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的问题求解答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的原因达

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已完全转化为生成物B.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均已停止C.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物与生成物中各成分的浓度保持不变D.化学平衡是一定条件下的平衡.当条件改变时.平衡不会被破坏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已完全转化为生成物B.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均已停止C.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物与生成物中各成分的浓度保持不变D.化学平衡是一定条件下的平衡,当条件改变时,平衡不会被破坏
【答案】分析:A、化学平衡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B、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C、平衡状态的标志是各成分平衡浓度不变;D、平衡是一定条件下的平衡,条件改变,平衡可能发生移动;解答:解:A、化学平衡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故A错误;B、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进行,只是正逆反应速率相同,故B错误;C、反应物与生成物中各成分的浓度保持不变是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故C正确;D、平衡是一定条件下的平衡,条件改变,平衡可能发生移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分析判断,影响条件的分析应用,掌握基础和平衡标志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Ⅰ)下图甲和乙是某学校王老师制备NH3并进行性质实验时的改进装置。按图甲把仪器安装好,称取2g固体氯化铵装入试管底部,再快速称取2g氢氧化钠覆盖在氯化铵上方;立即用带有滴管的塞子塞紧(滴管预先吸入约2mL浓氨水);烧杯内盛滴有酚酞试液的水;把浓氨水滴入试管里,可立即观察到试管内发生剧烈反应,有大量气泡。
(Ⅱ)将Ⅰ中收满NH3的圆底烧瓶取下,改装成图乙所示的装置,胶头滴管内事先预吸入2mLH2O,此时小气球系在玻璃棒上呈自然松弛状态;将滴管内的水慢慢滴入烧瓶中,轻轻晃动烧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便可以验证NH3的某个性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中学化学教材中是用与制O2相同的制备装置来加热制取NH3的,该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某同学关于王老师能用图甲制取NH3的原因分析,有道理的是_____________ ①在NH3?H2O中有平衡NH3+H2ONH3?H 2ONH4++OH-,加NaOH使平衡向左移动 ②在NH3?H2O中有平衡NH3+H2O NH3?H2O NH4++OH-,加NH4Cl使平衡向左移动 ③NaOH溶于水时放热,使体系的温度升高,NH3的溶解度减小,会有部分NH3逸出&&
④NH4Cl与NaOH在此情况下可反应生成NH3,即NH4++OH-NH3↑+H2O ⑤NH4Cl会分解释放出NH3 (3)图甲中的NH4Cl与NaOH固体混合物能否用CaO固体代替?___(填“能”或“不能”)。 (4)如何判断图甲中烧瓶已收满NH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乙中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它说明了NH3__________。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Ⅰ.图示甲和乙是某学校王老师制备NH3并进行性质实验时的改进装置。按图甲把仪器安装好,称取2 g固体氯化铵装入试管底部,再快速称取2 g氢氧化钠覆盖在氯化铵上方;立即用带有滴管的塞子塞紧(滴管预先吸入约2 mL浓氨水);烧杯内盛滴有酚酞试液的水:把浓氨水滴入试管里,可立即观察到试管内发生剧烈反应,有大量气泡。 将上述收满NH3的圆底烧瓶取下,改装成图乙所示的装置,胶头滴管内事先预吸入2 mL H2O,此时小气球系在玻璃管上呈自然松弛状态;将滴管内的水慢慢滴入烧瓶中,轻轻晃动烧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便可以验证NH3的某个性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中学化学教材中是通过固体物质间加热反应来制取NH3的,该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是某同学关于王老师能用图甲制取NH3的原因分析,有道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①在NH3·H2O中有平衡NH3+H2ONH3·H2O+OH-,NaOH使平衡向左移动②在NH3·H2O中有平衡NH3+H2ONH3·H2O+OH-,NH4Cl使平衡向左移动③NaOH溶于水时放热,使体系的温度升高,NH3的溶解度减小④NH4Cl与NaOH在此情况下可反应生成NH3,即+OH-NH3↑+H2O⑤NH4Cl会分解释放出NH3(3)图甲中的NH4Cl与NaOH固体混合物能否用CaO固体代替__________(填“能”与“不能”)(4)如何判断图甲中烧瓶已收满NH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图乙中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说明了NH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如图所示:在B槽中装有500 mL水,容积为a mL的试管A充满了NO2和NO的混合气体(标准状况),将试管A倒插入B槽的水中。充分反应后,试管A中余下气体的体积为0.5a mL,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通过导气管C往余下0.5a mL气体的试管A中通入氧气,当试管A中充满液体时停止通入氧气,则共通入氧气的体积为__________mL,然后将试管取出水槽,水槽B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mol·L-1(设溶液的体积仍为500 mL)。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I) 下图甲和乙是某学校王老师制备NH3 并进行性质实验时的改进装置。按图甲把仪器安装好,称取2g 固体氯化铵装入试管底部,再快速称取2g 氢氧化钠覆盖在氯化铵上方;立即用带有滴管的塞子塞紧(滴管预先吸入约2mL 浓氨水);烧杯内盛滴有酚酞试液的水:把浓氨水滴入试管里,可立即观察到试管内发生剧烈反应,有大量气泡.
将上述中收满NH3 的圆底烧瓶取下,改装成图乙所示的装置,胶头滴管内事先预吸入2mLH2O ,此时小气球系在玻璃棒上呈自然松驰状态;将滴管内的水慢慢滴入烧瓶中,轻轻晃动烧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便可以验证NH3 的某个性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中学化学教材中是用与制O2相同的制备装置来加热制取NH3的,该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某同学关于王老师能用图甲制取NH3的原因分析,有道理的是__________。 ①在NH3 · H2O 中有平衡使平衡向左移动 ②在NH3· H2O 中有平衡使平衡向左移动 ③Na0H 溶于水时放热,使体系的温度升高,NH3 的溶解度减小 ④NH4Cl与NaOH 在此情况下可反应生成NH3, ⑤NH4Cl 会分解释放出NH3 (3)图甲中的NH4Cl 与NaOH 固体混合物能否用CaO 固体代替&&&& (填”能”与”不能”) (4)如何判断图甲中烧瓶己收满NH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乙中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它说明了NH3 &&&&&&&&&&&&&&&&
(Ⅱ)如上图所示:在B槽中装有500 mL水,容积为a mL的试管A充满了NO2和NO的混合气体(标准状况),将试管A倒插入B槽的水中。充分反应后,试管A中余下气体的体积为0.5a mL,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通过导气管C往余下0.5a mL气体的试管A中持续通入氧气,A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试管A中充满气体时停止通入氧气,然后将试管取出水槽,则共通入氧气的体积为&&&& ________mL,水槽B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设溶液的体积仍为500 mL)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高二化学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同步检测试题及答案
1.(2014年重庆卷)对滴有酚酞试液的下列溶液,操作后颜色变深的是(  )A.明矾溶液加热B.CH3COONa溶液加热C.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D.小苏打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固体解析:选B。明矾溶液加热使水解程度增大,酸性增强,酚酞试液不变色,A不符合题意;CH3COONa溶液水解显碱性,使酚酞试液显红色,加热使水解程度增大,酚酞试液颜色加深,B符合题意;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NH3?H2O NH+4+OH-,加入NH4Cl,使平衡左移,溶液颜色变浅,C不符合题意;NaCl不水解,对颜色无影响,因此D不符合题意。2.某温度下,有反应H2(g)+I2(g) 2HI(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不变,升温,正反应速率减小B.温度、压强均不变,充入HI气体,开始时正反应速率增大C.温度不变,压缩气体的体积,平衡不移动,颜色加深D.体积、温度不变,充入氮气后,正反应速率将增大解析:选C。升高温度,正反应、逆反应速率都加快;该反应属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或压缩体积,平衡不移动,但其中物质的浓度增大,因为I2(g)的存在,颜色加深。注意温度、压强均不变,充入HI气体,则容器的体积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开始时正反应速率减小。3.(2014年漳州检测)从植物花中提取一种有机物,可用简化式HIn表示,在水溶液中因存在下列电离平衡:HIn(溶液红色) H+(溶液)+In-(溶液黄色),故可用作酸碱指示剂。在该水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能使该指示剂显黄色的是(  )A.盐酸        B.碳酸钠溶液C.氯化钠溶液 D.过氧化钠解析:选B。使指示剂显黄色说明平衡向右移动,即必须使c(In-)增大。应加入能与H+反应的物质,B符合题意。而D中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机色质褪色。4.反应A(g)+3B(g) 2C(g) ΔH<0,达到平衡后,将气体混合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解析:选C。题目提供的是一个正反应方向放热的化学反应,所以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不分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即温度降低,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5.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溶剂、增塑剂、香料、黏合剂及印刷、纺织等工业。乙酸乙酯的实验室和工业制法常采用如下反应:CH3COOH+C2H5OH 浓硫酸△CH3COOC2H5+H2O。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试管a中需加入浓硫酸、冰醋酸和乙醇各2 mL,正确的加入顺序及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防止a中的液体在实验时发生暴沸,在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中加热试管a的目的是: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此反应以浓硫酸为催化剂,可能会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5)目前对该反应的催化剂进行了新的探索,初步表明质子酸离子液体可用作此反应的催化剂,且能重复使用。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乙酸和乙醇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同一反应时间同一反应温度反应温度/℃转化率/%选择性/%反应时间/h转化率/%选择性/%.2100.8100.310093.0100选择性100%表示反应生成的产物是乙酸乙酯和水①根据表中数据,下列________(填字母)为该反应的最佳条件。A.120 ℃,4 h         B.80 ℃,2 hC.60 ℃,4 h D.40 ℃,3 h②当反应温度达到120 ℃时,反应选择性降低的原因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液体混合一般应将密度大的液体加入到密度小的液体中。(2)加沸石或碎瓷片可防止液体暴沸。(3)该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升温可加快反应速率。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减小生成物浓度,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有利于乙酸乙酯的生成。(4)从催化剂重复利用、产物的污染、原料被炭化角度分析。(5)①从表中数据综合分析,升高温度转化率提高,但120 ℃时催化剂的选择性差,60 ℃和80 ℃时的转化率相差不大,60 ℃为适宜温度,反应时间长,转化率提高,但4~6小时转化率提高不明显,可选C;②发生了副反应,有可能是乙醇脱水生成了乙醚。答案:(1)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再加入冰醋酸(2)在试管a中加入几粒沸石(碎瓷片)(3)加快反应速率 及时将产物乙酸乙酯蒸出,以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4)产生大量的酸性废液(或造成环境污染) 部分原料炭化 催化剂重复使用困难 催化效果不理想(任填两种)(5)①C ②乙醇脱水生成了乙醚1.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重要特征是(  )A.反应停止了B.正、逆反应的速率均为零C.正、逆反应都还在继续进行D.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解析:选D。非平衡状态的正、逆反应也都在继续进行,所以正、逆反应都还在继续进行不是达到平衡的特征;达到平衡的特征应是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2.(2014年嘉兴高二检测)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限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双选)(  )A.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这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B.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平衡状态时,那么这个反应的正向反应速率和逆向反应速率相等C.平衡状态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已经不再改变D.化学反应的限度不可以通过改变条件而改变解析:选AB。当一个可逆反应的正向反应速率和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反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平衡状态时,那么这个反应的正向反应速率和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所以B正确;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平衡状态时,那么这个反应的正向反应速率和逆向反应速率相等,从表面上看,反应物不再被消耗,生成物也不再增加,反应物达到了最大转化率,生成物达到最大产率,这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所以A正确;化学平衡状态是一种动态平衡,一旦条件改变,平衡就要被破坏,化学反应的限度也就随之而改变,所以C、D说法是错误的。3.在乙酸乙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下列试剂,乙酸乙酯水解程度最大的是(  )A.2 mol?L-1 H2SO4溶液B.2 mol?L-1 NaOH溶液C.蒸馏水D.4 mol ?L-1CH3COOH溶液解析:选B。乙酸乙酯水解时存在如下平衡:CH3COOC2H5+H2O 催化剂CH3COOH+CH3CH2OH。使用氢氧化钠作催化剂的时候,NaOH和CH3COOH反应使乙酸乙酯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所以选用NaOH时乙酸乙酯的水解程度最大。故选B。4.在高温下,反应2HBr(g) H2(g)+Br2(g) ΔH>0。达到平衡,要使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方法是(双选)(  )A.减小压强       B.缩小体积C升高温度 D.增大氢气浓度解析:选BC。HBr、H2都是无色,要使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即增大溴的浓度。缩小体积,虽然平衡不发生移动,但却增大了溴的浓度,故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升高温度,平衡向右移动,增大了溴的浓度,混合气体颜色加深。5.对于平衡CO2(g) CO2(aq) ΔH=-19.75 kJ?mol-1,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A.升温增压 B.降温减压C.升温减压 D.降温增压解析:选D。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即使平衡向正向移动,而正向气体体积减小同时放热,因此可以降低温度,同时还可增大压强。6.(2014年金华高二检测)反应2A(g)+B(g) 2C(g) ΔH>0。下列反应有利于生成C的是(  )A.低温、低压 B.低温、高压C.高温、高压 D.高温、低压解析:选C。由ΔH>0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此反应还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由勒夏特列原理可知:升高温度、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生成C的方向移动。7.一定温度下,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2(g) N2O4(g),达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的NO2,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相比,NO2的体积分数(  )A.不变 B.增大C.减小 D.无法判断解析:选C。可以假设原来在容积为1 L的容器中通入了1 mol NO2,达平衡后NO2%=a,然后又通入1 mol NO2,具体过程假设如下:8.(2014年镇江高二检测)在反应FeCl3+3KSCN Fe(SCN)3+3KCl达到平衡后,向反应液中加入少量的下列固体物质,溶液颜色几乎不变的是(  )A.KCl B.KOHC.Fe2(SO4)3 D.KSCN解析:选A。反应FeCl3+3KSCN Fe(SCN)3+3KCl的实质是Fe3++3SCN- Fe(SCN)3,加入KOH、Fe2(SO4)3、KSCN都会使平衡发生移动导致溶液颜色发生变化。9.对已达化学平衡的反应:2X(g)+Y(g) 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  )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解析:选C。减小压强,气体体积增大,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减小,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平衡应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10.(2014年台州高二检测)对于反应2SO2+O2 催化剂△2SO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双选)(  )A.2体积SO2和足量O2反应,必定生成2体积SO3B.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必定向右移动C.平衡时,SO2消耗速率必定等于O2生成速率的2倍D.平衡时,SO2浓度必定等于O2浓度的2倍解析:选BC。SO2转化为SO3是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转化为SO3;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向右移动;SO2消耗速率代表正反应速率,O2的生成速率代表逆反应速率,平衡时为2倍关系;SO2平衡浓度不一定等于O2浓度的2倍,因为起始浓度不一定是2倍关系。11.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CO2(g)+C(s) 高温2CO(g) ΔH>0,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则指定物质的浓度及平衡如何变化。(1)增加C的用量,平衡__________,c(CO)________。(2)减小密闭容器的体积,保持温度不变,则平衡____________,c(CO2)________。(3)通入N2,保持密闭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则平衡____________,c(CO2)________。(4)保持密闭容器的体积不变,升高温度,则平衡____________,c(CO2)________。解析:对于CO2(g)+C(s) 高温2CO(g) ΔH>0,这一可逆反应,增大C的用量,平衡不会移动,c(CO)不变化,这是因为C是固体物质,C的用量虽然增大,但浓度是常数。保持温度不变,减小密闭容器体积,实际上增大了体系的压强,平衡向着体积减小的逆反应方向移动,此时,CO2和CO的浓度均增大。保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充入N2,虽能增大容器的压强,但由于各组分的浓度不变,故平衡不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逆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体系温度,平衡会向着正反应方向移动,CO2的浓度减小,CO的浓度增大。答案:(1)不移动 不变(2)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3)不移动 不变(4)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减小12.以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为依据,解释以下事实。(1)在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氨气逸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合成氨工业中将氨气液化,可以提高氨的产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热水溶解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可提高去污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打开冰冻啤酒倒入玻璃杯,杯中立即泛起大量泡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讨论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确定平衡移动的方向,这是解题的依据。答案:(1)氨水中存在两个平衡,溶解平衡和电离平衡:NH3+H2O NH3?H2O NH+4+OH-,当加入NaOH溶液,平衡体系中OH-的浓度增大,使上述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氨气逸出(2)合成氨的反应:N2(g)+3H2(g) 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g)。氨气在混合气体中有一定含量,若将氨气液化,使氨气不断离开平衡体系,致使合成氨的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可提高氨的产量(3)碳酸钠晶体溶于水去油污,原因是碳酸钠水解呈碱性:CO2-3+H2O HCO-3+OH-,HCO-3+H2O H2CO3+OH-。盐的水解反应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使水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水解程度增大,碱性增强,从而提高去污能力(4)饮料在日常中相当普遍,其中含有一定量的化学物质,啤酒中CO2就是其中的一种。CO2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CO2(g) CO2(aq),化学平衡:CO2+H2O H2CO3,上述平衡受压力和温度影响,打开冰冻啤酒后,温度升高压强减小,均使两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2(g)的量增大,所以,杯中立即泛起大量泡沫13.一定温度下,分别往容积均为5 L的甲(恒压密闭容器)、乙(恒容密闭容器)中各加入0.5 mol无色的N2O4气体,立即出现红棕色。当反应进行到2 s时,测得乙容器中N2O4的浓度为0.09 mol?L-1。经过60 s乙容器中的反应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两个容器的温度均保持恒定)。(1)容器中气体出现红棕色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前2 s内,乙容器中以N2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3)达到平衡时,甲容器中反应所需的时间______60 s(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两容器中都达到平衡时,N2O4的浓度:甲__________乙,反应过程中吸收的能量:甲__________乙。(4)两容器都达到平衡后,若要使甲、乙中N2O4浓度相等,不能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A.保持温度不变,适当压缩甲容器B.保持容器体积不变,使甲容器升温C.保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向甲容器中加入适量N2O4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使甲容器降温解析:(1)因为N2O4 2NO2,故无色气体会出现红棕色。(2)前2 s内v(N2O4)=0.1 mol?L-1-0.09 mol?L-12 s=0.005 mol?L-1?s-1。(3)由于反应N2O4 2NO2是一个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V甲>V乙,p 乙> p甲,压强大,化学反应速率快,故乙容器先达平衡,所以甲容器中反应达平衡所需时间大于60 s。由于甲中压强不变,故达到平衡时,甲中四氧化二氮的浓度小于乙中四氧化二氮的浓度。由于反应N2O4 2NO2是一个吸热反应,而增大压强有利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故反应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甲大于乙。(4)因甲中四氧化二氮的浓度小于乙中四氧化二氮的浓度,若使两者浓度相等,则应使甲中N2O4浓度增大或使乙中N2O4的浓度减小,其中A、C、D都能使N2O4(甲中)的浓度增大。答案:(1)N2O4 2NO2 (2)0.005 mol?L-1?s-1(3)大于 小于 大于 (4)B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er/54947.html&#xe621; 上传我的文档
&#xe602; 下载
&#xe60c;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xe602;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化学平衡原理的应用【特荐-PPT】
下载积分:1680
内容提示:化学平衡原理的应用【特荐-PPT】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9:41:35|
文档星级:&#xe60b;&#xe60b;&#xe60b;&#xe60b;&#xe60b;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xe71b; 1680 积分
&#xe602;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化学平衡原理的应用【特荐-PPT】
官方公共微信> 【答案带解析】合成氨工业对化学工业和国防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1)常温下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
合成氨工业对化学工业和国防工业具有重要意义.(1)常温下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可以导电.①用方程式表示氨气溶于水的过程中存在的可逆过程______②氨水中水电离出的c(OH-)______10-7mol/L(填写“>”、“<”或“=”)③将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氨水和盐酸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依次为______.(2)氨气具有还原性,在铜的催化作用下,氨气和氟气反应生成A和B.A为铵盐,B在标准状况下为气态.在此反应中,若每反应1体积氨气,同时反应0.75体积氟气;若每反应8.96L氨气(标准状况),同时生成0.3molA.①写出氨气和氟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NF3+3NH4F(催化剂要注明是铜)
(1)①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生成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②酸或碱抑制水电离;
③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氨水和盐酸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铵,氯化铵易水解而使其溶液呈酸性,结合电荷守恒确定离子浓度大小;
(2)在铜的催化作用下,氨气和氟气反应生成A和B.A为铵盐,为氟化铵,B在标准状况下为气态,在此反应中,若每反应1体积氨气,同时反应0.75体积氟气,氨气和氟气的计量数之比...
考点分析:
考点1:电解质溶液
考点2: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考点3: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相关试题推荐
A、B、C、X均为常见的纯净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副产品已略去).试回答:(1)若X是强氧化性单质,则A不可能是______.a.S&&&&&&&&&b.N2&&&&&&&&&c.Na&&&&&&&&d.Mg&&&&&&&&e.Al(2)若X是金属单质,向C的水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C溶液在贮存时应加入少量X,理由是(用必要的文字和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检验此C溶液中金属元素价态的操作方法是______.(3)若A、B、C为含某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X为强电解质,A溶液与C溶液反应生成B,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X的化学式可能为(写出不同类物质)______或______.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短周期元素A、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只有C为金属元素.A、C位于同一主族,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的3倍,B、C的最外层电子灵敏之和与D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名称为______.(2)C2B2的电子式为______,其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3)由上述四种元素中的三种组成某种盐,水溶液显碱性,是家用消毒剂的主要成分.将该盐溶液滴入KI淀粉溶液中,溶液变为蓝色,则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4)用石墨电极电解CD的饱和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Cl2↑+H2↑+2NaOH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铝热反应实验展开研究.某高中化学教材中对“铝热反应”的现象有这样的描述:“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光芒”、“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查阅《化学手册》知,Al、Al2O3、Fe、Fe2O3熔点、沸点数据如下:物质AlAl2O3FeFe2O3熔点/℃660205415351462沸点/℃246729802750-Ⅰ.(1)某同学推测,铝热反应所得到的熔融物应是铁铝合金.理由是: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铁熔化,而铝的溶点比铁低,此时液态的铁和铝熔合形成铁铝合金.你认为他的解释是否合理?答&&& (填“合理”或“不合理”)(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上述所得的块状熔融物中含有金属铝.该实验所用试剂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实验室溶解该熔融物,在下列试剂中最适宜的试剂是&&& (填序号).A.浓硫酸B.稀硫酸C.稀硝酸D.氢氧化钠溶液Ⅱ.实验研究发现,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硝酸的浓度越稀,对应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越低.某同学取一定量上这的熔融物与一定量很稀的硝酸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无气体放出.在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4moloL-1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mL)与产生的沉淀的物质的量(mol)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OC段没有沉淀生成,此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在DE段,沉淀的物质的最没有变化,则此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上述现象说明溶液中的离子结合OH-的能力最强的是&&& 最弱的是&&& (填离子符号)(3)B与A的差值为&&& mol.
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中,正确的做法是&&& A.银镜反应实验后附有银的试管,可用氨水清洗B.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溶解、过滤、蒸发都用到了玻璃棒C.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NaOH溶液冲洗D.配制FeCl3溶液时,将FeCl3固体溶于较浓盐酸中,然后再用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E.在250ml烧杯中加入216mL水和24g&NaOH固体,配制质量分数为10%NaOH溶液F.发生急性硫化氢中毒,应迅速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对患者实行人工呼吸,并迅速送医院救治.G.用结晶法可以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H.为了测定某溶液的pH,将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浸入到待测溶液中,过一会取出,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I.配制500mL某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可用两只250mL的容量瓶.
在某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B(g)?xC(g);△H<0,符合下图所示图象(1)的关系.由此推断对图象(2)的正确说法是( )A.P3>P4,Y轴表示A的转化率B.P3<P4,Y轴表示B的百分含量C.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密度D.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题型:解答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氨气溶于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