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进化论 演化论”还是“演化”

从跨学科的思想游历中,我们觉察到演化,除却其本身生物学意义外,更体现的是来自方法论的意义,因为演化的视角和方法代表了对机械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的一种否定,演化所要展示的是一个内生的(endogenous)、缓慢的累积过程,来自生物的生存本能为此提供必要的动力源,此过程对初始条件具有敏感的依赖并且无法无代价地逆向重复选择,作为该过程的阶段目标,一种有序的结构安排会以个体停滞的形式被观察到,直到有新的动力再次启动上述程序。如此往复的运动,一个个曾表现为停滞的均衡点如星辰般散落于作为历史记录的化石和文字中,无数学者们沉浸于其中,希冀梳理出连贯的平滑的线索,但往往不可得,并且未知的均衡点亦无法被线性地真实的无偏差的导引出来。这也许就是笔者辨识到的演化之要义。    我们坚持将evolution译为“演化”。然而,在中国学界对evolution的翻译也有各异版本。除了“演化”之外,还有“演进”、“进化”,其中“进化”之译法最为常见,比如Darwinian生物进化论、进化博弈论、进化经济学等等。笔者窃以为,此种译法不甚妥当,因为有可能会误导对evolution意义的正确把握。我们知道,evolution一词在英文中,并没有“进”的意思,估计最早赋予其在中文中“进步”涵义的,应该是严复,但即使在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中,其实至少书名上也没有任何进化的涵义。在20世纪初,中国的启蒙运动家们对引进西方学术思想可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惜的是,他们在救亡的危机之中,呐喊有余而分析不足,只注重引进结论而不注重研究方法,在若干基本问题上,犯了用传统观念曲解科学思想的概念性错误。严复先生正是其中之一。严复介绍Darwin理论,并不译Darwin之原作,而是翻译的Huxley的伦理学小册子,不仅开中国将科学理论加以意识形态化之先河,而且将“演化论”误译为“进化论”。之后梁启超先生进一步将生物多样化的演化曲解为“优胜劣汰”的单向进化。他们对Darwin理论之片面宣传造成的广泛误解至今犹存。孙中山先生认为中国灭种的危险在于中国近代的人口增长率低于英美,毛泽东先生也迟迟意识不到人口控制的重要,都可追溯到严复、梁启超的影响[1]。    其实,生命演化本无所谓“进步”,因为未来环境的变化是不确定的,能够适应某一特定时空特定环境的物种未必就“进步”。回到Hayek“鼓励一切个体在一切可能方向上创新”的观点,这样的物种才会在未来环境的“不确定”变迁当中获得最大的生存概率[2]。正如Sober(1984)所说,变异是扰乱纯Darwinian自然选择的几个选择力量中的一种,从而,Darwinian自然选择也可被视为是被其他情况不变的条款所包围的。Sober声称,从自然选择中抽象出来的演化力量的行动是生物演化之所以不必是进步的一个主要原因。Sober所提及的另外的可能的原因就是,环境可能是不稳定的[3]。此外,“进化”一词也暗示了一种线性的发展观,即后续的物种总是一致性地进步于其前代。而真正意义的evolution,正如我们前文所述,其实是非线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收敛的均衡点表现为不连续的点状均衡态势[4]。具体地说,后一代物种较之其同类的前一代对于特定的环境的适应性(fitness)(或如汪丁丁(2005b)所译的“适存度”)可能由于基因变异而表现出优势,但这种优势不具有传递性,即不能简单地得出其同时优于其前几代同类物种的结论。因此,我们认为“演化”比“进化”更接近evolution的准确涵义。            --------------------------------------------------------------------------------      [1]参见:陈平,1996,从控制论到复杂系统科学,载于,陈平,2000,文明分岔、经济混沌和演化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第587-619页。    [2] 参见:汪丁丁 叶航,2003,理性的追问:关于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对话[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38页。    [3] See: Vromen, Jack J. (1995), Economic Evolution: An enquiry into the foundations of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London: Routledge, p. 124.    [4] See:Aoki, M. (1998), The Subjective Game Form and Institutional Evolution as Punctuated Equilibrium, Distinguished Lecture at the Paris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September;Gould, S. J. and N. Eldredge(1977), Punctuated equilibria: the tempo and mode of evolution reconsidered, Paleobiology, 3, pp. 115-51.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顶,虽然还没看内容,标题立意角度刁钻,有深度。
  俺觉得楼主说的这个过程,用电影《变形金刚》的一句台词形容:“甭捉摸傅利叶体系了,往量子理论靠”    非连续,非线性,统计性呈现,就他妈的像星辰的分布和天体演化一般。
  楼主的角度是站在自然的肩膀上看物种,    而自然的一部分本身就是由物种组成,物种在自然中的存在以及对自然的影响也要左右了短期内的进化过程,    佛语的“凤凰涅磐”是自然与主流物种矛盾的必然结果,而以其为分水岭所产生的进程新阶段中,演化过程中新的矛盾体系浑然而生,    如果说演化无情,不如说进化太一厢情愿,矛盾的强势主导演化过程的表面背后是矛盾弱势的“配合”如果矛盾双方可以适应这个状态,那么他们更该考虑何时,以何种力道,何种方式进入“涅磐”过程,演化过程中的智慧一方会控制“涅磐”过程后的演化过程如己所愿。但做到这一点需要矛盾的一方凌驾于矛盾另一方,否则只能是愿望罢了。
  谢谢    本人是个人站长,做Google adsense已有一年多,走了不少的歪路,    现在想把我的经验总结出来与大家分享,大家交个朋友。    想知道做adsense能赚多少?    这里有我的账户的统计数据,    是全新的网站,一共31天,收入1179.21美元,    详情请查看我博客    http://tinyurl.com/26prf2      
  现代中文对于很多舶来语汇的翻译和解释都带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所以我们有必要在认识中还原其本来面貌!
  不仅仅是翻译中的词汇    俺家一本厚厚辞海中对 “宗教”的解释仍然可以继续完善。    宗教 或许 原本并非辞海中所说的 “教” 封建 唯心 神话 教会 等等。    宗:宗族
教:教育    宗教 本意 俺认为是 封建社会时 用来对宗族进行统一教育的教材,社会不仅仅是物质关系的整体,还是精神思想心理上相互关联的整体。宗教的真正力量也在于此。    而随着资产阶级产生和发展,随着人类的认识能力发展,随着教育、大学的产生……宗教作为一种 宗族教育 被现代教育所取代,教育内容也自然更新了。      但 俺觉得 这虽然不影响社会发展的主流,但却是社会体系状况的一个反映:不成熟。        要么,就是俺家辞海版本太旧了,呵呵。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拉马克提出的是生物进化还是生物演化 - 中国广告知道网
为了能够更快的帮助网友解决“拉马克提出的是生物进化还是生物演化”相关的提问,中国广告知道网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对“拉马克提出的是生物进化还是生物演化”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提问包括:拉马克提出的是生物进化还是生物演化与之相关的答案,具体解决方案如下:
提问者悬赏:94分 发布者:匿名网友
提问时间:<font color="#FF-07-24 10:37:26
详细问题描述及疑问:期待您的答案,你的帮助无异于雪中送炭,让我感激涕零!
第1个回答:
拉马克曾提出用进废退学说或获得性状遗传学说来解释生物的进化,生物进化论是达尔文提出的
|||||||||||||
猜您感兴趣
热门搜索:
本页网址:进化(演化)是如何进行的,物种是如何选择进化方向的? - 知乎56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1分享邀请回答en.wikipedia.org/wiki... . . . . 17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关于“进化”和“演化” | 日志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进化”和“演化”通常都是通用的。但最近十多年,有人开始觉得有必要区分它们:“进化”是带有“进步性”的演化。那么“进步性”是什么?我想多数人都会同意:对于生命来说,“进步性”只能理解为“适应能力的提高”才有意义。区分“进化”和“演化”这两个词,本来也没什么。但有人却莫名其妙地进一步得出:我们地球的生命历史其实是“演化”的,而不是“进化”的,其论据仅仅来源于对“evolution”一词翻译的考证……我想请问任何一位有智商的人,我们这个星球的生命演变历史,到底有没有“进步性”,难道是一个单词的翻译可以说了算的吗?!实际上,支持把“进化”改成“演化”的人,没有一个能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拿出证据,证明地球的生命史不存在“进步性”,不是“进化”的。相反,很多证据支持生命演变历史中“进步性”的存在,此处仅例举一二:1,被子植物起源于一类裸子植物(非被子的种子植物),其产生初期可是规模可是很小的。如今被子植物占到25万种,是地球上所有植物种类的一半以上。请问,如果被子植物的适应能力相对于祖先类群没有提高的话,今天他们的会比裸子植物繁荣吗?2,维管植物在陆地上的繁荣程度不用我多说。他们的祖先可是陆地上的非维管的有胚植物。但如今维管植物不但在陆地上称王称霸,甚至还有大量类群返回水域,这一巨大的成功有谁敢说不是因为维管组织的形成?(另外请注意:藻类植物只成功登陆了一次:在那一次登陆后,再也没有成功登陆过第二次。要知道,想要抢占一个已经被其他类群占领的环境,是不容易的。但是维管植物做到了。与此类似的:脊椎动物在登陆后,鱼类再也没登陆过第二次,一个合理的解释是:第二次登陆的尚未进化完善的“鱼类”如果存在,也无法和早先登陆进化已经较为完善的四足动物竞争。但陆生四足动物却有n个类群重新返回水域,和鱼类争抢地盘。)3,羊膜卵动物产生于两栖类,但现在羊膜卵动物的规模远远超过祖先:不但数量种类庞大,而且几乎占领整个生物圈,陆地,天空,海洋到处都是。请问这不是“进化”是什么?4,有翅昆虫起源于无翅昆虫。但前者的繁荣程度已经不是祖先可以比较的了。有翅昆虫比祖先无翅亚纲繁荣,正是因为翅的出现,提高了对陆地环境的适应性导致的。也许你要说:不同生物生活的环境不同,不能比较适应性。但前面说的这些大类群,都生活在地球的大环境下,比较适应性是公平的。也许你要说:“进步性”的表现即使存在,也只是存在于大类群。大部分小类群里看不出来。但请不要忽略大类群,大类群之所以能体现出“进步性”,正是大类群中无数的小类群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大类群决定了地球的生命格局,如果没有“进步性”,如果地球的生命史不是“进化”的,那我们今天的地球就不是现在的这个模样。之所以写这样一个东西,是看到近几年总有人对“进化”嗤之以鼻,论据却仅仅是“进化”一词的出处……但个人认为,要想证明自然科学的论点,还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找论据比较好!
本文由授权()发表,文章著作权为原作者所有。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演化还是进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