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麼日本汉字与中国汉字的汉字中也存在与我们相同的简体字?是因为他们也曾经进行汉字改造吗?

本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查看: 104090|回复: 452
两岸三地大讨论:繁體字 vs 简体字(搬运自海外论坛)
本帖最后由 病中乃知 于
10:10 编辑 龙腾网
原帖链接:龙腾网
投票结果:
1.jpg (17.6 KB, 下载次数: 3)
10:10 上传
大家好,我只是想了解一下這裡的會員是比較習慣用繁體字還是簡體字。我個人是兩個都會。謝謝。
大家好,我只是想了解一下这里的会员是比较习惯用繁体字还是简体字。我个人是两个都会。谢谢。
繁体简体都无所谓。
不过既然新一代学的都是简体,我们何不鼓励大家多用简体?
简体字比较容易写和学, 但是以文字的艺术来说,繁体字比较美,因此书法都是用繁体字来写的..
繁体简体都无所谓。
不过既然新一代学的都是简体,我们何不鼓励大家多用简体?(引用)
台湾和香港还是在用繁体字,而这两个地区在文学上来讲还是有一定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进步,一切事物都在革新。简体字简单易写,在读写方面都省时省事,而且中国大陆已经采用,此乃大势所趋。那些“食古不化”认为繁体字才是真正传统汉字的人,应该学习写甲骨文,因为那些才是真正祖宗留下来的字。
当然,在写书法方面还是采用繁体字比较恰当,因为简体字书法会显得有点“怪怪的”。
随着时代进步,一切事物都在革新。简体字简单易写,在读写方面都省时省事,而且中国大陆已经采用,此乃大势所趋。那些“食古不化”认为繁体字才是真正传统汉字的人,应该学习写甲骨文,因为那些才是真正祖宗留下来的字。(引用)
繁体字怎么可以跟甲骨文比较呢? lol 甲骨文是已经没有人在用了,可是还是有很多人在用繁体字。简体字是比较容易写,但并不比较容易阅读。我个人繁体和简体字都会,我从来没有觉得过阅读简体字会比较容易或比较快。至于写字,现在都什么时代了,谁还用纸笔写字?大家都是用电脑来打了。
当然,在写书法方面还是采用繁体字比较恰当,因为简体字书法会显得有点“怪怪的”。(引用)
那是因为有些简体字,但并不是所有的,当初被简化时变的太难看了。
lobster我是習慣繁體字。除了生在香港﹑文化外觀等等原因外﹐另一個令我用不慣簡體字的原因是﹐有不少中共所造的簡體字都是國語形聲字﹐其聲的部份在粵語完全是說不通﹐身為粵語人的我會覺得......不太好。
我是習慣繁體字。除了生在香港﹑文化外觀等等原因外,另一個令我用不慣簡體字的原因是,有不少中共所造的簡體字都是國語形聲字,其聲的部份在粵語完全是說不通,身為粵語人的我會覺得......不太好。(引用)
可是國語是中國的代表語言啊,難道你要以廣東話的發音來當標準嗎?&&
可是國語是中國的代表語言啊,難道你要以廣東話的發音來當標準嗎?(引用)
有點忽然以大壓少的感覺。用繁體字大家都相安無事﹐不是很好嗎。
有點忽然以大壓少的感覺。用繁體字大家都相安無事﹐不是很好嗎。(引用)
全世界用英文也不是“以大壓小”嗎?難道要“以小壓大”嗎?
中供當初用簡體字有兩個主要的原因,1.) 提高識字度 2.) 把自己跟中華民國區分。
台灣的識字度不是更高嗎﹖
我覺得那和簡不簡是沒關的。不過我覺得漢字簡化的規範化有其必要﹐只是應該可以做得好些。
台灣的識字度不是更高嗎﹖(引用)
我覺得那和簡不簡是沒關的。不過我覺得漢字簡化的規範化有其必要﹐只是應該可以做得好些。別假設我個人支持簡體字。我只不過是在說事實。我個人也認為有許多的簡體字可以變得更美化。
可是國語是中國的代表語言啊,難道你要以廣東話的發音來當標準嗎?(引用)
以粵語發音來當標準﹐既不實際又不實用。
我想﹐龍蝦兄並不是支持把粵語當標準﹐而只是反對用國語發音來造新的形聲字。
國語固然是現代中國的代表語言﹐但繁體字 / 漢字以往都並非以國語發音來當標準。
過了幾乎兩千多年的歷史﹐忽然以一個自己不懂的語言來改造自己的文字﹐實在難
以瞬間內接受。
畢竟﹐漢字不光是廣東人獨有的﹐而是屬於整個中國的﹐所以其實用繁體字是最好的﹐
皆因繁體字沒有以任何一個現代漢語方言的發音來造形聲字﹐是最中立的。
如果讀古文,用繁體字好。
我虽然两个都会,现在大的字也是简体字,因为比较容易打。
我不大喜欢简体字的原因是因为有许多新的假借(&麵&-&&面&: 面粉=&face powder& )、声&不准&的(进、宾)&形声&字(如果中文一点都不phonetic的话就用什么都可以)。
我虽然两个都会,现在大的字也是简体字,因为比较容易打。
我不大喜欢简体字的原因是因为有许多新的假借(&麵&-&&面&: 面粉=&face powder& )、声&不准&的(进、宾)&形声&字(如果中文一点都不phonetic的话就用什么都可以)。(引用)
假借字好離譜呀。例如'鬱'和'郁'﹐在簡體字裡面都是用'郁'的。雖然國語是同音的﹐但是
在粵語發音裡面差的老遠了
其实在这個资訊年代, 繁體对簡体的conversion(转化)这麼容易,两種一起用也不是太困难的
其实在这個资訊年代, 繁體对簡体的conversion(转化)这麼容易,两種一起用也不是太困难的(引用)
聽過假繁體嗎﹖例﹕皇後﹐幹燥﹐鬱達夫......
简体怎么是中共发明的呢?
在中共当权前早就有了啊,民间就有很多简化的写法,中共不过统一了一下而已,因为在20世纪2,30年代的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的文字很混乱,看看鲁迅写的文章,里面简繁并举,白话文言同存就知道了。就是繁体,也很混乱啊,我电脑上的输入法和word中的繁体又是两个版本。有一些简体没有见到过是因为流行的地方比较狭小,但肯定不是中共造出来的。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电脑上看的文章能是简体比较好,眼睛不太累。手写的话最好能是繁体,看起来比较漂亮,有美感,写情书尤为添彩&&可惜,我写不来几个繁体,像“兴”和“与”,到现在它们的繁体单独拿出来我都搞不清楚,要结合上下文才能读懂。
中間是&同&字﹐大家同在一起才會高興啊。&&
中間就像簡體的&與&﹐我覺得簡體版就是這樣來的。
我覺得看簡體反而更累啊﹐這個應該是習慣的問題吧。再者國語人讀簡體字大可有邊讀邊﹐非國語人卻不可以啊。雖說國語是國家的語言﹐但這不一定是大家的母語呀。
「繁體字」和「簡體字」我也看得懂,在閱讀上,兩種字體對失來說沒多大分別。
在書寫上.我較多寫繁體字,也會寫一些常用的簡體字,但我不懂簡體字的電腦輸入法,只懂利用倉頡輸入法打繁體中文字。&&
其實繁體字自有繁體字的學習方法﹐並不比簡體字難﹐關鍵是教者和學者肯不肯用心而已。
文字美化,需要靠正體字嗎﹖
文字簡便﹐大勢所趨。受過高等教育的大陸人看得懂正體字﹐比我們高等教育台灣人看得懂簡體字更多。簡體字是中國大陸比較聰明的一個抉擇﹐也是新加坡比較聰明的抉擇。
新加坡選擇簡體字的原因我不需要多講。我只能假設﹐如果新加坡用的是正體字﹐那麼今日會中文的新加坡華人又會減少了很多。
简体字比较容易写和学, 但是以文字的艺术来说,繁体字比较美,因此书法都是用繁体字来写的..(引用)
不僅書法! 詩歌也是。
我學會了中文在台灣, 因此, 我的情感是為繁體字。混雜的字是有用的 (台灣比臺灣 比較好!)
很難寫的字用簡體我是覺得還好啦,但是有一些本來就蠻好寫的字換成簡體我就覺得很便扭。可能因為我是先學繁體的。
阿~中文變濫了....便扭...&-- 是這樣寫的嗎?
国民党首先推行简体字,但是战争的原因使这个计划没有成功。
实际上简体字历史不比繁体字短,很多反而更符合中文规律。
比如说“三人成众”,众得繁体怎么写?
不多说了,方舟子写过一些简化字的历史。拜托你们先学学再跳出来说中共造字。
別假設我個人支持簡體字。我只不過是在說事實。我個人也認為有許多的簡體字可以變得更美化。(引用)
你好,我来自北京. 对于这个,我有所了解.
简体字,其实就是为了使中文简单化,因为说实话,中国字写起来并不容易,而且笔画很多. 也因为这样,大陆方面在60年代简化了部分字的写法, 之后在1985年,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文化部和国家教育部联合发出通告,正式的简化了字体(在60年代改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正).
之后我们就开始用简体了. 其实都是中文,只不过一个写的繁琐,一个简单而已,我们都是中国人,都在讲中文,这就够了~
我覺得繁體字比較正統。 Idon't know, maybe because I'm from Taiwan.
中国民众提高识字率,简体字功不可没。不过个人认为繁体字更有美感。
用繁体字的看简体书籍应该没太大问题吧?虽然我学的是简体,小时候看繁体书也能看懂。。。
我覺得繁體字比較正統。 Idon't know, maybe because I'm from Taiwan.(引用)
繁体字本来就是传统文字,不过感觉要写出来真的好复杂。
要说简体字统一,字体基本上完成了,小时候还学过二简,那时候挺乱的,有的字什么写法都有。
现在要好多了。但是笔划先后顺序却还有不同,尤其那些生产手机的,换个型号,笔划输入顺序都有些不一样。有时候非要急死人不可。
个人觉得用简体比较适合将来,学也方便,不过正体一定要保留在书和字典里,这样永远也不会失传了,以后人学书法也就可以参照字典去练。毕竟简代替正是必然的趋势。
这个投票基本只是反映了来自大陆以及HK,TAIWAN的人数比
大多数人总是希望用自己习惯的文字
从文字的美感以及保护传统的角度出发,我认为繁体字好
我看得懂绝大多数的繁体字,虽然没有学过繁体字,但这也很容易理解
但是我写不出来
在目前的局面下,我们又无法改变历史,所以还是两种并存的好
只是对习惯字母语言的外国人来说有些麻烦。
本人兩個都習慣﹐但是為了支持認字﹐簡體字還是必然的。
我用正體字完全是出於本人自私邪惡的政治考慮。為了讓台灣人更加突出獨特的傻BUI我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想起一句古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因为花费买享受总是人性使然。
但是另一面,人都喜欢懒一点,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发明创造了。
所以对字体的理解是不是可以归纳为,“由繁入简易,由简入繁难&呢?
我学的是简体,但是繁体字基本上都可以看懂,就是不会写。
无论是简体还是繁体,毕竟都是汉字。希望PRC不会废除汉字改为拉丁字母。1986年以后PRC政府就已经放弃了汉字拼音化的政策。我估计这个在以后很长时间内都不会变。
現在使用的中文繁體字,正確的名稱是「正體字」。
常有人誤稱正體字為「繁體字」,是不正確的。因為我們的正體字是沿用數千年來正統的文字,並沒有增加筆劃,怎麼能稱為「繁體字」呢?
這算是個稱呼的問題,繁體字一詞是中國所稱,雖然都是指同一種字,但其正確名稱是「正體字」,應給予「正名」.
哈哈,既然谈字,免不了也要来咬文嚼字了。
先说[正]字,汉语里的含义有:正式的,合法的,端正的,正常的...etc,
如果繁体字成了正体字,那么是不是就是说简体字就不正式,不合法,不正常了呢?那么制定这种文字的政府也不合法,不正式,不正常呢?但偏偏奇怪的是,简体字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制定的文字,且绝大部分中国人都在用简体字,因此那简体字也可以叫“正体字”了。这样一来,两种正体字同时存在,混淆视听,那么中国文化又是怎么得以传承的呢?
其它的我就不多说了,[正体字]是繁体字从学术出发点就根本错误,[正体字]是相对[异体字]而言的。
別假設我個人支持簡體字。我只不過是在說事實。我個人也認為有許多的簡體字可以變得更美化。(引用)
如果没有意识形态的因素的话,繁简都可以。目的是交流信息,表达思想感情。再说,所谓简体字有许多古代已有。
若是从美学角度来看,不能不说各有所爱,很难有优劣之分。
但从历史学角度来看,简体字在很大程度上不如繁体字与文化传统的联系完整。
学生不才,请指教。
相比之下 我喜欢繁體字 ,因为我觉得简体字相当的陋,但是 在未来当所有学繁體字的人死亡, 简体字将接管,我已经学会接受它
完全可以並存,簡體字有方便的一面,繁體字更能體現中華文明的傳承。這個消息其實是爲了轉移公衆視線,挑動兩岸對立的假新聞,因爲聯合國承認中共為合法之後就沒再用過繁體字。從整個華語世界來看,簡體字越來越受歡迎是不爭的事實,但臺灣的朋友也不必擔心,你能用簡體寫書法嗎?作爲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繁體字永遠都會有生存的空間。現在,隨著電腦的普及,繁體字難寫的問題也不復存在,我是大陸人,繁體字認得而不會寫,一樣可以用繁體輸入法。不過,繁體字的式微確實有政治力的影響,我個人是不贊同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繁體字也是兩岸人民共同的財富
简体字比较容易写和学, 但是以文字的艺术来说,繁体字比较美,因此书法都是用繁体字来写的..(引用)
的确。BUT 繁体字太复杂了,同情ING古人...
繁体字好看但是不好写... 简体字好写但是不好看...
同意laguna师姐的说法
我两样都会 无所谓.
我也要自夸一下.
我喜欢繁体。我不认同繁体难写。
简体字已被简化到一无所有。
繁简都可以!
虽然我是大陆人,但个人倾向于繁体字。我觉得大陆的小学应该在主要教授简体字的条件下适当的教一些繁体字,毕竟这才是真正中国人的字!
繁簡都可以!
雖然我是大陸人,但個人傾嚮于繁體字。我覺得大陸的小學應該在主要教授簡體字的條件下適當的教一些繁體字,畢竟這纔是真正中國人的字。
基本上,我觉得繁体到简体的变迁和文言文到白话文的变迁一样的自然。
繁體字的稱呼在於繁體在和簡體比較起來是很繁華的,但是繁體字本身沿用了幾千年,怎麼古人都沒說很難寫,而且還是用毛筆,那是因為字裡本身有其意義無法隨意用其它字代替,加上造字者本身的意思,後人也不見得明白,所以也不敢隨意更改,加上字裡含有當時的自然環境和時空背景及文化,這是現代無法取代的。
古有名訓:「觀天下書未遍,不得妄下雌黃。」
雌黃是中國古代類似橡皮擦的修改文具。意思就是看過天下所有的書以前,不可隨意修改別人的文章或書籍,為了就是避免曲解原意,而簡體字就是簡化了「原體字」的字型甚至刪減一番,使的許多的簡體字無法表達原來或真實的字義,有的甚至無法解釋或毫不適用、與字本身沒有關係,把造字者本身要表達的意義曲解了,再說,漢字是中國祖先遺留下來的文化遺產,怎能說改就改,這不正是去中國化嗎?中國的文化中國人自己都不尊重,誰會尊重呢?
就如同以前中國文化大革命,破壞了多少中國文化遺產,中國自己都在去中國化,弄到現在才開始拼命蓋孔子學院來後悔,不是很愚蠢嗎?最近成都不也開始流行「原體字」,我認為「原體字」的恢復使用是勢在必行的,而且有許多功能只有「原體字」才能辦到的,例如可預知未來的「測字」、得知一個人命運的「姓名學」等等,只有「原體字」才能辦到,如果有學過的話就明白了;而且「原體字」和漢字的演化是可連結的,看過漢字演化表的人應該很清楚,從甲骨文演變至今可以很清楚看出字的演化過程,到了簡體字反而看起來像是個突變的畸形,而且很難看,就像人演化到最後好像少了一隻手或一隻腳一樣,看起來相當怪異,毫無連結性可言。
「原體字」是瑞典漢學家林西莉對繁體字的稱呼,其實「原體字」的稱呼我認為才是對的,因為字沒有變得更複雜,筆畫也沒增加,所以也不該稱為繁體字,林西莉著有一本書,台灣書名叫《漢字的故事》,中國稱為《漢字王國──講述中國人和他們的漢字的故事》(China: Empire of Living Symbols),有興趣的人可以去買來看。
简单也是一种美!
台湾朋友对简体字有先入为主的偏见。
字形唯美论者为什么不去学篆书或金文?
我认为没有必要由简体字恢复到繁体字。
现在的简体字还应该继续简化,不少字的笔画还是太复杂了。
正体字?还是第一次听说这种说法
繁体字有的实在是太繁了
乌龟的“龟”---“龜”简直就是画了个乌龟了
不过繁体字更象形一点
我觉得文字是要改革进步的,所以也许甲骨文才是根根本本的“正体字”。
不过名称也无所谓了,都是中国字嘛,干吗分的这么清
我是简体字用惯了。但偶尔有繁体字也没什么特殊不一样的感觉。
都是中国文化的结晶,繁体字看着更美些,简体的认着舒服
简体字不能再简下去了,已经有过2代简体字不过早就被驳回,看着已经不像中文像日本字。
简体字是民国时候提出的,后来中共几乎全盘接收了这个简化方案,在意识形态上无限上纲本身就是不靠谱的事情。
如果非要说键盘输入拉近了繁简字体书写难度的差距,是不合适的,至少近未来键盘输入不可能取代手写。况且以现在显示器的分辨率,很多繁体字看起来就是一块黑色的疙瘩,丝毫看不出美在哪里,而且越小型化的显示设备这个问题越严重——也许未来会普及34寸的显示器吧…
两个都支持。
繁体字在现在的电脑时代很适合阅读。
简体字适合书写。
总之希望繁简并存。
简繁体字之争,由来已久
从功能上讲,喜欢简体
从文化上讲,偏爱繁体
不过,本人不会写繁体,但都能看懂。
“正体字“一词的历史?
正体字是否是在有了简繁之争之后,民国因“文化正统“的政治需要而创造出的词汇?
它們都是中文字。為什麼要有繁簡之爭呢? 我個人覺得繁體字及簡體字是可以共存,它們有各自的特色,現今的情況我覺得很不錯!
简体字比较容易学,但是我觉得繁体字还好看些,比较有归属感。
全世界用英文也不是“以大壓小”嗎?難道要“以小壓大”嗎? 中供當初用簡體字有兩個主要的原因,1.) 提高識字度 2.) 把自己跟中華民國區分。(引用)
好像是当時的中共偉人們高瞻遠瞩,以為漢字拉丁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趋势。于是开始簡化的。。
我觉得简繁都没关系吧。。。
虽然我从小学到简体字,但是常用的繁体都认识(但不会写)
另外敬告82楼的朋友,学简体的不是文化程度低的人,学繁体的也不是文化程度高的人,仅仅是因为政治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才有了分别学习这两字体的人群
好像是当時的中共偉人們高瞻遠瞩,以為漢字拉丁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趋势。于是开始簡化的。。(引用)
你翻翻前面的回复,恐怕以政治偏见看简繁之争的是你这种人而不是这个帖子中的简体字支持者
说繁体字不难写的,我只能说你们只是习惯了而已,比划数在那摆着,难道繁体比简体笔画还少?笔画多几倍的字没法说更好写。
另外简体字从繁体字者的审美当然不好看,但简体字有自己的美学。除了“三人成众”的众;还有农,繁体的“農”可能有很多深刻意义,但“农”就是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农民。你如果非要说这个难看,我也没办法。
全球推广汉字就更不用说了,繁体或许能唬住更多国外爱好者,但又有多少能学会呢?
另外简体字古已有之,至少清代已经应用的很广,《笑林广记》里就有关于“万”字的笑话。
但简体字在可预见的将来仍然不应该也不能彻底取代繁体字。许多传统文化,比如书法,其产生与发展是基于繁体字的。从《兰亭集序》到现代的书法大家都是繁体,写法早已经过针对繁体的若干年优化,你说用简体写书法这不开玩笑么。
政治不统一,这一点比许多人想象的影响大,因为臺灣政权无论是为了强调正统性还是独立性都有必要强调繁体字的正统性,许多人强调“正体”也与之有关,因为他们所受的教育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一直就是强调“正体”。
还有一点就是要照顾使用繁体字的人群,简体字普及时大陆文盲率还很高,所以比较容易。而现在的港澳台已经很发达,文盲率相当低。世代习惯用繁体很容易看简体不顺眼。
周杰倫的歌曲《蘭亭序》帶有一種諷刺中國大陸的簡體字。仔細觀察一下歌詞的詩歌就可以發掘出來諷刺味。
蘭亭臨帖 行書如行雲流水
月下門推 心細如妳腳步碎
忙不迭 千年碑易拓卻難拓妳的美
真跡絕 真心能給誰
牧笛橫吹 黃酒小菜又幾碟
夕陽餘暉 如妳的羞怯似醉
摹本易寫 而墨香不退與妳同留餘味
一行硃砂 到底圈了誰
無關風月 我題序等妳回
懸筆一絕 那岸邊浪千疊
情字何解 怎落筆都不對
而我...獨缺 妳一生的了解
無關風月 我題序等妳回
懸筆一絕 那岸邊浪千疊
情字何解 怎落筆都不對
而我獨缺 妳一生的了解
無關風月 我題序等妳回
懸筆一絕 那岸邊浪千疊
情字何解 怎落筆都不對
獨缺 妳一生了解
彈指歲月 傾城頃刻間湮滅
青石板街 回眸一笑妳婉約
恨了沒 妳搖頭輕嘆誰讓妳蹙著眉
而深閨 徒留胭脂味
人雁南飛 轉身一瞥妳噙淚
掬一把月 手攬回憶怎麼睡
又怎麼會 心事密縫繡花鞋針針怨懟
若花怨蝶 你會怨著誰
無關風月 我題序等妳回
懸筆一絕 那岸邊浪千疊
情字何解 怎落筆都不對
而我獨缺 妳一生的了解
無關風月 我題序等妳回
手書無愧 無懼人間是非
雨打蕉葉 又瀟瀟了幾夜
我等春雷 來提醒妳愛誰
简体字作为一个消除文盲率的工具,起到了很重要的积极作用。
但是繁体字作为中国从古代一点点传承下来的重要遗产,也是有他的意义的,很多字在简体化之后,字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在形声,象形上,很多内容都是无法理解的。这个对现在人阅读古籍来说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当然这种人不多,而且既然读古籍,那么繁体字就不会造成大的障碍。
所以个人认为存在都是有道理的,两种文字根是相同的。
但是随着文化的发展,两种文字现在也出现了很多不一样的地方,这才短短的60年,就有了如此的差异,所以未来长远看,如果没有大统一文字等行为的话,两种文字会变成两种同源的语言发展下去。
现在有很多的词汇就已经不同了,特别是在翻译外来词汇上的差距就很大了,而如今信息时代,新增加的词汇越来越多,所以这种差异也将会越来越大,另外两种文字使用者对同一个文字的发音不同,可能也会造成未来发展成两种语言的一个不稳定因素。
附:一些不同的字,暂时想到几个计算机词汇。。。其实专业词汇的差别是最大的。
线程 執行緒
头文件 頭文檔
简体字作为一个消除文盲率的工具,起到了很重要的积极作用。(引用)
基本上,如果是從小教的話那就沒差了。 如果是已經中年才開始學那兩個都很難。
简化汉字是必然的。历史上,汉字从来就是由繁渐简;继续使用正体虽不存倒退之势,但仍如原地踏步,貌似前进实则无所进哉。
然而,至于中共所提出的简化方案我就十分反对。最主要一个原因--简体字不逻辑!
正体字说它繁杂,我承认;但你亦不能忽视其科学性。接下来,我将以“头”字为例,望你们能明白我所想表达的意思。
“头”这字固然简单,易书易辨,但试问它可表意否?两点是什么?“大”又是什么?倘简体全面代替了正体,那汉语岂不沦为疯人话?一大堆靠死背才能理解的符号,有谁愿意学?反观“頭”字--显而易见,形声也,从頁(xié)豆声。頁字,凡与头有关多有之,例子如下:
顶-形声,头最高的部分
项-形声,脖子的后部
顺-会意,巛,即川,即河之义。头向着河的方向,故有‘沿着同一方向’的意思
须-会意,彡(shān)毛之意。头的毛,除了头发还有什么?(这字后来因为多了‘须要’之意,故添了髟-鬚,即毛发之意)
顷-会意,匕有不正之义,不正的头,还能有什么意思?头不正呗(这字后来因多了‘俄顷’之意,故添了亻-倾,以起辨别之用)
顾-形声,头向后看
顿-形声,叩头
颁-形声,头很大(哈哈),本读作fén,但因假借作‘攽’,才有了颁发的意思
的确,很多字经历了五千年后意义变迁了,然而其字形仍旧,岔原二义之联系尚可溯。(‘颁’除外,毕竟它被假借了)
你可晓为何‘頁’作‘頁’?頁字象形,上作首,下作人。这么强调头部了,还能有别的意思么?反观‘页’字……你看到了什么?
现在,就看看以头为(说它是声旁也不是,说它是部首也不是……反正简体都不管意思了,我就叫它作声旁吧)声旁的字:实。
實,会意,从宀从贯。宀,房屋。贯呢,就有趣多了。贯,会意,从毌从贝。毌,象形,《说文》:“穿物持之也。从一横贯,象宝货之形。”彰然,毌是穿过的意思。贝,众所周知是钱的意思。“穿过的钱?”非也,是穿线成串的钱币。你单单一枚硬币,何谈成串?当然是很多硬币并排嘛。那你很多硬币,岂不是富裕的意思?归题而论,实,就是家中很富裕呗!这个意思了,引申为充实,又引申为让某样东西充实的东西,又专指里面的东西(果实),(因为里面的东西肉眼看不到)又引申为事情的真面目(实情、虚实),又引申为形容词——说中了某件事的真面目(确实)。也有把‘实’字拟人化的用法,比喻把心里(里面,肉眼看不到)的想法全说出来,即诚实之义。这些,从简体‘实’字认得出吗?汉族爷爷们的过人智慧,焉能为了现今人方便而以秋毫无意的‘头’字概括?华人怎么会变得如此自私为己?这是不负责任的!
很多人说中共简化汉字历史上不是第一次,秦始皇当时也统一了汉字。那读者,秦始皇统一了汉字,试问他可有造出诸如‘实’‘头’等荒唐、令人抓不住头绪的笑话?就连残暴的秦始皇都懂得保存先人的智慧,活在二一世纪的我们都不如他敬老。再说,这仅是简体对家喻户晓的‘头’字的摧毁,其他呢?可想而知,当我们说简体传承不了中华文化时,我们究竟指的是什么。
我不否定简化汉字的必要。有些汉字,如郁(鬱)、舞、体(體)、龟(龜)等,太复杂了,写也难认也难。但是,如斯简化未免太冲动了?就拿郁闷的‘郁’作例。邑字旁,是城市的意思。郁之本字,是一个古地名。郁怎会与‘鬱’扯上关系呢……‘鬱’字现行有两个意思,一是鬱悶,二是香气浓厚,本义是草木繁盛。这、这怎么看都跟邑邦无关吧?简成个木字旁的,我虽不赞同但尚可理解;简成个竖心旁的,这亦合乎逻辑。但是……邑字旁,什么跟什么嘛……
简化汉字的另个目的,就是要减少常用汉字的数量。这更悖谬!你有看过英文自认词汇太多,说要减少词汇的吗?Ramification、Consequence和Aftermath的意义相近,那就干脆废除两个。你说这很白痴,压根儿是天方夜谭,那我继续说:毀、譭、燬三字,意思相近,却居然真的废除了两个!由古至今,语言的发达与其所拥有的词汇都是成正比的,这不仅是汉文,别的语言亦都是这种情况。
Complication和Conglomeration都有-ation之后缀,Buddhism、Socialism都有-ism之后缀,International和Gravitational都有-al之后缀,那就干脆将-ation、-ism和-al全都书作~吧!既容易又方便:Complic~,Conglomer~,Buddh~,Social~,Intern~~,Gravit~~!你说这很可讽,但转头看看简体:鸡(鷄)、汉(漢)、欢(歡)、凤(鳯)…… 这,岂不是“荒谬”最好的体现?正如英文如此书写后便失去了其表音,简体也何尝不是失去了其表意?容易固然是容易,但,你这样写了,它还是英文吗?
我觉得,保留正体字唯一的原因,是为了维护我们和日韩二国仅剩的相似。我们不能这么自私,不能因为汉字是汉族独创的而弧舟抭澜,我们仍然需要顾及这些同样也是被正体的繁杂所困惑的兄弟。若然日韩中皆能达成共识,那我认为三国应该一起谈判,以研发一批崭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汉字。这些汉字,须简而易写,而不忘承载汉字的奥妙。绝对,不能是疯人话。
它們都是中文字。為什麼要有繁簡之爭呢?(引用)
因为中国人总爱给自己争一个正统性,尤其是少数派更加如此
简体很多字也是自古有之,虽然很多简体字过度简化。至于美感一说,简体字也不乏具有美感的字,繁体字也不是每个字都好看。比如说“泪”这个字,与“淚”比较,我觉得更加形象并且也不乏美感。
我觉的不应该纠结与繁体或是简体的概念,应该就字论字,就像上边很多网友已经表达的观点一样,最佳的方式是与两岸三地,新加坡,日韩等所有汉字文化圈的人共坐一堂,抛弃成见,一个字一个字的讨论,共同制定一套通用汉字方案。
大陆可以恢复简化过度的一些繁体字,台湾香港也可以简化一些笔画异常繁琐的繁体字,我们作为未来的古代人,有制定未来汉字标准的权利,也有这种义务——一如我们的先祖!
虽然实际执行起来肯定会困难重重,还是希望未来在各国的共同努力下,能实现这一影响深远的运动!
我是大陸人,但我絕對支持繁體字,那是中華文化的精髓
秦始皇統一了中國的文字,對中國的大一統及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可惜,老毛卻想要成立一個&新中國&,&推陳出新&“掃除文盲”,將文字簡化,造成今天的中國文字分裂成繁體字及簡體字。老毛究竟是統一了中國,還是造成中國的分裂,歷史文化界各有説法。
簡體字雖説較“容易”寫,但必須靠硬記方式來寫。 而繁體雖説較“難”寫,但如果按照六書邏輯方式卻是容易記,且保留了中國的文化優勢。簡體字由於簡化了不少,失去了構圖的美感。而繁體字卻保留中國古人造字構圖的美感,寫書法楷書都是要寫繁體字才比較美。所以,從文化的觀點來說,繁體字顯然比較有優勢。而且,學會了繁體字,讀古文也會覺得比較容易。
“掃除文盲”只是個藉口,今天的臺灣和香港都使用繁體字,識字率相當高。我就不相信如果大陸仍然堅持使用繁體字,就不能掃除文盲。毛澤東習慣寫草書,當然喜歡簡化字,可卻不知造成今天中國文字分裂的局面。可惜啊!
我是海外台灣人,在新加坡受的是簡體字教育,雖説能夠看得懂繁體字,但還不怎麽會寫。不過現在有空時會學怎麽寫。苦了我們這一代人啊!
秦始皇統一了中國的文字,對中國的大一統及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可惜,老毛卻想要成立一個&新中國&,&推陳出新&“掃除文盲”,將文字簡化,造成今天的中國文字分裂成繁體字及簡體字。老毛究竟是統一了中國,還是造成中國的分裂,歷史文化界各有説法…(引用)
“何不食肉糜?”
在1949年以前,中国大陆上每一个中学生身后站着100名连名字也不会写的绝对文盲。
2010年,中国识字率是91%,而且这91%的识字标准是:要能够同时达到会看简单报纸,能够记账,能写信才算脱盲。横向比较下,起步比中国略好的印度识字率至今仍超过一半不多。普及教育这事情,向一百人普及远比向一万人普及容易,而向几百万人普及则远远比向几亿人普及容易。尤其是这几亿人中很多还处在温饱线以下的时候。
普及简化字这是很了不起的成果,正因为在新中国建国早期以极高昂的代价向数亿人普及了基础教育,才有中国今天以世界工厂的身份跃居世界经济体第二位的局面。
至于传承嘛,既然先秦的诸子百家用大篆写东西也不妨碍现在人学习了解,那么区别更小的繁/简之争就更不在话下了。毕竟文字只是文化的载体,本身就是个以指指月的事情,跟手指头较劲太多,大好的月色可就看不见了。
好吧…现在大陆的看繁体字应该没压力吧…就是写起来费点劲·…
尤其是鬱悶…
乌龟的龟比画一个乌龟还难!!!
本帖最后由 淡定看世界07 于
10:11 编辑 龙腾网
沙发&&简体才是王道,繁体认识就行,不一定要会写,繁体在电子屏幕上看着那是异常的费事,不如简体字好龙腾网
为了更多的人识字,简化是必然的!&
谁再说汉字简化不是历史大势就拿这个抽他。&
韩国:1983年《朝鲜日报》公布第一批简体字90个,在《朝鲜日报》上使用,与汇总国相同的有29个,差不多相同的有4个。&
日本“1946年日本内阁公布《当用汉字表》,收字1850个,其中有131个是简体字,与中国简体字相同的有53个,差不多相同的有9个。&
马来西亚:1972年成立“马来西亚简化汉字委员会“,1981年出版《简化汉字总表》,与中国的《简化字总表》完全一致。&
不管简繁&&说出来都能听懂不是。那就得了呗
英语字母够简单的吧,难道影响当你们亲爹了?&
  近代汉字简化运动,源于太平天国,为了提升识字率,在太平天国玉玺及官方文件都书简体。经非正式统计,太平天国总共使用一百多个简体字,其中80%为后来采用(当代中国的文字改革P.38)。太平天国最有名的字是将“国(囯、国)”的“或”改成“王”,不过太平天国灭亡后,文字简化运动也停止。
  清朝末年,中国面临列强瓜分的严重危机。在这国事动荡、人心思变的年代,许多知识份子忧国忧民,力主变法图强。维新运动时,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考虑到若要救国图强就要普及教育、培养人才,就要克服复杂的汉字所造成的障碍。在此思潮下,汉字拼音化于此展开。维新运动主要人物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皆主张文字拼音化,但是维新运动只有百日,拼音化运动也胎死腹中。龙腾网
  五四运动的白话文运动为大家所知悉,事实上,文字简化运动应和白话文运动相提并论,因为两者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在此期间,许多人提出提升国人知识水平的方法,要提升知识水准就先提升识字率,增加识字率就要将复杂的中国字简化。简化文字获得许多知识分子的赞成,主张使用白话文的知识分子绝大部分赞成文字简化。著名的国学家胡适也不反对。
  1909年,陆费逵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发表论文《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公开提倡使用简体字。
  日,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减省汉字笔画的提议》一文。
  1922年,陆费逵又发表论文《整理汉字的意见》,建议采用已在民间流行的简体字,并把其他笔画多的字也简化。
  1922年,钱玄同与黎锦熙等知名学者又向国语统一筹备会第四次大会提出了《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系统地阐述了简化汉字的理由和办法。
  1923年,胡适在《国语月刊·汉字改革号》的《卷头言》中说:“中国的小百姓不但做了很惊人的文法革新,他们还做了一件同样惊人的革新事业:就是汉字形体上的大改革,就是‘破体字’的创造与提倡”。学者的建议引起蒋介石的关注。他找来教育部部长王世杰询问汉字简化的可行性。并指示逐步推行简体字。王遂委托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黎锦熙主持这项工作。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对简化字反响强烈,
  1928年,胡怀深的《简易字说》出版,这是为简化汉字服务的最早的资料专书。
  1930年,刘复、李家瑞的《宋元以来俗字谱》、卓定谋的《章草考》、陈光尧的《简字论集》等出版。
  1931年,徐泽敏的《常用简字研究》出版。
  1932年,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编的《国音常用字汇》出版,收入了宋元以来的大多习用简体字。
  1934年1月,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第29次常委会通过了钱玄同的《搜采固有而较适用的简体字案》,呈请教育部施行。
  1934年,杜定友的《简字标准字表》出版。徐泽敏的《550俗字表》发表。
  1934年,钱玄同又一次向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提出《搜采固有而较适用的简体字案》。
  日,上海《申报》首先刊载《手头字之提倡》的新闻报道,同时发表了《推行手头字缘起》和《手头字第一期字汇》。上海其他报刊纷纷转载《推行手头字缘起》。手头字运动由蔡元培、邵力子、陶行知、郭沫若、胡愈之、陈望道、叶圣陶、巴金、老舍、郑振铎、朱自清、李公朴、艾思奇、郁达夫、胡蜂、林汉达、叶籁士等200位当时文化教育界知名人士以及《太白》《文学》《译文》《新中华》《读书生活》《世界知识》等15家杂志社共同发起。
  日,中华民国教育部发布第11400号部令,正式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手头字第一期字汇》所收的300字大部分被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第一批简体字表》所采用。亦即钱玄同所编《简体字谱》中2400字中的324个,这是政府第一次大规模推行简化汉字。但当时戴季陶等文化元老强烈反对。
  日教育部奉行政院命令,训令“简体字应暂缓推行”。《第一批简体字表》被收回废止。
  1936年10月容庚出版了《简体字典》,并且在燕京大学开设简体字课加以试验。
  1937年,北平研究所字体研究会发表的《简体字表》第一表,业已收录简化汉字1700个,只是抗日战争爆发,汉字简化工作才被迫停止。
  后来退守台湾的蒋介石于1952年再次提出文字改革。并指示“考试院副院长”罗家伦先写些文章造舆论。同时,台湾国民党当局的“教育部”组织专家学者研究简化汉字的方案。后遭著名学者胡秋原极力反对。胡认为,汉字是汉文化的载体,是中国文化之根,已使用了几千年,书写时并没有什么不便,完全没有必要简化,简化汉字就是破坏中国文化。1956年大陆推行简化汉字运动,国民党当局开始将简化汉字斥为“共党阴谋”、“忘本卖国”等等。那时的台湾,汉字简化方案被赋予政治颜色。遂被永久搁置,最终以不了了之而告终。
  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汉字简化运动在共产党的统治范围内推广,该区的报章杂志使用了既有的或创造的简体字,这些字又称为“解放字”。但人们更热衷于新文字的创造。到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许多新文字方案在社会上流传。其中以语言学家黎锦熙和赵元任创立的《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简称“国罗”)和瞿秋白与苏联汉学家合作制订的拉丁化新文字(简称“北拉”),影响最大。在吴玉章的倡导下,“北拉”在延安甚至一度取得了和汉字相当的地位。许多目不识丁的农民通过这套拼音文字脱了盲,不但能读拼音报,还能写简单的信件。这更坚定了语言学家们对新文字的信心。不过,连年战乱,新文字的实验和推广始终没有在全国铺开。
  1949年5月,一直致力于改革汉字的语言学家黎锦熙联同多所高校的语言文字专家,向中共“五老”之一吴玉章建议成立一个文字改革研究会,恢复屡被战乱打断的文字改革工作。
  日,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成立,汉字的整理和简化也成为协会研究的目标之一。但协会成立后,人们对于新文字的热情远远高于汉字简化。(主要指的是创立一种拼音化新文字以取代汉字,)协会成立不到半年,就收到全国各地近百种新文字方案。同时,全国各地新文字研究组织也纷纷成立。据统计,仅1950年一年全国就有60个县进行了新文字的推广活动,14000多人参加学习,6所大学和3所中学把新文字列为正式课程。但当时对于这个问题中央还没来得及考虑。刘少奇回信给吴玉章说:“可以组织这一团体,但不能限于新文字,汉字简体字也应研究整理一下,以便大众应用。”
  1950年7月,吴玉章在全国文字改革协会干部会议上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直到此时,简体字的研究和选定工作才真正开始。
  1952年2月成立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收集民间及民国以来主张汉字简化学者们的建议,
  日,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汉字整理组成立,开始着手拟定《常用汉字简化表草案》。专家们采用普遍通行的简体字为主,辅以草书楷化的方法,选定了在群众中比较流行的700个简体字,拟出第一稿。
  1953年底汉字整理组选定了338个流传最广,笔画也比较简单的简体字,拟出了《常用汉字简化表草案》第二稿。
  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设立了中央文字问题委员会。
  1954年2月收录了1634个简体字的第三稿拟出了。
  日,由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改组,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设立国务院直属机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第一次常务委员会议决定对《常用汉字简化表草案》第五次稿再作必要的修改。汉字整理组在第五次稿的基础上编成《汉字简化方案草案》(798个简体字、拟废除的400个异体字、251个手写体汉字简化偏旁)。
  1954年底提出《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并于1955年2月公布于人民日报上,7月,国务院成立汉字简化方案审定委员会,由董必武为主委,郭沫若及作家老舍都是该会成员。同年10月,草案在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得到大多数委员的认可。
  1955年1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教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出联合通知,印发《汉字简化方案草案》30万份,征求意见。自《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发表至同年7月的半年多时间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共收到各界群众的来信和意见书5167件,全国参加讨论的人数达20万,其中赞成《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的人数占97%(《当代中国的文字改革》,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
  日全国报刊实行横排,使用简化字。
& && & 中国大陆的文字简化运动,不过是承接几百年来中国文化发展的潮流趋势而已,一群不学无数的湾湾。
简体字名头不好啊&
后面又成了保皇。。。。。。&
这也是我讨厌维新的原因。他们的自卑差点毁了汉。&
简体字的最先提出 是国民政府吧 貌似 龙腾网
文字的本质功能是用来记载和交流的,美感是其外围属性。龙腾网
中国经济的发展得益于教育的普及,教育的普及与学习门槛的降低不无关系。台巴子用呆湾识字率更高来反驳,先不论社会发展的环境和机遇,台巴子们听说过&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的典故吗?现实就是民国政府也就只能管上一个省几千万的人,把一个4、5亿人的国家交给它来管看看管成什么鸟样了,10亿以上人口的识字率?你要了它老命吧,事实上它也把自己老命给丢了。
bit961 该用户已被删除
说实话支持恢复繁体字龙腾网
同时再恢复文言文
哥会写小篆!同意恢复小篆&
结绳记事算神马?不够正宗,还是用无字天书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啊,妙!&
我更喜欢结绳,易学又古风,在绳子上挽个结就是一篇美文,酷。。&
我喜欢甲骨文,真的,甲骨文太象形,太漂亮了,建议恢复。&
我喜欢秦朝,我希望恢复小篆。&
龙腾移动网页版
推广简体的政策原本就是民国政策,新中国只不过萧规曹随罢了,只不过常公凯申败退台湾后,为了和大陆不同,又改了回去。再说简体字本来就有,又不是新造的。孔已己说的:茴香豆的茴有四种写法,你知道吗?
原文应该是草字头底下的 回 有4种写法&
台湾的“臺”字,你看看现在台湾人怎么写,还不是用的简体!简体根本就是从民国继承下来的。那时候,胡适等一堆的学者提倡简化字!&
忘了怎么写了&
LX碉堡了,没听说过这种说法。&
错了,是茴香豆草字头下面的回字有四种写法&
我上学时老师的要求是 写简体,识繁体,个人观点是文字方面不存在读写障碍就可以,不应该执着于繁简体,如果坚持认为某一方优秀的话,那也应该把小篆,金文,甲骨文什么的考虑在内。
简体大都来源于汉晋唐的草书和行书,草书和行书追求行云流水的美感,许多楷体写法复杂的就逐渐简化了&
当年我认繁体的时候,我们老师看到后对我说,又不是港港,弯弯的不用学。 这就是大陆的老师啊。。。。。。&
写简体,识繁体+10086&
弯弯这些2B还大言不惭讲什么古典美,殊不知大多数简化汉字皆有草书而来,没文化的弯弯,鄙视!&
繁体不用特意去学,自然而然就认识了。&
简化当然是趋势,历史使然,但是有时会看着一个简化字发呆,真是这个字吗?真是这个意思吗?为什么这个字这么读?各位有木有这种时候?
深圳的圳,好吧,第一眼确实没反应过来。。。&
这是什么字?各位能马上反应过来么&
我记得柯南里面说过汉字会出现这种情况,叫完形崩溃&
我也有這感覺&
不光是简体,即使是繁体字或者英语都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的 详见 /question/8386/&
同意楼上评分!中二+1
这是暂时性中2,不关简体繁体的事
简化本来是趋势+!繁体字对战国的人来说就是垃圾
bit961 该用户已被删除
民国那会的思想大多数都不值得提倡龙腾网
只能说那时候的人受时代局限吧
鲁迅等人的思想都被请出课本了
看看2008奥运会宣传的东西&&基本没有那段时间的东西 甚至是那段时间在批判的东西
因为鲁迅些的东西都是批判性的,大家学了之后会不会效仿呢????所以你知道为什么没有了吧!&
说鲁迅文章写得烂的,你确定你读懂了?鲁迅也是白话文的推动者之一。&
我说...鲁迅能看的不是一直只有杂文么?(课本里是很多散文==)
不过那时候也没有规范吧。&
鲁迅文章很多有错别字,也跟那时候不规范有关系吧。&
鲁迅的文章辞藻不好 不够华丽。行文胜在直接与思想
所以作为语文教材并不好
但可以作为阅读和品德教材
其实现在也是这样的
不信你去看看推荐的课外读物吧
鲁迅的文章都在里面的&
表示上学的时候与港澳来的同学同座,记笔记,老师一边说我们一边记,他总是大段大段的空白,下课后找我笔记抄......为嘛龙腾网
文言向白话改革的时候,那些老夫子不一样骂白话“伤天害理、禽兽之言”,到如今哪个还不禽兽?白话以后的人多少看的懂古代文献?是不是也是割断了中国传统?
文言文当然不能丢。&
想更好的了解古人的思想学文言文是必须得,译者多少参杂些自己的东西在里面,甚至有些根本就没译。&
不觉得。但是文言文必须学阿阿!!&
不太懂何谓语言水平?&
向白话改革是没错,问题是现在我们做过了。。搞得语文水平低的要死。&
bit961 该用户已被删除
小松 发表于
表示上学的时候与港澳来的同学同座,记笔记,老师一边说我们一边记,他总是大段大段的空白,下课后找我笔记 ...龙腾网
简体字 白话文
繁体字 文言文
这都是不能分割的
繁体字+白话文 写的太多&&不合适
个人认为应该恢复文言文和繁体字&&就没问题了&&
兄台所言甚是!&
同意恢复小篆!会写的飘过!&
LXXX你不能这么皮。&
这为童鞋已经几次初线并要求回复繁体字和文言文了。。我们期待你来做个榜样 来一篇文言文形式的帖子 要用繁体哦 亲~~ 一定要是原创的哦~亲~(我就不说包邮了)&
火药味没那么重啊!很难得啊~~~
爱在一瞬间 发表于
简化当然是趋势,历史使然,但是有时会看着一个简化字发呆,真是这个字吗?真是这个意思吗?为什么这个字这么 ...龙腾网
那是应为你小时没好好学?罚你回家抄下面成语一千遍~~~一千遍啊一千遍龙腾网
你把 因为 都打错了,还是自己先抄一万遍吧。哈哈&
噗~~同学,你好狠啊!!&
=.=猛然看到一个深得我心的评论,仔细查看发现就是我以前发的……
特在这里再次引用一下,以供参考:
FeibaiYu龙腾网
简体很多字也是自古有之,虽然很多简体字过度简化。至于美感一说,简体字也不乏具有美感的字,繁体字也不是每个字都好看。比如说“泪”这个字,与“淚”比较,我觉得更加形象并且也不乏美感。龙腾网
我觉的不应该纠结与繁体或是简体的概念,应该就字论字,就像上边很多网友已经表达的观点一样,最佳的方式是与两岸三地,新加坡,日韩等所有汉字文化圈的人共坐一堂,抛弃成见,一个字一个字的讨论,共同制定一套通用汉字方案。
大陆可以恢复简化过度的一些繁体字,台湾香港也可以简化一些笔画异常繁琐的繁体字,我们作为未来的古代人,有制定未来汉字标准的权利,也有这种义务——一如我们的先祖!
虽然实际执行起来肯定会困难重重,还是希望未来在各国的共同努力下,能实现这一影响深远的运动!
我不觉得外国人有资格来参与汉字的讨论&
韩国还有汉字么/&
同LX 我不想看见起源论~&
能别加上韩国么。。。瘆的慌啊&
谁说简体是近代产物啊。。。
只不过是草书写法楷化而已。二代简就是狂草楷化。。。这都是书法啊。
书简识繁,书法还是用繁体,再说了,繁体字在大陆并没有消亡
LXX和LX 的那位,梗和哏完全是不同的意思好吗?哏 是指:滑稽有趣的言语或动作。梗 的出处大约是宅文化,大意指用了某个有趣或令人会心的典故&
是“捧哏、逗哏”吧,去看ww节目,你能发现好多错别字,这些错别字在大陆节目上出现是观众不能容忍的&
最近看台湾那头的娱乐节目老把 哏 说成 梗
现在大陆的娱乐节目也跟着学
台湾已经是文化沙漠了
大陆再消亡
更没指望了&
大家好,我只是想了解一下这里的会员是比较习惯用繁体字还是简体字。我个人是两个都会。谢谢。
我支持简体,现在和未来是电子化时代,繁体在显示器上很难识别,字体越小越难,看起来太费眼力。&
习惯简体,繁体也没问题,会写至少一大半以上的繁体&
都是写简体,繁体大多认识,诸子可以看&
忘了小时候是看什么看得懂繁体的了....老点的港片?翡翠台动画。&
书简识繁+1。楼上上的ID还要更臭屁,给跪了&
坚决支持简体字。龙腾网
烦体字还不如英语有亲切感。
我上学时老师的要求是 写简体,识繁体,个人观点是文字方面不存在读写障碍就可以,不应该执着于繁简体,如果坚持认为某一方优秀的话,那也应该把小篆,金文,甲骨文什么的考虑在内。
文言文很美,但没办法搞科学.
文言文有简洁的美,甚至可以表现某些精微的思想,感觉,但对于完全精确化的科学没办法表述清楚.
另外很多概念都要重新创造词语并一一对应.&
毕竟很多术语是西方舶来品,那些术语在西文中本来就是造出来的词,文言文要一一对应太麻烦,尤其是文言文的简洁反倒会造成混淆。&
恩。。比如“对于移动速度的估计采用文献[36]中讨论的基于电平通过率(LCR)的估计方法, 该方法利用有效到达径上信道参数估计值包络的平均电平通过率,估计出时变多径信道的多普勒频偏”用文言文写感觉好麻烦啊。。&
论据呢 为啥只看到一个结论 我都不知道从哪反驳好了&
会写繁体叫厉害,不会简体叫废材
……会写比较常用的繁体字。&
古代的老百姓不是人人都读得起书的,所以简体字反而在民间更流行,因为他易学易懂。&
3代以内没有压力,还有现在讨论的是现代问题&
據文章中的討論所示,簡體字在歷史中也存在很長了,不知道你祖宗會不會簡體字?&
众多台湾香港民众不会写简体只会写繁体....&
让他们看看马伯庸的《小篆战争》吧
祥瑞御免家宅平安。。。&
缓则,胆敢直呼亲王名讳&
祥瑞御免!&
呔,尔居然敢直呼亲王名讳&
那些“食古不化”认为繁体字才是真正传统汉字的人,应该学习写甲骨文,因为那些才是真正祖宗留下来的字。==赞一个
DuskBird 该用户已被删除
所有简体字49年之后发明的只有一个字,别的都是老祖宗的东西。
层主说得对,但这里面应该不包含新造字,比如新元素名字之类的&
“黨”这个字。圣人云:君子不党。古人认为大道为公,你既然已经参加了某个黨了就已经变成了为某个笑群体谋利的了,就不能称作为公了。圣人认为所有的黨都是一群带了帽子的黑暗势力。GCD当然要第一个改这个字。&
砼,人工石,混凝土的意思&
&砼&也是后来发明的&
真的阿..?&
上课的时候用简体记笔记,回头用繁体整理,繁体比较容易写好……从篆书发展来看,简体比繁体早,古代书法写行、草的时候常常出现简体字,所以歧视简体字是很没道理的
书法写繁体,日常用简体。
本人喜欢繁体字,但是又考虑到,推广汉文化,增强软实力时~ 繁体会不会让鬼佬们望而止步呢。。。
就是。。這是我們自己的文化,恢復自己的文化傳統最好。香港,臺灣使用繁體字不是照樣發展的很好。老外容易學還是難學那是他們的事。。。&
自家文字何须估计他人想法,只要中国能保持在世界的顶峰,汉语再难,哪怕是个甲骨文,都会有很多人来学。相反,不要说打酱油的角色,像法德西葡这种西方的大语言,发音较之英语更加规则,学习的人还不是照样少得可怜&
Powered by Discuz!X3.2
Comsenz In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人眼中的汉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