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与人工比赛,这算不算什么叫伪命题题

智能投顾的未来在于机器?这是一个伪命题-钛媒体官方网站
智能投顾的未来在于机器?这是一个伪命题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本文系作者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
第一时间获取TMT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钛媒体」或者「taimeiti」,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钛媒体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智能投顾的未来在于机器?这是一个伪命题_网易财经
智能投顾的未来在于机器?这是一个伪命题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智能投顾的未来在于机器?这是一个伪命题)
我们寄希望于通过金融和技术的嫁接,来诞生能够取代传统投资行为的新金融产品,这是身负“改变金融格局”使命的原因,也是它面临瓶颈的尴尬困局。
【本文正在参加最新一期话题竞拍&智能投顾风口来临,技术可以打败人脑吗&,欢迎点击链接,把你的观点说出来!】人们相信,当人工智能遇上亟待更新的旧产品体系,那些诞生于人脑的光芒很有可能照亮我们的整个世界。例如我们所熟悉的智能交通和医疗。如今,我们寄希望于通过金融和技术的嫁接,来诞生能够取代传统投资行为的新金融产品,这是智能投顾身负&改变未来金融格局&使命的原因,也是它正在面临瓶颈的尴尬困局。而当现实照进梦想时,我们不仅看到了或将开花的未来,也似乎隐约察觉到了来自期许背后冷峻的事实。&机器英雄&的尴尬人的逻辑思维有很多种,比如推理、比如对数据总结、挖掘、整理以及通过概率判断所形成结论的能力。但人力的计算也常常受到主观思维、市场波动以及计算效率的影响。所以智能投顾的出现,是通过模仿人脑的计算能力,使之能够在特定的环境和场景下,根据变量和环境的变化,以最大的精准度来解决问题。普遍观点认为,以上的&技术+规模&公式,实现了互联网金融的低成本运营。同时,中产阶层队伍的不断壮大、金融市场敞开大门,又给智能投顾扫平了发展所可能面对的荆棘。根据瑞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称,全球中产阶层成年人的数目已由2000年的5.24亿人增加到2015年的6.64亿,这中间的增幅达到27%。而截止到2016年11月底,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也显示,中国的公募基金资产规模已达到了8.74万亿。在中国市场,3万名左右的人工投顾面对的是超过2亿个股票有效账户。这一部分在过去较为鸡肋的&长尾&用户,通过自身的成长成为了智能投顾的主战场。据波士顿咨询预计,2020年,中国资产管理总规模有望达到174万亿元,这些投资者拥有稳步增长的资产总量,正急需一个具有建设意义,但并不昂贵的财富管家。截止2016年第三季度,大约30家主打智能投顾的平台进入了这一风口进行角逐。但从数据看,轰轰烈烈的入场,却并未换来等同的市场价值。一项新的Gfk调查显示,只有10% 的参与者表示他们相信计算胜过人类,38%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为人工财务服务支付更多的费用,而超过4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不希望为了省钱而放弃现场人工咨询服务。咨询机构CHAPPUISHALDER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全球72万亿美元的理财市场中,目前187亿美元的智能理财市场仅占比0.03%。大部分创业公司还没有实现盈利,处于融资发展阶段。从现状看来,智能投顾仅为传统资产管理机构的&互补&,而非&替代&。&虽然人工智能是看似完全智能化的工具,但其背后的纽带却恰恰是人类。&SigFig财富管理有限公司CEO指的是三类人:用户、服务者,和监管方。逃避的用户中外投资观念的巨大差异是智能投顾&水土不服&的主要原因。智能投顾平台奉行的策略是&被动投资哲学&,源起的原因是,大多数人认为自己战胜不了市场,就索性选择直接长期投资整个市场(指数基金),并且是相关性弱的ETF,进一步分散风险。这样,只需要降低佣金和税负,就可以轻松跑赢整个市场。这种原点的关键重在分担风险,而不是收益。&极客资本论&就曾撰文指出:&智能投顾在美国,其实并不需要跑赢市场的黑科技,而更多是降低和规避不必要的成本,按照Welthfront帮客户多赚(主要是靠节省)4.6%的前提下,再收取0.25%的年管理费。 &但相比之下,中国的散户投资者,并不愿意相信这种观念。从数据可以得出,中国散户习惯于自己参与资本市场投资,即使不直接参与资本市场,也更倾向于委托或者投资于通过人(比如基金经理)而管理的基金来投资,对于纯粹依靠冰冷的程序算法,中国投资人始终会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美国学者GibsonBrinson曾在1986年发表于《金融分析家杂志》上的一篇名为《组合绩效的决定》的文章中表示:&投资收益的约91%应当由资产配置决定。&智能投顾产品本质价值在于通过更全面和智能的全资产匹配,给用户一个更科学化、高效化的理财投资配置体系。这不能以简单的收益高低来衡量,而是衬托了&长期性&、&风险分担&和&组合优势&这三个关键词的存在。但在中国市场,个人投资者对&风险&的认知却相当薄弱。曾有投资人评价道:&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说,能否赚钱才是最重要的。&一条数据就可以说明问题。由于国内机构投资者占比较低,市场有效性偏弱,中国个人投资者主导的证券市场投机气氛甚浓,追求短期利益是极为普遍的现象,所以中国的换手率远高于全球其它国家股票市场(按自由流通市值计算,A股2015年换手率为609%,位居全球第一)。同样在《基金投资者情况调查分析报告》中我们发现,国内个人投资者持有单只基金的平均时间在3年以上的,仅占33%。这违背了智能投顾&减少碎片投资,让财富获得稳定增值&的初衷,也显示出中国本土用户在主动屏蔽智能投顾这种追求稳定的投资方式。服务者的困局一位业内人士向透露,Wealthfront、Betterment、Future Advisor等公司曾是国内很多智能投顾公司的模仿对象,但由于ETF产品数量悬殊等投资环境的差异,让智能投顾平台在照搬美国模式的路上异常艰难。受限于市场,国内平台无法完全复制Betterment和Wealthfront模式。像国内对标Wealthfront的弥财和蓝海智投这样的平台,由于不能直接募集资金,需引导用户通过开立美股账户实现海外ETF投资,且难以绕开个人账户每年5万元换汇额度的限制。而一些以国内公募基金为投资标的机构,为实现跨市场资产配置,则需要舍弃便利性、低交易成本等优势。另外,许多分析文章在提及中国与海外ETF发展区别时,往往片面强调产品数量的不足。事实上,智能投顾在进行投资组合构建时所涉及的核心标的往往不超过5只。从工具看来,国内的ETF基本不在可选的投资标的范围之内。国内ETF总体规模较小,种类不全。根据Wind数据,截至2016年7月,总共有130只可交易的ETF,其中权益型ETF和货币型ETF合计114只,债券型ETF、商品型ETF等品种较少,可分散的风险也有限。蚂蚁金服首席数据科学家漆远曾表示,相比于美国金融市场,中国智能投顾机构能投资的高流动性金融产品还相对有限,有很多高收益非标资产无法实现高流动性,这可能会导致智能投资设定的投资组合存在相应的流动性风险。因而无法体现机构投资的优势,低成本、高效率也就无从谈起。而这,也引发了智能投顾技术上的瓶颈。完整的智能投顾体系,应当具备客户IPS及风险效用方程、资本市场预期模型、组合构建及优化三大战略性资产配置核心模块。但国内一般的智能投顾平台,仅仅根据简单的客户风险问卷就把人群划分成几类让其对号入座。&最能体现智能投顾价值的在于IPS,但在人工智能尚未达到自然语言交流的水平前。&某智能投顾平台CTO表示;&我们很难通过一个冗长的IPS问卷来构建客户的RRTTLLU,并识别其存在的行为金融偏差并加以纠正。这样就难以达到个性化定制的期望。&所以,这种&最优解&投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了一个简单的&打包产品&。 而另一方面,节节攀升的获客成本又成了新的生存难点。Finametrica 报告和 Morningstar 报告共同显示,智能咨询公司须花费人民币才能获取一个新客户。而假使客户每个月仅支付500人民币的咨询费,公司需要一年时间才能收回这些成本。如果不能有效解决投资环境、技术和流量的瓶颈问题,智能投顾的服务者仍将面对一个相对&野蛮&的初期市场。&迟到&的监管人2016年美国金融监管局(FINRA)发布了一份数字化投顾的创新监管指引,阐明了其在三个方面的监管重心:1)算法;2)KYC尤其是风评;3)组合建立的方法论与潜在的利益冲突。FINRA在监管指引中定义了投资管理的价值链:KYC&资产配置&组合选择&交易&再平衡&税筹&组合分析。针对数字化投顾在价值链上的影响,FINRA执行副总裁Dan Sibears解释说:&FINRA 是从功能的角度来监管新型的投顾工具的。使用数字化投顾是突出了其&过程监管&的视角,来审查新技术在投资管理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的功能以及影响。&与发源国不同的是,中国对于智能投顾的监管,却仍像P2P刚刚风生水起那会一样浑水重重。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指出,国内至今尚无专门规范智能投顾业务发展的法律法规。而理财魔方联合创始人马永谙曾坦言,他最害怕的是类似于做P2P的公司打着智能投顾的幌子滥竽充数,最终把这个行业做死。另一层面,智能投顾强调的是咨询和资产管理的合一,但在中国,对于投资顾问与资产管理两块业务却是分开进行。这不仅让咨询业务的开展资格受到质疑,资产管理的合理性,也成了投资人的批判热点。美国证监会现任主席Mary Jo White表示,自动化投资顾问项目的可获得性和受欢迎程度在过去几年提高地很快。美国已经开始考虑了所谓的机器人投顾(robo-advisers)作为注册投资顾问满足投资顾问法案(Advisers Act)下的受托人义务和其他义务的程度。其中就包括:如何提供投资建议;提供充足的披露,如何保护客户数据和在有中断的情况下如何保证业务持续性等等。而英国则采取&监管沙盒&模式,即允许在可控的测试环境中对金融科技的新产品或新服务进行真实或虚拟测试。在确保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允许新业务的快速落地运营,并可根据其在沙盒内的测试情况准予推广。显然,数字化的资产配置对于监管技术的依赖程度要更大于传统金融,对于穿透式监管的信息要求也正在日益增高。而监管层对于智能投顾,也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和监管,和足够的宽容度和政策空间。智能投顾虽然是一个以&智能技术&起家的行业,但总的看来,让这项行业得以生根发芽的其实还是人类。用户、服务者、监管人,这三者维系的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产业的革命,还有这个产业发展的未来。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本文来源:钛媒体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有人说扫地机器人行业是伪命题? - 知乎1被浏览32分享邀请回答还没有回答你的位置:
> 情商低不会说话?这是个伪命题
情商低不会说话?这是个伪命题
发表于( 08:28) 本文标签:
浏览量:20次
&&&&值班编辑QQ: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康卓育儿
家长们有时候喜欢讨论,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
那么你知道这情商的小定义吗?最新的研究显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归诸智商,80%则取决于情商。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丹尼尔&古尔曼表示:“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
既然谁都不希望孩子成为只会学习的机器,沦为应试教育下的奴隶,而是希望他们懂得生活,幸福快乐的生活着。父母需要先学习如何提高自己的情商,再去感染和带动孩子。孩子如果是天使,那么请你给他一个天使的环境吧。我们发现孙老师的一篇文章很明确的讲述了究竟情商的本质是什么,和如何成为一个更智慧,更有情商的人,与大家分享。
一、关于情商:你所知道的,可能都是错的
如果你问身边的人,什么是情商,就会发现,大部分人对情商的理解就是:会说话、人脉广、世故,有时还成了智商的反义词。
情商这个概念,真的是被严重扭曲了……
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情商是指一种能力,即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区分出不同的情绪,从而能够利用情绪信息来指导决策和行为。
也就是说,真正高情商的人,应该是能够聆听情绪传递的信息,利用该信息进行决策,但是却不会被情绪所控制,深陷其中。
针对情商的几个常见误区,我们先来澄清一下:
1. 情商不只是如何对待别人,更重要的是如何对待自己。
心理学家兼记者Daniel Goleman提出的情商模型中,有五大要素:自我意识、控制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处理相互关系。前三项都是对待自己,只有后两项是对待别人。
所以,情商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是为了让自己更加自在。 那些把情商等同于会说话的文章,我想说,全都是误导你。
2. 人类“发明”了情商,而不是“发现”了情商。
情商虽然很受大众推崇,但在学术界也饱受质疑。大众把情商追捧到天上,就好像它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一样,实际上, 情商只是我们在探索世界中创造出来的一个还未被证伪的概念。
我们要让它为我们所用,而不是被它捆绑。
3. 情商和智商是相关的。
没有任何研究可以证明,情商和智商是相互独立的。Locke在"Why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s an invalid concept"中提到,情商并不是另一种智力,而是智力在情绪这一特定领域中的应用。
实际上,你也很少会看到智商很高而情商很低的人。即便是谢耳朵,人家情商也并不低,他很少把控不住自己的情绪,也非常能够自我激励,只是不善于对待他人而已。
4. 情商是个综合概念。
情商培训师Steven给我举了这么个例子: 称自己情商低,就跟说自己是易胖体质一样,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易胖体质是由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基因等等构成的,你需要改变的,是这些影响因素,而不是易胖体质这件事情。
同样的, 单说情商提升,也没有任何意义,你需要知道的是:你在应对情绪的哪个方面,存在问题?是识别情绪、控制情绪,还是其它什么?
那么,我们为何要去应对情绪呢?
二、为什么我们要学会应对情绪
如果你注意观察,就会发现, 不同人的烦恼是不同的,所花的时间精力也在不同的方面。简单做个分类的话,可以分为:身体、情绪、思维、价值观、愿景。
按照不同人的关注点和时间分配的比重,人也可以被分类:
第一类人,关注如何让自己吃饱肚子、身体更加健康、身材更加苗条;
第二类人,关注处理自己的情绪,比如今天谁谁惹我不开心了、明天被老板责怪又抑郁了;
第三类人,关注思考和解决问题,大部分时间里,他们可以运用理性思维,让情绪发挥正面作用,帮助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
第四类人,关注价值观,他们清晰地知道自己的价值观准则,以此为标准做事,并且结交价值观契合的人。
第五类人,关注愿景,他们知道自己的使命和愿景,忙于通过努力来改变世界、影响他人。
需要说明的是,这五类其实没有高下之分,并且有时是相通的,以上高低顺序只代表大多数情况。例外的情况,比如,一些武学奇才,一直关注于身体,在练到极致的时候,却能有大智慧。
我们在人生的不同时刻,会困于不同层次。但是当我们长久困于情绪的时候,必然会阻碍我们进入其它层次。
从图上来看,想要 跳出情绪层,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上到思维层,也就是说,通过理性的思考,来管理自己的情绪;
第二种,下到身体层,比如让抑郁焦虑的人疯狂地跑步、运动,从而脱离情绪,就是下到身体层的解决方案。
而跳到思维层的方式,即是情商的核心,也就是圈圈今天想要介绍给大家的方法。我分为对待自己的情绪和对待他人的情绪,来分别介绍:
三、如何跳出情绪层――对待自己的情绪
1. 认识情绪:肯定情绪的客观存在以及价值,不要试图暴力压抑
有段时间,我工作压力很大,有点焦虑,跟朋友出去玩的时候,根本也开心不起来,但我会强迫自己开心,因为所有人(包括我自己)都觉得:出来玩就应该开心啊,你干嘛还愁眉苦脸?
实际上,这种压抑情绪的方式,反而让我更不开心了。Brene Brown在TED著名演讲“脆弱的力量”中,也说过:当我们压抑一种情绪时,实际上会压抑所有的情绪。
我压抑自己的焦虑,也同时压抑了旅途带来的快乐,然而焦虑又根本压抑不住,所以,我怎么也快乐不起来。
另外,这种压抑还更增了痛苦,因为我的期望(开心)跟现实(不开心)产生了冲突,我对自己的不开心产生了很大的负罪感。
很多时候,当我们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那种情绪本来没有太大的影响,然而我们如临大敌,为自己有这样的情绪而自责,把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这就好比失眠,本来只是轻度,然而对失眠的担心、对第二天工作的焦虑,最终使轻度失眠变成重度了。
实际上, 我们必须肯定情绪的正面作用,因为这是我们的内心通过情绪向我们传递某种信息。
比如,恐惧让我们产生应激反应,分泌肾上腺素,让我们用最快的速度远离危险;愤怒让我们有更大的气势,使得别人不敢欺压你;焦虑让我们开始反思,令我们不得不调整让自己不舒服的工作或生活方式。
当你不能体验到任何情绪的时候,你就成了一个机器人,所以 情绪本身,是一种生命的存在感,不要去否定它的价值。
所以,在认识情绪方面,我们需要做到三点:认可情绪的客观存在、肯定情绪的价值、避免暴力式地压抑情绪。
2. 觉察情绪:叫出名字、说出特点、聆听讯息
之前有人问我一个问题:我面对牛人的时候会自卑,但想起自己不错的学历和阅历又感到自负,总处于矛盾心理交织,怎么办?
我的回答是:增强自我觉察。因为自我觉察非常强的人,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就会不易受外界评价影响,也不易被情绪控制。
而 觉察自己的情绪,是自我觉察中最基本的一项。在觉察自我情绪时,我们可以这样做:
2.1 拓展关于情绪的词汇量,并能说出情绪的名称。
想管理和控制一个事物,了解它是必须的。如果你连它的名字都叫不出来,那你只会被它控制。
萨提亚家庭研究院提出了 500个描述情绪的词汇,是不是比你想象中多呢?所以,不妨多积累一些情绪的词汇量,并在出现情绪的时候,判断一下,它是哪一种。
另外,你知道是哪种情绪之后,不妨大声说出情绪的名字。因为 有研究表明,当你大声说出当下情绪名称的时候,这种情绪会减淡,不妨试试?
2.2 说出每个情绪的特点。
只知道情绪的名字还不行,你需要知道这种情绪的特点,比如 它伴随的身体反应是什么、一般什么时候出现。
多年前,我做过一次职业转型。转型之后上第一个项目的时候,我常常感到工作提不起劲,但我不知道为什么。
后来我发觉,我当时的情绪其实是无关紧要(insignificant),就是觉得自己渺小和人微言轻。每次当团队讨论的时候,就会出现这种情绪,身体反应是目光向下、肩膀无力、无心讨论。
2.3 聆听情绪传递给你的声音。
还是刚才的例子,这种感到渺小的情绪,想要告诉我的是:“尽快找到你在团队中的位置和价值吧,否则,我会一直围绕着你。”
所以,我才会开始思考自己的独特价值/优势、以及如何在团队中发挥它。
3. 管理情绪:让肢体语言引导情绪,并移除事件和情绪之间的固定链接
在管理情绪方面,我们有两件事可以去做:
3.1 区分情绪和行为,情绪为行为输入有用信息,而行为反过来引领情绪。
比如说,生气是一种情绪,但摔东西就是行为。再比如说,愤怒是一种情绪,但冲动决策就是行为。
所以,当你觉察到情绪的时候,先要进行分析,获取该情绪传递给你的有用讯息,但是,却不要马上采取该情绪暗示你做出的行为。
但是反过来,你却可以让行为来引领情绪。
Amy Cuddy在著名的TED演讲《用肢体语言重塑自己》中,提到她的研究: 如果我们在身体语言上把自己伪装得比较强大,就会真的在心理乃至生理层面产生效应。
举例来说,我见一些高级别客户的时候,就会担心自己气势不足,而产生焦虑。
倘若我让此刻的焦虑情绪引领了行为,我会条件反射地把自己缩成一团,躲在会议室最角落的位置,那这种焦虑情绪就会一直蔓延。
然而,正确利用情绪的方式是什么?我听听情绪的声音,意识到这种焦虑情绪是为了提醒我:“你的气场不够,所以会焦虑,你要让自己气场更强,而不是相反。”
所以,跟把自己缩成一团相反的是,我刻意调高椅子的高度,让自己更突出、更有力量。仅这一个小小的动作,我试过多次,非常有效果。
所以,当你处理情绪的时候,首先提取情绪的有用信息,但不要让情绪下意识地引导你的行为,而要在信息提取之后,让肢体语言和行为来引领你的情绪。
3.2 移除情绪的条件反射和固定链接。
比如,一被别人否定,就马上变得自卑,一被老板批评就马上愤怒,这可能是你的条件反射,你甚至都没有意识到。
但这种 事件和情绪之间的固定链接,会大大增加你处理情绪的负担。解决的方法就是,不断发现自己在情绪方面的条件反射,然后通过提醒自己,来移除那些条件反射。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曾经提到,很多人遇到一件麻烦事,就会条件反射地陷入困扰和焦虑。
所以,当你意识到自己陷入困扰之后,需要提醒自己:要思考。经过思考解决问题之后,情绪自然就淡化了,比你一直去想怎么消散情绪更加有效。
四、如何跳出情绪层――对待他人的情绪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除了处理自己的情绪以外,我们常常还需要面对他人的情绪。
如何处理他人情绪呢?其实道理是相通的,对待自己是觉察和管理,而相应的,对待他人则是感知和应对。
1. 感知情绪
感知情绪的方法,一是注意观察,二是换位思考,三是为情绪负责。
1.1 注意观察:多注意观察他人的变化,因为情绪是会有身体反应的。这跟觉察自己的情绪是一样的,你需要了解各个情绪及其对应的身体反应,这样,你就可以 通过观察他人的身体反应,从而推断他人此刻的情绪。
1.2 换位思考:只是观察还不够,比如说,对方肩膀紧张、心跳急促,你能知道的是,他可能是生气或者愤怒了,但是,他的情绪到底如何,你依然不知道。所以说,你需要换位思考,设想自己处在他的位置上,此刻的感受会如何。
1.3 为情绪负责。如果由于你的情绪而伤害到别人,你需要及时道歉。我们在与人沟通的很多时候,常常会演变成争论输赢,这是我们需要避免的。
2. 应对情绪
当我们感知并理解了他人情绪之后,在应对的时候,我们要记住三点:牢记目标、挖掘需求、寻找共赢。
2.1 牢记目标。
在与人沟通的时候, 一旦情绪起来了,我们常会陷入两种误区:
第一个误区,争高下。非要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然而,当我们陷入情绪的时候,根本没有道理可讲,我们捍卫的不是真理,而是自己的立场,所以争执不会有任何结果。
第二个误区,做好人。一旦察觉到对方有情绪,马上选择让步,不想得罪人,然而,越是让步越是老好人,越得不到大家的尊重,最终就是,让得越来越多。
跳出这两个误区的方法是什么呢?想想你的沟通目标。你会发现, 无论争高下还是做好人,都无法解决你的问题,你必须选择第三种策略,那就是:找到共同目标。
2.2 挖掘需求
在找共同目标的过程中,你需要挖掘出对方真正的需求。所以,你需要知道:他的情绪是怎么产生的?如何才能让他平复情绪?他的真正诉求是什么?
2.3 寻找共赢
当你明确了对方的真正需求之后,就需要思考如何与对方达成共赢,或者你怎么可以帮助对方实现他的需求,这点在上述文章中也有提到,就不展开了。
五、总结:陷入情绪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困境1:当你感到自己陷入情绪而无法自拔的时候,以下步骤可以帮助你走出来:
第一步:认识情绪――理解情绪是客观存在且有价值的,不要试图暴力压制它。
第二步:觉察情绪――出现某种情绪时,叫出它的名字,并聆听它想传递的信息,意识到自己该做什么改变和决策。
第三步:管理情绪――听到情绪的有用信息之后,就调整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引导和疏散情绪,并且,致力于移除事件与情绪之间的条件反射。
困境2:当你与他人沟通,发现对方陷入情绪的时候,以下步骤可以帮你们更好对话:
第一步:感知情绪――观察他人,换位思考体验他的感受,并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第二步:应对情绪――牢记自己的沟通目标,不要争高下、也别做老好人;通过提问、沟通来挖掘对方的利益诉求点以及真正需求;真诚沟通,引起共鸣,与对方达成共赢。
最后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情商只是能力的一个方面。而成就一件事情,是多种能力的组合。倘若我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其它方面的优势,是能够弥补我们在情商方面的一些劣势的。
另外需要说明,我并非情商从业人士,所以为免误导大家,特邀请了专业人士资深情商培训师Steven,帮本文进行了专业角度把关。下图是他的美照,你们可以感受并感谢一下:
康卓育儿(ID:kangzhuoyuer)
专注0-8岁孩子的悉心养育
帮你成为99分的妈妈!
推荐内容&&&&&&&&&&&&&&&&&&&&&&&&&&&&&&&&&&&&&&&&
大疆和黑客陷入"军备战",真的是为了体验?
无人机成黑客新焦点,连美军开始担心自己的系统
成都成立无人机反制基地:研发反无人机技术产品
可穿戴再起风潮,它会是AI带火的下一个领域吗?
新风口 可穿戴人工智能是下一个热门的科技趋势
美空管机构要监管无人机,用类似民航的管理方法
亚马逊的无人收银便利店AmazonGo还在其西雅图总部员工店试营业,一家中国公司却已经开出8家无人店。 今年6月初,一家叫缤果盒子(BingoBox)的无人收银便利店登陆上海,号称全球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可规模化复制的24小时无人值守便利店。 7月3日,缤果盒子宣
7月15日消息,由科技主办,媒体智能承办的2017媒体未来科技峰会之AI+出行专场今天下午举行。图森未来联合创始人、COO郝佳男分享了更多无人驾驶商业的落脚点,对于无人驾驶和辅助驾驶两种技术来说,也会有不同的商业模式。 辅助驾驶如何实现商业化?郝佳男表
7月15日下午,由科技主办,媒体智能、媒体家居承办的2017媒体未来科技峰会之AI+生活专场在北京昆泰酒店举办。媒体家居胡艳力、ivvi CEO 李斌、Fusion Fund创始合伙人 张璐、洛可可设计集团董事长兼创始人 贾伟、老板电器智能产品总监 王剑春、优必选研发副总
朱若淼 它的老板说,用机器人只是为了提高效率,不会来抢人类的饭碗 旧金山一家外卖店Zume Pizza日前在硅谷开了家新店,专门给帕罗奥多和斯坦福地区送披萨。为了能提高效率,店里配上了机器人做披萨。 这个被叫做Doughbot的机器人系统被用来协助厨师制作披萨
7月21日消息,据TechCrunch报道,过去几年间,我们一直在说增强现实(AR)与虚拟现实(VR)是消费电子的下个浪潮,而AR可能比VR要大得多。但AR本身并未能引发滔天巨浪,而是形成4个不同的波次,包括移动AR软件、移动AR硬件、捆绑式智能眼镜以及独立智能眼镜
本文作者陈运文,达观数据CEO,曾荣获ACM等国际数据挖掘竞赛冠军,原腾讯文学数据中心负责人,高级总监;盛大文学首席数据官;百度核心技术工程师。复旦大学计算机博士。 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现在业界所掌握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水平高低也各不相同。在
相比那些扣人心弦的内容,索尼在E3期间公布了一个非常不起眼的服务PlayLink。实际上,这是一款支持Android和iOS平台的手机应用,玩家们通过智能手机可以共同玩到PS4中的游戏,索尼显然想要改善PS4偏向一群人看一个人玩的尴尬使用场景。 说得更阴谋论一点,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伪命题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