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中心大修计划怎样实施彻底的工业制剂管理计划,将为工厂节省15%到50%的费用?

云南省科技厅关于发布2018年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我的图书馆
云南省科技厅关于发布2018年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云南省科技厅关于发布2018年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云科创发〔2017〕2号
有关单位:
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全省科技工作将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全国科技工作会、省第十次党代会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云南、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培育发展创新动能、汇聚创新创业资源、推进落实改革措施、提升创新服务水平等方面谋篇布局,不断提高全省科技创新支撑引领能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
根据工作部署,现将基础研究计划、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重点研发计划、创新引导与科技型企业培育计划、科技人才和平台计划等5个云南省科技计划2018年项目申报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予以发布。请按照指南要求,认真组织好2018年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
一、申报要求
(一)牵头申报单位必须在云南省依法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运行管理规范、近3年内无不良诚信记录、无严重逾期未验收在研项目、有较强研发能力的企事业单位,并符合所申报项目指南的具体要求。
(二)申报项目的企业(包括牵头或参与)应为已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或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企业上年度须有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附证明材料)。同时,企业应为盈利企业,且上一年度的企业资产负债率须低于70%(附审计报告及相关附表),优先支持进入各类科技园区的企业。
(三)项目申报单位须将科研项目经费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按科研项目分财政科技经费、自筹经费单独核算,专账管理。企业牵头或参与申报项目的,匹配资金比例不低于1:1(具体以指南要求为准),并出具资金配套承诺书,立项后据此验收。鼓励项目申报单位积极争取银行贷款、风险投资等社会资金筹措自筹经费。
(四)优先支持已签署相关合作协议的科技入滇项目,以及申请贷款贴息的项目(需提供银行贷款合同,且贷款性质为项目固定资产贷款)。
(五)项目负责人应当为直接领导或从事项目研究开发的骨干成员,并且能组织协调整个项目执行工作。每个项目负责人限申报1项项目,目前承担有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且项目尚未结题验收的项目负责人不得申报。
(六)同一项目不得以任何形式多渠道、跨计划申报。申报项目应符合指南支持范围和具体申报要求。项目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起始日期为2018年1月。
二、申报流程
(一)网上填报。申报单位用所分配的登录账号登录云南省科技厅门户网站(http://www.ynstc.gov.cn)进行项目申报。首次提出项目申请的单位须先进行单位注册并经审核通过,获得账号后方可登录填报项目申请材料。
自2017年起,省科技厅对申报项目采取统一集中受理的方式。申报单位网上填报项目申报材料的受理时间为2017年5月10日8:00至2017年6月9日18:30止,逾期不予受理申报。
技术咨询电话:;QQ:,
(二)组织推荐。项目申报材料经网络在线填报并提交后,须在线导出并打印纸质材料,经所属科技主管部门(包括各州市科技局,省直有关单位、国家级开发区管委会、中央驻滇单位等科技管理部门)审查,签署推荐意见,完成有关签字、签章手续。多家单位联合申报的,所列合作单位均须在申报书中加盖公章,并附上项目合作协议或合同(须明确在所申报项目中的任务分工)。
(三)材料报送。所报送的项目申报纸质材料内容必须与网上填报内容一致,项目申报纸质材料一式2份(具体以指南为准)。
报送地址:昆明市北京路542号,省科技厅1楼大厅政务服务窗口。
省科技厅政务服务窗口受理时间:2017年5月10日8:00至2017年6月16日18:00止,逾期不再受理。
联系电话:;邮编:650051。
(四)涉密项目不通过网络提交相关申报材料,也不通过政务服务窗口受理。请按程序向省科技厅书面提出项目拟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申请,经科技厅审定同意后,直接提交涉密科技计划项目纸质申报材料,派专人送达对口业务处室。
三、指南咨询
基础研究处:
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处:
农村科技处:
社会发展科技处:
对外合作处:
人事处(省科技人才办公室):
政策法规处:
资源配置与管理处:
创新发展处:
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重大科技专项计划聚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产业化重大科技问题、重大成果转化应用等目标,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科技入滇机制的作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针对需要解决的科技问题进行系统部署,支持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产业化研究开发。支持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推动支撑引领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一、生物医药重大专项
在中药(民族药)、天然药物、生物技术药、化学药等领域,积极支持新产品研发、上市品种二次开发及质量标准提升,开展创新产品的国际化研究,推动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新品种、新业态、新模式,为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提供支撑。
(一)道地中药材种植(养殖)及综合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题
围绕云南省中医药、、的,突破一批制约中医药化的关键技术,种子种苗基地和,一,一一
1.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研发内容:开展滇产特色、道地、大宗和珍稀药材选育出的优良品种、新资源品种的种子种苗繁育、保存、质量标准及检验规程等研究,建设滇产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和推广服务平台建设。
考核指标:完成10个品种的种子种苗繁育研究,制定种子种苗质量标准10项以上。新建高标准种苗、种子繁育温室8-10座,建立中药材组织培养室100平方米以上,建立2-3个50亩以上的种子种苗繁育基地、GAP规范化试验基地200亩,建立3000亩以上示范繁殖基地。
2.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产地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发内容:开展滇产道地或大宗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林下仿生种植,无公害产地加工技术研究,种植、加工先进设备的研发,并应用推广示范。
考核指标:完成10个品种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建立10个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及推广基地,编制生产技术操作规程(SOP)10套以上,每个基地规范化生产推广面积不少于1000亩。完成5个品种产地加工技术研究,获得5套生产工艺技术及质量标准。完成2-3种种植、加工设备开发,并实现定型,推广应用30台套以上。
3.特色药用动物繁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发内容:开展滇产特色药用动物的规范化人工养殖与产品开发研究,推进基于滇产特色药用动物的种质库、基因库、化成成分库的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考核指标:完成2-3种特色药用动物规范化养殖技术研究,建立2-3个规范化养殖示范基地及推广基地,编制生产技术操作规程(SOP)3套以上,每个基地规范化养殖推广有一定规模。建成2-3种特色药用动物的种质库、基因库、化成成分库的信息共享平台
4.创新中药研究与开发
研发内容:重点针对心脑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老年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儿童用药等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开展创新中药的研究与开发;开发基于经典名方、医疗机构的医院制剂的中药新药;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获临床批件的创新中药的临床研究,促进创新中药成果转化。
考核指标:完成3-5个药物临床前研究,获2-3个临床批件;完成2-3个药物的临床研究,获2-3个新药证书。
5.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
研发内容:开展中药大品种工艺改进及质量标准提升研究,对已上市中药产品开展再评价研究,开展现有中药增加适应症、明确适应症等研究。
考核指标:完成4-5个中药大品种工艺改进及质量标准提升,制修订国家标准4-5项。完成2-3个中药大品种临床、药理药效再评价研究。完成1个中药大品种增加或明确适应症研究。培育上亿元中药大品种3个。
6.道地大宗中药材综合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发内容:利用道地大宗药材、药材非药用部位等,研发具有提高免疫力、辅助降糖、辅助降血压等功能的保健食品,开发基于中药材的健康食品、日化产品等。
考核指标:开发中药保健食品4-5个,中药健康食品2-4个,中药日化产品2-4个,实现产值1亿元以上。
(二)新药创制专题
围绕新药创制,针对重大疾病、常见多发病和地方病等预防、治疗、康复,开展化学新药、新型生物药物、新型蛋白类药物的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研究。
1.化药新药临床前研究
研发内容: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对具有新结构、新物质、新配方、新制剂或新用途的化学新药开展临床前研究。重点支持通过新靶点或多靶点、分子靶向或信号网络机制产生药效的新化学实体。
考核指标:完成所有临床前研究工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国家新药临床试验研究批件。
2.化药新药临床研究
研发内容: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对具有新结构、新物质、新配方、新制剂或新用途的化学新药开展临床研究。重点支持通过新靶点或多靶点、分子靶向或信号网络机制产生药效的新化学实体。
考核指标:完成所有临床研究工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国家新药审批受理号。
有关说明:优先支持已完成Ⅰ、Ⅱ期临床试验且结果较好的研发项目。
3.大品种药物的生产技术改造
研发内容: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对年销售大于2亿人民币的单个品种药物的生产技术进行高新技术改造,从工艺源头和过程减少三废产生量、消除安全隐患,提升药品的质量与标准,保证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降低生产成本。
考核指标:建立节能环保、绿色高效的生产新工艺,三废排放和产品成本均成倍下降,产品质量高于中国药典、USP(美国药典)及EP(欧洲药典)最新要求,产业规模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60%以上。&&
4.生物技术药物临床前研究
研发内容: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以“精准治疗”为导向,研发具有新结构、新作用靶点、新作用机制的生物技术药物,包括蛋白类药物、核酸类药物、预防性和治疗性疫苗,以及其它生物大分子药物。
考核指标:完成所有临床前研究工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国家新药临床试验研究批件。
5.生物技术药物临床研究
研发内容: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以“精准治疗”为导向,研发新型的蛋白类药物,包括抗体偶联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重组基因工程药物、基因治疗药物、免疫治疗药物、多肽类药物等,具有明确的分子结构、作用靶点、作用机制,以及新配方、新剂型或新用途等。
考核指标:完成所有临床研究工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国家新药审批受理号,优先支持能获得国家新药证书的药物。
有关说明:优先支持已完成Ⅰ、Ⅱ期临床试验且结果较好的研发项目。
(三)生物医药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专题
主要任务: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研发机构、专家、团队的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强新药评价技术的提升,构建新药研发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空港国际科技创新园,协同构建一批高水平的药物筛选、成药性研究、安全性评价(GLP)、临床评价(GCP)、药物中试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专业孵化器、众创空间,面向社会开放,提供研发服务。建设完善一批中医特色诊疗、基因检测、干细胞治疗、健康体检、第三方检测评价等健康服务平台。
专题有关说明:本专题资金由项目实施单位自筹前期资金和财政补助资金组成。项目前期经费由项目申报单位自筹,后续资金按项目进展和成果推广应用情况由财政资金给予补助。
二、新材料重大专项
根据《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云南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云南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年)》,围绕突破新材料设计、制备加工、高效利用、安全服役、低成本循环再利用等关键技术,研发先进结构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等关键基础材料,提升产业竞争力。2018年重点支持液态金属新材料、半导体及光电子功能材料、稀贵金属新材料、钛及钛基新材料4个专题,以及符合上述规划中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一)液态金属新材料专题
研发液态金属材料与器件,并推动相关成果产业化,为尖端信息、光电器件和新能源动力应用等提供关键材料保障,为生物医学工程、印刷电子、先进制造等提供全新解决方案,推动建设世界级液态金属产业集群,到2020年形成一批液态金属可产业化的自主知识产权,打造中国和全球有影响力的液态金属高新技术和产业发展基地。本专题设置7个项目。
1.液态金属高温手写笔关键技术研发
研发内容:开发表面张力小、与基底附着力好的液态金属油墨;研发液态金属高温手写笔生产相关配套装备;全面打通高温液态金属手写笔设计、研发、生产与应用产业链,建立定制化生产液态金属手写笔生产线;开展液态金属手写笔集成应用及示范。
考核指标:液态金属高温手写笔形成系列产品和应用,性能指标达到:50℃≤油墨熔点≤100℃,电导率≥1.1×106s·m-1,接触角≤165°,连续书写≥100mm不断线;建立液态金属高温手写笔品种体系、生产体系、标准体系和用户评价体系,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年产10万套的液态金属手写笔示范线,实现液态金属手写笔在5个以上领域应用。
2.液态金属LED灯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研发内容:研究大功率液态金属LED芯片散热关键技术;开发液态金属LED灯生产工艺和装备;研发光源发热温度低、光效高、绿色环保的液态金属大功率LED灯。
考核指标:同功率液态金属LED灯光源点发热温度较传统LED灯下降≥10℃,光效提升≥10%;显著提升液态金属LED灯质量稳定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实现液态金属LED灯的品牌增值;申报专利5项以上。
3.液态金属导热片研发及应用
研发内容:研究不同性能参数的系列低熔点合金产品配制方法和制备工艺;研发液态金属导热片产品生产工艺及设备;研制液态金属导热片产品成型(切割)方法及适应性较强的切割设备;研制液态金属导热片产品外包装形式,开发出适合不同产品、客户群体包装需求的系列包装样式。
考核指标:液态金属导热片性能指标:导热率≥10w/(m.k),厚度≥0.03mm,弯折≥80°不断裂,45℃≤熔点≤230℃,表面粗糙度Ra≤3.2建成10吨/年、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液态金属导热片生产示范线。
4.液态金属射频消融技术研发
研发内容:研究射频能量在液态金属介质中传输及液态金属射频电极传热与热剂量耦合输出规律和液态金属冷却、射频热剂量及消融范围三者之间关联机制;研发液态金属射频消融电极与冷却循环的融合技术,以及用于腔道肿瘤治疗的柔性化探针技术;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态金属射频消融系统,并开展临床前验证。
考核指标:提出液态金属射频电极能量传输机理与调控方法,揭示液态金属冷却、射频热剂量及消融范围之间关联机制,掌握相关调控技术方法;研制出液态金属射频消融产品样机2套,柔性及刚性射频探针各1种;申请2件以上发明专利,制定标准1项。
5.液态金属高效快速制氢技术研发
研发内容:研究液态金属催化作用下的铝水反应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发液态金属铝合金制备工艺;对液态金属制氢系统进行机械结构和机电控制优化设计,开发高效紧凑的液态金属制氢装置。
考核指标:建立液态金属铝合金制备工艺,研制出液态金属制氢样机;开发出液态金属制氢装置,氢气容积≥10升;形成高效液态金属制氢机理性能特性研究分析报告;申请发明专利5件以上,制定相关标准1项。
6.高潜热低熔点金属相变材料研发
研发内容:研究低熔点金属合金理化特性、性能调控方法及合金材料配制工艺;研究千瓦级大热量金属相变温控技术,解决相变材料与基底材料兼容难题;研究高热流密度工况下的高效均温技术;研制金属相变温控装置,解决热功率≥10KW的散热需求。
考核指标:开发出高潜热低熔点金属合金相变材料(潜热≥300MJ/m3,热导率≥30W/mk,热膨胀率≤3%),在热功率≥10KW的装备上得到应用示范;制定出基于真空熔炼技术的高潜热低熔点金属合金相变材料配制工艺技术方案;申请发明专利3件以上。
7.液态金属可注射式骨水泥材料研究
研发内容:研发可用于临床的液态金属骨水泥合金材料,开展临床前测试;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态金属骨水泥修复产品样机。
考核指标:开发出液态金属骨水泥材料(熔点在50℃~70℃,热膨胀率低于0.1%,热膨胀系数在2.8×10-5~3.1×10-5/℃,抗弯强度不低于35MPa,抗弯模量不低于6.5GPa,抗压强度不低于37MPa,长期生物相容性测试报告不低于90天);生产液态金属骨水泥治疗产品样机2套;申请发明专利3件以上,制定标准1项。
(二)半导体及光电子功能材料专题
提升云南光电子信息器件用基础材料研发和产业化水平,打造光电子信息材料及相关的下游半导体、光电子产品和相关元器件研发及生产基地,围绕产业链建立较为完善的创新链。本专题设置5个项目。
1.超高纯锗单晶制备关键技术研发
研发内容:优化完善超高纯锗区熔提纯炉;通过技术移植和改进,将VGF法单晶生长炉用于超高纯锗单晶生长,研究其生长工艺技术。
考核指标:高纯锗单晶性能指标:纯度12-13N,位错密度<5×103/cm2;建立1000kg/年超高纯锗单晶中试线,实现重现性、稳定性、批量化制备超高纯锗单晶生产技术;申请发明专利2件以上,制定标准1项。
2.分离元器件用电子级多晶硅技术研发
研发内容:研究电子级多晶硅表面金属控制技术;研究原料三氯氢硅提纯控制技术;开展下游客户试验应用;实施分离元器件用电子级多晶硅中试。
考核指标:实现电子级多晶硅生产专用硅芯的自主生产,硅芯直径Φ132-145mm;形状公差:椭圆度≤5、锥度≤5mm、直线度≤3mm;电子级多晶硅施主杂质浓度≤0.25ppba,受主杂质浓度≤0.08ppba,碳浓度<1.0×1016atoms/cm3,少数载流子寿命≥1000us,基体总金属杂质含量:≤1.5&ppbw,表面总金属杂质含量:≤10.5ppbw;获得10个以上用户的验证性应用;实现200吨电子级多晶硅销售;申请发明专利2件以上,制定标准1项。
3.4英寸碳化硅单晶片关键技术研发
研发内容:研究4英寸碳化硅单晶生长和晶片加工关键技术,掌握单晶生长工艺参数及晶片加工工艺参数。
考核指标:开发出4英寸碳化硅单晶片新产品,4英寸碳化硅单晶微管密度<1cm-2;建成年产5万片4英寸碳化硅单晶片中试线;申请发明专利2件以上,制定标准1项。
4.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激光材料研发
研发内容:研究有机-无机钙钛矿激光材料相结构,从晶体原子振动角度描述相变机制,并在电子-原子层次阐明MAPbI3几种相结构对电子结构、能带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规律;研究有机-无机钙钛矿激光材料生产工艺技术。
考核指标:开发2种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激光材料生长工艺流程,制定生产大尺寸晶体的工艺技术控制方案;开发高性能、低成本的新型晶体材料,尺寸大于50mm;生产有机-无机钙钛矿激光材料产量≥1000块晶体/年;申请发明专利5件以上,制定标准2项。
5.OLED照明用铱磷光分子材料研发
研发内容:研究OLED照明用铱磷光分子材料制备的各项关键技术,开发批量制备技术,开展OLED照明器件结构设计和铱磷光分子材料的性能评价。
考核指标:开发3种OLED照明用铱磷光分子材料,产品产率达60%,产品纯度大于99.5%,OLED照明器件的效率达80lm/w;建成年产5kg的OLED照明用铱磷光分子材料中试示范线;申请发明专利5件以上,制定标准2项以上。
(三)稀贵金属新材料专题
按照高端化、集聚化、国际化的目标要求,通过关键技术攻关、技术引进再创新、国内外并购等方式推动产业创新,重点突破贵金属化学品、贵金属功能材料制备关键技术,以及二次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技术和成套装备制备技术,弥补产业链环节,瞄准国际先进,积极参与全球贵金属行业的技术创新,实施一批重大创新项目。本专题设置9个项目。
贵金属材料高通量制备研发
研发内容:开展贵金属材料化学物理性能、热力学和动力学、相图与微结构、电学与耐腐蚀性能表征等方面的研究,实现材料化学成分、组织结构设计,物理、力学、电学和催化性能模拟计算,以及加工工艺设计;进行贵金属材料熔炼法、化学共沉淀法、粉末冶金法、气相法、固相复合法、溅射法等高通量制备、高通量表征;开展贵金属材料的时效分析、服役行为等考核验证性应用示范,实现贵金属材料产品的优化设计、筛选和高效低成本应用。
考核指标:建立系列贵金属材料性能专用数据库;完成系列贵金属材料性能的模拟计算;开发出系列贵金属材料的高通量制备技术和装备,制备能力≥100样品数/批次;实现系列贵金属材料性能的高通量表征,以及考核验证性应用示范;申请专利5件以上,制定标准3项
2.柴油车颗粒物与氮氧化物协同净化技术研究
研发内容:研究柴油车氮氧化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柴油车颗粒物捕集及再生(DPF,CDPF)、催化氧化(DOC,AOC)等后处理关键催化剂和催化技术;研究低温冷启动、长耐久、全工况高效净化等技术;研究国六轻重型柴油机颗粒物和NOx协同净化技术;开展整车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开发的催化剂产品和系统集成技术满足柴油车尾气排放国六标准,其中1)DOC:HC起燃温度≤150℃,CO起燃温度≤140℃,750℃,20h老化后,起燃温度增幅<50℃;NO氧化最高转化率≥60%;2)CDPF入口温度在620±20℃时,15min内再生效率达到95%以上;CDPF催化剂降低碳烟起燃温度≤425℃;DOC+CDPF平衡点温度<350℃;3)SCR:新鲜状态,200℃NOx转化率>80%;850℃16h水热老化后,劣化率&10%;活性温度窗口200-550℃;4)AOC:NH3转化率&95%,N2选择性&90%。形成10万套/年产品(DOC+CDPF+SCR)的生产能力,在1款以上发动机上实现示范性应用;申请专利2件以上。
3.超高纯大尺寸铱及其合金溅射靶制备技术研发
研发内容:研究纯度为99.99wt%以上、微米级、球形铱粉制备关键技术;开发纯度为99.99&wt%以上、微观组织结构均匀、致密度达99.5%以上的铱靶材。
考核指标:超高纯大尺寸铱粉性纯度&99.99wt%,铱靶纯度&99.99wt%、致密度&99.5%;开发高性能铱粉制备技术、高性能铱靶成型及精密加工3项新技术;建立超高纯大尺寸铱及其合金溅射靶材的研发、生产、应用和标准规范体系,形成200片/年固态硬盘领域用铱靶材的应用示范;申请发明专利2件以上,制定标准2项。
4.贵金属滑动电接触材料系列产品研发
研发内容:研究快速定向凝固技术、连续铸造技术等方法制备贵金属合金铸锭制备工艺;研究超细丝及超薄窄薄带材制备工艺的精确量化工艺;研究超细丝及超薄窄薄带产业化生产过程中高效热处理工艺的精密控制技术;研究电刷丝材校直工艺、高精度导电环精密加工工艺的产业化生产工艺固化;研究滑动摩擦副硬度匹配、转速、电阻率、载流、接触压力等参数对摩擦磨损性能及耐磨寿命的影响。
考核指标:开发成功适合空间结构应用的高转速、长寿命、高稳定性的导电滑环材料,旋转寿命≥1亿转(Ф45mm直径,1转/秒);超细丝绕组材料电阻率≥120μΩ·㎝,直径为Ф0.02±0.002mm,单根丝长度≥1000米;窄薄带材的厚度尺寸精度控制在±0.001mm,宽度尺寸精度控制在±0.02mm,带材表面光滑无缺陷;建成年产20公斤贵金属超细丝窄薄带生产线;建成年产200公斤的导电滑环材料精加工中试线;申请发明专利5件以上,开发新产品3项,制定标准2项。
5.含铂族金属硅铁合金脱硅预处理关键技术研发
研发内容:研发含铂族金属硅铁合金活性提高预处理技术;通过吹炼预处理,优化氧压、造渣剂、熔剂、预处理温度和时间等工艺参数,形成最佳预脱硅处理工艺,提高铁合金溶解活性,实现含铂族金属硅铁合金的高效富集。
考核指标:含铂族金属硅铁合金中硅去除率大于90%;经过预处理后,铁合金中铁的溶解去除率大于90%;金属回收率:铂≥99%,钯≥99%,铑≥99%;形成中试线;申请发明专利2件以上。
6.新一代无线通讯技术用LTCC微波介质材料开发
研发内容:LTCC微波介质新材料核心配方设计研究;新材料组分、结构和性能间内在关联规律研究;性能连续化可调的材料设计及控制手段研究;新材料制备加工关键工艺技术研究。
考核指标:开发出新一代超高频微波介质功能材料体系核心配方;新材料介电常数≤5,介电损耗<10-3,热导率≥2W/mK,挠曲强度>150MPa;成功掌握新材料制备加工及后处理关键工艺技术;建成LTCC微波介质新材料研发配套设备集成平台;申请专利2件以上。
7.特种功能电子浆料研发
研发内容:研究各向异性导电材料结构、功能及信号通路的内禀关系;研究反应和传质的协同作用对材料结构和功能的调控规律;研究专属聚合物和导电填料的合成设计与功能的有机结合方法;研发加压绑定温度较低、端子和配线间绝缘性能优异的各项异性导电胶电子浆料产品及产业化制备工艺。
考核指标:各向异性导电胶技术指标:预干燥120℃×10min,压着温度150~230℃,压着时间5~100秒,绝缘电阻≥100兆欧,粘结力≥700克/厘米;建设年产10吨特种功能电子浆料柔性中试线;申请发明专利2件以上,制订相关标准2项以上。
8.太阳能电池用钌光敏剂制备关键技术研发
研发内容:研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用钌光敏剂的设计、合成、纯化技术;研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用钌光敏剂的分析测试方法及质量标准;研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用钌光敏剂的光电性能;研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用钌光敏剂的批量制备技术。
考核指标:开发出3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用钌光敏剂,产品纯度大于99.0%;筛选出适合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用钌光敏剂,光电转换效率达10%以上;申请发明专利2件以上,制订企业标准2项以上。
9.超细片状银粉关键制备技术及应用
:研究均匀性和分散性良好的超细片状银粉的制备技术与稳定量产工艺;研究超细片状银粉在触摸屏导电银浆中的应用性能及构效关系;研究超细片状银粉制备配套设备集成;建设超细片状银粉中试示范生产线。
考核指标:片状银粉性能指标:片径小于3.0μm,烧损小于&0.5%,比表面积大于2.0&cm2/g,振实密度3.0~4.0&cm3/g;建成超细片状银粉的研发及制备配套设备集成及100吨/年产业化示范线;申请发明专利&2&件以上。
(四)钛及钛基新材料专题
研发多应用型和专用型高档钛白粉、高品质钛及钛合金轧材和锻材、医用钛合金材等钛材深加工制品;研发配套的钛材生产关键装置和配套工艺技术,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开发若干新产品。
1.高耐晒度装饰纸专用钛白粉产品研发
研发内容:研究钛白粉浆料高分散技术;研究砂磨工艺对钛白粉团聚颗粒分散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磷酸盐包膜技术,水合氧化铝包膜技术;研究包覆致密、均匀水合氧化铝膜的工艺技术,提高钛白粉的分散性和在装饰纸应用中的留着率。
考核指标:产品性能:TiO2≥92%,干粉白度(R457nm)≥97,干粉亮度≥98.0,留着率≥27.0%,不透明度≥89.0%,耐晒度≥5级;建成品质高、稳定性好的高耐晒度装饰纸专用钛白粉中试线1条;申请发明专利1件以上,制定标准1项以上。
研发内容:研发钛基复合材料关键原辅材料;研究基于国产原材料的连续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研究反应剂(单质B、C)添加方式对钛基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影响规律;研究钛基复合材料成形过程中的特点以及变形工艺参数(变形温度、摩擦、上模速度等)对变形过程中应力、应变和温度的影响规律;研究大型复杂构件开裂、失稳与不均匀变形及其关联模型。
考核指标:获得大尺寸原位自生钛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形成难变形材料低应变速率“等温锻”精密成形技术配套技术;建立钛基复合材料等温锻造精密成形技术研发、生产、应用体系,并实现示范;制备的钛基复合材料定型产品的断裂强度不低于1000MPa,延伸率达到10%。建成钛基复合材料等温锻造精密成形示范线1条,申报发明专利3件以上。
3.废钛资源综合回收再利用关键技术研发
研发内容:研究钛在氢化、脱氢过程中组织变化,分析氢元素在钛基体中的作用规律;研究剪切速度对钛粒度分布、颗粒形貌、流动性的影响;研究钛粉粒度分布及形貌对钛添加剂密度、压制工艺的影响;研究设计钛添加剂组分、混料工艺;研究钛颗粒在铝溶液中的反应机制;研究破碎钛粉粒度分布及形貌对钛添加剂实收率的影响。
考核指标:利用研发的回收技术处理云南省废钛资源,制备高品质钛粉原料,实现元素实收率不低于95%,钛含量&98%;建成1000吨/年钛资源综合回收再利用示范线1条;建立钛资源回收再利用效果评价体系;申请专利2件以上。
4.惰性钛阳极的研发
研发内容:研究钛材的选择及表面处理技术;研究钛阳极表面贵金属涂覆工艺;开展钛阳极在电解锌体系中的试用研究。
考核指标:较传统阳极槽电压降低0.3V以上,电解产率提高20%以上;惰性钛阳极涂覆一次的使用寿命1年以上;惰性钛阳极材料综合使用成本较铅基合金阳极下降30%以上;建立惰性钛阳极示范线1条;申报发明专利2件以上;制定标准1项以上。
三、电子信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重大专项
根据《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云南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云南省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年)》,以支撑实施“云上云”行动计划为目标,加快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推进在若干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军民融合推进卫星遥感、通信技术的综合应用,以及空间技术、其他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提升光电子产品技术水平;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金融电子装备品牌产品,推动信息制造业和服务业加快发展。2018年重点支持大数据应用、军民融合两个专题,以及符合上述规划中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其它信息技术研发。
(一)大数据应用专题
结合我省实际,突出我省特色,以推进和带动大数据和云计算实际应用为核心,选取我省有大数据信息资源基础和应用前景的行业领域开展应用,重点以高原特色农业、旅游文化、精准扶贫、医疗卫生与大健康、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国土空间开发与地理国情监测、智慧交通、跨境应用、智慧广电等为专题方向,突破大数据应用模型、大数据计算系统与分析等产业化推广应用过程中的重大技术难题,重点支持能打通各个环节数据链条、可复制性强、产业推广应用前景广阔,且能够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优化民生公共服务的公益性质类项目。本专题设置9个应用方向的项目。
1.高原特色农业
研发内容:针对我省高原特色农产品,开展从种植区域、生长环境、营养需求、科学施肥、植保、病虫害防治、生产过程监控,到产出与销售、溯源和推广的整套现代物联网和大数据应用技术研究,并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搭建一个高原特色农业大数据平台,批量建立生态综合自动观测站,实现生态环境与分析、数据共享分析和数字分析,开发出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制订出高原特色农业生态标准1项以上;完成生产全程危害分析,实现关键控制点、关键限量值数字识别,形成质量安全监测、控制、验证技术等方面的标准2项;应用食品级数字标签技术,在生长气候生态环境、栽培管理、产品加工等数据植入数字芯片,实现产品身份识别和质量数字追溯应用示范1项以上;申请发明专利1件以上,申请软件著作权2项以上。
2.旅游文化
研发内容:研究基于大数据分析挖掘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游客定位、游客行为、旅游资讯、旅游消费情况及天气、交通等相关信息数据处理技术;研究以多种软件模型自动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深度交叉分析技术;研究开发为旅游企业优化市场配置、改善服务质量、提升游客体验的数据分析系统;研究开发协助相关管理部门精准掌握产业现状、提升监管效率、优化服务能力、政策制定方面,进行科学决策与有效评估的数据分析系统。
考核指标:搭建统一的旅游文化数据分析与应用平台,节点数据库集群、存储集群等方面的存储能力达到1PB,为政府、景区、游客提供数据服务;制定涵盖类别、用户标签,互联网URL、手机品牌种类、终端型号识别方面的方案与标准1项以上;建立数据统一的分类及存储体系1套;制定出上网记录信息,计费详单等数据采集方面的接口技术方案;申请发明专利1件以上,申请软件著作权3项以上,推广或转化新产品3项。
3.精准扶贫
研发内容:扶贫大数据平台、高原山区地形地势复杂多样样情况下的扶贫信息采集与分析技术研究;扶贫数据实时观测、动态监测和分析研判等技术研究;贫困人口分布状况、致贫原因分析、潜在扶贫资源搜寻、精准扶贫动态决策等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研究;分析评估现有扶贫措施的有效性并提供相关数据支持服务;研究数据挖掘、数据建模方面的方法,研发相关的精准扶贫系统和可视化软件。
考核指标:搭建统一的贫困人口和区域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平台,平台具有高效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为政府和相关单位提供确实有效的扶贫数据和咨询服务;布置基于GPU的快速算法开发与实现的科学计算服务器不少于5台,存储服务器存储的数据规模不低于1PB;制定数据采集和交换的接口或安全标准2项;建立涵盖区域、户数以及人数方面的分类及存储体系1套,申请发明专利1件以上,申请软件著作权2项以上。&
4.医疗卫生与大健康
研发内容:开展省内现有医疗卫生与大健康平台资源整合技术研究;对现有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及相关软件开发,研究如何通过大数据应用在重疾患者倾斜优惠政策、医疗信息化建设和分级诊疗等方面为政府提供数据服务和咨询意见。
考核指标:搭建全省医疗卫生与大健康的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平台,实现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数据服务和相关咨询建议的数据支撑。平台具有高效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基于GPU的快速算法开发与实现可靠性方面的科学计算平台服务器不少于10台,存储服务器存储的数据规模不低于1PB;具有较高的云南省地区性和地方性高发疾病、季节性疾病自动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疾病预警系预警响应时间为60秒内,准确性方面的误差控制在5%以内;研发人群就诊行为分析系统1套;研发居民健康指数分析系统1套;申请发明专利1件以上,申请软件著作权2项以上。
5.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研发内容:生物大数据资源描述和并行访问技术研究;构建基于语义的生物大数据资源检索、生物医疗数据关联搜索等关键技术的生物大数据高效索引、可靠和可扩展存储管理系统;研究开发生物大数据资源搜索与获取服务系统;整合我省生物资源数据,开发大数据库,在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有创新的数据挖掘方法和开创性的数据应用进行研究,为政府提供高效数据服务和咨询的模式研究。
考核指标:搭建统一的生物资源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平台,存储的数据规模不低于1PB;制定出覆盖生物种群、观测指标与数据标准2项;研发资源检索及数据分析方面的软件1套以上,申请发明专利1件以上,申请软件著作权2项以上;为政府和监管部门提供数据服务和决策咨询服务功能模块2项以上,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数据服务模块和接口2项以上。
6.国土空间开发与地理国情监测
研发内容:研究并整合国土信息化建设成果数据及其他各类信息资源,开展数据挖掘与分析。以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为出发点,系统地研究和分析地理空间大数据与政务管理数据综合应用的难点和瓶颈问题。开展对国土资源执法行为的综合分析研究;开展感知、洞察侵害国土资源的违法行为、预警企业不正当行为、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水平等方面的技术研究。
考核指标:搭建一个我省统一的国土空间与地理信息的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平台,实现为政府和监管部门提供数据服务和决策咨询的数据支撑,平台具有高效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基于GPU的科学计算平台服务器不少于10台,存储的数据规模不低于2PB;制定数据采集标准不低于1项;制定数据安全标准1项以上;申请发明专利2件以上,申请软件著作权3项以上。
7.智慧交通
研发内容:研发并集成视频监控、卡口电警、路况信息、管控信息、营运信息、定位信息、RFID识别信息等方面关键技术,研究并解决数据信息共享、海量设备管理、标准和技术规范、系统可靠性与稳定性、数据源质量、信息安全等行业共性问题;研究如何通过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效能和交通系统运行效率。
考核指标:搭建一个统一的智慧交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平台,平台存储的数据规模达到5PB;制定数据交换和数据安全标准各1项;申请发明专利1件以上,申请软件著作权3项以上;推广或转化新产品3项。
8.跨境应用
研发内容:以跨境旅游、跨境物流及其他跨境行业为切入点,在位置信息综合服务系统、资源信息数据库、车载设备、手持终端、东南亚语种互译系统、跨境旅游和物流结算系统等方面进行研究开发,重点在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相关业务服务、建设跨语种的公共服务系统、探索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间跨境旅游、跨境物流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等方面开展研究。
考核指标:建立一个多语种的电子商务和大数据服务平台,支持汉语、英语、越南语、缅甸语、老挝语、柬埔寨和泰语等语种,资源信息库存储量在1PB以上,建立跨境支付平台,搭建面向东南亚、南亚跨境大数据应用的服务团队;制定跨境支付数据交换安全标准1项以上,申请发明专利2件以上,申请软件著作权3项以上。
9.智慧广电
研发内容:开发高清互动电视机顶盒、三网融合终端和智能家庭网关等产品;电子信息终端设备、品牌家电、智能应用软件和智慧化信息服务平台的研发,并制定智能硬件、云平台运营、内容提供一体化的生态链互通互联接口标准。
考核指标:搭建全省统一的智慧广电云服务平台;制定家庭智能终端产品安全标准2项;申请发明专利1件以上,申请软件著作权2项以上,推广或转化智能终端产品不低于2项;全省广电网络高清数字电视覆盖和互动电视和宽带覆盖用户数目到达1000万户以上。
(二)军民融合专题
以军民融合推进新一代通信应用和光电子成像技术研发,推动信息制造业和服务业加快发展。
1.量子通信
研发内容:开发应用量子通信系列应用产品,包括密码通信终端设备、网络交换、路由设备、核心光电子设备与模块、开放式实验系统、科学仪器以及网络化安全管控和应用软件等;“量子通信点对点”、“量子电力调度应用”、“量子金融安全网”、“量子政务网”等系统整体信息安全解决方案研究。
考核指标:实现量子政务网络应用示范;研究制定量子通信主控设备的系统重复频率、稳定性、纠错前误码率、远程传输距离和系统集成化程度等参数指标;开展军民融合量子通信网合作示范,研发改造量子通信主控设备,适应野战条件(防震、小型化、单兵作战等)。
2.光电子(红外、激光成像等)
(1)红外微弱辐射信号光电探测系统
研发内容:可变焦比探测器的研发、红外镜头焦比的匹配设计与优化、电路系统设计、结构优化、制冷与温控系统研制、测试模式探索、新型红外探测系统测试平台的建设。
考核指标:可以在中红外波段可以实现对1010对比度系外行星的探测与发现;最小可分辨温差10mK;积分时间可以从0.256~38.4ms大范围可调;线性度优于2%。
(2)宽动态小型化红外热成像感知系统
研发内容:研发新型变焦形式的红外连续变焦镜头;光学系统的轻量化、小型化研发;长焦距大倍率红外光电成像系统的开发;小型化大倍率的关键技术研发。
考核指标:开发出宽动态小尺寸红外热成像感知系统样机并实现产业化,宽动态变倍率在15倍以上,红外光学系统的长度比镜头焦距小一倍。
(3)油气泄漏检测光电系统
研发内容:分析国内油气产品中包含的主要气体成分的红外吸收光谱特性,建立油气泄漏的辐射传输模型,并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分析确定油气泄漏检测光电系统的各项参数指标。
考核指标:研制成功用于油气泄漏检测的制冷型红外成像整机系统并实现产业化生产。该系统在一定距离外以大视场扫描待检区域,直观、准确和快速地定位泄漏点,保障巡检人员的安全,大幅度降低巡检成本。
(4)远距离激光三维夜视仪
研发内容:远距离激光照明光源技术、自适应同步控制技术和超分辨率三维成像技术研究,以及距离选通成像技术的实用化研究。
考核指标:研制出远距离激光三维夜视仪产品,实现脉宽可调的ns级脉冲激光器驱动、大功率脉冲半导体激光器阵列光源、ns级自适应同步控制、照明镜头和成像镜头的同步变焦、LRTS的控制及图像显示控制软件、超分辨率三维成像。&
四、先进装备制造重大专项
根据《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云南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云南省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年)》,强化重大技术集成创新,攻克整机和功能部件制造关键技术,开发大型精密数控机床、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轨道交通和铁路养护设备等先进装备,推进主机与功能部件协同发展;开发机器人、增材制造、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推进示范应用,支撑“中国制造2025”云南行动计划实施。2018年重点支持智能制造、3D打印装备、智能农业装备与高原特色农机装备、高原智能电工装备专题四个专题,以及符合上述规划中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成套装备研发。
(一)智能制造专题
推动建立以应用为导向的先进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和创新,突出科技链对产业链的支撑作用,全面提升我省重点产业与行业领域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及关键智能制造装备的开发制造水平,促进我省先进装备制造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转型。本专题设置7个项目。
1.智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制造装备关键技术研发
研发内容:高性能开放式模块化的控制系统研究;开发研究研究;高精度定位导航技术,设计研发不依赖于外部信息的机器人自主式导航系统;仿生机器人自主控制技术研发。
考核指标:建成开放式智能机器人研发平台;研制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多轴(6轴)智能机器人控制器,控制器主频1.2GHz,插补周期1ms,具有串口、现场总线及以太网等多种总线接口,定位速度较现有产品大幅提高;智能移动机器人自主组合导航定位精度:±10mm(无需预设巡线),可自主实现避障和路径规划;申报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制定标准各2项以上。
2.机器人智慧停车库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研发内容:针对现有立体停车库泊位资源利用率低、存取能力差、噪音大、故障率高等问题,研发以车辆搬运机器人为核心的具有高空间利用率、存取效率高、多通道高存取能力、泊位规划灵活、安全可靠、维护便利、扩展性好的智能化立体车库。
考核指标:停车库智能搬运机器人行走姿态满足前进、后退、横移、自旋和多种曲线运动,满足不同存取路径和车位形式需求;适于车辆搬运的承载机构载重≥1.5吨;能满足不同形式停车库泊位、出入口、停车设备、停车机器人等资源管理和高效调度;申报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制定标准各2项以上。
3.人工智能新一代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
研发内容: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人感知技术的研究;基于图像识别的机器人视觉技术研究;新一代机器人语音识别技术的研究;机器人深度学习技术的研究;机器人室内导航技术;基于人体动作识别的人机交互技术。
考核指标:获得机器人感知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等方面的2项以上关键技术;研制具有人机交互能力的新一代机器人样机。申报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制定标准各2项以上。
4.工业机器人智能诊断关键技术研究
研发内容:工业机器人RV减速机智能诊断技术研究:&RV减速机典型机械故障对应的信号特征研究;研发机器人机旁信息采集终端,对声发射、电压、电流、数字等信号进行全面采集,并根据多物理量信息判断机器人运行状态;建立远程智能诊断中心。
考核指标:开发出工业机器人机旁数据采集软硬件系统;开发出工业机器人智能诊断软件;建立工业机器人远程智能诊断及服务示范性平台,并进行应用验证;申报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3件以上、制定标准2项以上。
5.工业机器人精确参数辨识与补偿关键技术研究
研发内容:研发机器人运动精度评价模型、重复定位精度和运动轨迹精度在线检测系统;研究机器人运动学参数校准模型、参数辨识及补偿方法;分析机器人参数的可辨识性及耦合关系,提高工业机器人的重复定位精度和运动轨迹精度。
考核指标:建立工业机器人精度在线检测系统;开发出工业机器人精确参数辨识与补偿系统;与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合作建立工业机器人精确参数辨识与补偿示范平台,并在省内外企业推广应用;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软件著作、实用新型专利各2项以上。
6.面向智能制造的设备远程运维管理新技术研发
研发内容:研究生产设备运维大数据关键分析和智能诊断技术研究;移动智能监测与虚拟维护技术;研究生产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与预报技术;研究远程设备运维服务技术。
考核指标:开发成功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和智能诊断系统、面向高端装备的在线监测系统、基于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的生产远程运维服务系统;建成一个智能制造生产运维服务示范中心;申请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3项以上、制定标准1项以上。
7.高端数控装备智能维护系统关键技术研发
研发内容:研究基于振动监测的数控加工中心关键部件故障诊断关键技术;研究数控加工中心故障诊断关键技术;研究基于电参数监测的数控加工中心健康评价关键技术;研究高端数控装备智能维护关键技术。
考核指标:开发出数控加工中心智能维护系统;以企业高档加工中心为应用对象,开展智能维护系统应用示范;申报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3项以上,制定标准1项以上。
(二)3D打印装备专题
研制3D打印新材料,开发打印技术工艺及设备,推进3D打印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本专题设置2个项目。
1.个性化义齿激光3D打印关键技术研发及中试
研发内容:研发满足个性化义齿制造的激光3D打印新材料及新工艺;研究3D打印个性化义齿产品组成结构及性能检测技术。
考核指标:开发激光3D打印个性化义齿新产品;建成激光3D打印个性化义齿中试生产线,激光3D打印个性化义齿成形精度达到±0.05mm/100mm,表面粗糙度达到Ra3.2,致密度大于98%;同类材料产品成本较现生产方法下降1/3,制作时间降为1~2小时,实现年均200例以上的临床应用示范的能力;申请发明专利2件以上。
2.生物医疗3D打印技术和产品研发
研发内容:针对组织损伤修复、疾病治疗及康复等,通过研发生物医疗3D打印技术及装置,开发高端植入式医疗器械产品和个性化医疗器具,重点支持口腔医疗产品和人工关节的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高端植入式医疗器械产品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完成设计定型并通过安全性检测;个性化医疗器具打印精度不低于±0.1mm/100mm,实现500例以上的临床应用;完成产值2000万以上或获得二类医疗器械许可或高端植入体达到申请三类医疗器械许可的标准并启动申报程序;申报发明专利3件以上、制定标准1项以上。
(三)智能农业装备与高原特色农机装备专题
围绕现代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质增效对高端技术和市场重大产品的紧迫需求,重点突破信息感知、决策智控、试验检测等基础和关键共性技术与重大产品智能化核心技术,立足“智能、高效、环保”,进行智能装备、精益制造、精细作业的产业链与关键技术攻关;以丘陵山地高原农作物和特色经济作物为对象,重点研发及示范推广丘陵山地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及装备、高原特色经济作物加工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农副产品多种热源组合智能控制烘干适用技术及装备,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我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本专题设置7个项目。
1.农机装备智能化设计与验证关键技术研究
研发内容:重点突破基于知识工程的拖拉机、收割机等典型高端复杂农机装备基础标件、核心零件、关键部件及整机数字化建模、虚拟样机动态仿真、虚拟实验验证以及关键零部件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设计等基础共性技术,开发基于通用设计与仿真分析软件的关键零部件全参数化驱动模型库、设计知识库与专家系统、虚拟仿真与实验系统,构建基于PDM/PLM的农机装备智能化设计多功能通用基础平台,建立农机装备智能化设计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
考核指标:获取拖拉机、收割机等典型复杂农机及关键零部件数字化建模、动态仿真、虚拟实验等基础共性技术;开发出包括数字化模型库、虚拟仿真与实验系统等的智能化设计通用基础平台,满足不少于5种大型复杂农机装备的设计要求;申请发明专利3件以上。
2.农机智能作业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研发内容:研究自主作业智能化技术和TD-LTE在农机智能作业中的应用技术;研发适合农业复杂环境下基于北斗的多系统高精度定位、自组网络数据传输链路、机器视觉与多传感器组合导航技术系统,开发导航、控制、互联网等与农机一体化融合执行装置,并进行试验。
考核指标:获得光机电液多源融合智能调控策略、基于北斗的农机作业复杂工况定位与导航调控等共性技术2项以上;开发机电液多源融合智能调控策略与作业导航控制等新装置、新系统3项以上;申请发明专利、制定标准各3项以上。
3.高效精准环保多功能农田作业装备研发
研发内容:研究烤烟、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油菜等种子特性与高速作业排种技术与排种器结构;研发高速作业的防损伤排种、种肥气流集中输送、播深一致性调控、漏播堵塞故障诊断、高速仿生减阻开沟等关键技术与系统,集成研制水稻精量直播等智能升级的高速精量播种作业装备,集成研制马铃薯气力精播及油菜、谷子种子等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急需的精量播种设备,为主要作物主产区高效播种、节本增产提供装备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获得高速精量排种、漏播检测等关键核心技术2项以上;创制精量播种作业装备、新产品2种以上;水稻精量播种机作业速度≥10km/h,诊断准确率≥98%;申请发明专利3件以上、制定标准4项以上。
4.设施智能化精细生产技术及装备研发
研发内容:重点研究叶类、根茎类、茄果类等蔬菜标准化育苗、苗床精整、精量播种、高速定植等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研发优化蔬菜育苗精量播种、小苗高速定植、水肥精量施用系统;开发叶菜类、根茎类收获装备,形成蔬菜苗床精整复式作业、露地蔬菜精量播种、联合收获等成套装备,提高蔬菜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和品质。
考核指标:突破高速定植、蔬菜收获等关键核心技术2项以上,研制蔬菜精量播种、小苗定植、水肥精量施用等系统与装备2种以上,蔬菜精量播种机适应3~4.5kg/hm2播量要求、行间变异系数≤5%、总排量变异系数≤4%,单行定植速率≥70株/分钟、栽植合格率≥90%,叶菜类收获效率≥3亩/小时,胡萝卜等根茎类收获效率≥2亩/小时,具备主要参数实时采集、故障诊断与自动监控功能;申请发明专利、制定标准各3项以上。
5.丘陵山地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
研发内容:针对云南丘陵山地特点,劳动强度大,劳动力成本高,用工短缺现状,通过对农作物的“种植、中耕管理、收获”等关键技术环节的研究,有效推进我省丘陵山地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工作。以甘蔗为突破口,逐步推进马铃薯、玉米、三七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示范,主要包括:甘蔗全程机械化关键环节作业机械研发;先进甘蔗作业机械引进、消化与吸收;甘蔗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与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研究;甘蔗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与应用。
考核指标:研制出新植甘蔗联合种植机、宿根甘蔗种植管理机、甘蔗中耕管理机械、小型甘蔗收割机、甘蔗剥叶机、甘蔗装载机等6种机型,推广应用100台(套)、作业面积10万亩以上;引进省外先进作业机具机型10台套以上,并完成消化、吸收,筛选出适合我省山地甘蔗作业机型5种以上,完成应用100台套、作业面积10万亩以上;针对开发出的山地作业机械,制定适合我省山地甘蔗机械作业的农艺配套技术1套和生产管理模式技术1套;在我省典型蔗区建立山地甘蔗全程机械化技术的示范,示范、辐射带动10万亩以上。
6.高原特色经济作物加工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研发
研发内容:重点围绕云南“十二大云品”经济作物,研究其加工关键技术,开发成套设备,重点突破花卉、茶叶、咖啡、坚果等加工技术;研发玫瑰花瓣分选技术及成套设备,食用玫瑰花瓣杀菌、干燥、粉碎等干法加工参数及工艺设备,玫瑰花瓣干燥方式、干燥工艺和设备,粉碎工艺技术及设备;研发云南大叶种茶清洁化生产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茶叶静电除杂、筛分、风选、分级精制加工生产线,茶叶自动拼配除杂清选生产线;研发小粒种咖啡初加工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咖啡清选除杂、青熟果分离、脱皮、脱胶、干燥、脱壳抛光加工等技术和工艺,开发相应的单机和成套设备;研发坚果采收加工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澳洲坚果、核桃等采收、脱皮、脱壳、清选分级加工技术和工艺,开发相应单机和成套设备。
考核指标:研发出玫瑰、咖啡、茶叶、坚果4类农产品加工的单机和成套设备10种以上,形成相应新加工工艺技术8项,形成技术标准或规程4项以上;完成4个以上技术成果转化,每项技术成果应用企业不低于3家。
7.农副产品多种热源组合智能控制烘干适用技术及装备研发应用
研发内容:研发适用高原特色农产品的烘干技术及装备,主要突破多燃料热源组合智能控制烘干机技术、烘干房节能结构设计、特色农产品最优烘干工艺等。研究开发太阳能、生物质能、热泵等多种热源组合输入系统,提升换热效率;烤房温度、湿度的科学控制;提升除湿效率和热能回收能力;研究开发智能烘干控制器,实现自动调节多种物料的烘干温度、湿度,提高特色农产品烘干质量。
考核指标:与目前使用的传统能源干燥设备比较,节省能源10%以上,干燥效率提高10%以上,实现全智能操控。
(四)高原智能电工装备专题
以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为基础,发展智能变电站、智能配电系统、智能变压器、组合式变电站、智能型高低压开关柜、新型电线、电缆等先进电力装备,推进高原型机电产业和工业电器制造。
高原环保智能中压开关成套设备研制与应用
研发内容:研究高原充气开关柜典型电气特性、典型机械结构、典型热特性、抗地震、智能化、新型绝缘件等;研究关键组部件化设计仿真核算及优化、制造和安装工艺;研制可替代SF6气体开关柜的高原环保智能型气体开关柜。
考核指标:开发高原环保智能开关柜关键部件3~4个,开发出适用于海拔4000m&以下地区、替代SF6气体开关柜的12kV高原环保智能型干燥气体柜、40.5kV高原环保智能型气体开关柜产品,样机通过型式试验,获得产品型号证书;建成高原环保智能型开关柜示范生产线,产品实现高海拔、高温、强震等特殊专区的带电运行,完成验证;申请专利、制定标准各3项以上。
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重点研发计划针对事关我省整体自主创新能力、产业核心竞争力、共性和社会公益性重大问题等,围绕研发链部署创新链,重点支持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到成果转化产业化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促进从研究开发到应用示范的有机衔接。支持面向行业、面向区域特色产业、面向市场开展共性技术开发、工程化应用、技术集成和成果转化等研发与服务项目,推动形成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工艺、新品种、新业态、新模式,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领域和区域发展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一、工业领域
(一)材料与矿冶(铜基材料)重点专项
围绕云南铜产业链共性关键技术,提升完善产业链技术水平,打造完整的铜材料及铜产品产业链,重点突破新型铜材料及铜产品研发、加工成型技术及其相关配套设备等关键共性技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1.铸铜转子真空压铸系统关键技术研发
研发内容:研发真空压铸模具型腔-压室系统密封工艺,为纯铜转子镶嵌件压铸提供真空压铸模具设计的实验依据和压铸过程中高温压铸模的密封方案;研发高排气能力真空压铸系统,适合高温金属的排气阀及抽气工艺参数;研发真空压铸铸铜转子的工艺路线,获得相应工艺技术参数,提出纯铜转子真空压铸工艺规范。
考核指标:真空压铸系统静止状态型腔真空度达到10kPa,工况下可在0.5s-1.0s内达到型腔真空压力&20kPa&的真空状态;开发1个以上规格真空压铸高转速纯铜转子产品,成品率不低于90%;开发转速在7000rpm~15000rpm的纯铜转子,完成电机装配测试;&申请发明专利5件以上,制定3项标准以上。
2.铜合金网衣网箱材料关键技术研发
研发内容:研究高活性多组元黄铜合金非真空上引连铸技术;研究高强度复杂黄铜合金连续加工技术;研究海水养殖用铜合金网海试性能测试技术。
考核指标:材料合金化学成分,Cu:61~63%;Sn:0.8~1.2%;Ni:0.3~0.9%;Al:0.3~0.6%;B:0.003~0.01%;Mn:0.05~0.2%,Zn:余量;Φ3mm黄铜合金丝材力学性能:Rm≥399MPa;A≥29%;建成500&吨/年铜合金网衣网箱材料生产线;申请发明专利1件以上,制定标准1项以上。
3.铜合金镀膜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研发
研发内容:研究高性能合金元素非真空熔炼配置过程中损耗规律及原理;研究高活性多组元导电铜合金的非真空连铸技术;研究高性能铜合金镀膜丝线材坯料制备技术。
考核指标:制订高活性组元导电铜合金非真空连铸技术工艺规范;高强高导铜合金极限抗拉强度/导电率≥450MPa/90%IACS、延伸率≥6%;高耐疲劳铜合金极限抗拉强度/导电率≥420MPa/78%IACS、单丝抗疲劳能力为纯铜丝的&3倍以上;建成2000&吨/年高性能铜合金丝线材中试生产线;申请发明专利2件以上,制定标准1项以上。
4.高端磷铜球制备关键技术研发
研发内容:研究高均匀PCu合金的连续熔铸技术;研究高性能微晶PCu球的连续加工技术;开发高性能微晶PCu球连续自动生产线。
考核指标:P含量0.045~0.055%;内部组织致密,晶粒细小,无夹杂、无气孔、无分层;磷铜球直径Φ25mm;磷铜球的直径允许偏差≤±7%;建成5000吨/年高端PCu球生产能力;申请发明专利1件以上,制定标准1项以上。
5.稀土压铸铜合金材料关键技术研发
研发内容:研究稀土对铜及高强高导铜合金熔体的净化作用技术;研究稀土对铜及高强高导铜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稀土高强高导铜合金压铸工艺;研究稀土中间合金精炼、特殊加工工艺共性技术。
考核指标:稀土压铸铜合金强度≥250&MPa,电导率≥97%IACS,软化温度≥150℃,平均晶粒直径≤90μm,蠕变极限≥50MPa;申请发明专利1件以上,制定标准1项以上。
6.超细铜银/锡合金材料生产工艺开发
研发内容:研发超细耐疲劳铜锡合金线材、超细铜银合金生产设备;研究超细耐疲劳铜锡合金线材、超细铜银合金生产工艺。
考核指标:铜合金线材(直径3mm)能满足拉制直径0.03mm及以下的细丝要求;形成1500吨/年的产能;申请发明专利1项以上,制定标准1项以上。
7.电动汽车充电岛用铜及铜合金材料关键技术研发
研发内容:研发电动汽车充电桩电缆制备工艺技术。
考核指标:成功开发电动汽车充电桩专用电缆;建成年产8000kM的生产线;申请发明专利5件以上,制定标准3项以上。
(二)材料与矿冶(铅锌基材料)重点专项
围绕云南铅锌产业,突破一批铅锌基新材料关键技术,研制出五元锌粉、挥发超细锌粉、锌镍(锌锰)锌合金、新型稀土铝锌合金、锌镍电池等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
1.锌粉系列产品关键技术开发
&&&&研发内容:研究五元合金锌粉制备技术;研究挥发锌粉制备技术;研究片状锌粉制备技术。
考核指标:五元锌粉单耗比行业平均水平降低10%&以上;挥发超细锌粉粒度在300目以上;片状锌粉符合GB/T26035~2010要求;建成1条锌粉示范线;申报专利3件以上,制定企业技术标准1项以上。
2.锌镍/锰系列合金技术开发
研发内容:研发能够提高结构件镀锌质量,钢材表面耐蚀性,延长钢结构件的使用寿命,提高钢结构件表面的光洁和美观度,降低用量的锌镍锌锰系列合金生产技术。
考核指标:研制出适用结构件镀锌客户需要的调整用锌镍/锰系列合金,大幅提高纯锌的流动性、防止漏镀、增强镀层表面的光洁度、美誉度、耐蚀性,可使结构件镀锌厂家的锌耗量平均降低3~4公斤每吨锌耗、平均降低锌耗6%;建成年产800吨锌镍/锰系列合金示范线;申报发明专利1件以上,制定企业技术标准1项以上。
3.稀土铅银合金阳极技术研发
&&&&研发内容:研发锌电积用1.2m2、1.6m2、3.2m2铅银稀土合金阳极技术,开展稀土铅银合金阳极生产示范。
考核指标:降低合金阳极Ag&0.3%、稀土&0.3%,生产成本降低20%以上,阳极腐蚀率降低30%,使用寿命提高2倍以上;力学性能(拉伸)提高10%以上,导电性提高5%以上;建成1万块/年铅银稀土合金阳极示范线;申报专利1件以上,制定标准1项以上。
4.二次锌镍电池关键材料及产品制备技术开发
研发内容:研究锌镍电池正负极活性材料、电解液及添加剂成分配比、电池组装技术,废旧锌镍电池电极材料回收技术,开发出标准锌镍电池产品;开展标准锌镍电池生产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锌镍电池正极材料比容量达250mAh/g以上,负极材料比容量达400mAh/g以上;锌镍电池单体电压达到1.6V,电池组的能量密度达到80Wh/kg以上,充放电效率98%以上,深度充放循环寿命达到300次以上;建成3万kVAh/年标准锌镍电池生产线;申报专利1件以上,制定标准1项以上。
&&&&5.废旧铅酸电池无害化综合回收技术研发
&&&&研发内容:研发废旧铅酸电池自动破碎分选技术、色选技术及艾萨炉熔炼结合富氧侧吹还原熔炼工艺技术路线。
考核指标:利用研发的技术产出PP塑料、重塑料粗铅和铅锑合金产品,并建成160kt/a铅酸电池无害化综合回收的中试生产线;申报专利2件以上,制标准1项以上。
&&&&6.电解锌熔铸及自动堆码打捆技术研究及应用
研发内容:研究锌熔铸生产设备大型化、机械化、自动控制核心技术;开展电解锌熔铸及自动堆码打捆生产线的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开发出锌阴极片输送机组、150t有芯熔锌感应电炉及配套系统、双勺定量浇铸机、自动控制系统;建成15万吨电解锌熔铸及自动堆码打捆的示范线;申报专利1件以上,制定企业技术标准1项以上。
&&&&7.硫酸锌溶液加压净化有机物研发
&&&&研发内容:研发硫酸锌溶液加压净化有机物技术,开展10&万吨电锌生产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硫酸锌溶液中有机物脱除率≥60%,脱除部份镁离子≤15g/L;建设处理量40m3/h的加压净化系统2套;项目实施内累计节电500万kw·h;申报专利1件以上、制定企业技术标准1项以上。
8.铅锌冶炼高盐废水综合处理技术研发及应用
&&&&研发内容:研发铅锌冶炼高盐废水综合处理技术,开展铅锌冶炼高盐废水蒸发结晶生产线的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离子交换产水:Ca2++&Mg2+≤5mg/L,电渗析浓水TDS&15%,产水TDS≤1%;产品NaCl和Na2SO4纯度达到工业级合格品标准;建设450m3/d铅锌冶炼高盐废水蒸发结晶示范线;申报专利1件以上,制定企业技术标准1件以上。
&&&&9.滇东北超深井铅锌矿床安全开采与绿色循环关键技术研发
&&&&研发内容:研究开发滇东北超深井铅锌矿床安全开采与绿色循环关键技术;研究成套深井矿体开采全寿命周期安全监管防控技术、高效开采技术、固废处置及循环利用技术。
考核指标:建立完整的安全高效、绿色环保的铅锌资源开发模式,形矿石损失率≤1.1%,矿石贫化率≤6.3%,选矿尾砂和废水全回用;建成铅锌行业国内第一深井(井深1526m)的示范生产线;申报专利2件以上,制定企业技术标准1项以上。
(三)材料与矿冶(基础金属功能材料、化工新材料、前沿新材料)重点专项
开展基础金属功能材料、复合材料、化工新材料、超细粉体材料、人工晶体材料等新材料及相关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完善现有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促进云南冶金产品向精深加工产品延伸。
1.高性能表面增材涂层绿色制造关键技术研发
研发内容:研发“界面模糊化技术”,使涂层与基体达到冶金结合强度,制备长寿命高性能涂层;研究致密超厚涂层制备技术;研发绿色再制造技术,模拟涂层制备和使用过程中的界面形貌形成及演变过程;研发表面增材绿色制造前后处理和内孔喷涂技术及设备。
考核指标:开发表面(特别是内孔)增材绿色制备技术1项;掌握长寿命表面耐磨损及耐腐蚀涂层制备技术2项以上;在汽车发动机制造与再制造等方面形成新产品1个以上,申请发明专利5件以上。
2.高硅铝硅合金关键技术研发
&&&&研发内容:研究射沉积工艺沉积坯形状控制技术;研究制备不同硅含量铝硅合金工艺技术;研究喷射沉积高硅铝合金后续致密化工艺;研究喷射沉积高硅铝合金热处理工艺。
考核指标:开发出高硅铝硅合金关键技术1项;掌握喷射沉积高硅铝合金后续致密化工艺技术;建成500吨/年高硅铝硅合金中试生产线;申请专利2件以上。
3.铝提纯工艺与装备一体化技术研究
&&&&研发内容:研究在下拉式定向凝固炉上铝试验提纯工艺;研发大尺寸精铝锭定向凝固提纯设备,开展大尺寸精铝锭温度场的均匀性及与现场生产条件的匹配研究;研究流动铝液对结晶区温度梯度大小、晶粒生长形态及杂质扩撒技术,分析影响连续偏析提纯效率的关键因素,优化提纯工艺。
&&&&考核指标:铝中主要杂质Si、Fe的含量提纯至≤0.02%;开发铝提纯成套工艺技术1项,为连续偏析提纯设备设计提供依据;形成年产能2000吨精铝生产能力;申请专利1件以上。
&&&&4.高品质铝钛硼丝关键技术研发
研发内容:研究铝钛硼合金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铝钛硼合金第二相TiAl3和TiB2尺寸及分布控制技术;研究高品质铝钛硼丝质量洁净技术;&研究铝钛硼合金对铝及铝合金细化剂效果;研究铝钛硼丝生产线连铸连轧工艺;研究铝钛硼丝生产中附产品氟铝酸钾应用。
考核指标:铝钛硼丝产品质量达到英国KBM公司水平;建成年产2000吨铝钛硼丝中试生产线;申报专利1件以上,制定企业技术标准1项以上。
5.高性能陶瓷电容器用介质材料研究
研发内容:研究陶瓷电容器用介质材料合成调控、包覆、核-壳结构构筑技术;研究介质材料介电响应和介电极化机制,高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协同控制技术;研究陶瓷材料制备关键工艺技术。
考核指标:提出新的高性能介质陶瓷介电极化机制和指导性模型;研制出1-2种优异综合性能的纳米基介电陶瓷材料,其指标为:介电常数,介电损耗0.02-0.05,绝缘电阻1GΩ.cm,温度系数±15%。申报专利1件以上。
6.磷酸钒锂正极材料生产的关键技术研发
研发内容:研发磷酸钒锂正极材料关键技术;研发磷酸钒锂正极材料全套生产工艺。
考核指标:磷酸钒锂正极材料≥180mAh/g,工作电压:2.0V~4.8V之间;建成磷酸钒锂正极材料中试生产线;申报并获得授权专利2件以上。
7.1、2萘酚关键技术研发
研发内容:研发1、2萘酚联产磺化反应过程中1萘酚比例的提高技术;研发碱熔过程中游离碱含量稳定控制的技术;研发酸化煮沸过程中用硫酸钠多效回水做三煮水对产品质量影响的技术;研究精馏过程用四塔连续蒸馏全套生产工艺。
考核指标:1萘酚含量:≥99.5%;2萘酚含量:≥99.5%;建成精馏过程用四塔连续蒸馏全套生产线;申报专利1件以上,制定企业技术标准2项以上。
8.永固紫关键技术研发
研发内容:研发永固紫粗品生产工艺自动化控制、产品收率技术;研发永固紫球磨精品生产工艺控制对产品性能影响技术;研发永固紫精品红相和蓝相产品的生产技术;研发提高永固紫精品浓度和分散性技术;研发永固紫精品水性产品生产和应用技术。
考核指标:永固紫粗品含量:≥98%;永固紫精品浓度≥99%;申报专利1件以上,制定企业技术标准2项以上。
(四)电子信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专项
1.射频识别技术(RFID)
&&&&研发内容:研发基于RFID技术的电子车牌识别系统;研发基于电子车牌识别系统的不停车收费系统、车辆稽查布控系统、客运车辆行车轨迹跟踪系统;开发基于无源超高频射频技术的目标跟踪系统。
考核指标:性能指标达到国内国际领先水平,电子车牌符合国家电子车牌的相关规范(或者符合相应的行业规范),并根据规范要求通过国家权威检测机构的相关测试,成果能够进行不停车收费、车辆行车轨迹跟踪的示范应用。提供完整的数据接口,实现与交通、交警部门的数据互联互通。射频跟踪系统的兼容性:可以使用各种标签如蓝牙、低能蓝牙(10m~30m)、Wifi、Zigbee(30m~300m)、Lora(300m~3km)、RFID&(no&batter,&small&distance);系统易使用:具有互联网浏览访问相关机制,&提供协议;耗能低电池使用寿命长;芯片可以反复使用;实时定位多目标:&一个系统共有40个通道,&每个通道每秒能定位1000目标;定位精确:&1°~3°(在露天场所);应用范围:可用于防盗、安全、物流、学校、工厂等。
2.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
&&&&研发内容:开发VR/AR软件技术(计算机视觉、三维重构、三维引擎渲染、实时拼接、人机交互)、VR/AR内容制作(影视、动画、直播、游戏、新闻、社交)、VR/AR硬件(背包电脑,眼镜,头盔,动捕)。VR/AR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技术与应用。
考核指标:开发出高品质VR内容,并从VR内容制作硬件生产、软件开发、动态环境建模、内容制作分发等多个方面布局VR产业链,包括VR/AR核心的拍摄、拼接、压缩、三维重构、三维引擎渲染技术解决方案,旅游、医疗、新闻、教育行业的VR/AR解决方案,面向消费者的精品VR/AR应用,线下场馆的VR/AR体验中心解决方案。
3.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DTMB)
研发内容:研发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的编码技术、增强DTMB系统、接收机设备等,开发全产业链设备和工程应用方案。
考核指标:掌握全套关键技术,建立专业化运营系统(平台);数据收集、挖掘、应用。
4.信息集成关键技术
研发内容:研发流程工业智能工厂整体集成关键技术;研究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城市智慧停车系统关键技术,开展示范应用;研发监所AB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
考核指标:开发完成智能工厂整体集成规划设计;智能工厂建模与仿真优化;整体信息集成平台开发;智能管控;城市智慧停车平台;智能停车库管理系统等;建设智慧停车示范应用,将新建和改建的停车场统一接入城市智慧停车平台,实现城市智慧停车目标。
5.超海量数据处理
研发内容:研发新一代超大规模科学数据处理执行框架;优化数据处理模型与接口;研发面向海量分布节点的框架与模型部署方法。
考核指标:完成一套面向超大规模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执行框架,能够提供有效的人机交互界面,实现快速处理流程定制。能够满足1000个以上计算节点的部署能力;针对云上云等环境提供可部署能力。向云南省各行业开放所有的代码,提供基准程序。
6.国产操作系统、应用软件
研发内容:基于国产芯片的国产操作系统研发:具有操作系统账号管理、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集中授权、安全行为审计等特点;实现统一授权,统一审计的要求;满足企业大量关键业务设备的应用需求及保障运维安全审计管理;符合ISO27001国际标准、国家安全操作系统标准;满足基础操作系统安全风险,提升系统安全、可控性。
考核指标:基于国产芯片的国产操作系统应用示范:在国产芯片上完成操作系统X86平台到国产MIPS、ARM架构的移植,实现系统便捷快速安装;深度适配基于国产芯的内核模块,使系统更加安全、稳定;视窗界面的移植优化订制,实现易用的符合国人操作习惯的全新UI操作使用界面。实现系统集中账号管理、安全授权、行为审计的安全特性。
7.智慧电梯运行安全监控云平台系统研发
研发内容:研究电梯运行安全实时监测以及应急处置救援的物联网管理系统并适用于其他类型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统一综合服务平台关键技术及成套系统集成技术。
考核指标:开发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适用于智慧城市应用背景下电梯运行安全实时监测以及应急处置救援的物联网管理系统,并适用于其他类型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统一综合服务平台。实施10个以上城市的电梯物联网建设,终端产品(采集终端与显示终端)的产品化;申请软件著作权2项以上;申报软件产品2个以上。
8.基于物联网的国际运输管理平台研发
研发内容:研究开发基于物联网技术手段的追踪管理我国与东盟各国货物运输系统平台,特别是大型建设项目成品半成品的陆运、海运及陆海结合运输过程中的业务,如沿途跟踪、中转暂存、海关交验等。
考核指标:系统端软件(物联网平台管理软件)的实现;终端产品(采集终端与显示终端)的产品化;基于云平台的综合管理系统的开发和运用;在东南亚、南亚国家进行应用示范。
9.基于北斗导航的无人机研发
研发内容:研究开发系列基于北斗导航系统、能适应于农、林、牧、渔、工业、建筑、科研、交通、娱乐等多行业应用,实现神经元无人机飞行控制并拥有优异飞行性能和续航能力,具备智能化自主飞行能力的无人驾驶飞机;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研发成功系列基于北斗导航系统适应不同应用领域的无人机产品,飞行性能、续航能力、智能控制等指标接近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建立研发和示范基地,年生产能力不低于5000驾。
(五)先进装备制造重点专项&&
1.先进内燃机可靠性研究
研发内容:研究内燃机整机结构技术;研究基于可靠性的整机协调技术;研究内燃机可靠性验证技术;研究内燃机应用匹配可靠性;研究基于可靠性的轻量化技术;研究内燃机故障早期诊断技术;研究内燃机关键零部件可靠性技术。
考核指标:建立内燃机整机可靠性及零部件可靠性研究流程与工作规范;建立内燃机整机、零部件可靠性研究平台;设计并制造相关的物理样机1台;开发可靠性专用试验装备产品1个以上,建立在行业和地区有影响的内燃机可靠性研究平台;制定标准3项以上,申报发明专利20件以上。&
2.桥式起重机的轻量化或控制技术研究
研发内容:研究桥式起重机可视化操作与远程监控技术;研究作业数据与设备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吊物识别与智能定位技术;研究吊钩防偏摆与稳定性技术。
考核指标:开发桥式起重机可视化操作与远程监控;开发出针对起重机作业工况及机械设备状态的在线监测系统;开发出吊物识别及定位技术;具备智能特性的新型桥式起重机整机研发及工程实施;制定标准1项以上,申报发明专利3件以上。&
3.轨道交通设备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及集成应用
研发内容:研究轨道交通设备动态信号采集和处理关键技术;研究设备健康状态智能诊断技术;研究设备的健康检测关键技术;研究设备的运维管理关键技术。
考核指标:开发轨道交通关键部件的状态监测系统;开发基于智能诊断技术的轨道交通设备健康监测系统;开发基于多物理量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轨道交通设备健康检测系统;开发并建立轨道交通运维综合管理系统;制定标准1项以上,申报发明专利3件以上。
4.直升机整机组装生产技术研究
研发内容:引进直升机技术,创新优化直升机组装工艺流程及技术,建立起国产化(物料)的研发验证系统,带动国产化研发中心、直升机托管中心等业务板块的航空产业链。
考核指标:编制直升机组装技术规范,建立直升机装配及产业示范基地;取得中国适航证;制定标准3项以上,申报发明专利3件以上。
5.国6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控制系统研发
研发内容:研发国6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ECU硬件系统、ECU底层驱动系统、ECU软件系统研发以及控制系统的匹配标定;研发国6柴油机及后处理控制系统(ECU)硬件,国六柴油机控制系统(ECU)底层驱动,国6柴油机控制系统(ECU)软件系统。
考核指标:满足国6柴油机电控系统要求的空气系统、燃烧系统、后处理系统的ECU高度集成控制系统;满足国6排放法规的电控高压共轨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并推广应用;制定标准1项以上,申报发明专利20件以上。
在国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推广示范的优先支持。
三、社会发展领域
(一)土壤污染防治重点专项
摸清我省重金属高背景值土壤的空间分布与环境基准,掌握工矿区及其周边土壤的污染状况及风险等级,研发重污染土壤的风险控制技术和工业场地高效修复技术,研发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与安全利用的共性关键技术,包括钝化+植物阻控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集约化农区退化土壤的持续利用技术,构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预警管理信息平台,为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健康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本专项拟启动6个研究方向,每个研究方向拟支持1-2个项目。
1.重金属元素高背景区土壤风险识别与环境基准研究
研发内容:针对我省多个重金属元素土壤环境背景值高的实际,分析高背景区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与形态特征,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识别基准和表征方法,科学确定高背景区域土壤重金属的环境安全阈值,初步构建基于高背景区的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基准,为全省土壤环境保护与高背景区土壤安全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考核指标:摸清土壤重金属高背景区的成因和主要元素的形态特征,建立基于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识别的表征方法和环境基准,制定土壤重金属污染分级地方标准1个。
2.工矿区高风险地块筛查及风险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研发内容:针对我省工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污染面积尚不清楚的实际,开展工矿区周边高风险污染地块筛查工作,科学评价典型工矿区周边土壤污染状况及风险,研发可有效控制污染土壤风险的实用技术,为污染地块的治理与修复研发新的技术与产品。
考核指标:摸清云南工矿区污染地块现状和空间分布;提交云南典型工矿区污染地块风险评价报告1份,工矿区土壤风险控制技术2套,修复示范面积200亩,植被覆盖度大于70%,获得发明专利2件。
3.重金属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发内容:针对废弃矿山、工业场地土壤污染严重的实际,研发场地污染土壤高效修复技术,包括氯化挥发修复技术、原位淋洗修复技术,重点研究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熔融特性,&氯化挥发技术工艺条件、中试设备,高效淋洗剂的筛选,淋洗液处理回用技术,场地修复技术中试应用。
考核指标:摸清不同类型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熔融特性及熔融温度范围,掌握氯化挥发技术工艺条件、研发中试规模的氯化挥发修复处理设备一套,高效淋洗剂成本低于EDTA,淋洗液处理后达到中水回用要求,修复成本低于国外同类技术,场地修复示范工程土壤重金属含量达到国家场地修复行业标准,获得发明专利1-2件。
4.土壤重金属钝化新材料与植物阻控新产品研发
研发内容:研发高效率、低成本、稳定期长、环境友好型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钝化材料,研发重金属污染农田作物叶面生理阻控技术与产品;研发中轻度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钝化+植物阻控修复与安全利用技术;研发重度污染农田土壤高效钝化-农艺调控-植物阻控耦合技术。
考核指标:研发重金属污染土壤钝化新材料5种,植物阻控新产品3个,形成污染土壤钝化剂产品生产线1条;获得发明专利2件,有效转化1件;开展重金属污染农田阻隔、钝化技术应用示范100亩,实现重金属有效态含量降低60%以上,示范区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编制重金属污染农田钝化阻隔技术规程草案1-2项。
5.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发内容:针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速度慢、效率低的实际,研究利用植物激素提高超富集植物提取效率技术,针对水稻易吸收富集重金属的实际,研发土著周丛生物原位修复技术,土壤改良+植物吸收耦合修复技术,筛选生物量大、生长快的重金属超富集植物。
考核指标:植物激素诱导提取修复主要重金属的超富集植物提取效率提高40%以上,开发基于周丛生物原位重金属修复技术1套,重金属污染风险降低70%;土壤改良+植物吸收耦合修复技术使主要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态降低60%以上,农作物重金属含量达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标准限值,筛选出生物量大、生长快的重金属超富集植物2-3种,申请发明专利1-2件。
6.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预警与数据管理信息平台的开发
研发内容: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布置与优化的方法研究;研发全省共享的土壤环境质量预警信息平台系统,包括云南土壤质量基础信息数据、肥力质量数据、环境质量数据、农用地等级数据为一体的综合数据库,研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预警的国家例行监测点位布局,构建土壤监测预警与土壤环境数据信息管理平台。
考核指标:建设云南省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完成量化土壤环境高质量监测国控、省控点位的布设方案;建立云南省耕地环境质量数据库,数据库包括云南省土壤质量基础信息数据库、肥力质量数据库、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土壤安全评估数据库4个子数据库;建立云南省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管理信息平台1个;申请发明专利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
(二)水环境与水污染防治重点专项
在水环境与水污染防治领域,重点开展影响我省富营养化湖泊的重要共性科技问题、全社会高度关切的饮用水安全及水环境风险防控与预警的重要科技问题、制约跨境(界)河流大坝库区水质安全的流域性问题等方面研究,解决高原湖泊湖滨区环境功能提升、富磷区面源系统防控、重要河流水环境质量改善等关键科技问题。本专项拟设置9个项目(方向)。
1.高原湖泊湖滨湿地环境功能提升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研发内容:开展云南省典型湖泊湖滨湿地水网沟通研究与推广应用,调查诊断湖滨湿地水网结构、雨水调蓄能力及水质改善的主要问题,研究不同湖滨水网沟通方法和形态结构对雨季低污染雨水径流的调蓄能力和旱季的净化效果,研究不同水力联通方法及形态结构对湿地系统基底、植被稳定性影响,研究湿地不同植物群落的环境生态效能;开展湖滨湿地低污染水氮磷处理提效技术集成与验证推广,湖滨湿地生物多样性提升研究与规模化推广应用,湖滨湿地长效运行维护管理机制研究及推广。
考核指标:形成典型高原湖滨湿地水网沟通诊断及完善建议报告;建设示范工程2~3项,实现湖滨湿地水污染治理效果提升,旱季总氮的处理效率比现状提高10~30%,雨季对雨污混合污水的调蓄能力提升20%,物种配置更加多样化,种类增加10%;集成典型高原湖滨湿地生态环境功能提升技术,提交湖滨湿地生态环境效能提升方案,并得到地方政府认可和应用;建立一套高原湖滨湿地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并被地方政策采纳应用;获得专利3-5项。
2.&滇中湖泊流域内富磷区磷素面源污染阻截技术与应用
研发内容:以滇池、抚仙湖、阳宗海等湖泊及其流域内的富磷区为研究对象,掌握磷素存赋特征和迁移入湖的动态;研发原位生物固定的磷素污染防控技术;研发植被涵养水源治沟拦截减少输移的防控技术;研发富磷区解磷微肥、推进农田减免磷肥施用关键技术;构建源头削减-生物固定与隔离-湿地消纳过程拦截和蓄存调节相结合的高效生态拦截技术系统。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研发富磷区磷素面源污染阻截技术4项,编制相关技术导则草案2~3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件;开展技术应用示范,实现磷流失负荷削减30%以上。【预期性指标】阻截技术实现工程化应用1项。
3.高原湖泊流域健康水循环系统构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研发内容:针对高原湖泊外流域补水生态替代、城区污水外排的自然水循环错位,用水和排水模式粗放、湖泊生态用水挤占短缺的问题,以供水-排水-再生水-节水-生态水为控制链条,研究适应高原气候条件下生态补水、天然来水、外排尾水的循环利用模式,结合水文、水质时空循环模拟预测模型,集成供水排水安全、河道原位强化净化及生态修复技术、城市景观水体旱季和雨季交替下水质保障技术等多方面的水循环管理和技术,选择典型区域开展技术应用和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提出高原湖泊健康水循环利用模式,形成高效水资源实用技术指南,提出水量水质对应保障人体健康和湖泊生态安全的标准体系;建成水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示范工程,综合示范面积20km2,集成生活节水、原位水循环利用、工业园区废水再生利用和污水处理厂尾水规模化再生利用工程示范,示范区再生水利用率较实施前提高50%以上,申请相关水循环和污染控制专利2项以上。
4.高原湖泊缓冲区截污治污技术优化提升与工程应用
研发内容:针对高原湖泊湖滨缓冲区(最高水位线外延约500m)污染类型多样、污染源复杂、污染强度大等特征,从空间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食品工业用酶制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