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练颤音最简单的方法简单快速方法

查看: 2461|回复: 8
请教一下大家怎么练习颤音?
练了一个星期,练得手指都快打结了。右手手指快速颤动的话,左手节奏就跟着加快,感觉两只手绑一块儿了,一只手快另一只手不自觉地跟着加快。请教一下大家都怎么练习的?
我想帮你。。但是我也不懂。。。
慢慢慢慢慢慢慢慢快点慢慢慢慢慢慢快点&&一?
建议哈农29条多练,5个指头都打好基础,再23条多练,4、5指加强!
这个功夫在诗外,单纯练颤音还收效不大,手的能力整体提高了,颤音也提高了。
我在演奏之道发过一个求助贴,是关于颤音的
《是弹不快还是抬不快?》
你看看,会有帮助
回复 #6 弹棉花的弹 的帖子
偶颤音弹得也不好,但是短时间的可以虎虎人~~
主要还是手腕放松的问题,
把手腕悬空,然后手腕不要晃动,这时看手应该是一个平面的,
然后23指交替动,
这个时候要保持手的姿态是平的,不能有太大的摆动,
最主要的是,这个时候手腕是出于完全放松的状态,
有点像打鼓的人,用左手和右手快速交替敲击鼓点时的状态,
你看打鼓的人,快速的打了很久也能坚持,就是手腕是出于放松状态的原因。
我现在弹颤音的时候手腕也放松不下来,所以不能持久~~
谢谢分享。!
回复 #7 bird 的帖子
好老的帖啊,被我挖出来了。
练了几回颤音,总觉得不得法,我觉得一是手指基本功不扎实,所以单练颤音进步不大。
另外,颤音会是手腕不动只动手指吗?我觉得bird的比喻很好,像打鼓,但是打鼓的人不累,我觉得是因为他的身体跟着摆动,而并不完全是两手或两臂在使力,所以没那么累。所以同理的话,颤音时手腕是不是要配合手指动作有个小幅的动作呢?
快速回复主题
Powered by舌尖颤音的练习方法超全 分享之
&&& 印尼语中的r是大舌颤音,即舌尖颤动。因为汉语中没有这样的发音,所以大多数中国人学习印尼语时会觉得颤音是一个难点。  颤音发音的方法理论上很简单,将舌头平伸放松,由喉咙连续吐气,舌尖受到气流的波动自然颤动,发声,即是颤音。  练习舌尖颤音的时候,可以将舌尖轻轻向上卷起,不要使劲上卷,轻轻上卷。略为接触硬腭前部,继续保持放松的状态。&&& 这时,吐气,用连续的呼出气流吹动它,让舌尖振动起来。学会吹动舌尖以后,再学习同时让声带振动。开始学习的时候&&& 宁可让舌尖多颤动一段时间。实际语言里可能只要颤动一下就够了。  可以设想,在大风中空气很快流过高高烟囱的两侧,烟囱也会摆动起来。因为是使用气流吹动的,所以说是伯努利效应的结果。&&& 那种运动方式的原理,是跟闪音不一样的。舌尖闪音要靠人用神经指挥肌肉去让舌尖运动。  伯努利效应使飞机机翼产生升力,可以飞上天。或者说,机翼上表面的流线型比下表面的流线型长,飞机前进的时候,&&& 空气流过上表面比流过下表面快,于是气流压向机翼上表面的负压力大于下表面的负压力,飞机就获得了上升的力量。&&& 两条船挨得太近会相向靠拢或碰撞,也是那种负压力作用的结果。  声带所以能够振颤,主要是伯努利效应和弹性力的结果,不是神经脉冲指挥的。所以不要试图主动的摆动舌尖发声,&&& 那是不可能的,必须用气流带动舌尖振动。  练习颤音时,有几个方法,均是印尼语学习者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仅供参考。  1、在颤音前添加一个辅音,例如ter。通过辅音的发声,带动颤音的发生。在体会到舌尖颤动的感觉后,逐渐把辅音去掉,剩下的即是颤音。  2、音节末尾的颤音比较难发,根据个人情况可以随意增加一个元音,之后再把该元音弱化。  3、早晨漱口的时候含着水发声,在水流的作用下颤动,原理和气流颤动是一样的。  4、为了保持放松的感觉,可以躺在床上,让身体平躺放松,然后练习放声。  5、大多数人都可以发出颤音,所以不要怀疑自己发不出来。我认识的人当中最长的练了半年就可以发出颤音,区别只是有的人发的清晰,有的人发的含糊。  6、即使发不出颤音,也不影响学习印尼语,印尼人也有天生发不出颤音的人。如果发不出颤音,在音节中将r替换为l。基本不影响实际中的交流。大舌颤音也叫&舌尖颤音&&齿龈颤音&,是通过舌在发音部位呼出气流的冲击而颤动发音。大舌颤音在【斯拉夫语】,如俄罗斯语、白俄罗斯语、乌克兰语和波兰语, 以及【罗曼语】,如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中十分普遍。学习这几种语言,不会打颤音,无疑是语音的重大缺陷。法语和德语常用小舌颤音, 尽管这两种颤音是同位异音。该颤音也存在于通俗及正统的阿拉伯语中!由于汉语没有颤音,在开始学习中是比较困难的,不大容易掌握,掌握发音的方法和要领,是可以自如运用的。偶没学习过西班牙语,但通过音频了解,俄罗斯语中颤音字母【Р(拉丁字母:R)】,发音和西班牙语一样!发音时,舌尖稍稍卷起,和上齿根或齿龈接近,气流通过时冲击舌尖,舌头颤动而成音。比较通俗的发音为:哎了儿...初期练习时,前边最好加以辅音辅助发音。试试看...努力练习,保证你可以让你的颤音得儿得儿的...练习发舌尖颤音的一开始,舌尖轻轻向上卷起,接触上腭。与此同时舌面边缘也要起作用,把口腔前边的出口全都堵住。舌面边缘用一定力量,紧靠左右两侧的上腭和牙床。它们不参加颤动,只是使舌尖的活门缩小,同时使舌尖有弹性。也就是说,舌面两侧的边缘是不动的。呼出气流的压力会把舌尖推开。如果吹不动舌尖,可能是舌尖太紧张(无声),更可能是两侧漏气(有 h...... 声)。如果吹的时候听到一声 th...... ,然后舌尖停在外头不动了,一定是缺少弹力,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把你们全部吃掉!
上午好?每天6w?
早起的如初有虫吃吗
校园网不卡
长了一个新牙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唱歌的颤音要怎么练?
我的图书馆
唱歌的颤音要怎么练?
高手教一下 - -【余凡的回答(13票)】:最好的颤音就是不要刻意练习的,“天然的”颤音——或者说你与其练你的“颤音”,不如去练你的耳朵。&&人唱歌之所以会发明“颤音”这一技巧,究其根源是为了平衡与修正音准。&&当你发出声音之后,会通过外部媒介(大多时候就是空气)和内部媒介(听骨神马的,我不研究人体,略知大概)传达给你的耳朵(刺激听觉神经),然后你的大脑会告诉你是偏高了还是偏低了(判断依据就是你想要唱出来的那个音,所以连声要有乐器辅助作为客观参照物)。&&“颤音”在这个过程里就是为了保持音准的“精确性”!&&因为人很难稳定的保持住一个绝对音准(非常短暂的时间内可以,这个时间没有标准,因人而异吧。我个人觉得能保持1-2秒,超过2秒就会自然而然的使用颤音来修正),所以只能用上下略微浮动的颤音来维持住一个不会影响听感的相对音准。&&这涉及到发声器官的特性问题,声带的确不是钢筋混凝土,它以韧性著称,稳定性则比较差。就算你能控制住声带长时间的发出绝对音准(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多多少少都得颤,这是你无法改变的事实),那样的声音也绝对无法称得上是“歌唱”。&&所以,听从你身体的召唤吧,只要你的耳朵没有问题,那么对你来说最好听的“颤音”就是你自然而然发出来的那种。&&==========&&接下来说说所谓的“装饰颤音”。&&在人类探索歌唱艺术的道路上,出现很多大师,巨匠。他们独创或继承发扬的一些特色声乐技巧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一类技巧就是“装饰颤音”。&&相比上文所说的“天然的”颤音,这种技巧有其特定的用法和适用范围——但是,并不要教条化!因为很多情形下,这些技巧仅仅适合那些发明者的发声条件和演唱风格。&&坦白讲,学习唱歌最忌讳的就是模仿别人的技巧,除非你不追求个人的发展只想当作兴趣爱好,否则你模仿的越多越像,你越发离“艺术”更远了。&&我个人觉得,艺术就是美的表达来表达美。确切地说就是把“个体的性格”(我说个性比较容易被嗤之以鼻)用某种形式表达出来,形成被他人认可的美感(有时候甚至不被他人认可,这取决于当时当地的社会状况)。&&因此说,哪怕是颤音这么微不足道的一个技巧,也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如果同样的材料还要用同样的方法展示一遍给我,我是绝没有什么兴趣的。所以不要去问别人如何练,即使问了也不要完全照搬,还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怎样知道最适合自己的?做两件事:最适合自己的演唱,一定是让自己倍感舒服的!无论是音高还是技巧还是呼吸,哪怕有一点点让自己觉得别扭,那么就算是帕瓦罗蒂这么唱,你也不要这么学;尽可能地录下自己的每一次练习,然后去听!如果你听着都觉得不对,更不要说别人的感觉了。记住:想要让别人爱上你的声音,一定要先让你自己爱上。关于第一点,这就意味着在这条道路上你会不断地摸索,事实上可能是一辈子。所以别想着找到一套办法练到毕业就可以“天下无敌”。关于第二点,我举个例子。不久前有一位朋友发来一首习作要我听听看,一听是模仿张学友的。大家都知道,歌神张学友的声音辨识度很高,很有特点,你想要模仿出超越他的成就是不可能的。不得不说这位朋友已经模仿地很漂亮了,但是就是有一股子说不出来的难受。于是我问他:你自己听了吗?他说:听了……大概不习惯自己的声音吧,你喜欢吗?我说:你模仿地很像了!但是我不喜欢。因为连你自己都不习惯,别人又怎么可能习惯?即便你要唱别人的歌,你也不用模仿别人如何唱。比如说林志炫翻唱的《离人》,我觉得就很好啊!一点都不像张学友,但是丝毫不逊色于原唱。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歌手应该追求的境界。=====对于&Hsiang Chieh&的反驳=====我觉得你对我的反驳毫无道理,原因如下:我从来没有说过不需要颤音,它当然具有装饰的作用,但是它的诞生却不是因为装饰,而是生理结构的必然。任何人都可以做个实验,保持发出一个固定音高的声音,然后强迫自己不要颤——你试试看自己能不能做到?我相信只要是耳朵没问题的人都可以听出来,颤音是自然而然存在的,你不可能唱出完全没有颤音的声音。对于它的装饰性作用,我强调的是唱出自己的风格,即使你欠缺表演经验唱不出什么风格,你也要至少保证自己唱的舒服。千万不要为了模仿而去练习,一旦形成错误的发声习惯,想改都来不及!多说两句。学习别人的优点没有什么不好,但是真正会学习的人都知道要批判地去学习,学以致用,学为我用。如果你真的是一个会学习的人,你也绝不会因为我不推荐你模仿别人就真的不去模仿了,我怕的是不会学习的人容易很盲目的认为别人的才是对的而轻易否定自己。中国的声乐教育历来否定歌唱者的个性培养,一再强调方法论,总以为总结出一些规律和方法,歌唱家就能够批量生产了?!如果真有什么规律值得传承,那就只有一句话:最舒服的唱就是歌。如果你的颤音非要控制在上下半音或1/2音才算标准,才算“好听”的话,如果你的颤音非要像xxx或xxx才可以的话,那我不如去听wave generator and original vocal.如果非要拿事实来佐证这句话:中国的歌唱家越来越少,而国外是个歌手拉出来都比中国学院派唱的有“灵魂”!(我不说唱得好,因为在很多人眼里这个“好”是有特别标准的)【张鹤馨的回答(1票)】:我个人认为在没有一定的歌唱基础的时候不要太刻意去”做“颤音,如果气息基础不太好做出来的颤音会让人听起来并不是那么具有美感。记得老师讲过,貌似是说好听的颤音每秒钟颤7、8次吧。记得刚刚开始学声乐的时候自己身上发生了一件很搞笑的事情,一次上声乐课,有一同学在旁听,我也是初学,气息比较弱。长音控制得不好,气息不稳,有点抖。唱完了下来,不明真相的同学拉着我热心肠地问我,你会唱颤音啊,肿么唱的。我就想我不知道啊,我肿么觉得是气息不稳,在抖呢, =。= &我认为颤不颤或者怎么颤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一定是你唱歌传达出来的一种美感,最怕听到那些颤得让人心慌的做作难受的颤音,当然,如果长的是比较大的声乐作品,直叉叉一个长音拖着的确更让人难受~无论是专业学习还是业余爱好,声乐、歌唱应该都是给人带去美的享受的事情,技巧都是一个辅助,打好基础比如气息、音准的把控、歌词的理解和表达。然后多听优秀的声乐作品,多揣摩,然后再适当地去模仿,自己把基础 特别是气息方面的练习做好,到了一定的阶段颤音自然就出来了吧~【王清的回答(0票)】:其实颤音如果是类似张学友的那种就很好练习,如果你是喜欢想Adele那种的就很难了,个人觉得是需要模仿开始。先慢慢分解,然后加快。【ChevalierWang的回答(0票)】:这个很难解释,练练就有了,然后再练练就自然了。看其他人的回答都忽略了一点,必要颤音是保护音带的方法,否则本嗓来喊的话一般过了35岁就完蛋了,这方面没控制好的比较著名的是:卡雷拉斯,年轻的时候那声音多棒。原文地址:
馆藏&6689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练颤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