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豪门足球风云阵型阵型W-M是不是类似于3-2-2-3啊?

对阵型、位置变化的一些理解感悟,求指正补充
&足球阵型最早应该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英国查普曼爵士的“WM”阵型。顾名思义,也就是球场上除守门员外的10个人正好一人一个点,站在“W”“M”这两个字母的十个折点上,有点类似于343。关于此阵型实际在场上的运作方式已经很难在影像资料中得到直观感受了,它所产生的“内锋”一词如今也业已失传。(话说我知道“WM”是从《少儿百科全书》上,那时都还没看球呢)。
在之后的1954年世界杯上,普斯卡什率领的匈牙利队祭出了4前锋来到瑞士。在前一年里,他们就曾已此阵7:1狠狠羞辱了高傲的英国佬。在世界杯上,他们同样所向披靡,9:0扫韩国,8:3碾西德,又以两个4:2踩着巴西、乌拉圭进决赛,决赛里他们再度面对日耳曼人。也许是上帝太想给这个深受战争之苦的民族带去些许安慰,故而大手一挥,成全了他们的伯尔尼奇迹(关于此段故事可以参看电影《伯尔尼奇迹》)。匈牙利人就像他们曾经横霸欧亚大陆的祖先突厥骑兵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只给世界留下一段传奇。但这种4前锋带给世界足坛的震撼,依然深刻影响了绿茵场之后的发展。
进入60年代,埃雷拉用链式防守缔造了大国际米兰时代。所谓的链式防守,即是把球员看作点,那么球员之间的空当就成了线,当线受到压力的时候,点就会自然向压力来源的地方收拢,因此如果只有一条链就很容易被人冲断,一般在前卫线就筑一条线,然后加上后卫线形成两条链,这样就有纵深的保护。这样的防守固然坚实,就像通俗形容的混凝土式,但也显然会牺牲大量的进攻兵力,导致1:0盛行。不过这种防守在当时的意大利依然风靡一时,也深刻影响了意大利之后的足球理念,从此给蓝衣军团贴上了难看、保守的标签。
而当足球比赛终于走入了彩色直播的70s后,绿茵场也似乎因此精彩了起来。因为荷兰人用他们疾风暴雨似的全攻全守告诉世界皮球还可以这么踢。但全攻全守并不是那十年里唯一的关键词,因为有个人自创了自由人告诉荷兰人,我一个人也可以全攻全守。他就是贝肯鲍尔。关于自由人,我在后面还会详细论述,此处想顺便提一句的是,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眼中,球王是球场上的九五之尊,而历史上能配上这两个字的只有贝利、老马二人。可其实在欧洲人眼里,贝利、老马、克鲁伊夫、贝肯鲍尔是历史球星里的第一集图,是TOP4,而他们4人之间本身并无地位差距。别忘了贝肯鲍尔的绰号就是足球皇帝。
80年代开始,全球化进程加速,世界范围内的球员也开始广泛流动,各种流派风格融会交流,取长补短,因此很难用一两个标签去备忘最近30年。而另一方面全攻全守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放眼现在任何一支球队,都可以看到中卫杀入对方禁区,前锋回防本方半场,足球技战术更多时候是在一些细节方面敲打琢磨。
说完了阵型沿革的大致历史,接下来就从后卫、中场、前锋这三条线来逐一谈谈我看球十余年来的一些心得体悟。
在一般阵型里,后卫无非是5,4,3,其中以4后卫最常见。4后卫中,双中卫,一左一右双边卫,一般又习惯把中卫细分为盯人中卫和拖后中卫。盯人中卫负责盯防对方的头号危险人物,拖后中卫则好比是救火队长,哪里有险情,他就需要第一时间赶到除险,更形象的说法是清道夫。话说当年贝肯鲍尔就是清道夫出身,但在1970年世界杯半决赛前,他向教练建议,希望赋予自己更大的活动自由,能够根据场上的形势适时灵活地出击或者防守,组织全队的攻防。他的这一建议被采纳,也成就了皇帝的一世英名。据说此位置对球员综合要求素质非常高,在实况里玩家俗称为六边形球员(十分罕见,玩实况时人人大爱啊),皇帝之后,只有马特乌斯、萨默尔才够此资格,也许还能算上里杰卡尔德。此外,还有些人认为现在已经没有自由人了。确实,如果按照传统中卫覆盖全场的要求,如今已很难找寻,但我觉得他并没有消失,只是前移了。在我眼中,杰拉德、兰帕德这类中场球员就是我们时代的自由人。他们攻击意识强、手段多,防守强悍、回撤深,场均奔跑万米以上是家常便饭,这样的能力,应当不输于贝肯鲍尔当年吧。
传统对中卫的要求无非是身体强壮,判断力好,破坏力强,都是防守方面的条件,而从我看球开始,中卫拥有一定的攻击火力成为了他在球队中竞争上岗的亮点,比如最基本的那一脚精准长传。典型的当属弗兰克&德波尔,此君是公认技术出众的中卫,曾经荷兰的第一点球手(虽然留给世人的印象很杯具),代表作是98世界杯8强对阿根廷最后时刻送出一脚50米的精准长传,成就了冰王子在世界杯舞台上最灿烂的时刻。
说到中卫的攻击性,我还想提一提本人非常喜欢的中卫线上的两朵奇葩——卢西奥&皮克。前者的拿手好戏是后场拿球本队准备开始进攻之际,突然大步趟三、四十米,过掉对方前锋、前卫,直接深入对方腹部。而对方防守者突然发现区域内多出一个不在赛前教练战术板上的不明来客,往往一时间不知所措,很容造成阵型混乱,进而出现漏洞。当然,这种套路也只有少时踢过前锋,艺高人胆大的卢西奥敢玩,在我看球的岁月里还不曾发现此类第二人。毕竟一旦中卫被前锋断球,就等着被队友和教练的口水淹死吧。
后者就不用多说了,上半年欧冠半决赛第二回合同时晃到塞萨尔和科尔多巴的那个进球,惊艳世界。况且他还如此年轻,如果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定位球抢点能力和威胁传球精度,前途不可限量啊。
再来说说边后卫。传统边卫和中卫一样,都几乎只被赋予防守任务,进攻时打打酱油让对方觉得多个人就行。虽然历史也出现过法切蒂、卡洛斯&阿尔贝托这样的强力攻击边卫,但毕竟是少数派。直到90s,那个年代最伟大的边后卫马尔蒂尼走的也是老路子。但是,从我看球开始,攻击性边卫开始成为风尚。
第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罗伯特&卡洛斯。此君的招牌是路人皆知的大力任意球,仅凭借此,相信多年以后人们依然会为此怀念他。记得小学、初中罚任意球时有一段大家都爱学他的小碎步助跑,此动作一出,不说效果如何,可以先把对方小朋友的人墙吓跑一半。不过后来贝克汉姆开始扬名立万,大家又纷纷改学大挥臂、低重心的贝氏弧线。看来还是帅哥给力啊!不过卡洛斯真正能立足成为世界级边卫的还是他出众的奔跑能力。那时实况6(也就是PS上最后一代实况)上玩巴西队,很多人都是把卡洛斯提到前锋线上跟罗纳尔多搭档,俗称两条疯狗。还有02年世界杯上他和卡福的两翼齐飞,以及时常互相横跨半场的长传拉扯对方防线,我觉得双卡对那届巴西的功劳丝毫不亚于3R。
说到对攻击型边卫最偏爱的俱乐部,当属巴塞罗那。从里杰卡尔德时代开始,巴萨所使用过的边卫,范布隆克霍斯特、贝莱蒂、西尔维尼奥、赞布罗塔、阿尔维斯,都是攻强于守,甚至像贝莱蒂、西尔维尼奥这样的防守能力都排不进一流边卫行列,但他们依然在巴萨踢得风生水起,如鱼得水。当然,这也和巴萨超强的控制力与积极的前场逼抢分不开。另外还得表扬一下普约尔的协防补位功夫。
总体来看,现代足球对边后卫的进攻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细数十余年来扬名立万的顶级边卫,卡洛斯、卡福、阿什利&科尔、萨内蒂、麦孔等,无一不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用突破和传中来奠定自己的江湖地位。但这种高强度的攻防两端奔跑,也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极高要求。只有像萨内蒂这样保持规律训练、生活规律的人,才能拥有长期良好竞技状态。
在当今足坛里,3后卫、5后卫已经几乎在战术板上绝迹了。前者对两个边路的保护能力太弱,02年世界杯巴西算是352的绝唱,那也是因为双卡纵横前后场的个人能力,所以在防守时等于5后卫。而后者因为在后场屯兵人太多,等于在进攻上自废武功,,而当面对比自己强好几个级别的队伍时,需要的是911,10-0-0,5后卫又嫌少,基本就是不上不下的鸡肋。所以如今基本只剩下4后卫了。
中场人数也是3,4,5,此外也有过非主流的6中场,比如沈祥福时代的国青队打的361。在3,4,5中,依然是4中场最经典,故此处只讨论此类型。
& 4中场的常规站位分两种,菱形站位和平行站位。
一说到菱形站位,我脑子里就会自然关联到99三冠王时代的红魔曼联。当时它的中场足以写进教科书。吉格斯、贝克汉姆一左一右,一个有速度、能突破,一个有精度、能传中;斯科尔斯、基恩一前一后,前者大局观好,抢点意识出众(看到有人说梅西是斯科尔斯之后最好的矮个子抢点球员,但说实话我没觉得梅西的抢点有多好啊),后者凶狠彪悍,能在中卫之前完成绝大多数的清道夫工作,偶尔来一脚远射那更是意外之喜了。
说到平行中场,我大脑中并没有什么特别经典的例子蹦出。就记得自己大一大二玩实况8的时候,用英格兰,拿双德打平行双后腰,贝克汉姆、代尔双前卫,非常给力,在全校所向披靡,净胜5球是家常便饭,惟独屡战屡败在某君的桑巴军团之下。当时大罗+阿德真是BUG,要是碰上两人中有大红状态就更没得玩了。
平行站位的中场,由于有双后腰的存在,防守能力更强,同时双前卫往边路走的次数比菱形更少,因而进攻创造力也相对较差。这样的布局,强调的是中场的绞杀能力,很多时候你会看见4人中至少有3人是肌肉铁血男。比如国米,后腰有坎比+维埃拉或坎比亚索+萨队,前面的斯坦科维奇也属于力量型攻击手。有时,球队为了进一步加强防守,还会排出3后腰。例如国米上赛季打巴萨时用坎比+萨队+莫塔,事实证明效果很好。
在中场的位置里,我想特别聊聊后腰。在我看球的岁月里,后腰除了前面提到过的向自由人发展的倾向,还有向另一个维度发展的有趣变化。传统后腰也是跟后卫一样,强调身体、要求硬度、崇尚防守的,当年戴维斯外号“野猪”,基恩多次被人骂“屠夫”,你还可以再看看马克莱莱那张脸,就知道这位置真不是给小白脸们留的。但是,当皮尔洛加盟AC米兰后,人们惊呼,原来后腰也可以细腻、婉约,也能这么玩!虽然在此之前就有了雷东多这样公认球风优雅的DMF,但此君的组织能力还是逊于皮尔洛,而且职业生涯的辉煌过于短暂。皮尔洛从意大利国青队的10改打后腰,取得巨大的成功,具有一定划时代意义。他让球队的进攻思考在更早时候发生,战术更为细致。如果照这个趋势发展,我觉得以后出现组织型中后卫发展都不是没有可能,我很看好皮克哦。除皮尔洛外,哈维、法布雷加斯也是十分优秀成功的组织型后腰,甚至我还想起维埃拉,只不过他的组织才华被过于强力的凶悍防守气质所掩盖,所以少有人提及。
前锋人数较少,除了当年的匈牙利和某些球队在孤注一掷的情况下丢出过4前锋(记得04年意大利国家德比,当时国米0:2落后尤文,下半场75分钟上了马丁斯、雷科巴,再加上原本在场的阿德、维埃里,4前锋。最后还真把比分扳成了2:2。这是我印象中看过的唯一一次4前锋吧),一般最多三个。
前锋的任务就是进球,不管你头顶也好,脚踢也罢,哪怕靠屁股撞进去也算本事。还有人把前锋归类为站桩型、速度型、意识型等,不过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前锋的一个变种——影子前锋。
& 影子前锋在英语里叫Second
Striker,简称SS,很多人又喜欢形象地称之为9号半。SS是躲在本方箭头身后,又在传统前腰之前,既承担传统10号的一些串联任务,又常常能直接破门、摧城拔寨的这么一些球员。这样的球员在攻击才华上是特别全面的,单纯顶在前面浪费了他的组织天赋,定在中场又满足不了他的进球欲望。
记得小学时候当我们得知球场上还有这么个位置时,班里的踢球男生激动万分,觉得9号半太完美了,是球场上核心中的核心,简直就是贝利跟马拉多纳的合体啊!某同学买球衣时强烈要求店家印“9.5”号,可惜店里没有“.”这个印贴,最后9号半只能变成了95号。
绝大多数中国球迷对9号半的直观概念来自优质偶像巴乔,意大利也是个盛产SS的国度,巴乔之后的托蒂是9号半的新高度,还有半途夭折的卡萨诺(不知道这坏小子还能不能涅槃啊)。此外,鲁尼也给SS这个位置吹来了一股英伦风,告诉世人这不是亚平宁的专利。甚至还有埃托奥,我觉得他来国米之后也逐渐有了影子前锋的风格,不知这是否也间接反映了国米中场给前方的支援不够。
在前锋篇里,我想重点提出的是这么一个话题。这是最近一直困扰我,曾想撰文详述,却始终没有很好思路的一个话题。
回顾一下近6年来捧金球、当先生的家伙,小罗、卡纳瓦罗、卡卡、C罗、梅西,除掉防守的卡纳瓦罗和前腰卡卡,你能肯定告诉我小罗、C罗、梅西踢的是什么位置吗?
在世界杯的大名单上,他们仨都在F(前锋)一栏里。但C罗在老特拉福德毫无疑问是顶小贝右前卫的,而到了皇马,位置靠前了,似乎也很难归到印象中的前锋之列;小罗算前锋可以,但更多时候他回撤组织让我感觉他确实是在履行10号的责任;至于梅西,他也许是3人中锋色最浓的,但他是前锋?是边锋?是影子前锋?好像每个都沾点边,又都不太像。
同时,他们3人又有这么几个共同点:喜欢在边路活动,那儿是他们的发家致富之地,却不喜欢像传统边锋那样下底传中;有超强的衔接搭桥能力,是球队中当仁不让的进攻核心,但有好像不愿意像传统10号那样正儿八经坐镇中路。此外,他们还有不少于顶级前锋的进球数,甚至像梅西、C罗这样的长期是队内最佳射手。他们游走在前场的左(右)半区,覆盖范围大,游走在前锋、边锋、前腰的之间,模糊着这些位置的界线,他们是10号+9号+7号。
作为21世纪头十年里最成功的几个攻击手,特别是像梅西、C罗那样很有可能在接下来3、5年内继续引领足坛风尚标的男人,他们都俱备了这样的特点,我不知道这是否也代表着世界足球的最先进生产力。
对此,我很难给出一个自信判断。我唯一能肯定的是像C罗、梅西这样不世出的天才,本就值得教练因材施教做出一些特殊安排,以满足双方的需要。那么除此之外,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内涵、逻辑呢?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这些多年来足球阵型在战术板上的变化越来越少,除了442、433、451,几乎就找不出常见的第四种了。但这并不意味着3后卫、6中场的消失,只是现代足球对球员个人攻防两端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每个人的覆盖面越来越大,场上位置也相对越来越模糊化(比如现在一场高水平球赛下来,场上22人中跑动达到万米的少说也近半数。但我看一些70、80年代的录像,他们当时的跑动感觉应当是达不到这个数据的)。其它阵型的变换都内化在了442中。例如巴萨在阿尔维斯大幅度助攻时就可以把它看成343甚至344,而许多球队的后腰回防时也可以看作第5乃至第6中卫。所以单纯地讨论标准阵型已无太多意义,我也明显感到现在的体育报刊杂志对此的讨论明显少于了十年前,就像开头所说的,教练和媒体们现在更注重的是对一些技战术细节做处理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足球阵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