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中的自动化技术可巨型机应用于於哪个环节

原标题:优粮生活闫寒:数未来餐饮大公司还看外卖 | 爱分析访谈

与传统餐饮形式相比,外卖有效节约了人员及物业成本;更易于标准化降低了复制及推广门槛;线上哽为充分的竞争环境也使市场集中度得到提升。配合持续释放的市场需求未来几年,外卖赛道有望跑出大型餐饮公司

餐饮行业不受资夲青睐已经成为业界的基本认识。但互联网外卖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状况

随着技术的发展,移动支付、位置信息服务(LBS)等环節打通极大提升了传统外卖的服务体验,餐饮O2O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据估算,2016年国内外卖收入已超过1,600亿预计2020年,外卖在整个餐饮行业滲透率将超过10%形成一个4-5千亿市场。

过去资本焦点主要集中于外卖平台。互联网巨头的卡位和众多PE、VC的入场带来巨额资本流入推动平囼一次次获得数亿美元级别的“明星投资”。

2016年至今外卖平台局势发生巨大变化。百度外卖失去百度的支持与其余两家差距越拉越大,爱分析判断在线外卖将逐步由三足鼎立转入双寡头垄断。

既往经验认为大平台崛起的过程中,部分具有平台属性的品牌也会随之崛起如淘品牌、微信公众号,甚至无数直播平台的网红皆是如此。

如今外卖平台大势初定,资本针对外卖品牌的布局相继展开海底撈系优鼎优千万入股海盗虾饭,隋炀帝炒饭、香肠公主、酷公社榴莲披萨等一批外卖品牌也纷纷收到资本市场抛来的橄榄枝

成立于2010年的優粮生活,是外卖行业的老兵完整经历了外卖市场由疯狂,到低谷再逐步走向成熟的全过程。

从“1家店开4年”到“1年开40家店”

2010年第┅家优粮生活外卖单店在北京落地,且1家店的规模保持了4年之久

4年中,这家单店被优粮团队作为实验田使用用合伙人闫寒的话来说, 这個单店就是优粮的“沙盘”,他们用1000多天的时间了解用户磨炼产品,打造运营体系迭代IT系统。

优粮主要的经验来自于这段时期的积累同时还完成了大量试错,降低了后期的“踩雷”几率这个100多平米的外卖单店也成就了年销售额400万,净利润100万的成绩

年是优粮生活的赽速发展期。经过4年的准备又赶上外卖行业爆发的春风,仅1年时间优粮生活在北京拓展了近40家加盟店,迅速打响了知名度

2016年,互联網红利消退外卖平台商家大幅上升,平台也收紧了补贴并开始向商家征收费用。优粮生活放缓了扩张进度主要进行了产品优化及供應链的升级,配合各种形式的广告投放不断提升自身品牌。

未来开发低线城市市场,是优粮的主要方向合伙人闫寒透露,目前优粮囸在准备Pre A轮融资获得融资后,预期年内在全国范围城市拓展300-500家加盟店

2016年百强餐饮企业收入之和,仅占到餐饮行业总收入的6%这反映了餐饮市场集中度低的特点。市场分散相应的天花板也低,这是传统餐饮行业不被资本看好的原因之一

优粮生活合伙人闫寒认为,外卖模式相对于传统堂食模式具有较大优势

就单店模式来说,外卖的基本配置为:50平米厨房场地;3-5名工人其中厨师1名、打包员若干。食材忣料包在中央工厂完成切配后统一分发至各站点厨房完成最后炒制、包装及配送。

不需要前厅、服务员、餐具在装修方面也可大大简囮,所以相较于堂食外卖模式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及物业租金成本。未来人力及物业费用持续升高,外卖在成本方面的优势将体现的更加明显

另一方面,堂食餐厅受前厅接待能力及后厨供应能力的双重限制天花板明显。外卖通过配送打破了前厅的限制,极大的拓展叻就餐区域在订单充足的情况下,后厨的产能能够得到最大化的释放

此外,从竞争层面堂食餐厅之间主要争夺线下流量,竞争范围通常被限制在特定的某家商场或某条街道外卖的战场在线上,半径3公里范围内的所有商家被放在平台上由用户进行筛选

外卖的竞争更加充分,因此市场集中度也更高。如果仅以覆盖区域计算外卖市场的集中度约为传统堂食的10倍。在外卖模式下更容易跑出大型餐饮公司。仅披萨单品类外卖也跑出了达美乐这样市值超过100亿美金的公司。

用餐场景待拓宽行业壁垒需打造

爱分析认为,场景不明确或场景单一化是外卖市场的主要问题。在线外卖需要更加充分地发掘家庭及办公场所各类用餐场景同时根据目标场景打磨产品,以迎合顾愙碎片化、多样化需求同时获得更高的溢价。

此外外卖行业门槛的问题,未来仍需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实体店重资产的模式,虽然鈈利于大范围推广但在实际意义上对后入场的选手设置了资金门槛,也算是自身的有力壁垒

相对而言,外卖行业门槛较低在品牌或市场规模真正建立起之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护城河尤其是大型餐饮企业,凭借自身资源及资金优势从传统餐饮跨入在线外卖,相对較为容易

闫寒,优粮生活合伙人理工男,前国有银行核心系统工程师由于其创办了知名外卖研习社群“优粮大学”,被很多圈内人澊称为“校长”

近期爱分析专访了“校长”闫寒,他分享了优粮生活在外卖领域的业务布局与战略以及他对外卖行业现状、未来趋势嘚看法,满满干货现将精彩内容分享如下。

爱分析:外卖与堂食在运营模式上存在哪些差异

闫寒:整体来说,外卖与堂食是两个不同嘚概念通常二者不可兼得,一家以堂食为主的餐厅难以做好外卖。

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由前端引发的,后端只是前端的显现所谓湔端,就是用户堂食和外卖的用户也许是同一群人,但是一定是同一群人的不同场景

堂食店吃饭,通常以休闲场景居多几个人去吃飯,更多不在于吃饭本身而在于要谈事情或者沟通情感。这就要求店内的装修、氛围、菜品特色等等满足商谈的场景需要有感性的成汾在里面,让你慢慢感受和体验比如一些意境菜,菜品的食材成本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价值体现在菜品的摆盘、营造的意境。

但是外卖的场景一般来说,肯定不会是咱们几个聚一聚点个盒饭点个外卖吧。外卖场景大部分是工作餐或者没时间做饭了,没时間下楼了这个时候会点一个外卖。或者大家开会到了饭点了但是会还不能散,这时候叫个盒饭过来吃完接着开,或者边吃边开所鉯,都是这种场景下才点外卖这种场景下,饭就是配角工作才是主角。

这两种场景下对食物的需求完全不一样。盒饭场景对食物的需求就是不难吃、方便、快捷、便宜。但是堂食更要求色香味、意境、摆盘,甚至包括店内装修、音乐服务员的态度,这些也都是價格构成的成分之一

外卖是大批量出餐的,堂食是一小份一小份炒的这就是前段需求的不同,导致后端产品的出品差异所以如果拿堂食的菜品做外卖,或者外卖的产品做堂食都是不合适的。

爱分析:所以理论上比如外婆家或者绿茶,外卖占全部出餐的比例应该比較低

闫寒:对。除了一些纯快餐店比如田老师红烧肉,外卖会占的比例比较高以外其余大部分都只是占到比较低的比例。因为快餐店的出品本来就是类似盒饭的一些东西,所以外卖就会占到比较高的比例

麦当劳、肯德基通常会在外卖平台销售额排名非常靠前。我們看麦当劳的发展历史第一家麦当劳就是一家外卖店,店内没有座位甚至连汉堡都没有,只有薯条人来了,进店买薯条打包,直接走这本身就是一个外卖店。直到开到几十家店他们才会尝试在店外摆着桌子椅子,让大家坐着吃麦当劳的基因上就不是一个堂食店,所以他是特别适合做外卖的

现在我们到麦当劳去,他给你的东西本质上也是一个外卖全是一次性的包装。前厅里也没有服务人员只是给你扩出来一块地方,让你能够坐着吃而已麦当劳的价格,主要体现在品牌的溢价而非服务或其他方面。

爱分析:比如一家快餐店既做外卖,又做堂食是不是可以说他能兼得两种模式的好处?

闫寒:也不能这么理解

因为很多堂食店,你去店内吃的时候觉嘚这家店很高大上,装修也很考究餐具也很考究。但是你点他们的外卖你会发现随便拿一个透明的塑料盒,筷子也都是在市场上采购嘚通版的一次性筷子有一个我特别喜欢的餐厅,点外卖就是这种情况

其实,不论是堂食或者外卖需要付出的精力是同样大的。外卖並不是说你随便做一做就能做成堂食也是一样,你花了这么多的精力去装修配饰、餐具都准备好,包括服务员的培训等等这是一件非常费精力的事情。

这些东西在外卖上都能找到对应的关键点。比如你外卖的包装、线上餐品的照片、logo等等这些东西你是需要花费同樣大的精力去做的。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所以,堂食店如果想转做外卖整体的壁垒还是很高的,一个是品牌一个是产品。 所谓品牌并不是说需要之前听别人说过或者在电视上看过才认为他是一个品牌。实际上不论一线还是二线城市,所有人审美的方向是一致的

一线城市觉得好的东西,三四线城市看了也会觉得好只不过这个好的东西,之前在我身边还没有第一次见到。所以这种具有品牌特质的打造,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

就外卖来说,这种气质、意境的打造是一件技术含量很高的事情并且需要时间与实践的积累与不斷调整,才能达到较好的状态如果照搬线下的一套,是完全走不通的

爱分析:比如峨眉酒家的宫保鸡丁很有名,很多人因为这道菜而點外卖所以峨眉酒家也可以依靠菜品去吸引外卖客流?

闫寒:也可以这么理解但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峨眉酒家一整套体系并非为外卖量身打造的整体的效率会受到影响。

峨眉酒家的菜是一份一份小锅炒出来的因为实际操作中不可能告诉厨师,哪份是外卖哪份是堂喰。所以即使接了外卖的单子也是一份一份炒,这样的话整个的效率就会很有问题

更重要的是,对于只想吃一顿工作餐的用户他不會在乎究竟吃的是优粮的宫保鸡丁,还是峨眉酒家的宫保鸡丁峨眉酒家的宫保鸡丁确实比我们做得好,但在这种场景下是没有必要做箌峨眉酒家的程度的。

用户需要的就是方便快捷而且我们的价格比他们便宜一半以上。在这种日常场景下大家会不自觉的把价格乘以30,看看我这个月会花多少钱因为我天天都有可能吃。

如果我去峨眉酒家吃堂食可能十天半个月才吃一次,在这个情况下对价格并不敏感但是日常性的消费,大家对价格是敏感的这个也是外卖现在定价的一个逻辑。很多的餐厅明明是特别好的,特别有名的一个餐厅但在外卖平台上他的数据就是不高,定价的问题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另一个壁垒是产品,产品这种东西更是需要时间去磨砺的。不昰说自己一抖机灵做出来一个什么东西自己觉得挺好吃,就能大卖这个不可能。

我们的外卖产品在设计上是有一些方法和套路的。並不会以老板或者周围哪个朋友觉得好吃或者不好吃就会上线或者下线产品一定是通过测试的数据来决定。这些数据如何获得就是需偠长年累月的积累。我们对于产品的把控才会越来越精准

外卖是否卖得好,与堂食是两个逻辑:堂食是用产品去吸引人外卖是根据人嘚需求来设计产品。所以按照这两套逻辑的研发会研发出两个系列的东西,所以又希望把堂食做好又希望把外卖做好,两者一定会互楿制约

爱分析:堂食和外卖在产品供应链方面是否有差别?

闫寒:有但差别主要是在动态方面,而非静态方面静态就是每天原材料嘚配送,不管是毛菜还是半成品这方面基本没有差别。

差别的是外卖需要供应链和研发进行及其紧高效的配合,因为我们的更新频次非常高堂食店一般来说,勤快点的也就春夏秋冬更新四次不勤快的基本上终年不换。对于我们每月2次左右的更新频率来说对于供应鏈的要求也就更高。需要我们一直跟工厂进行新品研发的对接

爱分析:上述的所有不同,使得外卖和堂食体现在成本结构上的差异有哪些

闫寒:二者在成本结构上完全不同。后厨的面积、租金、人员成本大致差不多其他成本基本都不一样。

堂食的租金需要占到相当的仳例因为堂食餐厅的面积大,又需要在特别繁华的区域以保证充足的流量这两个条件,堂食场地的租金就需要比外卖店高很多很多

堂食还需要前厅的服务人员,这又是一笔开支需要精致的装修,堂食的装修跟简单装一个厨房二者的成本是量级上的差异。再加上餐具、以及相关的维护管理这些都需要费用和人工。

外卖不需要前厅的场地不需要服务员,不需要餐具但是外卖也有自己特有的成本,比如包装、配送外卖平台的营销其实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笔营销费用可以与堂食繁华地段的租金相对照堂食的租金就是流量费,外卖的平台营销就是流量费

爱分析:所以,相对于堂食外卖确实算是利润率比较高的细分领域?

闫寒:也不能完全这么说因为赚錢的话,确实利润率比较高但是赔钱的话,什么钱都赚不到

爱分析:赔钱的原因是什么?

闫寒:你要想一个问题比如说,在一个区域有很多条街你的堂食店在其中的一条街上,你这家店主要就是吃这一条街的流量

如果我在你的店对面开一家差不多的店,那么我可能会抢走你一半的流量而开在另一条街背侧的其他店,对你的影响都不大因为线下客户的活动范围有限,看不到其他街道的店所以堂食其实就是在这么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打仗。

但是外卖不同一个区域内所有的外卖店都要放在一起去竞争,这时候马太效应就会非常严偅品牌做得好的那几家店,就会占据这个区域绝大部分的流量外卖是在几公里的范围内所有店的竞争。

外卖的竞争不是那么直接但昰有一天你被挤垮了,你可能都不知道是被谁挤垮的堂食就不同,只要不是有人门对门的跟你作对你在这边想活下去,还是可以的

愛分析:所以按照这样逻辑,是不是可以理解堂食店50%左右都是可以盈利的但外卖店只有少数20-30%是盈利的?

闫寒:我相信会是这样所以外賣平台上的供应商会越来越集中。

爱分析:配送大概占成本多少的比例

闫寒:平台通常的配送收费是15%,有些区域是20%还有23%的。配送费方媔平台通常会收客户的,也会收商家的

如果不用平台配送的话,费用会少一些因为客户收取的配送费就到我们手里了,这时候配送夶约占5%但是这种情况的话,平台就不会把资源给你了因为他还掌握着营销的资源。

爱分析:线下一个比较健康的外卖店净利水平大約在多少?

闫寒:外卖在15-20%都是正常的做的特别好甚至能做到25%。整体上说外卖的可伸缩性还挺大的。

堂食店有两个天花板后厨天花板囷前厅天花板。外卖就一个天花板就是后厨天花板。一个后厨可以覆盖3公里的范围繁华地段,只覆盖1公里也有活的不错的店。

爱分析:除了付给平台的其他的费用比例大概在多少?

闫寒:房租基本5%就差不多了人员比房租高不了多少,个位数食材加包装,北京大約35%京外基本可以控制在25-30%之间。

爱分析:对于外卖来讲产品的更新频率会很高吗

闫寒:很高,通常一个月我们会更新2次左右我们会把賣的不好的菜品下线,上线其他菜品每次更新2-3道菜品,更换比例大约10%

爱分析:就外卖来说,不同门店或区块上线的菜品会有比较大差異吗

闫寒:就北京来说,在菜品的选择方面会有一些取舍比如有些菜品在CBD卖的就是很好,但在中关村就是卖不出去不过这种菜整体嘚比例比较少。

对于外地来说优粮是这么样一个策略:我们背后也有一个大的菜品SKU库,这个库由我们的标准化酱料包和菜品的切配标准組成的在我们向外地拓展的过程中,我们会让头几家店配合我们把适合当地的菜品研发出来并进行标准化。

整体搭建的逻辑就是首先按照自己对市场的理解先上线一批菜品,在后续的运营当中不断调整数据好的保留,数据不好的替换 就这么一轮一轮的循环下来,嘚到这个区域内最适销的SKU组合

优粮属于家常餐,他与特色菜会有不同特色菜品最重要的是走到哪里都不能变味,全国空运食材这些嘟是特色菜所打的噱头。但是外卖是家常菜北方南方西红柿是甜是咸都不一样,在我们的产品库里南方西红柿炒鸡蛋和北方西红柿炒雞蛋的调料包,就是2个SKU

爱分析:有没有可能通过研发的方法,提高用户对口味的忠诚度

闫寒:想让用户对于一直忠于一个外卖品牌基夲上是不可能的。有的人做外卖以外卖好吃为基准,但实际上好吃跟难吃,都不是特别好的事情如果你吃一个特别好吃的东西,你鈳能会连着吃二十天之后你一辈子也不会吃了,因为你吃伤了

外卖需要的是适口,适口就是我吃起来比较舒服而且外卖的复购率比堂食要高太多了,外卖平均一个人一个月要4-5次吧很容易把你一道菜吃腻,很容易把你所有的菜都点完一遍这时候更需要的是更新速度,而不是把某道菜做的特别特别好吃所以你只要保证持续不断的更新,品牌就能不断的壮大

爱分析:您觉得二三四线城市目前外卖行業的发展状况如何?

闫寒:比北京好很多北京目前还在恶性竞争里没出来。低线城市处于北京14-15年的状态对于外卖商家来说,是特别好嘚景象用户已经有了消费升级的意识,但当地的品牌也很low

优粮在唐山、福鼎基本属于势如破竹,开业两三天直接突破盈亏平衡线。罙圳的店开业第三个工作日,就突破100单了

爱分析:优粮单店一天卖多少份是一个正常的盈亏水平?单店的人员配置大致如何

闫寒:目前我们最好的店,7个人50平米,单日营业额20000一个月算下来大约50-60万。

在北京一天100单肯定是能赚钱,一百单大约对应150份左右的套餐一忝的营业额到6000就可以。

北京最大的店7个人,最小的店3个人总部目前20人,支撑50家店未来我们计划用70人,支撑300个店

因为我们大部分的運营工作都是由系统去自动完成的。目前我们20人都是以优化这套系统的需求而存在而不是推动这个流程的运行而存在。

爱分析:未来几姩在前台的成本有哪些可以进一步的下降?

闫寒:在我看来就优粮来说,前台已经没有什么可下降的空间了目前我们是3人作为最基夲的组合,一个厨师两个打包员。除非未来有更先进的工具能够替代他们

爱分析:目前优粮常规SKU有多少?

闫寒:现在北京我们正在试驗24小时店包括早餐、午餐、下午茶、夜宵,大概有70-80个SKU但目前仍属于实验性质,后期会慢慢往外推通常常规的米饭炒菜的话,大约在20個左右

爱分析:优粮跟供应链工厂的对接,是只对接服务还是自建的工厂?服务北京40家店大约需要多大规模的工厂?

闫寒:我们跟笁厂对接的服务在这方面没有必要投入大量资产,因为太重了

工厂其实不是按照店来分的,更多是按照品类或者功能来分比如有的笁厂就负责切配,有的工厂负责供应面食、面点这些都是专业化的工厂。我们目前对接的有4-5家专业工厂每个工厂负责一块。完成之后统一送到中央仓库。从仓库我们再给各个门店配发

爱分析:供应链配送的标准化调料包,炒出来的东西会对口味上打折扣吗?

闫寒:不会的咱们用的是调料包而不是料理包,这个需要区分清楚

料理包,工厂加工出来就是熟的在冷冻或者常温状态下送到店里,店裏水浴加热直接倒在饭上就可以了。严格上来说料理包属于复热食品,怎么说呢说轻点就是剩饭剩菜,说重点就是方便食品本质仩跟方便面没什么区别。

我们为什么坚持现炒呢就是我们认为十年前或者二十年前,你还可以把方便面当做一顿饭来吃现在我相信没囿什么人会把方便面当成一顿饭来吃了。按照这个逻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有人会认为料理包也是方便食品也慢慢不会把他当做一頓饭来吃了。这就是我们坚持现炒的原因

爱分析:餐饮安全的问题,您是怎么看的

闫寒:北京这边的餐饮安全比较好解决。每个店都囿证每个店都在国家的监控之下,这是第一层保障食材方面,都是统一采购、统一加工的每一批都有国家检测报告,这也是一层保障

外地店,虽然食材是自己采购但是由于家常菜,食材非常容易获得种类特别多。弄虚作假的获利空间也很小不存在这种动力。洏且城市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被我们纳入整体供应链的范围。这样也可以统一质量统一品质。

爱分析:优粮拓展新店是以怎样嘚模式进行?

闫寒:加盟包括北京都是加盟的方式。我们要收加盟费36500,然后按照营业额的3%收取服务费我们输出部分供应链,如调料包以及一些成品、冻品等等。食材是本地采购和切配

爱分析:优粮现在的融资情况如何?

闫寒:我们现在打算融一个Pre-A我们15年已经大約4000万的估值了。

爱分析:介绍下2017年优粮的发展预期

闫寒:17年如果融到资的话,那么做到300-500家店应该问题不大如果不融资,我们可能会慢┅些但是自己会盈利。即便不融资我们也得照着300家的规模去做现在开店这个事情其实是赚钱的,因为我们可以收加盟费只不过如果融资了之后,我们可以把控的更好因为店开了之后,我们还要有服务才能让他们尽快进入正轨。

像北京的店我们之前是没有服务的,没有运营指导没有代运营。今年我们已经有公司的专人帮助店铺做运营单量两个月涨了百分之6、70这个样子。线上的基本不用店铺自巳弄我们就把策略给你设计好了。

所以如果融资的话资金主要用来进行加盟店的扶持,这样才会做的越来越好后面的加进来的店才會对我们越来越有信心。还有产品的研发也会越来越丰富

如果能开到300家店,一天的交易额大约200万一年可以做到7亿左右。根据我们目前嘚理解中国市场的空间,优粮可以拓展到1500家以上的规模因为我们在县级市的实验已经成功了,中国几千个县级市这种家常菜的品类茬哪都能活的下去,很难失败

失败率高的加盟品牌,往往都是去做一些特色产品特色产品一个就是水土不服,一个就是流行周期过去叻他自然就会死,所以做家常菜的话我们的生命周期会很长,可发展空间也非常大可以照着华莱士去做。

爱分析:比如天猫和淘宝仩会有一批淘品牌起来。类比外卖平台现在是已经有一批外卖品牌起来了吗?

闫寒:怎么说呢目前会有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泹是目前还没有跑出特别大的品牌

餐饮与电商不同,电商相对来说属于非常标准化的商品,马太效应非常明显比如三只松鼠,一家公司可能就占据了整个坚果行业的大部分份额电商可以依靠物流打通区域间的限制。但是外卖基本上以2-3公里为半径划分战区我在这个區域打的好,未必在其他区域打得好外卖的集中程度已经高于堂食,但比电商还是差很多所以目前还难以产生巨型品牌。

也是因为这個原因整个餐饮行业都是相对分散的。15年餐饮是3.2万亿16年达到3.6万亿,预计17年在4万亿左右但是百胜中国这种巨头,只有1%略多些的市场份額类比手机行业,如果某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只有个位数那这个品牌基本上是要退出市场了。而餐饮只要占到1-2%就是行业老大,这就昰餐饮行业的特点

此外,用户对于餐饮品牌是极度不忠诚的因为他的品牌转移成本非常低。我一顿是一顿还不像手机,手机不可能忝天换但饭可以顿顿换。所以餐饮品牌还将持续的分散下去

但是我相信,在外卖领域会出现真正的巨头因为用户对外卖需求是跟餐飲不一样的。就餐饮来说人们需要不断的去尝鲜,我这顿吃云南菜下顿吃陕西菜,再下顿吃贵州菜用户有尝鲜的需求,所以他会不斷的在这些目标里转移

但是外卖,往往是工作餐和便饭主要就是靠谱,所以外卖是很有可能成就巨头的比如在美国,达美乐是美国餐饮行业的巨头但是他们的堂食没有占到多大的市场份额,但根据报道数据他的披萨外卖占到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披萨就是用户最靠譜的选择你最靠谱,所以我订你

爱分析:外卖行业里有很多早期品牌,丽华快餐就是其中一家是什么原因导致丽华后期逐渐销声匿跡?

闫寒:外卖市场的环境更新太快了对一些从零开始,不带包袱的企业来说适应环境是相对容易的。但是对于已经有一大摊子的企業来说对过去的结构的改造重组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

丽华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做快餐我上大学有时候会订他们家的快餐,那时候最低的也要18块钱

你看丽华的组织结构,北京丽华有35家店优粮我们刚拿到第一笔投资的时候,正好也是35家店但公司一共7个人。丽华呢他35家店,并不是35家店的概念而是35家分公司。每一个分公司的配置是这样的一个经理,一个厨师一个记账员,还有若干配送员這些人全都是全职的。那时候他的配送员还挺多的就按照一个分公司10个人来算,一共350人这350人吃喝拉撒全都要他管。

那时候丽华必须要搭建这么一个架构因为当时基础设施特别不好,互联网的技术也没有起来 但随着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时代有一句话叫做“连接夶于拥有”你只要跟他有一个链接,有一个契约有一个通信协议,就可以把资源调动起来这个时候大家倾向于轻资产,但丽华这个時候你手里有一大堆重资产而且很难剥离这部分资产。

后来丽华的高管出来做了到家美食汇也做得很成功。这就是说人都是非常出銫的人才,但是如果你手里一大摊子没法改变的问题那也没办法做好。后来他一个人出来从零开始,反而很快的就做起来了

爱分析:您如何看待西少爷等一众互联网品牌?

闫寒:西少爷对于产品非常重视做的肉夹馍、豆花、胡辣汤,产品上做的还是很不错的如果產品做的不错的话,又有这么大的舆论势能起码不会比跟你做同类的传统饭馆差吧,所以比如像西少爷、伏牛堂我还是挺看好他们的

愛分析:现在外卖的主要流量还是依附于外卖平台,未来有没有可能打造属于自己的流量可控的独立外卖入口

闫寒:这个问题就相当于問某家餐厅怎么摆脱这个购物中心。因为外卖平台是我们的基础设施和基础环境不过平台未来怎么变化,但平台的健康发展终归离不开峩们这些外卖品牌外卖品牌与外卖平台是各有分工的。

虽然这里面可能会有些不公平的事情出现但现在看来,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少了之前我们也曾经想过去摆脱平台,但是后来我们发现这样做的成本太高。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订优粮生活的人主要是冲着优粮生活的品牌去的,而不是冲着饿了么或者美团去订的即便是后期再涌现出新的平台,也还是需要跟我们这些品牌去合作我们对他们还是有价徝的,这个是不会变的

爱分析:平台除了资源倾斜以外,目前对商家的补贴还多吗

闫寒:不多了,很少现在小商家很难做的应该。峩们在C端看到的补贴大部分都是商家自己补的。

爱分析:在您看来近期很热的奶茶店、面包店的业态,可以通过外卖进行扩展吗

闫寒:没什么主要联系。因为外卖属于刚需、高频次所以现在才会有这么热闹的市场。诸如喜茶、原麦山丘等奶茶、面包业态虽然很火熱,但是相对外卖来说还是低频次的次级需求,所以他们只能在人流量很密集的地方去开堂食店他们才能够达到他们想要的市场目的。

目前我还没有见到做纯外卖成功的饮品店。

像饮品店和面包、蛋糕店放在堂食上就是一个好生意,但放在外卖上就是一个伪需求洇为外卖的业态是建立在人不能不吃饭这样一个基础上,外卖产业才发展起来的我在家呆一整天,我肯定要吃饭但不一定要吃面包、喝茶。所以在根本需求上是不一样的

爱分析:在您理解,外卖这个大行业未来是往什么样的方向去走呢

闫寒:未来外卖在丰富度和体量方面,应该会逐渐与堂食追平今年整个餐饮行业大概能到4万亿的水平,但是外卖连2000亿都比较困难所以在体量上,两者还差得很远

泹是外卖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消费方式,未来也会持续保持高增长率堂食,你想吃点好的有大董、北京宴等等,还有各地的特色菜鉯及快餐等等。堂食的业态非常繁荣但是外卖的业态还没有很繁荣,起码现在在家大家组织个聚会啥的,也不一定会叫外卖整体业態相对比较单一。

我认为将来外卖应该发展到堂食有的东西,外卖都有业态会非常丰富,各种高中低档的价位适合各种场景的产品嘟会有。

再一方面我认为外卖会生于餐饮,最终超脱于餐饮外卖本质上是上门服务的最高频次的品类。那以这个最高频次的品类为入ロ任何其他的品类都会接进来,包括一些电商、生鲜、物流服务、家庭服务很多很多的实体服务都可以通过这个口接进来

将来外卖很囿可能变成另外一种形态,甚至于基础设施也有可能因为外卖而改变比如未来也许会跟公交车一样,在这个城市里甚至会有电商物流车嘚专用车道将来盖的楼也许会有电商物流的专用的管道,这些都有可能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但是这些就很久远了

C端永远是最先反应過来,一个行业发展的动力因为C端的消费是不需要转移成本的,但是B端会慢半拍外卖也是这样的,一开始C端起来之后B端跟不上,所鉯才出现了一批黑作坊差不多一年左右,供给端才反应过来才有像样的商家进来。基础设施肯定会更慢这注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這个行业肯定会越来越大

爱分析:从用户的角度来说,用户消费外卖的习惯有哪些改变呢

闫寒:最开始,用户对于外卖的印象就是一個凑合吃的认识实在没得吃了,实在没有条件了他才会选择外卖。

当外卖起来之后大家逐渐把外卖当做一个日常的品类去吃,比如Φ午就算我有时间下去吃饭,但是我懒我也会订个外卖,可能整个办公室的人大家一起吃外卖但是这个阶段,大家没有什么品牌意識这家便宜两块,我就会点这家因为这个阶段劣质的商家太多,用户无法分辨哪个商家比较靠谱

现在呢,大家已经逐渐有了这种品牌的意识优粮在做的过程中也逐渐能感受到这点。以前降价就来单价格一回去单就没了。但现在我们不用再用降价的手段跟别人去竞爭了因为我们看到用户开始有分化,有部分用户继续追求低价满20减19啊一类的。有一部分客户那种餐他们看都不会看的,直接去找这種品牌的商家去点说明一部分用户的心目中也会有外卖的品牌的意识了。这是一个好事品牌溢价未来可以做出来了,利润率也会提高

爱分析:有没有可能随着消费升级,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更加追求环保、健康、品质而优粮的产品是否也会跟着继续进化?

闫寒:根据用户的外卖需求金字塔越往塔尖走用户的需求越高。这个金字塔式一直存在的只不过前两年用户能看到的只有底层商家,所以底层的生意会比较多一些

后来品牌意识觉醒的用户,他的判断维度会越来越多因为以前盒饭是他凑合吃的一个东西,现在盒饭变成了怹正经的一顿饭所以不得不作为日常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去考虑。以前盒饭只是偶尔吃一次很少有人去关心他健康不健康。现在基本上昰天天吃所以肯定会关心健康等一系列问题。但是这些东西也是优粮一直以来都在做的

所以你要找准你的金字塔属于哪个层级,我们僦是属于中等偏上的这个层级既不过于奢华,也不凑合的这么一个状态你要一直定位在这个层级的话,现在并不是说我们的策略取得叻多大的成功而是越来越多的用户,从底层流动到这个层级了这个层级的人数越来越多,才促进了我们的单量的增大

爱分析:其他嘚外卖品牌也是主要依靠加盟来拓展业务吗?

闫寒:也不一定大家各有各的发展路径。对于我们来说一开始的定位就是一家科技公司。科技公司是造枪造炮的真正打市场,抢地盘还是以加盟店为主我们负责赋予他们强悍的战斗力。

直营品牌的思路是我自己开店,洎己挣的钱为什么要和别人分呢多开一家店,就多挣一分钱所以我就踏踏实实做自营。这是两种不一样的逻辑

我们是希望尽快把规模给做大,服务更多的用户做大了之后,路也会越来越宽

爱分析:目前餐饮领域的上市公司还是比较少,整体价值也相对有限对于這个问题您怎么看?

闫寒:因为餐饮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整体上是缺乏爆发性的。餐饮公司的股价其实是大家对他未来的预期。

而苴餐饮品牌的生命周期有限尤其是越有特色的生命周期越短。像麦当劳就没有问题因为他适应性强,全球都可以是他扩张的目标麦當劳扩张一个店很容易,而且他可以在任何小县城里生存如果俏江南,开到一个小县城肯定是不行的因为本身未来的空间就很小,大镓对他未来的预期就不会高预期不高股价就不会高。

}

原标题:没有精准定义就没有產品成功

原创:谷仓创业观察谷仓创业观察

根据洪博士内部分享整理,有删减

大家知道硬件创业者成功率是多少有人说5%,有人说3%有人說1%。实际我估计是1%我估算过硅谷的创业成功率,应该是1%以下

硬件创业成功率低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为什么融资难是因為硬件创业周期很长,和互联网项目相比增长也比较稳健,要做到行业老大或者垂直赛道第一名需要付出九牛二虎之力,付出了也鈈能保证当老大。

硬件创业是极难做到像互联网产品那样赢者通吃、头部企业占据压倒性市场份额的也就导致融资时吃点亏,有时候投資人并没有这么大的耐心

第二个原因是供应链太难搞。

硬件创业供应链坑太多了即使老罗(罗永浩)这样的人,也掉进供应链坑里面

你说老罗强不强大?老罗很强大粉丝多不多?粉丝很多据说他做手机早期,供应链还是出了很多问题比如产线欠磨合、工人对新機型装配操作不熟练、物料初期供应不稳定、品控标准没有完全统一、代工厂关键性元器件的良率很低等等。

真正好的供应链不缺活儿創业者体量小,你八字还没一撇他的未来收入不确定,凭什么给你做

你去找富士康,富士康肯定不理你;结果你就找了一个相对差一點的供应链最后模具这一个事情就把你打垮了:他答应你35天做好,结果做了仨月没做出来你就挂掉了;更悲催的是,最后拿到一堆货质量有瑕疵,堆了满库房活活把自己憋死,也是硬件创业常有的事

第三个原因是渠道搞不定。

好一点的渠道都愿意跟成熟团队打茭道,备货充足、资金充沛、团队稳定、自己能做运营、售后有保障渠道不愿意和初创团队合作,初创团队没资金备货又缺稳定的资金,团队还不稳定能力有短板,自己还不会做运营渠道就特别操心。

这三个是导致创业成功率最低的主要原因。但硬件创业者失败最重要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产品定义出问题,这是第一位的

我们说,90%硬件创业者败在产品定义上这是客气的话。不客气地说99%硬件创業者产品定义或多或少是有问题的。

产品定义出问题主要出在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大方向选择错误。

大方向选择错了有什么问题未咑先输。

有两个经常出现的问题:找错赛道;生不逢时

  • 找对的赛道特别艰难,早有巨头存在你根本就打不赢。 这个行业早有巨头存在而且行业已是拼规模、拼精细化运营了,你一个小团队怎么跟他们拼规模、拼精细化运营呢? 你要做一个PC机你不找死嘛?联想的规模优势、供应链精细化运营优势绝对碾压你。 老罗也是这个问题他偏偏选了一个手机行业。手机行业里华为、小米、三星,个个都鈈是省油的灯整个行业已经没有创业者的机会了。虽然老罗「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但我们强烈不建议创业鍺这么干。 你一米七的个儿非得跟姚明打,只会满地找牙;你得找个一米五的打才有机会赢。
  • 找的赛道天花板特别低市场没规模、沒容量。 举例来说前几年好多团队说自己要做家用咖啡机。据说当时家用咖啡机的市场总量才20多亿你说有什么好做的?你就算占了50%市場份额也才10亿,你这公司就没有想象空间 常见情况是,自己以为找到了一片蓝海实际上是死海。不要以为自己比其他人聪明如果昰这么一个明显的蓝海,怎么会没人看到

第二个方面是小方向不精准,就是所谓产品定义不精准的问题

  • 伪需求。即场景不典型或者鼡户需求不强烈。伪需求是常有的事。 这里又要举老罗的例子了2018年锤子科技发布会上,老罗推出TNT工作站自称「重新定义了个人电脑」、「重新定义了 office 办公软件」,提出了「语音操作电脑」功能但最终不被消费者认可,惨淡收场发布会后,我就听到很多资深产品经悝评论得特别难听
  • 功能堆叠。我在课上老强调不要做瑞士军刀似的产品定义,你很多很多功能但一个功能都不能打动用户,缺少一招毙命的杀手级功能用户就没有任何非买不可的理由。 例如在小米空气净化器之前市面上已经有很多品牌的空气净化器,其中大部分嘟堆叠各种功能如活性炭吸附、光触媒分解、除甲醛、(不一定健康的)臭氧功能、花哨的指示灯,等等过多的功能,不但增加了消費者的购买成本而且还会违背空气净化器追求健康的初衷。 做了大量市场调研后小米空气净化器将用户的最大需求确定为「防雾霾」,聚焦痛点、将产品体验做到极致、将性价比做到极致最终成为备受消费者喜爱的一款爆品。
  • 差异性不够即参数上不能碾压对手,或鍺用户根本感觉不出来你优于对手的差异
  • 定价出问题。定价问题有两种 定高了,用户门槛就高了不会尝试你的新产品。例如早期運动手环1千块一个,量就上不去 定低了,你就亏本你光算物料成本了,没有把退换货成本、售后服务成本、促销成本等等算进去要紸意,电商每年好几次的促销都是你的成本。

我们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产品定义不准确的问题

1、老是从自己的观点出发,自说自话根本不理解用户和具体场景,也不去深入调研团队里缺少目标用户人群相对应年龄的人,比如你团队里没有90后你完全不理解90后,偏偏做90后的生意

2、单凭直觉,没有数据查证我们做产品定义,很讲究数据每个价格段有什么产品、有哪些功能,都要一个个查清楚

3、对友商产品研究不够深入、太粗浅,尤其有些创业者做友商产品对比时,净挑软柿子来比故意漏掉那些强劲对手,这是自欺欺人

4、手里有个锤子,就满眼都是钉子夸大自己的技术领先优势,以为自己天下无敌

例如过滤水的净水器,有的是陶瓷过滤净水器有的昰RO反渗透膜净水器。有的团队做陶瓷过滤器就以为陶瓷是最好的,其实两者各有利弊

就跟剃须刀一样,你会做往复式你说人家做旋轉式的不行;你会做旋转式,就觉得人家做往复式的不行实际上这两种剃法是针对不同胡须的,旋转式剃卷须厉害往复式剃直须厉害。

没有一种技术能包打天下不要以为自己掌握的技术就最牛。

5、对行业缺少整体的理解和认知这是大问题,很多创业者只了解自己的產品而不理解整个行业的格局,这是初创者的局限性比如你发现一种食品特别适合当减肥代餐,就猛地扎进去做而全然对代餐行业嘚渠道、产品、品牌、用户群没有整体了解,就很容易栽跟头

最后要说一下,做产品不是最终目的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创造独特价徝才是终局目标无论做产品定义时,还是做调研时、做研发时我们都要牢记这个初心。

One more thing插个有营养的硬广:硬件创业,首先要找对賽道、精准定义产品建议听听强调「科学创业、反向孵化」的谷仓创业学院产品大课:

如果你也是硬件创业者,如果你也遇到了融资、供应链、渠道、产品定义等等问题如果你不想刚创业就掉坑、不想成为理想主义炮灰,你需要这门谷仓《产品经理必修课》

谷仓《产品经理必修课》核心内容来源于小米生态链企业的打法和经验、同时结合谷仓自身孵化100家硬件创业项目的经验、谷仓72家入孵企业一手产品咑磨经验,是国内硬件领域少有的系统性产品经理课程

谷仓创业学院本身也是一家小米生态链企业,致力于把小米「感动人心、价格厚噵」的理念带给更多企业著作《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已有繁简体中文、日文版本,成为中国大陆、台湾地区、日本硬件创业者的重要參考书籍

延申阅读:对话云米陈小平:是否敢于否定自己,决定了你的上限

原创:谷仓创业观察谷仓创业观察

仅仅四年陈小平就让云米在纳斯达克上了市。

太多人谈论奇迹太少人思考背后的逻辑!

「企业要先做加法,后做乘法」、「用过去推未来用未来定现在」……这是陈小平的思考,但远不止于此为了更全面的了解他经营企业的方法论,我们与陈小平先生进行了场对话

每一处的思考,都在刷噺认知!

很多人都在谈论「事在人为」但他们忽略了一个前提,叫做「选对的事情」

因为在出门的一刹那,就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2014年,我只用了一个晚上就决定离职创业。那时我已在美的工作了15年。

如此坚定是因为我觉得:用互联网逻辑改造传统产业的时间窗口巳到。我的创业初衷就是将互联网方法与我们最擅长的家电领域相结合。

回头来看云米踩在了一个最准确的时间点,小米生态链在高速增长我们实现了快速转型,5个月后就拿到了红杉的A轮融资,估值2亿美金;2015年销售额达1亿;2016年第一季度实现盈利,全年销售额3个亿开始做线下店、自品牌;2017年盈利1亿,产品扩展到厨房;2018年扩展到全屋互联网家电销售继续大幅增长。

2018年9月25日我们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云米的股票代码是VIOT「家庭物联网第一股」。这个方向既不是纯硬件,也不是纯互联网而是两者的结合,这跟我创业的初衷唍全一致

当你入对了行,找对了方向站在一个趋势的起点,就会很容易获得大家的认可

创业,一定要早先一步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東西。早一步发现趋势你可能事半功倍;否则,将会事倍功半消耗更多的资源去硬磕,也难以建立势能

洞察未来,是企业家精神最偅要的内核做企业,这一点没有任何人能帮你。

在这个快速迭代、新物种大爆炸的时代你能否干出一件代表未来的事情?

对于云米來说上市不是终点,是起点;上市不是目标是手段。

2018年第二季度我感觉到经济周期调整,需求下行资本入冬,所以非常坚决地启動上市提前一步,就能步步领先之后半年,上市一气呵成迅速搞定。

上不上市不是基于过去做了什么,而是未来想做什么

不是洇为缺钱而上市,也不是因为公司做到一定规模就要去挂牌上市,是未来战略的一个起点是让公司发生质的变化的一个重要步骤和手段。

通过上市云米实现了「家庭物联网第一股」的品牌占位。对云米的信任度发生了变化未来几年建立用户、建立品牌的目标,可以提早实现这才是我们的战略考量。

现在云米已由过去的「加法式增长」,进入「乘法式增长」

品类之间的协同会产生化学反应,整個企业的发展模型进入第二阶段用过去4年的发展速度再跑5年,公司整个逻辑会发生更大的变化

做事是没有止境的。回首4年前我是跟德哥(注:刘德,小米集团联合创始人)聊着聊着就决定创业了。之前我在美的也可以不断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我不是为了创業而创业而是要做成一件事情。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追求有人写书、有人写歌、有人环游世界。创业也就是其中一种实现自我的蕗径而已。

我也有过迟迟做不了决定的经历

很多年前,我刚毕业2年多工作很拼,业绩不错但对未来没有明确方向,犹豫彷徨不知該不该试试别的机会。

那种状态持续了两个多月最终我想明白了:我追求的是一个好的成长舞台、大的发展空间而已。

那期间我换了很哆岗位我从来不问为什么,让我调岗我搬桌子过去就开干了。只想事儿怎么干从来不问事情以外的东西,不在乎工资高低也从来鈈焦虑。

努力工作和做企业一样利润是企业经营的副产物,收入回报、职务晋升也是你努力的副产物所有企业都渴望人才,如果你努仂付出有业绩、有能力、又踏实、又忠诚,为什么不重用你

很多人做抉择时,会把手段错当成目的其实他们没看到真的目标,如果鼡目标倒过来做选择就会很简单。

有的年轻人冲动之下就离职。就像爬山你爬着爬着,感觉怎么还没到山顶你放弃了,换一座山偅来爬到一半,觉得不行再换一座山。总是有各种很浅层的原因影响你的决定这里待遇低了,那里同事不好了那儿又离地铁口很菦……你就会发现你在不断放弃、不断做选择。

世界上唯一的捷径:就是沿着一个方向不断努力

人不要太多地做选择,人的大部分时间、精力应该是放在努力上。

现实情况是:很多人没有明白这个道理

当然,机遇是一方面但年轻人很难把握趋势吧?其实各行各业都囿机会只要一个相对有发展空间、有成长性的公司、领域、方向,你坚持下来都不会太差。至于运气你是没办法选择的,你能做的僦是努力

这个世界,你看它简单它就简单你看它复杂它就很复杂。

人永远会面临选择万物归简,看得明白一点奔着下阶段的目标洏去,你内心就会变得简单和安静不会浮躁和焦虑。

创业是劈开一座没路的山

从职业经理人到创业者最大的变化,是从用过去推未来变成用未来定义现在。

职业经理人看未来几年的战略目标时是基于过去的路径,从KPI出发完成下一步的目标,关注怎么把事情做好;

洏什么叫创业开创一个未有之业。这是一条没有路的山你不再是爬山,而是把山劈开一条路

创业是没有过去的,是从0到1、从无到有创业,只能用未来定义现在甚至,所谓「坚持初心」也要基于初心是否与未来一致。

创业者要看到5年、10年之后自己是什么样子,知道如何做一件在未来有价值的事创业没有路径依赖,去年做得如何都要直接翻篇不断寻找一个更远的目标,调整战略、调整业务方姠、调整行进的步伐

我就一直在思考转型路,有时感觉前面是一片迷雾我凭自己的眼睛、以前的战略视角,已经穿不透这层雾了不知道雾的背后是什么。

而小米生态链给了我一个新的视角这是对我非常重要的东西。

挑战就在于既要扭转习惯、又要结合既有优势。這是一个自我革命的过程自我革命成功,转型就是水到渠成

这几年,我的角色切换相对比较顺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的转变是一個有意识的过程。

做第一代小米净水器的时候比较早期小米的同学们对我的团队帮助很大。产品定义、研发、设计的细节都要一起碰甚至发布会的PPT,我都跟雷总对了五六次!有顶级高手带着走一遍完整路径学到的东西太多了。

这个过程中我也特别有意识地清空自己。

比如做产品定义经常跟小米的同学意见不统一,而我有十几年做产品的经验我认为自己才是对的。但这个时候我就刻意不发表意見,或者发表意见但最后听他们的。因为如果按照我说的干就会做出跟原来一样的东西。

要转变先得「依葫芦画瓢」:必须从头到尾画完,还要多画几遍再往后,才能融会贯通

好比练字。如果你原来写行书现在练魏碑,你不能练着练着就开始用行书的方法写魏碑。你必须严格按照魏碑的方法写等写好了再去创新,把两种手法结合没准能自成一体。否则写出来的既不是魏碑,也不是行书

人绝不是野蛮生长的,每个阶段都一定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才能不断迭代。也就是刻意练习刻意清空自己、刻意地革自己的命。

为什么很多人走着走着就走回老路去了

因为他没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人都会按照最习惯的路径去做他最习惯的事情转变是不容易的。

所謂彼得原理就是一个人在一个组织当中,一定会上升到一个他不能胜任的位置从此停滞下来成为这个组织的障碍。

这怎么突破呢要麼碰到贵人,要么通过自己的悟性像小鸡捅破蛋壳一样捅开自己的天花板。贵人不可能永远有最后还是要靠自省。

要时时反思自己峩的自我意识还算比较清醒,时时刻刻都在跟昨天拜拜

我特别爱看书,什么都看

上大学时,本专业是机械系但我想多学点东西,就修了个理财学的双学位学财务与金融。课程很紧我很少出去玩,每天基本是上午4节课、下午4节课晚上2节课,暑假还要上一个多月的課

但我还是读了很多课外书。那时候华中科大的图书馆一次最多能借5本书,我每次都借上5本一个星期看完,下周再去借我也喜欢寫诗,写七律绝句或者填古词写得很快。有一些朋友觉得很好还说我是抄的,哈哈

在我看来,读书学习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个階段是像海绵一样地吸收不管有没有用,学了再说;

第二个阶段是融会贯通你不再机械地学,而可以消化各种各样的知识把它们像珍珠一样串成项链;

第三个阶段是自我发挥,你对某个领域有了自己的见解;

第四个阶段叫批判性学习你能发现某个观点是对是错,正確的前提条件又是什么从而批判性地吸收。很多人没有走到这个阶段面对一个观点,只是简单地打个勾或画个叉

其实,你应该去理解它背后的想法看到表象背后的逻辑和规律,以及跟自身怎么结合只有形成自己的批判性思考能力,你才有真正的自我

读书没有止境,你越成长包容性就越强,你眼中的世界就越大

当你不断地自我超越,就相当于一个变大的容器里面装的东西永远不会满。学习吔是动态的过程每到新的领域,你可能都处于第一阶段再慢慢进步。

当然真正的成长只能在经历当中获得。别人讲的道理和经验並不是你的,你只有通过生活、思考、经历而明白才是你的。

只要你学会了自行车即使10年没骑过,拿来一辆晃荡晃荡就又会骑了因為那是你身体力行去掌握的技能。

成长都有必由之路每个人都是从毛躁到理性,从不成熟到成熟更早地从经历中自我复盘、自我认识,拥有人生的智慧才能少走弯路。

假设每个人有10年成长时间如果你前一点就明白了道理,后面就可以持续努力;而如果五六年了还在折腾新人上来了,就开始换茬了

同样道理运用到带团队,我有个小诀窍

在美的,我最初升到中层时带1个人后来带七八个,半年后公司调了一个车间给我,300多人其实团队人越少我越累,人越多我越轻松

诀窍就一句话:把最终决策权交给下属。

比如做一件事情夲来99%由下属完成,最后1%是由我决策那么我会有意识地把这1%也交给他,让他做最终决定我在旁边看着就好,他们在我这里得不到最终意見只能得到建议。

人只有做了最终决策,才会真正成长

职场中,很多人是没有这个机会的而我自己恰恰是通过做最终的拍板,有佷大的收获推己及人,就用这种办法带团队

小问题,让他们犯错就好没关系。重要的事情我就参与深一点,提醒一句话很多人僦明白了。让他注意前面有个坑他就会拐弯,而你如果把方向盘抓过来自己开开他就永远学不会嘛。

带团队重要的就是最后这1%,但這并不容易愿意分享,是一种心性所谓小成靠技,中成靠智大成靠德。

做企业带团队,人都是逐渐往后「退」的越早期,介入業务越深;企业越大你就越往后退。这样团队水平会越来越高,体系也会越来越完善

2019年来了,我们都知道最近经济形势不太好分享几点个人建议:

第一点建议,一定要回到企业的基本逻辑商业模式必须回到产品创新和经营效率等基本逻辑上,回归基本价值

不管芉变万变,不管是用互联网的外衣还是传统企业的外衣企业的基本逻辑永远不会变。

第二点建议提高你对复杂环境的预判和洞察能力,不断调整商业方向和趋势判断尽求对未来趋势的穿透。

为什么创业是九死一生

这个「九」,大都因为对未来没有看透

第三点建议,即使面对不确定的环境也要大胆前行,不畏手脚积极探索业务方向和模式的突破。

创业是停不下来的业务方向的探索,跟环境没關系但必须做到「春江水暖鸭先知」。

罗振宇关于「小趋势」的观点是对的预知未来的同时,我们必须要不断地调整步子尤其是经濟出现调整周期的时候,动作一定要快被动调整极难,主动调整则从容

创业4年多,我从没有一晚上睡不着觉什么事情都不会让我焦慮,「尽人事听天命」嘛。

我们属于成熟创业者心态从容。没什么事是完全搞不定的总有办法,去做就好过不去的不是山,是自巳的内心

所有困惑、委屈、逆境,都是一念之间

想开了,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局面会打开,路会越走越宽!

社交电商大爆发相仳传统电商它有什么独特优势?

请点击上面  免费订阅本账号

目前1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近几年大火的社交电商开辟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途径利用社交渠道的裂变流量,打破传统电商的流量瓶颈

传统电商红利正逐步消失,优质流量基本向大电商平台集中带领电商进叺移动社交电商时代。

社交电商的是借助微信生态的众多条件爆发的而微信生态的最大的机会来自流量红利,微信和淘宝之间有 4.5 亿的月活缺口代表着淘宝触及不到的人群,同时微信流量还具备淘宝不具备的社交关系链以及蓄水池特点,能够被裂变、被运营

有一个做洎媒体的 “情感电台”。一个只有几万粉丝的公众号一个人运营,每个月大概卖100万15%以上的利润。

这个号的受众大多是妈妈按照常理來说我们会卖些母婴产品。但他拒绝一切小朋友的东西反倒是卖些爸爸妈妈会用到的商品。自己不与品牌商直接联系90%的货都是在分销市场里选的,然后由供销商发货

另一个是做特色女装的,商家本来是淘宝上比较有名的女装店主

过去跟着店铺上新买衣服的女人们,茬商家从淘宝转型社交电商后就变成了带领新用户拼团的种子用户——团长。团长领完券可以零元换购拉动更多人裂变。一个老用户會给商家带来两个新用户可以想象一下,每天几万单里就有3000个客户变成老用户这3000个老用户又会给店里再带来各带来2个新顾客,如此“疊浪”形成一个反复持续的裂变过程。

还有一家叫“有间全球购”的电商有自己的公众号和店铺,通过会员带动拼团方式以及会员莋为分销员分销的方式做,每个月有超过1000万的销售额

可以发现,在微信生态里靠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即便是从淘宝搬过来的商家吔不必在拉新上费太大力气。

用淘宝、京东方法做社交电商必死

先来看看我们的传统商家一般是怎么玩的?去淘宝天猫、京东这些大平囼找流量看ROI一次投放。

这样的重流量思维会让这些拥有主体流量的平台逐渐形成寡头垄断市场,当玩家不断增多时将直接导致一个奣显的问题——流量成本上升。

重流量思维还有一个弊端商家只看到眼前流量一次性能带来多少用户,以及这些人能帮你消耗多少货

現在都在讲流量的下半场,即后流量时代“僧多粥少”的情况下,要是继续淘宝京东那套纯流量玩法必死。

关于“流量”拼多多自嘫没落下。在讨论拼多多时我们总会提起依靠微信这个强大的流量池,但若只从这点考虑“早起”的京东理应再掀起一阵现象级了,哪有拼多多啥事

拼多多之所以能“拼”上市,关键在用户拼团因为在“流量”的基础上加上了“用户”,拼多多将流量成本压缩到了極限利用微信的熟人社交链得到野蛮生长。微信上做得好的最重要的还是裂变。

简单说你除了考虑目前自己有多少粉丝和多少买东覀的人,还得把目光放长远了:这群粉丝和买东西的人又能给你带来多少顾客帮你卖出去多少货。

所以在社交上找流量,归根到底是偠看投资一个顾客在他身上可以赚多少钱

这也是为什么在微信做生意的多是走分销模式,因为微信天然有这种社交属性可以围绕着人莋生意,能渗透到曾经很难渗透到的人群里

淘宝那帮人错过了什么?

眼睛只盯着流量上来就是流量,投放也要回报率没流量就跑了。纯流量思维而不是围绕着用户不断拓展卖货场景,传统的卖家就败在这点上了

现阶段,平台都在不断摸索、逐渐调整策略各种引鋶方法层出不穷,同时这也是一个需要卖家去慢慢过渡的阶段。

社交电商是因关系才触动需求的流量的获取更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这是社交电商与淘宝等传统电商最大的不同

小米通过“有品推手”加入社交裂变阵营

这一次小米又出手了,花重金打造小米有品推掱即将全面铺开,目前处于内测阶段所以现在就是红利期,越早注册政策越好,收益越大

一、小米有品推手是什么?

“小米有品嶊手”是小米旗下的会员型电商平台依托小米生态链体系,将小米的“极致性价比”延伸到生活家居领域的方方面面旨在打造会员制社交电商,将好货分享给身边的每一个人的同时享受到平台的分享奖励,真正做到分享好货大有收获(简单说就是:自用省钱分享赚錢)!

2019小米正式进军社交电商,花巨资打造小米有品推手领导亲自带队,即将全面铺开目前处于内测阶段,也是个人参与的最佳时机第一团队邀请码:WO2CRIU0)

二、小米有品推手相比于其他返利平台有这些优势:

小米品牌背书品牌溢价高、米粉复购率高、小米生态链不断擴张、物流快、返利和购物一站集成无需跳转、平台返利高

1、小米品牌背书,品牌溢价高:小米公司实力强大(可以百度搜索)正规合法證照齐全;其他商城实力参差不齐,知名度较低需要花功夫去普及,小米有品推手平台已经被划为小米公司第13个事业部与小米手机级別平行,花重金打造这个项目

2、粉复购率高:当年小米就是靠米粉发家的。有品推手最大的优势在于“极致性价比”的品牌认知以及米粉给项目带来的市场前景。

3、小米生态链不断扩张:小米有品上主要是小米生态链的一些产品已经有2000多款,涵盖家居、日用、餐厨、家電、智能、影音、服饰、出行、文创、健康、饮食、洗护、箱包、婴童等各大生活消费品品类后续还会和各种当红小生合作,以潮牌入駐的形式迅速扩大品牌知名度,增加产品种类复购率会极高。有品推手产品品质有保证小米对产品的严苛把控,强大供应键系统价格有优势;其他商城品牌实力有限或无自主产品,产品品质无法保证(第一团队邀请码:WO2CRIU0)

4、物流快:85%采用京东和顺丰快递配送,保證了购物时效、提高消费者购物体验其他平台由于实力及成本限制,快递有快有慢购物体验一般。

5、返利和购物一站集成无需跳转:尛米有品推手app集成分享返利功能和自购下单一站式服务不像其他返利平台和购物平台分开两个app使用。

6、平台返利高:最高商品返利30%

三、注册“小米有品推手”会员有什么好处?

1.自购省钱最高30%,数千好货全年节省不止3000。

2.分享赚钱分享给朋友好货,朋友购买可获得朂高30%佣金

3.长期享受朋友已购商品的佣金

4.不定期享受有品内部优惠券等专属福利(最高可享全网最低价)

5.加入全国各地有品推手俱乐蔀学习经验交到朋友。

6.后期组织各种线下培训活动:小米生态链企业游学、社交裂变、互联网营销、新零售课程学习等第一团队邀請码:WO2CRIU0)

现在仅需396元购买多选一大礼包成为有品推手会员,即可永久拥有全平台的代理权获得财富先机,享受产品利润自用省钱,分享赚钱同时还可以不定期获得小米赠送的内部优惠券,最高可享受全网最低价现在加入还可以添加我微信领取价值2999元的新人专属福利。

没有与时俱进就只能被社会淘汰

互联网时代你不懂得找到创业的切入点

如果你只会用网络来聊天刷微博空间

那等于站在金矿上捡垃圾!

成功的人永远是敢于抓住机遇的人!

我们正在寻找合作伙伴!

从日本最后一公里生意的迭代,看中国社区零售的未来

房家毅快消品B2B今天

攵来源:野草新消费(yecaoxxf)本文经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出处

最近半年,从便利店到社区生鲜围绕社区场景的零售业态逐渐成為各方角力的主战场。盒马鲜生和超级物种尚未分出胜负阿里又开始通过菜鸟试水社区团购,腾讯也在近日以20亿投资谊品生鲜布局社區生鲜。

京东、美团、苏宁、物美等巨头也纷纷推出对应业态“最后三公里生活圈”成为零售必争之地。

近日日本消费领域专家房家毅在“野草新消费两周年思想趴-暨社区零售产业沙龙”上,以7-11和Family Mart的模式为例分享了他对日本零售企业最后一公里生意的深入思考。

房家毅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6年在日留学工作经验,长期关注中国和日本消费零售领域曾任职日本J.P. Morgan,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目前在国内从倳消费领域投资。

他认为中国的下沉市场,与日本经历过消费升级到消费降级时的人群属性相似可以尝试用日本打消费降级的逻辑切叺下沉市场,然后做消费升级的改造

“为什么中国的零售里有很多非连锁社区店做的比较好?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大型连锁SM业态刚要崛起時就被电子商务以敌对的形态出现和快速发展所抑制,早期非连锁社区店则被保护得较好”

“但随着线下零售基础设施的快速成熟,線下业态的连锁化是必然趋势”房家毅表示,除了最后一公里之外中国的下沉市场还存在很大机会。

以下系房家毅分享实录经野草噺消费整理:

我是2011年去的日本,待了近六年时间期间,在日本很多零售企业做过兼职发现中国和日本在消费零售领域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尤其是便利店领域起码有20年的差距,而且日本的很多业态在中国都还没有出现

当时看日本这些企业时,我有一种看中国未来的感覺回国后再看很多国内的零售企业,深感消费零售领域仍存有巨大机会

从业态的覆盖范围来看,日本零售企业在最后一公里的布局大概有三种业态:

第一种是自动售货机日本3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分布了近600万台的自动售货机;

第二种是便利店一共有5万多家,主要囿三家大企业分别是7-11、全家和罗森,每家店覆盖的范围在1.3公里左右;

第三种是药妆店一共有3万多家。但日本的药妆店集中度比便利店弱很多

今天主要想从便利店的角度,来讲日本的最后一公里

可能跟大家的理解不太一样,便利店最初导入日本的时候并非以“便利”为出发点。1970s日本的Super Market业态急速扩张,中小零售商在商品价格及丰富度甚至是便利性上逐渐失去竞争优势。为了盘活众多受冲击的中小零售商日本出现了“S2B2C”模式。

当时“S2B2C”模式有轻重两种玩法CGC是轻模式,而这时引入日本的7-11则选择做重模式

因此,7-11在进入日本之初承担的角色是把在连锁业态中失去竞争优势的企业联合起来,做一个“S2B2C”的生意所以一开始他瞄准的并不是把便利店开得多密,而是突絀两个核心定位:

1)供应链相互开放赋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如导入加盟制,联合采购共同配送。

2)将便利性发挥到极致开始打慥时间和距离上的便利性优势。

透过7-11看日本最后一公里生意的迭代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发现日本的便利店有三大迭代逻辑,准确的说是到達最后一公里的迭代一开始是追求时间距离上的便利,核心是“随时随地”;

然后是追求商品上的便利核心是“即时性的商品和服务”,比如7-11等企业开始做自有品牌;最后上升到追求心理上的便利核心是“情感上更懂消费者”。

7-11在日本目前共有两万多家店如果去日夲逛会发现,他们目前已经逐渐脱离传统零售商的定位而是把自己定位成生活服务中心。你不仅可以在7-11买到生鲜熟食还可以上网、交沝电费,寄快递等等

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下7-11的三个不同阶段以及这几个阶段的迭代逻辑。

1、1.0阶段:不做管控做速度核心是时间和距离

最初,7-11打的是如何做到时间和距离上的便利当时其所面临的行业需求是,日本正处在消费升级的环境里具体表现有上班族变多,並且他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夜生活开始丰富。基于此7-11打的是时间上的便利牌,即把店开成24小时营业

然后,为了实现距离上的便利7-11选择导入加盟制,从而迅速提高门店的密度其加盟制的核心不在于对门店有多强的管控,而是力求达到最快的扩张速度

所以,7-11把自巳定位为加盟店的助手而非管理者与此同时,为了提高供应链效率它一开始便也导入了共同配送的制度。

结果7-11以每年500家的速度向外扩張这样的速度肯定需要有人去连接小B和总部,于是诞生了OFC制度在这里,OFC相当于社区门店经理每周会去7-11的门店里面看店,然后向总部反映该门店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7-11还非常重视信息系统的开发所以在当时日本差异化消费社会的趋势下,导入了POS系统升级整个门店这僦是日本便利店的概念,也是7-11的1.0版本

2、 2.0阶段:不断导入生活周边服务,核心是商品和服务上的便利

2.0阶段时日本正处于上世纪90年代,整個社会出现了分层化消费的趋势泡沫经济后,有人追求极致性价比有人追求精神消费。所以为了满足分层化消费需求并进一步优化商品毛利结构,7-11就在这个阶段大力发展自有品牌

当时主打三个定位:高端人群、生活方式、高性价比。7-11通过和自己渠道里的工厂合作主要发力生鲜熟食,这块利润也是最高的

在泡沫经济时期,日本很多小零售商慢慢倒闭社会开始出现不安、不便和不满的情绪。7-11根据顧客的需求和痛点开始不断导入生活周边服务,比如ATM服务等

通过前两个阶段,我们发现7-11的整个供应链越来越像高端制造业的价值链7-11對于门店和运营基本是不控的,但是通过六次系统的升级将门店的数据价值发挥到最大,然后将更多精力放在市场洞察和商品研发上沉淀出多个模块化的供应链能力赋能给小B。

在此基础上7-11慢慢地摆脱了传统零售商的定位,其商业模式也变得极具延展性

3、3.0阶段:从门店走出去,做便利店的全渠道

2010年开始日本的人口开始出现负增长。7-11为了和顾客形成更多的连接于2014年开启了自己的全渠道(Omni Channel)的业务。

洳果想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就需要有线上线下密度非常高的货和场,同时实现与顾客的高频对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7-11在2005年时便与日夲的伊藤洋华堂美国Denny's 成立控股公司7&i。

通过不断地并购和整合目前大集团已经拥有了各种各样的零售业务,包括便利店(7-11)Super Market(伊藤洋華堂),杂货店(Loft)以及各种专门店(赤ちゃん)。

除此外7&i还拥有自己的支付系统和银行通过这种形式,7-11在线上和线下实现了人货,场的高密度铺设和连接

这两年,7-11还推出全新线上平台Omni7和Omni Mall 其实不仅是7-11自己的零售渠道,包括优衣库Nitori这样的企业,都在利用7-11的线下2万哆家的门店与自己线上的货和场形成连接来进行线上线下融合的尝试。

目前日本正处于超老龄化阶段2020年日本的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29%,整个社会对于便利性的需求会越来越高基于这个痛点,如何整合现有的零售基础设施和供应链资源7-11提出了下图的概念。

只要是“7&i“體系的无论西武百货店,还是Denny’s餐厅、伊藤洋华堂卖场的商品只要你线上下单,第二天你买的东西就会被送到你指派的门店或者由7-11兼职人员直接送到你家。

4、 对于7-11最后一公里商业模式的几点思考

1)7-11起初要做的事情是S2B2C它的愿景不是为了成为一家零售公司,而是成为一镓打造未来零售商业模式基础设施的企业

2)以赋能者而不是革命者的角色出现,团结众多零散的线下零售商是7-11早期能够无阻力迅速扩張,在物理上实现高密度开店的重要原因7-11几乎没有直营店。

3)7-11加盟制度和OFC制度的设立是为了保证获取有效的用户需求而不是为了控制。系统的建设和迭代是为了提高数据的质量和获取效率从而来向上改造整个供应链。最终沉淀出多个模块化能力来更好地服务小B从而哽好地服务C。

4)当团结绑定够了数量足够多的小B能在最后一公里触达用户(2万家店);同时资本助推下,合纵连横组成丰富的线上和線下的商品和服务(Omni Mall);最后从积淀的Tool Box中拿出各种模块化的能力赋能小B,将商品&服务和用户在最后一公里进行对接(Omni7)目前7-11的Omni7已越来越接近线上线下无缝融合的理想模型。

5)但日本人口红利早已消失较高的物流和人力成本是Omni7模式的最大痛点。

从Famaily Mart的融合打发看线下体验洳何做到极致

不同于7-11,拥有16000多家门店的Family Mart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即将线下体验做到极致,下面介绍几种其正在尝试做的融合业态

Family Mart+药妆店是一種新的业态,我们知道药妆店是日本线下零售增速最快的业态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药妆店开始逐渐朝小型化、生活服务中心、健康咨询中心的方向转变

因此,大家有一个共识即“便利店+药妆店”是未来日本零售业里主导的业态。

在日本卖药妆需要有资格证所以要请专业的药剂师。但如果药剂师每天六点钟就下班就无法满足六点之后的购药需求。因此为了让这笔生意更加经济,Family Mart选择将药劑师的驻在时间延长到24小时并且提供健康咨询服务。

同时因为药妆是特别杂的品类,并且与便利店主打的高频、高需、生鲜、熟食的品类逻辑上相悖因此选择在便利店内设置处方药的专属区域柜台和结算区域。

第二种是便利店和茑屋书店结合的业态虽然大家讲茑屋書店是日本新零售的尝试,但其实像茑屋书店这种生活方式类业态在日本有很多

Family Mart开了一家24小时营业的茑屋书店,整个店1000多平其中Family Mart 170平,蔦屋830平通过把茑屋的生活方式概念融入进去,你可以在Family Mart里买一杯咖啡然后拿着咖啡到茑屋的lounge corner里读。

这是便利店与生鲜店的结合业态 通常便利店不像菜市场那样,有一个很大的做生鲜的卖场

所以这种尝试特别奇特,这家店开了500平是一般店的五倍,同时在里面增加了苼鲜和肉制品的销售区将运营时间扩大到24小时,全年无休另外,这些生鲜是从当地农户手中直采的农产品

连锁和重模式是中国社区零售的未来

1、线下业态的连锁化是必然趋势

为什么中国的零售里有很多非连锁社区店做的比较好?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大型连锁SM业态刚要崛起时就被电子商务以敌对的形态出现和快速发展所抑制,所以早期非连锁社区店被保护得较好但随着线下零售基础设施的快速成熟,線下业态的连锁化是必然趋势

线上企业的物流体验越来越好后,社区店的便利性优势越来越小因此社区店将面临线上企业和线下大型連锁业态的双重竞争。

所以中国也出现了众多“S2B2C”模式企业比如蚂蚁商联。他们弥补了社区店在成本上和商品力上的不足同时继续追求极致的便利性(目前主要停留在同时追求时间,距离和商品的便利性上)

2. 轻模式的延展性和信息化能力弱

对于前置仓和社区团购虽然湔者入场快,后者流量获取成本低且两种模式模式都较轻,但是存在巨大问题即模式的延展性较弱。

为什么7-11可以做那么多次迭代虽嘫其不做C端,但是非常重视信息系统的搭建目的就是要不断的掌握市场的动向。

只有掌握市场的需求怎么去变的才能不断的改进商业模式,才能不断的延展但上述两种模式的信息化能力都较弱。

我比较看好社区店和便利店因为其体验很好,并且信息化能力强未来模式的可延展比较强。当然劣势是模式比较重需要烧一些钱。但其实当年7-11进入日本时早起扩张也是以资本助推为主。

如何切入中国的丅沉市场

1. 日本横向演进的业态变化规律可以垂直映射到中国的各级市场中

下面这张图是我根据日本零售业态变迁和孙正义的时间机器理論画出来的。

时间机器理论意思是:在某个发达经济体中发展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如果放到一个发展土壤比它晚一个阶段的经济体中,僦会像乘坐时间机器一样回到几十年前只需要把以前做的事情再来一遍。

如果只看传统零售业二战后到如今日本的主导零售业态其实經历了:百货& GMS & Super Market——Category Killer——便利店,SPA业态企业百元店,折扣店杂货店,电商——药妆店大型零售HD(也包括其中的融合业态)以及Omni渠道这樣的演变历程。

这样演变的发生是宏观侧消费者侧以及企业测相互影响出现的结果。 其中有一些影响因素如收入,人口密度阶层分囮,城镇化发展水平年龄结构等是构成零售商业模式的核心变量。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些变量的变化较为线性,且这套最底层的公式具囿很强的通用性

因此,在日本这样一个不怎么折叠的社会我们会发现它上述的业态演变是在这些变量的线性延展下发生的。

比如:百貨& GMS & Super Market——Category Killer大家如果现在去日本逛Super market,像西友你会发现它基本上大部分品类都是食品生鲜,但是这些企业在日本1970s的时候是什么都卖的(包含垺装家居,电器等)

在当时的消费升级趋势下,人们收入越来越高越来越追求差异化,因此出现了众多品类杀手店它们在单一品類的差异化上做的更好,选择更多价格更便宜,所以super market的服装家居,电器等品类就都被这些品类杀手店干掉目前只剩下食品生鲜饮料等。

但是中国其实是一个地理分化阶层分化很严重的国家。如果看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收入等核心变量的线性演变中国三四线城市和一二线城市其实有着10-20年左右的差距,因此日本横向演进的业态变化规律在中国应该是可以垂直映射到不同线的城市里消除了文化隔閡加了个互联网而已。

2. 中国下沉市场的机会

为什么日本的企业可以拿来借鉴虽然日本没有下沉市场且阶层分化很低,但中国的下沉市场與日本消费升级到消费降级时的人群属性是比较相似的所以可以尝试用日本打消费降级的逻辑去切市场,然后做消费升级的改造

下面具体举一些例子。首先是拼多多拼多多刚出来的时候大家都看不懂,以为是中国开始发生消费降级其实很简单,它只是切了只顾在一②线城市割韭菜的电商企业和资本家一直忽略的下沉市场所以他不是消费降级的代表,它只是发现了空白市场

如果互联网没出现,这蔀分空白市场也迟早会被线下版拼多多低配版名创优品,下沉版优衣库Nitori或者类似于日本堂吉柯德,大创这样的企业给收割掉

我们看拼多多,同样是卖尾货在日本卖尾货的堂吉诃德可以将尾货卖出花,然后延伸出将资产“变废为宝”的能力商业模式的延展性和想象涳间都很广,所以拼多多可以向日本的堂吉诃德学习

另外,我认为名创优品也可以做得更下沉虽然其定价在一二线城市相对合理,但洳果拿到三四线城市去看依然难以接受,所以可以尝试学习日本的大创在中国做定价处于5-10元的名创优品。

最后我认为中国还有可能絀现自己的优衣库。当然不太可能出现在一二线城市,因为优衣库目前已经做到中国服装市场上前三的位置包括它也和中国上游服装供应链的实力企业绑定了很深的关系,所以在一二线城市这些市场竞争规则特别透明的地方很难出再复制一个优衣库出来。

但优衣库是否还能在性价比上更进一步呢其实是可以的,优衣库有一个自己的姊妹品牌叫GU,它的性价比有优衣库要更极致用的是优衣库一样的供应链。

类似这样的货可以被做出来但是非常需要供应链规模效应的积累,也很需要养GU这样的性价比的货拿到三四线城市会非常受欢迎,而且中国的三四线城市市场相对封闭渠道壁垒深且话语权强,优衣库这样的企业比较难下沉下去这块是比较大的机会。

延申阅读:饿了么:菜场不改变我就改变菜场!再改变对手!美团:我也是!

电商君本尊快消品B2B

文来源:电商报(ID:kandianshang),作者:电商君本文经授权转载,如需授权请联系文章原出处

饿了么:菜场不改变,我就改变菜场!

在泥污和喧嚣中和我们“相看两不厌”了数千年的菜市场鈳能没有意识到:它正在历史性地走向事业的拐点

因为,菜市场的潜在价值已经被中国商界那群拥有最聪明头脑的大佬们盯上了!

比如說在近日阿里巴巴召开的本地生活生鲜伙伴大会上,口碑饿了么就扔出了一颗重量级的深水炸弹:建立全新的生鲜开放平台通过数字囮、供应链、配送、流量、金融等五大方式服务平台商户共同成长。

换一个说法就是:菜市场不改变我就改变菜市场!

首先,场景之变:把菜场搬到线上

这个全新的生鲜开放平台将会让传统菜市场告别数千年单兵作战、看天卖菜的模式,今后平台协作卖菜将成为主流賣菜方式。

事实上以平台优势一网打尽广大商家,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一向是阿里的强项。如今口碑饿了么照方抓药,在自己的岼台在把买菜业务拓展到全国100多个重点城市并将迅速扩张至500多个城市,平台买菜的规模化效应正在显现

其次,积疴之变:以大数据之洺直击传统菜市场无法解决的痛点。

传统菜市场最大的痛点是因为信息不对称进货的商品找不准市场真实需求而导致商品积存或出现質量问题。而使用了口碑饿了么提供的海量周边用户画像数据后商家就可以进行更精准的数字化营销。

比如说接入饿了么之后,叮咚買菜过去一年在平台单量增长20倍月交易额超千万元。

最后效率之变:口碑饿了么这是要在菜市场再造一个盒马!

口碑饿了么的生鲜开放平台有一个强大的互联网+农业追溯云系统,方便线上用户可以溯源新鲜蔬菜并且整个下单到送达过程一小时完成,这基本上就是再造┅个盒马

小编也用饿了么送菜体验了一下,饿了么送菜到家居然只用了15分钟快得有些接受不了。

当然口碑饿了么的生鲜开放平台的褙后,倚靠的是阿里巴巴全平台共振并且调动了包括蜂鸟、淘宝、天猫、蚂蚁金服等在内的多方资源,从配送、流量、数字化、金融、供应链五大角度全线服务生态合作伙伴

现在我们基本可以断言:不管愿意不愿意,数千年的传统菜市场已经到了即将改变的时候了!

媄团:生鲜领域应该有我的存在!

在口碑饿了么在生鲜领域大展拳脚的同时,本地生活服务商的大佬级人物美团也没有闲下来

3月底,在仩海运营了两个多月的美团买菜出其不意地挥师北上杀入北京,并且在北京的两个居民区进行了服务测试

这既是美团“小象生鲜”的業务升级,更是美团在生鲜电商上的重新布局

2017年7月,美团推出“掌鱼生鲜”后来又改名为 “小象生鲜”,随后对其组织构架进行调整形成到店、到家两大事业群,而美团买菜正是小象事业部推出的测试性业务

美团买菜的模式不难理解:用户通过手机APP下单后,由在社區设立的集仓储、分拣、配送于一体的“暗店”提供配送等服务就是一种前置仓+蔬菜的生鲜电商模式。

纵观如今的生鲜市场每日优鲜、盒马鲜生和钱大妈打的都是新鲜牌,而美团买菜聚焦的三餐食材从定位上看,美团买菜切入的是市场空白嗅觉还是很敏感的。

更关鍵的是美团做“买菜”业务其实也不是突破边界,而是和原有业务有高度协同性比如说在供应链和配送上,都可以用得上美团最拿手嘚快卖业务

只是对美团而言,它的竞争对手太猛了

比如说,美团买菜原先的战场是上海但是相同的模式在上海已经有一个更接近阿裏的叮咚买菜存焉——成立才两年多的叮咚买菜目前的估值已超过百亿,作为上海滩的土霸王已经拿下上海大部分市场。

所以美团买菜指师北上,一方面可能是为了避叮咚买菜的锋芒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抢占北京市场的先发优势而主动出击

看来,美团和阿里在生鲜社交电商上的这一战已经不可避免了。

想改变我我还想改变你呢?

因为才刚刚起步但是市场需求强烈,社区生鲜电商被很多人认为昰非常有潜力可以挖掘的市场5万亿的社区生鲜电商市场很有可能是新零售的最后一块蛋糕。

首先社区生鲜电商目前市场并不像其他电商市场那样达到了饱和,潜力巨大

据统计,2018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渗透率仅3%但是每周会产生4.28次线上蔬菜消费,也就是说高频需求+低渗透基础的行业现状,而如果有一个数字化转型的开放平台社区生鲜电商的渗透率将会大幅提高。

其次用户群体需求量在放大。

数据显礻超过33%的生鲜线上用户是生活忙碌的年轻人,平均年龄为25-29岁这是一群可能不精通但有兴趣自己做饭的群体;同时,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動支付方式的普及中老年群体正逐渐突破硬件和能力的“壁垒”,线上买菜的需求正在放大

所以,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每日优鲜等纷纷把宝押到这个地方

特别是对美团而言,开拓生鲜社交电商更有意义

一方面,阿里巴巴目前已经对美团的各方面业务形成包围圈;另一方面美团的核心外卖业务还在努力扭亏,如果能在生鲜电商上找到突破点对于美团打破现有业务困境无疑是不错的尝试。

但是目前整个市场还处于找感觉、找模式、找赚钱方法的阶段水到底有多深也像这个穿着美团服装送饿了么外卖的小哥一样深不可测。

比如說目前“前置仓+蔬菜”盈利模式其实还是有待摸索和考证的,就拿目前做得最好的叮咚买菜来说日单量多达15万单,也并没有实现盈利主要就是因为单仓日订单量还有待提高。

但无论如何阿里和美团又在生鲜电商方面开辟了另一个战场,考虑到双方之间这些年积下的恩怨情仇到时又会在生鲜电商上续写什么样的故事,还是很让人期待的

延申阅读:关乎未来经济的10个问题

原创:宋斐 陇海 心亨阿里研究院

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智能+”的重要战略:“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巨型机应用于。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之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的指导意见》强调要紦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特点,投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

如何理解“智能+”和“智能经济”?洳何感知“智能+”向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各大产业的扩散进程4月17日,毕马威、阿里研究院、钉钉将联合举办“智能经济主题报告发布会”届时,将发布四份智能经济主题报告从智能技术、智能制造、智能组织和智能分工等四个维度对“智能+”做了系统阐释。欢迎参会!>>>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报名

早在1月6日阿里研究院在新经济智库大会就发布了报告,提出产品、个体、组织、产业、世界都将经历从1到0嘚微粒化解构智能化重组。3月12日阿里巴巴研究团队又发布了关于“智能+”的重磅报告:。从四个方面展开:从“互联网+”到“智能+”;“智能+”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智能+”让生活更美好;“智能+”助力全球化与经济治理

为了更加通俗地理解智能经济,我们从智能技術、智能制造、智能组织和知识分工四个维度梳理出“十问十答”以飨读者。

答:智能经济是在“数据+算力+算法”定义的世界中以数據流动的自动化,化解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新形态

智能经济的底层技术支撑:云计算、边缘计算、5G、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群落的“核聚变”。

智能经济的运作范式:“数据+算力+算法”范式的生长与扩散

智能经济的服务机理:“描述-诊断-预测-决策”的精准化、即时化。

智能经济的经济形态:消费端和供给端的高效协同、精准匹配

智能经济嘚治理体系:协同化、自动化、全球化。

问:中国智能经济将是怎样的发展路径

答:消费端倒逼拉动供给端,消费端的数字化能力向供給端迁移将是中国智能经济发展的独特路径。

中国消费端的数字化水平领先世界中国拥有全球第一大规模的网购人群(超过6亿),全浗第一的网络零售规模(2018年交易额超过9万亿元)快递物流数量全球第一(2018年507亿件),移动支付规模同样全球第一但中国供给端的数字囮水平仍然较低。品牌:中国中国企业全球性品牌相对缺乏营销:精准营销能力不足。开发:新产品开发周期长缺乏数据驱动的产品研发。制造:数字化工厂的比例低于欧美(欧洲46%美国54%,中国25%)供应链:柔性生产、定制化生产能力不足,数字化能力不够

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致于力推动企业实现端到端全链路数字化为消费端和供给端架起一座数字化能力迁移之桥,探索一条数字化全面转型之蕗进而推动和引领数字经济的创新者走向“智能+”时代。

问:智能技术和以往技术浪潮的不同点是什么

答:多种技术的集成是本次智能技术浪潮的核心特征。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不断的融合、叠加、迭代中,为智能经济提供了高经济性、高可用性、高可靠性的智能技术底座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精准决策的万物智能时玳。智能技术群的融合与叠加类似“核聚变”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投资的沃土。智能技术将全面更新现有技术基础设施重新萣义商业模式,重塑未来的经济图景

问:智能技术如何越过创新的“死亡之谷”?

答:科技创新无法有效地商品化、产业化科技成果與产业化发展之间出现断层,也因此被称为科技创新的“死亡之谷”智能经济的到来,为技术产业化这一世界级难题给出了新的路径

超速崛起的巨型互联网平台,正在为新技术的产业化创造一个独特的市场平台经济正成为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孵化器、加速器,正在彌合科技创新与市场化的鸿沟也正在为跨越创新“死亡之谷”给出一条全新的路径。互联网平台经济体构建了一个开放、共享、协同的創新体系推动了创新主体、创新流程、创新模式的深刻变革。

问:智能制造的内涵及意义是什么

答:智能制造的初步体系,在2020年前后将逐渐显现出它的“大模样”,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主导。

智能制造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推動是具有革命性的它的意义,就在于如何以数据的自动流动化解不确定性:让正确的数据、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自动传递给正确的囚和机器,以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优化。

就社会而言,“数据+算力+算法”引领的智能制造,带来了工具革命,也带来了决策的革命工具革命以自動化的方式让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决策革命则以智能化提高了决策科学性、精准化。就企业而言,只有尽早确定以价值为导向的智能化升级战畧, 才能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

问:智能制造业与传统制造业有何本质区别?

答:智能制造与传统制造体系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智能技术和大數据驱动;消费者的全流程参与;供应链体系向协同网的转变等具体体现以下五个方面:

1、需求发现从间接到直接,工业大生产提供了源源鈈绝的丰富商品,到上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卖方市场逐渐转为买方市场,个性化消费的浪潮也开始出现在智能化时代,随着“数据+算法=服务”这一逻辑的持续演绎,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正在被进一步地识别、激发出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都巳经开始主动地参与到研发设计环节

2、研发环节从串行到并行,从信息化、数字化到智能化,企业的研发流程,正在由“串行模式”向“并荇模式” 加速演化,从而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

3、采购环节自动化、低库存化、社会化,过去的IT时代,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伴随现代零售业和粅流业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起了自己的现代供应链体系智能商业下的采购环节,将呈现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低库存乃至零庫存;第二,社会化协同;第三,智能化、自动化。

4、从生产环节来看,未来的“车间”将呈现出多方面的巨大变化,仅从设备、效率、组织三个方面来看:第一,生产设备的智能化第二,数据和算法驱动生产效率持续优化。第三,生产组织方式的灵活化

5、营销和售后无所不在的智能化,过去的消费者,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陌生的黑箱,即使拥有“会员体系”的企业,也难以实现与消费者的实时互动,难以与消费者共创价值而茬智能化、数字化的环境下,随着消费者数据的不断沉淀,消费者的概念,也正在由“客户”变成“用户”,并进一步地变成“产消合一”视角下嘚“价值共创者”。在企业与消费者的实时、持续 互动中,智能化也已经越来越无所不在了

问:什么是数字化的企业组织?

答:很多人将IT时玳流程工作的管理模式,当作评判企业组织数字化的标准。按照这种标准,中国许多企业组织早已完成了“数字化”转型但现实情况是,很多所谓的“数字化”企业组织根本跟不上数字经济的时代步伐。

真正实现数字化,首先变革的应该是管理思想,要从流程效率转向以人为本; 接下來是通过组织在线、沟通在线、协同在线、业务在线、生态在线,完成人与人, 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各个维度上的数字化,激发每个人的创造创噺力,最终将以 人为本的数字化管理思想落地

问:智能组织理想状态是什么样子?

答: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组织的形态也在不断演进,智能组织成为未来组织的发展方向根据智能组织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可将智能组织划分为1.0-4.0的四个阶段。智能化组织的理想状态,具体表现為极致的客户个性体验,自驱动、即时增值的在线多向交互,无界的群体价值创造,统一的标准化接口,全自动的智能驱动,积极高效的网络协同

為了能够打造智能组织,我们需要建立起更为宽松的管理环境,聚焦于组织对个人的赋能,将产业数据与管理数据打通,借力打造企业全价值链在線化的工作平台、实现组织的智能驱动,还要基于业务发展需求,调整自身组织形态,形成一种 接口透明、能够激发群体创造的组织模式,最终五位一体形成网络协同的组织能力。

问:什么是知识分工2.0

答:1936年哈耶克在《经济学与知识》中提出了“知识分工”(division of knowledge)。基于知识的分工也即知识作为一种商品参与到市场交易中,并涌现出一批基于知识进行交易的企业或个体进而发展出一套基于知识创造、传播、复用嘚产业体系。

回顾过去40年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的演化在集成电路产业,大量的设计、制造工业知识被封装为IP固化在赛博空间,可以被重複调用、使用和封装并催生了IC设计、仿真、试产、制造等环节的工业知识交易市场,设计生产过程中70-80%的工作变成对现有的IP进行调用、拼接大幅提高了芯片设计、仿真、制造、测试的效率及产品良品率。当专有的工业知识通过被封装为代码化的电路得以脱离有形的硬件產品,开始作为独立的产品、商品进行传播、使用和交易基于知识交易的新业态逐渐显现。可以称之为是知识分工1.0阶段

当前,智能经濟的发展阶段表现为消费互联网向工业互联网的演化。在消费互联网时代服务作为知识被封装为软件、APP等形态,是消费互联网阶段“基于知识的产业分工”的重要形态之一到今天,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构建工业知识创造、评估、交易体系提高工业知识的复用水平和效率,不断催生新技术、新模式基于知识的产业分工新业态正在进一步地大量涌现。可以称之为是知识分工2.0阶段

问:知识分工2.0视角下,智能经济研究的重大议题有哪些

答:实践研究: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前沿实践是什么?实践是思想的活水之源目前对制造型企业一线實践的记录、观察、梳理、分析,仍然较为缺乏

路径研究:消费互联网如何带动工业互联网?中国在消费端领先的数字化能力、新分工體系如何向供给端迁移和传导?

理论研究:智能经济的理论框架是怎样的智能经济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下一个阶段,目前正在成为共识对这一新兴的、浮现中的经济形态,它的定义、范围、规模、价值创造机制、分工协作体系等都需要研究者展开系统性的研究。

治理研究:知识分工2.0时代的治理体系是什么有分工就有协作,广泛意义上看治理是协作体系的一部分。消费互联网时代发展起来的“协同治理、全球化治理、自动化治理”等初见成效的治理方式在智能经济时代将如何变化?

未来研究:人工智能对经济分工有哪些影响在未来高度智能化环境下,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新物种如:无人工厂、无人汽车、无人货架商场、机器人……。未来关于“经济分工”的研究所要处理的议题将不只发生于人人之间,而是也包括了人机之间

作者:宋斐 陇海 心亨

十年一轮回,王兴再遇刘传军

凤凰网科技官方账号带你直击真相

如果说朱啸虎是王兴在互联网上半场遇到的一位“好基友”,那么在下半场王兴将会遇到一位叫刘传军的“基友”。

朱啸虎投资的拉手、滴滴、饿了么、ofo先后与美团的团购、外卖、网约车以及投资的共享单车(摩拜)捉对厮杀接招两年前前写过一篇文章,叫《朱啸虎VS王兴:有生之年狭路相逢》,说的就是朱王之间的上半场故事

世界很小。下半场刚刚开始王兴又遇到了一位来洎上半场的“故人”——美菜创始人刘传军。

十年前中科院火箭专家刘传军创立了一家叫窝窝商城的公司,即是窝窝团的前身刘传军嘚窝窝团、王兴的美团、朱啸虎投资的拉手网,是千团大战的主要参与者2014年,当王兴在千团大战中笑到最后的时候刘传军创立了美菜,“要对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方式进行变革”

那时的美团刚刚进入外卖市场与饿了么展开厮杀,争夺的依然是C端市场似乎王兴与刘传军嘚交集已成历史。但谁也没想到四年之后,互联网下半场大幕一经拉开曾经的对手再度相逢!

上一轮融资,美菜估值近80亿美金据说現在估值接近150亿美金,已经超过美团市值的三分之一

成立于2014年的美菜,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餐饮行业F2B(Factory to Business)平台在整合了供应链上游和仓儲物流一系列环节之后,也于2018年上线了主打社交拼团的美家优享App和美家优团小程序试图从社交电商的红利中分一杯羹。

美团与美菜的战爭是必然。

餐饮行业本质上做的是从“田间”到“餐桌”的中介生意其中涉及到原材料、仓储物流、营销获客、终端履约等环节。虽嘫餐饮市场蛋糕巨大(近5万亿)且稳定增长(年增长率超10%),但市场实际上非常分散规模化、信息化程度低,存在“互联网+”的机会

美团与美菜,正是把握住了餐饮价值链上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巨大商机才得以快速崛起。而在这一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相互影响,想要做到极致的效率终局便是打通各个环节,形成正向循环从而获得制霸终局的体系能力。

美团崛起的关键在于降低了店铺的获客成夲和履约成本

对于普通餐饮门店来说,店租成本高达 20%而以外送为主的店铺则可以将店租成本降至10%以内,加之配送费用一般是用户自行承担外卖店铺就获得了一定的红利空间。美团正是看到了降低餐饮业获客成本的巨大机会并且把握住了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历史机遇,於是成长为“互联网+餐饮”的巨头

从成本结构上来讲,在给餐厅带来同样多客户的情况下只要美团收取的服务费低于租金,就会获得餐厅支持这一点对于千千万万的独立餐厅显得更加重要,甚至会成为后者的救命稻草而海量的独立餐厅,才是餐饮业的主体

海量的商家(超五百万家)构成了美团的护城河,平台本身具有强烈的规模效应随着区域覆盖密度的提升,也让美团在同城速递业务方面形成叻规模优势数据统计,美团目前已有超过50万名外卖骑手其在外卖市场份额也已占到60%以上。

简而言之美团的打法,就是通过海量C端用戶吸引海量B端店铺进而形成采购规模效应,“挟终端以令上游”从而实现全产业链把控。

然而随着供应链布局的深入美团必然会面臨一个选择:究竟是通过自建体系的重模式来把控供应链,还是聚焦于搭建信息平台轻装上阵如果要布局供应链,必然会涉及到仓储物鋶建设的庞大投入而对于目前战线广布的美团来说,巨亏的财务现状将会制约这一领域的布局进度与此同时,C端的入口之争也不容半點松懈这也将分散美团的精力。

也就是说美团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双线作战:下半场的战事已经开始,但上半场的战役并没有结束to C跟阿里打,to B跟美菜这样的公司打

美菜的崛起则是把握住了提升供应链效率的商机。

长期以来餐饮的供应链一直处于高度分散的状态,信息化、规模化程度很低

在上游,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低农贸集散市场地域化属性强且分散;在中游,从产地到最终的消费地物理距離、时间跨度都比较大,导致物流仓储成本高企为了降低风险,从业者多采用分散经营各管一段的方式来化解风险;在下游,拥有数量庞大的中小餐厅且每家餐厅菜品差异较大,导致 SKU 数量众多很难形成规模化。

正因如此长期以来众多中小餐厅原材料采购都是采用“小配菜公司加批发商”模式,缺少规模化整合供应链的公司

美菜通过深耕农业基地、自建仓储、物流、配送,加之互联网连接基地与城市美菜业务已覆盖了全国220个城市,服务超过279万家商户其中绝大多数商户,正是与美团高度重合的中小商户

回溯过去二十年中国互聯网的进程,每一家超级独角兽的崛起都离不开“国运”。美菜的“国运”是什么就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传统菜市场嘚没落

遍布中国大中城市的菜市场一度是最接近用户(消费者)和客户(餐饮企业)的终端,但随着过去几年中国城市商业用地政策的收紧不仅菜市场不再扩建,原有的菜市场很多也被迁到城外

这个时候,传统的蔬菜批发商(以小商贩为主)就要面临配送效率的问题分散的个体户肯定干不过武装到牙齿的小B整合平台,这就给了美菜崛起的机会:不仅有能力整合最上游的生产商还能把食材的供应集約化、标准化,并通过自建仓储、物流体系极大提升配送效率市场化的美菜,战胜了小农经济的个体户

当然,任何模式和公司的崛起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人。经历过千团大战的刘传军被投资人形容为“胆大心细”,但主要是胆大

美菜的模式是典型的“前期烧钱模式”,可以说美菜是踩着无数同行的尸体走到今天的在烧钱的过程,自己的资金链也曾一度非常紧张不过总算闯过来了。刘传军的战略能力、融资能力也得以体现

很多媒体经常把美团的地推铁军看作是阿里中供铁军的延续,毕竟阿里老兵阿甘对美团地推部队的崛起起到叻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美菜也有一支不为人知的地推铁军,不仅有刘传军当年窝窝团的嫡系部队据说还有阿里中供铁军的影子。阿甘从媄团离职、入职高瓴资本之后后者联合老虎基金投了美菜6亿美金。在美团与美菜之间阿甘也是一个微妙的角色。

事实上美菜的模式茬美国已有成功先例。Sysco 是全球最大的食品供应商为超过 60 万家餐厅、饭店、医院和学校等场所提供原材料供应服务,2017 年营收达到 553.7 亿美元淨利润超过 11亿美元。

Sysco的成功正是因为建立了从采购、物流到前端管理的高效体系,实现了集中化、标准化采购同时通过建设超过三百個配送中心,既提升了覆盖范围降低了履约成本,实现了根据不同餐厅需求的高效满足

生鲜行业供应链投入大,见效慢如果不能在窗口期内建立规模优势,将会失去资本支持快速被淘汰。近两年生鲜B2B领域进入洗牌期许多中小型平台开始倒闭或被并购。美菜之所以能持续融资关键优势在于其供应链的精细化管理和强大的B端商户拓展能力。美菜创始人刘传军本身曾创立窝窝团服务全国30万商户,团購领域积累的强大地推能力让美菜快速积累了大批中小商户

C端规模造就了供应链的议价能力和规模效应,精细化管理使得采购、仓储、粅流布局更加高效加上一定的先发优势,构成了美菜的护城河

对于美菜来说,如何从B端商户进一步拓展到C端用户是接下来进一步扩張的一大挑战。C端App平台红利期已结束微信社区拼团小程序已成红海,美菜如果想在C与美团分庭抗礼很可能需要与平台流量巨头合作。

洏一旦美菜联合巨头形成美团在C端的信息平台业务将遭到致命威胁,优势仅剩同城速递服务而另一方面,随着京东、阿里这样的C端巨頭开始涉足B2B生鲜领域美菜也需要考虑如何稳固自己在中小商户方面的基本盘。

餐饮江湖是“互联网+”下半场的一个缩影美团与美菜的故事,正在更多的战场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巨型机应用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