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初一一段时间了,说地理经纬度讲解视频难,经度纬度总是弄不清楚,怎么办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经度、纬度的划分
来源:网络资源
  教学设计示例:
  重难点:经度、纬度的划分,本初子午线的位置和含义,半球划分
  教学手段:使用地球仪模型、动画演示、两半球挂图
  教育过程:
  [提问导入] 地球仪上的线分别是什么?可以有多少条?如何识别它们?观察地球仪,看看他们是如何区分的?(学生回答:经纬线可以有无数条,分别标注度数加以识别)
  [板书] 经度和纬度
  [提问] 地球上最长的线是 ?因为它具有唯一性,所以定为纬度的起点。
  (方案一)小组活动为主
  [提出要求]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地球仪,讨论纬度是如何划分的?一会儿请各小组的同学用合适的方法(语言、图示等)描述。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加以指导)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归纳填表] (学生按文字叙述纪录也可以)
  [板书或投影片]
  [提出问题] 纬度的划分比较简单。经度的划分比较难,请同学们讨论完成经度划分、东西半球划分的内容。比一比,看哪组同学观察更细、总结归纳的更准确、更利于同学理解和掌握。讨论结果可以按项目填入表中
  [知识竞赛] 为了检查同学们对知识是否理解和掌握,我们进行一个知识竞赛(内容和方法见探究活动部分)
  (方案二)多媒体演示法为主
  [提问] 什么叫纬度?度数有何变化规律?南北半球如何划分?
  [动画演示] 用立体图展示纬度的概念、纬度的划分和南北半球的划分,学生观察,总结规律
  [读图分析] 读课本图1.6,回答问题:亚洲大部分位于      半球,南极洲大部分位于      半球,赤道穿过      、      、      、      大洲。
  读课本图1.8,回答问题:高中低纬的范围,北京(39o54'N)所在半球和纬度带
  [总结填表]
  [提问] 经度是如何划分的?因为所有的经线都等长,以谁为起点线呢?惊险又是如何划分半球的呢?
  [动画演示] 用立体图展示经度的概念和划分,展示本初子午线与1800线的位置与特征(东西经1800线是一条线,1800与00经线两侧东西经度不同),同时展示将东西半球划分
  [读图分析] 读课本图1.11,回答: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大部分在东半球的有     洲、      洲、      洲,大部分在西半球的有      洲、      洲,北京(1160E)位于     半球。
  [总结填表] 完成表格
度数起点线
  [过渡] 经纬网的应用
  [板书] 经纬网
  [提出问题] 一艘船只在海上遇难,如何报告其遇难的位置?(用红点表示船只在地球仪上的位置)
  [引导理解] 引导思考,认识到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在地球仪上确定任何一点的位置”;进一步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联系,如在班级中自己的座位确定等
  [寻求解决方法] 即如何在地球仪上找到确定位置的“行”和“列”?学生会发现在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两条线有一个交点,就可以确定任何一点的位置,引出经纬网与经纬线的概念、经纬度的划分
  [问题解决] 遇难的船只只要报告他所处的经纬度,别人就可以知道船只在茫茫大海上的位置,进而得到救援。
  [巩固练习] 学生在图上找北京(1160E、40oN)、伦敦(00、51oN)、纽约(41oN、740W)及课本“想一想”内容
  [板书设计]
  四、经度和纬度
度数起点线
  五、经纬网
  [设计思路]
  由于教材内容较为抽象,涉及高中立体几何的知识,学生难于理解;同时注意学生年龄特征,所以应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动手、动脑、充分观察基础上得出结论,结合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等。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两种教学方法。
  第一种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因为本节课的内容有许多使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所以主要以观察、在球面上记忆为主。教师为利于学生观察,提供挂图、地球仪,协助学生进行球面到立体之间的转化和建立联系。在学生仔细观察讨论经纬度的划分后,自己归纳概括出知识网络,呈现给大家,给学生以展示的同时培养小组合作能力、语言或文字或图像的表达能力。及时的采用比赛的方法巩固提高,利于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第二种方法采用多媒体技术,将难于理解的内容做成动画演示,教师应及时提问总结,和及时的练习巩固
  经纬网的教学应侧重于应用。采用问题解决法使学生明确经纬网的作用、用法,将理论应用与实践。多做练习十分有利。
&&& 相关推荐:
&&& 更多中考信息》》》
&&& 新东方报名系统》》》
(责任编辑:沈甜甜)
新东方中考网官方微信:XDF初中学习 (微信号:xdfzkxx)
为您提供中考满分作文、中考时间、中考压轴题、中考分数线、中考英语写作以及海量中考试题,更多关于新东方中考的精彩信息,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优能中学初中辅导专区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
中考分数线初一地理_百度知道
唉呀 我后悔死了我初一地理课都在睡觉没有真真正正学好一课怎么办
什么经度纬度的 什么洋的 烦死我了 可是 听说 初一地理学不好 以后就不用学了
地理很重要吗就重点给我说说 经度纬度
什么什么气候那些 我要看的懂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初一嘛。中考不会考地理的 = =!
说重要也不重要 = =
我当初学的时候也是半学半玩。 = =
现在中考也没什么!
采纳率:9%
自已拿书看一下就好了!
在地图和地球仪上,我们可以看见一条一条的细线,有横的,也有竖的,很象棋盘上的方格子,这就是经线和纬线。根据这些经纬线,可以准确地定出地面上任何一个地方的位置和方向。这些经纬线是怎样定出来的呢?地球是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地轴是一根通过地球南北两极和地球中心的假想线),在地球中腰画一个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使圈上的每一点都和南北两极的距离相等,这个圆圈就叫作“赤道”。在赤道的南北两边,画出许多和赤道平行的圆圈,就是“纬圈”;构成这些圆圈的线段,叫做纬线。我们把赤道定为纬度零度,向南向北各为90度,在赤道以南的叫南纬,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纬。北极就是北纬90度,南极就是南纬90度。纬度的高低也标志着气候的冷热,如赤道和低纬度地地区无冬,两极和高纬度地区无夏,中纬度地区四季分明。其次,从北极点到南极点,可以画出许多南北方向的与地球赤道垂直的大圆圈,这叫作“经圈”;构成这些圆圈的线段,就叫经线。公元1884年,国际上规定以通过英国伦敦近郊的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作为计算经度的起点,即经度零度零分零秒。在它东面的为东经,共180度;在它西面的为西经,共 180度。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东经180度和西经180度的经线是同一条经线。各国公定180度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了避免同一地区使用两个不同的日期,国际日期变线在遇陆地时略有偏离。每一经度和纬度还可以再细分为60分,每一分再分为60秒以及秒的小数。利用经纬线,我们就可以确定地球上每一个地方的具体位置,并且把它在地图或地球仪上表示出来。例如问北京的经纬度是多少?我们很容易从地图上查出来是东经116度24分,北纬39度54分。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只要把所在地的经度测出来,就可以确定船在海洋中的位置和前进方向。
世界各地冷, 热, 干, 湿, 情况千差万别,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气候类型. 一个地方的气候是多年天气的平均状况, 一般变化不大. 全球的气候大致可分为13种类型, 分别为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沙漠草原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 寒带苔原气候, 寒带冰原气候以及高山高原气候.[编辑本段]热带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又称“赤道多雨气候”。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5°~10°之间。终年高温多雨,各月平均气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季节分配均匀,无干旱期。主要出现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的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几内亚湾,亚洲印度半岛西南沿海,马来半岛,中南半岛西海岸,菲律宾群岛和伊里安岛,大洋州从苏门答腊岛至新几内亚岛一带。
主要是纬度因素影响:
1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量在100—180千卡/厘米*年范围内。使得全年高温。 太阳辐射再强烈的地区将变为沙漠。
2.大气环流:处在赤道低压带,信风在赤道附近聚集,辐合上升,所含水汽容易成云致雨。
3.海陆影响。热带雨林气候所在地都靠海或在大河流域,使其雨量充沛,并使气温差较小。地势较低,适合雨林生长。
4 .植被影响树的蒸腾作用强,使环境更加潮湿。
热带草原气候
又称热带干湿季气候、萨瓦纳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为典型。本类型分布区处于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区。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C。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期,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信风带控制时期,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显的较长干季。自然植被为热带稀数草原。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湿季;受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其分布规律是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对此学生会产生疑问:“赤道低气压带的移动范围是在南北纬10°以内,它是怎么控制热带草原气候的呢?”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这种气候的成因归纳为:
? 一、季风型
盛夏季节,在低纬度地带(特别是在大陆上),往往在南北半球信风带插入一个赤道西风环流。它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陆的加热作用,更助长了赤道低压槽移动时在大陆上被加强。
北半球夏季时(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半球夏季时(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这一现象,在从非洲经印度洋至太平洋西部一带最为显著。
1、非洲10°N至20°N地区和北美洲南部
? 夏季,两地分别受到掠过暖流上空和受地形抬升作用的暖湿西南季风的控制;且由于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2、非洲10°S至20°S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
? 夏季,两地受到暖湿的西北季风控制,且由于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二、热带锋型
夏季,在广阔的热带太平洋东部,赤道西风不显著,且由于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暖湿季风对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影响几乎没有。但来自陆上的西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分别与来自热带大西洋上、并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形成热带锋,多对流雨,气候湿热。
赤道以北的圭亚那高原、奥里诺科河流域和哥伦比亚北部,6月至10月潮湿多雨;赤道以南的巴西高原内部,10月至次年3月,降水丰富,形成湿季。冬季,两地分别受单一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控制,干燥少雨,形成干季。
三、副高型
1、南非高原南部(20°S至30°S)
1月的南半球是夏季,大陆内部形成范围广大的热低压,暖湿的、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南信风吹向大陆,为南非高原带来较多的降水,形成湿季。
7月的南半球是冬季,且南非高原的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气温更低,大陆南部形成高压,并与东部的海上高压连在一起。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加之陆上高压的存在,来自海洋上的信风影响程度减小,形成干季。
2、澳大利亚南部(30°S至32°S)
由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1月),该地受南移的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冬季(7月),受到北移的湿润西风控制,形成湿季。
四、垂直地带性类型
东非高原上的赤道附近地区
本地区海拔达30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改变了这里的气温和降水状况,气候暖和,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夏季,受来自印度洋上的、掠过暖流上空的暖湿东南信风的影响,降水比较多,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信风控制,降水少,且地面蒸发旺盛,形成干季。
五、背风坡型
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部和马达加斯加岛西部
两地由于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且受副高控制,降水量较少,但干湿季明显,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综上所述,夏季时,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赤道辐合带的影响,该带的位置一般也就是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因此,也可以说是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以及大陆的西岸地区,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区最为广大。
1.降水量少而变率大:北非撒哈拉沙漠中的亚斯文曾有连续多年无雨的记录;而在南美智利北部沙漠的阿里卡,有连续十七年中仅下过三次可量出雨量的阵雨,而三次总量仅0.51厘米,降水量极少。同样位于智利北部沙漠的伊基圭曾连续四年无雨,但第五年的一次阵雨就降了15厘米,在另一年的一次阵雨记录竟达63.5厘米,可见变率之大。热带沙漠的降雨多为暴发性的阵雨,往往引起剧烈的水土流失。
2.气温高、温差大:由于云量少,日照强,又缺乏植被覆盖,空气湿度小,因此白天气温上升极快。在北非曾有高达58℃的记录,一般夏天的月均温大都在30℃~35℃之间,而且高温的时间很长,如阿拉伯半岛的亚丁,一年有五个月的月均温在30℃之上。沙漠的夜间较凉,因为整夜无云,地面辐射强,散热快,夜间最低温度一般在7℃~12℃之间,也有出现薄霜的日子。年温差一般在10℃~20℃左右,而日温差更大,在15℃~30℃之间。在北非的黎波里以南的一个气象测站,于日曾有白天最热达37.2℃,而晚上降至最低温-0.6℃的记录,日温差达37.8℃,真是可用“朝穿皮袄午穿纱”来形容。
3.蒸发强、相对湿度小:热带沙漠气候因为经常无云、风大、日照强、气温高、相对湿度小,因此蒸发力非常旺盛。可能蒸发散量约为降水量的二十倍以上,甚至达百倍。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很小,在埃及撒哈拉沙漠常出现2%左右的相对湿度。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仅分部在亚洲南部,南半球没有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雨季多雨。
成因:夏季风,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进入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成为西南季风。所以,热带季风气候受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交替控制。
冬季,主要由海陆热力差异的原因形成。
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的均温值&15℃。年降水量在mm之间。季节分配为夏雨型。[编辑本段]亚热带气候类型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温带的一种气候类型。因地中海沿岸地区最典型而得名。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地中海沿海最为典型的原因是地中海气候的成因是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在地中海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中海水温相比陆地低从而形成高压,加大了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势力,冬季地中海的水温又相对较高,形成低压,吸引西风,又使西风的势力大大加强.分布于南、北纬30~40°间的大陆西岸。分布还具有广泛性,是唯一的除南极洲以外,世界各大洲都有的气候类型。
夏季炎热干燥,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冬季气温5~10℃,夏季21~27℃。年降水量约350~900毫米,集中于冬季,夏半年降水量只占全年降水的20~40%,最大月降水量是最小月降水量的3倍以上。
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干旱少雨。冬季,副热带高压移向低纬,本气候区西风带气旋活动频繁,降水丰富,同时因西风从冬季较温暖的海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上吹来,气候温和湿润。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其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这类气候在东亚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它地区由于降水较多,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
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 北, 纬25°~35°的大陆西部和内陆地区, 其基本特点与热带沙漠气候相似, 也是全年干旱少雨, 夏季高温炎热, 但因纬度稍高, 冬季气温比热带沙漠气候低.[编辑本段]温带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东岸,包括我国华北和东北、朝鲜的大部、日本的北部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一部分。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减少。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南部。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而且,越趋向大陆中心,就越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也越大,植被也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
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北纬40°至60--65°之间的内陆与大陆东岸。冬季在大陆性气候控制下,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南部为0℃以下,北部接近-40℃。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南部26--27℃,北部接近20℃。生长季南部约200天,北部仅50-70天。属于这一气候区的有:中国东北、西伯利亚大部分、阿拉斯加与加拿大大部分以及美国五大湖附近。
广义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狭义的概念将湿润的后者除外。冬季严寒,受高压控制,最低温达-73℃;夏季南部7月平均气温达26~27℃,最高达33℃,北部接近20℃。最大年较差达62.3℃。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从南向北(北美从西向东)增加,年降水量从200mm以下到400mm左右,北部达300~600mm。自然植被由南向北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
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大陆西岸,南、北纬40°~60°地区。终年处在西风带,深受海洋气团影响,沿岸又有暖流经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在22℃以下,气温年、日较差都小。全年都有降水,秋冬较多,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在山地迎风坡可达2,000~3,000毫米以上。这种气候在西欧最为典型,分布面积最大,在美洲大陆西岸相应的纬度地带以及大洋洲的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等地也有分布。[编辑本段]寒带气候类型
寒带苔原气候
分布在北美大陆和亚欧大陆的北部边缘(南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相接)、格陵兰岛沿海的一部分及北冰洋中的若干岛屿;在南半球则分布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等地。其特征是: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个月月平均气温在0°~10℃之间,冬季酷寒而漫长;年降水量约200~300毫米,以雪为主;地面有永冻层,只有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
寒带冰原气候
分布在极地及其附近地区,包括格陵兰、北冰洋的若干岛屿和南极大陆的冰原高原。这里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发源地,整个冬季处于永夜状态,夏半年虽是永昼,但阳光斜射,所得热量微弱,因而气候全年严寒,各月温度都在0℃以下;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气温为-25℃,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 1967年挪威人曾测得-94.5℃的绝对最低气温,可堪称为世界“寒极”。地面多被巨厚冰雪覆盖,又多凛冽风暴,植物难以生长。[编辑本段]高山高原气候
高山高原气候分布在各大洲的高山高原地区,主要有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山地(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等),帕米尔高原及其周围地区和欧洲阿尔卑斯山,南美安第斯山,东非乞力马扎罗山地区等。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垂直变化显著。自下而上有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和永久积雪带,反映出完整的气候带谱。
地理不重要还学什么学。每科都很重要。历史&物理&数学&语文&英语&生物&都是主科都很重要的。如果有浙教版科学,历史与社会。这些也都很重要。除了那些副科,如思想品德。我国有五种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也就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这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地区,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为高原山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为:南部广东省&广西&福建&台湾热带季风气候:北回归线以南的为热带季风气候。海南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北方和东北地区&首都北京&那里。(1)经线的特点①经线指示南北方向;②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③两条正相对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半球。(2)几条重要的经线①0°经线(本初子午线):它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②西经20°和东经16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W是西经&E是东经&S南纬&N是北纬过了160度E&仍然是东经&但是已经在西半球了。过了20度W如19.9度W是西经19.9度&但是在东半球如下图:可以一目了然。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依次大小排列。明白了吗?不懂可以提出问题。经纬网的问题。相信你一定能学好地理!
先买两张地图,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贴在你家,每天看一点记一点要有规律的记,七大洲四大洋,重要国家的地理位置要有概念经度是竖的,纬度是横的,这一对线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赤道(0°),南北回归线(23°26′),南北极圈(66°34′),0°经线和180°经线。要搞清楚这些线都穿越哪些国家,还有穿越中国的重要经线和纬线地理对于中考来说不是很重要,但是高考时你可是有50%的考试几率(除非你学理)
&renyang21 - 试用期 一级&好赖皮啊~叫别人怎么答嘛~
其他4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初一地理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135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七年级上册地理中有关经纬度的重点和难点
下载积分:200
内容提示:七年级上册地理中有关经纬度的重点和难点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730|
上传日期: 16:50:55|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2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七年级上册地理中有关经纬度的重点和难点
关注微信公众号当前位置: >>
广东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教学设计让地理走进生活一、教材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开始地理课程学习之前,应该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感受到地理与自 己现实生活以及将来生活、工作的联系,体会到地理在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作用――即地理 科学的价值,从而使他们产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学好地理的动机。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并不要求系统、全面地认识地理。在知识方面并没有规定具体的目标,只要 初步了解、知道、认识即可,地理知识的形成不可能一次完成,需要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多 次的认识和提高,故本节只是起着初始引入和渗透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 启发、引导、调动和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不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地理知识,而在于是否 激发起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是否体会到了学习地理的乐趣。 四、教法建议 本节课的教学方式应注意以下三方面: 1.依托课本的图像和问题展开思考活动。 2.增加开放性,在课本图像和问题的基础上,由师生共同联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常 识,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拓展,深化认识。 3.强调参与性和互动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相互交流启发,让学生在参与和交流 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及地理科学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地理学习 的兴趣、动机。 五、课时安排建议:1 课时 六、教学案例: [引入]老师与同学们都是第一次见面,互相介绍一下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 把师生之间的关系拉近,并可巧妙的导入主题:大家知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是什么课 吗? 有道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 , 地理学什么? 1、生产生活离不开地理 活动 1:知识抢答 (1)暑假是学生们的快乐节日,今年的暑假,小明和爸爸妈妈计划去滑雪,他们准备去哪 里?: (B) A.巴西 B.阿根廷 C.欧洲 D.美国 (2)雪王国长年冰雪覆盖,六月时也在不断的下雪,而且整天都是黑夜……”请问雪王国在 哪个大陆?: (南极大陆) (3)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A) A.亚洲 B.非洲 C.欧洲 (4)下列哪种语言不是联合国语言?: (B) A.俄语 B.日语 C.西班牙语 D.阿拉伯语 (5)我们站在海边看远来的船只,最先看到的应该是: (A) A.船帆 B.船舷 C.船头 D.船尾1 (6)安安圣诞节要去美国,以下哪件东西是她的必备物品: (A) A.厚重的衣物 B.防暑的药品 (7)Kate 对伙伴们说:“我的家乡在世界领土面积第五大的国家。”她的家乡在: (D) A.俄罗斯 B.加拿大 C.美国 D.巴西 (8)Betty 说:“我的家一半在北半球,一半在南半球。”她可能住在哪?: (C) A.欧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9)如果沧海变成桑田,那很可能是因为: (B) A.海水蒸发了 B.地壳上升了 (10)下列哪种人留长发比较困难: (C) A.欧洲的白种人 B.亚洲的黄种人 C.非洲的黑种人 (11)下列符号所示的天气状况中,适合召开学校运动会的是: (A)A B C D (12)适宜在我国南方种植的一组农作物是:(C) A.苹果、花生 B、小麦、柑橘 C.甘蔗、水稻 D.甜菜、荔枝 (13)下列哪个城市位置最南:(C) A.广州市 B.南宁市 C.海口市 D.台北市 (14)黄山、泰山分别处于的省(区)的是: (B) A.安徽、陕西 B.安徽、山东 C、山东、安徽 D.山东、陕西 (15)会造成地球日益变暖的最主要原因是:(C) A.人口日益增多 B.地震日益增多 C.二氧化碳日益增多 D.尘埃日益增多 [总结]由此可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许多与地理相关的知识,比如出门在外 如何辨别方向、城市规划与交通布局、工农业生产的布局等。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 理。 活动 2: (1)衣:为什么东北地区冬天得穿皮袄、戴皮帽,海南岛的居民从来未穿过毛衣? (2)食:为什么北方人爱吃面食,南方人却多吃米饭? 学生回答(略) (3)住:播放图片,参与活动。 (4)行:播放图片,说一说在你的一天中,哪些活动要用到地理知识? 在一天的活动中,需要用到地理知识的活动很多,如有:穿衣、出行、乘车、旅游、户外活 动等方面。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和生活的关系,体会到地理科学的应用价值。 2.怎样学好地理。 播放图片,学生回答: ①善于观察; ②勤于积累; ③乐于读图; ④勇于探究。 同学们,学习本章的内容后,你们认为地理有用吗?从下一章开始,我们将走进五彩缤纷的 地理世界,去领略、去探索、去思考、去分享,使地理成为我们终生有用的知识。 第一章 认识地球2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教材分析: “认识地球”是七年级地理的第一章,也即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的起首章,而本节又 是其中的起首节。 因此本课设想通过多媒体和充分利用章首页、 设计动手探究活动来激发学 生探索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地球与赤道的平均半径以及赤道周长。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探讨地球形状的活动和相关事例,用简单的方法证明地球的形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体验到科学探究的方法, 严谨的科学态 度和科学精神,受到科学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地球的大小 四、教学难点:地球形状的认识 五、教法建议 1.地球的形状,学生已经知道,而且在卫星照片上一目了然。因而教学的着重点是让学生 通过活动模拟和体验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从中受到科学史的教育。 2.如何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教师不要局限于教材中的三个例子,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提 出自己的看法。例如提出: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真的能证实地球是圆形吗?” (圆柱形、圆 锥形也可以环绕而行,因而在地球上要证明地球的形状,还必须提出更多的论据。 ) “你还 知道或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总之,采用开放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索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 并让学生受到科学精神 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3.在前一节课时可布置学生准备好一个球体(篮球等)和正方体(粉笔盒等) ,并每人折叠 一只桅杆高高的小纸船, 以便于在课堂动手实验。 介绍卫星照片除用于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之外,还可以结合可看到的海陆轮廓、云层等,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到现代科技的 重要作用,树立崇尚科学的观念,并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 六、课时安排建议:1 课时 七、教学案例: 课前:[欢迎画面]自制欢迎画面:世界地图和一个小姑娘探究头像及欢迎词:欢迎你 进入地理知识殿堂! (制造一个研究地理学科的学术氛围,利用文字和女孩头像使气氛严肃 而不失亲切,这对刚刚进入地理学习的学生来说很重要,他们有了被尊重的感觉,也激发了 他们热爱地理科学,愿意学习地理学科的愿望) 上课: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地理知识殿堂!作为一个地球人,你合格吗?(老师亲切 地说,配合屏幕文字动画进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根据课堂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 1~5 个有关问题,在考 察学生的同时引入教学,下划线处是连接内容)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 2.小时侯你是否想过“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问题? 3.现在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举出相关事实进行说明吗? 4.你怎样用数据描述篮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 这些问题可以指定学生回答,也可以大家讨论回答,回答的过程就是谈话过程,是师 生交流过程,学生讨论过程,也是从生活升华到科学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来源于 生活,地理学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3 问题 1:太阳是圆的,稍加引申,可以得出太阳是球形的的结论;月亮看起来不同时间 形状不一样,实际上也是球体,至于为什么不一样,有的学生也许能够说出来,说不出来也 不要紧, 告诉学生以后我们会研究; 星星是点状的, 其实也是球形的, 只是因为离我们太远, 就缩小成点了?? 问题 2:实话实说,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 问题 3:球体,这点学生已经知道,为什么呢?不同学生获取这一概念的来源不同,可 以任由他们叙说,重在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追问:如果只是根据你观察的现象,你认为地球是什么样的?平的??古人也和你们 有同样的想法,围绕地球的形状问题,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学者曾经提出过不同的主张,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引申总结:哪些证据可以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1.海上帆船──大地不是平的,登高望远──大地不是平的 2.月食──地球也是圆的 3.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 学生朗读《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根据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请同学们谈感 想:各抒己见,引导学生明白下列道理 ●科学是经过人们的不断探索,不断积累而来的,今天认为正确的真理,明天也许就 会被****,所以我们要相信科学但不能迷信书本,要敢于质疑并勇于证实之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接近自然的工具,使我们对地球的认识更深 更正确 ●追求真理很多时候要以付出生命为代价,让我们向为真理献身的勇士们致 敬!???? 4.地球卫星照片──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问题 4:用手可以比画出篮球的大小,可要用数据说明,就要用到数学知识,根据学生 已有的数学知识, 应该能够回答出用半径就可以求出篮球体积的方法。 地球大小的计算方法 同理。 分组活动,完成书中第 11 页要求填写的内容。 教师给出准确的地球周长和地球赤道的平均半径等数据,并通过以下形象的说法让学 生体会到地球的“巨大”:假如我们乘坐每小时飞行 800 千米的飞机,沿着赤道绕地球飞行 一周,得用 50 个小时。地球的表面积是 51100 万平方千米,这个面积相当于 53 个我国领土 (960 万平方千米)那么大。记忆技巧:最大周长=赤道周长[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总结由学生来说,老师最后总结。 八、板书设计 (一)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 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4 赤道半径:6378 千米 极 半 径:6357 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 千米 九、教学反馈 1、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球体 C、极半极约为 63789 千米 B、扁球体 D、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A.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 3、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圆。它的周长是 A 5.1 亿千米 B 1.5 亿千米 C 4千米 D 4万千米 4、一位旅行者计划沿赤道步行绕地球一周,如果每天走 40 千米,则需要 A、500 天 B、600 天 C、1000 天 D、1500 天 5、根据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 (1 千米=2 里) ,算出地球赤道的长度是: A、4 万千米 B、8 万千米 C、 4 千米 D、8 千米 6、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A 、63710 千米 B、 6371 千米 C、 637 千米 D、4 万千米 答案:1、D 2、B 3、D 4、C 5、A 6、B十、教学反思 从生活中的问题出发,谈话式、探究式教学,学生感到很亲切,课堂气氛一直很平和, 讨论、发言都很热烈,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教学任务。 十一、 “活动”参考答案 P 9 活动:船头,船身;船帆,船身 P 10 活动:1.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实了地 球是个球体,是可以环绕的。2.启示:引导性思路:(1)科学探索的历程是充满困难险阻, 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乃至生命代价; (2)只要不懈地努力, 目标最终会达到; (3)科学的验证, 首先要有一个科学的假设;(在哥伦布、麦哲伦环球探索之前,已有科学的理论假设地球是 球形的。)(4)科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探索并证明地球形状是球形的方法还有月食的过程, 地表的测量(大地测量),人造卫星的拍摄与精确测量等。通过活动渗透科学史、科学精神和 科学态度的教育。 P 11 活动:1.4 万千米 2. 千米(参考:准确的地 球周长是 40075 千米,地球赤道的平均半径是
千米。) 十二、参考资料 盖天说 “盖天说”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宇宙结构学说。这一学说认为,天是圆形的,像一把张开的 大伞覆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则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因此这一学 说又被称为“天圆地方说” 。 “天圆地方说”虽然符合当时人们粗浅的观察常识,但实际上却很难自圆其说。比如方形 的地和圆形的天怎样连接起来,就是一个问题。于是,天圆地方说又修改为:天并不与地相 接,而是像一把伞高悬在大地上空,中间有绳子缚住它的枢纽,四周还有八根柱子支撑着。 但是, 这八根柱子撑在什么地方呢?天盖的伞柄插在哪里?扯着大帐篷的绳子又拴在哪里? 这些也都是天圆地方说无法回答的。 到了战国末期,新的盖天说诞生了。新盖天说认为,天像覆盖着的斗笠,地像覆盖着的 盘子,天和地并不相交,天地之间相距 8 万里。盘子的最高点便是北极。太阳围绕北极旋转5 ,太阳落下并不是落到地下面,而是到了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就像一个人举着火把跑远了, 我们就看不到了一样。 新盖天说不仅在认识上比天圆地方说前进了一大步, 而且对古代教学 和天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新盖天说中, 有一套很有趣的天高地远的数字和一张说明太阳运行规律的示意图―― 七衡六间图。古代许多圭表都是高 8 尺,这和新盖天说中的天地相距 8 万里有直接关系。 盖天说是一种原始的宇宙认识论, 它对许多宇宙现象不能作出正确的解释, 同时本身又 存在许多漏洞。到了唐代,天文学家一行等人通过精确的测量,彻底否定了盖天说中“日影 千里差一寸”的说法后,盖天说从此便破产了。 浑天说 浑天说主张大地是个球形,外裹着一个球形的天穹,地球浮于天表内的水上。汉代天文学家 张衡在《浑天仪图注》中说: “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 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 天转如车毂之运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故曰浑天。 ”浑天说始于战国时期,战国人 慎到、惠施都提出过关于球形大地的设想。关于球形大地如何悬在空中,最早的浑天说认为 天球里盛满水,地球浮在水面。半边天在地上,半边天在地下。日月星辰附在天壳上,随天 周日旋转。后来一些浑天论者纷纷反对地球浮于水面的说法。明代章潢《图书编?天地总论 》中说: “ 《隋书》谓日入水中,妄也。水由地中行,不离乎地,地之四表皆天,安得有水 ? 谓水浮天载地,尤妄也。 ”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公元前五六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从球形最完美这一概念出发,认为地球是球形的。到了 公元前 350 年前后,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月食,根据月球上地影是一个圆形,第 一次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 我国战国时期哲学家惠施也早已提出地球呈现球形的看法 。1519 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 5 艘海船,用 3 年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 行, 从而直接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从此,人们便一致把我们所在的世界称为“地球” 。 最早算出地球大小的, 应该说是公元前3世纪的希腊地理学家埃拉托斯特尼。 他成功地用三 角测量法测量了阿斯旺和亚历山大城之间的子午线长, 算出地球的周长约为 25 万希腊里 (39 600 公里) ,与实际长度只差 340 公里,这在 2000 多年前实在是了不起。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仪》 一、教材分析 经纬线和经纬网的学习和掌握, 是进行区域定位的基础和依据, 也是整个中学地理教学 中的一个基础。 地球仪中经线、 纬线和经度、 纬度这部分内容, 往往是教的时候学生很明白, 一转眼就又糊涂了,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形成空间观念,又缺乏一定量的习题练习和讲解。 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利用地球仪和经纬仪以及地图加强学生的空间感受, 并辅以一定的 练习,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立体的空间地球仪,随时可以提取。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掌握经线与纬线的特点和经度与纬度的判读规律。会识别赤道, 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重要的经线和纬线;掌握东、西半球和南、北半 球的划分方法和知道低、中、高纬的划分。能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 分;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和两地之间的相互方向;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制作“地球仪” 。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分组观察、比较、讨论、动手制作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观察、探究发现、讨论交流、 合作互助中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和动手制作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6 四、教学难点 1.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 2.东西半球的判定。 五、教法建议 1. “了解经线和纬线” 、 “辨别经度与纬度”的知识点中,本教材打破了传统教材先告诉学生 结论,再让学生去理解或死记硬背的做法,不直接给学生提供结论,而多是让学生通过观察 地球仪、读图填空、读图完成歌谣等活动自己得出结论,自己总结规律。通过一系列的探究 性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既学会知识,又领悟学习方法。在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 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指导学生读图领悟概念、发现规律,而不是教师自己去讲解概念,总 结规律。上述活动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为单位(2~4 人)共同活动。 2.要重视让学生制作小地球仪的活动,这是学生独立完成的操作活动。制作的过程中,每 一步的操作都伴随着内部心理活动――复现地球的形态,经纬线、经纬度的划分及其含义, 经纬网上的定位等等,这既复习又深化了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具 体做法可参照“十、参考资料” 。 六、课时安排建议:2 课时 七、教学案例: 第一课时 地球是个球体,可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来说,地球太大了,为了研究的方便,人 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活动一:展示地球卫星照片,学生对比手中地球仪,小组讨论总结二者的异同。 总结: 1.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地球上的地理事物被化作一定的地理符号(图例)标注在地球仪上,且有文字说明。 3.地球仪上有地轴,可以使地球仪转动,但地球上没有。 4.地球仪上有经纬线,但地球上却没有。 根据学生的汇报发言,老师适当总结并简单加以说明。 活动二:在地球仪上找到地轴、北极点、南极点、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 圈、南极圈、本初子午线、国际日期变更线等事物,认识到地轴是倾斜的(可以穿插关于地 球仪笑话的讲解,但要简单说明地理原理)。 说明:在使用地球仪过程中,教师用大地球仪演示,学生采用组长负责制,互助合作, 照顾到所有同学。 活动三: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地球仪,根据老师屏幕展示的表格提示,比较经线 纬线的不同和经纬度的分布规律。 纬线和纬度 形状 长度 指示 方向 0度 线 度数 范围 度数 分布 经线和经度7 规律 特殊 线 划分 半球 说明:这是课程的重头戏,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记录下来,在 实施过程中还要辅以一定的练习:从时间安排上讲,可以先让学生读图填表,老师第二节课 总结,也可以老师先指导,学生回去填表完成。 1.形状:一条线的范围,指导学生看度数,一个数据是一条线,经线看起来也是一个 圈,但是是由两条相对应的经线才组成的!所谓相对应,可以让学生看能够组成圆圈的那两 条经线的度数规律:度数之和=180,东西相反。 2.指示方向:很多人到成人后也分不清经纬线方向,就是因为学的时候没有实地观察, 可以教给学生记忆小技巧 (不科学,只是为了记忆) :经天纬地, 经要到天上必须是竖着的, 纬地,地是平的,横着的!所谓纬地就是围地,围着地的当然是横的!一个小典故:蒋介石 有 2 个儿子,一个叫蒋经国,一个叫蒋纬国,经纬代表天地,经天纬地,老蒋的志向可见一 斑! 3.线条长短:经线等长,纬线不等长;规律:赤道最长,度数越大,纬线越短;同纬 度的纬线等长。 4.0 度规定:纬度 0 度天然划分;经度通过国际会议,以经过当时强国英国首都伦敦格 林威治天文台的经线为 0 度(可见强国说话分量大)。 5.度数范围:经线环绕地球一圈,一个圆是 360 度,东西经分别 180 度;纬线从南极 点到北极点,为 180 度,分南北纬各 90 度。 6.度数分布规律:引导学生最后总结出如下判断规律:向东数值变大的是东经,向西 数值变大的是西经,向南数值变大的是南纬,向北数值变大的是北纬。 有时为了需要我们还会按纬度将地球仪分成低、中、高纬三种区域。指导学生认识低 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划分。 (这里安排一定的练习)如学生分组活动,完成书中 13 页的填写内容。 7.特殊线条:经线:本初子午线、西经 20 度经线(图上一般没有),东经 160 度线、 180 度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8.划分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天然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读图 看中国主要位于哪个半球,美国呢?澳大利亚呢?让学生找图练习,可以增加他们成就感, 以缓解前面的疲劳)。 东西半球的划分: 首先明确, 必须是两条相对应经线才可以把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其次要明确, 任意一组相对应经线都可以成为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 最后确定会议通过结果: 西经 20 度、东经 160 度这一组相对应经线,成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又是英国说了 算!) 找图练习:从东西半球来看:中国位于东西半球的哪个半球?(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西 经 20 度以东到东经 160 度以西为东半球范围,另外一半为西半球范围,这是多数学生学习 过后最茫然的地方!)美国又在哪个半球?英国呢?你感兴趣的国家呢? 小结表格: 纬线(纬度) 形状 圆 经线(经度) 半圆, 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 个圆8 长度1.赤道最长, 极点最短为 0, 度数越 大, 纬线越短; 同纬度的纬线等 长 东西方向(横向) 赤道 0~90(南北纬) 北纬:向北越来越大 南纬:向南越来越大 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长指示方向 0 度线 度数范围 度数分布 规律 特殊线南北方向(纵向) 本初子午线 (通过英国伦敦格 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0~180(东西经) 东经:向东越来越大 西经:向西越来越大 本初子午线、 西经 20 度经线、 东经 160 度线、180 度经线、 国际日期变更线 西经 20 度以东,东经 160 度 以西为东半球,西经 20 度以 西,东经 160 度以东为西半 球,划分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第二课时 复习经度和纬度的判读规律。 游戏引课: 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 游戏的名字就是“找朋友”。 这和我们小时候的“找 朋友”游戏不同,我们要在不知道名字的情况下,找到自己想找的朋友。 教师提问:现在我们开学还没多久,老师对各位同学还不是很熟,那么老师在不知道 姓名的情况下怎样找到想要找的朋友呢? 学生回答:相貌特征、性格爱好、座位等。 教师引导:我们可以通过座位号很准确的找到某位同学。 活动:教师说出座位号(排列号),请这位同学起立示意。 教师引导:现在我们加深难度,我们把全班分为东西各四组,南北各三组,这样能否 找得到想找的朋友呢?(分东西、南北组数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定) 学生回答:可以。 活动:1.教师说出东西组号和南北组号,如“东二组、北三组”,请符合要求的同学 起立示意。(学生熟练后,加快速度) 2. 教师说出第一位同学的组号, 由这位同学说出另一个同学的组号, 依次传下去。 3.指出一名同学,其他同学说出该同学的位置。 教师引导:联系地球的经线与纬线,想想我们刚才分的组号和经纬线及经纬度有什么 相同和不同之处。 活动:联系刚才我们找朋友的过程,请你们在地球仪上找到以下几个地理事物的地理 位置。请完成课本第 8 页活动 1.2.3。 教师引导:一个地点的确切位置应如何表述?――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互 相垂直、互相交织,构成了经纬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可以借助经纬网来辨别方向,也 可以判断出地球上任何一点的经纬度位置。 巩固与拓展 出示右图, 要求学生填表并寻求判断的规律。9 A 经度 纬度 南北 半球 东西 半球BCDE般教师点拨 以方格状经纬网图为例说明经纬度的判定方法 1.先定方向: 定向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判定经线和纬线 根据经线和纬线的概念得知: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这样我们就可以判断出哪 是经线、哪是纬线以及经度和纬度。介绍东西半球的判定方法 1.说明判定方法:2.解释:在判定东西半球时,先看经度的度数,如果小于 20,不管是东经还是西经,都 在东半球上;如果大于 160,不管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西半球上;不在这一范围的,东经 的就在东半球,西经的就在西半球。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内容,。 课后活动“我们一起制作地球仪”: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制作地球仪 (分组进行)。 八、板书设计 一、地球仪──地球的模型10 二、经线和纬线(列表) 东西半球的判定方法三、经纬网――定位 九、教学反馈 1、以下所叙经线的特点,正确的是:①相邻的经线都是相互平行的 ②经线和纬线都是相互 斜交的 ③所有的经线都是指示南北方向的 ④所有的经线都是等长的。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关于经纬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以 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 B. 以 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 C. 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大,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 纬度为 180° D. 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小,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 纬度为 0° 3、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北侧是北半球,南侧是南半球,该点的经纬度位置是: A.经度 0°,纬度 90 ° B. 经度 180°,纬度 90° C.东经 160°,纬度 0° D.西经 20°,纬度 0° 4、在地球仪上,经度 30 度,纬度 0 度的地方一共有: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四个 5、下列地点符合低纬度、南半球、东半球的地点是( ) A. 15°W、24°S B. 29°W、29°S C. 120°W、80°N D. 170°E、22°N 6、读下图回答: (1)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 A B C D (2)四点中位于东半球、南半球的有: 。答案:1、C 2、B 3、D 4、B 5、A 6、 (1)A(20°E,20°N) C(30°E,10°S) D(60°E,45°S) (2)C、DB(40°w,30°S)十、教学反思(课后小结)11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中充分利用地球仪这个直观教具和小组学 习、“找朋友”等组织方法,通过活动的形式变难为易,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掌握重点,解 决难点!效果很好,细节上还需要把握,课堂秩序也需要维持好! 十一、 “活动”参考答案 P12 活动:1.经线,纬线(引导:地球仪通常分为行政区地球仪和地形分布地球仪,学生 看到的内容显然不同。 而其共性是都有由经线、 纬线构成的经纬网, 具体的还有赤道、 北极、 南极、本初子午线。)2.经线纬线半圆相等不等,赤道,两极南北东西 P 13 活动:1.113°E,23°N2.0°,东,西,180°,0°,赤道,北,南,0°,90° P 15 活动: 3. 地名经度纬度广州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地名经度纬度 140°E36°N118° W34°N 十二、参考资料 笑话加油站:地球仪 局长到某校视察,看见教室里有个地球仪,便问学童甲: “你说说看,这地球仪为何倾斜二 十三度半?”学童甲非常惊恐,答道: “不是我弄的。 ”此时,教室走进另一名学童乙。局 长再问,学童乙答道: “你知道的,我也是刚进来,什么也不知道。 ” 局长疑惑地问教师这是怎么一回事。教师满怀歉意地说: “这不能怪他们,地球仪买来时, 就已经是这样子了。 ”校长见局长脸色越来越难看,连忙趋前解释: “说来惭愧, ”校长陪 笑道: “因为学校经费有限,我们买的是地摊货。 ” 指导学生制作小地球仪 在学习地球的基础知识之后, 老师通常会要求学生用乒乓球和细铁丝制作一个小地球仪, 这 一操作练习活动很有意义, 其中包含着外部的操作活动和内部的心理活动, 是一个智力活动 内化的过程(见下表)。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每一步操作的同时都要认真地观察、回忆和思考 它所包含的地理意义, 并随时用语言表达出来。 序号 外部操作活动 内部心 理活动/地理意义 1 拿到乒乓球,观察地球的形状:球体――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2 对正钻两个小洞为地球的南北两极。3 穿过一根铁丝为地轴,向上的一端为北极,指向北极 星。4 转一转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自转造成昼夜更替。5 将铁丝弯出倾斜的 底座地轴与公转轨道面(也即地球仪的底座平面)成 66 5°的夹角。6 画出经线经线是连 接两极的大圆,也叫子午线,指示南北方向。7 标注经度本初子午线的位置,东西经的划分 及排列,180°经线,东西半球的划分。8 画出赤道赤道是距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是零度 纬线,赤道将地球分为南北半球,赤道的长度。9 画出其他纬线,注出纬度所有的纬线都是 平行的,南北纬的划分及表示方法,南北极点的纬度,纬线指示东西方向。10 画出并注出 回归线,极圈南北回归线与南北极圈的纬度,它们的地理意义,五带的划分。11 观察已画 出的经纬网经纬网的含义、作用。12 利用经纬网确定并注出北京、纽约、莫斯科、伦敦、 堪培拉等的位置掌握在地球仪的经纬网上定位的地理技能。 对这一制作练习活动, 教师应充 分重视、认真组织。可以参照上述表格的形式提出作业要求,并采用分组和结对等各种灵活 的形式进行制作和问答。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制作好小地球仪的同时, 全面地复习和强 化上述有关的地球知识和空间概念。 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运动是地理环 境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基础,并影响到人类活动。一直以来,因其抽象、空间 概念强,成为学习的难点,尤其是初中生。因此,教学设计时,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做好内容的取舍,把握好难度和深度,做到浅化,重现象描述,轻原理分析。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受。12 3.探究式教学贯穿始终,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手段帮助学生观察到大尺度的地球空间运动, 理解地球运动与相应地理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⑵用简单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⑶用实例说明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 ⑴动手演示,感知地球的运动,发展空间想象力。 ⑵在探究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中, 掌握科学方法, 也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 理”的观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 ⑴明白任何地理现象都有成因,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人地关系。 ⑵培养坚持真理,崇尚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运动规律。 2.正确列举实例说明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四、教法建议 1.运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等工具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立体、动态的空间概念。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帮助学生将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3.探究式组织教学。 五、课时安排建议:2 课时 六、教学案例: 第一课时:地球的自转 阶段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大屏幕展示三个问题。 1.人们白天工作、学习,夜晚休息,为什么会有这 样的规律? 2.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 问题导入新课,激发 3.2008 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美国的人们为什么总 探究欲望 在半夜起床观看现场直播? 对 地 球 的 运 动 状 态 播放多媒体课件: 建立整体感性认识 1.宇宙中的地球(宇宙→银河系→太阳系) 2.地球的运动(自转与公转同时进行) 探 究 地 球 自 转 运 动 在播放“地球的运动”课件时,突出地球的自转, 的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其运动方向。 总结: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的 自转。自转的方向是: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 向。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24 小时,也就是我们通常 所说的一天。对每组问题稍做思考, 举手示意自己是否知 道。观看 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并 说出自转周期。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 转。13 阶段目标 探 究 问 题 1教师活动 (让教室光线尽可能暗淡)用手电筒从侧面照射地 球仪,引导学生观察下面两种现象。 1.手电筒光好比太阳光,照到地球仪上,你发现了 什么? 2. 如果地球是个透明球体,还会形成白昼和黑夜 吗? 继续播放地球自转课件,在昼夜半球分界处划出晨 昏线,并在晨昏线上闪现一个卡通娃娃,随着地球 的自转,卡通娃娃经历不同的时间并做相应的活动 (起床→上课→午餐→打球→睡觉) 提问:刚才这段画面,你明白了什么? 至此,你能解答前面第一组问题中哪个问题呀? 总结: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同一个地 方有时白天,有时黑夜。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并回答。观看并回答 。我来解答小组讨论后解答问题 1。探究与地球 自转相关的 地理现象探究 问 题 2 探 究 问题明确卡通娃娃的东西方向,假设你就是卡通娃娃, 重新播放刚才的课件,请学生观察并思考太阳升落 情况 到此,你能解答问题 2 吗?观察后回答,可与同桌 交流。我来解答小组讨论后解答问题 2。 观察、讨论并回答。 小组讨论。 我来解答。 小组讨论后解答问题 3。3继续播放地球自转运动的课件,让悉尼、北京、埃 及、纽约四个城市图标不断闪现,观察它们时间的 差异。 想一想:两地时间相差一小时,经度相差多少度? 至此,你能解答问题 3 吗? 总结并延伸: 地球自转还使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不 同,有的地方已经中午了而有的地方还是晚上,即 出现了时间差异。以东的地方时间总是早于以西的 地方。由于地球的自转是每 24 小时自转一周,所以 地球上经度每隔 15 的地方,时间相差 1 小时。 教师活动阶段目标 动手实践 总结归纳 逆向思维学生活动 我来演示 小组商讨后由代表演示 并进行解说。 我爱动脑。 小组讨论后进行交流。布置任务: 用地球仪等工具演示地球自转运动,并举例说明 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 想一想: 地球自转方向如果是自东向西,我们看到的自然 现象会有哪些改变?附:各环节小组活动记录表 我来解答 1 第一组14我来解答 2我来解答 3我来演示我爱动脑我的感想总分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二课时:地球的公转 1.〈播放 flash 动画《走过四季》〉我们走过冬──洁白与纯净;我们走过春──清 新与希望; 我们走过夏──热情与美丽; 我们走过秋──成熟与收获。 走过四季, 走进人生! 因为有了四季,生命才有了轮回;因为有了四季,才有了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今天就 让我们走进地理知识殿堂,去探究四季产生的原因! 2.春夏秋冬组合图片:显示探究话题:为什么四季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产生季节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观察与思考〉 (1)一天当中,早晨、中午、晚上我们感觉什么时候最热?太阳什么时候最高?你的 影子什么时候最短?二者有什么关系? (2)一年当中,我们这里最热时间出现在几月?最冷出现在几月?正午时分太阳高度 有什么不同?你的影子什么季节长?什么季节短? (3)一年当中,昼夜情况有没有变化?怎么变化的? 小结:由于一个地方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不同,白昼时间长短也有变化,所以各地 获得太阳热量多少不同,气温不同,进而景观也不同。 4.提出问题:为什么同一地点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会不一样,白昼时间长短也有所不同 呢?这还得从地球公转的特点说起。活动:观察地球公转的演示,以小组为单位,如图模拟摆放地球仪并分析地球公转特 点。 旋转中心: 方向: 周期: 地轴指向: 5.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夹角,特别提供一张图片说明。 6.提出问题:地球倾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是怎么使得各地随时间的不同而产生正午 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的呢?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出示地球公转示意图,学生观察并讨论,在老师提示下明确:由于 地球倾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 使两极出现靠近和远离太阳的现象, 根据太阳照射地球只能照 一半的原则,直射点和昼半球的位置就发生了变化。15 7.提出问题:从这幅图上怎么看出不同时间的太阳直射点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呢? (1)太阳直射点:看太阳光指 向,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 低。 (2)白昼时间长短:看各地所 在纬线位于昼夜半球的弧度比例,昼 弧比例大则昼长, 夜弧比例大则夜长。 8.活动:根据读图要领,根据动 画模拟地球公转图,观察不同时间同 一地点唐山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 长短的变化情况并做记录。在填表过 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 体会。四季的划分:两个表格填完,学生做探究话题总结。 (回顾问题:为什么四季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产生季节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9.小结:地球倾斜身子绕太阳公转──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发生了变化, 其中夏季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白昼时间最长,所以获得太阳热量最多,气温也就最高,冬季 相反;春秋两季介于冬夏之间──四季变化就这样形成的! 10.练习(略)。 11. 地球公转不仅使同一地点在一年中产生季节的变化,还使不同纬度的地方在同一 时间内获得的热量产生差异。 人们根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16 热量带。 12.分组活动:(1)观察书中图或幻灯片投影图,找出五个热量带的分界线。(2)观 察书中漫画或幻灯片投影图,分别说出漫画所描述的内容属于“五带”中的哪个? 13.“知识之窗”:了解极昼与极夜现象。 14.教师小结:(1)地球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公转;(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 东;(3)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4)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和五个热量带。 15.“看谁回答得快”:下列现象主要与地球的哪种运动有关? (1)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自转 (2) 夏天热,冬天冷。――公转 (3) 我们每一天都经历了白天和黑夜。――自转 (4) 夏天日出早、日落晚,白天比黑夜长;冬天日出晚、日落早,白天比黑夜短。 ――公 转 七、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地球的自转 1. 绕地轴旋转 2. 方向:自西向东 3. 周期:一天(24 小时) 4. 产生现象:昼夜更替;时间差异。 (二)地球的公转 1.绕太阳旋转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一年(356 天) 【第二课时】 (一)四季的划分:西方划分,北半球为例 季 节 春 季 夏 季 秋 季 冬 季 时间区域 3 21―6 21 6 22―9 22 9 23―12 21 12 22―3 20 昼夜长短变化 昼夜等长→昼长夜短 昼长夜短→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昼短夜长 昼短夜长→昼夜等长 冷暖情况 较冷→热17 热→暖 暖→冷 冷→暖 (二) “五带”的划分 1. “五带”名称: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2. 划分界线: (1)热带与温带的界线:回归线 (2)温带与寒带的界线:极圈 八、教学反馈 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一天是 A、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 C、太阳东升西落之间的时间 B、一个白天的时间 D、地球绕地轴旋转一周的时间2、从地球仪北极的正上方观察自转运动的方向应该是 A、顺时针旋转 B、逆时针旋转 C、看不到地球旋转 D、与南极上方观察的一致 3、下列一些自然现象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四季变化现象 C、昼夜现象 D、昼夜交替现象4、下面关于地球公转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①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地球的公转 ②地球公 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东向西 ③地球公转的轨道近似正圆,周期为 一个月 ④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北边界是 A、23.5°S 6、12 月 22 日这一天 A、北半球是夏季 C、南半球是冬季 B、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D、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B、23.5°N C、66.5°S D、66.5°N7、地球上连续的白昼和黑夜现象只出现在 A、南、北极圈之间地区 C、南极圈至南极点之间、北极圈至北极点之间 8、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南半球是夏季 C、广州白昼时间达一年中最大值 9、我国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 A、热带 B、北寒带 C、北温带 D、南温带DB、南、北纬 66。5 度的纬线圈上 D、高纬度地区B、此时我们学校正处于冬季 D、此时赤道上才会昼夜平分10、读地球公转图回答 (1)写出四个位置的节气日期: A C 、B 、D 、 。ACB18 (2)11 月 1 日,地球的公转位置应在 位置到 位置之间。 位置(用字母填) 。(3)当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候,地球处在(4)从 C 位置到 D 位置,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的变化是 答案:1、D 2、B 3、D 4、B 5、C 6、D 7、C 8、C 9、C 10、 (1)A 夏至 B 秋分 C 冬 至 D 春分(2)B C(3)A (4)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 九、教学反思(课后小结) 课内内容较多,难度也较大,试图通过直观地球仪演示观察和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解 决难点,设计思路新颖独特,操作起来容易出现课堂混乱的问题及时间不够的问题,需要提 前考虑对策! 十、 “活动”参考答案 P 16 活动:1.西,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地球 自转为顺时针方向。2.(1)昼夜交替;(2)黑夜;(3)东京;(4)只要地球还绕日公转,地球表 面仍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但周期为一年, 地球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对太阳的另一面之间的 温差会比现在大很多。P 17 活动:活动一:1.2 月份,冬季;8 月,夏季(注意:本题 是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完成的, 而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体验。 南方的广东一 年最热的月份有时在 6、7、8 月不等;冬天最冷的月份往往是有强寒潮来临的月份)2.夏, 冬3.春,秋读图 1 19:太阳,自西向东,1 年(365 2422 平太阳日)活动二:1.按照 西方的四季划分是以二分、二至为起点,则(以北半球为例):3 月 21 日―6 月 21 日为春季: 昼夜等长较冷→昼长夜短热 6 月 22 日―9 月 22 日为夏季: 昼长夜短热→昼夜等长暖 9 月 23 日―12 月 21 日为秋季: 昼夜等长暖→昼短夜长冷 12 月 22 日―3 月 20 日为冬季: 昼短夜长 冷→昼夜等长暖应根据学生生日的具体日期,引导学生观察、记忆和判断。2.南北半球的 季节在时间上有半年的差异,转变的顺序相同,时间相差半年,即北半球夏季时,南半球为 冬季;北半球秋季时,南半球为春季。P 18 活动:引导性思路:左上图:北温带:中国 北方的中学,四季分明。冬季放学时,天色已经转暗了。(冬季昼短夜长,天黑得早。)右上 图:热带:终年阳光充足,常有阵雨。下图:南寒带:南极考察队与当地的地带动物企鹅。 南极考察的时间通常选择在南极的极昼期间,此时,南半球为夏季,北半球为冬季。P 19 活动:活动一:(1)地球自转(2)地球公转(3)地球自转(4)地球公转 十一、参考资料 新的一天从哪里开始 地球不停的从西向东自转,子夜、黎明、中午、黄昏由东向西依次周而复始地在地球各地循 环出现, 那么地球上新的一天是从哪里开始呢?位于太平洋中部的斐济群岛上, 有个小岛上 有一块小石碑,石碑左边写“今天”,右边写着“昨天”,石碑中间画着日界线通过该岛的 位置。石碑说明:“这是新的一天开始的地方”。根据国际规定,在东、西 12 时区中部即 东西经 180°处, 划一条国际日期变更线, 又称日界线。 日界线西侧是地球上新日期的开始, 所以此线两侧的时间相同,日期相差一天。如轮船在太平洋上由西向东航行越过此线时,日 期需推后一天;相反,轮船由东向西航行越过此线时,日期就提前一天。 2.地球“五带”的划分、特征和成因 (1)地球“五带” 地球上的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总称为“五带”。 “五带”是个天文气温带。“五带”的划分只考虑天文因素,而不考虑地理因素。划分“五19 带”的天文因素是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五带”的划分,是根据两条天文线:回归线和极 圈,即南北纬 23°26?和 66°34?两条线。前者是太阳回归运动的南北极限,为热带与温 带的分界线;后者是极昼极夜的界线,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这两条线之和为 90°,具 有互补性,取决于现代的黄赤交角值。 (2)各带的特征 热带:天文上的低纬地带,在南北纬 23°26?之间,跨纬度 46°52?,占地表面积的 39.8%。有直射阳光,终年常夏无冬,昼夜长短变化小,白昼长为 10 时 35 分~13 时 25 分。 温带:天文上的中纬地带,在南北纬 23°26?与南北纬 66°34?之间。南北温带各跨纬 度 43°08?,合占地表面积的 51.9%。这里既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昼夜长短变化大,白昼长的变化幅度为 2 时 50 分到 24 时。 寒带: 天文上的高纬地带, 在南北纬 66°34?到 90°之间。 南北寒带各跨纬度 23°26?, 二者合占地表面积的 8.3%。太阳高度角小,终年无夏。有极昼极夜现象,其持续时间在极 圈为一日,在两极为半年。 (3)“五带”的成因 “五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转时地轴与轨道面的铅垂线有 23°26?的倾斜,而且 倾斜方向不变,因而导致太阳直射点徘徊于南北纬 23°26?之间。这样,一方面,世界各 地(赤道除外)产生昼夜长短变化,在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另一方面,产生了气温高 低变化,使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这是太阳高度角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小的结果,最后形 成了地球“五带”。 3.中国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 公历的 6 月 21 日和 12 月 22 日。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 2 月 18 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每年公历的 3 月 5 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 4 月 5 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 4 月 20 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指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大约每年公历 5 月 21 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 6 月 5 日左右为芒种。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势,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 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大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 9 月 7 日前后是 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 10 月 8 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 10 月 23 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序,小雪在每年公历 11 月 22 日,大雪 则在 12 月 7 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第二章 学用地图20 一、教材分析 地图既是重要的地理知识载体,又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培养地图的使用能力更是培养地 理能力解决地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本章的学习对后继章节的教学起着重要的基础 作用。 本章从古地图入手,引导学生了解科技技术对地图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 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地图三要素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 在地图上获取信息的正确方法,体现“学地理,用地理”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图发展史,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地图(卫星图象)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2)学会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3)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用地图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探究有关的地理问题 。 (2)通过实践、讨论、汇报、提问等方法表达自己学习的看法和成果,并与同学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对地图作用的认识,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为建设祖国作贡献的志向。 三、教学重点 1. 会用地图辨别方向。 2. 会利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距离。 3. 学会选用地图及查找地理信息。 四、教学难点 1. 利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距离。 2. 比较地图比例尺的大小。 3. 学校平面图的绘制。 五、教法建议 1.本章内容的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参与性,而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好通过各种 活动来体现。 2. 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展示教学内容和资料,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介绍电子地图、遥感图 像及 GPS 的功能、作用及其广泛的应用 六、课时安排建议:5 课时。第一节 1 课时,第 2 节 4 课时。 七、教学案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地图的发展。 【情境设置】假设你准备自己开车去广州旅游,但你从来没去过广州,不认识路,也不太了 解广州有哪些好玩的地方。那你会想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呢?(生答:看地图)所 以我们先要学会读地图和用地图。 [学生自学]阅读课本。 师生归纳:地图发展历史。 古代:陶片上的地图―丝织地图―羊皮地图―纸制地图。 现代:电子地图、卫星图象。 【导入】在现代的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遇到了这 样的问题的时候, 可不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呢。 当然传统的纸质地图也可以帮助我们,21 但作为新时代的人,我们就要学会使用新的东西。把地图搬到计算机上,它能给我们更多的 地理信息,更方便的操作,更智能化的服务。今天我们来学用电子地图。 【操作】在电脑上展示中国电子地图,以北京市网络地图为例,向学生介绍网络地图的基本 界面,介绍地图显示、操作工具、操作功能、操作结果、即时帮助和鹰眼显示等区域。 【小结】什么是电子地图呢?电子地图是建立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呈现出 一套完整的地理信息。电子地图除地图和地理信息以外,一般还包含有关的照片、图表等信 息。 【操作】电子地图有什么特点呢?向学生介绍查询方法。自己先做一下示范,查询北京大学 和中国人民大学,并查询从北京大学到中国人民大学的公交车换乘路线。让学生亲自操作查 询北京西站和故宫东门。并查询从北京西站到故宫东门的公交车换乘路线,可以个别指导一 些有困难的学生。最后亲自操作一遍,让学生看一下。 【小结】电子地图有什么特点呢?电子地图信息量大、检索方便、展示方式灵活多样,而且 可以附加多种只智能化服务功能。电子地图还可以与互联网和全球定位系统相结合,不仅可 以及时更新内容,而且还极大地拓展了应用领域。 【小结】什么是卫星图象呢?卫星图象是对地观测卫星推测到的地球表面信息所形成的影 像。 【操作】呈现三幅卫星图象,判别它的作用。 【小结】卫星图象可应用于天气预报、洪水及火灾的监测等方面。 【提问】“GPS”是什么意思,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活动】学生分组分角色自我介绍。教师鼓励性评价。 【活动】用电子地图查询从广州火车站到天河城的公交路线,与同学交流你的查询方法和 过程。 活动建议: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掌握电子地图的使用方法,因此需 要老师讲解的并不多,关键是演示操作的步骤,最后让学生自己来操作,所以建议有条 件的学校这节课选择在网络教室里上,不然几乎没有效果。学生通过亲自操作会从内心 领会电子地图的优越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地图的运用(地图上的方向) 。 课前准备: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有几种?如何判别?(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 师:在地球仪上,是如何辨别方向的?那么在地图上应该怎样辨别呢?地图上各种地理 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又是如何确定呢? 出示投影片: “中国行政区划图” ,指导学生分组读图讨论回答了列问题: (1)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生: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图中的广州在北京的什么方向? 新疆自治区在的广东省什么方向? 生:广州在北京的南方,新疆自治区在的广东省的西北方向。 生: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网来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 向。 板书 1 经纬网定向法 师: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注意:指向标指向北方。 板书 2 指向标定向法 请看下图,分组读图讨论回答:22 (1)图中的 A 点在 B 点的什么方向? C 点在 A 点的什么方向? 学生回答:A 点在 B 点的西北方向,C 点在 A 点的正南方向。 师:有的地图,既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怎么判断方向呢?(教师要启发学生联系以 前学过的地理知识。 ) 生: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 板书 3 一般定向法 师:出示学校平面图的投影片,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师:当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呢?站在北极点上,他的前 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呢? 生:学生观察地球仪,当一个人站在南极上,他的前后左右都指向北;当一个人站在 北极点上时,他的前后左右都是指向南方。 师:野外旅行或考察,有时会迷路,需要确定方向,假若你没带指南针,在北半球如 何确定方向呢?各小组同学合作交流,看哪个小组想的点子多? 学生讨论回答: (1)在晴天的夜晚,可以用北极星确定方向; (2)在白天利用太阳确定方向; (3)白 天观察树木确定方向; (4)利用房屋确定方向。 师:同学们,想的点子还真不少。 [实践与拓展] ①分别呈现几幅地图,让学生练习判别方向。 ②呈现南、北极图,引导学生说出各点的相对方向。 [总结]用提问的形式总结、巩固地图上三种定向法。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地图的运用(地图的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课前准备:①比较比例尺大小的练习题。②越秀公园图片。 师:请你动手量算,同桌同学合作,用准备好的米尺量出使用课桌的长度和宽度? 生:长 1.2 米,宽 0.4 米。 师:假若绘制你的课桌平面图,用长 1 厘米的线段表示课桌的长度,那么比实际课桌 长度缩小了多少倍? 生:120 倍。 教师小结: 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 (教师说明在比例尺的公式里, 图上的单位一般是厘米, 实地距离的单位也要换算成厘米, 才能计算出图上距离相对于实地 距离缩小的倍数。 ) 板书 一、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23 师: 在黑板上画出长 1 厘米的线段, 用它表示 1.2 米。 比例尺的这种表示方式是线段式。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个比例尺吗? 生讨论回答:图上 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1.2 米。 师:这种方式就是文字式。除此以外还会有什么方式?比例尺能不能用数字表示呢? 生:1∶120 或 1/120。 师:出示中国政区图、中国交通图、中国地形图,学生分组观察说出这些地图比例尺 的表示形式。 学生回答:有线段式、数字式等。 师:请你把下列比例尺的其他两种形式。 (提醒学生注意单位换算,由千米换算成厘米 时,要在千米数字后加五个零;由厘米换算成千米时,要在厘米数字中去掉五个零。 ) 数字式 1∶ 10 千米 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50 千米 师:读“中国行政区划图” ,广州到北京的实地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生:先在“中国行政区划图”量算出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再利用图上的比例 尺计算出这两座城市的实地距离。 师:请你比较下列比例尺中,哪一个最大?(师启发诱导学生,在比较时要换算成哪 一种方式,然后再比较。 ) A.1∶1000 B. 1/10000 生:A 最大。 板书 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是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 例尺越大。 师: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中的“越秀公园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比较这三幅图,哪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大? ②说明哪幅地图表示的内容详细一些? ③再比较这三幅地图的比例尺的大小? ④由此,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生: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得出以下结论: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 地图比例尺愈大,要表示的范围愈小、表示的内容愈详细;反之,地图比例尺愈小,表示的 范围愈大,表示的内容愈简略。 师:大家知道,地图上的地面景物是用不同符号表示的,除了符号还有一些文字和数字 注记,这些都是地图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因此,要利用好地图,必须熟悉地图的语 言――图例。 师:请同学们看图 2.17 一些常用的图例,请你自己想办法,如何尽快记住一些重要的 图例?(分组讨论,相互交流记忆的方法。 ) 生:动手画一画一些常用图例。 生:分类观察比较,它们有什么区别?(如地区界线、交通线路、首都与一般城市等) 生:将常用的图例画在硬纸板上,一名学生出示,小组其他同学抢答,由学生评价 [总结]读懂地图的方法和步骤。 课堂小结 (本节所学内容, 由各小组同学先在小组内交流, 然后选一名代表总结本节学习内容。 ) 地图是日常生活、 生产, 以及学习地理中所必需的重要工具。 地图有三个基本要素就是方向、24线段式文字式 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假若你学会了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识图例和注记,也就初 步学会使用地图了。【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绘制校园平面图(练习) 。 课前准备:皮尺、指南针、图纸、直尺、笔等。 (每小组备一份) 提前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熟悉校园情况,先绘制大致草图。 教学过程: 1. [提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绘制学校平面图。 2. [确定方案]根据所学习的地图方向、比例尺、图例、注记等知识,讨论与交流校园 平面图的表现形式,确定测绘方案。 (需要测量的项目和内容,分工与合作等) 3. [分组]实地测量、记录。 4. 选择适当的比例尺,绘制校园平面图。 (课后进行) 5. 全班展示各小组成果,交流学习。 (课后进行)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练习) 课前准备:各种各类的地图 教学过程: 1. [讨论与交流]多媒体呈现各种各类地图,让学生讨论它们各自的用途。 小结:地图有哪几类?各有什么用途? 2. [实践与拓展] (提出问题)如何选择和运用地图?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 P29 的活动内容。 3. [总结]日常生活、生产中,我们要学会根据需要选择和运用地图。 八、板书设计 (一) 地图发展的历史: 古代:陶片上的地图→丝织地图→羊皮地图→纸制地图。 现代:电子地图、卫星地图。 (二)地图的定向法: 1. 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 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一般指向正北(定为“上北” ) 。 3. 经纬线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三) 比例尺: 1.公式: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2.表示方法: ①文字式; ②线段式; ③数字式。 3.比例尺的大小 (四)绘制校园平面图 九、教学反馈 1、下列不属于遥感技术主要环节的是25 A、传输信息 B、收集信息 C、发射卫星 D、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2、航空遥感的运载工具是 A、卫星 B、飞机 C、飞船 D、火箭 3、下列有关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GPS 是利用卫星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受天气、地形的影响明显 B、GPS 包括三部分,即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设备部分 C、GPS 卫星星座由 24 颗卫星组成 D、野外旅行时,只要拥有 GPS 信号接收机,就可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经纬度 4、下列四幅地图的比例尺,最大的是 A、1/100000 B、1: 40 千米 C、图上 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10 千米 D、0 5、甲乙两幅地图的图幅大小相等,甲图的比例尺是乙图的 2 倍,两幅图相比 A、甲图表示的实地范围比乙图广,内容也简单 B、甲图上的 1 厘米所代表的水平距离是乙图的 2 倍 C、乙图上的 1 厘米所代表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理坐标经纬度查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