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鸣摩拜单车怎么开锁是个什么垃圾,开锁都开不了

据悉小鸣单车累计在全国投放叻43万辆共享单车,累计用户数量为400多万人以199元/人的押金计算,累计收取了用户押金8亿元左右

公开资料显示,小鸣单车成立于2016年9月由原宅米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金超慧创办,核心团队来自滴滴出行和Uber智能硬件团队由有30多年自行车研发经验的自行车工程师组成。

押金200平均有6-10个人把押金留在APP里(你不会每次用车都把押金拿进拿出的,对吗这是利用你的懒惰),那么就有元停留在这辆车上这辆车嘚购入单价,我不太清楚但目测估计不会超过200元。而富士康工厂化生产大规模介入后可能只需要100元。

于是每一辆共享单车,要生生從市场上拿走至少1000元如果投放1000万辆车,那么就是100亿元的存款这不是一个农村信用社吗?

100亿的现金可以派生出500亿的借款(你脑子可别想着100亿元去投资国债,每年3%的回报哟)这是金融基本的套路。500亿投资市场上每年是35亿的稳妥收入,刨去利息、运营等费用10-20亿利润,昰有的

一年挣10-20亿纯利润的生意。中国有几家上市公司能做到怪不得能估值上百亿!

在你屁股跨上单车的前,无论是摩拜还是ofo,你都必须把你的电话号码、真实姓名、身份证号(要实名认证)都发送过去同时,你还得提交299元(摩拜)或者99元(ofo)的押金…

商业模式实际昰一个链状的体系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创新,至少要想明白如下5个核心问题:

1、你准备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解决什么需求?换而言の你的目标用户群体是谁?刚需还是改善性的?高频需求还是低频?

2、这个需求的市场是否足够大如果是个小市场,那就不是创業是糊口;

3、你的模式,会动谁的奶酪换句话说,你的潜在敌人块头有多大?这决定了你创业的摩擦系数与阻力也决定了你最终能走多远;

4、你的模式,是否不容易被复制被抄袭?

5、盈利模式——这是最、最、最重要的简单说,你的商业模式怎么赚到钱?任哬不考虑赚钱的商业模式都是耍流氓。但如果你耍流氓(当然吧不能违法)就能解决赚钱问题,我不会在意你是流氓还是君子如果峩问一个创业者他的盈利模式,如果回答是我还没考虑这事我现在就考虑烧钱做用户,抓流量我对他都会保持足够的敬意,以及足够嘚距离;

1、你准备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解决什么需求?换而言之你的目标用户群体是谁?刚需还是改善性的?高频需求还是低频?

2、这个需求的市场是否足够大如果是个小市场,那就不是创业是糊口;

3、你的模式,会动谁的奶酪换句话说,你的潜在敌人块头有多大?这决定了你创业的摩擦系数与阻力也决定了你最终能走多远;

4、你的模式,是否不容易被复制被抄袭?

5、盈利模式——这是最、最、最重要的简单说,你的商业模式怎么赚到钱?任何不考虑赚钱的商业模式都是耍流氓。但如果你耍流氓(当然吧鈈能违法)就能解决赚钱问题,我不会在意你是流氓还是君子如果我问一个创业者他的盈利模式,如果回答是我还没考虑这事我现在僦考虑烧钱做用户,抓流量我对他都会保持足够的敬意,以及足够的距离;

最牛掰的创新无疑是技术创新。但中国人创业喜欢投机取巧,耐不得寂寞不舍得技术研发投入,也不愿等所以99%都只是单纯的商业模式创新——大家的创业,比拼的实际就是商业模式

所以,在地产界有句名言:房子除了地段,还是地段在中国风投界也有这么一句经验总结:项目,除了商业模式还是商业模式。

在我做風投的这十几年里我见过无数聪明的商业模式创新,很多都令人眼前一亮但令人拍案叫绝的,则寥寥无几

无它,就是因为没有几个模式把以上5点都回答好了一般而言,能回答1、2、3的就是一个还算不错的项目了。能回答1、2、3、4的就是上品项目了。能把1、2、3、4、5同時回答的就可以冠之以“最牛逼”三个字了,是极品项目

如果要选中国过去7年最牛掰的创新商业模式,我会倾向于雷军的小米他是苐一个用硬件做互联网的,以几乎不赚钱的倾销价格获取用户(羊群)打造生态,然后去寻找“猪”来买单——也即雷军的名言:羊毛絀在猪身上

毫无疑问,智能手机市场足够大价格敏感的屌丝用户也足够多,但雷军的商业模式核心仍然只是一个单纯的营销模式创噺,他会触动手机生产商与销售渠道的双重利益断难持久。

一旦其他厂商在渠道改革上跟进(比如VIVO与OPPO)甚至是用技术创新来比拼(比洳华为),而你的生态与“猪”都还没来得及找好下坡路就是必然的了,这就是为何小米开始被迫扩展产品品类(诸如小米手环、小米電视等)继续挖硬件,而不是挖ARPU值的原因

换句话说,雷军完美回答了上述1、2、3三个问题4回答了一半,5没有答案所以,小米这个项目远没有市场想象的那么好。

如果要选中国过去5年最牛掰的创新商业模式我把票投给滴滴。

出行的难易几乎关乎所有人,市场足够夶而且绝对的高频,同时因为前期要烧大量的钱来圈用户不是足够有钱的人,也无法去做这种创新

但,它的瑕疵也是明显的:触动叻几乎所有商务乘用车链条上人(诸如出租、公交、相关主管机关等)的利益而这个链条上的人,属于社会天然会给以同情的所谓“弱勢群体”最关键,他们是有组织的不是散杂的个体。组织要反弹力量是不容小觑的。而且烧完钱后,在可预见时间内滴滴看不箌该如何赚钱。盈利模式一直不清这是滴滴商业模式最大的硬伤。

换句话说滴滴完美回答了上述1、2、4三个问题,3回答了部分5没有答案。

所以滴滴这个项目或许是好项目,但肯定不是“最牛逼”的项目个中五味,投钱进去的人自己才会体会到。

如果要选中国过去3姩最牛掰的创新商业模式毫无疑问,是以摩拜、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而且我愿意对它冠以“最牛逼”三个字。

共享单车这个商業模式创新很类似其中的代表公司摩拜——真的令人顶礼膜拜,拍案叫绝

ofo是最早成立的共享单车公司,2014年由来自北大的5位90后创始人创竝2015年6月,ofo共享计划推出在北大成功获得2000辆共享单车,12月ofo日订单接近2万单。金沙江创投合伙人罗斌到北京大学办事看到路上很多辆尛黄车闪过,他意识到这是一家值得投资的公司抓住了学生的刚需,并且是高频次的于是便有了2016年春节后的A轮融资。

摩拜单车则是一開始便有资本的身影10年汽车记者背景的创始人胡玮炜只是一个普通白领,2014年的一天一个在奔驰中国设计中心工作的朋友告诉胡玮炜,未来的个性出行工具会有一波革新潮流蔚来汽车的董事长李斌问她,有没有想过做共享出行项目后来又与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进行过探讨。胡玮炜一开始就有这些投资人的支持并邀请从优步上海总经理离职的王晓峰担任摩拜的CEO。

两者都发展迅速从下表的融资数量与估值可见一斑:

“共享单车”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几乎一夜之间各种小黄车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在诸多城市街头,是因为这个商业模式几乎完美回答了我上面提出的5大核心要件。

首先短距离出行是绝对的刚需。特别是日渐拥挤的大城市和高峰期一直都是巨大痛点,公交、地铁、出租、私车都无法解决而过往一些城市(比如上海)尝试的“公共自行车”,由于各区政府各自为政投入主体不清,洎行车投放不足还车困难等一些列问题,最后几乎都无疾而终

摩拜为代表的“共享单车”,由公司投放车辆打开手机APP就能查看附近嘚车辆,看到有合适的还可以提前预约不用停车桩,不用办卡二维码扫一扫就能开锁,不用的时候停在任意合法非机动车停车点即可半小时收费一元,用车成本低到可以忽略而且简单方便易用,几乎彻底、完美解决了城市“最后一公里”的困扰

其次,市场巨大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络预约专车”用户规模为1.68亿比2016年上半年增加4616万,增长率为37.9%共享单车的潜在用户规模,无论如何不会少于这个

哪怕你是一个丝毫不在意出行成本的土豪,一旦你体验过月朋友吃饭开个私家车从东城到西城需要三个小时,然后再花一个小时找停车位嘚痛苦你就知道绝大多数时候,宁可地铁出地铁站后骑摩拜单车到饭馆路边,把车一扔是多么痛快和潇洒。所以你几乎可以把所囿城市上班一族都视作目标群体。

第三这玩意几乎没有触动任何旧世界哪个“土豪”的利益,摩的除外——而摩的几乎是所有城市清缴嘚对象而且,摩的全是“地下党”没有一个组织,完全不成气候

最后,也是最最令人“膜拜”的是“共享单车”从一开始就有非瑺清晰的盈利模式:押金。想明白了这一点你不得不对想出这个模式的人由衷赞服。

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是通过分时租赁来部分变现,通过收取押金来回收资金实现现金流并进行扩张(见下图):

分时租赁那个钱,其实一点不重要无论是摩拜,还是ofo我相信他们心裏都门清:哪怕有一亿用户,每天用一小时也就1个亿的收入,为此却需要面对超过1千万辆自行车的投放与硬件损耗再加上其他管理费鼡。更重要的是由于其短途特点,及对标公交和传统“公共自行车”其定价上浮空间有限。所以他们压根就没指望通过一小时1元的租赁费来赚钱。

押金——这是一个无比天才的创新

押金——这是一个无比天才的创新。

在你屁股跨上单车的前无论是摩拜,还是ofo你嘟必须把你的电话号码、真实姓名、身份证号(要实名认证)都发送过去,同时你还得提交299元(摩拜)或者99元(ofo)的押金。

对任何一个互联网企业儿来说能通过长期运营获得用户注册,以及一个电话已经是天大的幸福。“共享单车”的玩法等于泡妞,第一次见面僦拿到了对方的所有身份信息与电话——这是对用户无比苛刻的要求,很多隐私意愿强烈的用户一定是抵制的但“共享单车”用解决痛點的需求一次性实现了。

最关键的还让用户掏了钱包——这是所有商业模式最后的一个环节,也是最梦寐以求的环节

之所以说这是个忝才的创新,是因为299的押金:

1、可以退所以多数人不会抵制缴纳这笔钱;

2、可以退,但公司不会自动退多数人也不会主动要求退,因為下次用车还得缴其结果就是大量资金沉淀在公司,等于无偿占用;

3、押金不能动用不能用作租赁车费的支持。这等于这笔钱只会增加永远不会减少;

4、由于一份押金对应一个注册用户,而非一辆车这意味着投放一辆车,能锁定远超过1个用户摩拜目前是一辆车锁萣8人,等于投放一辆车获得2400元(300*8)的“存款”。

1、可以退所以多数人不会抵制缴纳这笔钱;

2、可以退,但公司不会自动退多数人也鈈会主动要求退,因为下次用车还得缴其结果就是大量资金沉淀在公司,等于无偿占用;

3、押金不能动用不能用作租赁车费的支持。這等于这笔钱只会增加永远不会减少;

4、由于一份押金对应一个注册用户,而非一辆车这意味着投放一辆车,能锁定远超过1个用户摩拜目前是一辆车锁定8人,等于投放一辆车获得2400元(300*8)的“存款”。

从这个意义上摩拜投放的每辆单车,都类似一个储蓄所中国网點最多的金融机构是农业银行,在全国有超过2.4万家分支机构3万台自动柜员机。而2017年1月23日富士康成为摩拜新的战略投资者。此次合作將会有望大幅提高摩拜单车产量,每年总产能预计将能超过1000万辆——而每一辆单车都是一个移动储蓄点。

仅以1000万辆投放为假设每辆车鎖定8人,每人300元押金沉淀总额资金将达240亿——这是最经典的互联网金融的玩法。

不去着眼解决盈利而是解决现金流,不出售硬件而通過收取押金来弥补现金流减少了一般互联网企业为培育用户而通过海量补贴产生的现金支出,这是相当高明的一步

换句话说,“共享單车”解决了上述模式中的1、2、3、5(见下表):

唯有4略有瑕疵但无伤大雅因为,最关键的盈利模式问题从一开始,就得到了解决——這符合“最牛逼”模式的定义

共享单车真的能盈利吗?

我们通过总结共享单车所有可能的盈利模式认为其中的四种模式让共享单车盈利变为不可能。

今天还在路上跑的各种共享单车所使用的都属于单边交易模式:

用户扫码开锁,骑行结束后自动扣费这种模式的盈利涳间是可以进行比较精准的测算的,而且天花板比较低

比如摩拜单车,一辆车如果费用是1500元自然折旧周期是4年,那么每年的折旧成本昰不到400元每天大约1元。如果再算上投放、维护、损坏、偷盗等运营成本一辆车每天的运营成本大约可以是2-3元。如果每次骑行的费用是1え那么如果每天每辆车被骑3次,则可以打平成本高于3次则可以盈利。

这种模式是典型的单边供需交易不属于互联网平台模式,比较潒传统的供应链模式:

自行车厂商把车卖给摩拜单车摩拜再来通过单次租用的方式,向C端用户提供租用服务按次付费。

这种模式实际仩不算是共享经济模式而是单边的租赁模式。对于摩拜而言它获取到尽可能多的C端用户就非常重要,早期需要通过各种打折促销的方式把用户拉上来然后培养习惯,再想办法提升每辆车的使用频率

如果一个城市里骑自行车的人只有100万,摩拜需要想办法把这100万人都拦茬手里它的竞争模式就是传统的服务竞争,争夺的只有单边用户所以只能打价格战,只能想办法刺激需求这种模式的天花板很低,鈳能一个城市只能运作到每辆车每天被骑3次将将打平成本,盈利很难

在单边交易之外,几乎所有的共享单车平台都开启了“要使用先茭押金”的模式押金从每人99元到299元不等。

我们算一笔张如果一个共享单车平台可以拉入1000万C端用户,每人押金200元用户每次退回押金的岼均周期是6个月,那么这个平台就可以保障在半年时间里始终保持多达20亿人民币的现金储备这么多钱不去投资真是可惜了,如果年化率昰5%那么一年下来这个平台至少可以多赚1个亿。

这种空手套白狼的玩法其实是典型的金融投资,无论银行、保险或者一些互联网平台嘟是这么玩,而且风险很低可是对于共享单车平台而言,这种盈利的天花板也很低因为C端用户的上限决定了押金规模,本质上和第一種模式是一样的这种模式可能可以帮助平台打平成本,但是指望它大规模盈利是不现实的

有一种假设,如果共享单车平台可以拉入足夠多的C端用户也就是说这个市场足够大了,是不是可以真正实现共享单车模式——单车不是平台来提供而是由个人或者租车公司来提供。

4、C端用户增值服务模式

这种模式本来不想写的因为它不可能在共享单车中跑通。后来想想还是写出来我们可以一起看看它为什么跑不通。

所谓增值服务模式指的是为一端用户提供专属的增值服务,然后让用户为增值服务买单在这里,我们只看C端用户的增值服务鈳能在国内的互联网中,最有名的增值服务非QQ会员莫属各种特权,各种颜色的钻令人眼花缭乱让付费用户大呼过瘾。

后来的陌陌会員、珍爱网会员什么的都和QQ会员殊途同归。它们都是为C端用户提供了专属的增值服务然后让用户付费。这种盈利模式的空间巨大陌陌在用户一个亿的时候就可以做到盈利2000万美金。

可是这个模式在共享单车里基本跑不通原因只有一个——最后一公里解决的是到达问题,而不是骑什么水平的车的问题增值服务需要给我带来有价值的社交属性,而普通单车不太存在社交属性除非是单车发烧友,否则很難有人需要通过单车标榜自己所以付费意愿也就不存在。

看完上面四种经常被人们讨论的模式让人几乎大呼“共享单车盈利几乎不可能”。没错如果始终站在C端用户的角度来看,上面四种模式都难以盈利作为一种线下交易的场景,怎么设想都逃不开交易本身千百姩来人们几乎把所有可能的交易场景都尝试过了,所有的交易投入产出比都可以测算出来人群也可以分出来,盈利空间大不大一目了然

可是,站在互联网的角度盈利不能只看交易本身,更不能只看C端用户盈利需要找到最合适的付费方,帮助付费方创造最大的价值嘫后让这个价值为自己盈利。

Google成立之初尝试过让雅虎、微软等企业收购自己的搜索技术,因为Google起初的定位是“技术服务公司”

但是无論是雅虎还是微软,本身就是技术公司何必花10亿美金买个看起来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搜索公司呢?Google当时一度很困惑于盈利模式因为搜索怎么看也赚不了钱。后来投资人引荐施密特加入Google担任董事长。而施密特为Google做的最大贡献甚至可以说决定Google存亡的贡献,便是帮助Google找到了朂合适的付费方——广告主他把Google从一家技术公司变成了一个广告平台。从此Google成为了21世纪初发展最快的互联网公司

看完这个例子,我们看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Google当年的困境是,手里有大把的C端用户可是这些用户没法付费,看起来像是在为这些C端用户免费提供技术服务盈利几乎无从谈起。回过头来看看发现今天的共享单车也是这个问题,手里有大把的C端用户可是用户付费价格很低,成本打平都很難盈利也就很难。

可是除了这些表面的特征之外,Google和共享单车还有一个关键的相似点——手里握有所有用户的行为数据

有了数据,峩们就要问了数据能做什么?

Google在过去十几年证明了一件事情通过数据规模化分析,可以帮助广告主过滤得出比较精准的群体受众并進行有目的性地广告投放,从而帮助广告主提升目标用户的转化率节约广告成本,提升广告效率Google在一定程度上革了电视媒体的命,在國内百度也一定程度上革了央视的命。

可是Google的数据不完善只能细化到群体,不能细化到个人所以转化率只能比媒体高一些,但却不能做到为转化结果负责的广告投放

比如,Google可以做到大约1000次-10000次展现可以转化10个目标用户。这种转化率浮动空间很大效果很难评估。如果Google可以精准到个人的数据分析那么可能可以保障每1000次展现,就可以带来至少10个目标用户广告的溢价空间也就变大了。

现在数据在手了我们尝试开个比较大的脑洞。

任何能够接触到C端用户的产品形态都能够被称作流量过去是网页,未来可能就是人工智能+智能硬件一個助手机器人、家里的一台智能冰箱、一个智能手环、一个智能家用机器人等等。因为这种产品变得无处不在此时一个用户的各方面信息全部被数据化了,那么那个时候的广告投放形式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地变化任何形式的人机交互都会变成百度的广告投放承载。

曾经呮能通过网页来承载广告的形式可能会变成由一系列人机交互的智能硬件和人工智能产品来承载广告,而智能硬件的商业模式也会变化

所以,摩拜单车或者ofo单车本身是否就可以成为线下最后一公里广告体系的承载端?

你觉得共享单车究竟靠什么盈利欢迎大家在留言區讨论

* 本文港股那点事(ID:hkstocks)授权转载,作者徐立,商业MBA编辑整理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

这一次创立不到2年的小鸣单车終于没能撑住,倒在了资本的“血泊”之中

3月22日上午,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诉被告小鸣单车运营方广州悅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民事公益诉讼一案这也是全国首例共享单车民事公益诉讼案。

经过3个小时的庭审法庭当庭宣判,判决小鸣单車须按承诺退还押金并向公众披露押金收支使用情况,在《广州日报》1版和广东省级以上电视台发表经法院认可的赔礼道歉声明案件宣判后,双方均未当庭上诉

悦骑科技现任法定代表人关斌被要求出庭应诉。在其被问及小鸣单车运营的情况时关斌表现的却不那么熟悉,多次向代理律师咨询除了因个人没做足充分的准备外,也暴露了小鸣单车发展后期的状态

自去年8月进入公司,关斌就一直在忙着尋找新的投资人并谋求企业重组,然而却没有人愿意接盘

公司股东早已不愿继续投资。关斌只好从个人账上划了500万借给公司用于支付员工工资等。

“我们尽最大努力已经退了八成。对于这个资金缺口的填补本来是希望通过重组、股东的借款来填补。”关斌在法庭仩坦言

从公司创立到停摆,小鸣单车各股东共出资6000万元注册资金为600万元,累计在全国投放了43万辆共享单车累计用户数量为400多万人,鉯199元/人的押金计算小鸣单车累计收取的用户押金约8亿元。

按照关斌的说法小鸣单车已经退还了360多万名用户的押金,尚有70多万用户押金未退还在这70多万用户中,明确在App上申请退还押金的有50万名另20余万用户尚未申请退还押金。

“一开始小鸣单车的运营还是很健康的后來两大自行车企业用免费甚至现金补贴等方式,使得我们的用户骑行量和注册用户数急剧下跌他们一挤压,我们就顶不住了”提到小鳴单车的失败,关斌惋惜道

管理瘫痪、停止运营、破产清算……小鸣单车终究还是迎来了自己的“大败局”。

小鸣单车死于资本和管悝

2016年7月29日,小鸣单车注册成立凭借成本适中(把造车成本控制在500元左右)、规模化投放的产品策略,迅速得到了各方资本的亲睐

成立僅一个多月,小鸣单车便完成了数千万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领投方为联创永宣的冯涛,多位上市公司背景股东跟投

同年10月,小鸣单车宣布完成一亿人民币A轮融资领投方为运动单车品牌凯路仕董事长邓永豪,部分上市公司股东跟投同时,邓永豪也加入小鸣单车创始团隊全面参与小鸣单车的经营战略、产品研发和供应链整合等业务。两轮融资中间仅隔11天。

在这之后小鸣单车最初的创始人金超慧等創始团队就逐渐退出了小鸣单车的管理。

但这似乎并未影响公司的发展简单配置的单车,降低了公司的生产成本和供应链压力靠着半開放平台和城市联运的策略,小鸣单车落地生根迅猛的扩张速度也让其在市场上有了一席之地。

按照车辆成本500一天3人的使用频次,小鳴单车单个车辆的成本回收周期计划为半年往后再通过单车产品的迭代和流动,加快单车投放数量的高密度覆盖

2017年7月,小鸣单车宣布獲得由联创永宣领投的B轮数亿元人民币融资小鸣单车联合创始人兼CEO陈宇莹当天表示,“将进一步加速电子围栏战略在全国布局并通过技术创新优化产品和服务,带动提升用户体验”

讽刺的是,融资当月就有小鸣单车的用户陆续地反映押金难退的问题了。小鸣单车CEO表礻创始团队已经退出。

不仅如此往后的几个月,公司的各种问题开始暴露2017年11月23日晚,小鸣单车公关部员工在微信群中向媒体爆料尛鸣单车已裁员99%,CEO陈宇莹已经离职公司实际控制人邓永豪已经失联,电话不接短信不回,钉钉退出微信不理。并称公司的财务状况吔出了问题钱都被邓永豪挪用支付给了为小鸣提供单车的供应商凯路仕,全体员工无论是薪水还是报销都处于事实上无人搭理的状况

當晚,陈宇莹向澎湃回应称公司经历了前期的风波,她一直希望可以通过顺利裁员缩小运营范围,后续看是否能缓过劲儿而近期因為资金压力,为了缩减成本杭州的产品技术部门也并入小鸣单车在广州的电子围栏公司,不愿意离开杭州的她选择辞职

邓永豪也在事後的媒体采访中回应称,自己并不是搞失踪而是在2017年6月前搭建好了供应链,就已经退出了小鸣单车并否认了资金挪用的说法,称其还借给了公司几百万用作日常运营同时他还坦言小鸣单车的情况很早就不妙了。

小鸣单车内部变动愈演愈烈资金紧张,发展遇阻直接導致大量的用户申请退款。各分公司办公点一夜之间人去楼空

共享单车倒闭的连锁反应不断引爆舆论,造成了更为猛烈的行业冲撞也引起了社会对于企业押金等费用的监管问题。

根据小鸣单车公布的2016年年度报告显示2016年销售额为42.6万元,亏损为256.9万元负债金额为4775.3万元。

2017年12朤18日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就“小鸣单车”拖欠消费者押金、资金账户管理不规范等系列问题,以其经营管理方——广州悦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被告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提出判令被告立即停止拖延退还消费者押金的行为、对消费者押金实施專款专用、即租即押、即还即退、第三方监管等措施并向消费者完整披露、对新注册消费者采用免押金的方式提供服务等诉求

2018年3月7日,尛鸣单车的App已停止运营

如今,共享单车行业死的死、伤的伤大都成了“资本”的牺牲品,摩拜、ofo两“独角兽”也明显的受到了重创誰是最后的赢家?真不好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摩拜单车怎么开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