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方法能证明盐和碱发生了化学反应盐

百度题库_智能考试题库_让每个人都能高效提分的智能题库
职业资格类
职业资格类
百度题库旨在为考生提供高效的智能备考服务,全面覆盖中小学财会类、建筑工程、职业资格、医卫类、计算机类等领域。拥有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备考全阶段的高效服务,助您不断前行!
京ICP证号&&
京网文[3号&&
Copyright (C) 2017 Baidu& (2016o浦东新区二模)某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如下实验探
本题难度:0.60&&题型:书写
(2016o浦东新区二模)某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如下实验探究:【探究实验一】借助无色酚酞试剂,证明酸碱发生了反应.甲同学按图1进行实验,证明了盐酸和NaOH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探究实验二】检验反应生成的水,证明酸碱发生了反应.乙同学取硅胶(一种不与酸、碱反应的干燥剂,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无水醋酸(一种酸,常温下为液体)和固体氢氧化钠进行图2所示的三个实验.①实验A和B可以作为参照,其目的是&&&&;②加入试剂后迅速塞紧橡胶塞的原因是&&&&;③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④实验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NaOH→CH3COONa+H2O,中和0.05mol的无水醋酸(化学式为CH3COOH)需要&&&&g氢氧化钠固体(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来源:2016o浦东新区二模 |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2016o浦东新区二模)某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如下实验探究:【探究实验一】借助无色酚酞试剂,证明酸碱发生了反应.甲同学按图1进行实验,证明了盐酸和NaOH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探究实验二】检验反应生成的水,证明酸碱发生了反应.乙同学取硅胶(一种不与酸、碱反应的干燥剂,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无水醋酸(一种酸,常温下为液体)和固体氢氧化钠进行图2所示的三个实验.①实验A和B可以作为参照,其目的是&&&&;②加入试剂后迅速塞紧橡胶塞的原因是&&&&;③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④实验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NaOH→CH3COONa+H2O,中和0.05mol的无水醋酸(化学式为CH3COOH)需要&&&&g氢氧化钠固体(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某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如下实验探究:【探究实验一】借助无色酚酞试剂,证明酸碱发生了反应:甲同学按图1进行实验,证明了盐酸和NaOH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探究实验二】检验反应生成的水,证明酸碱发.生了反应.乙同学取硅胶(一种不与酸、碱反应的干燥剂,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无水醋酸(一种酸,常温下为液体)和固体氢氧化钠进行图2所示的三个实验.①实验A和B可以作为参照,其目的是&&&&②加入试剂后迅速塞紧橡胶塞的原因是&&&&③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④实验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NaOH═CH3COONa+H2O生活中的食醋一般是含3%的醋酸溶液,若用食醋中和2g氢氧化钠固体,需要这种食醋的质量&&&&.
解析与答案
(揭秘难题真相,上)
习题“(2016o浦东新区二模)某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如下实验探究:【探究实验一】借助无色酚酞试剂,证明酸碱发生了反应.甲同学按图1进行实验,证明了盐酸和NaOH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探究实验二】检验反应生成的水,证明酸碱发生了反应.乙同学取硅胶(一种不与酸、碱反应的干燥剂,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无水醋酸(一种酸,常温”的学库宝(/)教师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分析】【探究活动一】根据酚酞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的变化分析【探究活动二】(1)根据硅胶的颜色的变化分析反应是否有有水生成(2)根据空气的成分分析(3)通过实验对比硅胶颜色的变化分析
【解答】解:【探究活动一】无色酚酞试液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显红色滴入了稀盐酸变成了无色说明了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探究活动二】①通过实验A、B的实验现象的对比证明了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不含有水不能使硅胶变色由试验③硅胶的变色说明了中和反应有水生成.②空气中含有水也能使硅胶变色迅速塞紧橡胶塞可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试管干扰试验③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实验AB对比C硅胶颜色的变化④设需要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xmolCH3COOH+NaOH═CH3COONa+H2O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005mol&nbsp x1005mol=1xx=005mol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005mol×40g/mol=8g故答案为:【探究活动一】红色变无色NaOH+HCl=NaCl+H2O【探究活动二】(1)证明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固体中不含水(2)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试管(3)硅胶由蓝色变红色④8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看答案
知识点讲解
经过分析,习题“(2016o浦东新区二模)某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如下实验探”主要考察你对
“” “” “”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知识点的认识】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其实质是酸溶液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水.如图所示:.常见的中和反应有:NaOH+HCl=NaCl+{{H}_{2}}O、NaOH+HCl=NaCl+{{H}_{2}}O具体的操作步骤:以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为例,如图所示:.
也就是,首先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使溶液成红色),再用胶头滴管慢慢地向其中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其中,酚酞试液的作用是根据酚酞的颜色逐渐变浅至消失,既可以说明中和反应的进行,也可以说明反应的完全;但是不可说明是否滴入过多的酸性溶液而使试液呈酸性(因为酚酞溶液无法使酸性溶液显色).其实,检测中和反应是否在进行(或是否完全)的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例如:1.用pH试纸来检测:一般在中和反应进行时,反应前后溶液的pH会变化.用pH来检测中和反应是否进行是最直接的方式. 2.用探测温度的方法:一般来说,中和反应都是放热的反应(但是放热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燃烧等).所以,可以通过探测溶液的温度是否升高,来推断中和反应的进行和完全. 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主要有如下四点: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还有有机物在分解的过程中会生成有机酸,并且矿物的风化也可能产生酸性物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呈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撒入土壤中,以中和其酸性.同时,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并且土壤中的钙离子增加后,能促使土壤胶体凝结,有利于形成团粒,还可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钙元素.如图所示:. 2.处理工厂的废水:工厂里的废水常呈现酸性或碱性,若直接排放将会造成水污染,所以需进行一系列的处理.碱性污水需用酸来中和,酸性污水需用碱来中和.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适量的熟石灰来进行中和处理(生成硫酸钙沉淀和水).3.用于医药: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的盐酸(即胃液的pH值为0.9~1.5),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但是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会使人感到不适,这时医生就会让你口服一些碱性药物,使碱与过多胃酸反应生成无毒的中性物质.例如,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片可治疗胃酸过多,生成氯化铝和水. 另外,被蚊虫叮咬后,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如果在患处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如NH3oH2O)的药水,来中和蚊虫分泌出的蚁酸,就可减轻痛痒. 4.调节溶液酸碱性:在科学实验时,经常要把溶液的pH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太强,就可以用适当的碱或酸调节溶液的pH.
知识点试题推荐
1&&&&2&&&&3&&&&4&&&&5&&&&6&&&&7&&&&8&&&&9&&&&10&&&&11&&&&12&&&&13&&&&14&&&&15&&&&
作业互助QQ群:(小学)、(初中)、(高中)&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知识点 & “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班同学为证明NaOH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方案一】:先在NaOH稀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显&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当观察到 &,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当得到无色溶液时,小虎认为这时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小英却认为这时还应该存在的另一种情况是 &.接着老师又提出问题:红色消失一定证明是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吗?他们经过讨论认为也可能是酚酞与酸反应而褪色.这时应在溶液中再滴加 &溶液,若有 &现象,则证明不是酚酞与酸反应而褪色.【方案二】: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这时小虎又提出疑问:pH逐渐变小,可能是由于溶液稀释造成的,不能说明一定发生了反应.小全对小虎的疑问进行了反驳,他的理由是: &.测定溶液的pH时,需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 &把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过一会儿,将试纸的颜色与 &比较,从而得出溶液的pH.若对一未知溶液用湿润的pH试纸来测定溶液的pH,则测定的结果会 &.A.偏大,B.偏小,C.不变,D.以上三种可能都有【方案三】:在试管中放入一粒NaOH固体,然后加入稀盐酸.小华看到氢氧化钠固体消失了,认为发生了反应.而小全想了想之后却不同意小华的观点,小全的理由是: &.小明用手摸了摸试管外壁,试管比较热,他认为不仅说明它们发生了反应,而且是放热反应.小全思考之后仍然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小全的理由是: &.乙同学和丙同学各设计了一个装置(见右图),都说在不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可以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分析说明: &(填序号)装置更合理,理由是 &.若选用合理的装置进行实验,当出现 &现象时,可以说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方案四】:可以通过测定反应前的物质不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溶液平均分为两份,一份直接加入锌粒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向另一份中先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再加入锌粒中,观察到 &现象,说明NaOH溶液和HCl溶液发生了反应.锌粒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方案五】:定量研究是化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一同学将200&mL稀盐酸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直接加入到w&g的CaCO3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V1体积的CO2;向另一份中先滴加一定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也加入到w&g的CaCO3中,反应后收集到V2体积的CO2.如果V1 &V2(填“>”或“<”或“=”)也能说明NaOH溶液和HCl溶液发生了反应.&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09-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班同学为证明NaOH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方案一】:先在NaOH稀溶液中滴加几滴酚...”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方案一: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或中性溶液不变色,遇显碱性的溶液变红色.故填:红色;红色褪去;盐酸过量;酚酞(或氢氧化钠溶液);不变红(或变红).方案二:显碱性的溶液稀释时溶液的pH越来越小,但是不能等于或小于7.要充分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理解稀释某种未知溶液时溶液的pH的变化情况.故填:碱溶液无论如何稀释,其pH值都不可能小于7;滴管或玻璃棒;标准比色卡;D方案三: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故填:可能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氢氧化钠溶于水也放热;B;B装置能排除因液体的滴入而造成烧瓶内气体排出,引起玻璃管内液面发生变化;玻璃管中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方案四:锌和盐酸反应生成大量的氢气.故填:有气泡产生;无气泡产生;Zn+2HCl═ZnCl2+H2↑.方案五:如果氢氧化钠能和盐酸反应,则第二份中的盐酸减少,和碳酸钙反应时生成的二氧化碳少.故填:>.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班同学为证明NaOH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方案一】:先在NaOH稀溶液中...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班同学为证明NaOH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方案一】:先在NaOH稀溶液中滴加几滴酚...”主要考察你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知识点的认识】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步骤一般分为六步:1.设未知量,即---的质量为x.2.书写用到的化学方程式(即写→配→标→注),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至关重要的.3.将用到的物质的质量关系标注在相应的化学式的正下方;上行是相对质量关系(即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乘以相应的化学计量数得来的),下行是纯物质质量(即已知量和未知量x).4.列计算用到比例式,即上行的相对质量比等于下行的实际质量比.5.求算结果,注意一定要有单位.6.写出简明的答案,一般是问什么就答什么.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格式,以“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制取10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为例,介绍如图所示:.【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书写化学方程式、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主要是以计算题为主.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审题是非常关键的,一般是抓住“三找”;即一找化学反应方程式,二找已知量和未知量x,三找用到的相对质量关系.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一般可以简记为:“六步七行”.其中的“六步”,又可以对应着简记为:“设、方、质(分为相对质量和实际质量两行)、比、算、答”.3.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1)设未知量x时,x的后面不要带单位;(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时候,切记严格地按照“写→配→标→注”步骤细心书写;(3)找质量关系时,最好先找下一行的实际质量关系(即已知量和未知量),然后再对应着找上一行的相对质量关系.并且,切记将它们都写在相应的化学式的正下方,分居上下两行.(4)列比例式时,要按照“上一行的相对质量比等于下一行的实际质量比”的顺序来列;保证是对应比相等.(5)求算x时,可以参考着化学方程式下面的两行质量关系中的上下或左右的倍数关系来求算.当没有倍数关系时,再按照一般的方法来求算便是.(6)在写答案时,只需要简明扼要地答出关键语句即可.
与“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班同学为证明NaOH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方案一】:先在NaOH稀溶液中滴加几滴酚...”相似的题目:
[2014o常德o中考]向盛有碳酸钙粉末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共收集到4.4g二氧化碳气体,试计算反应消耗的碳酸钙的质量.
[2014o大连o中考]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1)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要制得5.6g铁,最少需要多少克一氧化碳?(2)现有一种铁碳合金,其中的碳元素全部以Fe3C的形式存在,且合金中Fe3C的质量分数为36%,计算合金中碳的质量分数,并判断该合金属于生铁还是钢.
[2014o西宁o中考]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是(  )27:32:10227:24:43108:96:2044:3:2
“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将7.3g已部分氧化的锌粉,加入到98g10%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
2在化学反应2A+B2=2C中,已知20gA和足量B2充分反应后,生成30g C.已知B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3将ag铁和碳的混合物在氧气中充分灼烧,冷却,称量,发现剩余固体的质量仍为ag,该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
该知识点易错题
1将7.3g已部分氧化的锌粉,加入到98g10%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
2将ag铁和碳的混合物在氧气中充分灼烧,冷却,称量,发现剩余固体的质量仍为ag,该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
3煅烧石灰石可制得氧化钙(假设石灰石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且不含钙、碳元素).测得煅烧后剩余固体中钙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20:3.则已分解的碳酸钙占原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班同学为证明NaOH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方案一】:先在NaOH稀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显____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当观察到____,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当得到无色溶液时,小虎认为这时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小英却认为这时还应该存在的另一种情况是____.接着老师又提出问题:红色消失一定证明是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吗?他们经过讨论认为也可能是酚酞与酸反应而褪色.这时应在溶液中再滴加____溶液,若有____现象,则证明不是酚酞与酸反应而褪色.【方案二】: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这时小虎又提出疑问:pH逐渐变小,可能是由于溶液稀释造成的,不能说明一定发生了反应.小全对小虎的疑问进行了反驳,他的理由是:____.测定溶液的pH时,需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____把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过一会儿,将试纸的颜色与____比较,从而得出溶液的pH.若对一未知溶液用湿润的pH试纸来测定溶液的pH,则测定的结果会____.A.偏大,B.偏小,C.不变,D.以上三种可能都有【方案三】:在试管中放入一粒NaOH固体,然后加入稀盐酸.小华看到氢氧化钠固体消失了,认为发生了反应.而小全想了想之后却不同意小华的观点,小全的理由是:____.小明用手摸了摸试管外壁,试管比较热,他认为不仅说明它们发生了反应,而且是放热反应.小全思考之后仍然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小全的理由是:____.乙同学和丙同学各设计了一个装置(见右图),都说在不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可以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分析说明:____(填序号)装置更合理,理由是____.若选用合理的装置进行实验,当出现____现象时,可以说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方案四】:可以通过测定反应前的物质不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溶液平均分为两份,一份直接加入锌粒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向另一份中先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再加入锌粒中,观察到____现象,说明NaOH溶液和HCl溶液发生了反应.锌粒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方案五】:定量研究是化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一同学将200mL稀盐酸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直接加入到wg的CaCO3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V1体积的CO2;向另一份中先滴加一定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也加入到wg的CaCO3中,反应后收集到V2体积的CO2.如果V1____V2(填“>”或“<”或“=”)也能说明NaOH溶液和HCl溶液发生了反应.”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班同学为证明NaOH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方案一】:先在NaOH稀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显____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当观察到____,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当得到无色溶液时,小虎认为这时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小英却认为这时还应该存在的另一种情况是____.接着老师又提出问题:红色消失一定证明是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吗?他们经过讨论认为也可能是酚酞与酸反应而褪色.这时应在溶液中再滴加____溶液,若有____现象,则证明不是酚酞与酸反应而褪色.【方案二】: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这时小虎又提出疑问:pH逐渐变小,可能是由于溶液稀释造成的,不能说明一定发生了反应.小全对小虎的疑问进行了反驳,他的理由是:____.测定溶液的pH时,需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____把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过一会儿,将试纸的颜色与____比较,从而得出溶液的pH.若对一未知溶液用湿润的pH试纸来测定溶液的pH,则测定的结果会____.A.偏大,B.偏小,C.不变,D.以上三种可能都有【方案三】:在试管中放入一粒NaOH固体,然后加入稀盐酸.小华看到氢氧化钠固体消失了,认为发生了反应.而小全想了想之后却不同意小华的观点,小全的理由是:____.小明用手摸了摸试管外壁,试管比较热,他认为不仅说明它们发生了反应,而且是放热反应.小全思考之后仍然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小全的理由是:____.乙同学和丙同学各设计了一个装置(见右图),都说在不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可以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分析说明:____(填序号)装置更合理,理由是____.若选用合理的装置进行实验,当出现____现象时,可以说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方案四】:可以通过测定反应前的物质不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溶液平均分为两份,一份直接加入锌粒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向另一份中先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再加入锌粒中,观察到____现象,说明NaOH溶液和HCl溶液发生了反应.锌粒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方案五】:定量研究是化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一同学将200mL稀盐酸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直接加入到wg的CaCO3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V1体积的CO2;向另一份中先滴加一定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也加入到wg的CaCO3中,反应后收集到V2体积的CO2.如果V1____V2(填“>”或“<”或“=”)也能说明NaOH溶液和HCl溶液发生了反应.”相似的习题。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用什么方法能证明盐和碱发生了化学反应 盐和碱有的能发生化学反应,如果没有颜色的变化和明显的沉淀,我们用什么办法证明有新的盐和新的碱生成.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首先要知道是什么盐跟什么碱反应,根据反应方程式了解到生成物.然后根据生成物特性加入可以让生成物显色或沉淀的试剂让他显色就能判定是否反应了.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壤盐碱度测定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