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三峡大坝和地震四川地震到底有没有关系

地震以后,三峡大坝为什么没有一点消息_百度知道
地震以后,三峡大坝为什么没有一点消息
我有更好的答案
因为大坝没出现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网上很多评论说,西南地区频繁地震与三峡大坝有关。【四川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697,907贴子:
网上很多评论说,西南地区频繁地震与三峡大坝有关。收藏
求科普帝啊,楼主只知道三峡大坝会破坏生态平衡。——来自 爱贴吧 Windows Phone 客户端
白银星玩家
百度星玩家累积成长值为1,
哦。。我知道。不想给您讲
日本经常发生地震是不是跟av有关
其实在当时就有说法了 南水北调工程伤了龙魂命脉 而龙首或龙尾位置就在四川
汶川地震便是震怒了龙魂 龙抬头或龙摆尾了造成的
对应的上海就是龙尾或龙首 在上海有个建筑 形似军刀 镇压住的
不是说因为它就地震 但是对四川生态系统有大影响 以前是风调雨顺 现在是每年都有灾
有影响是肯定的,但不会是主要原因
凉山新修水电站,此生灾害在近几年会出来的,
大神。当然,大坝也有点关系,但是处于地震带上,避免不了
这么说不知道去年我家乡涨大水不知道和三峡有没有关系咯
在512之前,我们从没担心过会有灾难…现在时时惊恐
此乃风水格局被破了!
左看右看这里还有分果断地拿分走人
登录百度帐号三峡大坝与四川地震没有关系,大坝在没建之前,四川一直有地震的先例_三峡大坝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740贴子:
三峡大坝与四川地震没有关系,大收藏
三峡大坝与四川地震没有关系,大坝在没建之前,四川一直有地震的先例
三峡工程利大于弊,分分钟大把的金币哗哗的产生,不过方案应更科学更安全些才好,应在更窄的的河道建更坚固的大坝,应在大坝上游200米建一水中坝。两坝间填埋大石头水泥块,形成水中防渗墙堆石坝,水中防渗墙碓石坝杜绝了频繁大幅调整水位引发地震,杜绝了敌国势力人为毁坏炸毁大坝,二战中防渗墙堆石坝没有被炸毁记录,千秋万代万无一失,不至于让下游半个国家人民生活在噩梦中,时刻担心地震战争,地“震”古称地动,古人用日月星总称“辰&和”雨“描述表示”地动“现象,象形文字“震”雨辰也,“辰”日月星辰总和也,“地震云”地震时或有的伴发云彩受电磁影响规律排列现象,地震云表示地壳有压力宣泄,是地震前和地震中或有云彩集聚现象,古代人对地震很有研究认识,日月星球排列万有引力和星球质量引发地磁变化引发海潮海啸引起地壳受力不均,受力不均产生裂纹引发大洋中脊生长造山,引发地下水下渗被地热蒸发成云成热致雨致排骨云,地壳压力骤变地壳岩石压电效应使电场骤变影响云彩归律排列形成地震云,古人认识到地动和辰球有关,同时常有伴随下雨现象,创造出“震”字,用日月星总称“辰&和”雨“描述表示”地动“现象,你以为地震局都是傻子什么也不知道呀,是地震局的人太奸了,知道就得预报就得到地震现场去研究现象联系本质,那多危险呀,说地震不可预报就可以在办公室远离地震危险,就可以拿大把的经费私分蚕食多好呀,如果神棍个人预报地震不是打他的脸吗,房倒楼塌死个几十万人和专家有吊关系,所以个人预报地震违法多好,安全多金轻松,美哉美哉
今天上午目测太阳边上有星球,今天星球排队星球间万有引力增大极易发生地震,中国南部印尼今天个6级地震,伴随而来的就是印尼生长造山挤压中国南部地壳,中国地壳压力增大地电增大可以验证,压力的存在创造了地震的条件,台湾地区青藏高原与四川交界活动断裂,西藏大峡谷尼珀尔地震风险急剧加大,汛期水库水位大幅调蓄极易诱发地壳压力宣泄,历史证明每次印尼地震海啸过后伴随而来的就是中国南部地震,严密监视大水库水位变化,及时预警地震避免伤亡,对不作的科技人员适当惩罚处理,对逃避责任胡说地震不可预测的降薪降职劝其退休退养让贤。
至少三峡大坝以前,四川就没有地震过,至少巴蜀长江上游没有民众知道。之后不但有了,民众都成了惊弓之鸟,还是数年的持续。站在地上都如坐针毡!
为嘛就跑汶川来了?那么多地震点,就这么合适选在了汶川?是啊,巧了点而已。
老百姓从三峡获益没我就想知道?这个可是全民买单的工程。
不是吓唬你,以后冰雹地震将成为常态,只要到汛期就防洪迎汛降低水位,只要到汛末期就蓄水发电提高水位,一米就是一吨,200米就是一平方米压200吨,地壳压力变化重新找平衡,地壳裂缝地下水下渗被地热蒸发携带雾霾火山灰进入高空,先是湿热难耐后是形成冰雹暴雨,除非严格控制水库水位在30米内变化调蓄。
我们普通老百姓不是专家 只晓得修了这个批坝后 我大重庆夏天更热 冬天更冷 但是说这样也没的锤子用 修都修好了
4楼,你确定之前没发生过地震?
可以搜一下,公元2000年以后的地震。四川及旁边的400多次多是公元2012年以后的
登录百度帐号四川近年地震如此频发,跟三峡大坝有关?学地理的给分析分析
据*河蟹*公布资料:“三峡大坝蓄水135公尺时,监测到大小地震达上千次,最大达到芮氏规模3级,其中又以高桥断层诱发的地震最多;日水库蓄水水位增加到156公尺,同日湖北随州发生规模4.7级地震,是当地20多年来最大的地震。”水库诱发地震,是因为巨大体积的蓄水增加的水压,使岩石中的断裂面发生润滑,使岩层和地壳内原有的地应力平衡状态被改变,水库蓄水可在天然地震较少和较弱的地区诱发较强烈的地震。另外还会改变自然气候与造成各种的自然灾害。三峡大坝由于水位提高,造成库区周围山体与地层的外压力、山体与地层的内压力、山体与地层的能量蓄积、山体与地层的水压力、山体与地层的温度等的增加,库区周围地层的上地壳、中地壳、下地壳、上地幔等4层结构的变动,库区周围地层的重力场变化、重力场升降变化、重力场构造变动、地壳应力场变化,还造成山体与地层的各种物理与化学结构改变等,因而导致库区邻近区域的地层移动、地壳变形、库盘沉降、地层构造断裂活动、山体崩塌与破裂、出现土石流、出现滑坡、水库诱发地震活动等问题,许多专家早就预测了三峡大坝将会持续不断地引发各种大地震等灾难。水库诱发地震的例子很多:1959年,广东东江的新丰江水库在蓄水一个月后,就开始有地震活动。在月,连续发生3.1级和4.3级地震。 日,发生6.1级强震,突破当地历史记录。震中距大坝仅1.1公里,大坝出现82米长的横贯裂缝并渗水,电站受损停运。并致6人死亡, 80人受伤,1800间房屋倒塌。这是世界上4次6级以上的水库地震之一。此后,一个月之内便发生了3.0级以上地震58次,后花费高昂代价按Ⅹ度的抗震烈度对大坝进行第二次加固。级强震之后二十余年,在水库水位变化不大的条件下仍有中强地震发生。青海黄河上的龙羊峡库区蓄水前地震活动较弱,蓄水后库区地震活动明显增强。在围堰拦洪期间,大坝周围发生近70余次小震。1986年11月水库完成蓄水,坝前水深达到148.5米,三年半后的日,水库附近的共和发生7级地震,极震区房屋全部倒塌,死伤2000余人,经济损失上亿元。其后至1994年10月又多次发生5级左右的地震,而且震中有逐渐靠近水库的趋势。意大利阿尔卑斯山韦奥特水库坝高261米,1960年开始蓄水,随蓄水增加,激发地震增加,1963年9月上旬就记录地震60次,最后托克峰大山崩,3.5亿方岩石崩入水库中,形成高出坝项110米的巨浪并至溃坝,下游村镇被水夷平,2000人死亡。1936年美国的胡佛水库地区发生地震;1963年世界上库容最大的尚比亚和津巴布卫的加里巴水库发生了5.8级地震;1966年希腊的KREMASTA 水库发生了6.3级地震;1967年印度科依纳水库地区发生6.5级的强度地震;1972年世界上大坝最高的苏联NUREK水库(坝高317米),发生 4.5级地震,并且地震一个接一个地不断发生;1975年美国的OROVILLE水库发生5.8级地震;1981年世界上最著名的阿斯旺大坝后的纳赛尔水库发生了5.6级地震。同时,长江每年都会携带5到10亿吨的泥沙与鹅卵石,三峡大坝将会截住这些大量淤积的泥沙与永远无法清除的鹅卵石,造成严重的堵塞,这种堵塞会向上游延伸,并且水库尾部的泥沙还会抬高河岸,因而会缩短水坝的寿命与减少其蓄水量,这是三峡大坝“将来会崩堤与危害大坝以下长江中下游80多万平方公里居民生命”的必然宿命。由于三峡两岸山体下部长期受到浸而发生山体滑坡与塌方、泥石流;水压及坝体重量不断造成地表破裂与地震灾害;大坝拦截水量的庞大重力,已开始在许多地点侵蚀长江陡峭的河岸;水土流失严重,崩塌、滑坡体已有数千处,坝区附近的地质结构已遭受严重破坏,造成各类型的地质灾害、引发无数的坍塌事故、隐患的库岸已有数百公里等;汶川距离三峡大坝有数百公里,都会发生如此规模的大地震,可见三峡大坝地层下的地壳挤压、地层板块移动与水流内压力的活动情形,已使数百公里外的地区地质应力发生巨大的改变,因此,有关专家更担心未来类似汶川的无数大地震,将会不断地发生;而不久前的南方大雪灾,也有专家指出是三峡大坝破坏自然环境与生态平衡的恶果……总而言之,三峡大坝越来越使人感到像一个无法控制的、随时要发的火山,炸掉这座灾害不断与威胁数亿人生命财产的危险大坝的呼声也日益强烈。可是作为政治工程的三峡大坝,*河蟹*是不惜代价的。其最初的预算是在移民费用中拿出6亿元,专门用于地质灾害防治,但汶川大地震以前,实际支出已经超过了120亿元,而实际上并没能有效控制住灾害。有人言简意赅地说:试想,一千米的高山上,有一座“长640公里、高175米、蓄水380亿吨的水塔”,有一条长水管连接着水塔,此水管一直通到山下,山下的水管埋在表层泥土里,如果山下的水管因为受水塔压力过大而破裂,那么表层的泥土是不是会立即翻动呢?这不就三峡大坝的蓄水,改变了地层压力,因而导致地震吗?
这些回帖亮了
引用12楼 @ 发表的:
我之前就说过我对没脑子的人一贯高冷。
反三峡,认为三峡和地震有关的都是没脑子的。
不回复你这种低档次的东西了,你随意
你就是2个字,*河蟹*
地质学毕业,虽然没有从事本专业工作,但是我想问问ls的各位,你们真的知道地震的原理么,地表土翻动的说法也是醉了
引用4楼 @ 发表的:
建三峡的智商有问题?
不知道你的态度,不过看你的语气,你和LZ以及你们的同类智商有问题。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问三峡有没有影响是个政治问题,就像古代问皇帝会不会死一样。
巴西的蝴蝶扇一下可能引起美国的飓风,但三峡经过专家论证,毫无疑问不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任何影响。
不好说有多大影响,但肯定是会有影响的。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这还用学地理的分析?
你在家里浴缸盛满水的话你家是不是还得定期晃荡个几下?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三峡问题是智商问题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引用3楼 @ 发表的:
三峡问题是智商问题
建三峡的智商有问题?
引用4楼 @ 发表的:
建三峡的智商有问题?
不知道你的态度,不过看你的语气,你和LZ以及你们的同类智商有问题。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这样真的不会河蟹么?真的不会查水表么?
这个问题说不得。。。。
引用7楼 @ 发表的:这个问题说不得。。。。
你倒是说呀
还说不得,不就是没智商的黑子吗,还故作神秘,呵呵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问三峡有没有影响是个政治问题,就像古代问皇帝会不会死一样。
巴西的蝴蝶扇一下可能引起美国的飓风,但三峡经过专家论证,毫无疑问不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任何影响。
引用5楼 @ 发表的:
不知道你的态度,不过看你的语气,你和LZ以及你们的同类智商有问题。
呵呵,真高冷,既然你这种品种都知道三峡有问题,国家还会建
引用7楼 @ 发表的:
这个问题说不得。。。。
@银河国际就是个喷子
引用10楼 @ 发表的:
呵呵,真高冷,既然你这种品种都知道三峡有问题,国家还会建
我之前就说过我对没脑子的人一贯高冷。
反三峡,认为三峡和地震有关的都是没脑子的。
不回复你这种低档次的东西了,你随意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引用12楼 @ 发表的:
我之前就说过我对没脑子的人一贯高冷。
反三峡,认为三峡和地震有关的都是没脑子的。
不回复你这种低档次的东西了,你随意
你就是2个字,*河蟹*
引用12楼 @ 发表的:
我之前就说过我对没脑子的人一贯高冷。
反三峡,认为三峡和地震有关的都是没脑子的。
不回复你这种低档次的东西了,你随意
你不是跟那些认为有关系的人一样,这么极端,你又不是地震学家,你凭什么认为就没关系呢?。就凭你看到的dang的官方说法?
当初高中我就和我地理老师讨论过,现实证明,我赢了
引用8楼 @ 发表的:
你倒是说呀
还说不得,不就是没智商的黑子吗,还故作神秘,呵呵
你也倒是说啊
地质学毕业,虽然没有从事本专业工作,但是我想问问ls的各位,你们真的知道地震的原理么,地表土翻动的说法也是醉了
毛线关系,水库诱发的地震虽然有,但是震级很小,只是四川位置特殊罢了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引用11楼 @ 发表的:
@银河国际就是个喷子
他就是个*河蟹*
只会喷人的loser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引用16楼 @ 发表的:
你也倒是说啊
百度搜一下地震的原理就行了。
搜完了再不懂我没办法了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723人参加团购768.00元&1699.00元
303人参加团购218.00元&619.00元
220人参加团购948.00元&1399.00元
377人参加团购268.00元&598.00元
265人参加团购299.00元&829.00元
456人参加团购159.00元&249.00元
313人参加团购298.00元&698.00元
456人参加团购719.00元&1399.00元
424人参加团购338.00元&990.00元
4332人参加团购249.00元&899.00元
320人参加团购278.00元&569.00元
26人参加团购189.00元&599.00元四川大地震与三峡大坝有无因果关系?
我的图书馆
四川大地震与三峡大坝有无因果关系?
四川大地震与三峡大坝有无因果关系? 
22:38:00 | By: 究竟清凉 ]
  HARSH K.GUPTA 曾经写过一本书《大坝与地震》,本人曾经草草浏览过,书里说了著名的阿斯旺大坝,伊泰普大坝修建以后,对地质构造的影响,以及事后引发的大地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下,确实有联系。    中国的三峡大坝,在规模上已经远远超过阿斯旺大坝和伊泰普大坝,就发生地震的地点汶川而言,似乎也符合书中总结出的内在规律。在这里本人没有指责政府的意思,三峡大坝在论证时候,专家一定考虑过这方面的因素。只是纯粹的关心和讨论,希望本帖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转自 合肥热线-合肥论坛,发表于
“老子”看三峡工程    文/广州老农    三峡工程一直被视是民族的骄傲,被歌颂为功泽万代的工程。这一点,广大国人多没有什么异议。然而近来看到两篇文章,似乎对上述看法不以为然,这倒值得人静心反思。    李元昊朋友的《后天的情景会出现吗----三峡工程的生态影响》以及珊瑚姬朋友的《长江遭遇百年难见枯水,专家称水位暴跌与三峡工程无关》两篇文章中,分别对目前的可能与三峡工程相关的现象进行了描述。这些现象包括:(1)06年川蜀高温干旱;(2)07年川鄂的冬暖夏凉;(3)08年的大范围的强降温,降雪(今年 1月12日以来,受强冷空气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出现入冬以来最大幅度的降温过程,十几个省份持续出现雨雪、凝冻等天气,部分地区出现大雪或暴雪,导致公路、民航等交通运输大范围受阻,旅客大量滞留,农副产品供应紧张,部分地方供水管道破裂、房屋损坏,一些牲畜被冻死、农作物遭受冻害,农牧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4)长江遭遇百年难见枯水(日,长江水利网汉口水文站监测,当日该站水位为13.98米,是有水文记录142年以来,长江出现的罕见低水位。)    看了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大家不禁会问,这些与三峡工程究竟有没有关系呢?不用问,回答肯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对于那些花了毕生心血建设三峡工程的人士来说,当然不愿意承认这一切的元凶就是该工程,这方面的代表是两院院士潘家铮先生。而对于另外的一些人,比如黄炎培之子黄万里先生,就是个极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士,他甚至预言大坝终将被迫炸掉。其实坊间对于该工程的争议也非常多,那么,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讲,究竟二者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呢?    这一点我们暂且不必回答,因为每个人的观点,都难以保证其客观性。那么,我们来看看我们的圣人老子先生的论述。其实,对于整个世界,老子始终主张一种“无为”的思想,这种思想不仅反映在统治者对于百姓的态度上,也反映在整个人类对自然界的态度上。老子的这种观点,可以在《道德经》很多章节中找到相关的论述。比如第五章中,老子说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第七章中,老子说道:“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这些都充分反映了老子对自然界万物和谐相处、互不干涉、清静无为的思想。我们现在大力倡导的保护环境、保护自然,不正是与老子的这种思想相符合的吗?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有一种误解,认为所谓的保护环境,就是少排放污染、少毁坏森林等行为。其实,从广意上讲,那些看不到污染的改变自然环境本来面目的行为,不也是一种对环境的破坏吗?    长江在我们这片土地上安静流淌了亿万年,整个流域的物种、自然环境早就形成了其自然的格局。而现在,突然将其拦腰截断,这对环境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估计连傻子都能想象得到。当我们的专家们看到长江下游长罕见低水位的时候,当我们的专家们看到洞庭湖区露出的湖底成了老鼠的天堂的时候,难道依然会坚持说,三峡工程对自然环境没有任何影响吗?    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变化是个逐渐显现的过程,现在做出任何结论可能都为时过早,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看看我们的圣人老子的观点有没有错误。    (转自:广州老农的博客 willinew.blog.tianya.cn)
一、前言         最近一段时间,在网络上、在国内外的媒体上,讨论三峡工程所造成生态问题以及将再搬迁三峡工程230万甚至400万移民(其中主要是三峡工程移民)的文章比较多。不少文章提出一个观点,就是当初对于三峡工程将造成生态问题认识不足,所以现在出现的问题是"先前未曾预料到的"。所谓的当初,应该是指1986年开始、1989年结束的长江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研究。198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发15号文件,决定进行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研究。一共有412位专家参见了这项工作,最后有九位专家不同意可行性论证研究的结论,拒绝在论证研究报告上签字。他们分别提出了个人的意见报告。外人很难理解,拒绝在论证研究报告上签字,这些专家需要多大的勇气。拒绝在论证研究报告上签字,对于这些专家个人来说,是ZZ、科研生命的转折。在ZZ上他们被打入另类;在科研上,他们无法再取得有关研究课题的资金,很少有刊物敢于刊登他们的科研成果......在中国有多少人知道这九位专家的姓名?在中国有多少人知道这九位专家提出了什么样的反对意见?在中国是否曾经公开发表这九位专家的对于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研究的个人意见报告?全国人民代表在投票表决之前是否曾经读过这九位专家的反对意见?        其实前在二十年,参见长江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研究、担任生态环境组顾问、并且拒绝签字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侯学煜教授就已经指出三峡工程将造成严重生态危机。现在三峡库区所出现的问题,都侯学煜教授等人已经指出的。        二、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关于崩塌滑坡问题的两个结论都是错误的        1989年结束的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关于崩塌滑坡问题的最重要的结论是∶        第一∶三峡水库库岸稳定性基本是好的(按四个等级的评价,以库岸长度计,岸坡现时稳定性属于好的和比较好的占89%,较差的占10%,差的占1%)。经过研究确认的库岸崩塌、滑坡残体和危岩体一共有404处,其中长江干流滑坡残体283处,支流滑坡残体121处。        第二∶不稳定的崩塌滑坡都在坝址25公里以远,滑坡不会对枢纽工程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关于崩塌滑坡问题的这两个结论都是错误的。        第一,三峡水库库岸不稳,多崩塌、滑坡体。        2003年6月三峡水库开始蓄水时,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家组组长刘广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已查明在三峡库区共有各类崩塌、滑坡体2490处。"。崩塌、滑坡体2490处,这是可行性论证报告所说的404处的六倍多。        杨重庆在"三峡工程十年∶十个没想到"一文中提供了另一个数据∶三峡库区存在滑坡体3465处,崩塌和变形体1190处,一共是4655处。三峡库区崩塌、滑坡体共4655处,这是可行性论证报告404处的11.5倍。        2006年10月三峡水库继续蓄水至海拔156米时,重庆市奉节一个县就报导有滑坡体一千余处。为了保证抬高蓄水位的一个多月中遇到滑坡事故能够及时处理,奉节县长、书记轮流值班不回家。        随着三峡水库水位的继续升高(从2003年的海拔135米,到2006年的海拔156米,2008年将上升到海拔164米,2009年之后上升到海拔175米,在极端情况下可以上升到海拔180.4米甚至海拔183米),三峡水库水位变化幅度增大,变化的强度也将从38天上升23米,改变为了一个月上升30米,在极端条件下面,在5至10天之内上升30米到38米)。在这样情况下,三峡库区崩塌、滑坡体的数量将继续增加。        第二∶不稳定的大型崩塌滑坡出现在坝址25公里以内地区,对枢纽工程造成大的影响,对于受到大坝工程影响的居民危害更大。        2007年5月位于三峡大坝上游17公里处的湖北省秭归县野猫面滑坡体发生变形,直接威胁三峡大坝枢纽工程的安全。野猫面滑坡体位于秭归县茅坪镇庙河村,滑坡体总体积达1200万立方米,属于大型滑坡体。滑坡体的高度距水位线约200米。从4月10日开始滑坡体发生异常变动,出现了长200米、宽0.8毫米的裂缝。秭归县紧急迁移了22户村民。        野猫面滑坡体距离三峡大坝只有17公里,所在位置正好是等候通过船闸的船舶停泊处。这个滑坡体的存在,否定了三峡工程可行性报告关于"不稳定的崩塌滑坡都在坝址25公里以远,滑坡不会对枢纽工程不会造成大的影响"的结论,对三峡工程和三峡库区以及大坝下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极大。        远古时代的"长江"并非滚滚向东流,而是向西流。随着青藏高原的抬升,长江转而向东。长江在三峡地区冲破高山的阻挡,形成著名的大河峡谷地貌。长江冲出三峡之后,进入平原,最后东流入海。为什么长江在三峡地区能够冲破高山的阻挡?因为这里的岩层最为破碎、软弱。三峡地区地质环境破碎、复杂,对于地学科学工作者来说,并非秘密,也非新发现,更不是"先前未曾预料到的"。        根据最新的考古发现,长江三峡地区是中国人最早生存的地方,是中华文明的最早摇篮。这说明,长江三峡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最适合人类生存。那时的居民生活在已经停止活动的古老滑坡体上。这种生存方式一直延伸到现在。 三峡水库蓄水使得这些古老滑坡体重新复活。原因有四∶        第一,三峡水库蓄水,自然水位被最大抬高一百多米,库水上升使得原来处于比较干燥状态的岩土变为饱和状态,导致力学强度降低。        其次,三峡水库蓄水位每年在海拔145米至海拔175米之间反复变动,水位的大幅度和快速的变动,促使古老滑坡重新复活。        第三,三峡水库蓄水后,江面变宽,波浪的淘蚀作用加强,波浪的淘蚀使得库岸失去稳定。        最后,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库区地震次数大为增加,虽然还没有发生三峡工程论证认为有可能发生的6.5级的地震,但是不断发生的微震,使得两岸岩土更加松动,更加容易失去稳定。        同时还要指出的是,三峡工程在过去十多年中,强迫三峡地区一百多万居民离开自己的家园,绝大部分在当地山坡后靠安置。安置这一百多万移民,建造房屋、修路等等,又大量开发山坡地,造成了新的由于建设工程而形成的滑坡、崩塌体。        三、三峡工程将是暴雨、洪水、地震、滑坡、岩崩、泥石流综合灾难        侯学煜教授前在二十年就指出∶"由于三峡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库区历史上曾经发生过5.1级的地震,水库建成后,有诱发灾难性地震的可能性。库区又是岩崩、滑坡、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堵塞航运事故时有发生,对于道路、桥涵、大坝工程、城镇居民的生命财产,都有造成严重危害的可能性。此外,一旦发生战争,三峡工程将成为重点打击目标,这个问题决不可忽视。"        侯学煜教授警告说∶"建坝蓄水后因水的浸泡软化作用和浮力作用、将使滑坡的稳定性减弱,促使老滑坡复活,尤其是该地山区暴雨来临时,在地面又无植被保护的情况下,更易触发滑坡、崩塌。另外从库区的地质构造等条件来看、库区存在着诱发性地震的可能。一旦发生,大规模的滑坡和岩崩,对大坝将产生威胁,有可能堵塞长江。"        侯学煜描述了了一场暴雨、洪水、地震、滑坡、岩崩、泥石流综合灾难的情景。而现在出现的情况,和侯学煜先生所指出的综合灾难,还有很大距离。怎么能够说,现在出现的问题是"先前未曾预料到的"?事实是,在三峡工程决策过程中,特别是在1989年三峡工程论证结束之后到1992年4月全国人大对于三峡工程作出投票之前,国人和全国人大代表无法听到侯学煜等的反对意见。人们听到只是对于三峡工程的一片赞誉之声。现在出现的问题是"先前未曾预料到的"的论点,是为三峡工程的错误决策开脱责任,因为法律上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不知不罪。传播这个论点,也是对于侯学煜等九位拒绝在论证研究报告上签字的专家在学识上的贬低、在人格上的侮辱。 四、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看待三峡工程        候学煜毕业于金陵大学,1945年留学美国,1947年获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硕士学位,1949年获博士学位。1950年回国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工作,是中国著名的生态学家。        参见三峡工程论证时,侯学煜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他从1978年到1987年期间,他对全国20个省市进行考察,发现一个现象,他所看到的所有中小型水库,几乎没有一个能解决好水库移民问题的。在安徽金寨县,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修造的水库,30年后水库移民还依然生活在贫困之中,当地移民形容水库工程为"十万子弟兵,十万亩良田,十万人无家可归"。水库移民的生活不能得到改善,这和水库大坝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分不开的。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分析了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比如如何防洪?侯学煜认为三峡工程只拦截来自川江的部分洪水,而对下游荆江泛区的洪水来源不起作用,所以,三峡工程对荆江洼地洪涝灾害的防治,作用十分有限的。治理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应从多途径着手,首先要恢复水面地区的植被,使暴雨变为细水长流。同时也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原有的天然蓄水湖泊。例如江汉湖群在五十年代有1250万亩湖泊,由于围湖造田,现只剩原有的24%,这些低洼田有的应退垦还湖,有的可种喜湿的经济作物或树木,以提高经济效益。此外,荆江大堤工程不可放松,分洪也很重要。对于大坝上游,三峡工程的建设只会使下游的洪水灾害转移到上游去了。        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就要水库大坝建设作为防洪的最主要技术手段,在全国建造了近8万6千座水库大坝,但是洪水的威胁和危害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问题就出在防洪的指导思想上。侯学煜提出防洪首先要恢复地面的植被,使暴雨变为细水长流,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生态环境友好型的防洪正确途径。        针对三峡工程建设能促进库区柑桔的发展,侯学煜提出相反的论据。三峡工程主上派把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寄托在柑桔发展上,认为水库的形成会使冬季绝对最低温度提高,对柑桔越冬有利,并可以扩大栽种面积。侯学煜指出,三峡水库要所要淹没的几十万亩土地,是沿河阶地上肥料较高的冲积土,含磷量丰富,举世无双,土地资源损失十分严重。在坡度上开垦,只会加大水土流失,后果不堪设想,而且开垦的坡地土层浅薄,肥力低下。另外由于三峡大坝高180米,柑桔园被迫迁移到海拔更高的地区,由于气温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对柑桔的生长和越冬都不利,说三峡工程建设能促进库区柑桔的发展,难以令人理解。        关于泥沙淤积问题。侯学煜首先对长江水利委员会提出的论点--长江三峡段的泥沙量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没有发生变化--进行了批判。侯学煜说,现在上游各支流全年含有大量泥沙的浑浊的河水,与五十年代冬季碧清河水的对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水库建成之后,突然冲刷不仅影响水库的寿命,而且泥沙淤积抬高河床,对上游航运发生阻碍是不可避免的。三峡工程给长江航运带来的好处,只不过改变大坝以上300公里的航运,但大坝距重庆600公里,重庆以东300公里因回水变动的泥沙淤积,即使水库"放水拉沙"也不会拉到涪陵、长寿、重庆等上游一带的河床泥沙。从而重庆有可能成为死港,结果必然阻碍西南经济的发展。 侯学煜还指出了三峡工程对鱼类资源的破坏,特别是特有鱼种可能灭种。还有三峡工程引起海水倒灌、太湖一带出现盐碱化的问题,水库建成,水流流速减小,自净能力减弱,库区水环境污染加重的问题。        侯学煜先生关于三峡工程对于生态环境影响的文章主要有∶三峡工程要考虑生态、环境和资源问题,(收集在田方等编∶论三峡工程宏观决策)和侯学煜答朱剑虹∶三峡工程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贻害无穷(收集在戴晴主编∶长江啊长江)。        另外还有陈国阶、冯子道(中国科学院三峡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等人都指出了三峡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冯子道先生认为∶"长江三峡库区,山多坡陡,地少人密,暴雨集中,水土流失严重,本身生态与环境背景脆弱,山崩灾害有增无减。所有这些已成为破坏库区环境、干扰移民安置和经济开发的障碍。三峡工程的兴建和库区人类活动,必然会加剧库区自然灾害,使之进一步恶化。""三峡工程兴建后,库区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水环境由现在的河流型变为湖泊型,有可能改变原来的化学物质的迁移、累积方向和强度,而按新的环境条件重新分布、聚集和迁移。其中某些影响将有利于人体健康,如水体扩大、容量增大,有利于污染物质的稀释。但是,有些因素将促使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积累。由于库区上游是我国冶金工业、核工业和煤炭工业的重要基地,四川省绝大部分城镇和工矿企业都分布在干、支流上。每天有大量污染物排入江河溪流,上游排放出来的重金属、有机物、人工核素,及直接被淹没的矿物、岩石中的有害物质和天然放射性物质进入水体,并在底泥中蓄积。它们将伴随三峡水库的泥沙淤积增加而加重。这些物质将通过生物地球化学食物链转移到人体,让居民健康受到影响。"        五、在科学家的道德问题上绝不妥协        1986年开始的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生态环境专业组关于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结论是弊大于利。但是为了避免和上级领导的直接矛盾,生态环境专业组组长马世骏建议在结论后面再补上一句话,即许多弊病是可以通过人为的措施加以限制的。        对于结论的后半句,"许多弊病是可以通过人为的措施加以限制的",担任生态环境专业组顾问的侯学煜先生表示坚决反对。侯学煜认为:        第一,在三峡工程论证中,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损失不是强调得多了,而是基本上没考虑。三峡工程论证,只是就工程论工程,很少考虑水坝可能给人民带来的祸害和灾难,更谈不上考虑三峡工程对库区以及对整个长江流域的影响;        第二,提出的一些对策不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所以不能说许多弊病是可以通过人为的措施加以限制的。        侯学煜先生说∶"当初请我参加三峡论证,是为了表示有持不同意见的人参加论证,起了点缀作用,其实还有许多对有关问题真正有研究、有见识的同志应该参加这些工作而没能参加。不管怎样,既然参加了,我又是研究生态问题的,有看法就要讲,要对国家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侯学煜说∶一个人可以说错话,但不可以说假话。我讲的是真心话,对不对自有公论,也有待历史实践的检验。"在科学家的道德问题上,侯学煜先生绝不妥协。2003年6月三峡水库正式蓄水至海拔135米,前期蓄水从2002年11月开始,至今不过五年时间。三峡库区所出现的问题,正侯学煜先生在二十年前已经指出的。实践证明侯学煜先生在二十年前的论点是正确的。怎么能够说∶现在出现的问题是"先前未曾预料到的"?        1991年8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以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影响报告中的一个所谓程序错误(工程生态环境影响报告大纲未经过国家环保局审查批准)而否定了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生态环境专业组关于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是弊大于利,但是许多弊病是可以通过人为的措施加以限制的结论。原生态环境组副组长方子云出任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生态环境二组组长,在原有资料的基础上重新编写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报告,得出了让论证领导小组和国务院领导人满意的结果∶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是"利大于弊"。1992年2月这个结论通过了国务院环保局的审查批准。此时侯学煜先生已经无法发声。他于1991年上半年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病逝。而在1992年1月17日,李鹏总理主持国务院第95次常务会议,在无有效的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影响报告的情况下,批准了三峡工程。此举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峡大坝 地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