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朝鲜女人睡觉体验做科研是怎样的体验

分享文章到微信
关注新文阁公众号
知乎日报:在日本做科研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来源:新文阁
编辑:jian
导读 : 图片: 版权图片库作者:victor cheung首先强调,日本的科研确实还是世界顶尖的,可以参考 Nature 发表的亚太排名,亚洲第...
  图片:
   版权图片库
  作者:victor cheung
  首先强调,日本的科研确实还是世界顶尖的,可以参考 Nature 发表的亚太排名,亚洲第一是中科院(52 个研究所),后面的 2-4 名分别是东京大学,RIKEN(6 个研究所),京都大学(数据截至
  Institution rankings),累计 5 年排名()top6 有 5 个来自日本(
  Institution rankings)印象中曾经有一次是 2-5 位分别是东大,京大,RIKEN 和阪大,再加上东北大学前十名有一半来自日本。最近 10 年几乎一年一个诺贝尔奖,而且绝大部分人的成果、教育都是在本土完成。如此小的一个国家,有如此的成就是不可思议的。
  为什么来的人少,我想语言和文化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众所周知的矛盾,大家可能对日本有一些偏见(比如变态,奇葩之类的),对日本的大学有一些看法(比如很 push),大家基本都是会英语不会日语,但是日本人英语不好,在科研和生活上会比欧美麻烦多很多。另外一个原因,用我智利同学的话来讲,中国人对美国有一种近乎狂热的执念,其实欧洲也有很多非常低调的牛逼的研究所和大学,比如他之前所在的卡洛琳斯卡医学院,但是很多中国人都不太了解,觉得不如美国的学校好。
  以下来回答你的问题:
  1.日语需要达到什么水平才可以去日本比较好的大学或研究所工作(postdoc 和 faculty)?
  确实绝大部分日本的大学或者研究所都是说日语的,讲英语的很少。像我所在的研究所这样,2 位教授都毕业于美国,所里国际学生比例大,英语讲得好的不多。我想日语至少要 N2 级别才可以吧,我之前住宿舍的时候,隔壁是一个 USTC 的学生,他的日语就是 N2 级别,但是感觉他交流起来就好很多,硕士阶段可以上学校的免费日语班,这样能提高不少。
  2.在日本的科研工作(比如体制、科研氛围)整体和欧美、中国比起来有何异同?有何优缺点?
  日本的科研我觉得最大的特点是传承,一个方向会研究很多年,当然期间也会做一些调整,但是大方向是一致的。很多实验室的教授退下去之后,接任的教授就是自己的嫡系子弟或者在这方面很知名的学者。
  另一个很大的特点是认真细致,我只拿我的亲身经历来说明,尽量不做 overreach conclusion,参考院校是清华深圳研究生院环境系,京大环境系和我们研究所,英国 Center for Ecology and Hydrology (CEH)还有香港科大化工系。之前我在 HKUST 化工系读书的时候,做实验用仪器,学校会集体培训安全知识,也要考试,合格才能用。但是具体每个仪器的使用守则,只能是师兄师姐来教。在京大环境系,会有专人教你使用,因为大部分仪器都是公用的。在我们研究所,因为规模小,使用更加严格。每个仪器都有 1 个负责的教授还有 2 个协管的学生,在使用之前要先问学生怎么使用,哪些地方需要注意。问好了再去找教授,教授会问你问题,如果打不上来就要再去问,直到可以回答上所有问题为止。
  我们使用一个称量的天平都要回答一张 10 个问题的问卷。使用 MilliQ 纯水机都有 7 条规则:用之前要先看显示屏上的数值,conductivity
  18.2M&O*cm@25℃;TOC 5用之前才可以接水平时不要接;接的时候要用特定的瓶子接不能随便找瓶子接;接的时候要斜着接,让水流到壁上,这样不产生气泡,防止空气中的污染物进到水中;绝对不可以碰接水的头;如果用量大要注意看屏幕上的水量提示。申请通风橱的时候问我为什么要用通风橱,具体哪些污染物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什么性状,怎么造成伤害,造成什么伤害。用个紫外分光光度计,一直问到拉格朗日常数怎么推导。
  上面提到的几个研究所和大学在这方面都没有这么严格。在其他方面,我们做报告的时候展示 PPT,带我的 mentor 就是典型的日本人,他会深扣每一个字用的合不合理,每页的排版和字数,重要内容的摆放位置,时间和内容的掌握,字体的大小&&甚至最后结束语都要改,一定要用 Thanks/Thank you for your kind attention, 不能用 Thank you,后者太没有礼貌。我常常去深圳实习,那边的学生做报告没有这么细致,HKUST 也是如此。CEH 这点做得很好,毕竟是母语,表达更到位。
  我看中国一些研究所还有顶尖大学的某些院系已经赶上来了,越来越多的老师从外国回来,水平什么的也越来越跟外国接轨了。2000 年那阵能有 CNS 就是院士了,2005 年那阵有一个 CNS 全国疯抢,2010 搞生物医学口的都好几篇 CNS&&现在清北华南理工的本科生硕士生都有发 CNS 的了。
  选题方面:我觉得香港更多是从发文章的角度来选题,终极目标是发文章。而我导师每次都会问你做这个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意义,而文章我们研究所发的不多,但在专利、工程方面我们有很多成果,一样可以成为日本领先(陈光浩教授语)。不是说发文章不好,理科发文章可以理解,工科还一味的发文章就有点不合适了,毕竟要用于实践,而且文章不是科研的唯一评价标准。CEH 那边是研究所,专心科研,可以从事长期项目,不像大学一般博士毕业,就换题了。他们选了很多当今世界上的热点问题,列好优先顺序,大家共同合作,这点太棒了。
  工作时间:清华那边就有点国内的特点了,每天必须几点到,一天多少小时,我亲眼看见有的硕士生就在那边打游戏一打一上午,很多硕士晚 6 点就基本回去了。英国那边都是早 9 晚 6,最晚 8 点,想多待会都不行,人家要关门下班。我们研究所的学生和博后都很努力,虽然没人管你什么时候来,但是基本周一到周日,早 9 点到晚 12 点都有人的。教授也是很拼的,我刚来的时候,他经常凌晨 2 点发个邮件,早晨 5 点再发一个。今年一个博士毕业的学生,预答辩被 10 个人从下午 5 点问到晚上 11 点,中途就休息了 10 分钟。HKUST 的压力跟日本差不多,我们一样都是这个工作时间,只不过周末我们去的少。累不累看老师也看方向,理科普遍累,一直在日本读书的老师实验室比欧美系的老师手下累。
  科研体制和氛围:这方面不好说,但是日本教授的权利很大,厉害的教授经费超级多。同样一个系的教授,我们就可以有很多机会去开会去实习挣奖学金,其他的研究室就没那么多机会,有的压根就不知道这些事情。而且因为我们所的头都是美国毕业的,可能总体更欧美范一点。清华深研院和 HKUST 毕竟是大学,也要兼顾教育。但是我还是觉得日本的教授除了社会地位高,薪水和压力挺大的。我教授大概一年 1200 万日元不到,听同学讲,在商社或者国家公务员工作,如果干得好,在 30 岁的时候也能有这么多了。而且有位置才会招聘,没位置就一直当博后,很多能人等不及了最后跑美国当教授了。香港虽然 paper driven 但是钱多啊。HKUST 的助理教授每月 6、7 万港币,副教授一个月就 9 万港币了,正教授 14 万港币月薪(应该是税前),而且在 HKUST 当老师可以免费住一个海景房,我教授孤身一人在京都某巨破的单人公寓租房住,他老婆孩子在东京那边,天天坐地铁上班好可怜。CEH 我真是爱死了,太 scientific 了。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次 10 分钟休息时间,大家在一起喝茶交流成果,相互提高,而不是各自为战,这样很好。厕所装一个吹风机都要写明为什么,喝个茶还 1/3 凉水 +2/3 热水,说这样 75℃最好喝。不过 CEH 那边研究所不收博士,国家大量拨款专心科研的,实力更强,成果出的更多。
  优缺点:日本做科研很扎实,遇见对的人能学到真东西,但是很多地方文章发的少。而且如果日语不行的话,享受到的资源或者学到的东西不如会日语的多。说实话来日本的学生总体水平不太高,拿奖还是很容易的,尤其是文部省的奖学金 14.7 万日元每月还免学费,那个跟欧美的 fellowship 差不多了,能养活 2 个人了。科大奖学金我那阵是 13600 港币每月,学费 3000,宿舍费 3100,每月扣完也没剩多少。英国那边毕竟是现代科学的发源地,训练更系统也很自由,但是不好拿钱。
  最后我自黑一下 HKUST,吹连续三年亚洲第一,但是包括诺贝尔奖、沃尔夫奖、拉斯克奖、狄拉克奖、阿贝尔奖、菲尔兹奖、图灵奖&&一个得奖者都没有,香港 + 新加坡所有大学也是一个都没有(高锟还能算吗),说明理科基础还是有点薄弱的,至少创新不够;工科没有多少实践和企业,就是发文章灌水。毕业了当老师也难,科大所有老师里面,博士毕业于香港本土的不超过 5 个。用我化学系一个师兄的话说,香港读博就是麦当劳 KFC,速度快没营养。
  做科研最需要的是兴趣,之前的经历不是很重要,关键在读书期间要多学习多积累多思考。我来日本最大的感悟是不管你之前怎么样,只要认真努力,踏实做科研,都可以有一番成果。看看这几年拿诺奖的日本人:田中耕一,下村修,山中伸弥,中村修二,几乎个个都是屌丝逆袭的励志大戏。我决定从事科研除了兴趣和喜欢自由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很多事情没有对错,换个角度都可能对。但是科研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有凭有据,大家也很理性不会吵得老死不相往来的。博士看学校很外行,还是看导师更好点。同一个专业,每年进世界名校读博士的估计有上千人吧;本专业在名校任教的老师,一共可能也就千人左右;但是真正可以称为顶尖学者的,全世界可能也就百人左右,所以相比之下,大牛教授应该才是更稀缺的资源。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从大牛实验室毕业,就是学术界的学二代啊。同样牛津剑桥,东大京大,MIT,UC Berkeley 毕业的,有牛逼到拿诺贝尔奖的,也有水到连国内好大学教职都找不到的,这样的例子我知道不少。清华和浙大的土博也有去 Stanford、JHU、Penn state 这种好学校当教授的。即便是同一个实验室的,毕业之后差异还很大,这里面个人的因素更重要,有兴趣的人会主动的去学很多东西,而不是被动的靠老师催。
当前栏目:
推荐栏目:
上一篇:下一篇:
最新知乎日报
  5月10日昨晚,54岁许晴在微博晒出自己拿着相机在草地摄影的照片...
tfgirls是什么梗,TFBOYS穿上女装谁更妖艳,看到今天的热搜,队长...
《特工皇妃楚乔传》主演是谁《特工皇妃楚乔传》是由慈文传媒旗下蜜...
权力的游戏第一季导演: 蒂莫西范帕腾 / 布莱恩柯克主演: 伊萨克...
近日,演员古力娜扎在微博上曝光了一组水下性感美照。...
说到节日,小编赶脚中国传统节日大家都很熟悉了,于是...
世界最奇葩的十大旅游景点。你是否有去过奇葩的旅游景...
10. Cubic Houses(立方体房屋)建筑师:Piet Blom地...
中国十个最邪门的地方是全中国最阴森恐怖的地方之一,...
这两天最喜感的事情莫过于要说的...
马云的淘宝和天猫以及京东等电商...朝鲜科研人员的福利待遇 住豪宅配专车_腾讯网
朝鲜科研人员的福利待遇 住豪宅配专车
一提起朝鲜这个国家,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它的封闭和落后。然而这个国家在治理方面有着自己的风格,当地的人们享受免费的教育和医疗,上学和看病从来不是该国百姓担心的问题。朝鲜提供给本国的科研人员的待遇也是非常令人羡慕的。
图为朝鲜延丰科学家休养所外景。大门口由四根水泥柱支撑着,往前走就是一个小型草坪和大型的建筑物。
该休养所设有修养阁、综合服务中心、多用途露天操场、室内及露天戏水池、视频放映室等场地设施。
图为露天游泳池。科学家们在工作之余还可以来到这里游泳一番。当然这里的泳池会有专门人员打理,不需要科学家操心。
科研人员居住的修养所里被植被覆盖,一眼过去尽是草地和树木。这里更像是一个巨型公园。
科研人员除了住豪宅还配有专车。当然专车只有高级的科研人员才能拥有。图为休养所刚刚建成的样子。
目前未来科学家小区安置3000多个住户,有150多处服务设施,约2.5万人居住,居民主要为科研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图为朝鲜为科学家安排的房子。
泳池旁有闲暇时可以聊天喝饮料的座椅。而下方就有一处湖泊,可以供人划船也可以供人欣赏。
休养所里除了基本居住场所,还有包括学校、医院、幼儿园以及各种福利设施。而科学家的家人们也可以居住在这里。
图为科研人员的会议场所。场所里现代化设施齐全,座椅、投影仪、屏幕等应有尽有。这些会议场所对所有科研人员免费开放。
未来科学家大街位于平壤大同江畔,同时朝鲜还将修建更多的科学家住宅基地。总所周知,朝鲜人们有五大福利,分别是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实行养老退休制度和实行免费分配工作制度。而科研人员的福利在这基本上还要提升一大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人体验朝鲜夜总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