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作战上前卫19便携式防空导弹弹的作用

页面未找到_台海网
非常抱歉,您要查看的页面没有办法找到9K38 针式导弹(SA-18)便携式防空导弹
&|&&|&&|&&|&&|&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正文
9K38 针式导弹(SA-18)便携式防空导弹
上为SA-18(Igla)和发射器下为 SA-16(Igla-1)和发射器
  俄罗斯的SA-18松鸡(俄代号9K38针)是继SA-7(箭2)、SA-14(箭3)和SA-16 (针1)之后俄最新型的便携式地空导弹系统,于1983年进入部队服役,用于取代SA-7,攻击低空机动和非机动目标以及悬停直升机等。
  SA-18导弹系统由作战设备、目标指示和接收设备、维修设备和教学训练设备组成。系统的作战设备包括导弹、发射筒、发射扳机和热电池/冷气瓶。9P39发射筒由玻璃纤维制成, 用于运输、瞄准和发射导弹。热电池用于提供系统电源,冷气瓶用于冷却导引头。目标指示和接收设备包括带一套R-255PP无线电台的电子显示器,能显示半径12.5千米范围内的战术空情, 一次最多可测试4个目标,由射击指挥小组指挥员确定威胁最大的目标进行跟踪。维修设备用于保证作战和训练设备的功能,教学训练设备用于训练射手。
  整个武器系统可在很高的湿度下工作,工作温度范围为-40~50℃。
  SA-18还可配备内置式敌我识别应答器,自动防止向友军目标发射。
  导弹代号9M39,装在发射筒中,由前舱、控制舱、战斗部舱、主发动机舱和起飞发动机舱5个舱段组成。
  前舱内装有双通道被动红外导引头,它包括冷却式寻的装置和电子设备装置。电子设备装置形成制导指令,送到导弹控制舱。在战斗部引爆前的瞬间,导引头逻辑装置将瞄准点从目标的发动机尾焰区转向目标中部机体与机翼连接处。头部装有整流锥,可以增大导弹的速度和射程。
  控制舱内装有控制舵面和引导导弹飞向目标的其它各种设备。
  战斗部舱内装有重127千克带近炸引信的高爆破片杀伤战斗部、 触发引信和剩余推进剂引爆装置。
  导弹从发射筒射出,到达安全距离时,双推力主发动机点火,首先将导弹加速至最大速度,而后使导弹保持这一速度飞行。主发动机带有四片折叠尾翼,打开后起气动稳定作用并使导弹绕纵轴旋转。
  起飞发动机为导弹提供初速,使其飞离发射筒并绕纵轴旋转。基本数据:  系统名称/型号&&&&&& 针/9K38(俄罗斯)  最大射程: 对喷气式飞机&&& 2.5千米(迎击);5千米(尾追)        对直升机&&&&&&& 4.5千米(迎击);5.2千米(尾追)  最小射程&&&&&&&&&&& 500米(迎击);800米(尾追)  最大射高: 对喷气式飞机&&& 2千米(迎击);2.5千米(尾追)        对直升机&&&&&&& 3千米(迎击);3.5千米(尾追)  最小射高&&&&&&&&&&& 10 米  命中概率&&&&&&&&&&& 0.38 ~ 0.58  目标最大飞行速度&&& 360~400米/秒(迎击);320米/秒(尾追)  制导方式&&&&&&&&&&& 双通道制冷式被动红外寻的  重新发射时间&&&&&&& 5秒  系统展开时间&&&&&&& 10秒  反应时间&&&&&&&&&&& 6~7秒  弹径&&&&&&&&&&&&&&& 72 毫米  弹长&&&&&&&&&&&&&&& 1670 毫米  导弹质量&&&&&&&&&&& 10.6 千克  筒装导弹质量&&&&&&& 16.8千克(发射状态);18.1千克(行军状态)  战斗部类型&&&&&&&&& 杀伤爆破  引信&&&&&&&&&&&&&&& 触发 / 擦地炸引信  动力装置&&&&&&&&&&& 两级固体助推发动机和双药柱续航火箭发动机  发射筒长&&&&&&&&&&& 1700 毫米  导弹最大飞行速度&&& 700 米/秒  导弹平均飞行速度&&& 570 米/秒&
点击数:&&更新时间: 12:01:49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赞 助 代 码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前卫-1便携式防空导弹
前卫-1便携式防空导弹
“前卫”-1便携式防空导弹是我军第二代单兵防空导弹,也是后来久负盛名的“前卫”家族的老大。该导弹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机动性,易于操作,“发射后不管”,具有全向攻击能力,其性能已超越大名鼎鼎的美军“毒刺”导弹的早期型。目前已列装我军一线部队(如西藏山地步兵旅,成都快反部队等)。
“前卫”1没有敌我识别系统,发射之前必须通过空情通报或者目视识别确认目标为敌机。采用单室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
“前卫”1位标器采用圆锥扫描体制,无探测盲区,捕获视场大。导引头上的电路全部集成化,并采用微组装技术,可靠性高,结构尺寸小,重量轻。“前卫”1依靠各发射小组目视搜索,发现能力比较低,晴朗白昼尚能作战,一旦气象条件不好,视线不良,很可能会错失目标,或者发现目标后未等准备完毕目标已经脱离有效作战范围。
我国1985年定型了第一代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红缨”5,它由苏联萨姆7仿制而来,性能相当。通过仿制工作,我国掌握了单兵便携式导弹的相关技术,随后在此基础上研制出第二代单兵防空导弹“前卫”1。1994年英国范堡罗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上,“前卫”1首次公开露面。
1999年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卡吉尔地区的武装冲突中,巴基斯坦陆军用从中国引进的“前卫”-1型便携式防空导弹,一举击落印度空军的米格-21和米格-27战机各1架。由于这种导弹的出色表现,巴基斯坦决定从中国引进了这种导弹技术,并经中国特许在巴生产。巴基斯坦版“前卫”-1名为“安扎”MK.2便携式防空导弹,列装巴军,并准备向第三国出口。 名称:前卫-1(QW-1)便携式防空导弹
射程:近程导弹
弹长:1.532米
弹径:0.071米
弹重:16.9千克
射程:5千米
制导系统:红外/紫外双模制导红色天网编织者:中国便携式防空导弹全览(图)
& 首页 -& 军事 -&
红色天网编织者:中国便携式防空导弹全览(图)
华夏经纬网
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实施空地-体化作战,高空战机轰鸣,低空武装直升机多如蝗虫,打得塔利班、伊拉克军队惨不忍睹。防空作战,已经成为各国军队面对现代高科技局部战争必须认真对待解决的问题。跨入新世纪,走精兵之路的中国军队,紧密关注世界军事潮流的变化,并结合我军的具体情况,开展了“新三打三防”训练,并为对付直升机等低空目标,大力研制和列装了多种轻型便携式防空导弹,作战能力显著提高。目前我军大量装备的多种便携式防空导弹、车载低空导弹,有些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军已经利用这些导弹编织成红色天网,静候-切敌人的“飞蝗”到来。本人综合公开资料写成此文,以与广大军迷朋友-起探讨-下中国的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发展情况。
  中国第-代便携式防空导弹
“红缨”-5(HN-5)便携式防空导弹
  “红缨”-5(HN-5)便携式防空导弹
“红缨”-5地空导弹是我国仿制苏联的“萨姆”-7防空导弹而成的,是我国第-种便携式地空导弹系统,在1984年的国庆阅兵式上首次出现。该系统是-种单兵肩射超低空防空导弹,在目视条件下,采用尾追方式攻击高速飞机,采取迎头方式攻击直升机。导引头采用红外导引头,主发动机为单室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后来又研制出其改进型“红缨”-5A、“红缨”-5B和“红缨”-5C。
  “红缨”-5A(HN-5A)便携式防空导弹 这是
“红缨”-5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改进型,也叫“红缨”5甲,弹长1.46米、弹径72毫米、弹重10.2千克、发射重量16.5千克、采用杀伤战斗部,战斗部装药0.5千克,触发式引信,动力装置为1台单室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和-具固体助推器。采用红外被动寻的制导,导引头使用常温硫化铅探测器,采用热电致冷技术,提高了探测距离。导弹具备迎头攻击高速飞机的能力。战斗部重量加大,杀伤力提高,抗背景干扰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可以对付速度小于260米/秒的飞行目标,作战距离为800~4
400米,作战高度为50~2 500米,最大飞行速度为500米/秒。
  目前“红缨”-5系列便携式防空导弹主要列装我军二线摩托化步兵师(旅)、高炮团中的防空导弹连、预备役高炮部队、东南沿海城市的民兵防空部队和船运部队。
  “红缨”-5C防空导弹
“红缨”-5C型是车载型,1986年研制成功,导弹装载在4×4的发射车上,每车装两组,每组4发导弹,车上装有电视、红外警戒和跟踪系统。
  中国第二代便携式防空导弹:
“前卫”-1(QW-1)便携式防空导弹
  “前卫”-1(QW-1)便携式防空导弹
“前卫”-1便携式防空导弹是我军第二代单兵防空导弹,也是后来久负盛名的“前卫”家族的老大。“前卫”-1采用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其-级推力可使导弹在极短时间内达到续航速度,二级推力用以在续航段内保持这-速度。主发动机采用电子延时点火,在导弹飞离射手安全距离后点燃,以避免主发动机尾焰烧伤射手。武器系统重16.9千克,导弹长1.532米,直径71毫米,作战距离500~5
000米,作战高度15~4 000米,作战斜距500~5
000米,作战反应时间10秒,作战温度-40~+60摄氏度。现在有双联装导弹发射装置,可以与其他武器配合形成更完善的防空系统。“前卫”-1便携式防空导弹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机动性,易于操作,“发射后不管”,具有全向攻击能力,其性能已超越大名鼎鼎的美军“毒刺”导弹的早期型。目前已列装我军-线部队(如西藏山地步兵旅,成都快反部队等)。
  值的-提的是,“前卫”-1便携式防空导弹在国外经历了实战的检验,战绩不俗。据巴基斯坦陆军装甲兵纳维德?拉赫曼将军称,1999年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卡吉尔地区的武装冲突中,巴基斯坦陆军用从中国引进的“前卫”-1型便携式防空导弹,-举击落印度空军的米格-21和米格-27战机各1架。由于这种导弹的出色表现,巴基斯坦决定从中国引进了这种导弹技术,并经中国特许在巴生产。巴基斯坦版“前卫”-1名为“安扎”MK.2便携式防空导弹,列装巴军,并准备向第三国出口。
“前卫”-1M便携式防空导弹
  “前卫”-1M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
“前卫”-1M是用于攻击低空和超低空飞行目标的全方位系统,具有极强的抗红外干扰能力。“前卫”-1M武器系统重18千克,飞行速度不低于300米/秒,可用于步兵、装甲车辆及炮兵野外防空作战,或用于要地防空,也可以与其他武器配合形成更完善的防空系统。
  “前卫”-lA全天候防空导弹武器系统
为了提高便携式防空导弹的作战效能,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在发射前,射手都要尽可能地从上级和友邻部队提前获取敌机信息,以做好射击准备,提高命中率。“前卫”-1A型防空导弹系统,其实就是为“前卫”-1配备了-部单兵便携式雷达(重量30千克),探测距离为15千米,能够为多个导弹射手提供预警信息,帮助射手瞄准目标。作战时配置以小组形式,即2人或数人组成1个火力小组,其中1人负责雷达,到阵地后展开配置,可以对付多个目标,提高了武器的反应速度和作战效能。“前卫”-1A导弹为单兵防空作战提供了新的模式,通过电子导航和定位设施,该系统结合计算机雷达搜索技术和单兵防空导弹红外技术,形成“计算机补盲系统”,能够进行智能化信息处理,避免肉眼搜索。可为导弹射手提供预警信息,帮助射手瞄准目标,使装备有“前卫”-1A武器系统的部队具有全天候攻击能力,自动计算并攻击不同的目标,传送发射指令,使射手的操作和指挥程序简单化,提高了发射效率。
“前卫”-2(QW-2)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
  “前卫”-2(QW-2)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
“前卫”-2是“前卫”-1的改进型,可以为军事基地、政治和工业中心及其他重要设施提供有效的防空保障。该武器系统不仅具有便于携带、机动灵活、易于操作、“发射后不管”等特征,还采用先进探测技术,尤其是采用了最新的抗红外干扰技术,使“前卫”-2能够有效地从较强的人为干扰和复杂的环境干扰中辨别目标信号,并有效地去除干扰信号,具备全向攻击空中目标的能力。最大射程提高到6
000米,最小射高降至10米,提高了对付武装直升机和巡航导弹等低空目标的能力。全系统重量增至18千克,导弹重11.32千克,战斗部重1.42千克。弹长也加长到1.59米(这并没有给导弹的使用造成多少不便),直径72毫米,作战高度10~3
500米,作战斜距500~6
000米。制导模式为被动红外寻的,系统反应时间小于5秒,导弹速度600米/秒。据称“前卫”-2是当时世界上最有效的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性能超过了“毒刺”和“西北风”。
前卫-3(QW-3)激光制导防空导弹
  前卫-3(QW-3)激光制导防空导弹系统 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实际飞行高度往往不足3 000米,而现在作战飞机的正常飞行高度均在8
000米以上,对地攻击时飞行高度也多在3
000米以上。因此,在多数情况下,这类导弹根本打不着敌人的飞机。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美军攻击飞机往往在对方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射程外发起攻击,令对方单兵防空导弹无用武之地。我国新研制的“前卫”-3激光制导防空导弹,解决了这个问题。
  “前卫”-3的弹体后部增加了-个较粗的火箭助推器,大幅度提高了导弹的射程和飞行速度。为提高探测距离、迎射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前卫”-3采用激光半主动制导方式,通过激光测距仪/指示器照射目标的反射光波寻的,能够对抗所有光电和电磁干扰。“前卫”-3弹长2.1米,弹重23千克,速度750米/秒,作战斜距800~8
000米,作战高度4~5
000米,单发命中概率85%左右。采用激光近炸引信+触发引信,战斗部杀伤半径3米。“前卫”-3具有强大的超低空防空/反导能力和全方位攻击能力,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易于安装、低成本、适合大规模使用,可用于轻型车载系统遂行机动防空或要地防空/反导防御。
“前卫”-1A便携式防空导弹
  以上“前卫”家族的各型导弹,早已研制成功,部分产品已经在我军王牌部队中使用。
  “前卫”-4热成像制导便携式防空导弹
“前卫”-4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是我国在研的新型便携式防空导弹,据报道,将采用热成像制导,能够独立拦截空中目标,或者在目标信息系统的帮助下完成拦截任务。也可安装在车辆或舰船上机动,具有极强的图像识别和抗干扰能力,具有远距离探测及大空域作战的特征。预计“前卫”-4型便携式防空导弹作战距离500~6
000米,作战高度4~4 000米,导弹速度2马赫。
  “飞弩”-6(FN-6)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
“飞弩”-6导弹是我国新研制的-种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武器系统。“飞弩”-6防空导弹采用被动红外寻的制导,采用全数字红外探测仪及脉冲式跟踪系统,增大了其探测范围并提高了跟踪准确性。借助计算机进行信息分类、信号处理、抗干扰逻辑判断,使它可以全向攻击,并具有较好的抗背景及地面目标干扰、红外诱饵和红外调制干扰能力。它那尖尖的金字塔形导引头有点像法国的“西北风”,该导弹很好的气动布局使它具有优良的高速性及机动性,它的机动过载18g(g为重力加速度),是-种性能十分优良的单兵便携式肩射防空导弹。基本作战单元包括导弹、发射筒及地面动力系统,可附加的设备包括光瞄准具及敌我识别器。为了满足作战训练的要求和改善作战效能,还配有作战、瞄准、发射训练设备以及综合测试车。“飞弩”-6导弹系统总重17千克,导弹长1.495米,导弹重10.77千克,弹径71毫米,作战距离500~5
500米,作战高度15~3 800米,导弹速度大于600米/秒,系统反应时间小于5秒。据说马来西亚已有引进“飞弩”-6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意向。
FLV-1型车载近程轻型防空导弹系统
  便携式导弹也登车
  前面简单介绍了我军列装和新研制的几种便携式防空导弹,这些导弹在性能上各有千秋,但它们都有-些共同的弱点,第-是野战机动能力不强,需要士兵扛着沉重的导弹行军作战,第二是对空侦搜能力有限,影响作战效能的发挥。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设计人员把这些导弹系统与轻型运载车结合起来,实现了便携式防空导弹车载化。便携式防空导弹车载化后,载车可以装配多联装发射架,发射多枚导弹攻击多个目标;车上装备的雷达等传感器可尽早发现、跟踪目标,也缩短了反应时间,还可在运动中射击目标。实践证明,车载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性能比便携式的性能有很大的提高。特别对单兵便携式导弹多联发射装置装上车后,组成车载近程轻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或者与火炮结合形成弹炮结合型防空武器系统。这种武器系统不仅保持了便携式导弹制导精度高、体积小、重量轻、作战和部署高度灵活、成本相对较低的特点,而且增加了载车、探测系统、火控系统等,提高了导弹的机动能力、目标探测能力、多次拦截能力、全天候自动化作战能力和作战效能。发展车载型导弹武器系统已经成为国内外制导武器装备发展的-个方向。
212吉普车车载单兵导弹系统
  212吉普车车载单兵导弹系统
从电视军事频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我陆军各摩托化步兵师(旅)高炮团(营)编制内的防空导弹连,拥有大量的北京212军用越野吉普车。电视画面中经常出现我防空军战士乘坐该车高速机动演练的镜头,战士和吉普车上都披有伪装网,到达发射阵地后,导弹射手,肩扛导弹,直立在车箱中,瞄准空中目标发射导弹,有时-辆车可载有2名导弹射手各肩扛1枚单兵导弹准备发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看到“东风铁甲”或“沈飞猎鹰”高机动性越野吉普车用做便携式防空导弹的载车。
  中国CQW-2防空导弹武器系统
中国CQW-2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是国产“前卫”-2型便携式防空导弹的车载型。该武器系统采用1辆4×4高机动多用途轮式装甲车作为运载底盘。CQW-2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装有1部搜索雷达、1套光电跟踪测距装置、定向定位系统和随动火控系统,以及通信、供电等分系统。车上装有8联装“前卫”-2导弹,弹舱内还有8枚备用导弹。CQW-2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依靠搜索雷达远距离探测目标,并将目标信息传输给光电指挥系统。光电跟踪系统截获目标后,调转随动系统,使导弹指向目标。在激光测距系统确定目标参数后,由火控系统解算导弹发射区和发射条件,并适时给2枚或4枚装筒导弹供电、供气。-旦目标进入发射区且导弹满足发射条件时,射手可根据战时情况实施1枚导弹射击或2枚导弹齐射。CQW-2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由车长、射手、驾驶员3人操作,自动化程度较高,反应速度快,机动能力强,能在攻击区内多次拦截和打击入侵目标,而且武器系统具有行进间发射和全天候的作战能力。CQW-2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主要用于攻击低空、超低空入侵的固定翼飞机、武装直升机、无人驾驶飞行器和巡航导弹等空中目标,能承担机械化部队的机动防空和野战防空任务,或承担城市、机场、桥梁、港口、军事要塞等要地防空任务。
  FLV-1型车载近程轻型防空导弹系统
为适应现代陆军快速机械化作战要求,我国还研制了FLV-1车载近程轻型防空导弹系统。该系统主要承担野战防空任务,适用于野战随行防空和阵地防空。该武器系统是-个单车集成的防空系统,底盘也采用1辆4×4高机动多用途轮式装甲车,在它上面集成了搜索、跟踪、发射和定位系统,即雷达、三合-(电视、热成像、激光测距机)光电系统、待发导弹和GPS定位系统,可以单车作战。车内有指挥控制系统,操作手通过指挥控制系统来发射导弹。在FLV-1防空系统中,雷达主要是起搜索作用,车上雷达的搜索距离在18千米以上,而光电探测装置主要是起跟踪作用。作战时,当雷达搜索到目标后,将目标交给光电探测装置,由其进行跟踪和引导导弹打击目标。
  FLV-1型近程防空导弹系统发射架装有8枚待发导弹,车内还有8枚备用导弹,能发射被动红外寻的制导或激光半主动寻的制导两种导弹。车上“前卫”系列导弹采用8联装形式,因为便携式防空导弹不是特别大,如果装得少,整个系统的威力就不足了。尽量把导弹的上装数量增加,这样就能发挥整个系统的作战威力。
  FLV-1系统的车载导弹也能拿下来交给单兵使用,既保持了车载发射的优势,又不失肩扛作战的特点。FLV-1的车重为11吨,最大速度9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600千米,系统反应时间小于8秒。该型防空导弹系统具有不同的毁伤机制,即“精确打击”和“弹幕截击”。系统能进行综合指挥和控制,具有很高的作战效能,主要用于对抗巡航导弹、武装直升机、固定翼飞机、无人驾驶飞行器等目标,可进行要地防御或保护前线阵地和行进中的部队。该型FLV-1防空作战车是-个通用化平台,国内的便携式防空导弹都能在这个车上发射。目前采用的导弹有“前卫”-1、“前卫”-2和“前卫”-3,将来经过改进,“红缨”系列、“飞弩”系列也可在这个武器平台上发射。
“飞弩”-6便携式防空导弹
  了解了我国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发展情况,我们再来与国外同类产品作一下简单对比。通过对比发现,俄罗斯“萨姆”-16肩射导弹的作战空域最大,中国“前卫”-1导弹次之,美国“毒刺”导弹最小。中美俄三国单兵肩射防空导弹的反应时间都在5秒左右,反应能力难分伯仲。在武器系统总重量方面,三者都在15~17千克之间,“毒刺”最轻,“萨姆”-16和“前卫”-1稍重,但1~2千克的重量对导弹的机动性影响不大。最大飞行速度以“毒刺”为优,2.2马赫使之具有攻击速度更快的目标的能力,而“萨姆”-16导弹和“前卫”-1导弹都只有1.8马赫的最大速度,只能攻击最大速度不超过300米/秒的目标。从整体性能上来看,美国的“毒刺”比较平衡,虽然作战空域不及“前卫”-1与“萨姆”-16导弹,但其抗干扰性能占优势。因此,在这3种导弹中,“毒刺”的作战效能可能最好,“前卫”-1由于研制时间较晚,整体性能较俄罗斯的“针”式稍好,但由于受我国工业基础的制约,作战效能上可能比“毒刺”稍弱。
  但我国新研制的“前卫”-2单兵肩射防空导弹,性能又有了新的提升,最大作战距离增加到6
000米,最小作战高度降到10米,最重要的是导弹的导引头进-步得到改进,采用红外光学成像技术,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作战效能大幅提升,性能超过了美国的“毒刺”和法国的“西北风”便携式防空导弹。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国研制的轻型低空防空导弹系统,并不比外国货差。如果将来在反侵略、反分裂的战场上不幸与美军交手,我军的各型单兵肩射导弹、车载近程轻型防空导弹系统,-定能给敌人留下深刻印象。也许有人说,现代空袭作战中,美军的空中作战平台投射武器的距离越来越远,我军的近程防空导弹还能起作用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现代防空作战系统是由-个远、中、近程,高、中、低空互相配合的多层次综合防御体系组成,缺少了其中任何-环都会导致防空作战的失利。在未来防空作战中,对付远距空中目标,那是我军“红旗”-2改、“红旗”-9型和S-300系列远程防空导弹的作战范围;对付中距的敌机,我军的“红旗”-61、“猎鹰”-60、“红旗”-7型、“飞蠓”-90和“道尔”等中距防空导弹在等它;各型单兵肩射导弹、轻型自行防空导弹发射车,则是我军近程防空系统的末端防御系统,主要对付的目标是侥幸逃过前面多层防空网的漏网之鱼。因此,中国的“红缨”、“前卫”和“飞弩”系列防空导弹,照样能打得敌军各种低空目标满地找牙。
(坦克装甲车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