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大家未成年可以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吗,差5个月18周岁,现在急需1000块钱!!求好心人帮帮忙!利息不是问题

原标题:稳增长中“消失”的国開行

成立于1994年国开行是当前中国最大的中长期信贷银行和债券银行,也是全球最大的开发性金融机构过去10年间,作为宏观调控的排头兵国开行屡立功勋但本轮稳增长中,截至目前的一系列财政和货币政策都尚未见其身影过去十年国开行自身经历了怎样的转变、其资產负债表究竟如何变化,未来是否还有空间继续大展身手本报告从国开行的独特性着笔,对其资产负债表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希望能對这些问题回答一二。

自身剖析:“不一样”的国开行

1、不一样的出身:2015年3月国务院明确国开行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定位股权结构上,财政部相对控股持股占比36.54%。信用评估上国开行国际评级享受主权级评级。职能角色上国开行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投向主要为“两基一支”。

2、不一样的资产负债表:国开行不一样的出身和特殊职能决定了其资负结构也不同于商业银行——资产端: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占比高、期限长;负债端:债券融资为主要资金来源;收入端:资负结构决定较低的净息差。

3、不一样的国开债:国开债收益率略高于国债泹两者享有同等评级。一方面国开债需要以更高的收益率弥补税收差异;另一方面国开债较好的流动性,弥补了一定的利差

纵向回顾:宏观调控中从不缺席

回望过去十年,国开行共经历了三次扩表1)年,配合“四万亿”计划支撑国家度过全球经济危机;2)年服务于國家经济转型的目标;3)年,配合货币政策稳增长抵抗经济下行压力。

三次扩表令国开行累积了不小的资金压力最直观的从经营结果看,国开行的净息差进入下行通道ROA持续走低。每一次以稳增长为目标的激烈扩表都直接导致资本充足率的大幅回落从期限结构看,国開行资负端的期限结构差异化加大从利息收支看,生息资产与付息负债的利差持续收窄

横向比较:国际上最为强势的国家开发银行

1、┅马当先的绝对资产规模:国开行总资产约16万亿,高居开发银行榜首;

2、担子最重的经济发动机:国开行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余额占我国GDP比偅接近13%超过其他国家。政策性银行一旦资产规模过高可能对市场融资产生挤出效应;

3、扩表速度长期超跑经济增速:国开行的扩表速喥也超出其国际同类型机构,总资产增速常年超出名义GDP增速而其他国家开发银行近年则有瘦身之势

4、逐步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国开行資本充足率处在较低水平,长期低于12%但同时不良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率亦维持低位,2014年起小幅上升

未来展望:本轮稳增长中,国开行会缺席吗

宏观调控以供给侧为主+国开行资产负债表压力显现,本轮稳增长中国开行开发性金融作为政策选项之一或在政策篮子中暂排后順位。

展望一:国开行的立身之本在于达成政策性和市场性的统一,这要求国开行遵循市场规律有克制的扩张;

展望二:从“准财政+准货币”双属性回归“准财政”属性为主。为进行结构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本轮宏观调控主要以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结构性精细化调控。具体职能上国开行或以配合大基建项目与“一带一路”战略为主。

展望三:加强风险管理及金融监管房地产长效机制的推出与克制性的放松对依赖土地溢价收益的国开行提出了更高的风险管理要求。同时监管信号有所转变。2018年初《国家开发银行监督管理办法》开始施行银监会开始加强对政策性银行的监管。

展望四:除非行政政策驱使否则国开行受资负压力或有放缓扩表的趋势。

成立于1994年国开荇充分完成服务国家战略的开发性金融任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路行来,已然成长为中国最大的中长期信贷银荇和债券银行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开发性金融机构。

从上世纪90年代重大国家基础建设的输血机到本世纪初地方城镇化建设的资金推手,再到金融危机后国家经济发展的减震器为地方棚户区改造输送巨额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作为支撑,国开行当之无愧为过去30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金融推手”但本轮稳增长中,截至目前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都尚未见其身影过去10年间,国开行自身经历了怎样的转变、其资产负债表究竟如何变化、未来是否还有空间继续大展身手在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国内经济转型任重道远的背景下这几个问题再度進入人们视野。

1、自身剖析:“不一样”的国开行

国开行开发性金融的定位、支持“两基一支”的特殊职能以及堪比主权的信用资质决萣了其资产负债表和金融融资工具的特殊性。对国开行资负端结构、国开债收益率和持有结构等问题的了解有助于更深入的理解国开行嘚经营行为、探索国开行的金融边界。

1、股权结构:财政部控股比例逐渐减少

成立之初——政策性银行定位财政控股

顺应经济体制改革囷金融机制改革的双重需要,国家开发银行诞生于1994年彼时中国面临着地方财政无序扩张挤出中央财政的境况,为缓解中央政府财政赤字嘚压力1994年3月国务院牵头组建了国家开发银行,并于4月14日对外宣布开业办公

成立时国开行注册资本是500亿元人民币,由财政部提供注册資本金主要源于国家财政逐年划拨的经营性建设基金和经营基金回收资金,分4年逐步到位

2008年——商业银行定位,财政部绝对控股

2008年国家開发银行进行股权改制股权结构由国有独资变为股份有限公司,整体改制为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国开行的股权改制吸引了中央彙金公司注资,注资后注册资本为3000亿元财政部股权比例降为51.3%。

2011年6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出资人民币100亿元入股国家开发银行,持股仳例2.19%财政部持股缩减为50.18%,仍旧具有控股权

2015年——开发性金融机构定位,财政部相对控股

2015年3月国务院明确了国开行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萣位。2015年7月国家外汇储备通过其投资平台梧桐树投资平台有限责任公司对国开行注资480亿美元,总注册资本为人民币4212.48亿元持股占比为27.19%,財政部持股缩减为36.54%该股权结构持续至今。2017年4月19日开行名称再次变更为“国家开发银行”,组织形式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

2、地位特殊:信用堪比主权

国开行的国外债券初次发行即享受主权级评级,目前仍享受主权级评级国开行在成立初期就积极探索国外债券市场,分別于1994年12月、1995年6月和12月先后向美国穆迪公司、日本投资家服务公司、美国标准普尔公司申请了长期外币债信评级,三家国际评级机构分别給予开行A3、AA-和BBB的评级结果这个结果均与中国国家主权评级相同,保证了后来武士债、扬基债的成功发行2017年5月、9月,标准普尔和穆迪公司分别下调了中国的主权评级从AA-、A3下调至A+、A1,国开行的信用评级也分别在同年9月、12月随之下调

3、职能特殊:支持 “两基一支”国家项目

1994年5月,国家计委发布公告对于国开行政策性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进行界定政策性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项目主要指现阶段财务效益低、建设周期长、国家又继续发展的项目,明确了开行的“两基一支”的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投向即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从扶持领域看国开行支持的领域主要是符合国家发展需求,具有特殊性战略地位的领域例如铁路、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水利等需要大量资金支歭,且资金周转周期长的领域

相对于财政的无偿拨付,国开行的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方式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软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是对国开行注册资本金的运用把资本金按项目配股的需要贷给国家控股公司、中央企业集团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由上述企业对项目參股、控股;二是“硬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是对国开行借入资金(比如债券)的应用资金直接贷给项目,到期回收本息通过这种囿优惠的市场化运作,既保证了国家重大项目的顺利开展又保证了这些弱势领域经济的正常运行。

(二)不一样的资产负债表

国开行不┅样的出身和特殊职能决定了国开行的资负结构也不同于商业银行。以支持“两基一支”为主要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投向以财务效益低、建设周期长、国家又继续发展的项目为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项目,国开行的资负表具有三个明显的不同:1、资产端: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占仳高、期限长;2、负债端:债券融资为主要资金来源;3、收入端:资负结构下决定较低的净息差

1、资产端: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占比高、整体期限长

从资产端来看,国开行的资产运用主要有三个方向1)发放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2)证券投资3)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和同业款项。其中发放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是国开行最主要的资金运用方式2017年占比达到总资产的66.7%。虽然不论政策性银行或是商业银行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都是银行资产端的最主要构成,但国开行的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占比依然较高相比之下,五大国有银行的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占比2017年均值為53.0%

进一步从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的发放方向和期限结构来看,国开行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当前主要用于棚户区改造和基础建设平均期限较商业银行更长。2017年国开行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中有25.8%用于棚户区改造是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的主要流向,其次主要用于公路、公共基础设施、電力、铁路、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而商业银行的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着重于个人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2016年占比达31.3%),企业信贷在行业上偏偅于制造业(12.4%)、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2%)及批发和零售业(7.5%)从国开行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的具体运用来看,就不难理解其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期限结构偏长的特点2017年国开行长期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5年期以上)占比高达86.8%,而五大国有行长期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余额占比仅在39%左祐

2、负债端:债券融资为主要资金来源

从负债端来看,现阶段国开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四种途径:1)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金融债券(2)向政府和其他金融机构借款(3)同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4)吸收企业存款其中发行金融债券仍旧是国开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央荇的补充抵押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财政拨款计入向政府和其他金融机构借款是对国开行的资金来源的补充。

2017年国开行发债占总负债的57.4%吸收存款仅占14.1%。对比五大商业银行债券融资在负债中占比仅为2.7%,吸收存款占比高达78%国开行负债端债券融资的高占比,取决于国开行的性质国开行作为政策性银行,主要用于支撑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因此筹资也以中长期资金来源为优。因此相比吸收短期存款,发行Φ长期债券更能满足筹资需求

进一步看债券融资期限,国开行的境内人民币债券分布也以中长期(1-5年)和长期(5-10年)债券为主2017年短期債券占比有所提升,但也只达债券融资总额的18.2%

3、收入端:资负结构决定较低的净息差

由于特殊的资负结构,国开行的净息差较商业银行哽低收入端,资产端更高的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占比决定国开行更依赖于利息收入但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投向的差异又决定国开行的2016年银荇存贷款利差利率更低。国开行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投向为建设周期长的国家重点战略领域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目的就在于支持短期内财务效益低的基建类项目,因此利率有一定上限长期低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利率。成本端负债端以债券融资为主要资金來源决定了较高的成本,2014年开始高出金融机构定期存款利率反映到经营结果上,国开行净息差低于商业银行息差收入低。

1、国开债vs国債:同享主权评级但国开收益率更高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到,国开行境外发行债券的信用评级享受主权级评级与国债相同。但国开债收益率一直高于国债过去五年,国开债与国债十年期利差平均为63bps一年期利差平均为55bps。2018年1月下旬以来国开债与国债收益率进入下行通噵,利差收紧当前十年期利差已收窄至接近30bps。

2、税收差异与流动性带来的利差

影响债券收益率的因素主要有6个方面票面利率、债券期限、信用风险、税收政策、流动性、赎回或回售条款。对于国开债和国债来说不考虑个别债券的赎回和回售条款,排除信用资质的差异(国开债与国债都享有主权级评级)两者同期限债券的利差主要来源于税收政策和流动性的差异。

影响国开债与国债利差的要素之一昰国债享受税收优惠,这就要求国开债有更高的到期收益率对于债券来说,主要对利息和资本利得进行征税投资者缴纳的税款越高,則对债券的实际收益率有更高的要求按国税总局的规定,国债有以下优惠:(1)免收利息收入所得税:投资者直接购买国债持有到期或鍺进行交易买卖国债的利息所得均免收所得税(25%);(2)营业税:对于从事国债买卖业务的金融机构,与国债有关的业务免收营业税(6%)而国开债只有持有至到期的投资者才能免受营业税。由此来看国开债与国债的税收差异主要在于所得税的25%,则两者的到期收益率大約差距为0.25倍对应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中枢(过去五年中枢为3.53%),则两者息差应在80-90bps左右

影响国开债与国债利差的要素之二,是国开债较好嘚流动性弥补了一定的税收差异带来的利差。仅考虑税收差异国开债与国债的收益率利差应在80-90bps左右,高于实际利差水平这部分差异主要是由国开债优良的流动性带来的抵补。

从持有者结构来看国开债的持有者中流动性较高的证券、保险、基金和其他非银金融机构的占比比较高。2018年最新数据达35%其中基金机构占比达27%。而在国债持有者构成中特殊结算会员在构成中占据一定的份额(13%左右)。因此国開债的流动性普遍高于国债。近年来国开债中基金机构持有占比进一步增加从2013年的9.5%跃升到2017年的27%,进一步加大了国开债的流动性也促使兩者利差进一步收紧。

2、纵向回顾:宏观调控中从不缺席

国开行的特殊性使得在探讨国开行金融边界的问题时,不能简单以一般商业金融机构作为参照我们选择从两个维度进行思考:一是和自身比,过去十年国开行资产负债表是如何转变的;二是和境外同类机构比国開行的资负结构是否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又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在第二部分,我们先对国开行的十年发展之路进行回顾和探索

(一)“前世”:国开行十年三次扩表

国开行金融业务的开展始终以服务国家经济发展需求,实现国家经济战略目标为前提过去十年,国开荇共经历了三次扩表1)年,配合“四万亿”计划支撑国家度过全球经济危机;2)年服务于国家经济转型的目标;3)年,配合货币政策穩增长抵抗经济下行压力。

1、第一阶段():配合“四万亿”计划的扩表

2008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具体制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计划落地时间为2008年底-2010年底,初步匡算需要资金4万亿政策性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作为配合中央投资的资金,在这4万亿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国开行在2008年迅速扩表,同时从资金来源和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投放来看具有较强的“准财政”性质。

具体来看2008年国开荇总资产较上年增长32%,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总余额增长28%新增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接近0.7万亿。从资金来源看负债端的增长主要依靠债券融资。2008年国开行总负债增长36.5%近0.9万亿的负债增长中近一半来源于债券发行。

2、第二阶段():配合经济转型的扩表

2010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2011姩经济工作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具有较强“准财政”性质的國开行,在2011年主动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支持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具体来看2011年国开行总资产较上年增长22.3%,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增速达到至22.3%虽有小幅提升,但增速不及年扩表时期而在资金来源上,此轮扩表依然主要依靠债券融资2011年国开行近1万亿的负债增長中接近70%来源于债券发行。总体而言第二轮扩表服务于经济转型而非稳定增长,在扩表规模和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增长上都不及第一轮扩表激进但资金来源仍然主要依靠债券融资,国开行的“准财政”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3、第三阶段():支撑经济走过“三期叠加”的扩表

2014年下半年开始,经济发展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面对较大的下行压力同时考虑到“㈣万亿”扩内需时引起的财政冲动问题,本轮扩内需以货币政策为主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国开行再度“扩表”发挥开发性金融逆势稳增长的作用但在此轮扩表中,国开行通过承接央行的抵押补充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作为资金来源大幅增加棚改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其角色吔从“准财政”转向了“半财政+半货币”。

具体来看年国开行总资产增速再度提升至20%以上(2014年26%,2015年22%)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规模在2015年放量增长,在高基数基础上增速仍然达到15%并且在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投放行业上,棚户区改造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余额占比从2014年的8%一跃增长至2015年嘚14%发放棚改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规模增长83.8%。在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增长之外本轮扩表还体现在证券投资的翻倍增长。根据国开行年报2015年國开行证券投资增长319.34%至1.2万亿。

(二)“今生”:三次扩表累积资金压力

1、从经营结果看:净息差与资产收益率走低

国开行扩表累积下的资金压力最直观的体现在经营结果上。国开行的利润构成主要源于利息净收入2012年开始,国开行的净息差进入下行通道与商业银行的差距不断拉大,直到2017年才得到小幅改善但仍低于历史平均水平。2014年开始ROA持续走低同时每一次以稳增长为目标的激烈扩表都直接导致资本充足率的大幅回落。2017年末资本充足率较2015年末的低点略有改善达到11.57%,略高于非系统性重要银行10.5%的标准

2、从期限结构看:资产和负债期限結构差异增大

从资产端来看,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业务份额缩减证券投资占比增加,维持长久期近年来国开行资产结构中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及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的占比逐步下降,但依然是资产端的主要构成2017年占比达到66.7%,其中5年以上的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占比达到86%此外,2015姩来国开行的证券投资占比提高根据开行报表,其主要是未上市股权流动性也较弱。

从负债端来看发债占比逐渐降低,同业存放款項占比增加短久期化。2013年开始国开行十分重视存款渠道的扩展下达存款动员令以拓展资金来源。从负债结构来看2014年开始债务证券在負债结构中的占比明显下降,到2017年仅为57.4%(2013年76.6%)作为补充,吸收存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款占比大幅提高但吸收存款基本要求即期償还,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款基本90%的期限为1-5年由此看,整体负债端期限缩短再从境内人民币债券的期限结构来看,2017年5年期以下的债券占比提升达到55.5%。

国开行债券的到期偿还压力同样也在逐年上升2018年为当前到期高峰,总偿还量在1.2万亿左右此外,仅从已发行债券来看年的偿还规模也都在1万亿以上,国开行未来的存续压力较大仅存量滚续的刚性需求就决定了国开债未来的发行规模易上难下。

资产端维持长久期负债端短久期化,直接导致国开行资负端的期限结构差异加大2014年开始,国开行1-5年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缺口持续扩大2017年達到-1.25万亿,较2016年接近翻一番主要归因于负债端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的增长。而长端5-10年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净头寸则稳定增长

3、从利息收入和成本看:利差有所收窄

国开行生息资产和付息负债的利差持续收窄,2017年小幅改善自2015年开始,随着央行PSL资金的注入和棚改2016姩银行存贷款利差的大批量投放国开行资产端和负债端的利率水平出现双降,但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作为国开行生息资产中的高利率资产资产占比持续下降(2013年:84.6%,2017年:66.69%)使得生息资产端的利率水平回落幅度更大于付息负债,影响了国开行的利息收入增长

同时国开行吔在资产和负债结构上作出了部分积极的应对,其一是拓展资金来源积极吸收低息存款,存款利率水平基本在1%以下但弊端在于存款占仳的提高缩短了负债端久期。其二是多元化资产投放渠道在生息资产外,国开行逐步增加了权益工具的投资

3、横向比较:国际上最为強势的国家开发银行

(一)一马当先的绝对资产规模

对比各国开发银行来看,国开行的资产规模以接近16万亿元的规模高居榜首在全球五夶国家开发银行中多年蝉联第一,更超过规模次之的德国复兴银行近4倍国开行一马当先的资产规模,一方面是由我国庞大的经济体量决萣一方面亦体现出国家对经济的强大掌控力。

(二)担子最重的经济发动机

再从相对规模来看国开行在国家经济中扮演的作用之积极活跃,也远超过其他国家开发银行国开行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余额占我国GDP比重自2015年骤增,当前已经接近13%相比之下韩国、巴西开发银行2016年銀行存贷款利差占GDP比重不及9%,德国复兴银行该指标虽较高接近12%但在过去五年间亦持续缩减。

政策性银行虽有弥补商业银行资金配置偏好支持国家重大项目的作用,但政策性银行以政府行政性手段配置信贷资金干预成本较大,甚至还可能对市场融资产生挤出效应因此其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份额占经济比重不宜过高。当前国开行负债比重居于高位在此基础上,国开行的资产负债表是否还要进一步扩张茬金融市场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否还要更为强势,都需要谨慎考虑

(三)扩表速度长期超跑经济增速

在高企的资产规模之外,国开行的扩表速度也超出其国际同类型机构长期超跑经济增长速度。国际上开发银行在经济运行中常常扮演反经济周期的角色是宏观经济的减震器,但国开行总资产的增长速度常年超出名义GDP增速每一轮扩表周期时的增速更超过20%。对比之下韩国、德国、巴西的国家开发银行近年囿瘦身之势,资产增速减缓特别自2016年起均克制在名义GDP增速之下。日本政策金融公库(JFC)更是在改革之后持续缩表

(四)较低水平的资夲充足率

对标国际上各国的政策性银行,国开行资本充足率处在较低水平国开行资本充足率长期低于12%,2017年略有改善提升至11.57%而国际政策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基本能保持在15%之上。巴西开发银行在监管上更是参照商业银行标准颇为严格。但同时国开行的不良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率亦维持低位并相对平稳,基本稳定在1%以下

4、未来展望:本轮稳增长中,国开行会缺席吗

2018年下半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囷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自10月以来稳增长成为第一要务,一系列调控政策出台包括立经济(财政减稅降费、基建加速落地)、立金融(监管合理调整、疏通信用传导)、立信心(改善民企融资、推进国企混改),而国开行在其中却迟迟未见踪影一反过去两轮经济周期中国开行宏观调控排头兵的角色(2008年以政策性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加入四万亿,2015年棚改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投放主力)结合国开行资产负债表来看,面对一定的资负压力本轮稳增长调控中,国开行开发性金融作为政策选项之一或在政策篮子Φ暂排后顺位

(一)展望一:从政策性扩张为主转向市场性克制兼顾

从政策性扩张为主或转向市场性克制兼顾。国开行的立身之本在於达成政策性(支持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和市场性(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遵守金融机构运转规则)的二元性统一

从政策性角度看,由于垺务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政策性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相对限制较少,更多是“软约束”但从市场性角度看,无序扩张可能导致的资源低效配置乃至引起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对政策性银行加强监管的重要原因。这是国际上所有国家开发银行的必经之路

(二)展望二:從“准财政+准货币”双属性回归“准财政”

从“准财政+准货币”双属性回归“准财政”属性为主。国开行的发展方向必须与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和经济工作目标相统一。本轮宏观调控上主要以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结构性精细化调控下半年以来国家会议对经济工作的讨论多佽提到要“保持战略定力”,强调“高质量发展”宏观调控从简单追求经济增长转为在长期结构性改革和稳增长之间性需求平衡。在结構性改革与提升质量为主的背景下作为总量工具的货币政策就难成主要政策倚重,而财政政策在经济结构调整、定向调控支持上能达成哽好的效果

具体职能上,国开行或以配合大基建项目与“一带一路”战略为主支持“两基一支”建设。当前财政前门放量同时基建項目审批提速,预计2019地方政府债净融资规模接近3万亿地方债提前1月发行,基建投资逐步发力而对比国际上开发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嘚作用,国开行在我国小微和民营企业定向支持中或较难发力相较商业银行,国开行缺乏市场化经营基础和个人征信经验没有业务优勢。且我国相较其他国家亦有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信贷调控提供支持。

(三)展望三:加强风险管理及金融监管

房地产长效机制的推出與克制性的放松对依赖土地溢价收益的国开行提出了更高的风险管理要求纵向看,自2014年起国开行的不良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率小幅上升,其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化也值得关注在风险管理上应当加强监管。除全国大型基建项目之外国开行相当比例的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投向哋方政府的棚改项目和基础建设项目,不少地方政府以建设用地作为抵押将城区开发带来的土地增值收入用于偿还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並且在具体放贷中采取“打捆”模式而当前地方隐性债务压力增大,土地溢价率下行的趋势无疑对国开行的风险管理形成了挑战。

监管信号已经有所转变考虑到国开行资金压力逐步显现,以及当前国家严格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银监会也开始加强对政策性银行嘚监管。2018年1月1日银监会颁布的《国家开发银行监督管理办法》开始施行,其中就明确提出国开行应当根据本行的资金来源与运用特点,做好流动性需求预测加强现金流缺口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确保流动性储备能够覆盖未来一定时间的净现金流出

(四)展望四:扩表趋势逐步放缓

除非行政政策驱使,否则国开行受资负压力或有放缓扩表的趋势横向看,国开行在国际上开发银行中最为强势未来需偠有克制的扩张。参照海外经验2008年日本成功完成了政策性银行改革,希望“能让民间干的就让民间干”改革的两大目标,一是通过改革减小政策性银行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余额占GDP的比重二是限制政策性银行的功能在三个方面:1)为中小企业及个人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作辅助支持;2)支持符合国家战略的境外资金需求;3)在国际项目中进行国际日元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日本8家政策性银行最终收归为1家其余嘚或兼并,或私有化

对比来看,2017年末国开行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余额占GDP比重接近13%外币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余额占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比重10%。未来国开行在资产扩张上或可暂缓脚步除非当前经济增长失速,全球宏观环境动荡(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一度阻碍了国开行改革为商业银行嘚进程)国开行放缓扩表的趋势或难改变。

}

原标题:国有六大行2018年经营情况铨面对比分析

虽然对于很多中小银行而言国有大行并没有太多的参考价值和比较意义,但是从长期来看具有政策导向和市场影响双重經营管理内涵的国有大行某种程度上却代表着趋势经营方向。而由于拥有较高的基数使得国有大行具有比较稳定的资产负债结构这一结構对于市场环境的变化保持着某种程度上的耐心,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得他们的些微变化以及目前资产负债结构、营业收入结构的现狀均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且这种重视应在战略层面有所体现

国有六大行中,除邮储银行2016年9月于香港上市银行其余5家均为A+H股上市银行,苴上市时间较高

2018年,国有六大行共拥有在职员工1839428名较2017年的1866915名员工,净减少27487员工其中,工行、建行、农行、中行、交行和邮储银行的員工数分别减少3752名、6665名、13616名、1014名、1698名和742名

(一)总资产、存款与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

1、2018年国有六大行的规模指标处于较为平稳的增长通道Φ。国有六大行共拥有113.85万亿的总资产、61.68万亿的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和85.10万亿的存款且工行、建行、农行和中行的规模均超过20万亿,交行和邮儲银行均为9.5万亿元左右

2、邮储银行由于较高的存款占比,使得其存贷比在国有大行中处于明显低位不过这一比例正处于趋势上升过程Φ,存贷比的提升空间较大相较而言,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在某种程度上更像中小银行

1、国有六大行零售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占全部2016年銀行存贷款利差的比例均在30%以上,零售存款占全部存款的比例也均在30%以上其中,邮储银行存款中零售部分占比高达86.56%交通银行的零售存貸比也高达92.07%。同时国有六大行的零售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同比增速也较高均为两位数。

2、国有六大行零售存款中的活期比例均在35%以上公司存款中的活期比例也均在40%以上,特别是工行、建行、农行和邮储银行公司存款中的活期比例高达55%以上

(一)营业收入、利差收入与净利润

1、国有六大行2018年共创造2.96万亿的营业收入、2.26万亿的利差收入和1.06万亿的净利润,继续保持着稳定增长其中,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的营业收入分别实现两位数的增长邮储银行甚至还实现了高达24.46%的利差同比增长。

2、对于国有六大行而言营业收入中60%以上均是由利差收入构成,多数银行的利差收入占比在70-80%之间邮储银行由于较为传统,依然保持着高达90%左右的利差收入占比和5.5%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

(二)ROE、ROA与成夲收入比

1、2018年,国有六大行的加权ROE虽然均在10%以上但都出现了下降。从绝对水平来看交通银行的ROE最低。

2、国有六大行中仅有工行和建行嘚ROA在1%以上邮储银行由于刚刚从传统银行中解脱出来,其资产负债的定价优势尚在挖掘中未来数年仍可保持不错的增长。

3、工行、建行囷中行的成本收入在30%以下其中工行的成本收入比在25%以上,这是很多中小银行也无法做到的非常值得借鉴。同样邮储银行的成本收入仳也在不断改善之中。

(三)净利差、净息差与存贷利差

1、国有六大行中除中行和交行外净利润与净息差均保持在2%以上,且同比均出现奣显改善而邮储银行高达2.60%以上的利差和息差表明其仍有较大的定价释放空间和规模、业绩增长空间。

四、资产质量与资本指标

(一)资產质量:不良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率、拨备覆盖率、逾期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率

1、除邮储银行的不良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率在1%以下且同比上升外其余5家银行的不良率均在1.4%-1.6%之间,且同比也均有所下降

2、国有六大行中建行、农行 、中行和邮储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在200%以上,且同比均明顯提升

3、从逾期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率来看,除中行外其余5家国有大行均明显高于不良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率。

(二)资本情况:资本充足率

2018年国有六大行的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在13%、10%和9%以上,以建行和工行最高不过,相较而言邮储银荇的资本压力要相对大一些。

从其他一级资本充足率来看工行、建行、农行 、中行、交行和邮储银行分别为0.47%、0.59%、0.58%、0.86%、1.05%和1.11%,可以看出工行、农行 、建行和中行补充其他一级资本的需求更强列

当一家银行足够强大时,稳健经营不仅仅意味着平稳发展它更意味着风险的分散囷规模经济效应的体现,这是我们近年来研究国有大行资产负债情况最深的体会

例如,总资产中超过70%以上的存款占比、存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结构中30%以上的零售部分占比以及存款中30%以上的活期比例使得它们不需要过多依赖于同业负债业务的支撑也使得它们的存贷比和零售存贷比不需要太高便可以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长,这是规模经济效应的具体体现再比如,自带国有大行标签的它们依然能够保持相对不错嘚资产质量而在金融科技的推动下,通过对员工的精细化管理它们中的一些在降低成本收入比的同时,还能成为金融科技领域的强有仂竞争者这是风险分散的集中表现。

除以上因素外最后我们真正想要表达的结论是除稳健经营外,它们被给予了太多的眷顾如AMC、AIC、券商、基金、保险、理财子公司等非银金融机构设立、资本补充、资产托管、网点布局等等,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严重挤压了中小银行的苼存空间从而形成剪刀差效应,这是我们特别想要向监管部门呼吁的有失必有得,它们虽然资产收益率较低(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平均┅般在4.50%左右)但其负债成本更低(通常不会高于1.80%),使利差不仅没有呈现劣势反而还有一定优势,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因为国有大荇天然的价格垄断优势,才使得中小银行的价格劣势最终体现在实体经济身上因为垄断的后果不在于批判垄断对象,而在于垄断者本身这才应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归因关系。

免责声明、分析师声明及风险提示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未經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嘚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博瞻智库》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博瞻智库》的研究汾析师在此作以下声明:

}

一、背景:打击资金空转套利是紟年5月以来的主要政策导向之一

昨天(2020年6月12日)北京银保监局发布《关于结构性存款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京银保监发〔2020〕320号),对結构性存款业务从严控业务总量及增速(增长过快的要逐月压降)、确保产品设计审慎合规、加强资金来源甄别(防空转套利)、切实规范宣传销售行为等几个维度进行规范约束

事实上打击资金空转套利是今年5月以来的主要政策导向之一,而结构性存款则是这一轮资金空轉套利过程的重要一环在此之前我们已经通过“2020年4月24日的报告追寻此轮资金空转之祸与破解之道、2020年6月8日的报告历史的轮回:政策周期給债市带来的潮起潮落以及2020年6月9日的报告如何看待央行和银保监会近期对资金空转问题的整治?等三篇报告对此问题进行过深入探讨此佽我们将从结构性存款这一环节进行全面分析。

二、近期关于结构性存款相关政策文件的全面梳理与剖析(一)尽管监管部门不喜欢但結构性存款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事实上自资管新规(2018年4月27日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正式稿)以来,监管部门便表现出不太喜欢结构性存款的明显倾向只不过当时整体金融体系的保本理财规模太高,如果没有结构性存款这一产品的存在则意味着商业银行的很多保本到期将无法续作,必然会导致商业银行客户流失严重、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出现债务链条断裂的严重局媔

基于这样的原因,尽管监管部门不太喜欢但也无可奈何,毕竟保本理财的销售端对应着银行的客户资产端对应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结构性存款的存在有其必要性毕竟非保本理财规模高达数10万亿。

(二)资管新规以前:结构性存款历史相关政策文件脉落梳理

1、结構性存款最早见于2002年但在较长时期内没有专门的政策文件加以明确和规范。实际上资管新规以前与结构性存款有关的政策文件大致有7個。

2、其中2004年的银监会1号文和2005年的银监会2号文分别为结构性存款的打基础文件(也即给予政策支持)而年的相关政策文件则进一步明确楿关政策且要求结构性存款纳入表内核算。

(三)资管新规以后:结构性存款的各类政策约束文件明显增多

2018年4月资管新规正式稿发布以来监管部门便一直在考虑制定结构性存款的具体政策文件,相关的政策信息也在不断释放且这些政策文件大多具有明显的系统整合特征。比较重要的主要有《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关于规范开展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以及《关于结构性存款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等五份政策文件

三、结构性存款的七个政策导向全面剖析

此次北京银保监局发布的320号文除强行要求逐月压降结构性存款规模外,并无新内容而关于结构性存款的政策导向仍然见诸于2019年10月银保监会发布的204号文以及今年3月央行发布的3号文。

(一)结构性存款的监管处罚信息汇总:案由单一、处罚对象均为股份荇

监管部门对结构性存款业务的相关处罚信息最能体现监管导向我们从银保监会官网上抓取了近年来关于结构性存款的10条处罚信息,大致特点如下:

1、处罚对象均为股份行主要有招行、(,)、(,)、(,)、(,)与(,)。

2、处罚事由比较单一主要有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或委托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挪作结构性存款质押开票、结构性存款调入其他负债科目、结构性存款收益前置虚增存款等。

(二)大背景为防风险(如资金空转套利)、降成本与补短板

1、政策层面对于结构性存款的严监管除为了避免风险积聚和资金空转套利之外,更重要的政策背景则是为了降成本和補短板因为和货币市场基金和保本理财一样,结构性存款在间接上提高了银行的负债成本并进一步成为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偅要帮凶。

2、2018年以来货币政策的宽松大幅压低了票据贴现利率使得票据贴现与结构性存款之间的套利空间较为明显为大行和大型银行利鼡结构性存款套利创造了条件,这导致央行和银行投放的货币并没有真正到生产或投资中而是进行实体后又挨过来流转于金融体系内,慥成了资金空转困境

(三)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表内核算体系以及需要计提资本和拨备

204号文充分融合了之前资管新规、理财新规、夶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流动性管理办法、资本管理办法以及衍生品交易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内容,提出了诸如结构性存款纳入铨面风险管理体系 表内核算(缴纳存款准备金和存款基金)以及计提资本和拨备的要求

(四)对结构性存款挂钩的衍生产品提出了诸多具體的要求

1、发行银行需具备衍生产品交易资质

2、具有真实的交易对手和交易行为。

3、纳入全行衍生产品管理框架严格执行相关业务授權、人员管理、交易平盘、限额管理、应急计划和压力测试等风险管控措施。

4、足额计提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资本其中从事非套期保值类衍生产品交易,其标准法下市场风险资本不得超过本行一级资本的3%

5、衍生产品交易形成的资产余额应当纳入杠杆率指标分母(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计算。

6、将衍生产品交易纳入现金流测算和分析以及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等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相应项目计量中

(五)在销售端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对结构性存款提出一系列要求

1、销售端的要求主偠提出了具备普通类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专区销售和双录、销售起点(不低于1万元人民币)、不得将结构性存款作为其他存款进行误導销售以及投资冷静期(不少于24小时)的要求。

2、信息披露方面的要求主要包括在应当披露发行报告和到期报告(成立和终止后5日内)、偅大事项报告(重大影响事件后的2日内)以及至少每月向投资者提供产品账单

(六)明确将结构性存款纳入自律管理、MPA和金融机构合格審慎评估

2020年3月3日央行发布的《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明确将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加强存款利率自律管理,要求将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纳入自律管理范围同时将银行执行存款利率管理规定和自律要求情况纳入MPA,并将上述情况纳入金融机构合格审慎评估

(七)压降结构性存款规模是2019年下半年以来比较明确的政策要求

1、实际上2019年10月18日银保监会发布的204号文便明确提出压降结构性存款规模的过渡期为12个月,且过渡期内可以在存量范围内继续发行原有的结构性存款并有序压缩递减。当然对于由于特殊原因在过渡期结束后仍无法达箌要求的银行经监督管理机构同意,采取适当安排妥善处理

2、因此近期银保监会及北京银保监局明确提出要求也不算是新提法,如银保监会要求股份行将结构性存款的规模压降至2019年末的2/3(同时要求降价)、北京银保监局要求年内结构性存款业务增长过快的银行应逐月压降本行结构性存款规模(2020年底将总量控制在监管政策要求的范围之内)

四、结构性存款的基本定义

通过梳理政策文件来看,目前仅有两份政策文件对结构性存款的定义进行了界定分别为银发(2010)240号文和银保监办发〔2019〕204号。

(一)央行于2010年8月31日发布的《存款统计分类及编碼标准(试行)》(银发(2010)240号文)第一次对结构性存款的定义进行了明确

结构性存款是指金融机构嵌入金融衍生工具的存款,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性挂钩或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更高收益的业务产品。

为进一步明晰结构性在整个存款类别中的地位现将240号文中的存款细分类汇总如下,240号文将存款总共分为15大类

(二)2019年10月18日银保监会在《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19〕204号)文件中明确指出,结构性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央行的口径为金融机构)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产品的存款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性挂钩或者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仩获得相应的收益

五、结构性存款的七个基本特征

从定义上来看,结构性存款的基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结构性和存款,即结构性存款本身是带有期权性质的特殊类存款产品

(一)结构性存款是既无法保本、亦无法保收益的特殊存款产品

1、结构性存款的本质是存款,其同样需要缴纳存款和存款保险基金而相较于一般的存款,由于结构性存款嵌入了金融衍生工具使得其成本更高、风险更高、收益也鈳能更高。

2、结构性存款嵌入的衍生产品既有可能基于存款本身也有可能基于存款产生的利息,当然也有可能二者兼有这也意味着所謂的结构性存款既无法保本,也无法保收益需要看产品设计情况,其中银行有比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3、央行的240号文将存款划分为15大类,洏结构性存款只是其中比较特殊的一类之所以有诸多细分项的存在,究其根本原因是金融供给抑制所引起的信息不透明、统计不严谨、監管不规范等问题

实际上我们在业界所日常见到的创新型存款(如智能存款等)、存款性理财、理财产品等各类存款品种的演变背景正昰基于此。

(二)结构性存款是“存款+期权”组合型存款产品

1、发行结构性存款产品需要具备金融衍生品资质因此理论上来讲有很多中尛银行并不具备发行结构性存款产品的条件,对于这类银行要么通过和非银金融机构合作要么通过和具备金融衍生品资质的银行合作。

2、即便对于拥有金融衍生品资质的银行而言由于其可能希望发行的结构性存款产品挂钩的是所熟知的市场类产品(如股指等),因此通瑺情况下这些银行也会选择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

3、选择其它银行或非银机构合作相当于将它们作为通道,而发行银行本身则需要为此付出一定的期权费用这种期权费如果能够转嫁至投资者身上当然更好,但实际上多由发行银行自己承担因此结构性存款产品本身是腐蝕银行自身的有害产品。但是在银行内部揽储以及外部监管考核的双重压力下,有害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往往也是不得不为之痛并快乐著。

(三)结构性存款最初只是挂钩利率和汇率

最开始我国只有利率联动型、汇率联动性和商品联动型等三大类结构性存款产品,但实際上差不多都是挂钩利率和汇率这主要是因为国内商业银行不能介入股票和商品交易业务,能够挂钩的金融衍生品种类非常少后续,┅些银行开始发行挂钩黄金、股票的结构性存款相关的品种愈发丰富。

(四)结构性存款是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产物国外也有

和央行主动推出同业存单、大额存款来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相比,结构性存款是银行自身主动应对利率市场化的产物因此虽然表面它们差异较夶(如流动性、定价等等),但从实质上看结构性存款、同业存单和大额存单的用意是一致的只不过它们的角度不一样。

同时结构性存款也并非国内的特定产物,国外同样也有且针对资管产品和结构性存款制定了不同的监管框架。

(五)结构性存款的套利行为是常态模式

票据的本质是信贷但这是一类定价具有典型市场化特征的短期信贷行为,而结构性存款则是一类具有典型市场化特征的短期客户端負债行为存款与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之间的天然关联性使得二者之间难舍难分(特别是市场利率较低、票据贴现利率低于结构性存款时表現尤其明显),这也给商业银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业务模式我们可以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

假设结构性存款收益率与同期限票据贴现率分别为4%与3%(假设这里的期限均为一年)则银行可发行1个亿的结构性存款销售给客户A,A可以1亿元结存款为质押要求银行开票(开票规模朂高可以达到1.04亿元)并拿票据B在市场上进行贴现(贴现规模=1.04/1.035即为1.005亿元),后续客户可以将0.005亿元作为利润留存并对剩余的1亿元进行滚动贴現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银行会损失4%的结构性存款利息(客户的利润作为银行支付给客户的通道费)而相应的成本则必然会转嫁到授信端,即推动授信定价上行当然在业务实践中模式要更复杂一些,而相应的客户也必须由多方来完成以便形成相应的资金流和物流,這其中贸易企业几乎成为常态

(六)结构性存款与保本理财的同与不同

保本理财几乎所有的银行都可以发行,而结构性存款必须要有一萣的资格这是我们直接感受到的最大区别。当然除此之外它们还有以下几个关联性。

1、并非隶属关系:只有本金得到保证的结构性存款才是保本理财

根据监管规定保本理财产品按照是否挂钩衍生产品,可以分为结构性保本理财产品和非结构性保本理财产品应分别按照结构性存款或者其他存款进行管理。而结构性存款则可分为保本型结构性存款和非保本型结构性存款因此只有二者的结合点即为产品設计既具有结构性、产品收益既能保本。

因此二者之间的关系图大致如下:  

2、均应纳入表内核算、计提拨备和风险资产

关于结构性存款与保本理财的会计核算与资本计提相关规定可见于文件《关于2014年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银监办发(2014)39号)

(1)对于保证收益和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应按照真实穿透原则解包还原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并严格参照自营业务的会计核算标准计提相应的风險资产、拨备以及计算资本充足率等。

(2)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的保本部分应纳入银行自身资产负债表核算

目前监管口径目前对于保夲理财和结构性存款几乎不加区分,统一把保本理财归为结构性存款但银行自己做账户时会有些许差异,本质上是一样的

3、虽然都是預期收益率型,但结构性存款明显更符合规范

对于我们通常熟知的保本型理财其预期收益的背后更多是一个黑箱,包括资金投向、风险狀况等不会对客户公布,其在投资范围方面也会更宽泛于结构性存款对于结构性存款而言,虽然其也是预期收益率型但在其资金投姠、风险状况、收益计算、口径监管等方面实际上都是比较透明的,更符合监管规范

(七)结构性存款本身是抢存款大战略中的一个工具

抢存款一直是商业银行最为传统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类经营现象,其中保本理财、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现金管理产品等均扮演着不同嘚角色资管新规后,保本理财的时代逐渐落幕短期限的大额存单在价格上以及中长期限的大额存单在流动性上均没有特别明显的竞争仂,唯有结构性存款和现金管理产品成为目前商业银行抢存款大战略的利器

不过实践中的结构性存款大多也是商业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嘚利益输送、互相帮忙,但最终利益的依然是金融消费者毕竟抢存款大战意味着高息揽储、高息揽储就意味着商业银行需要有所让利、那么其中的受益者便是套利人。

六、结构性存款的发展历史简述(一)年: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创新产物

这一期间结构性存款产品从产生到茬银行业中普及历经15年左右的时间,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产品恰恰是银监会从央行分离之际更为巧合的是,年也是业黄金十年的起始之年。所以我们看到种种背景之下,结构性存款这一产品的开创者仍然是股份行既在财富管理领域有着历史优势的光大银行。但是峩们需要明确的是这一时期的结构性存款业务产生是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股份行与全国性银行相互竞争的自然产物

1、年,外汇结構性存款业务初步问世

这一期间主要处率市场化初期同时利率不断走低和的进入(2003年入世后开始),导致银行业吸储压力加大具有市場化性质的结构性存款应运而出。具体来看

(1)2002年9月,一些外资银行和国内的光大银行在中国首推外币结构性存款业务(2)2003年8月,上海分行在国内首发个人外汇结构性存款随后中国银行、以及等银行也相继介入。(3)2004年以后一些股份行、城商行、外资银行等也陆续嶊出外汇结构化存款产品,也包括一些不具备资质的中小银行(4)民生银行2005年9月推出第一款人民币结构性存款产品,正式拉开了人民币結构性存款的序幕

2、年,利率市场化和市场竞争推动结构性存款规模快速增长

年这一时期既是银行业的黄金发展期亦是中国经济的真囸腾飞期,而利率市场化也正处于深化期特别是2013年余额宝问世之后,银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日益面临存款的竞争压力在此背景下,结构性业务得到快速发展由2010年以前的不足万亿元迅速增长至2015年的近6万亿元。

(二)2017―2019年:严监管环境下商业银行对结构性存款更为依赖

年,结构性存款业务可以说波澜不惊没有特别的亮点。但是始于2016年-2017年的严监管在加大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的同时也禁止了保本理財产品的发行,促使商业银行不得不大力发行结构性存款产品以保持负债端的竞争力并借此增加客户粘性。

在此背景下全国性银行的結构性存款业务规模从2016年的5万多亿元快速增至2019年1季度的11.50万亿元左右,逼近12万亿元

(三)2019年―至今:结构性存款的套利问题屡屡引起关注

1、之前很长一段时间结构性存款的发展没有呈现出明显的稳定性和趋势上升性,而与之相对应的结构性存款监管政策也没有起到实质性的莋用但是2019年以来(严格来讲应该是2018年二季度以来),结构性存款与票据之间的套利行为引起了广泛关注

虽然这种套利行为由来已久,泹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2018年以来这一段时期二者之间的套利行为所引起的诸多问题(如风险隐患积聚、变相突破资管新规、间接推高銀行负债成本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规避监管等等)。

2、针对2019年1月份的天量社融2019年2月20日总理指出“降准信号发出之后,社会融资总规模仩升幅度表面上看比较大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主要是票据融资、短期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上升比较快这不仅有可能造成套利和资金空转等行为,而且可能会带来新的潜在风险”央行货币政策司课题组随后也对1月份票据融资增长较快问题进行解读。

3、2020年新冠疫情以來无风险利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年初的3.20%左右的水平被强行压降至2.48%的水平(下行幅度超过70个BP),票据贴现利率和债券利率也随即便大幅下行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利率降至4%以下甚至也成为一种常态,而此时的结构性存款收益率还在4%以上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也主动发行结構性存款进行配合,结构性存款规模在2019年以来显著萎缩后自2020年以来再次进入快速增长通道,企业结构性存款规模创历史新高接近7.50万亿え。

根据央行披露的数据2020年4月,全国性银行的结构性存款余额高达创纪录的12.14万亿其中,个人和企业分别达到创纪录的4.71万亿和7.43万亿相較于2019年底,个人和企业结构性存款分别净增0.53万亿和2.01万亿合计净增2.54万亿。可以看出企业结构性存款的净增额远远大于个人背后折射的便昰非常畸形的资金空转现象。

但是由于内外环境的复杂性使得企业真正愿意进行生产或投资的欲望并不强因此这些能够便利拿到低成本債务资金(包括2016年银行存贷款利差和债券)的企业便反过来购买结构性存款,以获取可观的利差空间造成了所谓的这一轮资金空转套利現象,而这也是近期监管部门着力整顿结构性存款的大背景所在

七、结构性存款严监管可能会导致的七个结果

结构性存款的严监管格局鈳能会导致以下几个结果:

(一)必然会导致商业银行的存款压力倍增,因为商业银行今年以来大力发行结构性存款的目的之一是维护之湔的保本理财存量客户以及抢夺增量客户同时这一举措预计也会冲击到,而地方银保监局也会对辖区内商业银行的结构性存款净增情况進行排查因此虽然政策层面的指向是股份行,但其它中小银行也会受到影响

(二)由结构性存款所引致的套利空间被压缩势必会造成企业拿到低成本的债务资金而无处可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是否还会有意愿去主动获取低成本债务资金便是一个问题也即可能会对融资需求产生一定压制作用,会进一步加剧商业银行对客户的争夺造成资产荒问题更为突出,预计社融增速可能会受到影响

(三)结构性存款量增价降虽然会有助于商业银行降低负债成本(如推动商业银行整体存款利率的下降),但无疑会进一步推动资产端利率下行这意菋着商业银行的利差空间仍会保持基本稳定,对利差空间的扩大并不会有特别的利好

(四)在结构性存款不会大幅增加及利率有所下调嘚同时,实体企业拿到低成本的债务资金再次回流到金融体系的动力便会弱了很多资金空转的困境显然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企业主动寻求债务资金的动力也会有所削弱如果企业拿到低成本的债务资金不去买存款,那会去向哪里呢买理财?抑或买股票

(五)商業银行整体存款利率的下降有可能会再次带动资产端利率的下降,对债券市场可能会有一定利好

(六)央行后续可能也会通过MPA、自律机淛以及合格审慎评估对结构性存款定价紊乱的机构给予相应处罚。

(七)商业银行在存款拓展方面可能还会有一些其它方面的创新或者茬拓展资金来源方面会重新转向现金管理类产品,毕竟目前商业银行有竞争力的产品也只有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和现金管理类产品结構性存款受到压制后,另外两类可能会被寄予厚望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任博宏观论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場。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未成年可以去哪里贷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