营运资本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营运资本;净营运资本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净营运资本);净营运资本与收入比=净营运资本÷销售收入;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5.非流动资产周转率:非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与收入比=非流动资产÷销售收入;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6.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总资产;总资产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总资产);总资产与收入比=总资产÷销售收入;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五、发展能力分析1.股东权益增长率=(本期股东权益增加额÷股东权益期初余额)×100%;对比企业连续多期的值,分析发展趋势。2.资产增长率=(本期资产增加额÷资产期初余额)×100%;对比企业连续多期的值,分析发展趋势。3.销售增长率=(本期营业收入增加额÷上期营业收入)×100%;对比企业连续多期的值,分析发展趋势。4.净利润增长率=(本期净利润增加额÷上期净利润)×100%;对比企业连续多期的值,分析发展趋势。5.营业利润增长率=(本期营业利润增加额÷上期营业利润)×100%;对比企业连续多期的值,分析发展趋势。
财管【2班】报到帖:【2班】习题贴:
楼主其他文章
最美女会计
1213主题帖
1738问答数
论坛等级: 终极会员
学术级别: 高级会计师
回帖:13905
经验:47679
鲜花:<span id='flower7
金币:<span id='medal64
耐心和坚持~
7469主题帖
论坛等级: 论坛元老
学术级别: 中级会计师
回帖:53111
经验:217016
鲜花:<span id='flower5
金币:<span id='medal585
丫头的三元视频课程开讲了
正保开放平台
论坛等级: ★学员
学术级别: 实习生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9
学习了,谢谢!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论坛等级: ★学员
学术级别: 实习生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
学习了,真的很棒!
正保培训项目
我的新动态财务分析客观题
&
1、&&&& 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和基础部分的依据是( B ) B、财务报表
2、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目的是为( C )服务。C、管理决策和监督评价
3、与企业存在一定的现实或潜在的利益关系,为特定目的对企业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单位、团体和个人是( D )。D、财务表表分析的主体
4、下列不属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主体是( C )。C、外企业的职工
5、债权人主要关心的是企业的( C )。C、偿债能力
6、其他报告除了包括企业的招股说明书、管理当局的预测或计划、新闻发布稿等外,还包括( A )。A、审计报告
7、下列不是注册会计师的主要服务内容的是( D )。D、监督检测业务
8、报表使用者在分析财务报表之前,必须清楚的理解分析的目的,既要解决的问题,这是会计报表分析的( B )。B、目的明确原则
1、&&&& 财务报表分析中最基本的方法是( D )。D.比较分析法
2、&&&& 运用比较分析法进行财务分析时,主要应注意指标的是( C )。C.可比性
3、&&&& 一项财务指标中的某一或几个项目总体的比重,以反映部分与总体之间的相关关系的比率是( B )。B.构成比率
4、&&&& 在财务分析中,以分析期的数额与固定基期数额计算出来的动态比率是( A )。 A.定基比率
5、&&&& 运用共同百分比法,分析同一年度会计会计报表的结构性数据所表现出的资产负债结构、收入与费用构成是否合理,属于( A )。A.纵向分析
6、&&&& 下面的财务比率中反映偿债能力的比率是( A )。A.流动比率
7、&&&& 下面的财务比率中反映发展能力的比率是( D )。D.营业收入增长率
8、&&&& 财务分析中既属于相关比率,也可视为结构比率的是( D )。D.现金占流动资产比率
9、&&&& 运用比率分析法时,应注意对比指标的( C ),将不具有相关关系的指标进行对比,对分析实物报表毫无意义。C.一致性
10、& 10、同企业间比较分析的基本依据是( A )。A.标准财务比率
11、& 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实质就是对企业的某一特定日期( A )进行分析。A.财务状况
12、& 资产负债表的右边体现了企业的( C )。C.资本结构
13、&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量以( B )为基本计量属性。B.公允价值
14、& 应收账款的质量是指债权转化为货币的能力,对应收账款的分析应同时考虑( C )的影响。C.坏账准备
15、& 固定资产的质量分析,就是对企业固定资产的规模、构成和( B )进行分析。B.被利用状况
16、& 应付账款是一种商业信用行为,与应付票据相比,要求以企业的( A )作保证。 A.商业信用
17、& 资产负债表的趋势分析主要通过编制( C )来进行。C.比较资产负债表
18、& 对( A .经营者)而言,资本结构分析有助于其对资本结构的合理做出判断,并根据情况的变化动态的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本成本。
19、& 在资本结构中主要采取权益性融资,且负债融资中又以非流动负债融资为主的( C )。C.保守型资本结构
20、& 风险性资本结构是指在资本结构中全部采用或主要采用负债融资,并且( A )被大量用于非流动资产。A.流动负债
对利润表进行分析,实质就是对企业在某一定会计期间的( B )进行分析。B.经营成果
2.( A )是构企业最终财务成果的最主要因素。& A.营业利润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利润表的格式一般采用( B )结构。B.多步式&
企业编制利润表时,以( A )为起点。 A.营业收入
( C )是企业利润表中所反映出的第一个层次的业绩,反映企业通过生产经营获得利润的能力。C.营业利润
6.营业税金及附加时,应将该项目与( D )进行对应的配比分析,如果两者不配比,就可能存在&漏税&之嫌。D.营业收入
7.利润表的趋势分析主要通过编制( A )来进行。A.比较利润表
8.利润总额是企业的( C )加上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周末我们来聊天
反正要台风,反正我懒
新主播求关注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等你真心来守护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石化财务分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