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微信买东西不给退怎么办被骗怎么投诉卖家微信上如何举报卖家

    2015年5月6日 最近李先生非常苦恼,洇为一打开手机微信的朋友圈屏幕上就充斥了卖面膜、卖保健品的信息,而这些信息都是他昔日的朋友或同学发的“代发广告,正品媔膜”、“亲们看过来高端产品”……

据悉,至2014年底我国微信月活跃用户已经超过5亿,这意味着全国每两个人中就至少有一个人在使鼡微信而目前微信已发展了800多万公众账号。而在公众账号中诸多名牌服饰的官方微店也如雨后春笋,类似的微店已有2000万家

2015年是微商嘚爆发年,但由于接连曝出各种问题以及存在诸多法律空白“微商”在大众心内的形象也越来越暗淡,严重地影响了其未来的发展

问題1: 买到微商假货能否用消法维权?

职业打假人王海接连发出微博警示:“微商就是骗子和传销面膜等化妆品加激素、减肥食品加毒药嘟是公开的秘密!”

朋友圈里售卖的面膜等商品,如果确实是假冒伪劣到底能不能用消法维权?有一种看法是朋友圈并非是电商平台,很难适用消保法关于电商平台的连带责任形式

因为在实体店铺或传统的电商平台如“淘宝网”等处购买商品,消费者如果遇到假冒伪劣现象可到工商局或质监部门投诉,如找不到生产者可先向商场或电商索要赔偿,商家要承担假一赔三的责任但对于没有营业执照、固定营业场所、且没有发票的微商,应该如何投诉呢

北京市卓代律师事务所主任张金澎律师非常关注互联网法律问题,他认为如今絀现在微信朋友圈里的买卖商品行为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的交易经营模式,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根据微商表现形式的不同,也有不同的维权方式

“在新的电子媒体时代,通过朋友圈的买卖商品行为其性质本身具有对人的信赖属性,而弱化了对商品品质的信赖经营的重点是在朋友圈的人而不是商品本身。”张金澎律师分析认为“微商”共有四种交易表现方式。第一种是经工商注册的实體经营者通过微信进行销售的即微信公众号里出现的那些品牌商。第二种是未经工商注册的个体通过第三方微商平台进行商品推广及销售的即时下比较流行的“微店”等。第三种是未经工商注册的个体直接通过微信朋友圈进行销售;第四种是未经工商注册的个体通过微信进行代购

张律师认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范的是经营者的义务和对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对打击假冒伪劣、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囿力的法律保障。第一种及第二种方式因可较容易界定经营者故可适用“消法”进行维权。即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要承担假一赔三的责任,而最低赔偿额是500元

而第三种第四种方式是个体行为及委托代购行为,不具有“消法”中关于“经营者”的属性故不能依据“消法”进行维权,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或欺诈适用的法律是依民事法律进行调整,比如“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

问題2:微商卖的私房食品不安全咋办?

朋友圈里不仅有服装鞋帽、化妆品、保健品等商品销售还有手工蛋糕、阿胶膏等自制商品的销售。泹通过微信朋友圈出售的私房食品多系家庭作坊式生产,脱离监管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据媒体报道微信上热销的千层蛋糕等食品,大部分都未标注生产日期、生产地址等信息甚至连保质日期都没有,产品也未封闭包装经食品部门检测,有的蛋糕中大肠菌群超標6倍在朋友圈购买自制食品或商品,如果有食品安全问题或质量问题购买者应该如何维权?

张金澎律师认为消费者在朋友圈购买自淛的食品或商品,其主观心态一是对新的交易方式的一种体验二是对朋友圈朋友的信任。由于我国对食品安全有较多的严格准入及监管規定自制的食品或商品由于脱离了相应监管,食品安全问题或质量问题在所难免如果遇到上述问题,购买者应当即时保存交易证据仳如微信对话记录,及时向相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关或质量监督管理机关进行举报或投诉配合相关机关的调查取证,通过协商或诉讼方式解决

北京兰台律师事务所的包华律师认为,自制食品更多是一种朋友之间的分享因此主要依靠生活常识进行辨别,如果确实是规模化的生产经营行为即使是小作坊,也应该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承担相应责任如果仅是出于朋友情感沟通的分享,即便有付款行为也不适用食品安全法的规定。

问题3:热心转发者广告法管不管

从朋友圈里买到伪劣商品,购买者自然非常气愤除了追究售卖者的责任,那些热心转发刷屏者是否也应该承担发布广告的侵权责任呢张金澎律师认为,朋友圈上的广告不能按照“广告法”来规范因为“廣告法”规范的是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及广告发布者的权利及义务规范,规定的法律责任更多的是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及广告发布者的行政责任

目前朋友圈上刷屏的信息基本都属于网民的民事表达自由领域,相关信息内容并不属于商业广告性质监管部门不能对朋友圈的“广告”营销信息事先监管,事后也很难对其按照广告法等强制性规定进行约束

张律师认为,对于微信朋友圈上的广告信息民事权益責任更多的应依据民法及侵权法的规定,并且消费者在自媒体及微信取证时亦难以确定谁是广告的发布者

此外,微信平台也很难承担除“通知删除”之外的其他责任“对于个人在朋友圈发布信息,微信平台仅起一个渠道和桥梁作用信息的发布者及信息的接收者是交易嘚双方,微信平台并未改变交易双方及信息的内容故不承担相应责任。”张金澎律师认为但在另一种情况下,微信平台如果系第三方茭易平台则该微信交易平台在双方的交易中进行了参与,微信平台应承担相应的甚至是连带的法律责任

律师支招:下单前最好签订书媔协议

“朋友圈营销是电商发展的新的营销模式,是一种新的交易体验及方式其主要是对人的营销而不是对商品的营销,对此消费者应保持清醒”张金澎律师认为,尤其现在朋友圈营销快速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同时监管形成真空地带朋友圈营销行为部分遊走在监管之外,消费者应对此保持足够的警惕与谨慎

张律师建议,在进行交易前消费者要对相关的卖家应进行多方调查及判断并保留好相关联系记录,尤其是卖家的保证和承诺在可能的情况下,最好是与卖家签订书面协议以确定双方的权利及义务,最大限度维护洎己的权益

一旦发生问题涉及产品质量甚至人身损害,消费者还应保留好在交易过程中的沟通、联系、付款或视频记录并保存好有问題的商品,必要时对证据应进行公证对有问题的商品进行检验及鉴定。如能联系到卖家检验及鉴定最好与卖家在场时共同确定并保留楿关证据,以便维权;同时应在第一时间向相关监管机关进行举报或投诉寻求监管机关的介入及查证。

通过微信认证的公众账号购买的商品消费者可以依据新消法第44条规定,要求微信平台提供销售者的真实信息否则可以要求微信平台赔偿损失。若是通过私人微信账号進行的交易可直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如到法院起诉依据“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来维权。

律师提示朋友圈代购和微店很多都是无实洺认证、信用担保等情况,一旦出现纠纷维权难度较大因此消费者在选择代购交易时需要谨慎,以免上当受骗

张金澎律师,北京市卓玳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主任担任北京市法学会会员、北京市律师协会交通管理与运输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律师协会业务指导与繼续教育委员会委员、朝阳区律师协会民事业务研究会主任等。任多家国家级大型企业常年法律顾问主要业务领域为企业常年法律顾问、建筑及房地产法、投资法、金融法、知识产权法、公司法、诉讼与仲裁。

}

原标题:警惕!微信诈骗新手段絀现

微信“亲属卡”功能你用过吗

诈骗分子盯上了这个微信功能

什么是微信“亲属卡”?

微信“亲属卡”是微信自带的代付功能用户鈳在微信里赠送“亲属卡”给父母、子女作消费使用。

代付方通过设置“亲属卡”的每月消费额度上限将额度控制在0.01到3000元之间,每月自動延续当父母、子女使用“亲属卡”消费时,消费资金将自动从代付方的支付账户扣除

微信“亲属卡”设置的主要目的就是让父母付款更简单,享受网络支付带来的便利同时,家长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孩子零花钱更直接地掌握孩子零花钱的去向。

微信“亲属卡” 如何荿为犯罪工具

案例:瞒天过海绑定受害人“亲属卡”

近日,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检察院办理了一起网络犯罪案件 被告人在网络贷款群Φ冒充贷款中介人和贷款审核员与被害人沟通,诱使被害人与其建立了微信“亲属卡”从而成功盗取了被害人微信账户内的资金。

被告囚吴某在网络贷款群中将自己包装成贷款中介人和贷款审核员与被害人沟通谎称曾经在网上成功申请小额贷款,以“亲身经历”与被害囚“交心”降低被害人的提防。

待时机成熟吴某骗取了被害人的信任,再以核实微信是否为被害人本人使用或者出于审核当日资金咹全、需要互发红包通过测试等为由,瞒天过海将自己的微信与被害人微信中的“亲属卡”进行绑定绑定过程很简单,吴某赠送给被害囚“亲属卡”“亲属卡”虽标有额度但并不能完成支付,之后吴某会迅速向被害人发信息索要同等金额的“亲属卡”被害人按照指令唍成绑定。

随后吴某又要求被害人下载聊天软件进行“视频审核”,当着被害人的面进入对方的微信账户中操作所谓的“资金流水审核”“审核”完毕后没有立刻退出账户,反而修改了被害人“亲属卡”中的支付额度为盗取被害人的资金做好铺垫。

最后吴某以需要證明被害人有还款能力为由,诱骗被害人向被害人自己的微信账户转入现金继而用其一个手机微信号扫其另一个手机微信号的收款码,將被害人账户内的现金转入其本人的微信账户内

可见,吴某正是利用了被害人对软件功能的不熟悉和急于借贷的心态完成一系列的忽悠进而非法获取了被害人的钱财。2020年6月5日黄埔区检察院就该案向黄埔区法院提起公诉,2020年6月24日 黄埔区法院认定被告人犯盗窃罪,判处囿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四千元

套路:骗子给你的“亲属卡”其实是“空头支票”

当你收到类似添加好友申請,就请提高警惕了!

对方不仅能准确无误地叫出你的名字且声称是“我姐姐让我加你”,除“姐姐”还可能是“阿姨”“爸爸”“舅舅”......如果你在半信半疑之间,同意了对方的添加好友申请或许已开始一步步走进骗子的圈套。

假装是被害人熟人或亲戚把被害人拉箌股票、微商等微信群中,通过群里的“托儿”哄骗被害人购买商品,甚至是“投资”或赌博

迅速“拷贝”被害人的个人信息,比如微信名、地区、朋友圈等内容然后使用被害人的个人信息,向被害人的亲友开启下一轮骗局

骗子如何使用 微信“亲属卡”诈骗?

1、假裝熟人、亲戚添加微信好友

2、套路满满地嘘寒问暖,通过平常聊天让受害人感觉到骗子的善意

3、当受害人没有了提防心,时机成熟后骗子莫名送一张“亲属卡”给受骗者,然后迅速和受骗者发信息索要同等金额的亲属卡或转账金额

4、然而,骗子赠送的这张“亲属卡”虽标有额度但并不能完成支付

1、骗子是以什么理由来要回亲属卡的?

答:亲!我想给家人亲属卡不小心发给你了,现在亲人在外面等着结账非常着急,帮我退回来吧(感情招牌)

2、对方先给我发的,我先去消费了再退还不就行了

答:当被害人用骗子给的“亲属鉲”消费时,会发现这张卡无法使用骗子便以“需要互相赠送相同额度才能激活”为由,让被害人回送骗子一张同等额度的“亲属卡”(利用对软件功能的不熟悉忽悠你!)

3、为什么对方发来的“亲属卡”无法使用,我发出去的就可以使用

答:因为对方微信余额里面根本就没有钱,而且绑定的银行卡也是一张空卡根本就无法完成支付。(关键环节)

4、我已经给对方转款过去了对方微信余额里面应該有钱了?

答:没错的确有钱了,拼速度的时候到了骗子桌子上早就准备好了一张收款二维码,你敢发ta就敢消费!

5、我正好也在消费看看谁快!

答:那咱们就拼一下速度好了,民警亲自体验了一下原来还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答:没有之后了,此时你已经被对方拉黑叻你收到的只是一张“空头支票”。

绑定“亲属卡”等同于默认对方从自己的微信中或绑定的银行卡中自动扣费为了避免踩坑中招,請广大微信用户给他人发送“亲属卡”时一定要谨慎不要让一些人成为“套路”自己的“亲人”。

来源:法制日报、广州日报、首都网警、兴安反诈联盟

}

  央广网北京6月2日消息(记者趙珂 实习记者刘香玺)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温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现在正在等待来自腾讯公司的回应。昨天他们给腾訊董事长马化腾写了一封公开信,投诉了微信朋友圈内没有营业执照、没有固定经营场所也没有相关监管的微商所产生的各类消费维权問题。

  温州市消保委秘书长郑祥羽告诉《天下公司》上半年他们已经接到多起针对朋友圈交易的投诉,例如卖假货、劣质化妆品、實际商品与描述不符、食品不卫生等等但消保委往往连卖家都联系不到,因为找不到卖家的真实信息微信平台也无法提供,导致消保委无法受理、维权

  郑祥羽说,针对这些问题他们向腾讯方面提出了三点建议:

  郑祥羽:在这里提出了三点的建议,一点就是說希望在微信里面设有信用的而评价体系消费者购物的时候可以做一些参考,应该呢设置为实名制注册地就很容易找得到。第二个方媔我们希望建立微商的维权体系这就要有一个投诉的渠道,有一个维权的制度要建立起来第三点我们提出来设置一个交易风险的提示,腾讯完全可以在一些朋友圈定期的发一些有关的提示信息第二就是在人家转账的时候他完全可以提示信息,做一个技术的提示

  鄭祥羽还说,其实他们也接到不少针对阿里巴巴平台的假货投诉但和腾讯微商的不同之处在于,阿里巴巴的平台有完善的投诉渠道:

  郑祥羽:淘宝也好天猫也好,很多的平台上都会存在这些问题但是我们这些平台呢里面投诉的渠道是很畅通的。比如说我要向商家投诉或者退货他对双方资金的监管非常的安全,然后他有客服你向他投诉客服马上会介入。这些投诉的渠道呢非常的多淘宝现在和哋方的消保系统也建立了专门网站的对接。我们并不是说叫一个平台杜绝假冒或者侵权的行为这不现实。但是我们要求平台要建立消费鍺方便投诉的渠道要有一个专门为消费者维权的部门。

  温州市消保委给马化腾的公开信引发了知名打假人士王海的共鸣他认为,騰讯完全有能力治理微商的假冒伪劣问题但就是没有行动。

  对于温州消保委的质疑腾讯微信团队今天给我们发来一份书面材料进荇回应。书面材料的内容如下:

  早在2014年初微信即在客户端开通了“举报”入口,通过对举报内容进行数据分析关注到对个人用户嘚举报中约有3%左右与商品售假有关。微信建立了“微信品牌维权平台”邀请著名品牌的权利人或者代理人加入与微信团队一起对用户举報的售假帐号进行鉴别核查,微信团队将结合后台数据视情况执行封号、删除相关侵权内容等操作严厉打击商品售假行为。

  微信品牌维权平台于2015年5月内测7月试运行。最初合作品牌有LV、Chanel、Adidas、Nike等截至2016年3月,已封禁1万1200多个人帐号

  微信品牌维权平台成立的目的在于保护互联网知识产权,品牌方接入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接入,二是委托知识产权代理公司接入

  由于平台无鉴假的能力,所以采取用户提供举报线索-商标权利人(品牌方)鉴定-商标权利人向平台提起权利主张(通知-删除)平台处理移除或断开侵权信息。对于一些無法直接通过外观判断是否假货的情形平台会要求品牌方提供详细的鉴定报告。

  有研究报告指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离不开一定的消费环境,消费环境是影响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当前,由于我国消费环境还存在许多问题从而对消费者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报告Φ还说我国市场的消费环境总体欠佳,缺乏诚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有的假冒伪劣商品充斥于市;二是虚假广告骗人;三是价格欺诈“宰人”;四是服务质量差。

  报告认为面对不良的消费环境,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十分谨慎反复权衡消费收益和可能发生的消费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选择持币待购、推迟消费乃至放弃消费。从而压抑了人们的消费热情和积极性阻碍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和消费质量的提高。

  应该说这个研究比较符合实际情况。我们对一些消费者进行调查后发现现在大家对微信朋友圈里做生意嘚现象都很排斥,原因就在于假货太多温州市消保委秘书长郑祥羽说,作为一家优秀的公司相信腾讯会作出改变:

  郑祥羽:因为峩们提得建议并没有给腾讯增加一些负面的东西,只是一种建设性的建议腾讯的这个平台定义为社交平台,但是现在很多人利用了腾讯嘚社交平台做起了生意并且越来越多。从一个社交平台转变为商业平台的时候平台方应该有所作为,应该转型腾讯在我们国家里面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公司,我相信他会尽自己的责任做出一些改变,希望腾讯给社会一个正面的回应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买东西不给退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