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马路crazylight boost2016 2016与crazy explosive low哪个好

Crazylight Boost 2016 简单测评 (以及一些对比)
对于不想看完的同学,先说结论,Crazy Light Boost 2016(下文简称CLB2016)是楼主今年穿的第四双篮球鞋,也是个人认为最舒服的一双。(贵了几百块钱呢当然舒服……)( 另外三双分别是:soldier9 、ambassador8 、HyperREV 2016 )( 顺便说一下,这三双鞋楼主的个人排序是 ambassador8 > HyperREV 2016 > soldier9 )&  CLB2016的最大优点是其全掌Boost科技,虽然已经被无数人夸过了,楼主还是要再说一遍,全掌Boost真的是太舒服了,脚像怀孕了一样。除了全掌Boost,它的款式、包裹、支撑等各方面都做得不错,没有什么明显的缺点。&  如果非要说CLB2016最大的缺点,楼主私以为是它的「鞋带」,鞋带有些难看,而且比赛的时候有些容易松掉,算是美中不足吧。&  下面是详细的评测和打分。&  ( 楼主175cm,140斤,跑动后接球就投和定点投射为主(是的我还算准吧……),无明显空挡极少突破,横向移动自认还不错,体能好防守积极。说得好听点叫3D球员,说得不好听叫技术不够体能来凑 = = ,楼主常年游泳体能还可以……吧……)&  (这篇测评仅是个人球风形成的个人观点,爱转身/变向/交叉步的突破达人慎fo)  1.缓震( 8.5 / 10 )&  楼主之前打球都喜欢穿ZOOM,可是尤其是今年打球的频率高了,越来越觉得ZOOM穿的膝盖不舒服(当然也可能是上年纪了)(现在运动前都要热身运动后都要拉伸不然真的会不舒服/受伤),后来逛装备区,说是ZOOM太弹了会伤膝盖觉得甚是有道理,于是在生日之际狠下心给自己买了一双全掌Boost(是的楼主并没有对象只能自己给自己买生日礼物(心酸脸))。&  说说打8.5分的原因吧,楼主之前是Nike脑残粉,所以拿Nike的科技做个对比,前后掌ZOOM的感觉大概是6分,凑合穿;全掌ZOOM大概是7分;全掌Air MAX和全掌ZOOM相差不大,感觉略舒服,大概有7.5;跑鞋的LUNARLON科技楼主非常喜欢,大约有8分;全掌Boost比LUNARLON科技要更舒服,细说起来,LUNARLON只是软,Boost是先软到恰到好处然后变硬(污啊……),脚感要更加舒服,但又也没有舒服到1分那么多,所以8.5应该是一个合理的评分。&  (先说一下楼主认为的「包裹」、「支撑和稳定」和「脚踝保护」。「包裹」指鞋面对脚的包裹、「支撑和稳定」指脚在鞋里不会晃动/整只鞋对脚的保护/防侧翻、「脚踝保护」指脚踝位置的稳定) (举个例子,就是HyperREV 2016和ambassador6的包裹都很不错,但穿HyperREV的时候脚在鞋里空落落的,觉得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相比之下ambassador8就要稳定很多。顺便说一下,HyperREV的贴容易开!容易开!容易开!)  2.包裹( 8 / 10 )&  楼主之前很少买阿迪达斯的鞋,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包裹性,穿习惯了Nike的飞线技术,再穿Nike的鞋觉得包裹简直没有。&  不过CLB2016没有这样的问题,包裹的感觉和大部分的Nike篮球鞋跑鞋并没有什么很大的差别。统一打八分。&  但是鞋带容易松,鞋带容易松,鞋带容易松。(重要的事说三遍)  3.支撑和稳定( 9 / 10 )&  楼主因为要认真防守所以需要横向移动很多,向soldier9这样脚踝包裹特别好的鞋子反而会限制移动,所以低帮鞋或者/伪低帮鞋就成了我更多的选择。&  而对于低帮篮球鞋来说,支撑和稳定至关重要,因为不能像高帮鞋那样固定脚踝,所以如何利用球鞋内部的有限空间做到稳定和防侧翻非常重要。&  CLB2016在这一点上的解决方案是在前后跟利用了大量的TPU保证鞋的支撑,同时鞋底比鞋略大也确实保证了稳定性。&  当然,鞋确实有不跟脚的情况,但是在真正的运动中并不太影响,以及我猜想鞋后跟处的那一块多出来的「绷带」就是为了解决不跟脚问题的。&  总的来说,在实战过程中非常稳定。  4.耐磨( 8 / 10 )&  楼主打球几乎不费鞋,所以耐磨不好打分,各位看官自己判断吧。&  拿到鞋一个月。每周大概打三次球,每次一个半小时到两小时,塑胶场,现在鞋底如图。  5.外观&  外观就不打分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楼主觉得鞋型还蛮好看的,就是鞋带不知道为什么那么丑。  总结,如果把鞋带系得紧一点,以我的观点来看,可以说这是一双没什么明显缺点的鞋了。  ( 以上内容个人球风形成的个人观点 )部分图片来自:
这体重标准。
楼主用心了
俩月 后掌外侧平
楼主辛苦了,绑定
楼主辛苦 绑定
楼主,16前掌缓震怎么样?
clb16我个人认为不如战士9
引用3楼 @ 发表的:俩月 后掌外侧平我两个星期都不用
引用3楼 @ 发表的:俩月 后掌外侧平前掌左右侧也平了
这鞋子就一个缺点 一个致命的缺点 不跟脚 尼玛 我眼看着兄弟摔了一次 还是木地板~!不过他是全白配色 只有就压马路了~!如果你实战太激烈 这个还是算了吧~!虽然我也试过 脚感的确很好~!!!尼玛 阿迪为什么不把鞋带的孔做的再完美一点了呢!!
貌似原来看大神说后跟多出来的是为了穿的时候好穿
我还没穿过boost的鞋子~~~
Clb性价比还是不错的
发自手机虎扑
正常尺码真的不跟脚,解决办法就是系紧鞋带,本人脚宽,前掌比较紧,第一次穿boost的鞋子脚感没传的那么好,没有zoom软,缓震还可以,马牌底防滑真的好。
以前也穿钩子的鞋,但最近换到阿迪了。
利拉德2感觉底比较硬, 而CL2016我也没感觉出你们说的那么软啊,但是从利拉德2 或者是欧文1换过来的时候, 就能感觉出来2016要软。 平时感觉不出。
引用6楼 @ 发表的:楼主,16前掌缓震怎么样?能感觉到,不是很明显,但感觉是够用…
这个配色真心好看啊!
一直好想入一双,看了楼主测评更心动了哈哈
引用8楼 @ 发表的:我两个星期都不用看图没平啊 还有纹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36人参加团购739.00元&999.00元
768人参加团购368.00元&799.00元
1352人参加团购739.00元&1299.00元
94人参加团购499.00元&899.00元
288人参加团购258.00元&569.00元
2101人参加团购228.00元&358.00元
746人参加团购496.00元&949.00元
274人参加团购328.00元&699.00元
100人参加团购328.00元&850.00元
181人参加团购254.00元&499.00元
1744人参加团购1399.00元&1749.00元
154人参加团购239.00元&649.00元筆者曾在2014年寫過這三個系列的比較,It's 2nd Round!&不斷刷新輕量化的紀錄的Crazylight系列終於在Boost的加持後,讓緩震能力上有了顯著的提升,2015的Primeknit鞋面更是讓舒適度提高到新境界。Nike的Hyperdunk系列已經算是各廠牌的旗艦籃球鞋市場中,口碑最好的老字號鞋款,每年等待他上市的人非常多,而他通常也不會讓人失望。而近兩年大紅大紫的Under Armour,ClutchFit Drive在2014年常雄據各大鞋評的年度前幾名,已取代Anatomix Spawn成為UA的當家旗艦團隊鞋款。(由於Crazylight Boost Primeknit 2015已經在有過詳細評論,在本篇將盡量簡略描述)測試鞋款:Crazylight Boost Primeknit 2015(以下內文以Crazylight 2015簡稱之)&Hyperdunk 2015 Low(以下內文以Hyperdunk簡稱之)&ClutchFit Drive 2 Low(以下內文以CFD 2 Low簡稱之)&測試場地:室外水泥(平整但沙塵多) /&室內PU & 木板&(平整乾淨)項目:
鞋面支撐力
腳踝支撐力
鞋底穩定性
後跟穩定性
&評分代表意義 :&S=頂尖,A=優異,B=佳,C=普通,D=差,E=極差&&抓地力:
Crazylight&2015:室內&A / 室外 C&
Hyperdunk:室內&A&/ 室外&A
CFD 2 Low:室內&B& / 室外 C
皆是類似人字型的紋路,細節處理上略有不同
三雙都使用了類似人字型的鞋底紋路。Crazylight 2015和CFD 2 Low兩者在乾淨室內抓地力都很優異,但缺點也一樣,材質都偏軟容易沾沙打滑,在室外必須常擦拭。相較之下,Hyperdunk不論在室內木板或PU,甚至室外的抓地力都相當出色,尤其前掌的同心圓部分對於轉身動作更容易控制。
CFD 2 Low則是在不同區塊有不同的紋路方向設定(在由前端數來第2及4區針對側向止滑),實戰感受上,雖然前後向的啟動及急停表現不錯,但CFD 2 Low的&側向&抓地力卻不太理想,雖不至於滑倒,不過在變向移動上比較無法隨心所欲的即煞即停。
另一個重點是,CFD 2 Low和Hyperdunk在前掌都有設計橫向溝槽,在逐步彎曲時更能貼合腳部的律動,但Hyperdunk的中底與外底材質過硬,導致靈敏度比CFD 2 Low低一些。
Crazylight 2015:前掌&D&/ 後掌&S&
Hyperdunk:&D
CFD 2 Low:&A&
Crazylight 2015自行添加的Poron緩震墊
前後掌的緩震能力差異很大,後掌很厚的Boost,其緩衝性不再贅述,但前掌中底偏薄,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依舊感覺其緩震力對於內線或跳躍較多的球員來說不太足夠,所以筆者自行裁剪2mm的Poron泡棉,黏合在原有鞋墊下方來加強緩震,可提升至大約C級,對於前掌來說足夠了,並且讓前掌有多餘空間的問題得到解決,一舉兩得。
Zoom Air再次回歸Hyperdunk系列
自從2011年後,Zoom Air就脫離了Hyperdunk系列,此次回歸讓筆者頗為期待,但是實測後,卻對他的表現非常失望。不論是起跳、落下、啟動,除了腳感相當硬之外,更重要的是幾乎沒有感受到以往Zoom Air的那種回彈感,是因為Phylon密度太高嗎?還是因為Zoom Air太薄或氣壓太低呢? 筆者不敢確定,總之,這不是Hyperdunk 2011上美好的Zoom Air。
Charged取代Micro G成為UA近期主打的緩震材質
OrthoLite厚度大約是4~5個10元硬幣高,相當厚
CFD 2 Low配置的全掌Charged中底相當厚,腳感柔軟,有趣的是這份柔軟是來自非常厚的OrthoLite註鞋墊,而不是官方宣稱的Micro G鞋墊。OrthoLite材質有一種由腳的接觸點往周圍擴散的塌陷感,但缺點是密度低導致回彈速度較慢。若於平常行走或站立,這種鞋墊可謂非常舒適,但用於籃球運動就過於卸力了。
實測跳躍落下及急停剎車動作,有種踩棉花的感覺,腳一踏就完全陷入這非常厚卻又密度低的鞋墊當中,使得再啟動加速的瞬間有種力不從心,反應速率受影響,我只能說,請UA在官方陳述上不要欺騙消費者啊。
註:具有透氣,吸汗,防臭、防黴、抑菌,緩衝性良好的 特點,和環保高聚合綿比較,透氣性更好,更輕便,耐水洗,更耐磨的優點。(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左:Nike Lunar TR1的OrthoLite鞋墊
中 : UA CFD 2 Low的OrthoLite鞋墊
右 : UA Curry 1的Micro G鞋墊
(可以明顯看出CFD 2 Low的鞋墊材質並不是Micro G)
Crazylight 2015:B&
Hyperdunk:&A
CFD 2 Low:&S
Crazylight 2015版型較最修長,Hyperdunk最臃腫,CFD2 Low居中
Crazylight 2015那柔軟舒適的穿著感是Primeknit的特點,但是前掌鞋面太高,楦頭鞋內空間太大,不過筆者藉由前面提到的,添加Poron墊可大幅緩解的這個困擾,而其他部位的包覆性在水準之上。
Hyperdunk使用全掌內靴
全掌內靴及填充豐厚的鞋舌讓包覆性相當出色,建議穿著原尺寸,而習慣穿薄襪或是喜好非常合腳的朋友可以嘗試小半號。鞋身上的五組Dynamic Flywire也發揮了該有的功能,將鞋帶調整到恰當鬆緊度,讓鞋身非常貼合,且不會有壓迫腳面的情形(Hyperdunk 2015高筒版本沒有全掌內靴,束緊鞋帶後僵硬的鞋面會壓迫腳面,這點在Low版改進的很好)。
Fuse塗層及兩側的加強側條使楦頭兩側有輕微壓迫
CFD 2 Low的新型態ClutchFit鞋面科技有著出色的包覆力及彈性,無論何種角度何種動作,鞋面總是非常貼合腳面。尤其跨步動作在前掌彎曲處的皺褶比較有彈性,不會像一般塑料鞋面擠壓到腳背。
不過,楦頭大概比前一代小了1/4個size,若選擇原尺寸,在前掌兩側會稍有壓迫感,要不要選大半號就看個人穿著習慣了,或許挑大半號搭配厚度十足的專業籃球襪(或是穿兩雙襪)是個不錯的嘗試,然而這必須冒著鞋內長度過長造成腳跟滑動的風險,又或是挑選原尺寸而穿著較薄的運動襪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Crazylight 2015:A&
Hyperdunk:&B
CFD 2 Low:&C
中底厚度由左至右遞增
Crazylight 2015前掌中底薄、重量輕、低筒身,是一雙具備良好操控性及敏銳反應力的鞋款,唯一要注意的是必須適應前後掌中底的高度落差。
Hyperdunk偏硬的中底與出色的腳部包覆鎖定,理應在跟腳性會很好,但實測中,重量級的Phylon中底與輕薄鞋身的差距過大,總感覺做動作時底盤稍稍跟不上鞋身的動作,有種脫節的感覺,讓他的綜合反應性只是中上。
CFD 2 Low原本在Charged的加持下應該有相當不錯的反應性,可惜中底較厚,再加上Ortholite鞋墊太過柔軟導致啟動慢半拍,反應性不如預期(如果手邊有Micro G鞋墊,建議換成Micro G鞋墊,反應性可以提升到大約B的層級)。
鞋面支撐力:
Crazylight 2015:&C&
Hyperdunk:&B
CFD 2 Low: B
Crazylight 2015 非常仰賴的鞋頭側邊塗層
編織材料透氣舒適,但是其柔軟的本質,讓它的支撐強度注定不如Hyperfuse、合成皮,甚至真皮,所以用上Primeknit也讓adidas必須想盡辦法添加額外的支撐設計。其一是在鞋面周遭使用密度較高的編織層,其二是鞋身中段使用尼龍織帶增加包覆支撐,而最重要的是鞋頭側邊的塗層讓使用者在側向移動時,腳能夠保持在鞋床上,不會橫移太多,不過,總體來說,鞋面支撐力確實不如另外兩雙。
輕薄的紡織面料加上Dynamic Flywire
鞋頭的Fuse塗層加強耐用與支撐
與以往Hyperdunk系列的fuse略有不同,此次的鞋面使用輕薄的紡織材料,並在鞋身內運用類似較薄的熱熔技術黏合起來,實際穿著感覺不像網布這麼軟,又不像Hyperfuse這麼僵硬,軟硬適中搭配全掌內靴帶來了相當出色的包覆及貼合,可說是在支撐和舒適間取得不錯的平衡。
改良後的CluthFit材質
不同於1代全鞋面外露式ClutchFit材質,CFD2 Low的鞋面為三層式結構。最外層是透氣網布,第二層為厚度削薄的ClutchFit,最裡層是輕薄織物,並透過塗層加強周邊提供重點支撐,這樣的設計除了保有原來的支撐力並提高些微彈性,重點在於網布的添加使透氣能力大大的提升了,筆者認為相較於中底緩震材質,不斷進化的的鞋面科技才是UA的核心能力。
腳踝支撐力:
Crazylight 2015:&D&
Hyperdunk:&B
CFD2 Low:&C
三雙皆被歸類為低筒鞋,但其實筒身高度還是略有不同。
Crazylight 2015的筒身身為三者最低,具備最佳靈活性,不過包覆面積及支撐性相當不足,雖然鞋領填充不算薄,但腳踝卻始終暴露在風險之中。
Hyperdunk的筒身為三者最高,嚴格講Hyperdunk算是已經接近中筒鞋身,除了腳踝周圍的內襯填充最厚實外,中底Phylon材質向上延伸及後跟鞋身較高,可包覆較大的腳踝面積,加上鞋面Fuse材質比較硬,使Hyperdunk在踝部支撐方面為三雙最佳。
CFD2 Low的腳踝包覆面積在三者居中,主要依靠後跟穩定器的向前延伸包覆支撐,搭配內襯填充及鞋舌厚度,整體踝部支撐表現一般。
鞋底穩定性:
Crazylight 2015:&A&
Hyperdunk:&A
CFD 2 Low:&A
Crazylight 2015的中足抗扭轉X型TPU片,中底 StableFrame及寬廣平坦的外底確保了鞋底的穩定性。
Hyperdunk雖然沒有可視的抗扭轉TPU片,但穩定性主要源自於Phylon中底延伸,以及底盤較鞋身外擴許多,搭配材質硬朗的外底,即便沒有outrigger,但實戰中感覺腳沒有過度扭轉的情況,穩定性相當優異。
CFD 2 Low也沒有可視的中足抗扭轉TPU片(或許像1代一樣有放置在中底層內?),外底側邊有塊面積不大的outrigger提供防側翻,Charged在中底界也屬穩定材質,不論實戰或用手扳折鞋底,都不容易產生變形。
三雙鞋款在鞋底穩定性上沒有太大的差異,都做得頗為出色。
後跟穩定性:
Crazylight 2015:&A&
Hyperdunk:&A
CFD 2 Low:&B
Crazylight 2015 後跟TPU片的材質硬朗,並向內收,對腳跟的鎖定非常出色。
Hyperdunk 的Phylon中底延伸,可固定住腳跟下半部分,加上鞋身比較高,隱藏的穩定裝置包覆住腳跟上半部分,內襯極厚,腳跟牢牢的鎖定在鞋身內。
CFD 2 Low的隱藏式後跟穩定器材質硬且左右兩側的包覆範圍很大。實測中發現腳跟的確在兩側固定的很好,但是會稍稍上下滑動,可能是穩定器高度偏低及鞋面上半部比較柔軟的關係。
Crazylight 2015:&S&
Hyperdunk:&D
CFD 2 Low:&B
三雙在鞋舌都是透氣網眼布料,但型態不太一樣
Crazylight 2015的Primeknit編織面料有遍布鞋身的超大散熱孔洞,號稱最透氣鞋款絕不為過。
Hyperdunk紡織面料具一定透氣性,不過為了鞋面強度及耐用性,鞋面內層的黏合材質與全掌內靴讓鞋身內部還是有相當程度的燥熱感。
CFD 2 Low經歷1代的極差透氣後,這次2代以網布+ClutchFit+輕薄織物構成的材質,不僅維持1代的包覆性與鞋面支撐力,還大大的加強散熱效果。
Crazylight Boost Primeknit g (US9.5)
Hypedunk 2015 Low:約390g (us10)
ClutchFit Drive 2 Low:約404g (us10.5)
更成熟的Boost技術,與創新的Primeknit鞋面技術,讓Crazylight Boost Primeknit 2015不論實戰性質或穿著體驗,都達到了此系列的新高度,非常適合對透氣性有強烈需求,或特別喜愛體驗新科技的球友。此外,秉持著DIY試驗的的精神,在兩個比較明顯的缺點(前掌緩震與前掌包覆性),筆者也透過添加緩震墊得到解決,或許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試。
單獨看Hyperdunk 2015 Low的綜合性能,其實表現並不差(盡量忽視那Zoom Air&吧),如果你比較重視鞋身支撐力與包覆性,且對於緩震沒有太大要求,那麼Hyperdunk 2015 Low可以考慮,但若是回顧這系列以往的輝煌歷史,那今年的Hyperdunk就可以說是不進反退了。
ClutchFit Drive 2 Low的Ortholite鞋墊讓他注定在反應性上吃虧,過於柔軟的塌陷感,不論在啟動或反彈速率都不突出,但是也正因為有這鞋墊,加上進化後的ClutchFit鞋面提供完美包覆及出色的支撐,穿著舒適度非常高,建議不追求切入速度的投射型球員穿著。
關於作者 / 作者更多文章
籃球鞋評論
一點點棒球...一點點籃球...一點點足球...構成現在的我
運動收藏當月熱門作者Crazylight Boost 2016 这些拿来当跑鞋怎么样
价格比ub便宜,样子我个人感觉也比ub好看,想买双美国队版的拿去跑跑步打打球
这些回帖亮了
客观来说,clb2016相较于跑步鞋偏硬,重量也大于一般跑步鞋,并且boost的调教或者说硬度也较大,严格意义上并不是一双很合格的跑步用鞋。但是千金难买你喜欢,只要你喜欢又有什么不可以呢?至少像你说的颜值很高分啊
引用1楼 @ 发表的:不跟脚,跑步要死那打篮球就跟脚了?
觉得没问题吧!篮球还是以跑步为主の运动吧!再说了,小时候还这么分吗?一双鞋可以打篮球,踢足球,踢人,必要时刻可以当远程武器…
不跟脚,跑步要死
不跟脚,跑步要死
引用1楼 @ 发表的:不跟脚,跑步要死那打篮球就跟脚了?
引用2楼 @ 发表的:那打篮球就跟脚了?我说打篮球跟脚了?
客观来说,clb2016相较于跑步鞋偏硬,重量也大于一般跑步鞋,并且boost的调教或者说硬度也较大,严格意义上并不是一双很合格的跑步用鞋。但是千金难买你喜欢,只要你喜欢又有什么不可以呢?至少像你说的颜值很高分啊
引用1楼 @ 发表的:不跟脚,跑步要死我觉得还可以啊
运动鞋么,你不是特专业特讲究的那种,篮球鞋你也可以穿去跑步
当跑鞋来穿感觉重了
还是买黑色白底那个好看
我的全白穿一下刷一次...
不适合拿来跑步。
估计人出去了 鞋在原地...
不合适吧……
这贴里多少张口就来的啊…
觉得没问题吧!篮球还是以跑步为主の运动吧!再说了,小时候还这么分吗?一双鞋可以打篮球,踢足球,踢人,必要时刻可以当远程武器…
只要你开心
我那双ub 当时体测
跑1000米很轻松比max90舒服
但是跑五十米短跑的时候太软了
发力支撑不够差点扑街
个人觉得clb2016本来就是打球压马路兼顾的鞋子,所谓不跟脚,我的感觉就是穿船袜的时候,袜子后跟会往下掉,应该是有缝隙,然后反复磨的结果,穿长袜没这个问题。首先clb2016脚感不如ub,而ub更适合压马路。如果专业跑步,可以选A家。个人感觉,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我穿船袜也跟脚,所以这玩意要买,先得试。不是人人都合适,特别是那些无脑跟风的人。
有想法,有创意,不试不知道
比跑鞋硬点,试了无不合脚,我觉得要看人。
事实是篮球鞋Boost没那么软,跟UB还是不一样的
篮球鞋都能踢球跑个步算啥。只要你想,她就是你的翅膀。
引用1楼 @ 发表的:不跟脚,跑步要死和脚型尺码有关系,我穿没有不跟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36人参加团购739.00元&999.00元
768人参加团购368.00元&799.00元
1352人参加团购739.00元&1299.00元
94人参加团购499.00元&899.00元
288人参加团购258.00元&569.00元
2101人参加团购228.00元&358.00元
746人参加团购496.00元&949.00元
274人参加团购328.00元&699.00元
100人参加团购328.00元&850.00元
181人参加团购254.00元&499.00元
1744人参加团购1399.00元&1749.00元
154人参加团购239.00元&649.00元#X-Lab#【一哥之争】CRAZYLIGHT&BOOST&2016实战评测
相传上回书(点红字可回顾)
,有大唐来的忠实读者吐槽图片没有给到整体,好吧……都是成年人,这一次满足你: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800/tc./mmbiz_qlogo_cn/c22a51df4a08efef818ea.jpg" DATA-ORIGIN-SRC="/mmbiz/aCfEfSp3JRnaWDkVlNsIhYpZXO27o7mbeZ93cxOgJAzUk72LEelibAQ5KwurbbJPwmpJrwodzuVzQh07Il5Ivrg/0?wx_fmt=jpeg" ALT=""
TITLE="#X-Lab#【一哥之争】CRAZYLIGHT&BOOST&2016实战评测" />
不好意思,放错图了,是这个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800/tc./mmbiz_qlogo_cn/734d1d954b8b7e7cdd878e2f5ecf7cfa.jpg" DATA-ORIGIN-SRC="/mmbiz/aCfEfSp3JRnaWDkVlNsIhYpZXO27o7mb3MLQDxT1ZsoDXrGkpt421WQNiccl295tzeQ9dLAHgLAd6ZSnV8yG3tA/0?wx_fmt=jpeg" ALT=""
TITLE="#X-Lab#【一哥之争】CRAZYLIGHT&BOOST&2016实战评测" />
开个玩笑不要介意啦,说明上期静态评测的伏笔也算埋的成功其实在实战评测中会给到许多的球鞋整体图,而且穿着起来看更加能反映出它的上脚效果。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800/tc./mmbiz_qlogo_cn/d0ac4feed3b6246ab9faa.jpg" DATA-ORIGIN-SRC="/mmbiz/aCfEfSp3JRnaWDkVlNsIhYpZXO27o7mb9djNZv6M56dn2nHFicicDJnkMvibHQlQEOwOrSyj1BDjDmf1rjRBOcIMg/0?wx_fmt=jpeg" ALT=""
TITLE="#X-Lab#【一哥之争】CRAZYLIGHT&BOOST&2016实战评测" />
& & & & 上次也提到了,这回笔者将通过与同门D LILLARD
2(DL)鞋款的对比,来谈下CRAZYLIGHT BOOST 2016(CL)的实战感受。
身高:180cm
体重:80KG
打球位置及风格:PG/SG,偶尔客串SF,突跳结合,持球过人,较多变向、变速和连续跳跃。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800/tc./mmbiz_qlogo_cn/676fc97c2761af22cda4f435d8496689.jpg" DATA-ORIGIN-SRC="/mmbiz/aCfEfSp3JRnaWDkVlNsIhYpZXO27o7mbILSJRZ6FzIyl2b9e8sorsSEZe8rdCwYRImhwrwOINfGx9oAibYCDVuQ/0?wx_fmt=jpeg" ALT=""
TITLE="#X-Lab#【一哥之争】CRAZYLIGHT&BOOST&2016实战评测" />
这方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两双都算是设计较为出色的低帮鞋款,DL更为硬朗,CL鞋面花纹更为华丽且摸起来更为柔软。细节上CL会稍逊一筹,特别是在外底上,毕竟是团队鞋款嘛,但鞋面上的设计却毫不逊色。鞋带系统CL要显得简洁一些,但系紧后的锁死效果还是不错的。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800/tc./mmbiz_qlogo_cn/cc2e0ba0c0a5b8cb37f3d934.jpg" DATA-ORIGIN-SRC="/mmbiz/aCfEfSp3JRnaWDkVlNsIhYpZXO27o7mbdzMoAFuoGMFluBylIXWdO4eiaJA62kv1opAIzPiciaLoBqUx02tBs1LtQ/0?wx_fmt=jpeg" ALT=""
TITLE="#X-Lab#【一哥之争】CRAZYLIGHT&BOOST&2016实战评测" />
个人还是比较喜欢DL的,一是球星光环(这次季后赛利拉德的表现简直了),二是外形较为硬朗,三是鞋款设计层次感丰富,四是喜欢有点儿复古的感觉。
(参考因素:个人喜好、球星效应)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800/tc./mmbiz_qlogo_cn/39cc3ca0ffb3be26c666aab82acbc896.jpg" DATA-ORIGIN-SRC="/mmbiz/aCfEfSp3JRnaWDkVlNsIhYpZXO27o7mbWyckg2pMDtZMVPsD9yR432tEQmR9evJMm70lJZD7oz7wfXU7MaHe1A/0?wx_fmt=jpeg" ALT=""
TITLE="#X-Lab#【一哥之争】CRAZYLIGHT&BOOST&2016实战评测" />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800/tc./mmbiz_qlogo_cn/fe14d265ede69d096880.jpg" DATA-ORIGIN-SRC="/mmbiz/aCfEfSp3JRnaWDkVlNsIhYpZXO27o7mbvuF0awhsF90gBDnBKNUp65TcMib8icrzOibPybgjuPicJ4cj1MiaP82gwrA/0?wx_fmt=jpeg" ALT=""
TITLE="#X-Lab#【一哥之争】CRAZYLIGHT&BOOST&2016实战评测" />
DL使用全内靴设计,内靴弹性十分有限,而CL采用的半内靴设计且弹性更大,在穿脱方面CL会更加容易些,不会像DL那么难于穿入。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800/tc./mmbiz_qlogo_cn/0bd4e18711a.jpg" DATA-ORIGIN-SRC="/mmbiz/aCfEfSp3JRnaWDkVlNsIhYpZXO27o7mb2fqX7je7ygEPuL8icNzGG2QWFYa6IaZmjiczISEO7wwJ0c4jHB8UsmRg/0?wx_fmt=jpeg" ALT=""
TITLE="#X-Lab#【一哥之争】CRAZYLIGHT&BOOST&2016实战评测" />
CL在前掌外侧采用了TPU ROLLCAGE,增加了一定强度的侧向稳定性,加之鞋带系统采用了DYNAMIC
FITWEBBINGS技术,前掌的包裹度要好于DL,特别是在做侧向移动与急停动作时,感受会更加明显。这里的包裹性仅指前掌,脚踝部分后面会提到。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800/tc./mmbiz_qlogo_cn/78eaee1f434a7c.jpg" DATA-ORIGIN-SRC="/mmbiz/aCfEfSp3JRnaWDkVlNsIhYpZXO27o7mbBib0PMBx7FQAugxe954IyM75xXibax8hAax9B6H1F1M1zcU7vbvJeAyg/0?wx_fmt=jpeg" ALT=""
TITLE="#X-Lab#【一哥之争】CRAZYLIGHT&BOOST&2016实战评测" />
透气性方面CL也要明显优于DL,主要是内靴的材质和网眼设置的密度导致的。伏天儿北京闷热无比,外场打一会儿衣服就全湿透了,不过CL的鞋面透气表现倒是还不错,不会让穿着者会特别注意到脚部热量。
(参考因素:舒适性、透气性、包裹性)
低帮鞋对于穿着者脚踝部位的表现呈两极化,最大化释放灵活度的同时无视着支撑性的辅助。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800/tc./mmbiz_qlogo_cn/9935bedfa9cbd49.jpg" DATA-ORIGIN-SRC="/mmbiz/aCfEfSp3JRnaWDkVlNsIhYpZXO27o7mblCicuPJOyWySC0LiaGiaJgTIldFxSHYS9LhiczDXAzibjv8RyXyWlsUTEZg/0?wx_fmt=jpeg" ALT=""
TITLE="#X-Lab#【一哥之争】CRAZYLIGHT&BOOST&2016实战评测" />
从图片可以看出,虽然都是低帮鞋款,但DL的高度还是要高于CL,特别是后跟部位,CL上像袖口般设计的后跟翻下后高度会更低。虽然两双鞋在鞋帮部位都没有针对防止脚踝外翻的设计,虽然内衬CL要明显厚于DL,但在脚跟的包裹上由于高度的原因,CL要明显差一些。笔者的尴尬经历提醒大家,在实战中一定要将鞋带系得很紧才能防止鞋子脱落的意外发生。。。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800/tc./mmbiz_qlogo_cn/c0ecdf6b291efab.jpg" DATA-ORIGIN-SRC="/mmbiz/aCfEfSp3JRnaWDkVlNsIhYpZXO27o7mbmCzsHf6fyeobBnBphZRkL5ZH3Xd10yYJQlI5L4dib3HLrcBibib9orsag/0?wx_fmt=jpeg" ALT=""
TITLE="#X-Lab#【一哥之争】CRAZYLIGHT&BOOST&2016实战评测" />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800/tc./mmbiz_qlogo_cn/b5bd5bc8c97befc3eec73.jpg" DATA-ORIGIN-SRC="/mmbiz/aCfEfSp3JRnaWDkVlNsIhYpZXO27o7mbZuJogb9tQKOoGZEDqjrad9jEeGooEQ3THcvz03x3w9sEA4esL0SEsQ/0?wx_fmt=jpeg" ALT=""
TITLE="#X-Lab#【一哥之争】CRAZYLIGHT&BOOST&2016实战评测" />
根部的TPU包裹,两双鞋都十分巧妙把个人和品牌logo设计在上面,醒目且美观,CL的材质会更硬一些,控制形变增加球鞋整体性。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800/tc./mmbiz_qlogo_cn/e8e7ebe46e1b8df387e1abd.jpg" DATA-ORIGIN-SRC="/mmbiz/aCfEfSp3JRnaWDkVlNsIhYpZXO27o7mb8v1JLsoYD89baic6p1kXwXMcF5ibTBQtlvCeibKaIVFBZG1pSYR9MF4pg/0?wx_fmt=jpeg" ALT=""
TITLE="#X-Lab#【一哥之争】CRAZYLIGHT&BOOST&2016实战评测" />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800/tc./mmbiz_qlogo_cn/2d7efd0ee4e7d307ecc69e.jpg" DATA-ORIGIN-SRC="/mmbiz/aCfEfSp3JRnaWDkVlNsIhYpZXO27o7mbfecU94YC3ZUz9ojzddFwOHOYquDupQJAlYYnOdWaSwCohRINb3WLfg/0?wx_fmt=jpeg" ALT=""
TITLE="#X-Lab#【一哥之争】CRAZYLIGHT&BOOST&2016实战评测" />
(抛去个人脚踝力量不说,个人认为低帮鞋对于脚踝的保护主要取决于鞋身的包裹性和整体性,因此在鞋帮这方面,由于CL的鞋跟处的包裹问题,整体上还是稍逊于DL)
中底表现:
全掌BOUNCE对决全掌BOOST,我们知道这次DL对于中底BOUNCE的调校相较于以往已经有了很大改善,同时也得到了大众的好评,个人上脚后也是对它的软弹表示惊奇,单独上脚两双鞋很难在后掌缓震表现上分出伯仲,但同时鸳鸯上脚后,差别就能够体会出来了。CL的缓震会更加柔软,反弹的力度会更大一些,如果说后掌差别还是比较细微的话,那么前掌差别更加明显,DL场地感更强几乎没有回弹,CL把前掌反应速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同时增加了一定缓震回弹。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800/tc./mmbiz_qlogo_cn/676fc97c2761af22cda4f435d8496689.jpg" DATA-ORIGIN-SRC="/mmbiz/aCfEfSp3JRnaWDkVlNsIhYpZXO27o7mbILSJRZ6FzIyl2b9e8sorsSEZe8rdCwYRImhwrwOINfGx9oAibYCDVuQ/0?wx_fmt=jpeg" ALT=""
TITLE="#X-Lab#【一哥之争】CRAZYLIGHT&BOOST&2016实战评测" />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800/tc./mmbiz_qlogo_cn/dbf87bdaaf.jpg" DATA-ORIGIN-SRC="/mmbiz/aCfEfSp3JRnaWDkVlNsIhYpZXO27o7mb6gy1zq4XrtcSu35srYEX1Lu87Ae3W634Hw8m3n0ta8LmRB6k1IV0icg/0?wx_fmt=jpeg" ALT=""
TITLE="#X-Lab#【一哥之争】CRAZYLIGHT&BOOST&2016实战评测" />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800/tc./mmbiz_qlogo_cn/da196bb5cb5.jpg" DATA-ORIGIN-SRC="/mmbiz/aCfEfSp3JRnaWDkVlNsIhYpZXO27o7mbIhhcqeehmAokAiaK2dBysrynccic3WA5gTicuKaRjibS8xy2d4XoCFXhYQ/0?wx_fmt=jpeg" ALT=""
TITLE="#X-Lab#【一哥之争】CRAZYLIGHT&BOOST&2016实战评测" />
从图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中底厚度DL要厚于CL,但在实际穿着中的感觉却是相反的,个人认为是CL的TPU抗扭贴片起到了一定作用,承托起了整个中底,抵抗一定形变的同时增加了中底的稳定性。实战表现来看,CL的前后掌联动更加柔和顺畅,但中底侧向的稳定性还是不如DL,只能通过鞋面的包裹保护来补位。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800/tc./mmbiz_qlogo_cn/6b0cff1dbc6f35d75af167a3.jpg" DATA-ORIGIN-SRC="/mmbiz/aCfEfSp3JRnaWDkVlNsIhYpZXO27o7mbWw64OK4NgHp6BBg84IDNRzPpAsvSjF9vmkMJa1w8CdwiaGmKFvqjibBQ/0?wx_fmt=jpeg" ALT=""
TITLE="#X-Lab#【一哥之争】CRAZYLIGHT&BOOST&2016实战评测" />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800/tc./mmbiz_qlogo_cn/0ca5435aaa3bb868a620.jpg" DATA-ORIGIN-SRC="/mmbiz/aCfEfSp3JRnaWDkVlNsIhYpZXO27o7mbQgmOI7lUYEocsBwqTnvia9qiclu6E8c0Lhu5ZcJdtQlUxd63cnoicduUQ/0?wx_fmt=jpeg" ALT=""
TITLE="#X-Lab#【一哥之争】CRAZYLIGHT&BOOST&2016实战评测" />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800/tc./mmbiz_qlogo_cn/6e180dc0b85e7e7e7e5e256df7e2117d.jpg" DATA-ORIGIN-SRC="/mmbiz/aCfEfSp3JRnaWDkVlNsIhYpZXO27o7mbPwYRgCwuLyziag1rwGIGricXjv2KX7GU1roQTDm9WQjUzQ2NC5kibyEug/0?wx_fmt=jpeg" ALT=""
TITLE="#X-Lab#【一哥之争】CRAZYLIGHT&BOOST&2016实战评测" />
缓震性CL>DL
稳定性DL>CL
外底表现:
外底的抓地能力CL完胜,不同方向的急停都能够很好的通过外底进行制动。白色款CL虽没有采用马牌外底,但通过两星期的实际穿着,翻看鞋底磨损还是比较有限的,相信采用马牌外底的其他配色CL会更好一些。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800/tc./mmbiz_qlogo_cn/8b0ab2b7c50880eea07f767f93247c82.jpg" DATA-ORIGIN-SRC="/mmbiz/aCfEfSp3JRnaWDkVlNsIhYpZXO27o7mb953ENgY7icvQlY1sxg8mkxcMXgzcIeJO7uiab5NsvfH5I58iaYKBkp66g/0?wx_fmt=jpeg" ALT=""
TITLE="#X-Lab#【一哥之争】CRAZYLIGHT&BOOST&2016实战评测" />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800/tc./mmbiz_qlogo_cn/e45a45f3d2ce6.jpg" DATA-ORIGIN-SRC="/mmbiz/aCfEfSp3JRnaWDkVlNsIhYpZXO27o7mbfx6iaLhuvwuvF18oCWWKR52ibxUuwmtvibEeXZZwFuYpGf9rx8LtGhVaQ/0?wx_fmt=jpeg" ALT=""
TITLE="#X-Lab#【一哥之争】CRAZYLIGHT&BOOST&2016实战评测" />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800/tc./mmbiz_qlogo_cn/d83baf385c.jpg" DATA-ORIGIN-SRC="/mmbiz/aCfEfSp3JRnaWDkVlNsIhYpZXO27o7mbIm61UqPDImT3dCkq4CeKEIiciabicYdDRqZlsPnXjm26Qvsoia7ic9ecrGw/0?wx_fmt=jpeg" ALT=""
TITLE="#X-Lab#【一哥之争】CRAZYLIGHT&BOOST&2016实战评测" />
两款鞋的市场价格应该相差200左右,反而是签名鞋款更低一些,但做为CL可以有一些球员PE配色的更多选择。如果追求新科技体验boost带来的爽弹果断入CL吧,考虑到脚跟包裹问题建议还是买正常码,前掌外侧TPU挤压所带来的一定不适感会随着穿着时间的延长而减弱,接下来就来享受肥沃的BOOST吧~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800/tc./mmbiz_qlogo_cn/734d1d954b8b7e7cdd878e2f5ecf7cfa.jpg" DATA-ORIGIN-SRC="/mmbiz/aCfEfSp3JRnaWDkVlNsIhYpZXO27o7mb3MLQDxT1ZsoDXrGkpt421WQNiccl295tzeQ9dLAHgLAd6ZSnV8yG3tA/0?wx_fmt=jpeg" ALT=""
TITLE="#X-Lab#【一哥之争】CRAZYLIGHT&BOOST&2016实战评测" />
当玫瑰逐渐枯萎,城墙已然倒塌,
建立一名新的巨星已然成为ADI接下来的任务,
当89年的哈登遇上90年的利拉德,
两个才华横溢的当打球星的场下对决就此展开,
我们不妨大胆的预测下一代的利拉德鞋款会采用BOOST科技、
哈登的个人签名鞋款也终将到临,
谁将成为新的ADI一哥我们拭目以待。
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从此篇评测中,
对这两位球星代言的鞋款有一个了解和对比,
对你的选购起到一定帮助。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800/tc./mmbiz_qlogo_cn/d9f5ddc2faf66f196c2434c.jpg" DATA-ORIGIN-SRC="/mmbiz/aCfEfSp3JRnaWDkVlNsIhYpZXO27o7mbrA3IwRpXEajdV8Dnhj86wxDviarGlLngjvhrdTHO0oP2b1yVUakOBcQ/0?wx_fmt=jpeg" ALT=""
TITLE="#X-Lab#【一哥之争】CRAZYLIGHT&BOOST&2016实战评测"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razylight boost2016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