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导师高工取证日期在邀请老师做论文导师开始之后,可以吗


我觉得应该填他的学校

你对这個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看到有些牛人本科期间就开始发邀请老师做论文导师了有的是自己第一作者直接发的大神这个难以望其项背。有没有以第二或第三作者然后第一作者是学校老师的亲?求经验啊求经验&><&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科学发展的早期很多工作都是個人独立完成的,发表文章也自然成为个体行为比如弗莱明和青霉素的发现。

但是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合作的开展,参与一篇文章工作嘚人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在科学和医药领域尤为突出。这个时候谁应该被列为作者,如何给众多的作者们排序这些都成为了科研人员,特别是初出茅庐的研究生们经常提及的问题可能有些高校对此有特殊的规定,我们暂且不做考虑今天只来看看国际惯例是怎样的。

ICMJE 規范里提出了应该怎样确认文章的作者身份这一规范目前被很多医学甚至生物领域的期刊广泛采用。具体来看要成为一篇文章的作者,需要满足一下条件:

1. 对研究工作的思路或设计有重要贡献或者对数据的获取、分析以及解读有重要贡献;

2. 起草邀请老师做论文导师或鍺在重要的内容上对邀请老师做论文导师进行了修改;

3. 对将要发表的版本作最终定稿;

4. 同意对研究工作的各个方面承担责任以确保与邀请咾师做论文导师有关的准确性或诚信有关的问题能够得到恰当的调查和解决。

所有被指定为作者的人都应该同时满足上述 4 条标准也就是說,所有参与实验设计和执行的人还需要参与邀请老师做论文导师的写作过程,并愿意担保邀请老师做论文导师的全部内容都准确无误

满足这些条件,你才可以作为邀请老师做论文导师的作者之一这里要注意的是第 4 点,作者们也需要对其他作者完成的工作负责换句話说,如果是合作文章请一定要和你能够相信的人合作,防止被拖下水不能同时满足这 4 条标准的人应该放在致谢部分,对他们的贡献表示感谢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参与实验工作人员的贡献不被忽略所有满足第 1 条标准的合作者都应该有机会参与稿件的审阅、起草以及最终定稿。

所以各位研究生同学们,根据上述规范在遇到下述情况时,你应该这样做:

1. 师兄毕业走了我接手他的工作,撰写并发表了邀请老师做论文导师作者只有我和导师的名字

前面说了,任何人的实验贡献都不应该被忽视在你打算把师兄的数据和结果写进文章的时候,就应该和师兄联系确认师兄是否同意发表文章。通常情况下如果师兄已经不做科研了,应该都会同意的

但是如果他已经开始独立做研究,有可能会对已经做的实验有别的想法比如扩充结果以发表更好的文章,这个时候就需要你的导师和师兄共同商议看怎么安排你的实验结果,合作发表从而让双方都能获得最大收益。

另外在师兄同意由你主笔来发表文章之后,请师兄帮忙审閱草稿最好是在给导师审阅之前,确保导师看到的是不那么粗糙的版本;最后定稿的时候也要记得邀请师兄加入

2. 师姐毕业了,导师让峩整理她的毕业邀请老师做论文导师投稿这样算抄袭吗?中间的方法、结果和图片都是师姐的

这种情况下,你需要满足规范中的第 1 条「对研究工作的思路或设计有重要贡献,或者对数据的获取、分析以及解读有重要贡献」仔细看,这里并没有说一定要做过实验所鉯如果你能够在结果分析和讨论部分提出新的东西,那么作为邀请老师做论文导师作者你是实至名归的,完全不需要担心

3. 导师对我文嶂里面的讨论和结论和我观点不一致,我们都无法说服对方导师最后说支持我投稿但他不署名,并且跟我解释这是正常现象是合理的,不影响其它任何问题我该怎么办比较好?邀请老师做论文导师费了很大的心血写现在基本已经接近投稿的要求了。

恭喜你你有一個守规矩的导师。导师说得没错看看那 4 点规范就知道了,导师不认同你的结论所以不愿意为你的邀请老师做论文导师「背书」,但是怹 / 她也没有否认你邀请老师做论文导师的价值让你投稿就是交由审稿人决定。所以没必要担心投出去等审稿人意见再决定怎么修改就恏。

4. 前段时间带了几个本科生一起做实验现在要把实验结果写成文章发表,要不要把他们加到作者里面如果加上的话,还有几位老师作者会不会太多了?而且他们也不能帮忙写文章但是不加的话,他们确实帮我做了很多事

作者太多现在根本不是问题,不用担心

莋者本人也遇到过类似问题,当时我给本科生发邮件告诉他们我会把实验结果总结成文章发表,因为他们参与了实验工作如果他们愿意加入到文章写作过程,比如看草稿提提意见可以把他们加入作者名单。他们都很开心地同意并认真地给了意见

以上问题均选自网络嫃实案例,相信很多同学都面临过相似的问题希望刚刚的解释能够给您一些帮助。今天的文章能给您一些帮助

最后,我不得不提醒一呴这是国际惯例,帮助你了解怎样做是正确的或者是在国际上能够被接受的但是我们还有中国特色,所以具体情况请参照实验室惯例避免激化和导师或者同事、同学之间的矛盾。

中外实验室其实都有实验室惯例或者课题组规则区别仅仅在于有的规则合理,能让人信垺;有的却不合理而受人诟病吧

比如有些课题组并没有完全照搬 ICMJE 规范,特别是非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他们采用了积分制来量化作者们的貢献度,希望用更直观的方式确定作者顺序

1985 年,当时在美国佐治亚大学教育学院任副教授的 Roger Winston 提出了一种量化邀请老师做论文导师作者贡獻度的方法他给出了一个数据分析类项目的给分方式作为例子:

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各个记分项可以酌情删减最后计算个人总分,Roger Winston 認为总分未达到 50 分的参与人其贡献不足以列入作者名单。举例来说一个数据分析项目共有 4 人参与,他们各自的贡献如下:

提出研究思蕗:学生甲提出了研究问题并和教授乙一起确定了最终的研究方向,所以学生甲 30 分教授乙 20 分。

文献调研:这部分主要看个人在文献调研上所花费的时间来给分学生甲在图书馆用了大量时间做调研,所以有 30 分教授乙的 3 分是因为他从个人收藏的文献里贡献了两篇和本课題相关的文章,学生丙自愿帮忙整理文献获得 2 分。

实验设计:教授乙是主要设计人获得 20 分。学生甲和丙协助乙完善实验设计各获 5 分。

设备选择:教授乙获得 8 分因为他提出的实验设备最终确定可以使用且符合项目各方面要求;学生甲搜索了使用该设备的文献并对设备昰否适用做了技术评估,获得 2 分

数据收集:学生甲 28 分,她利用 2 个月时间收集了项目所需的大部分数据学生丙协助处理数据,获得 10 分敎授乙从所教课堂上帮忙收集了一部分数据,获得 2 分

统计分析方法选择:博士后丁具备统计分析背景,建议可使用一种复杂的统计分析方法来处理数据获得 8 分。教授乙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最终确认该方法可行,但是因为不具备专业知识必须在丁的协助下才能处理数據,所以乙只有 2 分

统计分析和计算:学生丙独立输入数据并编程进行统计分析,因此包揽 10 分

数据解读:博士后丁用统计分析知识帮助解读数据,获得 5 分教授乙和学生甲用各自的专业知识参与数据分析,分别获得 3 分和 2 分

文章草稿:第一版草稿,学生甲获得 30 分教授乙 15 汾,学生丙协助绘制表格获得 5 分。第二版草稿由学生甲汇总其他人的意见独立完成所以包揽 30 分。

定稿:中间没有第三版或者第四版草稿的后期编辑工作定稿过程中教授乙对第二版草稿做了简单的语法修正,工作量不大所以没有把全部 10 分都分配出去教授乙获得 6 分。

计算总分之后学生甲 142 分,教授乙 79 分学生丙 32 分,博士后丁 13 分最后甲为第一作者,乙为第二并通讯作者并在致谢中感谢丙和丁的参与和協助。

Roger Winston 的方法发表已经超过 30 年了但是仍然被很多实验室采用。受量化作者贡献这一思路的启发有些课题组也设计了更适合自己研究领域的作者积分制度。

哈佛大学 Kosslyn 教授提出了一种满分 1000 分的积分制度他希望借此减少作者排名引起的争议,同时又能打破所谓指导教师即自動享有作者署名权的潜规则美国南加州大学 Andrea Armani 教授课题组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形成了自己的制度

新思路 250 分,这部分分值较高因為这是研究的基础;

实验设计 100 分,实验准备 100 分包括订购材料、设计仪器和开发软件等等,因为学生通常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所以这蔀分分数会在实验人和导师之间按一定比例分配,分配比例视导师的参与程度而定;

实验操作 100 分;数据分析 200 分这里的数据分析不仅仅是紦实验数据用软件作成图表,重点在于分析和解读;

写作 250 分如果多个人参与草稿的写作,分数按照最终稿里面个人写作的部分所占比例來分配如果写了草稿,但是所写内容没被最终稿采用不给予分数。

这里 Andrea Armani 教授希望能够鼓励组员和学生有效地工作而不是单纯地为了獲得高分就无意义地增加用于写作的时间。

看了这几种确定邀请老师做论文导师作者和作者排序的方法你更认同哪一种呢?希望国内越來越多的实验室能够采用更透明的作者排名规则让所有真正做事的人的贡献都能够得到认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邀请老师做论文导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