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笑中国发展中国家家自己能搞出空间站吗?

天舟一号飞船完成使命 中国进入空间站时代
中国未来空间站(资料图)
前不久,天舟一号在地面控制下,从300多公里高度的轨道逐渐下降并向地球接近,最终进入大气层烧毁,顺利完成了5个月的“太空快递”使命。
作为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收官之战,天舟一号飞行任务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规划“第二步”的实现,也将中国载人航天推进至“空间站时代”。
前所未有的高密度任务,考验中国航天的“大心脏”
作为首艘货运飞船,今年4月20日发射升空的天舟一号,解决了空间站建造和长期运营所需的太空货物运输问题。比如,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多次“太空加油”,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的国家,两者进行的绕飞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则是对未来空间站技术的预先试验,以积累重要经验。
上世纪90年代,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确立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至201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第二十年之际,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我国先后突破掌握天地往返、空间出舱、交会对接等核心技术,短短20年就跨越发达国家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
此后的任务更加艰巨,神舟十号应用性首飞、长征七号新型火箭首飞、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启用、神舟十一号航天员首次超过一个月太空驻留,以及货运飞船和空间实验室首次进行推进剂在轨补加,这些任务尤其考验中国航天的“大心脏”。
2016年,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2017年,载人航天工程实施25周年。正是在这一年的时间长度中,载人航天工程迎来前所未有的高密度任务。过去几年一次任务,如今不到一年内就要连续执行长征七号、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四次重大任务,发射密度之高、试验任务之重、前后跨度之长、风险挑战之大、质量要求之严,在中国载人航天史上前所未有。尤其是还将面对“四新叠加”的重大挑战:考核新研火箭、发射新型飞船、启用新建发射场、适应新的体制……
日20时,万众瞩目之下,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在烈焰中腾空而起,历时9年建设的文昌航天发射场也同时向全世界揭开了神秘面纱。这背后,是发射场攻克“高温高湿高盐雾、强降雨强台风强雷暴”带来的一系列难关,首次使用全液氧煤油“绿色”推进剂的长征七号仅初样研制便完成的32项关键技术攻关和289项大型地面试验……
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飞船按事先公布的精确到分的时间准时发射,将景海鹏、陈冬送上太空。在轨飞行期间,景海鹏和陈冬完成多个“首次”:首次机械臂人机协同在轨维修技术试验,首次航天飞行中的医学超声检查……在太空,航天员的每个“首次”,都意味着国家在某个或者多个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至此,中国先后把11名航天员14人次送入太空,成功率100%。
尽管2017年7月长征五号第二枚试验火箭的发射失利,可能会推迟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和空间站核心舱发射的实施时间,但对走过25年、经历过无数挑战的中国载人航天来说,探索宇宙、和平利用太空的大国雄心一如往昔。
按规划,我国将相继发射空间站核心舱和实验舱,并发射多艘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进行人员运送和物资补给,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载人航天2000余项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行业
曾有人质疑载人航天投入大、产出小,其实作为“大国重器”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育苗”“种树”“挂果”,都需要耐心。看着“高大上”的载人航天,实际上也很“接地气”。
日10时,一堂来自太空的科普课电视直播刷新收视纪录。水膜实验、单摆运动、陀螺运动……通过女航天员王亚平的讲解和展示,太空的奥秘生动呈现在全国6000多万中小学生眼前。
航天人搭台、科学家唱戏、老百姓受益。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入轨以来,先后进行60余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取得丰硕成果,其中我国研制的世界首台空间冷原子钟达到10—16秒量级的超高精度,3000万年才会产生1秒误差,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提高卫星导航精度。神舟十一号搭载的医学试验样本、特色农作物种子、微生物菌种等,都具有很强的科研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
载人航天环控生保技术已成功用于煤矿事故救援,航天医学研究成果用于治疗老年人骨密度降低等疾病,来自太空育种的蔬菜瓜果已进入寻常人家的餐桌……载人航天是当之无愧的国家科技成果的集大成者。据统计,工程全线取得近千项国家级发明专利,2000余项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据有关研究机构测算,投入产出比在1∶10到1∶12之间。
一个持有合作和开放态度的人类太空之家
另一种质疑也在逐渐消散。早在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局起步之际,在“三步走”战略中明确提出建造自己的空间站。当时国外不少舆论质疑,除美俄外还没有哪个国家独立建造出空间站,即便到现在,美国也难凭一己之力支撑国际空间站的运营。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想搞空间站?
众所周知,400公里处的地球外太空,有一个由16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共同建造的国际空间站。中国当年也曾希望参与其中,但因种种原因,合作大门最终没向中国敞开,现实倒逼中国坚定走上独立发展之路。如今,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性:在2022年前后中国空间站建造完毕,届时国际空间站可能到龄退役,这意味着一段时间内,中国空间站可能是太空之中的独一家,同时也是一个持有合作和开放态度的人类太空之家。
实际上,近五年来,围绕中国载人航天开展的国际合作陆续展开。比如与联合国外空司共同举办载人航天技术国际研讨会,并签订框架协议,将面向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空间微重力环境下实验平台,提供航天员选拔训练和飞行机会;与法国在神舟十一号上联合开展失重心血管功能研究;选派航天员叶光富赴意大利参加洞穴训练,中欧航天员进行联合海上搜救训练……日,正在太空的航天员景海鹏,享用了欧空局提供的生日蛋糕。不久后,在国际空间站上,欧洲航天员托马·佩斯凯也将吃上来自中国的太空美食。
航天事业被形容为“千人一枚箭”“万人一杆枪”。据统计,直接参与载人航天工程研制的研究所、基地一级单位有110多个,配合单位多达上千家,涉及数十万科研工作者。仅航天员搜救一项便涉及外交、交通等多个部门,以及五大战区和陆海空等军种部队,上万人参与其中。这其中,“80后”“90后”已成中坚力量,45岁以下担任各系统主任设计师以上的技术骨干已经超过80%,队伍平均年龄仅30多岁。
三次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景海鹏曾说过:“航天员不能当‘差不多先生’。能想到的,肯定要掌握;想不到的,火箭一刻不点火,我们的查漏补缺一刻也不会停止。”正是这种尊重科学、追求极致的精神和经过挫折淬炼的严实作风、“归零”心态,中国航天人一路走到了空间站时代。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中国与联合国达成协议将帮助发展中国家航天员上天 同意“开放”空间站
关键字: 中国空间站中国向发展中国家开放空间站联合国外空司联合国外空委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司中国帮助发展中国家航天员上天发展中国家宇航员宇航员航天员天宫天和一号
据外媒报道,中国政府方面上月与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司(UNOOSA)达成协议,同意将向联合国成员国提供使用中国空间站的机会。根据协议,中国将主要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太空实验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中国还会帮助发展中国家的航天员进入太空,用中国载人航天载具将各国宇航员送至空间站。
据悉,这一系列协议是在今年6月在维也纳举行的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第59届会议上达成的。美国航天资讯网站“航天观察”(Astro Watch)在本月27日刊登了就此事对中方发言人的采访。日本共同社也于28日报道了中国与联合国达成的此项协议。
中国空间站想象图
此前据联合国信息服务中心(UN Information Service)6月16日消息,联合国外空司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达成一致,同意通过共同努力,提供中国未来空间站的应用机会,以提高联合国成员国的航天能力。
消息称,根据今年早些时候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和《合作出资协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于6月在维也纳举行的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第59届会议期间,介绍了该合作项目。
在上述协议框架下,联合国外空司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将共同工作,使联合国成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能够在中国空间站上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并为他们的航天员和载荷专家提供飞行机会。双方还将促进在载人航天飞行及其他航天活动方面的国际合作,增强对载人航天技术及其应用益处的共识,以及航天技术方面的能力建设。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还将为外空司提供该方面的经费支持。
联合国外空委第59届会议现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图)
“这是一项激动人心的合作机会,它将进一步增强发展中国家的航天能力,增强对航天技术能够给全人类带来益处的共识,有助于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司期待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共同工作,实现上述目标”,联合国外空司司长西蒙内塔·迪皮蓬说。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表示,“航天探索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和追求。我们相信,合作协议的实施必将促进航天探索领域的国际合作,为联合国成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使用中国空间站并从中受益的机会。”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在会上发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图)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派驻外空司的专家牛爱民在接受“航天观察”采访时表示,“得益于空间站上搭载的先进多用途设备,我们可以为联合国成员国提供关于物理学、生物学、生命科学和地球观测等多种微重力实验的机会。”
牛爱民同时表示,该协议将促使人类空间技术的发展红利惠及广大发展中国家,促进航天事业获得更丰硕的发展成果。中国还愿意为外国航天员提供培训。根据与合作国的谈判,中方也会为他国的航天计划提供资金上的支持。
目前,只有俄罗斯、美国和中国拥有载人航天的能力,但有38个国家的航天员先后进入太空。其中大部分国家都是依托美俄的航天员培训和载人航天载具进入太空的。进入新世纪以来,巴西、马来西亚、韩国、丹麦等国宇航员乘坐俄罗斯联盟系列飞船首次进入太空。美国的航天飞机也先后将以色列和瑞典的首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各国航天员首次进入太空时间(示意图)
此前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今年5月透露,目前我国空间站研制工作正稳步推进中,预计将于2020年前后完成建设。
我国空间站总体结构将分为3个舱段,包括1个核心舱和2个实验舱。每个舱段都为20吨级,整体呈T字构型。其中核心舱被命名为“天和一号”,该舱将于2018年前后升空。升空后,将成为我国空间站建造的重要起点。
中国载人空间站想象图
此外,我国还将于今年秋天先后发射无人实验室“天宫二号”和搭载2名航天员的“神舟11号”,并在轨道上进行对接试验。明年,无人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也将发射,空间站的建设准备工作将逐步展开。
共同社认为,中国可能意在通过开放本国的空间站作为全新国际合作舞台,以彰显“太空大国”的地位。目前在轨运行的国际太空站于2011年建成,有美俄日等15国参与。原定使用至2020年,但美方决定延长使用至2024年,俄罗斯、日本和加拿大均已表示同意。但2024年之后的几乎未定。依照目前各国计划,很可能到2024年之后,人类在轨运行的空间站就只有中国一家。
(观察者网 郭光昊/编译)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郭光昊您的位置:>>>正文
专家称各国不应失去与中国航天合作“黄金机会”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温燕】主题为&推动航天发展,造福人类社会&的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IAC)9月23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国际宇航大会被称为&世界航天界的盛会&,层次高、规模大、还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会议前夕,与会的外层空间事务司司长马兹兰&奥斯曼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强调,在国际航天合作领域,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楷模。这位国家航天局前&女掌门人&乐观地认为,中国将在2020年成为国际空间站的合作伙伴,并且将来还可以在中国自己的空间站为各国&太空旅行爱好者&提供旅行的机会。
  各国不应失去与中国合作的&黄金机会&
  环球时报:&嫦娥三号&探月卫星将于12月初择机发射,它承担的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的第二步。您对&嫦娥三号&有什么寄语?
  马兹兰:我为中国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嫦娥三号&将使中国向着自己的空间站迈进一大步。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有了自己的空间站,我一定会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宣传中国,敦促它们与中国合作,不能失去与中国合作的&黄金时机&。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司的宗旨正是促进各国间的合作,让各国机会均等。
  环球时报:您对中国在航天领域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有什么评价?
  马兹兰:其他发展中国家很崇拜中国的航天成就。在国际合作领域,中国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楷模。我们曾经认为发展中国家对世界只是索取、无所贡献,但它们在航天领域对人类做出很多有价值的贡献,而不仅是向发达国家索取。无论是制造卫星,还是使用卫星,发展中国家都可以从卫星发射中获得回报。一个国家在天上有了运行的卫星,这颗卫星绝不会仅服务于这个国家。从这点来看,航天事业是美丽而伟大的,这也是为什么我选择在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司供职的原因。投身航天领域的人越多、航天业就越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各国间的冲突也会随之减少。因为大家都拥有太空,&都在一条船上&,谁击穿了船,整条船都会沉下水,谁也逃不掉。
  环球时报:长期以来,中美航天合作并不顺畅。对此,您怎么看?
  马兹兰:历史上有&冷战时期&,那是针对苏联挑起的,但现在美俄不是也在合作吗?是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空间站的太空运输工具的主要提供国。所以,一切都在改变,没有任何一成不变的东西。我相信,未来中美注定会在太空领域的某个方面再次合作。有消息说,国际空间站的寿命可延续到2020年。与此同时,中国的空间站计划在2020年建成。前者的结束是后者的开始。在不远的将来,即2020年,中国定会成为国际空间站的合作伙伴。退一万步说,中国的空间站即便不与国际空间站合作,也可邀请和吸引众多致力于太空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加入。&&以及印尼、马来西亚、等经济崛起的国家,可能会成为中国空间站的合作伙伴。当前,国际空间站已有16个国家参与,为什么中国空间站不能有国际伙伴的加入?更有甚者,中国还可邀请俄罗斯加入中国空间站,为什么不呢?我们知道,俄罗斯的火箭曾为百姓提供多次&太空旅行&,那么中国空间站也同样可为俄罗斯等国&太空旅行爱好者&提供旅行的机会。&
免责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任编辑:赵衍龙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帖排行
环球今日推荐
环球时报系产品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是被“国际空间站”逼出来的![楼主]&作者:
&发表时间: 15:31
&&&&&&&&点击:125次
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是被“国际空间站”逼出来的!
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可以说是被“国际空间站”逼出来的。
1998年开始的“国际空间站”计划,将中国排除在外,中国没有办法,只能自己独立搞载人航天计划。如果看看从神州1号到5号的研制周期,就会发现时间上的吻合。
日,来自15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华盛顿签署了关于建设国际空间站的一系列协定和三个双边谅解备忘录。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以及欧洲航天局的11个成员国(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和英国)科研部长或大使在文件上签字。这些文件的签署标志着国际空间站计划正式启动。
这15个国家中,美国的航天技术世界首屈一指,当然是主导。俄罗斯有和平号轨道空间站的成功经验,也不能排除在外。其它的包括了欧洲主要国家。欧洲有自己的阿里亚那火箭,但其中大部分小国,并没有航天技术,却也被包括了进去。却唯独把中国这个“航天大国”排除在外,原因很值得思考!
有人认为,在今天的技术条件下,“载人航天”已经没有必要。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
卫星虽然能够在太空中较长时间独立工作,但由于单体体积限制,很难完成更复杂的科学实验和其他工作。离开了人的维修,单体卫星的寿命同样也是有限的。很难延长,很难完成更复杂的科学实验和其他工作。就拿哈勃望远镜来说吧!如果美国没有航天飞机,没有宇航员太空行走,对其进行维护,从一发射上去,就变成废物了。
对于更大体积的太空探索设备,那就不是一次发射一个单体就能解决的了。虽然现在已经有飞船自动对接的技术了,但是对接后还是有很多工作,是需要宇航员来调试完成的。同时,在这些大型设备的运行过程中,设备的维护、升级,动力的补充,也同样需要宇航员来参与完成。不能说那么大一个太空设备,就因为坏了几个零件不能维护,就报废了。所以,人类进一步探索太空,是离不开载人空间站的。这就是“国际空间站”计划的意义所在。
中国被排除在“国际空间站”计划之外,对中国的未来影响巨大。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发射了几颗美国卫星,就沾沾自喜,认为是进入了“国际空间”市场。放松了发展。中国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已经有载人航天的传闻,但不知为何中止了。但是,中国在这种合作中,已经被别人看到了实力,摸到了“底牌”。之后,国际发射合同就越来越少了。直至最后,在1998年,被排除在“国际太空站”计划之外,于是,中国才不得重新启动自己的载人航天计划。
这次神州5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其实只是迈出了载人航天的一小步。要发射象前苏联和平号空间站那样的飞船,还需要更大的火箭,后面还有飞船对接的问题,还有空间站在太空长期工作的问题,等等。
现在,中国只有靠自己的实力一步步的努力,一步步的艰辛付出,才能真正挤身“国际太空俱乐部”。 ※※※※※※ ----------------------------------------------------
没有人反对自由,如果有的话,那他反对的只是别人的自由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maosijia/msgview-86.html[]
&[2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0:52&[][][]
国际上从来是实力外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中国都必须要搞自己的航天工程.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是被“国际空间站”逼出来的!&[3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1:25&[][][]
强烈要求老猫写读后感再给你一个豆腐里挑刺的机会。
&※※※※※※ 也曾年少也曾狂&[4楼] &作者:
&发表时间:
08:50&[][][]
无可否认,神5上天是件好事。我们没有理由因为有人吃不上肉就不让所有的人吃肉。更何况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国力强盛了才有可能谈及其他。经济要发展,军事同样要发展。
和平时期可以说起来很轻松,体会一下古人宁为太平犬莫为乱世人的感慨。※※※※※※ 师法天地,道法自然。&[5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0:09&[][][]
豆腐里挑刺兼完成南妮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这回是原创的)把中国这个“航天大国”排除在外,我以为很正常。
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以及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和英国,这些都是什么国家?发达国家啊!人家发达国家搞点什么活动不带我们玩这很正常嘛,我们中国不是一直以“发展中国家”自居的吗?
在第三世界做老大就理直气壮的做,他们玩他们的我们玩我们的。如果下意识中老有被排挤的感觉,别人一有点动静自己先气得不行,这可是不成熟的表现。要是别人哪天又开个什么会逗我们一下,我们就再投入成百上千亿来以振国威,那还有完吗?要知道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以及整个国家民族的兴亡,不是赌气就能奏效的,要脚踏实地一点一点的与时俱进才行。
※※※※※※ &[6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4:59&[][][]
说的还不错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是被“国际空间站”逼出来的!
&&简捷回复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展中国家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