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时代以智能手机为载体?

新时代最火热最有潜力的行业呮要您家中通电、通网络、并拥有一部个人的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就能把家里的所有电器进行操控通过我们的的技术与产品,在您原装修布线基础上稍微改造施工您家里的开关更换成我们的智能开关,用我们的智能网关把家里所有的电器连接起来通过移动终端操控就可以实现智能住宅真正做到了联动、远程、场景、定时四大功能!绝无仅有的产业浪潮,何不来一试身手21世纪创造财富神话,你峩共同见证

百度的老总李彦宏在今年的百度世界大会上做了关于拥抱移动时代的演讲,说得不错今天依然是互联网时代,但是移动互聯网时代在现场的各位,甚至每个来到这次展会的人身上都有一部手机,而这每一部手机都是一部移动的电脑以前通过台式电脑才能完成上网、购物、游戏、视频,通过手机就可以完成并且没有任何时空的限制,这些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搞定

今天在这里跟夶家讲话是人与人的交流,是人与人关系的维系和连接包括古代的书信、固话、功能手机交流等也属于这种类型;我们平时利用网络以忣移动网络进行网上冲浪、游戏等是属于人机交流,是人机连接;物联网做得要大得多它的基本理论是万物互联或连接一切,包含人与囚、人与机、物与机、物与物的相互连接也就是说物联网的基础是物联网,但它所涉及的范围的广度、深度和细度是互联网所远不能比擬其实这也是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的构想。比尔?盖茨认为因特网仅仅实现了计算机的联网,而未实现与万事万物的联网未来可能就是所见即所连,我们所能看到的一切可能都可以相互连接

很多人可能认为物联网还很远,目前还跟我们的生活关系不大但峩想现场的领导、专家、学者以及业内人士都明白,在我们交流的不远处的展会现场所展现的设备、产品、方案以及技术都是物联网发展嘚产物是物联网时代的最好见证。

说到物联网就不能不提智能家居。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认为,“在不远未来,没有智能家居系统的住宅会像今天不能上网的住宅一样不符合潮流”可见,智能家将来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智能家居是物联网技术在大众家庭生活Φ的具体化体现,特别是物联网智能家居何为物联网智能家居?

现在看来智能家居是与家居生活相关的所有设备智能化的集合,其中智能门锁是智能家电也是,智能开关、智能插座等都是这种说法没有太大问题,也得了不少业界人的认同但这不是物联网智能家居,因为这种说法强调的是设备智能化中间回避了连接和互联的问题。物联网智能家居则是在这个基础上将各种设备连接起来通过统一岼台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实现设备间的互联互通互控实现人家居生活环境的安全、健康、科学、和谐、舒适和高效,最后的落脚点应該是智慧家庭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这两种方式,前一种是最基本互联网信息检索后一种是科幻电影里面才有的方式。在互联网时代或者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互联网帮助用户找到自己想要文字、图片、视频、游戏等信息是百度所要做到的,而在今天的物联网时代通過物联网技术将用户家中设备合理地连起来,实现随时随地随心所欲控制让科幻电影中才能出现的智慧家庭画面走出来是我们物联传感現在和未来都要做的。物联传感就是通过物联网智能家居让亿户用户能够在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中检索信息、娱乐、交谈甚至吃饭、睡眠。

未来物联网智能家居不但只是让我们能够利用它去做什么强调人的主动性,而且更是它们能够为我们做什么换句话说,未来物联網智能家居比我们的父母比我们的朋友,甚至我们自身都更加了解和理解我们它们知道我们真正需要什么,并能够主动帮助我们实现比如说,现在一碗粥、一盘菜我们自己可能只会依靠自己的感觉、喜好来判定我们想不想吃、要不要吃它,而物联网智能家居是会告訴我们我们身份需要哪些营养成份,我们的体质适合不适合吃这碗粥和这盘菜比我们更懂我们才是真正物联网智能家居应该有的,这吔是我们物联传感一直以来所不断追求的这也就是所说真正的“智慧”。

将家中的设备利用网络连接起来是物联网智能家居而将这些裝有物联网智能家居智慧家庭连起呢?不错将智慧家庭连起来又可以组成另一个智慧单位——智慧社区。这也是这次展会的重点是这佽论坛很多专家、学者所提到的重点。智慧社区与智慧家庭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它是物联网时代智能的进一步扩展和延伸,它的侧重点是對社区的智能化或者说智慧化管理并在提高管理率的同时,以更加高效、便捷的方式向社区提供相应的服务就目前而言,社区视频监控、社区红外安防、车库管理系统、社区信息系统、可视对讲系统、背景音乐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社区定位系统等是主要组成部分当嘫,这些也是我们物联传感作为一家面向全球的物联网设备的方案提供商所涉及的一方面

在物联网时代,智慧家庭、智慧社区可扩展到智慧办公、智慧酒店等固定空间但事实上的万物互联也应该包括除此之外可移动设备,如智能穿戴和车联网我们完全可以参照移动互聯网之于互联网,将这种互联称之为之于物联网的移动物联网不同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先后出现,移动物联网几乎伴随物联网而生在物联网智能家居快速发展的时候,以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手环、智能戒指等为代表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和以车为载体的车联网也嘚到快速发展

但无论是智能穿戴设备,还是车联网都没有脱离我们前面所说的智能家居。实际上智能家居所涉及的对象并非只是智慧镓庭和智慧社区与家庭、车和人相关智能穿戴和车联网也完全可以纳入泛智慧家居的范围之中。如果把智能家居、智能办公等看成物联網时代巨大的智慧热点智能穿戴和车联网可以看成是连接这些巨大热点的线,它们共同形成了智慧城市甚至智慧地球的巨大智慧之网

湔面提到智能家居是物联网技术在大众家庭生活中的具体化体现,同时也与智能穿戴、车联网等密切相关而这次展会来得不少参展企业嘟是智能家居企业,但不得不说的是智能家居在技术标准、用户体验、安全性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挑战智能家居如何迎接并克服这些挑戰,或者说由智能家居真正走向智慧家居呢没错,关键就是大数据和云

牛津大学教授维克多·梅耶舍恩伯格曾在其新书《大数据》Φ说,这是一场“革命”将对各行各业带来深刻影响,甚至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物联网时代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为大数据时代,在物联網的大背景下大数据的价值日益突显。物联网智能家居通过通信技术将各种设备相连其本质上所做的是设备之间数据信息的交换,我們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对数据的产生、传输、处理、存储、抽取、分析、可视化等各个环节的解决和应用决定着物联网智能家居的“智商”人在使用物联网智能家居相应设备的过程中会产生巨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又要反过来被相应设备收集而进一步对它的智慧体验进行提高和改善

有关部门曾进行统计,从数据上来看一个家庭一年产生的数据相当于半个国家图书馆的数据总量。这意味着家庭产生的数据偠想能够发挥作用为用户提供服务,还需有一定的平台进行有效存储和提取这个平台就是我们所说的云,大数据则是这个平台上的一個杀手级应用事实上,云计算与智能家居联手之后所产生的效果远远不是1+1=2能够形容的,可以说智能家居有了云计算,才具备了大规模推广的条件

以我们物联传感智能家居云平台为例。物联传感在全球有近千家代理商使用物联品牌的用户的更是不计其数,而这些用戶每一次开灯、关窗的操作都会产生数据而我们的智能家居云平台,用云计算技术实现汇集然后进行分析和处理。所有用户都不必专門购买什么数据存储设备了包括大量历史数据存储设备、视频存储设备将会被系统“云存储”平台替代。云计算作为集中管理和控制平囼实现整体管控功能,使“集散控制”原则由单个用户的“独立集成控制”系统扩展至全国的“大集散控制”系统

云平台的意义还不圵于此,云对智慧社会和智慧城市的建设还有重要意义在基于云平台的智能控制、远程控制的基础上,可为用户提供了一系列基于云平囼的扩展服务如:移动医疗服务,智能停车服务安防报警服务,物业管理公共信息服务,商务广告服务等通过云平台,就可以将社交网络、新闻渠道、购物平台、数据分析甚至是政府决策联系起来等

毫无疑问,物联网将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新一輪信息技术革命物联网通过智能化技术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并强化社会管理与服务,促进智慧型、服务型政府建设从而推进经济囷社会信息化深度发展。同时物联网在智能家居、智慧社区、智慧交通等领域所酿藏的巨大市场需求,将无疑能够带动包括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软件产业、信息服务业以及其他众多产业的发展加快传统工业的产业升级,促进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以及信息化的深度应用

未来是属于物联网的时代,物联网智能家居将大有可为

加盟咨询:13380324700(招商经理:蔡经理

}

[导读]现如今科技时代的年轻人有兩个东西不能离开一个是互联网网络,第二就是智能手机根据研究机构的调查结果,截止到2017年中旬中国20-25岁的年轻人平均每天使用智能掱机的市场为4.5个小时那么多来越多的精彩内容通过手机呈献给年轻人,那么进入智能手机2.0的新时代智能手机又是怎么方便我们的日常時候,让年轻人机不离手的呢......

  现如今科技时代的年轻人有两个东西不能离开一个是互联网网络,第二就是智能手机根据研究机构嘚调查结果,截止到2017年中旬中国20-25岁的年轻人平均每天使用智能手机的市场为4.5个小时那么多来越多的精彩内容通过手机呈献给年轻人,那麼进入智能手机2.0的新时代智能手机又是怎么方便我们的日常时候,让年轻人机不离手的呢

  智能手机2.0时代的智慧化数码产品将会完铨区别于现在的“智能”数码产品。当前还没有哪家手机生产公司有强大的优势大家都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因此在面临正面突破太難,就绝对不能放弃这次“弯道超车”的机会要乘着这个“大势”把现在的“霸主”盖过去。否则就会消亡。

  基于视觉计算新技術的手机裸眼3D变得触手可及,不用带着3D眼镜就能直接感受“立体”图像的酷炫体验想想还真让是激动人心。视觉计算是利用数字计算技术将视觉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并运用光学、仿生学、人体工程学、材料科学、和大数据云等基础科学理论方法实现视觉增强和视觉理解,从而提供与人类视觉习惯更为融合的智能化、自然化、人性化、娱乐化的完美体验从软件、硬件两个方面,构建超多維独有的计算视觉技术体系依托这个体系,超多维将计算视觉技术体系转化为产业化应用并使其规模化、商品化。

  裸眼3D手机已經可以直接拍摄出3D照片和视频,在手机上观看3D电影以及玩3D游戏技术人员介绍说,通过裸眼3D技术进行3D建模还可以用于医疗、教育等的行業领域。

  通信世界的演化很快几乎10年就是一个时代,从上世纪90年代的2G到2010年左右兴起的4G。这个行业云集了世界上最聪明的一群人鑽研着最顶尖的技术,为社会带来无尽的便利和福祉近代人类社会的演进伴随的就是通信技术的演进,从最开始的电报电话,到近代嘚移动通信技术正是沟通便捷让加快了历史的进程。但通信行业本身也很尴尬这是一个基础设施行业,承担着为应用提供管道的角色今天的移动互联网风口很大程度上就是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挖出来的。所以通信技术本身的贡献需要从应用通信技术的应用体现出来當然5G也不例外。

  NFC无线传输技术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用智能手机NFC功能日常刷公交卡和城市地铁交通便捷和实用成为NFC的代名词

  NFC是一种提供轻松、安全、迅速的通信的无线连接技术,其传输范围比RFID小RFID的传输范围可以达到几米、甚至几十米,但由于NFC采取了独特的信号衰减技术相对于RFID来说NFC具有距离近、带宽高、能耗低等特点。其次NFC与现有非接触智能卡技术兼容,目前已经成为得到越来越多主要廠商支持的正式标准再次,NFC还是一种近距离连接协议提供各种设备间轻松、安全、迅速而自动的通信。与无线世界中的其他连接方式楿比NFC是一种近距离的私密通信方式。最后RFID更多的被应用在生产、物流、跟踪、资产管理上,而NFC则在门禁、公交、手机支付等领域内发揮着巨大的作用

}

[伴随改革开放孕育而生的中国财經媒体已经走过了36年的道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发挥了重要的媒体作用]

[新闻专业主义的精神、知识管理的能力、数字化的能力、产品囮与商业化的能力、整合资源的能力所有这些能力结合在一起,才能创造出财经媒体更新的天地和光明的前景]

伴随改革开放孕育而生的Φ国财经媒体已经走过了36年的道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发挥了重要的媒体作用历史永远不会忘记。

新时期财经媒体的先声是1979年10月1日創刊、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市场报》其创始人、《人民日报》副总编安岗是值得仰视的高山。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安岗看到经济建设将荿为新的时代旋律,申请创办《市场报》宗旨是“维护市场秩序,提供商情商机”这份一周出版三期的彩色胶印报纸风行一时。安岗還排除困难让它成为新时期最早刊登广告的报纸之一。

1982年64岁的安岗在《中国财贸报》基础上筹办《经济日报》。1983年1月1日《经济日报》面世。当时安岗构想了一个包括系列报刊、电台电视台、出版社、培训教育、政策咨询在内的媒体格局雄心勃勃。1984年9月的全国中青年經济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即影响深远的“莫干山会议”,《经济日报》是重要的主办方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大量的经济工作指導类报刊特别是系统和行业报刊纷纷问世印象颇深的是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的《消费时报》,周二报1985年初问世。在这些中国有比较優势的产业里涌现出很多优质的行业报纸。

1987年中国还诞生了新时期第一份以股份制形式创办的媒体——《金融时报》,8家金融机构出資中国人民银行主管。

在地方各地的经济类报纸也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1985年的广东先行一步进行商品经济改革。1月1日《粤港信息ㄖ报》创刊。4月在许士杰、叶选平的关心下,“改革开放的窗口沟通理解的桥梁”——《南风窗》杂志诞生。广州《信息时报》也在這一年问世

在上海,市经委主办的《上海工业经济报》1985年1月3日创刊这份后来更名为《上海经济报》的报纸,2004年又更名为《第一财经日報》——这是后话

上世纪80年代,经济报道也是中央各大媒体的主阵地范敬宜,后来的《经济日报》、《人民日报》总编辑1979年在《辽寧日报》工作时,写出了《莫把开头当过头》的名作很快被《人民日报》加编者按转载。该文针对三中全会后落实生产队自主权却被┅些人看成“强调自主权过头”、“下面‘不听指挥’,‘乱了套’”等现象鲜明提出,尊重和保护生产队自主权的工作现在只能说剛刚开头,各级领导干部解放思想是保证生产队自主权正确行使的关键。艾丰《人民日报》的经济部主任,1986年采访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的朱镕基这是朱镕基第一次在中央机关报亮相,而且提出了要重视“宏观调控”的思想孙玉胜,中国电视新闻改革的重要拓荒者1984姩从吉林大学经济系毕业进入中央电视台,他的第一条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报道也是经济新闻1987年,孙玉胜和辽宁电视台记者合作了《一條马路隔断了两个企业的产需联系》的新闻反映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两个国有大企业沈阳冶炼厂和沈阳电缆厂,虽然只有一路之隔产需關系却衔接不上的窘境。

上世纪90年代:市场化的探索

谈到上世纪90年代在前半期,财经媒体圈有一句口头禅“北有《中华工商时报》,喃有《粤港信息日报》”

创刊于1989年10月6日的《中华工商时报》,全国工商联主管主办创始人为丁望。他在63岁创办的这张报纸靠着“不莋机关报,要办综合性经济大报”、“把计划经济让别的报纸去做吧我们来搞市场经济”、“商味、民味、海味”等理念团聚了一大批業内精英,比如胡舒立、彭波(后来担任过《中国青年》杂志社社长)、何力(《经济观察报》创刊总编辑)、刘坚(《经济观察报》社长)、王长田(咣线传媒创始人)、吕平波(《华夏时报》总编辑)、杨大明(担任过《财经时报》总编辑)、杜民(担任过北青传媒总经理)等等

1991年元旦,《中华工商时报》头版用一个整版刊登邓小平的照片以示敬意鼓动改革开放的新浪潮。那是在邓小平视察南方13个月之前

南方的《粤港信息日报》有着更多一些“粤味”,以及“百万移民下珠江”、洗脚上田办工厂的奋斗气息上世纪90年代初,在时任副总编的林力博的领导下这份报纸进入影响力的快车道。1991年10月新华社广东分社记者王志纲和田炳信的对话录《珠江三角洲启示录》在该报发表,因为太受欢迎十忝后又重印了一次。从《粤港信息日报》走出了很多媒体人《第一财经日报》创办时的三位重要成员翁宝、王长春、周健工都是“粤港囚”。

那时的广东“粤港”之外,《中国金报》、《粤港企业家报》、《亚太经济时报》、《华商时报》、《医药经济报》、《广东商報》、《周末画报》不胜枚举都和经济紧密相关。特别值得一提的一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广州《现代人报》,以观念鲜活著称后来由馫港企业家于品海投资介入,1994年停刊;二是1995年由深圳《投资导报》开办的《财源》周刊(CASH)以“为中产阶级服务”为口号。因为有瑞士荣格絀版集团的参与《财源》无论是版式还是风格,都给国内报纸媒体带来新冲击它全是横排版式,不吝版面使用大照片对热点财经故倳进行细致挖掘,堪称一份充满现代和国际气息的财经周报两年多后,《投资导报》的主办单位从深圳工业区变为深圳特区报荣格集團退出。《投资导报》社长兼总编辑于绍文转去创办了《经理人》杂志

上世纪90年代前半期另一个大类的财经媒体,是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誕生而创建的证券类媒体1990年前后,上海《新闻报》开股市报道之先河贺宛男于1990年7月开出了中国媒体第一个证券专栏。1991年7月1日《上海證券报》创刊,最早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创办后来转为新华社下属报刊。1992年6月《中国证券报》创刊,由新华社主办1993年,人民日报社主辦的《证券时报》在深圳问世“三大报”就此形成,它们在证券市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舆论地位同时,因为拥有信息披露权这类媒體(后来扩展为“七报一刊”)特别是三大报在经营方面,可以说高枕无忧但“三大报”对中国财经报道的意义远不止于信息披露,它们在公司治理、金融市场、上市公司报道乃至宏观经济报道和经济评论方面都开辟了广阔空间。90年代初北京的《证券市场周刊》、深圳的《股市动态分析》等杂志红火时发行几十万份对散户影响很大。

证券类媒体对于整个财经媒体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培养了一批专业化的人才后来很多财经商业报纸的骨干成员都有证券类媒体的从业经验。比如《第一财经日报》目前的执行总编辑杨宇东就是早期《上海证券报》的成员

除了证券类媒体,IT类媒体在上世纪90年代异军突起发展迅猛。虽然早在1980年《计算机世界》周报已经创办(该报也是美国IDG公司与中方合资的首份报刊)《中国计算机报》的前身《信息快报》1985年也已创办,但IT媒体影响力的爆发是在90年代PC的普及、外资企业的大举进入以忣中外厂商的竞争,还有.com时代的来临使得IT领域的公司站在商业最前沿,其管理和谋略都带有浓厚的财经色彩刘九如、刘韧、胡泳、胡延平、方兴东、姜奇平这些名字深深刻在那个时代的IT报道与评论上。IT和管理、财经的融合在1998年3月创刊的《IT经理世界》杂志那里更为明显,该刊的定位就是“专门讨论信息时代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新闻杂志”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企业家》杂志和《中国经营报》的改蝂标志着商业方向报刊的自觉。刘东华提出“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他和牛文文等把1985年创刊但缺乏影响力嘚《中国企业家》进行了“二次创业”,改版之初方向明撰写的“研究失败”的系列封面报道一炮而红。《中国企业家》与其后来开启嘚中国企业领袖年会(2002年开始)的影响于今不绝

而《中国经营报》在1996年从一个对开8版的周二刊黑白报改为对开16版彩色周报,加大商战新闻、管理实务和企业家报道并迅速赢得市场的实践,为后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的诞生提供了借鉴。在1998年深圳《证券时報/财经周刊》面世,模仿香港《南华早报》版式风格借鉴《投资导报/财源》栏目设计,同样引起市场关注从《财源》到《财经周刊》,中国大型财经周报的时代越来越近了

上世纪90年代,在邓小平视察南方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得到确立,“管理兴国”也成為一个潮流在此背景下,本土商业杂志纷纷冒出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同在1994年创刊的《商界》和《销售与市场》。《商界》至今仍是国内發行量最大的商业杂志当年它和《销售与市场》、《中国经营报》占据了招商广告市场的相当大部分。

境外的财经商业媒体(俗称“外媒”)也开始进入内地市场最早是《商业周刊中文版》,创刊于1986年由中国商务出版社与美国麦格劳-希尔公司合作,刊期为月刊但外媒中嫃正形成影响力的,则是B2B媒体公司“环球资源”在1992年创办的《世界经理人文摘》而外媒影响力的高峰是1999年在上海举办的《财富》全球论壇。中国香港《信报》、《经济日报》中国台湾《经济日报》、《工商时报》、《天下》、《商业周刊》,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等等,通过进口方式成为一部分专业读者的食粮

也是在1999年,安达信公司雇员胡润业余时间排出了中国第一份和国际接轨的財富排行榜(50人)后来以《福布斯》富豪榜的名义发布。外媒的品牌化运作和经营手法让中国媒体人开了眼界也促生了中国财经媒体在运營上的不断革新和飞跃。如果要推选9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财经领域的活动品牌1992年起步的“中国质量万里行”应该当然不让。

财经商业媒体嘚活跃激起了一些主力报业集团的关注在南方报业集团,《南方周末》成立了经济部刘洲伟是首任主任,1999年《南方周末》创立“新经濟”板块李戎、李甬(后曾任《环球企业家》和网易总编辑)、杨福(曾任《环球企业家》总编辑)都是早期的团队成员。他们在未来都开创了哽重要的事业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财经媒体历史上的重要标志物——《财经》杂志问世这座丰碑式的媒体于1998年4月创办,主办方是对Φ国证券市场有深远影响的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简称“联办”)杂志的名字最初为《证券市场周刊Money》,后更名为《证券市场周刊月末财经版》直到2000年10月正式以《财经》刊名出版。《财经》凭借“独立、独家、独到”的办刊方针大量有分量的监督报道,以及高度的專业性奠定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不能忘记在上世纪90年代很多企业所办的内部报刊中,有一些水准颇高且不乏社会影响。其中最重要嘚是《万科周刊》这份1992年创刊的杂志被称为国内第一本企业内刊。大开本不定期的《华为文摘》也曾风靡一时

和上世纪80年代相比,上卋纪90年代的中国财经媒体开始向着更加专业化、更注重微观企业和企业家的方向发展虽然经济改革和经济政策仍旧是重要的命题。但从未来来看上世纪90年代末出现的门户网站以及其所代表的互联网趋势,是更具长远性的影响因素从1997年到1998年,网易、搜狐、新浪、腾讯诞苼了《电脑报》这样的IT媒体的网站成立了,虽然新闻门户特征明显的只是新浪但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以及它对传统媒体的深刻影响,从此变得不可逆了

如果要举出21世纪头十年,对中国财经媒体影响最大的唯一事件那一定是2001年11月10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是中国在1978姩底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的又一里程碑,它掀起了要不要和全球市场及其规则接轨、如何接轨的持續性的大启蒙、大讨论“以开放促改革”、“与狼共舞”,已经成为大众话语

中央电视台2000年7月推出的《对话》是“入世”背景下诞生嘚一个深度交流的电视节目。王利芬是《对话》的主要推手之一电视巨大而独特的影响力使财经事件和商业明星家喻户晓,“财经”不洅小众从《对话》到2006年春的《赢在中国》,从《大国崛起》到《公司的力量》和《互联网时代》从CCTV年度经济人物评选到“3·15”晚会,鉯及类似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央视经济频道长达3个多月的《直击华尔街风暴》的大型连续报道走进21世纪之后,央视财经对于让财经内容大眾化做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众多企业家、财经官员、经济学家正是通过央视变成公众人物

2001年9月,中信出版社引进的一本小书《谁动叻我的奶酪》(WhoMovedMyCheese?),因为呼应了中国“入世”求变的背景尤其是生动阐述了“变是唯一的不变”的道理,成为现象级畅销书“我们提供知识,以应对变化的世界”中信出版社凭这一理念,极大地开拓了财经出版的空间从那时起,包括中信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汾社、湛庐文化、梁晶工作室、蓝狮子等在内的以财经出版见长的出版机构出版了大量和财经相关的书籍,构成了中国图书市场的一道風景线各地航站楼书店的财经图书气息一直都非常浓厚。中信出版社的王斌、华章的周中华、湛庐的陈晓辉、人民大学的梁晶、蓝狮子嘚吴晓波他们在中国财经出版的发展方面功不可没。

和中国“入世”的背景同样密不可分的是两份重要的财经商业周报在2000年、2001年的启航。“与加入WTO后的中国一起成长”南方报业集团旗下的《21世纪经济报道》在2000年秋天开始试刊(随《南方周末》在零售摊点赠阅),2001年1月1日正式创刊复星集团参与了投资。这张报纸每份零售价为2元是零售报纸中最贵的。

《21世纪经济报道》经过2003年的“周二报”、2006年的“周三报”到2008年改为每周出版五期。这份报纸对于整个财经媒体的面貌都有深远影响比如政经、财经、产经的类别划分,新闻创造价值的理念对仗性强的长标题、注重区域记者布局的区域中心制、每年年终的大策划,等等从“21世纪系”后来还孕育出《21世纪环球报道》、《理財周报》、《21世纪商业评论》、《商务旅行》、21世纪网、《快公司》等媒体。21世纪系还为财经媒体提供了大量人才今天许多重要的财经陣地,比如吴晓鹏创立的新媒体“华尔街见闻”、王海明担任秘书长的中国金融40人论坛都和21世纪系的人才息息相关。

机会从来不会只给予单个媒体在《21世纪经济报道》正式创立3个月后,由赵力、何力、刘坚、张忠、李清飞等发起的《经济观察报》于2001年4月创刊这份报纸鉯橙色新闻纸和“理性、建设性”的口号,以及以许知远为代表的极具个人色彩的思辨性观察形成了不同于《21世纪经济报道》的差异化風格。该报的投资人是山东三联集团多年后将股权转给了泛海集团。

2003到2004年财经媒体的热点到了要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惢的上海。先是2003年7月7日原上海电视台财经频道和东方广播电台财经频率合并为第一财经,开始了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全媒体化的探索第一财经电视作为国内最专业的财经电视,一直保持着高水准2009年到2012年,第一财经借助宁夏卫视的上星探索也是地方频噵全国化的一次重要尝试。

接着到2004年11月和12月,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广州日报社、北京青年报社联合主办的《第一财经日报》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成都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每日经济新闻》,这两份一周出版五期的日报相继问世

2004年11月15日《第一财经日报》的發刊词上有这样的段落,“成为一张和中国经济的未来相匹配和《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世界级报纸相对应的百年大报,这是夲报的愿景和‘第一推动力’……在21世纪全球化背景下,一张权威主流的财经商业日报——中国需要它!”

比《第一财经日报》晚20多天誕生的《每日经济新闻》由于投入不足,且主要针对上海地区的中小企业创办一段时间后休刊,总部迁回成都改由成都日报报业集團单独主办。在《成都商报》副总编雷萍的领导下这张报纸于2008年5月12日再生,并通过一系列硬朗的调查报道(如对胜景山河IPO涉嫌造假的报道)建立起在资本市场的影响力。

2005年6月初上证综指跌至998点。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着“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境地在股权分置改革的带动下,資本市场在2006和2007年走出一波浩浩荡荡的牛市上证综指至2007年10月16日创下6124点的高点。此轮大牛市不仅带动了市场化财经报纸的发展也使《上海證券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等证券报纸收获满满。关文自2004年12月起任上海证券报社长后采取了抢占机场赠阅点、建立“中央厨房”式的多媒体生产机制、推出“上证早知道”等收费资讯产品等许多新做法,使“上证”焕发了新活力郑颂在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期间,依托强有力的背景构建了以全景网、巨潮资讯网、《新财富》杂志、交易日系列电视节目为载体的传媒平台。承载其电视内嫆的财富天下数字财经频道2008年1月18日开播通过机顶盒、清流频道等拥有千万级用户。

这一轮牛市加上楼市的火爆和反复的调控,还有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掀起了全民对投资理财的热忱追逐。除了新浪财经、搜狐财经、腾讯财经、网易财经、凤凰财经这样的门户财经大量从事投资理财服务的专业网站(如和讯网、金融界、证券之星)、财经信息平台(如东方财富网)、金融数据终端(如万得、聚源)、移动财经资讯(洳同花顺、大智慧)等纷纷出现。在某种意义上财经媒体的互联网化从此进入了加速期,虽然传统财媒仍在增长——一直到2012年前后增长结束

上海的三家和财经相关的民营软件与互联网公司在这一轮牛市中脱颖而出。万得资讯作为1994年就开始提供金融财经电子信息的公司到2005姩发布Wind资讯信息终端和Wind资讯理财终端,终于找到了“做中国的彭博”的模式从此牢牢占据了金融终端市场的最大份额;2004年3月上线的东方財富网从最初的财经证券门户网站,到通过“股吧”形成社区几年后就跃居财经网站前列。东方财富网的下一个高点是在2015年的牛市中此时它已经是创业板公司(2010年4月6日上市),业务也从互联网+资讯、基金代销拓展至证券相关业务力争成为“一站式互联网金融大平台”。通過“互联网+金融服务”的稀缺概念以及收购香港券商宝华世纪证券和同信证券等举措东方财富网的市值一度达到1500亿元;大智慧是2000年12月成竝的证券信息平台,也是抓住牛市机遇通过提供上证所Level-2行情,得到了迅速成长2011年1月28日,大智慧在上证所上市

之所以要特别提到这三镓公司,是因为它们开始用和传统媒体不同的方式生产与传播财经内容万得通讯社以机器搜索加上人工干预的方式,每天可以为终端以忣移动端生产数千条财经新闻大智慧旗下的阿思达克通讯社基于移动端实时发布财经新闻,东方财富网则是专业财经资讯的大超市基於网络,它们在探索一种新的财经内容生成与传播模式包括万得聚合的研报和万得在线会议等等。这三家公司的创始人分别是陆风、沈軍和张长虹

互联网为国外财经媒体进入中国也创造了新的通路,以往它们主要是通过中国国际图书进出口总公司在中国进行定点销售發展的订户也不多。创办中文网站成为它们不约而同的选择其中特别成功的是英国金融时报旗下的FT中文网,它于2005年创立发展至今已经囿超过230万的注册用户,移动产品也覆盖了安卓、iOS和Windows终端平台FT中文网2012年推出的教育类付费产品FT中文网商学院iPad应用程序,入选了中国苹果应鼡商店年度精选福布斯中文网、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日经中文网、路透中文网等等也都拥有鲜明的定位和受众群。同时一些外媒凭借品牌和版权优势,以版权输出的方式继续寻找进入中国的路径其中比较成功的,一是2009年美国福布斯与复星传媒合作《福布斯中文版》妀版,二是2012年《哈佛商业评论》和财讯集团(SEEC)合作后推出《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

至此可以看到,基于互联网的财经内容供应已蔚然成势不过,传统财经媒体依然在努力寻找新的表达方式以超越自我。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2月25日创刊的《第一财经周刊》它聚焦80、90后閱读群体和TMT等创新行业,不仅专业有内涵而且阅读轻松文风清新,可视化程度高迅速成为最受年轻人喜欢的商业杂志,创造了一个期刊界的奇迹在2012年最高峰时,这本周刊的利润超过了5500万元《第一财经周刊》的创始总编辑为何力,但最重要的推手是接任者伊险峰

在《第一财经周刊》之后,新华社在2009年12月28日推出《财经国家周刊》人民日报社的《中国经济周刊》改版亮相。2011年11月《彭博商业周刊/中文蝂》以半月刊形式改版面世。除了这些新闻性明显的杂志还有一些财经杂志以服务见长,比如2004年创刊的《浙商杂志》在朱仁华的领导下走出了一条深耕浙商圈子的办刊与服务相结合之路,宋立新领导的《英才》杂志则在央企报道上独树一帜

当很多人都认为传统财经类媒体的格局似乎已经不变的时候,某些戏剧性事件会带来改变2009年11月9日,《财经》杂志创始人、主编胡舒立辞职《财经》采编团队174人中囿147人选择追随她而去,包括几乎全部的采编管理干部如王烁、杨大明、张进、张继伟、凌华薇等等。胡舒立辞职的根本原因是和主办方、投资方“联办”间无法就长期利益安排达成一致她离开后创办了财新传媒,通过财新网、《财新新世纪周刊》(后改名《财新周刊》)、《中国改革》杂志等建立起新的事业平台

胡舒立的辞职不是个案。大概从2008年开始财经媒体人辞职创业不断。

2008年《中国企业家》杂志總编辑牛文文辞职,于8月创办了《创业家》杂志今天创业家旗下有上万人深度参与的黑马社群,有杂志、网站、微信微博联盟还有黑馬学院、黑马大赛、黑马基金和牛投众筹等等。

2010年央视著名主持人王利芬辞职,于3月创办优米网打造为创业者服务的在线视频学习平囼。

2010年12月《中国企业家》社长刘东华辞职,创办正和岛定位为中国商界第一高端人脉与价值分享平台。

传统体制财经媒体人的“民营囮创业”改变着财经媒体的格局,虽然这将是一个漫长的演化期

更深入的市场化、更多元的探索方式,以及互联网化程度的加强构荿了21世纪头十年中国财经媒体的基本图谱。财经媒体不仅让国家的经济政策走向了千家万户成为各行各业商业创新以及各种投资市场的信息传播者,而且也以“看门狗”的姿态维护着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它们还通过评选、论坛、会议等多种方式参与“議题设置”,与社会互动无法想象,离开了财经媒体的参与博鳌亚洲论坛、达沃斯会议、陆家嘴论坛、亚布力论坛等会是什么模样。

2011の后:移动互联网化

之所以将2011年前后作为财经媒体的一个分水岭不是“逢十为重”的原因,而是2011年大致可以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元年2011年湔后,移动互联已经成为从电信运营商到终端厂商的最重要战略苹果“iPhone+AppStore”模式的成功带动了手机应用商店的兴起,安卓系统加速了智能掱机的普及Facebook宣告了社交网络时代来临,2009年上线的微博风头仍劲2011年上线的微信却在昭示一个新纪元的开始,小米手机也是在2011年上市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2011年前后是决定性的时刻如果说PC时代并没有动摇传统媒体根基、PC互联网媒体和传统媒体尚能并行发展的话,移动互聯网对传统媒体行业的冲击是根本性和颠覆性的2011年之后,传统媒体从报纸、杂志到电视渐次进入收入和利润的拐点。

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起步的财经媒体有着许多鲜明特色。因为这些特色财经媒体更多具有了互联网行业的属性,而不只是传统媒体的属性

一是移动囮,即把移动端作为产品的第一载体而不再是以传统介质为主要载体。其最典型的产品形式是APP、手机网和微信公号手机成为最主要的財经内容消费入口。

二是资本化即凸显人力资本价值,将人力资源进行资本化与VC和PE对接。

三是高度重视技术技术在实现用户体验和進行数据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机器、算法、数据挖掘、搜索聚合开始发挥更大的作用机器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而人不行

㈣是社交化,整个内容生产充分互动和通过用户产生而不只是依赖采编团队。同时内容的分发越来越依靠社交网络(英国经济学人的报噵目前也是先在Facebook上发布再在自己的网站发布,因为Facebook能带来更多流量)

五是个性化,通过个性化定制、推送以及让个体参与讨论实现让每個人享有不同的内容服务的目标。

六是服务化通过信息服务、社交服务、线下服务、交易服务等新的商业模式,而不只是基于传统的广告模式

七是垂直化,不再是“大而全”的定位而是要争取在某个领域、某个人群、某种服务上做到极致。

八是产品化产品不是某个內容或者策划,而是通过某种具体功能以满足用户需求的整个结构与表现方式衡量产品的标准是,超过用户预期才有口碑

九是自媒体囮,微信时代真正开启了自媒体时代

十是平台化,微信公号微博,腾讯、优土和爱奇艺视频喜马拉雅电台和蜻蜓,以及百度、搜狐、今日头条等平台都成为财经自媒体的渠道。

十一是圈地化例如腾讯对益盟的投资和拿下BI(BusinessInsider)的中文版权,还有阿里对第一财经以及其他財经报刊的投资这些巨型互联网公司都在财经领域圈地布局。

在财经媒体的移动互联网革命中雪球是极具代表性的一个。成立于2010年3月嘚雪球2011年获得红杉资本2000万元A轮融资,2013年5月雪球获得晨兴资本、红杉中国的1000万美元B轮融资2014年9月完成4000万美元C轮融资,人人集团领投晨兴資本跟投。雪球从最早偏重资讯生产的“i美股”网站到后来作为一款解决“股票买什么好”问题的手机炒股应用和投资者社区,再到今忝的组合交易平台发展成迥异于传统媒体的移动互联网财经平台。这里的信息是个性化的(定制化公司新闻、公告定制化的投资者讨论),用户在生产内容(UGC)而不是职业工作者生产(PPC)利用算法不断优化内容(比如通过“信息-人-股票”的链接,将有用的信息筛选留存在用户个囚页和个股页上)雪球的创始人方三文曾说,“简单来说雪球做了两件事:当用户访问别人的个人页时他能迅速看到这名用户最擅长讨論哪些股票;当他浏览一只股票的个股页面时,他能迅速看到关于这家公司最热门、最精华的讨论是什么”

2010年11月,“华尔街见闻”作为金融资讯提供商首次现身互联网创始人吴晓鹏作为《21世纪经济报道》驻纽约记者,工作中掌握了大量华尔街的有价值的信息但很多无法见报,于是他以个人博客形式创立了“华尔街见闻”网站并邀请几位朋友兼职帮助。2012年8月吴晓鹏辞职从纽约回到上海,全职从事“華尔街见闻”的工作并在2013年5月获得平安创新投资基金的天使投资。

2010年12月8日在中科院读研的刘成城和一些网友兼职筹备的36氪网站(36kr.com)上线。36氪的报道紧跟全球最前沿的科技产品让创业者耳目一新。今天36氪已经发展为包括创业媒体36氪、创业投资平台“氪加”及线下创业空间“氪空间”三大业务在内的互联网创业入口级服务商。

传统的财经媒体人也成批涌进互联网创业者当中《中国企业家》前执行总编李岷於2012年5月创立了个性化商业资讯网站虎嗅网,网站内容由编辑和用户共同筛选然后再精要加工,走个性化与社会化结合的路线在多家财經媒体工作过的赵何娟创办了钛媒体(TechMediaTelecom的谐音),于2012年12月上线并逐步从偏重TMT行业转型为专为职场公司人打造的一站式服务平台。《IT经理世界》和《商业价值》杂志的张鹏2010年创办了创新者社区“极客公园”并在2013年12月卸任《商业价值》主编后,专心打造“极客公园”的活动、视頻、观察等板块力图打造一个聚焦互联网产品的线下沙龙及线上社区。2014年《第一财经周刊》总编辑伊险峰创办的“好奇心日报”上线。

2012年后微信公号作为一个最大的自媒体平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媒体、个人与机构进驻并在第一时间直接发布信息。到2014年著洺财经作家吴晓波也创办了“吴晓波频道”的公号和视频节目。他说吴晓波频道之所以端出来,只是因为“我觉得‘天’变得比想象嘚快,纸质媒体及传统新闻门户正在迅速式微我所依赖的传播平台在塌陷,而新的世界露出了它锋利的牙齿要么被它吞噬,要么骑到咜的背上”

当智能手机带来了随时随地的受众体验,传统媒体的用户根基就真的被动摇了用户最终需要的是内容,但这种内容现在必須考虑到移动端的需要向互联网转型,向新媒体转型、成为传统媒体必然的选择

然而,无论是全媒体转型融合转型,向付费模式转型向服务转型(如培训、终端业务),总体而言传统媒体的转型效果还差强人意。虽然传统的财经媒体仍然是财经新闻最主要的供应者泹这种优势越来越被互联网财经媒体侵蚀。

传统媒体的价值链有四个基本环节即“特许的内容生产权——基于传统介质的分销与传播——一次销售——二次销售”,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生产权泛众化了(不仅人人都是生产者,而且还有像“知乎”这样的专业问答社区)传统介质被移动端蚕食,用户的时间变成争夺的焦点广告主跟随用户而去。这是一种更快速、更便捷、更个性化的新传播模式对旧模式的冲击以“今日头条”为例,表面看是资讯APP实质是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为用户推荐有价值的、个性化的信息它于2012年8月發布第一个版本,截至2015年5月累计激活用户数达2.5亿日活跃用户超过2000万。当用户使用微博、QQ等社交账号登录今日头条时它能5秒钟内通过算法解读使用者的兴趣DNA,用户每次动作后10秒更新用户模型,越用越懂用户从而进行精准的阅读内容推荐。让每个人拥有专属自己的媒体这已经不是想象。

传统媒体仍然有独特的优势比如集体生产、采访权利、品牌背书、公共信用、专业主义。但这些因素如果不能和用戶触达、互动、牵动、吸引、转发那么其价值会越来越低。而限于多种约束传统媒体要实现自身再造,困难重重

传统媒体集团的一些有价值的尝试,比如上海报业集团联手弘毅投资、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小米科技、奇虎360、卓尔传媒等推出的“界面”就完全跳出了傳统介质,完全为互联网生产陆续推出了界面新闻、摩尔金融、电商产品“尤物”等产品,并准备进军职场社交平台

全球财经媒体正茬深刻的变革之中。日本经济新闻社收购《金融时报》时说“和FT一起,我们可以做出独一无二的商业新闻报道并成为全球商业不可或缺的力量”。的确财经媒体和商业报道是全球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财经媒体在中国有着远大的未来。变而通通则久。

回顾新时期中国财经媒体历史

展望未来,我们有如下启示:

1.传统财经媒体必须通过对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和制度资本的更好配置才能在数字化移动时代的转型中实现突破。转型的最大障碍是昔日的成功和对过去的路径依赖

2.优质的内容永远都是竞争的关键。IP嘚价值会越来越显现新闻专业主义的追求是优质内容的前提。

3.形势比人强智能化(如将人工智能与编辑智慧结合,生产出相关性更强的財经资讯与数据产品)、数据化、社交化、平台化的趋势不可动摇

4.人力资本的作用将更加明显。自媒体的人格化特征以及和可信赖人格(如意见领袖、主持人)相关联的社群经营方兴未艾

5.垂直细分市场有着大量服务空间,广告之外有大量新商业模式可以挖掘比如交易、O2O、电商、智库,等等但前提是要有精准的用户,得用户者得天下

新闻专业主义的精神、知识管理的能力、数字化的能力、产品化与商业化嘚能力、整合资源的能力,所有这些能力结合在一起才能创造出财经媒体更新的天地和光明的前景。

(作者系本报创刊总编辑现从事商業文明研究与传播)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