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s16949三大过程题1(1)(2)2(1)(2)过程急急急

2012高三历史复习(真题+模拟+原创)专题&26高中历史选修(1-2)(学生版).rar&&人教版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因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26:高中历史选修(1-2) 【考点定位】 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梭伦改革→→突出考查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基本特点及其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2.商鞅变法→→着重考查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历史作用。 3.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4.王安石变法→→重点考查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5.欧洲的宗教改革→→突出考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宗教改革的实质、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着重考查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主要考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8.明治维新→→重点考查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基本内容及其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9.戊戌变法→→主要考查康梁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 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突出考查君主专制统治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背景,斯宾诺莎、洛克和卢梭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及支持民主、倡导进步的历史意识。 2.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着重考查英国国会与国王斗争的基本史实,从1649年到1660年英国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残酷性、复杂性和反复性。 3.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主要考查《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4.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重点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英国责任制内阁制、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制的基本架构及民主制度的多样化特点。 5.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突出考查法国大革命中波旁王朝被推翻、共和国建立、拿破仑帝国建立、波旁王朝复辟、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确立共和制度等基本史实及民主制度的建立是进步力量同专制力量进行殊死斗争的结果。 6.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着重考查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主要史实。 7.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主要考查英国宪章运动要求普选权的斗争、19世纪后半期各国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三年高考】 一.2011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 (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顾 材料 我国北方草原历史上是游牧民族的家园。他们以部落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时而因共同利益结成部落联盟。各部落在草原上迁徙不定,往往为争夺草地、水源相互仇杀。清朝入关前,统一漠南蒙古,开始分定各部地界,严禁互相侵越;入关后,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古社会,形成盟旗制度。蒙古各部大者被分为数旗,小者自为一旗,旗长由蒙古各部首领世袭担任。各旗有固定的牧地,不相统属,旗民不得越界放牧,日常往来亦受限制。合数旗为一盟,盟长、副盟长以及会盟地由朝廷指定,对各旗进行监督,处理各旗不能解决的纠纷。盟不是一级行政机构,盟长不得干预各旗事务、发布政令。各旗直接受中央政府统辖,一切重大军政事务的裁决权属于理藩院,各旗旗长有义务率旗下兵丁,应诏出征。蒙古族旧有的部名义上保存了下来,不具有行政功能。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等 (1)指出旗、盟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5分) (2)简析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10分) 2.(2011年山东卷文综33) (10分)【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①图14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声越来越高……。” 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6分) (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三处描述中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4分) 3.(2011年福建卷文综41A)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3、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4、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5、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 6、天皇裁可法律&……&&&&&&&&&&&&&&&&7、天皇召集帝国议会…… 11、天皇统帅陆海军。 &&&&&&&&&&&&&&&&&&&&&&&&&&&&&&&&&&――《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 材料二& 43、国王人身神圣不可侵犯……&45、执行权属于国王一人。他任免大臣。他下令颁布法律…… 46、国王对军队发布最高命令。&&47、国王任命全部军官以及其他国家其他部门官员….. 51、国王召集两院开会…..他可同时解散两院….. &&&&&&&&&&&&&&&&&&&&&&&&&&&&&&&&&――《普鲁士宪法》(1850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仿效普鲁士确立近代宪政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日本与英国的君主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利差异。(8分) (2)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评析。(7分) 4.(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24A)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置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物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足已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3分)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5分) (3)日本地震引发福岛核泄露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2分) 5.(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29) (8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查各国事件向由外省督抚奏报,汇总于军机处。近年各路军报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之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请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王大臣领之……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 &&&&――奕诉等:《请设总理衙门等事酌拟章程六条折》(1861年) 材料二 &&&&该衙门之设也,不仅为各国交涉而已,凡策我国之富强者,要皆于该衙门为总汇,而事较繁于六部者也。出洋大臣期满,专由该衙门请旨。海关道记名,专保该衙门章京。指拔海关税项,存储出洋公费,悉由该衙门主持。互市以来,各国公使联翩驻京,租界约章之议,皆该衙门任之。海防事起,采购战舰军械,创设电报邮政,皆该衙门主之。自各国船坚械利,耀武海滨,势不得不修船政、铁政,以资防御,迄今开办铁路,工作益繁,该衙门已设有铁路、矿务总局矣。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总理衙门设立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总理衙门职权的变化及其作用。(4分) (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46)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为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要是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会议通过《训政纲领》,内容包括:“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之基础……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 &&&&&&&&&&&&&&&&&&&&&&&&&&&&&&&&&&&&&&――摘编自《中华民国法规辑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思想的异同。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8分) 2.(2011年山东卷文综34) (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下列是两侧反映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民主建设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材料二&&历年征战未离鞍,赢得边区老少安。耕者有田风俗美,人民专政地天宽。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陕北齐声歌解放,丰衣足食万家欢。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哪一时期的“边区”民主建设?说明理由。(6分) (2)概括说明两个时期的“边区”民主建设在当时发挥了怎样的作用。(4分) 3.(2011年福建卷文综41B) 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自无不变者……其用人议政,仍操之自上,则两得之矣……吾今开国会,尚非其时也。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材料二&&谭嗣同认为:“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主张“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他称赞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学说,认为“法人之学问,冠绝地球,故能倡民主之义。”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在君权与宪政方面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和谭嗣同在中国宪政改革方面观点的异同。(7分) 4.(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30) (8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且瑞士为行使直接民权底国家,法国则为间接民权国家。全世界中行使直接底民权,以瑞士为第一,民权发达已臻极则,国内底政治及民族底结合与美国大致相同,真是我们一极好底先例……我们抱三民主义的革命党,又与各国的革命党不同……查美国既离英国独立,完全是为民权主义,不是民族主义。法国大革命却又是抱民权主义合民生主义的。他们两国的民权革命业已成功,但法国的民生主义却是失败,所以他们两国目前完全是要讲民生主义了。美、法底民族、民权两个主义可称成功,而社会问题没有解决,亦就在此伏着个革命底导火线。回头再看我们中国底现状,又是一个什么样子?我们党人革命数十年,只可说达到半个民族主义。他人底民族、民权均达目的,我们则尚须在民族主义上做功夫,这个即是与美、法不同之点。又如俄国底劳农政府,或日苏维埃政府,乃注重民生主义,而无民族主义的意味;至民权一层,乃其附属品而已。此亦与吾人不同。 &&&&&&&&&&&&&&&&&&&&&&&&&&&&&&&&&&&&&&&――孙中山:《三民主义大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对美、法民主政治的看法及其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借鉴。(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民族主义、民生主义的关系。(4分) 二.2010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 (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2010年福建卷文综41题选作题A题)【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一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含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别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摘自[西晋]江统《徙戎论》 材料二&&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摘自[北魏]杨衔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三&&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6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9分) 2.(2010年山东卷文综33)(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官言事书》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4分)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6分) 3.(2010年新课标卷文综43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乾元元年(758),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盐院。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盗鬻者论以法。及琦为诸州榷盐铁使,尽榷天下盐,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 &&&&&&&&&&&&&&&&&&&&&&&&&&&&&&&&&&&&&&&&&&&&&&&&&&&&&&&&&&――《新唐书) 材料二&&刘晏改革榷盐法,调整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在产盐乡“因旧监置吏”,收亭户之盐,转卖给商人经销。其余州县不设盐官,在较远州县设置“常平盐”,“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责”。刘晏改革是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专利,促进了盐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盐税收入。刘晏始榷盐时,盐利年收入40万缗,其后,达600万缗,“天下之赋,盐利过半”。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8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7分) 4.(2010年海南卷历史29)(8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导的盟国军事占领当局推动日本进行改革,其主要指令和内容如下: 人权指令&&&&释放政治犯;废除治安维持会;修改宪法 社会改革指令&&&&解放妇女;支持工人运动;教育自由化、民主化;废 除压制性制度;经济机构民主化 经济改革指令&&&&将财阀企业分割;限制地主对土地的占有 神道指令&&&&国家与神道分离 开出公职指令&&&&禁止旧议员参与选举 &――摘编自《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后日本改革的背景。(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推动日本改革的目的。(3分) 5.(2010年江苏卷历史25题选作题A题)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材料一&&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日)》 &&&&材料二&&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5分)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5分) (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2010年福建卷文综41题选作题B题)【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夫吾国言新法数十年,而效不睹者何也?则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若以今日之民德、民智、民力,吾知虽有贤君相,而亦无以善其后也。 &&&&&&&&&&&&&&&&&&&&&&&&&&&&&&&――摘自粱启超《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 &&&&材料二&&许多人以为中国不适用民主政府,因为人民知识程度太低。我不信有这话,……人民是民国的主人。他只要能指定出一个目标来,象(像))坐汽车的一般。至于如何做去,自有有技能的各种专门人才在。所以,人民知识程度虽低.只要说得出“要到那里”一句话来,就无害于民主政治。 ――摘自《孙中山文集•关于民主政治》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梁启超、孙中山关于国民素质与实现民主政治关系的主张。(6分) (2)梁启超与孙中山的上述观点本质上对立吗?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9分) 2.(2010年山东卷文综34)(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止,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谭嗣同《仁学》 (1)材料认为“民”与“君”是什么关系?这种思想与哪位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最为相似?(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思想在辛亥革命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4分) 3.(2010年海南卷历史30)(8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各项参政员候选人推出后……报告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资格审议会置委员九人。其人选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指定。国民参政会有听取政府施政报告暨向政府提出询问案之权。 &&&&&&&&&&&&&&&&&&&&&&&&&&&&&&&&&&&&&――《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1938年4月) 材料二&&毛泽东等人发表对国民参政会的意见称:“虽然在其产生的方法上。在其职权的规定上,国民参政会还不是尽如人意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但是,并不因此而失掉国民参政会在今天的作用与意义……共产党人除继续努力于促进普选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在将来能以建立外,将以最积极、最热忱、最诚挚的态度去参加国民参政会的工作。” &&&&&&&&&&&&&&&&&&&&&&&&&&&&&&&&&&&――摘编自《新华日报》日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国共两党在国民参政会问题上的不同主张。(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参政会的历史作用。(4分) 三.2009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 (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2009年浙江自选模块题号0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荀子•议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6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所说历史现象的原因。(4分) 2.(2009年江苏历史25题A部分)&&&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 &&&&材料二&(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 &&&&(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 谙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4分)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3.(2009海南历史2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8分) 明朝后期,内阁首辅张居正为挽救统治危机,推行各项改革,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成效显著,史称“张居正改革”。 材料一&&器必试而后知其利钝,马必驾而后知其驽良,今用人则不然。官不久任,事不责成,更调太繁,迁转太聚,资格太拘,毁誉失实。臣愿皇上慎重名器,爱惜爵赏。用人必考其终,授人比求其当。仍敕吏部严考课之法,审名实之归。 &&&&&&&&&&&&&&&&&&&&&&&&&&&&&&&&&&&&&&&&&&&――《明史纪事本•江陵柄政》 材料二&&敕下吏部,慎选良吏,牧养小民。其守令贤否殿最,唯以已端洁,实心爱民,乃于上才考称职,不次擢用。若但善事上官,干理薄书,而无实政及于百姓者,虽有才能干局(按:有才干),止于中考。其贪污显著者,严限追赃,押发各边。 &&&&毋徒炫于声名,毋尽拘于资格,毋摇之以毁誉,毋杂之于爱憎,毋以一事概其平生,毋以一眚(按:过错)掩其大节。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张居正整顿吏治的内容(5分) (2)指出整顿吏治与张居正改革的关系。(3分) 4.(2009年辽宁宁夏文综41)(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果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 材料二&&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摘编自《宋史•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期中制度规定的目的。(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5) 5.(2009年山东文综33题)(10分)【历史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扣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日) &(1)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2分)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2)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4分) 6.(2009年福建文综41题A题)(15分)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是,若明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议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并上毅说,英国的政治制度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工作中定下了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想国会负责的内阁。”&&&&&&――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8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7分) (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2009年辽宁宁夏文综42)(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组成国民议会的法国人民的代表们,认为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 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材料二&& 第三篇&&&&国家权力&&&&第一章&&&&国民立法议会&&第二节&&&&初级会议&&选举人的选任 第一条&&&&为了组成国民立法议会,积极公民们应每年一次在城市和在区集合为初级会议。第二条&&&&凡属积极公民,必须:……在王国内任何一地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的收据。 ――摘编自《1791年宪法》(法国)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有何区别。(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人权和公民权的宣言》与《1791年宪法》作出有关公民权利的规定的原因。(10分) 2.(2009年山东文综34题)(10分)【历史一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现在几乎选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 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当前的邦联不足以维持联邦》 (1)结合美国建国初期的史实,说明材料中的“建筑物”是指什么?(2分)“结构上的基本错误”又是指什么。(2分) (2)美国是如何纠正“结构上的基本错误”的?(4分)在政治上有何重大意义?(2分) 3.(2009海南历史30)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8分) 材料一&&人口的集中固然对有产阶级起了鼓舞的和促进发展的作用,但是它更促进了工人的发展。工人们开始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整体,是一个阶级;他们已经意识到,他们分散时虽然是软弱的,但联合在一起就是一种力量。这促进了他们和资产阶级的分离,促进了工人所特有的、也是在他们的生活条件下所应该有的那些见解和思想的形成,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受压迫的地位,他们开始在社会上和政治上发生影响和作用。大城市是工人运动的发源地:在这里,工人第一次开始考虑到自己的状况并为改变这种状况而斗争;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对立;在这里,产生了工会、宪章主义和社会主义。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材料二&&1884年,英国费边社的基本纲领提出:“费边社的目的是以下列方法来改革社会:从个人和阶级所有制下解放土地和工业资本,把它们交给社会所有,以谋公众的福利。只有通过这个方式,全国各种自然的和既得的利益才能公平地为全国人民所分享……为了这些目的,费边社应注意传播社会主义思想,鼓吹以社会主义为根据的社会和政治改革,包括确立男女平等的公民权利。同时推广有关个人与社会在经济、伦理和政治方面的关系的知识,以便实现这些目标。” &&&&&&&&&&&&&&&&&&&&&&&&――――摘编自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恩格斯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历史背景(3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费边社与宪章派在斗争目标、斗争方式上的不同。(5分) 4.(2009年福建文综41题B题)(15分)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驶之。每年缴纳直接税达三天工资以上者,被编入居住地国民自卫军的男子,享有选举权,即“积极公民”;而处于奴仆地位的、被提起公诉的、破产和不能清偿债务的以及其他不具备积极公民条件的人,则属于消极公民,无选举权。&&&&&& ――摘编自法国《1791年宪法》 材料二&&凡出生于法国并在法国有住所的男子而年满二十一岁者,……均有行驶法国公民权利的资格。立法权由普选产生的国民议会掌握。行政权由24人组成的执行会议行驶。大理院为最高审判机关。 (1)在国家政治体制的设置上,材料一二体现了什么共同原则?该原则源于法国启蒙思想家的那部著作?(4分) (2)指出两则材料在国家政体与公民权利规定上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二的相关规定。(11分) 【两年模拟】 一.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精选) (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2011届新课标全国卷文综模拟二)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梭伦成为政事的领导者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定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负令”闻名,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重担。有些人想用这些事情来毁谤梭伦,事实是这样的,当梭伦要制定解负令时,他曾预先告诉一些贵族,后来,像同情平民的人所说的那样,他被他的朋友以谋胜算了,但打算毁谤他的人就说他自己也取得一份。因为这些人借了钱,买来许多土地,等到不久以后实行取消债务时,他们都成了富翁;据说后来以祖传财富闻名的那些家族就是起源于此。然而,同情平民者的估计是较为可靠的……所以我们必须认为攻讦梭伦之说是错误的。 ――亚里士多德关于梭伦改革的论述 &&&&材料二&&&(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晡乃罢,览阅奏章,犹不能尽。&&&&&&&&&&&& ――《戊戌变法记》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2分)并指出毁谤梭伦改革的是哪些人?其理由是什么?(3分) (2)据材料二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3分) (3)对材料三所示的现象你如何看待?(5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认识?(2分) 2.(河南省2011年示范高中五校联考文综) (15分)【历史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有关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参与洋务运动的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材料二&&&昔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舰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依照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历史上任何事件都不是偶然的,都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其痕迹。日本人的崛起也不是偶然的,因为历史上大和民族就是一个喜欢学习的民族,古代向中国学习,近代向西方学习,所以他们取得了成功。一百多年前的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决定了中、日两国不同的命运:中国一落千丈,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而日本则一飞冲天,走上了富强之路。这其中的差距在哪里?那就是国家政治体制、教育、工业化之路的差别。当中日两国同时起跑的时候,日本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而中国则错失了革新图强的机遇,以至于后来国家动荡,军阀混战,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最后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1)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在学习西方问题的异同。(8分) (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对两国各自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并据此分析导致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7分) (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2011届新课标全国卷文综模拟三) (15分)【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根据下列四幅图片回答问题: &&&&&&&& 图1工业革命&&&&&&&&&&&&&&&&&&&&&&&&&&&&&&图2&自由引导人民 &&&&&& 图3英国人民要求议会改革&&&&&&&&&&&&&图4巴黎公社失败 请回答: (1)依据图一分析这次工业革命在动力方面的主要发明是什么?这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最主要的影响是什么?(2分) (2)1832年英国议会通过改革法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4分) (3)依据图一、图二、图三分析1832年英国议会通过改革法案的原因是什么?(3分)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5)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4分) 2.(2011届新课标全国卷文综模拟二) (15分)【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We&hold&these&Truths&to&be&self-evident,that&all&men&are&created&equal,&that&they&are&endowed&by&their&Creator&with&certain&unalienable&Rights,that&among&these&are&Life,Liberty,&and&the&Pursuit&of&Happiness-that&to&secure&these&Rights,&Governments&are&instituted&among&Men,deriving&their&just&Powers&from&the&Consent&of&Governed,&that&whenever&any&Form&of&Government&becomes&destructive&of&these&Ends,it&is&the&Right&of&the&People&to&alter&or&to&abolish&it,and&to&institute&new&Government. &&&&            &&&&&――引自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 &&&&材料二&&“各州选举人应具该州众议员之选举人之资格。……(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应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公民。并包括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 &&&&&&&&&&&&&&&&&&&&&&&&&&&&&――引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材料三&&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 ――引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1870年) &&&&材料四&&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 &&&&&&&&&&&&&&&&&&&&&&&&&&&&――引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1920年) &&&&材料五&&(此前年满二十一岁的公民才拥有选举权,现规定)年满十八岁和十八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  &&&&&&&&&&&&&&――引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十六条修正案(1971年) 请回答: (1)请把材料一翻译成汉语。(6分) (2)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原则?(1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的规定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产生的。(2分) (4)概括材料二、三、四、五,指出美国公民的选举权是如何变化的。(3分)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美国近两百年选举权的变化中得到的启示。(3分) 二.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精选) (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0届高三3月质检历史)(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列宁在谈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指出:“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据《列宁全集》 材料二&&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请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作简要说明。(6分) (2)上述两则材料的观点有什么局限?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改革?(3分) 2.(宁夏银川一中2010届高三二模文综)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盛行经纶;三、官民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人心不倦;&四、破旧来之陋习,基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明治维新1868年《五条誓文》 材料二&&请求光绪帝尽快做好三件事:第一,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第二,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史二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则下情成通……第三,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皇上每日亲临…… &&&                   &――1898年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日两国变法在社会习俗方面“除旧布新”的主要举措,指出其共同的积极影响。(9分) (2)中国的维新变法与日本的明治维新有关联吗?为什么?(6分) (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江苏省宿迁市2010届高三三模历史)【近代民主社会的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有为)说一个国家只要能立宪,皇帝有无是无关紧要的。当时英国有皇帝,德国、日本、意大利也都有皇帝,我们不必定要革命废皇帝,我们尽可一意推行宪法,让满洲人仍做皇帝也要得。……康有为实在没有看清楚,他以为只要光绪皇帝听他话,变法就变得成,这是他的大错误。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材料三&&救亡、革新与革命是近代中国三大急迫而突出的课题,救亡与革新曾激扬起历史的波涛,而启蒙之激发理性,启迪民智,反对迷信,反对愚昧,改造几千年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一切变革与革命的前提。 &&&&&&&&&&&&&&&&&&&&&&&&&&&&&&&&&&&&&&&&&&&&&&――马洪林《戊戌维新的历史思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的政治主张及其提出的历史背景。钱穆认为康有为的认识不足之处是什么?(5分) (2)材料二是基于怎样的视角对戊戌变法进行评价的?按照这一视角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3)从材料三的观点出发,说明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2分) 2.(海南省儋州市一中2010届高三第十二次统测历史) 【近代民主社会的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洛克认为,在自然状态里,总会有一些人侵犯他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因此需要政府通过法律来保障人权。于是,人们订立契约,建立政府。但是政府的权力不能太大,必须依法行事,还必须实行分权。 材料二&&近代的民主制度,是在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斗争中孕育发展起来的。……英国通过17世纪革命,成功地建立起具有本国特色的君主立宪制度,实现了资产阶级与王权、贵族的妥协。 材料三&&通过反对君主专制的斗争,英国初步奠定了走向民主政治的基石。此后,根据本国国情,不断探索前行,扩展和完善民主制度,从而最终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1)材料一中洛克提出了怎样的思想?材料二中“资产阶级与王权、贵族的妥协”是指什么事件?(2分) (2)综合三段材料,以英国为例,归纳概括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确立的过程。(6分) 【一年原创】 (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15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98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比,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指出“非凡的改革方案”的局限性,并举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4分) (3)材料三中梁启超发出“惭愧无比”的感叹,与同一时期的日本相比较,请分析造成中日差距的主要原因。(6分) (4)针对上述改革的成败,你认为改革的成功需要哪些因素?(3分) 2.【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邻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梭伦诗句: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材料四: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共同内容。(4分) (2)根据材料三、四,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不同特点。(4分) (3)结合上述材料,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析这两次改革对本国的影响。(7分) (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是不能促进我们达到目标的一切东西,我们都应一概斥为无用。” ――引自斯宾诺莎的名言 &&&&材料二&&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人民享有恢复他们原来的自由的权利,并通过建立他们认为合适的新立法机关以谋求他们的安全和保证。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利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 ――引自洛克《政府论》 &&&&材料三&&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因而,如果我们撇开社会公约中一切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契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引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斯宾诺莎所说的目标是什么?(2分)“一切无用的东西”又指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立法者与人民的关系是什么?(3分)结合所学知识,除了上述立法权外,还有什么权力?(2分) (3)材料三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观点?(2分)实质是什么?(2分) (4)以上材料反映了近代民主思想中三位杰出的思想家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三大思想家思想的共同之处。(2分) 2.【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清帝国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久尊戴。君主神圣不可侵犯。法律虽经议院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实行。用人之权操诸君主,而大巨辅弼之,议院不得干涉。 ――《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差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本约法实施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统治权力依据什么思想?(2分) (2)材料二“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2分)统治权力的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3分) (3)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本质和目的有何不同?(6分) 【考点预测】 纵观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这一选修专题,以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宗教改革、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六个考点为主要考查内容,主要考查形式为非选择题。在2012年的高考复习中,除上述主要考查内容外,还应注重对王安石变法、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戊戌变法等知识点的复习与练习。 纵观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这一选修专题,以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四个考点为主要考查内容,主要考查形式为非选择题。在2012年的高考复习中,除上述主要考查内容外,还应注重对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等知识点的复习与练习。 【高考母题】 (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10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源说: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 &&&&材料二&&史学家对阿里纷纷各抒己见,有人认为他是“现代埃及的奠基者”,“当之无愧的现代埃及之父”;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十足的暴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和“训练阵法”分别是指什么?(6分) (2)材料二中对阿里的评说纷纷,你是怎样看待的?请说明理由。(4分) 2.【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冬十月丁未,诏曰:“朕承乾在位,十有五年。每览先王之典,经纶百氏,储畜既积,黎元永安。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 ――《魏书•高祖纪上》 材料二 &&&&&&&&&&&&&&&&&&&&&&&&&& 图1&北魏文官汉服俑&&&&&&&&&&&&&&&&&&&&&图2&汉人胡食图 材料三&&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隋唐政治制度史》 (1)材料一反映了孝文帝改革前怎样的社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孝文帝采取了哪一改革措施?作用如何? (2)从材料二中你能获得什么历史信息?反映了什么历史趋势? (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 (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有人认为,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政治自由民主完成了从思想到法律,再从法律到政治实践的发展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分) (1)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有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概括自由主义的主要原则。(6分) (2)用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和革命后的重要史实,说明这三国的政治自由主义是怎样完成从思想到法律的转变的?(4分) (3)通过解决上述问题,概括政治自由主义产生时的主要目标。(4分) 2.【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税,或供国王使用而征税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8)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13)为伸雪一切,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君主的权力受到了哪些制约?(3分)第①条说明制约王权主要采用什么形式?(2分) (2)据材料概括议会和议员的权利得到了怎样的保护?(2分) (3)该法案的颁布有何意义?(6分)
亲!请或新用户?
按教材找资料
本站声明:书利华教育网资料为本站收集、购买整理或网友上传,不能保证版权问题,如有侵犯,请发邮件联系无条件删除,谢谢。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
------E-mail:(#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
联系: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第一中学 侯剑东
欢迎合作与交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ts16949三大过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