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耳基因变异猪监控 只检测orf5吗

当前位置: > 动物保护 >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特点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特点
中国农业网  发布时间: 16:15:26  信息来源:中国农业推广网
     [我要投稿]
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小区域性流行
2006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曾在全国暴发和流行,使我国养猪业遭遇了一次沉重打击,损失巨大,教训惨重。主要表现为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猪群的发病率50%-100%,而病死率20%-100%。临床上可见典型的“蓝耳”症状。流行毒株的分子特征主要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毒株呈现广泛的组织侵害性,呼吸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都受到破坏。神经系统――从脑组织可分离和检测到PRRSV、临床出现神经症状。流行毒株的免疫抑制能力强于经典毒株,临床上表现为感染猪严重的继发感染,可分离到大量的细菌(如大肠杆菌、链球菌等),副猪嗜血杆菌继发感染上升。从流行毒株人工感染猪也可分离到细菌。
2、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现状
2.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呈现散发并呈小区域性流行,已成为严重危害养猪生产的第一大疫病。
2.2、仍有部分新发病猪场呈现出与年发病猪场一致的临床表现,死亡率很高。
2.3、流行过的猪场呈现PRRSV高感染率、母猪带毒、持续性感染和反复感染某一猪场母猪和后备猪阳性率55%-60%。母猪呈现不发情、配不上种、返情、淘汰率增高,母猪流产时常出现哺乳仔猪、保育猪和生长育肥猪呼吸道疾病的高发病率与死亡率;猪群生产性能(繁殖、生长)极不稳定。
2.4、现有疫苗在控制流行毒株感染和发病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灭活疫苗效果不确实,并可引发应激(带毒猪群疫苗接种后引起发病)、猪圆环病毒病。现有活疫苗尽管有效,但免疫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2.5、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具有易变异的特点,变异度最大的两个基因――Nsp2和ORF5;同一个猪场会有不同的病毒亚群。
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常呈现病原多重感染
病原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是近几年猪病的主要流行形式,猪群发病往往不是由单一病原所致,而是以两种以上的病原体相互协同作用(又称共同感染)所造成的,常常导致猪群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危害极其严重,而且控制难度大。主要呈现多重感染,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瘟病毒(CSFV)、猪流感病毒(SI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肺炎支原体。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呈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变异毒株的广泛流行,猪圆环病毒2型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从临床样本中的检出率甚至高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成为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合并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PRRSV)与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双重感染最为严重,由此造成猪群的双重免疫抑制,抵抗力下降。
4、细菌性继发感染普遍
副猪嗜血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猪附红细胞体,PRRSV感染猪群细菌性继发感染十分严重。
副猪嗜血杆菌病抬头趋势明显,发病十分普遍。许多猪场由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变异毒株和猪圆环病毒2型的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病再现。主要发生于保育阶段,特别是保育后期,成为主要的继发性感染疾病,致死率很高。临床上表现为呼吸道症状,死亡猪剖检呈现心包炎、胸膜炎、腹膜炎和关节炎。一旦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生,各种抗菌药物均难以奏效。
5、猪流感的疫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发病猪群增多,流感病毒的种类增多、复杂性加剧。
6、猪瘟的疫情不稳定
猪瘟发病猪群呈上升态势,猪瘟疫苗的质量应引起重视和加强疫苗免疫效果的监测。
7、猪场疫病的复杂程度和控制难度进一步加剧
猪圆环病毒2型、猪瘟、伪狂犬病、猪流感、猪肺炎支原体感染、细菌性疾病综合感染不断出现,疫病不断复杂和加剧。
中国农业网(.cn) 官方微信公众账号:zgnyweixin
了解农业天下事
请输入评论内容...
最新评论刷新
关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以上简称本网)注明“信息来源: ”的所有作品稿件,版权均属于“
&&&&&&未经本网许可,任何网站、媒体、企业及其人个不得转载发表公开使用。
&&&&&&如已经本网授权,应注明“ 信息来源: ”,否则本网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未注明“ 信息来源: ”的稿件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我们本着为用户传递更多信息为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其他网站、媒体、企业及其人个从本网转载此类稿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信息来源:XXXXXX”,并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 信息来源: ”,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 电话:010-
按资讯分类INFORMATION
农商通企业排名当前位置: >>
PRRSV分离株Nsp2基因和ORF5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
第 3 2卷 第 1 期  21 0 1年 1月 
家 畜 生 态 学 报  A c a Ec o i e A n m a i  o a tc  t   ol g a   i lsD m s ii
V o1 3   . 2 NO.   1
J n 2 1  a.0 1
P R V 分 离株 Ns2 因和 O 5基 因的遗 传 变 异 分 析  R S p基 RF 王剑 非
 , 建 全  , 孙 张金 强  , 小伟。 刘  杰   迟 , , 丛 晓 燕  , 时建 立  , 李  俊  , 家强  吴 (. 1 山东 省 农 业 科 学 院 , 山东 济 南 20 0 ;. 5 1 0 2 山东 省 畜 禽 疫 病 防 治 与 繁育 重 点 实 验 室 , 山东 济 南 20 0  510 3 山 东 中 医药 大 学 附 属 医 院 , . 山东 济 南  2 0 1 ; . 5 0 2 4 山东 大 学 附 属 济南 市 中心 医 院 , 山东 济 南  2 0 0 ) 5 1 3 
[ 摘  要] 为 了解 山东省 P S 流行毒株 的遗 传 变异情 况 和分 子流 行病 学背 景 , 2 0 ~    RR V 对 07 20 0 9年 分 离到 的 1 4株 山 东 省 内 的 P RS 流 行 毒 株 进 行 了 Ns 2和 OR 5基 因 序 列 的 测 定  R V p F
和分析 。结果显 示 , 与参 考毒株 J xA1 比 ,4株 P R V Ns 2与 O F 相 1 R S  p R 5基 因的核 苷酸 同源   性 分 别 达 到 9 .   ~ 9 . % 和 9 . %~ 9 .   , 基 酸 序 列 同源 性 分 别 达 到 9 .   ~ 1 0 61 98 80 98 氨 29 0 
和 9 .  ~9 .  。序 列分析 结果表 明 ,4株毒株 在 Ns 2 白 内部 均存 在编码 3 75 95 1 p 蛋 O个氨基  酸 的碱 基 对 的 不 连 续 缺 失 ; ORF5基 因 编 码 的 GP 5蛋 白不 存 在 缺 失 , 存 在 点 突 变 。 遗 传 进  但
化分析 表 明 ,7年分 离毒株 J 与参考毒 株 J 0 Q XA1亲缘 关 系很近 ;9年分 离的 1 0 2株 P R V,  R S 2 株仍 与 国内 2 0 ~2 0 年 间的分 离株在 同一分 支 , 06 0 7 9株 已经处在 不 同分支 , 1株 单独处在 一个  分 支 。2 0 ~2 0 0 7 0 9年 山 东地 区 流 行 的 P S 分 离株 具 有 年 度 特 征 , 明 显 的 地 域 特 征 。 RR V 无  
[ 关键词 ] 猪繁 殖 与呼吸 综合征病 毒 ; 离; p 分 Ns 2基 因; F 基 因 ; OR 5 变异 分析  [ 图 分 类 号] ¥ 1 .  中 8 15 [ 文献 标 识 码 ] A   [ 章 编 号 ] 10―2 8 2 1 ) 10 4―6 文   045 2 (0 10―0 80 
猪 繁 殖 与 呼 吸 综 合 征 ( oc e rp o ut e P ri   e rd ci   n v a d rsi tr  y d o ,P S 俗 称 “ 蓝 耳  n  epr oy s n rme RR ) a 猪
P S 的全基 因组 序 列 测 定 , 因 变异 分 布 于整  RR V 基 个 基 因组 , 别 是 在 基 因 组 中 N基因测序技术在猪蓝耳病防控中的应用_文档库
文档库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 基因测序技术在猪蓝耳病防控中的应用
基因测序技术在猪蓝耳病防控中的应用
《:渤论文集
规模猪场使用伊维菌素针剂后,对猪体表寄生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母猪体表基本无寄生虫感染,不仪减少员工的工作量,同时提高母猪繁殖指数和动物福利,在良圻EZ种猪场增加效益达76.5万元,此项措施值得在规模猪场进行尝试。
基因测序技术在猪蓝耳病防控中的应用
伍少钦曹玉美陆江蒙春宁肖有恩
(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良圻原种猪场南宁横县530317)
摘要:2010年对公司历年保存的PRRSV阳性血清和部分问题猪经RT-PCR检出阳性血清,先后送样8次共62个样品,成功测序59个,用DNAStar剪切出完整的ORF5序列,进行基因比对和进化树分析,发现核苷酸置换率为58%,同源性从94.7%~100%不等,整体分化成两大类;PRRSV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和时间性,各个商品猪场间的序列均有所差异,不同时间段的样品也有差异。测序结果与目前市面上的疫苗株ch—la、ch-iR、HuN4一F112、JXAI、IngelvaeATP和RespPRRSMLV比对,发现公司商品猪场近4年流行的PRRS毒株与HuN4-FI12、JXAI比较接近,表明日前流行的PRRSV以变异株为主。
关键词:猪;蓝耳病;ORF5;基因测序;进化树
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DNA的序列分析是进一步研究和改造目的基因的基础。目前用于测序的技术主要有Sanger等(1977)发明的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和Maxam和Giibert(1977)发明的化学降解法。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差异很大,但都足根据核苷酸在某一固定的点开始,随机在某一个特定的碱基处终止,产生A、T、C、G四组不同长度的一系列核苷酸,然后在尿素变性的PAGE胶上电泳进行检测,从而获得DNA序列。DNA测序技术的目的:测定未知序列;确定重组DNA的方向与结构;对突变进行定位和鉴定;比较研究。
PCR检测技术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应用在动物疾病的检测中,但由于成本较高,检测量相对较少。2005年后,PCR和RT-PCR技术在养殖动物的疫病检测中开始普及应用。基因测序技术,由于早期成本高,仅限于少数科研院校,近年来随着测序成本的大幅下降,近一两年来国内部分规模养殖场开始应用这项技术,尤其以研究猪蓝耳病病毒的演变进化最为常见,测序技术在PRRS的控制与净化中显示出其独到之处。270
Word文档免费下载:
基因测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_医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研究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样,基因测序对临 床...染色体结构变异检测:许多遗传病由染色体 结构变异引起...基因测序技术在猪蓝耳病防控中的应用伍少钦曹玉美陆江蒙春宁肖有恩(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良圻原种猪场南宁横县530317) 摘要:2010年对公司历年保存的PRRSV...DNA测序技术的原理、发展及在医学中的应用_生物学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分子生物学DNA测序技术的 原理、发展及在医学中的应用 DNA测序技术 DNA是一种长链聚合物,组...贾明明 引言第一代测序技术 第二代测序技术 第三代测序技术 测序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1 引言 DNA序列测定的意义 DNA的序列测定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一 项非常重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措施_畜牧兽医_农林牧渔_专业资料。302 广西畜牧兽医 ...病弱仔猪组织病料中进行 PRRSV E 基因扩 增; 将得到的扩增片段进行基因测序 ...探讨猪蓝耳病特点及防控技术 摘要:猪蓝耳病是猪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以妊娠母猪早产尧流 产,弱仔和呼吸困难为特征,高热是最典型症状。近年来,在实际 养殖过程...几种常见的基因测序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_生物学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几种常见的基因测序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 发布时间: 来源:毕业论文网 随着人类基因组...ICS 11.220 B 41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
规模猪场猪蓝耳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2011 - 05 - 10 发布 2011 - 05 - 20 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几种常见的基因测序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_生物学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测序 ...与连锁分析定位方法比较,WES 对家系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 在单基因遗传病同一...· 基因测序技术及其在肺癌中的应用 * 王潇 综述, 张艳亮, 段勇 审校(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 昆明 650032 )摘要: 基因测序技术是描绘基因组特征的...推荐免疫论文阅读
热门疫苗论文阅读
同类论文推荐微博关注: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
耳朵蓝了就是蓝耳病?猪蓝耳病认识六大常见误区
全球品牌畜牧网
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277次
&评论:()
&字号:【& 中&】
  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蓝耳病在猪群出现以来,养猪从业者以及相关领域的科学工作者对猪蓝耳病病毒本身以及临床控制措施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与实践,但30年过去了,无论从全世界范围还是中国本土来看,猪蓝耳病仍是对猪群造成经济损失与健康威胁最严重的猪病,虽然猪蓝耳病病毒相关特性难以想象的复杂程度是造成此现状的主要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场一线从业者对该病认识上的误区也加重了该病的防控难度,此文笔者结合几年来的一线工作体会对现场兽医工作者关于猪蓝耳病认识上的常见误区加以总结,以飨读者。
  误区一:猪耳朵发蓝(紫)就一定是猪蓝耳病
  虽然有专业背景的技术工作者已经从猪只一出现耳朵发蓝(紫)就判断猪只患有猪蓝耳病的误区里走了出来,但相当程度的中小猪场从业者仍认为猪只耳朵发蓝发紫与猪蓝耳病有着必然联系。实际情况却是,能引起心肺功能障碍的疾病都可能引起猪只耳朵发蓝发紫,不同类型肺炎造成肺泡交换氧气的功能出现障碍,血液中氧气含量大幅下降,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高,血液颜色变暗,淤血充血的病变部位特别是耳部就容易表现出紫色蓝色,同时一些疾病引起的心功能障碍使心脏泵血循环功能减退,血液循环受阻,在肢体末梢(耳缘、腹下等)出现淤血而呈现紫色。所以猪蓝耳病是引起猪只耳朵发蓝发紫原因之一,但它们之间的关系绝非必然。
  误区二:依靠单个猪只或静态猪群检测的抗体S/P值来判断猪群的蓝耳病感染状态
  由于商品化抗体检测试剂盒的广泛推广与运用,使得在中国对蓝耳病的诊断和监测主要依靠抗体检测而非抗原本身的检测来进行,毫无疑问系统的抗体检测对田间猪蓝耳病的控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与此同时田间工作者对抗体检测数据的解读也存在着大量的误区,比如说只要检测血清S/P值大于2.5就判断该猪只感染过蓝耳病野毒或判定猪群蓝耳病不稳定。猪群自身抵抗力的不同,单个猪只的个体差异性,疫苗毒株的不同都会引起猪只免疫或野毒感染后抗体的S/P值处于不同水平,单纯依靠S/P值的大小就得出结论显然是不科学的,要想利用S/P值来监测阳性猪群猪蓝耳病感染状态,必须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对猪群进行系统的采样,同时结合不同历史阶段抗体数据辅以猪群临床状态的分析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当然随着国内抗原诊断水平与国际的接轨,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对猪群系统的抗原检测将更为流行。
  误区三:猪场根据本场猪蓝耳病病毒ORF5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来选择疫苗的毒株
  由于猪蓝耳病病毒本身基因组的复杂性,单靠ORF5基因片段的同源性分析是无法判断疫苗毒株与野毒交叉保护性的,ORF5基因序列相似性越高并不意味一定交叉保护越好,疫苗的交叉保护力需要通过严格的攻毒保护试验来鉴别。养猪发达国家对野毒ORF5基因测序主要应用在猪群内部毒株的变化动态的监控而非疫苗的选择上,当然在猪蓝耳病疫苗的选择上,除了交叉保护力的因素,疫苗本身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同样是重要指标。
  误区四:药物本身可以抑制猪蓝耳病病毒繁殖
  虽然一些药物在控制继发细菌感染与间接提高猪群非特异性免疫力方面对猪群蓝耳病的防控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能够被科学共同体认可的对猪蓝耳病病毒本身繁殖可以抑制的药物至今仍未面世。虽然目前存在着一些对特定病毒有效药物,但也仅限于应用在人类特定病毒性传染病的控制上,且价格十分昂贵。通过全面的生物安全措施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接种疫苗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仍是控制动物和人类病毒性传染病的不二法则。
  误区五:免疫了猪蓝耳病疫苗的猪群就不会再发生猪蓝耳病
  对猪群免疫临床验证安全、有效、稳定的猪蓝耳病疫苗,可以有效的降低猪蓝耳病感染带来的临床症状,降低感染猪只排毒量,但由于猪蓝耳病病毒持续性感染、易变异等特性,要想在阳性猪群彻底消除蓝耳病的影响必须结合生物安全、猪群流动管理、后备猪隔离驯化等综合防控方案进行系统防控,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引进的猪蓝耳病控制五步法就是针对特定猪群进行的定制化蓝耳病系统防控方案。
  误区六:在免疫猪群中猪蓝耳病稳定后就可停掉猪蓝耳病疫苗免疫
  认识这个误区首先要来认识猪群免疫猪蓝耳病疫苗的两个作用,因为猪蓝耳病为持续性感染疾病,猪场一旦感染很难净化,所以免疫猪蓝耳病疫苗的第一个作用为:降低猪场内部野毒循环给猪群带来的影响,第二个作用为:防止外部毒株侵入猪群带来的影响。如果猪群持续免疫合格疫苗,内部循环野毒的载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猪群的猪蓝耳病状态也会逐步稳定,但如果此时停止疫苗免疫的话,在疫苗免疫力失去效力时,猪群由于生物安全漏洞而引入外部毒株,外部毒株就相当于侵入了一个无特异性免疫力猪群,这样带来的损失将不可估量,也许对于生物安全非常严格的猪场相对可行,但在中国绝大多数生物安全薄弱的猪场,这样的做法万万不可取。如果按照同样的逻辑推导,口蹄疫、猪瘟疫苗最应该停掉,显然这是不符合中国猪场的现实情况的。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普及,我们的养猪从业者每天都会被大量的猪病防控信息所包围,筛选科学的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与困难,以上关于猪蓝耳病认识的常见误区希望能对相关人士在筛选有用信息时起到相应的帮助。
责任编辑:管理员tags:&猪蓝耳病有什么症状,猪蓝耳病症状&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阅读:
&网友互动评论
&网名:&&(注:企业登录后会显示网名为企业名称)
&声明:网友评论仅代表其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品牌畜牧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按地区查找
华北:&&&&
华东:&&&&
西北:&&&&
西南:&&&&
热销新品推荐
畜牧传媒先锋 彰显品牌价值
传播企业品牌 拓宽销售渠道
全球品牌畜牧网新闻热线:
给品牌畜牧网提供新闻线索,重大新闻爆料
新闻热线:0
全力打造畜牧业品牌营销第一媒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因变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