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hortestwindows media playerr in the NBA的原文(9A unit4 reading)

校内检索:
>> 初中英语
>> 初中英语新闻
>> 信息正文
初三英语组读书笔记
[ 发布时间 ]: 20:19:47 [ 点击次数 ]:598
浏览字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张荣
最近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专著《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在阅读中,我时时会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摘录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谓&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
&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孩子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孩子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 我是为谁而工作;为同事的好评吗;为校长的表扬吗;为奖金吗;为职称吗;这些对我来说当然也重要(可见我也并未&脱俗&),但如果这些与孩子的评价产生了冲突,我心灵的天平指针首先倾向于孩子一边!在我看来,一个教师是否&最好&,第一应该看孩子的评价.教师因孩子而存在,我当然也是因我的孩子而存在. 培养孩子开放的思想&&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种高屋建瓴的文化视野,一种不畏权势的民主意识,一种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有的人是婆娑的杨柳.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 &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泰戈尔)。
我不由地思考,老师和孩子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才最有益于孩子的成长。在读完《做最好的老师》后,我的收获极大.,李老师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孩子,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孩子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总之,&爱&,&理解&,&尊重&,&平等&与&责任&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教师的气度,教师的魅力.
如何培养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南师附中江宁分校,江苏 &南京 &211100)
摘 &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加强阅读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阅读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本文从培养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学习兴趣和能力两方面入手,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方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学习兴趣
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阅读课的兴趣远远不如我想象中的浓厚,甚至课堂上经常会有学生借机溜号或忙于应付做题等让人揪心的现象。这使我对我的课堂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一直认为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强劲动力和能力形成的前提,我一直在教学中实践着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阅读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以及课文所涉及到得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等。所以在阅读材料的选择方面,我们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形式多样,没有多少生词的课外阅读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是名人轶事,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寓言、幽默故事,新闻报道、史地常识、科谱文章等。
初中年龄段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较为敏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们不满足于教科书上的知识,想获得更多的信息,他们对体育明星和动作电影更感兴趣。因此从材料的选择上进行改革,放弃以往常用的短文阅读理解,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广泛开拓题材范围,从一些体育杂志和电影画报上精选阅读材料。这样一来,让学生体会到英语课外阅读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并能从英语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能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的语言知识 ,提高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为学生运用和进一步学习英语切实打好基础。
正确阅读。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理解文章,掌握信息。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一定的阅读技巧。阅读技巧也就是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每篇文章所包涵的信息方法。那么根据不同的阅读要求,我们可以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部分到整体的顺序要求阅读。因此这时候就要用到一些不同的阅读方法。
1、略读(Skimming)。略读是一种快速浏览阅读方式,其目的是了解文章的大意。因此读者不需要细读全文,而是有选择地进行跳跃式的阅读。其特点是速度快而理解的精确度则要求较低。略读是为细读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快速的阅读,然后让学生找出主题句或者概括文章大意&&通常采取这些个步骤:通读文章的起始段和结尾段;细读其他段落的主题句;浏览一些与主题句相关的信息词。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还可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综合概括的能力。&
2、细读(Reading in detail)。阅读材料选定后,进行详细地分段阅读,注意细节,处理语言点,抓主要事实,关键信息,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分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过渡与衔接,并要求学生找出每段的主题句或段落大意。再由段到篇,让学生概括文章的大意和主题思想。
3、跳读(Scanning)。就是快速找出你所需要的信息,如人物、年代、数据、人名、地名等,而没必要逐句地去阅读,这也是一种省时又省力的阅读方法。&
4、寻读(scanning)。寻读是另一种快速阅读方式,其目的是从较长的文字资料中查询特定的细节内容。寻读与略读不同,要求既准又快,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准确地找到目标,可以利用以下几方面的信息:1)主题词。2)标题或图表。3)版式及印刷特点。&
5、推读(Inferring)。推读是运用句子,逻辑及文化线索去推测、揭示未写明的含义、因果关系以及词义,也可能是作者的观点和意图。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来推测阅读中遇到的生词,事情发生的因果关系以及作者的意图。推测是提高阅读速度的关键所在,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但是,若遇到了关键的生词且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则要提倡学生使用手中的工具书,自行查阅,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
6、计时阅读(timed reading)。课余要养成计时阅读的习惯。计时阅读每次进行5~10 分钟即可,不宜太长。因为计时快速阅读,精力高度集中,时间一长,容易疲劳,精力分散反而乏味。阅读时先记下&起读时间&(starting time),阅读完毕,记下&止读时间&(finishing time),即可计算出本次阅读速度。随手记下,长期坚持,必定收到明显效果。&
7、预测阅读(prediction reading)。阅读不是被动地接受和理解信息的过程,而是不断地预测&&验证与修正&&进一步预测的循环过程。阅读过程中,读者经常要借助逻辑、语法、文化线索,对文章的主题、题材、结构以及相关的内容进行预测。对文章主题和体裁的预测,可以借助文章的标题。这对下一步阅读和理解是一个导向性的铺垫。&
另外要注意的一个常见问题是,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常常会碰到一些生词,为保持阅读的连贯性,不必见到生词就查词典,可以学会猜测生词,进行记时阅读,这样不会影响阅读的速度和对文章的整体理解。但是现实是,学生在考试中是不能查字典的;所以在阅读中也不应老查字典。而且文章的语言并非都是一目了然,有的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有的曲折迂回,需要推理。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会从上下文猜测整个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自学基础。
因此,笔者从学生七年级开始,就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仅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资料,还为其安排课外阅读时间。比如每节课留出几分钟让学生读英语课外书,布置英语作业时有意识地少布置笔头作业,而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等,使学生有时间读,有东西读。同时,每周安排1~2节自由阅读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条件。阅读理解是英语知识综合运用的体现,阅读教学是为完成这一从&知识向能力过渡&进行转化的实战。英语课外阅读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梁承锋,张丹.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2、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谈&学本课堂&模式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策略的设计
初三英语组 & & 兰景平
摘要:学本课堂是以学习者学习为本的课堂,倡导&以学习者学习为本&的核心理念,目的是实现&一切为了促进学习者和谐成长、全面发展&。学习新知是 &学本课堂模式&的主体,主要方式是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质疑释疑。提高学生的探究策略,提高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思维的基本要求,主要策略有:预览策略;问题评注策略,概述策略,分析策略,设疑策略,评价策略;缩写,续写,改写策略,创新作业策略。
关键词:学本课堂,学本课堂的模式,学本课堂中探究策略设计
一、学本课堂的概念
&学本课堂&核心理念中&学&既指学生,也指学习、学科;&本&引申义是本源、本质和主体,是以&学&为中心的新的课堂样态。学本课堂,是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者发展需要,由学习者通过交往对话、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发展情感、提高能力、实现学习目标、促进学习者和谐成长的交往活动。学本课堂倡导&以学习者学习为本&的核心理念,追求&一切为了促进学习者和谐成长、全面发展&的学本教育目标。
二、学本课堂的模式构建
(1)学前尝试
这是&先学&的表现形式之一,引导学生尝试自我学习新知,提出适当的要求帮助学生实现有效的知识自我获取,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摸索学习方法,感受获得知识的多样性。
(2)基础积累
课前要进行三分钟左右的学科知识技能与积累,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可以安排三分钟的情景会话或听力训练。
(3)学习新知
这一环节是&学本课堂模式&的主体, 是&先学后做,先生后师&的具体呈现。主体是学生, 方式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质疑释疑。要充分展示学习过程中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习新知是主体,要提高学生的探究策略,提高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思维的基本要求,本文就提高学生的探究策略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上进行了尝试,总结如下:
三、学本课堂探究策略设计
探究式学习方式,它是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深入研讨和推理,解决疑问的学习活动。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打开思路。根据老师的具体做法提炼出以下策略。阅读前&预览策略。阅读中&问题评注策略,概述策略,分析策略,设疑策略,评价策略。阅读后&缩写,续写,改写策略,创新作业策略。
1. 预览策略 (阅读前)
预览策略的是指学生在真正阅读前对文本的大概内容和结构进行一定的熟悉和了解,预览能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文章内容,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章的框架结构。为提升学生的预览能力, 教师进行以下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标题,副标题,首段,尾段,每段的主题句来了解大意。
例1:在牛津译林版教材初中九年级(上)Unit7有关Audrey Hepburn阅读课中,老师引导学生阅读大标题Kitty&s favorite film star, 副标题Hollywood&s all-time best -----Audrey Hepburn,首段Audrey Hepburn is one of Hollywood&s all-time greatest actresses. When she died in 1993, the world felt very sad about the loss of a great beauty, a great actress and a great humanitarian.通过以上几点,学生一下子就总结出全文的大意。Audrey Hepburn is a great beauty, a great actor and a great humanism.
例2:译林版教材初中九年级(上)Unit4有关Spud Webb的阅读课中,老师引导学生阅读大标题Never give up 副标题The shortest player in the NBA, 首段Spud Webb was born in Texas, the USA, in 1963.He was very small---much smaller than the other kids at school. However, he had a big dream----he wanted to play in the NBA. 尾段Through hard work, Spud Webb proved that size and body type doesn&t matter---you can do almost anything if you never give up.综合标题,副标题,首段,尾段,学生很快就了解Spud Webb是NBA篮球对中最矮的队员,但本着永不放弃的精神,通过艰苦的努力,最终取得了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阅读每段的首句,了解框架结构
例如:译林版教材初中九年级(上)Unit2 Colors and Moods的阅读课中,当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每段的首句时,学生一下子就了解颜色与情绪的关系。第一段Calm colors:Have you ever walked into a room and felt relaxed? 第二段Warm colors:such as orange and yellow, can make you feel warm.第三段 Energetic colors :When you feel tired and weak, you should wear energetic colors like green. 第四段Strong colors:If you require strength in either body or mind, red may be of some help to you.从这四段的首句,学生很容易理解颜色与情绪的关系。这也是全文要阐述的主旨大意。
◆关注文章的插图和黑体字部分,往往就是文章内容的重点。在译林版九年级英语(上)Unit6 Reading Saturday&s TV Programmes这一课中,老师让学生关注图片与黑色字体部分,完成对全文A TV guide line 的阅读与了解。Teacher: 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focus on the black words, try to complete the following form.
Programme Channel Time
Sports World
Sunshine TV 10a.m-11:30a.m
Beijing Music Awards
Sunshine TV 8p.m-10p.m
Murder in a Country House
Golden TV 7p.m-9:30p.m
Tiger Watch
Golden TV 10:30p.m-11:30p.m
2. 问题评注策略(阅读中)
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问题才会去思考,思维总是指向解决某项任务或某个问题的。问题评注是阅读环节的中心部分,是探究性阅读非常有效的策略。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文本阅读,积极思考,为探究讨论做好准备。在阅读文本的边页上,教会写下学生边阅读边写问题批注,学生阅读完之后,教师让学生提交问题。然后教师安排学生work in two groups,把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你问我答的竞赛方式对学生记下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教师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的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适时引导他们探究的方向,启发学生多方面的思维,对信息自主加工,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势,自主探究。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
例1:在牛津译林版教材初中九年级(上)Unit7Audrey &Hepburn阅读课中,老师收集到学生在边页上记下问题:
◆Why do we call Audrey Hepburn a great beauty? 这个问题在文章中只提到一句Hepburn&s beauty and charm caught the writer&s attention.学生在探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总结出来奥黛丽赫本是个美人,不仅是她的外表美,更是她的内在美,并说出内在美与外表美的理由。
◆Audrey Hepburn became very successful, what elements lead her to success?学生在探究这个问题时,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①有这样两句话She loved dancing and dreamt of becoming a successful ballet dancer.另一句:She worked as a model before becoming an actress. 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奥黛丽赫本作为著名的演员有着良好的个人成功基础与素质。
②Gigi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her successful career. 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来奥黛丽赫本在成功面前抓住机遇。
③Hepburn spent her last few years working closely with UNICEF so that she could help poor children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奥黛丽赫本的善良。
④She won many awards because of her efforts in this area.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奥黛丽赫本的在她想做的事情面前尽心尽力。
◆Audrey Hepburn is one of Hollywood&s all-time greatest actresses. Who else are Hollywood&s all-time greatest actresses?
这个问题留在了课后,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上网搜索等手段查找了答案。&
例2:在牛津译林版教材初中九年级(上)Unit2 Colors 中,有学生记下了这样的问题:
①文章的标题是Colors and Moods,说明颜色与情绪的关系。问题是:颜色与情绪有关系,颜色还与什么有关系呢?通过探究学生还探究出了颜色还与文化的关系,中国的新年,中国的喜事都以红色调为主,它代表喜庆,象征顺利。中国的国旗用红,黄两种含义,红色代表着烈士的献血,黄色是明亮的颜色,它代表着人民对幸福未来的渴望与追求。
②有一个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Today I will be a host for the first time, what color should I wear?
Student1: You should wear blue, because it is the first time for you to be a host, you will be nervous, blue can help you relax yourself.
Student2: You should wear yellow, because yellow is the color of wisdom, some people prefer this color when they hope for success. It is the first time for you to be a host, you must look forward to success.
Student3: You should wear red, because red is the color of heat, it represents power and strong feelings. Wearing red can also make it easier for you to make a decision when you have difficulty.
Student4: You should wear black, because black represents power.
Student5: You should wear white, because white represents calm and peace, the color white can help you calm down.
学生在边页上几下的问题大部分都有着很高的探究价值,学生在探究这些问题的时候,兴趣很浓,思维很开阔。很多问题的答案是我们老师都始料未及的。
3.概述策略(阅读中)
概述是指用讲解的语言概括原文的主题,不加主观评论和解释。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逻辑分析语言及内容的组织及概括的能力。而且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与记忆。(刘伟,郭海云 2006)。概述要求学生区分文章的主要信息与次要信息,写概要时,要求学生了解文章结构,每一部分的大意,最后才能总结出全文的大意。
例1:在牛津译林版教材初中九年级(上)Unit4 Never Give Up,这是一篇有关Spud Webb的人物传记。在写Spud Webb的概述的时候,学生紧紧抓住文章的三个方面---difficulties, hard work, achievements进行概述。.
Period Difficulties Hard work Achievements
In junior high He was refused because he was too small Not lose heart Score 20 points
In senior high Have to sit in the stands because of the height Practise even harder Become leader and he was the named player&
In a junior college No university would like to invite him Not lose heart Lead the team to national championship, and succeed in getting scholarship
In a university The NBA was not interested in him Hard work He won the Slam Dunk Contest
通过这三个方面,学生在概述Spud Webb这个人物的时候,从不同的阶段,他所遇到的困难,如何通过努力最终获得的伟大的成就的。这也就概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4.分析策略(阅读中)
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字面信息进行有根据的分析,提升学生辨别,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对构成语篇思想内容上的词语和句子需要在阅读中分析,这样理解才能得到升华,才能欣赏出作者真实创作意图(王晓青,2001)。老师在阅读中去引导学生分析文章语言,内容,结构,作者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等。
以牛津译林版教材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7 A poem about the seasons的阅读为例。
◆分析语言
老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语言,找出有押韵的词。
Teacher: Read the poem, try to find the rhyme.
Winter days are full of snow
When trees and flowers forget to grow
And the birds fly far away
To find a warm and sunny day
其中snow rhymes with grow, away rhymes with day.
◆分析内容,结构
在引导学生学习文章内容与结构的时候,四个季节脉络清晰,在不同的季节,作者眼中的颜色不同,人们做着不同的事情。在冬季,作者眼中的颜色是白色,那是雪的颜色,鸟儿飞向温暖和阳光的地方。在春天,是绿色,那是花草的颜色,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在夏天,是红色,那是炙热的阳光的颜色,人们躺在凉爽的水塘边,吃着冰淇淋,那是何等的惬意。在秋天,是黄色,黄色的树叶,黄色的稻谷,是收获的季节,人们忙于金色的收获。
◆分析写作手法
阅读以下两个句子:
When trees and flowers forget to grow
And lazy afternoons by a pool
老师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所用的写作手法----拟人的手法。
◆写作意图分析
老师引导把学生说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真正意图是引导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5.设疑质疑策略(阅读中)
边阅读边质疑,不仅能让读者集中注意力,也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Lewin,2010,23)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提出一些思考性问题。提问可以分为提问自己,提问作者提问文章三个层面(张冠文2009)。质疑是创新的开始,特别是在阅读过程中。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点拨、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自主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及表达欲望,同时培养他们的发现问题的能力。
以译林版牛津八年级(上)Unit5 Giant Pandas阅读课为例。
①提问自己
Human is like giant pandas, we are now facing a lot of trouble too, as a student, what should I do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②提问作者
◆What does the title &the Story of Xi Wang& really mean?
◆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 there is a sentence like this&We do believe that where there is Xi Wang, there is hope.& What does the author really want to tell us?
③提问文章
◆Now the giant pandas are facing serious problems, the article gives some ideas about how to protect the giant pandas, what other ways can we use to protect the giant pandas?
6.评价策略(阅读中)
评价是探究性阅读最常用的策略。老师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观点,目的,措辞,篇章结构等很多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可以表现为赞赏,可以是反对,可以是延伸,可以是对比,并可以对文章提出修改意见。
例1:以牛津译林版九年级(上)Unit1 People who are happy with their jobs阅读课为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老师设问:There are four people in the text, have you found any sentences and phrases which are well written in the text? 学生找了很多有震慑力的句子,这些句子充分表明这四个人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对作者写作手法的满意。
◆ His works shouts.
◆ Impress the whole country with his creative work
◆ His sculpture has won high praise from the art community.
◆ You either take the lead or fall behind.
◆ I am ready to take on new challenges any time.
◆ 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
◆ He always works to high standards.
◆ As a doctor, you can&t be too careful.
例2:牛津译林版八年级(下)Unit1 Times have changed 阅读课,老师引导学生评价Sunshine Town过去与现在的变化,更喜欢哪一种?
Student1: I prefer the Sunshine Town in the past, because in the past most of the old friends can see each other as often as possible, they can play cards and Chinese chess together. So they don&t feel lonely.
Student2: I prefer the Sunshine town at present, because at present, it is very convenient for people to have their own life. Post office and cinema were built instead of the small restaurants and shops. The environment becomes beautiful because the government has built new parks and prevented pollution.
Student3: I like both of them, it has not only the ancient traditional style but also the modern style. I like the mixture of the town.
通过对文本作者的写作手法的评价,学生对文本及作者的理解会上升一个层次,在评价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以辩证评价的观点对待所读的内容。形成了一种善于思考,善于探究的氛围。 & &
7. 缩写,续写,改写策略(阅读后)
& & & 在阅读后活动中,在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缩写,扩写,和改写的策略运用, 旨在提升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例1: 续写
译林版牛津英语九年级(上)Unit8 Murder in West Town阅读课中,老师在阅读后的任务中引导学生训练开放性思维。Teacher: Do you think the suspect is a real murder? Can you provide more evidences for the suspect? 鼓励学生进行续写文章。其中有个学生是这样写的:The policeman tried their best and found the witness who can prove the suspect didn&t appear on the scene. And the doctor proved that the suspect was out of breath and had blood on the shirt because of his illness.
& & & 译林版牛津英语九年级(上)Unit8 Murder in West Town阅读课中,老师在读后活动中,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改写,改写为记者与警察之间的对话。
Interviewer: Excuse me, can I ask you a question about the murder case?
Policeman: &Of course.
Interviewer: Where did you find the dead body of the young engineer?
Policeman : &In West Town
Interviewer: When did the murder take place?
Policeman: & It took place between 9a.m. last night and 1 a.m. this morning.
Interviewer: Was the victim killed somewhere else and then brought to West Town or killed at the place where he was found?
Policeman: &Sorry, we are trying our best to find the answer.
Interviewer: Have you found the victim had any enemies?
Policeman: &We are not sure.
Interviewer: Was the victim guilty of the computer crime in the past?
Policeman: &Yes, that&s right
Interviewer: Have you found the real suspect?
Policeman: Sorry, we haven&t.
Interviewer: Do you know the victim&s parents have offered a reward of $50,000?
Policeman: No.
Interviewer: Have you found more witnesses and any valuable information?
Policeman: Sorry, 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any valuable clue.
Interviewer: Thank you very much.
Policeman : You are welcome.
在译林版牛津英语九年级(上)Unit 4---The shortest player in the NBA, Unit5&Tan Dun&s music, Unit7---Hollywood&s all-time best Audrey Hepburn这三篇文章都是人物传记,在阅读之后,老师引导学生抓住主线进行了缩写。(同于概述策略)。
8.创新作业策略(阅读后)
◆留因材施教的作业。由于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留作业应做到因材施教,如学习了译林版牛津英语九年级(上)Unit4 TV Programmes课文后,我设计三个层次的作业。
①自由阅读你喜欢的段落
②找出文中比较难理解的句子,重点词汇等。
③选择4个电视节目中的任何一个,模仿播映员进行播报。
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高了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留课外阅读的作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最有意义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课外阅读的作业,不但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而且能促进学生积累词语,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留想象的作业。亚里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必须善于想象。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课文中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兴趣。例如在译林版牛津英语八年级(下)Unit4 Gulliver in Lilliput这节阅读课中,老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围绕话题How did the author get away?展开不讨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想象。
Student1: I slept there without movement even though I felt hungry and thirsty. About three days later, these small men felt very hungry, thirsty, and tired, they had to leave. I tried my best and broke the rope, I ran and ran, but I didn&t find the way .When I was in loss, a palace appeared in front of me. After I entered the palace, all the people say aloud: welcome, our king.
Student2: I slept on the ground, I felt cold and hungry, I shouted to the sky&May God bless me&. Suddenly, a heavy wind blew, all the small man fell down and they couldn&t get up. At the same time, a man like me came up to me and said with a smile&I will help you, you are the son of the God.& I felt excited and surprised, at the same time my rope broke, but I can&t find anyone around me.  
总之,教学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过程,是作为&主体&的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主体的积极参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尤其是独立探索意识得到加强和提高。以上这些策略运用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层理解,形成探究质疑,评价等诸多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有感
从教十几年,已经渐渐习惯了老师的各种工作,上课、备课、改作业,一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渐渐的,看书的时间也少了。最近总在想,现在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老师,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但是怎么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他们,走进它们,让他们在学校里学到更多的知识。我想我该看看书,在书中寻找一下答案了。现在有幸拜读了《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真是获益非浅。
本书的作者是北京实验二小校长李烈女士。书中,她以&用生命书写爱的信念、&&让爱洒满儿童的心田&、&&以爱育爱&成就办学理念&、&在爱的分享中体现生命价值&&让爱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得到拓展&、&成长诠释爱的真谛&为题,记述了她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原汁原味的事例和感悟。在整本书中,李烈校长诠释着这样的一种信念:&爱是教育的核心,用生命书写爱的教育。&她娓娓道来的爱如同一股暖流充盈满身,成了一条温暖的河,流向我内心深处。
欣赏她的&快乐生命学说&&&容言,容人,容事。不管你是一位成功人士还是默默无闻的平凡人,都要做到快乐的工作,快乐的生活。这就是李校长的&快乐生命学说&。在一起工作,生活,就要能容言,容人,容事。不要被别人的&满腹牢骚&所烦恼,积极的面对,思考解决的办法,生活就会一定很快乐。想必,这就是一位成功女性比他人更快乐的原因吧!
生活中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控制生命的厚度。李烈校长因为拥有了爱,而使她的生命显得如此厚重;因为付出了爱,而使她的生命显得如此绚丽。
在她诸多的教育理念中,印象最深的是&爱心育人,首先要注重细节,因为细节可以决定成败。&也就是说,她所倡导的爱的教育其实就是细节教育。爱在很多时候并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点点滴滴的细节。有时候一个微小的细节,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是爱的语言、爱的表达。对学生她提出了&蹲下来跟孩子说话&、&注视孩子的眼睛,抚摸孩子的脑子&、&给孩子一个拥抱&、&给孩子出错的权力&等一系列细节教育。为了让老师每天都快乐起来,她先后提出了&快乐加减法&、&角色复位&、&适合学说&、&扬长意识&和&生命价值与职业价值统一学说&等。她倡导老师要学会调整思考问题的方式、调节心态、调节期望值,让生命在天空中自由快乐的飞翔。
&爱&&&人世间最美好的字眼,人世间最动人的字眼,人世间最伟大的字眼,它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生机和希望。我愿当一名充满爱心的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携爱而行,诠释爱的意义,用生命书写爱的教育,在孩子心中播洒爱的阳光。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 & 去年年前,读过这本书。可惜迎来送往的春节里,将将只读了一半。今年的寒假,闹书荒的时候,又拾起来把它读完。合上这本书,心里不由感叹:这是一个永远胸怀梦想的人,更是一个敢于追梦的人。现实中,能做到这样的人少而又少,所以李希贵老师才能成为一位名校长、一名著名的教育者。字里行间,蛛丝马迹,你可以嗅到这样一个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他平和而又勇敢,执着而又有趣。他胸中有梦, 静待花开。&
要真正读懂一本书,应该先了解这个人。我们多少都听到过十一学校,听说过李希贵这样一个人。第一次开始了解到他是在中央电视台的&开讲啦&节目中。那时时近中考,我正带着一班小孩忙得天昏地暗。偶然的机会,看到他在节目中谈十一学校,谈&小班制&和&走班制&, 学生开银行、办食堂, 觉得有趣,但太遥远。因为感兴趣,后来在网上查了十一学校的相关信息:国有民办的一所学校,强大的官方和军方背景。嗯,我想:怎样改革都有道理。所以彼时认为他&画&了一碗美丽的心灵鸡汤,而这汤需文火慢炖, 悠悠煎熬。 这个道理老师们都懂,但严酷的教育现实却不允许我们用文火来慢慢熬煮教学的汤, 他的熬汤方式与理想,可望而不可即,何况人家还有那么多独家的食材、秘制的配方。后来陆陆续续看过一些关于他的访谈节目,读过关于他的一些文章。有他写的, 或关于他的,有好的---如李振村的很多文章;有质疑的,如上海海事大学的一位博士后教授魏忠写的&李希贵的改革实质是&全盘西化&,&李希贵是怎样走向神坛的&、&十一中模式可以拓展吗?&正面反面的都接触了,林林总总加起来, 反而形成了自己客观的看法 --- 由不认可、到了解、到敬佩。
无论怎样,你可以赞赏也可以否定,但谁都无法抹去的一个事实是,十一为中国教学改革提供了多样中的&一个样&,这种&样&的模式是从教学、管理等组织方式变革开始的。我们来看一下他的著名语录:
&我认为关注学生应该先从关注教师开始。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塑造学生美好的人生。这个目标,只能通过教师来完成。&
&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任何关爱,只能通过人的传递,才显得真切、动人,谁都没有办法改变。一位教师,在校园、在课堂举手投足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他可以春风化雨,也可以让学生&近墨者黑&。&&
作为教育管理者,他提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致力于培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管理者运用&学生第二&的手段,其目的是为了促使教师实现&学生第一&,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人说李希贵有三个三:社会角色、做事的方式、教育的理想。这三个三是对《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最完整的注解。&
这一本书,记载了李希贵校长成长路上的所有感悟和追求。说实话,一开始,我没怎么看明白。仿若你正好碰到了一位郑板桥这样的大诗人, 你满心景仰地等待他吟一首好诗, 他说:&一片两片三四片&,你纳闷:&闹哪样?&然后他说&五六七八九十片&, 你想&咋的啦!& 他又说&千片万片无数片,& 你终于听得有了几分诗的意思,最后他道:&飞入梅花总不见。&你不禁拍案叫绝!此时再从头到尾读来,方体会其中之妙。初读每一个故事, 不过是琐碎平淡的故事, 到后面的所思所想,是精华;所作所为,才是升华。书中有这样一张照片,学校活动中,被学生泼得一身水的李校长大笑着躲开四面围堵的攻击。看到这样一幅场景, 我们会觉得感动,但是很多老师都能做到啊!能做到这样的一定是一位优秀又可爱的老师。 然而,这样的事情,一般人能做到,不一定能坚持。生活的阅历、年龄的改变、心境的变换...... 我们到最后大多都成了刻板又无趣的人,坚持不了这份赤子情怀,难以保留对生活永怀的憧憬与热情。胸怀大梦、点滴坚持、不舍纯真、永怀憧憬,才成就了一个卓越的教育者。
立足新课程,探究新方法,解决初一新生英语口语表达难的问题
英语《新课标》要求:广大英语教师要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初一新生通过小学几年的英语学习,虽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两极分化极为严重。升入初中后,要学习的科目突然增多,英语学习时间被无形或相对地减少。怎样做好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体现新大纲的精神,提高学生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呢?下面,笔者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激活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干任何事,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是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的。任何一门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学习者的态度。学生首先得喜欢英语,才能享受其中。
刚升入初中的新生,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好的情形是有一些学生词汇量有了一定的积累,对英语学习有着比较深厚的兴趣;不太乐观的情形是一些学生知道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却害怕学英语,不知道怎样学英语,认为学英语就是要死记硬背,所以一提学英语就头痛。更有一些学生,干脆放弃英语,认为自己天生不是学英语的料,和英语脾胃不合&&这些情况在我区各个初中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小学英语学习不达标,欠账较多,该记的单词没记住;就算该记的都记住了,却不会用;由词到句的口语训练不到位,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不均衡。笔试成绩还不错,口语表达难。造成这种局面,除了学生自身的个性差异外,笔者认为还与广大教师的教学态度有关系。中、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使得大多数老师只重视笔试成绩,忽视口语表达。通过对初一70名新生的问卷调查,得知70个学生,人人都想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说,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是每个学生的愿望。怎样才能达成这个愿望,笔者认为,只要教师端正教学态度,听说先行,读写在后,激活学生潜在的积极态度,一定能取得想要的结果。
在教师方面,教师要重视口语教学。只有教师重视了口语教学,才能体会新大纲的精神,才会在备课时设计出适合学生水平的教学任务,才能有效地打消学生害怕出错的畏惧心理。结合新教材,采取情境教学设计方案,多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呈现一定的音像会话资料,多举办简单以谈论学生喜闻乐见的身边小事为题,由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自由发挥的课外内外主课演讲活动。尤其是初一新生,可参考教师事先提供的相关材料,用学到的目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很容易体会到英语口语表达的快乐。
在学生方面,学生除了要认真学好课本内容外,还要加大课外阅读,丰富知识来源。初中生精读一些考试类文章也许较难,但娱乐性的文章,如笑话、生活故事、动物故事等读得较少。但借助词典,还是可以读懂。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与之水平相当的课外读物,如《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英语世界》、《英语广场》等初、中级报刊。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不必做太多的要求,让学生喜欢什么读什么,目的不一定多么明确。笔者认为,无意识的、有兴趣的阅读,必然会激活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表现欲。他们会在不经意中消化自己喜欢的语句,活用到生活中去。
二、探讨新教法
英语教学教师从来都不缺教法,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找到适合本地区的教情与学情的方法十分不易。一直以来本区非常重视英语教学研究工作,把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作为专项课题来研究。笔者有幸参与其中,并总结了以下几个方法,和同仁分享。
1、加大对话模拟练习
新教材本身就是在新课程改革精神指导下编写的最好的口语训练材料。特别是牛津英语新教材,每个单元都有听说课型。课堂教学中,笔者通过让学生先听与读,吃透课文内容,然后结对模拟练习,进而编写属于个人自己生活内容的对话练习。这种方法,是每节课的课堂作业,人人都要完成。然后小组演习,相互纠错,最后上台表演。
2、注重课堂热身环节
在以往教学的这个环节中,大多数情况让学生唱唱英文歌,师生做一两句问候式的交谈就开始上课。现在,在每节新课内容呈现前,笔者和学生会就一定的话题展开讨论。如天气、友谊、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师生把一些彼此相知的热点新闻词汇如&奔小康&(wealth rush)、&暴走妈妈&(frantically-walking mum)等引入课堂,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情感也受到冲击,久而久之产生一种期待心情&&老师今天会和我们说什么?在学生盼着上英语课的过程中,英语口语水平不知不觉地提高了。
3、重视课文文本的复述
笔者一直认为,复述课文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练习口语的方式。学生根据学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加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只要学生有意识的进行自我训练,既可以锻炼语言组织能力,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笔者要求学生之间结成对子练习,早读相互督查。复述的同学在用英语思考,听的同学在辨音。这种方法坚持了一个多月,学生说英语的习惯就基本养成了。这是语言技能训练的必须之法。&
4、每周一辩
这种活动适合于在英语学习程度比较好的学生中开展。刚升入初中的新生,语言能力可能达不到。因为辩论需要更多的语言输入和灵活的语言应用能力。但它具挑战性,学生很喜欢。笔者在开始时,根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选择辨题。人教版的新教材每个单元就是一个辩题。辩论会开始前,让学生先自忆搜集资料,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学生明确了谁得到的语言素材多,谁的辩论必然会出彩。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让学生都学会了有意识地收集自己喜欢的句子。当然辩论初期困难重重,同题可让学生私下多辨几次,加深学生对语言知识和所辨问题的理解。这个过程本身就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地口语交际。
译林版新教材容量大,学生接受能力不一样,使得班里会出现一些&struggling learners&(学困生)。怎样解决学困生不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的问题?笔者认为设计一些简单易学的游戏是极有必要的。一来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二来可以让学困生感到说英语不难。比如Hot seat游戏, 一个学生坐在椅子上,闭着眼睛摸或闻一个东西,只能用Yes 或No来回答。提问者问一些诸如&Is it large?&之类的问题,这在教学中非常有用。当然游戏的方法很多,笔者认为只要教师上课前多做准备,一定会找到适合本地学情的简单有趣的方法。
三、创造良好的说英语的环境
&二语习得&理论告诉我们,学习任何一门外语,最难的莫过于缺少语言环境了。因此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说英语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如何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笔者认为除了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等硬件外,还要从以下四点进行关注与思考。
1、 教师的素养
学生先入为主地把教师看作课堂的领导者,自己只愿意做倾听者,这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是常见的。有些学生不喜欢当众发言,有些学生想发言怕出错被同学笑话,这就要求教师有一颗认真负责的心,深入到每对结对练习的学生中去,到每组小组讨论中去。在小组成员的范围内进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有语言输出。教师语言知识储藏丰富,态度和蔼可亲,又随时愿意给学生提供帮助,容易给学生树立榜样,鼓励学生的口语表达。
2、 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知识积累
语言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坚持让学生课外阅读。在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学生必然会获得一些收获,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所获得的知识,进行形式多样的模拟性交际活动,如故事会,口语竞赛,英语短剧表演等,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面接触英语, 使学生带着好奇心、积极的态度进行学习。&
3、 教师要走出口语教学纠错的误区
语言错误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这些错误反映了学生目前所处的语言阶段存在的问题。伴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这些错误会自然消失。所以我们在口语教学中,不要急躁,不要一味追求学生表达的正确无误。要遵循语言学习规律,不仅仅是对语言知识的灌输。学生犯了错误,尝试克服错误,最后达到准确流利。对学生所犯的错误,教师一定要采取宽容态度。学习一种新的语言,并把它作为交流的工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维,对学生本身来说就是困难的。学生通常都会缺乏安全感,因此不能把自己所想的顺利表达出来,教师要设法帮助学生寻找自我感觉,建立自信心,建立起新的语言的自我形象。如果教师不分场合、不辨轻重的随时随地的有错必纠、锱铢必较, 肯定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我们对错误,绝非置之不理,只是适时而已。
4、 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师在课堂练习中,应该尽量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语言材料,从而使学生学到的英语在生活中应用时更切合西方人的实际。初一新生接触到正确的发音,形象生动的语言材料都是极为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口语表达很强,能讲一口比较流利的英语,随时随地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为学生创造具体生动的语言会话环境。还要让学生多做一些名言警句的积累,帮助学生储备大量西语材料,以记忆练习为主,大量口头练习形成脱口而出,促进知识内化,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四、熟记常用名言警句和习语,变复用为活用
英语中的一些名言警句和约定成俗的习语,是应该在学习之初就要熟记和使用的。初学者由于还没有习得英语口语,就要借助熟记这些习语和句型来进行初步的交际活动。打招呼,在有限的范围内说点什么,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有这样的心理需求。要想帮助他们保持这种积极性,就必须引导他们加强习得训练,否则他们始终会感到难以&自如地&表达思想感情。如何加强习得训练,除了摘抄,背诵、活用外,教师还要辅之以必要的语言分析。用传统教学法作为&支架&,引导学生自觉地由热身开始,进入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中。之后,再指导学生确立目标,或进行发散性词汇拓展,或进行相关情景、人物及可能的人物相互作用的想象。在初期,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名言警句的积累,花花绿绿的积累本会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成这愉快学英语的一个手段。学生没有形成摘录意识前,笔者常把它作为课外作业来布置,每周检查一次。这周你积累了些什么,在课堂上会提问。这在开拓学生思路的同时,会使学生更专注于语言本身的学习。实际上,当学生意识中不再把语言当作学习活动的明显目标或者说唯一目标时,我们才能够说口语教学上了一个新台阶。&不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为了用而教。&&为活用而教&是口语教学的最大愿望。
当然,初一新生的英语口语教学,不能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师生之间不是主客体间关系,而是主体间关系,是双主体。一方面,学生不自觉的语言习得产生流利话语;另一方面教师的引导,又使学生理性自觉的语言学习。虽然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不是通过笔者以上认识就能有一个大的提高,但笔者认为,只要英语教师能在教学中孜孜以求,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1] 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
[2] 张庆宗.论高校英语口语教师的角色定位[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8.
《朗文英语教学实践》读书笔记
&-----------杨小燕
  《朗文英语教学实践(第4版)》是Howto系列(杰里米&哈默主编,英国朗文出版集团出版)中的ThePracticeofEnglishLanguageTeaching的中译本。本书如同英语教学百科全书,从课内到课外,从理论到实践,从语言学到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全书共分十编,24章。第一编(第1-2章)全面介绍了英语语言;第二编(第3-4章)描述了英语教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第三编(第5-7章)介绍学习者和教师;第四编(第8-10章)介绍管理学习过程;第五编(第11章)描述正在变化的学习世界;第六编(第12-15章)介绍具体的语言教学;第七编(第16-20章)描述语言技能;第八编(第21章)介绍教师备课与教学大纲;第九编(第22章)介绍教学测试与评估;第十编(第23-24章)介绍学习者自主性与教师发展问题。《朗文英语教学实践(第4版)》适合于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研究英语教学的学者,以及所有对英语教学感兴趣的人。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对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法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也有了教学语法的更新的观念。以下是感触较大的几点心得:
  一.学习了词汇教学的完整步骤。
  1、教授词汇时遵循引起兴趣,学习语言, 激发使用的形式,进行少量词汇教学。
  2、练习词汇旨在让学生使用已知的单词,或让学生思考这些的意义,尤其是在语境中的意义。主要列举了词汇关系图的具体操作方法。这比我平时用的图片引出法更有思维深度。
3.词汇游戏可以激发课堂气氛,让学生开动脑筋。这些游戏包括pictionary, Call my bluff, 以及charades。不同层次的游戏对学生掌握词汇的程度有不同目标要求。而我平时课堂游戏通常只有活跃气氛的功能,不能将游戏的功能放大,延续使用。
4. 使用字典。字典可能是学生能够自由使用的最大单一资源,但是字典有时却是学习者使用最不广泛的资源。 这一点哼不乐观,因为字典包含了词汇的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它不单单包括词义, 还有词的用法。书中还具体介绍了参考性字典和表达性字典的使用方法。这一点恰恰是我在平时教学中忽略的重要一点。
  二、在练习语法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注重学生语法解题能力的提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向他们传授学习方法。我发现有些学生的英语学习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老师对学生采取积极态度,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听讲,勇于提问,不怕在学习上犯错误,受挫折,具有强烈的交际动机,勇于做各种尝试,勇于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并在学习上掌握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转换角色,要从学习的控制者变成指导者,以增强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慢慢地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自觉学习,提高学习能力。比如在书中221-222页中介绍了如何学习一般现在时。书中没有像我平时教学那样单纯地进行句子结构讲解,让学生死记硬背,而要让学生通过看图片,与句型产生联想,引导学生反复使用,对比不同人称动词和助动词的变化,寻找出变化规律,让学生发现语法中的现象,培养一种英语的语言习惯,为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创建人文课堂,重视学生的情感。
在书中53页提到: 在人文的课堂,学生在情感上参与学习,他们被鼓励去思考学习如何发生以及他们的创造力是如何培养起来的。 要实现这一点,教师需要把批评降到最低限度,简单的说, 教师要让学生自我感觉良好。在人文课堂上,语言学习不仅仅关系到语言本身,还关系到学生的个人认同、自知之明、感受和情绪。这与新课标中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作为教师不能为了叫知识而教,还要在情感上与学生达到共鸣。
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还应具有不断学习的精神。通过这本书的阅读,发现自己在教学上还有很多可以打磨之处。阅读一本好书,就好比照一面镜子,除了显示出自己的不足之外,我们还必须要吸取其精华,并加以实践,逐渐提高个人教学方法及水平。
反复操练与实际运用在语法课中的体现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初步探讨了反复操练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强调语法知识必须通过实际运用才能真正掌握。
关键词:操练、语法教学、实际运用
新课程标准把技能看作是语言学习的关键,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知识都是围绕着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来实现的。离开了语言的运用来谈语言学习,那只能是一句空话。而英语课堂中的反复操练对实现语言的运用又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初中教材每一部分的学习都少不了它。那么它对语法学习又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语法学习是语言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离开了语法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中学阶段一定要进行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英语语法不应停留在语法知识,语言点的传授、讲解上,而应成为培养语言能力的一环,成为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手段。学习语法规则是为了掌握语言,进行交际,不能为学语法而学语法。我们的英语语法教学必须在方法上有所创新,有所进步,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我国当前的中学英语语法教学存在以下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脱离语境,空谈语法;二是要求学生超前输出,忽视必要的语法讲解。因此,我在根据自己在处理牛津初中英语语法课中的经验,结合牛津英语8Aunit1Grammar第一课时的教学案例,探讨反复操练与实际运用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本课时的语法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语法规则,来进一步掌握形容词的用法。
步骤1. Show some pictures of persons, animals, and foods, having ss describe them with adjectives.
T: What does she look like?
S1: She is tall. She is a tall girl. Her hair is long. She has long hair.
T: What about her eyes?
S2: They are big and bright.
T: Look at the clock, &and the sun, what time is it?
S3: It&s ten o&clock.
T: What is the boy doing?
S4: he is sleeping. He is lazy.
S5: And he is fat.
T: Good description. So he&d better not sleep so long any more.
T: What does the food look like?
S6: It&s colourful. It must be delicious.
T: Yes, I think so.
T: What is the cat doing?
S7: The lovely cat is playing with the ball.
这部分复习了前面的一些内容,让学生再次口头操练了形容词用法,然后又展示些图片,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口头练习的机会。下面让学生总结:形容词用法,可以放在名词前,也可放在系动词后。即:形容词+ 名词;系动词+形容词。
由此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系动词(集体回答):be, become,feel, get, grow, keep, look, sound, smell, taste, turn。
步骤2. 为了让学生很自然的过渡到比较级,我呈现学生们较为熟悉的两个同学Sandy和Mille的照片,让其比较:
T: Sandy&s hair is long. Milles hair is short. So&(鼓励学生大胆说出)
Ss: Sandy&s hair is longer than Mille&s.
以及下面的:Sandy is taller than Mille.&
Sandy&s eyes are bigger than Mille&s.
然后将三个形容词及比较级板书long---longer, tall---taller, big---bigger。让学生从听觉和视觉上感受比较级的形成。如果到这就戛然而止,紧接着讲最高级,教师任务是很快完成了,但学生接受效果如何呢?要知道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千万不能忽视学困生,&创造适应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因此反复的操练对他们尤其重要。下面我是这样处理的:自备一些实物,如水果,学习用品等。
步骤3. Ask ss to practise:
S1: This orange is bigger than that one.
S2: This apple is smaller than that one.
S3: This blue ruler is shorter than that yellow one
S4: My eraser is older than yours.
在此练习当中让学生进行同义句练习并且穿插在其中进行:
Have students look at the things in my hand,(这时我的手势,以及其它肢体语言很重要,能帮助学生理解老师的意图。)
T: This apple on the left is bigger than this one on the right. Thus, the one on the right is & &
S5: It is smaller than that on the left.
T: &Wonderful.
步骤4. 在我将手头上的东西操练完之后,我就将目光瞄准了学生,及他们手上的文具。但这一部分有所深入,属于真正的实际运用了必须由他们自己独立完成。在此之前,我先做示范,找了两个一胖,一瘦的学生,这时下面有学生在坏笑,并说&胖子&,我没有批评这位学生,只说到,StudentA is a bit fat, but he is stronger than StudentB. 这样既照顾了学生的情感又引入了&stronger&这个词。该学生们进行演练了,我发现他们立即动起来,目光锁 向周围同学和教室里的东西。
我赶紧鼓励,Who would like to be the first?
S6: I&m taller than &&
S7: She&s slimmer than me. (板书slimmer)
我在教室走动,适时给学生暗示,&Look at your shoes,&&
S8: My shoes are older than hers.
S9: Look at his bag. It&s expensive. Mine is cheaper than his.
这时我适时提醒学生,&or you can say his bag is more expensive than yours.&(板书more expensive), 由此让学生归纳出比较级的规则:大多数形容词后加er, 多音节的形容词,应在前面加more。紧接着就多音节词进行一些操练。
Show some pictuers:
S10: This young girl is more beautiful than this old woman.
S11: The red car is more expensive than the black car.
S12: Playing in the street is more dangerous than playing in the park.
步骤5. 下面最高级的引入,我仍然借助于学生及教室物品:Ask three students to the front, saying to them: S1 is shorter than S2. S2 is shorter than S3. So he is the tallest of them. 然后再展示三本大小不一的书,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级和最高级进行表达。
步骤4. 拿出各种实物再让学生操练,达到熟悉形容词最高级的效果,再通过展示课件,呈现各种图片让学生practise, 这时多媒体显示了它的作用,较方便快捷,可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形容词,及一些特殊的形容词,这时趁热打铁,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总结出规律,我给了些提示,然后通过课件很清楚的展示出来。语法规则出来了,留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记忆背诵。
步骤6. 再次进入实际运用部分。我让学生进行了分组练习,在开学之初,我就让学生英语课上分小组而坐,就是为了让他们能随时进行口头会话。我们知道,英语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它是一门实践课,其语言技能是需要通过学生个人的时间才能培养和提高的。中国学生缺乏运用外语的语言环境,大多数学生运用外语进行真实交际的机会极少。教师在设计这一阶段的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同时注重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去交际。因此,他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认知理论认为,英语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新旧语言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也是语言能力从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动应用的过程。而这种结合和转化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活动才能得以实现。
我让学生就身边的人,事,户外运动或喜欢的明星,使用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口头操练。我先给出示范。
Group1: S1: Do you like swimming?
& & & &S2: Not very much. I like skiing very much.
& & & &S1: Why?
& & & &S2: Well, I think skiing is more interesting than swimming.
Group2: S1: Who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popular singer?
& & & &S2: Jay Chou is.
& & & &S1: But I think Li yuchun is more popular than Jaychou.
& & & &S3: I think Jolin is the most popular of the three.
除了让学生进行口头练习外,我还用课件让学生进行笔头练习:填空题和选择题, 以此来巩固和强化语法学习的成果。新课改后,听说读写,强调听说领先, 读写跟上。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从学生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信心很足,语法运用自然,是的,一堂课由操练&&运用&&再操练&&运用,这样反复训练,最终让学生达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的效果,而不是只简单机械的记语法规则,到实际运用的时候又束手无策了。
反复操练在英语课堂中相当重要,它的目的是达到能实际运用所学语言。而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反复操练的最高层次就是实际运用;实际运用又是通过反复操练来实现的。它们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能让原本枯燥无味的语法变得生动活泼易于接受。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四十五分钟是培养学生兴趣关键所在,要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而怎样让学生动起来?其中有一点要鼓励学生在操练中动起来。 在英语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参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在操练中不但鼓励学生动口说,而且还启发学生动手、动脑甚至可以把教室当作舞台让学生去表演。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直观的情景下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课前要充分备好课,做到胸有成竹、信心百倍、斗志昂扬、激情四射的去上好每堂课。比如在上这节语法课之前,我先考虑该准备些什么样的实物,哪个先展示,哪个后展示,以班上学生为例时,应找哪些外貌较突出的进行对比,以防上课手忙脚乱,另外还准备了课件制作,相关习题,总之每处细节得考虑到,这样在课上才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另外,在实际演练过程中,要适时表扬鼓励学生,多用些如:good, great, excellent, wonderful, better than last等赞语。尤其对于性格内向、胆小的学生,一个启发式手势,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期盼的目光,一个欣赏的姿态都会对其产生触动。比如我班上一个女生非常腼腆,声音又小,在上课之前,我就与她交流,拉近与她的距离,帮她消除恐惧心理。课上我先把简单的句子留给她操练,完毕,我表扬了她一句&Excellent! &从她脸上洋溢的笑容不难看出,她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操练的形式也要多样化,如一对一操练,分小组操练,集体操练,抢答等。总之,不能让学生闲下来又不让他们感到形式单调。
不管怎么说,新课标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倡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因此,只有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新的理念指导教学,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思想。&
正面管教在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中的积极意义
《积极的纪律》读后感
中考结束之后趁闲暇读了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的《积极的纪律》一书。觉得书中所说的正面管教对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上有着巨大的意义。
书中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技能,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 & &
书中第五章所讲述的建立情感联结的内容让我感同身受,作为一位教师是很关爱自己的学生的,但为什们孩子们对自己的教育要求完成的不好呢,书中所讲的案例让我茅塞顿开。因为自己的言行让孩子们得不到老师关爱自己的讯息。书中介绍了几种方法和孩子建立情感联结。倾听并认真对待孩子们。进行一次野外旅行。欣赏独特性。通过尊重学生的课外兴趣来建立情感联结等方法帮助学生们体验到关爱、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是一位老师所能做到的最有效的事情。 &&
书中第7章讲述的:有效地运用鼓励,让我更深入地认识到鼓励而非赞扬,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是的,孩子们需要成人的鼓励,才能茁壮成长。那么什么是鼓励呢?首先我们要将鼓励和赞扬有效区分开来。作者也提出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鼓励,而非赞扬,这一点让我十分困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难道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话中的含义。鼓励的学问非常深,平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鼓励,而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 书中说到:安排特别时光、抱一抱孩子都向我们讲述了爱是前提,爱的重要性,鼓励是需要爱的支持。让我们通过真诚的爱让孩子感受到鼓励,这么感觉是多么的美妙。班中经常有些孩子是大家公认的调皮鬼,其实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被太多的人责备、羞辱的孩子。如果你试一试将孩子&抱一抱&,那么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和合作为基础。正面管教把和善与坚定融合为一体,并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技能。这就要求我们要抛弃过去那种错误的观念&想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把尊重和理解放在首位。要正确解读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信息,她是想寻求过度关注,还是寻求权利,亦或是为了报复,为了自暴自弃。因为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一个孩子行为不当时,要把这一错误行为看成一个密码,并且问你自己:&她真正想要告诉我的是什么呢?&要践行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最终赢得孩子和我们的合作并让孩子学会关注于解决问题。 & &
正面管教的方法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品质,在班级管理和处理突发性课堂事件中,也是很有帮助的。现在想起来我上学期处理课堂上一突发情况时,歪打正着用了这种方法。当时,我正在上课,有一女生突然从后门进入,连招呼也没打一下。按照常规做法,我应该让她站在后面,也可以当时就批评她。可是,当时,我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问她为什么来迟到了?她高傲地昂着头,&某某同学流鼻血了,我去给她送纸了!&声音很大,一脸的挑衅!我想在她心里,帮助同学是值得肯定的行为,她不认为自己来迟到是不对的,更不会认为自己不打报告就进教室的行为是对老师的不尊重。要想让她意识到她的错误,必须先让改变以往的做法。我真诚地看着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平静地说,&你能帮助同学值得表扬,但是,老师希望下次你如果迟到的时候,能从前门进入,跟老师打个报告。这是应有的礼貌和尊重。&她没想到我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吵她,还肯定了她的行为,低下了头,&老师,知道了。&她态度的改变也让我感到很惊喜,我想正是因为老师的态度的变化,给学生的心里感觉带来了不同的感受,才会导致她态度的转变吧!尊重是前提,师生间有了彼此对相互的尊重,才能谈得上平等的对话。有了平等的交流和沟通,我们才能&赢得&学生的心,也才能让教育从&心&开始,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我想如果我能坚持&坚定与和善&并行,在以后的教学和课堂管理中也积极地应有正面管教的方法,一定能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学生心理更加健康! &
感谢《积极的纪律》一书的作者,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让我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上迈出了第一步。相信我的坚持与改变,一定能让正面管教在以后教育孩子和管理学生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英语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
& & & & & & &--浅谈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反馈
& & & & & & & & & & &初三英语 宋亚楠
内容摘要:很多机械脱节的课堂案例给我们老师提出了一个研究的课题: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做一个有心的察言观色者?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敏锐地观察学生,要多渠道接收反馈信息,并及时把握及处理这些信息,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察言观色 预习 课堂 作业 考试 课外 调整 效果良好
说是人们交流的主要途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主要通过说来完成。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本质上就是为了交际,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法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说英语。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相互进行的双边活动,教师除了科学、完整、有序地传授给学生知识外,能否准确、全面及时地获取、掌握好来自学生的信息反馈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是初中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相反,教师如果只顾单方面地说教,而忽视学生的信息反馈,只会事倍功半,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获取信息呢?如何去把握与处理好信息反馈呢?如何去察言观色和左右决策呢?
一、察课前,观预习效率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又要求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让学生学会预习就是一种有效途径,许多有经验的教师非常重视学生预习这一教学环节,教师首先会提出预习要求及内容,学生预习得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上一节新课,绝大部分学生完全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预习。预习得好的学生,他不只是肤浅的翻翻看看,而是做预习笔记,提出重难点,上课时就会对老师的讲解心领神会,并积极思考和回答老师的问题。没能很好预习的学生,又是另一番状况,他们只是被动地听老师讲,对重难点心中无数,也就不容易回答老师的提问。因此,教师就要随时注意学生的预习反馈,对好好预习的学生给予肯定与表扬;反之,就要及时指出他们的不足并耐心指导他们,使之获得通过预习而取得的学习成就感。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可以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牛津英语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Art world 让学生利用生活中接触到事物结合已有的知识预习自己输入本节课要求的语言知识即有关不同类别的艺术门类的单词,为下面任务的完成提供必要的语言支撑。而另一个任务Show students the &pictures of different kinds of forms of art world , ask students to name as many &as they can, repeat each response and ask the class to repeat after me,前面的活动建立在学生预习和自学的基础上的,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很难自学到位,看图跟读则给他们一个学习的机会,而那些基础好的学生则可以在这时候巩固自学过的单词,体会了预习的成就感。
二、察课堂,观学生反应
课堂信息反馈是教学信息反馈中重要的一环,教师对课堂信息反馈的敏锐度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很多教师都有这种体会,上同一内容的课,常常是在第二个班级上课时格外轻松,觉得胸有成竹,许多知识点是信手拈来,从容不迫,学生听得有滋有味,教学效果良好。这就是因为教师已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已下意识地开始了教学方法和内容的调整。例如:有一次在讲解look for 和find, listen to 与hear两组词的区别时,正巧有一学生因丢了自行车而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我马上把事先准备好的有关资料作了临时调整我对学生说了这样几句话:I&m sorry to hear a piece of bad news. Lining lost his bike yesterday. He had looked for it every where ,but he couldn&t find it . And now he is listening to me . But he may not hear me clearly because he is very upset.学生在很真实的氛围中很快便掌握了。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要特别注意&察言观色&,及时捕捉学生的反映。
1、如果学生聚精会神,听得津津有味,说明学生听得十分入神,对老师的讲解有豁然开朗、兴高采烈之感,就可知道学生听懂了。如果教师自己讲得滔滔不绝,口干舌燥,而学生则表情茫然或神情迷惑,这就意味着学生未听懂教师的讲解,这时教师就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英语课堂教学中组织讨论,既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全面了解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及看法,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讨论中获得各个层次的信息反馈,从而做总结性的讲解。
& & 2、&问&即课堂提问。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同时可从中了解学生对某些内容掌握与否及掌握的程度,从而调整教学内容。
& & 3、&练&指课堂练习。课堂上适时地插入一些课堂练习,以求巩固知识,做到对某些重点、难点问题的当堂掌握;同时又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或根据情况对某些问题进行补充讲解。Please call your friend and ask what&s the matter.这个电话何以检测学生对本节课词汇和句型掌握情况。也是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敏锐观察学生,捕获各种信息,并及时把握及处理这些信息,使自己的教学达到更为良好的效果。
三、察作业,观合理调整
作业是英语课堂教学必要的辅助手段,一方面,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消化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每个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掌握程度,都会在作业中直接反映出来。所以,教师通过作业批改可以看到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和不足,从而及时完善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学生及时了 解作业的结果,看到自己的得失,明确努力方向。因此,在作业的批改中,对于难度较大、学生出错较多的题目,教师的批语应多加鼓励,并且在讲解时要具体详细,对课堂教学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对于难度较小,作业中一般不应该出现的问题,批语应该严肃恳切,并指导学生及时纠正。同时,教师可利用批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征求对课堂教学的意见,使自己对教学方法和教材处理更加科学合理,更加有利于学生主动接受新知识,提出新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在中下等水平的学生作业里用批语征求意见:Do you think this unit is difficult for you?和Why?坚持这样做一段时间后,学生会主动向教师反映上一个单元中还没有弄清的教学内容和在新课文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就能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 & 所以说,批改作业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无声的&对话&,通过这种&对话&教师可以从中得到教与学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掌握的程度。若批改作业时,只打对号与错号,学生会只看对几题、错几题,不会留意错在哪里,更不去追究错的原因,也不能起到师生&对话&的作用。
四、察考试,观掌握情况
考试,是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通过批改试卷得到考试信息反馈。在试卷反馈中,总结教学经验及不足之处,从而找出学生考试成绩好坏的原因,对症下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
五、察课外,观整体效果
1、课后与学生轻松而随和的交谈,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的又一途径。这样,教师会获得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当你了解到学生觉得这节课特别有趣,学得既轻松又愉快,不知不觉就到下课时间了,那么,这节课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便可以说已基本达到了协调一致,教学的效果自然会好。
& & 2、英语课外活动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如兴趣小组、情景对话和表演,英语活动角等。与课堂上课相比,英语课外活动有气氛宽松的优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可以无拘无束。因此,信息反馈的内容也就十分丰富,层次也不同,个性化强,而且有实用性。同时,教师在课外活动中还能够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更具体、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并及时解答,从而使课外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 & 总之,二十一世纪,英语作为一种交际的工具,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要细心回授学生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各样的反馈信息,如果教师能在这个过程中处理得适度、合理、及时,实施最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就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思维品质的目的。
让我,一个新世纪的初中英语教师,学会真正果断能干地了解并有效处理学生给我的诸多信息,用自己的努力和行动做一个察言观色者。
读杨峰老师《如何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感
一、英语高效课堂评价标准的意义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则是教学评价的重点,对初中学生学习的评价实质上是对学生学习的有效结果和发展潜能所进行的整体价值判断。评价的理念、目的、内容、标准、方式和手段等无一不对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中国的教育从古至今已经形成了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学的传统,这样的教育教学制度使得大部分人都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好坏、学生学习成绩优劣的唯一标准,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多样性。随着英语教学的发展,新的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往对学生学习的这种固有的评价制度显然已经不适应目前英语教学发展的现状和需求。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重新构建一套科学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标准。
构建新的英语课堂的评价标准,就是这样一种着眼于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能对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健全人格形成产生积极作用的评价方式,它有利于教师对课程的潜心研究,科学地进行课程设计,让教师在不断地专研中提升专业素养和育人能力;有利于实现课堂的和谐发展,让教与学在评价的催化下融为一体,相辅相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能力、创新能力。
二、英语高效课堂评价标准的构建
1、课堂的合作与表达。语言的学习交流是根本,英语学习学生的活动应该是多元化、多感观的,所以对话表达是英语课堂上最为重要的环节。现在我们大多数英语教师都能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话与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积极创新采用不同的活动让学生开口&讲话&,但这种活动的设计多于师生之间的对话,教师巧妙地设计问题让学生踊跃回答,比如讲单词时的猜图比赛,比如讲课文时的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这些活动学生究其根本还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的一点点创新也是围绕老师所给的模式适当的拓展,并没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著名教育家季亚琴科认为:&只有在有交往、有知识和经验存在差异的人的场合,才会有教学的出现&。他在合作教学理论中阐述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深刻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学生间可以进行交往与合作学习的前题。所以有了合作学习的课堂才能算作真正的课堂。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中,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宽松和充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惧怕说错的心理压力大大减轻,发言机会肯定多于全班交流。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这样,学习者可以取长补短,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可成为整个群体所共享;合作学习还能激励学生个体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在合作学习时,学生要展示自己的观点,试图说服别人,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对知识的钻研就更加深刻。在表述自己观点的过程中,会使新旧知识更加融合,从而扩大了知识的应用层面。同时,学生还会通过别人的观点来修正自己的观点,这种认知的重建,促进了深层次的思维。我们还是以八年级上第六单元birdwatching为例,可能我们现在大部分的课堂在讲reading 的课文时都是以回答问题、分段复述、完成表格等形式去理解和掌握课文,这种对话表达只是师生之间的合作,换句话说,学生总是被动的。如果我们把这些知识层面的理解换成小组间的任务,让学生自己设计观鸟协会的倡议书,让学生在组内合作完成,设计好的倡议书让小组代表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样的活动设计就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的学习能力。
2、课堂的聚焦生成。俗话说画龙在于点晴,课堂的点晴之笔在于总结。最常用的总结方式是教师亲自总结,归纳出本节课所学的重要语言点,或者把重要语言点按照考试题型反馈给学生们,所以,每节课的最后几分钟是学生们最为放松的时刻,学生们的大脑可以休息,不用思考,教师只是在无味地重复着已经讲过的知识。而在一节高效的英语课堂,学生们的专注度应该贯穿整节课的每一分每一秒,最后的总结应该归还给学生们,因为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课堂的主要活动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学生们应该在课堂的最后对小组间的展示进行点评,对本组的表现进行反思,更多地应该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提出大胆的质疑,只有提出问题,我们才能解决问题,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有了质疑,有了辩论,有了研讨,我们的课堂才能生成真正的智慧。
虽然有了学生的总结,也不能不要教师的总结,教师的总结更是总结中的点晴之笔,作为教师我们点拔的要精巧、适时、到位,但也不能越位、喧宾夺主,我们要让我们的点拔回扣好学习目标,我们要让我们一节课上的每一次点拔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次拓展提升,并能自然地体现出育人点,更多地点拔不是知识性的讲述而是能力和技巧的培养,不是题目的答案而是办法的引领。
3、将教学与多媒体整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教师的英语教学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教学实现了声画结合的特征,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够发挥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另外,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学生的全部感官有效地调动起来,让学生们参与到学习英语之中。通过运用这种立体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加深学生们对于事物的认知,提升英语课堂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让初中学生的思维模式一直处于高度运转的状态。而学生能够保持着高效的思维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精神等因素,这能够调动学生在英语课堂中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教师能够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们可以结合课本将一些相关视频给学生播放,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高效课堂是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与最终目标。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需要主动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英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对语言能力获得的渴望,进而真正地实现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最终目标的高素质教育,这样才能够打造出我们想要的高效英语课堂。
本栏目相关信息推荐列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eepin music player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