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骗子英语”为什么能吃遍全国

[转载]单词记忆碎片&58&(篇二零二)
选自新浪博客 王宇词汇--公式组合记单词
【截至《母亲节为你揭开mother与father的造词奥秘》 16:07 共209篇】
【考研英语阅读真题详解:1994 Passage 1(
18:14:15)】【为你揭开英语单词中的“同源发音”
和“同源发音字母”。(
13:06:19)】《英语中的“同源发音”和“同源发音字母》& 版权作者:王
我们看下面一组单词:
Imbibe吸入&&&&&&&&&&&&
——& in+bibe= drink
Sympathy同情,赞同&&&&
—— syn+path=feel+y
Impress印象,印记&&&&&&&
—— im+press
Compress压缩&&&&&&&&&&&
—— con+press
其实上面这组单词出现了字母n变m,这种现象就叫字母同化现象,或者叫发音同化现象,
当字母n后面衔接字母p 、b、 m,而且这些字母发是[P、b 、m 、f]音是,就会出现同化现象。也就是说在字
母P、b、m前后少出现字母n。换句话说,单词里出现的字母n和m也往往就是是单词的拆分点。
为什么会出现音变或者同化等现象呢,这要从英语发音的角度来论述了。
英语中发音共分为几大类,他们是按照发音发音的特点来划分的,也正是这些特点相同的发音容易出现音变和同
化的现象。
第一组 :[n、l 、r],它们叫响齿龈音,也就是他们的发音特点一样,正因为此,他们的发音也更难以区分、
而且易混淆。我给这些发音特点相同而且容易混淆的音起了个名叫同源发音。而这些字母的发音如果是同源发音
,那么这些字母就叫同源发音字母。
[n、l 、r]的同源发音字母有:n l r等
第二组:[t、d、s、z],它们叫阻塞齿龈音,他们是同源发音
[t、d、s、z]的同源发音字母有:t 、d、s 、c等。
第三组:[p、b、f、v、 m],它们叫唇音,它们是一组同源发音。
[p、b、f、v、 m]的同源发音字母有:p、b、f 、v 、m、 ph等。
第四组:[k 、g 、ŋ ],它们叫软颚音,它们是一组同源发音。
[k 、g 、ŋ ]的同源发音字母有:k g n c q等。
第五组:[m、n 、ŋ],它们可以叫为鼻声音,所以它们又是一组同源发音。
[m、n 、ŋ]同源发音字母有:n m等。
第六组:(略)
而上面的我提到的当字母n后面衔接字母p 、b、 m,而且这些字母发是[P、b 、m 、f]音是,就会出现同化现
象。正是因为m、n是同源发音,而[p、b、f、v、 m]也是同源发音,从发音顺口的角度考虑,m接p、b等发音比
n接p、b等发音更加容易发出和顺口(不信大家可以试试)。也是正因为如此很多词根我们也可以利用同源发音
Ped—foot&&&&&
同源发音:p=f&&&
Col—care&&&&&
同源发音:l=r&
cede—cease&& 同源发音:d=s
rupt—reft&&&&
同源发音:p=t
leg—lect&&&&&&
同源发音:g=c
quite—good&&&
同源发音:& q=g&&
当大家掌握了英语单词中的同源发音和同源发音字母后,对于以后单词的学习和理解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科学的分析词根词缀记忆法的死穴”( 11:53:40)】
词根词缀记忆法是大家公认最好的单词记忆方法,但绝大多数的英语词汇老师却不原因承认它的弊端和缺点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客观的用数据分析一下,为什么我说词根词缀法有缺陷。
一共是35个。(一些简单词汇我并没有列出,因为它的作用是帮你记忆词根的,我们只说他的词根词缀的零件)
我们大家都会算术,你背了35零件,而得到了24个单词。35-24=11。多背了11个。这就告诉了我们当你背诵的
单词零件数量超过了你要背的单词数量时,这时你的记忆负荷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这就是很多同学刚接触
词根词缀记忆法时候,效果不是特别明显的原因。(这点不是我说的,是我经过调查以后得出的结论)
如果你不信,你把上面的24个单词到一个中学生所在的班级讲讲,看看他们有多少个能在一个小时内背下来
共15个零件。24-16=8.,也就是说你只背了16个零件,而得到了24个单词,记忆负荷不但不没有想上面一组单
词一样增加,反而减少了。
我们在比较一下所用的零件数量,35-16=29,也就是说公式组合记忆法比逻辑串讲,在记忆效率上提高了1倍
我们在来直观的比较一下两组单词
第一组:扎乱无章,没有规律
第二组:井然有条,脉络清晰
&& 经过我上的分析,我们终于明白了:
当你背诵的单词零件(词根、词缀)数量超过了你要背的单词数量时,这时你的记忆负荷不但没有减少反
而增加了。
当你背诵的单词零件(词根、词缀)数量少于你要背的单词数量时,这是你的记忆效率大大降低。
我们传统的教材编写和课程中,只是相对于传统的死硬来说提高了记忆的效率,而并没有减少我们的记
【“我们到底该如何记忆英语单词中的词根” ( 12:41:59)】
英语单词中的词根一般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这个词根本身就是英语单词的,例如:press压、Merge
合并;吞没、sure可靠、安全、port港口、持等,这些词汇本身即是单词又是词根,它们对我们学习英语词根来
说并不是难点,而且很容易理解。第二种类型是词根本身不是单词,但是可以从一些简单的英语词汇中学习和记
忆它。(如spond、fort等)这些词根就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我认为如果你不是想把研究英语词汇作为终身
的职业的话,你的根本目的是记住词根。
那我们记忆词根的误区在哪?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个词根Spond,词源字典给出的含义是pledge保证,如果我们要
这么记忆词根的话,我个人认为对记忆词根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这不就是用英语去解释一个单词吗,pledge在
形象上与spond我们看不出有任何的关联,而我们有的老师却喜欢把它更加复杂化端出印欧语系来说事,我认为
就更加无聊了。(词根本身就不是单词,印欧语系的举例就更加就不是单词了,我们用一个不是单词的单词,去
记忆一个不是单词的词根,哎你认为呢,朋友们。)
我们换一个角度想想,你给一个中小学生讲这个词根,你把pledge给出来,会同学们记忆spond这个词根有帮助
吗?就我对中小学生做过调查而言,他们不但认为他没有帮助反而认为它是个负担。那到底该如何高效的记忆这
个词根呢?我个人认为Spond保证,用spend(花费)这个单词记忆效果会非常好,因为词根spond保证,其实就
是多指提供金钱上的保证。不仅如此他们在形象上也非常接近,只有一字之差。
Sponsor&& n. 保证人;赞助者;主办者vt.
赞助;发起
构词拆分:Spons保证+or人:保证人
respond& n回答,答复
构词拆分:re回+spond保证:回来给你个保证,回答
response n. 响应;反应;回答
构词拆分:re回+sponse保证:回来给你个保证,回答
responsible adj. 有责任的;负责的,可靠的
构词拆分:re回+sponse保证 +ible可..的:回来给你保证,可靠的,负责的
responsibility n. 责任,职责;义务
构词拆分:responsible有责任的;负责的,可靠的+ile+ity名词:责任,义务
correspond vi. 符合,一致;相应;通信
构词拆分:cor=com一起+ respond回答:大家的回答相同一样,一致
Spontaneous adj. 自发的;自然的
构词拆分:spont=spond保证+ane+ous的:任何的保证都应该处于自发的
我们再来看一个词根Fort词源字典给的含义是strong强壮的,坚强的,strong的作用只是告诉你词根的含义是
什么,它对于记忆这个词根没有很大的帮助,我认为用force力量记忆词根fort效果会非常好,应为有力量的人
才会强壮,而从形象上来看,force于fort也非常接近,大家也更加容易记忆。
comfort& n. 安慰;舒适;
构词拆分:com强调+fort=force力量、坚强,强调告诉你要力量,安慰
Effort n. 成就;努力
构词拆分:ef=ex外+fort=force力量:向外展示你的力量,当然会很有成就,
其实词根记忆根本是要从我们学习过的简单词汇入手,而不是照着词源词典拿出一个单词来对词根进行解释
,更加不是扯出远古英语,印欧语系来把词根记忆更加复杂化,大家想想如果你给小学生和中学生讲词根,他本
来就没有明白这个词根的时候,你有搬出印欧语系来岂不是更加糊涂了。还是那个原则,你讲的方法如果能让小
学生和初中生都能理解的话,我想这就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我们词汇老师的责任是要把问题简单化,通俗化,而
不是复杂化。
"Mouse(老鼠)与mouth(嘴)不是真亲戚" ( 17:33:44)转载标签:
王宇初中词汇王宇讲考公式
组合记忆王宇讲考研词同源发音字母教育 分类: 初中英语词汇杂谈&
Mouse(老鼠)与mouth(嘴)这两个单词其实并没有什么关联,他们分别是两大阵营的。
mouse老鼠、这个单词的本意是挤出,探出,指的是不敢露全身的人和物,引申出老鼠和胆小的人。
&&&&&&&&&&&&&&&&&&&&&&&&&&&&&&&&&&&&&&&&&&&&
它与muscle肌肉、挤出同源。mus来至于mouse的简化+cle名词后缀,肌肉就是通过肉的相互挤压锻炼而成的。&
而Mouth嘴,这个单词我们用Bouche 口、嘴,来记忆,b和m同源发音字母,th和ch同源发音字母。
这里的th后缀,我们在Tooth牙这个单词里又一次见到了它。
更重要的它还有一些兄弟词汇
stomach n.
胃;胃口;吃下,sto词源并有没有给出很好的解释,我个人认为是stop停止的简化,mach=mouth
嘴。胃,就是从嘴里吃下的东西所停留和消化的地方。
mustache n. 胡子,词源并没有给出很好的拆分,我的拆分是,must来至于mouth嘴的简化,ache疼。胡子,一
拽它嘴就会疼。
【“用字母脱略现象巧记考研英语词根”( 12:14:45)】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单词wrist n. 腕关节;手腕。这个单词为什么是腕关节的意思,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其实wrist来至于wry扭曲这个单词,wr表示的含义是扭转,为什么wr会表示扭转呢,其实它来至于versus扭转
这个单词的简化,字母v和w属于同源发音字母{v同源发音有[p、b、f、v、 m&
w],它们叫唇音,它们是一组同
源发音},字母e脱落,所以变成wr(英语中没有vr这种拼法所以用wr来代替),像这种字母脱落的现象在词根的
变化中非常多见,如:afraid害怕=fraid胆小鬼=fear,ea字母脱落。Flex来至于
fold,o字母脱落等等。最后
为什么这个单词叫腕关节啊,所谓的腕关节就是能扭转的关节。&&&&&&&&
Wrap vt. 包;缠绕、围巾,wr表示扭转,围着一个物体转了一圈又一圈,这就是缠绕。这个单词我们要与
develop vt.
显露、开发;进步。一起记忆,这里的de解开,velop=wrap包裹、缠(v=w,l=r,p=p)解开包裹
使得里面的东西显露出来,也就是开发(就是使一个新的事物出来),引申为进步。
&& envelop vt.
包围;包封、包裹,这里的en=in里,velop=wrap包裹,把东西包裹在里面,包围;包封
wreath n. 花环;圈状物vt. 环绕,wr扭转,由花转成一圈圈的物。
& wrench n. 扳手,vt. 扭伤;猛扭,
wr扭转,扳手就是能拧转螺栓等的工具
& wring n. 拧;绞;挤;扭动,wr扭转+ing名词后缀,拧、扭动
王宇词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王宇讲考研词汇经典详解5:英语单词的简化与同源( 18:09:53)】
很多英语单词都是利用单词的简化和同源字母的转换来创造新的单词的,下面我们就来利用这些规律来巧记考研
brittle ['britl] adj. 脆弱的,易碎的,这个单词与bruise. n.
擦伤;挫伤是兄弟词汇。brit等于bruise
(br=br,s=t同源)结尾le是形容词后缀,它是liable=le易的,简写。整个单词连接起来就是brit=bruise擦
伤+le容易的,容易被擦伤的东西是脆弱的。我们来趁热打铁在看一个和他们有关的单词fragile 脆的;易碎的
,这个单词是由,frag+ile来组成的,这里的frag等于我们学过的break破裂,(br=fr同源字母,g=k同源字母
),ile等于我们刚学过的le=liable易的,容易破裂的就是易碎的。
brochure n.
手册,小册子,这个单词有broch+ure名词后缀,两部分组成,broch是来于broach钻头的简化,
小册子就是用砖头钻眼以后缝合而成的小书。而broach钻头、钻孔这个单词来自于pierce vt. 刺穿的简化,(
b=p同源字母,r=r,ch=c同源字母,中间的ie出现了字母脱离现象)(bore钻孔=br)
bubble n. 气泡,泡沫,vi. 沸腾,这个单词是拟声词模仿水气泡的声音,它的兄弟词汇burble vi.
发汩汩声,也是如此(拟声词)
budget n. 预算,预算费,来自于budge羔羊皮+et小,两部分组成,其实这个单词的本意是指用羔羊皮做的小
钱包,所谓的预算,当然是要根据钱包里的钱来安排的啊。
bump 碰撞,撞击, 这个单词和bomb.轰炸息息相关,爆炸就是由两个物体碰撞而产生的。那有的朋友会问,我
们怎么记忆bomb,这个单词其实是来自于boom 发隆隆声;的简化,很多单词都会出现双写oo简化为单个o的情况
(如cool简化为cold,moon简化为month,loose简化为lose等等),这里发隆隆声音就是爆炸的声音。发隆隆
声音引申出繁荣的含义等
braze用黄铜制;这个单词与brass黄铜是同城兄弟,(z=s同源字母),而这里的br来是自于burn烧的简化,黄
铜是煅烧练出的铜基合金。捆绑记忆bronze青铜,(这里的br也是如此burn)
王宇词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不可不知道的——英语单词中的“简”与“合”现象。 ( 19:52:15)】
这里的简就是单词的简写,合就是单词的合并。简与合就组成了我们常见的简合词。
简合词其实就是两个单词简写以后合成的新单词。《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作者,路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在《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写道:
噢,“slithy”意思就是“lithe(柔软的)和slimy(
粘滑的)”合二为一,就是两个意思捆绑成了一个单词。
mimsy”就是“flimsy(脆弱的)和miserable(悲惨的)也是合二为一&&&&
其实英语中的“portmanteau(混成词)”它本身就是“手提包”,当初是为马背携运而设计。portmanteau=
port(运)+manteau(披风),合成未简。
卡罗尔提到的简合词汇还有:
chortle得意高笑(chuckle吃吃笑+snort喷鼻息)、
galumph(意气洋洋地走,gallop飞奔+triumph凯旋)。
我们常见的简合词(经过简化合成词)
smog烟雾,是由smoke烟+fog雾,是根据路易斯。·卡罗尔的例子编写而成。
motel汽车旅馆,是由motor口语汽车+hotel旅馆组成的,以前是指没有房间的旅馆,可以停车,而人就
在汽车内睡,只不过比停在外面多了层保护而已。汽车旅馆与一般旅馆最大的不同点,在於汽车旅馆提供的停车
位与房间相连,一楼当作车库,二楼为房间,这样独门独户为典型的汽车旅馆房间设计。汽车旅馆多位在高速公
路交流道附近,或是公路离城镇较偏远处,便於以汽车或机车作为旅行工具的旅客投宿。
heliport直升机机场,是由helicopter直升飞机+airport机场,组成的这里的port取自于ariport。
&而另一类没有简化的合成词叫全合词,这种单词我们是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下面我为大家举两个例子:
Blackboard黑板,是由black黑色 + board板组成的.
这个单词最初被提及是来自于&黑板丛林&“市中心的平民
区学校充满了青少年的违法犯罪”源自于 Evan Hunter's的小说标题(1954).
Bathroom浴室;厕所;盥洗室,是由bath沐浴、洗澡 + room房间. 最初是指一个有洗澡设备的房间,后来慢慢
变成了厕所的委婉说法。
Basketball篮球,是由basket 篮子+ ball球,是美国马萨诸塞州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教师詹姆士·奈
斯密斯博士所创。他并不是在改革一项运动,而是在发明一项运动。他当时只是为了给国际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
院的学生们发明一种适合室内进行的运动,他的发明引起了积极的响应。最初,他将两个装桃子的篮,钉在学校
健身房楼上看台的两端,以橄榄球作为比赛用具,向篮内投掷,后来改为铁制的圆圈,挂上线网。再后来剪开网
子下口,成为今天篮框的样子。为了完善篮球游戏,他在1892年制定了13条规则,后逐步修改和增加条款,出场
人数也逐渐减少,直至规定每队5人,这才成为现代的篮球运动。
王宇词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为你揭开“widow寡妇”与“window窗户”的真实区别。( 11:37:47)】
寡妇由于和window窗户的相似性,以前我们经常把他们绑在一起记忆。(Window这里的n我们想象男人nan的)
大家可以想象一个画面,半晚,透过窗户我们看见,一个男的在读书,一个女的在织布,多么完美的小家庭呀。
转瞬之间,你再看的时候发现,窗户里的“男人”没有了,只剩下一个哭泣的女人,我们叫她“寡妇”(widow)
。当然这是一种比较经典的联想记忆法,其实本身两个单词之间并不存在着这样的联系。那么今天我们要从构词
法角度来谈一谈如何正确理解记忆它们。
&我们先来看window窗户,它是由wind风加上ow名词后缀组成的。顾名思义窗户的就是用来通风换气的。
Widow寡妇,ow我们刚刚讲过是名词后缀,那么把ow去掉以后这个单词变成了wid,这里的wid=vid分,它来自于
vidual['vidjuəl]寡妇的,(ual形容词后缀)寡妇就是与丈夫分离的妇人,这里w和v是一对同源发音字母。其
实像这种情况英语单词中还有很多(如Worth 价值与value 价值,Wear穿与vest穿衣等)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个单词divide划分、分开,这个单词是由di+vide组成的,di就是我们学过的dis分离的简化
版,vide我们刚刚讲过是分开的含义,分离分开就是划分。
最后这个单词individual个人的,in是这里是否定的含义divide划分+ual我们在寡妇的里已经讲过,整个单词
连起来就是,不能在划分的,个人的。
&&&&&&&&&&&
(王宇词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0年考研超变态难词详解6:dock船坞;码头原来是引导。( 11:39:01)转载标签:
王宇初中词汇
公式组合记忆王宇讲考研词王宇词汇教育 分类: 王宇讲考研词汇&
☆ dock n. 船坞;码头
王宇解词★ dock来至于duke(公爵、君主)本意是领导、引导。码头引导船体停靠和修整的地方。【我们熟悉
的词根duct/duce就是来源于它】
☆ forge n. 熔炉,锻铁炉;铁工厂vi. 伪造
王宇解词★ forge(fact)本意建造,炼铁炉是建造铁的地方.
【在factory工厂和fabric建筑物中体会去体会
☆ gaol vt. 监禁n. 监狱
王宇解词★ gaol来至于jail监狱,字母g=j是同源发音字母的变换,【我们在cage笼子里体会其监狱的含义】
☆ herd n. 兽群,畜群 v. 成群,放牧
王宇解词★herd放牧,我们与shepherd牧羊人放在一起捆绑记忆,shep=sheep羊+herd放牧,放羊的人,牧羊人
。【我们在group团体与heap积累中去体会herd成群的含义】
☆Medal n. 勋章,奖章
王宇解词★Medal 来自于Metal金属,d=t是同源发音字母的变换,勋章、奖章都是金属铸造的。
☆Shed n. 小屋,棚
王宇解词★ Shed小屋,棚,来至于shade遮阳,元音字母a于e的变化,棚就是用来遮挡阳光的。
☆Sober adj. 冷静的,清醒的;未醉的
王宇解词★ Sober冷静的,清醒的,这里的So=se没有+ber是ebriety醉酒这个单词的简化,没有醉酒没有喝醉
☆streamline& n流线型
王宇解词★stream 流动(在river河中体会流)+ line线,流线型
☆ valve n. [机]阀;[机]活门
王宇解词★valve本意是转动,来至于volute螺旋形,阀、活门就是能转动的。
&【我们在envelop vt.
包围;包封、包裹这个单词里体会其含义,这里的en=in里,velop=wrap转动、包裹,
把东西转动包裹在里面,包围;包封】
☆Philosopher 哲学家、哲人
王宇解词★Philo=爱+soph=思考、智慧(我们熟悉的苏菲亚(Sophia)就是希腊文「智慧」之意)+er=人,爱
思考和智慧的人,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是第一个称他自己为哲人,有人问了,毕达哥拉斯是何许人也,他就是—
—勾股定理的发现者,勾股定理(西方称毕达哥拉斯定理)著称于世。这定理早已为巴比伦人所知(在中国古代大
约是公元前2到1世纪成书的数学著作 《周髀 算经》中假托商高同周公的一段对话。商高说:“…故折矩,勾广
三,股修四,经隅五。”商高那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当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短边)和4(长边)时
,径隅(就是弦)则为5。以后人们就简单地把这个事实说成“勾三股四弦五”。这就是中国著名的勾股定理.)
,不过最早的证明大概可归功于毕达哥拉斯。他是用演绎法证明了直角三角形斜边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之和,
即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
2010年考研难词详解7:protein“蛋白质”原来是first的变形( 18:18:30)转载标签:
词汇王宇词汇王宇讲考研词同源发音字母教育 分类: 王宇讲考研词汇&
☆client ['klaiənt] n.客户、委托人
王宇解词★ client客户、委托人,我们来用一个熟悉的单词incline倾斜去记忆它,这里的in表示“里”,
cline=lean倾斜、依靠,在里面倾斜,倾斜。client的本意就是依靠倾斜,委托人,就是可以让你依靠的人。
&☆dumb [dʌm] adj. 哑的,无说话能力的,无声的
王宇解词★ dumb哑的,我们把它和deaf聋的在一起比较记忆,我们汉语常说一个人又聋又哑,其实英语中的聋
哑也存在着某种联系,dumb哑的,就是说不声音。deaf聋的,就是听不见声音。这里的b与f是同源发音字母。
☆dynasty ['dinəsti] n. 王朝,朝代
王宇解词★ 这个单词由dynast统治者+y名词,统治者所在的时代,王朝。【在dynast统治者这个单词里,
dyna=(dyne达因(力的单位))=power政权+st是ist人的简化版,掌握政权的人就是统治者】
☆epoch n.新纪元;新时代;
王宇解词★ epoch新纪元,这个单词是由 epo=epi=upon"在之上+ch=scheme=to
hold举行,在上一个纪元之上
上举行的,就是新纪元,新纪元就是指新时代。【比较era新时代】
☆Harbor n. 海港;避难所
王宇解词★ Harbor避难所,这个单词由harb+or组合而成的,这里的harb=harpy是希腊神话怪物,鹰身女妖,
字面意思为“强盗、抢夺,or是名词后缀常表“人”或“物”,当抢夺者来的时候避难的地方,【我们在与
harry vt. 掠夺;骚扰的比较中去提会抢夺的含义】
& ☆Merit ['merit] n. 优点,价值,值得,应收报答的
& 王宇解词★
merit=mero=part分,字母m与b是同源发音字母,优点是区分出来的。
☆plural ['pluərəl]& adj. 复数的
王宇解词★ plural=plus.
加,加上=more(p=m,r=l)单词简化+al形容词后缀,加上一个就不是单数,是复
数。复数就是不止一个嘛。
☆Premier ['premjə] adj. 第一的;最初的n. 总理,首相
王宇解词★ premier是由 premi=prime最初的、首要的+er形容词后缀的,最初的,总理和首相就是国家首要的
人物。【国家首脑嘛,我们常见的前缀pre与pro就与它有关】
☆protein['prəuti:n] n. 蛋白质
王宇解词★Proto=first首要的+in名词后缀,(p=f,i字母脱离)蛋白质是生命的首要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
就没有生命。(protein与proton质子相比较,体会其中质的含义。)
& ☆Atom['&təm] n. 原子
王宇解词★atom原子,这里a的含义是“否定”,tom=切,原子刚刚发现时被认为不能再切割。(我们在tome册
中去体会切的含义,tome本意是切,一册就是一本书的被切分的一部分。)
系统论述英语同源发音及单词音变1(唇音系) ( 19:40:15)转载标签: 王宇初中词汇王宇词汇王
宇讲考研词公式组合记忆初中英语词汇 分类: 同源发音及单词音变&
系统论述英语同源发音及单词音变1(唇音系)作者:王宇
英语的音变及其规律其实外国早有研究,如今我们我们那些津津乐道的发音规律其实都是来自于大师们的潜心研
究。值得我们提起的,一位是德国语言学家雅各布·格林(Jakob Grimm)提出的格里姆定律:语音演变规律之
一。1822年格里姆在《德语语法》一书中系统阐述了日耳曼语和其他印欧语之间的辅音对应关系,指出被称为第
一音变和第二音变的语音演变规律性现象,在当时的语言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通常指原始印欧语到日耳曼诸语
言的一系列辅音变化。借助这一定律可以把日耳曼诸语言同印欧语系中其他语言区别开(第一音变),把高地德
语同其他日耳曼语区别开(第二音变)。另一位是卡尔·维尔纳于1875年提出维尔纳定律:语音演变规律之一。
1816年由丹麦语言学家维尔纳在《第一个音变的一个例外》一文中提出。指区分原始日耳曼语和印欧语的辅音演
变,在重音之前和重音之后演变不同。这一定律给格里姆定律的例外情况作了说明,在当时历史比较语言学界一
起了震动。
正像上面大师们所说的一样,我认为音变的产生是来源于发音的位置和特点,由于其发音特点的相同,发音方式
和口型位置相同等原因,才造成成了英语的音变。经过在教学中的总结法发现往往那些音变就是在这些发音位置
和特点相同的发音上产生的。
我把这些发音部位相同、发音特点一样,而且易混淆、难以区分、发音叫叫同源发音,其发音相同的字母叫做同
源发音字母。
那么今天我们来介绍第一组,唇音系,它同源发音包括六个,分别是[p、b、f、v、 m&
w],它们都叫labial唇
音,他们特点都是很唇音有关,而且发音易混淆,难区分。与其发音相对应得字母有(即同源发音字母):p b
f ph v m w。下面我为大家举出一些例子,你会发现这些单词不同源也义相关。掌握了这些要规律后,会对你今
后记忆单词有很大的帮助。
同源音变表、(1)唇音系
举例说明:
pack背包——back后面
pocket容器——bucket桶
pat轻拍——bat重拍
pierce刺穿——bore钻孔
purse钱包—— burse 钱包
puzzle使困惑——baffle使困惑
describe描述——description描述
bump碰撞——bomb爆炸
pater父亲 ——father父亲
&&&&&&&&&&
pre前—— fore前
&&&&&&&&&&
plate盘子——flat板平
&&&&&&&&&&
pile堆积——fold折叠
&&&&&&&&&&
pen钢笔——feather羽毛
brother兄弟——frater兄弟
&&&&&&&&&&
bear结果实——fruit结果结果实
break 破裂——fragile易碎的
&&&&&&&&&&
dumb哑——deaf聋
&&&&&&&&&&
base基础——foundation基础
&&&&&&&&&&
beat打——fight打
web网——weave织
mobile移动的——move移动
probable可能——prove证明
deliberate商议——deliver投递&&&
five五——fifteen十五
proof证明——prove证明
fable寓言故事――verbal口头的
safe安全—save救
left离开——leave离开
belief相信——believe相信
&life生活——live活
value价值——worth值得
&& verb动词——word词
&volunteer志愿者——will愿意
&& via通过——way路
volut转、圈——well良好
Imbibe吸入——————in+bibe= drink
Sympathy同情,赞同—— syn+path=feel+y
Impress印象,印记—— im+press
Compress压缩———— con+press
以前我们讲解音变的时候都是拿汉语,显得有些牵强,我提出同源发音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
为什么通常这些发音和字母会出现音变或同化等现象,其实就是来源于他们的发音特点和方式相同。
当然我们最终还是要感谢雅各布·格林和卡尔·维尔纳,是他们的苛刻专研才让我们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走的更
新浪网友 22:54:52 [举报]
pack背包——back后面
pocket容器——bucket桶
pat轻拍——bat重拍
pierce刺穿——bore钻孔
puzzle使困惑——baffle使困惑
如果本来就不是同源的话,怎么可能音变啊?请王老师详细解释一下啊。
当然还有别的例子。
你知道北京外国语学院的老教授是如何学习英语的吗?( 07:27:28)转载标签: 公式组合记忆王宇
初中词汇王宇词汇王宇讲考研词初中英语词汇同源 分类: 王宇杂文&
&&&&&&&&&&&&&&&&&&&&&&&&&&
北京外国语大学 刘润清教授写给报考英语专业的同学
我在中学学的是俄语,1960年报考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俄语系。但报到时却得知我被分到了
英语系。我的同班同学都学过英语,至少知道800个英语单词,发音也没有太大问题。惟独我这个农村孩子一个
英语单词也不知道,一切都要从头学起。更可笑的是,别人说yes时,我会不自觉地说出俄语“是”的音/da/;
别人说 no 时,我会说/niet/。发英语的几个元音时,我也遇到很多困难,经常在班上引起哄堂大笑。好在我在
班上年纪最大,脸皮也厚,又是团干部,因此无论别人怎么笑,我也没太在乎。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
。夏祖煃老师,不仅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真诚、热情的工作态度;他经常鼓励我这个最落后的学生。老师和
同学的帮助,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因此我从来没有被困难吓倒过。我把周末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对着镜子练
发音,一练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嗓子都练哑了。当时全班只有一个大型录音机,要听大家都听,不听谁也别听,
录音机死沉死沉的,也不可能搬到宿舍去。录音里只有精读课文和生词,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任何其他听力材
料了。我还经常在黑板上练拼写,写满一黑板,就擦掉又写。单单这发音和拼法,就不知道花去了我多少时间。
我的语法还算好,当时没有什么专门的语法课,精读课文中出现什么语法现象,老师就顺便讲一下。但总的来说
,在第一学年,我一直是班上的最后一名。到一年级结束的时候,我才算入了门。
二年级仍以精读课为主,它既是英语输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口语、笔语练习的主要场所。同时,还开了泛读课,
让我们读最简单的英语小故事。从二年级起,老师还要求我们用英英词典。我记得第一次拿到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时,查了一两个词,心里就十分激动:我可以用英文解释英文了!初用英英词典时,当然
也遇到不少困难。为了查一个词,不知道要查多少其他词。有时查来查去,就忘了最初是要查哪一个词了。但是
,英英词典使我们看到了英汉词典中解释的局限性和误导性。从根本上说,查完英汉词典和汉英词典,并不能够
真正学会使用一个词。只有查一部好的英英词典,才能真正搞清一个词的确切含义和用法。随着词汇量的扩大,
使用英语词典的兴致也越来越高。有时,查上瘾来,会查上个把小时,忘记了正在读的文章。那时,我们都把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上标的25个句型背得滚瓜烂熟。总之,查英英词典本身就是在学地道的英文。
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精读课的作用是最大的,一切基础知识都来自于精读课。此外,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是那
些简易读物。这些小书深深地吸引了我,并让我眼界大开,因为里面有一种全新的文化。与此同时,我还惊叹于
其中简单、地道的英文所包含的极强的表达力。那时,我的词汇量极其有限,但这些小书带我进入了一个又一个
美妙的童话世界。一年之内,我读了近百本简易读物。是这些书使我感受到英语的语言之美,让我体验到地道英
语的味道,并逐渐培养了我对英语的一种“直感”(to cultivate a feel for the
language)。这时候,我
对英语的成语、习惯用法、动词搭配、漂亮的语句等,已变得十分敏感。遇到这些内容,注意力会突然集中,并
将它们立刻背下来或抄在笔记本上。对于好的句子或段落,我会反复读,强行记,甚至一字不漏地背下来。在课
堂上或作文中用上几个背过的句子或短语,在同学面前“显摆”两句,都感觉非常享受。因为看了大量的课外读
物,到二年级时,我已经丢掉了“落后”的帽子,开始名列前茅了。
三年级的经历给我留下的印象也很深。首先,精读课文的人文味越来越浓了。这些课文不仅是语言的示范,同时
也是很好的文学熏陶和人文教育的材料。哲理越来越多,语言越来越美,有讲头,有读头。其次,这时我开始读
原版英文小说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读原著才是英语教育的开始。原著中的语言不再是为照顾学习者的水平和语
法的需要而改编,而是作者深刻、细腻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而且,大部分原著都出于语言大师之手。更重要
的是,原著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西方社会背景、风俗习惯、法律制度、宗教信仰、伦理道德、人情事理、自强精神
,以及如何开玩笑、如何带来幽默效果等。原著把读者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当时,老师告诉我们,不读上几十
本原著,英文是学不到家的。原著既保留了语言的原貌,又保留了文化的原形。再有,就是三年级开设了正式的
写作课。在此之前,我以为说英语最难,因为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后来,我又感到,听英语最难(如听英语广
播),因为你不能控制对方的讲话速度。等到开始学习写作,我才意识到,一个人英语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要
看其书面英语的水平如何。最初,我以为把重要的话写下来就是作文。后来我才知道,这是错误的理解。书面英
语是最讲究、最严谨,需要经过反复推敲的语言。语言之美,多体现在书面语上。讲话不能像背书;同样,写作
也不能像讲话。记得有一次我写到:“Now Im going to say something
about….”,老师上来就是一个大红
道:“Too chatty! This is not writing!”。当我连续使用同一个结构时,老师又批上“Vary
structure please”。如果一个词在相邻的句子中同时出现,老师会划出该词,并批上“Bad
style!”的字样
。老师改过几次作文之后,我悟出了一些写作之道。可以说,我现在对书面英语的认识,以及我现在的英文写作
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都受益于三年级的写作课,是写作课为我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
四年级时,学校开设了一个高级翻译班,俗称尖子班,入选的有吴一安、秦秀白、王英凡、唐闻生和我等9个人
(但不知为什么,这个班办了不到一年就解散了)。办这个班的初衷是要把这些人培养成高级外交翻译。我记得
最清楚的是两件事:一是伊莎白把我们的语音语调重新纠正了一遍。她先让我们听一家英国出版公司出版的录音
带,有诗歌、剧本,也有小说,都是百分之百的RP,典型的英国上层社会的发音,漂亮极了。然后,她让我们模
仿一些段落。最后,她还让我们设想是在人民大会堂宣读一个领导人的发言。她说我们底气不足、声音不稳,一
拉长声就走调。她要求我们两个人相隔50米对着讲,每天早晨至少练半个小时。虽然没有当上大翻译,我的朗读
水平却大大提高了,能把一个故事读出感情、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这些都是那一年长的出息。二是学了不
少外交文件和人民日报社论的翻译。我们当时把Beijing Review(那时叫Peking
Review)看了个遍,把当时的
重要文件、社论、评论员文章(国际的)都拿来进行英汉对照阅读,学了很多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固定译法,包括
“三面红旗”、“大跃进”、“人民公社”、“以粮为纲”等。开始的时候很不习惯,读惯了英文小说原著的人
刚接触Beijing Review可真是不舒服,总感到有一种语言与文化的不相匹配:英语不是为这种中国式的表达而
造的。后来就慢慢习惯了,而且也认识到,要想向世界介绍中国,这种英语是我们的惟一选择。尽管有人常批评
China Daily和Beijing
Review的英文有很浓的中文味,但是这种英文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为接受。而且,像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英语一样,已经成为英语的一种变体。语言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百分之百的翻译是不可能的
,但总可以找到解释原文的方法。有点中国味的英文保留了一些乡土气息,这也是好事。像“三自一包”、“三
反五反”、“五讲四美”、“三个代表”等短语,只能先直译过去,再加个长长的脚注。但是,应该说明的是,
刚开始学英文时,不要拿Beijing Review做课文,而一定要拿本族人写的地道的英文做课文。把英文底子打好
之后,再读Beijing Review,就不会影响你对英语的直感了。
对五年级的印象不太深了,但也有两件事值得一提,只是时间的先后顺序记不太清了。一是我们学了翻译,特别
是汉译英。教我们的是薄冰和钟述孔两位老师,他们都很有水平,上课也非常有趣。这门课使我认识到,英文不
学到家,翻译是谈不上的。与此同时,我还意识到,汉语文字看似已懂,实则不然。例如,汉语的小句,在英语
中要降格为从句,才能真正体现原文中两句话之间的关系,并保证译文准确、可读。翻译远不是词与词、结构与
结构的一一对应;要比这复杂得多。没有对汉语的透彻理解,没有足够的英语造诣,是做不了翻译的。比如遇到
“摇羽毛扇的人”(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若直译为“the person who waves a goose-feather
就是败笔,因为外国人根本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但如果加上“mastermind”,就清楚多了(见《汉英词典》第
1183页,外研社)。但有时这个典故也用作贬义,指在幕后操纵或出坏点子的人,这时,可译为“a person
who pulls the strings―the
string-puller”。不过,上述例子仍属于翻译中浅层的、局部的问题。更深层
的问题是,除了具有高超的驾驭两种语言的能力之外,译者的阅历和文化底蕴与作者不能相去太远。要想翻译《
红楼梦》,如果不了解曹雪芹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矛盾,不洞悉其中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译文最多也只
能是貌合神离。
第二个印象是我们在五年级学了不少《毛泽东选集》的英译文章。那是在1965年,全国正在酝酿“文化大革命”
。教学上开始强调“政治挂帅”,《毛泽东选集》的英文版进入了课堂。客观地说,《毛泽东选集》英译本是我
国几十位翻译家花了多年的时间,经过反复推敲而打造出来的一部精品。裘克安、庄绎传老师都参加过此书的翻
译,并给我们讲过翻译过程中的酸甜苦辣。现在,没有人再拿英译《毛泽东选集》当课本了,或者有人始终看不
起这样的翻译。但是,我要说,我们从英译《毛泽东选集》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它帮助我们体验翻译过程
,认识翻译技巧,感受文化异同。举几个有趣的例子吧。当时我们每天背颂的一句毛主席语录是:“阶级斗争,
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乍一看,这句话简直没办法译成英
文。等我读了英译文才知道,原来自己根本就没读懂原文。“阶级斗争”一词,我一直把它当作名词词组来看待
,所以无法翻译。而英译文为:“Classes struggle, some classes triumph, others
are eliminated.
Such is history, such is the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for
thousands of years.”译得妙极了。有些
中国俗语译成英文也相当困难,要想译得准确、地道,必须要下一番工夫。有一条毛主席语录说,“凡事应该动
脑筋想一想。俗话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是说多想出智慧。”英译文为:“We should always use
our brains and think everything over carefully. A common saying
goes:‘Knit your brows and you
will hit upon a stratagem.’ In other words, much thinking yields
wisdom. ”注意,第一句加了主
语“We”,“hit upon a
stratagem”译得好,还有“yield”也用得恰到好处。这些用词,只有英语语言造诣
极深的人才想得出来。另一条毛主席语录是“马克思主义者看问题,不仅要看部分,而且要看全体。一个蛤蟆坐
在井里说:‘天有一个井大,’这是不对的,因为天不止一个井大。”英译文为:“In approaching a
problem a Marxist should see the whole as well as the parts. A
frog in a well says, ‘The sky
is no bigger than the mouth of the well.’ That is untrue, for
the sky is not just the size of
the mouth of the well.”注意,这里的“no bigger than”用得好,“the
mouth”加得准确,将“坐”字
漏掉,处理得好,“the size”又巧妙地避免了重复。
回忆起来,在北外学习期间,我遇到了好老师、好教材和合适的教法。那时,虽然我们没有“快译通”、“文曲
星”等“现代武器”,也没有现在这么多英文书籍,甚至连像样的课本都没有,都是些油印的教材,但我们学的
是地道的英语,有大量的听、说、读、写、译的练习。老师讲的英文非常漂亮,作业改得细致到家,也没有这样
、那样的考试。真庆幸,那时“托福”式的考试还没有问世,我们没有靠打钩钩学英文,没有在选择题上浪费任
尽管我们当时的学制是五年,毕业时也觉得学了不少英文,但一开始教书却发现,大学期间只是打了个基础。教
过几年书之后,才懂得什么叫教学相长。越教越感到自己的不足,与其说是在教学生,不如说是在教自己。首先
,在备课时,我通过大量查词典,搞清了许多词的词义和用法。备课时,我比学生查的词多得多,有些词是先查
英英词典,再查英汉词典;有些是先查汉英词典,再查英英词典。查词典的过程中,我还常常被其中有意思的信
息所吸引,有时在一个词上花上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记下很多与备课无关的短语或搭配,而且还感觉乐在
其中。接着,我就借助词典,参考教案,转述(paraphrase)课文上的难句。一节课准备下来,自己要编写几十
句漂亮的句子,再背下来,以便在课堂上使用。这种备课方式一直持续了很多年,我的口、笔语能力大大提高,
英文也越来越讲究了。刚教书时,由于我是教研室里最年轻的,因此教研室里的“小差使”一般由我来承担,结
果又使我受到很好的锻炼。例如,二年级教学组决定每周给学生广播两次英语新闻,我就接受了这个任务。为了
这15分钟的广播,我要找5―6条新闻,写出7―8页的英文,请刘承沛老师修改,最后才能播出。刘承沛老师拿过
笔来唰唰就改。不一会儿,我写的东西就变得面目全非。他下笔之快,用词之准,文体之潇洒,实在让我佩服。
他的批改是对我这份“兼职”的最好回报。再比如,三年级的翻译练习答案没有人做,又是让我做。做完后,由
钟述孔或薄冰老师修改,然后再打出来发给每位老师。同上个例子中的情形一样,每次我写的东西都被改得满篇
是红,有时真叫我无地自容,但是我从中学到的东西和悟出的道理却让我受益终生。还有,教书在很大程度上增
加了我的知识储备。我什么课都教过,精读、泛读、口语、听力、写作、翻译、报刊阅读。每一种课都需要了解
一定的知识背景,才能讲得深,学生才不至于浮在表面。为此,我经常帮助学生了解一篇文章的深层意义、社会
意义、文体意义,在这个基础上去欣赏文字的美与力量。这似乎是北外的教学传统。老师教我的方法(或使我受
益最多的方法)又被我用来教我的学生。在我的课堂上,不仅有语言信息,更充满了百科信息和智慧火花。课上
得引人入胜,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质量(教育家叶澜先生语)都得到提升。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我经
常查英文百科全书、英国文学指南、美国文学指南、历史和文化书籍等。有一次,为了讲几篇有关中东的报刊文
章,我把中东战争史查了个遍。学生听得异常兴奋,无意中就吸收了很多信息和语言知识。为了把历史讲解得更
生动、精彩,我随后还阅读了《邱吉尔战争回忆录》、《艾登回忆录》、《第三帝国的兴亡》等书,这批书从另
一方面开阔了我的视野。这些书都是关于当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史料翔实,风格大气,语言堪称精品。特别是邱
吉尔的书,气势宏伟,场面壮观,思想深刻,充满智慧。他的语言使我对语言的力量与神奇感到惊讶。这样教过
几年书之后我才认识到,教外语决不单纯是外语知识的传授,而是要与文化知识、社会背景等紧密结合。因为语
言是载体,文化知识是内涵,没有内涵的语言教学必定是苍白的、枯燥的、不受欢迎的。
年近不惑,我又有幸读了北外的硕士研究生,这是文革之后的第一批研究生,我们当时师从许国璋、王佐良等先
生,学的是英语语言文学。撇开英国文学、美国文学和普通语言学的专业知识不说,仅就英语学习而言,那几年
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等到研究生毕业,我才算比较成熟了。许老他们每周给我们上一节课,我们盼一星
期才能见他们50分钟。可是这50分钟却是莫大的享受。他们那种博古通今的气派,让学生们心生敬畏。当时,同
学中流传的一句话是:“Their knowledge makes you suffer from the pain of
inferiority”。我们都记
得许老有一次给我们批作业,有几个人得的是从上到下的大红叉,被说成一页纸全是狗屁不通。我们读书常常不
记作者,许老对此大为恼火。有一次,我好不容易记着刚读过的《语法》这本书是Palmer写的,不曾想许老却问
:“哪一个Palmer?有两个Palmer!”我只能对自己的无知摇头叹息。我与王公谈起莎士比亚的剧本,他问:“
哪个社出版的?”我得意地回答:“剑桥大学出版社。”他接着问:“哪年的版本?”我又被问住了。最后,他
告诉我,“读莎士比亚,版本很重要。”在有过多次这样的羞愧难当的经历后,我才慢慢懂得书的作者、出版年
月、出版社、版本的重要性。许老能够背诵莎士比亚 剧中的一些对话,王佐良先生可以一首接一首地背诵英语
诗。当我们对此表示惊奇时,许老说:“这算什么?我们在英国上学时,老师们没有一个是念稿子的。引到什么
剧本,第几场、第几幕都是背出来的。”他还告诉我们,钱钟书等几位著名学者聚会时,几个人围着桌子坐下,
一个人喊道:“好了,现在开始背The Merchant of Venice中的the
Trial一场,从你开始。”于是,大家就开
始背,主持人点到谁,谁就接着往下背。没有人讨价还价,也没有人忘词,背错了就受罚。看到许国璋、王佐良
等先生的学问如此渊博,我们完全相信上述故事是真实的。两位先生让我们懂得“It’s humanly possible to
know that much!”这句话后来在我们同学中广为流传。我特别欣赏“humanly
possible”的说法,因为我们很
容易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用天赋不够当幌子,就不再去挑战自己的极限。
研究生班开班不久,许国璋先生就带着我们这些弟子参观了英语系的资料室和学校图书馆。他站在离书架三米开
外的地方说,“要练出两种本事。一是从很远的地方就能认出一部书,也就是说,要记住它的physical
appearance。二是要知道系资料室的某一个section应该有的书。例如,要一眼能看出他们缺某部词典(O.E.D.
),或缺某种杂志(如美国的Language)。在学校图书馆的一书架 Language杂志合订本前,他得意地说,“我
们是最近才开始订Language 的,我还亲自给杂志社写信,把过期的几十期统统补齐了。要等现在再补,可能已
经绝版了。”两个多小时的参观,他在多处驻足,评说着词典、百科全书、companion(指南)、文学名著、文
艺批评、西方哲学、文化、历史等书籍及国内外的多种杂志。让我们吃惊的是,点评哪个角落的书,他都如数家
珍。若某本书不在,他会发现放错了地方或向管理人员询问书的去处。他还说,书要年年购买,要留意国外的出
版行情;出了好书就一定买到,否则别人会笑话。言谈之中,他对书的至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次参观在弟
子们心中留下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何时才能对北外的图书馆熟悉到这个份上?
此外,我们那个研究生班还有幸请到多位外国专家来讲学。讲语言学的是英国人John Reed。此人闲话很少,出
口成章,是他第一次让我们真正接触普通语言学。我们这些毫无语言学根底的人,首次读到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
,但还没有看到他的 A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记得那时我们对lange和parole,signifier 和
signified这些概念都感到十分新鲜。当时因为图书资料奇缺,我就把Reed 先生的7、8讲的讲课录音一字不漏
地听写下来。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这次大规模的听写,许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在我的头脑中牢固地建立起来。
另一位讲语言学的是来自匹兹堡大学的安东尼先生,一位热情、和善的老人。他向我们介绍了美国语言学的发展
状况(十年文革使我们对外界了解甚少)。尽管这些信息已经过了二、三十年,但是对我们来说,却显得那么新
鲜。还有一位教英国文学的专家是英国文化处派来的布朗先生,此公学问不错,但是态度傲慢。给我印象最深的
是“愤怒的青年人运动”(the Angry Young Men
Movement)。这里,我不是单纯列举事实,而是想说明,我们
当时因为深感自己耳目闭塞,因此下定了奋起直追的决心。当时的十几名学生学习起来如饥人觅食,势不可挡。
拿到一部经典、名著,常爱不释手,读个通宵。读研究生的前两年,我就写出了三篇文章。其中有一篇,是评论
“愤怒的青年人运动。”我读了包括Look Back in Anger, Saturday Night and Sunday
Morning, The
Lonely Long Distance Runner, Take a Girl Like
You等多部愤怒青年作家的代表作,查阅了当时(60年代
)的社会背景,又读了重要作家对此次文学运动的介绍和评论文章。先用英文成稿,交给布朗先生一阅。他大为
高兴,在我的文章后批上“Tour de force” (法语,意为“出色之作”),他还当面对我说:“I feel
rewarded to see a paper of this quality written after I have
lectured for two months here in
Beijing.”此后,这个傲慢的人也变得友善了许多。得到鼓励后,我大着胆子把文章给王佐良先生看。几天之后
,他在饭桌上对我说,“你把文章译成中文,明年三月我们在《外国文学》的第一期给你登一登。”还有一篇文
章是介绍乔姆斯基的 The Sound Pattern of
English,于第二年发表在复旦主办的《现代英语研究》上。那似
乎是国内生成音位学的第一篇文章。当时,是许老让我读了这本书。读过之后,我用英文写了个paper,并将文
章给安东尼先生看。他说:“It’s very good. You’re a complex person. The
generative rules are
very complex and you understand them all
right.”听了他的话,我放心了。接着,我又把文章变成汉语
,给许老看。许老看了前四分之一,后面那些元音重读规则过于技术性,他没有看,就说,“你寄出去,让他们
去改吧,复旦会有人懂。虽然那篇文章只介绍了乔氏宏篇巨著的前三章,也是最简单的三章,但它的发表给一个
初学者带来的自信与愉悦却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因为这意味着我能读懂当代最深奥的音位学了。
总之,学习道路是漫长的。当时,这些事情一件一件发生的时候,似乎都是偶然的、孤立的、随意的。现在回忆
起来,它们又好像是必然的、有联系的、有计划的。把这些事件串连起来,使我们看到北外英语系伟大的教学传
统,看到那些老师们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轨迹。所有这些都为我们指出了成功学习者不可偏离太远的学习道路。这
条路是漫长的、艰辛的;同时,也是愉悦的、慰藉心灵的。路上有一座座里程碑、一道道风景线,一个比一个殊
胜,最终通向令人向往的境界。
回首往事,我不免有些怀旧。我们当年的生活是清苦的,却落得个耳静心静。每个人的工资都是几十元钱,每个
人住的都是筒子楼,没有红眼病,不用为买车买房去拼命教课挣钱。除了学习还是学习,除了教书还是教书。现
在的年轻人比我们那时要操劳得多,这是这一代人为追求高水平的物质生活所付出的代价。这种现实也不可避免
地影响了年轻人学问与教学的精细。当今世界,坐得住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人心里像长了草。有的人学了两三年
英语就认为够用了,着急忙慌地找个外企上班挣钱。而我们这些人,学了那么多年,仍然认为自己学得很不够。
王佐良先生经常引用的一句英文是:“A little learning is a dangerous
thing”,大意是“半瓶子醋最可
怕”。心情浮躁、急功近利、轻视学问的种种表现,最终会使教育事业付出沉重代价。
还有一件值得讨论的事,前几年,有人反对“文学路子”,认为英语课上的文学材料过多了,过时了,要多讲科
普和科技英语。多些自然科学的材料本无可厚非,但不让文学进课堂,却实在是欠妥。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学语
言不学点文学,无论如何也学不出味道来。科普英语的结构和意义都比较直截了当,没有太多好讲的,也不能培
养出学生的语感。可充当课文的材料最好是旨意深厚、文思周密、意味深长的,必须经得起咀嚼和品味。此外,
文学也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教育无论怎样强调也不过分。人文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
与人相处,如何面对生活――特别是如何顶住压力,如何克服困难,如何对待坎坷,又如何以平常心面对成功和
荣誉。中国的独生子女太需要这方面的教育了。
就今天中国的外语学习的大环境而言,我以为有三个问题值得注意。表面上看是方法问题,实际上,方法背后是
深层的学习理念问题。
首先,对待学习要有科学、踏实的态度。学习任何一门科学都需要下扎扎实实的功夫,不要总想投机取巧,也不
要相信那些引诱你投机、以使他赚钱的歪门邪道。所谓的“疯子英语”、“傻瓜英语”、“学习方法革命”等,
都曾经迷惑过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只要稍稍静下心来想一想就会发现,几百年来,那么多的语言学家、社会学家
、心理学家、哲学家用毕生的精力从事科学研究,都没有发现什么“成功秘诀”。近年来,北京外国语大学的《
英语学习》刊登了多篇“专家如是说”,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了《外语教育往事谈――教授们的回忆》,大连外
国语学院出版了《外语名家论要》,写文章的一百多位老人也众口一词,都说学外语没有什么捷径好走――只能
是多读、多听、多说、多写。惟独在21世纪初,中国出了救世英雄,能用灵丹妙药让中国人在几个月内学会英语
,这究竟有多大的可能性?难道那么多的哲人都比他们笨?那么多的科学家都比他们傻?根本不可能!他们之间
的区别只有一点:哲人与科学家尊重真理,不想骗人;而“救世英雄”却是以金钱挂帅,不顾事实,无知无畏。
你可以“疯”,也可以“狂”。但有一点,你能“疯”会莎士比亚,我才信服。你能“狂”会同声传译,那才算
真本事。仅仅是为了克服羞涩感,用不着去发疯发狂,只需在心理上做些调整就可以了。也用不着在楼顶上一遍
遍地喊:“Its impossible!”“I can speak
English!”我看到那么多的青年人相信这些歪门邪道,感到十
分痛心。我在给英语教师做报告时,曾多次提到,“相信‘疯子英语’、‘傻瓜英语’就相当于痴迷歪理邪说”
,在场的数百名教师对此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可见,绝大多数老师都是认同这种说法的。
其次,学习工具不能代替学习过程,高科技不能代替记忆。现在,学习外语的条件实在是太好了。英语的文学材
料、声象资料应有尽有;收音机、录音机、录像机、“文曲星”、“快译通”、“词霸”等不一而足,有些我都
叫不上名字。该如何看待这些东西呢?当然,这些都是有助于学习的工具。问题是学习者该如何使用这些工具。
适当使用,有益学习;使用不当,则影响学习效果。例如,材料太多,不知道如何选精品来学。桌子上摆满了书
,结果是摸摸这本放下,摸摸那本又放下,不能安心读任何一本。古人云:“心头书要多,案头书要少”,就是
说要专心致志。再比如,有了“文曲星”、“快译通”,有些学习者认为,再也不用去背单词、查词典了,这是
非常错误的认识。“快译通”再好、再快,里面的东西仍然在你的头脑之外,不是你的知识的一部分,也不能构
成你的水平和能力。你在大会上做口译或用英语宣读论文时,总不能指望“文曲星”或“快译通”来解围吧。就
是在笔译和写作中,你也不可能字字查“文曲星”、“快译通”。这些工具只能在应急时用,要想真正学好英文
,还是要借助于好的词典,将词义、常用搭配、例句等一一列出。要想真正悟出点东西,还是要靠查词典这种慢
功夫,急是出不来悟性的。再说,在“文曲星”上查多少词堆在一起,也只不过是中国式的英文,而决不会是地
道的英文。总之,外语学习是慢功,是细活,急功近利、毛毛糙糙是决不可能学好的。
最后,不要用考试代替学习,不要用试题集代替课本。目前,应试教育现象十分普遍,考试过多,很多试题或题
型不够科学。学习者花了很多的时间做题,最后拿个什么证,但是英文却没有学到手。这是为什么?因为,学一
门外语,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其中有死记硬背的成分,也有熟能生巧的成分。学习词汇、语法等,是硬记的成
分,需要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但是,使用语言,却需要多练,是艺术性的工作。现在的考试,多半是多项选择
题,这种题型,易于测词汇、语法知识,不容易测出语言运用能力。再加上写作所占的比例太低,又没有口语考
试,最后的结果就是分数很高,但语言运用能力却十分低下。目前,拥有各种外语证书的人已经达到几千万了,
为什么外语人才仍然相当匮乏呢?在这里,我想告诉学习者:“凡是经过突击可以提高分数的考试,都不是有效
度和信度的考试;凡是用大量的上课时间教你考试技巧的老师,决不是真正负责的老师;靠划ABCD是永远学不好
英语的。我劝学习者不要太在乎拿个什么证,那不过是中国的‘土粮票’,是自我安慰。中国加入WTO后,需要
大量的国际化人才。外企用人,看的是求职者的英语能力,才不会去理睬你手中的那个证书呢。国际人才竞争,
要靠本事吃饭;七大姑八大姨没用了,含金量不高的证书也不值钱了,还是老老实实学点真正的英文吧。”
动笔之前,我决心要写出几句有意义的话来,以免愧对读者。但写完之后回头一看,不过是一本流水账。可见,
一个人要超越自我是多么难啊。因此,以上文字,与其说是想给读者什么启迪与教诲,还不如说是在重温自己的
学习经历,回忆自己在与恩师的交往中所获得的心灵的愉悦与精神的升华。
英语学习者的必备——《常用英语字典的介绍与选择》 ( 13:53:48)转载标签: 杂谈王宇初中词汇
王宇词汇王宇讲考研词字典的选择 分类: 王宇讲考研词汇&
一.《牛津高阶英语词典》与《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
即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简称OALD)以及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简称LDCE)。这两本是英英词典。大概刚踏入英语专业的学生,老师都会告诫他们要使用英英词典。因
为英语与汉语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语言体系,很多词汇其意义并不一一对应。一般的名词及常用词可以等同,但对
于大多数抽象名词,在汉语里并不能找到完全指向同一概念的的词来解释,只能找个相近的,或者重新造词。因
此,如果仅仅使用英汉词典,只能通过中文意思来记忆英语单词,必然会导致对词汇理解的偏差。另外,使用英
英词典的好处是,它逼迫你运用英语思维来理解单词,这对于培养英语思维也很有好处。
很多人不知道这两部词典有什么不同。大凡学习型词典,其特点均为用简单的词汇来解释词条,释义简单易
懂,并有音标、例句、常用法、搭配等。这两部收词量大体相同,8万左右,但在使用中我发现有些较专业的词
LDCE收得更多。比如grec-roman,OALD里查不到而LDCE里有。OALD使用3000个常用词对词条进行解释,LDCE使
用了2000词。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并没感到明显差异。另外,LDCE在常用词前都有注明其在口语和书面语的使用
频率。个人感觉这两部选择一部即可,只要用习惯,没有什么大的不同。
二.《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与《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英英英汉双解》
此两本即上面两本词典的双解版。使用双解词典的好处是,既兼顾了英英解释,在遇到看英英解释实在看不懂时
可以参考,比如一些抽象术语和生僻名词。但坏处是,使用时总会不自觉地先看中文释义。当然,好的双解词典
还可以从中学到翻译。两者亦看个人喜好择一即可。目前较为流行的是前者,我也觉得前者翻译较为严谨。
三.《柯林斯COBUILD高阶英语学习词典》(Collins COBUIL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 Dictionary)
这本词典的最大特点,是在语境中解释词条。用一句完整的包含该词条本身的句子来解释词条,使单词意义
更容易领会。例句也更为丰富。比如对melancholy的解释:
You describe something that you see or hear as melancholy when
it gives you an intense feeling
of sadness
又提供了三个例句:
If someone feels or looks melancholy, they feel or look very
sad. (LITERARY)
It was in these hours of the late afternoon that Tom Mulligan felt
most melancholy...
He fixed me with those luminous, empty eyes and his melancholy
四.《牛津简明英语词典》(The Concise Oxford English
Dintionary)与《牛津袖珍英语词典》(The
Pocket Oxford Dictionary)
牛津系列的著名词典,这两部词典为李赋宁等众多英语名家推荐,《简明》要常备案头,《袖珍》要随身携带。
林语堂甚至将POD称为“枕中秘”。其最大特点是收词量大,简明,注明词源。COED收词24万,POD是COED的精
编版,收词14万。释义简单明了,但要注意的是,这两部词典对用来解释的词汇没有上述学习型词典的限制,因
此会出现用大词解释小词的情况,有时查一个生词,却在释义里看到两三个生词。。当然这样也让释义更加精确
。而且,里面除了简单释义和词源外,没有例句,对于一般学习者可能不太方便。这一切也是《简明》的特色。
最后,我们对比一下上面几本词典对同一个词irony的解释:
LDCE: a situation that is unusual or amusing because something
strange happens, or the
opposite of what is expected happens or is true
OALD: situation, event, etc that is desirable in itself but so
unexpected or ill-timed that it
appears to be deliberately perverse
Collins COBUILD :If you talk about the irony of a situation, you
mean that it is odd or
amusing because it involves a contrast.
COED: a state of affairs that appears perversely contrary to
what one expects
POD:apparent perversity of an event or circumstance in reversing
human intentions
五.《英汉大词典》陆谷孙 主编
陆谷孙为当今国内英语界大牛。该词典为大部头,以汉语解释英语,收词量22万,编写严谨。是英语翻译专
业人士的主要工具书,但不适合平常的学习。
六.电子词典和软件
购买电子词典要注意的是看里面收录了哪本词典,有没有购买整个版权。比如名人辞典以收录牛津系列著称,但
很多款只有牛津中阶,词汇量很小。其他大多数词典只收录了朗文双解。个人感觉电子词典适合于速查和变位反
查,对于长期学习并没多大好处。
电脑上的词典软件,任何单部词典的软件版都有其缺陷。我使用的是灵格斯,其好处是可以加载多国语言和多种
词典,查一个词可以同时看多本词典进行对比。
【中国老一辈的英语名家和你谈如何学习英语——(没有速成,没有秘诀)( 18:46:30)】
【林语堂论怎样把英文学好。( 12:11:24)
“近年国内学英语风气甚盛 ,无论在中学,在大学,或在自修,多少莘莘学子都在用功夫,日求进益,我想据我
个人的经验,谈谈这个中的关系。
四十年前我在德国,听过柏林大学教出来的操华语的德国人,听起来象在北京长大的,但他们都是成年以后才
学的;同时我在上海所见到的留过学的中学英文教员,文法冼练极
了,分析词句精透了,而说出英文,毫不地道。有人以为目标在了解阅读,不在口讲,这是把问题看错了,学习英文的
目标,只在清顺自然四字而已。凡不以口语为基础的人,一定写不出平易自然,纯熟地道的英文。前英国首相丘吉
尔可算英文大家,他有名的句子:We shall fight on the hills. We shall fight in
the streets. We
shall fight blood and sweat and
tears。这是多么矫健的句子!何尝有一个不是小学生所能用的字?又何尝
有一字夸词浮句?中国人写英文,寻章摘句,多用深句,所以才学不好。例如对人十分佩服,你说I admire him
profoundly。便是古人做文章的做法,因为英美人士并不这样讲,用admire greatly才是自然,而用I take
my hat to him.才是真正地道的英文。 你要明白英语言文一致,而骨子里是白话.愈平易自然愈好,愈少粉饰藻
丽语句愈好,愈近清顺口语愈好,愈能念出来顺口成章愈好。中国人写英文,能写到这个地步的就不多,你写出来,
外国人念下去象外国人写,就不容易,所以难能可贵,就在这一点.中国人要写英文,必先淘汰古人"做文章"的观念,
才能打稳正当的英文基础.因此我们必须以口语入手 ,才能掌握个中窍门。
大家要注意常用字及口语的用法;英文那个"有"字,当然有have,而口语却是have got
( Have you got any money?) 老外这样说,我们只好这样写! Forget about
it(算了)!也是一种口语. You
are telling me (我还得等你说)?也是一种口语. Not a chance
(绝不会)也是一种口语。这四个单字got,
forget, tell,
chance都是极平常的字,而运用在口语中,却是学好英文的最重要的部分!若是单求长字,生字,看
起来文雅好听的僻字,头一步便走错了.所以说善于灵活运用平常的字,是学习英文的不二法门。”
林语堂莱曾获得比锡大学语言学哲学博士学位,个人认为,其撰写的英文文法书,无人出其右。是目前为止最适
合中国人阅读的英语语法书。建议从高三或大一开始阅读。
  其自传中说:
  “不久之后,我就因为莱比锡大学是印欧文法的比较哲学的重镇,而被它吸引住了。Siebold 的语音学是很
杰出的。他曾发明了一套方法,用声调去分析一本古籍。我又读到 Passy 的语音学,是一部极具参考价值的书
。这些都与分别中国古音的“等韵”研究有关。分别古韵对于决定古音是极有价值的。这要根据陈兰甫和黄季刚
的根本研究入手。不过清儒王念孙,段玉裁,还有近来瑞典的学者高本汉 (Bernhard KarlBgren),都已经有
很大的成就。
   关于 Durerbund 文学书目顾问学会,我认为大有用处。这个学术机构向读者提供忠告,使他知道对某一个
专题当读某些书籍。Jagermaan 教授是教我后期德国浪漫主义的讲师。我不能去找他打听相关的参考书目,也不
能去问别的学生。后来,在纽约我帮助编了一本供大学生阅读的书,一定销售了一百多万册。一本好的导读类的
书,对自己研究的学生就如同锁的钥匙一样。有这样导读的书在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对这项专题方面,你等
于已经提供他浩繁的材料。这是我对大学生研究一项专题的方法。关于这个,容后再予详论。妻与我一同去上
Max Forester 的英文课。我们俩就犹如兄妹一样。从那时起,妻就注意到我必须衣着整齐,这是她对丈夫的要
求,至于我个人,我倒认为无所谓。在食物方面,她使我一定要营养适当;可她对自己,则自奉甚简,绝不讲究
。后来,一个和很出名的音乐批评家离婚的美国女士,是我们的朋友,她对我说:“林博士,你们婚姻上没有什
么问题吗?”我回答说:“没有。”她甚为诧异,她于是知道了中国婚姻是与美国婚姻不同的。
  我前面曾说过我在清华学校时决心读中文。可是后来却以学校的教授身份来到莱比锡大学。在莱比锡大学有
一位中文教授 Conrady,他的文言文很可以,但是读现代中国的报章杂志却有困难。他开了一门泰国文法,班上
有四、五个学生。我觉得德国人遇事讲求彻底认真,居然有学生精研泰文文法。Conrady 博士认为他有一位从北
京大学来的我这位同事,颇以此为荣,因此对我热诚欢迎。中国研究室的中文书真是汗牛充栋。我也能够从柏林
借到中文书。那时我才开始认真研究中国的音韵学。不久,我就沉迷在《汉学师承记》,《皇清经解》,尤其是
《皇清经解续编》,这都是满清末叶体仁阁大学士阮元刻的。我这才熟悉了诸名家的考证注释的著作,其中大家
如高邮王氏父子,段玉裁、顾炎武。概括言之,整个清朝的学术趋势是一反明朝的哲理研究,而回到汉朝的说经
考证,而且对经书是相信今文,反对古文,因此引起中国经典研究上一个轩然大波。也引起自唐代以来伪经的争
论,如《诗经》是根据“毛诗”和《左传》。若是根据西方的语言学来说,认为只有一个版本才正确,是很武断
的。在汉初,由秦禁经典之后,一定发掘出来好多版本。国学大师章太炎还是相信经典的古文本为真本。钱穆曾
写了一长篇文章,证明喊叫“伪造”经典是不肯细心读汉书的文人的道听途说。这种邪说至今日而愈甚,甚至梁
启超不相信有老子其人。胡适之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为伪造。康有为可算这种怀疑伪造之最大胆者,他竟说六经
皆孔子所伪造,因而写出“新学伪经考”。我深幸还不为之动摇。认为《庄子》的前七篇真为庄子所作,其余各
篇疑系伪作,而不说明若非庄子所作,《秋水》、《马蹄》、《肤箧》究系何人所作?证明古书之真正可靠与否
,需要更审慎的研究,如此始能符合西方语言学的标准。高本汉 (Bernhard Harlgren) 氏的《左传真伪考》
是应用现代方法的一例。”
&&&&&&&&&&&&&&
林語堂的英語学习法、方法论
  英文是活的语言,现代通用的语言。凡是学习英文的人务必认定这个目标,学习现代通行活用的英语。这个
目标认定,方法才不会错误。若把英文看作死的,固定的语言,将来对于文法,读物,发音都要偏重于迂腐的语
汇,拘泥的文法,呆板的读音,结果就所学非用了。
2.听讲写读四事并重
  因为英文是活的应用的语言,所以在会话写读都得注意。语言之为物,自身不能存在,必有写者说者欲传达
其意象,也必有读者听者由语言之传达吸收作者说者的意思,然后完成语言之功用。语言也必因说者听者作者读
者地位或心境之不同而发生变化。譬如讲文法,以简单的“你”一字为例,这you字,在中文无不译为“你”,
但是在语言活用上,你不必you ,you也不必你,因为在实际上,语言与所与语者之间,有身份高低、交情疏密
之不同。明白这you 字在实际上之用法,然后可谓懂得you字之意义。中文对非深交的人,总避免“你”字,或
称“杨先生”,或称“石甫先生”,而在英文却一律普遍可用you字。再如英文wife,或通常译为“妻”,然在
实用上或等于“夫人”或等于“内子”,或等于“太太”,或等于“老婆”,或等于“女人”;必须知道用wife
字之时的条件,然后攫得住wife字之神髓。以上二例,都证明辞语非抽象之物,能脱离尔我而巍然独存。文章无
缠绵,只是作者读者之兴感;诗歌无悲壮,只是诗人墨客之骚情。不有听讲写读,何以有语言文字?假如偏于任
何方面,就所学的也无非半身不遂貌合神离之英语而已,最多如看古代美人的肖像,相貌犹存,音容已邈,发生
不起恋爱。
  再就学习的能率而言,凡遇一新字,必口诵耳闻手写目视,然后容易认得,容易记得。犹如习字之人,不但
要多阅碑帖,且必肯研墨挥毫,下实际工夫,才有实际成效。现在中国学生念英文,多犯这种毛病,只肯玩赏宝
帖,不肯执笔临摹,结果不能真实领会书法之笔意,且失了习帖上之真正快乐。昔王羲之习字,池水尽黑,有了
这样苦工,才是得了此中的乐处。学习英文道理也正如此。
3.口讲之重要
  在听讲写读中,口讲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初级的时候。这并非说我们学习英文的目标,只在能讲几句英语,
实在因为方法上应当如此。自然能看不能讲,只可说是半身不遂的英语,但即使目的不在口讲的人,在学习之程
序上,为求基础之稳固习惯之养成,进步之神速,文理之清顺,都得如此。这有几种理由。第一,口讲可多得练
习,因为口讲是学习的最轻便的方法。如在班上,大家肯讲,每小时总可说十几名英语,对不对且不管,但已确
多得练习机会无疑了。如教员令学生在家造句,每课最多交三句,已经有点困难。第二,文法对不对,全在习惯
,造句总是慢慢推敲出来,养不成什么习惯。口讲之妙,在使学习的人在不知不觉之间吸收英文的句法,有一句
话,不费心思,脱口而出,初有疑难,久而久之,自能顺口,到了顺口之时,英文句法已在不知不觉之间学来,
比写作时算什么主格宾格,强似多多了。第三,口讲的话都是自自然然说出来,少有堆砌奇字,矫揉造作之弊,
因为口讲应答之间,不容你矫揉造作。试将通常社论与名人演讲稿比较一下,就可显然看出这个分别。英文最重
自然清顺,写英文必有这口讲为基础,写出来才读得下去,不然满纸都是字典上找来填上的奇语僻字,用上去一
无是处。所以概括的讲,英文写作必须以口讲为基础。第四,文字之有音调,犹如人之有声容,许多诗歌散文抑
扬顿挫之妙,都须朗诵才可体会出来。不会读好的人,总不会完全领略此中的妙处。所以口讲的练习,于将来文
学之玩昧,也很有裨益。
4、注重仿效与熟诵
  学习英语唯一的正轨,不出仿效与熟诵;仿效即整句的仿效,熟诵则仿效之后必回环练习,必使能顺口而出
而后已。凡能依这方法读英文的,无不成功,而且这极容易,真是学习英语的康庄大道,其应用远超出于物体教
授法之上,初级高级都可适用。须知小儿学语神速之秘诀,也不过仿效与重叠练习而已。这是与旧式以文法入门
的方法,根本相反。譬如文法第一课说a是indefinite article,the是definite
article,但知道这有什么用
处?a , the 二字的用法与省略,一百个留学生中没有五个人能有十分把握,可见所讲文法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
。旧式的文法家以为下定界说,指出造句的楷则,叫学者按这楷则字字照填,便可成句,实在完全是梦呓。不但
这方法极迂腐难行,就使按规则填好,也未必是顺口的英语。学者最要的警语,是少用堆砌工夫,学时必整句吞
下去,再整句吐出来,其文必顺,其音必正,句法必通,用字必当。若凭字字译成英语,再依文法规则慢慢叠成
句读,必一无是处,劳而无补。
  例如以上“快下雨了” it will rain soon一句只须整句念好,三数次已可成诵,文法关系,暂时都可不
管,只把这句法吸入脑中,不但再出口时可保无误,下次要说it will clear up soon . it will stop
. he will come soon.& You&
will die soon .心中早有此句的模范,不期然而然,说出都能合于正轨。
所以学者最要二事:
  1)凡学英语,必学整句,不觉中将其句法音调整个吸入。
  2)每日选二三句,回环熟诵,此数句读音必正,出口必熟。如此半年,操英语能力必大进。
5.语汇语法语音之分
  语汇英文就是vocabulaly,就是语言的内容本质。语法(文法)英文叫做grammar,是讲某种语言中表示意
念关系的种种方法。语音就是读音(phonetics)。这三个区别略与中国小学家所分形、声、义三学相仿佛。说
文等于文法;音韵等于发音学;训诂等于语汇。所不同者中国小学业是以文字为主,学英语者却必须以语言为主
。故如在中国小学,说文及金石之讲文字的变化构造,而在文法,却须讲语言字句的变化与构造。然其同属于一
类的研究,注重构造化合的原则,则两者实处于相等的地位。(旧式文法一部分专讲字形的演变,名为“形态学
”(morphology),则与字形之义尤近。)
  精读之外,必要博览,上段已经说明。大概英语在初中时代,务必专用精读工夫。到了高中,务必多看多读
。不但读得精,也要读得快,读得多。泛览快读时,自然不能字字咀嚼,但是其中偶有好字佳句,也须随时体会
默诵。精读的根基打得好,习惯已成,多看多读是有益无害的。个人的经验,在此时期,凡遇新字仍不能轻轻放
过,还是仔细认定其精义用法,如此用了两年泛览的苦工,差不多读书能力已经养成,写作也就够用了。
【回答网友提问:为你揭秘英语的“音变”到底谁提出的。( 17:09:40)】
&网友提问(1): 音变理论到底是谁提出的?是你吗?为什么很多老师都说是他自己最先提出的?
& 王宇答:
首先我只是按口型和发音的特点提出了同源发音和同源发音字母,音变不是我提出的,而且我相信肯定也
不是中国任何一个老师提出的。
不得不说中国一些老师的脸皮之厚是世界少有,动不动就把别人的理论拿来说是自己原创,所谓的传道、授业、
解惑。连最基本的传道都做不到,还谈什么授业,解惑。
&要提到“音变”我们要提丹麦的拉斯克,是它的论文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比较语言学的方法和原则,可以说他
是音变的鼻祖,但可是它的论文是丹麦文撰写的,如果是德文,那后果可想而知。格里姆,他系统的论述了日耳
曼语和其他印欧语系之间的辅音一致性,被人们称为格里姆定律,其实这些发现全是丹麦的拉斯克的功劳,格里
姆的贡献只是提出了这些音变的理论,也就是说格里姆创造了“音变这一术语”,而拉斯克创造了“音变”。
这回大家明白了国内一些老师说音变是他们创造的存属无稽之谈。我希望他么不要再把欺骗学生当成家常便饭。
我想一个老师的人品和比课品更加重要。
网友提问(2)你提出的这些单词表面看有些联系,但经过词源考证吗?
首先我想说为什么/p/与/b/会出现音变,根据维尔纳定律,在一大批的同源词中,以及在拉丁语、古希腊语、梵
语、和波罗的语中的形态可断定其PIE音素是p, t, k,在日尔曼语中却表现为浊塞音b, đ, g。所以这对同源发
音p与b会出现音变。
其次,我当然经过词源的考证,但请大家注意我的那篇文
这是我说的原话:(下面我为大家举出一些例子,你会发现这些单词不同源也义相关。掌握了这些要规律后,会
对你今后记忆单词有很大的帮助)
我已经清楚的告诉了大家,这些单词不一定都同源,有的单词不同源单词的含义也存在这联系。掌握了这
些重要要规律后,对于同源单词适合,对于那些不同源的单词,在记忆上也会有很大的帮助。为了满足网友的要
求,下面我把p与b这组从新分类,一类是同源,一类是不同源,但含义相关的。
下面这些同源词汇中出现了p与b的音变。
(本人水平有限,参考不太齐全,出现错在所难免误,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Brad曲头钉;角钉-prod刺针;刺棒
Bourse交易所——purse金钱,财源
Bashaw显贵,达官贵人——pasha巴夏(旧指土耳其古代对大官的尊称)
describe描述——description描述
bump碰撞——bomb爆炸
sleep睡觉——slumber睡眠(个人观点)&&&&&&
lambent 轻轻摇曳的——lap拍打、轻拍
(注:由于网友的批评,我做出了如下说明。我词源字典上查到的是)
Slumber,n ——ME,slummir,slumbir。这里可有两个单词,
Lab—all these words derive from imitative base&
lab,lap(h),cp lambent
我认为在lap与lambent的例子中,已经出现了p与(m)b的交换,况且Lap与sleep本身就同源,我认为完全可能
在sleep与slumber中再次出现这一规律。(个人观点,而且水平有限,仅供大家参考。)
下面这些单词中我不能证明它是同源,但含义存在相关,对于记忆单词很有帮助。
bean豆——pea豌豆
pack背包——back后面
pocket容器——bucket桶
&&&&&&&&&&
pat轻拍——bat重拍
pierce刺穿——bore钻孔
purse钱包—— burse 钱包
puzzle使困惑——baffle使困惑
接下来我会陆续为大家推出,其他音变的原因与考证。
&&&&&&&&&&&&&&&&&&&&&&&&&&&&&&&&&&&&&&&&
新浪网友 21:18:46 [举报]
“sleep睡觉——slumber睡眠”根本不同源的话怎么可以音变啊?
“不能证明它是同源”,因为根本就不同源!也不需要你证明的!
“对于那些不同源的单词”,实质就是联想记忆,实在谈不上新奇。
王老师似乎是无所不知啊,“本人水平有限,参考不太齐全,出现错在所难免误”,是不是太谦虚了?
这个时代,谁想炒作都不是那么容易的!!!
博主回复: 10:31:41
我所以把它放在最后就是因为自己对他有些看法,如果你注意会发现,我在它的下面有写出了一组词汇
lambent 轻轻摇曳的——lap拍打、轻拍,在把它位置颠倒一下。就变成了
lap拍打、轻拍——lambent 轻轻摇曳的
sleep睡觉——slumber睡眠
两组对比你会发现出先了一样的规律
而且不仅如此,lap、lambent、 sleep三个单词本身就是同源词汇,而slumber的解释probably from
sluma "light sleep。(词源字典并没有确定它的同源词汇)
在这里我认为,这组同源词汇中已经出现了过p与mb这种现象,在次出现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所以我个人认为他
们可能是同源。
博主回复: 19:43:18
首先,不知道你是否看懂了probably 这个单词的含义。
其次,词源没有给出很好的解释,而我在根据本组词源的基础上,自己进行了合理的推论,不知有何不可。
再则,欢迎拿出你的观点,给出更好的解释。
最后,我本人不排斥联想,但我不会像刘先生和曲先生两位一样死不承认,谁揭露就骂谁。因为我知道词源就根
本离不开联想,要建立在词源的基础上联想。如果你认真思考会发现就连词源字典本身都存在联想。这个观点外
国早已有人论证,请多看书,多思考。
新浪网友 22:51:13 [举报]
好大的口气!!
新浪网友 23:14:18 [举报]
mid-14c., alteration of slumeren (early 13c.), frequentative
form of slumen "to doze,"
probably from O.E. sluma "light sleep" (cf. M.Du. slumen, Du.
sluimeren, Ger. schlummern "to
slumber"). Frequentative on the notion of "intermittent light
sleep." The noun is attested
from late 14c. Slumber party first recorded 1942.
sleep: O.E. sl&p from the root of sleep (v.) (cf. cognate O.S.
slap, O.Fris. slep, M.Du. sl&p,
Du. slaap, O.H.G. slaf, Ger. Schlaf, Goth. sleps).
请你看仔细括号里的词!上面的例子里slum怎么同sleep对应?,你不是想说明b-p的音变吗?这里的证据是m与
p的问题,即使probably from也没有出现,你怎么解释?
你到底知道多少东西?全亮出来!看看你到底度过几本书?但不要给大家造成错觉,知道自己是谁很重要!
博主回复: 01:15:42
首先,我说词源离不开联想,那不是我口气大,是你无知。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语言符号间有两种关系,一种是连锁关系,一种是联想关系。人们的说话就是一种是连
锁关系。而我们所有讲词根词缀就是一种是联想关系,叫形式上的联想。
例如讲完emerge vi. 浮现;暴露;你为什么讲下面的单词
emergency n. 紧急情况;突发事件;非常时刻
Submerge vt. 淹没;把…浸入;沉浸
immerse vt. 沉浸;使陷入
还不是因为里面都有Merge=merse=合并;吞没,所以你才联想到那些单词。
词源字典给你的同源词汇不就是用的联想,给你词汇之间的比较难道不是用的联想。别看不起联想,你整天就在
用你鄙视的没有什么新奇的东西,如果没有联想你怎么讲词根词缀。难道你说的新奇就是把单词拆分成字母,让
后标上一大堆模棱两可的含义。
其次,在线词源的特点是方便,但它绝对不是唯一的标准。
我在词源字典上查到的是:
Slumber,n ——ME,slummir,slumbir。这里可有两个单词,可不只你说的一个。
Lab—all these words derive from imitative base&
lab,lap(h),cp lambent
人家已经给你例子了,而且Lab与sleep本身就同源,我是从lab的已知规律推论。完全可能在sleep与slumber中
再次出现。(我已经强调了这是我个人的观点,你可以不同意)
你说m与p& 是特鲁别茨柯依提出的叫多边对位。
最后,谢谢你的提醒,我真的知道我是谁,可是我不知道你是谁。
【《Achilles'heel致命的弱点》——和与heel有关的一些有趣的成语( 20:25:58)】
&&&&&&&&&&&&&&&&&&&&&&&&&
Achilles’ heel致命的弱点
希腊诗人荷马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成语,其中著名的一个就是“阿奇里斯的脚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Achilles’
heel“阿奇里斯的脚跟”,即他的弱点。
荷马在《伊里亚特》讲的故事是这样的:阿奇里斯的母亲在冥河里给出生的阿奇里斯沐浴,为了使他能像神
一样地永生不死。但是她提着阿奇里斯的脚后跟,因而那一部分没有浸湿。于是脚后跟成了阿奇里斯身上唯一会
受伤、也许是会致命的弱点。后来在特洛伊战争中果然发生了这样的事。
特洛伊人的任何武器都无法伤害阿奇里斯。然而阿波罗神却知道阿奇里斯的弱点并告诉了帕里斯。帕里斯就
对准阿奇里斯的脚后跟射出一箭,把他杀死了。
我们之中有谁没有自己的“致命的弱点”呢?即使是岩石刻成的人,早晚也会暴露出弱点来的。但是这种弱
点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而有所不同。青年时,它是爱情。爱情使得我们不能自控。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发现爱情
使自己“head over heels”“头脚颠倒”(“神魂颠倒”)。
这个词无需多加解释。这是陷入情网的真实写照。他变成了爱情的俘虏,轮子一般地不断打转,活像个杂技
演员在翻筋斗。
另一个类似的成语是“turning top over tail.”“神魂颠倒”。你还可以说“Love has me by
heels,” “爱情捆住了我的手脚”,或者“treads upon my
heels”“爱情缠住了我”——它跟踪着你,紧追
不舍,snaps at my heels “尾随脚跟”,如同一只狗追着你的脚脖子一样。
曾经有一个时期,把被吊}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