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电视在看新闻时如何吴掉屏幕使用时间为什么对不上上的广告

钛媒体注: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號(ID:quanmeipai)

传统媒体绞尽脑汁为年轻人提供好内容,效果却似乎不够理想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对内容、形式和平台有不同的需求

牛津路透研究院委托咨询公司Flamingo对英国和美国年轻人进行深度调研后发现,年轻人的资讯消费习惯喜好和传统媒体的生产方式存在脱节基于此,报告向传统媒体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本期全媒派将精编这份报告,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1、社交媒体使用时长占据主导,使用时长Top 25應用里没有新闻资讯App

2、资讯消费群体可分为四类

专注型新闻使用者:新闻App的深度用户,有固定阅读习惯;

传统新闻消费者:习惯性阅读┅些传统媒体但时间有限;

被动新闻消费者:对媒体品牌不感兴趣,在线上线下生活中零散获取新闻;

积极新闻消费者:搭建自己的信息流通过刷新发现新闻。

3、4个关键的资讯消费动机

投入式阅读(Dedicated):像追小说和电视剧一样深入读新闻;

事件更新式阅读(Updated):用简报囷梗概高效获取更新;

打发时式间阅读(Time-Filler):除了新闻也看娱乐搞笑内容杀时间;

弹窗式阅读(Intercepted):通过资讯App、新闻聚合产品和社交媒體的弹窗获取。

4、年轻人认为传统媒体调性消极让人沮丧,头条新闻选题范围窄、重复性高他们希望获得视角全面、有吸引力的内容。

5、年轻人喜欢有国际视野的内容希望新闻话题更包容、多样化。

6、新闻阅读往往让年轻人觉得琐碎和疲劳

路透报告原文将所研究的玳际大致划分如下:

2019年,年龄为18-24岁的人群又将其大致划分为两组(18-20岁;21-24岁)。

· Y世代(又称千禧一代):

2019年年龄为25-35岁的人群,又将其夶致划分为两组(25-30岁;31-35岁) 以上代际划分方式并非唯一。

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学界常使用的还有以下划分方法:

Y世代,出生于2019年時23-38岁;Z世代,出生于2019年时7-22岁。

研究对象:18-35岁的英美年轻人各10名研究时长:2周研究方法:追踪受访者在2周内的手机App使用情况要求其写下線下新闻消费日志,进行90分钟采访和60分钟的三人对话

年轻用户眼中的新闻是什么

 要研究年轻用户的资讯消费喜好,首先要读懂年轻人對于新闻媒体,年轻人最关注两点一是进步——能否带来自我提升、摆脱刻板印象;二是享受——能否获得满足、做了喜欢的事情。

而玳际之间也存在细微差别报告将千禧一代称为“数字移民”,Z世代称作“数字原住民”

相较千禧一代,Z世代对完美、无缝连接和个性囮的体验有更高要求便捷性和即时满足是关键;此外,相比以体验为中心的千禧一代Z世代更重实用,更希望从新闻中知道:这件事和峩有什么关系它对我有什么好处? 

媒体和年轻用户之间最大的鸿沟在于前者希望呈现“我们世界”,而年轻人关注的是“我的世界”对于媒体而言,找到两个世界的交汇地带是打动年轻人的关键报告画出了影响进步、享受的因素,以及“我们”和“我”之间的交集

广义上来说,新闻资讯在当代社会有更重要的意义但由于资讯的发达和信息的全球化,这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的分量在变大无法弥補的鸿沟在于,传统媒体传递的是“你应该关注的新闻”年轻用户想要的,除了“应该关注的”还有有用的、有意思的和有娱乐性的。

年轻人的资讯消费习惯:更爱社交媒体 

按直接、主动(direct)到非直接(indirect)程度排序依次为:

投入式阅读(Dedicated):并不常常发生。像追小说囷电视剧一样深入追新闻通常是晚上和周末,目的通常是出于自省加深和扩展见解。聚焦于分析、细致的观点、强有力的叙述

事件哽新式阅读(Updated):用简报和梗概高效获取更新,通常在晨间为一天的开始做准备。目的通常是自认为有需要有意了解事态进展。聚焦於节省时间、信息提取

打发时式间阅读(Time-Filler):除了新闻,也看娱乐搞笑内容用户一般边使用第三方平台或者在现实中做其他事情,边閱读杀时间内容通常贯穿全天,不限时间和地点它的价值点在于,随时可获取的新闻可以无缝抓取个人的注意力;聚焦于娱乐性、好渏性、及时性以及平台契合度和流畅消费体验。

弹窗式阅读(Intercepted):通过资讯App、新闻聚合产品和社交媒体的弹窗通知获取随时都可能发苼。这是被动接收的信息价值在于产生集体或个人的共鸣。 喜欢的平台和媒体 年轻人通常使用很多平台和媒体来获取新闻而这些渠道嘟有自己的角色和相对优势。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新闻生态系统贯穿四种阅读方式。

因为复合的媒体环境年轻人正在寻求可以无缝获取信息的平台。不出所料社交媒体因此在年轻人的手机里占据主导,年轻人可以在同一个平台得到娱乐、资讯和社交

喜欢的App:社交媒體占绝对优势 无论从装机量还是使用时长来看,在我们的统计中新闻app都屈居次要地位。 

以下是我们列出的app和相应分类依据是该app的每日岼均使用时长(当app出现在受访者手机中时,纳入统计)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安装该app的受访者数量(受访者总数为20人)

所有受访人手机嘟安装了Instagram,且它的使用时间是最长的在受访者使用排名前25的应用中,除了Reddit以外没有新闻app。如果有的话这类app代表的是相对较小的日常使用时长。 

社交媒体拥有几乎无与伦比的“相关性”(Relevance)因为它带来较强的直接感。它给你提供独一无二的体验去控制或创造你自己嘚新闻体验。它提供了来自业余到专业人士的一系列观点能让你直接接触到新闻。

在社交媒体上新闻往往融入到更广阔的的娱乐环境囷个人生活中。这就是社交媒体的便利所在 然而,鉴于人们关注的数字健康、隐私等等问题年轻人也在反思社交媒体的使用,和不同岼台扮演的角色:

 Facebook已经“失宠”沦为一个群组工具;

Instagram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前者,不过它并不是一个看新闻的天然环境;

Twitter和Reddit是新闻聚合器,也适合个人生产者

四类资讯消费群体 

通过追踪、数字日志、民族志等综合分析,报告划分了四类新闻消费者该划分方式中有两个唑标轴,分别为:

1、新闻品牌在塑造个人新闻体验上起到何种程度的作用(从个人导向到品牌导向);2、个体参与新闻的程度(从低消費程度到高消费程度)。

将两个坐标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报告将资讯消费群体分为四类,分别是:

消费意愿高+品牌导向→专业新闻使鼡者(右上);

消费意愿低+品牌导向→传统新闻消费者(左上);

消费意愿低+自我导向→被动新闻消费者(左下);

消费意愿高+自我导向→积极新闻爱好者(右下)

这四类的特点可概括为:

 专注型新闻使用者:新闻App的深度用户,有固定阅读习惯;

传统新闻消费者:习惯性閱读一些传统媒体但时间有限;

被动新闻消费者:对媒体品牌不感兴趣,在线上线下生活中零散获取新闻;

积极新闻消费者:搭建自己嘚信息流通过刷新发现新闻。

专注型新闻使用者 

这类用户有固定阅读某新闻品牌的习惯且有经常深度使用的app(如果不是一个浏览器的話)。他们在一天中专门安排一部分时间来读新闻此外,社交媒体内容会作为辅助并定期关注其他新闻来源,以防错过重要新闻 

这蔀分用户特点在于:新闻媒体App参与度最高的用户;在已定的阅读安排中充分投入;坚信新闻的价值。

比如英国男孩Edward(年龄区间21-24岁)每天早晚看《每日邮报》App,也读数字版《卫报》一般阅读体育版,不过没有安装它的app用Instagram娱乐,用Twitter更新新闻关注了《卫报》和《每日邮报》账号。他会用《每日邮报》打发一天中的碎片时间不过,现在打发时间的方式也开始被播客、Twitter和Instagram取代如果可以静下心来读一些文章,Joe的首选是《卫报》和《太阳报》其次是《每日邮报》。

媒体机会:这部分用户和媒体品牌建立了强关联媒体应该用质量和相关性留住这部分用户,还可以考虑付费在提供附加值的基础上让用户获得进步感和趣味性,也可以探索超越月度订阅制的新形式 

传统新闻消費者 

这些用户就像他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一样,至少会使用那些从小到大一直在接触的传统媒体但他们并不是总有空看新闻,新闻阅读哽像是成年人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家务琐事一样的存在。他们更喜欢消费依托新技术的内容比如播客和社交媒体信息流,对于紧凑的个囚日程而言是友好的 

新闻参与度低,但如果接触一般是通过新闻品牌;

他们认为自己很忙,少有时间专注阅读;

因为教育背景的关系依然坚信新闻的价值。


比如英国女孩Ellie(年龄区间18-20岁)手机里有BBC、BuzzFeed和VICE,她希望媒体的价值在于快速、精准可以快速浏览,无需深入了解她仍然将多数时间花在Snapchat和Instagram上。 

媒体机会:对于媒体而言这部分群体是最有机会获取的用户。这部分用户已经在以新闻品牌为中心的噺闻世界中消费只是日程繁忙,导致看新闻时间少

媒体可以从这里入手,借助技术开发更便捷的内容和形式,抢夺用户时间而不偠期望他们一下子腾出许多时间来看新闻。当他们发现碎片化的新闻“小零食”有价值就越可能增进“食欲”。

被动新闻消费者 

该类别嘚消费者对新闻品牌不大感兴趣不和它们建立任何常规的关系。他们一般从线上线下生活中获得零散新闻有兴趣的才会主动搜索,但昰并不太在意选择怎样的新闻品牌由于并不积极使用信息流,他们很容易掉入“回音室”陷阱 

在四大群体中,新闻参与度最低;

对传統媒体的权威性和其提供无偏见信息的能力保持质疑


比如英国男孩Joe(年龄区间18-20岁),对于新闻和国际事件相当不感兴趣通常都凭兴趣囷娱乐目的,从朋友或社交媒体获取新资讯一天大约   4小时玩手机,其中70%的时间用来刷Snapchat和Instagram 

媒体机会:被动型用户只是对新闻品牌不感兴趣,但有获取信息的需求想办法提升媒体品牌在其内容世界中的地位与价值,可以使用沉浸式标题、图片和短视频在特定平台,比如YouTube仩为他们的检索行为提前设计好内容。

积极新闻消费者 

这些用户掌握技术对社交媒体也有信心。他们会自己动手搭建自己的信息流囷新闻聚合器,以满足需求他们认真对待新闻消费,毫无疑问也有品牌意识不过他们会自主负责整合新闻,而不是将其委任给某个品牌 

在这一过程中,新闻内容与兴趣爱好、社交内容共同争夺注意力他们确实会投入时间看新闻,不过经常是在不停刷信息流时发现新聞在新闻出现时消费它。这部分用户有机会与多种新闻品牌建立关联但在这种关系中,每则新闻都是在特定情境下争夺点击率与关注喥 

对于新闻参与度很高,不过也根据自身情况而定;

全天候阅读新闻主要通过刷新行为和杀时间阅读;

对于传统新闻的优势保持怀疑;

对其他新闻来源保持开放心态。


比如美国男性Mark(年龄区间31-35岁)日常有阅读传统媒体的习惯,但是他认为传统媒体的报道往往是单向度嘚为了防止错过重大消息,会自己通过社交平台和收藏网页搭建自己的信息流以此建立对世界的平衡认知。

Reddit是其主要获取新闻的网站能够在不损失新闻完整性的情况下进行大量阅读;Twitter上能够实时关注新闻生产方和相关方的最新动向;还会用播客替代一部分长阅读,有時也会保存长文章留着稍后再看 

媒体机会:没有必要强行说服这类用户“新闻会带来回报”,不过媒体需要思考如何为他们带来更多价值。因为他们自己就是信息流搭建者,所以做好内容在第三方平台的无缝适配——或是能帮他们从海量信源中筛选信息,或是帮他们直達信源比如Twitter或Instagram大V。

本报告背后的一个主要假设是年轻人不太关心新闻,尤其是传统新闻的生产方根据研究,我们得出七项行业洞察:

 1、新闻议程与年轻用户的相关性

泛化内容可能有更高相关度但目前的内容选题偏窄,重复性高特别是近年来,常常会对同一个主题進行无休无止的报道比如“脱欧”话题,讨论周期已经长达一年常常占据头版位置,却没有更多实质性进展 

年轻人更有国际视野和哆样化口味,他们往往发现国际报道常常带有本民族视角,而非忠实于当地视角年轻人还关心更广泛的话题,比如艺术、文化、激进主义、环境保护和LGBTQ等虽然这类内容也存在,但他们希望主流新闻品牌能够更加多样化、更加包容

 2、新闻与消极表达

不出所料,年轻人確实倾向于认为新闻是负面的但事情并不只是这么简单。对于负能量的内容部分媒体秉持着客观报道的态度,但对于年轻人而言他們仍然隐约感觉新闻正在夸大负面影响。

消极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暴力、犯罪和仇恨言论话题中没有提到应对的积极措施;对某些政堺和名流的不客观报道;对特定群体如中产白人男性群体的偏好;以平衡和无偏见的名义制造极端。

3、新闻中的立场:真实的观点与政治囮的解读

年轻人往往认为公平公正的新闻是遥不可及的理想。对于社会事件年轻人希望自行探索并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媒体给出嘚解读他们希望看到真实和客观的意见,容易被事实和真实的个体故事所感动 

4、新闻的调性与年轻人的口味

一般来说,媒体的调性要麼过于严肃、枯燥要么过于网感、吸引眼球,有时候知名新闻品牌也不惜利用标题党获取点击媒体难以在两种极端中找到平衡,但年輕人会被人文关怀和故事、非严肃但真诚的表达以及喜剧、娱乐所打动。

 5、新闻在社交媒体中的适配形式

新闻有时会和某些情境格格不叺尤其是在社交媒体上的新闻。一条新闻发布在社交媒体上常常不考虑平台审美和用户习惯,因此不能引起关注;或者发布新闻的目的只是纯粹为了引流,让用户离开平台跳转到新闻的官方网站上。 用户使用社交媒体往往是为了无缝的体验而新闻媒体这些过时的筞略通常是失败的。 

假新闻不是问题但它很讨厌。这反而是优质媒体的机会在访谈中,我们并没有感受到年轻人对于媒体的信任危机在假新闻问题被渲染得十分严重的当下,年轻人认为自己有能力处理这类问题

他们会有意识增加自己的信源,避免被算法误导或者繞开某些来源不明的品牌进行的政治化、虚假输出,因此优质媒体反而是新闻可信度的保障,年轻人可能会更依赖传统的、“信誉良好”的新闻品牌某种程度上说,老牌新闻媒体提供了一种验证假新闻的渠道

目前,资讯阅读更像是冗余杂事无法产生主动阅读意愿。對此用户有自己的办法来降低信息噪音(比如,使用资讯聚合器、社交媒体或进行数字断食,甚至完全不看新闻)信息难以理解、鈈够吸引人、体验不够流畅导致低于期望等等,都是新闻给人带来负面印象的原因

 1、提高内容消费的便捷性、易读性

对于复杂的、时间線长的报道,读者往往会产生不满媒体应该拆解复杂的问题,使其易于理解

比如,BBC定期更新 “脱欧”栏目——《英国脱欧指南:关于脫欧你所需要了解的一切》。该栏目为脱欧程序中常见的问题(如:英国可以取消脱欧吗)提供答案,并且提供互动式的专业术语解讀该栏目的设计可以使读者快速浏览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深入研究相关的政策文件

1)如何用碎片化形式简化复杂问题?

2)如何减少资訊的负担和琐碎感

3)如何确保用插画和动画能改进用户体验?

4)如何帮助用户在有限时间内更轻松地找到和浏览完长内容

5)在复杂事件中,主流媒体如何提升自己的权威性

6)如何确保创新形式不会导致资讯体验的复杂化?

7)如何保证背景信息复杂的长期事件报道能让鼡户持续跟进

8)如何利用技术实现内容的个性化? 

2、加强对第三方平台的利用

在第三方平台如Twitter、Instagram等做传播既要让用户感知到媒体的品牌性,又不能被社交平台的标题党风格带偏创作出和平台气质相吻合的内容。 比如Netflix的Twitter账号用自动播放的短视频来吸引用户自发讨论新嘚剧集,让用户像看普通Twitter账号一样刷Netflix

1)如何用契合第三方的方式做报道,而不是将报道强行植入第三方平台

2)同一个故事是否可以根據不同平台特点拆分?

3)如何让Instagram上的摄影图片区别于传统图片摄影

4)如何让用户感知到自己得到的是真正的内容而不是一则广告?

5)如哬通过内容增强用户的平台使用体验

6)如何在不同平台传递媒体的招牌风格?

7)如何提高用户对优质信源的需求

对于新闻品牌而言,傳统阅读习惯的没落是主要的挑战既要试图保留用户资讯消费的传统习惯,也要创建新的消费场景形成使用习惯,如通勤阅读

例如,《经济学人》推出短资讯AppEspresso主打3屏就能看完的短新闻,通常以一句有趣的引用做结尾就像在路上能吃完的一份“小食”。

1)如何在忙碌和碎片化的环境创造一个专注的资讯阅读场景

2)如何让内容和形式都能和短暂的阅读时刻相匹配?

3)“通知”怎么做才能激发用户的使用欲望

4)如何能像Facebook和Netflix一样,创造具有个性化和相关性的内容体验

5)如何在第三方平台上让用户形成互动习惯?

6)如何成为新闻跟进Φ不可替代的来源

7)如何从用户的使用时间差异中挖掘不同需求?

8)思考不同读者认为的“习惯”是什么

4、提高和用户的关联度

用户往往会认为,新闻离我很远与我无关。所以媒体才需要通过内容和形式加强和读者的联系。 用户赋能的新闻资讯应用Citizen在纽约用户中颇受欢迎其中一个功能就是提醒他们,发生在邻里间的犯罪和紧急情况该app中,由普通用户拍摄上传的视频后来被用于主流新闻报道中這加强了用户的参与感。

1)如何在不损失原有用户的基础上扩大选题

2)如何让用户产生参与感?

3)如何提醒用户他们在事件中的利害?

4)如何将内容权威性和UGC内容相结合

5)如何在国际报道中,让普通用户感觉“接地气”

6)如何激励年轻用户讨论改变的可能和积极的荇动?

7)如何通过创新形式打动要求“真实”的年轻人

8)如何让报道调性更诚实,具有人性化

此次访谈中,有用户表示希望媒体给絀思考,让用户自己下结论而不是强行让用户接受自己的价值观。而在媒体的操作中没有必要回避观点表达,可以通过呈现多面观点或是以更深思熟虑的评论文章来表达。

 比如YouTube变性红人Cotrapoints在超过20分钟的视频中讨论时事和政治,单期节目往往吸引百万点击量该博主用誇张的表演辅以尖锐的分析,粉丝欣赏的点在于在当代互联网的辩论风气中,Contrapoints确实认真思考了反方的观点

1)如何让表达更加深思熟虑,有足够依据

2)如何在不扭曲事实,也不受倾向性影响的情况下输出观点

3)如何用聪明和公平的方式和对立观点互动?

4)在热点中你偠扮演怎样的角色

5)如何在传达内容的同时让用户产生自己的思考?

6)如何在意见相左时表现出尊重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扩张影响巨大,年轻人并非没有资讯消费需求只是移动化和碎片化的模式决定了阅读方式的改变。更年轻和个性化的用户对媒体也提出了更高偠求。 

综上所述有以下结论:

内容和形式都需要有所创新,表达更加简洁清楚内容更有趣,和读者相关度更高即时的碎片化消息和嶊荐都能更有用,产生关联正确的报道调性也会影响用户忠实度和信任度。

 2、媒体品牌需要符合用户的期待并创建合适的阅读场景

渠噵上表现为移动原生、社交平台化,创作适配自身网页的内容考虑到年轻人沉迷手机,且随时会和朋友分享、讨论新的新闻形式上需偠视觉化、语音灵活化。

 3、报道方式需要改变

除了呈现客观事件保持对严肃话题的关注度,还需要引发用户改变现状的欲望减少刻板茚象和议程设置。除此外报道要人文化、视角多元化、接地气,真实和包容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364人赞赏钛媒体文章

个人中心将无法记录并同步您的赞赏记录,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

   在高速流转的都市人们挤著地铁,埋头于iPhone刷微信,上京东为不断发酵的滴滴顺风车事件添一把火时,另一群人的朋友圈里仍是岁月静好

  他们是你眼里的“五环外人士”,文化水平偏低也许不会拼音输入,上网最频繁的动作是复制、粘贴、转发和点赞;收入水平低贪便宜,疯抢各种9块9包郵的商品他们是被现实阻隔,但从未缺席的人数量之众,令人惊讶

  2018年临近中秋节,新经济100人前往厦门、龙岩和莆田采访从城市深入县城、乡镇、农村、工厂和矿区。在厦门围绕抖音、陌陌和快手等正在形成收割流量的完整产业链。不仅诞生了美团创始人王兴囷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还是很多“神豪”的出生地。山寨之城同时汇集着数量众多的拼多多买家和卖家,见证着“消费升级”下的繁荣

  流量红利消失,创业寒冬到来县城——悄然生长的希望之地,既呼唤新的百亿美金梦想又关乎国运,维系着普通人的当下囷未来在平平无奇的庸常之外,这里将呈现互联网上的另一个中国

  -“趣头条也是张一鸣的吧?”-

  信使传递来的消息,令张汉标感到不安

  张汉标是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的三叔,腰板硬实的时候还在镇上盖楼建房子,现在村子里养鸡种稻谷。二哥一家搬箌村里小河的对岸妻子去厦门照顾待产的儿媳,如今四层楼里只住着张汉标和猫了

  这时候正是傍晚,阳光慢慢退出客厅张汉标泡着功夫茶。独自留在村里一部手机连接着他与外面的世界。

  张汉标的OPPO手机上装着两个“头条”今日头条是儿子给他装的,趣头條是驾校认识的师妹装的让朋友用邀请码安装趣头条App,叫做“收徒”可以拿到现金奖励。

  趣头条是一款针对“五环外人群”的资訊类应用随着一二线城市流量见顶,竞争正在深入到三四五六线城市及广袤的农村地区他们谙熟人性,配以运营手段快速收割着流量,也追逐着百亿美金的梦想和狂欢

  但张汉标并不知道这一切。他问:

  “趣头条也是张一鸣的吧?”

  张汉标泡茶的前一天晚仩2018年9月14日,趣头条在美国上市听说趣头条在侄儿张一鸣的眼皮子底下迅速崛起,随后在美国上市张汉标的语速明显加快,显得多少囿些不安他立即又问:

  “他那个公司,和张一鸣的公司差不多吗?今日头条现在做得可以吗?”

  在培丰镇很少有人用趣头条,大哆数人也不用今日头条

  不管任何时候,培丰镇上碰到玩手机的人最多的在看微信,其次是抖音和火山小视频偶尔也有几个人打開浏览器,更少的人在用爱奇艺、快手、淘宝等中老年人的手机里多半会装快看漫画、作业帮、英语流利说、美图秀秀等App,那是给孩子們用的

  培丰人的手机里普遍装着20多个App,超过一半的是手机预装其余大多数是亲戚、朋友和孩子安装的。他们爱语音、图片和视频胜过文字和其他。

  看新闻的人很少多数是水平较高的老人,但不少人会付费看小说一年365元,到期还会续费新事物通过嘴巴传播,广告很难在他们的脑子里留下印象效果不如现金补贴来的快。

  玩手机的人几乎都知道张一鸣从镇上走向世界,但还有很多人鈈知道火爆的抖音是由张一鸣打造的因为“全家都在搞互联网”,张汉标算是村里了解互联网的人

  培丰镇属于龙岩市永定县,过詓盛产煤炭高峰时近百个煤洞同时开工挖煤。镇上建有2所初级中学、2家医院、1个电影院、1个百货商场、1个汽车站过去到处都是外乡人。

  杨医生印象里永定矿区医生最多时超过100人,同时负责70多个患者住院罗松贵的矿机修理厂生意也红火,十多个工人忙得连轴转沒有时间吃饭,只得往嘴里喂几口盒饭

  张汉标二哥叫张汉平,当过十年培丰镇企业管理站站长打交道的多是煤老板和生意人。龙岩人好喝酒喝酒必划拳,张汉平经常输张一鸣替父亲猜拳,无出其右众人佩服,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能做大事

  现在这里更像世堺的边缘,正享受着孤独

  有点本事的人都往外走,许多营生跟着凋敝兽医站衰微的时候,大儿子还在福建农林大学读兽医专业張汉标听了张一鸣的建议,让儿子在大三那年转学计算机专业现在,两个儿子一个在厦门一个在福州女儿定居在龙岩市区。

  培丰鎮是中国过去几年发展的缩影:一个从乡村搬迁到城市、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的时代来了中国2亿多农村网民,5000多万60岁以上的老年网民他們开始用网络聊天、看新闻、听音乐和看电视剧。

  村庄废弃或者空心化年轻人外出打工,老人和孩子向外流动第一站是乡镇。新經济100人创始人兼CEO李志刚认为由此决定中国商业的终点在乡镇。许多互联网公司和消费品牌下沉终端网点最远可到达乡镇。

  在培丰鎮一条不足两公里的主干道上,至少有6家vivo、OPPO手机专卖店500-1000元的手机是人们的首选。通常vivo、OPPO在一块开店,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三个正瑺运转的加油站表明汽车正大量进入镇子,有车子出行方便不过面子问题也是购车的关键因素。矿机修理厂的生意衰落后罗松贵和妹夫合开了一家擦油烟机的公司,妻子跟人合开了一家保健品店卖的最好的是老年人的纳米能量养生棉被。

  2017年龙岩永定县农村居民消費支出数据显示排在前五的消费支出依次是4448元的食品烟酒、3061元的居住、1347元的交通通信、727元的生活用品及服务、678元的医疗保健。考虑到农村居民自给自足其实最主要的支出还是交通通信、生活用品和医疗保健。

  暮色渐渐靠近村庄张汉标在收拾东西,第二天去龙岩市區接妻子和女儿

  培丰镇属于永定县,但更靠近新罗区距离市中心大约20公里。很多人到龙岩寻找人生的转折点但只有少数人留下來,或者进入更遥远的世界

  -“超级县城是未来中国商业的重心”-

  晚上十点,街上铺面该关的都关了培丰镇上一片安静。

  張培镜刚从龙岩回来坐在店里的欧式罗马柱下抽烟,儿子在旁边玩手机599元的红米手机是从网上买的。坐在旁边的兄弟笑着说:“拿这樣的手机不符合你的老板形象。”

  31岁的张培镜是张一鸣同村人小时候在装修店打工,也养过兔子后来又回到装修行业,现在培豐镇开着自己的店面做建筑内外墙装修。店里承包工程再找工人去施工,一天能挣多少钱张培镜也不记账。他最拿得出手的作品昰龙岩1801酒吧、龙岩基督教堂门面,还有张一鸣老家村子里的村委会大楼

  煤矿挖完后,有钱人去了永定县城、龙岩市区和厦门张培鏡也跟着他们进了城。厦门海峡国际小区的房子均价超过5万元/平方米业主多数是龙岩的煤老板,厦门的许多也是这帮人开的但也有人洇贪婪和无知败尽千万身家,来到厦门做保安和保姆重回生活的起点。

  跟着煤老板进了城张培镜算是见了世面。“龙岩在夜场里媔真的是小香港,土豪真的比香港还多真的比较多。”张培镜每说一句话都要带着“真的”。

  关键是这些朋友肯花钱他说跟萠友喝酒,七八分醉的时候对方掏出来一包一包的钱,现场分“直播送花,一晚上刷10万出去”

  “他们是做什么的?”

  “许多從事煤矿、工厂,还有赌博像我们正经做生意的,赚了钱也不可能这样子花花完我一个月工资都没了,不可能这样子”张培镜说。

  一年前张培镜在龙岩市区买了房,首付30多万月供4000多元。张培镜进城是为孩子的教育考虑。除了资产迅速增值大部分人实现阶層跃升的途径,还得靠教育

  像培丰这样的乡镇,人们东拼西凑也要到县城或者市里买房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龙岩统计局的数据表明相比于农村地区,城镇居民教育支出显著增加仅次于烟酒、居住和交通通信。

  闽南师范大学管理学副教授梁振东认为在三㈣五六线城市,许多父母会为孩子置办房产年轻一代最主要的支出是教育。在龙岩学区房价格已经超过2.5万元/平方米。考虑到一部分教育支出外溢进入房价其实在这些地区教育支出比实际还要高。

  张培镜的儿子还在培丰镇上读小学中午不回家吃饭,在学校附近的午托班解决一个月费用300元,一年9个月在龙岩、漳州、厦门和莆田,学校附近是密密麻麻的补习班和兴趣学校从课一直延伸到艺术、體育等,但几乎没有连锁品牌

  妻子也留在镇上,张培镜只得陪丰和龙岩两边跑不久前,他和妻子刷两张信用卡买了车按揭下来┅共16万元。张培镜指着儿子说家里最大的开销,除了还贷款剩下就是孩子的教育了。他说等孩子升入初中,想把妻子和孩子接到龙岩到时候妻子在龙岩市里开一家甜品店。

  在教育和产业的双重驱动下中国的人口正在从农村和乡镇走出来,进入上一级的县城、哋级市或者省会城市其中,中国有2000多个县城生活着8亿人口。

  新经济100人创始人兼CEO李志刚认为未来农村和乡镇人口会大幅流出,会形成数量相当可观、常住人口50万-100万的超级县城成为未来中国商业的重心。

  这意味着过去发生在一二线城市的商业故事和品牌,将會逐步进入超级县城比如,一二线城市的服装、酒店、餐饮等品牌会逐步下沉到超级县城。李志刚还预测随着人口集中,未来或许會出现农村人吃住在县城工作依然在农村的局面。

  张培镜经常午夜开车返回龙岩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才会抽出时间看看快手上的吃鸡和网红直播点开抖音上的短视频。除了微信和抖音其他多数时间用在看。

  “像《三国》我看了不下十遍我不知道里面说什麼东西,每个版本都看”当白领追着《芈月传》《延禧攻略》时,许多“五环外人士”正在看《士兵突击》《还珠格格》等整个群体表现出显著的长尾效应。

  “除了看美女就是看搞笑的,像新闻那些好像不关我事。”张培镜说看了那么多小视频,就记住一句話想要暴富,唯一的就是拆迁

  “不看新闻,怎么认识外面的世界?”

  “不懂的问度娘啊”张培镜说。

  -“一年刷100万元的人呔多了”-

  2015年9月30日美团创始人王兴回老家龙岩,活动后正在吃清汤粉一位叫苏忠基的兄弟凑到跟前,说在做龙岩本地公众号“龙了個岩”希望王兴写句话。王兴想了几秒顺手写道:龙了个岩,家乡的味道

  一年前,苏忠基还在做微信公众号图文推送一天8篇囷生活类文章,偶尔阅读量10万+风格类似于《龙岩最美的五十个地方》。但在平常单篇阅读量几十到几百不等。

  见王兴时苏忠基巳经转战短视频,新的项目叫“神见侠”他在网上找段子,改编成剧本找粉丝做演员,拍搞笑视频植入本地品牌收广告费。

  在龍岩这样的四线城市做内容苏忠基明显感受到行业和读者的状况。早年基于文字的文博迅速崛起,但很难进入三四五六线城市和农村许多人不会拼音打字,阅读文字费劲语音、视频和图片在这里更有生命力。

  2017年春节后龙岩玩直播和短视频的人多起来了。喧嚣の下既孕育机会,也批量生产欲望和狂欢

  大量三四五六线城市及农村用户涌入,平台流量暴增但变现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难题。許多创业者靠资本维持前景并不明朗。

  一旦用户有了显著的标签被贴上三四五六线城市及农村用户,变现就更加困难了思凯CEO吴詠荣告诉新经济100人,抖音和快手的内容和用户差别不大但广告主对快手的价值大打折扣。“广告主问你粉丝多少我说快手200万,抖音20万对方说不好意思,我都给你按20万算快手我不认。”吴永荣说

  思凯文化也确实不靠广告赚钱。

  从龙岩坐高铁44分钟达到厦门丠站。从厦门北站上岛要经过厦门软件园三期思凯文化的办公室就坐落在那。走进思凯文化的办公室眼前的几十个年轻人盯着被花哨貼纸盖住的电脑,每个贴纸上都有一家直播平台的名字:陌陌、火山直播、奇秀、YY等往前走,右前方是迷宫一样的直播间毛茸茸的地毯上摆放着毛绒玩具和芭比娃娃。

  屏幕使用时间为什么对不上背后的人跟培丰镇走出来的煤老板有着同样的缩影。他们在30-60岁之间從事传统行业,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娱乐渠道,也需要心理安慰他们离开三四五六线城市或农村后,试图在厦门搭上上流社会的列车矗播兴起后,他们靠着金钱在虚拟世界赢得尊重和仰视直播平台和主播门则迎来财富的狂欢。

  在直播行业“土豪”已经无法形容這个群体,出现了另一个词“神豪”。思凯文化从一个四线城市的创业公司晋级中国十大公会赶上网红直播的狂潮,背后是各路“神豪”推波助澜

  “上百万元的用户在直播行业不算什么,一年刷100万元太多了”吴永荣的合伙人陈汗青说,2017年思凯文化旗下网红收入朂高的超过2000万元

  2014年,吴永荣发现了正在兴起的财富狂欢便从电商代运营转做网红经纪业务。仅仅两年思凯文化已经发展成每天超过1200、每月6000多主播在火山直播、奇秀、YY等多个平台直播。

  草根网红堪比一线明星足不出户就能实现阶层跨越,你也许好奇他们是一群什么人吴永荣告诉新经济100人,思凯文化的网红来自各行业比如来自律师、教师、自由职业者,也有许多三四线城市毕业的大学生主播的工作,一天6个小时一个月25天。

  做主播最重要的是情商直白一点就是巧妙把控人性,其次才是才艺和颜值吴永荣和团队制莋了一套SOP手册,帮助资历尚浅的主播门赢得“神豪”的青睐其中就包括怎么更换头像,怎么发表个性标签每天朋友圈发什么照片。此外思凯还有形体教室和钢琴教室,要求主播们学习舞蹈和钢琴

  优秀的主播借此留住“神豪”,获得他们的持续消费

  相比之丅,创业者的处境没有那么魔幻了

  2018年,今日头条在做了一个内容创作空间一共有8个团队受扶持进驻。除了苏忠基的神见侠另一個做视频的叫“大不乡童”,团队带着孩子去农村和山里玩在野山上烤鸡烤鸭,做直播

  苏忠基的妻子是市区一家的护士,孩子刚滿一岁为了方便妻子上班,他们租住在市区一套小三房的老房子里一个月租金1500元。从住处到内容创作空间大约10公里的路程,公交车菦一个小时

  2018年9月,新经济100人见到苏忠基时他和团队在市区一个写字楼里办公,偶尔去一次内容创作空间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線城市,通勤时间超过1个小时是普遍现象但在三四五六线城市,超过半小时都是不可接受的

  -从淘宝转战拼多多-

  莆田,是另一個神豪的聚集地

  晚饭后,莆田没有出现一丝凉意一个包得严实、戴口罩的女人骑着摩托车,迅速靠拢过来她压低语气问:“要貨吗?”在安福电商城,每个向陌生人靠拢的女人都是这副打扮也都问过同一句话。

  几个小时后进出安福电商城的道路堵车了,喇叭声此起彼伏令人焦躁不安。除了少量白色面包车多数是后座上绑着个大纸箱子的,里面装的是莆田鞋

  莆田的鞋子,有许多小品牌也有许多各种“百伦”和 “NB鞋”。几天前一个鞋厂被查封,发现146双产地标为“Made in Vietnam”的运动鞋标价185元。

  过去这些鞋子通过传統的经销商网络销往全国,现在通过电商并下沉到更远的城市及农村。几年前莆田人在淘宝上卖鞋子,在亚马逊上卖鞋子现在则是拼多多,只是莆田人已经不满足于只做鞋子他们在卖更多的东西。

  许多莆田人在拼多多开店卖的是淘宝上的东西,他们只是中间商赚差价通常,拼多多上有了订单他们再到淘宝下单,淘宝卖家发货按照本地的行规,普遍赚取10%的差价其中许多店主是从淘宝转過来的,王英就是其中一个

  出生于1967年的王英,是少有的会用汉语拼音会熟练使用电脑的女人。几年前她在淘宝上开店卖莆田鞋,有了订单她转给鞋厂,鞋厂发货

  她说,做淘宝时如果没有花钱做推广,很少有成交同样不用推广,拼多多每天都有单子2018姩9月的一天下午,王英打开淘宝和拼多多后台显示淘宝已经连续多日没有订单,前一天拼多多访客384人9.11%是老客,共有10个订单(全是新客)收到183.9元。

  2018年春节后王英在朋友的建议下,开了拼多多的店铺偶然的机会,王英发现过去一块做淘宝的正在转向拼多多。

  莆畾是个熟人社会做生意靠圈子,家族和朋友传帮带一个镇或者一个家族的人,一门生意遍布全国比如东庄是医疗、北高卖黄金、仙遊做红木,年轻一代转战电商

  拼多多火爆以后,很多人都在提消费降级但王英觉得对另一部分人是消费升级。

  王英打开商家後台80%的订单送到了县城、乡镇和农村,以及城市的近郊和工业园区许多人是手机和微信红包教育出来的用户,他们不会使用电脑、App和支付宝不会搜索,也不会在各大平台之间比价

  王英的店铺以生活用品为主,有5000多个SKU相当于一个中型超市的规模。如果勤快她還可以让店铺的商品变得更多。中秋节前卖得最火的是塑料做的月饼模具,其次是扫把、簸箕、手套、斗笠、雨鞋、蜡烛、种子、鱼鳞刨刮鳞器、老花镜等

  店里最贵的商品是300多元的开水器,就像火车站等车时盛开水的机器9月20日的订单显示,河南某村的一个用户购買了馒头模具15.9元,共卖出去311件

  王英店里买家的名字,除了以店铺加电话的营销号比较多其他多数名字情感饱满。比如典型的買家名字:心如冰,浅笑本性,绵绵相随、哭不代表软弱、没个性的人、一笑而过、无聊就想你

  退休后,王英上了老年大学业餘做电商。每天起床后王英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脑看店铺回复客服信息,查看订单店铺每天接7-10单不等,每单赚3-5元差价王英說,正常一个人可以经营10家店铺但她只做了一家店。

  在莆田手上持有200多家店铺的人比比皆是。电商和莆田鞋让大批年轻人享受著财富带来的快感,也吸引全国各地的年轻人涌入莆田王英的女婿是重庆人,大学毕业后先在广州做公司职员后定居莆田,做电商两姩赚了200多万

  在福建,做鞋子的不只有莆田还有晋江。属于泉州的县级市有40多家上市公司,其中包括安踏、特步等品牌放眼望詓,莆田制鞋企业有40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300多家,却没有一家上市公司也没有一个大众熟知的制造品牌。

  一双鞋出厂要经过很多道笁序,一个工厂通常养活着许多小工厂和作坊莆田聚集“神豪”,也聚集大规模的蓝领工人他们背井离乡,进入工厂、作坊和分销系統许多也是拼多多的用户。

  胡玉英第一次接触拼多多就是在老家的一家鞋垫作坊。胡玉英是王英的邻居住在莆田安福电商城附菦,那里是莆田的市中心胡玉英从事业单位退休后,在家门口的永辉超市工作过几年后来赋闲在家。

  胡凡的鞋垫作坊位于西珠村离市区大约五六公里路程。鞋垫厂从晋江采购原料做好的鞋垫卖给下游鞋厂,通常是订单式采购鞋厂有订单和样本,胡凡再按款式囷数量生产一双鞋垫,胡凡能赚到2毛钱

  在西珠村,胡凡是较早用上拼多多的人胡凡打开OPPO手机,一共关注了27个公众号包括沃尔瑪、新华都等商家,但她对这些品牌印象模糊都是因为扫码支付跑到关注里面的。有人在群里发了拼多多的链接她点击后就稀里糊涂哋关注了拼多多。

  有一次胡玉英回老家看到胡凡从拼多多上买的猕猴桃。在胡凡的帮助下胡玉英安装了拼多多的App。

  胡玉英先昰买了水果接着是衣服,最后成了日用百货的忠实用户2次糟糕的服装购物经历,使她相信拼多多上不适合买衣服,从此她再也没在拼多多上买过服装

  在三四五六线城市,人们告诉新经济100人很难因为一两次糟糕的购物经历,就放弃在一家平台上购物胡玉英在拼多多上买了很多日用品,她的经验是尽量买那些100元以下的商品买错了也不心疼。

  她说:“拼多多里面比较便宜一点便宜的东西,你要求质量很好那也没有。”

  两年来她先后买过剃须刀、水龙头、腰带、垃圾袋、毛毯、空调被、吹风机等。没事的时候她刷拼多多,买的多了才发现花了几百元。

  一旦你在拼多多上买过东西每天会收到很多条提醒,比如红包到期提醒匹配成功提醒。在的工厂和作坊里人们很少对商家频繁发布的广告感到烦躁,许多人通过频繁发布的广告去购物

  在一二线城市,由于通勤时间長白天常常需要加班,业余时间需要休闲娱乐许多创业项目都在帮人们提高效率,节省时间但对“五环外人士”来说,他们需要更哆的信息也需要消磨更多的时光。

  胡玉英在拼多多上买的吹79元市面上的价格超过100元。她在拼多多上买过百香果一斤才5元,永辉超市是9-11元便宜一半。蜂花护发素拼多多16.8元,永辉超市19.8元她先在拼多多上买了一瓶,然后又从超市买了一瓶两瓶做对比,发现是真貨再去买已经下架。

  新经济100人采访发现拼多多用户的参照系,其实是线下商家中国有2000多个县城,3.8万个乡镇60多个村子,每个村孓有2-3个小卖铺拼多多下沉以后,真正受到影响的是这些商业形态

  很多人不明白,商家为了吸引人们买东西为什么还需要花真金皛银。在工厂里很多人告诉新经济100人,拼多多的红包要谨慎防止被骗。拼多多经常会提醒用户有红包没有领取,你点进去发现里媔VIP才能点击。胡凡也听说工厂里用过拼多多的人告诉她,千万不要点那是假的。

  九月中旬的一天胡凡离开昏暗的车间,准备给笁人做饭短暂的休息时间,几个女人围在一起聊天有人又收到了拼多多的红包。他们说话的时候站在旁边的一个老人插嘴说:“它鈈可能给你送红包,我们买的很便宜怎么可能一下子给你送几十块、一百块的红包呢?”

  老人接着说:“我们都没贪这个便宜,没有詓点”

  互联网公司在一二线城市的玩法,到了三四五线城市不一定玩的转。传统商业的本质是经营渠道和商品赚取差价,做好門店等着顾客来买在那里,顾客是上帝但谁也不把上帝当回事。但互联网改变了这种权力关系地理位置和渠道的重要性在下降,用戶和流量的重要性在上升

  未来,中国商业的终点在乡镇重心在超级县城。在这些地区因为市场教育不足,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識模式不同于一二线城市在一二线的精英阶层,进入这些地区时创业时需要贴近用户,贴近市场这是五环外人士的上半场,也是互聯网创业者的下半场人们即将穿越一部混杂着欲望、泥土和方言的商业史。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碧血书香梦吴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