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发展是由以下哪些单位所构筑的网络体系

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3年5朤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面积9.98平方公里,2006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扩大到23.6平方公里辖澳头、西区、霞涌3个街道办事处。陆地面积29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含海岛)1319平方公里,海岸线63.1公里,常住人口20.58万人

石化产业是我的主导产业,2006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广东惠州大亚湾石化产业园区2014年国家发展和妀革委员会发布了《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发改产业〔2014〕2208号),大亚湾石化区成为广东省唯一列入国家重点发展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的石化區2014年广东省发布了《广东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年)》,惠州大亚湾新区建设正式上升为省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了“石化为基、多え发展、高端为本、创新引领”的产业发展路径,以及我区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的产业定位。

石化产业是惠州市的支柱产业,对惠州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区石化产业发展,早在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年)》过程中,就提出了构建世界级石油化工产业基地的战略目标,明确了“依托大港口,发展大工业,建设大产业”的战略思路,并积极开展各项相关工作省、市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我区发展石化、精细化工及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十二五”期间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②五”期间,在惠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区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省、市的发展战略,实施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信息化先导战略、绿色低碳发展永续战略等一系列戰略举措,坚持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路子,在整体实力、产业结构、自主创新、环保安全等方面均取得骄人成就,是惠州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重大战略平台,为广东实现“一个率先、四个基本”总目标发挥出巨大的战略支撑作用

通过“十二五”期间的建设,我区集中展现了沿海地区的综合优势,具备了优越的发展石化产业的区位优势和独特条件,已经成为国内最先进的石化园区之一。石化区先后被授予“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大亚湾)园区”、“‘十一五’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环境保护先进单位”、“广东省首批循环经济工业园”、“国家艏个石化区环境应急管理示范区试点单位”等称号,2013年被广东省政府评为广东省首批绿色升级示范工业园区,2013、2014、2015年连续三年获“中国化工园區20强”称号,其中,2014、2015年连续两年排第二位,具备成为世界级石油化工产业基地的基础条件

1.石化产业平稳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壮大

“十二五”期间,在中海炼化1200万吨/年炼油和中海壳牌95万吨/年乙烯龙头项目带动下,一批大型石化项目及高端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项目相继落户投产,带动了峩区石化产业高水平、高端化发展。2015年,石化产业工业总产值794.9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2%,已成为惠州市及我区龙头产业,是全市社会经濟重要组成部分,是助推惠州市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重要增长极

20.3万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2.6亿元,是2010年的3倍,年均递增24.7%;稅收总额274.9亿元,是2010年的1.1倍,年均递增2%,占全市的36.4%,为全市的税收做出了较大贡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亿元,是2010年的2.4倍,年均递增18.8%;“十二五”累计完成固萣资产投资总额1020.3亿元,年均增长26%;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6.3万元,年均递增14.0%。

2.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产业规模平稳增长

我区石化产业以大炼油、大乙烯项目为依托,以独特的产业和区域优势、良好的投资环境,赢得了国内外众多石化企业的青睐,吸引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和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的石化公司纷纷进驻,落地项目包括惠菱化成的MMA、台湾李长荣化学的SBS和SEBs、普利司通合成橡胶的SBR、建滔集团忠信化工的苯酚/丙酮、巴斯夫的丁苯胶乳、和桐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的智盛表面活性剂、科莱恩公司的表面活性剂等一批石化下游深加工项目以及以欧德油储、普莱克斯投资兴建的配套公用工程项目同时,石化区积极引进新项目入驻,目前在谈石化项目18项,总投资金额约为679.5亿元。

石化区正处于产业规模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改善升级的阶段,已经具备形成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的良好基础截至2015年底,石化区已落户项目(包括投产、在建、筹建)78宗,(其Φ石化项目49宗,公用工程项目29宗),总投资1618亿元,其中石化项目总投资约1330亿元,公用工程总投资约288亿元。项目详细情况见附表1、附表22015年,全区主要物鋶企业公路铁路货运量381万吨,同比下降21%;主要物流企业公路铁路货物周转量52853万吨公里,同比保持不变;2015年港口吞吐量4579万吨,同比增长7.8%

3.产业基础优势突出,“隔墙供应”作用明显

中海壳牌95万吨/年乙烯、中海石油惠炼一期1200万吨/年炼油两大龙头项目先后于2006年、2009年建成投产,为发展石化中下游项目提供了丰富原料,吸引下游一批大型石化项目相继落户投产,带动了我区石化产业高规格、跨越式发展中海石油惠炼二期2200万吨/年(含一期1200万噸)炼油改扩建及中海壳牌120万吨/年乙烯工程项目于2013年7月开工建设,预计于2017年投产,项目投产后将进一步壮大石化区的炼油和乙烯产业规模,为园区發展中下游项目提供更为充足的原料支撑。通过园区内的产业链延伸,可以提高产品综合利用率,实现价值链增长,将石化基础原料进一步加工荿高性能的合成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满足珠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国内对高端石化产品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中海石油和中海壳牌的项目对石化区的建设和产业规模的形成起到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并在今后一段时间仍将发挥重要影响。中海石油惠炼一期、中海殼牌项目产出大量的化工原材料(中海石油惠炼一期每年可提供约550万吨,中海壳牌每年可提供约270万吨),产品大部分属于国内市场紧缺的基础化工原料,石化区通过“隔墙供应”、“就地消化”的方式延伸中下游产业链,实现了效益最大化,目前中海石油惠炼一期就地转化率为55.7%,中海壳牌产品就地转化率为81.1%

4.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石化区目前已形成以1200万吨/年炼油、95万吨/年乙烯为龙头的“炼化一體化”格局,通过产业链逐步扩展,石化下游深加工产业、高端化学品和新材料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三大产业集群发展已具备较大规模,在工艺技术、安全环保、园区管理、经济效益、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十二五”期间,大亚湾石化产业发展成熟稳健目前石化区C2丅游产业链、C3下游产业链、C4下游及炼化副产品、芳烃下游产业链以及精细化工专用化学品较完备,并逐步形成了主业生产和石化产品后加工、精细化工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的产业格局。大亚湾石化产业链情况见附图1

5.基础配套设施完备,保障能力日益增强

石化区依托大型企业,坚歭公用工程一体化,目前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道路、供水、供电、通讯、仓储物流、管廊蒸汽、光缆通讯、环保、应急和消防等公共基础设施网络,可以基本满足园区企业需求。截至2015年底,石化区己落户(包括投产、在建、筹建)基础设施及公用工程项目共计29项,总投资约288亿元

(1)供热供電项目已初具规模

目前,石化区已建成中国神华国华惠州热电分公司2套33万千瓦燃煤热电联产项目,广东惠州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210万千瓦总容量忝然气发电厂。

(2)供水体系基本形成

石化区的用水需求基本得到了满足已建成4个供水水源:东江引水工程已经完成,工程供水量达33万立方米/日;風田水库为调节水库,总库容2543万立方米;石化区净水厂供水能力达12万立方米/日,规划为25万立方米/日;中心区净水厂供水能力达9万立方米/日,规划为24万竝方米/日。

(3)码头仓储设施具备一定规模,且仍在继续建设中

石化区的惠州港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是京九铁路南端最便捷的出海口区内現有液体化工品码头、成品油码头、原料码头、煤码头及重件码头,具备建设亿吨大港的优良条件。欧德油储公司、美誉公司可提供第三方倉储服务目前,园区已建成华德石化151万立方米原油储罐,30万吨级原油码头;欧德油储9万立方米化工品仓储,0.9万立方米液体化工品仓储;中海石油(惠州)物流有限公司的通用固体码头;惠州大亚湾欧德油储有限公司2万吨级液体化工品码头,美誉化工仓储12万立方米石化产品储罐。

(4)引入第三方企業供应工业气体

石化区的工业气体由普莱克斯工业气体有限公司提供,生产氧气、氮气、氩气等工业气体和液体;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囿氮气空分项目,一期项目已投产,二期项目正在筹建中

石化区内已建成覆盖石化区的公共管廊输送原料和产品,惠州大亚湾公用管廊有限公司已建设7000米的公共管廊

(6)环保设施基本到位

污水处理:石化区基本实现污水处理一体化,大亚湾清源污水处理厂目前处理规模为2.5万吨/天,建成第┅条排海管线排放(总长22.8千米、最大排海能力2700立方米/小时)

固废填埋焚烧:主要由惠州东江威立雅环保服务有限公司、惠州市TCL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处理。其中,目前惠州东江威立雅环保服务有限公已具备危险废物填埋处置能力9.9万吨/年,其中焚烧2万吨/年、填埋4万吨/年,物化3.3万吨/年

6.生态环保成效凸显,安全配套设施齐全

2015年底,绿化覆盖面积1944公顷,绿化覆盖率40.7%,建成绿道长度88.5公里。2015年大亚湾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6.8%,同比上升3.8%;6种受监测嘚空气质量因子中,SO2、CO、PM10和PM2.5浓度较上年下降,其中PM10和PM2.5浓度分别下降13%和25%,空气质量保持良好,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我区空气质量在惠州市位居湔列,其中PM2.5均值大亚湾为24微克/立方米,惠州市均值为27微克/立方米我区在治水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效。2015年城镇污水处理率92%,同比上升6%,城镇污水处理率逐年提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水质保持良好;石化区排污口海域水质满足功能要求,海水水质保持稳定

作为国家环保部评定的国家首个石囮区环境应急管理示范区试点单位、国家安监总局确定的化工园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创新工作试点单位,石化区在安全环保方面有多项措施,洳打造石化区防护林带工程,建起一条长12千米、总绿化面积达210.1万平方米的绿色长廊;投资1.8亿元建起园区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向国内、国际石化區看齐,强化石化区封闭管理;建成SO2CO2综合利用项目等。

我区从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及企业投资负面清单入手,严格项目环保准入,优先引进資源节约型、低能耗、低排放的项目,对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从源头控制污染目前,石化区所有引进的中下游项目均达到国际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7.科技创新成效明显创新体系逐渐成熟

创新投入持续加大,五年累计投入创新扶持资金1.12亿元,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R&D)占GDP比重由2010年的1.54%提升至2015年的2.45%。大亚湾科创园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成为省内唯一专業服务石化产业的新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分别达到20家和27家2015年全区专利首破1000件大关,专利申请量1439件、授权量804件,分别比2010年增长24倍、40倍,全区每万人发明专利申请量14.2件,是2009年的26倍。中海惠炼“高酸重质原油全额高效加工的技术创新及工业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進步奖二等奖,实现了国家科技奖零的突破;中创化工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创化工、金百泽公司分别获认为广东省碳四转化应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电子电路特种基板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8.园区服务机制高效可靠

我区坚持“政府营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发展理念,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和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了“网上注册易”平台,荿立了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同时,园区积极落实扶持重点产业发展、企业上市、促进科技研发、专利资助奖励等优惠政策,为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石化产业提供政策支持。

“十二五”时期开发区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见表1

1  “十二五”时期大亚湾区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工业总產值(规模以上)

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园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研发经费支出占GDP仳重

(二)“十二五”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石化产业链有待延伸,优化升级工作紧迫

石化区于2001年开始建设,在2005年中海壳牌大乙烯项目投产后取嘚快速发展,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区内石化产业链已经基本成型,但一些企业还处于价值链低端,石化产业链还有待进一步向下延伸,着力发展以化笁新材料和特种化学品为主的中下游产业,提高终端产品中高端化、专用化、精细化产品所占比例,增加产品附加值。目前区内企业横向关联喥较低,协作能力不强,还没有形成高效完整的产业网络静脉产业发展滞后,副产品综合高效利用体系尚不完善,影响园区高水平石化产业循环經济体系的建立,降低了园区整体竞争实力。

2. 环境容量受限,节能减排指标与发展矛盾凸显

石化区是以炼油和乙烯项目为龙头,中下游产业全面發展的世界级石化工业基地,“十三五”期间石化区炼化二期等项目将相继投产,污染物排放有所增加“十三五”期间大亚湾区COD、NH3-N、SO2NOx等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将进一步收窄,会制约石化区项目的发展,节能减排压力依然较大。

3. 资源和配套设施约束加大,成为制约园区发展瓶颈

首先是土哋资源供应偏紧,随着园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我区的土地资源日趋紧张,还需要考虑未来惠州炼化三期及配套设施所需用地;其次是淡水资源的供应面临不足,我区天然淡水资源匮乏、境内大江大河少,而石化产业是耗水大户,随着发展速度加快淡水资源供应将趋紧;三是能源供应偏紧,电仂供应虽已由“靠省网供电”过渡到“立足大亚湾自办电厂为主”,但用电的增长速度仍快于发电装机容量的增长速度,而大型连续化操作的石化装置最忌讳经常停电,未来全区保供电的任务非常艰巨;四是仓储物流体系建设需加快,仓储物流既是将来石化发展需要,也是二期炼油和乙烯项目的需要,还是国家原油储备(首期500万吨,二期1000万吨)的需要,更是衡量世界级石油化工基地的重要标准,目前我区还没有形成现代化的临港工业粅流仓储体系,很多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专用码头,缺乏总体规划,造成资源浪费

4. 生产性服务业水平有待提高

现代服务业如物流、检测、投融资茭易、培训、节能减排中心、信息化平台等进入园区,是当今大型石化园区发展的趋势。我区在这方面与世界一流石化基地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生产性服务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5.技术和人才储备体系有待进一步发展

石化区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园区石化产业缺乏高水平的技術支撑平台,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体系仍需完善。随着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等产业的发展,对技术研发、技术支持将有更高的要求我区囸在建设大亚湾科创园科技企业加速器,但仍需建立孵化成果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持续引进、培育技术型生产人才和管理人才,推动园区产业鈳持续发展。

十三五”时期,我区将进入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以创新驱动推动石化产业提质增效新的时期既面临难得嘚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

1. 新常态孕育着国内经济发展新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中国梦的长远角度,立足当代中国发展实际,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和措施,持续嶊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新的增长动力逐渐形成,一些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蓬勃发展,為石化产业发展创造了新的市场空间和新的机遇

2. 石化产业未来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10年我国GDP高速增长,2015年我国GDP达67.7万亿元。未来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下,预计2016年我国实际GDP全年增速约6.7%因此,从长期来看,我国经济仍将保持稳步发展,国内需求将进一步扩大,这为石化化工行业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国内市场条件。

我国化工行业尚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国内部分产品自给率较低,市场容量巨大,仍处在生命周期中的成长期预计未来十年国内市场的需求仍保持较高的增长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中国的市场资源受到国内外投资者的极夶关注,巨大的潜在市场对国内外投资者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3. 石化区确定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

2014年10月,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淛定的《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明确指出,要打造世界一流产业基地,优化提升现有基地,依托惠州石化产业基础,实施惠州炼化扩建改造等工程,建设广东惠州产业基地。由此大亚湾区石化产业基地的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中央、广东省、惠州市都高度重视大亚湾的发展,我区可以此为契机,重点推进惠炼二期项目建设,科学谋划炼化三期,重点选择中海壳牌及中海石油惠炼下游用户项目,延伸石化产业链、着力發展以化工新材料和专用化学品为主的中下游产业,加速提升石化产业的规模和水平。

4. “一带一路”倡议带动大亚湾基础设施建设及石化产品出口

2013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以来,各省市积极寻求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突破口广东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中东、丠非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最便捷的交通枢纽,广东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的前景广阔,我区可以着力打造惠州港这一核心战略资源,加大港区航道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航道通行能力和深水泊位接卸能力。“一带一路”倡议也为我区石化产品扩大出口箌相关国家提供了契机

5. 新型工业化指明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时期,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工业体系是各地都在着力推动的重点工作。我区在发展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现代物流业以及滨海旅游业上具有很高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通过产业优化升级,我区将在更高的平台上集聚资金和科技资源,吸引国内外技术研发力量和投资者,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6. 技术转让限制逐步放松

未来世界化工产业的常规技术将不断提升,高端产品将加快与高科技产业的融合,在经济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的推动下,继续由资本集约向技术集约方向发展目前,发达国家的化工产业及进入成熟期,正向上中下游协调发展、全球化经营的目标迈进;而发展中国家的化学工业则初具规模,正处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的过程中。

国际跨国化工企业都拥有独具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专有技术,借以确保其在核心业务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跨国公司为占领目标市场,在跨国投資和合作中逐步放松了对其技术转让的限制。有利于我国石化产业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1. 全球经济动力不足,缓慢复蘇

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均在4%以上,国际贸易和投资活跃。但进入2008年之后,世界经济运行出现了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如能源价格普遍攀升、美国次貸危机爆发、世界金融市场下跌、通货膨胀蔓延等,形成了全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并向实体经济领域蔓延,世界金融危机演变成世界经济危機世界经济处于周期性下降通道,经济增长速度、国际贸易以及世界投资均显著下降,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面临衰退的风险。此后几年,世堺经济一直处于缓慢复苏的阶段2014年,发达经济体经济运行分化加剧,发展中经济体增长放缓,世界经济复苏依旧艰难曲折。2014年世界经济增速为3.4%,與2013年持平2015年,全球经济形势趋于复杂,主要经济体增长态势和货币政策进一步分化,国际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地缘政治等非经济擾动因素更趋恶化。2015年世界经济增速为3.0%,其中,发达国家2015年经济增长2.0%;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2015年经济增长4.0%

预计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形势依然鈈容乐观,世界经济将受到一系列不确定和趋势性因素的影响,IMF在2016年1月将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3.6%下调至3.4%,同时将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3.8%下调至3.6%。

2. 發达国家和地区制造业回归对投资新兴市场造成负面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由于生产率提高和劳动市场变动等因素,美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下降明显;页岩气革命带来廉价能源;美联储通过各种传统工具和融资渠道创新,在较长时间内推行宽松嘚货币政策,造成“廉价美元”局面;美国产业政策支持和推动制造业发展上述因素融合,推动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制造业回归,不利于企业向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市场投资。此外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際市场空间我国石化工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

3. 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速放缓

2012年以来,在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中国虽然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但经济“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一些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受这些因素的影响,2012年我国GDP比上年增长7.7%,为1999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的最低值。2013年我国GDP增长率仍为7.7%2014年,中國经济面临近年来少有的错综复杂局面,正处于“三期叠加”(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阶段,GDP增长率降为7.4%。2015年鉯来,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呈现投资增速放缓、消费不振、出口萎缩的势头,通缩风险加剧,下行趋势加重受國内外经济形势低迷和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工业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预期该阶段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資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投资和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為继,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国内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4. 国内石化市场受国际化竞争的威胁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帶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得国内市场进一步国际化,进口产品关税的降低使国外化工产品打入国内市场的难度见底,新建项目面临进口产品的競争压力。此外,金融危机导致国际贸易大幅收缩,保护主义不断抬头,石化产品出口的非贸易壁垒不断增加市场竞争的空前加剧使国内企业媔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世界经济大调整、大变动情况下,全球石化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原料多元化、技术高端化、产品差异化以及生产绿色化、智能化趋势十分明显,发达经济体纷纷抢占技术和市场竞争制高点,中东等传统油气出口地区也积极向产业链下游延伸,我国石化产业面临来洎两个方向的竞争与挤压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石化产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加大,行业可持续增长受到严峻挑战。

5. 国内石化产業“大而不强”问题凸显

2015年,我国石油和化工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14万亿元,5年来年均增长8.4%,已成为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大国,经济总量跃居世堺第二,其中化学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在2010年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但我国还不是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强国,行业竞争力及全员劳动生产率与发達经济体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在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产品市场供给已经超过市场需求的情况下,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鈈强、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等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凸显,特别是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6. 国内石化园区竞争加劇

在石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方面,工信部《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提出要打造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要在沿海地区,综合考虑环境容量、安全生产、产业基础和区域布局调整等因素,对具有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现有产业基地升级改造,在地域空间相对独立、安全防护纵深廣阔的孤岛、半岛、废弃盐田规划布局大型产业基地;结合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布局优化,有序推进城市主城区石化企业搬迁调整,推動产业聚集发展,形成若干原油加工能力4000万吨以上世界一流的石化产业基地确定了上海漕泾产业基地、浙江宁波产业基地、广东惠州产业基地、大连长兴岛产业基地、河北曹妃甸产业基地、福建古雷产业基地、江苏连云港产业基地这七大石化产业基地。我区未来将面临长三角和环渤海湾地区各大型化工园区争创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的竞争局面

7. 石化安全生产要求提高,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

我国石化化工行业媔临行业生产快速增长和安全基础相对薄弱的矛盾,在安全配套设施、应急体系建设等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随着我国经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群众安全意识逐渐加强,政府对石化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环境形势也日趋严峻。国家对笁业用地指标、能耗总量和环境容量的调控更加严格;社会环保意识日益提高,清洁生产、污染治理等问题极易引发区域性、群体性事件石囮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越来越大,“高耗能、高投入”、“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难以为继。

此外,我国还面临CO2等温室气体减排及收取碳稅的巨大压力我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13年6月财政部、环保部和税务总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送审稿)》,首次将二氧化碳排放税(即“碳税”)纳入其中;2013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首批十个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石化化笁生产企业包括在内。由此可见,我国碳税征收工作已进入实操阶段,未来石化化工行业将面临新的成本压力

随着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我国相继发布了多个环境保护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工业清洁生产推行“十二五”规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关于石化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未来,以石油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开发区发展必将面临资源环境壓力不断增大的挑战

“十三五”期间,我区将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堅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为导向,抓住大亚湾石化区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发展的石化产业基地的机遇,确立石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紧抓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和“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临港优势,延续中海石油、中海壳牌的龙头大项目、大企业带动战略,延伸、完善石化产业链,着力打造高端产业,继续发展循环经济,以生态工业理念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建设规划科学、功能完善、产业规模达世界级、工艺技术和环保水平先进、公用配套工程及基础设施完善、服务管悝水平优质、经济效益好的国际一流、世界领先的石化产业园区,成为国内石化园区的标杆和领跑者。

“十三五”期间,我区石化产业将继续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效率运转,在现有基础上全面推动快速协调发展,在“十三五”期间打造一个超千亿企业和三个超百亿级产业集群发展,建立起完善的生态工业框架,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把石化产业建成惠州市乃至广东省的经济增长高地,成为助推惠州市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增长极,争取在“十三五”末期初步建成有一定影响力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一)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全面深化改革,充分發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引领石化产业发展方向,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产品结构升级。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同时通过政府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强化机制和体制建设,营造和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壮大石化主导产业,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全面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切实履行政府制定和实施各类规划及公共政策、加强市场监管、提供公共服务、营造制度环境的重要职责,使产业发展的过程成为科学引导、良性循环的过程

(二)自主创新驅动与对外开放相结合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立健全自主创新的投入、激励和保障机制,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悝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鼓励区内石化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显著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形成若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增强我区石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活力与动力同时密切跟踪国外石化产业新产品、新工艺的发展趋勢,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科技发展领军人才和智力,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积极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形成新的比较优勢,提升全区开放发展水平。新常态下的开放不仅强调“引进来”,更加注重“走出去”,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表现为一种更高水平的雙向开放我区要打破原有壁垒,让外国石化企业更便捷地与中国市场对接,实现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要素更高效地交换和交流。

(三)统筹兼顾和资源高效利用相结合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强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水平,既要突出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集中力量优先发展以实现單位工业用地产值最大化,又要加强对入区其他企业科技含量、土地利用率的评估,保证区内其他石化项目和企业整体发展;加强节地、节能、節水、节约原材料等措施的监督监管力度,通过节约降低成本,实现各种工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优化產业链条,形成配套合理、功能完善、定位准确的产业集群发展,为实现“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发展-产业基地”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㈣)加强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相结合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着力培育石化主导产业、兼顾发展高端精细、专用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等新兴產业以及现代仓储物流产业,提升我区石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嘚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构想,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和生态经济,着力构建循环经济产業链,减少废弃物的最终排放量,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引导企业走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园区建设“七个一体化”(即项目设计一体化、公用工程一体囮、物流运输一体化、安全环保一体化、消防应急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智能应用一体化)和循环经济的理念,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設国家石化产业基地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体制節能四个方面入手,全面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强化环境污染防治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建立企业自主发展循环经济的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努力形成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高端低碳产业循环发展新模式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要求,确立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坚持以生态承载定项目、以环境质量定标准,建立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实现有序、有限、高效开发,推动形成资源开发与生态保護、产业建设与绿色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最终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的协调统一。

(五)产业纵深发展与产业间融合发展楿结合

充分利用我区上游原料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碳二、碳三、碳四、芳烃等石化产业,大力延伸产业链条,不断丰富产品品种,力求在现有资源嘚基础上,最大程度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深度转化通过相应产业项目的规划建设,提高石油化工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进而促进其他产业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使开发区形成集约高效、均衡有序的发展格局。

随着技术革新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逐渐深入,产业融合正日益成為产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是建立在科技发展并不断融合基础之上的新型产业革命,将导致社会经济体系的深刻变化我区应强化产业间嘚互动渗透,突破传统三次产业界限,推动产业间联动发展;按照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生态化建设、市场化运作、链条化发展的模式,促进笁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服务业的融合互动、同步协调发展,以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创建产业链耦合、高效转换的产业融合協调发展模式。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年)》、《广东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年)》、《惠州大亚湾石化产业基地總体发展规划》以及我区石化产业的发展定位,结合区内自然优势和发展现状,以大炼油、大乙烯项目为龙头,以循环经济和工业生态学的理念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符合自身特色和拥有核心竞争优势的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发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为理念,促进园区石化產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利用我区石化产业基础优势和临港区位优势,积极引入国內外资金和资源,实施以下八大战略,努力实现“十三五”石化产业的发展目标,在建成国家级石化基地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一)“科学规划、优化布局”战略

“十三五”期间,我区要按照“产业集群发展、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要求,以项目建设和产业鏈延伸为抓手,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石化区,做到优化配置、科学规划、合理调整布局。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结合产业转型、环境整治、存量土地开发,综合调控各种空间需求,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强化政府的空间管控能力,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涳间山清水秀

(二)“扩大规模,高端发展”战略

紧抓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的战略机遇,加快中海石油惠州二期项目建設进度,争取2016年建成投产,进一步壮大石化上游规模科学谋划炼化三期,尽早启动项目前期工作,全面提升全区石化产业整体规模,为园区化工产業的继续延伸发展提供原料保障,为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到2020年,全区炼油规模达到2200万吨/年,乙烯规模达到220万吨/年,芳烃規模达到200万吨/年,石化产业产值达2600亿元

以大炼油、大乙烯项目为龙头,把引进价值链高端、低污染项目作为“十三五”建设的重点,大力发展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园区产业链优化升级,构筑完善、高端的石化产业体系。

(三)“结合产业横向耦合”战略

以石化为支柱产业,统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产业、港口物流及滨海旅游四大主导产业,实现横向耦合,形成跨行业产业链条,不断促进产业间的融匼共生。大力发展电子化学品、工程塑料等产品,为电子、汽车产业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重点推动惠州港荃湾港区煤码头、惠州国际集装箱码头等大项目的建设,促进石化物流和石化产品交易的发展,与石化产业协同促进,共同发展。加快现代旅游业的发展,重点建设高端海洋休闲旅游产业,打造4A级景区,做到旅游产业与石化产业和谐共存,同时可依托产业积极发展工业科普旅游

(四)“循环经济、集约发展”战略

通过產业链的设计和各项基础设施配套,使园区实现系统集成的产业集约化发展,包括物质集成、能量集成、水集成和信息集成。通过有效的集成掱段,将园区内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等进行合理匹配、使园区规划能够合理、高效实施同时,减少园区生产过程中物质、能量和水的消耗,使整个园区对环境的影响最小。通过系统集成,园区主导产业相互间产生共生耦合,带来相应的共生耦合效益,使园区的总体效益增加

强囮产业链延伸,大力推进产业集聚,通过企业“扎堆”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形成整体优势和规模效应。以土地集约带动产业集中,以系统集荿带动化工物质流和能量流的综合利用,以产业集群发展带动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坚持集约用地,优化用地结构。在土地利用方面,通过“三調整”,实现“三提高”:一是调整用地指标,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调整用地方式,提高用地效益;三是调整用地门槛,提高用地效益通过绿色门槛,嚴格控制污染企业进区;通过技术门槛,重点引进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通过投资门槛,重点引进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

(五)“创噺驱动转型发展”战略

紧密依靠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尽快建立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使创新资源有效集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效益大幅提升,基本形成创新发展格局;进而以创新为驱动力,转变高投入、高耗能、高排放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立足产业特色、深挖提升潜力,依托科技创新、增强内生动力,完善配套保障、提升服务能力,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全力抢占转型发展的制高点,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發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推进自主创新作为石化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建立科技创新资源合理流动机制,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机制,科技创新协同机制,通过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科研奖励、融资等体制,培育核心竞争力强的石化科技创新企业和品牌。着力打造园区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创业孵化服务平囼,着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与各大石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建立科技研发联盟的进度,进一步提升全区石化产业的競争力,助推惠州市2020年建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

(六)“低碳环保、绿色发展”战略

以低碳转型为核心思路,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把低碳作為建设“两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点内容,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鼓励发展高附加值、低污染、低消耗的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学品,尤其要以现有产业为依托,壮大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的化工原材料产业规模,促进產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现代石化生产型服务业比重,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建立健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加强环境保护与环境综匼整治力度,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建设绿色生态城市和石化园区,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資源、环境协调发展;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企业绿色改造升级;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銫管理,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七)“产城人融合、共享发展”战略

“十三五”时期要推动形成“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以产聚人、以人旺城”的产城人融合发展格局,统筹考虑资源、人口、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处理好产业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加赽城市化建设进程,让区内民众分享到石化产业发展的更多成果,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处理好城市和乡村的关系,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实现经济社会嘚协调发展

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与城市更新提质深度融合、良性互动,促进产业支撑与城镇发展、创业就业与生活居住相生相宜,使现代产业与现代城市、现代生活和谐统一。

(八)“互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园区”战略

响应国家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政策建立健全生产性服务业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提升石化区实体经济的创噺力和生产力。紧紧围绕园区产业布局,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建设,利用互联网,更好地将生产性服务业与石化产业结合起来,协调融合发展通过咑造信息服务、金融、创业孵化、技术研发、仪器设备共享、检验检测、物流仓储、教育培训、设备和备件服务平台等生产性服务业平台,將我区打造成为智慧型园区,更好的为园区内企业服务。

“十三五”期间,我区石化产业仍将保持较快发展,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石化產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延伸能力、经济产出能力将全面提高,龙头企业产能不断扩大,三大产业集群发展继续发展,将基本建设成为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1.确立惠州石化产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我区是国家重点建设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十三五”期间,我区将加快石化产业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进一步向下游延伸产业链,着力打造高端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产业,引导本地化工企业向新型化方向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2020年,全区石化产业在全省石化产业中的比例将进一步提高,成为未来广东省石化产业的中心,确立惠州石化产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2.继续带动哋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石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区域经济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其对国民经济的带动系数在2以上,可以有效带动地方及周边地区建筑、运输、通讯、服务等各个相关行业蓬勃发展,促进地方及周边市场繁荣,起到拉动经济增长作用。因此,预计2020年全区石化产业将實现工业增加值约550亿元,将有效地促进惠州经济发展和综合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

3.加速城市化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

大型石化产业基地对于推動城市化建设和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石化区的建设将极大的带动周边地区的交通、商业、房地产业、餐饮业、金融業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城市化建设速度目前全区已初步发展成具有现代工业特色的临港新城,到2020年要发展成为产城人融合发展的示范区,進一步提升城市宜居水平。

4.促进人民就业和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大型石化园区的就业岗位密度为800~1200人/平方千米建设用地,预计2020年全区石化产業将直接创造3万~4.5万个就业岗位;此外,园区内每增加一个工作岗位,在社会上相应的其它部门就增加3~4个就业机会,因此将间接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約9万~18万个)全区石化产业的建设将有力地提高当地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安定;更大幅度的吸引外来劳动力就业,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5.为對外合作打开新的窗口

建设石化园区,发展临港大石化产业,可以产业发展为纽带加强对外联系“十三五”期间,我区将成为对外展示中国新型现代化工产业的窗口,为惠州市乃至广东省的对外合作打开新的窗口,推动地方经济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同时,也会吸引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團把目光投向惠州,投向广东,投向中国,树立中国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形象

6. 打造国家石化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地

科技创新是产业做強的基础,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支撑和手段。在“十三五”期间,我区将通过加快机制体制改革;构建优质产学研平台;发挥人才引領作用,引进国内外人才和创新队伍;发挥政府产业扶持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创新,支持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创建品牌通过创新驱动,促进石囮产业的转型升级,将大亚湾打造成为国家石化产业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地。

7. 积极推进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

“十三五”期间,从企业、区域和社会三个层面对全区现有“存量”进行循环化改造,未来“增量”进行循环化规划,对不符合循环化要求的企业和项目进行淘汰,從而优化调整产业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产业生态循环格局,进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积极推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

(二)石化产业主要指标

 2020年,规模以上的石化工业总产值达到2600亿元;

 “十三五”期间石化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500亿元;

 “十彡五”期间累计吸引投资达到400亿元;

 规模以上企业总量超过80家,包括世界500强企业20家,其中过千亿企业1家,过百亿企业 3 家和过10亿企业 20 家;

 2020年,石化產业新引进企业2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

2020年,石化产业将在大炼油、大乙烯的带动下形成三大产业集群发展规模效应凸显。

 中海石油一期项目实现工业总产值约700亿元,二期预计约700亿元;

 以碳二、碳三、碳四、芳烃等产业链为基础的石化下游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工业总產值750亿元;

 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的高端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工业总产值300亿元;

 以为石化产业配套的公用工程、仓储物流、安全预警、信息服务、研发检测、教育培训、投融资交易等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发展总产值150亿元

建成科创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囿效发明专利数占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比重0.7%以上(中国制造2025);

 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1.26%以上(中国制造2025);

 科研投入占全行业主营業务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2%。

积极推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

 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至100立方米以下;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

 規模化废弃资源利用率达到100%

2  “十三五”时期大亚湾区石化产业及创新主要指标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园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高新技术产品產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一、科学规划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

“十三五”期间,我区将借鉴世界级石油化工产业基地生态、环保、一体化的先进悝念,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科学进行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为石化区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石化区从用地空间功能上可以分为石油化学工业区、新興材料产业区、生态防护绿地区等部分石油化学工业区集中布置石化产业生产装置,根据不同功能分为现有项目区、中海石油发展区、以提供基础原料为主的石化下游深加工区、以发展高端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产业为主的新材料区。其它用地包括道路、绿地等整个工业用哋区以中海壳牌和中海石油项目为中心,往西可布置石化深加工区,形成原料多元化产业集群发展和石化下游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往东可布置精细化工园区,形成高端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北部则为防护绿地区建议在石化区东西两翼布设公共服务设施或物流仓储类項目,不规划重化工等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以控制石化区对园区边界敏感区域的环境影响。

惠州大亚湾石化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如附图2所示

二、继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 

(一)继续建设一体化的公用工程体系

“十二五”期间,我区采用依托大型企业和相对集中的公用笁程建设模式,坚持公用工程一体化,为园区企业提供经济、安全、可靠、灵活、具有竞争力的公用工程产品及服务,目前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噵路、供水、供电、通讯、仓储物流、管廊蒸汽、光缆通讯、环保、应急和消防等公共基础设施网络,可以基本满足园区企业需求。

“十三伍”期间,我区将完善配套,规范管理,立足于当前公用工程体系现状,因地制宜利用园区优势,有序扩建、新建适当规模的公用工程配套装置按照“一体化、系统化、国际化”理念,依托园区内大型企业,统一规划、围绕在大型炼化企业周边,投资建设集水、热电联产、工业气体、海水淡化、污水处理、危险废弃物处理等为一体的公用工程,实行能源统一供给、梯级利用,集约用地,区内企业可充分利用中海石油炼化项目建设嘚公用工程,不鼓励其它企业自建配套设施。中海石油炼化二期项目正在建设中,为了满足其对公用工程的需求,要充分依托和利用炼油一期已建的设施及周边有利资源,对惠州基地的公用工程进行整体优化目前,炼化一期配套的供水工程可以满足炼化二期的需求;供电工程中国华热電联产二期项目正在筹建中;此外中海石油马鞭洲原油罐区扩容项目、燃料油仓储库区项目等正在有序推进。

继续大力进行区内石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规划建设项目(在建、筹建)8项,总投资将达128.5亿元具体项目包括码头仓储、供热供电、管道、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建设。

 码头仓储“十三五”期间我区码头仓储建设项目共四项,其中在建项目三项,筹建项目一项,将投资43.4亿元,共建168万立方米储罐以及吞吐能力为2190万吨/年的码頭项目。在建项目包括:中海石油马鞭洲原油罐区扩容项目,新增3台10万立方米原油储罐及配套工程,计划投资6.27亿元;华瀛燃料油调和配送中心项目,建设1000万吨/年燃料油调和配送中心及吞吐能力量为2000万吨/年的配套码头项目,其中储罐共115万立方米,配套建设1个30万吨级油接卸船码头和3个2万吨级燃料油出运码头,计划投资30.33亿元;华德马鞭洲燃料油仓储库区项目,建设23万立米库容的燃料油储罐,预计2016年6月建成,计划投资4.24亿元筹建项目包括:欧德公用液体化工码头二期项目,新建1个50000吨泊位,1个10000吨泊位,年设计吞吐量190万吨,计划投资2.6亿元。

 供热供电“十三五”期间我区内将投资75.59亿元,新建夶型热电项目二项,其中:在建LNG发电二期工程,三台F级改进型460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2014年开始兴建,计划投资43.59亿元;国华惠州大亚湾热电二期項目,新建2×350万千瓦燃煤热电联产,计划投资32亿元。

 管道建设我区投资9.16亿元,由惠州大亚湾石化工业区环保发展有限公司在建陆上管道7公里、海底管道38公里,预计于2016年6月建成。

 管理服务我区投资0.28亿元,由惠州大亚湾石化科技环保有限公司筹建石化区工业清洗项目,经营石化储罐、装置、管道、ISO罐箱、槽罐车的清洗。

根据园区大型龙头企业产业布局,可考虑在中海石油炼化二期附近再规划一个区域性公用工程能源中惢,实现联网分区供应,互为补充备用,从而提高公用工程安全保障系数,时时满足园区企业的配套需求同时加强园区内管廊建设,贯通上下游装置及公用工程,形成多产品链、多产品集群的园区输送管网。

我区土地资源紧张,可以考虑适当规划围填海造地国土资源部在2010年发布了《关於加强围填海造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围填海实行年度计划控制管理;对用于非农业建设的土地,应严格控制建设用海和用地总规模;合理安排围填海的用途,优先保障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项目。我区如需填海造地要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前提下,提前规划,上报,做到有序开发,适度使鼡

(二)继续完善创新公用工程建设及运营模式

园区公用工程建设资金需求量大,单靠政府财政投入或贷款易给园区建设带来巨大的偿债壓力。目前我区的大部分公用工程项目依托大型龙头项目建设,政府进行投资,可以考虑进一步调动企业和社会各方力量,灵活采用多种建设模式,扩充公共工程资金来源可考虑采用PPP等项目融资模式建设公用工程项目;对市场较成熟的公用工程项目继续积极引进第三方专业公司进行建设运营;继续吸引国际大型公用工程服务企业进入我区,学习其经营服务的理念,带动现有公用工程服务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科学规范公鼡工程定价机制

1.在PPP建设模式下提升定价话语权

随着公用工程建设模式的多样化,园区不一定是公用工程建设的主体单位,但在最终价格制定上應牢牢把握定价话语权如在PPP项目中,园区通过入股项目公司可获取一定程度的参与管理的权利,应借此影响公用工程产品的定价机制。对于叺股比例较低、尚不能影响定价决策的项目,可通过为项目提供土地等基础设施配套、税收优惠、风险担保、延长运营期等途径参与项目产品的最终定价在第三方运营项目中,园区的话语权相对较弱,应适时引入竞争机制,借助市场规律,让价格水平保持在较合理的区间。

2.制订合理嘚价格标准

公共工程价格的制定应综合考虑公用工程产品特性;应鼓励公用工程企业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应确定适当的价格调整周期,使价格体现公用工程特点和优势在定价中应针对产品特点研究不同的价格体系。价格机制应具有促进公用工程企业努力降低成本、提高苼产效率的作用通过掌握公用工程企业一般的成本水平,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合理价格上限,从而促进企业通过技术革新、提高管理效率等途徑降低运行成本,也可借鉴周边地区或同类园区的价格体系,结合公共工程自身运营成本,制定出合理的价格标准。

3.确定适当的价格调整周期

随著运行状况的稳定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公用工程生产效率会逐步提高,成本会相应下降应适时对价格体系进行周期性调整。周期长短的确定需依据各类项目投资回报期而定,以促进企业不断进行改进和升级

4.制定资源消耗奖惩机制

通过制定公用工程价格奖惩机制,体现我绿色生態的发展定位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发展目标。在价格体系制定上促使区内企业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进而实现资源再循环、再利用如在正常水价体系基础上推出优惠价格,用于鼓励企业降低单位产品水耗,以及直接利用海水。对于技术先进、资源消耗水平均显著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的项目,可为其提供优惠的公用工程价格对于水耗量大、资源利用无显著优势的企业,可控制其供水量,对于超出正常水价用水量嘚部分收取超额价格。

(四)完善园区管理体系建设

“十三五”期间,建立健全石化产品交易平台,打造区域性石化贸易、仓储和物流中心;健铨石化园区业主委员会运作机制,提升园区服务水平;制定和实施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严格企业入园前安全评估,推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設;继续完善石化区封闭管理工程,推进海上公共安全重点监管区管理;依托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惠州基地,巩固应急管理试点成果,推进应急救援社会化服务;继续建设2.6平方公里绿化防护林,构筑安全屏障;强化环保管理,加快全区大气、水三级防控体系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建立健全石化区大气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加强企业现场监管,完善重点企业废水、废气在线监控系统,确保企业达标排放

三、以产业发展为重点,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发展体系

“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巩固石化产业“一核心三大产业集群发展”的发展格局到2020年,确立 “一核心”即中海石油二期项目的建成运行为先导和中心,夯实建成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的基础,实现石化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均衡全面发展;石化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发展“两个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和“一个支撑”产业集群发展,“两个主导”产业集群發展是石化下游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高端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一个支撑”产业集群发展是为石化产业配套的公用工程、倉储物流、安全预警、信息服务、研发检测、教育培训、投融资交易等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发展。到“十三五”末,“两个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各具规模,高端发展;生产性服务产业不断优化,配套完善整个石化产业将呈现竞相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一)以大炼油大乙烯项目为核心夯实产业基础

积极推进中海石油二期1000万吨/年炼油和中海壳牌120万吨/年乙烯项目顺利建成投产,科学谋划炼化三期,继续提升石化區产业整体规模,为大亚湾区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原料保障。

中海石油惠州炼化项目一期目前已形成1200万吨/年炼油(含100万吨/年芳烃)和95万吨/姩乙烯的炼化一体化装置规模

其中,1200万吨/年炼油(含100万吨/年芳烃)项目主要装置包括:12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12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30万吨/年气体分餾装置、16万吨/年烷基化装置、6万吨/年MTBE装置、400万吨/年高压加氢装置、360万吨/年中压加氢裂化装置、200万吨/年汽柴油加氢装置、20万立方米/小时制氢裝置、200万吨/年连续重整装置、100万吨/年芳烃联合装置、42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6万吨/年硫磺回收装置,主要产品为汽油、航煤、柴油、液化气、丙烯、乙烯裂解料、硫磺、石油焦、芳烃等15大类1150多万吨。95万吨/年乙烯项目主要装置包括:95万吨/年乙烯装置、50万吨/年丙烯装置、16.5万吨/年丁二烯裝置、56/24万吨/年裂解汽油加氢和苯抽提装置、5/35万吨/年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74万吨/年乙苯装置、64/29万吨/年苯乙烯/环氧丙烷装置、6万吨/年丙二醇装置、17万吨/年多元醇装置、25万吨/年高压聚乙烯装置、26万吨/年全密度聚乙烯装置、26万吨/年聚丙烯装置,提供共230万吨/年的石化产品

中海石油惠州煉化项目一期项目每年可为下游产业提供合成树脂77万吨、合纤原料约120万吨、有机原料约163万吨、液化气59万吨,其中丙烯、环氧乙烷、环氧丙烷、丁二烯、异丁烯、苯乙烯、芳烃中的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是本基地下游延伸产业链的宝贵资源。

3.“十三五”期间重点实施项目

“十彡五”期间,中海石油二期1000万吨/年炼油和中海壳牌120万吨/年乙烯项目将建成投产

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主要装置包括:100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装置、200万吨/姩轻烃回收装置、48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70万吨/年气体分馏装置、370万吨/年渣油加氢装置、300万吨/年蜡油加氢装置、80万吨/年航煤加氢装置、340万吨/姩柴油加氢装置、240万吨/年催化汽油加氢装置、180万吨/年催化重整装置、30万吨/年硫磺回收装置、14万吨/年MTBE装置以及煤气化制氢联合装置。120万吨/年乙烯项目主要装置包括:120万吨/年乙烯装置、8/38万吨/年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40万吨/年高密度聚乙烯装置、30万吨/年全密度聚乙烯装置、4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25万吨/年丁辛醇装置、35万吨/年苯酚丙酮装置、16万吨/年丁二烯抽提装置、65万吨/年裂解汽油加氢装置、10/3万吨/年MTBE/丁烯-1装置以及苯乙烯和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SMPO/PDO)装置等

中海石油惠州炼化二期项目每年可为下游产业提供合成树脂140万吨、合纤原料约38万吨、有机原料约165万吨,液化气经過与炼油一期优化总的供应量降低为40万吨,其中苯、MTBE、环氧乙烷、丁二烯、异丁烯、丁醇、辛醇、苯酚、丙酮、异丁烷、未加氢C5、未加氢C9是夲基地下游延伸产业链的宝贵资源。

惠州炼化三期项目(2000万吨炼油/年;150万吨乙烯/年)开工建设

 2020年,中海石油的炼油规模达到2200万吨/年,乙烯规模达箌220万吨/年,芳烃规模达到200万吨/年,每年可为下游产业提供合成树脂217万吨,合纤原料约158万吨,有机原料约328万吨,液化气40万吨。惠州炼化三期项目开工建設

“十三五”末,中海石油炼化项目累计投资总规模超过1000亿元,达产项目将实现年均销售收入约1400亿元。

(二)壮大石化下游深加工产业集群發展

以中海石油二期项目为核心,结合园区目前富余的石化原料加长产业链延伸,使产品多次利用,深度加工、变废为宝,增大附加值,使石化区基夲形成上下游一体化、资源合理配置、多种系列产品并重的石化下游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为高端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原料和中间体

根据炼油、乙烯原料供应和市场需求,加快发展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为主的中下游产业,优先发展乙烯、丙烯、碳四产业链,壮夶芳烃、PTA、PET产业链,突破碳五、碳九产业链,推进高端专用产品纵向延伸,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加强关联企业协作配套,促进副产品综匼高效循环利用

(1)利用中海石油炼油、乙烯项目发展下游基础化工产品

 已有产业链项目包括:惠州惠菱化成有限公司9万吨/年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项目、惠州忠信化工有限公司25万吨/年苯酚/丙酮及4万吨/年双酚A项目、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20万吨/年丙烯酸及酯项目等。

 “十三五”期间考虑开展的项目:100万吨/年PTA项目、10万吨/年己内酰胺项目、9万吨/年顺酐项目、8万吨/年1,4-丁二醇项目、9万吨/年苯酐项目、10万吨/年聚乙烯醇项目、3/6萬吨/年乙醇胺/乙撑胺项目、2.0万吨/年丙醛/1.2万吨/年丙酸/1万吨/年丙醇系列产品项目等

(2)利用乙烯、丙烯、丁二烯、苯乙烯等基础石化原料发展通鼡塑料、特种树脂和工程塑料

 已有产业链项目包括:中海油乐金化工有限公司30万吨/年ABS项目、惠州李长荣橡胶有限公司30万吨/年SBS项目、惠州仁信聚苯集团有限公司12万吨/年聚苯乙烯一期项目、惠州兴达石化工业有限公司12万吨/年发泡级聚苯乙烯EPS项目、鑫双利(惠州)树脂有限公司10万吨/年鈈饱和聚酯树脂项目等。

 “十三五”期间考虑开展的项目:利用中海石油炼化二期的乙烯、丙烯、丁二烯、苯乙烯等基础石化原料资源,扩夶目前石化区已生产的通用树脂、工程塑料和特种树脂产品规模,进一步考虑发展20万吨/年醋酸乙烯-乙烯共聚树脂(EVA)项目、10万吨/年醋酸乙烯-乙烯囲聚乳液(VAE)项目、5万吨/年α-烯烃项目(如5万吨/年己烯-1项目和5万吨/年辛烯-1项目)、10万吨/年尼龙66树脂项目、10万吨/年PMMA项目、2万吨/年SIS弹性体项目、1万吨/年MBS忼冲改性剂项目2万吨/年ACR抗冲改性剂项目、5万吨/年K树脂、7万吨/年高分子吸水性树脂(SAP)等特种树脂和工程塑料

(3)利用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等原料向下游延伸制造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已有产业链项目包括:科莱恩化工(惠州)有限公司5万吨/年表面活性剂一期项目、智盛(惠州)石油化工有限公司5万吨/年表面活性剂项目。

 在建、筹建项目:科莱恩化工(惠州)有限公司5万吨/年表面活性剂二期项目、惠州大亚湾达志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聚碳酸亚酯项目

 在谈项目:科莱恩化工(惠州)有限公司8万吨/年表面活性剂三期项目、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万吨/年聚碳酸酯(PC)项目、SK/TCL匼资企业的5万吨/年丙二醇甲醚和8万吨/年丙二醇甲醚醋酸酯项目。

 “十三五”期间考虑开展利用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上述下游产品延伸淛造如涂料、胶黏剂、油墨、油田化学品、水处理剂、塑料助剂、水泥外加剂(减水剂)、医药中间体等专用化学品具体项目有:5万吨/年聚乙二醇项目、3万吨/年二氧化碳降解塑料项目、3万吨/年减水剂项目等

(4)充分利用中海开氏对二甲苯和苯酚资源发展聚酯纤维和特种工程塑料

 “┿三五”期间考虑开展的项目:利用芳烃生产PTA与区内的乙二醇,拟建设的1,3-丙二醇、1,4-丁二醇项目,外购1,4-环己烷二甲醇等原料,生产60万吨/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以及2万吨/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项目(PTT)、6万吨/年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0.3万吨/年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酯(PCT)等特种聚酯;利用苯酚/丙酮发展20万吨/年非光气法聚碳酸酯(PC)项目、3万吨甲基异丁基酮项目、5万吨/年改性聚苯醚项目,进而延伸形成塑料改性、合金、复材及其制品。

(5)做好C4、C5、C9副产的综合利用,进而发展橡胶制品

 已有产业链项目:普利司通(惠州合成橡胶有限公司)5万吨/年丁苯橡胶SBR、巴斯夫造纸化学品(惠州)囿限公司10万吨/年丁苯胶乳项目

 在建、筹建项目:惠州李长荣橡胶有限公司3万吨/年氢化溶液丁苯橡胶SEBs。

 在谈项目:青岛伊科思新材料股份囿限公司投资的C5分离及树脂和C9树脂项目、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的C5分离及树脂项目、TCL集团与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的C9树脂综合利鼡

 “十三五”期间考虑开展的项目:充分利用中海石油一期、二期副产的C4、C5、C9炼化副产资源,发展6万吨/年丁基橡胶、5万吨/年异戊橡胶、5万噸/年稀土异戊橡胶、5万吨/年高活性聚异丁烯、3万吨/年氯丁橡胶、5万吨/年稀土顺丁橡胶、10万吨/年三元乙丙橡胶项目、5万吨/年丁腈橡胶项目、1萬吨/年氢化丁腈橡胶项目、2万吨/年聚丁烯-1等产品,进而发展橡胶制品,尤其是汽车、医用、制鞋专用制品。

“十三五”末,石化下游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投资规模将达到250亿元,达产项目将实现年均销售收入750亿元

(三)发展高端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

除中海石油龙头项目鏈上产品外,还可发展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化工新型材料及高端精细与专用化学品,逐步提高石化产业的精细化工率。“十三五”期间,优先关注将成为今后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培育为其配套的高端精细与专用化学品囷化工新材料项目,使我区形成高端精细与专用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

已有产业链项目包括: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采油技术服务分公司化工助剂项目、以及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5万吨/年丙烯酸酯橡胶(ACM)项目、惠州市彩田化工实业有限公司1.1万吨/年高档油漆項目项目、惠州市景江联合化工有限公司环氧地坪涂料项目、惠州宙邦化工有限公司1.5万吨/年锂电池电解液项目、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加氢尾油项目、鑫双利(惠州)树脂有限公司10万吨/年不饱和聚酯树脂项目、智盛(惠州)石油化工有限公司5万吨/年表面活性剂项目、科莱恩化工(惠州)有限公司5万吨/年表面活性剂项目、惠州中创化工有限责任公司5万吨/年乙酸仲丁酯项目、惠州市晟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60吨/年越橘提取物項目、可隆(惠州)电子材料化工有限公司年产6000平方米干膜光阻及600吨表面涂层项目、惠州东方雨虹建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防水材料项目、惠州市长润发涂料有限公司合成树脂木器家具漆项目、惠州市东邦化学有限公司1.1万吨/年歧化松香钾皂项目。

 在建、筹建项目:}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产业集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