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目前在CHOP方案第一疗程化疗一个疗程几天中,病情严重吗

文档分类: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
下载前请先预览,预览内容跟原文是一样的,在线预览图片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进度条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化疗引起的迟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pdf.pdf
文档介绍:
李佳,等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化疗引起的迟发***粒细胞减少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化疗引起的迟发***粒细胞减少李佳,胡荣,廖爱军,杨莹,杨威,刘卓刚Late——onsetneutropeniafollowingR——CHOPchemotherapyinB——celllymphomaLIJia,HURong,LIAOAOun,YANGYing,YANGWei,LIUZhuogangDepartmentofHematology,ShengfingHospitalofChinaMedicalUniversity,LiaoningShenyang110004,China.【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incidenceandriskfactorsoflate—onsetneutropenia(LON)inauniformgroupofpatientswithB—celllymphomafollowingcurativeR—CHOPchemotherapy.Methods:Atotalof48casesofB—pleteremission(CR)followingR—CHOPchemotherapyinourhospital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Results:Asatthelastfollow—up,13cases(27.1%)developedLONand10cases(20.8%)de—velopedLONofgradeIIIorIV.Themediantimetoneutrophilnadirwas118days(range37—165days).Themedi—antimetorecoverywas56days(range5—212days)urredinallexceptonepatient.Nolifethreateningin—urred.ResultsofFisherexacttestrevealedthatpatientswithlymphomainrelapsewhohadalreadyreceivedCHOPchemotherapyorthenumberofrituximabcoursesweresignificantlyassociatedwithLON.Conclusion:monanditwasusuallyself—limiting,andnotassociatedwithsignificantinfectiousmorbidityormortali—ty.SorituximabcanbewidelyusedinB—celllymphoma.【Keywords】non—HinfectionModernOncology)【摘要】目的:探讨美罗华联合CHOP(R—CHOP)方案化疗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迟发***粒细胞减少(LON)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8例应用R—CHOP方案化疗获得完全缓解(CR)的患者临床资料,对其LON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截至末次随访日,13例(27.1%)患者出现了LON,其中1O例(20.8%)为III度和IV度,达到中性粒细胞计数(ANC)最低点的中位时间为118天(37—165天)。除1例患者外,余12例发生LON的患者ANC均恢复正常,恢复正常的中位时间为56天(5—212天),无致命性感染发生。Fisher精确检验结果显示复发难治患者经过CHOP方案化疗后再次应用R—CHOP方案化疗或美罗华疗程数大于4是发生LON的危险因素。结论:R—CHOP方案化疗效果显著,虽可引起LON,但其发生率低,且具有自限性,无致命性不良反应发生,可进一步扩大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关键词】美罗华;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性粒细胞减少;感染【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文章编号】一(22~04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大多数NHL是B淋巴细胞来源,其中95%以上表达CD20抗原?。美罗华,又名利妥昔单抗(fituximah),是一种针对CD20抗原的人鼠嵌合型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近几年国内外研究均证实,美罗华联合CHOP(R—CHOP)方案化疗提高了CD20阳性的初治及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收稿日期】【修回日期1【作者单位】【作者简介】【通讯作者】20ll一08一l5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血液科,辽宁沈阳110004李佳(1986一),女,黑龙江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工作。E—mail:lijia050702@yahoo.刘卓刚(1954一),男,辽宁人,教授,主要从事恶性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工作。E—mail:Liuzg432@sina.疗效,实现了临床和分子学的双重缓解。目前,R—CHOP方案已成为侵袭性淋巴瘤的一线治疗方案。已有报道显示,应用美罗华短时期内即可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此现象认为是由于CD20抗原一美罗华复合物与中性粒细胞Fc受体结合,导致中性粒细胞破坏加速引起的,通常具有自限性。但美罗华引起的迟发***粒细胞减少(1ate—onsetneutropenia,LON)国内尚无相关报道。LON是指末次应用美罗华后4周至6个月内发生的中性粒细胞减少I4J。本文针对我科48例应用R—CHOP方案化疗获得完全缓解(CR)的患者LON发生情况进行临床分析。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Et至Ft期间于我院经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的CD20阳性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48例。按WHO(2001)淋巴组织肿瘤分型方案分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31例(64.6%),滤泡性淋巴瘤(FL)14例(29.2%),套细胞淋巴瘤3例(6.2%)。其中初治患者33现代肿瘤医学2012年5月第20卷第5期MODERNONCOLOGY,May.2012,VOI.20,NO.05·;例,复发难治患者15例。1.2治疗方法48例患者均采用R—CHOP方案化疗,美罗华剂量为375mg/m体表面积,第1天静脉滴注。美罗华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mg/rnl,首次静脉输注速度为50mg/h,并进行心电血压血氧监护,若无不良反应则每30分钟递增50rag,最大速度达300mg/h。如首次滴注耐受较好,则以后滴注开始速度为lOOmg/h,每30分钟递增100mg,最大速度达400rng/h。输注前30分钟口服对乙酞氨基酚及***雷他定。输注美罗华后第2天即开始应用CHOP方案(环磷酰***750mg/Ill,静注,第1天;阿霉素50mg/m,静注,第1天;长春新碱1.4mg/m,静注,第1天;泼尼松100mg1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和“chop方案”相关的论文
目的比较EPOCH方案和CHOP方案一线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的32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分为2组。16例采用EPOCH方案化疗:依托泊苷50 mg/m^2d1~4、吡柔比星10 mg/m^2d1~4、长春地辛1 mg/d d1~4、环磷酰胺750 mg/m^2d5、强地松60 mg/m^2d1~5。16例采用CHOP方案化疗:环磷酰胺750 mg/m^2d1、吡柔比星45 mg/m2d1、长春地辛4 mg/d d1、强的松60 mg/m2d1~5。每3周左右完成1个化疗周期,共进行6~8个化疗周期,比较2种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随访至2016年1月,2组患者完全缓解效率分别为56.3%和31.3%,总有效率分别为81.3%和62.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8.5个月和21.8个月。结论 EPOCH方案一线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较CHOP方案具有显著的优势。
目的:观察西黄丸配合CHOP化疗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和3年随访疗效。方法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西黄丸配合CHOP化疗方案,对照组单纯采用CHOP化疗方案,并采用WHO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和中医疗效评价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按中医疗效评价治疗组的有效率和稳定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卡氏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3年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西黄丸配合CHOP化疗方案可以显著改善非霍奇淋巴瘤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候,提高远期疗效和生活质量。
目的:观察分析美罗华(利妥昔单抗)在套细胞淋巴瘤(MCL)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套细胞淋巴瘤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CHOP方案进行治疗(第1天环磷酰胺75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阿霉素5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长春新碱1.4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泼尼松100 mg/d口服),21 d为1个疗程,共治疗6-8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联合美罗华375 mg/m^2静脉滴注(R-CHOP方案),于治疗第1天使用;21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6个疗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7例,无效2例;对照组部分缓解5例,无效10例;观察组患者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于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与用药相关的不可逆性器官损害;观察组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为主者6例,以肝功能异常为主者5例,以骨髓抑制为主者4例;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为主者10例,以肝功能异常为主者4例,以骨髓抑制为主者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套细胞淋巴瘤应用常规CHOP方案难以收到满意效果,联用美罗华后疗效明显提高,且未见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目的:观察阳和汤联合CHOP方案治疗惰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惰性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CHOP方案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联合阳和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3.33%,对照组为5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害等毒副作用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和汤联合CHOP方案治疗惰性淋巴瘤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目的 比较CVP序贯CHOP方案与CHOP方案治疗晚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晚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25例,根据临床评估情况分为A组(化疗风险大)10例,B组15例.A组给予CVP序贯CHOP方案治疗,B组给予CHOP方案治疗,共6~8周期.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 A、B两组总缓解分别为7,11例,缓解状况相似;B组中有2例发生Ⅳ级白细胞减少,并因此调整药物剂量及延长治疗周期,两组其他不良反应情况相似;随访1年后,两组生存状况相似.结论 对化疗风险大的晚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可采用CVP序贯CHOP方案治疗,疗效与CHOP方案相当,化疗耐受性更好.
我科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美罗华(利妥昔单抗,Rituximab)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共1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NHL住院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44±21.5)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NHL,病理切片均行免疫表型测定,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96例CD20阳性的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分为CHOP联合组和CHOP组,CHOP联合组采用利妥昔单抗与CHOP方案联合治疗。CHOP组只采用CHOP化疗方案。应用4个疗程后评价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CHOP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90.0%,高于CHOP组的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率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CHOP联合组1年、3年、5年无进展生存率(PFS)为81.6%、61.2%、26.5%,总生存率(OS)为89.8%、65.3%、30.6%,均明显高于CHOP组,两组1年、3年、5年的PFS和0s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利妥昔单抗与CHOP方案联合治疗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和远期生存质量.且不因联合化疗而增加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CHOP方案失败后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CHOP方案治疗失败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9例。对照组患者改用二线ICE方案治疗,第1~3天静脉注射依托泊苷(VP-16)100mg/m~2,第2天静脉注射异环磷酰胺(IFO)5g/m~2和卡铂(CBP)按曲线下面积(AUC)=5,max=800mg,每隔3周重复上述疗程。观察组给予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第1天静脉注射利妥昔单抗375mg/m~2,第2天静脉注射环磷酰胺600mg/m~2、表阿霉素70mg/m~2和长春新碱1.4mg/m~2,第1~5天口服强的松40mg/m~2,每隔3周重复上述疗程,两组均给予6个疗程,对比治疗后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2.32%,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7.86,P〈0.01);观察组治疗后生存时间超过30个月患者占82.05%,对照组仅为43.59%,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7.99,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Ⅰ级程度4例,Ⅱ级2例,Ⅲ和Ⅳ级均为0例,对照组Ⅰ级程度9例,Ⅱ级16例,Ⅲ和Ⅳ级分别为7例和8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Z=2.23,P〈0.05)。[结论 ]非霍奇金淋巴瘤CHOP方案失败后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联合CHOP方案化疗治疗非霍奇金氏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非霍奇金氏恶性淋巴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CHOP方案化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艾迪注射液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周期,2个周期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生存质量积分、Karnofsky(KPS)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46.7%和33.3%(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生存质量积分和KPS评分均有改善,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生存质量积分、KPS评分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白细胞数下降、血小板下降、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CHOP方案化疗治疗非霍奇金氏恶性淋巴瘤可提高化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减轻不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一种特殊类型,虽属于惰性淋巴瘤,但有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的风险,85%左右好发于胃区。利妥昔单抗由美国罗氏基因泰克公司生产,商品名“美罗华”,是一种人鼠嵌合型的抗CD20抗体,与跨膜抗原CD20特异性结合后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细胞毒作用及补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导致肿瘤细胞凋亡;还能促进淋巴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增强耐药的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目前美罗华单用或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淋巴瘤已得到国内外广泛的应用,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总医院消化外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应用美罗华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胃MALT淋巴瘤12例63例次,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金月芽期刊网 2017您好,欢迎来到名医汇!
> 张明智谈R-CHOP方案化疗中怎样处理发热
最近我在门诊接待一位65岁的发热患者,几个月前他被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型,应用R-CHOP方案化疗几周期后,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9~40℃之间,医生给予应用很多种抗菌消炎药物,但效果不佳,持续发热一个多月。患者很是苦闷和焦急,问张大夫:“我这发热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这发热还能控制么?”
实际上淋巴瘤病人常常会遇到这些问题。
医生在诊断和治疗淋巴瘤的过程中也同样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发烧看似简单的病症,但对淋巴瘤病人来说,诊断和治疗却是相当棘手和困难的事情。
有些淋巴瘤患者会出现发热、盗汗、体重减轻,这些称谓B症状。约10%的患者可以出现发热、皮痒、盗汗及消瘦等全身症状,这些也可以是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其中发热最为常见。约30%-40%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以原因不明的持续发热为起病症状,这类患者一般年龄较大,男性居多,常有腹膜后淋巴结累及。周期性发热约见于1/6的患者。有的患者长期不规则发热,原因不明,2年后最终发现表浅淋巴结肿大,经活检后才明确诊断。也有少数患者表浅淋巴结无肿大,但长期发热,先为周期性,以后变为持续性,多方面检查不能确定原因,最后CT检查和穿刺证实为腹膜后淋巴瘤。
淋巴瘤患者常常有免疫功能紊乱和免疫功能低下。化疗药物可以抑制免疫功能,因而化疗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更为突出。病人往往容易合并感染,特别是化疗4个周期后,病人的体质下降,免疫力极度低下,极易合并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
淋巴瘤患者原有发热经化疗后疾病控制,发热消退,在疾病进展后可以再次出现淋巴瘤性发热。
因此,淋巴瘤患者化疗几周期后,病人出现发热,这到底是感染性所致发热?还是淋巴瘤本身疾病进展引起的发热?
这使许多医生、病人感到困惑。有时医生给患者应用了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抗真菌药物,病人发热依旧,医生又给患者更换了新一轮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抗真菌药物,患者依然发热。在医生给患者换了一轮又一轮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抗真菌药物后,患者体温仍未得到很好控制。如果是感染性发热,不及时控制感染,那么已控制的淋巴瘤病情超过下一周期化疗时间,淋巴瘤病情会重新抬头,疾病进展;或者感染性发热按肿瘤性发热进行化疗,会进一步消弱病人的免疫功能和体质,感染会愈加难以控制。如果是淋巴瘤性发热,一直给予抗感染治疗,淋巴瘤病情会进一步发展。此时,医生很无奈,患者及家属很焦急,治疗过程似乎陷入了僵局。
那么,淋巴瘤患者顽固性发热真的无法认知,无法控制么?
然而,淋巴瘤引起的发热和感染所致的发热是有一些鉴别要点的。
1、热型。淋巴瘤疾病引起的发热多表现为回归热型或弛张热型,有时一天之内体温波动较大,有时体温可自行降至正常范围。而感染性发热起病急骤,短时间内体温可升至很高,不经退热治疗的话很少自行降至正常 。2、引起发热的证据。感染性发热多可以找到感染灶或病原体,而淋巴瘤引起的发热病原学检查多呈阴性,常常可以发现淋巴瘤进展的证据;3、激素敏感性。感染性发热对激素治疗无效或短暂有效(持续时间约2-6小时),而淋巴瘤性发热往往对激素治疗有效(持续时间约24-48小时)。4、对一般状况的影响 感染性发热患者往往精神饮食差,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发热一段时间后体质往往下降;而淋巴瘤性发热,对患者一般状况影响较小;5、血象表现。感染性发热多出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而淋巴瘤发热除特殊类型的淋巴瘤外,白细胞往往正常;6、发热前征兆 感染性发热在发热前多有寒颤,而淋巴瘤性发热患者往往不知不觉体温已升高;7、对抗病原体治疗效果 淋巴瘤引起的发热对抗病原体药物治疗无效,化疗有效;而感染性发热选用敏感抗病原体药物治疗后可以控制发热。
实际上,临床上还有一种热型,那就是体内内环境紊乱(包括内分泌功能紊乱、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异常、免疫功能紊乱等),即中医所说的阴阳平衡失调所致的发热。这类病人既没有淋巴瘤疾病进展的证据,也没有病原体感染的证据。发热多在38°C左右,发热之前并没有寒战,患者喝点儿开水或活动出汗后体温会自动降至正常。发热对病人的体质多无大的影响。对这类病人的发热,处理应是调整体内内环境,补充或纠正内环境功能紊乱或生化指标,适宜的应用一些免疫调整药物。
总之,对上面三种热型,应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临床上,有些患者可能是两种或三种热型的混合,对这些病人要多方兼顾,整体治疗。
一些感染性发热的病人应用了多种强有力的抗病原体药物后发热仍未控制,应及时做相应的胸腹部检查,一定要排除是否是淋巴瘤病情进展。
还有些发热的淋巴瘤病人经CT、核磁或B超检查后被认为是淋巴瘤疾病进展(例如:肺门、纵隔或腹膜后又发现新的病灶或原有病灶增大),反复更换化疗方案化疗后,效果不佳,最后再次活检或穿刺被证明是合并肺结核或肺鳞癌、消化道腺癌或软组织肉瘤。因此,发热难以控制或反复化疗效果不好的,应再次行CT、核磁或B超检查或/和肿块的再次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避免误治。
欢迎提出建议
您可以留下E-mail、QQ或电话号码,方便我们与您进一步沟通(可以不填写)
扫码下载APP
使用第三方登录平台
①创建账号
②完善信息
(此手机号码将用作登录网站、接收短信验证码及预约挂号等服务通知,请务必填写正确)
*图形验证码
短信验证码已经发送到您的手机,请注意查收! 温馨小Tips:验证码10分钟内有效,短信到达可能会有延时,请耐心等待;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经营性-
COPYIGHT广州诚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疗第几个疗程最难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