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持久战三个阶段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思想

论持久战读后感 多篇 - 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 第一公文网
欢迎光临第一公文网!
这里公文范文全部原创,而且可免费浏览。
如果您有好的文章,请投稿和大家一起分享,帮助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投稿不仅能获得积分浏览公文,还能兑换成现金哦。
谢谢您的支持,有您第一公文网才能办的更好,走的更远。
公文分类导航
论持久战读后感 多篇
为了完成作业我在这段时间看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看了一些别人的真知灼见。《论持久战》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和唯物史现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始终,用以说明中日战争过程和结局。《论持久战》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论持久战》用客观和全面的哲学方法论分析中日战争,辩证地阐述了中日战争的形势,毛泽东是第一个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实践互化的典范,他引用了与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对中日战争的作如此分析:“(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他指出:“由于日本社会经济的帝国主义性,就产生了日本战争的帝国主义性,它的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毛泽东用客观的和全面的观点分析和比对中日战争矛盾双方的基本特点。(1)敌强我弱:日本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能力较强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国则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组织能力较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2)敌退步我进步:日本帝国主义从事的战争是侵略战争,目的在于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阶级矛盾,霸占中国领土,这是日本必然失败的主要根据;中国则与日本相反,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日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必然取得胜利的主要根据。(3)敌小我大:日本是一个小国,其人力、军力、物力、财力均感缺乏,战争是在先天不足的条件下进行的,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中国则是一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广土众民,能够支持长期战争。(4)敌寡助我多助;日本帝国主义由于是侵略,必然受到国内外坚持正义人民的反对,失道寡助;中国则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必然得到国内外大多数坚持正义人民的支持,得道多助。论持久战》还阐述了一系列带有中国特色的唯物辩证法范畴。比如,用“我们承认战争现象是较之任何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即更带有所谓&盖然性&。但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揭示了必然性和盖然性的辩证关系。此外,《论持久战》还引用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些带有中国传统哲学特色的名句,来说明全面看待中日战争和采取合理的战略战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通过对“卢沟桥事变”以来抗战十个月的经验总结,尤其是“亡国论”和“速胜论”喧嚣尘上、四处弥漫的情况下,一针见血地指出:“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是一切错误观点的认识论上的根源。他们看问题的方法是主观的和片面的。或者是毫无根据地纯主观地说一顿;或者是只根据问题的一侧面、一时候的表现,也同样主观地把它夸大起来,当作全体看。”他强调指出:“采用客观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战争,才能使战争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冷静、客观、全面地看待那场史无前例的战争,以简练的语言论述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人民性和民族性。科学地预见到战争中敌我力量互为消长的总趋势,中国由劣势、平衡到优势,日本由优势、平衡到劣势,中国由防御、相持到反攻,日本由进攻、保守到退却。这样,毛泽东就得出了抗日战争必然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和战争态势,正确地预见了战争发展的一般规律。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岁月中,“以民为本”,创造性地提出中国共产党特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其中,毛泽东的贡献和作用是最重要的。
日本敢于侵略中国,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只有团结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实行“军民一致”,才能瓦解敌军、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可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是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实事求是,从而预言了战争趋势。毛泽东用他的正确的、科学的指导中国走向解放,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也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只有拥有强大的知识储备,才能在黑暗中找到出路。
  一部入选《世界十大军事著作》的不朽的巨著。无论军事上还是运用到现实生活中都很有借鉴意义!
  个人觉得完全可以和"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并称为中国三大经典军事著作.
  文中主要阐述了,在我方弱于敌人时或环境不利于我方时应采取持久战的策略,只要采取此策略则必胜.在此情况下要杜绝投降论和速胜论,因为在敌强于我时这两种论调就不现实,必然导致客观失败.
  其实,论持久战这片论文式的著作,之所以被称为经典,最突出的地方是:它是在抗日战争初期写成并发表的,对抗日战争做了论述,将抗日战争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而现在再重读论持久战时,与当时抗日战争的历史完全对应,甚至可以说是抗日战争的总结报告。足见毛泽东的军事才华非同寻常。
  《论持久战》发表
  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冀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但是,抗战10个月的实践证明“亡国论”、“速胜论”是完全错误的。抗日战争的发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时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1938年5月,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分析了中日两国的社会形态、双方战争的性质、战争要素的强弱状况、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否,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他还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必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他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实行人民战争。《论持久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它指明了抗战的前途,提出了正确的路线。抗战后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篇著作的预见是完全正确的。
  《论持久战》读后感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的一篇军事著作,后在八年的抗战中证明了他的思想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其最终指引了中国人民抗战的胜利。
  当做一件事情,相对于自己一时的实力来说难度太大,但自己实力的增长快于该事情难度的增长,使得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或超出自己的生命期限但己方在更远的未来某个时刻可以具备完成这件事情的实力或可能性,而且自己不在乎所付出的代价的巨大,是运用持久战策略的先决条件。只要此先决条件具备,运用此策略能干成常人所不能的大事。实际上,持久策略是所有一时实力不济的弱小实体做成大事的根本指导策略。在伟大的事业面前,任何人或团体的实力都不是从来就强大的。这也是做成任何伟大的事业都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原因。而做事情的实体正是利用长期的时间实现了实力的积蓄,使自己的实力与事情难度的对比发生了转化。
  我们从事期货行业,持久策略同样能给予我们以正确的指导。从亏损走向盈利,到持续盈利的过程,就是一个“持久战”的运动过程,是一个由弱到强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速胜论”和“亡国论”。没有一个人天生就是期货交易的能人,实际上任何人的任何能力都是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每一个成功的交易者(其实是每个成功者)都经历了一个很艰难的能力成长的过程,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点而克服自己的缺点的过程中,逐步修正自己,慢慢地走向成功,而最终用坚持换得实力上的转化,取得“战斗”地胜利。
  我们从事期货交易的目的在于为了持续的盈利,跟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永久的和平”一样,虽然这是一个很难的过程,但是一定能实现的目的,只要我们在交易的过程努力增强自己的交易能力,持之以恒。
  在一波行情中我们应该跟随行情的主流方向去做,而不能逆之而行,就像在抗战中,我们应该跟在中国人民的后面,而不是认为日本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在一波行情中逆向的力量是很小的,是渐渐的缩小,并且在最后完全被消灭,就像在抗战中日本是退步的,寡助的一样。相反顺着主流而为是对的,因为它在发展,壮大。也许在一波大的行情中会有很多个小的回调或反向,但是最终大的方向是顺着主流的方向的。也许他的回调和反向是遇到敌人较为顽强的抵抗或是主力方未来更好的进攻而暂时的“勇敢的牺牲”,但我们得坚信“血”不是白流的,它是主力方的一种战术性的安排,故在做期货交易时,不要认为主要的趋势受阻或回调而错误地认为主要趋势的结束而正在反转从而慌忙的进入场。在这里,“勇敢的牺牲”不是说我们把自己的全部资金牺牲掉,而是指损失在我们能够承担的范围内,通常指止损点以内的牺牲。
  战争的胜利取决于以下三个条件:内因: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外因: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敌因:日本国内和其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同时这三因素也是“战争要打多久”的条件。同样我们在判断一个行情是假突破还是真的突破,何时突破,以及其突破后能走多远,也是如此。在内因上对主要力量方的力量的强弱,以及积聚的速度和趋势的考虑;在外因上,LME铜、现货、汇率等因素的强弱;在敌因上,对方力量的大小,以及下降的速度和原因,只有我们对战略因素作出了客观而全面的判断,才能对行情作出在行动性的反映,对行情有客观准确的把握。
  最后,我想谈一下在对具体行动上的感悟。
  在做交易的时候,我们会面对不同的行情如:折返、突破、折磨行情,对于不同的行情我们应该有不同的作战方针。对于折返、突破、折磨行情我认为应用“游击战”的策略为之行动。事先设好要消灭的目标,既要获得额定利益,当我们入场时并已获得了自己的目标点之后,要毫不犹豫地出场,因为我们无法抵抗价格反转之后“大兵压境”对自己的小资金的损失,对已突破的行情我们应该用“运动战”相对应。在行情快速朝自己设想的方向运作时,我们应主要坚信地跟随,并运动性地设好自己的止损获利空间位置,而当行情回调时要运动性地防御,在重要的位置设好自己的止损出场点后,同时给予行情较大的发挥空间。
  在开盘的时候,是最容易出现多空双方的争夺最显著的时候,此时是我们“乘敌之隙”而战争入场的好机会,但是一旦敌人(行情)醒悟过来后,我们得快速地离开。并客观存在得市场上重新实现行情得走势和变化。
  在选择入出场点使跟打仗一样应该时到保持者计划性、主动性、灵活性。只有我们预先设好入出场点得位置时,才能在行情真正到达时不 有准备地行动,而在做计划和行动时保持很好得主动性,把行情的主动性权把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让行情牵着自己走,也许在计划与实际行动间如何做到灵活性时一个很难得事,因为计划总是与行情不一致的,这是要我们进行调整,保持之行动性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它是对一个人 合能力在瞬间的测试。如在入场时何时不能追势,何时可以,出场时何时行与不行等。
  总之,做交易就是一场持久的战争,在盈利的目标动力的驱动性下,做好全面性和局部性的事前考虑,并能够区分不同的行情,同时应用不同的策略做交易,而在行动中保持主动性和灵活性,并最终胜利。
&& 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寄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但是,抗战10个月的实践证明“亡国论”、“速胜论”是完全错误的。抗日战争的发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时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1938年5月,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
&&&   毛泽东在其著名的《论持久战》一文中,把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喻为“犬牙交错”的战争。他透彻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在政治、军事、和文化等各方面的优劣,阐述了“犬牙交错”的几种形态:内线与外线,有后方与无后方,大块与小块,局部与整体,包围与反包围。毛泽东同志精当地运用了“犬牙交错”这一成语,以富有辩证哲理的分析,形象生动地巧抒胸臆,使人们明白了“长期而又广大的抗日战争,是军事、政治、、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错&的战争,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既驳斥了速胜论,又痛斥了亡国论,使全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前途,增强了必胜信心。(以上内容节选自《应用写作》杂志1998年第11期《军事成语与军事应用文写作》)   & 演讲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又有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军力、财力都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日本的侵略行为损害并威胁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国际的同情与援助;而中国的反侵略战争能获得世界上广泛的支持与同情。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最后他得出结论:“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从而有利地批判了当时国内存在的速胜论与亡国论,为人民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   毛泽东还指出:这场持久战将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毛泽东着重指出,第二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将是中国很痛苦的时期”,“我们要准备付给较长的时间,要熬得过这段艰难的路程”。然而,它又是敌强我弱形势“转变的枢纽”。毛泽东强调“此阶段中我之作战形式主要的是游击战,而以运动战辅助之”。“此阶段的战争是残酷的,地方将遇到严重的破坏。但是游击战争能够胜利”。   为了实现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毛泽东还提出一套具体的战略方针。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中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第三阶段中,应该是战略的反攻战。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还强调了“兵民是胜利之本”。他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要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就会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论持久战》一书,是毛泽东于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讲演稿。这是一部伟大的马列主义的经典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论持久战》写了二十一个问题,前九个问题为第一部分,主要是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为什么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后十二个问题为第二部分,主要是说明怎样进行持久战和怎样争取最后胜利,着重论述了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在《论持久战》这部光辉著作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证明了其无懈可击的正确性;它可用于指导反侵赂的现代局部战争,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它不仅在国内成为指导抗日战争的科学的军事理论,而且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也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例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对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就十分佩服。他在《核子武器与外交政策》一书中写到:“关于毛主席军事思想的最好阐述,不见诸苏联的著作,而见诸中国的著作 。”
[本文由第一网 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 22:44:18
网友评论《论持久战读后感 多篇》
评论功能已关闭
本类公文总排行版
本类公文本月排行
本类公文本周排行【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聊聊《论持久战》背后那些事儿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对社会主义中国来说私有化是万孽之源!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13:06:45&)
22721字(11115/59)
( 06:39:03)
( 12:31:44)
11字(12/0)
( 11:01:53)
33字(111/0)
( 08:51:50)
70字(177/0)
( 15:47:02)
17字(35/0)
( 10:42:58)
64字(17/0)
( 09:34:16)
62字(12/0)
( 21:38:44)
55字(25/0)
( 21:10:44)
10字(52/0)
( 19:41:23)
( 18:53:22)
25字(33/0)
( 18:14:03)
25字(20/0)
( 17:52:12)
28字(33/0)
( 11:21:25)
104字(64/0)
( 10:44:05)
28字(42/0)
( 10:18:48)
47字(46/0)
( 09:12:34)
24字(63/0)
( 08:16:30)
59字(53/0)
( 00:44:42)
249字(82/0)
( 00:44:25)
28字(72/0)
( 20:04:35)
( 20:04:01)
15字(35/0)
( 19:06:56)
60字(101/5)
( 00:10:39)
25字(151/0)
( 23:41:12)
24字(36/0)
( 22:58:02)
37字(44/0)
( 19:56:44)
20字(47/0)
( 18:26:54)
67字(90/0)
( 18:24:55)
81字(96/0)
( 18:23:31)
72字(126/0)
( 18:21:52)
82字(34/0)
( 16:57:45)
61字(2908/0)
( 15:27:52)
57字(79/2)
( 16:12:10)
51字(45/2)
( 08:06:02)
31字(25/0)
( 15:20:01)
40字(39/0)
( 15:03:28)
71字(53/0)
( 15:03:20)
26字(47/0)
( 15:00:17)
36字(80/9)
( 15:27:09)
24字(36/0)
( 15:13:13)
11字(25/0)
( 15:12:14)
( 15:11:29)
( 15:03:05)
17字(32/0)
( 14:54:25)
44字(59/6)
( 18:10:31)
32字(47/0)
( 15:24:58)
50字(39/0)
( 14:57:20)
65字(54/1)
( 15:06:10)
47字(45/0)
( 14:43:40)
17字(32/2)
( 15:06:34)
25字(37/0)
( 14:36:38)
29字(44/1)
( 14:58:49)
18字(39/2)
( 15:01:06)
13字(40/0)
( 14:32:37)
43字(25/0)
( 14:20:44)
81字(158/0)
( 14:12:16)
30字(25/0)
( 14:04:41)
80字(45/0)
( 13:56:09)
85字(204/0)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论持久战理论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军事理论论文_学术堂
| [ 学术堂-专业的论文学习平台 ]
您当前的位置: >
论持久战理论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时间: 来源:学术堂 所属分类:
  一、深入认识论持久战理论
  1938 年 5 月,毛泽东在延安发表《论持久战》,自此,这篇抗日战争时期的雄文,犹如它的名字一样,发挥着持久而坚定的作用。早在 1936 年 7 月,坚持持久抗战的初步方针就已被毛泽东提出。他同美国驻华记者斯诺说道:&中日这一战,是持久的,最后胜负要在持久战中去解决。&1937 年 7 月,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朱德在《实行对日抗战》中指出,抗日将是一个持久而艰苦的抗战。同年 10 月,刘少奇在《抗日游击战争中的若干基本问题》这篇文章中提出我国对日作战要坚持长期的游击战。
  周恩来在 1938 年 1 月发表的《怎样进行持久抗战》中也就如何进行持久抗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回答。在汲取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和总结抗战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从 1938 年 5 月上旬开始,每天茶不思饭不想,呕心沥血,终于用不到 10 天的时间完成了 5 万字的伟大理论着作---《论持久战》。
  首先,《论持久战》深刻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基本规律。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是帝国主义的日本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一场决战。&同时,他客观分析了当时中日战争的特点,即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道路曲折,即中日战争将是持久的,但是前途光明,因为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人民。其次,《论持久战》论述了只有依靠人民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毛泽东认为,兵民是胜利之本。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显示了强大的凝聚力量。要想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就一定要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再次,《论持久战》指出了运动战和游击战是夺取抗日战争胜利主要的战略战术。毛泽东根据中日双方的基本情况、力量对比及战争发展变化,指出抗日战争将经历三个阶段,即战略防御、相持和反攻阶段。同时他提出,在这三个战略阶段过程中,战争最主要的形式是运动战和游击战。
  二、论持久战理论对抗战的意义
  《论持久战》制定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和战略战术,从全局上驾驭了抗日战争发展趋势,同时也提出在战争进行的各个阶段采取不同的战争形式。可以说,《论持久战》不仅仅是一部宏伟的军事着作,更是一部带有政治、哲学基因,能够决定中华民族未来命运的重要战略着作。
  《论持久战》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抗战实际情况相结合,让处在水深火热、迷雾中的人们不再彷徨,有了前进的方向。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带领下,人民群众振奋精神,万众一心,积极投身于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之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不可抗拒的凝聚力。
  《论持久战》科学地分析了中日双方各自存在的利弊条件,得出结论为中日战争将是持久战&,亡国论&和&速胜论&都不符合当时的实际国情。同时,毛泽东还指出,中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前提之一就是国内必须完成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要弄清楚当前状况下什么才是主要矛盾。[2]513事实证明,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实行全面抗战,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
  三、论持久战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意义
  《论持久战》系统客观地分析了中日两国的国情和特点,指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与帝国主义国家的决战,中国得道多助,日本失道寡助,胜利一定属于正义的一方,这是马克思主义国情观中国化;《论持久战》根据中日战争形势的发展变化,指出抗日战争将经历三个阶段,同时制定出不同的战略战术,这是马克思主义系统观中国化;在《论持久战》中,毛主席指出:&一切事情是要人做的,持久战和最后胜利没有人做就不会出现。&这是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中国化。
  不仅是《论持久战》,毛泽东的很多着作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时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具有创造性、完美卓绝的马克思主义着作。回顾历史,我们党走过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与时俱进地把握着中国的国情和所处的世情,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的历史经验。
  论持久战理论中的国情思想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兼具理论和方法论意义。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以及阶级分析方法,深刻系统全面地分析中国的国情和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持久战理论对于今天我们准确把握时代主题,科学判断世情、国情,开拓现实,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四、论持久战理论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它将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繁重的事业。对历史实践的总结和对现实国情的准确把握使我们坚信改革是持久的且永远不会停滞。邓小平在谈到毛泽东讲的实事求是时说&: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3]
  只有实事求是,才能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要求;只有坚持科学的国情观,才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中国各项改革实践中去;只有科学分析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才能把握好《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六个&紧紧围绕&.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只有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领导体系的现代化水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才能在全面深化改革路上稳步前进。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过程中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利益,问政于民、问需于民。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最伟大的战争力量是人民给予的&.[2]511因此,全面深化改革要聚合众力、融合众智,依靠人民推动改革。综上所述,要想打赢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领导体系的现代化水平和依靠人民群众三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李久林《。论持久战》的发表及其意义[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2)。
  [2]毛泽东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3]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您可能感兴趣的论文
老子是我国 2500 多年前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核心思想是道,老子所有思想都是..
一、宋夏战争概述 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冲突与矛盾几乎贯穿整个中国历..
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从唯物角度出发,必须要有高度发达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精神..
《孙子兵法》的开篇《计》篇是全书的总纲,其中指出作为军事管理者的将,应该具..
毛泽东是举世公认的战争艺术大师,他的名字是与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紧紧联系在一..
高校的军事理论课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军事理论论文标签
返回上级栏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胜生 论持久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