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两个月前颅脑ct模板平扫没看出来左侧顶骨内生性骨软骨瘤

(宁夏中卫市人民医院& 宁夏中卫& 755000)
  【摘要】目的:探讨成人单发长骨内生性软骨瘤患者采用X线平片、MSCT平扫及MRI检查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今在我院接受诊治,且病理学诊断为单发长骨内生性软骨瘤的成年患者18例作为研究对象,18例患者均给予X线平片检查,其中12例同时行MSCT平扫检查,6例同时行MRI检查,最后回顾性分析各位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8例患者接受X线平片检查后,有4例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单纯钙化,13例主要表现为骨质吸收同时伴有散在不规则钙化,1例表现为平片显示阴性。结论:成人单发长骨内生性软骨瘤患者在接受影像学诊断过程中,影像学特征表现主要为钙化、骨质吸收。X线平片表现成多样化,同时实施X线平片、CT、MRI检查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内生性软骨瘤;X线平片检查;MSCT平扫;MRI检查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7-02
  软骨瘤为临床治疗中一种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以病灶数目作为划分依据,可分为多发性、单发性软骨瘤,以病变部位作为划分依据,可分为外生性、内生性软骨瘤[1-2]。单发内生性软骨瘤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但目前该类型疾病的影像学表现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次研究分析成人单发长骨内生性软骨瘤患者接受诊断过程中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旨在为该病诊断准确性的提高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18例于2012年7月至今在我院接受诊治且病理学检查已确诊为单发长骨内生性软骨瘤成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性别:男7例,女11例;年龄:24~65岁,平均(40.4&7.6)岁;病程:10d~15年。
  1.2 方法
  1.2.1诊断检查方法& X线平片检查应用到美国GE公司的DR,MSCT检查应用到美国GE公司的16排CT,MRI检查应用到鑫高益公司的0.3T设备。
18例患者均行X线正位摄片和侧位摄片;12例行16排螺旋CT薄层扫描,层间距为2mm,层厚为2mm,螺距为1,其中对10例患者实施冠状位MPR和矢状位MPR;6例行0.3T鑫高益MRI扫描,分别行T1WI、T2WI、STIR序列扫描,同时实施增强扫描,层间距设置为0.5~1.5mm,层厚设置为3~5mm,矩阵为256&198,FOV设置为280,实施2~4次的激励。患者接受相关检查后所得到的影像学资料均由两名以上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实施观察和分析,并全面评价病灶表现出来的影像学征像。
  1.3 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相关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和处理均应用SPSS 20.0版本的统计软件包实施。
  2.结果
  在18例患者中,有4例(22.22%)病灶表现出骨外形膨胀。对所有患者均行X线平片检查,以骨质吸收、钙化作为依据进行分析,X线平片检查影像学表现主要可分为三类,详情见表。
  表& 18例患者X线平片检查影像学主要表现
  例数& 影像学主要表现
  4例&& 单纯钙化
  13例& 骨质吸收同时其内存在散在不规则钙化
  1例&平片显示为阴性
  (1)单纯钙化:发生于骨干(2例)时,影像表现为清晰可见散在小斑片状钙化灶;发生于干骺端(2例)时,表现为存在团块状钙化灶,且境界显示清晰;(2)骨质吸收同时其内存在散在不规则钙化:干骺端钙化(10例)表现为存在形态类似于网格的不规则钙化,周围骨质吸收表现出明显低密度影,边界模糊,无硬化边;骨干钙化(3例)表现为散在结节状、斑片状钙化伴周围片状低密度影;(3)平片显示为阴性(1例),未存在明显骨质吸收和钙化。
  在18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同时行X线平片检查和MRI检查,MRI检查显示病灶存在清晰境界,其中平片显示为阴性的1例患者,其MRI表现为存在清晰病灶,且在病灶内存在小斑片状T1及T2加权像双低信号影。
  在18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同时行X线平片检查和MSCT检查,对其中的10例患者实施MPR多方位观察病灶,10例患者均清晰可见钙化现象,表现为特征性半环形或环形,周围清晰可见骨质吸收范围,同时还存在边界硬化线。1例患者表现为病理性骨折,MSCT检查及多方位MPR显示断端存在明显软组织密度影,同时其内散在小斑片状钙化灶。
  3.讨论
  目前,内生性软骨瘤临床诊断的方法主要为X线平片检查,内生性软骨瘤位于短骨时,其影像学特征主要表现为皮质变薄、膨胀性骨质破坏、瘤内钙化[3-4]。根据内生性软骨瘤内软骨表现出来的钙化情况作为划分依据,对内生性软骨瘤X线平片影像学表现进行分类,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型:(1)单纯钙化;(2)骨质吸收同时伴有散在不规则钙化,骨质吸收区边界模糊;(3)平片显示为阴性。实施MSCT可实现各向同性扫描以及多方位重建,其在皮质受累、小钙化以及骨质吸收边界的显示上均明显优于X线平片检查。成人单发长骨内生性软骨瘤影像诊断过程中必须与骨化性纤维瘤、软骨粘液纤维瘤、骨梗死等病变进行鉴别[5],同时充分结合患者临床症状、MRI检查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点实施综合性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成人单发长骨内生性软骨瘤的临床诊断及鉴别准确性得到显著提高,为患者接受对症治疗争取更多时间。总之,X线平片、MSCT平扫及MRI检查在成人单发长骨内生性软骨瘤临床诊断及鉴别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菲,史新乐,赵小龙,等.儿童内生软骨瘤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学特点探讨[J].中国CT和MRI杂志,):361-362.
  [2]宫丽华,钱占华,刘宝岳,等.长骨内生软骨瘤及原发性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559-560.
  [3]任俊涛,张云飞,廖辉,等.内生软骨瘤影像学诊断及治疗体会[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308-309.
  [4]陶强.单发型内生软骨瘤的X线CT及MRI影像诊断分析[J].河北医学,):116-117.
  [5]席秉勇,胡非,邵钦,等.四肢长骨内生软骨瘤的影像学诊断及治疗观察[J].上海医学影像,):63-64.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内生性软骨瘤(Enchondroma)
我的图书馆
内生性软骨瘤(Enchondroma)
医学影像笔记&微信号:yxyxbj& & & & & & & & & & & & & &&我们关注医学,专注影像,注重原创,希望每天与你一同分享!内生性软骨瘤(Enchondroma)概述 & & &内生性软骨瘤为发生于骨髓腔的软骨瘤,在良性骨肿瘤中占第三位,主要发生在短管状骨,第二常见于长骨,并多见于骨端或骨干骺端,多发性软骨瘤合并畸形者称为Ollier氏病,多发性软骨瘤合并有肢体软组织血管瘤的称为Maffucci氏病,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20~40岁多见。临床表现多数无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有酸痛、酸胀感。发病部位 & & &主要发生在短管状骨(手部近节指骨,约40-50%,其次为掌骨、中节指骨),第二常见于长骨,并多见于骨端或骨干骺端,常见部位为红色,罕见部位为绿色。&组织学特点 &&内生性软骨瘤可能来自发育阶段从骺板异位到髓内的软骨岛,故大多数肿瘤位于或靠近骺板的干骺端,随骨的生长而逐渐移向骨干。病理表现一般认为是迷离的软骨细胞在干骺端沉积、增生并向骨干移行,形成多个分离透明软骨结节或小叶结构,呈非浸润性生长,小叶间可见扩张的血管。分叶状透明软骨是其主要成分,外有纤维包膜,钙化常见于肥大软骨层的基质内或小叶间隙的血管附近,偶见囊变及液化坏死。诊断特点X线表现:内生软骨瘤发生于短骨的内生软骨瘤以膨胀性骨破坏,皮质变薄,瘤内钙化为特征。不同于短骨内生性软骨瘤,成人长骨内生软骨瘤少见膨胀性改变,考虑与长骨骨端髓质空间较大有关。病灶位于骨干钙化灶表现散在,可能是内生软骨瘤组织在向骨干方向移动过程中,发生分离、被分隔、包绕成小的结节,故形成的钙化较分散。CT表现:病灶钙化可见典型的环形、半环形改变,并可以见骨质密度减低区范围及硬化边线。MR表现:内生性软骨瘤的软骨组织含水量与粘多糖成分的比值较高,在T2WI呈高信号,有一定特征性,高信号内夹杂多少不等的低信号;当病灶周围有骨质硬化时,在T1和T2上均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时肿瘤多呈明显不均匀强化,Aoki等将其称为“环弧样强化”,这种强化方式与肿瘤的组织学特点相对应,未钙化的软骨部分呈较明显强化,钙化部分未见强化,故肿瘤常常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鉴别诊断&1、骨梗死:骨梗死早期平片及CT无明显异常改变,晚期表现“地图板块”样钙化,常见于肱骨及股骨,需与本病鉴别。骨梗死的钙化灶一般从外向内形成,边界较模糊,T2WI可显示周围的水肿带。该病除潜水作业人员外,多数患者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并且常双侧发病。&2、高分化低度恶性软骨肉瘤:若肿瘤呈分叶状,边界不清,对骨皮质内层扇贝形的压迹>2/3&骨皮质厚度,病灶范围>4cm则提示软骨肉瘤可能性大,有学者认为若MRI上显示主瘤体周围的脂肪组织中散在分布有软骨岛,有助于诊断软骨肉瘤。影像表现病例1左侧股骨干骺端髓腔内见斑点状及环形密度增高影,周围骨质密度减低,骨皮质内侧可见压迹,病灶周边可见硬化缘。&病例2第4近节指骨基底部髓腔内可见多发斑点状高密度,周围骨质密度减低,局部骨皮质变薄。&病例3左侧股骨干骺端轻度膨胀,髓腔内见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晰,其内见多发点状低信号(钙化),病灶边缘骨皮质变薄,并可见压迹。&病例4以上都是比较典型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些比较特殊的。无临床表现,在MR上表现为局灶性、边界清晰的小病灶,典型的T2高信号,内伴不规则斑点状低信号。&病例5X线股骨下段典型的簇状密度增高影,MR在T2高信号的软骨基质中多发斑点状的低信号,病灶周围没有明显的硬化缘。&病例6指骨呈不规则膨胀性改变,比较特异的是病灶内并没有明显的钙化成分。&病例7发生在股骨干骺端偏心性病灶,典型的簇状钙化灶,并未累及皮质。&病例8位于股骨干的软骨瘤,该病变距离干骺端较远。&病例9位于肱骨干骺端的软骨瘤。&病例10多发性软骨瘤合并畸形者称为Ollier氏病。版权所有,欢迎转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医学影像笔记&微信号:yxyxbj& & & & & & & & & & & & & &&如果您有好的主题,请您在第一时间联系小编,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微信号:qq5151674)&&医学影像笔记欢迎您的关注:&
馆藏&26420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疾病:内生性软骨瘤
  软骨瘤可发生在骨内又称中心型(内生软骨瘤)、骨表面又称边缘型(骨膜软骨瘤)、可以是单一病灶,也可以是多发的(内生软骨瘤病),软骨瘤也可伴有软组织血管瘤(Maffucci综合征)。
共找到 "内生性软骨瘤" 相关的咨询1000条
对话数5(2/3)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30(10/20)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10(3/7)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1(0/1)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6(3/3)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2(1/1)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54(6/48)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4(1/3)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9(4/5)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3(1/2)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3(1/2)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10(3/7)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3(0/3)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6(3/3)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2(0/2)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4(2/2)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6(3/3)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6(3/3)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2(0/2)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1(0/1)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12(3/9)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5(1/4)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2(0/2)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6(1/5)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7(3/4)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2(0/2)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28(12/16)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20(3/17)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4(2/2)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5(1/4)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临床医生CT读片·讲颅脑疾病的CT诊断.pdf 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80 &&
·临床医生CT读片·讲颅脑疾病的CT诊断.pdf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 总248) 《中国医刊》2001 年 第 36 卷 第 4 期
·临床医生CT 读片·
第 5 讲  颅脑疾病的 CT 诊断 三
谢  宝   
北京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101149
212  脑挫伤
④附近脑组织可以压迫移位 ; ⑤颅骨内板有时边缘不
病理  脑部外伤 ,使脑部产生冲击而造成挫伤。
规则 ,凸起凹陷; ⑥长时间无变化 图27
可使脑质产生水肿、郁血或发生多发性小出血 ,也可合
216  骨软骨瘤
并有脑出血。
病理  脑肿瘤中较少见的一种良性肿瘤 ,20~40
CT 表现  ①于脑挫伤部出现脑水肿低密度区 ;
岁多见 ,乃软骨连接部的残余软骨细胞所发生的肿瘤 ,
②可呈大片状或半月形 ; ③也可在被冲击部的对侧产
多发生于破裂孔部、颅底部 ,此外大脑镰硬脑膜、脑内
生 ; ④可并发出血斑点阴影 ; ⑤出血区密度增高为 60
及脑质亦可发生。病理可见肿瘤为软骨细胞 ,部分骨化。
~80HU ; ⑥着力部及对侧均可产生对冲性挫伤
CT 表现  ①于颅底部呈高密度肿瘤影 ; ②一部可
骨化 CT 值 & 100HU ; ③周围脑组织无水肿带 ; ④CECT
213  硬膜下水瘤
不增强 ; ⑤边缘光滑,多规则;⑥肿瘤长时间无变化 图28
病理  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 ,急性者为外伤引
217  脑穿通症
起的蛛网膜下腔的积液 ,蛛网膜损伤 ,呈瓣状 ,脊脑液
病理  为多发生大脑半球的脑穿通性囊肿 ,该部
吸收障碍 ,又称为硬膜下积水 ,脑积萎缩。而慢性者如
脑组织缺损异常 ,成空洞化 , 中有脊脑液充满 ,为婴儿
硬膜下血肿吸收后残留的空腔 ,被脊脑液所充满。
生产前的局部脑血管异常或因生产后外伤、炎症而引
CT 表现 ①于颅骨内板下部 ; ②呈半月状低密度
起 ,为脑组织局部坏死破坏。
区; ③CT 0 ~20HU ;
④大脑萎缩 ; ⑤颅骨内板菲薄化 ;
CT 表现  ①于大脑可见脑局部缺损区 ; ②CT 值 0
⑥长时期形态无变化 ; ⑦多于双侧同时出现 对冲性 ;
~20HU ,低密度区 ; ③边缘光滑 ; ④可压迫脑室移位 ;
⑧纵裂亦可增宽 图25
⑤可较长时期无改变 图29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t颅脑平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