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电脑主板不认硬盘10了,就换货一次主板和硬盤!现在只能看一下电影了!游戏不

您当前的位置:&>&&>&&>&&
新买惠普电脑不到10天频死机 硬盘主板屏幕换个遍
【导读】新买的惠普电脑用了不到10天就出现死机现象,厂方人员上门维修,硬盘、主板、屏幕换个遍,就是不给换货,电脑至今仍在维修中。《天天315》本期聚焦:惠普,到底靠谱不靠谱?
央广网财经北京6月9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杭州的消费者张先生,上周在我们节目的微信平台留言说,今年4月6号,他在惠普[微博]官方网站上,花1万多元购买了一台惠普触摸式一体电脑,使用不到10天就开始出现死机现象,他已经向惠普报修多次,维修人员也上门多次,但到现在都没有找出造成电脑频现死机的原因。
我们的记者在上周六联系了张先生,他告诉记者,这台惠普电脑买来是为炒股用的,现在电脑一直无法正常使用,他很着急,他曾多次向惠普提出换机请求,但惠普工程师都以不符合换机条件为由拒绝换机。现在电脑已经成了摆设,张先生只能干着急。
花上万元买的一体式电脑修了多次也修不好,惠普是否该为用户换机?张先生的诉求是否合理合法?在请嘉宾解答这些问题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张先生维修电脑的经过。
张先生:像这样的个案它都不允许换机,我觉得很不公平。这个电脑是4月6号在惠普的官网上买的,拿到这个货的话应该4月10号左右,这个电脑拿到以后一开始几天是没有发现问题的,回去用了一个礼拜作用,就发现有死机的现象。死机就是点一个东西它半天出不来,一开始我还没当个事情,又重新启动了一下就好了。但是过了几天以后就越来越严重了,我就打电话去问售后。后来在他们指导下,他们让我把这个电脑重新恢复原场设置,那好了我设了,重新装机以后还是死机,然后我又重新恢复了一下,还是不行,我自己判断说这一定硬件出问题了。他不承认,这个事情来来回回电话沟通了好几次,这个时候已经到5月份,情况越越来越严重了,几乎没法用了这电脑,他才仍然可能是硬件问题,工程师上门给我检测了。
张先生购机发票上显示的购机日期是4月6号,购买的是一台触摸一体机电脑。在这里先解释一下,什么是一体式电脑?一体式电脑是指由一台显示器、一个电脑键盘和一个鼠标组成的电脑,它的芯片、主板与显示器集成在一起,显示器就是一台电脑。它与传统台式电脑相比,更节省空间,与笔记本电脑相比,它的屏幕更大、配置更高、价格相对低廉。
电脑4月10号就到货了,使用不到10天就开始出现死机现象,惠普工程师没检测就判断是软件冲突,然后就在电话中指导用户自己解决软件问题,但在这之后,电脑还是频繁出现死机现象。一直到5月23号,惠普工程师才上门检修,查找故障原因。当时上门检测的结果如何?到底是软件问题还是硬件问题?我们现在一起来了解一下当时工程师是怎么说的。
张先生:杭州有个惠普的维修点,这个维修点给我来了一个电话,没有上门。我后来再打电话去官网,我说你们怎么没有来?他们说20号,杭州的就告诉我这个可能是硬件问题,我们要等硬件,可能硬盘坏了,也可以主板坏了,那么等了三天以后不来了以后。我跟他讲,我说你们这样,我说不管怎么样,你上门先检测一下到底什么坏了,我要求一下来了,来了以后发现硬盘有故障,那么他硬盘也没有拿过来,他说回去准备硬盘。过几天我就打电话,他说硬盘有了,但是系统还没有,还要等。又差不多等一个星期,基本到了27、28号才上门的,把个硬盘装上去了,发现硬盘装上去也不行,不是光是一个硬件坏掉了。那我就给他们提出了,你是不是该考虑给我换一台机子,那么他说现在准备给你维修,不同意换。
不能换只能修,可是没找到故障原因接下来怎么修呢?张先生又等了一段时间,6月4号,惠普公司维修人员再次上门维修电脑,他刚想询问这次打算修哪里,怎么修时?眼前突然出现的一幕让他一时语塞,哭笑不得。
张先生:很有意思的,对你们来说可能这种情况也没碰到过,他把主板拿过来,把显示屏也拿过来,把里面的高压包显卡所有东西都拿过来,等于说在我家里要装一台机子,把我家里头当成工厂了,给换了这个,换那个,好了,换过这个也不行,换过那个也不行。最后把显示屏一换,显示屏结果换上去,带过来的屏也是不对的,不是一个型号的,我一台一万多的新电脑被他们折腾的话感觉很不好,这谁都能理解,换完以后结果还是不行,他们后来发现这个系统也不对,后来说又到等芯片,到今天为止我的电脑还在那睡觉。
我们前面介绍过,一体式电脑它的芯片、主板与显示器集成在一起,显示器就是一台电脑。现在惠普工程师把电脑拆开,把硬盘,主板,显示屏换个遍,那这和换台新电脑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惠普不同意换机只同意维修?张先生觉得这其中有猫腻。
据张先生介绍,维修人员上次走时说是向厂家申请配件,需要等配件到货后,才能继续维修,现在等待多天等到的显示器,型号竟然不匹配,张先生怀疑配件可能不是从工厂发的货。
客服:目前我帮您看了一下,最近的一个库房发货是6月4号的下午的两点半,6月5号接收到一个配件,有全部接收了,那后期您放心,我帮您跟我这边负责的联系一下,他们尽快上门帮您把电脑目前的问题修好。
张先生:上次显示屏不对接口不对,那你说的话是不是就是你们说配件到来的那一次,接口不对的话你还重新给我发货呢,5号以后没有上门过啊。
客服:帮您看一下,可能就是目前为止还没有的上门,我去帮您催促,因为这个配件收到了,我催促他,让他尽快帮您上门修一下,好吗?
张先生:可以的,你问一下。因为我们今天维修人员谈过,他们说没有收到这个配件。
客服:这边系统上显示是6月5号的9点42,应该是接受到一个的新的配件。
张先生:那我跟你讲,那是他们没有给我讲实话,他们跟我讲没有接受到新的显示屏,因为星期一的时候他们上门。那也就是他们拿的显示屏并不是你们发出来的货。
客服:张先生这是最近一个配件,之前的话6月1号以及最早的时候是5月23号有接收到这个配件,因为这边看到我们有多次上门,你可能指的这个配件是之前的,这个的话我觉得无法确认。
张先生:你什么备件你看不见?
客服:只能看到他有接到备件一个记录,具体是什么备件,什么时候去换的,这个得问上门工程师事实操作的了。我去帮您跟这个维修站负责人联系一下,您放心在我们这个保修期内电脑出现问题了,我们会负责帮您上门维修好的,这个不是问题,到时候我让他们给您回电。
6月7号张先生又联系惠普杭州维修站的工作人员,得到的答复是,最近几天没有收到新寄来的配件。
惠普厂家发出的配件,客服处竟无详细记录,配件来路不明,用户又如何能放心使用这些配件?张先生说,动过&大手术&的惠普一体式电脑,现在即使修好了他也没有办法放心使用。张先生还是想要换机,他认为惠普拒绝换机的理由站不住脚。
张先生:只能7天才能换,7天里面发现了硬件可以换,但是7天以后只能维修,现在我问一下比方说换机的话,上门维修过几次维修不好可以换机。另外一个还有一个就是维修时间上面有没有限制,他现在给我讲的,你有要求我就帮你修,没修好再帮你修,是这样。那么这个修的时间上有没有限制,多久没修好这个可以提出换机的呢,他跟我讲没有别的条件,就是7天才能换。
现在张先生在惠普客服处只能查到第一次上门维修的时间,是5月20号,也就是5月20号上门维修才检测出是硬件问题,才申请换机,按照厂家的说法,是不符合换机条件。
厂家:惠普585号工程师,电脑有查到这款(23&027)这款是一体机吗?
张先生:你再帮我看看,我从第一次报修,你们给我派单是几号好的?你这里有记录的对不对?
厂家:对,这个话比较长了,电脑之前是一直修不好,您是有投诉换机对吗?
张先生:对,我投诉换机,但是你们一直没有给我换。你帮我看一下我第一次确定硬盘的话,上门是什么时候?
厂家:最早申请的时候是5月20号10点有申请成功的。
现在张先生在惠普客服处只能查到第一次上门维修的时间,是5月20号,也就是5月20号上门维修才检测出是硬件问题,才申请换机,按照厂家的说法,是不符合换机条件。
张先生:他第一次帮我检测就是发现硬盘坏掉这是哪一次?
工程师:不是20号就是23号。
张先生:后边待了一天是星期五来的,星期五好像是30号,但是他带硬盘呢?
工程师:我们发现拿去换的话实际是不能用,实际是黑屏的。
张先生:对,带了一个软件过来其实是黑屏是不行的。我这个电脑从第二次看到现在一直半个月了,7号有18天这一次,没法工作真是。
第一次上门维修,检测出是硬件问题,并更换了硬盘,但硬盘更换后,故障依旧,张先生也在和工程师进行核实,并保留了录音证据。
客服:就是我们从5月20号接到用户第一次申请说电脑出现问题之后我们单位又派了维修中心的工程师,上门去进行检测。在检测的过程当中,中途也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硬件、软件,具体是哪方面问题,对于确诊这个问题中途花费了一些时间,然后这个机器到目前为止,确实也修了20天了,我们之前一直也是在安全三包的范围给用户进行一个处理。然后到了现在确实也考虑到维修了20天,给用户业带来了一些不便,所以我们昨天内部终于申请出来说可以同意给用户换机,昨天晚上已经给用户取得了联系,用户表示说因为他要出国,所以他接受我们换机处理的结果,但是需要等他出国回来之后,再给他上门进行换机,现在我们处理结果是这样子的。
昨天下午,我们的记者拨通了惠普官方客服电话,告知采访诉求,客服回复会转达给相关的负责人,会尽快给予答复。昨天傍晚,张先生联系我们的记者,说下午6点19分,惠普官网的售后部一位王姓负责人联系过他说可以重新考虑申请换货手续。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包华,北京潮阳律师事务所律师郑传锴对此评论。
经济之声:两位先来回答一下张先生关心的几个问题:惠普拒绝张先生换机诉求的理由是,7天内可换机,7天后不能换只能修,我们的记者也以用户的身份联系过惠普客服,得到的回复是,15天内可换机,15天后只能修不能换。两位怎么看这两种不同的说法?新消法对此是如何规定的?刚才我们也是听到惠普方面最终解决这个个案的办法,同意给张先生换机,我相信这应该是一个个案而不是一个普通的现象。我想问一下包华,你怎么样来看待这两种不同的说法。一个是7天内换机,一个是15天内只能修不能换?
包华:前者应该说就原先我们所能看到三包政策以及在法律上能够找到依据的那种。后者更多是一个厂家给予消费者这样一个承诺。很明显厂家的承诺其实高于我们国家法律规定,但是这个承诺似乎在本案中并没有兑现。从另外一方面来讲,还有一个问题比较阐释的是,这个所谓的15天是发生产品质量争议的起点,而不是维修终点。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消费者一台电脑维修了很长时间都没有维修好的话,其实是符合退货和换货条件的。所以这个15天本身并不能限制我们消费者退货和换货要求的提出。
经济之声:我想请教一下郑律师在《新消法》对这个换货和退货以及维修到底是怎么样规定的?
郑传锴:首先我们要明确几个问题,关于家用计算机退、换、修是由微型计算机修理退货规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计算机三包规定来规定的。新消法是没有具体的规定,并且惠普这个理由我不太确认是惠普一个明确官方的答复,至少就目前我看到的节目稿件,应该说惠普这个答复是松于国家标准的答复。我看到的计算机三包规定是七天内可退,七天到15日可换,如果超过15日之后是修理,修理两次不能正常使用之后可以换机,如果没有相应型号可以的型号可以调换的话,消费者还可以选择退机。而惠普答复消费者的话,实际上是它内部的规定来对抗国家的法律,它内部的规定要明显宽于国家法律的规定。
经济之声:现在张先生被告知只能修不能换,当然我们也听到了,惠普方面今天上午给我们的说法是最终是同意给张先生换机,但是我相信这是一个个案。而普遍的其他购买这个电脑的用户如果说出现跟张先生同样的问题的话,我相信他们依然会被告知和张先生一样的,那就是说只能修不能换。但是惠普维修人员又没有找到故障原因,多次维修也不见修好,我想先请教一下郑传锴律师,如果修不好应该怎么办,上门维修过几次维修不好可以换机,我们国家有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规定。
郑传锴:我们国家的维修不以上门维修为标准,只要是经过相应维修存在相应维修记录,或者说我们事实上有这样一个维修的过程的话,我们都认定它是一个维修的过程。如果是超过15天之后两次维修不好的话,就应该为消费者调换同样型号的机型。如果没有同样机型的话,那么应该是配置不低于原机型这样的机型。如果也没有配置不低于原机型这样的机型的话,应改为消费者办理退货。
经济之声:包华我有一个想法,就是说老修修不好,刚才的时候郑传锴律师已经跟我们说了,按照法律的规定,应该是维修两次如果不行的话,就应该主动提出来为用户换机,但是我们在惠普这里永远只是在修,而永远不提换,就算你提出来了,它也不同意。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设想,比如说我们在日常这些家庭用具当中,比如说像汽车坏的话,一般服务比较好一些品牌,是会给你提供代步车,也就是备用的汽车。那么如果说你不给我换机的话,那你要一直不停给我修,像张先生所遇到主板、硬盘、还有屏幕不停在换的话,那么我是不是可以申请或者厂家主动给我提供一台备用的电脑,您觉得这个设想有没有根据,有没有实现的可能。
包华:有实现可能,而且我觉得它是一种合理使用方面的要求,应该能够兑现的。我相信如果主持人能够提出这样一个建议,今后可能会有很多厂商在提高自身服务的角度来说来解决,包括给出这样的方案。从另外一方面来讲,我也想阐述一点的是,反复进行零配件更换,其实从人工到其他材料的成本远远高于我们现在的换货,这是我们可以看到的。也就是一台电脑我们把它所有配件重新更换一次的价格,加在一起一定会超过原来购置机器的价格。
经济之声:那我就不太懂了,既然是这样的话,那为什么惠普不愿意痛快地给他换一台新的机器,而要不停为他提供这种上门维修,其实这样您刚才也说到了不管人工费、还有零配件的费用,其实加起来可能比那个整台换机的成本还要高。
包华:这就说在我们现在的维修或者我们维修服务的流程上面来讲,可能还有很多的内容需要提高。我相信所有电脑厂商都坚信自己的产品质量是不错的,惠普也肯定有这样的自信。在这种情况下它的服务的流程,往往可能针对与一次性的维修能不解决问题来设计的。而多次维修仍然不能够解决问题,似乎不在它的工作流程的设计范围之内。在这种情况下,本案出现就觉得非常奇怪,也就是说我们花了更多的人工、花了更多的成本,竟然做到了一个非常差的服务效果,这一点我们相信惠普的工作人员,包括惠普里面主管甚至于领导,很难判断出来,或者很难预想。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倒是建议大家可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现在电脑厂商给出来这样一些标准化的服务流程,是否能够进行改进,是否能够进行提高。
经济之声:我们再来看惠普厂家发出的配件,客服处竟无详细记录,配件来路不明,作为用户,怎么能确定这些配件出自原厂?用什么样的方式能够确认,如果说这些配件不是出自原厂的话,它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我想听听郑传锴律师从法律方面的解读。
郑传锴:是这样我们消费者要求商家进行修理的时候,我们是有权利要求商家进行原厂配件的修理的,这是我们一个基本原则。那么如果商家不能提供原厂配件的修理的过程当中,我们消费者一旦发现的话,我认为消费者是有权拒绝的,并且这个拒绝的过程,我认为也可以作为修理记录来进行举证的。
经济之声:张先生购买电脑后10天内第一次报修,但是厂家判断是软件问题,并引导张先生自己处理,后来还是频繁出现死机故障,5月20厂家才上门维修。用户报修后,厂家是不是应该先检测判断故障,再维修?这有没有可能是一种有意拖延时间的方式,拖过15天用户就无法申请换机了?用户遇到这样的情况时,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郑传锴律师清您告诉我们他应该怎么做?
郑传锴:我认为出现三包问题的过程当中,尤其是刚刚买到的产品就出现问题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消费者的首次报修时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我们消费者要对自己的保修的过程,包括我们的通话录音,包括我们的通话记录,要做一个相应的取证,以证明我们能够在相应的时段之前向厂家主张过相应的权利。那么存在相应证据的话,我们的消费者可以完全可以通过协商办法,就可以按照《消法》包括我们的三包规定来主张自己的权利,而不是现在面临厂商无故的拖延。
经济之声:还有一个问题。用户在惠普客服处只能查到上门维修的时间,但是具体的故障原因以及更换了哪些配件,客服处都没有记录,厂家这样做是不是有规避责任之嫌?想要请教一下郑传锴律师厂家的这样做法会不会有故意逃避责任之嫌?
郑传锴:我个人认为是否有这个嫌疑我不好确认,但是可能达不到相应的效果。因为我们现在的相应法律法规的规定只看维修的记录,你只要有这样的维修,无论是你能不能排除故障的原因,或者说你能不能证明你维修了哪些配件。只要证明过有相应的维修,并且我们消费者可以证明维修没有达到使用的目的的话,就可以作为退换货一个条件,而不是需要证明具体哪些配件哪些原因才可以作为我们主张权利的一个依据。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南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南海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南海网 版权所有 
电话:(86)6  传真: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  |  |  |&p&2017年来看了看,虽然型号更新了,但组装的方法依然没变,所以不用更新。&/p&&p&==================================&/p&&p&这里就回答如何“组装”电脑。本篇可以私人转载,禁止商业转载,谢谢。&/p&&br&&p&在文末放了公众号的二维码,左边是服务号,因为知乎上对于配置这类信息属于“个人问题”,所以很多时候被邀请点进去以后已经不能回答,并且我也觉得知乎上对于给一个配置这样的提问回答多了没多大意思,所以自己做了一些配置清单,并且可以互动。右边则是希望能够抽空来写一些文章,订阅号会方便一些,也不会常常出现在别人的微信时间线,太扰人。另外因为公众号只能回复48小时内发消息的人…所以如果没来得及回复的话,记得过两天再发一次…抱歉。&/p&&br&&p&另外还有最有时效的方法:&b&&a href=&/zhi/people/945984& class=&internal&&值乎提问入口 &/a&&/b&&/p&&br&&p&====== 更新======&/p&&p&之前为了图方便,直接把我在什么值得买写的连图带字复制过来…但一次性直接复制,导致图片都没了…排版也是乱的…这次重新粘了一下图片,图片有的是自己拍的(特别是拍虚了的渣图…),有的是百度上找的,有的是电商上截图以后自己标记的。如果有什么侵犯到别人权益的,请联系我~(因为复制过来的图片,所以有什么值得买的水印,但是这篇经验确实是我发的,所以不是盗贴哈)&/p&&br&&p&====== 更新======&/p&&p&在电脑上找到了之前上船前的图片,把以前的水印图片给换回来了&/p&&p&另外更新几个装机的要点:&/p&&p&1.台式机的散热本身不太容易成为问题,反而是风扇噪音很重要,所以务必选个好的静音风扇。&/p&&p&2.现在的主流集显能够应付入门级的3D网游,以及轻量级的Photoshop一类的设计软件(P几张照片那种),所以不用提到photoshop和游戏就一定得配独立显卡&/p&&p&3.水冷其实也有风扇,其实也没法做到完全静音,且价格还比较高&/p&&p&4.绝大部分电脑在买的时候考虑了“扩展性”,但实际上却到淘汰都没有扩展过。且即使扩展也是内存条、硬盘这类不需要换机箱/主板的配件。所以不用太看重大主板和大机箱的“扩展性”这个优点&/p&&br&&p&在展开来说之前,先说一个事情,就是为啥要自己组装电脑,原因一般有二,一是品牌机性价比太差,二是想自己选自己喜欢的配件,有乐趣。三是零件自己选,靠谱不会被商家骗。实际装机的时候,就要面临选择了,首先我在帮朋友装机或者自己组装的时候,绝大多数还是选择的从B2C自营买的,因为售后和淘宝或者某些电商的第三方确实不一样。&/p&&img src=&/4f62ca10f_b.jpg& data-rawwidth=&116& data-rawheight=&1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16&&&p&帮一个朋友2012年在奶茶东上买的7850,用了接近一年的时候坏了,发给售后处理说维修时间长,可以选择等或者以9折的价格退款,然后退了1264,可当时7850经过了一年,买块新的也才1100多一点啊…于是朋友开心的加了185换了GTX660…换成自找厂商或者寄回检测的C2C、电商第三方,估计很难做到这一点。(下面这个图就是记录,真感慨我的GTX460怎么不坏呢╮(╯▽╰)╭)&/p&&p&帮一个朋友2012年在奶茶东上买的7850,用了接近一年的时候坏了,发给售后处理说维修时间长,可以选择等或者以9折的价格退款,然后退了1264,可当时7850经过了一年,买块新的也才1100多一点啊…于是朋友开心的加了185换了GTX660…换成自找厂商或者寄回检测的C2C、电商第三方,估计很难做到这一点。(下面这个图就是记录,真感慨我的GTX460怎么不坏呢╮(╯▽╰)╭)&/p&&img src=&/ffff4c4aff722ce7b6ff750_b.jpg& data-rawwidth=&811& data-rawheight=&2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1& data-original=&/ffff4c4aff722ce7b6ff750_r.jpg&&&p&说完了售后,我想表达个什么意思呢?那就是如果自己组装,还是选靠谱一些的购买渠道吧,B2C的售后会好很多,首选的购买方式应该是B2C网站买配件来组装。很多整机虽然便宜几百,但是一来品牌选择上很坑,二来售后基本上就是店保。&/p&&p&说完了售后,我想表达个什么意思呢?那就是如果自己组装,还是选靠谱一些的购买渠道吧,B2C的售后会好很多,首选的购买方式应该是B2C网站买配件来组装。很多整机虽然便宜几百,但是一来品牌选择上很坑,二来售后基本上就是店保。&/p&&br&&p&说完了原因,再来说需求分析,现在主流的装机需求大概是这么几个类型(我基本上都装过…( ̄. ̄))&/p&&p&1.能用就行型(¥1500 ~ ¥2500)&/p&&p&2.办公文字处理型(¥2000 ~ ¥3000)&/p&&p&3.一般游戏型(¥3000 ~ ¥5000)&/p&&p&4.发烧游戏型(¥6000 ~ ¥1W+)&/p&&p&5.图像处理\特殊软件型(¥4000 ~ ¥1W+)&/p&&p&6.土豪怎么好怎么装型(预算是啥?)&/p&&p&自己估的这是个大概,只是方便大家去按照预算看看。而实际上看性能,可以参考其他答案里的“天梯图”,现在的处理器、显卡都尽是各种型号的马甲,天梯图可以很直接的看到具体某一型号处在的位置。&/p&&br&&p&
请忽略我经验里面装反的散热器风扇——因为怕误导别人,所以转过来的时候把图删了。另外关于H81——这是朋友选的,当时活动只要299,朋友不太懂,我告诉他,H81和B85两个实际用起来确实差别不大(至少对他的使用范围里是这样)原因只有价格,千万别觉得这里没必要省那里没必要省,3000预算进卡吧,1W神机抱回家的顺口溜就是这么来的。我觉得可以理解,自己配请换成B85。处理器没用E3也是因为便宜。但便宜也有前提——够用。下面就进入正题:&/p&&br&&p&
首先来说,组成电脑的几个部件, 主要配件是CPU、主板、内存、硬盘、电源、机箱、显卡,算上外设和配件还有显示器、键盘鼠标,以及现在很少人配到的光驱\刻录机、独立声卡之类的。他们的关系是什么呢?主板是主要配件的承载平台,主要配件是直接接在上面的。&/p&&br&&p&&b&尺寸篇:&/b&&/p&&br&&p&
1、机箱和主板的尺寸型号从大到依次是:&b&(标准型)&/b&ATX 305mm x 180-250mm &&b& (紧凑型)&/b&M-ATX 284×208mm(即Mini-ATX) &b&& (迷你型)&/b&M-ITX 170mm x 170mm(即Mini-ITX),这些是现在主流的一些尺寸,另外的诸如EATX、AT、XT、DTX之类的应该不会看这篇文章的……大机箱比如ATX可以容纳小主板比如M-ATX和ITX,但小机箱不能容纳大主板(废话),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小机箱,像淘宝现在有买很多二手的Mac mini的机箱,可以自己组装成Mac mini的样子,很漂亮,但是它实际上普通的ITX主板是放不进去的,需要特别版的。&/p&&img src=&/bf6b4b835e8c_b.jpg& data-rawwidth=&609& data-rawheight=&5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9& data-original=&/bf6b4b835e8c_r.jpg&&&br&&p&
2、主板和CPU,目前的市场中,品牌只有Intel和AMD两种选择,首先当然是支持AMD芯片的主板没有办法安装Intel的CPU,反之亦然(也有一些奇葩的主板曾经搞过两个CPU插槽,但早已淘汰,这里不论)。其次,Intel和AMD各自又细分为&/p&&p&&b&Intel&/b&有:LGA 2011(主要是高端系列,LGA是芯片封装的方法,而数字代表它有多少个针脚,就是你的主板CPU插槽那一根一根的那东西,以前它们在CPU上,现在在主板上。&b&只要注意不要买到A接口的主板和B接口的CPU就好了&/b&),LGA 1150(最新的酷睿第四代,会逐渐取代以前的)LGA 1155(第二到第三代酷睿用的这种接口),1156(第一代酷睿)LGA 775(1155出现之前的接口了,很老,现在比较少见到了)&/p&&p&&b&AMD&/b&有:AM3+和AM3(AM3+是最新的专为“推土机”系列优化的CPU接口,AM3则较AMD3+老一些,可通过刷新BIOS支持AM3+的),FM2+和FM2(区别主要是FM2+支持第三代的APU和CPU,FM2不支持)&/p&&p&另外除了上述两种以外,市面上还有一种&b&整合CPU主板&/b&,主要是主打低价低功耗,对要求不高的办公、做NAS之类的可以考虑,因为这种可以极大的降低成本,通常CPU+主板一共在500-700之间(因为CPU集成在上面的)。购买前最好查清楚CPU的接口,再对应去买主板,虽然AMD的接口有刷BIOS支持新U的,但这不适合新手。&/p&&br&&p&
3、内存条和主板,内存其实现在市面上主流的基本上都是DDR3的内存(之前的还有SD、DDR1、DDR2),但还是要注意,二手市场还是有些DDR2的内存卖的比较便宜,切莫为了省钱买个不能用的。然后就是笔记本内存和台式机内存并不一样,如下图:&/p&&p&&b&这是笔记本内存条:&/b&&/p&&br&&img src=&/a6d49a3a9dc7_b.jpg& data-rawwidth=&220&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0&&&p&&b&这是台式机内存条:&/b&&/p&&img src=&/606eacbac089a2dc5721_b.jpg& data-rawwidth=&220&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0&&&p&你可能还会看到这种:&/p&&br&&img src=&/b1a648f9b6d63ecc65e46e4030b7bff3_b.jpg& data-rawwidth=&220&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0&&&p&其实外面的这块只是个散热器,拆掉外壳也就和上面的台式机内存长的差不多,不过一般需要散热的都是一些超频版、高性能版。这里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就是上面提到的整合CPU主板或者一些主打便捷小巧的主机,比如Intel去年开始发布的NUC(Next Unit of Computing),用的也是笔记本内存,他有多小呢?看看下面的拿在手上的图就知道了,如果对性能要求不算高(办公、看电影、基本的游戏),但希望小巧轻薄的,可以选择它,因为小到可以挂在显示器后面。&/p&&p&其实外面的这块只是个散热器,拆掉外壳也就和上面的台式机内存长的差不多,不过一般需要散热的都是一些超频版、高性能版。这里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就是上面提到的整合CPU主板或者一些主打便捷小巧的主机,比如Intel去年开始发布的NUC(Next Unit of Computing),用的也是笔记本内存,他有多小呢?看看下面的拿在手上的图就知道了,如果对性能要求不算高(办公、看电影、基本的游戏),但希望小巧轻薄的,可以选择它,因为小到可以挂在显示器后面。&/p&&br&&img src=&/5b7d4d20ea97ac7d5a447cdb781f7412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5b7d4d20ea97ac7d5a447cdb781f7412_r.jpg&&&img src=&/165a5a8e940f795ef0352b8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165a5a8e940f795ef0352b8_r.jpg&&&br&&p&
4、显卡的尺寸只在选择小机箱时需要照顾到(也确实不要用巨无霸显卡搭配小机箱,如果是追求极致性能的话,小机箱本身就不适合这个需求),如果机箱是小机箱,可能就需要选择“半高显卡”(可以直接搜索的到),但这不一定,还是看具体型号,比如我自己的这个乔思伯的V4装机,显卡要求最长不超过26cm,再多就放不下了,大家在购买显卡的时候参数里面也是有的,可以对照着来。需要另外特别注意的是,现在的独立显卡,基本上都是占用两个槽的比较多,所以机箱小了一定要看槽数够不够。
&/p&&br&&p&
5、电源、硬盘及其他:&/p&&p&&b&电源&/b&其实比较简单,除了某些自带电源的机箱有奇特大小和外形以外,普通的电源大小只有标准版和Micro两种,有很多小机箱是用的Micro电源(要很小的那种,同样是参数里有的),这种机箱的话,普通标准尺寸的电源是塞不下的。&/p&&p&&b&硬盘&/b&普通台式机当然用3.5寸和2.5寸都没问题,但同样是小机箱就会面临尺寸问题,比如上面提到的改款苹果机箱,就只能用2.5寸的硬盘去替换,另外固态硬盘基本都是2.5寸或者是mSATA接口的更小尺寸,所以固态硬盘不是太需要担心尺寸问题。&/p&&p&最后就是&b&散热器&/b&,主要也还是小机箱用不了太大的散热器,再一个如果是单独买的散热器,还是要注意跟CPU匹配,有的是多平台的散热器这种比较好弄(支持的平台还是在网站提供的参数里面看),如果是针对某一种接口的CPU,那就一定要看仔细了。&/p&&br&&p&
总结一下上面提到的东西,大家发现了啥没有?那就是——小机箱坑爹啊!虽然小机箱长的好看又省地方呢,但最需要顾忌到尺寸问题的就是小机箱,所以还是建议刚开始装机的朋友选择大一点的机箱,至少是M-ATX以上。否则你会有很多问题需要纠结的。&/p&&br&&br&&br&&p&&b&选购篇:&/b&&/p&&p&&b&CPU&/b&&/p&&p&方面,撸主配机子的时候一般是按照不带显示器的话,2000以下用奔腾,3000以下用i3,用i5,5000以上用i7,这个大体上的标准。而品牌倾向呢,CPU我比较倾向于Intel,因为在用过的实际感受里,确实要相对稳定一些,这个上面一定要明白:更多的核≠性能高,我常给身边装机的小白朋友说,AMD的低端4核就好像是4个小朋友,而Intel的双核相当于两个大人,4个小孩能比2个大人做事更有效率吗?(当然实际差距不一定是那么大,但大概意思是这样),而且配机器和买其他商品一样,两个品牌同价位的东西不可能差距太大,要不然另一个牌子早垮了。&/p&&br&&p&&b&主板&/b&&/p&&p&主要是求稳定,因为性能上排除掉新系列出新的技术以外,对整机性能的影响确实比较小,比如同样是Z87,京东有600多的,也有1000多的,如果排除掉一些花里胡哨的功能,实际使用起来的性能真能有那么大差距吗?我是不这么觉得的。当然,这也取决于你的整机预算,不至于配个1W的电脑,用个4、5百的主板,总之是合适就好。&/p&&br&&p&&b&内存&/b&&/p&&p&一定建议在B2C网站上买,这个东西猫腻比较多,造假也比较容易,我是基本不敢在X宝上买这个的,这个可以选择买两根组“双通道”,也可以用单根,对性能有一些提升,就相当于是把路拓宽了一倍,但实际性能,当然差距只有一点点,撸主是想的这主板只有两个插槽,留一个方便以后升级,所以才只用了单根8G。以后不准备升级的话,还是两根好一些。&/p&&br&&p&&b&硬盘&/b&&/p&&p&现在鼓励大家有条件的话还是用固态硬盘(SSD),或者固态硬盘+机械硬盘,固态硬盘在使用的时候相对机械硬盘有低噪音、读/写速度快、响应速度快的特点。缺点就是贵、接近写满(90%)的时候有一些降速的问题、寿命比机械硬盘短一些。但如果你用惯了固态硬盘,一定不会想换回机械硬盘。机械硬盘实际上是现在的电脑的普遍瓶颈,而固态硬盘因为是填补这木桶定律里“最短的一块”的神器,所以说&b&升级优先买固态硬盘准没错&/b&。&/p&&br&&p&&b&显卡&/b&&/p&&p&大家紧着自己的预算选就是了,别的配件买完,剩下的都放显卡上就OK。有一个容易被忽悠的就是大家别被大显存给忽悠了,有的低端显卡打着大显存的口号,但实际上用的是GDDR3的内存,而中高端基本上都是GDDR5,两者的性能差距很大。&b&所以并不是显存大的一定好于显存小的&/b&。&/p&&br&&p&&b&散热器&/b&&/p&&p&如果你买盒装CPU,是自带了CPU风扇的,但自带的风扇通常不是特别好,以我的i5 2400的自带风扇为例,散热效果还可以,但在使用了半年以后,噪音就开始出来了。通常建议大家先用着盒装的风扇,等到开始出现噪音了再换,推荐一下的话,便宜点可以买39元的红海mini,要差不多的话可以选99元的九州风神玄冰400,再往上超频、高端发烧机建议上水冷。&/p&&br&&p&&b&电源&/b&&/p&&p&稳定性它最重要了,务必选个大牌子的,推荐银欣/海韵/安钛克,千万不要买杂牌哦,要不然东西能全毁在它上面。瓦数按照非独显350W-450W,入门级、中端独显400W-600W,高端、双卡800W-1000W选择,&b&宁大不小&/b&。&/p&&br&&br&&p&&b&装机篇:&/b&&/p&&p&&b&p.s.(因为是两次装机组合的图片,可能上下图片出现不同型号的零件,不过不影响安装方法的了解)&/b&&/p&&br&&br&&p&
下面就开始装机了,首先拿到所有配件以后,大家还是先都打开来看看有没有损坏的,好马上联系退换货,免得装机装到一般才发现内存是折断的神马的,就糟心了。检查完以后,准备一个螺丝刀,一个&b&橡皮擦&/b&(这个一定要单独说说,橡皮擦是用来擦金手指的,就是内存条和显卡与主板插槽接触的那块一条一条的金色的部分,可以擦去氧化层,使电脑更稳定一些),几根扎线带(机箱一般有送,没送的话有些包装里面的软的扎线也可以拿来用用。)就可以开始装了。(下面的图有网上来的,也有自己照的,渣像素的基本上是自己的)综合一下就补贴配置了&/p&&br&&p&先最好是把主板放平,把CPU、内存插上,再放到机箱内去上螺丝,这样做的原因是先把主板装在机箱里再安CPU内存的话,地方太窄不好操作。&/p&&br&&p&1.CPU拆开以后看看正反面是不是都完好。然后把主板上CPU位置的拉杆拉上来,然后把CPU上两边各一个的缺角对准主板上的突起的部分,轻轻放下去,千万不要大力去按哦,容易把针弄弯弄断之类的。LGA775之后,Intel开始采用这种针脚在主板上,CPU只留接触点的作法,主要是为了避免CPU的针脚被损坏,因为CPU比较比较小块。安好以后把拉杆拉下来扣好。&/p&&img src=&/60aa0905cfc490dda90fc_b.jpg& data-rawwidth=&851& data-rawheight=&8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1& data-original=&/60aa0905cfc490dda90fc_r.jpg&&&img src=&/0ff4efbddb868a5b1ed5a34b_b.jpg& data-rawwidth=&855& data-rawheight=&6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5& data-original=&/0ff4efbddb868a5b1ed5a34b_r.jpg&&&img src=&/e4d55fdf49b4ea75be99ed_b.jpg& data-rawwidth=&836& data-rawheight=&7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6& data-original=&/e4d55fdf49b4ea75be99ed_r.jpg&&&img src=&/669fb85b3cc3e99fbea685_b.jpg& data-rawwidth=&952& data-rawheight=&8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2& data-original=&/669fb85b3cc3e99fbea685_r.jpg&&&br&&p&2.给CPU涂上硅脂,如果是盒装自带的风扇,本身就有硅脂在散热器上(如下图),这种直接把散热器插到CPU四周的四个孔里,然后按照4个小柱子上标注的剪头方向把旋钮拧过去就好了。硅脂这东西,主要是为了增加散热器和CPU之间的接触面,因为如果只是两个金属贴在一起的话,很可能有很多缝隙。有没有涂硅脂,温度有时候能相差几十度。&/p&&br&&img src=&/1ee122bd2bcf47662eb6a_b.jpg& data-rawwidth=&934& data-rawheight=&7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34& data-original=&/1ee122bd2bcf47662eb6a_r.jpg&&&img src=&/7bfe0d8685bffeb05a9f3c8fbe564da6_b.jpg& data-rawwidth=&814& data-rawheight=&6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4& data-original=&/7bfe0d8685bffeb05a9f3c8fbe564da6_r.jpg&&&p&3.如果是你单独买散热器的话,都会自带一小包硅脂,这是另外一次的,请忽略我涂的像翔一样的硅脂……实际上只要涂CPU最中间的一点,在散热器的挤压下,它会铺平铺开的,所以尽量不要涂满。&/p&&p&3.如果是你单独买散热器的话,都会自带一小包硅脂,这是另外一次的,请忽略我涂的像翔一样的硅脂……实际上只要涂CPU最中间的一点,在散热器的挤压下,它会铺平铺开的,所以尽量不要涂满。&/p&&img src=&/795eec0cd122ee21eb5fef3286ead004_b.jpg& data-rawwidth=&825& data-rawheight=&6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5& data-original=&/795eec0cd122ee21eb5fef3286ead004_r.jpg&&&p&把散热器的底座卡扣底座安装上,这个散热器的话是先把4个角卡进去以后,再用黑色的像大头针一样的4个塑料“钉子”插进4个白色的小洞里把背面给卡紧。安好以后记得看一下主板背面看有没有完全卡好。然后再把散热器后面还有我找到的一个LGA775和1156平台的散热器安装说明,安好以后在后面确认一下&/p&&img src=&/ab6923acffe2fd56322daf3c_b.jpg& data-rawwidth=&1171& data-rawheight=&8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71& data-original=&/ab6923acffe2fd56322daf3c_r.jpg&&&img src=&/4eacdf16ab8dff9dbd20004_b.jpg& data-rawwidth=&686& data-rawheight=&5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6& data-original=&/4eacdf16ab8dff9dbd20004_r.jpg&&&br&&p&4.把散热器卡到卡口上去,记得先撕掉接触CPU那一面的薄膜,这个要注意两点,一个是卡子的两端一头是能活动的,一头是不能活动的,先把不能活动的那头卡在刚才安的“黑圈子”上,然后再把另外一端压下去卡在另外一头。二是要注意风扇的方向,结构是风扇→散热器→机箱背面散热孔。这样才能把散热器上的热气吹出去。&/p&&img src=&/2f7e6d0e9d82fa8b0b3ddd_b.jpg& data-rawwidth=&903& data-rawheight=&7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3& data-original=&/2f7e6d0e9d82fa8b0b3ddd_r.jpg&&&br&&br&&p&5.安装内存,注意内存中间的那个卡槽的方向和主板上的内存插槽相对应,不要硬来。&/p&&img src=&/90eef63b10d07fafc7ef661ffa2c0e66_b.jpg& data-rawwidth=&869& data-rawheight=&5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9& data-original=&/90eef63b10d07fafc7ef661ffa2c0e66_r.jpg&&&br&&p&6.内存和CPU搞定准备后I/O面板挡片(在主板的包装里,因为各家的接口的布局不太一样,但后面板的总大小是一样的,所以各家自己生产自己的这块面板来适配自己的接口,主要用处也只是使背后没有太大的空隙,比较美观、防尘)新手可以先拿着在主板后面的接口那边比一下,然后安装在机箱里,免得放反了。这个安的时候就要略使一点劲了,大部分的机箱都比较紧。&/p&&img src=&/550f0d68b7fcb23df501d62bd1f2aa20_b.jpg& data-rawwidth=&698& data-rawheight=&6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8& data-original=&/550f0d68b7fcb23df501d62bd1f2aa20_r.jpg&&&img src=&/79fad65b0bbe_b.jpg& data-rawwidth=&651& data-rawheight=&7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1& data-original=&/79fad65b0bbe_r.jpg&&&p&7.上好后面的I/O面板以后,就是上螺丝了,通常机箱里的螺丝有下面这两种,小的比较圆的这个一般用来上主板(也遇到过例外),但当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清楚用哪个时,还是建议先试试小的,免得把螺丝孔弄大了导致螺丝拧不紧。另外,第一颗螺丝不要拧太紧,这个是一般常识了,因为可能上后面的螺丝的时候需要挪动主板,第一颗上太紧了就不好挪了。&/p&&img src=&/da63a8b8da08_b.jpg& data-rawwidth=&762& data-rawheight=&4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2& data-original=&/da63a8b8da08_r.jpg&&&p&安装好以后是这个样子&/p&&p&安装好以后是这个样子&/p&&img src=&/7ffe92acc_b.jpg& data-rawwidth=&733& data-rawheight=&8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3& data-original=&/7ffe92acc_r.jpg&&&br&&p&8.连接电源线和前置面板(即机箱里前面板延伸到机箱内部的线,接上它们,机箱上的USB口、音频口才能能够使用)&/p&&p&
a.别的线其实都比较容易,对新手来说,可能比较复杂的,就是下面这几根线了。这几根其实就是连接机箱上的开关、重启、电源灯的。分别是POWER LED+(电源灯正极)、POWER LED-(电源灯负极)、RESET SW(重启键)、POWER SW(开关键),这个的插拔,一定记得按照说明书来插。&/p&&img src=&/ecd6edcab2ca1_b.jpg& data-rawwidth=&405& data-rawheight=&22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5&&&br&&p&这是当时的说明书里的注解,教大家一个插线的方法,那就是把这几个线的位置找好以后,用胶带缠起来,这样比较容易插到主板上,不需要用手使劲捏着。&/p&&img src=&/8d618a0edfb7ef_b.jpg& data-rawwidth=&975& data-rawheight=&6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5& data-original=&/8d618a0edfb7ef_r.jpg&&&img src=&/55c6ee409e812ecae294d_b.jpg& data-rawwidth=&728& data-rawheight=&6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8& data-original=&/55c6ee409e812ecae294d_r.jpg&&&br&&p&
b.前置USB,首先最容易辨认和安装的就是原生USB3.0的接口,只要把插头的突出部分对准插槽上的那个小缺口,就可以插稳。反了是插不进去的,所以不要硬插。&/p&&img src=&/a37d1b146eaa4f15cdb96a_b.jpg& data-rawwidth=&902& data-rawheight=&3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2& data-original=&/a37d1b146eaa4f15cdb96a_r.jpg&&&br&&p&
USB2.0的接口,形状就略有不同了,但你可以看到它实际上是9根针,右下角那个位置少一根针所以接反了也是插不进去的,注意哦。
&/p&&img src=&/33ee5d649ccc_b.jpg& data-rawwidth=&490& data-rawheight=&2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0& data-original=&/33ee5d649ccc_r.jpg&&&br&&p&
c.前置AUDIO,音频线也是9根pin,但可以明显看出排列和USB是不通的,它也同样是接反了的话是插不进去的。&/p&&img src=&/d950f3eda7551fef416c_b.jpg& data-rawwidth=&288& data-rawheight=&23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8&&&img src=&/c986e19e0f0ddab34ed58995d33adaac_b.jpg& data-rawwidth=&491& data-rawheight=&3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1& data-original=&/c986e19e0f0ddab34ed58995d33adaac_r.jpg&&&br&&p&
除了上面这些,主板上还有一些其他的类似的几根针的接口,容易造成误导,比如SPEAKER(即连接蜂鸣器的接口,用于故障判断,但是我很不喜欢那声音,所以一般都不会装它…),大家只要注意,通常USB接口旁边会写清楚诸如USB1、2、3等等(比如上面的图上的F_USB1,F代表的是Front,前置的意思),而电源开关等等会写F_CONF_PANNEL等等类似的字眼,AUDIO倒是通常只有一个&/p&&br&&p&
d.电源线,现在的主流电源线,都分成了两股。做成20针+4针的结构,这样做是因为某些低端主板实际上只需要20针的接口(基本上确实是很低端的那种),而普通的主流都是24针,但为了保持通用性,所以把后面那4针单独分开,我们只需要看一下自己主板上是24还是20,然后决定要不要把那4针并到20针上一起接上,电源线因为直接做成了有的方有的圆,只有接对方向才能塞进去,所以这个也只要注意不要使劲去插就好了。&/p&&img src=&/a6bee9a4d356b5d47fd621_b.jpg& data-rawwidth=&340& data-rawheight=&28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0&&&img src=&/386cdb260ae807a7fccbea2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4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386cdb260ae807a7fccbea2_r.jpg&&&br&&p&
e.CPU供电和CPU风扇线,这两个一起介绍只是因为这两个通常都在CPU旁边,但并不是同一个接口,而且一个是进电,一个是出电。CPU风扇是下面第一个图,一般旁边写的有CPU_FAN,因为上面设计了插槽的渠道,所以也不用担心插反。CPU供电,则是从电源线接出来,但接口有两种,目前大部分的还是以4针的为主,部分高端的才看的到8针的CPU供电端口,只要把接口插上,把卡扣卡好就行了,和主板供电一样是方形+圆形口,同样不要担心插反。&/p&&img src=&/f1f2cc16f1e1aa_b.jpg& data-rawwidth=&276& data-rawheight=&26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6&&&img src=&/4b7be733ebea21c4c5f97fa_b.jpg& data-rawwidth=&309& data-rawheight=&23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9&&&br&&br&&p&4针的CPU供电
&/p&&img src=&/638bbce8a15e439da269e31187fd0eaa_b.jpg& data-rawwidth=&409& data-rawheight=&19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9&&&br&&p&8针的CPU供电
&/p&&img src=&/d818fa530e8fe1a5d443ebc00b90d7e1_b.jpg& data-rawwidth=&449& data-rawheight=&2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9& data-original=&/d818fa530e8fe1a5d443ebc00b90d7e1_r.jpg&&&br&&p&9.安装显卡&/p&&p&
显卡的安装相对容易,一般来说机箱后面的槽是封住的,而封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螺丝把一个挡片固定在背后,另外一种则是直接和机箱一体的铁片,直接前后扳一下扯下来就好了,现在显卡的接口相对单一,基本上都是PCI-E为主了,老的接口已经都几乎淘汰光了。第一张图里就是显卡的插槽,接入的难度不大,只要记住把显卡上面金手指的保护壳去掉,然后接入到接口,再上紧螺丝就OK了。&/p&&p&
唯一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现在的中高端的独立显卡大多需要独立供电,供电的接口和CPU的供电接口类似,都是带一个卡扣的方形+圆形接口,一般是6针的。把显卡固定好以后,再把电源线接上。显卡安装比较简单,但是如果需要拆除的话,则注意需要搬动一下接口图右上角的那个卡子,待显卡被弹起来一点,再拔。
&/p&&img src=&/b051f09d4ad94fb4f39e_b.jpg& data-rawwidth=&466& data-rawheight=&2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6& data-original=&/b051f09d4ad94fb4f39e_r.jpg&&&br&&img src=&/8b8b0d3d3b79fd50346b_b.jpg& data-rawwidth=&380& data-rawheight=&2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0&&&br&&br&&br&&p&10.安装硬盘和光驱&/p&&p&
a.无论是固态硬盘还是机械硬盘,现在的接口都是一样的,都是像下面的左边数据右边电源,而这两个接口都被设计成L型,当然也是为了防止插错(现在各个接口都比较人性化了,不像老的IDE线比较模糊)接电源口的线是从电脑的电源上面出来的,大家只要找到长短一致的线接上就行了。&/p&&img src=&/74f6c49bfc968f5d64ae_b.jpg& data-rawwidth=&485& data-rawheight=&3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74f6c49bfc968f5d64ae_r.jpg&&&br&&br&&p&
b.SATA数据接口的线一般主板的盒子里都会送一两根。这个的接法就是一头接在主板的SATA接口上,一头接在硬盘上,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有的主板并不是所有接口都是SATA3.0的,所以最好查看一下说明书,确定哪些是SATA3.0(低端主板有的全是SATA2.0,那就没办法了),特别是SSD,如果接到SATA2.0,接口的速率带宽会有瓶颈的。&/p&&img src=&/7aaac3f151b8c_b.jpg& data-rawwidth=&322& data-rawheight=&18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2&&&br&&br&&p&
c.光驱/刻录机,和硬盘的接口一样,现在也都是SATA接口,但光驱一般要求没那么高,所以SATA2.0也足够了。(有空余的SATA3.0也可以接在3.0接口上)
&/p&&img src=&/fdd718f23d361cee48489_b.jpg& data-rawwidth=&532& data-rawheight=&2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2& data-original=&/fdd718f23d361cee48489_r.jpg&&&br&&br&&p&11.其他接线,除了上述的这些线的接法以外,装机还可能遇到其他的一些额外的东西,比如:&/p&&p&
a.机箱散热风扇&/p&&p&
有的机箱赠送或者自己额外购买了散热用的风扇,如果是机箱本身送的,那么一般不存在适配问题,但如果是自己想额外购买散热风扇的话,就要注意机箱是否有预留相应尺寸的散热孔给风扇。(风扇大多会带来噪音的问题,所以如果不是特别高端的设备,温度不是特别高的话,不建议装额外的散热风扇),然后风扇安装前先在靠机箱一侧安装防尘网,然后把风扇安装在防尘网后面,而这种风扇的电源线,通常是老式的4针梯型接口,现在的电源还是保留了这些线的,大家从电源部分找一下就行了。另外,这种老式的电源线其实是可以和SATA电源线之间相互转换的,通过下面那种转换线就可以实现。&/p&&img src=&/cb6bab6b9d9fcd78ba3cc937e21c85af_b.jpg& data-rawwidth=&516& data-rawheight=&2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6& data-original=&/cb6bab6b9d9fcd78ba3cc937e21c85af_r.jpg&&&img src=&/faa7c72d078719cda81c8b3f3f257aef_b.jpg& data-rawwidth=&215& data-rawheight=&18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5&&&br&&br&&p&
b.读卡器&/p&&p&
对于某些摄影爱好者来说,一个方便的内置读卡器,比起自己每次插拔一个读卡器可是方便很多,但实际上,读卡器的安装方法,和前置的其他USB接口是一样的,它的背后,也是上面提到的USB2.0、USB3.0等等。读卡器有的是机箱自带,也可以自己购买光驱位的那种读卡器,但如果本身前置有USB3.0接口的话,就要注意,主板需要至少两个原生USB3.0的那种接口才能满足读卡器和前置USB3.0同时用。
&/p&&img src=&/5f3680e88aeb5b35b91a3e060f50611e_b.jpg& data-rawwidth=&478& data-rawheight=&3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8& data-original=&/5f3680e88aeb5b35b91a3e060f50611e_r.jpg&&&br&&br&&p&
c.风扇调速器&/p&&p&
某些高端机箱上面是带有风扇调速器的,当然这个也是可以加装的,但成本高,效果一般,性价比不是很高。大多数风扇调速器,都是在CPU风扇的电源接口和CPU风扇的线之间再加装一根线,其他的接口就和普通接口一样了,比如4针的老式电源接口。&/p&&br&&p&12.认识I/O面板,接上外设,主要的一些接口名之类的都在下面了,只大概讲一下一些常识。&/p&&img src=&/ee85aacedd9_b.jpg& data-rawwidth=&456& data-rawheight=&1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6& data-original=&/ee85aacedd9_r.jpg&&&p&我们一般情况下需要这几根线:&/p&&p&我们一般情况下需要这几根线:&/p&&p&USB或者PS/2连键盘、鼠标&/p&&p&DVI或HDMI连显示器&/p&&p&AUDIO部分接音箱&/p&&p&LAN口接网线&/p&&br&&p&
a.USB接口一般黑色的是USB2.0,蓝色的是USB3.0,当然,这只是行业的规定标定,但也没有啥例外。&/p&&br&&p&
b.HDMI和DVI都是显示输出接口,接显示器用的,HDMI不用多说,家里电视那些也有,DVI接口,解释起来比较复杂,大家就只需要知道DVI-I能够兼容DVI-D,但是D不能兼容I,从接口的样子也能分辨清楚,因为D的接口只有一根横线,而I有4个额外的针脚,感兴趣的可以百度一下——&a href=&///?target=http%3A///view/10367.htm%3Ffr%3Daladdi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VI接口-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
c.在外接显示器的时候,首选的还是DVI或者HDMI,这两者区别不大,VGA接口因为是模拟信号,而且已经是老标准了,所以对于分辨率超过了以上的屏幕,略感吃力,清晰度确实是有差别的。当然,如果你的显卡和显示器都有带DP接口的话,DP接口是更好的选择。&/p&&br&&p&
d.音频接口中,绿色的是输出,也就是接耳机、音箱的,红色的是输入,也就是接麦克风的。至于其他的几个接口,相信能用到它们的人,也都不需要我介绍了……&/p&&br&&p&
e.LAN口就是我们的网口了,台式机可以通过购买USB的无线网卡实现无线上网,无线并不是手机和笔记本的专利,因此如果布线比较麻烦的话,台式机可以考虑购买无线网卡。但确实稳定性不如有线,能用有线还是尽量用有线。&/p&&br&&p&13.最后就是注意美观了,装机过程中,记得一边做一边把线扎好,千万别乱七八糟一起排,那样既不利于机箱内散热,也妨碍后面的装机。内存条、显卡等有金手指的零件,插之前最好用橡皮擦擦一下,但是要注意把擦下来的橡皮屑清理干净,擦是为了防止外面的氧化层影响接触。电脑用的时间长了以后,开机没反应,屏幕完全是黑的那种,一多半的可能都是内存条松动、或者内存条时间长了氧化层影响的。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看看你显示器开了没 。&/p&&br&&p&&b&总结:&/b&&/p&&p&
这篇经验大概写了有一阵子,在脑袋里想的时候觉得不多,但实际写的时候还是花了好长的篇幅,我只算是个数码爱好者,内容上可能有些有问题或者有没提到的部分,欢迎大家指正和补充。&/p&&p&
像最开始提到的那样,装机最重要的还是因为自由,但如果是完全的数码小白,而又冲着性价比去DIY的话,还是找身边比较懂的朋友要靠谱一点,钱和时间都花了,最后没起到作用就不好了
。&/p&&p&微信公众号:橙科技 (OrangeTechA)&/p&&img src=&/v2-03bc77b43d8eb1e69872_b.png& data-rawwidth=&120& data-rawheight=&1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20&&
2017年来看了看,虽然型号更新了,但组装的方法依然没变,所以不用更新。==================================这里就回答如何“组装”电脑。本篇可以私人转载,禁止商业转载,谢谢。 在文末放了公众号的二维码,左边是服务号,因为知乎上对于配置这类信息属…
&blockquote&&b&0.自己动手装电脑很困难&/b&&/blockquote&其实,不仅不难,反而很简单。像我这种连个四驱车都装不好的人都能轻易装起来电脑。&br&除非你的时间真的非常金贵,否则,即便是零基础的新手也能对照着各种教学视频学会装机。&br&而且,自己装机还有个好处,就是理线,电脑城装机一般情况不会认认真真地帮你把每条线都理得很整齐,往往是全部弄在一起用一个扎带扎一下完事,又脏又乱又难看。如果你自己动手,就能花个二三十分钟,把每条线都理得井井有序。&br&&br&这是别人给你胡乱走的线↓↓↓↓↓↓↓↓↓↓↓&br&&img src=&/aefd46a1acf328ef199eaf_b.jpg& data-rawwidth=&2592& data-rawheight=&19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92& data-original=&/aefd46a1acf328ef199eaf_r.jpg&&&br&&br&这是你自己用心走的线↓↓↓↓↓↓↓↓↓↓↓&br&其实这是用定制线弄出来的,没有定制线,效果会差不少。&br&&img src=&/14e7aad374baf687f58dc96c2f861e39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6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14e7aad374baf687f58dc96c2f861e39_r.jpg&&&img src=&/2f3bcc6ff8a14a8caad9fab0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8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2f3bcc6ff8a14a8caad9fab0_r.jpg&&不过没有定制线,也能走出很好看的效果。手边没有现成的照片,贴吧随便找了一张,大家凑合着看。&br&机箱是S340。下图就没用定制线,效果我给6分,还有很多改进空间。显卡电源线可以稍微扎一下,主板24pin和CPU供电线如果用水笔图黑的话,效果更好,比红色黄色交织在一起好看多了。&br&由于现在很多机箱都是电源分仓式设计,可以掩盖住一大部分凌乱的电源线,我相信在看不见的地方,这台电脑的线依然是非常乱的,不过反正看不见,谁会管它呢?&br&ps:这图里两个前置风扇装反了,感谢评论区大神指出。&br&&img src=&/v2-3ee2e59a06dc1f601a55faf877bb18bc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6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v2-3ee2e59a06dc1f601a55faf877bb18bc_r.jpg&&&br&&br&-------&br&有些人可能会担心,电脑那么多部件,动手能力渣渣的人怎么装啊?&br&其实并非如此,每个部件的插口都不同,插口对的上就是正确的插法。这种就叫做防呆式插口设计,显卡的插头插CPU接口上就肯定插不进去。当然,如果你力气够大,人够呆,强行“霸王硬上弓”,那么防呆式接口也救不了你 &( ̄ˇ ̄)/
&br&&br&简单说下走线,核心思想就是让别人看不到线,无论用什么办法,这就是完美的走线! &br&机箱风扇我全部都接在主板上,&b&因为接电源后无法调速&/b&。&br&下图是我第一次认真理线的成果
(?????)&br&&br&&img src=&/520115cdcc21df8dbc95fcf90a41a08a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7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520115cdcc21df8dbc95fcf90a41a08a_r.jpg&&&br&&b&1. 主板好坏会影响cpu和显卡性能&/b&&br&
其实,主板好坏只是扩展性能和超频能力的不同,不超频的话主板对整体性能没有任何影响。&br&&br&每当奸商配出4590+ Z97的配置,或许,他们是真不懂,不过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Z97的利润比较高。&br&(到了2017年,睿频4.5G的7700K来了,散片价格2230元,搭配B150 B250都是很好的选择!)&br&&br&&b& I&/b&7 4790K是一个很特殊的CPU,睿频高达4.4,而超频却很难超到4.6以上,而超频后发热严重,所以,4790K散片搭配B85是非常好的选择。
4790K超到4.6频率的代价是千元的Z97主板+几百元的散热器,而4.4睿频使用仅需要400元B85加100元的散热器,为了0.2的频率多花接近一千元,值得吗?
或许,还有可能,你的U因为体质太差,4.6都上不去
@@&br&------------------------------------------ &br&评论里有知友问同样品牌的B85为什么价格不同。&br&做工用料缩水程度的不同导致了成本的差异,缩的越多,价格越低。反正各种主板在不超频的情况下,几乎没有差距,而且大多数人都没有超频需求。所以,厂商只要保证主板故障率不高于某个临界值,就可以通过多次的缩水打造更完整的产品线,满足(摄取)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剩余价值)。&br&最直观的缩水就是供电,电容,散热片,显示接口(这里指的是主板上核心显卡接口)&br&11年买的华硕p8H61大板,显示接口竟然缩的一个都不剩,也是666,然而这种垃圾主板当时竟然能卖700,”品牌溢价“果然厉害,在下服了。&br&百度“技嘉B85 HD3缩水 ”,有真相!&br&------------------------------------------&br&感谢匿名知友的指教和更正:很多年前,主板的好坏是会直接影响CPU性能的。&br&&br&&br&&br&&br&&b&2 .A卡发热功耗很高&/b&&br&
其实,&a href=&tel:280%%2x/280 290&/a&x/290才开始体现出A卡发热功耗的弊端,270x 260x这些卡,温度功耗都控制的很好。从跑分看,同样价位的270X跟750ti,已经有40%的差距了。 &br&
380 390 390X比 285 290 290x 发热功耗都要稍微好一点,290X热的根本没法用了,390X好歹还能用 \(^o^)/~ 马甲万岁!!!&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插播一则新闻,很多人反映4G版的390其实是290/290X直接刷的,没有经过流片,导致某些4G的390温度奇高无比,超频能力也非常差。目前已经确认的是蓝宝石那款4G开核390,此卡开核前比普通8G的390要弱一点,开核后温度功耗奇高,性能也仅仅赶上普通的8G 390.
&/code&&/pre&&/div&&br&A卡发热功耗高的说法,至少在280X大战GTX770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而 GTX 770实际发热功耗并不低,跟280X其实是差不多的。280X供电接口8+6或8+8, GTX770也是8+8或8+6 ,如果GTX770真的功耗很低,又怎么可能需要用到跟280X一样的供电呢?&br&不过现在看来,我的辩护已经没有意义了,&br&因为到了9系列,970相比290 390,960相比280 380,N卡A卡在功耗温度上真正有了明显的差距。&br&&br&恭喜AMD,480 470终于解决了功耗问题,但是相比270 280,发热更严重了。不过他们依然性价比惊人。&br&&br&&br&&br&&br&&br&&b&3.
高频率内存很贵,性能很好/
DDR4内存很贵,性能很好&/b&&br&
其实,很多高频内存价格跟低频的差不了多少,并且,不考虑核显的话,单纯提高内存频率,并不能提升整体性能。有可能还会降低性能。因为频率高了时序也会高,高时序会降低内存的性能。&br&
只有少数内存条能保持高频率下相对低的时序,然而这种条子价格都逆天了,而且即便是高频率低时序价格贵的一比条子,相对于廉价的条子(比如某鱼竿条)其实际性能提升也是微乎其微。&br&所以,我认为,普通玩家玩玩CPU 显卡就好,内存这种东西,让土豪发烧友去玩吧。我对普通玩家的定义就是:CPU 不超过4790K,显卡不超过单980。&br&* 不过,对于用核显的朋友,高频内存对核显性能的提升还是很大的,所以请务必购买高频条!&br&--------------------------------------&br&内存另一个大误区是双通道的价值。&br&过去,双通道对CPU性能的提升是有的,但是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至少现在,双通道的价值仅存在与提升核显性能,如果你不用核显,双通道是几乎没有什么卵用的。&br&然而我依然选择双通道,因为我喜欢内存插满的充实感(害羞ing),特别是带灯的内存条,插满后一整排一闪一闪亮晶晶,顿时觉得机箱big上升了一个档次。&br&再次补充,我们常用的51主板最多支持双通道,你插4跟内存条依然是双通道,只有X99 X79这种高端板子才能四通道哦,但是无论什么主板,你都能插四个带灯的内存,尽管没有四通,但是四个闪闪发光的内存条很好看~&br&---------------------------------------&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3月5日更新,事实证明我错了,有些软件对双通道很敏感,组双通后性能明显提升。不过双通对游戏来说依然没用,各位放心!
&/code&&/pre&&/div&----------------------------------------&br&至于DDR4内存,现在8G DDR4马甲条已经跌到了250元以下,再跌就要比DDR3还便宜了,请大家及时更新观念,不要再认为DDR4很贵,真理是具有时效性的!此外,DDR4的性能提升相比DDR3并不大。&br&&br&&br&&br&&br&&br&&b&4.
配个低端独显很合适,看电影不配独显会很卡&/b&&br&其实,低端独显&a href=&tel:620%&&620 630 D3版本的730&/a&性能基本上就跟集成显卡一样,你花几百元买这种垃圾显卡,基本等于几百元打水漂。&br&* 很多人认为没有独显就不能看电影就不能玩玩炉石传说之类的游戏。实际上,除非你是4K屏幕看4K画质的电影,普通10G以下的电影一般都是P(据我不负责任地估计,目前国内大部分人在家看的电影都是1-2G的
5G以上的电影都很少有人看,真1080P画质都已经10G起步了,真4K电影估计看的人更少),非4K画质的电影,即使是便宜的G0等低端入门CPU自带的核显都能带的动,完全不需要配独显。&br&所以,我认为各位以后配电脑只是炒股 看网页 看电影 玩玩简单游戏的话,没必要浪费钱买什么独显,多个独显不但没用,还更费电,噪音更大。&br&---------------------------------------------&br&在此,我向大家推荐两款神U, G3260和APU A8-7650K,前者只要二百多元,满足大多数上网看电影办公需求,G3260相比G1840有明显提升,完全能胜任日常生活中的各类任务,而且发热功耗很小,不吃主板不吃电源不吃散热。基本上,不做软件,不玩游戏,G3260跟I7-4790K也不会有明显的区别!大家不要小看现在CPU的发展水平,即使是两百元的U,就能轻松愉快完美胜任大多数日常任务,流畅程度甚至秒杀十年前的天价CPU。&br&后者即A8-7650K性能同样出色,售价四百出头,搭配便宜的高频双通道内存条,其自带的核显能发挥出相当不错的能力,甚至能在中高特效下轻松带动LOL,真是居家旅行杀人越货必备神器。&br&&br&&br&&br&&br&&br&&b&5.超频i5性价比很高。&/b&&br&
其实,I5 4690k加z97超频加高端散热,价格已经赶上了I7 4790K加b85加百元散热不超频,而前者无论怎么超频都是被后者从温度,功耗,性能,稳定性上全方位吊打。&br&----------------------------------------------------------&br&而I5-6600K+Z170的组合同样非常没有性价比,价格甚至直接超过4790K+B85,性能当然依然竟然果然必然被4790K碾压。&br&----------------------------------------------------------&br&现在某些Z170主板已经解锁了不带K的I5超外频,具体效果如何还有待更多玩家的验证。但是1300元I5-6600仍然是一款相对具有性价比的U,如果超外频能够普及,那Z170降价后6600将会迎来一波高潮。目前可以考虑B150M+6600的组合,相比四代的4590有”较大“提升,以后B150M换成二手Z170,超外频或许又能战三年!&br&&br&* 2500K这个U比较特殊,由于其良心的焊锡结构,超频能力出色。而且散片价格才800多,虽然超频的2500K可以轻松战胜4590,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你买不到体质好的2500K,现在市场上多数是大雷或者被人艹烂了的货。
第二,能长久稳定超频使用的Z77 P67 Z68主板已经很难买到了,二手P67 Z68都已经过保修了,很有可能出现各种莫名其妙的问题。&br&
2011年,2500K售价1500,我犹豫要不要购买。我的朋友说,只要是个2500K就能上5G,必须买买买!。我信了,然而我发现我的2500K 到了4.7G就要1.4V电压了。
2014年末,网上出现了一批七百多元的“翻新” 2500K,售价很高。我犹豫要不要买个玩玩,我的朋友说只要是个2500K就能上4.5G,必须买买买!我没买,他买了,结果他发现3.7G都上不去!你们真的见过连睿频3.7G都上不去的2500K吗?&br&&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3月5日更新,得益于E3V5超低的性价比和Z170的不断降价,廉价Z170搭配I5-6600K似乎成为一个可行的方案。不过前线记者发来报道称6600K超频能力依然很差,硅脂U悲剧继续上演。目前,800元就能弄到一个不错的Z170,而散片I5-6600K只要1500,想要尝试6代U的朋友,可以买来玩玩。
不过我还是要提醒,不值得为超频投入太多,与其为了给I5超频买更好的主板和高端散热,我为什么不直接买6700K呢?
&/code&&/pre&&/div&&br&&br&&br&&br&&br&&b&6.
实体店售后很好。&/b&&br&
其实,只有大城市大型电脑城的少数几家店能提供优质的售后。大部分小店里所谓的售后就是把你的东西拆下来寄到厂家维修,来回一个月是常有的,最多借给你一个垃圾配件先用着。这样比起来,还不如某些电商的售后靠谱。&br&-----------------------------------------------------------&br&大家从我的回答中能发现,我是比较反感实体店的,我认为实体店未来的发展方向只有两种,一个就是高端化专业化的方向,只为1%玩家服务,只出售高端配件,980TI
5820K是起步,980/970,4790K这种低端货不卖,提供万元水冷的设计方案,个性化服务,只为打造疯狂体验。 此外,还要推销宣扬四路泰坦,7A平台等信仰;另一个是平民化的方向,本身不销售或极少销售配件,客户需要配件就直接从电商处购买,实体店本身只提供各个价位各种需求的配置单和组装,处理电脑故障等服务。&br&&br&目前实体店还是以销售配件为主,大多数商家本身也意识到实体店可能命不久矣的事实,本着”坑一个是一个“的思想,继续做着杀鸡取卵的买卖。&br&恩,我知道,电脑实体店卖配件赚30%的利润就会被人说成是黑店,我也知道其他行列的实体店动辄50%,60%的利润。但是,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别人赚50%的利润不代表你赚50%就是合情合理。&br&如果实体店商家总是叫着水费电费人工费贵,总是哭穷说没利润,那么,你们为什么不直接倒闭呢?茶叶蛋成本6毛,卖1快5,利润150%,你们为什么不去做呢?&br&走好,不送。&br&&br&&br&&br&&br&&br&&b&7. 好cpu必须配好显卡。&/b&&br&
其实,&b&&u&二者完全没有关系&/u&&/b&,cpu再垃圾,显卡也不会因此被拖累。但是游戏数据是cpu显卡共同参与处理的,所以cpu太差,也会导致游戏性能降低。&br&&br&*在选择CPU和显卡的时候,唯一需要遵循的就是那句老生常谈的话:“按需搭配”。如果你需要用到各种渲染软件,那么你需要一个好CPU,E3起步,4790K更好,5960X也无妨。如果对绘图的要求很高,那么你还需要一个高端的显卡,&b&新的绘图软件对游戏卡的支持也非常好,我们并不一定需要专业卡!&/b&&br&如果你喜欢折腾,FX 也不错。但是FX的AM 3+平台比较老,导致AM 3+平台下磁盘性能 内存性能都不如intel的平台。&br&如果你不爱或者不会折腾超频折腾散热,有句话叫做“智离农”,你可以玩味下。&br&&br&对于一台主要用来做压片或渲染工作的电脑,4790K+核显是很棒的选择!&br&然而,如果你的需求是游戏,低U高显也是可取的。 比如I3-4170 + R9-270X。四代I3,喜闻乐见的指令集终于凑齐了,频率也高了。I3-4170跟I5 4590相比,频率一样,架构相同,指令集一样,仅仅少了2M缓存,和两个核心。(I5 是四个核心四个线程,I3是两个核心四个线程)所以有时候i3-4170,i5-4590的差距并大,至少二者性能差距远远低于价格差距。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把更多的钱加到显卡上,获得更高的游戏体验。无论是单机还是网游,价格相同的情况下I3-4170 + R9-270X 可比I5-4590 + GTX650强的多。&br&&br&&br&&br&&br&&br&&b&8. A卡最好的是迪兰和蓝宝,主板最好是华硕&/b&&br&
其实,迪兰可以说是最垃圾的A卡制造商了,最差的散热,温度噪音都很大,而且基本没有售后。蓝宝比起迪兰好多了,仅仅是没有售后这一个黑点。而微星雷锋his这些,散热都很好,也有售后。华硕 盈通 铭瑄这些,虽然散热不好,但是至少人家能有售后。&br&虽然蓝宝石的旗舰卡“毒药”系列非常好(原子系列已死,有事烧纸),但是多数人买的都是白金版海外版,而蓝宝石家的白金版海外版其实都是性价比很低的卡,不如同价位一些二线厂家的显卡。&br&R9-390 4G超白金是个坑货,就是一键开核的那款。不开核比不上别家各路390,开核后才勉强超过其他390,但是功耗温度都大幅度提升。我有理由认为这款一键开核的390超白金是未经流片的290X刷的。&br&同理,迪兰的旗舰是“恶魔”系列,恶魔仅次于毒药,也算是做工非常出色的显卡。但是大多数人买的都是劣质的酷能系列。至于酷能系列的散热如何,对不起,酷能真的有散热吗?&br&------------------------------------&br&其实,华硕主板好是体现在他家的旗舰主板上,就是ROG系列,中文名叫玩家国度。&br&&br&&b&B85 Pro gamer不是ROG, B85 Pro gamer不是ROG, B85 Pro gamer不是ROG!&/b&&br&&b&请看清楚这款主板叫做 pro gamer,不是pro game也不是pro gaming!&/b&&br&&br&而华硕普通主板,比如B85M-G/F/K, B85-PLUS, B85-PRO,Z97-C//K,都是性价比很低的板子,缩水严重,价格还高。基本上,同样的价位的中低端主板,华擎,微星要比华硕好。&br&华硕旗舰主板好,并不代表他的中低端主板也好!&br&同样,三星的显示器虽然做得很好,但是同样价格下,三星的中低端显示器,不如AOC这类。&br&购买华硕主板和三星显示器的时候,想想看,你所花的钱中,有多少是用来支付品牌溢价。&br&&br&&br&&br&&br&&b&9. 请问“ 影驰和七彩虹的显卡谁好?” &/b&&br&
错误的问题,影驰七彩虹都是一个品牌,他们都有非常多个型号不同的显卡,不是同一款显卡,根本不能比较。&br&
那么:问题改成“ 影驰960和七彩虹960谁好?”
这样行了吗?&br&
依然是错误的问题,因为影驰960和七彩虹960依然是一个比较大的范畴,无法比较,影驰七彩虹都有五六款不同的960,同样是960显卡,各个厂家也是做到产品线分明,从便宜到贵,从低端到高端。&br&
正确的问题是:影驰某款960比如960Gamer和七彩虹的960烈焰战神X谁好?&br&答:烈焰X更好,也更贵,烈焰X是七彩虹960中最好的,而影驰960最好的是960HOF,960Gamer要比HOF差一点,比黑将大将什么的好一点。&br&&br&&br&&br&&br&&b&10. 实体店老板是做这行生意的,所以他们肯定比你懂&/b&&br&其实,大多数实体店老板并不比DIY爱好者更懂电脑。&br&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开店只需要懂怎么赚钱就行,何必花那闲工夫学习硬件知识?&br&当然,也有一些是真正懂电脑真正热爱电脑的,不过,请相信我,那样的人已经基本被这个行列淘汰了。反正没指望回头客,反正这个行列越来越不行了,能宰一笔是一笔,那么劣币驱逐良币,劣商驱逐良商,似乎也挺有道理。&br&举个栗子,你去问问电脑城各个小老板,H81 B85 H87 H97 Z87 Z97的区别到底是什么,我可以保证没有几个人能真正说出来。甚至有不少人小老板连H87 H97都没听说过。&br&&br&&br&&br&&br&&b&11. 非旗舰卡组双卡交火/SLI性价比很高&/b&&br&其实,性价比不但不高,反而很低。&br&先指出一点,N卡组双卡叫做SLI,A卡叫做CF也就是交火。当然你说N卡交火我也能听懂,但是这样说B格就不够了啊。只有290X 290能够不用“交火桥”实现双卡交火,不用交火桥就在主板直接插上多块280 270等显卡,这样不叫交火,叫做“挖矿”。&br&为什么说非旗舰卡交火/SLI性价比低,单960跑分3300,双960 SLI跑个6500分岂不是性价比和性能都完虐980了吗?&br&并非如此,&br&第一,双卡SLI需要主板支持,&u&并非所有Z97都支持SLI,并非所有Z97都支持SLI,并非所有Z97都支持SLI!!&/u&(当电脑店老板告诉你这款Z97可以组SLI的时候,你不妨先去网上查查看再说)&br& 一般来说支持SLI技术的Z97都比较贵,廉价的Z97并不支持SLI,因为SLI需要付给老黄版权费。这就意味着:组SLI需要额外的一比主板投入。
&br&第二,双960需要 4个6+2pin接口,一般一两百块钱的缩水电源连2个 6+2都凑不齐,而三四百元的电源多数也只有 2个6+2接口, 带4个6+2接口的电源都相当贵。 这就意味着,SLI/交火需要额外的一比电源投入。&br&第三,吸风式散热的显卡(基本上涡轮散热水冷散热以外的都是吸风式,就是常见的单风扇双风扇三风扇的显卡),组SLI/交火后,副卡的热量会被主卡吸过去,主卡把副卡的热风吸进来给自己“散热”,结果就是主卡温度大幅度提高。一般高频率的960 970,单卡时候满载温度很容易达到70度,双卡时,温度还会再次大幅度上升,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噪音。所以,很多时候,需要显卡水冷来控制温度,然而,不幸的是,显卡水冷1000元是起步,多多益善。&br&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双卡的游戏支持并不好,虽然跑分很高,但是实际性能提升并不像跑分提升的那么大。有时候,双卡仅仅比单卡强一点点。&br&第五点,目前来说,SLI / CF并不能叠加显存,2G + 2G依然等于2G。&br&&br&所以,当你认为双卡很便宜的时候,请算上散热主板电源的额外投入,其实可能还有机箱和机箱风扇,你会发现,和单980相比,双960不仅不便宜,还要贵上一两千,而且性能还不一定能达到980的水平。&br&&b&相信我,你真的没有发现新大陆!&/b&&br&&br&&br&&br&&br&&br&&b&12.N卡适合游戏,A卡适合工作 /
N卡游戏优化好,所以应该买N卡&/b&&br&其实,大部分人所购买的显卡,不论是Nvidia的GTX系列还是AMD的R7 R9系列,它们都是“ 游戏显卡”,真正工作用的是“ 专业显卡”,A N 两家都有自己的专业显卡。&br&N卡适合游戏,A卡适合工作的观点,仅仅是为了多卖N卡尔编出来的谣言。(游戏卡精度的问题这里就不讨论了 ~·~b )&br&评判显卡性能最好的指标就是跑分,鲁大师跑分虽然被很多DIY爱好者看不起,但是依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相比鲁大师,3Dmark跑分更具有参考意义。&br&其实也不需要看什么跑分,直接找一下显卡天梯图,根据天梯图就能直观的了解显卡的性能。&br&跑分的高低决定了两块显卡本质上的性能差异,游戏的优化则可以理解为对这种差异的修正。&br&举个栗子,750ti和270X 根据3DMARK11看,性能有40%的差距,根据鲁大师看,性能有50%以上的差距。如果某款游戏N卡优化比A卡好,那么,对于这款游戏,750TI 270X带来的差距可能会小于40%,甚至会小于30%。但是这两块显卡本质上的差距过大,优化再好也不能让750ti战胜270X,只能缩小差距!&br&同样地,假如某款游戏是A卡优化比较好,750ti 270x的差距就会加大。但是无论如何优化,270X也无法战胜960。&br&&br&&br&&br&&br&&br&&b&13. 还是A卡&/b&&b&,AMD驱动难装&/b&&br&其实,很多年前,AMD驱动真的很难装。幸运的是,如今这种情况早就已经不复存在了。&br&A卡N卡在安装驱动的时候,都需要一些系统必要的组件,Framework之类的,如果你电脑上没有Framework,驱动在安装过程中就会自动帮你下载,这时候驱动安装的进度条就会停住不动。其实这都是正常的现象,只要等一等,下载完必要软件后,就可以继续愉快地安装了。&br&现在无论AMD驱动还是Nvidia驱动,都需要下载一些东西,安装过程中也都不需要进行额外的操作,你只需要:耐心等待。&br&**&br&新版AMD驱动很给力哦,各位可以试试。&br&。。。&br&390已经超越970了。。。AMD实在太给力了。&br&&br&&br&&br&&br&&b&14. E3是I7性能,I5价格&/b&&br&先说明,下文说到的一代E3指的是E3 1230,二代指的是E3 1230V2,三代指的是E3 1230V3和E3 1231v3。不要钻牛角尖说什么了,我认为这已经是约定俗称的东西,难道你去超市买几瓶饮料,老板说20元,你敢掏出20日元来?难道我们常说的多少元不是约定俗成的人民币元?&br&&br&似乎是2011年,我同学推荐我一代E3,没记错的话,当时售价900多,然而我花了1500买了I5,后悔不已。那个时候E3真的是I5价格,甚至比一些I5还便宜。&br&现在来看的话,常用的I5 4590散片价格1100,E3已经快1400了。什么?你在说I5-4690K?罚你去看本回答第5条!&br&I5价格这个说法依然成为历史。&br&那么,I7性能呢?&br&很遗憾,也没有。和一代E3同代的I7 K 2700K,都比E3要强,一代E3主频还是太低了。但是一代E3性价真的很高。&br&二代E3V2,12年售价1000多,性价比依然逆天,但是性能同样也不如I7-3770,后者通过睿频和四倍频福利,可以达到最高4.3G,而E3V2最多只有3.7G的频率,依然完败。&br&三代E3-1230V3对比I7-4770,完败,E3-1231V3对比i7-4790,完败。&br&现在来看,E3完全不是I5价格,性能跟I7也有相当大的差距。&br&那么,说了那么多,答主是不推荐买E3了?&br&我没有资格推荐你不买E3,因为我现在这台机子就是用E3-1231V3,我的理解是,E3比多(我买的时候E3-20元,历史最低价),但是频率高0.1,多2M缓存,多四个超线程,多花200多元还是值得的。相比E3-1231v3(最大频率3.8),当时4790(最大频率4.0)要1800多元,贵了500,却仅仅高了0.2频率,其他都一样,那么,如果你想买4790,何不买E3呢?&br&p.s. I7-4790是个性价比很低的CPU,但是我发现电脑城里各种“ 顶级高端发热配置”都是I7-4790+Z97,哎,奸商又来坑人了!相比起来,售价相近的4790K好歹有4.4的频率,性价比比4790高多了!&br&如果你要问,不超频买什么4790K,罚你去看第一条。&br&&br&&br&&br&&br&&b&15. 硬盘买个500G的吧,够用了/ 单120G固态就够用&/b&&br&其实,我已经不想说其实二字了,其实,你京东淘宝去看看1TB和500G硬盘的差价吧。&br&天呢,才差一二十元有木有?&br&如果你还要认为1000G浪费了,舍不得多花那一二十元。那么我要告诉你,1TB硬盘缓存一般都是64M的,而500G基本都是库存老硬盘,缓存16M,缓存差了辣么多,你真的要买500G?&br&每当看到别人的配置单上出现500G硬盘,我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又有小白要帮奸商清库存了。&br&-----------------------------------------------------------------&br&单120G固态是个非常坑爹的选择,因为只有120G固态,你什么也做不了。系统和各种软件占30G之后你还有80G多,【我只玩GTA5,80G不是够了吗?】&br&图样,GTA5要60G,你下载一个GTA5安装包需要60G的硬盘空间,然后安装游戏文件又要60G,60G+60G大于80G,你怎么装的下GTA5?&br&什么,你要用移动硬盘? 那干吗不直接配个机械硬盘?即使用移动硬盘装进去GTA5,电脑可能还剩下20G不到的空间,还能干啥?而且以后想下载别的游戏,必须提前删除GTA5,否则连下载的空间都不够,这样的电脑,真的有意义?&br&而且,而且,非常有必要提醒各位一点,对于大多数游戏,固态并不能提高游戏性能,甚至连载入速度也不能明显提高。如果不信,各位试试把GTA5放在机械硬盘和固态里,比较下载入速度和游戏帧数,有调查才有发言权,对吧?&br&&br&&br&&br&&br&&br&&b&16. CPU散片就是二手,散片不能买&/b&&br&恰恰相反,我是很推崇散片CPU的,不论是不是超频U。&br&首先,散片不等于二手,这是两个概念。&br&某款U比如4790K刚上市时,市面上就出现了大量4790K散片,并且销量直逼盒装, 倘若这些散片都是二手,是谁那么无聊刚买来用几天就拿去卖掉呢?&br&同样,E3 1231V3散片也不等于二手,最早的一代 E3或许真的是服务器拆机,但是E3V2和E3V3绝对不是,理由同样是E3V2/E3V3盒装和散片几乎是同时出现在市面上。&br&【散片不等于二手】不等同于【散片都不是二手】,如果在贴吧,只要我说散片不等于二手,立马会有人反驳说他买到过二手散片,但是在知乎,我认为这两句话的区别是不需要再做解释的。&br&---------------------------------------------------------------------&br&有些人认为,超频U不能买散片,因为散片一定是被挑过体质的,所以必须买盒装。其实,这句话的前半句是对的,散片一定被挑过体质,但是,不幸的是,盒装也被挑过了。所以,如果你想要体质好的超频U,还是老老实实跟商家商量吧,大不了多交一两百块”体质费“,求他给你一块好体质的U。&br&有时候,你直接问商家”你们家的U挑没挑过体质?“ 。人家会回答”没挑过!“&br&但是你换个账号直接跟他们说加钱买挑过体质的好U,他们又会答应给你挑。&br&大家都懂的,不用多说。&br&不过盒装U有个好处,超频超坏了可以换新,当然Intel又不傻,不可能每次都给你换。买盒装U花额外的钱,相当于买保险,但是U损坏的概率很小,超频超缩肛了恐怕不算损坏不能得到补偿,真正把U超炸了却不多见。这个保险,我认为不值得买。&br&&br&&br&&br&&br&&br&&b&17. 我能看出这是矿卡 / 矿卡很值得买 / 矿卡绝对不能碰&/b&&br&这里只说AMD的矿卡。&br&最初版本是:核心黄就是矿卡,但是后来我们发现很多非矿卡甚至全新卡核心也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硬盘如何连接电脑主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