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和电脑散热器和风扇是

整机与数码
二十五款散热风扇横向测试
高温酷暑热难当,日夜飞旋送爽凉。勇斗炎威扬清风,自身滚烫亦何妨……
在秋老虎仍旧肆虐的9月初,微型计算机评测室为大家带来了盛大的PC清凉套餐—25款散热风扇的横向测试。
散热器的12cm风扇,机箱用的14cm风扇,不管你是要静音的,还是要散热性能超强的,在这里也许就能找到你想要的。
“喂,请问是《微型计算机》杂志社吗?”
“您好,请问您是哪位?有什么可以帮助您的吗?”
“我是微机的一名读者,今天很冒昧地打电话想咨询一下:我想买一个搭配CPU散热器的12cm风扇,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产品可以推荐?”
这是一个读者给我们打来的咨询电话,说实话,用当时接电话的微型计算机评测室工程师王锴的话来说就是——这电话让我们无言以对。仔细想想,近两年来,《微型计算机》的确没有做过专门针对散热风扇的大型测试,没有实际的测试自然我们也不能信口雌黄胡乱推荐。
“三年来我至少接了上百次读者的来电咨询,但那天,我却是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尴尬”
—微型计算机评测室工程师 王锴
今年的散热专题做什么?
如果近几年来您一直都在关注《微型计算机》的话,那么就应该会发现,我们每一年的夏天都会制作一次大型的散热专题。在前几年的散热专题中,我们基本以CPU散热器为主要话题进行制作。但是随着近年来主流CPU发热量的逐步下降,大众消费者对于CPU散热器的需求已经慢慢淡化—原装散热器即可搞定一切应用,没有必须更换散热器的刚性需求。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很多CPU散热器厂商也逐渐在调整自己的产品布局规划,一些散热器大厂目前已经将重心从CPU散热器转向了其它领域,即使有一些散热器新品出台,其主打产品几乎都面向中高端领域,而且数量也较少。
7月8日,评测工程师接到了如文章开初所说的那一通读者来电,这个电话让我们豁然开朗:既然读者现在对于CPU散热器的关注度已经下降,同时却对散热器的“零配件”—风扇有较高的关注度,《微型计算机》为什么不将今年的散热专题的主题定为散热风扇呢?
风扇参测产品的选择考虑到目前对CPU散热器风扇有更换需求的消费者基本都集中在中高端层面,而这部分用户所使用的基本都是12cm风扇的跨平台散热器,因此我们首先将目标锁定在了12cm风扇上。其次,机箱散热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实际应用需求,所以我们将另一个目标锁定为14cm的机箱散热风扇。
在具体产品的选择上,除了散热器和风扇厂商主动送测的产品之外,我们还特别从电脑城购买了几款店主推荐销量不错的无包装无说明的三无“山寨”产品加入本次横测之中,以求产品覆盖面尽可能齐全,并用作对比测试。
当然,必须说明的是,本次横测不可能覆盖到市面上所有市售的12cm和14cm风扇,我们只是从中选择了一部分厂商主推产品以及在各大论坛上大家关注度较高的产品,希望借由这些产品的测试,能为你选购风扇带来积极的参考意义。
风扇测试怎么做?
我们最终选择了从实际应用层面测试风扇性能,主要考核指标定为散热性能(温度)与噪音控制(静音效果)这两个对消费者影响最大的风扇性能参数。而我们之所以没有选择测试风量与风压这两个非常重要的风扇性能参数,是因为考虑到这两个参数的数值对一般消费者而言没有任何参考意义—消费者并不知道风量大10CFM或风压小5mm-H2O对他们到底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对大部分消费者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风扇的散热性能好不好,噪音大不大以及风扇是不是带有LED炫光等他们能实际体验到的特性。于是我们制定了一个对消费者的选购有直接指导意义的测试方案—用实际的测试体验数据代替枯燥的仪器测试读取数据的罗列,并以此衡量各散热风扇的综合性能指标。从实际应用的层面入手,让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性能有最直观的体验。
性能考核测试项目如下:
1.散热性能测试
在关于风扇散热性能的测试部分,我们对12cm和14cm风扇做了区隔处理。在12cm风扇部分,我们主要通过固定散热器更换风扇来测试其对处理器散热性能的影响,而对于14cm风扇部分,我们则通过测试机箱内主要部件散热性能的变化来评定其性能指标。
12cm风扇测试平台
AMD Phenom Ⅱ X6 1090T
技嘉GA-990FX-UD7
蓝宝 Radeon HD 6570
宇瞻DDR3 1333 4GB
超频3 S123E黄海至尊版(去掉原装风扇)
在12cm风扇的散热性能测试中,我们选择了发热量较大的高端产品AMD Phenom Ⅱ X6 1090T,固定使用去掉原装风扇的超频三南海至强版散热器。通过更换不同的参测12cm风扇,测试以下性能:
待机状态:进系统后待机15分钟,测试CPU核心温度。
满载状态:运行Prime 95测试拷机30分钟,测试CPU核心温度、散热器鳍片温度、散热器出风口温度以及主板MOSFET散热片温度(仅为参考值,考查风扇是否具备对MOSFET散热兼顾的能力)。
用于温度监控测试的LCD温控监测面板,共有4个温度探头,可同时测量显示4点温度。这可是评测工程师为了本次测试特地从某HTPC机箱上拆下来的。&
14cm风扇测试平台
AMD Phenom Ⅱ X6 1090T
技嘉GA-990FX-UD7
迪兰恒进 Radeon HD 6990
宇瞻DDR3 1333 4GB
超频3 S123E黄海至尊版(去掉原装风扇)
Tt Level 10 GT
测试均在室温25摄氏度的环境下进行,每个产品测试完成之后,让系统自然冷却30分钟之后再进行下一产品测试。
14cm风扇测试图解
我们在14cm风扇组的测试中几乎照搬了12cm组的测试平台。考虑到双机箱风扇是大多数玩家的实际需,我们用了Tt Level 10 GT这款风道设计较为优秀的高端机箱作为测试基准,并去掉了机箱原装的后置与顶置风扇,改装测试产品进行温度测试。
测试分别在待机状态(进系统稳定运行15分钟)和满载拷机状态(运行OCCT Power Supply测试,同时将CPU和GPU的负荷提升到100%)下进行,测试处理器核心、显示核心、主板、硬盘、MOSFET散热片、机箱进风口、内存以及机箱内环境温度。每款产品测试完成之后,敞开机箱自然冷却30分钟之后再进行下一组测试。
2.噪音测试
在噪音测试部分,我们选择了在一个远离市区且建有良好隔音措施的家庭影院内进行。测试使用了TDJ 824噪音仪进行测试,分别在1m处(标准噪音测试规范要求)和10cm处(模拟用户实际使用环境的噪音感受) 进行噪音测试。为保证尽可能减少风扇的谐振噪音,我们对风扇采用了悬空挂置处理进行测试。
3.烟道测试
烟道测试主要用于检查“风的形状”(我们将其称为“风型”),是集中直吹,还是辐射式的扩展风,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风扇的散热性能,并且在CPU散热器和机箱散热的需求上也有着不一样的需求。测试中我们使用了舞台用的烟雾制造机和一个自制的烟雾收集箱模拟机箱进行测试,在烟雾收集箱的开口处安装测试风扇往外抽风,并用相机拍下出口处的烟雾形状供大家参考。
用于烟道测试的烟雾制造机与自制集烟箱
我要购买该文介绍的风扇,不知如何联系?我的电话;.qq,
(<span id=") (<span id=")
我要购买该文介绍的风扇,不知如何联系?我的电话;
(<span id=") (<span id=")
学习了,本来困惑选F126B和风刃那一款,现在知道了
(<span id=") (<span id=")
比较不错的文章正好我打算购买风扇,不过我个人纠结的安奈美和利民没有评测遗憾……
另外个人在找一种14CM PWM LED的风扇有吗?
利民的没有LED,安奈美和猫头鹰的不支持PWM……
(<span id=") (<span id=")
我看了这个评测就买了个超频三的f126b 我只有NZXT机箱原装的风扇 也没用过别的风扇 所以也没法对比 反正我觉得还不错吧 我觉得安奈美不错 但是有个奸商说安奈美特别烂 我不知道是真是假 还有就是 风扇品牌很多 好几家类似安奈美的这种专业风扇厂家 产品分的很细 但是 中国都见不到
感觉大部分是平民级产品 好多发烧的 小众的 没有加进去 而且风压这个挺重要的参数我觉得应该带上
(<span id=") (<span id=")
用户名:密码:
请勿发表与本文无关内容。散热器和风扇有什么区别啊【显卡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561,922贴子:
散热器和风扇有什么区别啊收藏
是不是散热器包括了风扇啊,还有机箱影响影响电脑性能吗
机箱是不是只影响散热啊
NHAN STIAN BUX
散热器给CPU用,风扇给机箱用~
有散热器了,还要风扇吗
风扇只是一些散热器的一部分。。
散热是个系统工程,想搞好不是这么容易的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责编:司宇
1PC散热器选购的6大误区&&&&当下的DIY市场中,玩家们的目光依旧是那些高端的核心硬件,并且把诸多的精力和金钱都投入到其中;选购也是从处理器、平台及显卡开始,直至机箱、电源。或许整套配置单选完之后也没想起还有这个组件,尤其是选择盒装CPU的消费者们,盒中附赠了一枚下压式的散热器,对另购散热器也没有过多的需求。&&&&然而随着国内超频玩家的日益增多,对于散热的需求也是非常高的,CPU工作过程中会散发较高的热量,如果这股热量不及时排出的话,就很有可能减少CPU的使用寿命。&&&&一款高性能的CPU散热器是非常关键的,时下的CPU散热器的种类繁多,其散热性以及散热的原理也是不同的,CPU散热器从最早的台式机时期就已经存在,而现在已经上市了更多的散热器类型,无论是水冷散热器还是风冷散热器,都有着其特别的优势,如何选好一款适合自己的散热器产品成为了内一个DIYer关注的话题。旗舰的CPU散热器也有着较强的视觉震撼&&&&其实很多的消费者们对散热器的选购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误区,如果您之前对于CPU散热器的选择还属于比较迷茫的状况,其实也可以看看这篇文章,虽然它不会教你如何选择具体的产品,不过相信对您的选择有很大帮助,一些常见的误区也都会迎刃而解。2选购误区1:风扇越大散热性就越强选购误区1:风扇越大散热性就越强&&&&DIY玩家们在选购以及机箱的风扇时,大多数的消费者们都追求更大的风量,从而选择尺寸较大的产品,误认为风扇尺寸越大风量就越大,在DIY领域这是这样,通常情况下大尺寸的风扇在同转速下可能获得更大的风量,但是在得到同样风量的条件下,大尺寸风扇相对小尺寸风扇来说可以得到更好效果。所以不少玩家对于大风扇的产品情有独钟,但是这个理念却是个很大的误区。垂直机箱风道中运用的“穿甲弹”风扇&&&&虽然说大风扇相对小风扇来说有着一些优势,但是我们不要忽略一点,那就是“风压”,因为对于散热来说,风量是前提,静音是附加效果,而“风压”却是散热效果好坏的关键,或者严格的说,“风量”和“风压”的良好配合,才能得到一个良好的散热效果。大尺寸的风扇也需要较强的风压&&&&扇叶的增大对于风压是没有任何作用的,但是换个角度上讲,高风压对于散热器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如果风量增加并且风压降低,那么结果很可能导致散热器上的热量难以被吹出,导致必须增大转速才能达到预定的散热效果,然而增大转速后,随之而来就就是更大噪音。3选购误区2:滚珠风扇就比油压风扇强选购误区2:滚珠风扇就比油压风扇强&&&&介绍完尺寸的误区,那么接下来我们还是聊风扇!这次聊得就是风扇最主要的一个设计环节——“转子滚轴”,现在市面上的风扇大体在此处有两种设计,分别为滚珠和油封,滚珠风扇比较古老,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这个常识初中物理就讲过,笔者就不过多介绍。常见的滚珠轴承风扇&&&&油封的设计是很多人不了解的,油封的代表形式是TC油封,这是一种橡胶完全包覆的带自紧弹簧的双唇油封,然而在轴承领域比较不错且知名度较高的是“来福轴承”,使得全封闭并且润滑性更好,这样使得轴承的寿命得以延长。油封轴承(此为工程用轴承)&&&&滚珠只是一种轴承的类型,绝不是说是滚珠就好,而且劣质的滚珠轴承拥有非常恐怖的噪音,当然相当于油轴来说,哪怕是最烂的滚珠轴承都会有长得多的寿命,优质的油封轴承相比滚珠轴承拥有更好的表现,而且寿命方面也不会有太多的落后,最重要的是,全封闭的油封轴承在日后的保养中也有着不可磨灭的优势,尘土的危害相对于滚珠还是油封,网友们自然之道哪个会遭殃……滚珠轴承一旦进尘,恐怖的噪音不说,直接报废也是有可能的。4选购误区3:小型的涡轮风扇散热差选购误区3:小型的涡轮风扇散热差&&&&&已经聊了两页的风扇,第三页我们来收个尾,继续说说风扇这些事儿,一个小小的风扇也蕴含着较大的“学问”。&&&&很多的消费者们认为服务器或是主流显卡上附带的“涡轮”风扇就是渣渣,就不应该出现在大众级市场中,散热性不好声音还很大,其实这又是一大误区。其实市面上销售较薄的涡轮风扇,其销量一直遥遥领先,小型的涡轮扇有着较高的转速以及风量,散热的直径也是从上方该到了侧方,然而很多的消费者们认为这类风扇有着较大的硬伤,那就是超大的“噪音”,大的往往令人接受不了。显卡中常见的涡轮风扇(图片来自驱动之家)&&&&起初这种附带涡轮风扇的产品只用在服务器中,主要是因为服务器较薄,然而现在随着ITX的小机箱越来越多,这种小型的散热器也风靡了起来,散热器底部如果附带均热板那么散热性会更强。服务器以及笔记本中常见的散热器涡轮扇(图片来自驱动之家)&&&&说到这想必很多的网友已经开始骂街了,然而笔者也承认,涡轮散热器实际上属于一种噪音性能比很低的散热产品,采用涡轮式散热更多的是一种为了体积权衡的设计,但是如果单看散热性的话,以相似的散热体积实现相同的效果,使用涡轮散热器那么必然是最好的!5选购误区4:底面镀镍镜面散热就好选购误区4:底面镀镍镜面散热就好&&&&刚刚讲了三点关于风扇的选购误区,那么接下来就来聊聊主体,散热器的主体其实在北方的家中很常见,那就是暖气……一般家中的暖气都是全铝的,CPU处理器所用的散热器也是这个原理,传统的“热传递”也一直“流传”了下来。&&&&对于消费者们来说,散热器是否导热快,绝大多数的因素取决于散热器与CPU处理器的接触面,也就是说散热器底座的设计必须合理,如果接触面设计不好,散热器堆多少料、风扇再好也全是白搭。较为常见的散热器底部&&&&对于散热器底座工艺设计,由于多运用与中低端产品,而高端散热器产品仍以镜面底座为主,让不少玩家都误认为热管直触散热器的性能并不如镜面底座性能好,甚至更有人认为镜面底座平所以性能好,但是实际上这些都是对于散热器底座设计的误解。采用镀镍的散热器底座&&&&经过镀镍的镜面底座确实要比热管直触底座平整,但是实际上还是有不少坑坑洼洼的地方,如果从理论上讲,热管直触工艺是一种最为高效的导热设计,而镜面底座设计,则需要通过底传导至热管,再进行散热循环,可能会降低散热效率,所以说到这最重要的还是工艺,工艺好的散热器产品可以拥有绝好的散热效果,对于热衷于镜面底座的消费者们,快远离这误区吧……6选购误区5:塔式就比下压散热器强选购误区5:塔式就比下压强&&&&塔式侧吹散热器已经在近几年的推广中的得到了很大的成功,并且普通玩家对于塔式侧吹散热器的也有了一些很强的认识,散热更加有效、直接,更加便捷的组建风道。不过,塔式侧吹相对于下压式散热器的具有的独特优势,并不意味着下压散热器就此成为历史,而被淘汰?&&&然而在实际的应用装机中,侧吹散热器确实在组建风道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对于周边硬件的缘故(CPU供电、内存)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时下比较流行的塔式散热器下压散热器&&&&根据工艺质量的不同,下压散热器同样也有采用热管结构的产品,散热器的性能也有很大的差别,优质下压热管散热器与优质的侧吹散热器在散热性能上旗鼓相当,并且下吹式的散热器毫不逊色,另外由于塔式侧吹散热器的高度的限制,导致某些机箱无法正常安装,这无疑是最尴尬的。&&&&散热器性能以及实用性,并不是结构的独特性而取胜,侧吹和下压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好与坏,不要过度盲目追求“主流”,有些旗舰型的下压式散热器也是能够秒杀塔式散热器的。7选购误区6:散热器扣具装的越紧越好选购误区6:扣具装的越紧越好&&&&&刚才说了说风扇以及散热器主体的误区,想必到这里很多消费者们都懂了很多相关的专业知识,那么最后一大误区我们就聊聊安装过程中最大的一个误区,那就是扣具安装的松紧程度。很多的消费者都认为散热器的扣具压的越紧散热性就越强,难么实际上真的如此么?可调节压力的扣具&&&&说道散热器的安装,那么不得不提的就是主板,我们要考虑到扣具只是点固定而并非面固定,并且PCB拥有一定的不可靠的弹性,过大的力量会直接导致PCB弯曲,短时间不会造成什么影响,长时间则会直接损坏。笔者认为只要安装上之后不旋转,并且观察到主板将要出现变形迹象即可认为是合适的力道,大了小了则均不应该存在。写在最后:&&&&本文总结了小白级消费者们对于散热器选购的一些误区,其实有些所谓的“误区”并不是产品本身设计不到位,而是由于厂商、媒体在宣传中的一些误导所致,并且加上消费者了解产品的渠道、方式以及角度非常有限,因此让消费者在一些产品的选择和认识上形成一定的误区,通篇下来我们一直在强调一点,那就是“工艺水平”,如今的散热器产品发展到这个水平,已经相对稳定的状态;选择相对比较适合的产品还需消费者们多多修炼DIY知识。8附:高端水冷MOD整机及超跑赏析附:高端水冷MOD整机及超跑赏析&
散热器类型 散热方式
投诉欺诈商家:
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西安太原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郑州济南青岛烟台合肥南京杭州东莞南宁南昌福州厦门深圳温州佛山宁波泉州惠州银川
本城市下暂无经销商台式电脑主机为什么要那么大,仅仅是为了散热? - 知乎66被浏览25033分享邀请回答60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0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div id="click_content_aid_
<div id="favrite_content_aid_
温度噪音的平衡艺术,史上最全的60款风扇横评
温度噪音的平衡艺术,史上最全的60款风扇横评
12:52&&|&&作者:
&&|&&关键字:,,,
  风扇这东西说起来没什么高科技含量,不过做出来的产品不仅风量、噪音等性能指标参差不齐,价格上也有天渊之别,几块钱的滚珠风扇大把,几百块一个的高端风扇也不在少数。 &br&&br&  大规模风扇横评费时费力,因为风扇的散热效果各种因素,并没有3DMark这样统一的测量标准,不过这一次Vortez网站依然带来了堪称史上最全的60款风扇大型横评。
本文约1534字,需3分钟阅读
  风扇这东西说起来没什么高科技含量,不过做出来的产品不仅风量、噪音等性能指标参差不齐,价格上也有天渊之别,几块钱的滚珠风扇大把,几百块一个的高端风扇也不在少数。
  大规模风扇横评费时费力,因为风扇的散热效果依赖于室温、散热器、CPU发热量等各种因素,并没有3DMark这样统一的测量标准,但是也不时有网站做一做这样的横评,2009年Xbitlabs做过,前段时间法国Hardwar.fr也做过,不过论规模都不如这一次做的大,他们总共测试了60款风扇,主要是12cm和14cm标准,基本上完全覆盖了市场上的风扇品牌和型号。
  话不多说,先来看一下这60款风扇都有哪些型号。
◆ 风扇简介之AeroCool、Akasa、AC酷冷
  原本的风扇介绍配有大量文字和图表介绍,不过因为时间关系这里只选取了风扇外观和规格表,具体的文字不翻译了。
AeroCool Shark
Akasa Apache
Arctic F12 PWM
Cooler Master Blade Master
Cooler Master Sickleflow 120
◆ 风扇简介之Coolink、九州、Enermax及捷冷
Coolink SWiF2 120mm
Deepcool UF120及UF140
Enermax Cluster及Magma
Enermax T.B.Silence 140mm UCTB14
Evercool Red Scorpion 14cm
◆ 风扇简介之Gelid、Masscool、Mechatronics、Nexus
Gelid Solutions Silent 12
Masscool BLD-12025V1
Mechatronics MD1238H12B
Nexus Real Silent Basic Series
◆ 风扇简介之Nidec、猫头鹰、NZXT
Nidec Gentle Typhoon
Noctua NF-F12 PWM
Noctua NF-P12及NF-P12 PWM
Noctua NF-P14 FLX
Noctua NF-S12B
NZXT 120mm及140mm机箱风扇
◆ 风扇简介之Prolimatech、Rosewill、San Ace
Prolimatech Blue Vortex 14
Rosewill RFA-120BL
Rosewill RFX-120BL
San Ace 120x38mm fans
San Ace ‘Silent’ series
◆ 风扇简介之Scythe、利民、Titan、XSPC、Yate
Scythe Kaze Maru 2 (Slip Stream 140)
Scythe Slip Stream series
Thermalright TR-FDB-12-1300
Thermalright TY-140
Thermalright X-Silent 140
Titan Kukri
XSPC 120mm Xinruilian fans
Yate Loon 120mm fans
Yate Loon 140mm fans
◆ 测试平台、方法及说明(重要)
测试平台配置
  测试平台为45nm制程的i7-860,发热量高,有超频和默认两种状态。
  使用的散热器为采融 Rev.B,测试14cm风扇时还会用Rev.C版。
  负载软件用的是OCCT,温度和噪音有专门的工具或者仪器测量。
  Vortez测试的是温度最高的Core 0核心温度,每秒钟记录一次,环境温度每分钟测量10次,平均温度选择的是10-40分钟内的值。
  他们用来衡量风扇温度控制的值是TOA(Temperature Over Ambient),也是CPU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差值,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环境影响。
  噪音测试则是以SPL(Sound pressure level)为准,测量是散热器10cm左右的分贝值,然后减去20dB再转换成1m距离处的等效SPL分贝值。
  性能测试中前三个表格是超频时的成绩,不过有不同的排列方式,蓝色为噪音,红色为温度,后三个表格是非超频时的结果,之后还有专门的测试以验证7片扇叶和9片扇叶有何不同。
◆ 以风扇名字排列的性能测试结果
◆ 以噪音值排列的性能测试结果
◆ 以TOA温度排列的性能测试结果
◆ 非超频系统测试结果
  非超频系统上的测试主要针对静音风扇,虽然他们可能满足不了超频时镇压高热CPU的需要,但是低转速、低噪音依然是很多玩家的追求,有时候甚至比散热效果还要优先考虑。
以风扇名排列结果
以噪音值排列结果
以TOA温度排列的测试结果
◆ 综合测试:风扇直径、扇叶数量等影响
风扇直径、转速对散热影响
7片及9片以上扇叶对散热的影响
  扇叶数量似乎对散热效果没有太大影响,同一转速下对散热效果没什么实质影响。(至少不如想象或者厂商宣传的那样大)。
不同直径风扇对噪音影响
  这里的测试结果是....不好说,Vortez表示这里有太多重叠因此不能下结论,不过对多数测试来说14cm风扇在保证同样散热效果的情况下转速更低,因此噪音也低,反之亦然。
不同扇叶数量随噪音对温度的影响
  如果是以噪音为横坐标来考虑扇叶数量对温度的影响呢?测试结果显示7扇叶风扇效果更好,这可大出意料之外,不过这里的测试是12cm和14cm风扇混合的,下面来单独看看12cm风扇的结果。
  12cm风扇中,7叶和9叶及以上的风扇在同样的噪音下控温效果基本相同。
◆ 总结及评奖
  Vortez根据结果选了三款风扇获奖,不知道他们的选择是否跟大多数玩家的使用经历相符呢?
猫头鹰NF-F12获得金奖
  Noctua NF-F12风扇得到了金奖,因为它有三项创新,首先是为25mm消费级风扇带来了stator vane(静子叶片)技术,其二是静子叶片中使用的不等角距(varying angular distance),降低了风扇噪音。第三个创新是non-clicking PWM电路,这样的设计在待机状态下只能听到风声。
利民TY-140获得精英奖
  利民TY-140是14cm风扇,不仅安静,而且全能,它支持12cm风扇螺距,可以安装在大多数适配12cm螺距的设备上,而且散热效果比12cm风扇更好。
  此外,TY-140的价格在14cm 中也比较低,非常实惠的选择。
Kaze Maru 2 / Slip Stream 140也是精英奖
  Kaze Maru 2 / Slip Stream 140也是支持12cm风扇螺距的,可以适应大多数匹配12cm风扇的场合。虽然它使用的是滑动轴承(sleeve bearing),不过考虑到它高性能和低价格,依然值得颁奖。
本文读者还喜欢
根据评测数据完全看不出来猫头鹰为啥获奖,是最好看奖么?个人用了好几款猫头鹰了也不觉得有多好,相反公旭coollink才是好东西,反正俺又不超频给奖的理由几乎都是基于技术创新的,没提到F12风扇在性能或者噪音上具体如何突出,反正就是这样了,这个肯定有自己的看法。
年代好久远啊,公旭的风扇现在都停产了,,是卖不下去了吗?
(你可匿名或登录后发表评论。没有帐号可,或使用和直接登录)
读书是为了心平气和地跟某些人讲道理,健身是为了让某些人心平气和地跟你讲道理,可惜我读书少,脾气也不小。
扫一扫右边的二维码
关注超能网微信账号
长续航、性能也够强的手机导购
暑假游戏笔记本导购
买部玩《王者荣耀》的手机
618超值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散热器和风扇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