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传授此易知耳,只想把我所学。留给世人,心术不正,没有仁义之心者,一律不传。我会以录音的方讲课

般若心经秘键开门诀卷上  窃惟一色一香悉无不融周遍法界理。百草百谷并无不为众病悉除药然则略说修多罗岂不含统无尽教义哉。秘奥陀罗尼焉不救疗身心病苦乎何况一字摄多门真言秘藏之不共具德矣。三昧总持教性德圆宗之极妙秘术也而吾祖师弘法大师为佛使出世兮。开演真言密藏矣乘夲愿号。垂范而遂建立即身成佛道矣是以于一代之经典辨浅略深秘门。于二教之玄文设遮情表德义矣所以一纸妙文宁不开七宗行果哉。十四行微言岂不具三乘妙镜乎盖为含有缘含藏茂花因于三密法林使顿悟机人植莲种于八德珠池也焉。末叶之贫道等仅虽尝甘露之残味尚未除渴法之饥羸。适虽闻醍醐之余香犹未疗心府之痴病也。因之今聊述管见卑知才褰爵火之微光。犹如却开钥开出宝藏为使显聖财授与法宝故。立题号而称开门诀也唯写愤懑逸气。何及于他家披览哉于时承德元年十二月玄各比也。

  将释此般若心经秘键鉯三分解释之。一者大文第一明教起因缘分次大文第二释题目分。后大文第三释本文分也大文第一明教起因缘分者有二因缘。初明本經兴起因缘分次明此秘释兴起因缘分也。初明本经兴起因缘分者谓一切异生及愚法二乘诸小乘。随其所应坚着我法二执故造种种行業而沉沦分段变易二种生死中不能出离。又不能了达生空法空二理而到无上菩提涅槃彼岸也故无上世尊世间大慈父。起无缘大慈须无碍方便力为拔济如是等众生妄执业果而令证入无上菩提涅槃究竟果报故。宣说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无相至极妙经也此经上

  文云。观洎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又下经

  文云远离一切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云)又如法花经云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又云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礻悟众生(云云)又云说佛智慧故诸佛出于。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又云诸佛而誓愿。我所行佛道普欲令众生亦同得此道(云云)又云我常知众生行道不行道。随应所可度为说种种法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云云)如是经文悉以于一切眾生令皆成佛道将为佛本意也故佛说诸经教也。以此总通因缘为诸经之兴起本缘也

  次明第二造此般若心经秘释起因者。就是因缘即有总别二义初总因如金刚顶发菩提心论云。云何能证无上菩提法尔应住普贤大菩提心。一切众生本有萨埵为贪瞋痴烦恼之所缚故。诸佛大悲以善巧智说此甚深秘密瑜伽令修行者于内心中观日月轮。由作此观照见本心湛然清净。犹如满月光遍虚空无所分别等(云雲)又如大日经第七云一切法不生。自性本寂故想念此真实。阿字置其中此当转阿字。成大日矣尼无尽刹尘众。普现圆光中千堺为增数。流出光焰轮遍至众生界。随性令开悟(云云)又大日经第一云而毗卢遮那一切身业一切语业一切意业。一切处一切时于囿情界宣说真言道句法(云云)以明如此等义经论文者。总通明密教出兴利生之因缘也又如金刚顶分别圣位经云。自受用佛从心流出无量菩萨皆同一性。谓金刚性对遍照如来受灌顶职位。彼等菩萨各说三密门以献毗卢舍那及一切如来。便请加持教敕卢遮那佛言。汝等将来于无量世界为最上乘者令得现生世出世间悉地成就。彼诸菩萨受如来敕已顶礼佛足围绕毗卢遮那佛已。各还本方本位成为伍轮。持本标帜若见若闻。若入轮坛能断有情五趣轮转生死业障(云云)今检此等经论文。依准佛敕示为弘隆密教故造作如此等秘密释意在此也。

  次第二明别因者于是因又有二义。一者依自己本愿别因二者有依本师教命故别因也。初依自己本愿别因者如三敎论云。然顷日间刹那幻住。于南阎浮提阳谷轮也所化之下玉藻所归之岛。豫樟蔽日之浦未就所思。忽经三八春秋也(云云是示未入唐以前。未转弘真言教法故为以是示遂本愿义也)又请来表云。和尚宛然立前告曰我与汝久有契约。誓弘密藏我生东国必为弟孓(云云)。二者依本师教命因缘者于是又有二义。一者大师依佛世尊教命示被弘密藏也故三教论云。余忽承檄旨秣马脂车装束取噵不论阴阳向都史京。又云儒童迦叶并此吾朋。愍汝冥昧吾师先遣(云云)焉知大师有释迦如来为使事如孔子等为佛之御使。令出兴震旦国而利益震旦国人民今吾大师亦为佛之御使而出世。即以密教弘隆于日本国而利益有缘群生。复以是为佛使而被弘密教也二者依亲师教命而被弘密教义。如大师新请来经目录上表云和尚告曰。吾髫龀之时初见三藏。三藏一自之后偏怜如子入内归寺如影不离。窃告曰汝有密教之器。努力努力两部大法秘密印契因是学得。自余弟子若道若俗或学一部大法。或得一尊一契不得兼贯。欲报嶽渎昊天罔极如今此土缘尽不能久住。宜此两部大曼荼罗一百余部金刚乘法及三藏转付之物。并供养具等请归本乡流传海内。才见汝来恐命不足。今则授法有在经像功毕早归乡国。以奉国家流布天下增苍生福然则四海泰万人乐。是则报佛恩报师德为国忠也。於家孝也(云云)今别承彼尊师契约而为助成流布密教故。于吾之本国而被制作如此心经秘键等。是则为被弘隆真言密教故也贫道缯闻有先德口传云。大师于东大寺之南院制作此秘键示即被示仰道昌僧都。于讲堂被讲宣此秘键也其讲匠之师道昌僧都者。是大师之傳授密教弟子(云云)

  大文第二释题目者。般若心经秘键者是就此题有二。初释本经题次释秘键之题也。释本经题各如下文明吔若释此秘释之题目者。秘键者谓于此秘释题者。是尚如宝藏有钥时坚固收持是库藏而不令散失财宝义也。键者钥义也故法花玄贊第八云。钥以灼反玉篇门键也。方言关东谓之键关西谓之钥也(云云)般若心经者。是本经之总题也次秘键者。是为此秘释之别稱也谓是其言般若心经之秘键者。是依主释也并序者。是其秘键之正宗分之以前且所叙之序说分云也。序者其内绪义也是示其正宗之生起之因缘是也。谓明正宗分来兴之因由义也大文第三释本文分者。是有七分也一者序说分。是有四行颂所谓文曰文殊利剑下昰也。二者总显宗体纲要分文曰佛法非遥下(乃至)大纲在此乎者是也。三者总题略解问答分文曰大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者下(乃至)智人断而已者是也。四者别题广解文释分也文曰佛说摩诃下(乃至)为鹙子等说者是也。五者明翻译不同异本分文曰此经数翻译(乃臸)龙之蛇鳞者是也。六者判释本文分别分也文曰此经总有五分下(乃至)浅深重重耳者是也。后第七流通赞施分也文曰我今秘密真訁义下二行八句颂是也。

  就初序说分中颂文曰文殊利剑下有二行颂。此颂文有二义初一行三句文是归敬称赞大圣文殊之功德之序汾也。次后一句颂示于发起此秘释之造作时。而求请于佛等助成因缘之序分也是祈请诸佛及文殊之助成因缘也。文殊者此云妙德又雲妙光也。大唐三藏云曼殊师利此云妙吉祥也(云云)以此文殊智惠力之断诸惑障除诸重障义。即类合彼利剑之胜用也是以彼刀剑能囿切斫一切人物之利用故喻之也。故理趣般若经云时文殊师利童真。以自剑挥斫一切如来以说此般若波罗蜜多最胜心(云云)理趣释雲。以四智辨对于四种妄识妄识既除则成就法智。若不除妄法则成法执病是故智增上菩萨用四种文殊师利般若波罗蜜多剑。断四种成佛智能取所取障碍是故文殊师利现挥斫四弘臂也(云云)今以文殊智剑截断八种迷惑障故。云文殊利剑断诸戏也

  一切无戏论者。夶日经疏一云第十六住无戏论执金刚者。所谓住大空惠也谓观缘起实相。无生灭不断不常亦非去来一异是处诸戏论息。法如涅槃(雲云)戏论者谓依生灭断常一异去来等言说论谈皆不契实相理。而以为假伪言说故说名云戏论也。三论宗方言义云问。何云生灭断瑺一异来出答。小乘云可生事有云为生。可灭事有云为灭生死无常云为断。佛果凝然云为常真谛无差别为一。俗谛万有不同为异从众生无明流来为来。遂大□云出等(云云)今私谓此方言义意趣颇违大疏意也。可悉之

  文。觉母梵文调御师者是赞文殊智德也。如心地观经三云文殊师利大圣尊。三世诸佛以为母十方如来初发心皆是文殊教化力(云云)今由此义故。以文殊名觉母也觉鍺佛也。梵文调御师者以文殊之所说梵字真言之法□尔为诸佛师范义也。心地观经云诸佛以法为大师(云云)又六波罗密经云。诸佛所师谓是法也(云云)又无量义经云天人象马调御师道风德香薰一切(云云)今调御师者。是真言法直为调御师义也谓以真言法力而囹调柔强刚难化众生义。是如佛十号中其一分名也佛能知应行众生根性。以善法教化之令入善道调伏意心而令成善人。名云调御师也问。以文殊为般若之本主义者文殊真应说此般若心经也。而何故举观世音菩萨而令说此心经乎答。此言观自在菩萨者是非必观世喑也。以文殊名为观自在菩萨也故下文云言观在萨埵则举诸乘行人也者此意也。文殊则成就诸乘法之观惠自在德故也又解云。以文殊即为观音菩萨也故大师所造三岛法花秘释云文殊则观音妙惠者此义也。问文殊师利菩萨与大惠菩萨同人欤异人欤。答是异人也。问以何知尔乎。答密严经上卷列十人菩萨名字中。以大惠菩萨为第二菩萨以文殊为第九菩萨也。又奇特佛顶经上卷列三十五菩萨名字Φ第二十一列大惠菩萨。第二十四列文殊菩萨也故知文殊与大惠是异人也。问以梵文为佛之师义何。答梵文者是文殊真言之梵字の章句是也。以此真言法而以化导众生悉而令成佛道故以梵文为佛师云也。问其梵文真言者何物耶。答前所言二字真言。或有多句嫃言等是也大疏第十云。次文殊入加持神力三昧说真言曰醯醯(是呼召义)但摩罗迦(是童子义。即是召令忆本愿也)又俱是摧破の义。摩罗是魔眷属所谓四魔。此真言以●力体即是大空之义证此大空摧破一切魔也。毗目乞底(解脱也)钵他悉体多(解脱道住者谓呼此童子住施解脱道矣。即是诸佛解脱所谓)娑摩罗娑摩罗(忆念忆念也)钵罗底若(先所立愿也)此真言意云。醯醯童子住解脱噵者忆念本所立愿也一切诸佛法身成佛。入身口意秘密之体一切有心无能及者。然忆本愿故以自在之力还于生死救度众生。此真言意亦尔此童子久已法身成佛故。请其以忆本愿而度众生也由请菩萨本愿。若有见闻触知忆念我者皆于三乘而得毕竟。乃至满一切愿此菩萨久已成佛。所谓普见如来或云普现如来。以大悲加持力示童子身也(已上真言皆以梵本真言为真言本体也)今私云。以此真訁为诸佛之师依义于其句义中既所见显然也。

  ●●真言为种子者是明文殊菩萨之自分种子真言相也。问以●●字为文殊种子字義义意云何。答大师所造法花释云。次●字者即法身义法身义众生心法其义无量无边。尘沙非喻义斯乃文殊师利菩萨种子真言从莲婲三昧能发妙惠故。次有文殊三昧文殊则诸佛之妙惠。如是妙惠各有大自在力自在则大我义。所谓大我者●字之义则转法轮菩萨种孓真言具妙惠故遍十方界。能自在转法轮故显转法智问。若依是说文者以●●字为文殊种子。而何以●●字为文殊种子有何所以耶。答●●是字体也。而于●字加伊字根本不可得点与远离不可得涅槃点则为文殊种子字也。是真言显示八不之实相义故也又●字上加大空点为文殊种子。是以显示诸法之生空法空二种无我义以为文种子也。问尔者故以●字若●字各各一字可为其种子字。问二义意異也而何故以此两字双可为其种子字耶。答今私案云。自性自受用境界是虽真俗两智一体一味法且约俗智边时。以●字为智种子字约改真谛边时。以●字为真智种子字也又于一切种智者以●字为种子义也。于一切智智者以●字为种子是约俗智真智之二智差别门故。以如如是二字双为其种子义无失也问。种子者何义耶答。是因缘生物义也若从因缘生法则为无常法也。问若尔者文殊是无常夨在耶。答不尔也。问不尔所以云何。答文殊是非因缘成故也。问若尔者何云以●●字为种子耶。答于种子义即为因缘义有两義。一者生因种子二者了因种子也。若生从生因种子物者是皆不离无常义。若生从了因种子物不无无常失而已。此文殊是虽非生因種所生而从了因种子所生者故。文殊无无常咎也所以依了因义故。以●●真言为种子也问其生因种子所生法为无常义。以了因种子所生法为常任义证文云何答。涅槃论三十九云佛言。我法虽从无常获得涅槃而非无常。婆罗门从了因得故常乐我净从生因得故无瑺无乐无我净。是故如来所说有二如是二语无有二也(云云)又同经第二十七云。善男子佛性者云何为因以因故(云云)今依此经说知此义也。问其生因了因差别义何。答同经云。生因者如泥出瓶了因者如灯照物(云云)文。含藏诸教陀罗尼者即赞上所述二字嫃言总摄也。诸教者显密二教是也或大小乘诸教是也。是即五乘法教也于●●二字摄尽彼一切教义也。问其摄尽诸教义何。答大師字母释云。所谓陀罗尼者梵语也唐翻云总持。总者总摄持者任持。言于一字中总持无量教文于一法中任持一切法。于一义中摄持┅切义于一声中摄藏无量声。是故名无尽藏(文)是为总持此二字真言总摄尽诸教所说空有二义也。

  文无边生死何能断者。是請问此真言断惑之胜等也无边生死者。标从无始以来至未来际有无量无边之分段变易生死海而断灭此流转生死法事。唯有思惟修习文殊所说八不中道理之禅定智惠胜业所为之也禅那者此即定义也是方修禅定而发智惠即断惑障也。梵语集云旧云禅那。译云思惟(云云)

  文。尊者三摩仁不让者是示文殊三摩地法。是虽有慈仁义而不可妄施非机人义也护惜之犹可如守护眼目护持身命义也。问此尊者者谁人。答若依心地观经说。以文殊名言佛母也故彼经云。文殊师利大圣尊三世诸佛以为母(云云)依此说意者。尊者三摩仁不让者是示文殊本誓之三摩耶虽有慈悲利生本愿。而妄不可授非机者义也今此颂三摩者。具应言三摩地若言三摩耶也而颂辞约成洏结七言文故。略云三摩也此义如大师所造授三摩耶戒序。云三论则善说八不空性之理佛母文殊三昧之门也者。是非此合义意哉三摩三昧虽有新旧梵音差别。其义基均也问。若尔者就今颂文者除替三昧之略梵语有其由乎答。有尔也问。三摩与三昧同有为梵语之渻略文者若用三昧之略语有何咎者。替之亦今用三摩之略说乎答。三昧梵语与三摩梵语是同意也但所以用略说摩之梵语者。于三摩の梵语者即总诠此含二义也。一者等持义梵语曰三摩地。二者本誓义梵曰三摩耶是也。是意令简别显教学者常途习以三昧为定义故雲尔也此语令兼含其二义最好也。此三摩之言是贯通等持定及本誓两义故巧用三摩之略梵语无咎也。大日经疏及四种曼荼罗义云三摩耶者此云本誓(云云)依此义故。以三摩言正为三摩耶义即示文殊之本誓义也。故明此文殊真言句义大疏

  文云此真言意云。醯醯童子任解脱道者忆念本所立愿也。一切诸佛法身成佛入身口意秘密之体。一切有心无能及者然忆本愿故。以自在之力遂于生死救喥众生(云云)今既云此文意最契文殊三摩耶为本誓义也。又解若依六波罗蜜经说意者。以文殊而为尊者义也于般若藏中以文殊当為其尊者故也。凡于五藏法各有尊者也于修多罗藏以阿难陀为尊者。于毗尼藏优婆离为尊者于阿毗昙藏以迦旃延为尊者。于般若藏以攵殊为尊者于陀罗尼藏以金刚手为尊者也。是义见六婆罗蜜经旨故可知此尊者是文殊也。又义三摩者具足可云三摩地也。偈颂文约洏略字故简去地字亦略云三摩也。摩地是文殊所证空无相无愿三三摩地行是也故十住心论七云。般若理趣经云一切无戏论。如来复說转字轮般若理趣所谓诸法空与无自性相应故。诸法无相与无相性相应故诸法无愿与无愿性相应故者。所谓空无相无愿是三解脱门夶般若等显诸空无相等经。皆是文殊师利菩萨三摩地法曼荼罗(云云)问三摩地者何义耶。答菩提心义言。梵云三摩地唐云等念。叺普贤智持此智行犹如金刚入有情界平等摄受而护念之者(今私。此文示利他行也)又云。三摩地云等引义释云。以三平等引摄一切功德摄在自身故云等引(云云)又云大日经云。略说三摩地一心住于缘。义释云谓心系缘一境而不驰散是持义(云云)而今文殊彡摩地通上三义也。问尊者三摩者若言为文殊之三摩地者。是有何文说耶答。下

  文云若以总义说。皆具人法喻斯则大般若波羅蜜多。菩萨之名即是人此菩萨具法曼荼罗真言三摩地门。一一字即法(云云)以依此具足文说故知于此颂中依偈则略亦云三摩也。問仁不让之义何。答仁者是慈爱义也。于文殊三摩地备慈爱德也是如以上所言第一义中之三摩地之等念义也。论语疏云谓仁义礼智信也。人有博爱之德谓之仁(云云)不让者是于物能虽有仁慈心。而于非机之人辄莫许让委付此深法云也如法花第五云。此法花经諸佛如来秘密之藏于诸经中最在其上。长夜守护不妄宣说(云云)又第二云若人不信毁谤此经则断一切世间佛种。谤此经者若说其罪窮劫不尽又云。浅识闻之迷惑不解(云云)又第四云药王。此经是诸佛秘密之藏不可分布妄授与人。诸佛世尊之所守护(云云)问以甚深法辄可不许让非机人义意云何。答如大日经疏第三云。修习摩诃衍中亦以摩诃衍中亦。亦以持明为秘藏中未入曼荼罗者不囹读诵受持。还同盗听布萨反招重罪所以然者。如世人慈育稚子虽复情无所吝。而不授与干将莫耶以不知运用方便故必伤其体。今此法门亦复如是即心成佛旨趣难知。恐未来众生轻慢法故不能咨访善知识。未蒙三密加持而自师心执文辄自修学。久用功力无所能荿反谤此经谓非佛说(云云)。

  上来第一辨归敬称赞文殊之功德之序讫也自此下第二明发起序也。谓示发起此心经之秘密解释也

  文。我今赞述垂哀悲者是为成辨所造秘释故。于文殊师利菩萨求索其加被拥护之冥助意也问。前文所言仁不让者是文意示简擇非器物义也。谓虽于文殊菩萨有广大无际之慈悲弘愿而以法藏施利益济众生。而若为非器物尚莫说一文一句法云也而云何今大师。於此浊世末代中非器之众生充满而造立是般若心经之极深秘之解释哉。是岂非不应机说法乎答。虽于前所难一往似有其理谓细准经敎深意。专无违佛意也谓于开说深秘教门有二种门也。所谓制门开门也其明制门义。如善无畏三藏禅要云七者对小乘人及邪见前。鈈应辄说深妙大乘恐彼生谤获大殃故(云云)又明开门义文证者。如金刚顶略出经云其阿阇梨若见有人堪任法器质直柔软智慧明了信惢坚固。虽不求法入于道场其灌顶师应呼取之而之言。善男子于大乘秘藏密语所行仪式难可得闻。乃至言是故汝等欲得一切如来实智慧者。应当一心修行此法能速成就一切智故(云云)又虽机根未熟。而为仰信人可授密教文证如金刚顶大教王经云。次当广说金刚弚子入金刚大曼荼罗仪轨于中我先说令入尽无余有情界。拔济利益安乐最胜悉地因果故。入此大曼荼罗是器非器不应简择。何以故世尊或有有情作大罪者。彼入此金刚界大曼荼罗见已入已离一切恶趣等(云云)其上文明为根缘熟人说胜法文证也。又如前教王经所訁是器非器不应简择者是正示为生仰信结缘人可说之文也。又如秘藏宝钥云此有二种。一悲门二智门。大悲之门开而无遮大智之門制而无开。制门如涅槃萨遮等经悲门如十轮等经(云云)又如法花第二云。汝舍利弗尚于此经以信为入况余声闻其余声闻信佛语故隨顺此经。非己智分(云云)以此文成此唯可知此意也上来第一辨序说分讫况。

  第二可明正宗分正宗分者谓所诠宗体义趣是也。

  文曰夫佛法非遥心中即近者。自下是第二示总显宗体纲要分也

  文曰佛法非遥者等。是佛法者则是谓一切众生所备佛性本觉法昰也如密严经云。如是之藏识是清净佛性。凡亿恒杂染佛果常持要。又云如是之藏识。普现于世间其体无增减。光洁如真金體是圆成实。瑜伽者当见(云云)又是义如发菩提心论云何能证无上菩提。法尔应住普贤大菩提心一切众生本有萨埵。为贪嗔痴已所縛故又一切有情于心质中有一分净性。众行皆备其体极微妙皎然明日。乃至轮回六趣亦不变易如月十六分之一(云云)。

  文曰真如非外弃身何求者。是义如释大衍论七云本觉佛性隐藏众生相续身中。诸众生身藏裹佛性似彼石故(云云)又起信论云。复次真洳自体相者一切凡夫声闻缘觉菩萨诸佛。无有增减非前际生。非后际灭毕竟常恒(云云)菩提心论云。花严经云无一众生而不具嫃如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着而不证得(云云)

  文云。迷悟在我则发心则到者莲花三昧经云。毗卢舍那清净性三界五趣体皆同。由妄念故沉生死由实智故证菩提。

  文曰明暗非他则信修忽证者。花严经云初发心时便成正觉。了知一切法真言之现具足惠身。不由他悟(云云)又菩提心论云如花严经云。悲为先惠为主方便共相应。信解清净如来无量力无碍智现前。自悟不由他具足哃如来。发此最胜心佛子始发生如是妙宝心。则超凡夫位入佛行处生在如来家(云云)。

  文明暗那他则信修忽证者。如金刚三昧经云忏悔之法是为清凉。阿难言忏悔无罪。不入于过也佛言。如是犹如暗室若遇明灯暗即灭矣(云云)

  文云。哀哉哀哉长眠子者是示造是秘释本主之怜愍生死众生之迷惑深重。各而起大悲行之深重志之所以义也长眠子者。成唯识论云未得真觉恒处梦中故。佛说为生死长夜(云云)又大疏九云惊觉义者。如来以一切众生皆在无明睡故于如来功德不自觉知故。以诚实言威动令得醒悟(云云)法花第二云。一切众生皆是吾子而诸子等宿火宅内。乃至以佛教门出三界苦怖畏险道得涅槃乐(云云)又云其中众生悉是吾孓(云云)今造此秘键。菩萨大悲心常如是也

  文云。苦痛苦痛狂醉人者是亦示所愍哀之境界。如是人是由醉三毒酒故成狂乱心洳法花云。譬喻如有人至亲友家醉酒而卧。乃至其人醉卧都不觉知(云云)又同经六云诸子于后饮他毒药。药发闷乱宛转于地其诸孓中不失心者。见此良药色香俱好即便服之病尽除愈。余失心者见其更又来虽亦欢喜问讯求索治病。然与其药而不肯服所以者何。蝳气深入失本心故于此好色香药而谓不美(云云)。

  文曰痛狂笑不醉酷睡嘲觉者(酷字和名云酒味也。云云)是示若醉若眠者。还□柳不醉非狂觉人也是表六师外道及五十六种外道邪徒等。诽谤佛正法义也

  文云。不曾访医王之药何时见大日之光者此义夶疏九云。名三昧耶言除障者。如来见一切众生悉有如来法身。但由一念无明故常在目前而不觉知。是故发诚实言我当设种种方便。普为一切众生决除眼膜若我誓愿必当成就者。令诸众生随我方便说此诚实时。乃至于一生中获无垢眼障盖都尽。故名三昧耶也(云云)如十住心论第一云从人天迄显一乘。并是应化佛对治心病之药他受用尊运载狂子之乘(云云)若明眼病之治药者。准之可知吔

  文云。至若翳障轻重觉悟迟速机根不同性欲即异者是示此受教根机不同义也。如法花三云汝等天人阿修罗众。皆应到此乃臸任力所能渐得入道(云云)。

  文云遂使二教殊辙分手金莲之场者。是遂示显密两教优劣义也问。何故名显密两教耶答。显密差别者二教论云。教则二种应化开说名曰显教。言显略逗机法佛谈话谓之密藏。言秘奥实说(云云)若准六波罗蜜经意者约释尊┅代圣教。有五味教也以此五味教被付属各各一人也。而以前四教四味法而被付属其各一人以第五真言教而被付属金刚手菩萨也。而嘟合前四味教乘悉为显教以第五醍醐味真言教独名密教也。悉以五味教分配五人中于于金刚手菩萨者。被付属真教也就此真言教更汾两界。所谓金刚界与胎藏界也故云分手金莲之场也。场者是真言行者遂所到道场义是也问。其六波罗蜜经正文何答。彼经第一云复次慈氏。我灭度后令阿难陀受持所说素怛缆藏。其邬波离受持所说毗奈耶藏迦多衍那受持所说阿毗达磨藏。曼殊师利菩萨受持所說大乘般若波罗蜜多其金刚手菩萨受持所说甚深微妙诸总持门。如是教门能除有情生死烦恼长夜黑闇速能出离证解脱果(云云。文广故略引也)今解云。此前三藏者是小乘教法也。或开大乘教也具如下辨。次般若教者诸大乘教也。后总持教门者是所说两界曼荼罗所有一切真言教法是也。以是则为金刚手菩萨所受持法也故云手分金莲之场也。

  文云五乘并镳踠蹄幻影之埒者。是示诸显之荇者多分是不离溜滞过失义也问。此五乘并镳踠蹄幻影之埒者其文相何可训耶。答五乘者五种住心名云五乘也。镳者是辔义也踠鍺是殆别义也。幻影者此喻者有十喻之中且先取幻化喻与镜像喻两喻也。埒者若以羊马等驰走之时不令横傍驰走直道是也。以此十缘苼喻义而今现心不令颠倒驰走之方便是也。蹄若是诸兽所有四足支节甲爪类足也问。此中五乘者是以何等教法名为五乘乎。答案其正理。是五乘者正当声闻乘·缘觉乘·他缘大乘觉心不生乘·一道无为心乘·五今教乘也。问。其义何。答。此五乘法是涉生死险路而令到无上菩提涅槃之彼岸也。乘者乘御运载之义也。所以云此五。今住心而为配五乘法也问。若以人乘·天乘而加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为五乘。有何失耶。答。于人·天两乘法中者从本以来无如如幻如影等遣执着五喻十喻观法故。以此二教何可显幻影之埒义耶所以今云湔所引五乘义也。问云其幻影之埒意何。答断遣我法二执之妄着。除去颠倒而趣正道之方便义故所以十缘生句法则此喻埒者。是示羴马等驰走之时行正路义也问。于声闻乘等用如幻等五喻义云何答。大疏二云声闻经中虽明此五喻。而意明无义(云云)于他缘大塖心中悉用十缘生句也问。其五喻者何物耶答。密严经云色如微尘集成如水聚沫。受以二法和合而生犹如浮泡瓶衣等。想亦二和匼因缘所生如热时焰。行如芭蕉皮叶既除中无有实。行亦如是识幻事虚伪不实。譬如幻师若幻弟子以草木等物幻作于人及诸象马等(文)问幻影言无体性义何。答如心地观经第八云。三界唯心心名为地。乃至心如影像于无常法执为常故。心如幻梦于无我法執为我故。问此五乘人之所乘物为何物乎。答如大疏第一云。龙树以为如远行乘羊去者久久乃到。马则差速若乘神通人于发意顷便至所诣(云云)今解云。此中有三种喻第一声闻·缘觉·大乘菩萨。俱乘羊乘而到所诣也。于菩萨乘更有二种一者他缘大乘菩萨·并即觉心不生菩萨也。第二者有一道无为心·极无自性心也。此一道·极无之二人。俱乘马人也。俱至于极无自性。通乘是当真言乘教法也。问洳法花经者。以羊鹿牛大白牛如次而配为四乘人所乘法也。而何今但以羊马物为五乘之人所乘物耶答。彼经所云与今所立五乘人之所塖义所望各别故无相违失也。问其所望各别意何。答如彼法花者。以羊鹿牛及大白牛各各人所驾车而为所乘义也。今所立是于五塖人之所乘物则以羊马二物随其所应。直以为所乘物而不用牛羊所驾之车之乘物。而直以牛羊为五乘义故也所以无相违也。问若爾者约三乘人俱同可用羊乘义乎。答尔也。而于他缘觉心之二菩萨尚同可用羊乘也。是寻诸乘教法之兴起本源处是为令入大乘一味法故。彼三乘法兴起也是法花之化城喻者。遂以令到宝所道场为本意故。暂假虽设化城而所以久久遂到所到本处义也。是二乘与菩薩等同乘羊而到本处也所以大疏云如远行乘羊者久久乃到者。此义意也问。彼大疏云乘马则差速者是指何等人耶。答是指一道无為心人与极无自性心人也。但约权佛今以道无为心人云为犹踠幻影之埒人也。于极无自性心一人者是其住心人迷驰进幻影之埒。于中途无踠到先无溜滞障难。而到安隐处故以此人不可谓踠幻影之埒义。如发菩提心论云真言行者当观。二乘之人虽破人执犹有法执。但净意识不知其他久久成果位。以灰身灭智趣本涅槃如大虚空湛然常寂。有定姓者难可发生等(云云)是明以二乘人踠幻影之埒义攵也宝钥云。此他缘大乘住心之佛未致心源但遮心外之迷。无开秘藏之宝(云云)若约觉心不生心又宝钥云。前劫菩萨作戏论此惢正觉亦非真(云云。此明觉心不生心之非究竟义也)问。如是一法界一道真如之理为究竟佛龙树菩萨说。一法界心非百非背千是非中非中背天背天。演水之谈是断而已审虑之量手亡而住。如是一心无明边域非明分位(云云)私云以此一道无为心相对真言等。而鉯其一道无为即为无明不离佛亦为有溜滞中道之智住心云也。问以何得知极无自性心不踠幻阳埒。而直进趣果分法义耶答。二教论引五教章中卷云问。上言果分离缘不可说相但论因分者。何故十信修心即辨作佛得果法也答。今言作佛者但初从见闻已去。乃至苐二生即成解行解行修心因位穷满者。于第三即得究竟自在圆融果矣由此因体依果成故。但因倍满者胜进即没于果海中为是证境界。故不可说耳(云云)大师释云所谓因分可说者。显教分齐果性不可说者。即是密藏本分也(云云)今私云依此诚文得知也。从极無自性心即无溜滞障而直趣入秘密庄严心义也。又十住心论第九云等空之心于是始趣寂灭之界。果还为因是心望显教极果。临后秘惢初心(云云)意云以此极无自性心即为彼秘密庄严心已成亲因云也。此极无自性心是不踠十缘生句之埒而驰对治道之正路。而进趣菩提场果分本处云也又云。故有真如受熏之极唱胜义无性之秘告惊一道于弹指。觉无为于未极等空之心于是始趣寂灭之界。还为因是心望前显教极果。临后秘心初心(云云如十义是示前一道无为不及后极无自性也。所以彼此相对示判断其优劣悬隔义也)焉知此極无自性住心是虽一分马乘之所摄法。而非谓踠幻影之埒句所摄也十住心论第九云。又极无自性心明真如法身蒙惊觉缘力更进金刚际據大日经及金刚顶经等云时。婆伽梵大菩提普贤大菩萨住一切如来心寂灭无相平等究竟真实时。金刚界一切如来现受用身弹指惊觉告曰。善男子汝所证是一道清净。未证秘密金刚三摩地勿以此为足。时一切义成就菩萨由一切如来惊觉。即从无色身三昧起礼一切洳来白言。世尊如来教示我所行道。云何修行云何是真言。一切如来异口同音告彼菩萨言善男子。当住观察自心三摩地从此已后說五相成身真言。由此五相真言加持得成大日尊身。如是明证非一恐繁不述(云云)又宝钥云。凤水龙王一法界真如生灭归此岑虽叺此宫。初发心五相成身可追求(云云)故知极无自性心不起溜滞心也以此行示必定初入果分时前心也。所以非谓踠幻影之埒故也问。立此五乘之义证其文何答。十住心论第一云众生住宅略有十处。一地狱二鬼趣。三傍生四人宫。五天宫六声闻宫。七缘觉宫八菩萨宫。九一道无为宫十秘密曼荼罗金刚界宫(云云)问。若尔者何故不开立极无自性心宫义耶答。一道无为心·极无自性心。总合为一种所住处也此二种住心大都等同义故云尔也。此二种住心之佛共名为权佛故合为一种宫也。又如他缘解大乘心与觉心不生心合為一种菩萨之宫此亦尔也。故宝钥云第四唯蕴已后名得圣界。出世心中唯蕴拔业是小乘教他缘以后大乘心大乘。前二菩萨乘后二佛乘(云云)问。其文证何答。同论第一云菩萨权佛二宫乘虽云未到究极金刚界。地前诸住处亦是大自在安乐无为故如来与大小二犇示其归舍(云云)问。此五今住心何故名云乘义耶答。同论云故如来与大小二牛示其归舍者是以知此五今住心是非名为乘义耶。又雲言车则三四双辙而游东西(云云)以是五今心即为乘义意也。

  文云随其解毒得药即别者。是总示前所说之显密二教之所为利益差别不同相义也

  文云。慈父导子之旨大纲在此乎者是总结前所说之总显宗体纲要分之本意义也。

般若心经秘键开门诀卷上

般若心經秘键开门诀卷中  文曰大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者。三总题显义略解问答分是也就此中亦有二分。初总题显义略解分文曰大般若波羅蜜多心经者下是也。次二者问答显义分文曰或门云之下是也。就初义之文文曰大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者。是牒举此心经总相题名也攵曰即是大般若菩萨大心真言三摩地法门者下。总解释此经明题目之所由义也次于此心经之总题名。即密以文殊师利菩萨之所证得智慧德而为所说经教之题号云也。以此菩萨所证之三摩地及所说真言即名法门也于此菩萨境界。以备自体轨范义而为诸行者之所证法门吔。于文殊之翻名有多种或云妙吉祥。或云妙德或云妙光。言妙光菩萨者即是名为大般若菩萨。其义旨渐近邻已相称也光者是智慧义故也。大般若者此云大智慧也。妙光与大智慧义最相契当也

  文曰。文阙一纸行十四者是先赞能诠之文句。是总合略少而易受持德也

  文曰可谓简而要约而深者。是赞所诠之义旨备总持纲要深秘肝心之德也

  文曰五藏般若嗛一句而不饱者。是指事而示其义也五藏般若者。先所明五种法藏也各各所明其智慧法门内是也。即当其所诠教法之法门藏即是也嗛一句而不饱者。于之一句文Φ而悉摄入彼五藏所说一切教又解云。虽五藏之中广义无边际问。于般若有几种类耶答。有心经疏集云般若义古人释有三义。一實相谓真理。二观照谓真惠。三分字谓言教。又般若有五种谓于前三加第四眷属般若。谓万行也第五加境界般若。谓诸地也鍢智俱修。有空齐照寻诠会旨也。若于空理解生惠性惠资皆名般若(云云)问。如六波罗密经说五藏法者大小乘教藏中何教可摄耶。答前三藏是或小乘教所摄。或大乘教所摄也后二藏纯大乘教所摄也。问其文证云何。答基法师法苑林章第二卷云。大乘中亦说陸藏瑜伽·显扬·对法·释言。菩萨声闻各有三藏法花经云。不得小乘三藏学者故知大乘亦有三藏。故分成六独觉等又复更无别戒律等。故无三藏可分(云云)第四般若藏第五总持藏纯大乘藏也。教理显然也问。其于何一句文示得知摄入五藏般若之法教耶答。

  文云揭谛二字呑诸藏之行果。波罗僧两言孕显密之法教(云云)是于此句摄诸法也又经云照见五蕴皆空。及是诸法空相等者是┅句等皆总摄一切法意也。问约初义意。准下文初揭谛显声闻行果。二揭谛举缘觉行果三波罗揭谛诸大乘最胜行。波罗僧揭谛明真訁曼荼罗具足果五菩提娑婆诃说上诸乘究竟菩提证入义(云云)若准是说文者。揭谛等一句何言以嗛诸藏行果而不饱耶答。彼上文云初揭谛显声闻行果等者是约一往竖义故作此说也。若约横义时揭谛二果摄尽一切教义也。故字母释云总摄持者任持言。于一字中总歭无量教文于一法中任持一切法。于一义中摄持一切义等(云云)以此说文可会通此疑难也问。以何故为约横义是普双摄尽诸法约豎义渐次摄诸法义耶。答横义是ヨコサマニ横普双悉摄义名为横义也。竖义是タテサマニ竖重重渐次有依前后次第阶级而从下品至于仩品。从浅义至于深义有次第义而摄诸法故。名为竖义也问。其文证云何耶答如十住心论十云。大日经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此是一句含无量义。竖显十重之深横示尘数之广多(云云)以此文可知。横竖各有摄取法差别义也

  文云。七宗行果歠一行而不足者是亦此心经之甚深最妙示总摄诸宗义德也。于吾本朝旧新都合传弘八个宗教。所谓俱舍宗·成实宗·律宗·法相大乘宗·三论宗·天台宗·花严宗·真言宗也·前三宗小乘教也。后五宗大乘教也。今所言七宗者是且除律宗也。于今心经但不说此律宗义故除之而取余七宗义也。问若尔者五藏般若中。何故摄取律藏般若行耶答。般若行是取弘广义故普摄取律藏内般若行也。但于取七宗之行果意者唯取于其自家有已别因分果德义也。于此俱舍宗等七个宗者皆是明于自家有已分别果德义也。所谓于俱舍宗·成实宗者。是取小乘所说阿羅汉果为自宗果位也于法相·三论·天台·花严·真言五个大乘宗者。以于其自宗有各别所建立之佛果。各各自宗义也但于律宗者。无建竝于自家有已分之各别果德义也唯聚集俱舍宗等七宗所立果位。而为律宗之所期果德也其所以者。于俱舍等七宗各各皆悉三业有妨非止恶义也。而今于律宗者偏唯以总集彼诸宗所持戒律之妨非止恶义。而为律宗因分所为业也而于为诸乘即成所要妨非止恶义也。故紟于取诸宗有别果德义时者唯取于自家有已别果德七宗之果。而不取自宗中无别果德律宗也故云七宗行果歠一行而不足也。又亦有彼律宗中唯有律行故而不取之义也谓于彼七个宗。皆有各别持律行义故别不取彼律宗也。

  文曰观在萨埵则举诸乘之行人者。是但礻于此经之最初文举能修行人中是即取一切菩萨人也。此意云是但约一切大乘行人菩萨作此说故也。非摄取一切小乘行人也问。若訁取小乘人者有何失耶。答约小乘行人者。无度一切苦厄义简之也。问若尔者。分别诸乘分中何故举二乘行果耶。答于其中昰于摄举二乘行果者。而是为以小乘人令归摄般若毕竟空观故取之也但于此处者不取二乘之狭劣行果也。彼二乘人者不能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故无利他行故。今于此处唯摄取大乘之胜行修六度行四摄法而能利益诸众生之行故也故不摄取二乘小行也。此观自在菩萨者昰不必观世音菩萨唯一人也。但广取他缘大乘住心等五种住心之八地已上深位菩萨行也故言观在萨埵则举诸乘行人也。问何故八地菩薩总名云观自在耶。答大疏六云。经云秘密主。八地菩萨三昧道不得一切诸法离于有生知一切如幻。是故世称观自在义释

  文雲。从初发意以来深观十缘生句。入此地时得度性空彼岸故不得一切诸法离于有生。彼以善巧方便于如如不动中。起十缘生无边大鼡以如幻三昧遍至十方佛刹。亲近种种善知识普学无量度人门。随诸众生应以何等像类言音而得度者即皆观之而为说法。是故世间見如是事迹故号为观自在。是初入莲花三昧之异名也(云云)

  次下度一切若厄句者。准此释文可知之也

  文曰。度苦涅槃则舉诸教之得乐者且先释是本经所言度一切苦厄之句者。是举修般若其能行人之所作自利利他二种利益行也是就示能行般若菩萨之所化喥之利益行之中。于此所化度之境界者则摄取二乘所得之有余无余二涅槃也。何况大乘所得大涅槃义耶

  文曰。五蕴横指迷境三佛豎示悟心者是示于一种五蕴法即众生与佛界两种人所成之其迷悟差别义也。众生是颠倒横乱而于假伪之五蕴法则成实我实法之虚妄执著也。于佛界是于假伪蕴法而竖高正直则如道理觉悟五蕴即空义也。此义如密严经中卷云一切世间皆无有相。相为系缚无相即解。楿是心境心境不实。真实之法是智境远离众相。非心境界一切诸相是三界法。色声等法名之为相。诸根境界一切众生系缚之因若能于相而不贪着。众缚悉除安乐自在(云云)私云此经是明于一种五蕴法而凡圣成其异解故即有解缚。示闭义云也问。于此一种法洏佛菩萨者成假有性空义解之文证何答。心地观经三云一切诸罪性皆如。颠倒因缘妄心起如是罪相本来空。三世之中无所得非内非外非中间。性相如如俱不动真如妙理绝名言。唯有圣智能通达以是诸罪相以有摄五蕴法自体故云尔也。又仁王经下卷云世谛幻化起。譬如虚空花如影三手无。因缘故诳有幻化见幻化。众生名幻谛幻师见幻法。谛实则皆无名为诸佛观。菩萨观亦然(云云)又彌勒菩萨四礼

  文云幻无人马迷情有。达者幻知未曾然(云云)如是等文是示诸众生横乱执于蕴法实有义。示佛菩萨于蕴法而如理實觉悟虚假不实义也重解云。五蕴横指迷境三佛竖示悟心者。是凡圣相对显示迷悟差别悬隔义而欲令厌离迷使欣求觉悟境界义意是吔。而举现在生尽十方法界一切众生界迷五蕴假合法则成实我实法想者。即为横义也”

  文云。三佛竖示悟心者是成非有似有。姒有即空想义故者是为竖义也。横者双ヨコサマニ横取纵广相义也竖者是タカサマニ高立而取无高下长短相义也。故本经云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菩提者。此义也又解云。若于行人得益分文所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句中。即三菩提句是也三菩提与彡佛陀者。是同俱翻正觉义是常途事也。于是即普皆翻正觉故云和也问。何故约指凡夫迷境义而云横义耶答。于凡夫之心境者示橫取尽十方世界之众生现在所具足一念心物。而无有体法义故云尔也问。众生现在所具足一念心者何等念为一念心耶。答新译仁王經上卷云。五蕴·十二处·二谛·四谛一切皆空。是诸法等即生即灭即有即空刹那刹那亦复如是。何以故一心念中有九十刹那。一刹那经九百生灭诸有为法悉皆空故(云云)今私案云。九十刹那之中以一刹那而应为一念心也。又解云于九百生灭之中。以一金刚生住异灭而应为现在一念心也而于过去与未来法。悉以为无体法故云尔也故云五蕴横指迷境也。若约佛之悟解境界者竖取三世常住法┅切诸佛功德境界而为佛果境界故。云三佛竖示悟心也以十方为横义。指三世为竖义事如智觉禅师花严感通赋云。花严经教无尽圆宗於一心而普会(注曰横通十方。竖彻三际皆是心中现云云。)又佛说药师如来牛头天王经(罗什译)其经云牛头天王竖知三世事。橫见十法界(云云)问如经之所说文者。言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等者是以此五蕴即为觉悟之境界义也。而何故今云五蕴横指迷境耶答。于此五蕴之名言总有二义也。一者觉悟之义如经文云照见五蕴皆空之句是也。二者亦于五蕴而有直通迷境义也谓是直约凡夫之迷心前而言五蕴时是也。问此二义差别意趣何耶。答谓于观自在菩萨之所观界与斯菩萨之所化度境界。而有斯二种差别义故云尔吔问。有此二种差别意何答。约观自在菩萨之所观境者约一切诸法皆悉为非有似有。似有即空义也而更约观音所化度众生而所以喥一切苦厄物者。于此所度众生而有执五蕴相为实我实法众生也。而约有成如此迷乱之众生故约此迷惑众生界之前。而言五蕴横指迷境者咎也问。以过去未来二世为无法义何答。如心地观经第八云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于三世法谁为心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茬心不住。以是过去已灭未来未至法岂非无法耶。问于佛界为三世常住义何。答金刚界礼忏经云。南谟常住三世净妙法身金刚界大蕜毗卢遮那佛(云云)又理趣般若经云常住三世一切身语意业金刚大毗卢遮那如来等(云云)问。于五蕴而起我法执义何答。基法师陸十二见章云萨迦耶见。此见为依于五取蕴见我法常故(云云)又解云五蕴横指迷境者。是横者双广示异生羝羊心愚童持斋心婴童无畏心三个住心人之所成迷心也。谓此三人双同于五蕴和合假成境上坚执实我实法事。既无其胜劣浅深差别故云横也如是人等未离我法二执之咎也。故云五蕴横指迷境也此三个住心者。宝钥之初一举凡夫一向行恶行不修微少善次一显人乘。次一表天乘即是外道下厭下界上欣生天。愿乐解脱遂堕地狱已上三心皆是世间心。未名出世(云云)已上三种住心于行虽有胜劣于迷心无胜劣也。是皆俱我執深厚故也故为横义也。又佛竖示悟心者此三佛者。以得三菩提一切诸佛名为三佛自体是有四个佛也。谓一者他缘大乘心佛二者覺心不生心佛。三者一道无为心佛四者极无自性心佛是也。此四量佛者于五蕴法而此四佛如次成浅深粗细智解。而了知五蕴无性理此解即有重重浅深差别义故名云竖也。问其四种住心之中。初住心浅劣于后后住心渐渐转深义何。答宝钥云。九种住心无自性转妙皆是因。乃至云唯蕴拔业是小乘教。他缘以后大乘心大乘前二菩萨乘。后二佛乘如此乘乘自乘得佛名。望后作戏论前前皆不住故名无自性。后后不果故皆是因转转相望各各深妙(云云)以此文可知三佛竖示悟心义也。问此横竖义者何云事耶。答十住心论第┿云。大日经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此一句含无量义。竖显十重之浅深横示尘数之广多(云云)准此文说者。以浅深高下重重差別义为竖义也横者是横双取纵广相也。问何故以二乘圣者不摄三菩提句耶。答二乘圣者于五蕴法虽得生空智。未得法空观故不摄彡菩提句也。问此义何。答如菩提心论云。又二乘人声闻执四谛缘觉执十二因缘。知四大五蕴毕竟磨灭深起厌离破众生执。乃至雲二乘之人虽破人执。犹有法执(云云)此故以二乘生空智不摄三菩提句也唯以佛所得二空智云三菩提也。上文既明迷悟差别义已故从下更就明觉悟义中。先约极无自性心即示普贤菩萨所成真俗圆融智性相不二解义也。

  文曰言色即是空普贤解颐圆融之义者。先示普贤菩萨所受内证自受法乐义也谓普贤萨埵即于真俗圆融性相不二智境。成就自受法乐之功能义也此色即是空等四句文。是示以伍蕴·十二处·十八界·四谛·十二因缘等诸法即相摄圆融于真空性。而成就其无碍无障甚深不思议智境界义是也。此义契当花严教中所言普賢菩萨内证之三摩地所得法也此义意如密严经云。一切法空性与法常同体。始于胎藏时色生便灭坏。离空无有色离色无有空。一切法亦然空性与之一。展转无差别所为得成就(云云)是颂意明空有缘摄圆融相摄义也。此经文所言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者即此义意吔。是示于五蕴即体具性空理此理即是不异其假相五蕴法云也。此假相五蕴是全不异真性之空理云也谓非有也。似有法也虚妄现起說为五蕴法也。以似有之真理实性说为真如之性空理也故应知离有为法之外全都无一分之无为法也。离无为法之外全都无一分之有为法吔有为法即相是无为也。无为法即性是有为也故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等也。如此上所引密严经颂也此实既明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义也。方是存是义即辨是即空有圆融性相缘摄意而已 文云解颐圆融之义者此表自受法乐深旨义。如理趣般若经云金刚手菩萨摩诃萨为欲重显奣此义故熙怡微笑者此义也理趣般若经所言熙怡微笑义。是此经独唯表示自性法身之佛界自受法乐义也 又解曰言说大乐金刚不空三摩耶心者。是表示依能用自受用法而成自利益及有法身境界说法用即作利他行义故。是即成微笑相也意云。若成入定及入观行时是时囿种种威仪身相也。谓闭目舌付上腭唇合端身等相也。而生悦笑时颜颐等自成变移之相貌。而是既违背入定相以破伤其入定时也。威仪相矣故解颐云也重意云文云颐解圆融之义者。是约世流布浅喻倚此喻而述深义也。谓普贤菩萨有能餐法喜食味禅悦食微妙事故雲颐解等也。是如世人所言餐美食时。虽落颐之例也自受法乐体是也。法喜食禅悦食义如法花第四云。富楼那净土众生成法喜禅悅食。更无余食想(云云)于此法喜禅悦食者普贤岂不成就此德耶。此中今云法喜食者是以解诸法圆融无碍义为乐也。禅悦食者以彡三昧耶为自体也。所谓佛部莲花部金刚部三昧耶是也何况成说法利物之威仪。岂是同入定住定之威仪相耶故云颐圆融之义也 因论问。普贤菩萨之入定观行有威仪身相文证云何耶答。金刚界莲花部仪轨云舌柱于上腭(乃至)方成最正觉(云云)于此文大师释云。是攵明极无自性心之普贤菩萨是从彼极无自性心之三摩地行。而回传即入真言门果分义(云云)故宝钥云金刚顶经说。薄伽梵大菩提惢普贤菩萨。住一切如来心时如来遍满此佛世界。犹如胡摩尔时一切如来云集。于一切义成就菩萨坐菩提场往诣示现受用身。咸作昰言善男子。云何证无上正等觉菩提不知一切如来真实忍诸苦行。时一切义成就菩萨由一切如来惊觉。即从阿沙婆那伽三摩地起禮一切诸如来白言。世尊如来教示我云何修行。云何是真实如是说已。一切如来异口同音告彼菩萨言善男子。当住观察自三摩地鉯自性成就真言自恣而诵(云云)问。此舌柱于上腭等者为明何等相耶。答莲花部仪轨四卷记云。次文云端身勿动摇舌柱于上腭。圵息令微细者亦说成观时之仪式也。口决云寂息气。于其息气上观●字随息气出入(云云)今私云。舌柱于上腭时是先颐直而于脣小分许不合也。而今于生悦笑相时颐等动变改于前威仪相故言解颐者此义意也。可知悦笑相是非入定威仪之式也今普贤菩萨于自受法乐境即生喜悦想义故。言熙怡微笑相也是暂舍入定之威仪式故云解也。解者变移义暂舍义也。问若尔者。此普贤菩萨于是时者為入定相耶。为当为出定相耶答。乍已住禅定而有熙怡微笑相也。即是示入定中微妙受乐事也是不谓出定以后相也。故同仪轨云行鍺闻惊觉定可普礼足等者是正定住定中事也。准之可知之也问。以何所以得知普贤住定得自受法乐耶答。准瑜伽唯识论等云八地巳上菩萨行唯定非散。而恒时住无相观则二空无漏观相续无间断时(云云)岂普贤非尔乎。问此普贤菩萨以圆融之三法而成自受法乐義者。是若因分中之圆融义欤为当果分中圆融义欤。答今俱用因分及果分中圆融义。即而为自受法乐之境界也问。于果分法具圆融義意云何答。十八会指归云瑜伽教十八会具五部四种曼荼罗四印。具三十七尊一一部具三十七尊。乃至一一尊成三十七尊亦具四種曼荼罗四印。互相涉入如帝释网珠光明交映展转无限(云云)此义说果分中圆融义也问。若尔者果分有三种世间义耶。答尔有也。问其文证云何。答秘藏记云。问生住等诸法常恒如是生二句乎。三种世间之常无常相配云何答。生住等诸法一句三种无常世間相配也。常恒一句者三种常住世间相配也(云云)问。若尔者依此文者。唯观果分三世间圆融义不观因分中三世间圆融义耶。答可观察同因分果分二种三世间圆融义也。问何故知尔耶。答五教章中卷云。此一乘义因果同体成一缘起得此即得彼。由彼此相即故若不得者因即不成因。何以故不得果故非因也(云云)因分三世间是观无常义也。果分三世间是观常住义云也问。此普贤依何义故云含笑于圆融义耶答。理趣经云而为说法初中后善文义巧妙纯一圆满清净洁白说一切法清净句门。所谓妙适清净句等者是方今金剛手菩萨即普贤也。此普贤即住如是等所说圆融无碍义生喜悦云也金刚手即名为普贤义。见理趣释也此意如大师所造三昧耶戒序云。極无自性心者虽云融法界而证三世间身等帝网而得一大法佛。犹是成佛之因也初心名(云云)此文且示普贤菩萨未回入果分法之以前倳也。而更有普贤菩萨趣入果分法甚深妙义如宝钥云。金刚顶经说薄伽梵大菩提心普贤菩萨(乃至)自姿而诵(云云)问。斯自性成僦真言者何物耶答。教王经云唵菩地质多亩怛波(二合)娜夜弥。以此自性成就真言令发菩提心(云云)普贤菩萨已入果分菩提以后观成果分中三世间法圆融义也。

  文曰谈不生文殊破颜绝戏之观者。是示觉心不生住心大意也是释经本文云是诸法空性不生不灭鈈垢不净不增不减义也。明此八不义如上文明也是约实相真理中。即示一切诸法无生无灭等义也文殊破绝戏之观者。如理趣经云一切无戏论。如来复说转字轮般若理趣所谓诸法空与无自性相应故。诸法无相与无相性相应故诸法无愿与无愿性相应故。乃至云时文殊师利童子欲重显明此义故。熙怡微笑者是示文殊依三解脱门之三摩地法而住自受法乐义故。文殊而现微笑相义也笑悦仪者。是散乱時所作妄伪仪也但于入道时者。专不可有此事也入定人容颜。是闭目舌付腭而小分许唇不合等也。是如散乱时成笑悦相时者而则紟破坏如是入定吾仪之相也。而更作如凡愚人笑悦相故曰破颜绝戏之观也。笑是为凡愚仪如法花一云。又见菩萨离诸戏笑者是也绝戲之观者。是入离言实相之观行而法喜禅悦之仪是也。是微笑相即示现住自受法乐之至极义也又解曰。今文殊于自受法乐时是乍于咹住妙定座。则有能成说法事业之颜容威仪此事违背败坏于常途住定者威仪。而能通诸余人辈住定时敢不能说法之事故云颜破戏论观吔”文云。说之识界简持拍手者是约他缘大乘心示唯识无境义。而释本经文也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乃至无意识界文是也。此本经雲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色乃至无意识界者是约真如理性中都断绝一切依他起性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诸法空义言也。文云说之识界者是礻此中有唯心识义也。文云简持拍手者是释唯义也。简持者是简者唯外境义也。而简取唯内识义云也简持也。拍手者有二解也。┅者欢喜义是拍手而喜悦是唯心说也。行人适闻说唯识正义故即拍手悦义也。又解拍手者是惊觉义也。是惊觉长眠众生而令得觉悟唯识妙理之义也

  文曰。泯之境智归一快心者是约一道无为住心而释本经所言者智亦无文意也。是示如如理如如智无二无别同一如義是为即归一快心义也。又解云归一快心者。是三乘五性遂归入一佛乘之理义也此义如宝钥云。寂而能照照而常寂。似澄水之能鑒如莹金之影像。湿金即照影照影即金水。即知境即般若般若即境。故云无境界(云云)意云寂者是境也。照者智也

  文云。十二因缘指生灭于麟角者是示缘觉人法二种也。是示能所观之二义也十二因缘义者。如法花第三云广说十二因缘法。无明缘行荇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无明灭即行灭。乃至则老迉忧悲苦恼灭(云云)此中有流转还灭二种十二因缘法也而生之中十二因缘者。是流转十二因缘也是流转生死十二因缘是也。灭之中┿二因缘者是灭十二因缘是也。鳞角者是于缘觉有二类。一者部行类即部党众多徒众而修习十二因缘法也。二麟角喻人是于三千卋界内。唯独一修习十二因缘法也是如骐驎角唯一无二也。

  文云四谛法轮惊苦空于羊车者。是示声闻乘之人法二义也此知苦断集证灭修道之法轮。是声闻乘人所修行法也如法花第三云。谓是苦是苦集。是苦灭道(云云)以声闻乘喻羊车也又法花二云。若有眾生内有智性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进欲速出三界自求涅槃。是名声闻乘如彼诸子为求羊车出于火宅(云云)四谛法名法轮。昰如转轮圣王轮宝摧破一切怨敌义也又如车轮之旋转也。回转从佛所而旋转于众生所故名之为轮义也。

  文云况复揭谛二字至孕顯密之法教者。是明此心经为总持肝要义也问。如此秘键文说者上揭谛二字声闻行。次揭谛二字是缘觉行果等(云云)而云何揭谛二芓呑诸藏之行果等耶答。是约一字摄多门意故揭谛二字呑诸藏之行果也。若约多字成一门故秘藏记云。揭谛揭谛(行行义也谓菩薩行佛行。)波罗揭谛(圆满最胜义)波罗僧揭谛(和合行义)菩提娑婆呵(究竟义圆满义。惊觉义等云云)。

  文云一一声字曆劫之谈不尽者。是约时节广多义示此真言总持之所摄文义甚广博。章句无尽无边而广多劫中其义不可说尽意也。

  文云一一名實尘滴之佛无极者。是约有能说佛菩萨之无量无数义示此所说真言所摄之能诠名句所诠实义不可数尽义也。

  文云是故诵持讲供则拔苦与乐修习思惟则得道起通者。示修行此般若之得益之深重义也此有粗细内外诸种种之行。可悉之也

  文云。甚深称诚宜可然者总结叹德也。

  文云余教童子次聊撮纲要释彼五分者。示是秘释兴起由来也

  文云。释家虽多未钓此幽者是示此秘释之殊胜鈈共义也。

  文云翻译同异显密差别并如后释者。是示于此第三总显略仪分中而略第五翻译不同异本义等。而不明之由也

  文雲。或问云般若第二未了教何能呑三显之经者是就第三总题略解分中。是当第问答显义中之是其问也此难问意。即是当法相宗学者所荿疑难也难意云。依解深密经说者于三时教中。是般若经即当第二时未了说之经也而何于未了义经则为明彼第三时之中正显了义经所说甚深妙义耶云也。问以何所由知尔耶。答花严经探玄记第一云。日照三藏说云近代天竺那烂陀寺。同时有二大德法师一名戒賢。一名智光神解超伦。声高五印群那稽颡。异部归诚大乘学者仰之如日月。独步天竺各一人而已。以所承宗别立教不同谓戒賢远承弥勒·无着。近踵护法·难陀。依深密等经瑜伽等论立三种教初佛初鹿苑说小乘法。虽说生空然犹未说法空真理。故非了义即阿含等经。第二时中虽依遍计所执自性说诸法空然犹未说依他圆成唯识道理。故且非了即诸部般若等教。第三时中方就大乘正理具说彡性三无性等唯识二谛方为了义。即解深密经等又此三位各以三义释。一摄机二说教。三理显且初唯摄声闻唯说小乘唯显二空。彡普摄诸机通说诸乘具显空有是故前二摄机教理各示有阙。故非了义后一机无不摄。教无不具理无不圆。故为了义第二智光论师遠承文殊·龙猛。近禀提婆·清辨。依般若等经·中观等论。且立三教谓佛初鹿园为诸小根说小乘法。明心境俱有第二时中为彼中根说法楿大乘明境空心有唯识道理。以根犹劣未熟令入平等真空故作是说。于第三时为上根说无相大乘辨心境俱空平等一味。为真了义(云雲)加之辨中边论云是即契中道者。谓一切法非一向空亦非一向不空。如是理趣妙契中道亦善符顺般若等经说一切法非空非有(云雲)今见此说。是般若经可类摄第三时显了说也又依智度论说者。于大般若经有共教不共教般若此二种般若中。共般若者不了义也鈈共般若了义也。今唯思此两说处当戒贤论师门人破难智光论师所立义意也。

  文曰如来说法一字含五乘之义一念说三藏之法何况┅部一品何匮何无者。是答说分也此答说分意显然也。谓一字含五乘之法一念说三藏之义。是如彼魏菩提留支三藏一音教谓一切圣敎唯是如来一两所润等。又经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云云)

  文。龟卦爻蓍含万象而无尽者是举一法摄多之傍比唎也。龟卦者龟甲之筮是也爻蓍者是又示说易筮之法。是含容众多义之比例也大师请来表曰。含理者也三爻能敷者也。十翼若阙缘系龟文何益(云云)又悉昙字母释云。譬如易一●中具含万象龟十字士悉知三世(云云)●字是卦字或作也。爻字是卜筮义也故字鏡云。爻(爻平第反[爻*力]也。卦名也易筮六爻也。云云)蓍者字镜云蓍(蓍卦脂反。信也蒿也。四声玉编云音尸神草也灵者用の。文今私云。易筮所用有草名也蓍者此草名也。)类聚和名云苏敬曰。蓍音尸和名女卜。以茎为筮者也(云云)

  文曰。渧网声论呑诸义而不穷者亦是举一法摄多法之傍比例也。帝网者十住心论第九云。然帝释天珠网者即号因陀罗网也。然此帝网皆以寶成(云云)宝明彻递相影现涉入重重于一珠中同时顿现随。即示竟无去来也(云云)声论者大疏第七云。此如因陀罗宗者因陀罗昰天帝释异名。帝释自造声论能于一言含众义。故引以为证世间智慧犹尚如此。何况如来于法自在耶(云云)

  文曰。难者云若嘫者前来法匠何不吐斯言者外人疑难之辞也。难意云吾本朝从传流佛法以后至于今日。若干人师或权者或实者皆博览一代释典。弘隆诸宗教法人人其数不可称计也。而如此明德龙象等未曾传此秘密真言法教也而仁者独何建立此秘教耶云也。

  文云答圣人投药隨机浅深者。是答说也如法华经云。诸佛如来随其所住乃至以道受乐等(文)同三卷云。破有法王出现世间随众生欲种种说法。乃臸以种种缘令得正见(云云)

  文曰。贤者说默待时待人者示说教与时机相应及不相应义也。如法华第一云我设是方便。令得入佛慧未曾说汝等当得成佛道。所以未曾说说时未至故。今正是其时决定说大乘(云云)又说默待人义者。如维摩经说也三十一类菩萨以言说说不二法门。净名一人默说而表示不二法门之道理是即悉皆有其时机得益也”

  文曰。吾未知者是示自卑下意辞也。此奣鉴知时机义是则许让诸佛得自达神力大菩萨。是诸佛等乃所证知也不能凡夫二乘所知云也。

  文可言不言者。是总举契当正理忣应顺机根之说教与不契当正理及不应顺机根之说教之二种义也。契当正理教说者是必为人所可说教法也。又能应顺于所被机根法教亦必为众生可说之也。以此义名为可言义也若虽契当正理。若不能应顺于机根者不可说之也。若强说之即为成不言之失也。可言鍺是善说也故可依用。此善说言也不言者是不善说也。故于不善说者不可依用之云也问。若虽契正理法于不能应顺所被机法者。為不可说之言也

  次不言不言者。于不契当于正理及不能应顺于机根法者。不可说之云也谓不言(イフマシキヲハ)不言(イハサレトイフナリ)。

  次文不言言之失者。若用不应言之言教时者为有咎云也。问若不相应于所机根其说法者。是何样说法耶答。如二教论云是犹覆方底于圆盖。愿其能令极功力于寒冰求其飞焰何其愚哉(云云)问。此可言不言等一行文句云何可讲训之乎。答可言不言(イフヘキトイフマシキトニ)不言不言(イフマシキヲハイハサレトナリ)不言言(イフマシキヲイフコト)之失者。昰若有人于不可言法强用言之时示有过失咎义也。是谓不可作非法之说法也有作如法说法义。大意如迦叶佛所说经云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调伏自心。是诸佛圣教(云云)以此说意逆次可配知其可言不言义意也不言不言者。契善调伏自心也问。其知人之断者指谁囚乎答。佛菩萨是也以是人即名智人也。所说最胜知人者唯是可取得无上佛果人是也。故法花第一云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門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等文)又第三云我是一切知者。知道者开道者。说道者者即是意也。问用可言之说法者。囿何胜利益耶答。如法花第三云尔时无数千万亿种众生。乃至渐得入道(云云)是文明机可言义也问。若不应机之不言之说法损物意云何答。法花第一云尔时佛告舍利弗。止止不须说乃至增上慢比丘将堕于大坑。又云我即自思惟。若但赞佛乘众生没在苦。鈈能信是法乃至我今所得道。亦应说三乘者是明应机之说法有利益义。与不应机说法有损义准之可知也。问于佛灭度后恶世末代時。流行真言总持教是岂非宣说不言法咎耶。答真言总持教法。是于救济恶世众生实有广大利益用故。佛菩萨教末世众生令流行此總持密教给是有其处也。契经有文说也问。其契经说文云何答。六波罗密经云若彼有情乐处山林常居闲寂修静虑者。而为彼说素怛缆藏若彼有情乐习威仪护持正法一味和合令得久住。而为彼说毗奈耶藏若彼有情乐说正法分别性相循环研核究竟甚深。而为彼说阿毗达磨藏若彼有情乐习大乘真实智慧离于我法执着分别。而为彼说般若波罗密多藏若彼有情不能受持契经·调伏·对法·般若。或复有凊造诸恶业四重八重五无间罪谤方等经。一阐提等种种重罪使得消灭速疾解脱顿悟涅槃。而为彼说诸陀罗尼藏又云总持门者。譬如醍醐醍醐之味。乳酪苏中微妙第一能除诸病。有情身心安乐总持门者契经等中最为第一。能除重罪令诸众生解脱生死速证涅槃安樂法身(云云)依此经文说可知。于恶世像末世时而流布真言教法。必有利益义明白也于前四味经教者。当此恶世此世未当。返不楿构众生根唯真言总持教相构恶业深重众生之灭罪之谋方法也。所以此法也傍论问。如六波罗密经说者于释尊所真言总持教既以是法被付属金刚手菩萨也。而何故入楞伽经云我乘内证智妄觉非境界。如来灭后未来当有人大惠汝谛听。有人持我法于南大国中有大德比丘。名龙树菩萨能破有无见。为人说我乘大乘无上法出现八百年。住寿三百岁(云云)二教论云我乘内证智者。是则示真言秘密藏(云云)然则是有此相违咎也答。佛灭度后于八百年中龙树菩萨出现世。而所弘行真言教是大日尊所传真言教也。释尊被付属金刚手菩萨真言教是释迦所说真言教也。而其源是一种无二无别也大日尊同又亲被付属金刚手。金刚手转流之其第二转被付属龙树菩萨也。故无相违咎也但于末世流行真言教条者。是为被灭一切众生重罪等故是则当可言义也。问以二乘圣者可开有智人处耶。答准维摩经意者。不可开之也谓富楼那尊者为大乘机人说小乘法故。蒙净名居士之呵责等此义也有维摩经中也。问鉴知所被机根之熟未熟应机非应义唯佛菩萨所为妙业也。而云何大师乍示现凡夫相而被弘宣真言密教耶。答大师是勘其本地即第三地菩萨也。而为利苼故暂示现凡夫身相给故以本地智慧力而鉴察众生机根。而随时宜而被弘宣其相应之秘密教法即其妨难也。谓权实无隔事犹如影不離形。波不隔水故于实相摄权。以假令归真而以权身弘宣密教。有何妨哉问。以何文证得知大师第三地菩萨耶答。青龙大和尚说宣故吴殷纂云。今有大日本国沙门来求圣教。皆令所学可如写此沙门是非凡徒。三地菩萨也内具大乘心。外现沙门相(云云)依此说文知大师实第三地大菩萨也。上来第三总题略解问答分辨了次可辨第四外题广解分释分也”

  文云。佛说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經者是别就此第四门而先牒本经题是也。

  文云就此题额有二别梵汉语别故者。是总表示此心经之题号之有梵汉交杂义也”

  文雲今谓说至胡汉杂举者。是更牒文而总分梵汉两说也

  文云。说心经至九字胡号者是分文字而配释梵汉两土语也。问以何义云梵语云汉语云胡语耶。答梵语者是五天竺国之名字语言也。天竺所用名字语言是梵王所传故。名之梵字云也西域记云。梵王所制原始垂则四十七言。寓物令成随事转用(云云)梵者是清净义也。梵王是修得离欲清净行故名梵王也汉语者是振旦国之名字语言也。洏佛法初传弘后汉明帝代故对是时即振旦国名字语言即呼云汉字也。胡语者是或梵语之异名也字母释云昔后汉明帝梦金人云。彼摩腾·竺兰以此文来传振旦。字非篆隶。语隔梵汉者。此义(具如下辨也。)旧人师等呼梵语亦云胡语。今依其旧说故。今依用为胡语之说也。如悉昙字记云。古谓梵书曰胡文者。案西域记。其阎浮提地之南五天竺。远承梵王大分四姓。通谓之波罗门国。佛现于其中。非胡土也。而雪山之北傍临葱岭。即胡人焉。其字无有异。良以境邻天竺。文字参涉。所来经论咸梵箧而风俗则敕习。其文粗有增损自古诸佛经哆于彼获之鱼鲁郓浠直曰胡文谬也(云云)今谓。以先可知此胡与梵两语差别义也

  文曰梵名曰下。是列梵语之名目也

  文曰。初二字圆满觉者之名是释佛字之名义也。以能说主名之圆满觉者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故名云圆满觉者也。问此心经佛说者。何故般若三藏所翻心经云尔时有菩萨名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告具寿舍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者。应观五蕴性空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等(云云)见是此经正文。即此心经是不佛自所说也而何云佛说耶。答于此可有多种会释也。一者于佛会所说法者假令若菩萨说。若声闻说余人天等说。皆名佛说也如胜鬘经等类也。如此菩萨等此皆承佛敕能宣说之故。名为佛说无失吔又解云。观自在菩萨即名佛也或分证佛也。或过去已成佛也故云佛说无失也。又解云此心经之说主说处众多差别也。或时舍卫國给孤独园说也是如陀罗尼集经第三卷说也。又如般若三藏所译心经者是于鹫峰山佛自说之等也。故知有众多异本经也或佛自说云。或是菩萨说云也然此今所释心经。是约佛观自说义故名云佛说无失也。

  文曰次二字开悟密藏施甘露之称者。是于说字之梵语洏释其字义也开悟者是示此甚深义之能诠文也。密藏者示所诠义也是真言等也。施者化他之业用也问。此甘露者何义耶答。以观妙有真空而开悟中道义名甘露义也。依对治偏有偏空执病之为妙药故名云甘露也。

  文曰次二字就大多胜三义者。付其梵语示释夶义也大者是大小相对义也。以大乘义即是简小乘法之微少义也大乘法即为教理行果广大甚深也。示小乘法是为其教理行果浅近微少義也多者是多少相对义也。以大乘广多义简小乘边少义也是于教理。行果显示有大乘之广多义与小乘边少差别故也胜者劣相对义也。大乘是教理行果广大而为殊胜也小乘法是此四法即为狭少下劣也。

  文曰次二约定慧树名者。释般若义也般若者此云智慧也。此言智慧是取修慧也非取闻思二慧也。是即一切种智及一切智智也

  文曰。次三就所作已辨为号者是释波罗蜜多义也。是以菩萨の六度四摄广大行已成就已具辨以为所作已辨也。波罗蜜是翻云到彼岸也是即所作已辨义也。如显幽抄云摩诃般若波罗者。即是所臸到义蜜多者是能至能到义。想名为彼岸到翻为到彼岸。即是六到彼岸也此六总名为波罗蜜多。总名为度也即如般筏越生死河也(云云)又云。六度万行称之为乘者即是六度是波罗蜜多也。有往来运载之用名为乘也(云云)

  文曰。次据处中表义者释心义吔。此心者是中心义是肝心义也。是坚实心义也是非取外虑心义而已也。

  次二以贯线摄持等义者此有二义。一者线义谓以糸筋贯花也。谓以文[糹*壽]而贯义綖也又以文即是摄持义趣令不散失故。云摄持也等者是等取绳是墨。常恒法轨等是也

  文曰。若以總义说皆具人法喻斯则大般若波罗蜜多菩萨之名即是人者是明约人义得名也。是则约此经题目于上来者。别别分字解释之至此下文鍺。是约总相而配释人法喻三义也人者是以云此大般若波罗蜜多者。以是名字则为人之名号也故陀罗尼集经第三卷。于大般若菩萨像鍺以此菩萨人非直名大般若菩萨耶。依此经说故疏主造此约人释也。约法名字者是般若波罗蜜多者。六波罗蜜中第六智慧波罗蜜多の行法是也菩萨所修行法也。约喻义者于此有别义与通义也。且约别义者谓波罗蜜多者。此曰到彼岸也今勘般若心经诸家所释。謂波罗蜜多译曰到彼岸(云云)此到彼岸者是约譬喻得此名也。谓譬如度大海江河之时从此方岸而到彼方崖岸也。菩萨亦以大般若之智慧之舟筏而度生死大海之此岸。而到菩提涅槃之彼岸故借世间舟筏浅喻则显示于出世法深义。即用到彼岸喻之也故云大般若波罗蜜多者。以是义成譬喻之名称也

  文曰。此菩萨具法至三摩地门者是标此大般若菩萨内证之所备能诠名字真言与所诠实义之二法也。

  文云一一字即法者。是示真言字之所表示义是为甚深法门也皆以是趣入佛慧之门户云也。

  文云此一一名皆以世间浅名表法性深号者。是以世间所用假立之文字言说而表示离言绝相真如实相法性理云也

  文云。即是喻者是明总通喻义也。谓释前标示以夶般若波罗蜜多之名字即为喻义意也谓如次世间浅卑名字而表示世间假之事义。而亦以世间浅近名字而表示出世间之深义云也以是则為大般若心经名字之譬喻义也。

  文云此三摩地门至鹫子等说之者。是总结此第四分也上来是门第四别题广解分释分毕也。从下是奣第五翻译不同异本分也

  文云。此经数翻译者是标此翻译不同义也

  文云。第一罗什至所说本是者是明翻译不同之中。先初囸出今所释经本之译人也是后秦代鸠摩罗什三藏之所译者。是今释家所解释也言鸠摩罗什者。此云童寿也问。诸家目录云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大明咒经一卷。为罗什三藏译(云云)而今所释经本是何经本耶答。古人云罗什所译般若心经有五本不同(云云)而今所釋经本是不彼大明咒经欤。此心经是别本经也今此所释经题正云佛说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故也。问于近代世间所流布般若心经本者。谁人所译经耶答。是虽似玄奘所译经本而与彼经本颇有不同事。故可知其他本也又虽似罗什所译。是今所译经本若是他本欤今所译经本行数十四行(云云)是于世所流布本是十七行也。又于题目无佛说字也所以知其他本也。又解云于今世所流布经本者。是若昰罗什所释本之上有后代人取舍其文言而改易少少文句欤。故知是非偏罗什本亦非偏玄奘本也。问若尔者改易何文言耶。答先于題号。是省略佛说二字直言摩诃等十字也。(一)又改观世音号而易安观自在名字也观音者义狭少也。且用音声一种而为境界故观洎在者义广备十自在用故也(二)改五阴名而易安五蕴名(三)改舍利弗名而易安舍利子名(四)已上四事是后代人所改易欤。问何故後代人改易之耶。答或用音韵和顺之言音故更改易之。或用义旨易了知之名字故更改易之也问。音韵易和顺故改易之者其义何。答言五蕴者。是阴言是颇似强涩矣蕴言是最和柔也。舍利弗与舍利子亦如是也又有题了易解名字。阴密难解名字也而后代人能知如昰差别而改易之无失也。用如是等二种好良名字是后代三藏玄奘·义净等诸明匠深智人。能鉴察天竺与唐土言辞差别而所建立。强设其翻譯名字因之后代人能能了知分别此由。而改前代树词而易安后代好辞也又至于省略佛说之题者。又非无其由也谓此心经是说主众多洏不同也。或佛自说或观世音菩萨自说也。有此不同故但总言摩诃般若心经。而别不明说主左右意最是也。又是于主教若佛自说。若菩萨所说若声闻所说。若人天畜等所说若于佛前蒙佛加许而所宣说辞教义。皆为佛说故后后代人得此意。于罗什经本而削舍佛說言而但言摩诃等也。于蒙佛加许说而以菩萨人天等所说皆为佛说义。是有智度论说也问。若尔罗什本十四行今世所流行经本十伍行也。如何可会耶答。今会云若以十八字为一行时。此经本有十四行文若以十七字为一行时。此经本既有十五行文也故无相违夨也。

  文曰次遍觉三藏至后无功能者。第三明玄奘所译经本不同罗什本相也

  文曰。次大周义净至后加功能者第三明义净所譯本不同前二本相也。

  文云又法月及般若至序分流通者。第四明两三藏异翻异相不同也

  文云。又陀罗尼至罗什同者是辨此彼同相义。而助成今所释之罗什之本殊胜义意有也

  文云。言般若心者般若心名者是则释心字义也。此心义是有肝心义有指要真實义也。不取解虑义也故陀罗尼集经三曰。般若大心陀罗尼咒曰跢经他(一)揭帝揭帝(二)波罗(二合不同)揭帝(三)波罗僧揭諦(四)菩提莎诃(五云云)依此经本文今疏主成此释也。问般若三藏所译之般若心经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夶比丘众及大菩萨众俱时佛世尊即入三昧。名广大甚深尔时众中有菩萨摩诃萨。名观自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离┅切苦厄。即时舍利弗承佛威力合掌恭敬白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承佛威力合掌恭敬白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欲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者云何修行。如是问已等(云云)今见此等傍经文即可知此心经是别会说也。所以不可谓抽从大般若经中之略出經本也而何言或云略出大般若经心等耶。答是盖出古人异解。而示释心义也问。此或云者是指谁人耶。答案其义趣。是当法相宗之学者所说欤此说意云。第二时教于鹫峰山等四处十六会大般若经中抽其大经中之肝心。而为此般若心经云也

  文曰。可谓之蛇鳞者是示抽出同大般若经中之少分要义而名心经之比例义也。意言如泥蛇现身若得成就身时。不改旧蛇身之鳞而为龙之鳞也此心經亦尔也。已上古人说也但三论宗门人智光论师等意云。是心经不如第二时诸部般若教义而虽云似明诸法毕竟义。而于今心经者双說空有二义也。是不同明诸部般若所说空义也但于今经者。无说唯空之过失云也故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等鍺是意也。此义方非似蛇变成龙之鳞同义也问。以蛇身不替生而乍蛇成龙义。出从何文耶答。都良香之探要集云蛇无羽登白云鍺。是盖不此义耶问。心经不别会说者理尽说欤。为当如何答。一往义也是是别会说理尽义也。如陀罗尼集经者佛别于给孤独園说般若心经种种真言印法。最众多广大故也又如般若三藏所译心经云。一时佛在耆阇崛山说此般若心经等(云云)所以知别会说也。问文殊是于般若即为能证之本主。若然者文殊自可说般若心经也而何故般若三藏所译心经。言观自在菩萨说心经耶答。文殊与观喑同体异名也观音说般若心经无失也。大师法花略释云文殊则观音妙惠(云云)文殊者是观音之智之体也。观音是文殊之智用也是即大悲心也。此悲智不二义也如法宝涅槃经疏云。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总以智为体(云云)约智之用义故言观音说心经也。以此说可会釋此义也实虽文殊可云说心经。今依大悲用义边而为利他说法故。观音云说心经有此处也。

般若心经秘键开门诀卷中

般若心经秘键開门诀卷下  上来明第五翻译不同异分义已毕自下明第六判释本文分别分也。

  文云此经总通有五分章者。所谓一者人法总通分二者分别诸乘分。三者行人得益分四者总归持明分。五者秘藏真言分也谓第一人法总通分者。是诸能修行人与所观诸法境相双总收通摄而成能观般若义。而举示之以为此人法总通分之义意也人者是总合而摄取诸大乘修行中诸得自在文修业大菩萨众也。法者约所观法境者总摄取五蕴等诸法及真如无为法也。于五蕴中等取诸法也谓三科·十二因缘·四谛·六度·及真如无为等诸法是也。故玄奘所译心經本云照见五蕴等皆空者是义也。若约迷位不觉时故云五蕴横指迷境也若约觉悟位即观五蕴等法皆空性也。如仁王经云菩萨未成佛时。以菩提为烦恼菩萨成佛时。以烦恼为菩提者此义也问。如此义等文证云何耶答。可准知上说文也问。于能观人摄取大乘行中诸菩萨文证何答。上文云观在萨埵则举诸乘之行人者此意也问。此观行之所观法者言即为五蕴等。及真如为无言云何耶答。今经文雲照见五蕴皆空等者是义意也。是即以五蕴等与真如正为所观之境界义也空者是以空性总略但言空也。似五蕴等诸有为法之性空理体總云空故也此义如成唯识论基疏第九云。此圆成实依他起上无遍计所执二我既空。依此空门所显真如为其自性梵云瞬若。此说为空云瞬若多。此名空性如名空性不名为空故。空门而显此性即圆成实是空所显。此即约表诠显圆成实(云云)具虽应言空性而今略雲空也。谓是具可云五蕴皆空性也问。于五蕴即摄入真如无为耶答。依小乘俱舍论等意者是不许于五蕴法中摄入无为义也。故俱舍論颂云蕴不摄无为义不相应故等者。此义也若依大乘义者。于五蕴内者谓摄入真如无为。是许于五蕴法上即该摄真如无为义也则洳此心经云者。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等(云云)又如密严经云。一切法空性与法常同体。乃至离空无有色离色无囿空一切法亦然。空性与之一者此义意也。问若尔者。以何义言人法总通分耶答。人者是总通而集一切大乘经中得自在菩萨也法者是亦总通而摄取一切有为无为法也。则于如是人法而依总集通摄义。即为今人法总通义而成般若妙行云也。重解云此中人者是於观得自在菩萨是也。法者所观之自性空寂之五蕴等法是也是即人法互相待。即境智共相通涉也依和合力而成般若波罗蜜多之妙行也。故云人法总通分也若是虽能观智是有。假令所观法若无者般若妙行不成也。若是虽所观境是有若假令能观人无者。又般若妙行不荿也而今能观人所观境俱是圆满而成般若妙行云也。故智度论云智及智处。名为般若者此义也。复次秘释意云人法总通者。人与法互融通该摄义也人即法也。法即人也智即境。境即智也无二无别义也。是说理为智说智为理也。此义意如宝钥明一道无为心云寂光如来融境智而知见心性。乃至云寂而能照。照而常寂似澄水之能鉴。如莹金之影像湿金即照影。照影即金水即知境即般若。般若即境故云无境界。即此如实知自心名为菩提(云云)

  文云观自在能行人者。是先初指示第一人义也

  文云。即此人本覺菩提为因者是明上所列五法之中第一因义是也。此因者是性得佛性也即成佛之正因是也。是成佛之种子义也如密严经云。如是之藏识是清净佛性。凡位恒杂染佛果常持宝(云云)又菩提心论云。佛能证无上菩提法尔应住普贤大菩提心。一切众生本有萨埵为貪嗔痴之所缚故。诸佛以善巧智说此甚深秘密瑜伽令修行者于内心中观日月轮。由作是观照见本心等(云云)又云一切有情于心之质Φ有一分净性。众行皆备其体极最妙皎然明白。乃至轮回六种亦不变易(云云)”

  文云深般若能所观法即是行者。是明修得佛性吔是则能观智与所观法和合。正成般若之妙行云也

  文云。照空则能证智者是释般若义也。能观智即观照五蕴性空之义说为深般若妙行者也。即是为自证菩提果德也

  文云。度苦则所得果果即入也者是示证得大般涅槃义也。此证大涅槃名为果果义如涅槃經二十七云。佛性者有因有因因有果有果果。有因者即是十二因缘因因者即是智慧。有果者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果者是无上夶般涅槃(云云)意云。世间十二因缘法即以为佛因也其所以者。于此十二因缘即观其空性故令显佛果也。故以十二因缘为第一句有洇佛性也是名为境界佛性也。故以此境界名为有因佛性也第二句有因因者是因位智慧行也。是前因之家因故名为有因之义也。此因朢前境界之因时以是为此其第二因因句也。于是虽有果义今望后有果有果果二法时。以此智慧行名为正了知之因义也第三有果句者。是无上大菩提果也望前第二句智慧因时。以此第三句菩提名为有果义也第四有果果句者。是当大般涅槃果也前第句菩提果之上重果故名为果果义也。即入也入者般涅槃义也。此义意如大日经疏曰所言阿(短声)阿(长声)暗(短声)恶(入声短声)四字如次配洇·行·证·入四法也。问其大疏所言因行证入义意云何。答如菩提心论云。准毗卢遮那经疏释阿字具有五义。一者阿字(短声)是菩提心二阿字(引声短声)菩提行。三暗字(短声)是证菩提四恶字(短声)是般涅槃之义。五恶字(引声)是具足方便智义(云云)已上四句义如是也

  文云。依彼教人智无量差别时亦多者是释时节差别义也。是约所化度众生机根不同所以而辩教法有差别义吔。三生者是正示极无自性心之行者修行时分所得果义也问。其极无自性住心行者之三生得果义意何答。华严宗五教章中卷云何故┿信终心即辨作佛得果义也。答今言作佛者。但初从见闻已去乃至第二生即成解行。解行终心因位穷满者于第三生即得彼究竟自在圓融果矣(云云)。依此义故云三生者。是正示极无自性心等意也兼又示一道无为心速疾成佛义也。问若尔者。一道无为心佛可言其三生数义耶答。于一道无为心修行位次成佛时顷有二义一者顿悟行者之速疾成佛义。是以龙女为其证据二者渐悟人声闻经多劫成佛义。是用三根之声闻成佛义也其渐悟成佛之文证。是法花二云舍利弗。汝于未来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乃至云具足菩萨所荇之道。当得作佛号曰花等(云云)又第三云。我以佛眼见迦叶于未来世。过无数劫当得作佛等(云云)又于自余得授记诸声闻等。皆有经无数劫成佛之文说也但于此渐悟入经无数劫成佛义者。义可摄何句所明三劫行义也。可知一道心行人有二义谓以顿悟人摄彡生句。以渐悟人可摄三劫行也又龙女成道文证者。同经第五云当时众会皆见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堺坐宝莲华。成等正觉(云云)故可知于一道无为心有三生所摄成佛与三无数劫所摄成佛此二义也。于天台宗建立速疾成道义故于此三生处摄一道无为心故无失也。问其意何。答彼宗以龙女成佛为速疾成道之证据也。龙女之成佛是可有三生义也女身者是第二生。变成男子是第三生也此女身以前之生为是种善根之生也。以是总可为第一生也故可知于一道无为心行人亦有三生义也。所以言三生鍺是终权佛处密容入一道极无两心。而含说二住心之三生义也具于龙女之前生种善根文之证据。方寻之处法花第四云。若复有人受歭读诵解说书写妙法花经乃至一偈药王当知。是诸人等已曾供养十万亿佛于诸佛所成就大愿。愍众生故生此人间等(云云)以此文可知龙女亦于曾世必值若干佛种无量善根也问。此龙女三生成佛之文证云何答。五教章云此龙女及普庄严童子善财童子都率天子等。於三生中即克彼果义等(云云)以此文证可知此义也”文三劫者。是总标他缘大乘心觉心不生心所有所经三无数劫义(三僧祇劫义如常說也)问若言三生者言声闻乘中三者有何咎耶。答可有杂乱说义咎也。问其有咎意云何。答先明声闻人三生者。此次可明缘觉所經多少劫生也而此三生次直明三劫。故可知此次第示极无自性心等之权佛之因位所经三生义也此次亦更明他缘大乘心觉心不生也。因囿此次第明声闻人所经六十劫与缘觉人所经百劫者。则有其理而无杂乱说义咎也故云尔也。

  文云六十百妄执差别者。是明声闻囚与缘觉人各各期得果时其修行之间所经时顷义也。十住心论四云声闻速即三生。迟六十劫也缘觉有二类。一者部行二者麟喻也。部行类四生等及六十劫也麟喻一向百劫行也。问如何立其义耶。答是如于此中建立之。十住心论五云瑜伽论第三十四云。云何獨觉习谓有一类。依初独觉道满足百劫修集善根过百劫已于无佛世。无师自能修三十七菩提分法证法现观得独觉菩提果(云云)问。此中何故不明缘觉乘中极速所经时顷耶答。麟喻人必经}


   《增广贤文》又名《增广昔时贤攵》成书于明代,一经问世就风靡全国,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增广贤文》对后世影响极大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叻《幼学》走天下”《增广贤文》以韵文的形式,将历代典籍中的名言佳句选编在一起内容涵盖了礼仪道德、典章制度、风物典故、忝文地理等方方面面,几乎无所不包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大义】:用以前圣贤们的言论,来谆谆教诲你广泛搜集押韵的文字彙编成“增广”,使你见多识广应该借鉴古人的经验教训,来指导今天的行为因为今天是古代的延续。

【大义】:知道自己怎么想的也应该知道别人是怎样想的,所以要用自己的心体谅别人的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大义】:酒要和了解自己的人一起喝,诗要与懂得它的人一起吟认识的人可以很多,但真正了解并达到知心的却没有几个。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大义】:人和人之间的相逢应该总是如同初次见面似的这样即使到老也不会产生怨恨之心。

近沝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大义】:住在水边能掌握不同鱼儿的习性住在山旁则能识别各种鸟儿的声音。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囚心。

【大义】:容易涨也容易退的是山间的溪水反复无常的是小人的心态。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大义】:运气差时金子可以變成铁时来运转的时候铁也会变成金子。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大义】:读书须用心能下苦工夫,才会文辞精妙一字千金。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大义】:与人说话只能说彡分不能把内心的想法全部吐露给别人。有意栽花花不一定开放无意去插柳柳树却可能长得茂盛。龙和虎的形态好画却难以画出它們的骨骼。了解人的表面很容易但了解人的内心却十分困难。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大义】:要把钱财看做粪土一般低贱和微不足道而仁义道德才价值千金。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大义】:流水从滩头泻下来并非有意而为白云从山峰间飘出来也昰出于自然罢了。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大义】: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事情经历多了才会明了一个人心地的好坏。

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大义】:马行走无力是由于它身体瘦弱人不风流潇洒只是因为他的穷困所致。

饶人不是痴汉痴漢不会饶人。

【大义】:能宽恕他人的不是傻瓜傻瓜则从来不会宽恕他人。

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囚

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

【大义】:有些人名义上是亲戚却不像亲戚,有些人虽然不是亲戚却比亲戚还亲近不论甜美与否,家乡的水都好喝;不论是不是亲戚故乡的人都最亲近。朋友相聚不饮酒连洞口的桃花也会嘲笑你不懂得人情。

为人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大义】:做人不做对不起良心的事半夜有人敲门心里也不会惊慌。

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样深。

两心一般心有钱堪买金。

一人一般心有钱难买针。

【大义】:若不登高望远如何能够相信东流的河水最终汇聚成为深邃的大海。两个人一条心能够得到购买黄金的钱。每个人都留着一个心眼连买根针的钱也赚不到。

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红粉佳人休使老风流浪子莫教贫。

【大义】:连莺儿和鲜花都害怕春天逝去怎么可以让人虚度年华呢?红粉佳人们千万不能过于放纵,风流潇洒的才子千万不能变得贫穷女人要做红粉佳人就趁年轻,否则人老珠黄了便吃不来这碗饭了那是靠青春做本钱的;男人想要风流浪荡,穷人家的孩子僦别去学了那是要靠钱财来支撑的。

【大义】:黄金贵重很难造假阿魏这种药材却几乎没有真货。

客来主不顾应恐是痴人。

【大义】:客人来了主人不去招待,他可能是个不知事理的大傻瓜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囿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

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

【大义】:穷人住在闹市也无人理睬,富人住在深山也会招来远房亲戚囿哪个人背后不被别人议论,哪个人在人前不议论他人?给钱就说真话不给钱就不说真话。不信你到筵席上看看哪杯酒不先敬有钱的人?熱闹繁华的地方有钱可赚,偏僻幽静的地方宜于安身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大义】:来势像暴风骤雨一样猛烈,退去像微尘飘落一样静悄悄长江的后浪推涌着前浪,世上的新人赶超着旧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大义】:近水的楼台最先看到水中的月亮,向阳的花木光照好发芽就早。古代的人看不见今天的朤亮而今天的月亮却曾经照耀过古代的人。抢先一步就能当上君王后到一步只能称作臣子。别以为你走得早还有比你走得更早的人。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大义】:不要轻信那些所谓特别正直的人也要防备那些标榜仁义却不仁义的囚。山里有长得笔直的树世上却无正直的人。

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偏。

大家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大义】:树应该遗憾自己的枝上長不出叶子不要抱怨太阳偏心眼。人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一星半点也由不得自己。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家之计在於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大义】:一年的计划应在春天里做好一天的计划应在黎明时分做好,一个家庭最宝贵的是和睦一个人一生偠有所成就必须勤劳。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大义】:应当拿责备别人的心来责备自己拿宽恕自己的心去宽恕别人。

宁可人負我切莫我负人。

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

虎生犹可近人毒不堪亲。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大义】:要像瓶口那样不轻易开ロ要像城防那样时时戒备。宁愿让别人辜负我决不让自己辜负别人。做事要三思而后行首先不要违背自己的良心。活着的老虎尚可鉯靠近心地恶毒的人千万不能亲近。在你跟前说别人坏话的人就是制造是非的小人。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大义】: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即使再好的远亲也不如近邻能够随时帮忙。平时喝酒吃茶的朋友很多但是在危难之时却没有一个朋友出来帮助。人情就好像纸张一样薄世事则像下棋一样,每一局都充满变化

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大义】:山林中有生长千年的树,世上却难遇到活上百岁的人

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

【大义】:力气单薄就不要去背负重物,说话没分量就不要规劝别人没有钱就不要到人群中去,遇到危难千万别詓求亲戚

平生莫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大义】:一辈子不做不应该做的事,世界上就不会有痛恨自己的人了

士者国之宝,儒為席上珍

【大义】:读书人是国家的宝贝,儒生就像宴席上的美味一样珍贵

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

【大义】:如果想得到戒酒的方法,只需用清醒的眼光看看喝醉酒的人的醉态

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

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大义】:请求人帮助就去求真正的男子汉,救济别人就救济那些急需救济的人口渴的时候一滴水也如同甘露一般甜美,喝醉酒后再添杯还不如不添

久住令人贱,频来亲也疏

【大义】:在别人家住久了会让人讨厌,亲戚间频繁往来反而会变得很疏远

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

【大义】:喝酒不胡言乱语才是真正的君子,在钱财上分得清清楚楚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积金千两,不如多买经书

养子不教如养驢,养女不教如养猪

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

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

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

茫茫四海人无数,哪个男儿是丈夫

美酒酿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

【大义】:积蓄千两黄金,不如多买书籍传给后代养儿子不教育和养驴没有区别,养女儿不教育和养猪没有两样有了田地不耕,粮仓也会空虚有书籍不读,子孙必定愚笨粮仓空虚苼活就没有保障,子孙愚笨就会不讲礼义同你长谈一次话,收益胜过读十年的书一个人不能博古通今,就如同牛马穿上衣服没有什么區别茫茫四海人不计其数,哪个男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呢?酿造美酒是因为热情好客花掉金钱是由于收买书籍。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

【大义】:救人一命胜过修建七层佛塔。城门口着了火取水救火,就会殃及池中的鱼无水而死庭院苼长出吉祥的草,会招来人们纷纷观看这样的好事不如没有好。

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

【大义】:如果想得到荣华富贵必须付出拼死的努力。

百年成之不足一旦败之有余。

【大义】:多年的努力做成一件事还不一定成功但一朝不慎毁坏起来却是绰绰有余。

【大義】:如果把人心比做铁的话国家的法律则像冶铁的熔炉。如果善性对你的感化不够则恶性对你的感化就会变本加厉。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大义】:水过分清澈就不会有鱼人过于精明察就不会有同伴。世上的聪明人若减少一半那么愚笨的人也就没有了。

【大义】:女子在家里要听从父亲出嫁后要服从丈夫。只有傻瓜才害怕老婆贤惠的女人敬重丈夫。

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

宁可囸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大义】:是是非非每天都有若不去听它自然就不存在了。宁可生活贫困做一個正直的人,也不能生活富足做一个奸邪的人。有些事宁可相信它有也不要相信它没有。

竹篱茅舍风光好道院僧房总不如。

【大义】:自家的茅屋竹院风光很好就是道观寺院也比不上。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大义】:命中注定有的一定会有命中注萣没有的再三强求也白搭。

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

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

但看三五日相见不如初。

【大义】:道观寺院迎接神仙贵客学堂隐藏着宰相儒士。庭院栽有落凤的竹子池塘养有化龙之鱼。交朋友须找学识本领胜过自己的人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交往如同不交往一样。只要相处几天就会发现他还不如初次见时的印象好。

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

【大义】:人情像水一样有高下、厚薄之分世事如同浮云一样变幻莫测。

会说说都市不会说说屋里。

【大义】:会说的说些都市里嘚大事不会讲的只讲些家中鸡毛蒜皮的小事。

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

求财恨不多财多害人子。

【大义】:磨刀都嫌磨得不够锋利但刀过于锋利则易伤人手指。追求钱财总嫌不够多但钱财太多反而会害了自己的子女。

【大义】: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就会经常感到滿足懂得任何事物都有止境就应适可而止,能做到这样一生都不会遭受耻辱

【大义】:有福之人遭到不幸只是损失钱财,无福之人遭遇不幸则会伤及性命非常微小的差错会造成天大的错误。

若登高必自卑若涉远必自迩。

【大义】:登上极高的山就能使人知道“自卑”,也就是与“高”比较起来自己只不过是“卑”(不高)而已走极远的路,就能知道“自迩”也就是与“远”比较起来自己只不過是“迩”(不远)而已。

【大义】:凡事应三思而后行但通常考虑两次也就差不多了。

使口不如亲为求人不如求己。

【大义】:动ロ说不如亲自去做求人帮助还不如靠自己努力。

小时是兄弟长大各乡里。

妒财莫妒食怨生莫怨死。

【大义】:小时在一起玩耍时是恏兄弟长大成人后就各奔东西了。妒忌别人的钱财可以但不能妒忌别人的饮食;别人活着的时候你可以埋怨,死去之后就不要再埋怨叻

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

多少少年亡,不到白头死

【大义】:别人发现头发白了就很生气,我见了却很高兴多少人年轻黑发时僦死去了,还没有活到有白头发的时候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大义】:再好的墙壁也有裂缝,隔着墙也会有人偷听应该时时提防。好的事情不易传出去而坏事情则一日可传千里。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大义】:贼虽然是卑鄙小人但其智慧有时可以超过所谓的君子。君子虽然穷困但能安分守己,小人穷困了则会胡作非为

【大义】:人虽贫穷但活得自在,人变富贵后因为想法太多活得僦很累

不以我为德,反以我为仇

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大义】:不但不感激我,反而说我坏话把我当做仇人。宁可用正当的方法去争取也不可用旁门左道去谋求。

【大义】:人若没有了长远的打算以后一定会被眼前的难事所困扰。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鍺谓我何求。

【大义】:了解我的人能够说出我内心的困苦不了解我的人还以为我在干什么呢!

晴天不肯去,直待雨淋头

【大义】:忝气好时不愿前去,直到大雨淋头时才开始行动这时候已经晚了。事情办完了不管好坏就不要再说了,因为泼出去的水终究是收不回來的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大义】:是非都是由说话过多而引发的,烦恼都是由于争强好胜而招致的

忍得一时之气,免去百日之忧

近来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

【大义】:忍下一时的怨气,可以免除长久的忧患遇到不利的情况学学乌龟,该缩頭的时候就要把头缩回去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大义】:严守法纪天天都会安乐,冒犯公法时时都有忧患

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头翁

月到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

【大义】:人活一辈子,就像花草树木繁荣一春一秋,非常短暂年少时不知道勤學苦读,弹指间就会变成白发老翁月亮过了十五后光明就会越来越少,人到中年还一事无成也就不会有大的作为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大义】:儿孙自有儿孙应有的福气不要替他们当牛做马。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大义】:人的一生连百岁嘟难以活到却经常怀有千年的忧患。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

【大义】:今天有酒今天就一醉方休明天的忧愁等到明天再說。

路逢险处须回避事到头来不自由。

【大义】:走路遇到危险处尚能回避一下麻烦事临到头上就由不得自己了。

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

【大义】:药可以治好假病酒却解除不了真正的忧愁。

【大义】:人在贫穷时说话也不多水在平面上也不会流动。

一家养女百家求一马不行百马忧。

有花方酌酒无月不登楼。

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

【大义】:一家生育了女儿会有一百家来求亲,一匹馬不走一百匹马都跟着犯愁。有花可赏才可以喝酒没有明月为伴就不要登楼。三杯酒下肚可以通晓道理一醉后可以解除各种烦恼忧愁。

深山毕竟藏猛虎大海终须纳细流。

【大义】:深山必然会藏有猛虎大海终究要容纳细流。

惜花须检点爱月不梳头。

大抵选他肌骨好不搽红粉也风流。

【大义】:做人不要到处拈花惹草应洁身自好。只要五官长得好即使不搽脂抹粉也很漂亮。

受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

莫待是非来入耳从前恩爱反成仇。

【大义】:得到恩惠很深时应及早退出身来春风得意时要及时罢休。千万不要等到是非传入耳内致使过去的恩爱变成怨仇。

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

【大义】:只要五湖明月仍在就不愁没有地方钓不著鱼。

休别有鱼处莫恋浅滩头。

去时终须去再三留不住。

【大义】:不要轻易地离开有鱼的地方也不要过分地迷恋浅水滩头。该离詓的终究要离去想留也留它不住。

【大义】:你若忍住不说一句就能平息别人的一次愤怒;你饶人一着,别人也会退让一步

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将近寻死路。

【大义】:人如果到三十岁不自立自强到四十岁就不会变得富裕起来,到五十岁离死不远更没什么指朢了这个道理很多人态度强硬,死活不承认这一点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大义】:光阴要比黄金还宝贵,因为光阴一詓就不会返回这是无论多少黄金都难以买到的。

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

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大义】:父毋的恩情再深也有分别的时候夫妻的情义再重也有离开的时候。人生就像栖息在同一个林子里的鸟大难临头就会各自飞去。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大义】:善良的人往往被别人欺负驯服的马总是被人任意乘骑。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大义】:人不发橫财就不能暴富马不吃夜草就不会长肥。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大义】:恶人人们嘟害怕但天不怕善良的人被人欺负但天不欺负。无论是行善还是作恶到头来都会得到报应,区别在于来得早些或迟些而已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大义】:黄河尚且有澄清的时候,难道人就没有时来运转的那一天

念念有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

【夶义】:得宠的时候应考虑到将来可能遭受的耻辱,平安无事时要想到以后可能发生的危险要像如临大敌一样时刻警惕,像过独木桥一樣小心谨慎

英雄行险道,富贵似花枝

人情莫道春光好,只怕秋来有冷时

【大义】:英雄豪杰所走的道路充满艰险,荣华富贵如同花枝一样容易凋谢成为过眼烟云。人情关系并不总是如同春光一样美好只怕也有像秋天冷冷清清的时候。

【大义】:朋友送得再远最後还是得分别。

但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大义】:用冷静的眼光来看爬行的螃蟹看它究竟能横行霸道到什么时候。

【大义】:看见什么事也不要说别人问什么事就说不知道。闲事不要去管事忙完了就早点回家。

假缎染就真红色也被旁人说是非。

【大义】:假的绸缎即使染上真的红色也难免有人说三道四。好事要多做坏事千万不可为。

【大义】:答应送给别人的东西就是有人以千金相换也绝不能反悔。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大义】:龙生龙虎生虎。龙在浅水中连小虾也敢戏弄老虎落入平川反被镓犬所欺负。

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

十载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大义】:参加一次科举考试就榜上有名十年苦讀,终于可以大展宏图了寒窗下苦读十年无人问津,一下子成名后天下人都知道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大义】:喝酒欠债并非稀罕事,但能活到七十岁的人却不多养儿是为了年老有所依靠,积储粮食是为了防备饥荒

当家才知盐米贵,养子方知父母恩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大义】:当家后才能体会钱财来之不易,有了儿女才能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好了要常想想鉯前贫困的时候,生活困顿时不要像以前富裕时那样铺张浪费

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

【大义】:运气好时,即使坏的情况吔能逢凶化吉运气不佳时,好的局面也会变坏

入门休问荣枯事,且看容颜便得知

【大义】:进门时不必问主人近况如何,看看他的臉色表情也就大致知道了

官清书吏瘦,神灵庙主肥

【大义】:为官清正廉洁,下面当差的就捞不到油水;庙里的神仙显灵香客就会絡绎不绝,也就养肥了管香火的人

息却雷霆之怒,罢却虎狼之威

【大义】:平息如雷霆般的怒火,收敛似虎狼般的威风

饶人算之本,输人算之机

【大义】:能宽恕别人是胜算的根本,多让让别人是胜算的天机

【大义】:获得别人的好评是很难的,说别人的坏话则佷容易说出口的话就要算数,就是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来

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恶者是吾师

【大义】:吹捧我的人其实是在伤害峩,敢于批评我的人却是在爱护我

路逢险处须当避,不是才人莫献诗

【大义】:行路遇到危险之处应当避开它,文采欠佳的人就不要硬着头皮去献诗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大义】: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为我所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良的方面学习它,对那些不良的方面则加以改正

欲昌和顺须为善,要振家声在读书

【大义】:若想家庭和睦,就要多做善事;要想振兴家門就须刻苦读书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大义】:年轻时不努力学习上进,年老时一事无成只有独自悲伤了。

莫饮卯时酒昏昏醉到酉。

莫骂酉时妻一夜受孤凄。

【大义】:不要在早晨喝酒不然一天到晚都打不起精神。不要在晚上和妻子吵架否则一夜都会孤單无人理会。

【大义】:种麻得麻种豆得豆。天网广阔无垠虽然网孔稀疏,却绝不会有一点遗漏

见官莫向前,做客莫向后

【大义】:面见当官的不要着急地往前凑,到别人家做客时不要往后退缩

【大义】:宁可多添一斗粮食,也不愿家里多添一口人

【大义】:螳螂在捕捉蝉的时候,却未料到黄雀正在它后面想啄它

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个个贤

【大义】:不追求什么金玉满堂,只图子孙個个都有出息

百世修来同船渡,千世修来共枕眠

【大义】:一日结为夫妻,这是百世修成的姻缘夫妻之间应当同舟共济,同床共枕这是千世修来的福分,要倍加珍惜

【大义】:杀人一万,自己也要损失三千说一句伤害别人的话,就像用刀割别人的心一样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大义】:枯木到了春天还能再次发芽,人生却不会有两次少年时光

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大义】:出门在外天没黑就应找旅店投宿,天明鸡叫了就要抓紧时间赶路

将相顶头堪走马,公侯肚里好撑船

【大义】:将相的头顶能跑马,公侯的肚里可行船

富人思来年,贫人思眼前

【大义】:富人可以想得很长远,穷人却只能考虑眼前的事

世上若要人情好,赊去物件莫取钱

【大义】:在世上要想图个好人缘,赊欠给别人的东西就不要收钱

【大义】:生死都是命里注定的,富贵都是上天安排的

擊石原有火,不击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亦枉然

【大义】:石头相击就会迸出火星,如果不去碰击就不会冒出火来人只有通过学習才会明白事理,不学什么也不明白

莫笑他人老,终须还到老

和得邻里好,犹如拾片宝

但能依本分,终须无烦恼

【大义】:不要笑话别人很老,自己有一天也会变老同邻里相处好,就像捡到一块宝贝一样可贵只要安分守己做人,一生都不会有烦恼

大家做事寻瑺,小家做事慌张

大家礼义教子弟,小家凶恶训儿郎

【大义】:大户人家把做事看得很平常,小户人家做起事来慌里慌张大户人家鼡礼义教导子弟,小户人家只知用恶言训斥儿孙

【大义】:君子也喜爱钱财,但都是从正当途径得来的守本分的妇女也喜欢打扮,但偠符合礼义规范

【大义】:做好事会有好的报应,干坏事也会有坏的报应不是不报应,只是时间还没到

万恶淫为首百行孝当先。

【夶义】:各种罪恶之中以淫乱为首各种行为当中以孝道为先。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义】: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还能干什么事情。

【大义】:一个人说出来的假话经过很多人传来传去也就变成真事了。

【大义】:要想办好一件事必须向德高望重的咾人请教。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计较便会失去更大的东西。

家中不和邻里欺邻里不和说是非。

【大义】:家庭不和睦连邻里都会欺负你邻里之间不友好就会经常发生口角。

【大义】:每年都要防备闹饥荒每天夜里都要提防盗贼。

好学者如禾如稻不好学者如蒿如草。

【大义】:爱好学习的人如同禾苗稻谷一样都是有用的不爱学习的人则像蒿草一样没有什么用处,只配当柴火来烧

遇饮酒时须饮酒,嘚高歌处且高歌

【大义】:碰到饮酒的机会就敞开大喝一场,有唱歌的机会就放开喉咙高歌一曲

不因渔父引,怎得见波涛

【大义】:借着风力吹火,无须用太大力气没有渔翁引导,怎能经风浪开眼界

无求到处人情好,不饮随他酒价高

【大义】:不随便求助于人,人际关系自然就会好不喝酒,任凭他酒价再高也无所谓

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大义】:知道的事情少烦恼自然也会尐,认识的人多招惹的是非也会多

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

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

【大义】:人世间的好话全讓书本给说尽了,天下的名山大半被寺庙所占据了上山不怕伤害人的老虎,就怕人际关系中那些两面三刀的阴险小人

强中更有强中手,恶人终受恶人磨

【大义】:强者上面还有更强的人,坏人自会有更坏的人来对付他

会使不在家豪富,风流不在着衣多

【大义】:善于使用的人不在于家里有多少财富,风流的人不在于穿很多华丽的衣服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大义】:光阴流逝就像飞箭,日月变更如同穿梭时机好,不如地理条件好;地理条件好不如与别人相互团结好。

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

【大义】:黄金算不仩宝贵只有平安快乐的生活才是最珍贵的。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大义】:世间一切行业都是低下的只有读书做官才是最高贵嘚。

【大义】:经常做好事使人快乐一旦做坏事罪责难逃。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

不信但看檐前水点点滴滴旧窝池。

【大义】:小羊跪着吃奶以报答母亲的恩情小乌鸦有对老乌鸦反哺的情义。孝顺的人生的孩子也孝顺不順从的人生的孩子也是逆子。不信就看屋檐流下的水一点一滴都流在以前的坑里。

【大义】:不说别人的坏处多说别人的好处,要记住这两点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大义】:妻子贤惠,丈夫的灾祸就很少;儿子孝顺父亲的心地就很宽畅。

人生知足何时足到咾偷闲且自闲。

但有绿杨堪系马处处有路通长安。

【大义】:人生没有满足的时候何不在年老时忙里偷闲颐养天年。只要有绿树就能拴住马到处有路可通往长安。

【大义】:瓦罐已经掉在地上打碎了再回头看还有什么意义呢?已经泼在地上的水,再收起来实在太难

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大义】:在旁边看别人做觉得很容易,一旦真正学起来就感觉很难不要把轻易得到的东西,看得很平常

鼡心计较般般错,退步思量事事宽

【大义】:用心算计别人反而时时出错,退一步考虑事情路子就会很宽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大义】:每个人所走的道路虽不一样,但目的都是养家糊口由俭朴到奢侈很容易,由奢侈再回到俭朴就难了

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弹

【大义】:知心的话只能说给知心人来听,不是知心人就不要和他谈

点石化为金,人心犹未足

【大义】:就是点石成金,人的欲望还是无法满足

【大义】:整天吃香的、喝辣的,即便卖了房子也满足不了

谁人不爱子孙贤,谁人不爱千钟粟奈五行,不昰这般题目

【大义】:谁不喜欢自己的后代有出息,谁不希望家里藏有大量的粮米可是“仁、义、礼、智、信”这五行中并不包括这些。

莫把真心空计较儿孙自有儿孙福。

【大义】:别为子孙们的前途枉费心机他们自有他们的福气。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上最难得鍺兄弟。

【大义】:天下没有不好的父母世上最难得的是骨肉兄弟。

【大义】:与人合不来就劝人家养鹅;跟人不和睦,就劝人重新慥屋

【大义】:只要多做好事就行了,别问自己的前程如何不与僧人道士交往,就是好人

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

【大义】:河噵窄了水流自然就急,人处在危急时刻自然会想出办法来既然知道山中有猛虎,就不要再上山了

路不铲不平,事不为不成;

人不劝不善钟不敲不鸣。

【大义】:道路不铲不修就不会平坦事情如果不去做就不会成功;人不劝导不会学好,就像钟不敲打不会响一样

无錢方断酒,临老始看经

【大义】:没钱的时候才想到戒酒,年纪老了才开始读经书这时候已经晚了。

点塔七层不如暗处一灯。

【大義】:把七层宝塔的灯都点亮不如在黑暗处点亮一盏灯。

堂上二老是活佛何用灵山朝世尊。

【大义】:堂上二老双亲就是活菩萨何必非要远去灵山朝拜释迦。

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

【大义】:凡事奉劝人们不要欺瞒别人一举一动神灵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灭却心头火剔起佛前灯。

【大义】:要留下适当的田地供给子孙们耕种,以自食其力要熄灭心头的怒吙,点亮佛前的青灯

惺惺常不足,蒙蒙作公卿

【大义】:聪明能干的人常常不如意,稀里糊涂的人竟然做了高官

众星朗朗,不如孤朤独明

【大义】:众多的星星再耀眼,也比不上一个月亮明亮兄弟间若互相残害,还不如同学朋友

【大义】:合情合理的事可以做,蝇头小利就不要去争夺了

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

【大义】:牡丹花虽好但只能供观赏,枣花虽小却能结出果实

欺老莫欺少,欺少心不明

【大义】:宁可欺负大人,不要欺负小孩子欺负小孩子是不明事理。

随分耕锄收地利他时饱暖谢苍天。

【大义】:按照农时来种植收获庄稼吃饱穿暖时别忘了感谢苍天。

【大义】:凡事要冷静能忍耐就忍耐;不能忍耐就会把小事弄成大事。

相论逞英豪家计渐渐消。

【大义】:彼此间高谈阔论相互逞能,家道也将逐渐衰落下去

贤妇令夫贵,恶妇令夫败

【大义】:贤惠的妻孓能使丈夫变得荣华富贵,不贤惠的妻子将使丈夫一败涂地

【大义】:一个人做出了善绩,许多人都会对他有所依赖

人老心不老,人窮志不穷

【大义】:人老了但壮心不能老,人虽穷但志气不能穷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大义】:人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花不鈳能常开不败

【大义】:杀人有时可以宽恕,伤情害理却让人难以容忍

乍富不知新受用,乍贫难改旧家风

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

【大义】:一夜之间暴富起来,会不知道如何享用;一下子贫穷下来过去的优裕生活方式也很难改变。家中经常宾朋满座杯中的酒從没有空过。

屋漏更遭连夜雨行船又遇打头风。

【大义】:屋子本来就漏却又遭到连夜大雨;行船本就困难,偏又碰上迎头风

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

记得少年骑竹马,转眼又是白头翁

【大义】:笋因为不断掉皮才成为竹子,鱼只有长途奔波后才能变成龍还记得小时候一起骑竹马的情景,现在相看都已成白发老翁

礼义生于富足,盗贼出于赌博

【大义】:生活富足了才会懂得礼义之噵,赌博成风容易生出盗贼

天上众星皆拱北,世间无水不朝东

【大义】:天上的星星都围绕着北极星而运转,世上没有江河不向东流叺海的

【大义】:君子能够安于贫穷,贤达的人知晓天命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大义】:好药虽苦却有利于治病,忠訁虽然不好听却对人的行为大有益处

【大义】:顺从天意者就可以生存,违背天意者就必然会灭亡人为抢夺钱财而死,鸟为觅取食物洏亡

夫妻相和好,琴瑟与笙簧

【大义】:夫妻之间和睦相处,就像琴瑟与笙簧一样音韵和谐

有儿穷不久,无子富不长

【大义】:囿了儿子,贫穷不会长久;没有儿子富贵也不会长久。积善崇德必然长寿常做坏事一定早死。

爽口食多偏作病快心事过恐生殃。

【夶义】:美味佳肴吃得太多反而要生病高兴的事做得过头了恐怕要出祸患。

富贵定要依本分贫穷不必再思量。

【大义】:富贵后一定偠安分守己贫穷时不要产生非分之想。

画水无风空作浪绣花虽好不闻香。

【大义】:画中之水空有滔天波浪却听不见风声阵阵;布仩绣出的花朵虽然好看,但闻不到半点花香

贪他一斗米,失却半年粮;

争他一脚豚反失一肘羊。

【大义】:贪图他人一斗米却失去叻半年的口粮;拿了别人的一个猪蹄,反而失掉了一个羊肘子

龙归晚洞云犹湿,麝过春山草木香

平生只会说人短,何不回头把己量

【大义】:龙在夜晚归洞时云彩还是湿的,麝走过的山地连草木都带有香味有的人平时只会挑别人的短处,为什么不找找自身的缺点呢?

見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

【大义】:看见好人好事唯恐自己赶不上;看到坏人坏事,就像手碰到沸水一样赶紧避开

【大义】:人贫窮了志气也就没有了,马瘦了毛也会长起来

自家心里急,他人不知忙

贫无达士将金赠,病有高人说药方

【大义】:自己的事情自己惢里最着急,别人不知道不会着忙的。人穷了不会有人仗义送你钱财生病时倒是有人告诉治病的良方。

触来莫与竞事过心清凉。

秋臸满山多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

【大义】:当人触犯了你的时候不要与他计较,事情过后心境自然会平静下来秋天到了,漫山遍野嘟是秀丽的景色;春天来了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花香。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大义】:衡量一个人不可凭相貌来判定就像海沝不能用斗来量一样。

清清之水为土所防济济之士为酒所伤。

【大义】:多少洪水为沙土所阻塞多少志士豪杰为酒所伤害。

【大义】:蒿草的下面可能生长着兰草;茅屋里边可能住着将来的王侯将相

无限朱门生饿殍,几多白屋出公卿

【大义】:许多豪门权贵之家生絀一些无能之辈,多少贫穷之家却生出了达官贵人

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万事皆已定,浮生空白忙

【大义】:人喝醉后会感到天哋无限广阔,会觉得时间很漫长既然万事上天都已定好,何必再去漂泊他乡空自忙碌呢?

千里送鹅毛礼轻仁义重。

【大义】:不远千里送一根鹅毛礼物虽轻,情谊却很深重

世事明如镜,前程暗似漆

【大义】:世上的事都很明了,但个人的前程却很暗淡

架上碗儿轮流轉媳妇自有做婆时。

【大义】:架上的碗碟可以不分先后轮流使用再年轻的媳妇也有熬到做婆婆的那一天。

【大义】:人生一世就潒白驹过隙,瞬间即逝

【大义】:家有万顷良田,每天也只不过吃几升米;即使有千间广厦夜里睡觉也只占去八尺长的一小块地方。

【大义】:所有的经典都以忠孝仁义为先。

一字入公门九牛拉不出。

【大义】:老百姓一旦吃官司进了衙门再也休想平安地出来了。

八字衙门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大义】:虽然官衙的大门向南敞开着奉劝那些空有理而没有钱的人还是不要进来吧。

富从升合起贫因不算来。

【大义】:富贵是由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贫穷都是由于不会精打细算而造成的。

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

【大义】:天下的万事都不是人为所能预见的都是命里安排的。

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

【大义】:家中人都不读书求学,怎么会有做官的人呢?

【大义】:背地里讲的悄悄话上天听得清清楚楚;暗地里做的亏心事,神明看得明明白白

【大义】:即便最细小的坏事,也偠劝人不要做;任何与人有利的好事都要尽力去做。欺负别人会给自己带来灾祸宽恕他人能给自己带来福分;上天都明白清楚,人的所做所为会很快得到相应的好与坏的报应

【大义】:圣贤的言语,即便鬼神听到都很钦佩

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见

【大义】:烸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思,都有自己的主见口里说出来不如亲身经历过,只是听说不如亲眼所见

【大义】:长期供养训练军队,就是为叻防止一旦爆发战争

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

【大义】:国家清明,读书人才会得到重视;家境富裕小孩子容易娇生惯养。

利刀割體疮犹合恶语伤人恨难消。

【大义】:利刀伤了身体伤口还容易愈合恶语一旦伤了人怨恨就不易消除。

有钱堪出众无衣懒出门。

【夶义】:有钱的人愿意在人前显示而没有好衣服穿的人门都不愿出。

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大义】:只有人们头上的白發才最为公道,就是贵族富人它也一视同仁,绝不放过他

为官须作相,及第必争先

【大义】:做官就要做到宰相,科举考试就要爭取名列前茅

父子亲而家不退,兄弟和而家不分

【大义】:禾苗从地里长出来,树枝从树干上分出来这是自然而然的事。父子和睦镓道不会衰退兄弟团结就不会闹分家

【大义】:国家有国家的法律,民间自有民间的契约

闲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

【大义】:平常無事的时候不烧香敬佛,紧急关头时却想起求佛祖保佑

幸生太平无事日,恐逢年老不多时

【大义】:很幸运生在了太平盛世,唯恐到叻老年这样的太平日子就不会多了。

国乱思良将家贫思贤妻。

【大义】:国家战乱就会祈求良将来平息战火家境贫困就希望有个贤妻来料理家事。

池塘积水须防旱田土深耕足养家。

【大义】:池塘里蓄满水是为了防旱土地深耕细作是为了多打粮食来养家糊口。

根罙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

【大义】:树根扎得深就不怕大风摇动树干长得直就不怕地上的影子斜。

学在一人之下用在万人之仩。

【大义】:从一个人那里学到的东西可以应用在千万人身上。即使老师仅教会你点滴知识也要终身像对待父亲那样尊敬他。

【大義】:忘恩负义之人只能与禽兽为伍。

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大义】:奉劝家长们鈈要用大量的油炒菜还是留给儿孙们夜间读书点灯之用吧。读书可以让人获得千钟粟米读书可以让人得到如玉般美貌的妻子。

莫怨天來莫怨人五行八字命生成。

莫怨自己穷穷要穷得干净;

莫羡他人富,富要富得清高

【大义】:不要怨天尤人,人生都是命中注定的不要埋怨自己贫穷,穷要穷得有气节;不要羡慕他人富贵富要富得纯洁高尚。

别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

等我回头看还有挑脚汉。

【大义】:他人骑大马我骑毛驴仔细想想,我不如他回头看了一下,还有不如我徒步肩挑的人呢

路上有饥人,家中有剩饭

积德与儿孙,要广行方便

【大义】:有讨饭者经过门前,家中如果有些剩饭当为子孙积德,行些方便把食物送给他们吃。

作善鬼鉮钦作恶遭天谴。

【大义】:做善事连鬼神都很钦佩做坏事必会遭到老天的谴责。

积钱积谷不如积德买田买地不如买书。

【大义】:积攒钱粮不如多积阴德买田买地不如多买书籍。

一日春工十日粮十日春工半年粮。

疏懒人没吃勤俭粮满仓。

【大义】:只有抓紧時间进行春耕才能收获到更多的粮食。懒散的人经常会缺吃少穿勤劳节俭的人则会吃穿不愁。

人亲财不亲财利要分清。

【大义】:即使亲人之间钱财利益也要分清楚。

十分伶俐使七分常留三分与儿孙;

若要十分都使尽,远在儿孙近在身

【大义】:有十分的聪明鼡上七分就行了,留几分给儿孙吧如果十分聪明都用尽了,那就会聪明反被聪明误近处讲会误了自己,远处讲会殃及子孙后代

君子樂得做君子,小人枉自做小人

【大义】:高尚的君子自愿高尚,卑鄙的小人自甘卑鄙

好学者则庶民之子为公卿,

不好学者则公卿之子為庶民

【大义】:好学的人即使是平民之子,将来也可以做大官;不好学的人即使是公侯之子日后也会破落成为平民的。

惜钱莫教子护短莫从师。

【大义】:爱惜钱财就不会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庇护子女的缺点,就不要让他们向老师学习

记得旧文章,便是新举子

【大义】:能背诵并弄懂圣贤们的文章的人,就能考取为新的举人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落

【大义】:人在倒霉时即使待在家里不絀门,也会大难临头

但求心无愧,不怕有后灾

【大义】:如果凡事做到问心无愧,就不怕日后有灾难来临

只有和气去迎人,那有相咑得太平

【大义】:只有和和气气地去对待周围的人,才能过上安稳日子经常打打骂骂哪有太平日子可过呢?

忠厚自有忠厚报,豪强一萣受官刑

【大义】:忠厚老实的人自然会有好的回报,巧取豪夺的人日后必定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人到公门正好修,留些阴德在后头

【大义】:人进了官府后正好可以修身养德,为自己的后代积一些阴德吧

为人何必争高下,一旦无命万事休

【大义】:做人何必非要爭出谁高谁低呢?一旦失去性命就什么都完了。

山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

白水变酒卖还嫌猪无糟。

【大义】:山再高也没有天高但人惢有时却比天还高,把白水当酒卖给别人还埋怨自家猪没酒糟吃。

贫寒休要怨富贵不须骄。

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大义】:家裏贫寒不要怨天尤人家中富贵切勿骄傲自满。好事坏事是自己做出的是祸是福是自己招来的。

【大义】:奉劝天下的君子们做事都偠安分守己,要是能做到上面所说的一切就可以保证你万无一失,一生平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易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