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述可不下以理解参照物是运动的一方、

1、运动的描述试卷
资源分类:
学科中心:
1、运动的描述
&物理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上册
**************************
1、运动的描述试卷 (共有试卷20个)
运动的描述
(30分钟 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2014?河南双语月考)在行驶的列车上,细心的妈妈叫自己的小孩“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
A.铁路边的树木        B.小孩的座位
C.车厢里的流动服务车
D.铁轨
【解析】选B。本《运动的描述》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的描述》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运动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学生对运动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仅局限于相对于地面位置改变的运动物体,如正在奔驰的汽车,路上的行人等,对运动的相对性缺乏必要的认识。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能借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本节内容由“机械《运动的描述》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C.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与参照物的选择无关,对任何参照物而言结果都是相同的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解析: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
课前预习
1. 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 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
2. 参照物 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标准物体作参照,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

3. 参照物的选择 研究某物体是运动还是第2节
运动的描述
课前预习
1. 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 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
2. 参照物 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标准物体作参照,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

3. 参照物的选择 研究某物体是运动《1.2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
一、选择题
1. 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个物体运动的s-t图象或v-t图象,则在0-3s这段时间内,物体的运动快慢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最快
D、乙、丙速度相等,大于甲的速度
2. 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一段时间内运动快1.2 运动的描述




1.2 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描述
专题:运动的描述
题一
关于参照物,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只有不动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
B.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能作为参照物
C.同一物体的运动,选择不同物体作为参照物,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D.一般情况下,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我们选择地面为参照物
题二
下列判断物体运动情况的说法中1.2 运动的描述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择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答案:物体位置的变化 作为标准
2.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夜晚,人们看到运动的描述
(30分钟 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2014?河南双语月考)在行驶的列车上,细心的妈妈叫自己的小孩“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
A.铁路边的树木        B.小孩的座位
C.车厢里的流动服务车
D.铁轨
【解析】选B。本运动的描述
1.(2014?城阳七中质检)下列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飞机升空
B.小船顺流而下
C.卫星绕地球转动
D.星星在天空中闪烁
【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机械运动的理解。飞机升空,飞机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小船顺流而下,小船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属于机械第2节
运动的描述
课前预习
1. 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 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
2. 参照物 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标准物体作参照,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

3. 参照物的选择 研究某物体是运动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
课前预习
1. 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 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
2. 参照物 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标准物体作参照,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

3. 参照物的选择 研究某物体是运动还是第2节
运动的描述
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36分。1~12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9~12题为多选题,每题3分,漏选得2分,错选得0分,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入下表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共有试卷20个,&&&&&& [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
第二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2 运动的描述 知识回顾 1、宏观物质世界的最简单的运动形式: 、宏观物质世界的最简单的运动形式: 物体位置的变化――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 机械运动
2、微观世界物质的运动:分子在不停的无规 、微观世界物质的运动: 则运动 怎样描述运动呢? 怎样描述运动呢? 人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描述运动… …<b
r />如: 梵高用色彩描绘出惊 心动魄的宇宙运动 音乐家可以用旋律、 音乐家可以用旋律、节奏和音符来 表达运动开普勒曾为太阳系行星谱写天体乐章 摄影师用光和影创 造运动的动感画面摄影师用光和影创 造运动的动感画面 物理学家是怎样来描述运动的呢? 物理学家是怎样来描述运动的呢?究竟他们是谁在动呢? 究竟他们是谁在动呢?
一、参照物: 参照物:
1、定义: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事 1、定义: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 先选作标准、 先选作标准、假定为不动的标准物叫做 参照物。 参照物。 2、运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具体方法如下: 、运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具体方法如下 具体方法如下: 确定研究对象,即明确要判断哪个物体是否运动; ① 确定研究对象,即明确要判断哪个物体是否运动; 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一个物体不动; ②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一个物体不动; 看被研究的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 ③看被研究的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若位 置有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无变化, 置有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无变化, 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1.坐在顺流而下的船上的乘客以船作参照物是 坐在顺流而下的船上的乘客以船作参照物是 静止的 以河岸作参照物是 _________,以河岸作参照物是 运动的 以河岸作参照物是__________. 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竹排在江中游――以青山 作参照物 竹排在江中游 以 青山在走――以竹排 作参照物 青山在走 以 3.月亮从云中钻了出来。 月亮从云中钻了出来。 月亮从云中钻了出来 参照物是―― 云 参照物是注:通常说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通常说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常常选择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 体为参照物。 体为参照物。
例题 、“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我坐在奔驰 例题2、 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 的车里,静靠在椅背上,欣赏着窗外的景物, 的车里,静靠在椅背上,欣赏着窗外的景物, 只见路旁的树木急速的向后退去… ” 只见路旁的树木急速的向后退去 …” 请写 出上文中的描述各选择了什么作为参照物? 出上文中的描述各选择了什么作为参照物?
升起 ;奔驰 ; 地面 地面
静靠 ;后退 。车车 汽车风洞实验赏析点评:汽车没有动,风在动, 点评:汽车没有动,风在动, 就可以研究汽车高速行驶的情 况,多么实际而又多么有创意 的方法啊… 的方法啊 …新型汽车研制中, 新型汽车研制中,将汽车模型放在风洞中不 让风高速迎面吹来, 动,让风高速迎面吹来,可研究汽车高速行 驶的情形 国庆阅兵场景欣析 相对天安门城楼, 相对天安门城楼,检阅方队在 向前运动 相对检阅方队, 相对检阅方队,天安门城楼在 向后运动 相对其它检阅方队,其中的任一方队都是 相对其它检阅方队, 相对 静止 的; ;;
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一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参照物;就是说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参照物;就是说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思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空战中, 思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空战中,一名飞行 员发现自己的机舱有一只“小虫”在飞来,于 员发现自己的机舱有一只“小虫”在飞来, 是一把抓住, 是一把抓住,一看才发现是一粒正在飞行的子 !,我们知道徒手抓住正在飞行的子弹一般 弹!,我们知道徒手抓住正在飞行的子弹一般 是不可能的,那么这位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呢? 是不可能的,那么这位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呢? 因为子弹相对于飞机的飞行速度很小 或一样, 或一样,它们之间近似相对静止。
例、 某车向东行驶,车上的人看到路旁 某车向东行驶, 的树怎样运动” 的树怎样运动” 树以跟车相同的速度,向西运动。 树以跟车相同的速度,向西运动。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生活中有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生活中有 很多应用 应用: 很多应用: (1)利用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空 )利用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中加油机和歼击机可以实现空中加油: 中加油机和歼击机可以实现空中加油:此时加油机和歼击机同方向同速 度行驶, 度行驶,它们之间相对静止 (2)花样跳伞运动员在空中相对静止完成 ) 各种漂亮造型: 各种漂亮造型:运动员同方向同速度下降, 运动员同方向同速度下降,它们 之间相对静止 (3)利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完成飞行 )利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队列特技表演: 队列特技表演:所有飞机同方向同速度行驶, 所有飞机同方向同速度行驶,它 们之间相对静止, 们之间相对静止,能排成整齐的 队列 广 播 和 信 号 的 中 继 站地 面 静 止 不 动 , 成 为 传 送 地 球 同 步 通 信 卫 星 相 对⑷ 哈勃望远镜 宇航员和哈勃望远镜相对静止, (5 )宇航员和哈勃望远镜相对静止,宇航 员可以对哈勃望远镜进行正常维修: 员可以对哈勃望远镜进行正常维修: 课堂练习 1.物理学里把 物体位置的变化 的变化 . 叫机械运动。 叫机械运动。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的取决于所选的 参照物 ,这就是运 动和静止的 相对性 。
2.下列有关运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下列有关运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D )
A. 宇宙里一切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 宇宙里一切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
B. 宇宙里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宇宙里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C. 我们日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是相 我们日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D. 我们把一切机械的各种运动总称为机械运动。 我们把一切机械的各种运动总称为机械运动。
3、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经过一座桥,汽车是运动的而桥是绝 汽车经过一座桥, 汽车经过一座桥 对不动的; 对不动的;
B. 宇宙是由运动着的物体组成的,绝对不动 宇宙是由运动着的物体组成的, 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C. 地球和行星都绕太阳运动,太阳在宇宙中 地球和行星都绕太阳运动, 是绝对不动的; 是绝对不动的;
D.一座房屋造好后,它就固定在原来的位置 一座房屋造好后, 一座房屋造好后 上不会移动, 上不会移动,所以固定在地球上的物体是绝 对不动的。 对不动的。
4.以地面作为参照物,一个人由西向东运动, .以地面作为参照物 一个人由西向东运动 一个人由西向东运动, 一辆汽车从后面赶上, 一辆汽车从后面赶上,如果以这辆汽车作 由东往西 为参照物,则此人____________运动。 运动。 为参照物,则此人 运动
5.两辆汽车同向行驶,描述汽车的运动是 .两辆汽车同向行驶, 地面 作为参照物, 以________ 作为参照物,坐在甲车里的乘 客看到乙车在向后退, 客看到乙车在向后退,该乘客是以 甲车 作为参照物 这两辆汽车相比较, ________作为参照物。这两辆汽车相比较, 作为参照物。 ________车开得快。 车开得快。 车开得快 甲车
三、运动的分类: 运动的分类:
根据路线的形状可把运动分为直线运动 和曲线运动: 和曲线运动: 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直线运动; 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 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 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 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一、参照物: 参照物:
1、定义: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事先选作的标准 、定义: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 物叫做参照物
2、运动还是静止的分析: 、运动还是静止的分析: 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2、应用 、
三、运动的分类: 运动的分类: 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直线运动; 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 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 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 曲线运动
第二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_初二理化生_理化生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第二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_初二理化生_理化生_初中教育_教育...第二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30页 4下载券第&#8203;二&#8203;节&#8203; &#8203;运&#8203;动...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___,___不同,所得出的结论 也不同,...远大一中 课题: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班级 八年 学习目标 重难点 预测 学法指导 知识链接 姓名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重难点点 八 年级 物理 ...第二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30页 4下载券第&#8203;二&#8203;节&#8203; &#8203; &#8203;运...描述同一物体 的运动情况,结论一般也不一样,由此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第二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30页 4下载券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一.知识点梳理: 1.参照物: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 ...第二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30页 10财富值 运动的描述测试题(二) 4页 免费 运动的描述2 21页 5财富值 运动的描述2 7页 10财富值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百度...教科版八2013年7月第1版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一)导学问_初二理化生_理化生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八年级物理上第二节班级 姓名 第二章 ...2 节《运动 的描述》 ,我说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的第二节:运动的描述。...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 7页 2财富值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 12页 2财富值 第三讲...运动的描述我说的课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和力》第一节《运动的描述...第2节 运动的描述(第2课时)_理化生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教科版物理第二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第二课时练习题精选 第2 节 运动的描述( 第 2 课时) 一、填空题...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播放次数 加载中...
一、力 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 (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F N 进行计算,其中FN 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5.物体的受力分析&
(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
(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
6.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
(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
7.共点力的平衡&
(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 =0,&Fy =0.&
(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
二、直线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
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2)速率:①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②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
(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
(2)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Dv跟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Dt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a表示.&
(3)方向:与速度变化&D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的方向一致.&
[注意]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加速度就大.&
6.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a=0,v=恒量. (3)位移公式:S=vt.&
7.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2)特点:a=恒量 (3)★公式: 速度公式:V=V0+at 位移公式:s=v0t+ at2&
速度位移公式:vt2-v02=2as 平均速度V=&
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
8.重要结论&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
&DS=Sn+l &Sn=aT2 =恒量&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9.自由落体运动&
(1)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 (2)性质: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
(3)公式:&
10.运动图像&
(1)位移图像(s-t图像):①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
②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2)速度图像(v-t图像):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
②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
③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④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
⑤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
三、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3)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新方法:通过观察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
(4)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因此说,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惯性.(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 合 =ma&
(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2)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 合 =ma,F 合 是力,ma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别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
(3)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间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间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4)牛顿第二定律F 合 =ma,F合是矢量,ma也是矢量,且ma与F 合 的方向总是一致的.F 合 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ma也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
4.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1)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指出了两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因而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它们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种性质的力.&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叠加.&
5.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的物体和在惯性系中.
6.超重和失重&
(1)超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超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 N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mg,即F N =mg+ma.(2)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即FN=mg-ma.当a=g时F N =0,物体处于完全失重.(3)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应当注意的问题&
①不管物体处于失重状态还是超重状态,物体本身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不等于物体本身的重力.②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只决定于加速度的方向.&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都是超重;&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都是失重.&
③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压强等.&
6、处理连接题问题----通常是用整体法求加速度,用隔离法求力.
四、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1.曲线运动&
(1)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质点所受的合外力(或加速度)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 (2)曲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该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质点的速度方向时刻在改变,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3)曲线运动的轨迹: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轨迹向合外力所指一方弯曲,若已知物体的运动轨迹,可判断出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大致方向,如平抛运动的轨迹向下弯曲,圆周运动的轨迹总向圆心弯曲等.&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①等时性;②独立性;③等效性.&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3)分解原则:根据运动的实际效果分解,物体的实际运动为合运动.&
3. ★★★平抛运动&
(1)特点:①具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②只受重力作用,是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
(2)运动规律: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①建立直角坐标系(一般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O,以初速度vo方向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轴正方向);&
②由两个分运动规律来处理(如右图).
4.圆周运动&
(1)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①线速度:描述质点做圆周运动的快慢,大小v=s/t(s是t时间内通过弧长),方向为质点在圆弧某点的线速度方向沿圆弧该点的切线方向&
②角速度:描述质点绕圆心转动的快慢,大小&=&/t(单位rad/s),&是连接质点和圆心的半径在t时间内转过的角度.其方向在中学阶段不研究.&
③周期T,频率f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周期.&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沿圆周绕圆心转过的圈数叫做频率.&
⑥向心力:总是指向圆心,产生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大小 [注意]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在分析做圆周运动的质点受力情况时,千万不可在物体受力之外再添加一个向心力.&
(2)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的大小恒定,角速度、周期和频率都是恒定不变的,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大小也都是恒定不变的,是速度大小不变而速度方向时刻在变的变速曲线运动.&
(3)变速圆周运动:速度大小方向都发生变化,不仅存在着向心加速度(改变速度的方向),而且还存在着切向加速度(方向沿着轨道的切线方向,用来改变速度的大小).一般而言,合加速度方向不指向圆心,合力不一定等于向心力.合外力在指向圆心方向的分力充当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合外力在切线方向的分力产生切向加速度. ①如右上图情景中,小球恰能过最高点的条件是v&v临 v临由重力提供向心力得v临 ②如右下图情景中,小球恰能过最高点的条件是v&0.
5★.万有引力定律&
(1)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的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的运动&
①基本方法:把天体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即 F引=F向得:
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公式进行分析或计算.②天体质量M、密度&的估算:&
(3)三种宇宙速度&
①第一宇宙速度:v 1 =7.9km/s,它是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是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
②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 2 =11.2km/s,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③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 3 =16.7km/s,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4)地球同步卫星&
所谓地球同步卫星,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这种卫星位于赤道上方某一高度的稳定轨道上,且绕地球运动的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即T=24h=86400s,离地面高度 同步卫星的轨道一定在赤道平面内,并且只有一条.所有同步卫星都在这条轨道上,以大小相同的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运行着.
(5)卫星的超重和失重&
&超重&是卫星进入轨道的加速上升过程和回收时的减速下降过程,此情景与&升降机&中物体超重相同.&失重&是卫星进入轨道后正常运转时,卫星上的物体完全&失重&(因为重力提供向心力),此时,在卫星上的仪器,凡是制造原理与重力有关的均不能正常使用.&
1.动量和冲量&
(1)动量: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即p=mv.是矢量,方向与v的方向相同.两个动量相同必须是大小相等,方向一致.&
(2)冲量: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该力的冲量,即I=Ft.冲量也是矢量,它的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
2. ★★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表达式:Ft=p&-p 或 Ft=mv&-mv&
(1)上述公式是一矢量式,运用它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冲量、动量及动量变化量的方向.&
(2)公式中的F是研究对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
(3)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物体系统.对物体系统,只需分析系统受的外力,不必考虑系统内力.系统内力的作用不改变整个系统的总动量.&
(4)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恒定的力,也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力.对于变力,动量定理中的力F应当理解为变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
★★★ 3.动量守恒定律: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表达式:m 1 v 1 +m 2 v 2 =m 1 v 1 &+m 2 v 2 &&
(1)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
①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②系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系统外力比内力小得多,如碰撞问题中的摩擦力,爆炸过程中的重力等外力比起相互作用的内力来小得多,可以忽略不计.&
③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在某个方向上的分量为零,则在该方向上系统的总动量的分量保持不变.&
(2)动量守恒的速度具有&四性&:①矢量性;②瞬时性;③相对性;④普适性.&
4.爆炸与碰撞&
(1)爆炸、碰撞类问题的共同特点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突然发生,作用时间很短,作用力很大,且远大于系统受的外力,故可用动量守恒定律来处理.&
(2)在爆炸过程中,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动能,系统的动能爆炸后会增加,在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动能不可能增加,一般有所减少而转化为内能.&
(3)由于爆炸、碰撞类问题作用时间很短,作用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很小,一般可忽略不计,可以把作用过程作为一个理想化过程简化处理.即作用后还从作用前瞬间的位置以新的动量开始运动.&
5.反冲现象:反冲现象是指在系统内力作用下,系统内一部分物体向某方向发生动量变化时,系统内其余部分物体向相反的方向发生动量变化的现象.喷气式飞机、火箭等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实例.显然,在反冲现象里,系统的动量是守恒的.&
六、机械能&
(1)功的定义:力和作用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的乘积.是描述力对空间积累效应的物理量,是过程量.&
定义式:W=F?s?cos&,其中F是力,s是力的作用点位移(对地),&是力与位移间的夹角.&
(2)功的大小的计算方法:&
①恒力的功可根据W=F?S?cos&进行计算,本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②根据W=P?t,计算一段时间内平均做功. ③利用动能定理计算力的功,特别是变力所做的功.④根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反过来可求功.&
(3)摩擦力、空气阻力做功的计算:功的大小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积.&
发生相对运动的两物体的这一对相互摩擦力做的总功:W=fd(d是两物体间的相对路程),且W=Q(摩擦生热)&
(1)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求功率时一定要分清是求哪个力的功率,还要分清是求平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
(2)功率的计算 ①平均功率:P=W/t(定义式) 表示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不管是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都适用. ②瞬时功率:P=F?v?cos& P和v分别表示t时刻的功率和速度,&为两者间的夹角.&
(3)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 额定功率: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功率. 实际功率:发动机实际输出的功率,它可以小于额定功率,但不能长时间超过额定功率.&
(4)交通工具的启动问题通常说的机车的功率或发动机的功率实际是指其牵引力的功率.&
①以恒定功率P启动:机车的运动过程是先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以最大速度v m=P/f 作匀速直线运动, .&
②以恒定牵引力F启动:机车先作匀加速运动,当功率增大到额定功率时速度为v1=P/F,而后开始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以最大速度vm=P/f作匀速直线运动.&
3.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表达式:Ek=mv2/2 (1)动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2)动能和动量的区别和联系&
①动能是标量,动量是矢量,动量改变,动能不一定改变;动能改变,动量一定改变.&
②两者的物理意义不同:动能和功相联系,动能的变化用功来量度;动量和冲量相联系,动量的变化用冲量来量度.③两者之间的大小关系为EK=P2/2m&
4. ★★★★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表达式&
(1)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在物体受恒力作用且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得出的.但它也适用于变力及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情况. (2)功和动能都是标量,不能利用矢量法则分解,故动能定理无分量式.&
(3)应用动能定理只考虑初、末状态,没有守恒条件的限制,也不受力的性质和物理过程的变化的影响.所以,凡涉及力和位移,而不涉及力的作用时间的动力学问题,都可以用动能定理分析和解答,而且一般都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简捷.&
(4)当物体的运动是由几个物理过程所组成,又不需要研究过程的中间状态时,可以把这几个物理过程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从而避开每个运动过程的具体细节,具有过程简明、方法巧妙、运算量小等优点.&
5.重力势能&
(1)定义:地球上的物体具有跟它的高度有关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
①重力势能是地球和物体组成的系统共有的,而不是物体单独具有的.②重力势能的大小和零势能面的选取有关.③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之分.&
(2)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做功只决定于初、末位置间的高度差,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WG =mgh.&
(3)做功跟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即WG = - .&
6.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 7.机械能守恒定律&
(1)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E=E k +E p .&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只有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动能和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4)系统机械能守恒的三种表示方式:&
①系统初态的总机械能E 1 等于末态的总机械能E 2 ,即E1 =E2&
②系统减少的总重力势能&DE P减 等于系统增加的总动能&DE K增 ,即&DE P减 =&DE K增&
③若系统只有A、B两物体,则A物体减少的机械能等于B物体增加的机械能,即&DE A减 =&DE B增&
[注意]解题时究竟选取哪一种表达形式,应根据题意灵活选取;需注意的是:选用①式时,必须规定零势能参考面,而选用②式和③式时,可以不规定零势能参考面,但必须分清能量的减少量和增加量.&
(5)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的方法&
①用做功来判断:分析物体或物体受力情况(包括内力和外力),明确各力做功的情况,若对物体或系统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没有其他力做功或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则机械能守恒.&
②用能量转化来判定:若物体系中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而无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则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
③对一些绳子突然绷紧,物体间非弹性碰撞等问题,除非题目特别说明,机械能必定不守恒,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机械能也不守恒.&
8.功能关系&
(1)当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2)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W G =E p1 -E p2 .&
(3)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W 合 =E k2 -E k1 (动能定理)&
(4)除了重力(或弹簧弹力)之外的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W F =E 2 -E 1
更新时间: 10:5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运动的描述知识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