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象棋中局这局中,为什么白棋胜?

明星赛中国棋手命运迥异 棋后诸宸一马当先_网易体育
明星赛中国棋手命运迥异 棋后诸宸一马当先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本报讯(记者李琳)昨天下午,“三箭·豪商杯”国际象棋女子明星赛在三箭大厦展开了第三、四轮的较量。中国棋手命运迥异,产后首次亮相的棋后诸宸状态恢复神速,首盘战胜双料棋后斯克里普琴科后,又拿下了第四轮的对局,从而以三胜一和的战绩遥遥领先。而“天才少女”侯逸凡运气欠佳,两战皆负。
  昨天的焦点战役堪称第三轮诸宸与斯克里普琴科的“双后大战”,结果诸宸执白棋胜出,赛后,她开心地露出了招牌式的笑脸。渐入佳境的诸宸在第四轮中下得更加轻松,顺利战胜了土耳其选手贝图尔,成为十二佳丽的领跑者。斯克在先失一盘后稳住阵脚,很快就从斯洛伐克选手维诺尼卡那里找到了赢棋的感觉。首日两战皆负的美国棋手克鲁什两战皆胜,寻回自信,和她一样幸运的还有亚美尼亚棋手安德里阿乡。俄罗斯少女维拉表现最为稳定,首日一胜一和的她昨天与美国棋手安娜战成和局,紧接着又战胜了匈牙利选手施奈德,目前已是两胜两和。小将侯逸凡就没那么幸运了,她接连输给马来西亚棋手朱莱卡和美国棋手克鲁什,赛后,中国国际象棋协会秘书长叶江川亲自为其复盘讲棋,帮其安抚情绪。
  今天下午,第五、六轮比赛继续进行,上午主办方将组织棋手们参观罗布泊摄影展。
本文来源:齐鲁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转载]波格尼娜:“一边看奥运一边打比赛”
轮比赛中先后战胜小科采娃和古尼娜等强手,目前独自领跑。
我主要以卡尔雅金和格里修克在阿斯塔纳的对局为基础作了赛前准备,因此当哥儿俩见到他们的对局在女子棋盘上出现时一定会笑。首先这个局面对我来说比较容易下,我走、、、,接着尝试攻击。但是在某一点上,我错失了一个反击机会。在黑棋走后,局面对我来说很不舒服,我弃掉一兵以寻求反击的机会。通常瓦伊娅(古尼娜)最后反弹非常厉害,但这次她没有找到,而是走出了。
之后局面如下:
,则以下,双方大致相当。
第65届俄罗斯冠军赛
男子棋谱下载:
女子棋谱下载: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略谈古籍中的围棋故事
略谈古籍中的围棋故事
传说中帝尧发明围棋
围棋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竞技棋类,起源很早,清人陈元龙《格致鏡原·围棋》引晋朝人张华所作《博物志》:“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其法非智者不能也。”
汉代前的围棋故事&&&
从古籍中可以读到早在春秋时代我国就已经流行围棋了。
《左传》中有“奕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的句子,下棋的人举棋不定,就不能战胜他的对手。这句话已经具有哲理意味了。
孔子批评某些不思进取、好逸恶劳的人,也用围棋说事,夫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意思是说:整天吃饱饭,一点心思也不用,这实在不算是好生活,不是还有玩双陆和下围棋的人么?做这些事情,比整天不用一点心思还要好些。(毛子水《论语今注今译》)不过看得出来,这是孔夫子痛心那些不愿学习悟道的人,对围棋并没有高看一眼,“博弈”仅仅比什么都不做稍微好一点点。
再稍后的战国时代,下围棋的人更多了,亚圣孟子多次提到围棋,他在论述学习要专心致志时说:“现在拿下围棋的技能来说,这本是很小的玩意罢了,假使不能专心一志,便不得它的精妙。弈秋是全国的国手,现在他教两个人下围棋,一个专心一志,把弈秋所教的,全记在心中;另一个虽然也听,却一心可为大雁鹅要飞来,想拿起弓,用系着绳子的箭去射它,虽是和人共同学习,总赶不上人家好。是因为聪明不如人吗?不是的,只是不肯专心一志罢了。”(史次耘《孟子今注今译》)亚圣是孔圣人的传人,也把围棋看作是小玩意,不过当时有弈棋者被称为国手,说明围棋很普及,而且存在着教人下棋的训练班,弈秋先生办的班大概是我国围棋道场的滥觞。
汉代围棋故事&&&
尽管两位圣人不大喜爱围棋,但是人们,尤其是读书人,却都非常喜爱围棋。弈棋时棋盘上局面存在着无限复杂的变化,从下棋人的角度看,在这复杂的变化中,落子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弈棋时不能单一思维,而要进行复合思维,一切取决于对大局的理解,在变化中决策。弈棋考验下棋人的智力和把握时机的能力。弈棋对人思辨能力的锻炼很起作用,所以人们很喜欢下棋,读书人把围棋雅称为“手谈”、“坐隐”,如南朝宋:“
王中郎(东晋名臣王坦之)以围棋是坐隐,支公(精通老庄学说的东晋高僧支遁)以围棋为手谈。”文人雅士喜欢下棋,他们不但把弈棋看作是“智者”的活动,甚至认为弈棋是神仙的游戏。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中记载:晋代有个叫王质的人砍柴的时候到了信安郡(今浙江衢州)的石室山,看到有几个儿童在下棋,有的在唱歌,王质就走到跟前去听歌看棋。有个儿童把一个形状像枣核一样的东西给王质吃,他含着那东西后,竟然不觉得饥饿了。过了一会儿,其中一个儿童对他说:"你为什么还不走呢?"王质这才起身,他看自己的斧子时,那木头的斧柄已经完全腐烂了。等他回到家中,与他同时的人都已经不在世上了。真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这个故事也告诉人们在棋士中下得最好的常常是少年。如近代的吴清源,1928年他才14岁东渡日本,就渐露头角,1933年夏,他和日本棋手木谷实共同研究了“新布局”,揭开了围棋发展大书的新一页。当今国内顶尖棋手就有不少青少年,如有个叫做柯洁的,今年才19岁,据说是国内围棋第一,可惜此子骄狂不可一世,还缺乏曹薰铉在其著作《高手的思想法》中提出的“任何领域,想成为第一首先要学会做人”的认识,在做人方面,不知以后他能不能有些进步。
下围棋是神仙的游戏,这样的故事很多地方都有流传。如《太平寰宇记》记载,广东高要县烂柯山在县城东边三十六里处,又名“斧柯山”,传说有个叫王质的道士,带一把斧头进山采桐木制琴,碰见神仙赤松子和安期生下围棋,他看了一会儿棋,结果斧头的木柄都烂掉了。
古籍中记载弈棋的神话很多,如《天中记引&&/span&仙传拾遗&·風穴》说:“五台山有风穴,
游人稍或喧呼(喧哗、呼啸)及投物击触,即大风震发,揭屋拔木(树),必为物害(人间灾害),宝历初(唐敬宗年号,在公元825年)燕(今河北北部)人李球坠入穴中,
见二道士洞内弈棋,以一杯水与之,令人引出(带他出去),引者曰:‘此山,道家紫府洞也。洞有三门,一径西通昆仑;一径出此岩之下;一向来风穴,是洞之端门(南面的正门)也:皆有龙蛇守之。此有北岩之径可还旧处。’球如言而归。”聪明正直是为神,神仙喜欢围棋就不足为奇了。
秦汉时期,围棋已经很流行了,宫廷里面也有围棋的游戏。记载汉代都城长安和畿辅地区地理状况的古籍《三辅黄图》里面的《百子池》条:“戚夫人侍儿贾佩兰,后出为扶风人段儒妻。说:在宫内时,见戚夫人侍高祖,尝以赵王如意为言,而高祖思之几半日,不言,叹息凄怆而未知其术,使夫人击筑,高祖歌《大风》以和之。七月七日,临百子池作于阗乐,乐阕,以五色缕相羁,谓之‘相连爱’。八月四日出雕房(华美的内室)北户竹下围棋,胜者终年有福,负者终年疾病,取丝缕就北斗星辰求长命,乃免。正月上辰,出池边盥濯,食蓬饵以祓妖邪。三月上已张乐于池上。”贾佩兰讲的五件事,都可以看作是信史,戚夫人和赵王如意的悲惨遭遇正史里有详细记载,宫廷生活有优逸闲适的一面,也有悲愴的人伦灾祸。汉初围棋流行也可以从中获得佐证。
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博闻强记,《魏志》记载:“王粲观人围棋,局坏。粲为复之。棋者不信,以袍盖局,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意思是王粲曾经看别人弈棋,摆在棋盘上的棋子被搅乱了,王粲替他们按原样恢复,把棋子一一再摆上。下棋的不相信,用衣服的长襟把棋局盖上,让他再用其另一棋盘把棋子照原样摆上。摆好后用来互相核对比较,棋子的位置一个也不错。不失一子的复盘,现代也有棋手能做到,可见较强的记忆力是下好围棋的先决条件之一,青年人记忆力强,越年青学棋进步越快。
汉代儿童的游戏也有围棋,《魏氏春秋》记载,亦为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时常激烈地抨议时政,得罪了权臣曹操,曹操决定诛杀孔融,“孔融被诛,二子棋(下棋)而不起,左右曰,‘尔父见(被)执,不起,何也?’二子曰:‘安有巢毁而卵不破者乎?’”非常可惜,结果两个聪明的孩子也死在残忍的权臣的屠刀下。
棋枰边还发生过皇家的人伦惨剧,《世説·尤悔》:“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骁壮,因在卞太后阁共围棋,并啖枣。文帝以毒置诸枣蒂中,自选可食者而进。王弗悟,遂杂进之。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预勅左右毁瓶罐;太后徒跣趋井,无以汲。须㬰,遂卒。复欲害东阿。太后曰:‘汝已杀我任城,不得复杀我东阿。’”这段话的意思是:魏文帝曹丕忌恨自己的弟弟任城王曹彰勇猛顽强。趁着在卞太后的住处下围棋并吃枣的机会要毒死弟弟。曹丕事先把毒药放在枣蒂里,做好记号,自己挑那些没放毒的吃;曹彰不知内情,无法察觉,有毒、没毒的混着吃了。中毒以后,卞太后要找水来解救他;可是文帝事先命令手下的人把装水的瓶罐都打碎了,卞太后慌乱中赤着脚跑到井边,却没有东西打水,不久任城王就毒发身死。后来魏文帝又打算要谋害东阿王曹植,卞太后察觉后对曹丕说:“你已经害死了我的任城王,不能再害我的东阿王了!”专制时代的皇帝他们的人格中常常充斥着残忍的一面,如这位“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帝位,不惜亲手毒杀自己的亲弟弟,没有人性,简直不是人!
简直不是人!
历史上有不少将相大臣喜爱围棋,也留传下了不少佳话。三国时期,曹魏攻打刘蜀,“延熙七年(公元244年),魏军次(驻扎)于兴势(地名),假祎节(皇帝把带兵的符节授予费祎),率众往御之。光禄大夫来敏至祎许(住所、宅邸)别(道别),求共围棋。于时羽檄交驰(羽信公文交替急送过来),人马擐甲(人马披上了铠甲),严驾已讫(装备车马的工作完成,即将出征)。祎与敏留意对戏(关注下棋),色无厌倦。敏曰:‘向聊观试君耳,君信可人(确实是令人满意的人),必能办贼者也。’祎至,敌遂退。”这段文章选自《三国志·蜀志·费祎传》。费祎是蜀汉名臣,他这种在大敌当前的镇定功夫是文士善于“养气”的结果,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种人以忠君爱国为已任,至大刚正,在对弈时也就能凝神思考,军情再紧急也不会慌张失措。
临敌围棋,还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东晋时,前秦苻坚率百万大军南下侵略东晋,扎营淝水,苻坚狂妄至极,号称能投鞭断流,渡天险而夺南朝。而东晋方面只有八万战士迎敌,征讨大都督谢安指挥得宜,前方将士同仇敌忾,最终夺取了战役的胜利,当捷报送达时。《晋书·谢安传》记载:“有驿书至,安方对围棋,看书既竟,便摄于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这段文言文的意思是:谢安接到了驿站传递来的文书,当时他正与客人下围棋,看完文书,知道前秦的军队已经失败,就把文书放到座榻上,毫无高兴的样子,继续下棋。客人问他是什么事,他慢条斯理地回答说:“小子们已经击败了贼寇。”下完棋以后,他返回内室,跨过门槛时,兴奋得竟然连屐齿被折断了都没有发觉。高兴时的失态正衬托出谢安临敌时的镇静自如,王谢家族确实是能人辈出。沉稳潇洒的贵族范平民是学不出来的。
唐代围棋故事&&
尔后我国史上的南北朝到隋朝虽然战乱不断,但围棋一直在发展。接下来的唐朝,前后共二十位皇帝,一共经历了二百九十余年,国家大体上是安定繁荣的,其间,围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载:民部尚書唐儉與太宗棋,争道。上大怒,出為潭州。蓄怒未洩,謂尉遲敬徳曰:唐儉輕我,我欲殺之,卿為我證:諗有怒言指斥(知悉唐曾有怒言指斥皇上)。敬徳唯唯。明日對仗云云(第二天在朝廷奏事時时,皇上要尉遲敬德指證唐儉怒言犯上之类语言)。敬徳頓首:臣實不聞。頻問,確定不移。上怒碎玉珽(帝王所持的玉笏、玉制手板)於地,奮衣入。良久索食,引三品以上皆入宴。上曰:敬徳,今日利益者各有三:唐儉免枉死,朕免枉殺,敬徳免曲從,三利也;朕有恕過之美,儉有再生之幸,敬徳有忠直之譽,三益也。賞敬徳一千段,羣臣皆稱萬嵗。
唐太宗皇帝確實不愧爲明君,能自動抑制個人的人性之惡,了不起。專制時代,皇帝號稱天子,上天之子,皇帝的權力只比權力無邊的天帝小那麼一點點,皇帝的權力是沒有任何約束的。
英国思想史学家阿克頓勛爵說:“权力导致腐败,絕對權力导致绝对腐败。”下棋“爭道”就能把臣下貶職,甚至要殺頭。專制皇權太可怕了。尉遲敬德、唐儉在唐史裏都有傳記,兩位都是大唐的忠臣、賢臣。惟其君主賢明、臣下能堅持德義,所以大唐繁榮富強成爲世界上的首善之國,大唐文明還傳播到鄰國,帶動他國進步。
特别值得一题的是,唐玄宗为棋士们设置了一种名为“棋待诏”的官职,官阶九品,与“画待诏”、“书待诏”同属于翰林院,所以又被统称为“翰林”。棋士在唐代居然成为国家文职官员。唐代棋士很多,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推王积薪。王积薪是唐玄宗时的棋士。据《酉阳杂俎》记载,开元年间,王积薪曾在丞相张说家住过一段时间,在相府还和一行和尚下过棋。“一行公本不解弈,因会燕公宅观王积薪棋一局,遂与之敌。笑谓燕公曰:此但争先耳。若念贫道四句乘除语,则人人为国手。”王积薪自知棋力不差,不久便去投考翰林。果然一战告捷,成为“棋待诏”。以后他就常在宫中陪唐玄宗下棋。
《集异记》中还记载了一则有关王积薪的神奇故事:“玄宗南狩,百司奔赴行在,翰林善围棋者王积薪从焉。蜀道隘狭,毎行旅,止息中道之邮亭人舍多为尊官有力之所占。积薪栖栖而无寄入,因沿溪深远,寓宿于山中孤姥家。但有妇姑,止给水火,才暝,妇姑皆阖户而休。积薪栖于檐下,夜阑不寐,忽闻堂内姑谓妇曰:良宵无以为适与子围碁一赌乎。妇曰诺。积薪私心奇之,堂内率无灯烛,又妇姑各处东西室,积薪乃附耳门扉。俄闻妇曰:起东五南九置子矣。姑应曰:东五南十二置子矣。妇又曰起西八南十置子矣。姑又应曰:西九南十置子矣。毎置一子,皆良久思维。夜将尽四更,积薪一一密记其下,止三十六,忽闻姑曰:子败矣,吾止胜九枰耳。妇亦甘焉。积薪迟明具衣冠请问。孤姥曰:尔可率已之意而按局置子焉。积薪即出橐中局,尽平生之秘妙而布子。未及十数,孤姥顾谓妇曰:是子可教以常势耳。妇乃指示攻守杀夺救应防拒之法,其意甚略。积薪即更求其说,孤姥笑曰:止此已无敌于人间矣。积薪虔谢而别,行十数步,再诣则已失向之室庐矣。自是积薪之艺绝无其伦。即布所记妇姑对敌之势,罄竭心力较其九枰之胜终不得也。因名《邓艾开蜀势》。”这个故事是说:安禄山造反时,唐玄宗仓皇南巡,要到蜀地去避难,朝廷里的各个官员都跟随皇帝,王积薪也在其中。通往蜀地的道路险要狭窄,在行进中,路上的驿馆甚至老百姓的房舍都被大官和有权的人占用了。一天王积薪孤独地落在后面,无法找到宿处,就沿着一条溪流往里走,借宿于山中一位孤老婆婆家。这家人只有婆婆和她的媳妇两个人,没有多余的房间,只能给他做一餐简单的食物。天色刚刚暗下来,婆媳两人就各自关上房门休息了。王积薪只能和衣蜷伏在屋檐下歇息,夜深了还不能入睡。忽然听到屋内婆婆对媳妇说:这么好的夜晚不知怎么打发,不如和你下一盘围棋赌一把输赢,好吗。媳妇说:好。王积薪在屋檐下听到她们的对话,心里很好奇:室内完全没有燃点灯烛,婆婆、媳妇又各自睡在屋内东西两边的厢房内,这棋怎么下?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王积薪就把耳朵贴在门缝处细听。一会儿听到媳妇的声音道:开始,在东五南九下子了。婆婆回应道:在东五南十二下子了。媳妇又说:接着在西八南十下子了。婆婆又回应道:西九南十下子了。他们每下一粒棋子都思考好长时间。婆媳们就这样下到快凌晨三点(夜将尽四更)钟了。王积薪在心里暗暗一一精心记下来,他们一共只下了三十六手。忽然听到婆婆的声音说:你输了,我只赢你九个子(原文“吾止胜九枰”,“枰”检《国学大师网》之《汉语大词典·故训汇纂》谓枰,棋局线道。)媳妇也甘心认输。王积薪在天快亮时整理好衣服头巾,
然后去请问婆婆昨夜棋局的事。婆婆说:你可以拿出你的最大本事与我对局一盘。王积薪立刻拿出行囊中的棋盘,用自己生平最拿手的妙着下子应对婆婆。没有下到十几手,婆婆望着媳妇说:可以把一般起手的棋式教给这位先生。这位婆婆的媳妇就指点王积薪“攻守杀夺救应防拒”一类的法式,每类只是简要地讲说。王积薪请求他们进一步地讲详尽深入一些,婆婆笑着说:能练习到她告诉你的这个程度,在世上就已经没有对手了。王积薪真诚恭敬地道谢后告别婆媳上路,走了十几步,再回头看那婆婆的屋舍,却已经失去了房屋的踪迹。从此之后王积薪的棋艺突飞猛进再也没有敌手了。有时展开那晚自己记下来的婆媳对局的棋式,尽管竭尽心力,要想取得赢九个子的胜局,始终不能得到。就把那个婆媳对局命名为“邓艾开蜀式”。这个故事多少有点神话色彩,不过王积薪在当时确实是棋艺高超名震天下的棋手。唐代在历史上留名的围棋国手还有名叫滑能的棋士,还有待诏(翰林院棋待诏)顾师言等等国手。关于顾师言,他在历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旧唐书·宣宗二年》载“日本国王子入朝贡方物,王子善棋。帝令待诏顾师言与之对手。”顾师言战胜了日本王子。那局棋“行子至三十三着胜”,留下的棋勢名《镇神头势》。
不只是日本流行围棋,朝鲜半岛下棋的人更多。《旧唐书·东夷列传》:“高麗者,岀自扶餘(古国名。位于松花江
平原。晋太康年间为鲜卑族慕容氏所破,后复受他族频频袭扰,至南朝宋、齐间消亡)之别種也。其國都於平壤城,即漢樂浪郡(是西汉漢武帝于公元前108年平定卫氏朝鲜后在今朝鮮半島设置的漢四郡之一)之故地。……國人衣褐戴弁;婦人首加巾幗。好圍棋、投壺之戲,人能蹴鞠。”
朝鮮弈棋高手還有在大唐當待詔的,如樸求。見唐詩人張喬《送棋待詔朴求歸新羅》:“海東(指海以东地带。常指朝鮮、日本)無敵手,歸去道應孤。闕下傳新勢,船中覆舊圖。窮荒廻日月,積水載寰區。故國多年别,桑田復在無。”
宋代围棋故事&&
唐朝以后为短暫的“五代”,接下來的是宋朝,北宋時世道也安定繁榮,其間圍棋也得到了發展。北宋太宗皇帝趙匡義時代,由於皇帝本人是圍棋高手,居棋品的第一品位置,所以朝野棋風很盛,湧現了很多國手,如楊希紫、蔣元吉、李應昌、朱懐璧等人。而棋待詔賈玄,棋藝出神入化臻於絕格。
《杨文公谈丛》载:太宗棋品至第一。待詔有賈玄者臻於絶格,時人以為王積薪之比也。楊希紫、蔣元吉、李應昌、朱懐璧亦皆國手。然非玄之敵。玄嗜酒病死,上痛惜之。末年得洪州人李仲玄,年甚少而棋格絶勝,可侔於玄(賈玄),歳餘亦卒。朝臣有潘慎修、蔣居才亦善棋,至三品。内侍陳好玄至第四品,多得侍棋(陪皇帝下棋)。自玄(陳好玄)而下皆受三道(讓三子),慎修受四道,好玄受五道。慎修常(通“嘗”)獻詩云:如今樂得仙翁術,也怯君王四路饒。又作《棋說》千餘言以獻。上嘉歎之,皆涉治道(棋理可啟發治國理政的方针、政策、措施等)。
《古今事文類聚·引&&/span&荆公詩註&》:蘇子瞻(蘇軾,蘇東坡)云:太宗時有待詔賈玄者,常侍上棋,太宗饒玄三子,玄常輸一路。太宗知元挟詐不盡其藝也。乃謂之曰:“此局汝復輸我,當榜汝。”既而滿局不生不死。太宗曰:“汝亦詐也。更圍一局,汝勝,賜汝緋(古代朝官的红色品服)。不勝當投汝於泥中。”既而局平,不勝不負。太宗曰:“我饒汝子,
是汝不勝也。”令左右抱投之水。乃呼曰:“臣握中尚有一子。”太宗大笑,賜以緋衣。
棋待诏贾玄,經常侍奉太宗皇帝下圍棋,皇帝讓賈玄三子,賈玄經常輸皇帝一路棋。皇帝知道他在裝假沒有拿出所有本領用全力來下棋。就对贾玄说:“这盘棋你再輸給我,就要打你的板子。”不久,棋局盤面上不生不死,賈玄沒有輸棋。皇帝又說:“你還在假裝。再下一盤,你贏了,賞賜你一襲紅色锦衣。你輸了,把你丟到泥巴水裏去。不久仍然是平局,不勝不負。皇帝說:“我是让了子的,現在下成平局,這應該算你输。”说完,命左右把贾玄架出去扔到泥水里。贾玄立刻就大喊大叫起来:“臣下手里还有一顆棋子呀!”皇帝大笑,就把红色锦衣赐给了他。
贾玄取悅皇帝的作法,引得朝廷大臣反感。《事實類范》引《湘山野录》说:“太宗喜奕棋。諌臣有乞(請求皇帝)貶竄(貶職、放逐)棋待詔賈玄相南州(南州今兩廣地區,古時荒凉,相,任官職)者,且言玄毎進新圖妙勢,悅惑明主而萬機聼斷(處理政務,聽取陳述作出決斷)大致壅遏(阻塞;阻止),復恐坐馳霄襟(皇帝高明的思慮、判斷),神氣滯鬰。上謂言者曰:朕非不知,聊避六宫之惑耳。卿等不須上言。”
&“悦惑明主”,使皇帝终日迷醉于围棋,不理朝政,未免有點誇大其詞。不過賈玄弈棋時故意讓着皇帝,屬討好賣乖,其实,皇帝不一定高興,真正喜欢围棋的人,是以实力對弈为乐事。以输棋讨好对方,对方不一定高兴,雙方卻一定享受不到圍棋的樂趣。
太宗皇帝還因圍棋而揀選人才。《春渚記聞·熙陵奬拔郭贄》載:“贄初為布衣(平民)時,肄業(此爲“攻讀”)京師皇建院(京城一寺院名)。一日,(贄)方與僧對弈,外傳南衙大王至。以太宗龍潜(天子未登基)日嘗判(署理)開封府,故有南衙之稱。忘收棋局。太宗從容問所與棋者,僧以郭對。太宗命召至,郭不敢隱,即前拜謁。太宗見郭進趨詳雅(安详温雅。詳,通“
”),襟度朴遠(風度朴素雅致),屬意(着意、滿意)再三(非常,极其),因詢其行卷(所作詩文稿本)。適有詩軸在案,間即取以跪呈。首篇有觀草書詩云:髙低草木芳爭發,多少龍蛇眼未開。太宗大加稱賞,蓋有合聖意者。即載以後乗歸府第,命章聖(太宗第三子,趙恆,後爲真宗皇帝)出拜之。不閲月而太宗登極,遂以随龍(皇帝未登基就追隨在身邊)恩命官,爾後眷遇(殊遇;优待)益隆,不十數年位登公輔(古代三公、四辅,均为天子之佐。借指宰相一类的大臣)。蓋與孟襄陽、賈長江(指唐代名士孟浩然、賈島。孟浩然懷才不遇一生未入仕當官;賈島多次應考科举,但累次不中式,晚年做過主簿、司倉參軍之類的小官)不侔(不同)矣。
郭贄宋史有傳,這個故事講的是君臣因棋而遇合,還告訴人們,人的基本素質不錯,能力強,如果碰上了好機會就能改變人生的走向,邁向成功。人生之變亦如棋局之變,有幸有不幸,應作如是觀。行文至此,想起今天上網時讀到的一篇文章:《广东省委副秘书长自杀
疑似初恋情人写公开信》,劉副祕書長是借鄧公小平先生恢復高考以培植人才的東風享受高等教育而走上仕途的,56歲官至省委副祕書長也算是順風順水,不料卻患上了心理疾病而自尋短見,告別這多變的美麗世界。他的遭遇不是好似一局盤好棋而頃刻翻盤嗎。他的那位女同窗從今後“對面千里”,只能在夢中相會了,豈不悲哉。
宋太宗不但会下棋,還能把棋技上升到理論,他創作了三個圍棋的棋勢(“棋势”即死活图势)。宋曽慥《類説》:“太宗嘗作弈棋三勢:一曰獨飛天鵝勢;二曰對面千里勢;三曰大海取明珠勢。”元托托《宋史·藝文志》書目:“太宗棋圖一巻。”太宗皇帝與其兄太祖皇帝共同打天下,也可以稱爲開國之君,可能深知開創之難,沒有迷戀下棋而貽誤國事,不像他的後代徽宗皇帝因酷愛繪事而葬送了半壁江山。
明徐應秋《玉芝堂談薈》:“程明道觀國手奕棋便能對局,曰:‘此河圖數也。’”北宋大儒明道先生程顥觀摩國手弈棋幾盤後便能對局,且棋力不低,他解釋棋理是“河圖數”,認爲有繁複的變化。
宋儒認爲河图表示阴阳、五行、四象,其图为四方形用黑白圆点表示。看来明道先生把围棋從繁復、運動的角度作了哲学解说。
宋代名臣欧阳修也是圍棋好手,自稱“六一居士”。《六一居士传》:“客有問曰:‘六一何謂也?’居士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録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客曰:‘是爲五,一爾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於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爲六一乎?’”要終老於棋枰之間,可見他酷愛圍棋的深沉。
宋胡仔《漁隠叢話》:引《僧寶傳》云:浮山法遠禪師,歐公聞其奇逸。造其室,未有以異之。與客棋,遠坐其傍。歐公收局,請遠因棋説法。乃鳴鼓升坐曰:若論此事,如兩家着棋相似,何謂也?敵手知音,當機不讓,若是綴五饒三,又通一路,始得,有一般底,祇解閉門作活,不㑹奪角衝闗,硬節與虎口齊彰,局破後徒勞逴斡,所以道肥邊易得,瘦肚難求。思行則往往失粘;心麁則時時頭撞。休誇國手,謾説神仙,贏局輸籌即不問,且道黒白未分時,一着落在甚麽處?良久云:從前十九路,迷悟幾多人。歐公嘉歎久之。從容謂同僚曰:修初疑禪語為虛誕,今日見此老,機緣所得,所造非悟明於心地,安能有此妙旨哉!
欧阳修听说浮山有位法远和尚,奇特超俗,不同於一般的出家人,就到寺院去拜访他。發現法远和尚没什么特别之处。欧阳修便与另一訪客下棋消遣,法远和尚陪在一旁观看。一會兒,欧阳修停住行棋,不下了,请法远和尚就围棋宣講佛法,於是執事僧击鼓、法远和尚升座,說:“若說下棋這事,對弈的兩方都是一樣的,爲什麼這樣說呢?對手如知己,在能獲勝的先兆機會前不會相讓,像這樣綴五饒三,又通一路才能乘勝行棋。那平庸的棋手,只會閉塞地把局面做活,不會奪角衝關,硬節和虎口都清晰地在盤面上,卻不克把握,盤面上被擊敗後纔知道先前是白白地迂回斡旋以求和,(有一般底,祇解閉門作活,不㑹奪角衝闗,硬節與虎口齊彰,局破後徒勞逴斡,)“肥边易得,瘦肚难求,思行则往往失粘,心粗则时时头撞。休誇國手,謾説神仙,贏局輸籌即不問,且道黒白未分時,一着落在甚麽處?”停了许久,法远和尚又说:“从来十九路,迷悟几多人?”听得欧阳修称赞叹息不已。歐陽修心悅誠服地對同僚評價法遠和尚:我之前懷疑參禪的話頭都是一些虛假荒誕的言語,今天有機會聽老和尚“說法”,覺得他的修爲如果不是已經到了心地澄明的覺悟境地,又怎麼能夠講出這麼高妙的禪語呢!&&&
宋朝的行政區划是“路”,相當於後世的省。宋太宗厉行中央集权政策,所有的州都直属中央,至道三年(997年)在州上设置了路,分全国为十五路。法遠和尚“从来十九路,迷悟几多人”,是以棋盤的“路”,語帶雙關,指國家的地域的“路”,說奔走在在世上的國人一直處在“迷途”中,在爭鬥中生存,“奪角衝闗”,“
贏局輸籌”
,在輸贏中討生活。要尋找心靈的平靜卻不知何處落子。以出世的心看凡俗的人,帶幾許悲憫。然而人世就是一盤一盤下不完的棋,人生也是一盤一盤下不完的棋,時時處處要思考。僅就治國而言,進取之得失,守禦之當否,籌策之疎宻,形勢之成敗,區處兵民之方,等等,這一切都在運動、變化,都要深加討究,得出好的符合實際的結論。推行它,就有益國家進步,就能增進百姓的福祉。明道先生謂棋理是河圖數,阴阳、五行、四象,阴阳、五行是運動不止的,儒家認爲這個繁復的世界總是在不斷運動發展的,世界是人的世界,“成敗繫之人”,人以剛健自強的姿態應世。可以肯定,儒家的應世明顯比釋家的出世高明。
“先憂後樂”,愛國愛民,“腹中自有数万甲兵”的北宋名臣范仲淹也喜歡弈棋,以用兵之理關照棋局,曾以“一子貴千金”的诗句描写下棋,还立下过“吾当著棋史”的宏愿。《范文正集·贈棋者》:“何處逢神仙,傳此棋上旨。静持生殺權,密照安危理。接勝如雲舒,禦敵如山止。突圍秦師震,諸侯皆披靡。入險漢將危,奇兵飜背水。
勢應不可隳,
闗河常表裏。
南軒春日長,
國手相得喜。
泰山不礙目,
疾雷不經耳。
一子貴千金,
一路重千里。
精思入於神,
變化胡能擬。
成敗繫之人,
吾當著棋史。
据《玄玄棋经》记载,宋朝南渡前後以善弈顯名天下者,有待詔老劉宗、劉仲甫、楊中隱、王琬、孫侁、郭範、李百詳等人。而劉仲甫则是頂尖國手。
宋何薳《春渚记闻》里记载了他投考棋翰林前的一段经历,颇具故事性。
碁待诏刘仲甫初自江西入都,行次钱塘,舍于逆旅。逆旅主人陈余庆言:仲甫舍馆既定,即出市游,每至夜分方扣户而归。初不知为何等人也。一日晨起忽于邸前悬一帜云“江南棋客刘仲甫奉饶天下碁先”,并出银盆酒器等三百星,云“以此偿博负也”。须臾观者如堵,即传诸好事,翌日数土豪集善碁者㑹城北紫霄宫,且出银如其数,推一碁品最高者与之对手。始下至五十余子,众视白势似北,更行百余,其对手者亦韬手自得,责其夸言曰:今局势已判黑当贏筹矣。仲甫曰:未也。更行二十余子,仲甫忽尽敛局子。观者合噪曰:是欲将抵负耶。仲甫袖手徐谓观者曰:仲甫江南人,少好此伎,忽似有解,因人推誉致逺国手,年来数为人相迫,欲荐补翰林袛应;而心念钱塘一都㑹,高人胜士精此者众,碁人谓之一关。仲甫之艺若幸有一着之胜,则可前进,凡驻此旬日矣,日就棋㑹观诸名手对奕,尽见品次矣。故敢出此摽示,非狂僣也。如某日某人某白本大胜而失应碁着;某日某局黑本有筹而误于应刼,却致败局;凡如此覆十余局,观者皆已愕然心竒之矣。即覆前局,既无差误,指谓众曰:此局以诸人视之黑势嬴筹,固自灼然;以仲甫观之,则有一要着白复胜,不下十数路也,然仲甫不敢遽下;在席高品幸精思之,若见此者,即仲甫当携孥累还乡里,不敢复名碁也!于是众碁极竭心思、务有致胜者,久之不着。已而请仲甫尽着。仲甫即于不当敌处下子,众愈不解。仲甫曰:此着二十着后方用也,即就边角合局,果下二十余着,正遇此子,局势大变,及敛子排局,果胜十三路。众观于是,始伏其精。至尽以所对酒器与之,延欵十数日,复厚敛以赆其行,至都试补翰林祗应,擅名二十余年无与敌者。
这段话的意思是:
刘仲甫由江西去京城,途经钱塘,住宿在一家旅店里。旅店主人陈余庆说,刘仲甫住下来后,就出门到大街上的市廛游逛,常常到半夜才敲门回旅馆休息。店主开始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人。一天早晨起来,旅店大门上挂了一幅招贴幌子,上面写着“江南棋客刘仲甫奉饶天下碁先”,并注明拿出银盆酒器,价值约三百两银子,作为给赢棋者的奖赏。一会儿功夫,门口被看热闹的人挤满了,来了一个比赛棋艺时愿持白子、让人先手的下棋高手的消息马上就传到一个爱挑事端,喜欢生事的人那里。第二天几个当地的豪杰招集棋艺高手聚会于城北紫霄宫,拿出刘仲甫悬赏条件一样多的银子,并且从招集的那些高手中选出一个棋品最高的棋手与他比赛。比赛开始,下到五十余子,围观的人看出白方刘仲甫的局势不利,要输棋了。又下了百余子,黑方已经得意收手,认为自己赢定了,并且责备刘仲甫来比棋是夸口说大话,还说,盘面局势已经很清楚,我黑方已经赢定了。刘仲甫说:不,你还赢不了。又下了二十多子,刘仲甫忽然把棋盘上的棋子全都收了。这时紫霄宫一片喧哗,围观的人们纷纷指责刘仲甫不守信义,怕输耍赖。叫骂道:你这是想抵赖彩金银子吗。刘仲甫闲逸地把手笼在袖筒里,他从容不迫地对人们说:“我是江南人,从小喜欢下棋,对此道好像有些心得。同道们过誉,认为我的棋艺较之国手还略高一些,近来又多次要我到京城去,推荐我去争取补上翰林的职务,我想钱塘是大城市,超凡脱俗、精于棋艺的高人很多,下棋的人都称这里为一关。如果我的棋艺在这儿还能胜人一着,也算过了一关,我就继续向前,进京去。我来这里已经住了十多天了,每天到弈棋的场所去观摩贵处名手的对局,已经完全知道了名手们的品级次第了。所以才斗胆挂出会棋对局的幌子,并不是我狂妄僭越。说着,刘仲甫拿出棋子,摆了这十天来他观摩的棋局,如某一天某位棋手的对局,某白棋本应大胜却因应棋失误而告输;某一天某位棋手的对局,某黑棋局面占优势却因应劫失误而输棋等等,凭记忆复盘十余局。现场观棋的人都十分惊诧,认为刘仲甫很奇特。紧接着,刘仲甫把刚才下了一半的棋又摆出来,不差一道。他指着盘面棋局对人们说:“这盘棋依各位的看法,黑棋必赢无疑。然而在我看来,还有重要的一招,可以让我白棋胜出,而且可赢十余子。这着棋我先不忙下,在场的各位高手请仔细分析,不论那位能如果能看出这着棋,我马上卷铺盖回家,从此不再称棋手。”于是众棋手竭尽心力苦苦思索能致胜的那着棋,过了很久棋手们没有一个人能想出来,只能请刘仲甫接着对局下棋。刘仲甫在看似不应该对敌之处放下一子,众棋手更看不出有什么奥妙。刘仲甫说:这着棋要在二十着后方才用得上。刘仲甫接下来就在盘面的边、角上投子对局。在下了二十多着后,果然遇着此子,顿时局势大变,白棋占先。最后收子时,白棋胜了十三路。众棋手看到这个结局,纔信服刘仲甫棋艺的精妙,对刘仲甫高超的棋艺敬佩不已。主持棋赛的当地豪杰就把与银盆酒器相当的银子交给刘仲甫,人们还纷纷邀请刘仲甫到家中做客,款待了十几天。刘仲甫临行时当地豪杰又征集了丰厚的财物作送行时馈赠的礼物。刘仲甫到京城应试取得了翰林的职务,享名二十多年,没有打败他的。
從這個故事裏可以看出宋代城市裏圍棋是非常普及的。棋手們弈棋的場所稱爲“棋會”,而且高手很多。
劉仲甫還給後人留下了圍棋理論著作,《四庫全書總目·棋訣一卷(永樂大典本)》宋劉仲甫撰。仲甫錢塘人,南渡時國手也。書凡四章:一曰布置;二曰侵凌;三曰用戰;四曰取捨。仲甫曰“棋者,意同於用兵”,故叙此四篇。麤合孫吳之法。後附《論棋雜說》,卽晏天章《棋經》之末篇,而仲甫爲之注者也。
長江後浪推前浪,與劉仲甫同時稍後一點的名棋手還有晉士明,他較劉仲甫年齡小一代,棋藝比劉仲甫還要高。宋蔡絛《鐵圍山叢談》載
:太上皇(此指徽宗皇帝)在位,時屬昇平。藝人之有稱者,棋則劉仲甫,號國手第一。相繼有晉士明又逸羣(超过其他人)。劉仲甫棋,士大夫持以較(比较)唐開元國手王積薪,而仲甫猶出積薪上兩道,但仲甫亦自挟數術(即術數,此指高超的棋藝)能彌縫(调和;斡旋)士君子,故喜其為人,由是名譽益表暴(显露)。著《棋經》傚《孫子》十三篇,又作“造微精理”諸集,盛見棋之布置、用意,成一家說。世遂謂無以過之矣。及政和初,晉士明者自河東(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與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東”)來輦下,方年二十八九,獨直出仲甫右(古代崇右,故以右为上,为贵,为高。)一時,又較之,乃高仲甫兩道猶有餘。其藝左右縱横,特神出鬼没。於是名聲一旦赫然,即日富貴,然終不棄置其故妻。搢紳間猶多之。先,哲廟(宋哲宗)時有棋手號王憨子者,以其能迫(逼近)仲甫,未幾而病心死,故世以謂仲甫隂害之也。及士明出,仲甫間而呼之與角,遂為士明再四(连续多次)連敗之,於是仲甫乃欲以女妻之。(士明)則又辭曰:“我有室矣。”仲甫悵不悦,居月餘,(仲甫)偶以病殂。(仲甫)往往為士明所挫,死,故好事者益為浮言(沒有根据的话),計憨子死之嵗者,實士眀生之年也,則士明果憨子之後身(佛教有“三世”的说法。谓转世之身为“後身”,即“好事者”認爲晉士明是王憨子轉世託生的),造物者(指创造万物的神靈)俾之復其讐(仇)云。
“後身”、“復仇”云云不足採信,但下圍棋這件事,年青棋藝總是超過年齡大的棋藝,老人鑄就一代傳奇後就該年青人來表演了。
國手不但要棋好,人品還要好,這樣纔能受到後人的敬仰。王積薪名聲高過劉仲甫,到不是因爲王積薪棋藝受過“神授”,而是因爲他在國難時不避艱險追隨國家朝廷,不在僞朝憑棋藝幫閑。
“後身”云云,還有一個會下棋的侍女對情人後身酬情的故事。《山堂肆考·秋壑蒼頭(賈似道字師憲,號秋壑,南宋理宗時,以姊為貴妃,累官至左丞相,兼樞密使。為人淫奢專權。蒼頭:僕人)》:元延祐間(元仁宗延祐在公元1314到公元1321),天水趙源僑寓葛嶺(杭州),其側即賈似道故宅也。日晩徙倚門外,忽一女子緑衣雙鬟,年可十五六,源注目久之。明日出門又見如此。源問曰:家何處。女笑而拜曰:兒家與君為鄰,君自不識耳。源遂留之宿。明旦辭去,夜則復來。源一夕被酒,戲之曰:緑兮衣兮,緑衣黄裳(《詩·綠衣》云:“綠兮衣兮,綠衣黃裏”《詩經集傳》:“此詩言綠衣黃裏、以比賤妾尊顯、而正嫡幽微。使我憂之、不能自已也。”趙源酒醉後以爲雙鬟女兒是別人家的侍妾,不安於室,所以雙鬟女有慚色)女子有慚色,數日不來。及再來,源叩之。乃曰:本欲與郎君偕老,奈何以婢妾待之。然君已知之矣,不敢復隠。源問其故。女慘然曰:兒故宋平章(古代官名。宋代由年高望重的大臣担任,位在宰相之上)秋壑之侍女也。本臨安家子,少善弈棋,年十五以棋童入侍。每秋壑退朝,宴坐半閒堂(贾似道在今杭州市西湖葛岭修建的别墅),必召兒侍弈。是時君為其家蒼頭,職主煎茶,每因供進茶甌,得至後堂。君時年少美姿容,兒見而慕之,嘗以綉羅錢篋乘暗投君。君亦以玳瑁指盒為贈。後為同輩所覺,讒於秋壑。遂與君同賜死於斷橋之下。君今以再世為人而兒猶在鬼錄。言訖泣下;源亦為之動容。因謂女曰:汝之精氣能乆存於世耶。女曰:數至則散矣。源曰:何時。女曰:三年耳。及期,女臥病不起,面壁而逝。源感其情,不復娶,投靈隠寺為僧。
綠衣女郎情酬二世,哀怨感人。權奸殘忍,視人命如草芥,最終還是受到“現世報”,被縣尉鄭虎臣誅殺。
注意故事中的這個情節:“後為同輩所覺,讒於秋壑。遂與君同賜死於斷橋之下”。人性中的妒忌心態,告密手段摧毀了他們的愛情。
棋道,圍棋之道
一部名为《一个人的甲午》的网絡小说中寫有光緒皇帝在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的前身)的講話,講到“道”,皇帝說:朕从识字开始,朕的老师就在教授朕为君之道,朕亲政后,也在不断学习治国之道。世间的道或许有所不同,但是朕一直在想,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国家,什么才是真正的大道,什么才是让国家振兴之道……
誠如這位小說家借皇帝之口所言,世間的“道”確實不同。治國之道爲“仁”,用“仁”,行“仁”,推行仁政。仁者愛人,所以唐太宗皇帝说“爲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那么围棋之道是什么呢?围棋的“道”應爲“智”,用智,行智。“好棋妙着只在方寸之间”,方寸,謂“靈台”,謂“心”,就是人的大腦,運用智力,用心去想是也。
棋壇上用心智下棋,追求棋道,寻求智力进步,代不乏人。看現代、當代,吳清源、過惕生、陳祖德、聶衛平等棋手,他們用心下棋,各自都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傳奇,影響和激勵年青棋手。
其中尤其是聶衛平,现在他已经是65歲的人了,被稱“棋聖”,功成名就,但仍未故步自封,还活跃在棋坛上,仍在不懈地追求棋道,提高智力,接受新事物。
一般认为“围棋是电脑几乎不能完全理解的深奥游戏”。围棋如何深奥?宋代明道夫子认为围棋是“河图数”的解释似是而非“不靠谱”,而2016年1月,普林斯顿的研究人员对围棋的深奥给出了最新科学研究的结果:对于一个19x19的围棋棋盘而言,精确合法棋局数,是一个“171位数”的数字。从局数看,可以说是无限复杂的。从这个角度看,确实深奥。因此下围棋的人们都认为:无论电脑怎么“暴力计算”,电脑对围棋,都不能复制深蓝电脑对国际象棋的胜局。
正因为人们的智力停留在这个层面上,当AlphaGo与人类顶尖棋手李世石过招时,起先都不看好AlphaGo。
聂棋圣也是如此。他说:在比赛开始之前,自己一度认为,电脑和人比赛围棋,(电脑)是一点机会都没有的。围棋不止是一种算法,更有很多变化蕴藏在每一次计算里,我认为电脑不具备这种运筹帷幄的能力。但在看了第一场比赛之后,改变了对AlphaGo的看法,AlphaGo走的很多招式甚至是围棋的定式书上是没有的,而我们的很多职业顶级高手如果想走这一步都要思考很长的时间。从这一招开始,我立刻就对电脑产生了一种很恐惧的情绪。五局观战,聂卫平认为,AlphaGo在其中的三局里,都下出了人类棋手不可能下的水平,远远在中国甚至世界很多职业棋手之上。坦言即使是自己和AlphaGo比赛也没有取胜的把握,我应该管它叫“阿老师”,因为它在不停地进步,今天的“阿尔法狗”肯定比前几天的厉害。
聂卫平对电脑围棋手AlphaGo看法的改变,正是他认知能力的提高,正是他在追求棋道上的进步。
可见,棋道的道,并不玄乎,就是智,就是用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际象棋开局八步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