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90厘米的大球里可以装多少个10毫米小球?

根据实验原理求出需要验证的表达式,然后选择实验器材;根据实验数据求出两球的质量之比.
解:小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小球在空中的运动时间相同,小球的水平位移与其初速度成正比,可以用小球的水平位移代替小球的初速度,实验需要验证:,即,,实验需要测量小球的质量,小球落地点的位置,测量质量需要天平,测量小球落地点的位置需要毫米刻度尺,确定小球位置需要用圆规,因此需要的实验器材有:.把,,带入,解得:;故答案为:;.
知道实验原理,分析清楚图示情景即可正确解题.
4543@@3@@@@验证动量守恒定律@@@@@@299@@Physics@@Senior@@$299@@2@@@@力学实验@@@@@@61@@Physics@@Senior@@$61@@1@@@@实验@@@@@@8@@Physics@@Senior@@$8@@0@@@@高中物理@@@@@@-1@@Physics@@Senior@@
第二大题,第3小题
求解答 学习搜索引擎 | 某同学用图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PQ是斜槽,QR是水平槽,斜槽与水平槽之间平滑连接.实验时选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位置,让A球仍从原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在记录纸上,最终确定D,E和F为三个落点的平均位置.图中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竖直投影点.(1)除了图中器材外,实验室还备有下列器材,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用到的器材有___.A.秒表
B.天平C.毫米刻度尺D.打点计时器(及电源和纸带)E.圆规F.弹簧测力计G.游标卡尺(2)测得OD=15.7cm,OE=25.2cm,OF=40.6cm,已知本实验中的数据相当好地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则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的质量{{m}_{1}}与{{m}_{2}}之比\frac{{{m}_{1}}}{{{m}_{2}}}=__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你现在的位置: &&&&&&&&
沼气知识100问
【作 者:李来保 】【主 题 词:】【发稿时间: 9:08:40】
【责任编辑:李勇】
【稿件来源:中国农业推广网】【审核发布:王曦】
  第一部分:常识篇  
  1.什么叫沼气?它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  
  答:沼气是一种能够燃烧的气体。我们常在一些水塘、臭水沟和粪坑中,看到咕嘟咕嘟地往表面冒气泡。气温越高,气泡冒得越多。这些气泡里的气体就是沼气。最初因为人们在沼泽地带发现这种气体,所以就给它起名叫“沼气”。  
  沼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它含有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一氧化碳、氢、氧、氮等气体。其中甲烷最多,占总体积的50%~70%,二氧化碳占25%~40%,其他几种气体较少,一般加起来仅为总体积的2%左右。沼气能够燃烧,主要就是靠甲烷。甲烷这种气体无色、无味,它和一定数量的空气混合,点火就能够燃烧起来,发出蓝色的火焰和大量的热。有时候会闻到臭鸡蛋的气味,这是硫化氢的特有气味,点火燃烧后,这种气味就没有了。  
  2.沼气有哪些好处?  
  答:①兴办沼气有利于解决农村能源问题。一户3―4口人的家庭,修建一个10立方米的沼气池,只要发酵原料充足,并管理得好,就能解决点灯、煮饭的燃料问题。   
  ②兴办沼气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兴办起沼气后,大量畜禽粪便加入沼气池发酵,即可生产沼气,又可沤制出大量优质有机肥料,扩大了有机肥料的来源。凡是施用沼肥的作物不仅增强了抗旱防冻的能力,而且提高秧苗的成活率。施用沼肥不但节省化肥、农药的喷施量,也有利于生产绿色无公害食品。  
  ③兴办沼气有利于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办起沼气后,有利于解决“三料”(燃料、饲料和肥料)的矛盾,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④兴办沼气有利于改善卫生条件。凡是建了沼气池的农民都体会到,利用沼气当燃料,无烟无尘,清洁方便。一些粪便、垃圾、生活污水等都是沼气发酵的好原料,随着这些原料进入沼气池的病菌、寄生虫卵等,在沼气池中密闭发酵而被杀死。从而改善了农村的环境卫生条件,对人畜健康都有好处。  
  ⑤兴办沼气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兴办沼气解决了农民的燃料问题,减少森林砍伐和牛羊对山场的破坏,有利于保护林草资源,促进植树造林的发展,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⑥兴办沼气有利于解放劳动力。办起沼气后,过去农民拣柴、运煤花费的大量劳动力就能节约下来,可以投入到农业生产第一线上去。广大农村妇女通过使用沼气,从烟熏火燎的传统炊事方式中解脱出来,节约了生火做饭的时间,减轻了家务劳动。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所以各国都在农村推广。  
  3.沼气是怎样产生的?  
  答:有机物质(如人畜粪便、农作物秸杆)在一定的水分、温度和厌氧条件下,通过各类微生物的分解代谢,最终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混合性气体(沼气)。  
  4.人工制取沼气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答:人工制取的基本条件是:①严格的厌氧环境(沼气池);②充足的发酵原料;③丰富的沼气细菌;④适宜的发酵浓度;⑤适宜的酸碱度(PH值);⑥适宜的温度。这些条件有一项对沼气细菌不适应,也产生不了沼气。  
  5.沼气池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一般水压式沼气池由进料口、出料(水压)间、贮气间、发酵间、活动盖、导气管等部分组成。  
  6.什么叫“三结合”沼气池?  
  答:就是将沼气池与猪圈、厕所建在一起,并相互连通,使人畜粪便随时自动流入沼气池,以达到经常能进料和节省劳动力的目的。这种建池方法,不但能保证向沼气池内连续不断地补充新的发酵原料,保证均衡产气,而且也有利于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杀灭蚊蝇,减少疾病的发生。
  第二部分:运行篇  
  7.什么叫沼气发酵?  
  答:沼气发酵又称厌氧消化、厌氧发酵,是指有机物质在一定的水分、温度和厌氧条件下,通过各类沼气发酵微生物的分解代谢,最终生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混合气体(沼气)的过程。  
  8.农村常用的沼气发酵原料有哪些?  
  答:农村可以用来作沼气发酵原料的有很多,最常用的是人畜禽(猪、牛、羊、鸡、鸭、鹅等)粪便,各种作物秸秆(稻草、麦草、玉米秸)、青杂草、烂叶草、水葫芦、有机废渣与废水(酒漕、制豆腐的废渣水、屠宰场废水)等,都是很好的沼气发酵原料。  
  9.选用哪些发酵原料能使沼气池产气快、产气好?  
  答:沼气发酵原料是产生沼气的物质基础,沼气发酵时各类微生物从发酵原料中吸取水分、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某些矿物元素。   
  为了保证沼气池启动和发酵有充足而稳定的发酵原料,在投料前,需要选择有机营养适合的牛粪、猪粪、羊粪做启动的发酵原料。因为这些粪便原料颗粒较细,含有较多的低分子化合物,氮素含量高,其碳氮比都小于25:1,都在适合发酵的碳氮经之内。所以选择以上粪便作发酵原料启动快、产气好。不要单独用鸡粪、人粪和甘薯渣启动,因为这类原料在沼气细菌少的情况下,料液容易酸化,使发酵不能正常进行。  
  10.怎样启动新投料的沼气池?  
  答:新投料的沼气池,从进料开始到能够正常而稳定地产气的过程,称为沼气发酵的启动。沼气池发酵顺利的启动,对于保持长久稳定地运行是非常重要的。启动程序一般为:1、按要求配比发酵原料。2、加入20C以上的水。3、封闭活动盖之前用pH试纸测酸碱度。4、封闭活动盖。5、放气试火。  
  11.沼气池启动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一个不漏水、不漏气的沼气池启动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要有充足的接种物。新池装料前,要收集老沼气池里的沼渣与沼液、粪坑的底脚黑色沉渣、塘泥、城镇污水沟的污泥,以及食品厂、酒厂、屠宰场的污水、污泥,其中都含有丰富的沼气细菌,是良好的接种物。收集以上某一种接种物的数量,要达到发酵原料的10%-30%。把接种物和发酵原料均匀混合,一同加入池内,并及时加水封池。加入沼气池的水可依次选用沼气发酵液、生活废水、河水或塘水等,也可使用井水,但尽量不用自来水。不能使用含有毒性物质的工业废水。  
  ②适宜的温度。在10-60C的范围内,沼气池能正常发酵产气,在这一温度范围内,温度愈高,产气量愈高。所以,沼气池启动最好在4-10月期间进行。   
  ③适宜的酸碱度(pH值)。沼气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要求发酵原料的酸碱度保持中性或微偏碱性(即pH值6.5-7.5),过酸、过碱都会影响产气。   
  ④适当的负荷。农村沼气池的负荷通常用发酵原料浓度来表示,适宜的干物质浓度为6%-12%。浓度过高,发酵原料不易分解,并容易积累大量酸性物质,影响正常产气。浓度过低,单位容积里有机物含量相对减少。沼气池要低负荷(6%以下的浓度)启动,等产气正常后,再逐步加大负荷,直到设计的确定运行负荷。   
  ⑤添加水的控制。沼气池启动时,加入池内的水量较大,大约占沼气有效容积的5/8。因此,启动水温对沼气池能否顺利启动影响很大。一般启动水温应控制在20C以上。如果在秋冬季节启动沼气池,加入池内的启动水温一般应控制在35C以上。  
  ⑥封盖。密封活动盖的胶泥用石灰胶泥,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要能填充活动盖和天窗口之间的缝隙。活动盖上的蓄水圈要经常加水,以防密封胶泥干裂,出现漏气。  
  12.什么叫沼气的接种物?常用的接种物有哪些?  
  答:我们把富含沼气发酵微生物的各种厌氧活性污泥称为接种物(也叫活性污泥)。老沼气池里的沼渣与沼液、粪坑的底脚黑色沉渣、塘泥、城镇污水沟的污泥,以及食品厂、酒厂、屠宰场的污水、污泥都含有丰富的沼气细菌,都是良好的接种物。  
  13.沼气池投料启动为什么要投放接种物?  
  答:新装料沼气池的发酵原料中沼气细菌含量很少,所以沼气池启动周期长,产气慢。为了加快沼气发酵启动的速度和提高沼气池气量,要向沼气池内加入含有丰富沼气细菌的物质,即在发酵原料中加入接种物。接种物数量要达到发酵原料的10%-30%。把接种物和发酵原料均匀混合,一同加入池内。  
  14.怎样扩大培养接种物的量?  
  答:如果接种物收集很少,可以进行扩大培养,其操作方法是:将所收集的接种物和大于接种物3倍的发酵原料均匀混合,放在预先挖好的、底面已铺上塑料膜的池坑内沤制几天,每天搅动一次,待能产气时,就可以和发酵洋混合入池。如第一次扩大培养不够,还可以继续扩大培养,直到满足需要为止。  
  15.为什么有些发酵原料需要进行预处理?  
  答:当接种物用量小于10%,或原料为风干粪、鲜人粪、鲜禽粪、羊粪时,在入池前必须进行堆沤预处理,使发酵细菌大量生长繁殖,减缓酸化作用,还能防止料液入池后干粪漂浮于上层而结壳,或产酸过多使发酵受阻。其方法是采用池外堆沤:将干粪、鲜鸡粪等加水或沼液、老沤塘水等拌匀。加水量以料堆下部不出水为宜,料堆上加盖塑料膜,以便聚集热量和菌种的繁殖。一般夏秋季堆沤2-4天,冬季堆沤7天以上。但不要在温室大棚内堆沤发酵原料,以免产生氨气,使农作物受害。  
  16.沼气池初始装料多少比较合适?  
  答:第一次投入发酵原料时,一般人蓄粪便占沼气池容积的25%左右,沼渣或污泥等接种物占池容积的12.5%左右。然后补加水至池子容积的80%即可,最大投料量为池子容积的85%。初始装料液浓度小一些为好,一般比例为沼渣或污泥:人蓄粪便:水=1:2:5。浓度过大会造成料液酸化,待沼气池能正常产气后再逐步加大浓度。  
  17.怎样密封沼气池活动盖?  
  答:农村沼气池一般用石灰胶密封活动盖,要选择黏大的黏土和石灰作密封材料。先将干黏碎,筛去粗粒和杂物,按3:1-5:1的配比(重量比)与石灰粉干拌均匀后,加水拌和,揉搓成为硬面团状,即可作为封池胶泥使用。   
  封盖前,先扫去粘在蓄水圈、活动盖底及周围边上的泥沙等杂物,再用水冲洗,使蓄水圈、活动盖表面洁净,以利粘结。清洗后,将揉发的石灰胶泥均匀地铺在活动盖口表面上,再把活动盖安放在胶泥上。注意活动盖与蓄水圈之间的间隙要均匀,用脚踏紧,使之紧密结合。然后插上插销,将水灌入蓄水圈内,养护1-2天即可。  
  18.启动初期怎样放气试火?  
  答:在沼气发酵启动初期,所产生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同时封池时气箱内还有一定量的空气,气体中的甲烷含量低,通常不能燃烧。当沼气压力表上的水柱达到400毫米以上时,应放气试火。放气1-2次后,所产气体中的甲烷含量达到30%以上时,所产生的沼气即可点燃使作。刚开始产的气体有杂气,可燃成分比较低,试火时最好不要用电子点火,先用明火点燃使用一段时间,待风门调节到1/4-1/3时也能正常燃烧不脱火,才能用电子点火。  
  19.哪些原料不能进入沼气池?  
  答:在沼气池内,产甲烷等细菌接触到有害物质时就会中毒,轻者停止繁殖,重者死亡,造成沼气池停止产气。因此,不要向池内投入下列有害物质:各种剧毒农药,特别是有机杀菌剂、抗生素、驱虫剂等;重金属化合物、含有毒性物质的工业废水、盐类;刚消过毒的禽畜粪便;喷洒了农药的作物茎叶;能作为土农药的各种植物如苦皮藤、树果(叶)、桃树叶、百部、马钱子果等;辛辣物如葱、蒜、辣椒、韭菜、萝卜等;各类消毒制剂(84消毒液)、电石、洗衣粉、洗衣水。上述物质等都不能进入沼气池内。严禁将含磷有机原料入池,如菜籽饼、棉籽饼、磷肥(如过磷酸钙、磷矿粉、钙镁磷肥等等)。因为这此物质在绝对厌氧的条件下,会产生磷化氢等剧毒气体,使人中毒死亡。
  第三部分:应用篇  
  20.沼气池在运行过程中有哪些产物?  
  答: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等有机废弃物等在沼气池中轻微生物发酵、分解后能产生沼气及沼渣和沼液。沼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沼渣是有机物质发酵后形成的固形物质。沼液是有机物质经发酵后形成的褐色明亮的液体。  
  21.沼气的主要用途有哪些?  
  答:沼气可用于炊事、照明、发电、为塑料大棚和畜禽舍增温和保温,为蔬菜大棚提供二氧化碳气肥,点灯诱蛾,贮粮,果蔬保鲜,孵鸡,沼气热水器,沼气喷灯等。  
  22.在温室里燃烧沼气有什么作用?  
  答:温室大棚中燃烧沼气一般有两个作用:1、利用沼气燃烧释放的热量,提高大棚内温度和增加光照。2、利用沼气燃烧后排放二氧化碳的特性,向大棚内的农作物供应“气肥”,促进增产。试验表明:燃烧沼气提供二氧化碳气肥,温室大棚可使黄瓜增产36%~69%,菜豆增产67%~82%,西红柿增产90%左右。  
  23.如何利用沼气为温室增温、增光和增供二氧化碳气肥?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在温室内增温、增光主要靠点燃沼气灯、炉来解决,一盏沼气灯一夜约消耗沼气0.2立方米,释放热量4600千焦,增加光通量400流明。  
  增供二氧化碳“气肥”,靠沼气燃烧。我们知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占0.035%,而绿色植物的适宜浓度是0.1%。燃烧1立方米的沼气,可制造0.97立方米的二氧化碳,可以使1 000立方米的温室 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要求。燃烧沼气时间安排在凌晨6~8时,关闭1.5~2小时后,方可开门窗。  
  在温室大棚中使用沼气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点燃沼气灯、炉应在上午气温较低时进行。若温度超过30C时应停止,并考虑开窗透气降温。  
  ②施放二氧化碳气肥后,蔬菜光合作用加强,水肥管理必须及时跟上,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③沼气炉在温室大棚内燃烧时间不能太长,否则过多的二氧化碳反而对作物生长不利。  
  ④不能在温室大棚内堆沤沼气发酵原料,否则会释放氨气等对作物有毒的气体。  
  24.沼气灯诱虫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  
  答:沼气灯光的波长在300-1000纳米之间,许多害虫对330-400纳米的紫外光有较大的趋光性。夏秋季节,正是沼气池产气和各种害虫发生的高峰期,利用沼气灯光诱蛾养鱼、养鸡、养鸭,可以一举多得。   
  沼气灯应吊在距地面或水面80-90厘米处。沼气灯与沼气池相距30米以内时,用内径10毫米的塑料管作沼气输气管,超过30米时应适当增大输气的管径。也可以在沼气输气管中加入少许水,产生沼气输气送局部障碍,使沼气灯产生忽闪现象,增强诱蛾效果。诱蛾时间应根据害虫前半夜多于后半夜的规律,掌握在天黑至夜晚12时为好。   
  诱虫喂鸡、鸭的办法是:在沼气灯下放置1只盛水的大木盆,水面上滴少许食用油,当害虫大量拥来时,落入水中,被水面浮油粘住翅膀死亡,以供鸡、鸭采食。  
  诱虫喂鱼的办法是:离岸2米处,用3根竹竿做成简易三角架,将沼气灯固定。  
  25.怎样利用沼气灯育雏鸡?  
  答:沼气灯可以用于育雏鸡。沼气灯育雏方法简单,投资小,效果好。具体方法是:①选择一些旧纸箱、木箱、竹筐作育雏箱,每箱最多放雏鸡30只.以防小鸡过多上堆被压死。②将点燃的沼气灯置育雏箱上方70~80厘米处。③经常检查箱温,1周龄小鸡的适宜温度是30~33℃,2周龄时温度降到28~30℃,3周龄及以后控制在28℃。④光照时间:1~2日龄可光照23小时,3~4日龄光照22小时,4~7日龄光照20小时,以后逐渐减少。⑤注意通风换气,以防因废气过多使小鸡中毒。  
  26.怎样利用沼气灯养蛋鸡?  
  答:沼气灯养蛋鸡,主要用于蛋鸡在产蛋期光照不足,利用沼气灯作光源补充。具体方法是:&   
  ①蛋鸡生长最适宜温度是15-25C,每天光照长度16小时,达不到上述要求时,可以考虑利用沼气灯给蛋鸡增温、增光照。   
  ②按每15平方米鸡舍点一盏沼气灯。   
  ③点灯时间是:日出前或日落后均可,按当天光照时间补足到16小时来确定沼气灯照明时间。切忌点长明灯,否则易造成母鸡的调节机制紊乱。  
  27.怎样利用沼气灯、炉给蚕室增温?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在蚕种催青到快孵化时,可以用沼气灯感光收蚁。催青室内完全黑暗,把蚕种纸摊开,平放在距离沼气灯65~70厘米处,然后点燃沼气灯,照射蚕种1小时左右,一张蚕种就可出蚁一大半,未孵化的在第二天用同样的方法重复照射一次,则可基本孵化完全。蚕室增温的方法是:?&  
  ①白天采用沼气炉加温,沼气炉距最近的蚕架应在0.8米以上。炉上可烧水保持蚕室湿度,也可煮饭,但绝对不能炒菜或油炸食物,不烧水时,可在炉上覆盖铁皮以散热。?&  
  ②温度要求:1~2龄期26~28℃,3~4龄期25~27℃,5龄期23~25℃。?  
  ③湿度要求:1~2龄期80%~90%,3~4龄期75%~80%,5龄期60%~70%。?   
  利用沼气灯、炉给蚕室增温应注意哪些事项是:?&  
  ①按照不同蚕龄分开饲养,严格控制温、湿度,如果温、湿度过高或过低,均应采取不同措施。  
  ②沼气养蚕期间,要注意通风换气,一般每日2~3次;同时注意检查,以防沼气灯、炉脱 火及二氧化碳超标,引起人、蚕窒息中毒死亡。   
  28.沼渣的主要用途有哪些?  
  答:沼气池沼渣的用途非常广泛。一是沼渣富含有机质、腐殖酸、微量营养元素、多种氨基酸、酶类和有益微生物,质地疏松、保墒性能好、酸碱度适中,能起到很好的改良土壤的作用。二是沼渣含有氮、磷、钾等元素,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三是沼渣中仍含有较多的沼液,其固体物含量在20%以下,其中部分未分解的原料和新生的微生物菌体,施入农田会继续发酵,释放肥分。因此,沼渣在综合利用过程中,具有速效、迟效两种功能,可做基肥和追肥,既可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降低成本,又能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沼渣主要用于农作物生产或苗木生产的基肥,还可用于生产食用菌、养鱼、养蚯蚓等。  
  29.沼液的主要用途有哪些?  
  答:①沼液浸种:具有出芽率高,幼苗生长旺盛,能防治某些病虫害,作物产量高等优点。   
  ②沼液喷洒:调节作物生产代谢,能尽快为农作物提供营养,满足生长需要,并抑制某些病虫害。  
  &③沼液喂鱼:喂鱼用的沼液不必进行固液分离处理,放置3小时以上使用效果更好。   
  ④沼液喂猪:把沼液作为一种猪饲料的添加剂,起到加快生长、缩短肥育期,提高肉料比。   
  ⑤沼液喂鸡:一种方法是将沼液拌合在鸡饲料中饲用,另一种方法是与清水混合后供鸡饮用。  
  30.沼液浸种有何作用?  
  答:沼液浸种就是将农作物种子放在沼液中浸泡后再播种的一项种子处理技术,由于该项技术简便、安全、效果好,不增加投资,因而在农村得到广泛推广,&由于沼液中富含多种活性、抗性和营养性物质,利用沼液浸种具有明显的催芽、壮苗和增产作用,各地试验表明:沼液浸种对水稻根腐病、纹枯病、小球菌核病、恶苗病、棉花炭疽病和玉米大小斑病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由于沼气池出料间的料液温度一般稳定在8-16℃,pH值在7.2-7.6之间,有利于种子新陈代谢,因而经沼液浸种后芽齐芽壮,成秧(苗)率高,根系发达,长势高达5-10%,成秧率能提高10-15%,分蘖数、白根数相应提高,据对比试验材料表明:沼液浸种可使水稻增产5-10%,玉米增产5-10%,小麦增产5-7%。  
1.本网站为纯公益性服务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
2.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附带版权声明的文章,其版权以附带的版权声明为准。
4.本网站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
主办单位:玉溪市农业局
技术支持:玉溪市农业信息中心
协作单位:玉溪市科技局、玉溪市气象局
地址:云南省玉溪市玉兴路57号农业大厦
联系电话:
备案编号:滇ICP备号-1
公安备案号:21
网站标识码:
技术支持:昆明东讯科技有限公司&&&推荐分辨率以上【数学】有一个透明长方体水槽,聪明的林林想知道水槽外铁球的体积.有一个透明长方体水槽,聪明的林林想知道水槽外铁球的体积,当他把水槽内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铁块拿出水面时,水槽里的水下降了6毫米.他又将铁球放在水槽中时,槽里的水面上升了10毫米,你能帮林林算出铁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吗?-学路网-学习路上 有我相伴-提供健康,养生,留学,移民,创业,汽车等信息
有一个透明长方体水槽,聪明的林林想知道水槽外铁球的体积.有一个透明长方体水槽,聪明的林林想知道水槽外铁球的体积,当他把水槽内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铁块拿出水面时,水槽里的水下降了6毫米.他又将铁球放在水槽中时,槽里的水面上升了10毫米,你能帮林林算出铁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吗?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李志 &时间: 21:25:35
这是用户提出的一个数学问题,具体问题为:有一个透明长方体水槽,聪明的林林想知道水槽外铁球的体积.有一个透明长方体水槽,聪明的林林想知道水槽外铁球的体积,当他把水槽内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铁块拿出水面时,水槽里的水下降了6毫米.他又将铁球放在水槽中时,槽里的水面上升了10毫米,你能帮林林算出铁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吗?我们通过互联网以及本网用户共同努力为此问题提供了相关答案,以便碰到此类问题的同学参考学习,请注意,我们不能保证答案的准确性,仅供参考,具体如下:用户都认为优质的答案:360立方厘米,算式:6×6×6÷0.1=360平方厘米,这是水槽表面积;然后表面积乘以10毫米(1厘米),结果360======以下答案可供参考======供参考答案1:我是来打酱油的。。答案见楼下
相关信息: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30078字 投稿:邹埆埇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30078字 投稿:邹埆埇
《信息检索》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仅供参考) 一、判断题 1.综述和百科全书属于二次文献。(× ) 2.从文献检索的角度来看,一次文献是检索对象,二次文献是检索手段。(× ) 3.题录、目录属于一次文献;期刊论文属于二次文献。(× ) 4. 主题词规范化…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教材79页例题1。 80页例题2.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找一找、分一分、围一围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课题: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四边形的认识例1、例2 教者:刘珍珍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快速并准确的辨认出四边形,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四边形的特点 2、能在认识四边形的基础上理解正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自己动…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目
测量……………………………………10课时二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3课时三
四边形…………………………………9课时 四
有余数的除法…………………………9课时 五
时、分、秒……………………………6课时 六
实践活动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七
期中检测………………………………3课时 八
多位数乘一位数………………………15课时九
分数的初步认识………………………7课时 十
可能性…………………………………6课时 十一
数学广角………………………………4课时 十二
实践活动掷一掷…………………………………1课时 十三
总复习…………………………………4课时 十四
期末检测………………………………3课时
量 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2题。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用具:直尺 教学过程:一、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师:你是怎么想的? 二、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交流。 三、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四、建立1毫米的概念。1、认识直尺上的1毫米有多长。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 米。 师:你发现了什么?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五、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里有几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
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六、巩固发展。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1、2题。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七、全课小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毫 米 的 认 识 1厘米=10毫米 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3—7题。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用具:直尺教学过程: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出:1分米=10厘米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3、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4、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巩固发展1、练习一的第3题。(先估测,然后再测量)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3、填空:5分米=(
30厘米 = (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5题。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6题和第7题。 五、全课小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分 米 的 认 识 1分米=10厘米 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的例3和例4及练习二的第1、2、4题。教学目标: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知道1千米=1000米。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学校6千米的含义。3、让学生看书第7页的例3,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从某路口到学校6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 1千米又有多长呢?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板出:1千米=1000米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1题和第4题。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练习二第2题 四、全课总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千 米 的 认 识 1千米=1000米 第四课时: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4。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教学重点:体验1千米有多远。教学难点: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教学用具:尺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2、填空:1千米= (
)毫米 二、学生实践1、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2、汇报: (1)请说一说你走了100米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是 多少千米?(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 3、体验1千米有多远。带学生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千米有多远。 三、全课总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千 米 的 认 识 体验1千米有多远 100米走了(
)步 1000米大约走了(
)步 第五课时: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的例5及练习二的第3、5、6题。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 )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
第一道门:小精灵: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分米、4毫米、50厘米、4米、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
第二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小结: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第三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锁上标有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 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 3米、5000米、5米、3000米)
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 二、巩固运用。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师:哗!数学王国多美呀!有树,有花,还有,,,,。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把教材第8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的高度)
2、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请同学找一找,谁跟谁是同一胞。3、摘苹果(出示苹果树,树上挂有很多苹果,每个苹果写上带有长度单位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4、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奥宫去玩,数学奥宫距离双胞胎村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乘汽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三、全课总结。说说你游数学王国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米 与 千 米 之 间 的 换 算 第六课时: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11—12的内容及练习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教学难点: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猜一猜物体的质量。(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3)、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猪姐姐、一只熊哥哥约重多少千克?2、讲故事。师:这些动物们都住在美丽的森林村,森林村是在一条河岸上,这条河,河水很清,在河对岸也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住着白兔、小猴等动物,,,,,。
3、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11页,看第11页的例6。(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
(3)汇报;4、小结:(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2)1吨=1000千克5、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汇报。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新知。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1题和第2题。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和练习三中的第3题和第4题。 四、全课总结: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吨 的 认 识 1吨=1000千克 第七课时: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教学重点:牢记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及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过程: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14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14页的内容。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生1: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 ,,,,三、全课总结。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生 活 中 的 数 学 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 生活处处有数学,学好数学没问题。
四 边 形 第一课时: 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第34—36页上的例1、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找出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什么运动?(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2、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小组说。)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 学生汇报、交流。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四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例1。(认识四边形)(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印发,每人一份)
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
(2)小组讨论。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四条直的边
四边形有:四个角(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2、教学例2。(给四边形分类) (1)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学生独立操作) (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并说理由三、巩固应用。教材第36页的―做一做‖中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2、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第二课时: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第37—38页上的内容,完成第37页上的―做一做‖。 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2、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一)认识平行四边形
1、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指给同桌看。
2、出示带有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师:它们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 师: 它们有几条边?几个角?它们叫什么图形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
3、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1)让学生拿出三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三角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2)让学生拿出教师给他们准备的四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 (3)小组讨论操作:怎样才能使平行四边形拉不动呢? 学生汇报时,要说说理由。 (二)掌握平行四边形。 1、在钉子板上―钩‖。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在钉子板上围围看。(学生动手操作, 然后汇报、展示)
2、在方格纸上―画‖。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
3、折一折、剪一剪。你会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并说说各自不同的剪法。)4、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小组讨论) (三)巩固平行四边形。1、课堂练习:完成练习九第1—3题。 2、课外练习:完成练习九第5题。第三课时:周
长 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第41页上的例1。 教学要求: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3、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认识周长 1.活动一⑴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 ⑵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⑶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 ⑷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 2.活动二⑴出示以各种实物: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 ⑵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⑶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请你们同桌互相指一指。 ⑷全班汇报、互相指正。 3.活动三 ⑴出示⑵这些图形的周长指的指哪里?请你用笔描一描。 ⑶学生独立完成⑷汇报:它们的周长在哪? 4.周长的概念⑴通过刚才我们量腰的周长,找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 ⑵学生说一说⑶打开课本看看书什么叫做周长,全班读一读。⑷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呢? 二、巩固周长的概念,探究求这些图形周长的策略1.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或实物的周长吗?自己选一个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知道它的周长,然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2.学生活动3.汇报:你选的是哪个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还有什么办法吗?三、联系生活,概括总结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和广泛,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 四、练习1.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 2.思考题:小冬沿着跑道跑一圈,他跑的总长度是不是运动场的周长?在长方形镜框的四周围上铁皮,铁皮的长度是不是这个长方形镜框的周长? 五、]作业: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什么是周长,量一量自己家里人头、腰的周长,并记录下来。第四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43页例2、例3以及第44页练习十的第1、2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1.什么叫做周长?2.同桌摸一摸课桌的周长。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分别叫做什么?有什么特点? 二、新授1.出示两张卡片,如图:2.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3.学生探究⑴学生独立思考计算: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你怎样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⑵四人小组交流 ⑶全班汇报: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⑷思考: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4.算法概括⑴长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⑵正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⑶你喜欢哪种算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只要你算的又快又准。 5.巩固⑴
6分米8厘米2厘米
1厘米 3分米8厘米⑵一块长方形的台布,长5分米,宽4分米,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花边长多少分米?⑶一个正方形的镜框,四周钉上木条,镜框的边长是4分米。至少需要木条多少分米?⑷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了哪些本领?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 四、机动发展题⑴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 ⑵计算下图的周长呢?第五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练习课 练习内容:教材第44页练习十 练习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练习重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周长。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2.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⑴自己先量一量记录下来,然后再计算。 ⑵全班汇报,集体订正。 3.课本44页第二题: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求出它的周长。⑴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⑵集体订正。 二、综合练习 1.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如图: ⑴独立完成⑵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中间哪条边为什么不算?2.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⑴独立思考:用90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什么? ⑵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⑶全班汇报3.在课本上找两幅自己喜欢的图画,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再和同桌交流。 三、活动练习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 姓名头围厘米 胸围厘米 腰围厘米 四、作业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第六课时:估 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例4例5,46页练习 教学要求: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掌握对长度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较准确地估计出物品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2.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分别有多长。3.不用尺子,在本子上是着画出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准确。4.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有什么感想?5.今天我们就来估计一样物体的长度,看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二、新授 1.教学例5⑴摸一摸数学书的面,是什么形状的?⑵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长和宽吗?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独立完成。 ⑶全班汇报: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的。⑷学生在四人小组里活动:拿出彩带估计一下,用彩带数学书围一圈至少要多长?剪一段试一试。并讨论:怎样才能估计得更准确?⑸全班汇报:你估计得怎样?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办法能估计得更准确吗? 2.巩固练习。⑴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先估计,再量一量,算一算。 ⑵46页做一做第二题从小红家到学校有下面几条路可以走(如图)。第四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纪上册,P49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是学生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让学生体会有余数出发的实际背景。 教学重点: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 教学道具:(略) 教学过程:复习乘法口诀。一、结合生活情况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1、教学P49的主题图。(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材P49上的情境图。 思考问题:[1]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2]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活动内容?(按顺序)(2)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你想到了什么? (3)各组代表汇报。(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1]这是某个校园里的活动情景图。从图中发现了教学大楼前面的两树之间都插着4面不同颜色的旗子,升旗台上也飘着一面国旗。 [2]运动场上每4人一组小朋友在跳绳。 [3]篮球场上每5人一组准备打篮球比赛。[4]板报下面摆的花是每3盆摆一组,旁边还有很多盆花。 (5)根据上面的信息(条件),想一想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议一议。2、感知生活中处处有除法。 (6)学生汇报。(略)(7)师:以上这些活动,你们在那里见过或自己亲身参加过呢? 生:(略)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师:除了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且使用除法计算的?(可根据全班的总人数,每()人一组坐可以坐几组,,,,) 二、练一练,圈一圈。大家来圈△,一共有15个△。 1、每份3个,共几份?2、每份4个,共几份?还多几个? 3、每根5个,共几份?4、每份6个,共几份?还多几个? 三、摆一摆,填一填。 1、∮
□四、汇报自己这节课学会什么。 五、总结下课。第二课时:有余数的除法(二) 教学内容:教材P50~~P51上的内容。和P53练习十二第1、2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 教学重点:1、理解除法式子中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道具:(略) 教学过程: 一、复习。1、在()里最大能填几? 5×(
× 8 < 26 2、计算: 8
= 二、新知。1、教学教材P50例1。(1)利用情境引出计算问题。 15
(组)(2)利用学过的表内出发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各称,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3…………………………商
(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除数,,,,5/ˉˉ1ˉˉ5ˉˉ………………………被除数1
,,,,,,,,,,,,,,5和3的乘积
ˉˉˉˉ0ˉˉ(3)自主探索,汇报结果。(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 2、学P51例2。(有余数的除法) (1)采取例1情境的延续。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 23
4 (组)…… 3
∶ 5/ˉˉ2ˉˉ3ˉˉ
ˉˉˉˉ 3ˉˉ………………………余数(2)横式与竖式对比,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3)注意:[1]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 商和余数的不同单位名称。 三、巩固。1、教材P51。―做一做‖。 (1)先填一填。(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3)订正错误。2、试一试自己的能力。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小组讨论通过以上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2]、[3] 略 3、作业练习。(1)找病因(并改正)(2)把横式改写成竖式,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60
)………… (
) 4、完成教材P53第一题。 5、小组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错题) 四、全课小结。师:从这节课中你们又学会了那些本领? 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第三课时:有余数的除法(三) 教学内容:教材P52例和―做一做‖,P53第2、4题。 教学目标: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使学生自行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道具:练习卡片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复习。(略) 二、新课。 教学P52例3。1、现在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可以摆几组? 列式解答
(组)2、如果一共有16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如果是17盆呢? 如果是18盆呢? ∶ ∶ ∶如果是24盆呢? 如果是25盆呢? 板书:(略)3、观察以上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除数 4、小组讨论。师:从整体上看你又发现了什么?被除数增加,除数不变,商不变,余数随着被除数增加而增加。 三、巩固新知。(练习卡每人一份) 1、先观察被除数和除数再填方格。 A、 14 ÷ 7 =[]
B、14 ÷ 2 = [] 15 ÷ 7 =[]……[]
14 ÷ 3 = []……[] 16 ÷ 7 =[]……[]
14 ÷ 4 = []……[] 17 ÷ 7 =[]……[]
14 ÷ 5 = []……[] 18 ÷ 7 =[]……[]
14 ÷ 6 = []……[] 19 ÷ 7 =[]……[]
14 ÷ 7 = []20 ÷ 7 =[]……[]
14 ÷ 8 = []……[] 21 ÷ 7 =[]
14 ÷ 9 = []……[]
22 ÷ 7 =[]……[]
23 ÷ 7 =[]……[]
24 ÷ 7 =[]……[] 25 ÷ 7 =[]……[] 26 ÷ 7 =[]……[] 27 ÷ 7 =[]……[] 28 ÷ 7 =[]师:从A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从B组题目你发下了什么规律?从A、B组题目中你发现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 无论被除数、除数怎样变化,他们的余数都比除数怎么样? 2、巩固练习。 教本P53第2题。(被除数不变,改变除数的大小,仍可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3、教本P53第3题。(变式或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4、完成教材P52―做一做‖(判断对错) 四、全课小结。师:[1]这节课你们学会了那些知识? [2]发现了什么规律?[3]在计算中要应注意什么? 五、作业练习。(独立完成)教本P53第4题,用竖式计算。(注意书写格式) 六、下课。第四课时:有余数的除法(四) 练习内容:教材P54第5、6、7、8题和补充题。 练习目的: 通过巩固,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提高口算和笔算有余数除法的能力。 练习过程: 一、复习: 1、4×7-28=
4×8-24= 2、在(
)里最大能填几?(略) 3、根据题意写出横式。(1)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2个。列式:(略) (2)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苹果? (3)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苹果? 4、计算:(用竖式计算) 37÷4
25÷7 5、完成教材P54第5题。下面的计算对吗?(1)48÷5=9…………3
) (2)33÷7=5…………2
) (3)63÷8=7…………7
) (4)5×6+4=34 6、当师傅。(完成教材P54第6题:有29片扇叶,每台电扇装3片,这些扇叶可装多少台呢?)7、把计算卡片分一份。(P54第7题) 8、求彩带的长度。一个8边行,每边长3厘米,一条彩带围一周后还剩下2厘米,求这条彩带长多少厘米?二、全课总结。(略) 三、补充思考。(与家长同学习)(1)把10枝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得几枝?还剩几只?(2)有羽毛球23个,如果每盒里装5个,可以装几盒,还剩几盒? (3)有42个萝卜,每袋装8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四、下课。第二课时:有余数的除法(五)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P55(例4)~~P56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加深对除法应用题的认识。 教学道具:7枝铅笔、口算卡片若干张、信封8个、学生每人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1、口算。(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说出得数) 4 × 8
72 ÷ 8 24 – 6
49 ÷ 7 18 ÷ 3
45 ÷ 9 2、先摆小棒,再解答。(1)拿出10跟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几根? (2)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 二、新知。1、动手操作,提高能力。7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枝,还剩几枝?(自己先分分看)师: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铅笔,按题意分一分,然后上台表演。 ,,,,,,,,,,,,,,,,2、教学教材P55例4。(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观察例2图1,从中你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条件)。 (2)把例2口述成文字题,出现在黑板上:有32人跳绳,每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 (3)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汇报。学生1,口算:32 ÷ 6 = 5 (组)………………2人 学生2,笔算:
6 /ˉˉ 3ˉ2ˉ
3 0ˉ ˉ 2ˉ答:可以分成5组,还多2人。(4)师:谁能说一说这题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5)式子中的32、6、5、2各表示什么意思? (6)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7)师:对上述解决问题,谁还有疑问的举手说。 三、巩固练习。(开放性练习题) 1、做教材P55―做一做‖。 (1)先从图中找信息。(2)根据信息,选择自己要买的物品,再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本课小结。(略)五、练习作业。教材P56第2、3题。 第六课时: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教本P57~~P58上的内容,第4~8题。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认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一、认识事物、解决问题。(P57第4题) 二、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P57第5题,开放性题目,讲出道理既可) 三、根据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1)P58第6题。 (2)P58第7题。 (3)P58第8题。四、学生汇报各自解决问题的思路。 五、全课总结。(略)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第一课时
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p68中的主题图。教学目标: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乘法。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能熟练用乘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9×7 二、结合生活情况使学生加深体会乘法的含义。 1、教学p68的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科书p68中情境图。 思考:①、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 ②、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游戏项目。 (2)、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 (3)、各小组代表汇报。 (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5)、师:根据你们提供的信息(条件),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里议一议。2、感知生活中有乘法。 (1)、学生汇报。(略) (2)、师:这些活动,你们在哪亲身体验过呢?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师:除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使用乘法计算? 学生通过思考,自由回答。 三、练一练⊙ ⊙ ⊙
⊙ ⊙⊿⊿⊿⊿
¤¤¤¤¤¤¤¤¤
¤¤¤¤¤¤¤¤¤以上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四、全课小结。(略)第二课时 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p68——69,练习十五1、2、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会进行相应的口算。2、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①
6个十是多少?
8个百是多少?
40是几个十? 10个十是多少?
10个百十多少?
1200是几个十? 12个10是多少?
12个百是多少?
800是几个百? 二、探究新知。1、示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2、出示例1,进行教学。 ⑴、出示情境图1。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10人要多少钱?
师:有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自由汇报。生1:9个2的和是18,再加上一个2是20。
生2:10个2相加是20。
生3:也可以把2×10看成2个10。
。。。。。。③、教师肯定,鼓励说得好的学生,然后板书。
2×9﹦18(元)
2×10﹦20(元)答:9人要18元。10人要20元。
⑵、出示情境图2。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①师:这个问题,小精灵问同学们会做吗?,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互相讨论并计算。②学生汇报,上台板演,学生评议。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p69―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同桌订正答案。通过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有什么发现? 2、完成练习十五中的第一题口算,学生独立完成。 3、练习十五的第2、3题,分小组讨论完成,汇报。 四、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第三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5,6题。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 1、、用多媒体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问题。内容: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 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文具商店柜台,每合 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2主题图:三年纪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4、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三、拓展引伸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581×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教科书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3、同上课开始时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4、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五、全课小结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第四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十五中的第7、8、9、10、11、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训练,体会到乘法在生活中,能初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引入(略) 二、解决问题。1、出示教科书p73第8题,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订正答。 2、出示教科书第73页第9题。 ①先由一名学生读题。②师: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你会列算式吗?然后学生独立完成。 3、教科书p73第11题为开放题,学生能写多少算多少写对既可。 4、出示教科书p73第7、10题①分小组讨论,由组长将讨论结果记下。 ②小组汇报,说说是怎样想的?③小组派代表上台板演。学生评议。5、出示教科书p73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并说一说。 三、课堂小结1、今天的训练,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2、教师小结学生的学习情况。第五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例1,练习十六第1——4题。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出示例1情境图。师: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丽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
师: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合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师: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师: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师:这道题该怎样算呢?1、让学生思考,计算摆一摆小棒或画图等。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写出来。2、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4、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5、全班汇报。教师将汇报板演在黑板上。 三、介绍竖式。
。。。。。。因数
。。。。。。因数
36 。。。。。。积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五、小结(略)第六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p76例2,练习十七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知乘法处处在生活中。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略) 二、探讨交流1、学生观察情境图。⑴、这幅图是在什么地方?⑵、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2、教学p26中的例2。师:这道题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⑴、将图中提供的信息用文字表达出来。书店有许多书,连环画每套18本,王老师买了3套,一共是多少本? ⑵、出示小精灵的问话:你能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吗? ⑶、学生独立完成,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 ⑷、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各种算法,并说说本组的新发现。 ⑸、教师将小组的汇报板演到黑板上。 18×3=54(本)
答:王老师一共买了54本。
三、做一做学生在练习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1、练习十七题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2、练习十七题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3、练习十七题第3、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五、全课小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2、教师小结(略)第七课时 连续进位乘法 教学内容:P79例4。教学要求:掌握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一、知识铺垫:1.复习乘法竖式计算。 2.计算517×3后订正,并让学生说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新课教学。1.P79例4的教学。(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看图列出乘法式子(2)先由学生试算,通过集体评论订正、进行学习。(3)把例4与例3的竖式对照,找出异同点,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2.小结:―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时应注意:用一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某一位时,要看看后一位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三、练习设计: 1.P79―做一做‖订正后,让学生找出哪一道题最容易出错,为什么? 2.填上适当的数:四、课堂作业:P80第1题第八课时
连续进位乘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P80第2题—第4题及补充练习 教学要求:⒈能正确地、熟练地应用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体现认真、细致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过程:一、知识铺垫: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二、练习设计:1.听算:(只写得数) 500×7
430×2 2.找出下面各题的错误,并改正 135×5= 525
269×6 = 6564
4273 × 5=8456 3.计算下面各题。(1)5乘173是多少?
(2)4个2531是多少?
(3)23的2倍是多少? 4.课本P80第2、3题。其中5.第4题可用比赛形式(看谁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或3分钟内全做对的给予表扬。 6.做好练习的订正工作。 三、作业: 1、345×4
69×5第九课时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零乘任何数得零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2.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3个盘子,6个苹果.教学过程 一、复习1.口答.
3×4表示几个几相加?
2×5表示几个几相加? 2.第二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二、新课1.教学认识零乘任何数都等于零.教师:要求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加法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0+0+0二0教师:用乘法怎样算?想一想是求几个几相加?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0×3二0 教师:“0×3‖表示什么呢?(3个0相加.) 教师:“0×3‖表示3个0相加,结果得0.想一想,0×5等于多少呢?为什么?(0×5表示5个0相加,结果得0.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下面两组算式: 3×4=
6×5=让学生说出得数后问:每一组的得数怎么样?(都相等.)
教师:我们刚学过0X3=0,那么3×0得多少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0×3=0下面板书出3×0=0 , 再出一组算式0×9和9×0让学生回答得数是多少,最后出0×0让学生填,得出0×0=0.教师小结:大家看这些算式(指着上面的算式),0乘一个数和一个数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教师把写好―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句话的小黑板挂出来,让学生一齐读一遍.
3.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
4.教学例题.
教师先出示112×4,让学生用竖式计算.订正时,让学生说说用一位数乘多位数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然后将第一个因数112改为102.
教师:102×4,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同112×4是一样的.乘的时候也要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0也要乘,乘得的积是0,要在积的十位上写0.教师边说边把算式的得数写出来.三、课堂练习做练习五中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进行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让一两个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四、作业让学生做练习五中的第2、3题.第十课时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教师先把教科书中的复习题按下面的格式写在黑板上.
00×4然后让学生口算,教师逐题从上到下分别写出左右两组题的得数.然后提问:观察每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二、新课1.教学例9.教师出示例题350X3,提问学生:这道题怎样用笔算?
教师再提问: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告诉学生: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可以先不计算,只用乘法去乘0前面的数,最后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然后让学生列竖式用简便算法计算.教师接着出示2500X3,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试算.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
2.做例9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指导学生做“做一做”中的题目时,可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的情况.
三、课堂练习1.做练习六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行间巡视,了解学生竖式写得对不对,有什么问题.然后集体订正,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说明.2.做练习六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做,直接把得数写在教科书上.教师了解学生在2分15秒内全做完的学生有多少,哪些学生还没有做完.然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六中的第3题.
学生做前教师提问:“各是多少”是什么意思?要求的是什么?
4.做练习六中的第4题.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 5.做练习六中的第5题.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四、小结(略)第十一课时
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1、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2、能够利用乘法笔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1.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1题。指名不同的学生读出每个算式,并说出得数. 2.做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再说一说哪些地方最容易出错。
二、整理和复习口算乘法
让学生口算下面各题.
6×30 200×4
320×3 让学生竖着口算每一组题目.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每一种口算乘法应该怎样算.接着让生口算第3题。 三、课堂练习1.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5题.先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学生根据竖式说得数是怎么样算的。 3.做练习七中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4.做练习七中的第2题.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并把得数写在教科书上。 四、数学游戏教师先说明游戏的内容并把2、3、4、5、6写在黑板上并举例说明一个数,把这个数连续乘2、3、4、5、6的意思.然后说一个14以内的数并宣布游戏开始,让全班学生一起。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3页。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苹果、圆片、正方形纸、纸条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苹果1、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 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 提问:一半苹果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 1)、教师演示分苹果。指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 3)、学生活动:用纸片折出它的
。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
?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1)
(4) 1、认识1/41)要得到一个苹果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2)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 (3)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三)认识其他分数1、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数。 (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的分数。2、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四)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3)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2、独立探究,完成第二组图片,1/4和1/3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3、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等2题。 (五)作业完成第96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第二课时:几 分 之 几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页~95页。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具、学具准备: 正方形纸,彩纸条 四、教学过程: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分数,大家还想再认识其他的分数吗?揭示课题板书:几分之几。 (一)教学例41、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学生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根据自己的意愿涂出几份,写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再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让学生说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2份是它的2/4,3份是它的3/4,4份是它的4/4。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它与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数不同。 (二)教学例51、让学生把1分米长的彩纸平均分成10份;2、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板书:1/10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分,2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板书:2/10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类推出十份之几就是几个十分之一。3、小结:像2/4、3/4、2/10、7/10,,这样的数,也是分数。 4、让学生再说出一些其他分数。 5、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6、完成教科书第94页的“做一做”第1题。 (三)教学例61、出示例6第一组图2/5和3/5;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2)让学生同桌一级,分别在长方形纸上涂色表示出2/5和3/5,再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3)演示2/5和3/5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2、出示例6第二组图 让学生独立探究、完成6/6和5/5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组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4、完成教科书第95页“做一做”第2题。 (四)作业:教科书第97页第4、5、6题。第三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页~100页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具、学具准备: 西瓜图片,圆片,方格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填空1)3/4里有(
2)2/5里有(
)个1/5 3)4/8里有(
4)5/9里有(
)个1/9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展示情境图内容,让学生观察,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1、教学分数的加法1)让学生借助学具计算:2/8+1/8 2)学生交流请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3)教师用教具演示2/8+1/8的过程。 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 2、教学分数的减法1)用教具演示从5/6里减去2/6的过程 2)让学生说出教师演示的过程3)让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过程列出算式 4)提问:5/6表示几个1/6?
2/6表示几个1/6? 5)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并计算 3、教学例31)出示1个圆片整个圆可以用几表示?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 2)用教具演示减的过程3)让学生说一说演示的意思。 4)学生根据演示列出算式
1-1/4=5)让学生计算 6)全班交流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4、学生先探讨,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5、练习教科书第100页的1、2题 三、作业教科书第101页的1、2题第八单元
可能性 第一课时:可能性(一) 教学内容:教材104~105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本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能够列出简单实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过程:一、活动引入新课击鼓传花游戏,鼓声停时一位同学上台抽签,签中内容有礼物、唱歌、猜谜。 猜猜他抽中了什么签?(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词来表达,揭示课题: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一)教学例题1请同学们看前面,这里有个盆:1号盆、2号盆 。(实物:例题上的装有不同颜色小球的盆)咱们来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颜色的球。 展示两盆中球的颜色、数量。1、从1号盆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球,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都已讨论好了,谁想代表小组发言?(依次指名学生说)
( 依次板书:一定
不可能)师:小朋友讨论得都非常好。下面,我们实际来摸一摸,验证一下。1号盆,谁来?(学生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摸下去,结果怎么样?) 2、从2号盆里任意摸一个呢? 请小组讨论请学生摸一摸(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措下去,能摸到红球吗?那可能摸出什么球?为什么?)(老师可根据盆里剩下的球随机提问,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么球?,,,,)3、活动小结(二)教学例题2`1、生活中有许多的“可能性” 例如:,,,,(请学生举例几个) 2、自已阅读书本例题2谁理解题目意思了,给大家解释一下。 独立完成3、汇报、讲评 4、练习108页练习二十四第一题。 三、全课总结,课外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可能性的知识 ,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会发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发生的,而哪些事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吗?请同学们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学生说)
学生说完后全班交流。 四、巩固练习 P108
2、3第二课时:可能性(二) 教学内容: 教材P106—107 教学目的: 1、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可能性”举例子说明。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可能性”的知识。 二、实践探索新知1、教学例3(比较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 (1)观察、猜测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四红一蓝)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你们猜猜他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和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猜? (2)实践验证学生小组操作、汇报实践结果。汇总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几组摸到红,几组摸到了蓝色。 从小组汇报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 小结:摸到红色多,摸到蓝色的少,因为盒中球红多蓝少。 (3)活动体验可能性的大小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活动汇报、小结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两点:一、每次摸出的结果是红色还是蓝色,这是随机的,不以人的主观意愿而变化。二、但摸的次数多了以后,在统计上就呈现某种共同的规律性,就是摸出蓝的次数比红多。 (4)小组实验结果比较比较后,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出示多组的实验结果,虽然 数据不一致,但呈现的规律是相同的 2、教学例4(1)出示盒内球(一绿四蓝七红) (2)猜一猜,摸出哪种颜色的球可能性最大,摸出哪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小?为什么?3、P106“做一做”图中每种颜色进行了分割,此时学生可以用数份数的方法来看三种颜色所占的区域大小。利用前面学过的分数的知识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颜色占整个圆面的几分之几,为以后学习可能性的精确值做铺垫(因为概率与这些分数相等)。 三、练习 P109
4第4题,是一种逆向思维。并体现开放性,如第1小题,只要红比蓝多,就能满足条件。第2小题,只要蓝比红多,都满足条件。 P109
5第三课时:可能性(三) 教学内容: 教材P107—109 教学目的: 4、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5、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6、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 他 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1)每小组一个封口不透明袋子,内装红、黄小球几个。(学生不知数量、颜色)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记录次数 黄 红活动汇报、小结(2)袋子里的红球多还是黄球多?为什么这样猜? 小组内说一说总数量有10个球,你估计有几个红,几个黄? (3)开袋子验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之间的关系。 2、练习P107“做一做” 3、小结三、巩固练习 P109 6[1]学生说说掷出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哪些 [2]猜测实验后结果会有什么特点 [3]实践、记录、统计[4]说说从统计数据中发现什么?[5]由于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存在的差异,也可能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可以让学生再掷几次,让学生根据试验的结果初步感受到硬币是均匀的,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P109 7学生讨论完成第四课时:可能性(四) 教学内容: 教材P110—111 教学目的: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可能性,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巩固本单元知识。 教学过程: 练习二十四第8题,掷骰子游戏,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进行方法同第6题。第9题,[1]通过有趣的抽签游戏,让学生体会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让学生用“最不可能”和“最有可能”说一说其他两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第10题,猜一猜[1]猜硬币在哪个盒子里。 [2]简单统计猜测情况。 [3]揭示结果[4]说说为什么猜错的比猜对的多。 第11题开放题,学生会有多种涂法,只要涂色后正方体的红面比蓝面多就可。 小组合作,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实验情况,在全班交流。 第12题让学生设计一个方案,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第五课时:实践活动
掷一掷 一、利用的数学知识1.组合(两个骰子上的数字之和)2.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列举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每个骰子上可能的结果是1至6六个数,组成的和可能是2至12的所有数,不可能是1或13等数。) 3.可能性大小(组成的和是2至12中任一个数,但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 二、活动步骤 (一) 示范游戏1.体验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运用组合的知识,判断哪些和不可能出现,哪些和可能出现。)2.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学生猜想结果。11个可能结果中教师选5个,学生选6个,学生错误地认为赢的可能性比教师大。3.开始游戏。学生总是输,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引起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小组内游戏,探索结论。通过小组内游戏的方式,进行实验,利用统计的方式呈现实验的结果,初步探索教师总能赢的原因。}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