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做护肤保湿甘油剂的化学方程式

出自 MBA智库百科()
  保湿剂是指能从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一类吸湿性化合物。
  1.多元醇
  (1)甘油
  甘油,是中最早使用和最普遍的保湿剂。甘油是无色透明的粘稠液体,无臭,有甜味,接触皮肤后会产生温热感,由于来源广,低,具有特定功效,是化妆品的优质保湿剂 。
  (2)丙二醇
  丙二醇是无色透明,具有吸湿性的粘度,稍有特殊味道(略带苦,甜味和热感),无臭。丙二醇的涂抹感觉比较清爽,没有甘油的沉重粘腻感,但最近有报道,丙二醇会引起皮肤致癌。
  (3)丁二醇
  丁二醇是无色,无臭液体,是一种与甘油不同的具有滑爽感觉的保湿剂。安全性高,对人体进行间断涂抹试验,每隔一天涂擦一次,共16天,在所有参加试验的200人中,都未发现有任何刺激性和炎症。
  (4)山梨醇
  市售的山梨醇是白色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还有质量分数为70%浓度的水溶液。无臭,有清凉爽口甜味,山梨醇保湿能力少于甘油,保湿作用则在低温的环境下较为出色。
  2.甜菜碱
  甜菜碱,化学名为三甲基甘氨酸,是一种完全天然的,可食用的氨基酸,在甜菜根,菠菜以及甲壳类物质中都有,为自色结晶状粉末,其像扁豆的,容易与水分子结合,但有别于其他多元醇保湿剂,物理条件改变时,它很容易把水分子释放,让水分子被活细胞利用。
  3.吡咯烷酮羧酸钠(PCA—Na)
  吡咯烷酮羧酸钠是由谷氨酸而得到的天然保湿成分,也是天然保湿因子(NMF)中重要保湿成分,市售产品为无色至微黄,50%左右活性含量的液体,手感轻盈舒爽,无黏腻厚重,PCA-Na的真正生理作用是角质层柔润剂。
  4.粘多糖——玻璃醛酸钠
  粘多糖是一类高分子量物质,这里着重介绍了玻璃醛酸钠。它是由乙酰氨基已糖和葡萄醛酸交互结合所形成的一种粘多糖,是哺乳动物结缔组织中广为分布的化合物。玻璃醛酸钠可以保持细胞间隙的水分,且在组织内形成支持细胞架构的胶状基质,维持皮肤的润滑性与柔软性,保持肌肤的水份,市售的玻璃醛酸钠是可溶于水的白色粉末。
  5.泛醇
  泛醇亦称维生素B5,D-泛醇为泛醇的右旋体,为无色粘稠液体,带有特异的气味,溶于水和醇,微有吸湿性。D-泛醇具有很高的生理活性,人体吸收后,会转化为D-泛酸一辅酶A合成的前体,呈现的生物活性,是一种渗透性好的和一样调节剂。
  除了上述的保湿剂外,现上还涌现很多新颖的保湿剂,例如,麦芽糖醇,尿素,甲壳素,胶原蛋白,聚乙二醇(低分子量)等等,这里不作详细介绍。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的不断发展,疗效型、功能型的化妆品也根据相继问世。而保湿剂的应用与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看。
  ① 清爽型、肤质良好保湿剂,由于甘油的肤感较差、粘腻感强,人们更趋近于使用滋润、清爽的保湿产品。这类产品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喜爱,因其迎合了人们的。
  ② 天然型保湿剂,、天然、绿色是现代社会人们所提倡的,化妆品也不例外,伴随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天然型保湿剂受到人们普遍认识和青睐。绿色天然保湿剂有助于皮肤吸收,最大程度上降低其对皮肤的刺激,原料从天然资源以及动植物中提取,从而广受人们追捧。
  ③保湿性能和特殊功能兼备,保湿剂在具有其基本功能—— 保湿之外,为了创造更大利益,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保湿剂还应具有祛皱、嫩肤等功效,从动植物中提取蛋白质及氨基酸,在减少化妆品组成配方的同时,还可以为护发、护肤产品提供营养添加剂。
  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生物技术等学科的发展为化妆品行业提供了更优良的保湿剂品种,化妆品也因此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些功能型、疗效型的化妆品相继问世 效果显著,且发展势头有增无减 前景看好,创造了较好的和。纵观21世纪保湿剂市场,其发展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保湿性能优异、兼具特殊功能的保湿剂品种深受欢迎
  如透明质酸在吸湿保湿同时,具有嫩肤去皱功能.它已成为去皱保湿护肤品的基本组分:丝肽产品是一种保湿剂 又兼有动物氨基酸及蛋白质的所有功效.与皮肤亲和性好,成为护肤、护发产品的主要营养添加剂。这类产品的特点是一剂多用.减少了化妆品配方的组分,降低了配伍难度,使操作更加简便易行 并达到优异的终端。
  2.天然型保湿剂倍受青睐
  21世纪是一个崇尚自然的新时代,绿色天然型化妆品是21世纪的热点产品。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回归大自然”的呼声已成为世界化妆品工业的新潮流。绿色天然保湿剂从动植物及天然资源中提取原料.使其对皮肤的刺激降至最低程度,且更有利于皮肤的吸收.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喜爱。随着天然化妆品的热销.天然型保湿剂将倍受青睐。
  3.肤感良好、清爽型保湿剂成为关注热点
  传统的保湿剂如甘油等往往具有较强的粘腻感,肤感差 使用量呈减少趋势。与之相比,配方师更加喜爱无粘腻感.清爽滋润型保湿产品 因为这样的产品符合人们的消费心理,正在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
  4.配伍性能优异已成为行业对保湿剂的共同需求
  性能完好的保湿剂产品应是既有良好的保湿作用.又与配方中其它组分有良好的相容性,这是它在化妆品配方中广泛应用的前提。一些新型保湿剂存在配伍问题.尽管保湿性能很好却难以在所有的化妆品中应用,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普及与发展。
  水嫩肌肤从保湿开始,补水保湿已成为21世纪化妆品发展新的时尚与潮流。的发展。新型保湿剂的问世,一定会推进化妆品行业的迅猛发展.实现人们美容护肤的美好愿望。
贾艳梅.保湿剂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J].中国化妆品:专业版,2003(4)
袁仕扬,何小平,叶志虹.常用皮肤保湿剂性能研究[J].广东化工,2009(11)
陈勇.保湿剂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J].中国化工贸易,2013(7)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7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本条目相关文档
& 9页& 9页& 9页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24685',
container: s,
size: '728,90',
display: 'inlay-fix'
评论(共0条)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保湿剂"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2016届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二中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高考试题重组周周练6.doc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6届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二中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高考试题重组周周练6.doc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2017年3月北京市延庆区高三一模化学试题及答案;6.化学与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过程未涉及到化;C.甘油做护肤保湿剂D.供能剂MgH2为氢能源汽;A.石蜡油经分馏可以获得乙烯;B.乙二酸、苯酚、苯乙烯均可发生聚合反应C.室温;8.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XYZW;9.向盛有不同试剂的试管b中分别滴加适量0.1m;解释正确的是0.1m
2017年3月北京市延庆区高三一模化学试题及答案 6. 化学与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过程未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皮肤被紫外线灼伤
B.NaHCO3药片做抗酸药
C.甘油做护肤保湿剂
D.供能剂MgH2为氢能源汽车提供H2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蜡油经分馏可以获得乙烯 B. 乙二酸、苯酚 、苯乙烯均可发生聚合反应 C.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丙烷> 乙醇 > 乙二醇 D.可用碘水和银氨溶液鉴别葡萄糖、麦芽糖和淀粉三种物质 8.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Y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YZ C.Z、W均可与Mg形成离子化合物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W X
9.向盛有不同试剂的试管b中分别滴加适量0.1mol/L FeCl3 溶液,下列对b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实验 b中物质 A Mg(OH)2悬浊液 Cu粉 b中现象 结论或解释 Fe3++3OH-= Fe(OH)3(胶体) 有红棕色胶体产生 发生反应: FeCl3 溶液 B 溶液变蓝,试管底部有固体 溶液变蓝的原因是: 3Cu+2Fe3+ =2Fe+3Cu2+ 该气体为氯气,双氧水强氧化性氧化Cl-产生
C 5%H2O2溶液 有气泡生成 D
饱和NaHCO3溶液 有气泡生成,且试管底部有固体 发生反应: Fe3++3HCO3-= Fe(OH)3+3CO2 高三理综第1页(共16页)
10.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越大,导电能力越强。室温下,pH均为1的一元强酸HA和一元弱酸HB各1mL,分别加水稀释。利用传感器测得滴定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I代表HA的稀释过程 B.a溶液的导电性比b溶液的导电性强 C.中和a溶液消耗0.1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V1,
中和c溶液消耗0.1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V2, 则 V1>V2 D.将a、b两溶液加热至30℃,C(A-)C(B-)I II 变小 -11. 燃煤后烟气脱硫方法之一是利用天然海水的碱性吸收烟气中SO2并转化为无害的 SO42-,其流程的示意图如下 (从吸收塔排出的海水中S元素主要以HSO3形式存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海水中碳元素主要以HCO3的形式存在,HCO3的水解方程式为 HCO3-+H2OCO32-+H3O+ -- ? 排放大海
B. 为了加快SO2的吸收速率,进入吸收塔的海水温度越高越好 C. 排入曝气池进行处理时,鼓入大量空气,主要目的是为了将HSO3氧化为SO42- - D.经过曝气池氧化后的“海水”可以直接排放到大海
12.“天宫一号”的供电系统中有再生氢氧燃料电池(RFC),RFC是一种将太阳能电池电 解水技术与氢氧燃料电池技术相结合的可充电电池。下图为RFC工作原理示意图(隔
膜为质子选择性透过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装置II A.RFC系统工作过程中只存在3种形式的能量转化 B.装置I与装置II的电解质溶液中,氢离子运动方向相反 C.c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O2 + 4H+ + 4e- = 2H2O D.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b极产生1.12L 气体Y(标准状况下) 高三理综第2页(共16页)
25.(16分)咖啡酸苯乙酯(CAPE)有极强的抗炎和抗氧化活性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现设计出如下路线合成缓释药物聚咖啡酸苯乙酯: C7H8
稀NaOHR1CHCCHOH
(R1R2为烃基或氢) OH聚咖啡酸苯乙酯
2.ClCH2CH2OH+HCl+Ca(OH)2 →
+CaCl2+2H2O 回答下列各题:
(1)A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3种吸收峰,A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
(2)写出A
B 中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D与E含有两种相同的官能团,关于D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存在顺反异构体
b.D能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 c.分子式为C9H8O3d.1molD最多与4 mol Br2发生取代反应 (4)写出E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
。 (5)F为芳香烃,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4,H的结构简式 。
(6)E与I反应生成咖啡酸苯乙酯(CAPE)的化学方程式 。
(7)I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其符合下列要求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①苯环上只有两个处于对位的取代基
②与I不属于同一类有机物
(8)用乙醛和必要的无机试剂,补充由C生成D的合成路线(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
Cl2 光照 NaOH/H2O
D 高三理综第3页(共16页)
26.(15分)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对于氢气的来源和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将高温水蒸气通过红热的还原铁粉,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化工生产的副产物也是氢气的来源。电解法制取有广泛用途的Na2FeO4,同时获得氢气:Fe+2H2O+2OH?FeO42?+3H2↑,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装置通电后,铁电极2?附近生成紫红色的FeO4,镍电极有气泡产生。若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高,铁电极区会产生红褐色物质。已知:Na2FeO4只在强碱性条件下稳定,易被H2还原。
?①电解一段时间后,c(OH)升高的区域在______(填“阴极室”或“阳极室”)。铁电极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② 电解过程中,须将阴极产生的气体及时排出,其原因是_______。 ③ c( Na2FeO4)随初始c(NaOH)的变化如图2所示,任选M、N两点中的一点,分析c(Na2FeO4)低于最高值的原因:____________。 (3)氢气可用于制备H2O2。已知: H2(g)+A(l)=B(l)
ΔH1O2(g)+B(l)=A(l)+H2O2(l)
ΔH2 B为有机物,“”、或“=”)。 (4)目前国际空间站处理CO2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将CO2还原,所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 CO2(g)+4H2(g)CH4(g)+2H2O(g) ①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H2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若温度从300℃升至400℃,重新达到平衡,判断CO2的转化率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并说明原因____ _________________。 高三理综第4页(共16页)
27.(13分)为研究亚氯酸钠( NaClO2 ) 的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Ⅰ:制取 NaClO2 晶体 已知:i.NaClO2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 ℃时析出的晶体是NaClO2?3H2O,高于38 ℃时析出的晶体是NaClO2,高于60℃时NaClO2分解成NaClO3和NaCl;
ii.装置②产生ClO2,ClO2是一种易溶于水、能与碱液反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浓硫酸 NaOH和H2O2 混合溶液
NaOH溶液 ① NaClO3和Na2SO3固体 ② NaOH溶液 ⑤ (1)装置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④中制备NaCl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3)从装置④反应后的溶液获得NaClO2晶体的操作步骤为: ①减压,55 ℃蒸发结晶;②趁热过滤;③___________;④低于60 ℃干燥,得到成品。 实验Ⅱ:测定某亚氯酸钠样品的纯度。 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i.
--配成250mL 待测液 (已知:ClO2+4I+4H=2H2O+2I2+Cl) ii. 移取25.00 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几滴淀粉溶液,用2.0 mol?L-1 Na2S2O3标准+-液滴定,至滴定终点。重复2次,测得平均值为20.00mL(已知:I2+2S2O3=2I+S4O6)。 (4)达到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5)该样品中NaCl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实验Ⅲ:亚氯酸钠溶液间接电化学法除去NO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电解池的阳极室和吸收池中溶液的pH均在8-9之间 (6)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7)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吸收池中除去NO的原
28.(14分)为探究铝片与不同浓度氯化铜溶液的反应,某学高三理综第5页(共16页)
2--2-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各类资格考试、专业论文、中学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行业资料、2017年北京市延庆区高三一模化学试题及答案36等内容。 
 北京市延庆区2017届高三三月理综模拟考试试卷化学部分_高三理化生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延庆区
学年度模拟考试试卷 高三理综化学卷 6. 化学与生活...  2016.3北京市延庆区高三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_高三理化生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延庆区
学年度高三化学一模考试试卷 . 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  2016年北京市延庆区高三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_高三理化生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2016.3 高三。延庆一模 延庆区
学年度高三化学一模考试...  2016年北京市延庆区高三化学一模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_高三理化生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2016 年北京市延庆区高三化学一模试题 . 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  2016年北京市延庆区高三化学一模化学试题及答案_高三理化生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2016年北京市延庆区高三化学一模化学试题及答案 ...  2016年北京市延庆区高三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_高三理化生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2016年北京市延庆区高三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 1 延庆区
学年度高三化学...  2017年北京市延庆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_高三语文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2017年北京市延庆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延庆区
学年度模拟考试试卷 高三...  2016年北京延庆区高三年一模化学_高三理化生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延庆区
学年度高三化学一模考试试卷 . 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当前位置: >>
近六年高考化学经典真题精选训练:化学反应与能量(含解析)
【备战 2016 年高考】近六年化学经典真题精选训练 化学反应与能量一.选择题(共 30 小题) 1. (2015?海南)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应用中利用了物质氧化性的是( A. 明矾净化水 B. 纯碱去油污 C. 食醋除水垢 D. 漂白粉漂白织物 )2. (2015?上海)工业上将 Na2CO3 和 Na2S 以 1:2 的物质的量之比配成溶液,再通入 SO2,可制取 Na2S2O3,同时放出 CO2.在该反应中( ) A. 硫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B.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 C. 每生成 1molNa2S2O3,转移 4mol 电子 3 3 D. 相同条件下,每吸收 10m SO2 就会放出 2.5m CO2 3. (2015?四川)下列物质在生话中应用时,起还原作用的是( ) A. 明矾作净水剂 B. 甘油作护肤保湿剂 C. 漂粉精作消毒剂 D. 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 4. (2015?上海)已知 H2O2 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速率加快,其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如图所示.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加入催化剂,减小了反应的热效应 加入催化剂,可提高 H2O2 的平衡转化率 H2O2 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H2O2→H2O+O2+Q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5. (2015?上海)研究电化学腐蚀及防护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d 为石墨,铁片腐蚀加快 B. d 为石墨,石墨上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C. d 为锌块,铁片不易被腐蚀 + D. d 为锌块,铁片上电极反应为:2H +2e→H2↑ 6. (2015?浙江)在固态金属氧化物电解池中,高温共电解 H2OCO2 混合气体制备 H2 和 CO 是一 种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基本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 是电源的负极 B. 阴极的反应式是:H2O+2e TH2+O ,CO2+2e TCO+O C. 总反应可表示为:H2O+CO2 H2+CO+O222D. 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1:1 7. (2015?福建)某模拟“人工树叶”电化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能将 H2O 和 CO2 转化为 O2 和 燃料(C3H8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电能 + 该装置工作时,H 从 b 极区向 a 极区迁移 每生成 1mol O2,有 44g CO2 被还原
+ a 电极的反应为:3CO2+18H 18e =C3H8O+5H2O )8. (2014?海南)某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过程 a 有催化剂参与 B.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热效应等于△ H C. 改变催化剂,可改变该反应的活化能 D. 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 E1+E2 9. (2014?上海)1,3丁二烯和 2丁炔分别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H2=CHCHTCH2(g)+2H2(g)→CH3CH2CH2CH3(g)+236.6kJ CH3C≡CCH3(g)+2H2(g)→CH3CH2CH2CH3(g)+272.7kJ 由此不能判断( ) A. 1,3丁二烯和 2丁炔稳定性的相对大小 B. 1,3丁二烯和 2丁炔分子储存能量的相对高低 C. 1,3丁二烯和 2丁炔相互转化的热效应 D. 一个碳碳叁键的键能与两个碳碳双键的键能之和的大小 10. (2014?海南) 标准状态下, 气态分子断开 1mol 化学键的焓变为键焓. 已知 HH, HO 和 O=O 键的键焓△ H 分别为 436kJ?mol 、 463kJ?mol1 1和 495kJ?mol .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11)A. H2O(g)TH2(g)+ O2(g)△ H=485kJ?mol B. H2O(g)TH2(g)+ O2(g)△ H=+485kJ?mol1C. 2H2(g)+O2(g)T2H2O(g)△ H=+485kJ?mol 1 D. 2H2(g)+O2(g)T2H2O(g)△ H=485kJ?mol 11. (2014?上海)如图所示,将铁棒和石墨棒插入盛有饱和 NaCl 溶液的 U 型管中.下列正确的是 ( )1A. B. C. D.K1 闭合,铁棒上发生的反应为 2H +2e→H2↑ K1 闭合,石墨棒周围溶液 pH 逐渐升高 K2 闭合,铁棒不会被腐蚀,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K2 闭合,电路中通过 0.002NA 个电子时,两极共产生 0.001mol 气体 )+12. (2014?广东)某同学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电极Ⅰ为 Al,其它均为 Cu,则(A. 电流方向:电极Ⅳ→A→电极Ⅰ B. 电极Ⅰ发生还原反应 C. 电极Ⅱ逐渐溶解 D. 电极Ⅲ的电极反应:Cu +2e TCu 13. (2014?福建)某电源装置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 2Ag+Cl2T2Ag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A. 正极反应为 AgCl+e TAg+Cl B. 放电时,交换膜右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C. 若用 NaCl 溶液代替盐酸,则电池总反应随之改变 D. 当电路中转移 0.01mol e 时,交换膜左则溶液中约减少 0.02mol 离子 14. (2014?天津)已知: 锂离子电池的总反应为:LixC+Li1xCoO2 锂硫电池的总反应为:2Li+S Li2S C+LiCoO2;有关上述两种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 + A. 锂离子电池放电时,Li 向负极迁移 B. 锂硫电池充电时,锂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 理论上两种电池的比能量相同D.图中表示用锂离子电池给锂硫电池充电 )15. (2014?山东)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放出 NO 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A. FeO B. Fe2O3 C. FeSO4 D. Fe3O43+16. (2013?上海) 已知氧化性 Br2>Fe . FeBr2 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 Cl2,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 3+ aFe +bBr +cCl2→dFe +eBr2+fCl ,下列选项中的数字与离子方程式中的 a、b、c、d、e、f 一一对 应,其中不符合反应实际的是( ) A. 2 4 3 2 2 6 B. 0 2 1 0 1 2 C. 2 0 1 2 0 2 D. 2 2 2 2 1 4 17. (2013?上海模拟)反应 A+B→C(△ H<0)分两步进行 ①A+B→X (△ H>0)②X→C(△ H <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 A.B.C.D. )18. (2013?山东)CO(g)+H2O(g)?H2(g)+CO2(g)△ H<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A. 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反应的△ H 也随之改变 B. 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C.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D. 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119. (2013?重庆)已知:P4(s)+6Cl2(g)=4PCl3(g) ,△ H=a kJ?mol ; 1 P4(s)+10Cl2(g)=4PCl5(g) ,△ H=b kJ?mol , 1 P4 具有正四面体结构,PCl5 中 PCl 键的键能为 c kJ?mol ,PCl3 中 PCl 键的键能为 1.2c kJ?mol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PP 键的键能大于 PCl 键的键能 B. 可求 Cl2(g)+PCl3(g)=PCl5(s)的反应热△ H C. ClCl 键的键能 D. PP 键的键能为 kJ?mol1kJ?mol120. (2013?天津)运用有关概念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 mol H2 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H2 的燃烧热 B. Na2SO3 与 H2O2 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C. 和 互为同系物)D. BaSO4 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 BaSO4 是弱电解质 21. (2010?海南)下列物质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A. HClO B. Al2O3 C. N2O3) D. SiO2 )22. (2013?北京)下列金属防腐的措施中,使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的是( A. 水中的钢闸门连接电源的负极 B. 金属护拦表面涂漆 C. 汽车底盘喷涂高分子膜 D. 地下钢管连接镁块 23. (2013?上海)糕点包装中常见的脱氧剂组成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与钢 铁的吸氧腐蚀相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脱氧过程是吸热反映,可降低温度,延长糕点保质期 3+ B. 脱氧过程中铁作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Fe3e→Fe
C. 脱氧过程中碳做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2H2O+O2+4e→4OH D. 含有 1.12g 铁粉的脱氧剂,理论上最多能吸收氧气 336mL(标准状况) 24. (2013?江苏)MgH2O2 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 意图如下.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g 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 B. H2O2 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 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 pH 增大 D. 溶液中 Cl 向正极移动 25. (2012?广东)下列应用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Na2O2 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B. 工业上电解熔融状态的 Al2O3 制备 Al C. 工业上利用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 D. 实验室用 NH4Cl 和 Ca(OH)2 制备 NH3 26. (2012?山东)下列与化学概念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合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B. 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C. 催化剂能改变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D. 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为纯净物 ))27. (2011?上海)高铁酸钾( K2FeO4)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处理剂,它的性质和作用是( A. 有强氧化性,可消毒杀菌,还原产物能吸附水中杂质 B. 有强还原性,可消毒杀菌,氧化产物能吸附水中杂质 C. 有强氧化性,能吸附水中杂质,还原产物能消毒杀菌 D. 有强还原性,能吸附水中杂质,氧化产物能消毒杀菌 28. (2011?海南)某反应的△ H=+100kJ?mol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1 A. 正反应活化能小于 100kJ?mol 1 B. 逆反应活化能一定小于 100kJ?mol 1 C. 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 100kJ?mol1)) D. 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 100kJ?mol129. (2011?福建)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该电池以金属锂 和钢板为电极材料,以 LiOH 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关于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 A. 水既是氧化剂又是溶剂 B. 放电时正极上有氢气生成 C. 放电时 OH 向正极移动 D. 总反应为:2Li+2H2O=2LiOH+H2↑ 【备战 2016 年高考】近六年化学经典真题精选训练 化学反应与能量一.选择题(共 30 小题) 1. (2015?海南)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应用中利用了物质氧化性的是( A. 明矾净化水 B. 纯碱去油污 C. 食醋除水垢 D. 漂白粉漂白织物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用到的物质的氧化性,说明该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而且该物质在反应中得电子化合 价降低而作氧化剂,根据元素化合价变化来判断. 解答: 解:A.明矾中含有铝离子,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而净水,该 过程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所以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 A 错误; B.纯碱为强碱弱酸盐,碳酸根离子水解而使其溶液呈碱性,油污和碱发生水解反应,该过程中没有 元素化合价变化,所以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 B 错误; C.碳酸钙和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该过程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所以为非氧化还 原反应,故 C 错误; D.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利用其强氧化性漂白织物,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明确物质的性质以化合价的变化是解本题关键,性质决定用途, 用途体现性质,难度不大. 2. (2015?上海)工业上将 Na2CO3 和 Na2S 以 1:2 的物质的量之比配成溶液,再通入 SO2,可制取 Na2S2O3,同时放出 CO2.在该反应中( ) A. 硫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B.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 C. 每生成 1molNa2S2O3,转移 4mol 电子 3 3 D. 相同条件下,每吸收 10m SO2 就会放出 2.5m CO2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工业上将 Na2CO3 和 Na2S 以 1:2 的物质的量之比配成溶液,再通入 SO2,可制取 Na2S2O3, 同时放出 CO2,其反应方程式为 2Na2S+Na2CO3+4SO2T3Na2S2O3+CO2,反应在 S 元素的化合价从 2 价升高到+2 价,S 的化合价从+4 价降低到+2 价,据此分析. 解答: 解:A.由反应方程式中 S 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可知,硫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故 A 正确; B.2Na2S+Na2CO3+4SO2T3Na2S2O3+CO2 中,Na2S 为还原剂,SO2 为氧化剂,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 物质的量之比为 2:1,故 B 错误; C.反应中 2Na2S 转化为 3Na2S2O3,转移 8 个电子,则生成 1molNa2S2O3,转移 mol 电子,故 C 错误; 3 D.根据方程式可知,每当 4molSO2 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就会放出 1molCO2,则每 10m SO2 参与反应 3 就会放出 2.5m CO2,故 D 正确. 故选 AD.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注意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反应方程式,结合元素化合价的变 化分析,题目难度中等. 3. (2015?四川)下列物质在生话中应用时,起还原作用的是( ) A. 明矾作净水剂 B. 甘油作护肤保湿剂 C. 漂粉精作消毒剂 D. 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物质起还原作用,则该物质作还原剂,其化合价要升高,据此分析. 解答: 解:A.明矾净水时铝离子发生水解反应,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故 A 错误; B.甘油作护肤保湿剂,是利用的其物理性质,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故 B 错误; C.漂粉精作消毒剂,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故 C 错误; D.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Fe 与氧气反应,铁的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起到还原作用,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侧重于还原剂的判断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根据化合价的 变化分析. 4. (2015?上海)已知 H2O2 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速率加快,其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如图所示.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加入催化剂,减小了反应的热效应 加入催化剂,可提高 H2O2 的平衡转化率 H2O2 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H2O2→H2O+O2+Q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 A、催化剂只通过改变活化能来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的热效应; B、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 C、图象分析反应是放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明状态; D、图象分析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解答: 解:A、催化剂只通过改变活化能来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的热效应;故 A 错误; B、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不改变 H2O2 的平衡转化率,故 B 错误; C、 图象分析判断反应是放热反应, 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明状态, 所以 H2O2 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 H2O2 (l)=H2O(l)+ O2(g)+Q,故 C 错误; D、图象分析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化学反应能量的图象分析判断,注意催化剂改变速率不改变平衡的理 解,题目难度中等 5. (2015?上海)研究电化学腐蚀及防护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d 为石墨,铁片腐蚀加快 B. d 为石墨,石墨上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C. d 为锌块,铁片不易被腐蚀 + D. d 为锌块,铁片上电极反应为:2H +2e→H2↑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 A、d 为石墨,铁片活泼,所以腐蚀铁; B、海水呈中性,所以发生吸氧腐蚀; C、锌比铁片活泼,所以腐蚀锌; D、d 为锌块,作为负极,因海水呈中性,所以发生吸氧腐蚀; 解答: 解:A、d 为石墨,活泼金属铁片作负极,发生腐蚀,所以铁片腐蚀加快,故 A 正确; B、海水呈中性,所以发生吸氧腐蚀,所以石墨作正极,电极反应:O2+2H2O+4eT4OH ,故 B 正 确; C、锌比铁片活泼,所以腐蚀锌,所以铁片不易被腐蚀,故 C 正确; D、d 为锌块,作为负极,因海水呈中性,所以发生吸氧腐蚀,所以铁片上电极反应为: O2+2H2O+4eT4OH ,故 D 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根据电极上得失电子判断正负极,再结合电极反应类型、电子流向 来分析解答,熟记原电池原理,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6. (2015?浙江)在固态金属氧化物电解池中,高温共电解 H2OCO2 混合气体制备 H2 和 CO 是一 种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基本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X 是电源的负极 B. 阴极的反应式是:H2O+2e TH2+O ,CO2+2e TCO+O22 C. 总反应可表示为:H2O+CO2H2+CO+O2D. 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1:1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真题集萃. 分析: A.电解池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根据与 X 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判 断; B.电解池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根据反应物结合化合价的变化分析; C.根据图示以及电解的目的解答; D.根据图示知:阴极产生 H2、CO,阳极产生氧气,结合 C 总的反应分析; 解答: 解:A.根据图示知:与 X 相连的电极产生 CO,电解 H2OCO2 混合气体,二氧化碳得到 电子生成一氧化碳,发生还原反应,电解池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所以 X 是电源的负极,故 A 正确; B.电解池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解 H2OCO2 混合气体制备 H2 和 CO,阴极:水中的氢原子得到
2 2 电子生成氢气,H2O+2e TH2↑+O ,二氧化碳得到电子生成一氧化碳,CO2+2e TCO+O ,故 B 正确; C.电解 H2OCO2 混合气体制备 H2 和 CO,根据图示知:阴极产生 H2、CO,阳极产生氧气,所以 总反应为:H2O+CO2 H2+CO+O2,故 C 正确; H2+CO+O2,阴极产生D.电解 H2OCO2 混合气体制备 H2 和 CO,总反应为:H2O+CO2H2、CO,阳极产生氧气,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2:1,故 D 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电解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题目难度中等,注意基 础知识的积累掌握,掌握电解池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为解答关键. 7. (2015?福建)某模拟“人工树叶”电化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能将 H2O 和 CO2 转化为 O2 和 燃料(C3H8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电能 + 该装置工作时,H 从 b 极区向 a 极区迁移 每生成 1mol O2,有 44g CO2 被还原
+ a 电极的反应为:3CO2+18H 18e =C3H8O+5H2O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真题集萃. 分析: A、该装置是电解池装置,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阳极,负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阴极,a 与电源负极相连,所以 a 是 负极阴极,而电解池中氢离子向阴极移动; C、电池总的方程式为:6CO2+8H2O 氧化碳被还原,由此分析解答; D、a 与电源负极相连,所以 a 是负极阴极,电极反应式为:3CO2+18H +18e =C3H8O+5H2O. 解答: 解:A、该装置是电解池装置,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所以该装置将光能和电能转化为 化学能,故 A 错误; B、a 与电源负极相连,所以 a 是负极阴极,而电解池中氢离子向阴极移动,所以 H 从阳极 b 极区 向阴极 a 极区迁移,故 B 正确; C、电池总的方程式为:6CO2+8H2O 2C3H8O+9O2,即生成 9mol 的氧气,阴极有 6mol 的二+ +2C3H8O+9O2,即生成 9mol 的氧气,阴极有 6mol 的二氧化碳被还原, 也就是 1mol 的氧气, 阴极有 mol 的二氧化碳被还原, 所以被还原的二氧化碳为 29.3g, 故 C 错误; D、 a 与电源负极相连, 所以 a 是阴极, 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为: 3CO2+18H +18e =C3H8O+5H2O, 故 D 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电化学的相关知识,学生要清楚电解池的反应原理,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阳极发生 氧化反应,以及离子的移动方向就可以迅速解题了,比较容易. 8. (2014?海南)某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反应过程 a 有催化剂参与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热效应等于△ H 改变催化剂,可改变该反应的活化能 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 E1+E2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 A、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B、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 C、不同的催化剂对反应的催化效果不同; D、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E1、E2 分别代表各步反应的活化能. 解答: 解:A、b 中使用了催化剂,故 A 错误; B、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反应为放热反应,△ H=生成物能量反应物能量,故 B 正确; C、不同的催化剂,反应的活化能不同,故 C 正确; D、E1、E2 分别代表反应过程中各步反应的活化能,整个反应的活化能为能量较高的 E1,故 D 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通过图象考查了反应的活化能,以及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的相关知识. 9. (2014?上海)1,3丁二烯和 2丁炔分别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H2=CHCHTCH2(g)+2H2(g)→CH3CH2CH2CH3(g)+236.6kJ CH3C≡CCH3(g)+2H2(g)→CH3CH2CH2CH3(g)+272.7kJ 由此不能判断( ) A. 1,3丁二烯和 2丁炔稳定性的相对大小 B. 1,3丁二烯和 2丁炔分子储存能量的相对高低 C. 1,3丁二烯和 2丁炔相互转化的热效应 D. 一个碳碳叁键的键能与两个碳碳双键的键能之和的大小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真题集萃.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据△ H=生成物的能量和反应物的能量和=反应物的键能和生成物的键能和可知,3丁二 烯和 2丁炔的能量高低,能量越低越稳定据此解答. 解答: 解:据△ H=生成物的能量和反应物的能量和=反应物的键能和生成物的键能和可知,3 丁二烯和 2丁炔的能量高低,能量越低越稳定, A、相同条件下 2丁炔放出热量比 1,3丁二烯多,说明 1,3丁二烯能量低,稳定,故 A 正确; B、相同条件下 2丁炔放出热量比 1,3丁二烯多,说明 1,3丁二烯能量低,故 B 正确; C、相同条件下 2丁炔放出热量比 1,3丁二烯多,说明 1,3丁二烯能量低,其相互转化有能 量变化,故 C 正确; D、1,3丁二烯和 2丁炔所含的碳碳单键数目不同,所以不能判断一个碳碳叁键的键能与两个碳 碳双键的键能大小,故 D 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 H=生成物的能量和反应物的能量和=反应物的键能和生成物的键能和, 以及能量越低越稳定,题目难度不大. 10. (2014?海南) 标准状态下, 气态分子断开 1mol 化学键的焓变为键焓. 已知 HH, HO 和 O=O 键的键焓△ H 分别为 436kJ?mol 、 463kJ?mol1 1和 495kJ?mol .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11)A. H2O(g)TH2(g)+ O2(g)△ H=485kJ?mol B. H2O(g)TH2(g)+ O2(g)△ H=+485kJ?mol1C. 2H2(g)+O2(g)T2H2O(g)△ H=+485kJ?mol 1 D. 2H2(g)+O2(g)T2H2O(g)△ H=485kJ?mol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真题集萃.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的生成会放出能量,△ H=反应物的键能和生成物的键能和, 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 解:A、水分解是吸热反应,应该△ H>0,故 A 错误; B、△ H=2×463kJ/mol436kJ/mol ×495kJ/mol=242.5kJ/mol,故 B 错误;1 C、氢气燃烧放热,应该△ H<0,故 C 错误; D、△ H=2×436kJ/mol+495kJ/mol4×463kJ/mol=485kJ/mol,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热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 书写原则,明确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11. (2014?上海)如图所示,将铁棒和石墨棒插入盛有饱和 NaCl 溶液的 U 型管中.下列正确的是 ( )A. B. C. D.K1 闭合,铁棒上发生的反应为 2H +2e→H2↑ K1 闭合,石墨棒周围溶液 pH 逐渐升高 K2 闭合,铁棒不会被腐蚀,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K2 闭合,电路中通过 0.002NA 个电子时,两极共产生 0.001mol 气体+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真题集萃.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若闭合 K1,该装置没有外接电源,所以构成了原电池;组成原电池时,较活泼的金属铁作负 极,负极上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石墨棒作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发生还原反 应;若闭合 K2,该装置有外接电源,所以构成了电解池,Fe 与负极相连为阴极,碳棒与正极相连为 阳极,据此判断. 解答: 解:A、若闭合 K1,该装置没有外接电源,所以构成了原电池,较活泼的金属铁作负极,
2+ 负极上铁失电子,Fe2e =Fe ,故 A 错误; B、若闭合 K1,该装置没有外接电源,所以构成了原电池;不活泼的石墨棒作正极,正极上氧气得
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2H2O+O2+4e =4OH ,所以石墨棒周围溶液 pH 逐渐升高,故 B 正确; C、K2 闭合,Fe 与负极相连为阴极,铁棒不会被腐蚀,属于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故 C 错误; D、K2 闭合,电路中通过 0.002NA 个电子时,阴极生成 0.001mol 氢气,阳极生成 0.001mol 氯气,两 极共产生 0.002mol 气体,故 D 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和电解池原理, 能正确判断电池的类型及两极的反应是解本题的关键, 题目难度中等. 12. (2014?广东)某同学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电极Ⅰ为 Al,其它均为 Cu,则( ) A. 电流方向:电极Ⅳ→A→电极Ⅰ B. 电极Ⅰ发生还原反应 C. 电极Ⅱ逐渐溶解 D. 电极Ⅲ的电极反应:Cu +2e TCu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电极Ⅰ为 Al,其它均为 Cu,Al 易失电子作负极,所以Ⅰ是负极、Ⅳ是阴极,Ⅲ是阳极、Ⅱ 是正极,电流方向从正极流向负极,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据 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电极Ⅰ为 Al,其它均为 Cu,Al 易失电子作负极,所以Ⅰ是负极、Ⅳ是阴极,Ⅲ是阳 极、Ⅱ是正极, A.电流从正极沿导线流向负极,即电极Ⅳ→A→电极Ⅰ,故 A 正确; B.电极Ⅰ上电极反应式为 Al3e =Al ,发生氧化反应,故 B 错误;
2+ C.电极Ⅱ是正极,正极上发生反应为 Cu +2e =Cu,所以电极Ⅱ质量逐渐增大,故 C 错误;
2+ D.电极Ⅲ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 Cu2e TCu ,故 D 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正确判断正负极是解本题关键,再结合各个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来分 析解答,题目难度中等. 13. (2014?福建)某电源装置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 2Ag+Cl2T2Ag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3+A. 正极反应为 AgCl+e TAg+Cl B. 放电时,交换膜右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C. 若用 NaCl 溶液代替盐酸,则电池总反应随之改变 D. 当电路中转移 0.01mol e 时,交换膜左则溶液中约减少 0.02mol 离子 考点: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 根据电池总反应为 2Ag+Cl2T2AgCl 可知,Ag 失电子作负极失电子,氯气在正极上得电子 生成氯离子, A、正极上氯气得电子; B、放电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生成银离子; C、根据电池总反应判断; D、放电时,交换膜左则的氢离子向正极移动,氯离子与银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 解答: 解:根据电池总反应为 2Ag+Cl2T2AgCl 可知,Ag 失电子作负极失电子,氯气在正极上得 电子生成氯离子, A、正极上氯气得电子生成氯离子,其电极反应为:Cl2+2e T2Cl ,故 A 错误; B、放电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生成银离子,银离子与氯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交换膜左侧 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故 B 错误; C、根据电池总反应为 2Ag+Cl2T2AgCl 可知,用 NaCl 溶液代替盐酸,电池的总反应不变,故 C 错 误; D、放电时,当电路中转移 0.01mol e 时,交换膜左则会有 0.01mol 氢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向正极 移动,同时会有 0.01molAg 失去 0.01mol 电子生成银离子,银离子会与氯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所以氯离子会减少 0.01mol,则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 0.02mol 离子,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的应用及沉淀反应,注意把握原电池原理及正负极的判断和电极方程 式的书写,利用电子及电荷守恒来解决原电池中有关计算的问题,题目难度中等. 14. (2014?天津)已知: 锂离子电池的总反应为:LixC+Li1xCoO2 锂硫电池的总反应为:2Li+S 有关上述两种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C+LiCoO2;Li2S )A. 锂离子电池放电时,Li 向负极迁移 B. 锂硫电池充电时,锂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 理论上两种电池的比能量相同D.图中表示用锂离子电池给锂硫电池充电考点: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 A、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B、锂硫电池充电时,锂电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 C、比能量是参与电极反应的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放出电能的大小; D、给电池充电时,负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正极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 + 解答: 解:A、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锂离子电池放电时,Li 向正极迁移,故 A 错误; + B、锂硫电池充电时,锂电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锂电极上 Li 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 B 正确; C、比能量是参与电极反应的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放出电能的大小,锂硫电池放电时负极为 Li,锂 离子电池放电时负极为 LixC,两种电池的负极材料不同,所以比能量不同,故 C 错误; D、图中表示锂硫电池给锂离子电池充电,右边电极材料是 Li 和 S,锂负极,硫为正极,左边电极 材料是 C 和 LiCoO2,由锂离子电池的总反方程式可知 C+LiCoO2→LixC+Li1xCoO2 为充电过程即为
+ 电解池, 则锂硫电池给锂离子电池充电, LiCoO2 为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LiCoO2xe xLi =Li1 xCoO2;C 为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 C+xe +xLi =LixC,则 C 与负极 Li 相连,LiCoO2 应与正极 S 相连,故 D 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电池,侧重于对原电池原理和电解池原理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根据 电池总反应判断正负极材料及电极反应. 15. (2014?山东)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放出 NO 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A. FeO B. Fe2O3 C. FeSO4 D. Fe3O4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得失电子数目相等,可根据物质的质量计算物质的量, 计算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可比较放出 NO 物质的量的多少. 解答: 解:假设质量都为 mg, A.FeO 与硝酸反应被氧化生成 Fe ,则失电子物质的量为 B.Fe2O3 与硝酸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失电子为 0; C.FeSO4 与硝酸反应被氧化生成 Fe ,则失电子物质的量为3+ 3+mol;mol;3+D. Fe3O4 中 Fe 元素的化合价有+2、 +3 价, 与硝酸反应被氧化生成 Fe , 则失电子物质的量为mol,由以上分析可知,失电子最多的是 FeO,则放出 NO 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FeO,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为高频考点, 注意把握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本题易错点为 D,注意 Fe 元素化合价的判断, 难度不大. 16. (2013?上海) 已知氧化性 Br2>Fe . FeBr2 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 Cl2,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 3+ aFe +bBr +cCl2→dFe +eBr2+fCl ,下列选项中的数字与离子方程式中的 a、b、c、d、e、f 一一对 应,其中不符合反应实际的是( ) A. 2 4 3 2 2 6 B. 0 2 1 0 1 2 C. 2 0 1 2 0 2 D. 2 2 2 2 1 4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 A、2Fe +4Br +3Cl2→2Fe +2Br2+6Cl ,氯气足量时可以发生;
2+ 3+ B、0Fe +2Br +Cl2→0Fe +Br2+2Cl ,亚铁离子还原性强于溴离子,亚铁离子优先反应;
2+ 3+ C、2Fe +0Br +Cl2→2Fe +0Br2+2Cl ,氯气不足时,可以发生;
2+ 3+ D、2Fe +2Br +2Cl2→2Fe +1Br2+4Cl ,氯气不足,把亚铁离子氧化成三价铁离子后,再部分氧化 溴离子.2+3+3+ 解答: 解:A、氯气过量,Br 、Fe 都完全被完全氧化,反应方程式为 2Fe +4Br
3+ +3Cl2T2Fe +2Br2+6Cl ,故 A 正确;
3+ 2+ B、氧化性 Br2>Fe ,则还原性:Br <Fe ,亚铁离子优先反应,不可能只氧化溴离子而亚铁离子 不反应,故 B 错误; C、加入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与铁的物质的量 1:2 时,发生反应 2Fe 确;2+ 3+ 2+2+2++Cl2T2Fe +2Cl ,故 C 正2+3+D、当加入的氯气把 Fe 完全氧化成 Fe ,还有部分剩余时,可以发生反应 2Fe +2Br
3+ +2Cl2→2Fe +1Br2+4Cl ,故 D 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难度稍大,需要耐心、认真分析.17. (2013?上海模拟)反应 A+B→C(△ H<0)分两步进行 ①A+B→X (△ H>0)②X→C(△ H <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A.B.C.D.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根据物质具有的能量进行计算:△ 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 ,当反应 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吸 热,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由反应 A+B→C(△ H<0)分两步进行 ①A+B→X (△ H>0)②X→C(△ H<0) 可以看出,A+B→C(△ H<0)是放热反应,A 和 B 的能量之和大于 C,由①A+B→X (△ H>0) 可知这步反应是吸热反应,X→C(△ H<0)是放热反应,故 X 的能量大于 A+B;A+B 的能量大于 C;X 的能量大于 C,图象 B 符合, 故选 B. 点评:本题为图象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能量分析应用,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分析,题目难度不 大,注意反应热与物质总能量大小的关系判断. 18. (2013?山东)CO(g)+H2O(g)?H2(g)+CO2(g)△ H<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A. 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反应的△ H 也随之改变 B. 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 C.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D. 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 A.催化剂虽然改变了反应途径,但是△ H 只取决于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 B.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 C.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 D.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 解答: 解:A.催化剂虽然改变了反应途径,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不变,所以△ H 不变,故 A 错误; B.这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也不 变,故 B 正确;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小,故 C 错误; D.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不放出热量,而是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故 D 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热量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催化剂虽然改变了反应途 径,但△ H 不变;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 19. (2013?重庆)已知:P4(s)+6Cl2(g)=4PCl3(g) ,△ H=a kJ?mol ; 1 P4(s)+10Cl2(g)=4PCl5(g) ,△ H=b kJ?mol , 1 P4 具有正四面体结构,PCl5 中 PCl 键的键能为 c kJ?mol ,PCl3 中 PCl 键的键能为 1.2c kJ?mol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PP 键的键能大于 PCl 键的键能 B. 可求 Cl2(g)+PCl3(g)=PCl5(s)的反应热△ H C. ClCl 键的键能 D. PP 键的键能为 kJ?mol1 1kJ?mol1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专题:压轴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 A、依据 P 和 Cl 原子半径大小比较键长得到键能大小,键长越长,键能越小; B、依据盖斯定律分析判断; C、依据焓变=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计算分析; D、 由 P4 是正四面体可知 P4 中含有 6 个 PP 键. 依据焓变=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计算 分析. 解答: 解:A、原子半径 P>Cl,因此 PP 键键长大于 PCl 键键长,则 PP 键键能小于 PCl 键键能,故 A 错误; B、利用“盖斯定律”,结合题中给出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可求出 Cl2(g)+PCl3(g)=PCl5(g) △ H= KJ?mol ,但不知 PCl5(g)=PCl5(s)的△ H,因此无法求出 Cl2(g)+PCl3(g)=PCl51(s)的△ H,故 B 错误; C、利用 Cl2(g)+PCl3(g)=PCl5(g)△ H= 因此可得 E(ClCl)=1KJ?mol1可得 E(ClCl)+3×1.2c5c=,kJ?mol ,故 C 正确; 4×5c=b,D、由 P4 是正四面体可知 P4 中含有 6 个 PP 键,由题意得 6E(PP)+10× 解得 E(PP)= kJ?mol ,故 D 错误;1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键与焓变定量计算关系,物质结构的分析应用,盖斯定律的计算应用,题目 难度中等. 20. (2013?天津)运用有关概念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 mol H2 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H2 的燃烧热 B. Na2SO3 与 H2O2 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C. 和 互为同系物 )D. BaSO4 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 BaSO4 是弱电解质 考点:燃烧热;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与非电解质;芳香烃、烃基和同系物. 分析: A.根据物质的状态分析; B.根据化合价变化分析; C.根据同系物的特征分析; D.溶液的导电能力与强、弱电解质没有必然的联系. 解答: 解:A.1mol 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氢气的燃烧热,故 A 错误; B.亚硫酸钠有还原性,双氧水具有氧化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 B 正确; C.苯酚和苯甲醇不属于同一类物质,不是同系物,故 C 错误; D.硫酸钡属于难溶强电解质,故 D 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燃烧热的概念,1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释放的热量即为燃烧热. 21. (2010?海南)下列物质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A. HClO B. Al2O3 C. N2O3 ) D. SiO2考点:重要的氧化剂;重要的还原剂. 分析:判断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需从两个反面入手,1.熟悉物质的性质,2.物质所含元素的 化合价,如果物质所含元素处于中间价态,则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解答: 解:A、HClO 中的 Cl 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一般情况下凡元素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都是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 A 正确; B、Al2O3 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处于最高价态,则只有氧化性,故 B 错误; C、 N203 中 N 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 处于中间价态, 则该物质都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故 C 正确; D、SiO2 中 Si 元素的化合价为+4 价,处于最高价态,则只有氧化性,故 D 错误; 故选:AC.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对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判断和理解.氧化性是指物质得电子的能力,处于高价态 的物质一般具有氧化性.还原性是在氧化还原反应里,物质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能力,金属单 质和处于低价态的物质一般具有还原性.22. (2013?北京)下列金属防腐的措施中,使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的是( A. 水中的钢闸门连接电源的负极 B. 金属护拦表面涂漆 C. 汽车底盘喷涂高分子膜 D. 地下钢管连接镁块)考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使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说明该该金属防腐的措施中连接外加电源, 且阴极连接电源负极. 解答: 解:A.水中的钢闸门连接电源负极,阴极上得电子被保护,所以属于使用外加电流的阴 极保护法,故 A 正确; B.对健身器材涂油漆使金属和空气、水等物质隔离而防止生锈,没有连接外加电源,故 B 错误; C.汽车底盘喷涂高分子膜阻止了铁与空气、水的接触,从而防止金属铁防锈,没有连接外加电源, 故 C 错误; D.镁的活泼性大于铁,用牺牲镁块的方法来保护船身而防止铁被腐蚀,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 法,故 D 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解答时要从钢铁生锈的条件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找出 科学的防锈方法. 23. (2013?上海)糕点包装中常见的脱氧剂组成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与钢 铁的吸氧腐蚀相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脱氧过程是吸热反映,可降低温度,延长糕点保质期 3+ B. 脱氧过程中铁作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Fe3e→Fe
C. 脱氧过程中碳做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2H2O+O2+4e→4OH D. 含有 1.12g 铁粉的脱氧剂,理论上最多能吸收氧气 336mL(标准状况) 考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铁粉、氯化钠溶液、炭粉构成原电池,铁作负极,碳作正极,负极上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原电池放电过程是放热反应,结合得失电子相等进行有关计算. 解答: 解:A.铁粉、氯化钠溶液、炭粉构成原电池,原电池放电过程是放热反应,故 A 错误; B.脱氧过程中铁作原电池负极,负极上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电极反应为:Fe2e →Fe ,故 B 错误; C.脱氧过程中碳做原电池正极,故 C 错误; D.由电子守恒知,消耗氧化剂氧气的体积(标况下)v(O2)= 故 D 正确; =336mL,2+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明确正负极的判断、正负极上得失电子、物质间的反应来分析解答 即可,难度中等. 24. (2013?江苏)MgH2O2 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 意图如下.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g 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 B. H2O2 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 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 pH 增大 D. 溶液中 Cl 向正极移动 考点: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专题:压轴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镁、过氧化氢和海水形成原电池,镁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过氧化氢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过氧化氢做氧化剂被还原为水,溶液 pH 增大,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负极. 解答: 解:A、组成的原电池的负极被氧化,镁为负极,而非正极,故 A 错误; B、双氧水作为氧化剂,在石墨上被还原变为水和氢氧根离子,发生还原反应,故 B 错误; C、双氧水作为氧化剂,在石墨上被还原变为水和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为,H2O2+2e =2OH ,故 溶液 pH 值增大,故 C 正确; D.溶液中 Cl 移动方向同外电路电子移动方向一致,应向负极方向移动,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的分析判断,电极名、称电极反应,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25. (2012?广东)下列应用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Na2O2 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B. 工业上电解熔融状态的 Al2O3 制备 Al C. 工业上利用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 D. 实验室用 NH4Cl 和 Ca(OH)2 制备 NH3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发生变化; 依据元素化合价变化分析判断; 解答: 解:A、Na2O2 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发生 了氧化还原反应,故 A 不符合; B、工业上电解熔融状态的 Al2O3 制备 Al,是电解氧化铝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 B 不符合; C、工业上利用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是氮气气体单质和氢气化合生成氨气,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故 C 不符合; D、NH4Cl 和 Ca(OH)2 制备 NH3 是复分解反应,故 D 符合; 故选 D. )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应用,本质特征化合价变化的判断,较简单. 26. (2012?山东)下列与化学概念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合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B. 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C. 催化剂能改变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D. 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为纯净物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混合物和纯净物;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 A.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有化合价变化的 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B.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 C.催化剂能同等程度的改变正逆反应速率; D.石油是混合物,汽油也是混合物. 解答: 解:A.有化合价变化的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化合价变化的化合反应不是氧化 还原反应, 如:CaO+H2O=Ca(OH)2 是化合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 A 错误; B.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 是酸性氧化物,故 B 错误; C.催化剂能同等程度的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所以能改变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故 C 正确; D.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属于多种烃的混合物,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基本概念,易错选项是 B,注意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为易错点. 27. (2011?上海)高铁酸钾( K2FeO4)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处理剂,它的性质和作用是( A. 有强氧化性,可消毒杀菌,还原产物能吸附水中杂质 B. 有强还原性,可消毒杀菌,氧化产物能吸附水中杂质 C. 有强氧化性,能吸附水中杂质,还原产物能消毒杀菌 D. 有强还原性,能吸附水中杂质,氧化产物能消毒杀菌 考点:重要的氧化剂;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专题:压轴题. 分析:根据高铁酸钾的化学式 K2FeO4,从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氧化性还原性问题,利用 离子的水解产物的性质来分析净水原因. 解答: 解:高铁酸钾( K2FeO4)中 Fe 的化合价是+6 价,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其还原产 3+ 物 Fe 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能吸附水中杂质,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净水剂的净水原理,明确强氧化性及离子水解是解答的关键,并明确具有强氧化性 的物质,能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来解答. 28. (2011?海南)某反应的△ H=+100kJ?mol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1 A. 正反应活化能小于 100kJ?mol 1 B. 逆反应活化能一定小于 100kJ?mol 1 C. 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 100kJ?mol1)) D. 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 100kJ?mol1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专题:压轴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根据在可逆反应过程中活化能有正反应和逆反应两种,焓变与活化能的关系是△ H=正反应的 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 H>0,则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解答: 解:A、某反应的△ H=+100kJ?mol ,则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100kJ?mol , 无法确定正反应活化能的大小,故 A 错误; B、某反应的△ H=+100kJ?mol ,则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100kJ?mol ,无法确定逆 反应活化能的大小,故 B 错误; C、某反应的△ H=+100kJ?mol ,则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100kJ?mol ,正反应活化 1 能大于 100kJ?mol ,故 C 正确; 1 1 D、某反应的△ H=+100kJ?mol ,则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100kJ?mol ,即正反应活 1 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 100 kJ?mol ,故 D 正确; 故选:C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焓变与活化能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活化能有正反应和逆反应两种. 29. (2011?福建)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该电池以金属锂 和钢板为电极材料,以 LiOH 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关于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 A. 水既是氧化剂又是溶剂 B. 放电时正极上有氢气生成 C. 放电时 OH 向正极移动 D. 总反应为:2Li+2H2O=2LiOH+H2↑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压轴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锂水电池中,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是金属锂和水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的过程,根据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电极反应特点和规律来回答. 解答: 解:A、金属锂和水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该反应中,水是氧化剂,在电池中还 可以担当溶剂,故 A 正确; B、放电时正极上是水中的氢离子得电子,所以会有氢气生成,故 B 正确; C、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原电池的负极,即放电时 OH 向负极移动,故 C 错误; D、锂水电池中,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是金属锂和水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即总反应为: 2Li+2H2O=2LiOH+H2↑,故 D 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电化学的热点锂离子电池,根据总反应式判断出正负极和阴阳极的反应,从化合 价变化的角度分析.
1 1 1 1 1 1
近六年高考化学经典真题精选训练:化学综合计算(含解析)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标准状况)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 1.0mol/L NaOH 溶液, 当金属离子全部...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 衡常数均增大 5 【备战 2016 年高考】近六年化学经典真题精选训练 化学科学特点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 1. (2015?海南)下列有机物的...近六年高考化学经典真题精选训练:烃(含解析)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油脂的皂化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考点:有机化学反应的综合应用;真题集萃. ) 分析: ...近六年高考化学经典真题精选训练:合成材料(含解析)_高三理化生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高考化学 【备战 2016 年高考】近六年化学经典真题精选训练 合成材料一...近六年高考化学经典真题精选训练:化学用语(含解析)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溶液反应 B. NaHCO3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 Ca(HCO3)2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D....近六年高考化学经典真题精选训练:物质结构(含解析)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元素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只表现氧化性 9. (2013?福建)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近六年高考化学经典真题精选训练:化学实验(含解析)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 A. 滴定管装滴定液时应先用滴定液润洗 B. 锥形瓶用作反应容器时一定不能...近六年高考化学经典真题精选训练:化学实验(含解析)_高三理化生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高考化学 【备战 2016 年高考】近六年化学经典真题精选训练 化学实验一...近六年高考化学经典真题精选训练:化学常用计量(含解析)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备战 2016 年高考】近六年化学经典真题精选训练 化学常用计量 一.选择题(共...高考化学六年经典真题精选训练:合成材料(含解析)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近六年化学经典真题精选训练 合成材料一.选择题(共 4 小题) 1. (2015?北京)合成...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护肤保湿甘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