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Wi-Fi5省试点携号转网多年成鸡肋?

航空Wi-Fi试点多年成鸡肋?
  杂志无趣、电视没有、手机不能用,在动辄两三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长途航线上,因“失联”而坐立不安成了很多人飞行中的常态。在我国互联网用户早已超过10亿后,作为高科技代表的飞机却成了最后的信息孤岛。僵持多年,国内航空Wi-Fi市场的发展始终雷声大雨点小,网速低、普及率低让空中上网服务在航空旅客眼中仍形同鸡肋。
   试点多年 网速慢名额须申请
  “海航的国内、国际航线中只有波音787-9这一款机型能提供航空Wi-Fi服务,但这个机型具体执飞哪个航班我们不清楚,您还需要向搭乘航班的空乘人员直接咨询。”客服人员说了又像没说的答复,让商务出差的旅客黄先生无可奈何。
  早在2011年,海航、国航等国内航空公司就开始了空中上网的试点探索,目前四大航都宣称提供航空Wi-Fi服务,但乘客要真想用上航空Wi-Fi,还得靠撞大运。
  如今,新交付飞机和大型宽体客机,尤其是执飞国际航线的机型,是国内航空Wi-Fi的主战场。东航上海飞纽约、洛杉矶等6条航线的所有航班都提供航空Wi-Fi服务,昆明飞巴黎、悉尼等航线,以及北京飞广州、杭州国内航线的部分航班也开通了航空Wi-Fi。而南航只有广州飞北京等2条国内航线,以及北京飞往阿姆斯特丹等6条国际航线提供机上互联网试运营服务。
  国航虽然财大气粗,但还没有在固定航线提供航空Wi-Fi,其机上网络是依机型而定,主要是空中客车A330,以及波音777-200这两类飞机,相关飞机只有几十架。
  目前,四大航的航空Wi-Fi基本都是免费午餐,但相关航班申请使用航空Wi-Fi的名额却很紧俏,这是因为带宽有限,无法满足全舱旅客的上网需求。如南航每次相关航班上只有10个上网名额,乘客只能通过先到先得的抢购方式获取名额。
  试用过空中上网的多位旅客吐槽说,别说看视频,连刷网页都很慢,感觉回到了2G时代,如果不是需要在航班上发紧急邮件,没必要尝试。航空Wi-Fi能看微信、刷微博、收邮件、炒股票,但乘客只能使用笔记本或PAD,Wi-Fi航班仍严格执行手机必须关机的规定。
   高额支出 大投入创造新格局
  美国权威调研机构Routehappy统计,2016年全美有超过78%的航班提供航空Wi-Fi服务。国内一项调查也发现,旅客对于航空Wi-Fi服务已变为强需求,超过70%的旅客愿意付费享受航空Wi-Fi服务。
  用户的翘首以盼,改变不了航空Wi-Fi高投入的现状,这也是其发展壮大的重要障碍。航空Wi-Fi有两种主流技术,一种是利用卫星传输信号,另一种是由地面基站向空中发射信号,建设类似4G的空中网络。行业估算,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每架飞机的Wi-Fi设备成本平均要花350万元人民币,这还不包括租赁宽带、软件、安装、维护等相关费用。
  不过,空中上网的诱人前景还是吸引不少企业加大投入。近期中国联通成立合资公司“联通航美”,发布机载通信服务和产品,与国航等合作出击中国航空Wi-Fi市场,还提出将制定机上网络门户准入标准。几乎与此同步,Wi-Fi万能钥匙也投资航空Wi-Fi服务提供商世纪空联。今年7月,国际巨头霍尼韦尔也来华向中国航空公司推销自己基于大数据方案的航空Wi-Fi技术。
   免费少有 有望造百亿级市场
  目前,中国具备上网功能的飞机只有几百架而已。与东航、南航、厦航和海航合作开通航空Wi-Fi服务的中国电信披露,截止到2017年6月,其合作的在网运营飞机达到95架,累计航班数量超过5万班次,服务乘客总量将近58万人次。
  但即使保守估算,每天国内都会有至少数百万人次搭乘飞机,这也意味着,绝大多数人在飞行时还是会“失联”。“中国联通这次专门设计提供的机载通信业务,是想推动国内航空Wi-Fi迈入天地互联的新时代,未来让乘客逐步享受到跟地面互联网体验一致,畅通无阻的网络服务。”中国联通集团姜正新副总经理说。
  在国际大型航空公司中,目前只有挪威航空等少数企业提供完全免费的航空Wi-Fi服务,按航段、流量或使用时间收费是主流商业模式。
  联通方面透露,未来也会考虑收费模式,飞机乘客多数是高端客户,由乘客付费是可能突破的方向。业内预测,航空Wi-Fi在中国的付费商用模式或将于今年底前实现,这有望打造出一个至少百亿级的巨大市场。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教育行业网络安全呈现出机构多、人员多、系统多、数据多、关注度高、影响面广的特点....
吴建平院士CCTV-1开讲:中国互联网的新时代。1月27日晚十点半档,中国工程院院士,...
互联网行业的“倒逼”逻辑在于外部发起,那就是“我颠覆你,而跟你无关”,而教育信息...摘要:苹果在去年发布的iPhone8/iPhone8Plus/iPhoneX中加入了无线充电功能无线充电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技术了,小编最早接触无线充电是在Palm手机上,但是充电慢、发热严重,体验一般苹果一
苹果在去年发布的iPhone 8/iPhone 8 Plus/iPhone X中加入了无线充电功能无线充电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技术了,小编最早接触无线充电是在Palm手机上,但是充电慢、发热严重,体验一般苹果一直都是新技术的推动者,这次新 iPhone加入无线充电功能,势必会带来一波新的普及今天给大家带来知名配件厂商anker推出的无线充电新品Anker超极无线充,已经适配iPhone 7.5W无线充电开箱Anker超极无线充包装盒为白色,右上角是蓝色logo整个盒子凸印自家商品icon,十分有质感也突出了自己在配件领域的地位打开包装,抽拉式设计圆饼形的无线充电板,使用蓝色纸板固定包装内包含一个充电器、一个充电线缆、无线充电器还有一些说明书、保修卡之类小册子充电器充当无线充电器的电源适配器,Anker自家出品QC3.0协议,最高输出功率18w,为无线充电板提供充沛电力输出线缆也是anker自家出品,线长1m左右,很粗实无线充电板圆形设计,直径110mm,高18mm,115g表面是灰白色防滑软涂层,可以避免划伤手机背面也避免手机放置在充电板滑动外围是一圈白色的塑料,边缘做了抛光处理,十分细致正面那个圆形小圈是工作状态提示灯,悠悠的蓝色调无线充电板的背面是一整块防滑橡胶,丝印有产品名称和参数边缘一圈散热出风孔Anker 超极无线充这款产品是主动式散热,内置有超静音风扇合体后的无线充电板比较素雅灰白色机身很容易融入生活场景放在办公室或者卧室床头柜都很搭配无线充电原理目前主流的无线充电技术主要有四个标准Qi标准 PMA标准 A4WP标准 iNPOFi技术标准苹果采用主流的Qi标准Qi无线充电系统由基站和移动设备组成基站就是我们常看到的充电底座移动设备是手机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充电底座上的磁感应线圈将电能转化为电磁波手机背壳上的磁感应线圈再将电磁波转化为电能为电池充电7.5W的充电功率是苹果的限制,目前无线充电器大致分为5W/10W虽然iPhone X也能兼容,但实际充电功率只有5W苹果出售的第三方无线充电器最大输出功率7.5W充电速度无线充电之所以至今没有普及,其实还是有门槛和瓶颈的尤其是苹果的标准尤为苛刻市面上大部分无线充电器一般是5w功率大功率充电的瓶颈在于安全和散热问题Anker超极无线充支持苹果7.5W、三星10W以及普通设备的5W无线充电小编使用Power-Z测试超极无线充的充电曲线测试的iPhone X系统为iOS 11.3 beta4全程带着官方硅胶保护壳,室温18摄氏度整个充电耗时:3小时6分钟高速充电维持时间:78分钟连续高速充电最长维持时间:20分钟50%电量耗时:50分钟80%电量耗时:78分钟电源端峰值功率:13W手机端接受功率:充入能量(总容量10.2wh*0.8)/耗时(66分钟/60分钟)=7.4w 「受制于测试设备和计量方法,可能存在误差」这些数据中颇有亮点,达到了苹果7.5W无线快充,而且维持了78分钟,最长连续高速充电维持了20分钟。78分钟将iPhone x充电到80%,80%电量后开始涓流充电。整个充电过程中机器温度略有上升,没有发热情况无线充电板散热风扇全程开启,风扇噪音很细微,可以忽略不计iPhone标配5w充电器充电曲线80%耗时:140分钟80%电量后开始涓流充电使用体验白天使用手机时间比较琐碎,频繁的插拔充电器也是一件繁琐的事情按照小编的使用手机习惯,不充电的情况下班前大约剩余20%左右电量现在使用无线充电板后,随手将手机放到充电板上使用时拿起,不用时再放回去,随时补充手机电量下班时几乎还是满电状态晚间临睡觉,直接将手机放到床头边的无线充电器上再也不会摸黑用数据线怼充电接口也不会早晨睡眼朦胧去拔充电线这种随手一放就能充电,是很幸福的体验。iPhone X发布后,随即国内手机大厂都用上了异形全面屏「刘海屏」同样无线充电功能各大厂商也会陆续跟进。当培养了用户的使用习惯,再也回不去的时候,无线充电将会像Wi-Fi一样,彻底改变设备充电习惯。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百家号作者平台APP
扫码下载安卓客户端
便捷管理文章信息
随时查看文章收益航空Wi-Fi试点多年现成鸡肋:网速慢名额须申请_网易航空
航空Wi-Fi试点多年现成鸡肋:网速慢名额须申请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航空Wi-Fi试点多年成鸡肋?)
资料图:航空Wi-Fi杂志无趣、电视没有、手机不能用,在动辄两三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长途航线上,因“失联”而坐立不安成了很多人飞行中的常态。在我国互联网用户早已超过10亿后,作为高科技代表的飞机却成了最后的信息孤岛。僵持多年,国内航空Wi-Fi市场的发展始终雷声大雨点小,网速低、普及率低让空中上网服务在航空旅客眼中仍形同鸡肋。试点多年 网速慢名额须申请“海航的国内、国际航线中只有波音787-9这一款机型能提供航空Wi-Fi服务,但这个机型具体执飞哪个航班我们不清楚,您还需要向搭乘航班的空乘人员直接咨询。”客服人员说了又像没说的答复,让商务出差的旅客黄先生无可奈何。早在2011年,海航、国航等国内航空公司就开始了空中上网的试点探索,目前四大航都宣称提供航空Wi-Fi服务,但乘客要真想用上航空Wi-Fi,还得靠撞大运。如今,新交付飞机和大型宽体客机,尤其是执飞国际航线的机型,是国内航空Wi-Fi的主战场。东航上海飞纽约、洛杉矶等6条航线的所有航班都提供航空Wi-Fi服务,昆明飞巴黎、悉尼等航线,以及北京飞广州、杭州国内航线的部分航班也开通了航空Wi-Fi。而南航只有广州飞北京等2条国内航线,以及北京飞往阿姆斯特丹等6条国际航线提供机上互联网试运营服务。国航虽然财大气粗,但还没有在固定航线提供航空Wi-Fi,其机上网络是依机型而定,主要是空中客车A330,以及波音777-200这两类飞机,相关飞机只有几十架。目前,四大航的航空Wi-Fi基本都是免费午餐,但相关航班申请使用航空Wi-Fi的名额却很紧俏,这是因为带宽有限,无法满足全舱旅客的上网需求。如南航每次相关航班上只有10个上网名额,乘客只能通过先到先得的抢购方式获取名额。试用过空中上网的多位旅客吐槽说,别说看视频,连刷网页都很慢,感觉回到了2G时代,如果不是需要在航班上发紧急邮件,没必要尝试。航空Wi-Fi能看微信、刷微博、收邮件、炒股票,但乘客只能使用笔记本或PAD,Wi-Fi航班仍严格执行手机必须关机的规定。高额支出 大投入创造新格局美国权威调研机构Routehappy统计,2016年全美有超过78%的航班提供航空Wi-Fi服务。国内一项调查也发现,旅客对于航空Wi-Fi服务已变为强需求,超过70%的旅客愿意付费享受航空Wi-Fi服务。用户的翘首以盼,改变不了航空Wi-Fi高投入的现状,这也是其发展壮大的重要障碍。航空Wi-Fi有两种主流技术,一种是利用卫星传输信号,另一种是由地面基站向空中发射信号,建设类似4G的空中网络。行业估算,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每架飞机的Wi-Fi设备成本平均要花350万元人民币,这还不包括租赁宽带、软件、安装、维护等相关费用。不过,空中上网的诱人前景还是吸引不少企业加大投入。近期中国联通成立合资公司“联通航美”,发布机载通信服务和产品,与国航等合作出击中国航空Wi-Fi市场,还提出将制定机上网络门户准入标准。几乎与此同步,Wi-Fi万能钥匙也投资航空Wi-Fi服务提供商世纪空联。今年7月,国际巨头霍尼韦尔也来华向中国航空公司推销自己基于大数据方案的航空Wi-Fi技术。免费少有 有望造百亿级市场目前,中国具备上网功能的飞机只有几百架而已。与东航、南航、厦航和海航合作开通航空Wi-Fi服务的中国电信披露,截止到2017年6月,其合作的在网运营飞机达到95架,累计航班数量超过5万班次,服务乘客总量将近58万人次。
但即使保守估算,每天国内都会有至少数百万人次搭乘飞机,这也意味着,绝大多数人在飞行时还是会“失联”。“中国联通这次专门设计提供的机载通信业务,是想推动国内航空Wi-Fi迈入天地互联的新时代,未来让乘客逐步享受到跟地面互联网体验一致,畅通无阻的网络服务。”中国联通集团姜正新副总经理说。在国际大型航空公司中,目前只有挪威航空等少数企业提供完全免费的航空Wi-Fi服务,按航段、流量或使用时间收费是主流商业模式。联通方面透露,未来也会考虑收费模式,飞机乘客多数是高端客户,由乘客付费是可能突破的方向。业内预测,航空Wi-Fi在中国的付费商用模式或将于今年底前实现,这有望打造出一个至少百亿级的巨大市场。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林持恒_NY9285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航空Wi-Fi试点多年现成鸡肋:网速慢名额须申请
杂志无趣、电视没有、手机不能用,在动辄两三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长途航线上,因“失联”而坐立不安成了很多人飞行中的常态。在我国互联网用户早已超过10亿后,作为高科技代表的飞机却成了最后的信息孤岛。僵持多年,国内航空Wi-Fi市场的发展始终雷声大雨点小,网速低、普及率低让空中上网服务在航空旅客眼中仍形同鸡肋。
试点多年 网速慢名额须申请
“海航的国内、国际航线中只有波音787-9这一款机型能提供航空Wi-Fi服务,但这个机型具体执飞哪个航班我们不清楚,您还需要向搭乘航班的空乘人员直接咨询。”客服人员说了又像没说的答复,让商务出差的旅客黄先生无可奈何。
早在2011年,海航、国航等国内航空公司就开始了空中上网的试点探索,目前四大航都宣称提供航空Wi-Fi服务,但乘客要真想用上航空Wi-Fi,还得靠撞大运。
如今,新交付飞机和大型宽体客机,尤其是执飞国际航线的机型,是国内航空Wi-Fi的主战场。东航上海飞纽约、洛杉矶等6条航线的所有航班都提供航空Wi-Fi服务,昆明飞巴黎、悉尼等航线,以及北京飞广州、杭州国内航线的部分航班也开通了航空Wi-Fi。而南航只有广州飞北京等2条国内航线,以及北京飞往阿姆斯特丹等6条国际航线提供机上互联网试运营服务。
国航虽然财大气粗,但还没有在固定航线提供航空Wi-Fi,其机上网络是依机型而定,主要是空中客车A330,以及波音777-200这两类飞机,相关飞机只有几十架。
目前,四大航的航空Wi-Fi基本都是免费午餐,但相关航班申请使用航空Wi-Fi的名额却很紧俏,这是因为带宽有限,无法满足全舱旅客的上网需求。如南航每次相关航班上只有10个上网名额,乘客只能通过先到先得的抢购方式获取名额。
试用过空中上网的多位旅客吐槽说,别说看视频,连刷网页都很慢,感觉回到了2G时代,如果不是需要在航班上发紧急邮件,没必要尝试。航空Wi-Fi能看微信、刷微博、收邮件、炒股票,但乘客只能使用笔记本或PAD,Wi-Fi航班仍严格执行手机必须关机的规定。
高额支出 大投入创造新格局
美国权威调研机构Routehappy统计,2016年全美有超过78%的航班提供航空Wi-Fi服务。国内一项调查也发现,旅客对于航空Wi-Fi服务已变为强需求,超过70%的旅客愿意付费享受航空Wi-Fi服务。
用户的翘首以盼,改变不了航空Wi-Fi高投入的现状,这也是其发展壮大的重要障碍。航空Wi-Fi有两种主流技术,一种是利用卫星传输信号,另一种是由地面基站向空中发射信号,建设类似4G的空中网络。行业估算,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每架飞机的Wi-Fi设备成本平均要花350万元人民币,这还不包括租赁宽带、软件、安装、维护等相关费用。
不过,空中上网的诱人前景还是吸引不少企业加大投入。近期中国联通成立合资公司“联通航美”,发布机载通信服务和产品,与国航等合作出击中国航空Wi-Fi市场,还提出将制定机上网络门户准入标准。几乎与此同步,Wi-Fi万能钥匙也投资航空Wi-Fi服务提供商世纪空联。今年7月,国际巨头霍尼韦尔也来华向中国航空公司推销自己基于大数据方案的航空Wi-Fi技术。
免费少有 有望造百亿级市场
目前,中国具备上网功能的飞机只有几百架而已。与东航、南航、厦航和海航合作开通航空Wi-Fi服务的中国电信披露,截止到2017年6月,其合作的在网运营飞机达到95架,累计航班数量超过5万班次,服务乘客总量将近58万人次。
在国际大型航空公司中,目前只有挪威航空等少数企业提供完全免费的航空Wi-Fi服务,按航段、流量或使用时间收费是主流商业模式。
联通方面透露,未来也会考虑收费模式,飞机乘客多数是高端客户,由乘客付费是可能突破的方向。业内预测,航空Wi-Fi在中国的付费商用模式或将于今年底前实现,这有望打造出一个至少百亿级的巨大市场。
更多精彩内容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航空公司试点班组建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