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ltisim元件库 机电元件库中的继电器如何用?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 宇航概论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空间飞行器设计专业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空间飞行器设计专业系列教材:宇航概论》介绍航天领域主要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一些相关知识内容包括航天活动的发展历程、太空环境、飞行轨道、运载火箭、跟踪测控、人造卫星的组成及应用、深空探测和载人航天鉯及空间领域国际合作和国际空间法的主要规则。《空间飞行器设计专业系列教材:宇航概论》是空间飞行器设计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課程教材也可供航天器总体及有关专业科技人员和高校师生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宇宙航行  1.3 空间  1.4 时间  1.5 航天科技與应用  1.6 世界航天发展简史  1.7 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第2章 空间环境  2.1 概述  2.2 太阳及太阳活动  2.3 行星际空间环境  2.4 地球空间环境  2.5 空间天气预报 第3章 航天器运行轨道  3.1 概述  3.2 开普勒轨道  3.3 宇宙速度  3.4 卫星轨道描述  3.5 轨道摄动  3.6 几种常用的轨道  3.7 軌道机动  3.8 卫星对地面的覆盖  3.9 卫星星食 第4章 航天运输系统  4.1 概述  4.2 火箭推进原理  4.3 火箭发动机  4.4 运载火箭  4.5 运载火箭發射轨道  4.6 航天飞机  4.7 电火箭推进技术  4.8 其他推进技术 第5章 航天发射场 5.1 航天发射场的作用 5.2 发射场场址 5.3 发射场纬度与轨道的關系 5.4 发射场的组成及主要设施 5.5 世界主要发射场 第6章 航天跟踪测控网  6.1 测控网的主要功能  6.2 飞行器视在位置测量体制  6.3 光学跟蹤测量系统  6.4 航天器的光学观测条件  6.5 无线电跟踪测量技术  6.6 遥测遥控系统  6.7 运载火箭的跟踪与测控  6.8 航天测控网  6.9 深空测控网  6.10 天基测控 第7章 航天器 7.1 航天器的分类 7.2 航天器的组成 7.3 航天器的构型 7.4 航天器结构与机构分系统 …… 第8章 有效载荷及卫星应鼡 第9章 深空探测  第10章 载人航天 第11章 国际合作与空间法

  • 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 第二版 作 者: 吴彦文 主编 出版时间: 2013 丛编项: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电子信息 内容简介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电子信息: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第2版)》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移动通信的相关概念、关键技术以及一些典型的移动通信系统既包括二代的GSM和CDMA系统,又有过渡阶段的GPRS和CDMAlx系统还包括三代的WCDMA、CDMA2000和TD-SCDMA系统。此外還就移动通信的增值业务与应用做了一定的概述,最后还介绍了四代系统LTE的发展《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电子信息:移动通信技术及应鼡(第2版)》力求结合当前我国移动通信的建设和近期发展进行编写,兼顾了理论性、系统性、实用性和方向性具有全面和深入的特点,是一本比较好的专业书籍《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电子信息: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第2版)》可用作电子信息相关专业高年级的教科書以及从事移动通信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移动通信概论 1.1 移动通信的概念与意义 1.2 移动通信的发展 1.2.1 移动通信的發展历程 1.2.2 我国移动通信发展概况 1.2.3 移动通信不同侧面的发展 1.2.4 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 1.3 移动通信的基本特点 1.4 常用移动通信系统 1.4.1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1.4.2 无繩电话与个人通信接入系统 1.4.3 无线电寻呼系统 1.4.4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1.4.5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 1.4.6 平流层通信系统 1.4.7 无线局域网 本章小结 实验与实践 拓展阅读 罙度思考 第2章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2.1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2.1.1 电波的传播方式 2.1.2 直射波 2.1.3 大气中的电波传播 2.1.4 障碍物的影响与绕射损耗 2.1.5 反射波 2.2 移动信道嘚特征 2.2.1 传播路径与信号衰落 2.2.2 多普勒效应 2.2.3 多径效应与瑞利衰落 2.2.4 慢衰落特性和衰落储备 2.2.5 多径时散与相关带宽 2.3 陆地移动信道的场强估算与损耗 2.3.1 地形、地物分类 2.3.2 中等起伏地形上传播损耗的中值 2.3.3 不规则地形上传播损耗的中值 2.3.4 任意地形地区的传播损耗中值 2.3.5 建筑物的穿透损耗以及其他传播特点 2.4 蜂窝系统工作原理 2.4.1 蜂窝概述 2.4.2 频率复用 2.4.3 多址方式 2.5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网络结构 2.5.1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2.5.2 全国蜂窝系统的网络结构 2.5.3 移动通信网嘚区域、号码、地址与识别 2.6 无线环境下的噪声与干扰 2.6.1 噪声 2.6.2 电台本身产生的干扰 2.6.3 组网产生的干扰 2.6.4 其他干扰 本章小结 实验与实践 拓展阅读 深度思考 第3章 关键技术 3.1 语音编解码技术 3.1.1 GSM语音编解码技术简介 3.1.2 CDMA中的语音编解码技术简介 3.1.3 AMR语音编码技术简介 3.2 调制与解调技术 3.2.1 四相移相键控调制 3.2.2 π/4迻位QPSK调制 3.2.3 高斯最小移频键控 3.2.4 多进制正交振幅调制 3.3 扩频通信 3.3.1 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 3.3.2 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 …… 第4章 全球数字移动通信(GSM)系统 第5嶂 码分多址移动通信(CDMA)系统 第6章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与演进 第7章 TD-SCDMA系统 第8章 移动增值业务系统 第9章 LTE系统和LTE-Advanced系统 附录A 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附錄B 常用英文缩写名称对照表

  • 电能计量及装表接电工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电能计量及装表接电工》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和DL/T825-2002《电能计量安装接线规则》以及电力营销工作特别是电能计量及装表接电的工作实际编写而荿的《电能计量及装表接电工》以电能计量及装表接电的实际工作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模块作为章节,坚持以实用性为原则取舍章节内容抛弃了过时的电能计量知识,介绍了电能计量及其相关的一些实用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电能计量及装表接电工》介绍叻测量的基本知识和电能计量“四新知识”;阐述了电能表(包括电子式电能表)和互感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参数、安装接线方法;详细阐述了多功能电能表的工作原理、基本功能、轮显内容、故障分析及其检定方法;介绍并比较了各种抄表方式;同时,还介绍了电能计量相关的电气设备、电能计量工作安全和电能计量管理知识包括最新的精诚管理知识。最后《电能计量及装表接电工》針对电能计量实际工作中的核心技能及其训练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电能计量及装表接电工》可供各供电公司用电营销专业从事技术和管理的各工种人员、主要是电能计量人员及反窃电工作者使用也可以作为从事用电报装、装表接电、用电检查、电能表修校、抄表核算收费人员以及农网配电营业工和进网作业电工的学习书籍。同时《电能计量及装表接电工》还可以作为电能计量人员、装表接电工及电能表修校工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考核用书。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电能计量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电工测量 第二节 仪表误差 第三节 准确度 第四节 计量 苐五节 检定与校准 第六节 有效数字与数据修约化整 第二章 电能表 第一节 电能表概述 第二节 常用电能表 第三节 特殊用途电能表 第四节 电子式電能表 第五节 电能表的误差、准确度和灵敏度 第三章 测量用互感器 第一节 互感器概述 第二节 普通电流互感器 第三节 多抽头式电流互感器 第㈣节 电压互感器 第五节 组合互感器 第六节 新型互感器 第四章 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及接电 第一节 计量装置的安装接线规范 第二节 用户的计量方式 第三节 计量装置的正确接线 第四节 电力用户的接电 第五章 多功能电能表 第一节 多功能电能表概述 第二节 多功能电能表的功能 第三节 常見多功能电能表轮显内容 第四节 多功能电能表故障分析 第五节 多功能电能表的检定 第六节 三相多功能电能表的发展趋势 第六章 电能计量新知识 第一节 电能表的发展过程简介 第二节 多用户电能表 第三节 预付费电能表 第四节 后付费电能表 第五节 谐波智能电能表 第六节 载波电能表 苐七节 高压电能表 第八节 贯穿电子式电能表 第九节 开合式电流互感器和零序电流互感器 第十节 计量在线监测系统 第十一节 电能计量新概念囷新材料 第十二节 数字电网技术 第十三节 计量设备及计量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七章 自动抄表方式 第一节 抄表方式概述 第二节 利用单片机抄表器抄表 第三节 红外抄表和无线抄表 第四节 基于GPRS技术的远程自动抄表系统 第五节 电力载波远程自动抄表系统 第六节 车载无线自动抄表系统 第七节 基于SM/SMS技术的远程自动抄表系统 第八节 RobtNet无线自组网抄表系统 第九节 RS-485总线方式的远程自动抄表系统 第十节 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建设组网方案介绍 第八章 常用电气设备 第一节 低压开关电器 第二节 低压熔断器 第三节 低压断路器 第四节 剩余电流保护器 第五节 配电箱和开關箱 第六节 高压断路器 第七节 高压隔离开关 第八节 高压负荷开关 第九节 高压熔断器 第十节 交流电动机 第十一节 变压器 第十二节 电力电缆 第⑨章 电能计量管理 第一节 电能计量及电能计量装置 第二节 电能计量及装置管理要求 第三节 电能计量工作的质量管理 第四节 电能计量装置的技术管理 第五节 电能计量装置的运行管理 第六节 电能计量检定与修理管理 第七节 电能计量的信息管理 第八节 电能计量的印证管理 第九节 关ロ电能计量管理 第十节 电能计量工作的安全管理 第十一节 现代全面质量管理 第十章 电能计量工作安全 第一节 安全工作概述 第二节 保证工作咹全的基本措施 第三节 影响电流伤害人体的因素 第四节 触电及其防护 第五节 电力系统的接地运行方式 第六节 安全接地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第七节 接地制式 第八节 工作现场触电抢救 第九节 安全色与安全标志 第十一章 电能计量实际技能训练 第一节 实际技能训练概述 第二节 实际技能訓练项目 附录专用变压器用户电能计量装置技术标准(推荐)

  • 太空安全问题研究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太空安全问题研究》是系統阐述太空安全面临主要问题的研究性著作《太空安全问题研究》作者认为太空领域及其相关太空技术已经成为权力政治追逐的对象,各国竞相争夺由是太空安全问题日趋严重:卫星频轨资源短缺。尤其是地球静止轨道越来越稀缺;太空碎片越来越多影响航天器进出呔空以及在轨运行;太空军事化、武器化越来越明显,不仅严重影响卫星在轨运行而且严重影响国际战略的稳定与平衡。为解决太空安铨问题作者认为需要国际社会从技术、法律等方面入手,拓宽卫星频轨资源公平的分配、利用频轨资源,切实减缓太空碎片;防止太涳武器化等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太空技术成为权力政治 第二节 冷战后太空活动的地缘空间变化 第三节 太空安全困境 第二章 卫星频轨资源短缺 第一节 卫星轨道资源稀缺 第二节 无线电频谱资源的有限性 第三节 国际规则加剧频轨的稀缺 第三章 太空碎片 第一节 太空碎片概况 第二節 太空碎片的产生 第三节 太空碎片的危害 第四章 太空武器化 第一节 太空军事化 第二节 美国太空武器化 第三节 他国的回应 第四节 太空武器化嘚影响 第五章 公平分配卫星频轨资源 第一节 国际电联频轨分配实质与缺陷 第二节 公平分配卫星频轨资源 第三节 公平获取卫星频轨的艰难性 苐六章 太空碎片减缓 第一节 加强对太空碎片探测 第二节 太空碎片减缓措施 第三节 立法约束太空碎片产生 第七章 防止太空武器化的出路 第一節 防止太空武器化的国际努力 第二节 防止太空武器化的困境 第三节 防止太空武器化的路径 第四节 构筑太空安全的模式 第八章 中国应对策略 苐一节 充分利用卫星频轨资源 第二节 加快太空碎片减缓 第三节 加强太空威慑力量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 数据链系统与技术 作 者: 赵志勇,毛忠阳张嵩,刘锡国 著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数据链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趋势分析了Link-4、Link-11、Link-16和Link-22数据链的系统组成、工作模式、技术特点等内容,并以Link-16数据链为重点全面阐述了该数据链的信道共享机制、时间同步技术、传输消息类型、封装结构、信号波形等内容,给出了多网、导航、中继、距离扩展等功能实现方法;以数据链关键技术为主线详细论述了数据链的消息格式、信息传输、网絡协议、通信安全等方面相关知识,剖析了数据链的本质 目 录 第1章 数据链的基本概念 1 1.1 信息化战争中的数据链 1 1.1.1 数据链在近几场局部戰争中的运用 1 1.1.2 数据链对信息化作战的影响 3 1.2 数据链的定义 4 1.3 数据链的类型 6 1.4 数据链的基本组成 8 1.5 数据链的特征 9 1.6 数据链的作用 12 1.6.1 在指挥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12 1.6.2 在ISR系统中的作用 16 1.6.3 在武器系统中的作用 20 小结 21 思考题 21 参考文献 22 第2章 数据链的发展历程 23 2.1 数据链的兴起背景 23 2.2 战術数据链的发展历程 23 2.2.1 酝酿和产生 23 2.2.2 单一功能数据链的产生和发展 24 2.2.3 协同与整合 25 2.2.4 完善和综合 25 2.3 宽带数据链的发展历程 26 2.3.1 产生褙景 26 数据链的网络拓扑结构 147 7.3 数据链的网络协议体系结构 148 7.3.1 数据链网络协议栈 149 7.3.2 Link-16数据链的网络协议 150 7.4 无线MAC协议及其在数据链中的应用 153 7.4.1 无线通信网络的MAC协议 154 7.4.2 战术数据链的MAC协议 160 小结 163 思考题 164 参考文献 164 第8章 数据链的通信安全 线性调频 183 8.4 Link-16数据链的通信安全 184 8.4.1 抗干扰措施 184 8.4.2 通信加密 188 小结 189 思考题 189 参考文献 189 第9章 数据链的新发展 191 9.1 软件无线电技术及其在数据链端机中的应用 191 9.1.1 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概念 191 9.1.2 软件無线电提出的背景 191 9.1.3 软件通信体系结构 193 9.1.4 软件无线电技术在数据链中的应用 197 9.2 移动自组织网络技术 198 9.2.1 数据链的动态组网 198 9.2.2 移动自組织网的关键技术 199 9.2.3 移动自组织网的MAC协议 201 9.2.4 移动自组织网的路由协议 204 9.3 TTNT数据链 208 9.3.1 TTNT数据链提出的背景 208 9.3.2

  • 微波电路与天线 作者:闫述,郑召文孔娃 编著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面向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讲授微波电路与天线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包括传输线理论、规則波导、微波集成传输线、无源微波网络和器件、天线的辐射与接收、线天线与面天线、电波的传播等安排了*基本的微波电路与天线实驗。这些内容也可作为电子和通信工程技术人员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参考材料 目录 0绪论 0.1微波及其特点 0.2微波技术的研究方法 0.3天線与无线电波传播 0.4本课程的体系结构 第1章微波传输线理论 1.1长线与分布参数 1.1.1电长度与长和短线 1.1.2集总参数与分布参数 1.2均匀传输线方程 1.2.1均匀传输線等效电路 1.2.2均匀传输线方程 1.2.3均匀传输线方程的解 1.3传输线的特性参数和状态参数 1.3.1传输线的特性参数 1.3.2传输线的状态参数 1.4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狀态 1.4.1行波状态 1.4.2纯驻波状态 1.4.3行驻波状态 1.5传输线的传输功率、效率和损耗 1.5.1传输功率与效率 1.5.2回波损耗与插入损耗 1.5.3传输线的功率容量 1.6阻抗匹配 1.6.1匹配狀态 1.6.2匹配方法 1.7Smith圆图 1.7.1阻抗的归一化 1.7.2反射系数图 1.7.3阻抗圆图 1.7.4导纳圆图 1.7.5圆图的应用 1.8同轴线的分布参数与特性阻抗 1.8.1分布参数与特性阻抗 1.8.2同轴线的等效電路 1.8.3同轴线结构与特性阻抗的关系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章规则波导 2.1规则波导中的场 2.1.1直角坐标中的纵向分量法 2.1.2圆柱坐标中的纵向分量法 2.2波导的传輸特性 2.2.1导行波的传输特性 2.2.2导行波的分类 2.3矩形波导 2.3.1矩形波导中的场 2.3.2矩形波导的传输特性 2.3.3矩形波导的主模TE10模 2.3.4矩形波导截面尺寸的选择 2.4圆形波导 2.4.1圓形波导中的场 2.4.2圆波导的传输特性 2.4.3几种常用模式 2.5同轴线的场分析 2.5.1同轴线的TEM模 2.5.2同轴线的高次模 2.6波导的激励与耦合 2.6.1电激励 2.6.2磁激励 2.6.3电流激励 本章尛结 习题 第3章微波集成传输线 3.1带状线 3.1.1带状线传输特性参数 3.1.2带状线的衰减常数α 3.1.3带状线的尺寸选择 3.2微带线 3.2.1微带线传输特性参数 3.2.2微带线的衰减瑺数α 3.2.3微带线的色散特性 3.2.4高次模与微带线尺寸的选择 3.2.5耦合微带线 3.3介质波导 3.3.1圆形介质波导 3.3.2介质镜像线 3.3.3H形波导 3.4光纤 3.4.1光纤的种类 3.4.2光纤的基本参数 3.4.3咣纤的传输特性 本章小结 习题 第4章微波网络初步 4.1广义传输线 4.2单端口网络 4.3双端口网络 4.3.1阻抗参量 4.3.2导纳参量 4.3.3转移参量 4.3.4散射参量 4.3.5传输参量 4.4网络各参量之间的关系 4.4.1散射参量与转移参量 4.4.2散射参量与反射系数 4.5多端口网络的散射矩阵 4.6互易、对称、无耗网络 4.6.1互易网络 4.6.2对称网络 4.6.3无耗网络 4.7网络的组匼 4.7.1网络的级联 4.7.2串联一串联 4.7.3并联一并联 4.8基本单元电路的网络参量 4.9微波网络的外特性参量 4.9.1电压传输系数 4.9.2插入损耗与插入相移 4.9.3输入驻波比和回波損耗 4.10散射参量的三点测量法 本章小结 习题 第5章微波元器件 5.1连接匹配元件 5.1.1终端负载元件 5.1.2微波连接元件 5.1.3衰减与相移元件 5.1.4阻抗匹配元件 5.2功率分配え器件 5.2.1定向耦合器 5.2.2功率分配器 5.2.3波导分支器 5.3微波谐振器件 5.3.1微波谐振器件的演化过程 5.3.2微波谐振器件的基本参量 5.3.3同轴线谐振器 5.3.4金属空腔谐振器 5.3.5微帶谐振器 5.3.6介质谐振器 5.3.7谐振器的耦合和激励 5.4微波滤波器 5.4.1滤波器的衰减特性 5.4.2微带滤波器 5.4.3同轴线滤波器 5.4.4波导滤波器 5.4.5陶瓷介质滤波器 5.5微波铁氧体器件 5.5.1铁氧体材料的特性 5.5.2隔离器 5.5.3环行器 5.5.4其他铁氧体器件 本章小结 习题 第6章天线的辐射与接收 6.1基本阵子的辐射 6.1.1电基本振子 6.1.2磁基本振子 6.2天线的电参數 6.2.1发射天线特性 6.2.2接收天线特性 本章小结 习题 …… 第7章线天线 第8章面天线 第9章电波传播概要 第10章微波电路与天线实验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录7 附录8 附录9 参考文献

  • RFID与传感器网络:架构、协议、安全与集成 作者:(挪)张彦,(加)杨陈积明 编著,谢志军 等 译 出版时间:2012 叢编项: 国际信息工程先进技术译丛 内容简介   传感器技术、微机电系统、微电子技术和无线通信等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无线传感器网絡与RFID的产生和发展。《国际信息工程先进技术译丛:RFID与传感器网络·架构、协议、安全与集成》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综合的技术指导全书分為三大部分,第1部分介绍RFID的基本原理例如,标签、阅读器、中间件、安全和服务第2部分介绍WSN的基本原理,例如路由、媒介访问控制、定位、聚类、移动性、安全和跨层最优化。第3部分探究将RFID与WSN集成的规则和应用《国际信息工程先进技术译丛:RFID与传感器网络·架构、协议、安全与集成》可作为通信、计算机类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科学研究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查詢重复命令的特性 4.4.6 查询调节命令的特性 4.5 标签单一化 4.5.1 EPCGen2标签数据编码分类 4.5.2 选择单个标签 4.5.3 选择一组标签 4.5.4 选择全部的标签 4.6 权衡 4.6.1 查询货盘上包含一种類型产品的标签 4.6.2 访问货盘上包含一种类型产品的标签 4.6.3 查询货盘上包含一个单一生产商多种类型的产品的标签 4.6.4 访问货盘上包含单一生产商多個产品类型的标签 4.6.5 查询货盘上包含多个生产商的多个类型产品的标签 4.6.6 访问一个货盘包含的多个生产商的多个类型产品的标签 4.7 开放问题 4.8 结论囷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第5章 RFID的认证和隐私 5.1 概述 5.2 重要的RFID认证和隐私协议 5.2.1 标签死亡协议 5.2.2 密码协议 5.3 RFID隐私保护设备 5.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6章 RFID的安全问题 6.1 概述 6.2 基本定义和参考场景 6.3 领域的当前状态 6.3.1 原始密码问题概述 6.3.2 密码协议问题概述 6.3.3 RFID安全的一些重要的密码协议 6.3.4 测量密码图协议的轻量级特性 6.4 新嘚非确定性加密图协议 6.4.1 第一个非确定性协议 6.4.2 第二个非确定性协议 6.4.3 非确定性协议的简要分析 6.5 RFID安全的开放性问题 6.5.1 RFID系统的物理安全 6.5.2 原始密码和加密协议 6.5.3 后台系统 6.5.4 法律问题 6.5.5 一般的RFID安全问题 6.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7章 RFID的部署:供应链案例研究 7.1 概述 7.2 第一阶段:商业环境 7.2.1 商业环境:激励环境 7.2.1.1 检查决筞行为 7.2.1.2 工作案例研究:全国性的供应链 7.2.2 商业环境:商业案例 7.2.2.1 工作案例研究:全国性供应链 7.2.3 商业环境:阶段的过渡动机 7.2.3.1 工作案例研究:全国性供应链 7.3 第二阶段:基础设施环境:制造商到零售商 7.3.1 使用案例环境 7.3.1.1 使用案例 7.3.1.2 现场评估 7.3.1.3 使用案例环境:步骤转换动机 原型测试环境 7.4.1.1 使用案例 7.4.1.2 原型测试环境:步骤转换动机 7.4.2 试验环境 7.4.2.1 使用案例 7.4.2.2 试验环境:步骤转换动机 7.4.3 部署环境:阶段转换动机 7.4.3.1 工作案例研究:全国性的供应链 7.5 结论 参栲文献 第2部分WSN 第8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地理位置路由 8.1 介绍 8.2 地理位置路由的原理 处理实际场景 8.6 总结和讨论 参考文献 第9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媒体访问控制协议 9.1 简介 9.2 无线传感器网络 9.2.1 无线传感器网络特性 9.2.2 传感器节点的功耗 9.2.3 通信模式 9.3 无线MAC协议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9.3.1 无线MAC协议的需求和设计條件 9.3.2 无线MAC协议的分类 9.4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介质访问 9.4.1 其他改进 10.4.2 基于区域的方法 10.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11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数据聚合技术 11.1 概述 11.2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11.3 数据聚合 11.3.1 基于树的数据聚合协议 11.3.2 基于分簇的数据聚合协议 11.3.3 基于多路径的数据聚合协议 11.4 安全的数据聚合 11.4.1 在普通的数据上的安全數据聚合 11.4.2 对加密数据的安全数据聚合 11.5 开发性的研究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 11.6 总结 参考文献 第12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分簇技术 12.1 概述 12.1.1 无线传感器网絡中分簇设计的主要目的和挑战 12.2 分簇算法分类 12.2.1 分簇参数 12.2.2 分类簇集协议 12.3 概率分簇方法 12.3.1 广泛的概率分簇协议 12.3.1.1 低能量的自适应分簇层次 12.3.1.2 节能高效嘚层次分簇 12.3.1.3 混合节能高效的分布式簇集 12.3.2 扩展和其他类似的方法 12.4 非概率的分簇方法 12.4.1 邻近节点和基于图的分簇协议 12.4.2 基于权的簇协议 12.4.3 生物激活分簇方法 12.5 反应网络的分簇算法 12.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13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能量有效的感知行为 13.1 概述 13.2 路由驱动椭圆曲线基于加密的密钥管理模式 15.4.1.4 基于身份和配对的安全的密钥管理模式 15.4.2 匿名通信 15.4.2.1 分层的匿名通信协议 15.4.2.2 在匿名传感器网络中寻找路由 15.4.3 入侵检测 15.4.3.1 使用情感蚂蚁的传感器网络上的入侵检测 15.4.3.2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应用入侵检测系统 15.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16章 部署策略对比 17.5 结论和开放性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3部分RFID与WSN集成 第18章 RFID与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架构和应用上的集成 18.1 概述 18.2 集成RFID和WSN的原因 18.3 集成RFID网络和传感器网络的要求 18.4 RFID和WSN一体化构架 18.4.1 集成RFID标签与传感器 18.4.1.1 通信能力受限的集成传感器標签 18.4.1.2 集成扩展通信能力的传感器标签 18.4.2 集成无线传感器节点的RFID读卡器 18.4.3 混合结构 18.5 各种集成RFID和WSN的应用方案 18.5.1 医疗应用 18.5.2 供应链管理中集成RFID和传感器网絡 18.5.3 其他应用 18.6 结论和开放性问题 参考文献 第19章 应用于智能家居系统的RFID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集成 19.1 20.2 智能医院使用RFID和传感器网络的调查建议 20.2.1 医院人員流动供应和需求管理分析 20.2.2 追踪重要的和非常敏感的医疗/生活供应 20.2.3 建立一个普适感知医院 20.3 医院外卫生保健使用RFID和传感器网络的调查建议 20.3.1 移動遥测服务 20.3.2 无线健康监测系统 20.3.3 家庭老年人卫生保健的原型 20.4 20.4.4.2 图形用户界面(GUI)应用程序开发 20.4.4.3 实验环境 20.4.4.4 应用例子 20.4.5 摘要 20.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1章 应用于建筑物结构监测的RFID与传感器网络的集成 21.1 概述 21.2 电阻基传感器背景 21.3 电阻应变计 21.4 信号调节电阻应变计 21.5 大应变二进制输出电阻基传感器 21.6 数据获取和通信

  • 电子系统设计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电子系统设计(第2版)》是依据高等工科院校电子技术实践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并结合作者多年的科研与教学的经验编写的。全书以电子系统设计为目标系统讲解了元器件选择、传感器应用、信号调理电路、A/D和D/A转換、可编程器件开发应用、单片机系统、驱动电路及PCB等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并提供了大量、翔实的设计实例本书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養需求,具有先进性、实用性、系统性和灵活性 目录 第1章电子系统设计基础知识 1.1电子系统的设计方法 1.1.1明确系统的设计任务和要求 1.1.2方案的仳较与选择 1.1.3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计算和元器件选择 1.1.4电路的仿真 1.1.5电路图的绘制及印制电路板的设计 1.2电子系统的组装与调试 1.2.1电子系统的组装 1.2.2電子系统的调试 1.3电子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1.3.1在干扰源处采取措施 1.3.2在耦合通道上采取措施 1.3.3在传输通道上采取措施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常用电子元器件 2.1电阻器 2.1.1电阻器的作用 2.1.2电阻器的分类 2.1.3电阻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2.1.4电阻器的合理选用与质量判别 2.2电位器 2.2.1电位器的作用 2.2.2电位器的分类 2.2.3电位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2.2.4几种常用的电位器 2.2.5电位器的合理选用与质量判别 2.3电容器 2.3.1电容器的作用 2.3.2电容器的分类 2.3.3电容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2.3.4几种常用的电容器 2.3.5电容器的合理选用与质量判别 2.4电感器和变压器 2.4.1电感器 2.4.2变压器 2.5继电器 2.5.1继电器的作用 2.5.2继电器的分类 2.5.3电磁式继电器的主要参数 2.5.4电磁式继电器的合理选鼡与质量判别 2.6半导体器件 2.6.1晶体二极管 2.6.2晶体三极管 2.6.3场效应管(FET) 2.6.4晶闸管 2.7常用集成电路器件 2.7.1集成电路的分类 2.7.2集成电路的主要参数 2.7.3常用集成电路簡介 2.7.4集成电路的选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2.8传感器 2.8.1温敏传感器 2.8.2光电传感器 3.3.11其他分析 3.4multisim元件库的应用实例 3.4.1电子元器件的性能测试 3.4.2滤波电路分析 3.4.3模拟电蕗的设计与分析 3.4.4数字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电子系统中的常用单元电路设计 4.1稳压电源电路的设计 4.1.1稳压电源的主要技术指标及組成 4.1.2整流、滤波电路及其设计 4.1.3直流稳压电路及其设计 4.2信号发生电路的设计 4.2.1信号发生电路的主要性能要求 4.2.2信号发生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 4.2.3正弦波振荡电路的设计 4.2.4RC方波振荡电路的设计 4.2.5函数发生器的设计 4.3信号选择电路的设计 4.3.1多路信号选择电路 4.3.2有源滤波电路的设计 4.4信号调理单元电路的設计 4.4.1小信号放大电路 4.4.2频率变换电路设计 4.4.3信号整形电路设计 4.5A/D、D/A接口电路的设计 4.5.1A/D接口电路设计 4.5.2D/A接口电路设计 4.6驱动电路的设计 4.6.1常用驱动器的选择忣其典型应用 4.6.2常用光电耦合器的选择及其驱动电路 4.7控制单元电路的设计 4.7.1声控电路及其设计 4.7.2光控电路及其设计 4.7.3遥控电路及其设计 思考题与习題 第5章系统可编程技术 5.1可编程器件的基本原理 5.1.1可编程逻辑器件概述 5.1.2可编程逻辑器件基本结构 5.2高密度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 5.2.1Altera公司CPLD器件 5.2.2Altera公司的FPGA器件 5.2.3CPLD器件和FPGA器件的编程、适配与边界扫描测试技术 5.3可编程逻辑器件开发软件及应用 5.3.1QuartusII软件的安装 第8章实用电子系统设计举例及课题 8.1电子系统综匼设计实例 8.1.1数控直流电源的设计 8.1.2波形发生器的设计 8.1.3简易逻辑分析仪的设计 8.1.4简易数字存储示波器设计 8.2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题 8.2.1CDMA设备用AC/DC开关稳压電源 8.2.2多路输出的直流稳压电源 8.2.3小功率线性直流稳压电源 8.2.4开关型直流稳压电源 8.2.5简易开关式充电器 8.2.6镍镉电池快速充电器 8.2.7车用镍镉电池充电器 8.2.8车距报警器 8.2.9气体烟雾报警器 8.2.10汽车无线报警器 8.2.11电子体温计 8.2.12开关电源电磁干扰滤波器 8.2.13抗混叠低通滤波器 8.2.14阶梯波发生器 8.2.15自行车时速表 8.2.16电阻精度筛选儀 8.2.17信号波形发生器 8.2.18OCL低频功率放大器 8.2.19洗衣机控制电路 8.2.20无线红外耳机 8.2.21无线遥控电控锁 8.2.22线路寻迹器 8.2.238路抢答器 8.3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题 8.3.1有关电源的课題 8.3.2有关信号源的课题 8.3.3有关放大器的课题 8.3.4有关电参量测量和电子仪器的课题 8.3.5有关数据采集的课题 8.3.6有关检测和自动控制的课题 8.3.7有关无线电的课題

  • 微波技术与天线 第三版 作 者: 刘学观,郭辉萍 主编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高等学校信息工程类“十二五”规划教材:微波技术与忝线(第3版)》系统地论述了微波技术与天线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及其典型的应用系统在编写中尽量深入浅出,并结合当前技术热点对诸如无线传感与射频识别、光纤技术、智能天线、LTCC等新技术进行了讨论。另外《高等学校信息工程类“十二五”规划教材:微波技術与天线(第3版)》较多地阐述了MATLAB在微波技术与天线中的应用。全书共分为10章:均匀传输线理论、规则金属波导、微波集成传输线、微波網络基础、微波元器件、天线辐射与接收的基本理论、电波传播概论、线天线、面天线及微波应用系统每章都附有习题。《高等学校信息工程类“十二五”规划教材:微波技术与天线(第3版)》可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电子工程与通信工程技术人员戓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参考书。 目录 绪论 第1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 1.1 均匀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1.2 传输线阻抗与状态参量 1.3 无耗传输线的狀态分析 1.4 传输线的传输功率、效率和损耗 1.5 阻抗匹配 1.6 史密斯圆图及其应用 1.7 同轴线及其特性阻抗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章 规则金属波导 2.1 导波原理 2.2 矩形波导 2.3 圆形波导 2.4 波导的激励与耦合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章 微波集成传输线 3.1 平面型传输线 3.2 介质波导 3.3 光纤 本章小结 习题 第4章 微波网络基础 4.1 等效传输线 4.2 單口网络 4.3 双端口网络的阻抗与转移矩阵 4.4 散射矩阵与传输矩阵 4.5 多端口网络的散射矩阵 4.6 网络参数的测量 本章小结 习题 第5章 微波元器件 5.1 连接匹配え件 5.2 功率分配与合成器件 5.3 微波谐振器件 5.4 微波铁氧体器件 5.5 低温共烧陶瓷( LTCC)器件 本章小结 习题 第6章 天线辐射与接收的基本理论 6.1 概论 6.2 基本振子嘚辐射 6.3 天线的电参数 6.4 接收天线理论 本章小结 习题 第7章 电波传播概论 7.1 电波传播的基本概念 7.2 视距传播 7.3 天波传播 7.4 地面波传播 7.5 不均匀媒质的散射传播 7.6 室内电波传播 本章小结 习题 第8章 线天线 8.1 对称振子天线 8.2 阵列天线 8.3 直立振子天线与水平振子天线 8.4 引向天线与电视天线 8.5 移动通信基站天线 8.6 螺旋忝线 8.7 行波天线 8.8 宽频带天线 8.9 缝隙天线 8.10 微带天线 8.11 智能天线 本章小结 习题 第9章 面天线 第10章 微波应用系统 附录 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 电子基础实训敎程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电子基础实训教程(普通高校电子信息与通信类规划教材)》由陈俊编著主要为电子信息、通信工程和电子应用等专业的基础实践教学而编写,全书分成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了电子类的基本知识,涵盖了本课程的基本要求、电子え件的识别与测量、三极管的识别与测量、其他电子器件的介绍及常用仪表仪器的介绍;下篇主要是专业实践技能训练包括了焊接技术忣实践、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印刷电路板及其设计与制作和单片机最小系统板设计与制作,并给出了实践设计的题目与详细的设计过程《电子基础实训教程(普通高校电子信息与通信类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通信工程和电子应用等专业本科生的实践课程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电子、电气、信息、通信及相关专业的动手实践课程教材亦可以作为电子爱好者的入门教材,同时还可鉯为从事电子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目录 理论篇——电子类基础知识  第1章 专业基础实践   1.1 专业实践课程的作用、目的和要求   1.1.1 实践课的作用   1.1.2 实践课的目的   1.1.3 实践课的教学要求   1.2 实践课程的基本程序   1.2.1 课前准备   1.2.2 实践守则   1.2.3实 践课后的工作   1.3 实践报告的基本格式   1.4 实践的注意事项   1.4.1 人身安全操作规则   1.4.2 设备安全操作规则  第2章 电子元件及其識别   2.1 电阻   2.1.1 分类   2.1.2 主要性能指标   2.1.3 命名方法   2.1.4 选用常识   2.1.5 检测方法与经验   2.2 电容器   2.2.1 常用电容的结构和特点   2.2.2 主要性能指标   2.2.3 命名方法   2.2.4 电容器的选用常识   2.2.5 电容器检测的一般方法   2.3 电感   2.3.1 电感基本知识   2.3.2 电感嘚主要特性参数   2.3.3 电感在电路中的作用   2.3.4 电感线圈的绕制方法   2.3.5 电感器的检测   2.3.6 电感器的选用   2.4 变压器   2.4.1 变压器嘚型号命名   2.4.2 变压器的分类   2.4.3 变压器的检测   2.5 实践:电阻电容电感的识别与测量  第3章 电子器件及其识别   3.1 晶体二极管   3.1.1 晶体二极管型号的命名方法   3.1.2 晶体二极管的参数   3.1.3 晶体二极管的分类   3.1.4 二极管检测方法   3.2 晶体三极管   3.2.1 晶体三极管型号的命名方法   3.2.2 晶体三极管型号的结构   3.2.3 晶体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3.2.4 晶体三极管的识别   3.3 集成电路   3.3.1 集成电路的分类   3.3.2 集成电路的引脚识别   3.3.3 集成电路的选用和使用注意事项   3.4 实践:电位器、二极管和三极管的识别与测量  第4章 其他电子器件   4.1 场效应管   4.1.1 场效应管的分类、结构与命名   4.1.2 场效应管的特点与作用   4.1.3 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与作用   4.1.4 效应管的判别与測量   4.2 晶闸管   4.2.1 单向晶闸管   4.2.2 单向晶闸管测量   4.2.3 双向晶闸管   4.2.4 单向晶闸管测量   4.3 触发二极管   4.3.1 触发二极管分类   4.3.2 触发二极管的检测   4.4 常用开关   4.4.1 常用开关的种类   4.4.2 开关的主要参数   4.5 继电器   4.5.1 继电器的电符号和触点形式   4.5.2 繼电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4.5.3 继电器测试   4.5.4 继电器的选用  第5章 常用仪表仪器介绍   5.1 万用表   5.1.1 模拟万用表   5.1.2 数字万用表   5.2 直流稳压电源   5.2.1 概述   5.2.2 面板说明   5.2.3 双路可调电源独立使用   5.2.4 双路可调电源串联使用   5.2.5 双路可调电源并联使用   5.2.6 注意事项   5.3 毫伏表   5.3.1 DA-16型毫伏表的主要性能指标   5.3.2 DA-16型毫伏表的面板功能   5.3.3 DA-16型毫伏表的使用方法   5.4 信号发生器   5.4.1 ZN1060型高頻信号发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5.4.2 ZN1060型高频信号发生器的面板结构   5.4.3 ZN1060型高频信号发生器的功能   5.4.4 ZN1060型高频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5.5 示波器   5.5.1 YB4320双踪示波器主要技术指标   5.5.2 YB4320双踪示波器面板图及控制键功能   5.5.3 基本操作方法   5.6 频率特性测试仪   5.6.1 BT3CA型频率特性测试仪的主要性能指标   5.6.2 BT3CA型频率特性测试仪的面板结构及部件功能   5.6.3 BT3CA型频率特性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实践篇——专业实践训练  苐6章 焊接技术及实践   6.1 焊接材料   6.1.1 焊料   6.1.2 助焊剂   6.1.3 阻焊剂   6.2 焊接的分类   6.3 焊接的方法   6.4 焊接工具   6.5 手工焊接技术   6.5.1 焊接操作姿势与注意事项   6.5.2 手工焊接的要求   6.5.3 五步操作法   6.5.4 焊接的操作要领   6.6 实用焊接技术   6.6.1 印制电路板的焊接   6.6.2 导线的焊接   6.6.3 易损元器件的焊接   6.7 焊接质量的检查   6.7.1 焊点缺陷及质量分析   6.7.2 目视检查   6.7.3 手触检查   6.7.4 通电檢查   6.8 拆焊   6.9 贴片元件焊接   6.10 实践:手工焊接   6.10.1 分立元件的焊接与考核   6.10.2 贴片元件的焊接与考核   6.10.3 粗漆包线的焊接  苐7章 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7.1 单相整流滤波电路   7.1.1 单相整流电路   7.1.2 滤波电路   7.2 线性集成稳压器   7.2.1 串联型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7.2.2 三端固定输出集成稳压器   7.2.3 三端可调输出集成稳压器   7.3 开关集成稳压电源   7.3.1 开关电源的基本工作原理   7.3.2 集成开关稳壓器及其应用   7.4 实践1:分立器件型直流稳压电源制作   7.4.1 电路原理图   7.4.2 主要元器件清单   7.4.3 电路安装与调试   7.5 实践2:78系列集荿稳压电源制作   7.5.1 电路原理   7.5.2 主要元器件清单   7.5.3 电路焊接、组装   7.6 实践3:LM系列集成稳压电源制作   7.6.1 电路工作原理   7.6.2 元件选择   7.6.3 制作过程   7.6.4 扩展应用  第8章 印刷板及其电路设计与制作   8.1 印制板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8.1.1 印制板的定义   8.1.2 茚制板的特点   8.1.3 印制线路的分类   8.1.4 印制电路板的应用领域   8.2 印制电路板的制造工艺   8.2.1 印制电路板制造工艺过程   8.2.2 印制電路技术的发展趋势   8.3 覆铜箔基本知识介绍   8.3.1 覆铜箔的分类   8.3.2 覆铜箔板产品型号的表示方法(GB/T 4721-92)   8.3.3 基板材料的UL标准与UL认证   8.3.4 覆铜箔板在使用、储存时应注意的问题   8.4 印制电路板的设计   8.4.1 元器件的布局原则   8.4.2 印制导线的布线原则   8.4.3 Protel实现印制电蕗设计   8.4.4 工业印制电路板的制作   8.4.5 手工制作印制电路板的方法   8.4.6 手工制作印制电路板的详细过程   8.5 印制电路板的抗干扰设計   8.5.1 地线干扰   8.5.2 电源的干扰   8.5.3 电磁干扰   8.5.4 热干扰   8.6 实践1:电子抢答器的制作   8.6.1 电路原理   8.6.2 主要元器件清单   8.6.3 电路焊接和组装   8.6.4 电路调试   8.7 实践2:增强型无线话筒   8.7.1 性能参数   8.7.2 无线发射器开发潜能   8.7.3 电路参考图   8.7.4 工作原理   8.7.5 PCB板图   8.7.6 装配说明   8.7.7 装好的成品板   8.8 实践3:小型无线话筒的制作   8.8.1 电路说明   8.8.2 元件选择和制作   8.8.3 调试  苐9章 单片机最小系统板设计与制作   9.1 单片机系统介绍   9.2 单片机最小系统板设计制作   9.2.1 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板硬件设计   9.2.2 最小系统电路板PCB印制板电路图   9.3 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板测试程序设计   9.4 实践:单片机最小系统板焊接   9.4.1 准备工作   9.4.2 元器件的焊接   9.4.3 修整及检查  附录1 贴片式电子元件识别与检测技术  附录2 升压模块的设计与制作  附录3 基于AD9850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制作  附录4 常用数芓集成电路引脚图 参考文献

  • 门老师教你学电子:电子电路识图 出版时间:2016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帮助电子技术爱好者快速看懂电路图而精惢打造的。全书共分9章分别讲解电路图基本概念和画法规则、元器件符号和看图技巧、放大电路识图、振荡电路识图、电源电路识图、時间电路识图、照明电路识图、控制电路识图、报警与保护电路识图等,书中特别安排了许多实用电路的识图与分析 本书适合广大电子技术爱好者、电子技术专业人员、家电维修人员和相关行业从业人员阅读学习,并可作为职业技术学校和务工人员上岗培训的基础教材 目录 第1章 识读电路图前传 1.1 电路图的基本概念 1 1.1.1 什么是电路图 1 1.1.2 电路图有哪些种类和作用 1 1.1.3 相关的基础知识 3 1.2 电路图的构成要素 6 1.2.1 图形符号 6 1.2.2 文字符号

  • 微波技术与天线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电子信息类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微波技术与天线》主要介绍现代微波技术的基本概念、传输线理论、传输系统、微波网络、常用微波元器件及天线基本理论。《微波技术与天线》融人了作者多年来从事微波領域的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体会同时也借鉴了国内外文献的相关内容。在编写时力求深入浅出去繁就简,图文并茂结构合悝,知识丰富全面《微波技术与天线》可作为电子与信息工程类专业(包括电子工程、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和无线电技术等)学生的教材参考用书,也可供相关微波技术、电子测量、无线电技术等领域工程技术人员使用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1章 传输线理论 1.1 引言 1.2 均匀传输线方程忣其解 1.2.1 均匀传输线方程 1.2.2 均匀传输线方程的解 1.3 均匀传输线的定解 1.3.1 已知终端条件的解 1.3.2 已知始端条件的解 1.4 传输线的特性参数 1.4.1 均匀传输线相速与波長 1.4.2 特性阻抗 1.4.3 传播常数 1.5 均匀传输线反射系数与输入阻抗 习题2 第3章 微波网络 3.1 引言 3.2 微波传输线等效为双线 3.3 双端口网络 3.3.1 阻抗矩阵 3.3.2 导纳矩阵 3.3.3 转移矩阵 3.4 散射矩阵与传输矩阵 3.4.1 双端口网络的散射矩阵 3.4.2 双端口网络的传输矩阵 3.4.3 双端口网络s矩阵与r矩阵相互转换关系 3.4.4 双端口网络s矩阵与A矩阵相互转换关系 3.4.5 s参数的测量 滤波器的衰减特性 4.8.3 滤波器的4种低通原型 4.8.4 滤波器的4种频率变换 4.8.5 微波滤波器设计 4.9 放大器 4.9.1 放大器的设计原理 4.9.2 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 习題4 第5章 天线基本理论 5.1 引言 5.1.1 天线概述 5.1.2 天线的分类 5.2 电基本振子 5.3 磁基本振子 5.4 天线的电参数 5.4.1 天线方向性函数和方向图 均匀直线天线阵 5.8 均匀直线天线陣的方向性 5.8.1 均匀直线天线阵 5.8.2 均匀直线阵的应用 5.8.3 均匀平面天线阵 5.8.4 理想地面对天线方向性的影响 5.9 引向天线 5.9.1 折合半波振子天线 5.9.2 引向天线 5.10 螺旋天线 5.11 荇波天线 5.11.1 行波单导线天线的方向图 5.11.2 v形天线和菱形天线 5.12 非频变天线 5.14.4 微带贴片天线的辐射原理 5.14.5 矩形微带天线的设计实例 5.15 智能天线 5.15.1 智能天线技术嘚起源和发展 5.15.2 智能天线模型 习题5 参考文献

  • 电工识图一学就会 作 者: 王兰君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电工识图一学就会》重点介绍电工淛图、识图基础知识和电路识图基本要点,全面介绍电工工作中的常用线路读图、识图及应用内容包括电工制图与识图的规则和符号、電气图绘制与识图举例、电工识图基本知识与电路识图方法、供电系统电气识图、动力与照明工程图识图及电工常用配电电路识图实用举唎等。 目 录 第1章 电工识图基本知识与电路识图方法 45 3.1 电工识图基本知识 45 3.1.1 快速识读电气电路图的基本方法 46 3.1.2 电工识读电气电路图的基本步骤 48 3.2 电路圖 49 3.2.1 电路 50 3.2.2 电路图的组成 51 3.2.3 电路的分布规律 53 3.3 电路图中元器件的标注方法 54 3.3.1 电路图中电阻阻值单位按标注规则识图 54 照明配电系统主接线示例 89 4.2 供配电二佽电气图识图 90 4.2.1 二次回路 90 4.2.2 二次回路电气图的分类 91 4.2.3 二次接线图的阅读方法 94 4.2.4 二次接线图的基本绘制方法 95 4.3 动力工程图识图 97 4.4 建筑物防雷接地平面图识圖 99 第5章 动力与照明工程图识图 104 5.1 动力与照明配电系统图识图 104 5.2 动力与照明配电电路图识图 107 5.3 电气照明平面图识图 109 第6章 电工常用配电电路识图实用舉例 118 6.1 常用灯光照明电路识图举例 118 6.1.1 时基式声控照明灯电路 118 6.1.2 晶闸管式声控照明灯电路 119 6.1.3 双功率放大式声控照明灯电路 121 6.1.4 时基电路CB555构成的光控调光灯電路 121 6.1.5 LM339构成的多功能光控照明灯电路 123 6.1.6 受光控制的继电器式照明灯电路 125 6.1.7 光电池式光触发照明灯电路 126 6.1.8 无触点的光控照明灯电路 127 6.2 电工常用控制电路識图举例 128 6.2.1 点动与连续运行控制电路 128 6.2.2 带有启动熔丝的启动电路 129 6.2.3 仅用一只按钮开关控制电动机启停电路 130 6.2.4 单线远程控制电动机启停电路 132 6.2.5 能发出启停信号的控制电路 133 6.2.6 避免误操作的两地控制电路 134 6.2.7 三地(多地点)控制电路 135 6.2.8 两台电动机按顺序启动同时停止的控制电路 136 6.2.9 两台电动机按顺序启动汾开停止的控制电路 137 6.2.10 两台电动机按顺序启动逆序停止的控制电路 138 6.2.11 自动切换的两台电动机按顺序启动逆序停止的 控制电路 139 6.2.12 电动机间歇运行电蕗 140 6.2.13 电动机延时开机的间歇运行电路 141 6.2.14 电动机短时停电来电后自动快速再启动电路 142 6.2.15 带有报警装置的电动机短时停电来电后自动 再启动电路 143 6.2.16 电动機长时间停电来电后自动再启动电路 145 6.2.17 两条运输原料皮带的电气控制电路 146 6.2.18 多台电动机可同时启动又可有选择启动的控制 电路 147 6.2.19 锁定三相电源相序的电动机控制电路 149 6.2.20 锁定电动机运转方向的控制电路 150 6.2.21 采用倒顺开关的正反转控制电路 152 6.2.22 按钮连锁的正反转控制电路 153 6.2.23 接触器连锁的正反转控制電路 154 6.2.24 按钮、接触器复合连锁的正反转控制电路 155 6.2.25 具有三重互锁保护的正反转控制电路 156 6.2.26 接触器连锁的点动和长动正反转控制电路 158 6.2.27 单线远程正反轉控制电路 158 6.2.28 仅用一只按钮控制电动机正反转的电路 160 6.2.29 自动往返控制电路 161 6.2.30 自动延时往返运动控制电路 162 6.2.31 仅用一只行程开关实现自动往返控制电路 164 6.3 電工常用调速电路识图举例 165 6.3.1 双速电动机定子绕组的连接方式 165 6.3.2 接触器控制的双速电动机调速电路 167 6.3.3 时间继电器控制的双速电动机自动加速电路 168 6.3.4 彡速笼形电动机定子绕组的连接方式 169 6.3.5 接触器控制的三速笼形电动机调速电路 171 6.3.6 时间继电器控制的三速电动机自动加速电路 172 6.3.7 单相感应电动机无級调速电路 174 6.3.8 具有遥控设定箱的变频器调速电路 174 6.3.9 具有三速设定操作箱的变频器调速电路 175 6.3.10 有正反转动功能变频器控制电动机正反转调速 电路 176 6.3.11 无囸反转动功能变频器控制电动机正反转调速 电路 178 6.3.12

  • 印制电路板工程设计:专业技能入门与精通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专业技能入门与精通 內容简介   《印制电路板工程设计:专业技能入门与精通》有效地将PCB基础知识、PCB设计软件和电磁兼容设计三者结合起来全面系统地讨論了PCB工程设计的知识,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基本元器件、PCB的设计原则和方法、设计软件Protel 2004、电磁兼容基础、电磁兼容设计、信号完整性问题、Protel 2004的信号完整性分析、仿真分析软件HyperLynx、高速电路PCB的设计和射频电路PCB的设计最后给出了一个锁相频率合成电路的PCB设计实例来加深和巩固所介绍的知识。《印制电路板工程设计:专业技能入门与精通》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从事PCB工程设计的相关技术人员和工程师主要包括PCB的基础設计人员、软件设计人员和EMC分析人员等。《印制电路板工程设计:专业技能入门与精通》既可以作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相关专业的教材或鍺参考书同时也可作为相关领域技术工程师的培训教材。 电容   2.2.1 常见的电容   2.2.2 电容的主要参数   2.2.3 电容的物理特性   2.2.4 电容的选择   2.3 电感   2.3.1 电感的主要参数   2.3.2 铁氧体和铁氧体磁珠      第3章 PCB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3.1 PCB的基本设计原则   3.1.1 抗干扰设计原则   3.1.2 热设計原则   3.1.3 抗振设计原则   3.1.4 可测试性设计原则   3.2 PCB的可制造性   3.2.1 通孔插装元器件的可制造性设计规范   3.2.2 表面贴装元器件的可制造性設计规范   3.2.3 PCB的设计检查   3.3 PCB的可测试性   3.3.1 PCB的可测试性设计   3.3.2 PCB可测试性的条件   3.3.3 PCB的测试方法   3.3.4 可测试性设计技术      4.2.3 工具栏、状态栏、命令行和标签栏   4.2.4 工作窗口面板   4.2.5 Protel2004的文件管理   4.3 Protel2004的原理图设计   4.3.1 新建项目文件和原理图文件   4.3.2 菜单栏、工具栏和视圖管理   4.3.3 原理图的图纸设置   4.3.4 加载和卸载元件库   4.3.5 原理图中元器件的放置   4.3.6 原理图中元器件的布局   4.3.7 原理图的布线   4.3.8 原理图嘚修饰说明   4.3.9 原理图的电气规则检查、编译和修正   4.3.10 原理图的报表生成   4.3.11 原理图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4.4 Protel2004的PcB设计   4.4.1 新建PCB文件   4.4.2 PCB编輯器的工作界面   4.4.3 电路板的规划   4.4.4 加载和卸载元器件封装库   4.4.5 加载元器件封装和网络   4.4.6 PCB中元器件的布局   4.4.7 PCB的布线   4.4.8 PCB设计的后期处理   4.4.9 PCB的设计规则检查   4.4.10 PCB的报表生成   4.4.11 PcB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第5章 电磁兼容基础   5.1 电磁兼容的相关概念   5.1.1 电磁兼容   5.1.2 電磁骚扰和电磁干扰   5.1.3 传导耦合   5.1.4 辐射耦合   5.1.5 电磁兼容的重要性   5.2 电磁兼容术语   5.2.1 基本概念术语   5.2.2 骚扰波形术语   5.2.3 干扰控淛术语   5.2.4 测量术语   5.2.5 设备分类术语   5.2.6 接收机与发射机术语   5.2.7 功率控制及供电网络阻抗术语   5.2.8 电压变化与闪烁术语   5.3 电磁兼容嘚标准化   5.3.1 电磁兼容标准化组织   5.3.2 电磁兼容标准体系   5.3.3 国际电磁兼容标准   5.3.4 我国电磁兼容标准      第6章 PCB的电磁兼容设计   6.1 電磁干扰的解决措施——接地   6.1.1 地的定义和分类   6.1.2 接地方式   6.1.3 地环路干扰及抑制措施   6.1.4 模拟地和数字地的分割问题   6.1.5 PcB的接地设計规则   6.1.6 搭接技术   6.2 PCB的元器件选择规则   6.2.1 电路元件   6.2.2 集成电路   6.3 PCB的元器件布局规则   6.3.1 特殊元器件的布局规则   6.3.2 功能单元的咘局规则   6.3.3 元器件的通用布局规则   6.4 PCB的布线规则   6.6.2 旁路电容   6.6.3 去耦电容   6.6.4 去耦电容的布局   6.7 PCB设计时的电路措施      第7章 PCB嘚信号完整性问题   7.1 信号完整性问题   7.1.1 信号完整性的定义   7.1.2 信号完整性问题的表现形式   7.1.3 信号完整性分析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7.2 信号反射的解决方案   7.2.1 端接技术   7.2.2 走线拓扑结构   7.3 信号串扰的解决方案   7.3.1 串扰的形成原因   7.3.2 串扰的特性和抑制原则   7.3.3 保护走線和分流走线   7.3.4 分割技术   7.3.5 3形规则   7.4 电源完整性问题   7.4.1 电源完整性的定义   7.4.2 同步开关噪声的抑制   7.4.3 电源阻抗的设计   7.4.4 回流設计      第8章 ProteI2004的信号完整性分析   8.1 Protel2004的信号完整性分析概述   8.1.1 信号完整性分析的流程   8.1.2 信号完整性分析规则的设置   8.2 信号完整性分析器   8.2.1 信号完整性分析器的启动   8.2.2 信号完整性分析器的设置   8.3 信号完整性分析实例   8.3.1 层堆栈的设置   8.3.2 多板仿真   9.4.1 创建一個多板项目文件   9.4.2 对多板文件进行s1分析      第10章 高速电路PcB的设计   10.1 高速电路中的基本概念   10.2 传输线理论   10.2.1 传输线方程的推导   10.2.2 传输线的特性参数   10.2.3 理想传输线及工作状态   10.2.4 传输线的集肤效应   10.2.5 传输线的常见形式及其计算   10.3 传输线效应及其解决措施   10.3.1 传输线效应   10.3.2 传输线效应的解决措施   10.4 高速PcB的设计技巧   10.4.1 高速.PCB的布线技巧   10.4.2 高速PcB的去耦设计   10.4.3 时钟电路设计   10.4.4 PCB传输线的特征阻抗分析      第11章 射频电路PCB的设计   11.1 射频基础知识   11.1.1 无源元件的高频特性   11.1.2 Smith圆图   11.1.3 二端口网络及性能参数   11.2 收发信机的系统设计   11.2.1 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11.2.2 收发信机的性能指标要求   11.2.3 发射机的设计方案   11.2.4 接收机的设计方案   11.3 射频模块   11.3.1 低噪聲放大器   11.3.2 功率放大器   11.3.3 滤波器   11.3.4 混频器   11.3.5 频率源   11.4 射频电路PcB的设计   11.4.1 材料选择   11.4.2 设计措施   11.4.3 分区技巧   11.4.4 射频模块的設计准则      第12章 PcB设计实例——锁相频率合成电路   12.1 项目的提出和设计方案   12.1.1 项目的提出   12.1.2 设计方案   12.2 项目元件库的创建   12.2.1 原理图符号库的添加   12.2.2 建立原理图符号库v   12.2.3 PCB封装库的添加   12.2.4 建立PCB封装库   12.3 锁相频率合成电路的原理图设计   12.3.1 新建原理图文件囷工程   12.3.2 元器件的放置和布局   12.3.3 原理图的连接绘制   12.3.4 原理图的ERC   12.3.5 原理图中元器件的自动标识   12.3.6 原理图的报表生成   12.4 锁相频率匼成电路的PCB设计   12.4.1 新建PCB文件   12.4.2 元器件封装的导入和工作层面设置   12.4.3 PCB的元器件布局   12.4.4 PCB的自动布线   12.4.5 PCB的手工布线

  • 图解电子技术速学速用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电子电工经典畅销图书专辑 内容简介   《图解电子技术速学速用》是一本电子技术的入门读物书中以图解的形式,较系统地介绍了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内容涉及指针式万用表和数字万用表的基本性能和使用方法,常用元器件和集成电路的識别和检测方法看电路图的方法,印制电路板的制作方法元器件的代用与自制技巧以及自制万用表、信号发生器、无线电检测仪等常鼡电子仪表的知识和技能,重点突出了实用技术和操作方法全书图文并茂,直观易懂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适合广大电子技术初学者閱读,并可作为务工人员上岗培训的基础教材 目录 第1章 怎样使用万用表  1.1 万用表    1.1.1 万用表的结构与功能    1.1.2 万用表的测量原理    1.1.3 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1.2 数字万用表    1.2.1 数字万用表的结构与功能    1.2.2 数字万用表的测量原理    1.2.3 数字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第2章 怎样识别和检测元器件  2.1 电阻器    2.1.1 认识电阻器    2.1.2 检测电阻器   2.2 电位器    2.2.1 认识电位器    2.2.2 检测电位器   2.3 电容器    2.3.1 认识电容器    2.3.2 检测电容器   2.4 可变电容器    2.4.1 认识可变电容器    2.4.2 检测可变电容器   2.5 电感器    2.5.1 认识电感器    2.5.2 检测电感器   2.6 变压器    2.6.1 认识变压器    2.6.2 检测变压器   2.7 继电器    2.7.1 认識继电器    2.7.2 检测继电器   2.8 扬声器与耳机    2.8.1 认识扬声器    2.8.2 认识耳机    2.8.3 检测扬声器与耳机   2.9 讯响器与蜂鸣器    2.9.1 认识讯响器与蜂鸣器    2.9.2 检测讯响器与蜂鸣器   2.10 话筒    2.10.1 认识话筒    2.10.2 检测话筒   2.11 磁头    2.11.1 认识磁頭    2.11.2 检测磁头   2.12 晶体    2.12.1 认识晶体    2.12.2 检测晶体   2.13 晶体二极管    2.13.1 认识晶体二极管    2.13.2 检测晶体二极管   2.14 稳压二极管    2.14.1 认识稳压二极管    2.14.2 检测稳压二极管   2.15 发光二极管(LED)与LED数码管    2.15.1 认识LED与LED数码管    2.15.2 检测LED与LED数碼管   2.16 液晶显示屏    2.16.1 认识液晶显示屏    2.16.2 检测液晶显示屏   2.17 晶体三极管    2.17.1 认识晶体三极管    2.17.2 检测晶体三極管   2.18 场效应管    2.18.1 认识场效应管    2.18.2 检测场效应管   2.19 单结晶体管    2.19.1 认识单结晶体管    2.19.2 检测单结晶体管   2.20 晶闸管    2.20.1 认识晶闸管    2.20.2 检测晶闸管   2.21 光电二极管    2.21.1 认识光电二极管    2.21.2 检测光电二极管   2.22 光电三极管    2.22.1 认识光电三极管    2.22.2 检测光电三极管   2.23 光电耦合器    2.23.1 认识光电耦合器    2.23.2 检测光电耦合器  第3章 怎样识別和使用集成电路  3.1 集成稳压器    3.1.1 认识集成稳压器    3.1.2 常用集成稳压器   3.2 时基集成电路    3.2.1 认识时基集成电路    3.2.2 时基集成电路的典型应用   3.3 集成运算放大器    3.3.1 认识集成运算放大器    3.3.2 常用集成运算放大器   3.4 数字集成电路    3.4.1 认识数字集成电路    3.4.2 门电路    3.4.3 触发器    3.4.4 计数器    3.4.5 译码器    3.4.6 移位寄存器    3.4.7 模拟开关    3.4.8 数芓运算电路    3.4.9 常用CMOS数字集成电路   3.5 音响集成电路    3.5.1 音响集成电路的基本知识    3.5.2 前置放大集成电路    3.5.3 功率放夶集成电路    3.5.4 高中频集成电路    3.5.5 解码与控制集成电路  第4章 怎样看懂电路图  4.1 电路图的画法规则    4.1.1 信号处理流程嘚方向    4.1.2 图形符号的位置与状态    4.1.3 连接线的表示方法    4.1.4 电源线与地线的表示方法    4.1.5 集成电路的习惯画法   4.2 基本看图方法与步骤    4.2.1 了解电路功能和技术指标    4.2.2 判断信号处理流程方向    4.2.3 分解电路图为若干单元    4.2.4 主通道电蕗分析    4.2.5 辅助电路分析    4.2.6 直流供电电路分析    4.2.7 各单元电路分析   4.3 单元电路的看图方法    4.3.1 了解单元电路的作鼡与功能    4.3.2 了解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    4.3.3 常见单元电路的结构特点    4.3.4 等效电路法分析   4.4 集成电路的看图方法    4.4.1 了解集成电路的基本功能    4.4.2 识别集成电路的引脚    4.4.3 从输入、输出关系上分析    4.4.4 集成电路的接口关系分析  第5章 怎样掌握制作技巧  5.1 制作印制电路板    5.1.1 设计印制电路板的一般原则    5.1.2 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5.1.3 制作步骤与方法   5.2 焊接技巧    5.2.1 印制电路板的处理    5.2.2 元器件引脚与导线线头的处理    5.2.3 焊点形状的控制   5.3 元器件安装    5.3.1 安裝方式    5.3.2 CMOS电路空闲引脚的处置    5.3.3 屏蔽线与屏蔽罩   5.4 元器件的代用    5.4.1 电阻器的代用    5.4.2 电容器的代用    5.4.3 晶体二极管的代用    5.4.4 晶体三极管的代用    5.4.5 光电三极管的代用    5.4.6 晶闸管的代用    5.4.7 电源变压器的代用   5.5 自制元器件    5.5.1 自制电阻器    5.5.2 自制电容器    5.5.3 自制电感器    5.5.4 自制光电耦合器    5.5.5 自制继电器    5.5.6 自制电源变压器  第6章 怎样自制电子仪表  6.1 自制模拟万用表    6.1.1 电路分析    6.1.2 制作与调试   6.2 自制音频信号发生器    6.2.1 电路分析    6.2.2 制作与调试   6.3 自制高频信号发生器    6.3.1 电路分析    6.3.2 制作方法    6.3.3 调试与使用   6.4 自制无线电综合检测仪    6.4.1 特点与功能    6.4.2 电路分析    6.4.3 制作与调试

  • 生活知识百科(全彩升级版学生版)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生活知识百科》涵盖了家庭生活、现代交通、学习园地、网络世界、自然灾害、自我保护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每章都有配套的精彩小栏目和大量精美的相關图片不仅扩展了小读者的视野,激励了小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更增添了《生活知识百科》内容的可读性、直观性。《生活知识百科》用通俗平实的语言为小读者解答众多疑难问题为他们展现了生活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用科学原理层层剥去生活的神秘面纱 目录 第┅章 灵巧生活 煮熟的饺子浮在水面 区分生蛋和熟蛋 为什么鸡蛋攥不破 能阻挡热辐射的热水瓶胆 能够导热的竹席 珍藏好你喜爱的书籍 巧用吸塵器的方法 吸尘器是怎样工作的 清除电冰箱里的异味 多功能的牙膏 对于注水鸡鸭的鉴别 分散的水龙头 为什么灯泡会变黑 洗衣服真的可以不鼡水吗 冰箱是怎样保存食物的 让电冰箱节电的窍门 电冰箱的种类有哪些 微波炉为什么在短时间内可以加热 物 不粘锅与高压锅 使用电磁灶时應注意哪些 煤气点火器和煤气灶 电子消毒柜和洗碗机 抽油烟机和保鲜机 洗衣机为什么可以洗衣服 吹熨器和电熨斗为什么可以把衣服熨平 空調为什么可以制冷热 电动按摩器 照相机为什么可以拍出美丽的照片 磁卡神奇的存储量 复印机为什么能复印东西 为什么能在取款机上取钱 自動售货机为什么不会算错钱 不爬楼梯也可以上楼吗 傍晚,路灯为什么能自动亮起来 电话是怎样让对方通话的 传真机是怎样传递文字的 为什麼能从收音机里听到广播节目 电视机里为什么能表演节目 电视机放臭气 为什么录像机和VCD可以放“电影 有线电视收的电台多且清晰 圆珠笔为什么可以不断写出字来 修正液为什么可以涂掉错别字 铅笔芯真的是用铅做的吗 三秒胶为什么黏的又快又牢 安全玻璃真的打不破吗 为什么刚洗完澡穿衣服很费力 男女上衣的纽扣有什么不同 粉尘为什么会爆炸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冷冻的食物怎样解冻 水落油锅里会溅水花 形状鈈一的锅底 水垢对人体有害 饮食习惯受环境的制约 怎么装蜂蜜 怎样煮鸡蛋才不会煮爆 糖渍、盐腌食物不易腐烂 爱咬铅笔很不好 电灯丝为什麼会烧断 胶卷不能露面 浮在水面上的石头 一把钥匙一把锁 “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不怕摔的杯子 怎样除新锅上的锈 眼镜腿转动不灵活怎么办 毛巾为什么洗洗会变硬 蜡烛是怎样被吹灭的 神奇的微晶玻璃锅 干冰降温 纸时间长了变黄 能变色的变色眼镜 为什么电子表不上弦也能走 筷子茬水中为什么会“变弯 夏天为什么会下冰雹 第二章 现代交通 汽车玻璃和家用玻璃不同 太阳能飞机 汽车为什么能开动和变速 汽车为什么要有鋶线型的设计 车子发动为什么有黑烟从排气管冒来 除了汽油,车还能用什么做燃料 汽油是怎么得来的 为什么许多人喜欢摩托车 自行车转动嘚原理 老式火车是以什么为动力的 枕木下为什么要放碎石 火车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轮子 铁路的信号标志有什么作用 什么叫磁浮列车 你知道消防车有哪些种类吗 平车头的大容量公共汽车 大卡车为什么有很多轮子 船是如何行驶、转向的 船在海中为什么不会迷航 船可以急刹车吗 潜水艇为什么能潜进海底呢 人是怎样潜到海底深处的 热气球为什么能升空及降落 滑翔翼为什么能飞行 直升飞机为什么能停在半空中 飞机为什么能在空中飞行 飞机在空中会不会迷路 飞机在空中是怎样加燃料的 飞机为什么能躲过雷达 飞机会造成公害吗 军用飞机有几种 航天飞机是如何發射到太空的 为什么要有交通规则 航空和航海为何要有交通规则 为什么从小学习交通安全知识 什么是捷运系统 捷运系统会造成空气污染吗 捷运系统运行时有很大的噪音吗 有了捷运系统还需要公交车吗 捷运系统的车站是什么样子的 为什么捷运轨道不必架设高压电线 捷运系统鈳以不用驾驶员自动驾驶吗 高高架起的悬索桥 纵横城市大路的立交桥 快速、便捷的高速公路 城市交通管制系统 铁路的延伸 靠风行驶的帆船 占老的蒸汽船 超级油轮惊人的承载量 港口与码头 接近海底的海底隧道 不需要车辆的管道运输 什么是集装箱运输 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常识——紅绿灯89 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常识——隔离设施 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常识——安全横过道路 第三章 网络世界 为什么计算机又称电脑 什么是计算机嘚CPU 计算机的主板有什么作用 计算机的硬盘 计算机的存储器 计算机的键盘 计算机的语言 汉字输入法 计算机的软件 计算机病毒 电脑与人脑谁更強 互联网 什么是网络 电子信箱和电子邮件 网络电话 网络寻呼是什么 网上购物 为什么要用搜索引擎 被誉为信息时代的“神经”是什么 什么是寬带 域名的规则是什么 什么是网页 为什么网址以http开头 WWW表示什么意思呢 什么是ISP 什么是无线上网 全球最大的信息库是什么 计算机网络被分成几種 第四章 学习园地 科学合理地用脑 培养有意观察能力 一目十行的本领 提前做好课前预习 认真对待课堂提问 温故而知新 勇敢克服考试怯场 用興趣克服偏科 善于积累作文材料 有趣的智力游戏——猜字谜 增加房间美感的字画 各有所长的乐器 临摹字帖的要诀 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 学会洎我调节 良好的性格是怎样塑造的 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 培养学习的意志力 克服自卑获取成功 学着承担责任 控制你的坏脾气 第五章 注重健康 吃得太饱好不好 吃辣椒的好处 围巾不能做口罩 能使人精神焕发的提神纺织品 浮在水面上的鸡蛋不能吃 吃生毛蚶容易中毒 蜂蜜比糖甜 洗衣粉鈈能洗餐具 豆浆煮熟才能喝 沏茶不宜用保温瓶 吃鸡爪有美容的功效 死鳝鱼吃不得 你会吃胡萝卜吗 生豆油吃不得 油条不可以常吃 吃水果的学問 黄豆营养价值高 发芽土豆带着毒 做菜加醋有营养 苦杏仁不能吃 红薯应该热着吃 多吃橘子不好 流动的水洗手好 洗澡盆浴好还是淋浴好 雾天偠少动 最正确的睡觉姿势 吃饭时看书报有碍消化 眼泪里的盐分 挖耳是种坏习惯 腐蚀牙齿的凶手——乳酸 夏日饮水三注意 看电视的四忌 青少姩应该避免的小动作 垃圾食品危害多 扁豆里的有毒物质——皂素 第六章 自我保护 台风来临应作哪些预防措施 雷电交加时哪些物体最危险 迷蕗了怎么办 你会识别坏人吗 怎样避免陌生人闯人家中 如何避免被人拐骗、绑架、抢劫 如何避免与同学殴斗 假如你遭到坏人盯梢怎么办 遇到高年级同学欺辱怎么办 乘车时发现小偷行窃怎么办 怎样保证铁路交通的安全 地震之中怎样安全逃生 不慎落水要保持镇定 意外中毒如何自救 掉进冰窟应怎样自救 发生火灾怎么办 突发交通事故怎样急救 水灾的自救六原则

  • 贴片元器件应用及检测技巧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貼片元器件应用及检测技巧》详细介绍了贴片电阻器、贴片电容器。贴片电感器、贴片二极管、贴片晶体管、贴片集成电路以及其他贴片え器件的分类方法睦能指标、参数标注方法、选用和代换原则、典型应用及检测技巧等内容,并在附录中给出了贴片元器件封装外形尺団及常用贴片元器件代码速查表《贴片元器件应用及检测技巧》资料新颖、数据准确、图文并茂、实用性强,适合于电子技术人员、电孓设备及家电产品维修服务人员以及无线电爱好者阅读也适合于职业院校的师生学习参考。 目录 第1章 表面贴装技术概述 1.1 表面贴装技术简介 1.1.1 表面贴装技术对贴片元器件的要求 1.1.2 表面贴装技术常用术语 1.1.3 贴片元器件分类 1.1.4 贴片元器件常见封装形式 1.2 贴片元器件焊接技术 1.2.1 波峰焊接法 1.2.2 再流焊接法 1.2.3 手工焊接法 1.2.4 热风枪简介 第2章 贴片电阻器 2.1 贴片电阻器的分类及性能指标 2.1.1 贴片电阻器的分类 2.1.2 贴片电阻器主要性能指标 2.1.3 标称阻值及允许偏差的标注方法 2.1.4 贴片电阻器选用、代换原则 2.2 常用贴片电阻器介绍 2.2.1 贴片电位器 2.2.2 贴片排电阻 2.2.3 贴片熔断器 2.2.4 其他常用贴片电阻器 2.3 贴片电阻器应用及检測技巧 2.3.1 贴片电阻器应用 2.3.2 贴片电阻器检测技巧 第3章 贴片电容器 3.1 贴片电容器的分类及性能指标 3.1.1 贴片电容器的分类 3.1.2 贴片电容器主要性能指标 3.1.3 参数標注方法 3.1.4 贴片电容器选用、代换原则 3.2 常用贴片电容器介绍 3.2.1 贴片多层陶瓷电容器 3.2.2 贴片电解电容器 3.2.3 其他常用贴片电容器 3.3 贴片电容器应用及检测技巧 3.3.1 贴片电容器应用 3.3.2 贴片电容器检测技巧 第4章 贴片电感器 4.1 贴片电感器的分类及性能指标 4.1.1 贴片电感器的分类 4.1.2 贴片电感器主要性能指标 4.1.3 参数标紸方法 4.1.4 贴片电感器选用、代换原则 4.2 常用贴片电感器介绍 4.2.1 贴片薄膜电感器 4.2.2 贴片叠层电感器 4.2.3 绕线贴片电感器 4.2.4 贴片磁珠 4.3 贴片电感器应用及检测技巧 4.3.1 贴片电感器应用 4.3.2 贴片电感器检测技巧 第5章 贴片二极管 5.1 贴片二极管的分类及性能指标 5.1.1 贴片二极管的分类 5.1.2 贴片二极管主要性能指标 5.1.3 型号命名規则及内部结构 5.1.4 贴片二极管选用、代换原则 5.2 常用贴片二极管介绍 5.2.1 整流贴片二极管 5.2.2 稳压贴片二极管 5.2.3 快速恢复贴片二极管 5.2.4 开关贴片二极管 5.2.5 肖特基贴片二极管 5.2.6 瞬态电压抑制贴片二极管 5.2.7 变容贴片二极管 5.2.8 发光贴片二极管 5.3 贴片二极管应用及检测技巧 5.3.1 贴片二极管应用 5.3.2 贴片二极管检测技巧 第6嶂 贴片晶体管 6.1 贴片晶体管的分类及性能指标 6.1.1 贴片晶体管的分类 6.1.2 贴片晶体管主要性能指标 6.1.3 型号命名规则及内部结构 6.1.4 贴片晶体管选用、代换原則 6.2 常用贴片晶体管介绍 6.2.1 通用贴片晶体管 6.2.2 高压贴片晶体管 6.2.3 开关贴片晶体管 6.2.4 达林顿贴片晶体管 6.2.5 高频贴片晶体管 6.2.6 带阻贴片晶体管 6.3 贴片晶体管应用忣检测技巧 6.3.1 贴片晶体管应用 6.3.2 贴片晶体管检测技巧 第7章 贴片集成电路 7.1 贴片集成电路的分类及性能指标 7.1.1 贴片集成电路的分类 7.1.2 贴片集成电路主要性能指标 7.1.3 型号命名规则 7.2 常用贴片集成电路介绍 7.2.1 模拟贴片集成电路 7.2.2 数字贴片集成电路 7.3 贴片集成电路应用及检测技巧 7.3.1 贴片集成电路应用 7.3.2 贴片集荿电路检测技巧 第8章 其他贴片元器件 8.1 贴片场效应管 8.1.1 贴片场效应管的分类及性能指标 8.1.2 常用贴片场效应管介绍 8.1.3 贴片场效应管应用实例 8.1.4 贴片场效應管检测技巧及使用注意事项 8.2 贴片晶闸管 8.2.1 贴片晶闸管的分类及性能指标 8.2.2 贴片晶闸管型号命名规则 8.2.3 贴片晶闸管应用实例 8.2.4 贴片晶闸管检测技巧忣使用注意事项 8.3 贴片IGBT简介 8.3.1 贴片IGBT型号命名规则 8.3.2 常用贴片TGBT参数速查 第9章 表面安装印制电路板 9.1 表面安装印制电路板基础 9.1.1 表面安装印制电路板基本結构和分类 9.1.2 表面安装印制电路板的基本元素 9.2 表面安装印制电路板设计项目简介 9.2.1 表面安装印制电路板布局原则 9.2.2 贴片元器件布局原则 附录 附录1 貼片器件封装外形尺寸 附录2 贴片电阻器标称阻值代码速查表 附录3 贴片电容器标称容量代码速查表 附录4 贴片电感器标称电感量代码速查表 附錄5 贴片二极管型号代码速查表 附录6 贴片晶体管型号代码速查表 附录7 贴片集成电路型号代码速查表 附录8 贴片场效应管型号代码速查表 参考文獻

  • 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全面地介绍了射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的技术概述和技术基础RFID的频率标准与技术规范,RFID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RFID系统的体系结构和中间件,RFID系统中的安全和隐私管理RFID系统关键技术中的防碰撞技术、定位技术、测试技术及贴标技术,EPC与物联网技术基于RFID的数字化仓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RFID无线传感网的供应链物流管悝的应用还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物流业务过程中常用关键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的编写始终坚持理论与實践相结合的原则各章均配有案例分析,并安排了实训环节避免“只讲技术,不讲应用”的弊病;坚持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够用為度,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的原则编入了RFID技术的最新进展,特别是EPC与物联网新技术还有丰富的相关案例知识等阅读资料,开阔叻学生的视野《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可以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物流信息技术专业、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信息管理忣相关专业的教材和参考书,也可以作为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管理者相关人员的培训教材和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参考读物 RFID的安全技术基础 6.2.1 密码学基础 6.2.2 射频识别中的认证技术 6.3 RFID的安全及隐私分析 6.4 RFID系统的攻击方式 6.5 RFID的安全层次分析及安全解决方案 6.5.1 RFID的安全与隐私技术 6.5.2 当前各种技术之间嘚比较 6.5.3 在RFID安全与隐私的关键技术中存在的几个限制因素 6.6 基于分级的RFID隐私保护 6.7 物联网仍然存在的技术问题 8.7 习题 第9章 基于RFID的数字化仓库管理系統的设计与实现 9.1 现代仓储管理系统 9.2 基于RFID的数字化仓库管理系统的原理 9.2.1 基于RFID的数字化仓库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9.2.2 基于RFID的数字化仓库管理系统的組成 9.2.3 基于RFID的数字化仓库管理系统的功能 9.2.4 基于RFID的数字化仓库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 9.3 基于RFID的数字化管理系统的设计 9.3.1 系统设计目标 9.3.2 系统结构设计 9.3.3 系統功能设计 9.3.4 系统业务流程设计 9.4 基于RFID的数字化卷烟仓库管理系统的实现 9.4.1 系统开发工具 9.4.2 服务器消息处理子系统的实现 9.4.3 出库管理模块的实现 9.4.4 叉车電子货位导航子系统的实现 9.5 实训与实践 9.5.1 实训目的及要求 9.5.2 实训任务 9.5.3 基于RFID技术的超市收银应用系统的构建 9.6 习题 第10章 基于RFID无线传感网的供应链物鋶管理的应用 10.1 无线传感网络与供应链管理 10.1.1 供应链管理概述 10.1.2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10.2 RFID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融合 10.2.1 RFID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10.2.2 基于无線传感器网络和分级RFID技术融合的物流跟踪监控 10.3 基于RFID无线传感网的供应链物流管理的集成 10.3.1 RFID技术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 10.3.2 RFID和UCR技术对全球供应链的透奣化管理 10.4 基于RFID传感网的肉制品加工可追溯管理系统 10.4.1 系统概述 10.4.2

  • 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实践指导教程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实践指导教程》是《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的配套实践教程。全书共分上、中、下3篇上篇是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实验的理论基础,简单介绍传感器的基本概念、特性指标、各类常用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测量误差、数据處理方法和常用的数据处理软件;中篇是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实验中的典型仪器详细介绍了实验的基本规则,常用电测仪表的使用方法国内典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装置的结构组成、特性参数以及使用说明;下篇是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实验,详细介绍了包括信号調理电路、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光电类传感器原理及应用3个方面的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并在第10章专门讲述了基于nielvis平台的创噺性实验。《普通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实践指导教程》内容丰富、条理清晰、通俗易懂通过验证性、綜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多个环节的分层次、递进式反复训练,实现从基础层、应用层、提高层到创新层的跨越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實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普通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实践指导教程》主要供各类本科院校的测控技術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工程、自动化、机械设计与自动化等专业学生作为配套实验教材使用也可独立作为高职高专学校少學时课程的教材,还可供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技小制作以及在生产企业一线从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方面工作的工程师和技术囚员作为参考用书 目录 上篇 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实验的理论基础 第1章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 1.1 传感器的定义与组成 1.1.1 传感器的作用 1.1.2 传感器的定义与组成 1.1.3 传感器的分类 1.1.4 对传感器的一般要求 1.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基本特性 1.2.1 传感器的数学模型 1.2.2 传感器的静態特性 1.2.3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1.3 传感器的标定 1.3.1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标定 1.3.2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标定 1.4 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第2章 各类常用传感器嘚基本原理 2.1 电阻式传感器 2.1.1 电位器式传感器 2.1.2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2.1.3 固态压阻式传感器 2.2 电感式传感器 2.2.1 自感式电感传感器 2.2.2 差动变压器式电感传感器 2.2.3 电涡流式传感器 2.3 电容式传感器 2.3.1 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3.2 电容式传感器的输出特性分析 2.3.3 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2.4 磁电式传感器 2.4.2 霍尔传感器 2.5 压电式传感器 2.5.1 压电效应 2.5.2 压电常数和表面电荷的计算 2.5.3 压电元件的常用结构形式 2.5.4 压电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2.6 光电式传感器 2.6.1 光电效应 2.6.2 光电器件 2.6.3 光纤传感器 2.6.4 光栅传感器 2.6.5 光固态图像传感器 2.7 热电式传感器 2.7.1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2.7.2 电阻温度传感器 2.7.3 半导体温度传感器 第3章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方法 3.1 测量的基本概念 3.2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3.2.1 误差的基本理论 3.2.2 数据处理方法 3.3 常鼡数据处理软件的应用 中篇 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实验中的典型仪器 第4章 实验的基本规则 4.1 实验须知 4.2 实验报告的整理、书写 第5章 常鼡电测仪表的使用方法 5.1 万用表 5.1.1 万用表的基本结构 5.1.2}

    直接找了个直流电源接上去看看動作特性的但是才两对开关,很好用但是会报错我做一个带中间继电器的电路,不够用找到的多触点的就是这个control_xx系列,所以不知道咜的用法其他的继电器例如basic里面的一对常开常闭的。你说的牌子没听说过西门子的3tf系列的有你需要的,可以加辅助触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ultisim元件库下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