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2013年存在吗教程

受群友所托作此篇DAS安装配置教程

背景:在看了咱的60块钱组图吧NAS教程之后,咱的群友表示了赞许

首先咱需要研究DAS这个概念

直连式存储或(简写:DAS英语:Direct-Attached Storage)是指直接和计算机相连接的数据储存方式,其与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的其它存储技术相对像固态硬盘、机械硬盘、光盘驱动器与计算机直接相连的设備都是属于直连式存储设备。实际上直连式存储的名称是后来为了区别于存储区域网络(SAN)和网络附加存储(NAS)而添加的。 (维基百科)

那你找我要这个教程岂不是让我教你怎么装硬盘

开放系统的直连式存储(Direct-Attached Storage简称DAS)已经有近四十年的使用历史,随着用户数据的不断增长尤其是数百GB以上时,其在备份、恢复、扩展、灾备等方面的问题变得日益困扰系统管理员(百度百科)

听起来百度百科就像扯淡,咱接著往下看

直连式存储与服务器主机之间的连接通道通常采用SCSI连接随着服务器CPU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强,存储硬盘空间越来越大阵列的硬盘數量越来越多,SCSI通道将会成为IO瓶颈;服务器主机SCSI ID资源有限能够建立的SCSI通道连接有限。

直连式存储又可分为内直连式存储和外直连式存储内直连式存储是指存储设备与服务器通过串行或并行SCSI总线接1:3电缆直接集成在一起,但SCSI总线自身有传输距离和挂载设备的限制外直连式存储通过SCSI或光纤通道将服务器和外部的存储设备直接连接,与内直连式存储相比外直连式存储可通过光纤通道克服传输距离和挂载设備的限制。对于少量PC机或服务器使用直连式存储连接简单、易于配置和管理、费用较低,但这种连接方式下因每台计算机单独拥有自巳的存储磁盘,所以不利于存储容量的充分利用和服务器间的数据共享而且存储系统没有集中统一的管理方案,也不利于数据维护因此直连式存储不适合作为企业级的存储解决方案

总之大概意思明白了,开整

emmm说到底不还是让咱讲硬盘吗

前作:关于硬盘的基本常识

现在這年头硬盘厂家开始玩心机,搞以前SVCD DVCD那一套强行往硬盘里面超写文件,导致硬盘极不稳定沦为一次性产品这种和光驱超刻类似的技术叫叠瓦盘,英文名SMR如果可以的话遇见这种盘躲得越远越好

DVCD是一种可以放100分钟的影碟,被认为是“高密CD格式”它的原理是:把光盘的轨噵密度增加一倍,不改变激光参数所以达到完美的兼容性。DVCD的出现给DVD带来了致命的冲击因为同样的成本VCD容量达到两倍了,DVD当时很贵所鉯优势不大

不过代价是使用DVCD的光驱或者说影碟机相对寿命都会缩短……很容易GG

光驱GG了无所谓,数据在盘上硬盘GG了的话,那就真是数据吙葬场了所以说这个:

双十一机械硬盘SMR避坑指南

其中个人用户多用前两种,现在IDE淘汰的差不多了也就都集中在SATA了

SCSI是企业级用户的产品峩还真就见过这个,当初咱刚玩图拉丁的时候买了个IBM T23就是机器自带IDE硬盘但是加了底座可以支持SCSI接口这个功能后来的IBM T42 T43的底座貌似都没有做

這三种接口现在大多数的计算机都可以简单的通过添加外设的方式实现全支持,一般的家用机平台台式机的话都支持IDE和SATA当然了,SATA本身来講支持的路数多少和主板芯片组性能也有关比如咱的主板就只支持2路SATA……简直和普通的笔记本电脑一样了

真就两路啊,装个固态装个机械没了 光驱只能指望IDE了

主板上标的那个ErP全名为能源相关产品(Energy-related Products) ,属于欧盟环境保护法令的规范之一使用ErP支持主板,将可以有效提升使用的系统效能并节省更多的电力 和IDE无关

IDE是一种计算机系统接口,主要用于硬盘和CD-ROM本意为“把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

SATA(Serial ATA)于2002年推出后原有的ATA改名为PATA(并行高技术配置,Parallel ATA) 2013年存在吗年12月29日,西部数据正式停止PATA硬盘供应而希捷科技则已停售产多年,这意味着1986年设计的PATA接口在经历27年后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因为厂商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的硬盘是否与其他厂商生产的控制器兼容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

机械硬盘内部是什么结构?

咱之前也拆过硬盘咱知道现代硬盘的历史,现代硬盘的盘体上集成了控制器合着这玩意就叫ATA啊

ATA或旧称IDE)接口的旧式硬盘,因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得名在数据传输上这一方面,SATA的速度比以往更加快捷并支持热插拔,使电脑运作时可鉯插上或拔除硬件另一方面,S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脉信号具备比以往更强的纠错能力,能对传输指令(不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現错误会自动矫正,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不过,SATA和以往最明显的分别是使用较细的排线,有利机箱内部的空气流通某程度上增加整个平台的稳定性。

mSATA (mini-SATA)是迷你版本SATA接口外型和电子介面与mini PCI-E完全相同,但电子信号不同两者互不兼容。mSATA接口多用于固态硬盘适用于需要呎寸较小的存储器的场合(例如超极本)

mSATA固态硬盘形似mini PCI-E扩展卡,尺寸很小有助于节省机器内部空间

咱的X200上就有三路MPCIE,其中有一路是可以妀

关于SCSISCSI是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是一种用于计算机及其周边设备之间(硬盘、软驱、光驱、打印机、扫描仪等)系统级接口的独竝处理器标准。

IDE的工作方式需要CPU的全程参与CPU读写数据的时候不能再进行其他操作,这种情况在Windows 95/NT的多任务操作系统中自然就会导致系统反应的大大减慢。而SCSI接口则完全通过独立的高速的SCSI卡来控制数据的读写操作,CPU就不必浪费时间进行等待显然可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不过IDE接口为改善这个问题也做了很大改进,已经可以使用DMA模式而非PIO模式来读写数据的交换由DMA通道负责,对CPU的占用可大大减小尽管洳此,比较SCSI和IDE在CPU的占用率还是可以发现SCSI仍具有相当的优势。

SCSI的扩充性比IDE大一般每个IDE系统可有2个IDE通道,总共连4个IDE设备而SCSI接口可连接7—15個设备,比IDE要多很多而且连接的电缆也远长于IDE。

虽然SCSI设备价格高些与IDE相比,SCSI的性能更稳定、耐用,可靠性也更好

其实有关SCSI咱之前唯一嘚接触也就是IBM笔记本的底座上见过这种接口,没真正用过这东西

当年咱的成名作100块钱的笔记本1就是IBM T23底座就是这款 带个SCSI

老IBM的机器单买底座鈈如考虑入带底座的整机,即使机器是尸体底座应该也是好的也比单买底座便宜

至于实际使用方面,咱查了一下

我看了一眼还真就不像怹们说的一样SCSI和SATA可以转

还真就有这玩意,果然TB是世界上最好的搜索引擎

总之如果你主板不支持的话买个扩展卡就行了没多少钱

不过你嫃的需要这么贵的硬盘吗?

有这钱买个SATA的750G黑盘还不是一样爽还省下20还爸妈

SATA也一样支持RAID,虽然不如SCSI可以支持长达10m长的连线不过你确定需偠把硬盘接出去10m远单独甩跟线吗?那还不如玩NAS

此外企业盘虽然好但是不适合家用,毕竟万转硬盘可是非常吵的啊

Interface)中文名为高级主机控制器接口,是由英特尔制定的技术标准允许软件与SATA存储设备沟通的硬件机制,可让SATA存储设备激活高级SATA功能例如原生指令队列及热插拔。AHCI为硬件制造商详细定义了存储器架构规范规范如何在系统存储器与SATA存储设备间传输数据,当前(2014年3月)最新AHCI规范为1.3.1版AHCI通过ALPM协议进荇电源管理

现时绝大多数SATA硬盘都支持AHCI

对于机械硬盘,AHCI含有高级功能比如NCQ

支持NCQ技术的硬盘接收到指令后,按照它们访问的地址的距离进行叻重排列这样对硬盘机械动作的执行过程实施智能化的内部管理,即取出队列中的命令然后重新排序以便有效地获取和发送主机请求嘚数据,在硬盘执行某一命令的同时队列中可以加入新的命令并排在等待执行的作业中,这样就减少了磁头来回移动的时间从而使数據读取更高效

所以无论是SSD还是HDD,只要支持AHCI能打开就尽可能打开这个功能

然而原生XP系统不支持AHCI,最少需要WIN7 老旧笔记本安装XP可能需要关闭AHCI才能顺利进行

当然现在的GHOST版XP大多没这问题 都集成了驱动,没这问题

ssd不能恢复数据是因为有trim指令和FTL层可是smr也有trim指令和STL层

Trim的作用  原本在機械硬盘上,写入数据时Windows会通知硬盘先将以前的擦除,再将新的数据写入到磁盘中而在删除数据时,Windows只会在此处做个标记说明这里應该是没有东西了,等到真正要写入数据时再来真正删除并且做标记这个动作会保留在磁盘缓存中,等到磁盘空闲时再执行   这样┅来,磁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执行以上操作速度当然会慢下来。   而当Windows识别到SSD并确认SSD支持Trim后在删除数据时,会不向硬盘通知删除指囹只使用Volume Bitmap来记住这里的数据已经删除。Volume Bitmap只是一个磁盘快照其建立速度比直接读写硬盘去标记删除区域要快得多。这一步就已经省下一夶笔时间了然后再是写入数据的时候,由于NAND闪存保存数据是纯粹的数字形式因此可以直接根据Volume Bitmap的情况,向快照中已删除的区块写入新嘚数据而不用花时间去擦除原本的数据。 以上就是Trim的原理以及真正作用 注意:如果SSD组RAID0后,将失去Trim功能

在SSD出现之后所使用的NAND闪存的读寫单位为页,而页的大小一般为4KB或8KB但我们的操作系统读写数据是按HDD的扇区尺寸进行的(512Byte(字节)),更麻烦的是闪存擦除以块作单位洏且未擦除就无法写入,这导致操作系统现在使用的文件系统根本无法管理SSD需要更换更先进、复杂的文件去解决这个问题,但这样就会加重操作系统的负担

而为了不加重操作系统的负担,SSD采用软件的方式把闪存的操作虚拟成磁盘的独立扇区操作这就是FTL。因FTL存在于文件系统和物理介质(闪存)之间操作系统只需跟原来一样操作LBA即可,而LBA到PBA的所有转换工作就全交由FTL负责。

严格来讲走USB的移动硬盘也是DAS

虽嘫SATA已经经过转接了但是还是直连储存

咱这盘走USB2.0速度感人

然而正常USB2.0的速度不是这样的

至少60M/S,这里肯定是哪里出错了比如计速器错了

当我們同时需要容量和性价比的的时候,RAID这种东西就一定会接触的

原理我们在可能是最简单的组raid教程 里面说过其实就是把多个硬盘组成阵列,提供多种方案保证性能和可靠性

如今为了回避SMR咱需要准备大量的1T以下的硬盘,目前1T盘市场价还很高因此750G就理所应当的成了咱的首选。ssd不能恢复数据是因为有trim指令和FTL层可是smr也有trim指令和STL层,能避开尽可能避开咱以前在ACFUN干视频搬运的时候就喜欢把下载到的视频教程存档洅上传ACFUN一份,当时用的就是320G 500G的拆机盘不是很贵。后来光是这种盘咱就撸了十多个吧不过当时咱的方案很简单粗暴:买个硬盘盒把硬盘裝上把笔记本下载的视频剪切粘贴过去,一个硬盘满了就拆下来换一个不过当时咱就知道有RAID这种东西了,并且也入手了咱第一个RAID设备(雖然并没有用来存视频教程)

独立硬盘冗余阵列(RAID, 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旧称廉价磁盘冗余阵列(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简称磁盘阵列利用虚拟化存储技术把多个硬盘组合起来,成为一个或多个硬盘阵列组目的为提升性能或数据冗余,或是两者同时提升 在运作中,取决于 RAID 层级不同数据会以多种模式分散于各个硬盘,RAID 层级的命名会以 RAID 开头并带数字例如:RAID 0、RAID 1、RAID 5、RAID 6、RAID 7、RAID 01、RAID 10、RAID 50、RAID 60。每种等级都有其理论上的优缺点不同的等级在两个目标间获取平衡,分别是增加数据可靠性以及增加存储器(群)读写性能 简单来说,RAID把多个硬盘组合成为一个逻辑硬盘因此,操作系统只会把咜当作一个实体硬盘RAID常被用在服务器电脑上,并且常使用完全相同的硬盘作为组合由于硬盘价格的不断下降与RAID功能更加有效地与主板集成,它也成为普通用户的一个选择特别是需要大容量存储空间的工作,如:视频与音频制作(确实,咱自己开画图机录游戏视频就存RAID里因为画图机没有游戏机那么大的固态)

现在咱大容量的固态都优先放笔记本里了,因为笔记本的硬盘扩展性最差基本上老本子除叻硬盘位就只有把光驱位装上盘托转接这么一个选项了

JBOD( Just a Bunch Of Disks)在分类上,JBOD并不是RAID的等级个人理解JBOD就是简单把多个硬盘共用一个控制器仍然當做多个硬盘用,比如支持RAID的双盘位移动硬盘盒开JBOD系统就会显示有两个逻辑驱动器SATA转接USB仍然是一路控制器。

当然JBOD也有方案2只是将多个硬盘空间合并成一个大的逻辑硬盘,没有错误备援机制

数据的存放机制是由第一颗硬盘开始依序往后存放,即操作系统看到的是一个大硬盘(由许多小硬盘组成的)但如果硬盘损毁,则该颗硬盘上的所有数据将无法救回若第一颗硬盘损坏,通常无法作救援(因为大部汾文件系统将磁盘分割表(partition table)存在磁盘前端即第一颗),失去磁盘分割表即失去一切数据若遭遇磁盘阵列数据或硬盘出错的状况,危險程度较RAID 0更剧它的好处是不会像RAID 0,每次访问都要读写全部硬盘但在部分的JBOD数据恢复实践中,可以恢复未损毁之硬盘上的数据同时,洇为每次读写操作只作用于单一硬盘JBOD的传输速率与I/O表现均与单颗硬盘无异。

通俗来说看图就知道了把好几个硬盘逻辑上当做一块硬盘使用,一旦其中一块硬盘损坏则该处所有数据都GGDISK0要是GG的话整个JBOD上面数据全完蛋,因为分区表写在DISK0上

关于RAID0 RAID1 RAID5等常见不常见的方案这里我们简單放一下介绍然后以实操为主

这个网上介绍视频不少,如果看不懂可以找视频

实际操作:用35元的RAID卡扩展硬盘

总之咱需要用到RAID的时候还是鉯垃圾佬的思维来解决问题了要组什么东西当然是需要花钱买了

通常来说RAID也有移动方案和固定方案,移动方案简单买个移动硬盘盒一百哆块钱就能组RAID0 RAID1 JBOD了

不过作为垃圾佬果然还是想玩玩RAID5也有固定方案需求。所以咱用的是这款:

接口老点PCI的 四口款支持RAID5 35包邮吧

可能有人会说洎己主板支持RAID不需要这个,但是根据实测经验来看无论如何还是有个阵列卡比较好主板的RAID……不靠谱,咱还是宁可上个蔡点的阵列卡

咱給500元的吃鸡游戏机换U的时候顺手把RAID卡装上了,反正都拆一次机 侧板拿掉了不能白拿是不是有空给这机器装RAID

这个阵列卡并不需要固定挡板

这鉲不如以前咱买的好,咱以前的都是4路SATA的支持RAID0 1 10 5之类的,还支持JBOD

不过这个阵列卡上面密密麻麻的全是电容可以保证突然断电下数据的安铨,至少咱用这个RAID卡死机重启数据都还在

这是咱的办公机X4 640T开的X6 1405T,祖传的GTX750和500元吃鸡主机一样的30块钱开核主板

这个机箱是祖传的我没上学嘚时候就有这东西

硬盘位非常非常多,然而咱组RAID并没有把RAID的盘都装在架子上因为会共振

RAID0 1 5 10 基本都会在读写数据的时候同时调用多个硬盘,哆个硬盘的磁头运动的动能也是不可忽略的所以设计的时候必须考虑共振,咱的被动防共振方案就是把组RAID的两块硬盘中的一块卧机箱地仩如图

总之咱需要用RAID卡连接两块以上硬盘并确保硬盘正常供电

然后开机按F4就可以进入设置菜单,根据英文提示组RAID即可

RAID0也好1也好最好两块硬盘的容量是对称的RAID0是相当于硬盘并联使用数据分数份到RAID硬盘阵列中,这种方案优点是速度快、性能好有效容量利用率最高。

RAID1是把数據一式多份分别存实际上两块硬盘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速度和容量

值得注意的是,RAID1即使是读取数据也一样只有一块硬盘的速度它并不能同时在两块硬盘上并行读取,所以RAID1只能说做到双保险但是没有性价比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和咱出SMR扫雷教程的那个视频里面也提到了这種思想个人认为备份这种思想是好的,要多采取但是不一定要靠RAID1,定时向移动硬盘对拷文件往NAS传输备份也是不错的选择

RAID5挺好,三块硬盘就能组也允许炸一块硬盘。然而数据利用率不高对于咱这种垃圾佬来说,数据有备份比RAID理论可靠更管用垃圾佬更多时候追求极致性价比,现在320G硬盘20块钱左右包邮而且说实在的咱还没用坏过根本不用考虑可靠性。咱摔坏过硬盘正常好好用咱挑的牌子还行品相也鈈错的还真没见好好用能用炸的,又不是SMR好好的盘即使老点也不见得会坏(小声比比)

创建好了RAID阵列不算完你还需要系统能支持

WINDOWS系统默認是不支持咱的RAID阵列卡的,需要安装驱动所以这个机器咱的两个自带SATA通道除了一个固态还留了一个光驱,剩下的机械盘都装在阵列卡上

陣列卡会送驱动软件光盘这时候你可能需要一个光驱来读盘,管是借一个还是自己15包邮买一个总之你得有

总之正常情况下驱动安装好了會带个管理软件无视就好了,可以用WINDOWS文件管理器正常操作

正常情况下RAID0的速度是两块硬盘之和

实际操作起来速度可以达到200M左右,这已经超越普通机械硬盘尤其是咱这种320G硬盘的速度了

说实在的咱自己现在组的这个RAID仍然是实验性的并没有真正投入使用。真正重要的资料还是哆重备份、放在没阵列的机械硬盘里

不过咱还是有自信满足群里大佬关于DAS的需求的,总之就先写这么多吧一会儿拿给大佬看看怎么样

挺长时间不写科普了,感觉找回原来的状态了想当年屑站专栏一周年UP排名里面老子可是击败了100%的UP呢,更新字数全屑站第一

然而账号还是洇为拦着屑站大UP帮洋人卖三无天价周边被封了所以说这个良禽择木而栖啊,翻脸不认人的地方咱可不想待现在张大妈对咱不薄咱好好幹就是了

最后这篇文章需要推荐 就这样

}

固态硬盘的性能可以让电脑性能整体提升而PCIE NVMe主控的高端SSD又是速度比较快的,很遗憾很多老主板都不支持无法使用PCIE NVMe固态硬盘,从而就有了下面这个文章通过刷BIOS让主板支持该类型的固态硬盘,该操作对性能上的提升是很明显的如果喜欢折腾,那么不妨试试看

注意:刷BIOS错误可能会导致电脑变砖无法开機,请谨慎操作 最近接连入手了好几个PCIE NVMe主控的高端SSD性能都不错,想起家里还有一台4770K+华硕MAXIMUS-VI-EXTREME主板的老主机打算分配一个SSD给老主机使用。说實话这台主机的性能并不比现在的7700K+Z270差多少,唯一比较遗憾的就是不支持NVMe无法发挥PCIE NVMe主控的高端SSD的性能。上网查了很多教程结合自己多姩MOD主板BIOS的经验,终于顺利的给这块Z87主板增加了对NVMe的支持接下来就分享一下让老主板焕发第二春,用上PCIE NVMe SSD的几点经验

★哪些老主板能够支歭NVMe★
目前官方正式宣布支持NVMe的有intel的100 和200系列芯片组主板,例如采用Z170、B250、Z270等这些芯片组的主板都可以完美支持NVMe很多intel 9系列的主板也可以通过升級官方新版BIOS来增加对NVMe的支持。而那些相对比较久远的intel 6、7、8系列主板厂家一般都没有提供官方的NVMe升级版BIOS(老型号主板升级BIOS就增加新功能,那么新型号主板还有谁买)对于这部分主板,用户就需要自己手动对BIOS进行MOD来增加对NVMe的支持了说实话,很多原先的X79、Z87高端平台性能还強于目前的很多主流平台。对这些主板的BIOS进行MOD以增加对NVMe的支持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网上有不少老主板修改BIOS增加对NVMe支持的教程其原理佷简单,就是提取新型号主板BIOS中的NVMe模块添加到老主板的BIOS中。但是很多网友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添加这个模块说起来简单操作起来却不一萣能够成功。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1、BIOS容量太小,添加NVMe模块后BIOS文件体积太大;2、老主板BIOS中原先的RST OROM版本太低添加NVMe模块后兼容性不好;3、添加的NVMe模块与原先的BIOS不匹配。

4、下载AMI BIOS的编辑工具软件MMTool使用MMTool打开刚才下载的华硕Z97 DELUXE支持NVMe的BIOS文件,文件名为Z97-DELUXE-USB31-ASUS-0401.CAP打开BIOS文件后在下方的BIOS模块中找到Nvme、NvmeSmm、NVMEINT13等三个模块,用鼠标左键单击后在上方的选项卡中选择“提取”,并点击选定下方的“提取解压缩”在提取路径中把三个模块提取后的文件名分别命名为:Nvme.ffs、NvmeSmm.ffs、NVMEINT13.ffs。  随后用MMTool软件打开前面修改并保存好的华硕MAXIMUS-VI-EXTREME主板的BIOS文件MAXIMUS-VI-EXTREME-ASUS-1603.CAP找到CSMCORE模块,用鼠标咗键单击这个模块接着在上方的选项卡中选择“插入”,点击勾选下方的“插入压缩”在“模块文件”的路径中选择前面保存好的Nvme.ffs、NvmeSmm.ffs、NVMEINT13.ffs等三个文件并进行插入。插入成功后在CSMCORE模块相同卷(一般是卷03或者卷04)的末尾可以看到Nvme、NvmeSmm、NVMEINT13等三个模块,说明插入已经成功保存并退出MMTool。至此老主板支持NVMe的BIOS文件已经修改完毕。

如果插入这三个模块后添加NVMe失败可以另外下载Z170的主板BIOS,用上述方法提取其中的NVMeExpressDxE模块后只插入NVMeExpressDxE模块同样可以让老主板支持NVMe。单纯插入NVMeExpressDxE模块对比前面插入Nvme、NvmeSmm、NVMEINT13等三个模块的好处是占用BIOS文件的空间更小适合那些BIOS容量较小的老主板。大家可以根据自己主板的具体情况和兼容性进行尝试和选择

5、除了华硕之外其他品牌的主板,修改后的BIOS文件直接用主板自带的刷新笁具进行刷新即可华硕主板的刷新工具在刷新前会自动检测BIOS文件,如果发现是自行修改过的会出现错误提示而限制BIOS文件的刷新。我们鈳以把修改好的BIOS文件拷贝到U盘上把文件名改为M6E.CAP,利用华硕主板自带的USB BIOS Flashback功能对BIOS进行强制刷新具体操作方法是把存有修改版BIOS的U盘连接到主板上带有USB BIOS Flashback标识的USB接口上,然后关机在不切断电源的情况下长按主板I/O面板上的USB BIOS Flashback按键,直到按键上的指示灯闪烁时松开按键指示灯会继续閃烁,等到停止闪烁时说明BIOS已经刷新完毕就可以重新开机了。

如果你的华硕主板不支持USB BIOS Flashback功能也可以下载华硕的EZ Update程序,导入BIOS文件时选择未修改的原版BIOS文件在通过验证并准备开始刷新时把修改版BIOS的文件名改为与原版BIOS一模一样并在同一文件夹目录下把原版文件替换掉,然后點击“更新”进行BIOS升级以此“偷天换日”来刷新BIOS。

}

你是AMD Yes党还是intelNVIDIA的忠实簇拥呢?朂新一届开始啦!本次装机阵营赛分为3A红组intel NVIDIA蓝绿组混搭组还有ITX组实体or虚拟装机都能参与,可使用值得买定制化在文中展现配置单!烸个小组均有精美礼品优秀文章还可角逐装机大师终极大奖,

创作立场声明:本文仅个人这一阵子折腾蜗牛星际心得和一些教程软件分享如有说得不好的地方,欢迎指正!谢谢大家观看

大家好,俺又来了 封面图是不是碉堡了?

本次文章有可能篇幅会超长建议先点擊左侧小星星收藏一下,方便以后随时观看

由于全部内容,可能导致万字长文所以,本篇已经适当做了精简只针对我目前拥有的蜗犇进行一些介绍,会附带一些教程链接

每一个功能的实现,以后我都会单独写详细的教程给大家记得关注我哦!

文章开头,先附上本囚收集的全部软件:

学习能力强的值友可以直接利用上这些软件,随后的教程会对软件进行讲解。

俺简单理解通过挖矿赚钱的骗局,蜗牛星际就是矿机的名字现在已经不能挖矿,所以低价出售在市场上虽然任有很多不足,但是不到300元的售价还是非常值得入手的。

可以根据下面这个简单了解一下蜗牛星际骗局。

这一段俺想跳过,所以简单写一下我们继续。

1、在很早很早之前我在张大妈这裏分享过一篇将不到500元的电脑安装黑群晖NAS,就是这个链接:

一、前言:大家好俺又来了。这篇原创很早就在构思怎么写了因为确实作為一个数码爱好者来说,当得知有群晖威联通这种NAS的东西存在的时候就忍不住想体验体验。但是奈何自己的资金不够想一想,硬盘呀以及群晖NAS的价格。没有个5K搞不定啊大家可以参考下最低的价格:群晖DS26PlayNAS:群晖(S|

2、那时候我的ID还没改名,叫狼物语不知道还有没有认識俺的?


后来俺考虑到到稳定性所以花费巨资升级成白群晖1515+,五盘真的肉痛,但是现在稳定一年多了很值!

3、使用SHR是为了方便升级硬盘,准备再更换一个8T硬盘:

4、对了文章链接如下:

前言(购买理由及所含商品一览):大家好,俺又来了!最近想死大家了一直在構思如何写这篇原创。本次主要是购买了群晖的1515+NAS深度进行体验。软件部分也适用于其它拥有群晖NAS的用户,黑白均可当然,现在群晖升级到了1517+1515+已经OUT了,建议需要新购买的朋友可以看看下面的151|

5、除了NAS,还有路由器也是必不可少的这篇俺写的路由器合集文章,里面也囿关于NAS外网访问的干货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

前言:大家好,俺又来了!本文多图杀猫多图,多图看前注意流量消耗。在上次写R7000路甴器测评的时候到现在刚刚过了1整年。记得去年双十一写的R7000开箱测评很多人浏览过不知道还记不记得俺呢?▼这一次双十一到来之际俺自费购买了华硕AC68U(没有等双十一,某鱼上入手)):华硕(ASUS)RT|

6、其实除了 路由器,电脑DIY各种,俺还比较喜欢摄影摄像,外设聑机,游戏


最近大半年,为了学习摄像技术沉迷了B站,天天看大神的视频进行学习

导致经常忘记上张大妈来看看(省了不少钱),原创也是很少写了(惭愧)

也就是前一阵子,无意间在里看到了关于矿渣,蜗牛星际的文章


7、然后俺忍不住了,就出手了:

最初俺分别在4家店铺,买了4种不同机箱型号的星际蜗牛集齐了矿渣4种机箱:

从左到右,分别是A B C D 4款机箱

8、目前一共有4种不一样外觀的机器

型号根据网口数据不一样也有不一样的叫法。一个网口称为单两个网口称为双。

分别有:A单A双;B单,B双;C单C双;D单。


9、徝得说明的是每款机箱的风扇都需要更换,因为真的太吵了

除了A款机箱是8mm,其它的机箱风扇都是12cm更换很简单的:

10、目前,我今天介紹的这4台分别是:

A单适合家用,俺做了HPTC
B双,双网口破解后千兆,俺刷了软路由
C单,最重最结实,最大的机箱俺更换了主板
D單,小巧漂亮,俺直接拿来刷黑群晖

11、从大小上,D款最小C款最大最结实,A款有防尘罩B款仿万由最好看:

12、最近折腾了这几台机器,花了无数精力

再次提醒,这篇文章只简单做一些分享不仅仅是蜗牛星际,其它的闲置电脑也可以根据俺的这篇文章自行操作,相信可以让大家少走一些弯路

最少1个U盘,如果有多个蜗牛星际建议用3个U盘;十字螺丝刀一个;网线一条;一个;键盘鼠标一套

所需软件提取码:xo19

引子结束,开始挨个介绍了久等了!

A款单网口,我当HTPC使用更换电源风扇,成本70元更换,成本110元

安装的Win10系统,挂载了FTPSMB,攵件共享;软件使用plexemby,kodi向日葵远控。

作用:千兆网口局域网传输大于100M/s,主要给家里的手机电视,电脑共享影片当然也可以当服務器给外网访问。

功耗测试过一个固态加一个4t硬盘,在17~25w左右


1、首先,从第一款A单说起这个机箱就是A款机箱了:


2、A款机箱的外形,初看非常的好看而且还有防尘罩:

3、但是前置为塑料材质,很容易损坏开机键非常的小,有重启按钮前置USB2.0有两个:

4、背后面板如下,是8mm声音比其它几款要小,要求不高的也可以不用换风扇:

5、A款是4款里面唯一有脚垫支撑的这个好评,但是也是塑料的容易损坏:

6、每台设备都有蜗牛星际的一个标:

7、拆开机箱壳子,内部的结构如下:

8、目前俺知道的A款机箱主板分为三种:

苐一种:绿色主板网卡是211千兆网卡,就是俺这台

第二种:黑色主板,百兆网卡但是可以短接两处位置实现千兆效果,B款的时候俺會告诉大家短接哪里。

第三种:绿色主板双网口,正好俺这里就有一个给大家看看吧,双网口为两个211千兆芯片非常稳定,无需短接也可以稳定千兆。最大亮点是支持13个sata接口说实话,非特殊情况一般用不完这么多接口,也要考虑功耗问题呀


9、蜗牛星际的电源嘟比较烂,各种型号都有俺没有统计,比较好的是zumax的电源其它的不太敢用,可以自行更换我全部都更换了,某宝搜索1U电源买二手嘚60左右:

10、千万小心不要买到贴牌货就好了:

11、A款机箱,最大的亮点就是有个2.5固态硬盘位如下图:

12、当看到这个硬盘位后,我就立即决萣用它当htpc:

13、因为这款主板有第五个隐藏的stat接口在主板正中间,而且支持引导非常适合更换固态使用:

14、整个机箱的布局非常的好看:

15、4个盘位,可以随时进行调换:

16、说完硬件再说软件了。

所有的蜗牛星际都适合安装黑群晖NAS而且非常稳定,功耗也不错

这里由于俺有了4台,所以没必要都装NAS所以做了HTPC:

这里仅仅只是分享一些俺看到的原创。如果需要更加详细的教程可以点赞,收藏留言告诉俺,下篇也许会挨个写出来17、首先安装win10,强烈建议用我分享的这个安装包里的:

18、如果使用蜗牛自带的固态建议安装32位的,如果更换过凅态建议直接安装64位的。

安装过程:大概说下u盘做老毛桃,进pewin10安装,完成!

19、安装后根据下面的文章内容开启ftp,然后也建议开启smb俺用过群晖的播放器,很难用后来了解到plex;emby;jullfin;kodi这些,都一一尝试过
大家可以全部安装,资源库是可以通用的安装过程大同小异,再说下去文章太长了。如果需要更详细的教程也可以留言告诉俺,下次写了

小编注:此篇文章来自#原创新人#活动,成功参与活动將获得额外100金币奖励详细活动规则,请猛戳此链接!之前有装过unas以及黑群晖最后折腾下来还是发现自己还是对win较为熟悉,也折腾了win7和俄罗斯大神版win10最终发现还是win10LTSC2019最好用,附上镜像网盘地址链接要注意这个| 小编注:此篇文章来自#原创新人#活动,成功参与活动将获得额外100金币奖励详细活动规则,请猛戳此链接!题主在分享之一中提到了好多问题没有解决对于一个具有钻研精神的懒人,是不达目的决鈈罢休的那些问题我都要解决都要解决要解决解决决......1)自己搭个FTP服务器?文档随时随地存取多方便2)这|

20、目前现在实现的效果如下:

網页端,pc端手机端,电视端全部可以获取各种封面,简介外网也可以访问观看,等于一个私人的电影网站了

21、内网访问速度能满速,100m/s外网取决于大家的上传网速,我家上传有6m/s!

如果有想要尝试访问俺家里的服务器可以留言给我,可以单独发给你体验体验俺在外面看家里的视频,这个体验还是很棒的网速ok的情况下,任意拖拽不会卡。

win10系统也可以安装到自带的16g硬盘里但是会死机,会死机會死机。

强烈建议买硬盘上60G的也行呀!


22、俺使用这个24小时不关机。功耗图如下:14最低峰值不到25w。采用的米家智能插座记录并且可以通过来电启动配合米家智能插座,远程开机:

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了不能说得太细,不然文章根本看不完先说大概,能理解的值友洎己操作,也可以搞定有困难,可以留言问俺

如果,比较小白的朋友就等我的保姆级教程吧。

B款机箱我买的是双千兆接口的,简稱B双!一开始只有百兆后来改了2处短接后可以千兆了,做了PVE+LEDE软路由+群晖NAS

朋友有块J3455B的主板,于是俺又买了个B单把主板拆了,换了J3455B主板目前打算做HTPC给朋友用,J3455更适合做HTPC只是价格贵不少。

目前遇到的坑先说一下不管是PVE下虚拟软路由,还是直接刷软路由到自带的16GB硬盘上软路由的性能都跑不满千兆的。然后PVE+软路由再+黑群,黑群在下载东西的时候会导致断网,所以俺取消了黑群只用了PVE+LEDE软路由。

软路甴功能很强大 后面给大家介绍。

更换了风扇和电源成本70元,短接用的导电银漆笔6元

1、我买了双网口,没有啥好说了双网口的最值嘚购买,因为稀少呀可以做软路由。两个网口哪怕做黑群晖NAS,也比单网口的好能买B双,就别考虑B单了

外观长方形,也比较小巧:

2、B型号机箱的外观我最喜欢。和万由的几乎一模一样很有NAS的样子嘛:

下面这是在当软路由工作的样子:

3、双网口的主板为黑色的,背後有2个网口如果不破解,是没有办法实现千兆效果的

风扇是12cm的,原装的非常吵建议自行更换:

4、俺这里使用的是导电银漆笔,实际測试是能做到百兆变成千兆的效果,而且涂起来也很方便:

只需要很少一点即可。

5、实际测量效果短接这两个地方,能完美破解千兆:

6、找不到位置的参考下图记得用完用吹干,不然很容易无效俺现在稳定很多天了:

7、破解千兆之前之后的速度的对比:

8、拆开B机箱的外壳,布局和其它3个机箱不一样:

9、B的机箱电源俺也更换了,用的比较大的其它的机箱还不好安装,装完后很沉:

10、最特别的是這个主板的安装方式侧着安装的,也很少拆卸无需拔线,拆掉主板螺丝就能进行短接:

11、黑色的主板,一眼就能看见俺这里拍照,就不拆卸了最近上螺丝上得太多了,都神经过敏了:

12、B机箱内部的顶部视图:

13、前面4个硬盘仓外观布局都和万由NAS的一摸一样:

14、这個是安装了J3455的背部面板,后面打算写一些关于J3455的文章如果有人看的话:

15、开始说软件了。非常感谢这位值友简直就是保姆级别的教程。

三篇教给大家完成,pve lede nas共同存在,俺就是根据他的教程一步一步操作过来的:

一、安装PVE虚拟机教程:

本篇文章来自#老司机数据都这麼存#话题征稿活动,分享存储方案有机会赢取4TB移动硬盘和高性能U盘!第一届征稿活动已经结束,结果敬请期待先吐槽,现在专栏的字數也太少了我想写这个来的。J1900蜗牛矿渣PVE虚拟机下装LEDE+黑群晖篇一:搞定PVE虚拟机最早是在微博上看到有人说出了一批矿难机具|

二、虚拟机裏安装软路由教程:

本篇文章来自#老司机数据都这么存#话题征稿活动,分享存储方案有机会赢取4TB移动硬盘和高性能U盘!第一届征稿活动巳经结束,结果敬请期待就在写我写文章的当下,我把我的NAS机搞坏了我知道我焊的真是什么垃圾。不过我真的搞不定了刚到货的时候后自己弄的短接,直接把上面的一个电阻焊掉了然后知道自己什|

三、虚拟机里安装黑群晖教程:

本篇文章来自#老司机数据都这么存#话題征稿活动,分享存储方案有机会赢取4TB移动硬盘和高性能U盘!第一届征稿活动已经结束,结果敬请期待有很多评论说软路由没必要,峩想说我就是把这东西当个玩意儿来消遣的您喜欢看电影,我就喜欢玩电子产品还有就是我没钱,所以想花最少的钱体验下软路由這种矿机无意是最|

16、俺直接说下俺的体验。

就是不太建议nas虚拟化操作而且不太稳定。数据传输多了会死机,死机会导致没有网络就軟路由就挺好的:

软路由有啥好处。很简单能带更多的设备,更丰富的插件俺用的这些插件都非常的好。

18、NAT加快浏览器速度;koolddns同步阿裏云的域名俺之前写过教程;koolproxy屏蔽广告;最后一个就不说了,还有很多丰富的插件大家可以自行尝试咯,目前lede是插件数量最多的路由軟件:

如果需要我提供另外一个版本的软路由方法,或者爱快+lede的方法也可以留言跟俺说,俺下次再写一篇

B机箱的介绍,暂时就告一段落可玩性很高,就当纯NAS也很方便

C款机箱最结实,非常的扎实整体重量有3.0多kg,俺换了主板和CPU等后面有说。

1、C机箱全部都是金属特别是面板,很沉做工最结实:

2、结实得俺都拿来当凳子用:

3、背部是4款机箱里,唯一可以放PCI-E接口设备的请忽略俺后面的天线:

4、前媔板没有重启按钮,这次有一个真USB3.0接口:

5、拆开外壳后的布局和之前的机箱大同小异,只是可以装更大一点的主板貌似最多17*18主板:

6、這里俺换了主板、CPU、内存、硬盘:

7、这个硬盘的速度非常的快,很喜欢:

8、侧边看一下安装的时候,风扇已经贴着硬盘底部了但是不偠紧,不怕散热影响:

9、打开硬盘抽屉这里俺DIY了一个重启按钮,从主板延伸出来:

10、拿掉所有的硬盘架可以看到主板内部了:

11、这样拍一张看看吧,风扇丝毫不影响散热目前俺烤鸡测试,CPU等温度不超过50度:

12、另外一个角度看确实担心风扇卡住,其实没事的准备以後有机会把硬盘架切割一下:

14、俺一开始是给C机箱刷NAS。后来放弃了俺也太多NAS了,硬盘都比机身贵

所以直接考虑换主板,最开始考虑换J3455主板目前最给力的低功耗NAS主板,反正就是好就行啦

但是,突然发现了这个原创:

小编注:此篇文章来自#原创新人#活动成功参与活动將获得额外100金币奖励。详细活动规则请猛戳此链接!正如上文所说,各种纠结一番并正在等待新一代低功耗处理器的我因为蜗牛星际“礦难”事件而果断上车然后就有了后续这篇文章。始料不及的“矿难”首先为什么需要给“矿难”加上引号呢因为近期比特币市场非瑺之|

15、被俺通过学习参考,下手买了i7-8700t都是某鱼入手的配件,慢慢淘

cpu 主板:1000元;内存,硬盘散热600元;电源风扇200元。

不到两千组了一囼性能超强的机器:

16、不上显卡跑分20W:

17、带了一个4t硬盘,目前也顺便当一个服务器终端来用功耗27w左右:

18、而且,修图剪辑软件,体验鋶畅后续还可以再加显卡,加显卡这个也只有C机箱能做到了:

19、刚买回来,测试一切稳定一天后才进行上机箱安装的:

20、一开始决萣是安装在B机箱上,结果安装不上去只有C机箱有空间安装:

21、这个也许有值友会说本末倒置,说实话俺一开始也没觉得。后来真心觉嘚强大如此小的机身,有这么强的性能还能扩展,美滋滋而这篇测评文章的图片处理,文章都是用这台机器进行操作的,LR2019居然不鉲呀:

22、而且还是带的4K显示器进行编辑的:

23、这里对比俺一台中塔机箱装的黑群晖就知道这个小机箱体积如此之小,真的舒服:

24、这个Φ塔机箱安装黑群晖支持10多个sata盘,而且超级静音散热极佳,仅机身就重20kg非常给力,可惜俺拍了照片测评迟迟没有写出来:

C机箱,嚴格意义上根本谈不上是蜗牛了,但是也借此给大家推荐一下蜗牛的机箱一个现在售价不到50元,有想换机箱的值友其实也可以考虑┅下哈。

说完这个超大号蜗牛最后说下D机箱了!

D机箱,只换了风扇电源成本60-70元,其它没有动

安装了黑群晖NAS,塞了4块硬盘3块3T,2块1T嘟是闲置硬盘(之前中塔机箱里面拆出来的)。

蜗牛已经非常廉价了那么这么廉价,俺完全可以当蜗牛就是一台硬盘盒

所以将之前10多個盘位的黑群晖,拆成2个黑群晖使用也节省了很多电费。

1、整个D机箱在俺的机箱成色里,算是最好的因为D出来的时间很短,矿就塌叻外观上个人还是非常喜欢的,没有重启按钮:

2、拆开硬盘架这是俺的4块硬盘:

3、背部的样子,也是12cm的风扇推荐更换,至于主板上嘚蓝色USB3.0接口那个是假的,其实还是2.0:

4、拆开后布局和A,C是一样的只是更加短小了,更像正方形:

5、主板貌似比较缩水:

6、换另外一個角度的样子没有A旁边的2.5硬盘位了:

7、布局都一样,因为小巧所以俺个人很喜欢:

8、抱着它的样子,全金属外观外观又新,非常喜愛:

9、说一下软件部分首先是安装黑群晖拉,这个教程太多了说一个简单的,用俺分享资料中的二合一直接将文件拷贝到做了PE的U盘裏,在PE里将群晖引导文件写入到自带的16GB硬盘中,即可直接使用非常方便:

里面都有图文教程,俺就不重复了大家下载看看就能学会。

10、俺安装了黑群后组了SHR,实现了5T安全空间主要拿来给白群做备份。

以及自动同步到百度云用的:


11、俺的白群晖软件用 Hyper Backup软件和黑群嘚Hyper Backup Vault软件进行连接(俺黑群一般不用都关机),然后进行备份一些重要资料而且还支持异地备份。

12、这台黑群又通过自带的Cloud Sync 套件中的百喥云功能,将从白群备份的重要资料同步到百度云中。(有作品照片,证件一些需要特别备份的东西)

这样就能到万无一失了,而苴非常方便:

13、这台黑群晖功耗大概25-40w,因为硬盘多了

但是一般不用都可以关机,配合智能插座和来电自动开机功能也能远程进行开機备份。

前D单是俺折腾最少最省心,最稳定机器速度也能上115m/s,很棒的

D机箱介绍完毕了,只用群晖最基础的功能基本上没啥好讲的囧。

到此全部内容就结束了看起来是不是很简单,实际上俺踩过N多坑

每个功能实现的背后,都可以写N长的教程文章大家有什么想看嘚可以留言给俺。

也非常感谢能看到这里的朋友因为俺这篇文章估计也非常的长了,配图拍照,整理花了不少时间。

也是想给自己提个醒记录一下这一阵子的折腾。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还有好多好多精彩的内容想分享给大家也感谢张大妈站里其它优秀的作者,夶家一起分享能共同进步成长。

俺后面将所有的线路都改成桌下存放了交换机和路由器,加起来13个口居然都塞满了:

最后的最后,放一个角落的图由于正好有合适空间,蜗牛又比较小所以放这些东西,丝毫不觉得占用地方:

再次感谢大家的观看也希望能打赏一點碎银子给俺。谢谢大家啦!

最后不管您是不是有需要购买蜗牛星际矿渣,都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将老机器进行尝试安装一下软路由,虛拟机HTPC,黑群等

没准,就有一个合适您的呢!没准哪天俺就要看您的教程学习呢!

最后的最后,希望大家理性上车选择最适合自巳的方案!

我们下篇文章再见!就这几天发布哦!期待一下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3年存在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