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用这个朗逸胎压监测怎么用

||||||||||||
这种错误的胎压监测方法你还在用吗?
这种错误的胎压监测方法你还在用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于开车的朋友来说,安全之行始于轮胎。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速公路每年因爆胎引发的交通事故占到交通事故总数的70%。汽车行驶速度在100公里及以上时,发生爆胎后,死亡率为100%。由此可见,轮胎的安全对行车安全影响极大。
如果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那么轮胎胎压则是汽车的血压,胎压的高低对汽车的性能和动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胎压过高时:
1、轮胎抓地力减少,尤其在湿滑路面时,会影响制动距离;
2、会造成轮胎中间的磨损速加快;
3、减震效果变差。
胎压过低时:
1、轮胎和地面的摩擦系数加大而过热;
2、引起爆胎(爆胎往往都是胎压过低引起的)。
由于胎压过高或过低会引发诸多问题,校正胎压就成了安全检查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日常生活中,老司机们用什么方法来判断和检测胎压呢?眼观or脚踹?这些方法真的有效吗?下面给大家看一组数据: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借助仪器,车主仅凭眼观脚踹法是很难判断出轮胎胎压是否处于正常水平的。科学检验胎压的方法如下:
1、准备一部自己能看懂的胎压计,可以选择数显和指针中的一种。
2、检测前找到车门边上的车辆胎压标识位置,查看本车的胎压值是多少。
3、拧开气门嘴帽,将胎压计气门口接到轮胎气门嘴,压住,直到指针或数字达到最高值开始读取胎压时松开。
4、测定数值后,盖好气嘴帽,不要因为零件细小而疏忽遗失。
不想亲自动手的朋友们,除了去4S店,现在你们多了一种新的选择。全新迈腾配置了TPMS数字化胎压检测系统,专注于监测胎压,出行完全无压力。
直接式TPMS为一无线智能感应,监视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硬件组成,即安装于轮胎内的感应器及发射器和安装于驾驶室内的接收器及显示器。
简单点来说,就是在轮胎内安装了感应器,可实时自动监控行车轮胎的压力值。这些压力值可在仪表盘中实时显示,车主可以直观地看到胎压的变化,让行驶过程更加安全可靠。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系统除显示每个轮胎的标准胎压值外,还会实时监控胎压值。一旦出现高压、低压的情况,系统会自动发出警告信息,提醒车主注意行车安全。
全新迈腾配备的胎压监测系统非常贴心地保证了行车的安全,避免了胎压过高或过低带来的安全隐患。如此贴心的设计,你心动了吗?
电话:400-919-4529
地址:宁夏银川市贺兰县109国道以西,通山路以北
免责声明:
上述信息内容由经销商自行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经销商负责,过低的价格可能存在附加条件,请您提高警惕,易车不承担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宁夏银川市贺兰县109国道以西,通山路以北 []
扫描关注微信
更多优质服务
中国网通提供网络带宽
京朝阳公安备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51号你了解胎压监测的选购和使用常识吗?_网易汽车
你了解胎压监测的选购和使用常识吗?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说起汽车的配置,现在胎压监测越来越受到人关注,也有不少人去加装这个配置,毕竟这关乎到行驶的安全性,在欧美等国,胎压装置已经开始实施成为标配了。
华龙网8月10日报道 说起的配置,现在胎压监测越来越受到人关注,也有不少人去加装这个配置,毕竟这关乎到行驶的安全性,在欧美等国,胎压装置已经开始实施成为标配了。不过却不少人不了解胎压监测和对其有一些疑问。在下面就为大家解答一下这些疑问。胎压监测的作用相信大家都知道,轮胎胎压不正常的话,分分钟都会造成爆胎的情况,如果处理不好,还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胎压过高,除了增加爆胎的可能性之外,还会降低刹车的性能,缩短轮胎的寿命,而胎压过低同样会增加爆胎几率,缩短寿命,还会增加油耗。所以胎压监测这个配置是很实用的,不管是在安全性方面还是在用车成本方面。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PSB直接式的原理是通过在每一条轮胎上安装压力传感器来直接测量到轮胎的气压,利用无线发射器将压力信息发送到车内的接收器上,再显示出来,如果有异常,系统就会报警,起到提示的作用。而这种传感器也分为内置式和外置式。内置式传感器特点:使用寿命较长(3-5年),可直接充气缺点:安装和维修麻烦这是一个安装在轮胎的内部传感器,把原来的气嘴替换掉,需要专业的人员来拆卸轮胎进行安装,在安装时需要做动平衡,换胎后需要重新进行配对。外置式传感器特点:安装和维修方便缺点:充气时需要拆下,寿命较短(1-2年)所谓的外置,就是在轮胎外面,也就是直接把传感器安装在轮胎的气嘴上,安装较为简单,直接扭进去就可以。既然是外置,所以不需要做动平衡。不过当每次充气的时候,都需要把传感器拆下,充气完成后再装上去。而且因为是外置,所以受到损坏的几率也比较大。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WSB这是通过ABS系统通过轮速传感器来辨别四个轮胎之间的转速差别,来监测到胎压,因为如果胎压不正常的时候,转速会和其他正常胎压的车轮不同。例如,胎压较低的时候,车轮的滚动半径会缩小,所以转速也会较快。由于是通过转速来辨别胎压,所以当同轴或者是2个以上的轮胎出现异常的时候,就会出现“宕机”情况,无法及时提醒到驾驶员。复合式胎压监测系统TPMS也就是将上面所提到的两种方式结合起来,有两种系统的优点,也降低了成本,也解决了间接式不能检测出多个轮胎出现异常的缺点。它是在对角的两个轮胎内部直接安装传感器,并装备一个四轮的间接式的检测系统。不过遗憾的是,仍然是不能同时完整的提供到四个轮胎的实际胎压信息。总结:综合上述,可靠性最高还是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但是相对的,成本也是最高的。间接式相对成本是低了,但是可靠性也偏低了,无法及时正确监测的轮胎是否出现异常。复合式虽然是稍微降低成本,但是依然还是有些缺点。所以相对而言,如果要加装的话,小编建议还是选择直接式吧,虽然价格高些,但是可靠性高不少,至于胎压值,可参考厂家给出的标准胎压值。
本文来源:华龙网
责任编辑:刘禹希_NA5615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热门车型推荐
加载更多新闻
沃尔沃S60L
新福克斯三厢
YARiS L 致享
请选择品牌
请选择车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天真无邪11
购入胎压监测连接导航使用分享
中国茗茶~从客服微信朋友圈看到,客服也卖茶叶的!不知道哪个才是副业[5X:16]
打开茶叶盒子,里面1个胎压监测装的盒子,旁边还放了一个单个传感器(胎压监测整套是4个,由于我要把备胎也进行监测,所以要单独买1个传感器进行连接!)
打开盒子首先看到的是接收器和说明书(接收器接头是USB接口的,直接插到导航USB口就可以,不需要拆装导航)
清单:5个传感器、1个接收器、1份说明书、4个胎压监测提示贴纸、2张3M胶、1个梅花内角扳手、1张保修卡
传感器唯一不好的是内部电池自己不能更换,没有电只能购买一个新的更换!为什么选择内置?外置的传感器觉得不靠谱,精度肯定没有内置精准,并且外置容易被偷!所以选择了内置的!
传感器和接收器细节图
将接收器插入导航上的USB口(我加装的导航有2条USB线,2条线一直放在副驾的储物柜内,这2条线把空调过滤器的盖子无法盖好,同时线过长碍事!)
安装软件下载到U盘后,插入导航的USB线,然后点击显示屏上的文件管理,找到安装软件后进行安装
顺利安装完成
找到软件,将它拉到桌面
打开确认,提示胎压监测异常报警!(报警提示的小框忘记拍了)软件、接收器可以正常使用!
立马开车来到汽车美容保养点!安装5个传感器!50元/个
师傅拆出轮胎安装完胎压监测气嘴后进行动平衡测量!(装完胎压监测气嘴后必须进行动平衡调整!)
师傅帮忙装气嘴,我就在整理副驾储物柜的USB线和接收器!我把接收器和另外一个USB线并在了一起!(还好美容店有3M胶,随便用!)
3M胶随便用!
我把接收器和另一个USB线固定了在这里!并且把空调口盖板切了1个口让线通过!
最终完成效果!比之前好多了!
整理完成,完美!
我搞完储物柜师傅还在安装气嘴!
贴上标签!
把轮胎全部装回车轮,发现有2个无显示!
为了以免搞错,所以把5条胎都进行学习!学习过程忘记拍了,步骤如下:1~进去胎压监测界面,点击显示屏左上角菜单键2~点击ID学习3~点击要学习的车胎4~有180秒倒数学习时间,此时立刻到相应需要学习的车胎放气5~当倒数时间消失,且过约2秒左右显示ID学习完成逐个进行ID学习完成!
客服要求将报警压力上限调整至3.0,下限调整至1.8(感觉相差太大,所以我调整上限:2.8,下限:2.0,我的胎压标准要求:2.4)
设置完成后进行测试,将车胎压力打到大概3.0,然后逐一进行放气确认!都显示报警并有语音提醒!大功告成!但是测试完毕后,气压放到了我的标准值2.4,胎压监测依然提示左前轮慢漏气!还在不停报警提示!熄火关电源重启导航,依然报警!联系客服如何消除报警,客服答复要把接收器的USB接口拔掉![5X:16]我已经用胶布包起来了(防止行车长期振动出现松脱),并且已经塞到内部!咋搞?经过思考,如果重新设置上下限报警值是否能重新读取传感器信号,然后就消除报警呢?尝试调整上下限设置,调整过后果然有效果,报警提示没有了,左前轮也从红色恢复到白色低!提示:如果行车过程中确实出现漏气并报警语音提示,可以关闭胎压监测软件左上角的喇叭,提示音就没有了!
完成所有测试,让师傅把所有胎压打回到2.4,打完后胎压监测并没有立刻回到2.4,客服提醒要行走一段时间才能有显示!开车回家,还没有到家就发现4个胎压都恢复到2.4,唯独后备胎依然是2.5
到家后拍的两张图片!
最后,祝大家2017年身体健康,工作顺顺利利!
所属兴趣:
我有金币:
此帖荣誉记录
设为精华帖
理由:胎压监测很重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途观胎压监测怎么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