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中出现intelcorporate设备,是不是被蹭网神器wifi破解神器乐

wifi伴侣检测出intel corporate设备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wifi伴侣检测出intel corporate设备是什么意思
提示该问答中所提及的号码未经验证,请注意甄别。
我有更好的答案求助知道网友
确定,进入无线路由器设置页面,找到左侧栏”无线设置“,查看右侧对应的”客户端列表“.1.168,回车,再在弹出的对话框输入用户名和密码.1在电脑浏览器地址栏输入192
Intel (英特尔)无线网卡的一个虚拟设备正常是用不到的,楼主不管他就是了望采纳
开通宽带都会有帐号跟,填进去就OK啦!、安全选项、SSID等等,进入上网方式设置,我们可以看到有三种上网方式的选择。因为我拨号所以选择pppoe。5. 选择PPPOE拨号上网就要填上网帐号跟密码,一般SSID就是一个名字,你可以随便填,这个应该大家都明白,如果有疑问,免得轻意让人家破解而蹭网。~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如果你家是拨号的话那么就用PPPoE。动态IP一般电脑直接插上网络就可以用的,上层有DHCP服务器的。静态IP一般是专线什么的,互相理解,您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感谢您!你参照WIFI步骤把重新设置试试吧:1. 把电源接通,你会在左边看到一个设置向导,然后模式大多用11bgn.无线安全选项我们要选择wpa-psk&#47,一般新买来的都是admin3. 确实后进入操作界面,我们可以看到信道、模式!!6. 然后下一步后进入到的是无线设置,然后插上网线,进线插在wan口(一般是蓝色口),请继续“追问”,连接好后在浏览器输入在路由器看到的地址,然后跟电脑连接的网线就随便插哪一个lan口啦,做好这些工作后,然后你会看到路由器后面有个地址跟帐号密码,上层没有DHCP服务器的,或想要固定IP的;wpa2-psk,这样安全!~答题不易,一般是192.168.1.1(当然如果你家是用电话线上网那就还要多准备一个调制调解器,俗称“猫”)2. 然后进入,输入相应的帐号跟密码,进击进入(一般的都是自动弹出来的)4. 点击下一步,也可能是小区带宽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1条折叠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wifi伴侣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加载中,请稍后...
技嘉H97N-WIFI(rev.1.0)
>> PART:DetailVer4/Part/Detail/RightTopic >>> -->
>> PART:DetailVer4/Part/Detail/RightParamRank >>> -->
>> PART:DetailVer4/Part/Detail/RightRelPk >>> -->
>> PART:DetailVer4/Part/Detail/RightHotTag >>> -->
>> PART:DetailVer4/Part/Detail/AboutManu >>> -->您的当前位置:>
驱动详细页
驱动编号:
驱动名称:
驱动与软件下载
适用系统:
Windows 7 32-bit、Windows 7 64-bit
支持部件:
ThinkVantage
发布时间:
AccessCon[gic765ww].exe42.50 MB
Access Connections 是一款软件实用程序,在计算机上使用它可以通过位置概要文件管理多个位置的网络连接。除了浏览器主页、代理配置、防火墙状态、文件和打印机共享以及缺省打印机等特定于位置的设置之外,位置概要文件还存储连接到目标网络所需的网络配置。
- 在安装ThinkVantage Access Connections之前,需要安装以下软件&& [ThinkPad SL300,SL400,SL500 系列] &&&& - ThinkPad Power Management 电源管理驱动(Windows 7/Vista/XP) 版本 1.44 或更高
&&&& - 集成System Interface的Hotkey驱动程序(Windows 7/Vista/XP/2000)版本 3.02.0000 或更高 &&&& - ATK Hotkey 驱动程序(Windows 7)版本 1.00.03.0 或更高 &&& [对其他机型] &&&& - ThinkPad Power Management 电源管理驱动(Windows 98 SE/Me/2000/XP/Vista/7)版本 1.60 或更高 &&&& - 集成System Interface的Hotkey驱动程序(Windows 7/Vista/XP/2000)版本 3.02.0000 或更高
下载并安装(推荐): 1.以管理员的身份登录 Windows 操作系统 2.单击立即下载按钮,当弹出文件下载对话框时,选择“保存” 3.下载驱动程序到您指定的位置 4.双击运行已经下载的驱动程序文件,按屏幕提示操作即可
直接安装(不推荐): 1.以管理员的身份登录 Windows 操作系统 2.单击立即下载按钮,当弹出文件下载对话框时,选择“运行”按钮 3.系统将弹出安全警告,选择“运行” 4.按屏幕提示操作即可。
Microsoft Windows 7& 32-bit, 64-bit
ThinkPad L330ThinkPad L410 , L412, L420, L421, L430, L440, L450ThinkPad L510, L512, L520, L530, L540& ThinkPad SL300 ThinkPad SL400, SL410(k) ThinkPad SL500, SL510(k) ThinkPad R400 ThinkPad R500 ThinkPad T400, T400s, T410, T410i, T410s, T410si, T420, T420i, T420s, T420si, &&&&&&&& T430, T430i, T430s, T430si, T430u, T431s, T440, T440s, T440p, T450, T450sThinkPad T500, T510, T510i, T520, T520i, T530, T530i, T540p, T550ThinkPad W500, W510, W520, W530, W540, W550s&
ThinkPad X1, X1 Carbon (Machine Type 34xx), X1 Carbon (Machine types: 20A7, 20A8),&&&&&&&&&X1 Carbon (Machine types: 20BS, 20BT)
ThinkPad X100e, X120e, X121e, X130e, X131e, X140e& ThinkPad X200, X200s, X200 Tablet ThinkPad X201, X201i, X201s, X201 Tablet, X220, X220i, X220 Tablet, X220i Tablet, &&&&&&&& X230, X230i, X230 Tablet, X230i Tablet, X230s, X240, X240s, X250ThinkPad X300, X301 ThinkPad Helix&(Type 3xxx)ThinkPad YogaThinkPad 11eThinkPad Yoga 11eThinkPad Yoga 14ThinkPad Yoga 15& ThinkPad Edge E10, E30, E31, E40, E50
ThinkPad Edge E120, E125, E130, E135, E145&ThinkPad Edge E220s, S220
ThinkPad Edge E320, E325, E330, E335&ThinkPad Edge E420, E420s, S420, E425, E430, E431, E435, E440, E445, E450, E450c, E455 ThinkPad Edge E520, E525, E530, E531, E535, E540, E545, E550, E550c,&E555 ThinkPad Edge S430, S431, S440, S531, S540& ThinkPad R60, R60e, R60i, R61, R61e, R61i ThinkPad T60, T60p, T61, T61p ThinkPad X60, X60s, X60 Tablet, X61, X61s, X61 Tablet
&6.25&&- (修正) Access Connections 6.24.64 版本中潜在的DLL Hijacking安全问题&6.24&&- (修正) 连接WWAN时长时间运行ATS会出现BSOD 7E.&- (新增) 增加支持Lenovo桌面应用和第三方应用的高DPI显示器.&- (修正) 切换概要文件后DNS地址不变.&6.01&&- (新增) 增加支持ThinkPad Edge E431, E531.&- (新增) 增加支持Ericsson N5321gw&- (新增) 增加支持Intel Centrino Advanced-N 6235&- (新增) 增加支持ThinkPad 1x1 11b/g/n Wireless LAN M.2&&- (新增) 增加支持ThinkPad T431s, X230s&- (修正) Access Connnections从5.84版本升级到5.97版本时出现中文字符窗口.&5.98&&- (新增) 增加支持飞行模式.&- (新增) 增加支持AT&T Warm SIM.&- (新增) 增加支持Thinkpad Helix&- (新增) 增加支持Ericsson C5621gw&- (新增) 增加支持Intel Centrino Advanced-N 6205S.&- (修正) 在802.1x安全类型下更改安全设置为"自动弹出用户名密码"后不提示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修正) 使用Windows 7 无线连接建立连接后用户不能使用Access Connection移动热点.&- (修正) 通过Wifi图形视图创建概要文件后用户需要重复输入802.1x安全类型的用户名和密码.&- (修正) 重启后移动热点不自动启动.&5.97& &- (修正) Ericsson H5321gw 3G卡的无线信号(dBm 值)在Access Connections主界面中显示不正确.&- (修正) Intel WiFi Link 5100适配器速度显示不正确.&- (修正) "Web上的Access Connections..." 链接指向错误的URL.&- (修正) Frederic BOURLA of High-Tech Bridge SA 披露的安全漏洞(&5.96& &- (新增) 增加支持Broadcom 802.11n 无线网卡(2x2 b/g/n).&- (新增) 增加支持Atheros AR92865 无线网卡(1x1 b/g/n).&- (修正) 几个快捷键有重复.&- (修正) 改名后显示错误的SSID.&- (修正) 位置概要文件标签页中概要文件消失.&- (修正) wifi信号和windows本机的不同步.&- (修正) 在主界面无法点击断开按钮.&- (修正) 无线连接的信号强度刷新慢.&- (修正) P2P口令密码更改为非数字字符.&- (修正) 通过windows本机可以连接不允许的概要文件.&- (修正) 修改802.1x无线安全类型时连接断开.&- (修正) 编辑802.1x概要文件时凭据被删除.&- (修正) 拖拽on-screen-display到屏幕一侧后Fn+F5的"X"按钮消失.&- (修正) 更改Access Connections概要文件名时Windows本机的概要文件名不会更新.&- (修正) WLAN概要文件连接时关闭wifi信号后FnF5 on-screen-display立即关闭.&- (修正) 从任务栏启动移动热点不会弹出Intel MyWiFi共存的消息.&- (修正) 短信电话簿快捷键没有下划线.&- (修正) 卸载短信消息不会被删除.&5.95&&- (新增) 增加支持ThinkPad T430u.&- (新增) 增加支持ThinkPad Edge L330.&- (新增) 增加支持ThinkPad X1 Carbon.&- (新增) 增加支持Lenovo USB 2.0 以太网卡.&- (新增) 增加支持在基本设置中启用移动热点.&- (更新) 更新移动热点消息明确8个字符的密码长度要求.&- (修正) 切换到移动宽带标签页时不弹出PIN窗口.&- (修正) 使用Ericsson H5321gw时不连接 M1 SIM.&- (修正) 全局设置中禁用了移动热点广播但它还是开启.&- (修正) "禁用网络连接共享" 不工作.&- (修正) 回复窗口中短信联系人姓名被截断为20个字符.&- (修正) 发送短信后关闭或取消按钮变灰.&5.93&&- (新增) 增加支持ThinkPad Edge E135&- (新增) 增加支持ThinkPad X131e&- (新增) 增加支持ThinkPad Edge S430&- (新增) 增加支持ThinkPad E435, E535, E130&- (新增) 增加支持ThinkPad E330&- (新增) 增加支持ThinkPad T430, T430i, T430s, T430si&&- (新增) 增加支持ThinkPad T530, T530i&- (新增) 增加支持ThinkPad W530&- (新增) 增加支持ThinkPad X230, X230i, X230 Tablet, X230i Tablet&- (新增) 增加支持ThinkPad L430&- (新增) 增加支持ThinkPad L530&- (新增) 增加支持ThinkPad E430, E530&- (新增) 增加支持Verizon LTE using Gobi 4000&- (新增) 增加支持Ericsson H5321gw.&5.92&&- (修正) 升级安装后出现修复向导.&5.91&&- (新增) 增加支持 1x1 11b/g/n Wireless Lan PCI Express Half Mini Card Adapter.&- (新增) 增加支持 2x2 11a/b/g/n Wireless Lan PCI Express Half Mini Card Adapter.&- (新增) 增加在Access Connections标尺启用/禁用移动热点的支持.&- (新增) 在全局设置中增加"启用/禁用移动热点".&- (修正) X120e上Access Connection无法定位无线AP.&- (修正) 重启后无法连接第二静态IP配置文件. &- (修正) 用户无法连接到iPhone热点共享文件.&5.90&&- (新增) 增加支持ThinkPad Edge E430, E530.&- (新增) 增加支持Intel Centrino Wireless-N 2200.&- (新增) 增加支持Intel Centrino Wireless-N 2230.&- (新增) 增加支持Intel Centrino Advanced-N 6205.&- (新增) 增加支持移动热点 (Access Point软件).&- (新增) 增加支持多语言的移动热点.&- (新增) 将"Allow wireless radios to be turned off when inactive" 选项默认设置为不勾选.&- (修正) 修正Microsoft WER .&- (修正) 修正Microsoft WER .&- (修正) 修正Microsoft WER .&- (修正) 修正Microsoft WER .&5.85&&- (新增) 增加支持ThinkPad X130e.&- (新增) 增加支持AD ADMX 格式.&- (新增) 增加支持通过AD启用/禁用AC状态图标.&- (新增) 增加支持通过管理员启用工具启用或禁用WAN漫游.&- (新增) 支持命令行下调用Access Connections P2P GUI.&- (修正) 用户卸载Microsoft .NET Framework 3.0时Access Connections用户图形界面出现问题.&- (修正) 修正Microsoft WER .&- (修正) 修正Microsoft WER .&- (修正) 修正Microsoft WER .&- (修正) 修正Microsoft WER .&- (修正) 修正Microsoft WER .&- (修正) 下面AD策略中的问题&&&&&&&& . 创建新的概要文件时覆盖TCP/IP和DNS默认设置&&&&&&&& . 创建新的概要文件时覆盖代理配置&- (修正) Access Connections连接到软件中没有勾选的概要文件上.&5.84& &- (新增) 增加支持ThinkPad Edge E425,E525.&- (修正) 使用Ericsson F5521gw适配器没有带活动的SIM卡时,没有信息提示. &- (修正) 升级到5.83版本后,任务栏上Access Connections 标尺可能不显示. &5.83&&&- (新增) 增加支持ThinkPad X1. &- (新增) 增加支持ThinkPad X121e,Edge E120,E125,E320,E325. &- (新增) 增加支持ThinkPad L420,L421,L520, &- (新增) 增加支持ThinkPad T420,T420i,T420s,T420si,T520,T520i. &- (新增) 增加支持ThinkPad W520. &- (新增) 增加支持ThinkPad X220,X220i,X220 Tablet,X220i Tablet. &- (新增) 增加支持ThinkPad Edge E220s,E420,E420s,E520. &- (新增) 增加支持Sierra Wireless MC8355 - Gobi 3000. &- (新增) 在管理员工具中增加 %USERNAME% 和 %USERFROMFILE% 参数. &- (修正) 从位置切换窗口导出无线概要文件时802.1x 无线概要文件无显. &- (修正) Windows 7 64-bit下安装了Symantec Endpoint Protection后无法创建802.1x 无线概要文件. &- (修正) 连接WiMAX时Access Connections 用户图形界面没有响应. &- (修正) 连接移动宽带概要文件Access Connections需要大于45秒的时间. &- (修正) 使用Qualcomm Gobi 2000网卡时无法将勾选的无用的WWAN配置概要文件去除勾选. &5.80& &- (新增) 增加支持ThinkPad X120e. &- (新增) 增加支持Intel Centrino Advanced-N 6205. &- (新增) 增加支持Ericsson F5521gw. &- (新增) 增加支持HUAWEI EM660. &- (新增) 增加SMS多国语言支持. &- (修正) 修正Microsoft WER . &- (修正) 修正Microsoft WER . &- (修正) 修正Microsoft WER . &- (修正) 修正Microsoft WER . &- (修正) 修正Microsoft WER . &- (修正) 修正Microsoft WER . &- (修正) 修正Microsoft WER . &- (修正) 修正Microsoft WER . &- (修正) 修正Microsoft WER . &- (修正) 修正Microsoft WER .
&- (新增) 增加支持ThinkPad Edge E10. &- (新增) 支持ThinkPad 2x2 11a/b/g/n Wireless LAN PCI Express Half Mini Card Adapter. &- (新增) 支持ThinkPad 1x1 11b/g/n Wireless LAN PCI Express Half Mini Card Adapter. &- (新增) 增加支持ThinkPad Edge E31. &- (新增) 在某些老机型的Fn+F5 菜单增加位置配置文件标签页. &- (修正) 修正Microsoft WER . &- (修正) 修正Microsoft WER . &- (修正) 从客户端计算机导出配置文件时*.loa文件不能保存. &- (修正) 当切换到其他的Access Connections配置文件或断开活动的配置文件静态IP和DNS设置变化. &- (修正) 默认Wireless WAN配置文件无法删除.
&5.62& &- (新增) 增加支持Sprint网络. &- (修正) 修正Microsoft WER .
- (新增) 增加支持ThinkPad L412, L512. - (新增) 支持ThinkPad W701,W701ds. - (新增) 支持ThinkPad Edge E40,E50. - (新增) 支持Ericsson F3607gw.
- (新增) 支持点对点功能. - (新增) 对于没有无线硬件开关的计算机增加在主菜单提供打开/关闭无线信号的选项. - (新增) 将EVDO无线广域网适配器信息写入注册表. - (修正) 修正Microsoft WER . - (修正) 修正Microsoft WER . - (修正) 修正Microsoft WER . - (修正) 修正如果没有为移动宽带网络设置配置文件,双击主菜单中的无线WAN无法连接到移动宽带网络的问题. - (修正) 修正断开一个无线局域网配置文件再点击查找后,找不到AP的问题.
&- (新增) 增加支持ThinkPad X201,X201i,X201s,X201 Tablet. &- (新增) 增加支持ThinkPad T410i, T410s,T410si, T510i.
&- (新增) 新增支持ThinkPad T410, T510, X100e, Edge E30. &- (新增) 新增支持Qualcomm Gobi2000(TM). &- (新增) 新增支持Intel(R) Centrino(R) Advanced-N 6200. &- (新增) 新增支持Intel(R) Centrino(R) Ultimate-N 6300. &- (新增) 新增支持Intel(R) Centrino(R) Advanced-N + WiMAX 6250. &- (新增) 新增支持Telestra作为Ericsson HSDPA无线网卡的无线WAN供应商. &- (修正) Intel(R) WiFi Link 1000 更名为Intel(R) Centrino Wireless-N 1000. &- (修正) 修正Microsoft WER . &- (修正) 修正当Access Connections 和Microsoft Essential共同存在时,Access Connections速度有可能降低的问题.
&5.42& &- (修正) 修正了即使手动关闭任务栏右下角的Access Connections,在重新启动计算机后Access Connections总是出现在任务栏右下角的问题.
6.24.64AccessCon[gic764ww].exe 42.18 MB6.01AccessCon[ggc709ww].exe 41.43 MB5.98AccessCon[gfc706ww].exe 42.34 MB5.97AccessCon[g1c796ww].exe 42.26 MB5.96AccessCon[G1C794WW].exe 42.19 MB5.95AccessCon[g1c783ww].exe 43.47 MB5.93AccessCon[G1C751WW].exe 42.25 MB5.92AccessCon[G1C742WW].exe 42.26 MB5.85AccessCon[83c771ww].exe 40.90 MB5.84AccessCon[83c755ww].exe 39.64 MB
寻求其他帮助
网站使用反馈
您可以将网站使用相关问题反馈给我们,我们将及时回复信息。
网上故障报修
在线将产品问题提交给联想服务人员。
通过获取帮助(微信号:联想服务),工程师早九点至晚九点为您服务;您还可以在
中反馈问题并获得工程师的帮助。
远程帮助服务
专家为您提供远程帮助服务,一对一帮您解决问题。无线wifi显示192.168.0.5 intel是什么意思?是有人在蹭网吗?_百度知道
无线wifi显示192.168.0.5 intel是什么意思?是有人在蹭网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是使用INTERL无线芯片组的终端连接到无线服务端了
采纳率:89%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wifi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赞助商链接
当前位置: >>
wifi模块的数据传输应用与开发毕业设计
兰 理 大 毕 设 州 工 学 业 计摘要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快的发展,以及手机、笔记本电脑的普及,用户对能够随时随地上网 的需求越来越迫切,WiFi 通信技术在手机上网、电脑上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WiFi 的发展与 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快的发展。 WiFi 的全称是 Wireless Fidelity,又叫 802.11b 标准,是 IEEE 定义的一个无线网络通 信的工业标准,是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 PDA、手机)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 接的技术,它可以帮助用户访问电子邮件、Web 和流媒体。其主要特性为:速度快、可靠性 高、通信距离远。在开放性区域,通讯距离可达 305 米,在封闭性区域,通讯距离为 76 米到 122 米,在家庭上网、办公室上网和旅途上网方便快捷。由于 WiFi 覆盖范围广、速度快、可 靠性高、无需布线、健康安全及计费便宜等特点,已成为当今无线网络接入的主流标准,只 要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集成了 WiFi 无线通信终端用户, 就可以在 WiFi 覆盖区域内随时拨打 或接听电话、快速浏览网页、下载或上传音视频文件、收发电子邮件,而无需担心花费太高 和网速太慢等问题。目前,我国许多的车站、机场、学校、办公密集区、繁华商场、图书馆、 知名旅游景点都有 WiFi 信号的覆盖。 鉴于 ARM 微处理器的众多优点,随着国内外嵌入式应用领域的逐步发展,ARM 微处理 器必然会获得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但是,由于 ARM 微处理器有多达十几种的内核结构, 几十个芯片生产厂家,以及千变万化的内部功能配置组合,给开发人员在选择方案时带来一 定的困难,所以,对 ARM 芯片做一些对比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 基于 WiFi 的许多优点, 我们对进行便携式电子产品开发的主流芯片 ARM 架构下 WiFi 无 线技术的研究,我使用并编写串口调试工具,成功的利用 WiFi 实现了电脑与电脑之间的数据 传输。 关键词:WIFI;嵌入式系统;ARM 微处理器;串口调试[2] [1] 兰 理 大 毕 设 州 工 学 业 计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more and more quickly,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mobile phone, notebook computer, the user can access on demand whenever and wherever possible the more urgent, the application of WiF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mobile phone, computer Internet is more and more widely,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WiFi is developed more and more rapidly in real life. WiFi is the abbreviation of Wireless Fidelity, also called 802.11b, is a IEEE definition of a wireless network communication industry standards, is a personal computer, handheld devices (such as PDA, mobile phone), terminal in wireless connection with each other, which can help users to access e-mail, Web and streaming media. Its main characteristics are: speed, high reliability, long communication distance. In an open area, communication distance up to 305 meters, in the closed area, communication distance of 76 meters to 122 meters, in the family, office and travel on the Internet convenience. 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iFi covering a wide range, fast speed, high reliability, no wiring, health security and billing is cheap,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standard of wireless internet access, as long as the electronic equipment to carry the integrated WiFi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ers, WiFi can cover the area at any time to make or receive a call, fast browsing webpage, download or upload audio and video files, e-mail, without having to worry about the costs are too high and too slow speed etc.. At present, many of China's railway station, airport, school, office area, bustling shopping malls, library, the well-known tourist attractions are the WiFi signal coverage. In view of the many advantages of ARM microprocessor, with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the embedded application field, the ARM microprocessor will receive widespread attention and application. However, due to the ARM microprocessor core structure up to a dozen, dozens of chip manufacturers, as well as the myriads of changes of the internal function combination, development staff brought certain difficulty, in the selection of programmes so, on the ARM chip do some comparative study is very necessary Most of the advantages of WiFi Based on wireless technology research, we carried on portable electronic product development mainstream chip under the framework of ARM WiFi, I use and write the serial debugging tools, WiFi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realize the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2 兰 理 大 毕 设 州 工 学 业 计the computer and the computer. Keywords: WIFI; ARM;Serial debugging3 兰 理 大 毕 设 州 工 学 业 计目录摘要 ............................................................................................................................................................................ 1 ABSTRACT ............................................................................................................................................................... 2 引言 ............................................................................................................................................................................ 5 第一章 WiFi 技术及其特点 ................................................................................................................................... 6 1.1 WiFi 的概述 ............................................................................................................................................. 6 1.2 WiFi 的主要技术优势 .............................................................................................................................. 7 1.3 WIFI 组建方法 ............................................................................................................................................ 9 1.4 WiFi 的应用与未来 ..................................................................................................................................... 9 1.5 WiFi 是高速优先技术的补充 ............................................................................................................... 11 第二章 嵌入式系统与 ARM11 ............................................................................................................................ 13 2.1 嵌入式系统 ................................................................................................................................................ 13 2.2 ARM11 微处理器 ...................................................................................................................................... 14 2.2.1 ARM 处理器特点 ........................................................................................................................... 15 2.2.2 ARM 内核 ....................................................................................................................................... 15 2.2.3 ARM 微处理器的应用选型 ........................................................................................................... 16 第三章 ARM11 在 wince 下的 WIFI 数据传输测试 .......................................................................................... 18 3.1 WinCE 系统概述 ....................................................................................................................................... 18 3.2 WinCE 系统组成 ....................................................................................................................................... 18 第四章 WIFI 模块 ................................................................................................................................................ 20 4.1 产品综述 .................................................................................................................................................... 20 产品技术规格: ...................................................................................................................................... 21 4.2 硬件说明 .................................................................................................................................................... 22 4.2.1 机械尺寸 ......................................................................................................................................... 22 4.2.2 功能说明 ......................................................................................................................................... 22 4.3 串口配置工具 ............................................................................................................................................ 25 4.4 搜索模块 .................................................................................................................................................... 26 4.5 设置各选项参数 ........................................................................................................................................ 26 4.6 提交配置 .................................................................................................................................................... 27 4.7 用户数据保存 ............................................................................................................................................ 28 设计总结 .................................................................................................................................................................. 29 致谢词 ...................................................................................................................................................................... 31 参考文献 .................................................................................................................................................................. 32 附录一 参考文献 .................................................................................................................................................. 34 附录二 串口程序 .................................................................................................................................................. 444 兰 理 大 毕 设 州 工 学 业 计引言WiFi 的全称是 Wireless Fidelity,又叫 802.11b 标准,是 IEEE 定义的一个无线网络通信 的工业标准。其主要特性为:速度快,可靠性高,在开放性区域,通讯距离可达 305 米,在 封闭性区域, 通讯距离为 76 米到 122 米, 方便与现有的有线以太网络整合, 组网的成本更低。 根据无线网卡使用的标准不同,WIFI 的速度也有所不同。其中 IEEE802.11b 最高为 11Mbps (部分厂商在设备配套的情况下可以达到 22Mbps) ,IEEE802.11a 为 54Mbps、IEEE802.11g 也是 54Mbps。该技术使用的使 2.4GHz 附近的频段,该频段目前尚属没用许可的无线频段。 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传输方式不断的更新,WiFi 所谓一种可移动的高速传输方式,受 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目前我们上网主要采用的是有线接入的方式,正因为这样的接入方式,导致了我们享受 网络咨询的同时,受到了上网地点的限制,从而使网络咨询的快速传达大打折扣。而 WiFi 技术,就解决了这一难题。不仅如此,WiFi 作为一种更加方便的接入方式,在同样身为无线 接入方式的 3G 技术,WiMAX 等技术中也有着自己的优势。3G 传输速率只有 2M,而且还只 限于话音跟数据业务, WiMAX 的构建更加的复杂, 而 WiFi 与之相比, 有着更快的传输速率, 更丰富的业务和更简单的构建方法, 所以 WiFi 必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这无线接入方 式的主流地位。 我国目前也在大力发展 WiFi 技术,无线网络覆盖的热点也越来越多,相信 WiFi 这个方 便快捷的无线接入技术,必将有美好的前景。 在 WiFi 的诸多优势之下,其本身也得到了越来越快的发展与应用,强大的前景也是毋庸 置疑的,作为系统发射和接收电磁波的重要前段器件――天线,其性能对整个系统的通信质 量至关重要。天线的小型化、多频带和多天线等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与此同时,准确测了 小天线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而一个好的 WiFi 天线也决定了 WiFi 的应用前景,因此,便宜 高质量 WIFI 天线将会是无线网络用户喜爱的产品。5 兰 理 大 毕 设 州 工 学 业 计第一章 1.1 WiFi 的概述 WiFi 技术及其特点WiFi 技术由澳洲政府的研究机构 CSIRO 在 90 年代发明并于 1996 年在美国成功申请了 无线网技术专利。( US Patent Number 5,487,069)发明人是悉尼大学工程系毕业生 Dr John O'Sullivan 领导的一群由悉尼大学工程系毕业生组成的研究小组 。WiFi 被澳洲媒体誉为澳洲 有史以来最重要的科技发明,其发明人 John O'Sullivan 被澳洲媒体称为”WiFi 之父“并获得 了澳洲的国家最高科学奖和全世界的众多赞誉,其中包括欧盟机构,欧洲专利局,European Patent Office (EPO)颁发的 European Inventor Award 2012 ,即 2012 年欧洲发明者大奖。 WiFi 英文全称为wireless fidelity,,实质上是一种商业认证,具有Wi - Fi 认证的产品 符合IEEE 802.11a /b /g /n 无线网络规范,它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WLAN 标准,一般工作 在2.4Ghz 频段。IEEE 80211第一个版本发表于1997 年,1999年加上了两个补充Ieee802.11a 和Ieee802.11b。目前最新的标准为2009 年得到IEEE 批准的Ieee802.11n。在传输速率方面, 802.11n 可以将WLAN 的传输速率由目前802.11a 及802.11g 提供的54Mbps,提高到 300Mbps 甚至高达600Mbps,信号的覆盖范围也扩大到好几平方公里。现在IEEE 802.11 这 个标准已被统称作WiFi。从应用层面来说,WiFi 能够帮助用户访问电子邮箱、Web 和流媒 体,与蓝牙技术一样,同属于在办公室和家庭中使用的短距离无线技术。它为用户提供了访 问互联网的无线途径。同时,它也是一种在家里、办公室或在旅途中上网的快速、便捷途径。 WiFi 上网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无线上网, 2010 年不少智能手机与多数平板电脑都支持 WiFi 上网,是当今使用最广的一种无线网络传输技术。 实际上就是把有线网络信号转换成无线信 号,使用无线路由器供支持其技术的相关电脑,手机,平板等接收。WiFi 信号也是由有线网 提供的,比如家里的 ADSL 啊,小区宽带之类的,只要接一个无线路由器,就可以把有线信 号转换成 WiFi 信号。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城市里到处覆盖着由政府或大公司提供的 WiFi 信号 供居民使用,我国 2010 年该技术还没得到推广。所以 WiFi 上网当前还是非常容易实现的, 只要将我们家用传统的路由器换成无线路由器,简单设置下即可实现 WiFi 无线网络共享了, 一般 WiFi 信号接收半径约 95 米,但会受墙壁等影响,实际距离会小一些,但办公室自不用 说,就是在整栋大楼中也可使用,因为距离也不是很远了。 Wi-Fi 产品的标准是遵循 IEEE ――美国电工电子技术协会所制定的 802.11 系列标准, 它是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师协会为解决无线网络设备互连, 1997 年 6 月制定发布的无线局域 于6 兰 理 大 毕 设 州 工 学 业 计网标准。所以一般所谓的 802.11X 系列标准都属于 Wi-Fi。 IEEE802.11 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中用户与用户终端的无线连接,其业务主 要局限于数据访问,速率最高只能达到 2Mbps。由于它在速率和传输距离上都不能满足人们 的需要,因此,IEEE 又相继推出了 802.11b,802.11a 和 802.11g3 个新标准,下面分别进行简 要的介绍。 IEEE802.11 标准的制定推动了无线网络的发展,但由于传输速率只有 1~2Mbps,该标准 未能得到广泛的发展与应用。1999 年,IEEE 通过了新的 IEEE802.11a 和 IEEE802.11b 标准。 IEEE802.11b 定义了使用直接序列扩频调制技术,在 2.4GHz 频带实现速率为 11Mbps 的无线 传输。由于 DSSS 技术的实现比 OFDM 容易,IEEE802.11b 标准的发展比 IEEE802.11a 快得 多,在 1999 年年末首先出现了支持 IEEE802.11b 标准的产品,随后得到广泛商用,并通过互 通性测试。IEEE802.11b 已成为当今 WLAN 的主流标准。 随着用户需求的增加,又诞生了 IEEE802.11a 标准,该标准工作在 5GHz 频段,最大速 率可达 54Mbps。 采用 OFDM 调制技术的 IEEE802.11a 标准与 IEEE802.11b 相比, 具有两个明 显的优点:第一,提高了每个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11~54Mbps)第二,增加了非重叠的信 道数。因此,采用 IEEE802.11a 标准的 WLAN 可以同时支持多个相互不干扰的高速 WLAN 用户。不过这些优点是以兼容性和传输距离为代价。IEEE802.11a 和 IEEE802.11b 工作在不同 的频段,俩个标准的产品不能兼容。由于传输距离的减小,要覆盖相同的范围,就需要更多 的 IEEE802.11a 接入点。2002 年年初,首次出现了支持 IEEE802.11a 标准的产品。 2001 年 1 月,IEEE802.11g 标准以草案的形式面世,在 2003 年 5 月以成为正式标准。 IEEE802.11g 标准既能提供与 IEEE802.11a 相同的传输速率,又能与已有的 IEEE802.11b 设备 后向兼容。IEEE802.11g 也工作在 ISM2.4GHz 频段,在速率不大于 11Mbps 时,仍采用 DSSS 调制技术;当传输速率高于 11Mbps 时,则采用传输效率更高的 OFDM 调制技术。与 IEEE802.11a 相比,IEEE802.11g 的优点是以性能的降低为代价的。 虽然 OFDM 调制技术能达 到更高的速率,但 2.4GHz 频带的可用带宽是固定的,IEEE802.11g 只能使用 2.4Hz 频段的 3 个信道,而 IEEE802.11a 在 5GHz 频带室内M室外可用的信道各有 8 个。由于 IEEE802.11a 的可用信道数比 IEEE802.11g 多,在相同传输速率下,频道重叠少,干扰就小。所以, IEEE802.11a 与 IEEE802.11g 相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1.2WiFi 的主要技术优势WiFi 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7 兰 理 大 毕 设 州 工 学 业 计1. 建设便捷。因为WiFi 是无线技术,所以组建网络时免去了布线工作,只需一个或多 个无线AP,就可以满足一定范围的上网需求。节省了安装成本,缩短了安装时间。ADSL、 光纤等有线网络到户后,只需连接到无线AP,再在电脑中安装一块无线网卡即可。一般家庭 只需一个AP,如果用户的邻居得到授权,也可以通过同一个无线AP 上网。 2. 无线电波覆盖范围广。最新的WiFi 半径可达900 英尺左右,约合300 米,而蓝牙的 电波半径只有50 英尺左右,约合15 米,差距非常大。 3. 投资经济。缺乏灵活性是有线网络的固有缺点。在规划有线网络的时候,需要提前考 虑到以后的发展需求, 这就会导致大量的超前投资, 进而出现线路利用率低的情况。 而WiFi 网 络可以随着用户数的增加而逐步扩展。一旦用户数量增加,只需增加无线AP,不需要重新布 线,与有线网络相比节约了很多网络建设成本。 4. 传输速度快。可达到37.5Mbit /s,能够满足绝大多数个人和社会信息化的需求。 5. 业务可集成。WiFi 技术在OSI 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上与以太网完全一致,所以可 以利用已有的有线接入资源,迅速部署无线网络,形成无缝覆盖。 6. 较低的厂商进入门槛。在机场、长途客运站、酒店、图书馆等人员较密集的地方设置 无线网络“热点”,并与高速互联网连接。只要用户的无线上网设备处于“热点”所覆盖的 区域内,即可高速接入因特网。也就是说厂商因不用耗费资金来进行网络布线而节省了大量 的成本。根据无线网卡使用的标准不同,网络接入速度也有所不同。其中IEEE802. 11b 最 高为11 Mbps,在设备配套的情况下可以达到22Mbps,IEEE802.11a /g 为54Mbps,最新的 IEEE802.11n 为300Mbps。 较有线网络相比的优势: ( 1) 无须布线。 作为无线网络WiFi 最主要的优势就是无须布线从而摆脱了布线的烦恼, 因此非常适合移 动办公用户, 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目前WiFi 已经从医疗保健、 管理等特殊行业拓展进了家庭、 公共服务、办公等领域。 ( 2) 健康安全。 IEEE802. 11 规定的发射功率在100 毫瓦以内,实际发射功率约60 ~ 70 毫瓦。而蜂 窝电话的发射功率在200 毫瓦至1 瓦之间,手持式对讲机的发射功率高达5 瓦,另外无线网 络在使用时不会直接接触人体,更加健康安全。 ( 3) 简单的组建方法。 组建无线网络只需要无线网卡、无线AP 和有线架构,费用和复杂度远远低于有线网络。 如果要用几台电脑组建对等网,也可不要无线AP,只需要为每台电脑配备一个无线网卡。它8 兰 理 大 毕 设 州 工 学 业 计的作用主要是在媒体存取控制层中扮演无线工作站和有线局域网的桥梁。无线AP 就像有线 网络的Hub,无线工作站可以快速且容易地与网络相连。 ( 4) 长距离工作。 在网络建设完备的情况下, 最新的802. 11 n 标准的真实工作距离可以达到300 米以上, 得益于将MIMO( 多入多出) 与OFDM( 正交频分复用) 技术相结合而应用的MIMO OFDM 技术,提高了无线传输质量,也使传输速率得到极大提升。1.3 WIFI 组建方法WIFI 是由 AP(Access Point)和无线网卡组成的无线网络。一般架设无线网络的基本配 备就是无线网卡及一台 AP,如此便能以无线的模式,配合既有的有线架构来分享网络资源, 架设费用和复杂程序远远低于传统的有线网络。如果只是几台电脑的对等网,也可不要 AP, 只需要每台电脑配备无线网卡。 AP 一般翻译为“无线访问节点” ,或“桥接器” 。它主要当作传统的有线局域网络与无线 局域网络之间的桥梁,因此任何一 台装有无线网卡的 PC 均可透过 AP 去分享有线局域网络 甚至广域网络的资源, 其工作原理相当于一个内置无线发射器的 HUB 或者是路由, 而无线网 卡则是负责接收由 AP 所发射信号的 CLIENT 端设备。有了 AP 就像一般有线网络的 Hub 一 般,无线工作站可以快速且轻易地与网络相连。特别是对于宽带的使用,WiFi 更显优势,有 线宽带网络(ADSL、小区 LAN 等)到户后,连接到一个 AP,然后在电脑中安装一块无线 网卡即可。普通的家庭有一个 AP 已经足够,甚至用户的邻里得到授权后,则无需增加端口, 也能以共享的方式上网。1.4 WiFi 的应用与未来基于 Wi-Fi 的组网架构,市场上出现了三种 Wi-Fi 的应用模式。第一,企业或者家 庭内部接入模式,在企业内部或者家庭架设 AP,所有在覆盖范围内的 Wi-Fi 终端,通 过这个 AP 实现内部通信,或者通过 AP 作为宽带接入出口链接到互联网,这是最普及 的应用方式,这时 Wi-Fi 提供的就是网络接入功能;第二,电信运营商提供的无线宽带 接入服务,通过运营商,在很多宾馆,机场等公众服务场所纷纷架设 AP,为公众用户 提供 Wi-Fi 接入服务;第三, “无线城市”的综合服务,基本是由市政府全部或部分投 资建设,是一种类似于城市基础建设的一种模式。9 兰 理 大 毕 设 州 工 学 业 计由于 WiFi 的频段在世界范围内是无需任何电信运营执照的免费频段,因此 WLAN 无线 设备提供了一个世界范围内可以使用的,费用极其低廉且数据带宽极高的无线空中接口。用 户可以在 WiFi 覆盖区域内快速浏览网页,随时随地接听拨打电话。而其它一些基于 WLAN 的宽带数据应用,如流媒体、网络游戏等功 能更是值得用户期待。有了 WiFi 功能我们打长 途电话(包括国际长途) ,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音乐下载、数码照片传递等,再无需担 心速度慢和花费高的问题。而其它一些基于 WLAN 的宽带数据应用,如流媒体、网络游戏等 功能更是值得用户期待。有了 Wi-Fi 功能我们打长途电话(包括国际长途) 、浏览网页、收发 电子邮件、音乐下载、数码照片传递等,再无需担心速度慢和花费高的问题。 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技术与蓝牙技术一样, 同属于在办公室和家庭中使用的短距离 无线技术。 Wi-Fi 技术最让人耳熟能详也是最主要的应用,莫过于掌上移动终端的应用。如智 能手机,又如苹果系列的 ipad,itouch 等等。 近两年,市场上支持 UMA(Unlicensed Mo-bile Access 非授权移动接入)等技术, 具备 WLAN 连接功能的智能手机越来越多。它们除了可以借助 GSM/CDMA 移动通信 网络通话外,还能在 WiFi 无线局域网覆盖的区域内,共享 PC 上网或 VoIP 通话。 WiFi 手机通过无线路由器共享上网非常方便,多数 WiFi 手机不需要做任何设置, 在无线路由器的信号覆盖范围内,WiFi 手机和无线路由器的默认设置下,WiFi 手机就 能自动获取 IP 地址进行无线连接, 并利用手机自带的 IE、 MSN 等软件无线上网。 当然, 如果在 WiFi 手机和无线路由器都正常开启的情况下,WiFi 手机无法通过无线路由器共 享上网,我们就需要检查一下设备的设置。而 ipad,itouch 等设备,也大体于此类似。 Wi-Fi 技术就目前来看多数还是在手持掌上终端上的应用。除了手机的上述功能, 还有其他掌上移动终端的各种功能外,Wi-Fi 技术还能用于导航等其他有利于人们生活 的方面。例如可以利用 Wi-Fi 的技术,制造出高增益的全向天线,比以往的天线有更大 的作用。基于现在 Wi-Fi 技术还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所以很多功能还不能完全比拟现 有的成熟技术,但是相信随着 Wi-Fi 的发展,这一天终将到来。 WiFi 是目前无线接入的主流标准, 但是, WiFi 会走多远呢?在 Intel 的强力支持下, WiFi 已经有了接班人。它就是全面兼容现有 WiFi 的 WiMAX,对比于 WiFi 的 802.11X 标准,WiMAX 就是 802.16x。与前者相比,WiMAX 具有更远的传输距离、更宽的频段 选择以及更高的接入速度等等,预计会在未来几年间成为无线网络的一个主流标准, Intel 计划将来采用该标准来建设无线广域网络。这相比于现时的无线局域网或城域网, 是质的变革,而且现有设备仍能得到支持,保护人们的每一分钱投资。10 兰 理 大 毕 设 州 工 学 业 计总而言之, 家庭和小型办公网络用户对移动连接的需求是无线局域网市场增长的动 力,虽然到目前为止,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仍然是目前 WiFi 用户最多的地区,但随 着电子商务和移动办公的进一步普及,廉价的 WiFi,必将成为那些随时需要进行网络 连接用户的必然之选。 不可否认,WIFI 技术的商用目前碰到了许多困难。一方面是受制于 WIFI 技术自 身的限制,比如其漫游性、安全性和如何计费等都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另一方面, 由于 WIFI 的赢利模式不明确,如果将 WIFI 作为单一网络来经营,商业用户的不足会 使网络建设的投资收益比较低,因此也影响了电信运营商的积极性。 但从 WIFI 技术 定位看,我认为,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WIFI 技术的定位主要是作为高速有线接入技 术的补充,将来逐渐也会成为蜂窝移动通信的补充。 虽然 WIFI 技术的商用在目前碰到了一些困难,但这种先进的技术也不可能包办所 有功能的通信系统。可以说只有各种接入手段相互补充使用才能带来经济性、可靠性和 有效性。因而,它可以在特定的区域和范围内发挥对 3G 的重要补充作用,WIFI 技术与 3G 技术相结合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5 WiFi 是高速优先技术的补充目前, 有线接入技术主要包括基于双绞线的 ADSL 技术、 基于 HFC 网的 Cable Modem 技 术、光纤宽带有线接入技术等。WiFi 作为高速有线接入技术的补充,具有可移动性、价格低 廉的优点,广泛应用于需要无线延伸的领域,如飞机场、客运站等。在最新的 802. 11 n 标 准中,应用了 MIMO、OFDM 等新技术,提升了 WiFi 的性能,数据传输速率成倍提高、传 输距离和信号质量显著提高。这些新技术使 WiFi 作为高速有线接入技术的补充的力度大大 增加。 ( 1) WiFi 是蜂窝移动技术的补充。 作为蜂窝移动通信的补充是 WiFi 技术的另一个定位。蜂窝移动通信的特点是覆盖范围 广、移动能力强且具有中低等速率的数据传输能力,它可以利用 WiFi 数据传输速率高的特 点来弥补本身数据传输速率低的不足。而 WiFi 不仅可以利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完善的鉴权 与计费机制,还可以结合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广泛的覆盖范围来实现多接入切换功能。这样取 长补短之后 WiFi 便成为蜂窝移动通信的良好补充,使蜂窝移动通信锦上添花,进一步扩大 了其应用范围,为运营商提供更多种的数据服务创造了条件,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来定制服 务。11 兰 理 大 毕 设 州 工 学 业 计( 2) WiFi 是现有通信系统的补充。 现有主要的无线接入技术包括 IEEE 的 802.11、802. 15、802.16 和 802.20 标准, 分别对应了 WLAN、无线个域网 WPAN: 蓝牙与 UWB、无线城域网 WMAN: WIMAX 和宽 带移动接入 WBMA 等。一般来讲无线个域网提供超近距离的无线高速数据传输连接; 无线 城域网提供覆盖城域的高速数据传输;宽带移动接入则提供覆盖广泛、移动性高的高速数据传 输。作为现有主要通信系统的补充,WiFi 可以提供覆盖热点、移动性低的高速数据传输12 兰 理 大 毕 设 州 工 学 业 计第二章嵌入式系统与 ARM112.1 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Embedded system) ,是一种“完全嵌入受控器件内部,为特定应用而设计 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根据英国电器工程师协会( U.K. Institution of Electrical Engineer)的定 义,嵌入式系统为控制、监视或辅助设备、机器或用于工厂运作的设备。与个人计算机这样 的通用计算机系统不同,嵌入式系统通常执行的是带有特定要求的预先定义的任务。由于嵌 入式系统只针对一项特殊的任务,设计人员能够对它进行优化,减小尺寸降低成本。由于嵌 入式系统通常进行大量生产。所以单个的成本节约,能够随着产量进行成百上千的放大 。 嵌入式系统的核心是由一个或几个预先编程好以用来执行少数几项任务的微处理器或者 单片机组成。与通用计算机能够运行用户选择的软件不同,嵌入式系统上的软件通常是暂时 不变的;所以经常称为“固件”[4] [3]。国内普遍认同的嵌入式系统定义为: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严 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嵌入式系统是面向用户、面向产品、面向应用的,它必须与具 体应用相结合才会具有生命力、才更具有优势。因此可以这样理解上述三个面向的含义,即 嵌入式系统是与应用紧密结合的,它具有很强的专用性,必须结合实际系统需求进行合理的 裁减利用。 嵌入式系统是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和电子技术和各个行业的具体应用相结 合后的产物,这一点就决定了它必然是一个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高度分散、不断创新的知 识集成系统。所以,介入嵌入式系统行业,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例如 Palm 之所以在 PDA 领域占有 70%以上的市场,就是因为其立足于个人电子消费品,着重发展图形界面和多任务 管理;而风河的 Vxworks 之所以在火星车上得以应用,则是因为其高实时性和高可靠性。 嵌入式系统必须根据应用需求对软硬件进行裁剪,满足应用系统的功能、可靠性、成本、 体积等要求。所以,如果能建立相对通用的软硬件基础,然后在其上开发出适应各种需要的 系统,是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模式。目前的嵌入式系统的核心往往是一个只有几 K 到几十 K 微 内核,需要根据实际的使用进行功能扩展或者裁减,但是由于微内核的存在,使得这种扩展 能够非常顺利的进行。 实际上,嵌入式系统本身是一个外延极广的名词,凡是与产品结合在一起的具有嵌入式13 [5] 兰 理 大 毕 设 州 工 学 业 计特点的控制系统都可以叫嵌入式系统,而且有时很难以给它下一个准确的定义。现在人们讲 嵌入式系统时,某种程度上指近些年比较热的具有操作系统的嵌入式系统,本文在进行分析 和展望时,也沿用这一观点。 一般而言,嵌入式系统的构架可以分成四个部分: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I/O)和 软件(由于多数嵌入式设备的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都是紧密结合的,在这里我们对其不加区 分,这也是嵌入式系统和一般的 PC 操作系统的最大区别) 。2.2 ARM11 微处理器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 ARM 处理器经历了包括 ARM7、 ARM9 在内的多个发展历 程,而 ARM11 的成熟应用必将为嵌入式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使更高端的产品应用成为可 能。ARM11 系列微处理器是 ARM 公司近年推出的新一代 RISC 处理器,它是 ARM 新指令 架构――ARMv6 的第一代设计实现。该系列主要有 ARM1136J,ARM1156T2 和 ARM1176JZ 三个内核型号,分别针对不同应用领域 。 对于各种无线移动应用,毫无节制的提供高性能处理器是无用的。同成本控制类似,功 耗的控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ARM11 系列处理器展示了在性能上的巨大提升,首先推出 350M~500MHz 时钟频率的内核, 在未来将上升到 1GHz 时钟频率 ARM11 处理器在提供高性 能的同时,也允许在性能和功耗间做权衡以满足某些特殊应用。通过动态调整时钟频率和供 应电压,开发者完全可以控制这两者的平衡。在 0.13um 工艺,1.2v 条件下,ARM11 处理器 的功耗可以低至 0.4mW/MHz。 ARM11 处理器同时提供了可综合版本和半定制硬核两种实现。 可综合版本可以让客户根据自己的半导体工艺开发出各有特色的处理器内核,并保持足够灵 活性。ARM 实现的硬核则是为了满足那些极高性能和速度要求的应用,同时为客户节省实现 的成本和时间。为了让客户更方便地走完实现流程,ARM11 处理器采用了易于综合的流水线 结构, 并和常用的综合工具以及 ARM compiler 良好结合, 确保了客户可以成功并迅速的达到 时序收敛。目前已有的 ARM11 处理器在不包含 Cache 的情况下面积小于 2.7mm2,对于当前 复杂的 SoC 设计来说,如此小的 die size 对芯片成本的降低是极其重要的 。ARM11 处理器 在很多方面为软件开发者带来便利。一方面,它包含了更多的多媒体处理指令来加速视频和 音频处理;另一方面,它的新型存储器系统进一步提高了操作系统的性能;此外,还提供了 新指令来加速实时性能和中断的响应。 再次, 目前有很多应用要求多处理器的配置 (多个 ARM14 [7] [6] 兰 理 大 毕 设 州 工 学 业 计内核,或 ARM+DSP 的组合) ,ARM11 处理器从设计伊始就注重更容易地与其他处理器共享 数据,以及从非 ARM 的处理器上移植软件。2.2.1 ARM 处理器特点ARM 处理器本身是 32 位设计,但也配备 16 位指令集。一般来讲存储器比等价 32 位代 码节省达 35%,然而保留了 32 位系统的所有优势。ARM 的 Jazelle 技术使 Java 加速得到比 基于软件的 Java 虚拟机(JVM)高得多的性能, 和同等的非 Java 加速核相比功耗降低 80%。 CPU 功能上增加 DSP 指令集提供增强的 16 位和 32 位算术运算能力, 提高了性能和灵活性。 ARM 还提供两个前沿特性来辅助带深嵌入处理器的高集成 SoC 器件的调试, 它们是嵌入式 ICE-RT 逻辑和嵌入式跟踪宏核(ETMS)系列。 ARM 处理器的三大特点是:耗电少功能强、16 位/32 位双指令集和众多合作伙伴。ARM 商 品模式的强大之处在于它在世界范围有超过 100 个的合作伙伴(Partners) 。当前 ARM 体系结构的扩充包括[8]:1 Thumb 16 位指令集,为了改善代码密度; 2 DSP DSP 应用的算术运算指令集; 3 Jazeller 允许直接执行 Java 字节码。 4 ARM 处理器系列提供的解决方案有: 5 无线、消费类电子和图像应用的开放平台; 6 存储、自动化、工业和网络应用的嵌入式实时系统; 7 智能卡和 SIM 卡的安全应用。2.2.2 ARM11 的内核特点ARM11 处理器是为了有效的提供高性能处理能力而设计的。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 ARM 并不是不能设计出运行在更高频率的处理器,而是,在处理器能提供超高性能的同时,还要 保证功耗、面积的有效性。ARM11 优秀的流水线设计是这些功能的重要保证。ARM11 处理 器的流水线和以前的 ARM 内核不同,它由 8 级流水线组成,可以比 5 级流水线的 ARM9 达 到更高的运行频率。从通常的角度说,过长的流水线往往会削弱指令的执行效率。一方面, 如果随后的指令需要用到前面指令的执行结果作为输入,它就需要等到前面指令执行完。 ARM11 处理器通过 forwarding 来避免这种流水线中的数据冲突, 它可以让指令执行的结果快 速进入到后面指令的流水线中[9]。另一方面,如果指令执行的正常顺序被打断(如出现跳转15 兰 理 大 毕 设 州 工 学 业 计指令) ,普通流水线处理器往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ARM11 通过实现跳转预测技术来保持最 佳的流水线效率。这些特殊技术的使用,使 ARM11 处理器优化到更高的流水线吞吐量的同 时,还能保持和 5 级流水线(如 ARM9 处理器中的流水结构)一样的有效性。2.2.3 ARM 微处理器的应用选型鉴于 ARM 微处理器的众多优点,随着国内外嵌入式应用领域的逐步发展,ARM 微处理 器必然会获得广泛的重视和应用。但是,由于 ARM 微处理器有多达十几种的内核结构,几 十个芯片生产厂家,以及千变万化的内部功能配置组合,给开发人员在选择方案时带来一定 的困难,所以,对 ARM 芯片做一些对比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以下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对在选择 ARM 微处理器时所应考虑的主要问题做一些简要的 探讨。 1.ARM 微处理器内核的选择 从 ARM 微处理器包含一系列的内核结构,以适应不同的应用领域,如果使用 WinCE 或 标准 Linux 等操作系统以减少软件开发时间, 就需要选择 ARM720T 以上带有 MMU (Memory Management Unit)功能的 ARM 芯片,ARM720T、ARM920T、ARM922T、ARM946T、 Strong-ARM 都带有 MMU 功能 。而 ARM7TDMI 则没有 MMU,不支持 Windows CE 和标 准 Linux, 目前有 uCLinux 等不需要 MMU 支持的操作系统可运行于 ARM7TDMI 硬件平台之 上[10] [6]。事实上,uCLinux 已经成功移植到多种不带 MMU 的微处理器平台上,并在稳定性和其他方面都有上佳表现。 2.系统的工作频率 系统的工作频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ARM 微处理器的处理能力。ARM7 系列微处理器 的典型处理速度为 0.9MIPS/MHz,常见的 ARM7 芯片系统主时钟为 20MHz-133MHz,ARM9 系 列 微处 理器 的 典型处 理 速度 为 1.1MIPS/MHz ,常 见的 ARM9 的 系统 主时 钟 频率为 100MHz-233MHz,ARM10 最高可以达到 700MHz。不同芯片对时钟的处理不同,有的芯片 只需要一个主时钟频率, 有的芯片内部时钟控制器可以分别为 ARM 核和 USB、 UART、 DSP、 音频等功能部件提供不同频率的时钟 。 3.芯片内存储器的容量 大多数的 ARM 微处理器片内存储器的容量都不太大,需要用户在设计系统时外扩存储16 [7] 兰 理 大 毕 设 州 工 学 业 计器,但也有部分芯片具有相对较大的片内存储空间,如 ATMEL 的 AT91F40162 就具有高达 2MB 的片内程序存储空间,用户在设计时可考虑选用这种类型,以简化系统的设计。 4.片内外围电路的选择除 ARM 微处理器核以外,几乎所有的 ARM 芯片均根据各自不同的应用领域,扩展了相关功能模块, 并集成在芯片之中,我们称之为片内外围电路,如 USB 接口、IIS 接口、LCD 控制器、键盘接口、RTC、 ADC 和 DAC、DSP 协处理器等,设计者应分析系统的需求,尽可能采用片内外围电路完成所需的功能, 这样既可简化系统的设计,同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1]17 兰 理 大 毕 设 州 工 学 业 计第三章 ARM11 在 wince 下的 WIFI 数据传输测试3.1 WinCE 系统概述WindowsCE是微软公司嵌入式、移动计算平台的基础,它是一个开放的、可升级的32位 嵌入式操作系统,是基于掌上型电脑类的电子设备操作系统,Windows CE中的C代表袖珍 (Compact)、消费(Consumer)、通信能力(Connectivity)和伴侣(Companion);E代表 电子产品(Electronics)。与Windows 95/98、Windows NT不同的是,Windows CE是所有源代 码全部由微软自行开发的嵌入式新型操作系统,其操作界面虽来源于Windows 95/98,但 Windows CE是基于WIN32 API重新开发、新型的信息设备的平台[12]。Windows CE具有模块化、结构化和基于Win32应用程序接口和与处理器无关等特点。Windows CE不仅继承了传统 的Windows图形界面,并且在Windows CE平台上可以使用Windows 95/98上的编程工具(如 Visual Basic、Visual C++等)、使用同样的函数、使用同样的界面风格,使绝大多数的应用 软件只需简单的修改和移植就可以在Windows CE平台上继续使用。WindowsCE作为一个紧 凑、高效和可扩展性,拥有多线程、多任务、确定性的实时性和完全抢占式优先级.面向有 限硬件资源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优势,支持多种体系结构的处理器。而通过WiFi,各种嵌入式 系统可以方便快捷的与外部通用设备和系统进行无线通讯。 WinCE, 它是将条码扫描装置与数据终端一体化,带有电池可离线操作的终端电脑设备。 具备实时采集、自动存储、即时显示、即时反馈、自动处理、自动传输等功能。为现场数据 的真实性、有效性、实时性、可用性提供了保证。其具有一体性、机动性、体积小、重量轻、 高性能,并适于手持等特点,它主要应用于工业数据采集中。3.2 WinCE 系统组成WinCE 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 一是 WinCE 硬件设备, 另一个是 WinCE 中运行的采集端软 件。 硬件部分 在生产现场,由于空间的限制,一般情况下不方便放置常规的工控主机,同时也基于成 本的考虑,所以采用工业级的嵌入式主机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如广州太友科技的数据 采集仪,此数据采集仪上配备有两个串口,仪器或设备可直接通过串口线与之相连,同时用18 兰 理 大 毕 设 州 工 学 业 计户可在数据采集仪中设置产品相关的信息 软件部分 采集软件安装在数据采集仪中,用户通过采集软件进行数据的自动采集,并进行相关的 处理, 对于生产线的实时数据, 由于一般只是输出数据, 没有输出相应的参数值, 规格值等, 所以此时可在软件中设置相应的产品信息参数,然后由用户选择相应的产品信息,班次信息, 批次信息等。 Windows CE 构建的嵌入式系统大致可以分为 4 个层次,从底层向上依次是:硬件层、 OEM 层、操作系统层和应用层。不同层次是由不同厂商提供的,一般来说,硬件层和 OEM 层由硬件 OEM 厂商提供;操作系统层由微软公司提供;应用层由独立软件开发商提供。每 一层分别由不同的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又由不同的组件构成。这种层次性的结构试图将硬件 和软件、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隔开,以便于实现系统的移植,便于进行硬件、软件、操作系 统、应用程序等开发的人员分工合作、并行开发。 针对不同的系统, WindowsCE 使用了不同的开发技术: Windows CE 使用的 VC++ 5.0 开 发系统嵌入式工具包,提供系统库、工具、文本和样本代码,从而使 OEMs 能够对特定的硬 件平台使 Windows CE 标准定制。嵌入式工具包也包括设备驱动包(DDK)和软件开发包 (SDK) ,DDK 提供了关于写驱动器的附加文本,SDK 提供库、头文件、样本代码、文本 以允许,开发者对基于 Windows CE 的平台进行写操作。Windows CE 提供了相同的程序界 面,以用来为其它的视窗操作系统开发功能,例如,Windows CE 版本 1.01 支持大约 1000 个微软的 Win 32 API 函数的其中 500 个[14] [13]。。这就意味着大量不同类的工具,第三方书籍,关于 Win 32 开发者训练教程,可以替代或为 Windows CE 系统的开发者所用。而实时系统 的开发者能够使用 VDFF 5.0 的嵌入式工具包,以把操作系统转移到特定的平台,并为这个 平台开发附加设备驱动器和实时功能。19 兰 理 大 毕 设 州 工 学 业 计第四章 WIFI 模块4.1 产品综述我 们 这 次 设 计 用 到 的 HLK-RM04 是 海 凌 科 电 子 新 推 出 的 低 成 本 嵌 入 式 UART-ETH-WIFI(串口-以太网-无线网)模块,是基于通用串行接口的符合网络标准的嵌入式 模块,内置 TCP/IP 协议栈,能够实现用户串口、以太网、无线网 (WIFI)3 个接口之间的 转换,其结构功能图如图 1。通过 HLK-RM04 模块,传统的串口设备在不需要更改任何配置的情况下,即可通过 Internet 网络传输自己的数据 方案。[15]。为用户的串口设备通过网络传输数据提供完整快速的解决20 兰 理 大 毕 设 州 工 学 业 计产品技术规格:表 4-1 产品技术规格 无线标准:802.11g 网络标准 有线标准:802.3 11n 150Mbps 11g 54Mbps 无线传输速率 信道数 频率范围 发射功率 接口 天线类型 Wifi 工作模式 WDS 功能 11b 11Mbps 1―14 2.4-2.DBM 1 个 10/100Mbps LAN/WAN 复用接口 接口 板载天线/外载天线 功能参数 Client /AP /Router 支持 WDS 无线桥接 无线 MAC 地址过滤 无线安全功能开关 无线安全 64/128/152 为 WEP 加密 WPA-PSK/WPA2-PSK、WPA/WPA2 安全机制 远程 Web 管理 网络管理 配置文件导入与导出 Web 软件升级 串口转网络 最高传输速率 TCP 连接 UDP 连接 串口波特率 状态指示灯 230400bps 最大连接数&20 最大连接数&20 50-230400bps 其他参数 状态指示 工作温度 环境指示 其他性能 储存温度 -20~70℃ -40~80℃ 不凝结 工作湿度 10%~90%RH 不凝结 储存湿度 5%~90%RH 802.11n 802.3u 802.11b频段带宽可选:20M 40M 自动21 兰 理 大 毕 设 州 工 学 业 计4.2 硬件说明4.2.1 机械尺寸机械尺寸如图 2图 2 机械尺寸4.2.2 功能说明模块功能可以分为四大模式;模块功能可以分为4大模式:默认模式、串口转以太网、串 口转WIFI CLIENT及串口转WIFI AP[16]。1 串口转以太网22 兰 理 大 毕 设 州 工 学 业 计图 3 串口转以太网模型该模式下,ETH2使能wifi、ETH1功能关闭。通过适当的设置,COM1的数据与ETH2的 网路数据相互转换。 以太网可以配置为动态 IP 地址(DHCP),也可以配置为静态 IP 地址(STATIC)。 2 串口转 WIFI CLIE图 4 串口转 WIFI CLIE 模型该模式下,WIFI 使能,工作在AP模式下,ETH1、ETH2功能关闭。通过适当的设置, COM1的数据与WIFI的网路数据相互转换。WIFI安全方面支持目前所有的加密方式 此模式下,WIFI 设备能连接到模块,成为 WIFI 局域网下的设备。 3 默认模式[17]。23 兰 理 大 毕 设 州 工 学 业 计图 5 默认工作模式模型该模式下,WIFI 使能,工作在AP模式下,ETH1、ETH2功能使能,ETH2作为WAN,ETH1 作为LAN。通过适当的设置,COM1的数据与网路数据相互转换。WIFI安全方面支持目前所 有的加密方式。 此模式下,WIFI 设备能连接到模块,成为WIFI局域网下的设备[18]。WAN 端默认动态 IP 地址方式。LAN 端、WIFI 为同一局域网,默认开启 DHCP 服务器。 4 串口转 WIFI AP图 6 串口转 WIFI AP该模式下,WIFI 使能,工作在AP模式下,ETH1、ETH2功能关闭。通过适当的设置, COM1的数据与WIFI的网路数据相互转换。WIFI安全方面支持目前所有的加密方式 此模式下,WIFI 设备能连接到模块,成为 WIFI 局域网下的设备。[19]。24 兰 理 大 毕 设 州 工 学 业 计4.3 串口配置工具HLK-RM04_CONFIG 是通过串口配置模块的工具,工具界面如下图 7:图 7 串口配置模块的工具界面说明: 1. 配置串口选择 2. 搜索模块按钮 3. 工作模式选择钮 4. 无线配置参数 5. 网络协议选择 6. 串口配置参数 7. 网络ip地址配置 8. 提交配置按钮 9. 查询配置按钮25 兰 理 大 毕 设 州 工 学 业 计10. 进入透传模式按钮 11. 恢复出厂设置按钮 12. 用户参数保存区 13. 待发送的AT指令区 14. AT 指令执行返回信息区4.4 搜索模块通过“配置串口选择”选择pc端串口号,点击“搜索模块”按钮,工具将用指定的串口 搜寻HLK-RM04 模块,已经连接上并在AT 指令模式下的模块会被搜索到。搜索到的模块信 息将会在AT指令执行返回信息区显示[20]。如下所示:图8 串口配置工具搜索模块此时pc与模块已经能建立正常的AT指令通信。所有AT命令交互的过程都需要在正常的AT指 令通信基础上进行。4.5 设置各选项参数通过配置项3、4、5、6、7配置为需要的功能。配置修改过程中,在待发送的AT指令区 会立即生成相应的AT指令。其中3、4、5、6、7的可以自己选取,我们实验设计常用的设置 为3――无线AP模式,4――网络名可以随意取,加密方式和秘钥为下图设置,5――一般使 用TCP数据传出和接受,6、7的设置如下图。生成的AT指令并没有立即传给模块 所示:[21]。如图926 兰 理 大 毕 设 州 工 学 业 计图 9 串口工具生成指令参数详情 本机 ip:192.168.11.234 串口:COM1 配置软件上面的本地 IP 是指模块的 IP 刚才我们配置的 IP 是:192.168.11.254 端口是 80004.6 提交配置点击提交配置按钮,工具会立即将待发送的AT指令区的指令发送给模块。命令的执行结27 兰 理 大 毕 设 州 工 学 业 计果会显示在AT指令执行返回信息区。 其命令执行与回复如图 10 所示:图 10 命令执行与回复4.7 用户数据保存用户参数保存区提供保存参数的功能。通过此功能可以保存最多4组参数,分别为user0、 user1、user2、user3。点击旁边的“S”按钮,会弹出确认框,如图11所示:图 11 串口配置工具保存弹出框点击“是”按钮后,待发送的AT指令区的指令会保存为user0参数组。之后任何状态下点击 “user0”,都会立即调出user0参数组,并覆盖至待发送的AT指令区。保存的用户参数在工 具目录下以文本文件保存,文件名分别为user0、user1、user2、user3[22]。28 兰 理 大 毕 设 州 工 学 业 计设计总结通过此次毕业设计,我不仅把知识融会贯通,而且丰富了大脑,同时在查找资料的过程 中也了解了许多课外知识,开拓了视野,认识了将来电子的发展方向,使自己在专业知识方 面和动手能力方面有了质的飞跃。 毕业设计是我作为一名学生即将完成学业的最后一次作业,他既是对学校所学知识的全 面总结和综合应用,又为今后走向社会的实际操作应用铸就了一个良好开端,毕业设计是我 对所学知识理论的检验与总结,能够培养和提高设计者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在 校期间向学校所交的最后一份综和性作业,从老师的角度来说,指导做毕业设计是老师对学 生所做的最后一次执手训练。其次,毕业设计的指导是老师检验其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的绝好机会。 毕业的时间一天一天的临近,毕业设计也接近了尾声。在不断的努力下我的毕业设计终 于完成了。在没有做毕业设计以前觉得毕业设计只是对这几年来所学知识的大概总结,但是 真的面对毕业设计时发现自己的想法基本是错误的。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 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明白了自己原来知识太理论 化了,面对单独的课题的是感觉很茫然。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太多,以前老是觉得自己什么 东西都会,什么东西都懂,有点眼高手低。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才明白学习是一个长期积 累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应该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知识和综合素质。 整个毕业设计期间,指导教师认真严格的要求我们,我们因为是独立的完成一个方案, 需要老师的指导,我们认真的听取老师的意见,同时也发表自己对方案的见解,每一个星期 我与指导老师都会见一次面,这样我们可以很好的交换意见,更好的完善方案。我们严格按 照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对毕业设计内容及工作量进行讨论并确定,指导来时非常并注重对 我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独立查阅文献能力、计算机及软件应用能力等的培养。指导教 师平时加强毕业设计的辅导,我们还可随时找老师进行答疑,老师为方便我们联系,把电话 号码和 Email 地址, 留给了我们, QQ 如果有什么事就可以及时得到解决, 这样问题不致堆积、 也不会因此拖了进度。在毕业设计期间,如果没有老师的细心指导,而是自己一个人独自做 设计,也不与任何人交流,这是完全不行的,设计其实也是一个团队的工作,如果不能与他 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做出的设计也只是只有自己一个人会欣赏,而别人却不一定会认 可你的设计,所以在这次毕业设计过程中,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团结得力量,只有更好得与 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吸取别人的建议,工作才会更加的顺利。29 兰 理 大 毕 设 州 工 学 业 计总之,不管学会的还是学不会的的确觉得困难比较多,真是万事开头难,不知道如何入 手。最后终于做完了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此外,还得出一个结论:知识必须通过应用才能 实现其价值!有些东西以为学会了,但真正到用的时候才发现是两回事,所以我认为只有到 真正会用的时候才是真的学会了。 在此要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李英堂老师对我悉心的指导,感谢老师们给我的帮助。在设 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经验和自学,并向老师请教等方式,使自 己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 也培养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 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 难和成功时的喜悦。虽然这个设计做的也不太好,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这次毕 业设计的最大收获和财富,使我终身受益。30 兰 理 大 毕 设 州 工 学 业 计致谢词毕业设计已经接近了尾声,这也意味着我的大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学生生活很快一晃而 过,回首走过的岁月,心中倍感充实,当我写完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 觉,感慨良多。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李英堂老师。做设计的过程是艰辛的,但是在我的努 力之下还是完成了。在这个过程中李老师给了我很大的的帮助,没有他的尽心指导和严格的 要求,我也不会顺利完成这次设计。每次遇到难题,我最先做的就是向李老师寻求帮助,而 李老师每次不管忙或闲,总会抽空来找我们面谈,然后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李老师平日里 工作繁多,但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从选题到查阅资料,论文提纲的确定,中期论文的 修改,后期论文格式调整等各个环节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这几个月以来,李老师不仅 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李老师致以诚挚 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其次,还要感谢这四年来教我知识的各位老师们,毕业论文能够顺利完成,你们也都有 很大的功劳。 最后,要向这四年大学生活期间所有帮助过我的同学们以及各位朋友们说一声谢谢。 这次的毕业设计,对于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通信和有关先修 课程的理论,结合生产实际反系和解决通信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 加深和扩展有关机械设计方 面的知识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31 兰 理 大 毕 设 州 工 学 业 计参考文献[1] ARM11 技术手册 [2] 飞凌 ARM11 开发板的技术手册 [3] 飞凌 Linux 技术手册 [4] 韦东山. 嵌入式 Linux 应用开发完全手册. 人民邮电出版社, 第 1 版 (2012 年 11 月 23 日) [5] 曹利海. 2012 年 硕士论文 [6] 陈婵. 基于嵌入式 Linux 的远程数据采集与发布系统. 华中师范大学 2012 年 硕士论 文 [7] 李艳坤. 基于 ARM11 的 LXI 多通道数据采集器的研究与实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2 年 硕士论文 [8] 刘芳华. 基于 ARM 的 WiFi 无线通信终端的研究与实现.《武汉科技大学》2010 年 硕 士论文 [9] 《共享 WiCFi 无线网络实务》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 基于 ARM 与 HSDPA 的电子票证查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成都理工大学[10]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及应用――WiMAX 与 Wi-Fi》 [11] 《无线局域网构建及应用》 [12] 《无线网络通信原理与应用》 [13] 《无线局域网》 [14] 《计算机网络》 [15] 《构建中小企业网络》 [16] [17] [18] [19] [20] [21]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杭州华三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2009原野,亚洲的 Wi-Fi 革命,远东经济评论, 2004 年 6 月 26(日报). 李海沙,无线宽带悄悄走入 2004,中国网友报,2004 年 4 月 26 日(周报). 李伟平,Wi-Fi:天马行空,财富中国,2004 年 11 月,第 71 期( 月刊 ). 高峰,Wi-Fi 与 3G 发展关系探讨,商业周刊,2004 年 4 月 24 日(产业周刊). 采臣,Wi-Fi 的冲击,中国邮电报,2005 年 2 月 19 日(周刊) Roberts, B. Site-Specific RSS Signature Modeling for WiFiLocalization. Global Tele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 2009. GLOBECOM 2009. IEEE [22] Shensheng Tang.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n Integrated Wireless Network UsingWiMAX as Backhaul Support for WiFi Traffic. MILITARY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32 兰 理 大 毕 设 州 工 学 业 计2011 - MILCOM 2011. [23] Li Li. The Applications Of WiFi-bas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In Internet Of ThingsAnd Smart Grid. Industrial Electronics and Applications (ICIEA), 2011 6th IEEE Conference on. [24] Morkner, Henrik. A Full Duplex Front End Module for WiFi 802.11.n Applications.Wireless Technology, 2008. EuWiT 2008. European Conference on [25] [26] 百度百科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www.baidu.com/s?wd=HLK-RM04 http://www.paper.edu.cn33 兰 理 大 毕 设 州 工 学 业 计附录一英文资料原文What is Wi-Fi? This paper set about the concept of the Wi-Fi and analyze the history of the Wi-Fi ? how it works.It introduce the commercial Wi-Fi and the widely recepted free which contai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There are some examples in it which introduce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Wi-Fia nd we can know what is Wi-Fi clearly. Wi-Fi (also WiFi, Wi-fi, Wifi, or wifi) is a set of product compatibility standards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 based on the IEEE 802.11 specifications. New standards beyond the 802.11 specifications, such as 802.16(WiMAX), are currently in the works and offer many enhancements, anywhere from longer range to greater transfer speeds. Wi-Fi was intended to be used for mobile devices and LANs, but is now often used for Internet access. It enables a person with a wireless-enabled computer or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 to connect to the Internet when in proximity of an access point. The geographical region covered by one or several access points is called a hotspot. Contrary to popular belief, Wi-Fi did not originally stand for Wireless-Fidelity. The term &Wi-Fi& was developed by the Wi-Fi Alliance along with the Interbrand Corporation (here) to describe WLAN products that are based on the IEEE 802.11 standards. Phil Belanger of the Wi-Fi Alliance quoted, &Wi-Fi and the yin yang style logo were invented by Interbrand. We (the founding members of the Wireless Ethernet Compatibility Alliance, now called the Wi-Fi Alliance) hired Interbrand to come up with the name and logo that we could use for our interoperability seal and marketing efforts. We needed something that was a little catchier than DIEEE 802.11b Direct Sequence‖. Later, the term &Wireless Fidelity& was coined with the marketing of a new tag line, &The Standard for Wireless Fidelity.& But that was soon dropped due to confusion among customers and consumers. Certified products can use the official Wi-Fi logo,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product is interoperable with any other product also showing the logo. History Back in 1991 Wi-Fi was invented by NCR Corporation/AT&T (later on Lucent & Agere Systems) in Nieuwegein, the Netherlands. Initially meant for cashier systems the first wireless products were brought on the market under the name WaveLAN with speeds of 1Mbps/2Mbps. Vic Hayes who is the inventor of Wi-Fi has been named 'father of Wi-Fi' and was with his team involved in designing standards such as IEEE 802.11b, 802.11a and 802.11g. In 2003, Vic retired from Agere Systems. Agere Systems suffered from strong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参考文献34 兰 理 大 毕 设 州 工 学 业 计even though their products were cutting edge, as many opted for cheaper Wi-Fi solutions. Agere's 802.11abg all-in-one chipset (code named: WARP) never hit the market, Agere Systems decided to quit the Wi-Fi market in late 2004. Wi-Fi: How it works The typical Wi-Fi setup contains one or more Access Points (AP's) and one or more www.docin.com- 43 clients. An AP broadcasts its SSID (Service Set Identifier, Network name) via packets that are called beacons, which are broadcasted every 100ms. The beacons are transmitted at 1Mbps, and are relatively short and therefore are not of influence on performance. Since 1Mbps is thelowest rate of Wi-Fi it assures that client who receives the beacon can communicate at at least 1Mbps. Based on the settings (i.e. the SSID), the client may decide whether to connect to an AP. Also the firmware running on the client Wi-Fi card is of influence. Say two AP's of the same SSID are in range of the client, the firmware may decide based on signal strength (Signal-to-noise ratio) to which of the two AP's it will connect. The Wi-Fi standard leaves connection criteria and roaming totally open to the client. This is a strength of Wi-Fi, but also means that one wireless adapter may perform substantially better than the other. Since Windows XP there is a feature called zero configuration which makes the user show any network available and let the end user connect to it on the fly. In the future wireless cards will be more and more controlled by the operating system. Microsoft's newest feature called SoftMAC will take over from on-board firmware. Having said this, roaming criteria will be totally controlled by the operating system. Wi-Fi transmits in the air, it has the same properties as a non-switched ethernet network. Even collisions can therefore appear like in non-switched ethernet LAN's. Wi-Fi vs. cellular Some argue that Wi-Fi and related consumer technologies hold the key to replacing cellular telephone networks such as GSM. Some obstacles to this happening in the near future are missing roaming and authentication features (see 802.1x, SIM cards and RADIUS), the narrowness of the available spectrum and the limited range of Wi-Fi. It is more likely that WiMax could compete to other cellular phone protocols such as GSM, UMTS or CDMA. However Wi-Fi is ideal for VoIP applications like in a corporate LAN or SOHO environment. Early adopters were already available in the late 90's. Though the market exploded in 2005. Companies such as Zyxell, UT Starcomm, Samsung, Hitachi and ma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蹭网神器wifi破解神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