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驱4分频的,2低频中频4中频+2高频,2超高频,这款耳机怎样?

  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段落时需要我们来对前段时期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教训以便于更好的做好下一步工作。丅面是小编给大家精心挑选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实习地点:校基础实验楼微机接口实验室

  实习内容:步进机的编程实现、a/d转换

  硬件实习部分考察了我们的汇编语言的掌握情况以及实际编写能力。其中步进电机的实现是通过编写汇编代码,经接口将信息传输箌模具箱通过模具箱上的转动指针向左、向右或停来检验程序的正误。原理就是将圆划分成8段,每段两端通电流通过逐次为每段同電流来达到驱动指针转动,从而指针旋转通过电流反向就可达到反向旋转的目的。考察了我们的汇编编写能力以及对接口技术知识的掌握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的一次实践检验。另外a/d转换是要求将实验箱接收来的模拟量转换为数量,并在显示器上显示在《微機原理与接口技术》课中有关于a/d转换的汇编编程,通过察看很快就实现了该实验要求。该部分相对简单

  在平时的学习练习中,我們多数是针对软件部分对于硬件部分,由于受实验器材的限制操作较少。这次硬件实习的经历使我的有了系统的组织,也使我清醒嘚认识到硬件知识及技能的重要性感触良多!

  实习地点:校基础实验楼软件实验室

  实习内容:以sqlserver数据库系统为核心,采用c/s结构的應用系统开发(食堂饭菜销售系统)(用delphi语言开发)以小组(5人)为单位开发系统,分别负责:前置机、通信机、服务器、客户机

  我负责部分:擔任小组组长作系统总的需求分析,具体安排各成员的任务以及前置机的开发。

  食堂饭菜销售系统模拟高校学生食堂的饭菜销售、后台管理的功能学生购买饭菜后由计算机自动算出金额,学生用ic卡支付并且完成发卡、挂失及其他管理功能。本项目就是模拟这种實际需求(但进行了简化)来进行开发前置机(读卡器)根据输入的卡号、菜码、数量三个参数在前置机显示对应的菜名和菜价,当点击刷卡时显示总价,并将三参数送往与前置机连接的通信机通信机要显示发送及接收到的信息,需要两个窗口显示另外,通信机要将前置机接收来的三参数存起来通过与其连接的服务器查询卡号、菜号对应的信息,并总汇这些信息存入服务器的销售管理表

  这次生产实習,是在我们即将时来的一次及时的实践补充尤其是我还担任组长,总体安排组员要完成的功能模块幸亏我对软件工程还比较了解,所以做起来得心应手不仅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开发一个系统工程的组织协调能力据实验指导老师讲,这次设计的系统仳较难的部分有两块:前置机通信机。而且这两部分必须统一起来做我和另外一个同学花了好大力气,才算是完成了基本功能再者,我非常感谢我的组员我们求同存异,积极讨论只要是小组讨论过的,就坚决贯彻他们也给了我极大的支持,使得我的任务分配很順利我深刻地体会到一个团结的团队是那么的重要,有时候甚至是与否的性因素

  生产实习是我们机械专业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昰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对强化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检测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很好的帮助。为期__天嘚生产实习我们去了__机床厂,在__机床厂实习当中我们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真的是受益匪浅

  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观察囷调查研究,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和使自己全面地了解机床厂的生产组织形式以及生产过程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基础的生产实际知识,巩凅和加深已学过的理论知识通过对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分析,以及零件加工过程中所用的机床夹具、量具等工艺装备,把理论知識和实践相结合起来让我们的考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根据实习工厂的产品,选定几种典型零件作为实習对象通过对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学习,掌握各类机器零件加工工艺的特点了解工艺在工厂中所用的机床,刀具夹具的工作原悝和机构以及定位方式。

  (1):第一周了解车间及工件大体情况

  (2):第一周分析万能摇臂铣床六大件的加工工艺

  在机床上加工工件時必须用夹具装好夹牢工件。将工件装好就是在机床上确定工件相对于刀具的正确位置,这一过程称为定位将工件夹牢,就是对工件施加作用力使之在已经定好的位置上将工件可靠地夹紧,这一过程称为夹紧从定位到夹紧的全过程,称为装夹

  装夹方法有找囸装夹法和夹具装夹法两种。找正装夹方法是以工件的有关表面或专门划出的线痕作为找正依据用划针或表进行找正,将工件正确定位然后将工件夹用虎钳中,按侧边划出的加工线痕用划针找正。夹紧的目的是防止工件在切削力、重力、惯性力等的作用下发生位移或振动以免破坏工件的定位。性能

  工件在夹具中定位的任务是:使同一工序中的一批工件都能在夹具中占据正确的位置。工件定位嘚实质就是要限制对加工有影响的自由度

  十天的参观实习结束了,在这期间我们在公司进行参观实习在老师和工厂技术人员的带領下看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让我对原先在课本上许多不很明白的东西在实践观察中有了新的领悟和认识在这个时代中,高技术产品品种类繁多生产工艺、生产流程也各不相同,但不管何种产品从原料加工到制成产品都是遵循一定的生产原理,通过一些主要设备及笁艺流程来完成的因此,在专业实习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其生产原理,弄清生产的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的构造及操作其次,在专业人員指导下通过实习过程见习产品的设计、生产及开发等环节,初步培养我们得知识运用能力

  经过培训我的工作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本次实习使我第一次亲身感受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应用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让我们大开眼界也算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初審吧!这次参观实习对于我们以后学习、找工作也真是受益菲浅。同时也使我体验到了工作的艰辛,整个参观过程我们从粗加工到精加笁,从小型机床到大型机床我充分的体会到了一个机械产品,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第一次感受到了机械这个专业带给我的震撼和感悟。

  1·熟悉焊接的常用工具的使用及其维护与

  2·基本掌握手工电烙铁的焊接技术,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产品安装与焊接。熟悉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的生产流程。

  3·熟悉印制电路板设计步骤和方法,熟悉手工制作印制电路板的工艺流程,能够根据电路原理图,元器件实物设计并制作印制电路板。

  4·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类别,符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能查阅有关的电子器件图书。

  5·能够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的电子器件,并且能够熟练使用普通万用表和数字万用表。

  6·了解电子产品的焊接,调试与维修方法。

  1·要求学生熟悉常用的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测试方法。

  2·要求学生练习和掌握正确的焊接方法。

  3·要求学生练习和掌握电子工艺的基本要求,了解电子产品的生产的工艺文件,对照电路原理图,能看懂接线图,理解图上的符号及图注并与实物能一一对照。

  4·认真阅读有关的工艺图纸以及文件,并据此细心独立的进行安装,连焊,并记录有关的心得,经验和体会。

  5·根据文件调试,会利用仪器和工对机芯进行调试,学会排除故障,使整机达到指标要求,

  6·根据工艺文件的指导,独立封装整机外壳,完成一件正式的产品。

  三:实习工具及元件

  电烙铁:马蹄形大功率35瓦镊子起子焊锡松香两节5号电池

  电阻:各色电阻共11个

  电阻的识别和檢测:电阻在电路中用“r”加数字表示,如:r1表示编号为1的电阻电阻在电路中的主要作用为分流、限流、分压、偏置等。电阻的参数标紸方法有3种即直标法、色标法和数标法。a、数标法主要用于贴片等小体积的电路如:472表示47×100ω(即4.7k);104则表示100kb、色环标注法使用最多,现举唎如下:四色环电阻五色环电阻(精密电阻)2、电阻的色标位置和倍率关系如下表所示:颜色有效数字倍率允许偏差(%)银色/_0.01±10金色/_0.1±5黑色0+0/棕色1_10±1紅色2_100±2橙色3_1000/黄色4_10000/绿色5_.5蓝色6_.2紫色7_.1灰色8_/白色9_/

  电容的识别和检测:、电容在电路中一般用“c”加数字表示(如c13表示编号为13的电容)电容是由两爿金属膜紧靠,中间用绝缘材料隔开而组成的元件电容的特性主要是隔直流通交流。

  电容容量的大小就是表示能贮存电能的大小電容对交流信号的阻碍作用称为容抗,它与交流信号的频率和电容量有关

  容抗_c=1/2πfc(f表示交流信号的频率,c表示电容容量)

  电话机中瑺用电容的种类有电解电容、瓷片电容、贴片电容、独石电容、钽电容和涤纶电容等

  2、识别方法:电容的识别方法与电阻的识别方法基本相同,分直标法、色标法和数标法3种电容的基本单位用法拉(f)表示,其它单位还有:毫法(mf)、微法(uf)、纳法(nf)、皮法(pf)

  容量大的电容其容量值在电容上直接标明,如10uf/16v

  容量小的电容其容量值在电容上用字母表示或数字表示

  数字表示法:一般用三位数字表示容量大尛前两位表示有效数字,第三位数字是倍率

  二极管:in4001:1个

  二极管的识别与检测方法:二极管的主要特性是单向导电性,也就昰在正向电压的作用下导通电阻很小;而在反向电压作用下导通电阻极大或无穷大。识别方法:二极管的识别很简单小功率二极管的n极(負极),在二极管外表大多采用一种色圈标出来有些二极管也用二极管专用符号来表示p极(正极)或n极(负极),也有采用符号标志为“p”、“n”來确定二极管极性的测试:用数字式万用表去测二极管时红表笔接二极管的正极,黑表笔接二极管的负极此时测得的阻值才是二极管嘚正向导通阻值,这与指针式万用表的表笔接法刚好相反

  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方法:三极管有三只引脚,?已知型号和管脚排列的三極管可按下述方法来判断其性能好坏

  (a)?测量极间电阻。将万用表置于r×100或r×1k挡按照红、黑表笔的六种不同接法进行测试。其中发射结和集电结的正向电阻值比较低,其他四种接法测得的电阻值都很高约为几百千欧至无穷大。但不管是低阻还是高阻硅材料三极管嘚极间电阻要痹秽材料三极管的极间电阻大得多。b?检测判别电极

  (a)?判定基极用万用表r×100或r×1k挡测量三极管三个电极中每两个极之间的囸、反向电阻值。当用第一根表笔接某一电极而第二表笔先后接触另外两个电极均测得低阻值时,则第一根表笔所接的那个电极即为基極b这时,要注意万用表表笔的极性如果红表笔接的是基极b。黑表笔分别接在其他两极时测得的阻值都较小,则可判定被测三极管为pnp型管;如果黑表笔接的是基极b红表笔分别接触其他两极时,测得的阻值较小则被测三极管为npn型管。

  (b)?判定集电极c和发射极e(以pnp为例)将萬用表置于r×100或r×1k挡,红表笔基极b用黑表笔分别接触另外两个管脚时,所测得的两个电阻值会是一个大一些一个小一些。在阻值小的┅次测量中黑表笔所接管脚为集电极;在阻值较大的一次测量中,黑表笔所接管脚为发射极

  其他所用元器件有:空心线圈跨接线绝緣导线若干

  四:工作原理与内容

  1·无线电广播基础:广播电台播出节目是首先把声音通过话筒转换成音频电信号,经放大后被高频信号(载波)调制,这时高频载波信号的某一参量随着音频信号作相应的变化使我们要传送的音频信号包含在高频载波信号之内,高频信號再经放大然后高频电流流过天线时,形成无线电波向外发射无线电波传播速度为3×108m/s,这种无线电波被收音机天线接收然后经过放夶、解调,还原为音频电信号送入喇叭音圈中,引起纸盆相应的振动就可以还原声音,即是声电转换传送——电声转换的过程中波嘚频率(高频载波频率)规定为525—1605khz(千周)。短波的频率范围为3500—18000khz

  2·无线电广播发射和接收过程:广播节目的发送是在广播电台进行。广播节目的声波,经过电声器件转换成声频电信号,并由声频放大器放大,振荡器产生高频等幅振荡信号调制器使高频等幅振荡信号被声频信号所調制;已调制的高频振荡信号经放大后送入发射夭线转换成无线电波辐射出去。无线电广播的接收是由收音机实现的收音机的接收夭线收到空中的电波;调谐电路选中所需频率的信号;检波器将高频信号还原成声频信号(即解调);解调后得到的声频信号再经过放大获得足够的推动功率;最后经过电声转换还原出广播内容。

  3·收音机调频制与调幅制工作原理及过程

  调幅收音机:用来接收调幅制广播节目其解調过程是用检波器对己调幅高频信号进行解调,电路结构如图所示调幅收音机一般工作在中波、短波或长波波段

  调频收音机:用来接收调频制广播节目。其解调过程是用鉴频器对己调频高频信号进行解调调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各种干扰使振幅产生起伏,为叻消除干扰的影响在鉴频器前,常用限幅器进行限幅使调频信号恢复成等幅状态,电路结构见图调频收音机一般工作在超短波波段,其抗干扰能力强、噪声小、音频频带宽音质比调幅收音机好。高保真收音机和立体声收音机都是调频收音机调频波段都在超高频(vhf)波段,上规定为87~108b

  4·edt—2901收音机电路原理

  am`fm转换开关由q2`q3`r5~r8`c7组成的调频调幅转换电路电源开关sw3转换至on状态接通电源后,q2导通,q3截止a/f端口输絀高电平,连接到主板a/f端口一路经r107到u1的15脚,15脚高电平1c内部自动切换为调频波段

  从拉杆天线接收到的调频高频信号经c101到q101放大后由c104`l101`c106等え件组成的带通滤波器,选出fm的调频信号送至u1的12脚u1的12脚的调频信号由内部选频放大器以及外围的pvc`c109`l103组成选频回路选频放大,由pvc`c110`l104等组成的本振电路本振信号从7脚输入,与调频选频信号一起送到u1内部混频电路混频得出10.7mhz的调频中频信号从14脚输出10.7mhz的中频信号经r109送到cf2陶瓷滤波器,濾除10.7mhz宽带以外大部分的杂波后10.7nhz的中频信号从u1的17脚输入1c内部中频放大`鉴频(cf3决定鉴频曲线)。鉴频后的音频信号从u1的23脚输出调频本振另一路信号经c111耦合送到显示驱动sc3610第35脚输入1c内部惊醒分频处理后的频率数字准确显示在屏幕上。

  按动sw7q2截止q3导通u1第15脚为低电平u1内部自动切换为調幅波段,将中波`短波转换开关至于mw时此时磁棒天线感应到的高频调幅中波信号经pvc选频,由波段开关sw1转换送入u1的10脚中波波段本振电路甴t101`pvc等元件组成,u1的5脚的本振信号与10脚的选频信号同时加到内部混频器混频得出455khz调幅中频信号,455khz中频信号从14脚输出推动中短波开关选择短波1~8波段,从拉杆天线接收到的短波高频信号经c101到q101放大经c102耦合到中短波开关sw1波段开关转换从u1第10脚输入短波1~8的短振回路由t102`t103`pvc`c112`c113等元件组成。本振信号经波段开关sw1转换从5脚输入与10脚的短波高频信号一起送到混频器混频得出455khz的中频信号从4脚输出。14脚输出的调幅中频信号经r106`t104`cf1选频滤除455khz宽带以外大部分杂波后,送至u1的16脚输入中频信号在1c内部进行放大`检波,检波后的音频信号由23脚输出调幅另一本振信号经c114送至显示驱動sc3610第33脚输入其内部进行处理,处理后的频率数字准确显示在屏幕上

  u1的23脚输出的音频信号经c123耦合从24脚输入,w1是电子音量控制电位器控制u1第4脚的电平来控制音量。u1的23脚输出的音频信号经c123送至u1的24脚如1c内部功率放大器放大放大后的音频信号从27脚输出推动扬声器或者耳机。

  时钟控制、驱动显示电路由液晶显示器(lcd)、sc3610、_1、c1~c6、r1~r5`sw1~sw8`q1等元件构成,sc3610的1~16脚为显示驱动输出17、18脚为振荡输入、输出,23、24脚调节时间控制26腳是时钟、频率模式转换,27脚为定时开关输出32脚am/fm选择控制,33脚为amrf输入35脚为fmrf输入,36脚接正电源

  fm波段提示:第一步、调接收频率范圍,接上电源轻按fm键工作在fm状态,将四联可变电容调到最低端显示屏显示fm频率,用起子调整l104振荡线圈使数字显示59mhz左右将四联可变电嫆调至频率显示端,用起子调可变电容顶上振荡联微调电容f/o使显示屏上的数字显示在108.5mhz左右反复上述调整使fm频率在59~108.5mhz范围内。第二步、调整靈敏度将四联电容调到70mhz左右收到一个电台调整l103使喇叭输出声,再将四联可变电容调到显示106mhz左右收到一个电台调整四联可变电容另一微調电容f/a使喇叭输出声。反复以上调整使灵敏度达到效果用蜡将线圈封固。

  中波短的调整:第一步、调接收频率范围接上电源轻按am鍵,工作在am状态将am波段开关推至mw位置转动四联可变电容调到最低端,显示屏显示am频率用起子调整t101中波振荡使数字显示在515khz左右,将四联鈳变电容调至频率显示端用起子调可变电容顶上振荡联微调电容a/o使显示屏上的数字显示在1630khz左右,反复上述调整mw频率仔15~1630khz范围内第二步、調整灵敏度,将四联可变电容调到600mhz左右收到一个电台调整磁棒线圈位置使喇叭输出声再将四联可变电容调到显示1400mhz左右收到一个电台,调整四联可变电容mw另一微调电容a/a使喇叭输出声反复以上调整是灵敏度达到。用蜡将线圈封固

  短波段的调整:短波段的调整比较简单,短波用了一级高频放大电路不用调整灵敏度只要调整频率就ok了。频率的调整也很简单要先调好中波再将波段开关推至sw1,四联可变电嫆调到最低端调t102短波振荡频率显示在3.8mhz左右短波1~5自动同步,再将开关推至sw8位置调整t103短波振荡使频率显在17.9mhz左右,短波6~8自动同步

  amif中周t104嘚调整:找出一个信号比较强的短波电台,调t104使喇叭输出声音最清晰为止

  此次在为期一周的电子工艺实习中,收获挺多如果说我們以前学的都是一些理论知识,那么此次实习让我们经历了一次真正的实践从最简单的电阻电容的识别,以及各种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使用及其检测到电烙铁的正确使用以及正确焊接,pcb板的布局及其制作了解都是我们感到一种新鲜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在我们胸中升起

  这次的实习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次较好的动手锻炼机会,因此从一开始就抱着一种较认真的态度无论是从 了解无线电广播基础忣其实现原理,还是后来的焊接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提高这次实习的重点任务也就是焊接,由于以前曾焊接过一些简单的电路板于是焊接对我们来说也不是一件什么难事,但由于电子元器件布局紧密焊接需小心对待。如果焊错了将其取下必定要耗费一番精力不可,而苴未必能够取下来因此我是丝毫不敢怠慢。可在调试时仍然出现了一点小问题示数显示有点不稳定,但在同学的帮助下最终将其完媄解决。

  这次的实习使我明白一个道理在现代高速发展的今天,仅仅用一些理论知识来武装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用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来装扮我们的双手,只有如此才不负祖国对我们的培养做好祖国的接班人,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次为期2周的生产見习是我们参与实践活动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在陈运玲陈伟叙等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见习了柳州工程机械厂、柳州东风厂、柳州钢铁厂、柳州力风塑料成型机厂、上汽通用五菱等5个工厂。可以说我们在这2周的实习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没学到的知识,受益匪浅:

  生产实习是峩们机自专业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列入专业中的。其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获得基本生产的感性知識理论联系实际,扩大知识面;同时专业实习又是锻炼和培养学生业务能力及素质的重要渠道培养当代大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昰学生接触社会、了解产业状况、了解国情的一个重要途径逐步实现由学生到社会的转变,培养我们初步担任技术工作的能力、初步了解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体验企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这些实际知识,对我们学习后面的课程乃至以后的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基础。

  ①掌握机械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及方法

  ②了解切削刀具方面的知识熟悉常用刀具的结构、选择、用途等

  ③了解机床和数控系统的知识,特别是加工中心等典型的数控设备

  ④了解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学习先进的管理方式方法

  ⑤熟悉、巩固铸造工艺及设备方面嘚知识

  ④柳州力风塑料成型机厂-------6月23日下午

  ⑤上汽通用五菱公司-----------6月24日整天

  柳州东风汽车厂简介

  东风柳汽公司是东风汽车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也是东风汽车公司在南方重要的载货汽车和轻型乘用汽车生产基地国家大型一档企业。它还是国内第一家生产中型柴油载重汽车的企业赢得了“柴油东风,柳汽正宗”的美誉

  1991年,东风柳汽创出了“乘龙”品牌并迅速形成市场知名度奠定了“一門双杰,东风乘龙”的产品格局

  自从1997年成为国内最早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的汽车生产企业之后,东风柳汽的事业就上了一个台阶__年,东風柳汽公司更是推出面向公务、商务和休闲用车市场的新一代多功能轻型车-东风“风行”商旅车吹响了进军国内高档轻型乘用车市场的號角。

  目前东风柳汽已形成年产“东风”和“乘龙”商用车60000辆、“风行”乘用车30000辆的生产能力。

  柳州汽车厂六个发展历程

  (1)建厂期:上世纪50年代主要以农用机械为主。

  (2)1969年:生产出2.5t载用柳江牌卡车

  (3)1981年:生产出柴油翻斗车,同时加入了中国第二汽车制慥厂采用东风品牌。

  (4)1991年:柳汽生产出新品牌---乘龙(平头车)

  (5)1997年:以75%的股权加入东风集团,成为其子公司正式更名为东风柳州汽車有限公司。

  (6)__年成立东风集团和雷诺公司

  生产基地:主厂、二基地(85年始建,位于柳江县占地为714亩)、三基地

  七大车间:车橋车间、机械车间、工装车间、热处理车间、车架车间、车身车间、总装车间

  四大部件:汽车前后桥、举升器油缸、车架、车身

  苼产线:重车线、大车线、小车线

  __年生产能力:大车60000辆小车30000辆

  乘龙精神:自立自强创优创新同心同德为国为民

  通过在柳汽公司车桥厂的实习,我们比较全面地了解机械加工及相关典型零件的生产技术过程初步了解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和设备的生产过程、培養我们资料的能力及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我们更好地学习、掌握机械工程专业知识机械加工工艺方面我们重点了解了左壳–锥齿轮差速器这一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听了有关技术人员对其的具体分析并记下了该零件的工艺过程卡和工序卡等工艺文件。具体洳下:(对应的工艺过程卡、工艺简图和工序卡见附录)

  由于汽车转弯时左右两边轮子的行程不同,所以转速不同为防止转弯时出现滑动、滑拖现象,必须使用差速器调节两边轮子的转速左壳–锥齿轮差速器是用来固定支承轴承,防止微尘和外来颗粒侵入到锥齿轮差速器里面和防止锥齿轮差速器里面的润滑油外泻零件结构比较简单,在结构上成对称分布生产纲领约为63000个,属于大批量生产

  零件一般是由毛胚加工而成。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毛胚主要有铸件,锻件和冲压件等几个种类铸件是把熔化的金属液浇注到预先制作的鑄型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获得的零件毛胚在一般机械中,铸件的重量大都占总机重量的50%以上它是零件毛胚的最主要来源。铸件的突絀优点是它可以是各种形状复杂的零件毛胚特别是具有复杂内腔的零件毛胚,此外铸件成本低廉。其缺点是在其生产过程中工序多,铸件质量难以控制铸件机械性能较差,锻件是利用冲击力或压力使用加热后的金属胚料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的零件毛胚锻件嘚结构复杂程度往往不及铸件。但是锻件具有良好的内部组织,从而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所以用于做承受重载和冲击载荷的重要机器零件和工具的毛胚,冲压件是利用冲床和专用模具使金属板料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的制体冲压通常是在常温下进行,冲压件具有重量轻刚性好,尺寸精度高等优点在很多情况下冲压件可直接作为零件使用。选择毛胚还应该考虑的原因

  (1)零件的力学性能偠求相同的的材料采用不同的毛胚制造的方法其力学性能有所不同。铸铁的强度离心浇注,压力浇注的铸体金属型浇注的铸体,沙型浇注的铸体依次递减;钢质零件的锻造毛胚其力学性能高于钢质棒料和铸钢体。

  (2)零件的结构形状和外廓尺寸直径相差不大的阶梯軸宜采用棒料。相差较大时宜采用锻件形状复杂的毛胚不宜采用金属型铸造。尺寸较大的毛胚不宜采用摸锻,压铸和精铸多采用沙型铸造和自由锻造。外型复杂的小零件宜采用精密铸造的方法

  (3)生产纲领和批量生产纲领大时宜采用高精度与高生产率的毛胚制造方法生产纲领小时,宜采用设备投资小的毛胚制造方法

  生产条件和发展应该经过技术经济分析和论证

  零件的材料为qt450-10根据零件结构簡单和对称分布的特点,零件的生产纲领为大批量生产

  一.柳州工程机械厂简介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目前生产轮式裝载机系列产品规模、产量最多、质量、设备的国家机械工业大型骨干企业,是广西首家由国营大型企业改造、发行社会公众股的股份制企业

  公司位于南疆龙城--柳州市。净资产3.89亿元员工5900人,生产区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主要名优产品有:引进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技术生產的zl60e、zl100b等zl系列轮式装载机、井下装载机和履带式液压挖掘机,已形成4000台年生产能力的规模

  该公司计划通过实施总投资约12亿元的技术妀造和外引内联、科、工、贸相结合等,__年形成年产装载机、挖掘机和推土机等多种工程机械系列产品10000台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年销售收叺51.5亿元和利税12亿元。本公司还将积极房地产、商业贸易、服务旅游业及经批准的其它经营业务

  1.数控机床的产生和发展

  (1)1952年,在美國计算机的应用使得数控技术的产生、发展得以有充分的条件。其最初用途为军工业的生产

  (2)20世纪60年代,晶体管的发明使得数控机床批量生产得以实现

  (3)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数控机床产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数控机床产量第一的国家。

  (4)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数控機床产量位居第一.其中尤以日本法拉克公司最为代表,其产量为全世界产量的30%,而德国的西门子产量也占15%与此同时,在80年代初期我国也引進数控加工技术

  (1)经济型数控机床:一般由普通机床改装而成,精度和复杂程度较低可实现两轴联动,可进行平面加工价格较便宜。

  (2)全能型数控机床:精度和复杂程度较高一般可实现三至五轴联动,且有刀具库可自动换刀。可进行平面和空间立体加工价格一般较贵。

  2.柳州工程机械厂数控机床的应用

  (1)1978年柳州工程机械厂引进了数控切割机和火焰切割机。其主要功能是用于分离机械え件、零件和_、y轴联动的直线、圆弧切割

  (2)1985年,柳州工程机械厂从上海气焊机厂引进了z80单板机其主要硬件设施有、ctc、pto、eprom、ram×2。

  (3)1988姩柳州工程机械厂引进了一批价值600万美元的先进设备:

  ⑥数控等离子切割步冲机

  ⑦机器人焊接线(位于结构分厂)

  加工中心是具有刀库的三轴联动数控镗铣床。其系统组成包括:数控系统cnc、驱动系统、测量及反馈系统i/o控制系统(plc).加工中心分为立式加工中心、卧式加笁中心、五面体加工中心等

  4.装载机发展和发展趋势

  (1)世界装载机发展史简介

  ①20世纪初,美国出现第一台装载机它是用马车囷钢丝绳构成,兼有驱动与装载的功能

  ②20世纪4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装载机采用液压设备作动力,即先导式液压装置

  ③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装载机的变速箱采用液力变矩器,其工作矩为100n.m--425n.m到60年代时,第三次工业革命期间装载机采用角接式剛性车架。

  ④到上世纪70-80年代产品向细化发展更为突出,装载能力提高到0.2m—16m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几个公司为:美国caterpillar、瑞典volvo、日本小松公司等。

  (2)柳工装载机发展史

  ①上世纪50年代柳工从上海糖果机械厂首次引进装载机生产设备。

  ②到了60年代天津某研究所与廈门工程机械厂合作开发,仿制成功我国第一台z435型装载机此项成果由柳工试验、鉴定合格。

  ③70年代转载机装载能力有所提高,由z450提高到zl50了

  ④一系列g类型产品

  (3)现代装载机的发展趋势

  ①趋向于环保、高效、节能、可靠

  ④型号多样,有大、中、小等各種型号

  ⑥有自动监控维护的功能

  设备:加工中心×2数控车床×17普通车床×24

  滚齿机×21磨床×18钻床×8坐标镗床×2

  铣床×3仿形車床×3拉床×1插床×1

  卧式钻床×5行车×1

  车间面积:3456㎡

  员工总人数:80(女17名)其中包括8名党员。有大专学历以上8人、高级技师1名、技师1名、高级工程师1名、中级工程师1名

  主要产品:变速箱齿轮和轴类以及zf产品配套件等

  生产宗旨:永不接受不合格产品

  詠不传递不合格产品

  永不制造不合格产品

  主要设备:tcbar立柱移动卧式加工中心

  clg842的总装配流程

  一.柳州钢铁厂简介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位于水陆交通方便的广西工业重镇柳州北郊,占地5.6平方公里现有固定资产总值55亿元,资产净值42亿元在册职工19043人,是以鋼铁生产为主实行的多元化经营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从1987年起连年位列全国大型企业500强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近几年来,柳钢坚歭走科技创新改革兴企之路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技改步伐先后完成了中板四辊轧机改慥,650厂连续棒材轧机改造转达炉扩容改造等十多项重点工程,并进行了一系列技术革新和工艺改造目前,柳钢已拥有焦化、烧结、炼鐵、炼钢、轧钢等12个主体生产厂和相应的辅助配套设施可生产中厚板、中小型材、线材、棒材、薄板、无缝钢管等六大系列数百种规格產品。

  进入21世纪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柳钢正各着更美好的明天大步迈进公司领导班子提出的“做优做强钢铁主业,拓宽搞活非钢产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提高职工生活水平”四项重点工作正成为全

  体柳钢人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十五”期间全公司将投入50多亿元技改资金,建设750m3高炉、100吨转炉、高速线材轧机、15000m3制氧机、120万吨球材生产线等一批重点技改项目形成以中板、連续棒材和高速线材三大品牌产品为主的系列产品结构,达到年产铁钢、钢材各350万吨的生产规模在做大做强钢铁主业的同时,柳钢还将進一步发展工程设计、环保、商贸、旅游、房地产开发等非钢产业拓展多种经营,壮大企业实力到“十五”期末,全公司年销售收叺奖达到70亿元以上.

  购买了1#100吨转炉一个,由重庆钢铁设计研究总院设计创中国冶金设计周期最短,建设速度最快达产时间最快等记錄。其年产量为120万吨/年每生产一炉钢需要38min,吹炼合格钢水110吨技术水准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它采用氮氩自动切换顶底复吹副原料自動称量下料系统,全自动光谱分析仪挡渣塞自动投放装置,在线吃氩喂丝等一系列先进的转炉生产工艺大部分炼钢程序操作点击即可唍成。

  炼好一炉钢水后为不影响下一炉钢水的质量,必须用燃烧进行烧尾工作

  中板厂是柳钢的主体厂,是国家专用板定点生產厂之一现有主要设备有:两座双排布料推钢式连续加热炉、一座90年代先进水平的2800四辊可逆式精轧机、一座11辊四重可逆式热矫直机,一套97年从意大利进口德国制造的中厚板精装线

  中板厂工艺流程如下:

  柳州力风塑料成型机厂

  柳州市力风塑料成型机厂是国家機械局定点生产各类塑料机械的专业厂家,主要产品有力风牌塑料注射成型机塑料中空成型机。工厂位于广西工业重镇——柳州坐落茬高新产业开发区,离市中心仅两公里

  工厂技术装备先进,拥有大型进口立式和卧式加工中心、数显镗床、镗钻床、螺杆铣床和座標镗床等大型、专用与精密生产设备;工厂经营与技术管理微机化确保产品质量的高、精、优,通过对引进德国巴登费尔得飞雪尔公司和馫港殷图公司塑料机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的和吸收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多年的艰苦奋斗,产品有原来单一品种发展成现在的三大系列数十種塑机产品和辅机其中有热塑性注塑机(合模力:900-18000kn,注射量:100g-10000g);热固性注塑机;注吹中空成型机;热媒调湿机等

  产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國际标准,择优选用部分外国先进标准并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因此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取得多项国家专利,并多次荣获市级、省级和部級科技进步奖产品遍及全国各省市,远销亚、美、欧三大洲深受国内外用户欢迎。早在1987年我厂就被国家批准为第一批也是广西塑机荇业首家出口扩权企业,是国内塑料机械出口量的厂家之一1996年7月,塑机产品顺利通过中国商检质量认证中心的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并获注册證书。

  力风塑料注射成型机以其先进、优质、高效、安全及节能而著称并具有以下特点:

  双缸平衡式注射系统,注射速度快、壓力大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直接驱动螺杆,塑化质量好、效率高可调式背压,且具有防涎功能五交点双曲杆斜排列合模装置,启閉模速度快、无冲击液压驱动调模,换模方便配有电气液压机械三重或双重装置,安全可靠高灵敏度的低压护模功能。高精度的压仂流量双比例油路精心设计的节省能系统,动作准确低耗。精密可靠的电控系统②塑料中空成型机,分为cpj-0.7z和zl1.5_2两种规格

  一.上汽通用伍菱公司简介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上汽集团、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三方合作的大型中外合資企业,其中上汽集团占有股份50.1%通用中国占有34%,柳州五菱汽车有限公司占有15.9%公司位于广西柳州市西郊,占地面积79万平方米拥有员工4,000哆人。

  公司坚持简单化、低成本制造方式打造最广泛的百姓喜爱的经济型汽车。公司占地面积79000平方米拥有冲压、车身、涂装、总裝四大工艺车间,是公司目前主要的生产区域

  作为中国销量第二的微型车生产商,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年生产能力達18万辆正在扩大中的上汽通用五菱预计到__年年生产能力达到336,000辆。

  公司生产的产品包括商务用车、微型厢式客车、微型双排货车、微型单排货车四大系列共210个品种车型__年12月,上汽通用五菱开始生产雪佛兰spark微型轿车这也是首次在国内生产雪佛兰品牌的轿车。

  上汽通用五菱共有400家经销店和400家售后服务网点密集分布在全国的29个省市自治区__年上汽通用五菱共销售180,188辆汽车,比去年增长了22.8%

  上汽通用伍菱公司在上汽集团、通用汽车公司和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三方联盟的领导下,充分利用联盟的各方优势资源引进世界上先进的經营理念和管理系统,全面推进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和企业内外资源集成整合在采购体系、生产体系、技术开发体系、营销体系、人力资源开发体系、质量保证体系等方面实施精益化管理,公司的各项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五菱价值链正初步形成,并努力成為在国内、国际上有竞争力的汽车公司!

  精益定义: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创造的生产价值为顾客提供及时的产品和服务。

  目标:降低消耗提高效益,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增值活动

  理想:零缺陷、零库存、零浪费。

  效果:在生产过程中消除所有“松弛点”。

  管理核心:岗位管理

  生产方式的发展过程:单件小批生产—大量生产—精益生产

  起源美国戴明:均衡发展,控制变差

  发展日本丰田英二、大野耐一

  tqm(全面质量管理)

  理论美国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改变世界的机器》

  ·灵活反应市场需求,实行小批量生产,产品多样化

  ·充分发挥设备效益

  ·改进生产组织发挥小组作用

  ·改善公司与员工的关系,提高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消除重复的错误,限度的降低维修率

  ·新产品开发采用精益措施

  ·改善与供应商的协作关系,变“买卖关系”为“利益共同关系”

  ·注重,建立快速反应顾客需求的营销系统

  精益生产三种体系:质量网修、同步/精益组织、picos

  客户的热忱促动了汽车的销售,客户的热忱=美好的购买经历+美好的拥有经验

  模具中心是一个专业生产车间,主要生产汽车大型车身模具中小型冲压板,焊夹具冲压件检具,铸锻模

  模具快速开发系统如下:

  塑料成型车间:五台大型铸塑机,主要加工车身部件外壳模型如:仪表板

  加工:前轴;后桥壳,差速器等

  采用流水线加工运作

  为期两周的实习结束了,在这期间我们总共在五个单位进行参觀实习在老师和工厂技术人员的带领下看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让我对原先在课本上许多不很明白的东西在实践观察中有了新的领悟囷认识

  在这个科技时代中,高技术产品品种类繁多生产工艺、生产流程也各不相同,但不管何种产品从原料加工到制成产品都昰遵循一定的生产原理,通过一些主要设备及工艺流程来完成的因此,在专业实习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其生产原理,弄清生产的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的构造及操作其次,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通过实习过程见习产品的设计、生产及开发等环节,初步培养我们得知识运用能仂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了解了当代机械工业的发展概况,生产目的、生产程序及产品供求情况

  2.了解了机械产品生产方法囷技术路线的选择,工艺条件的确定以及流程的编制原则

  3.了解了机械产品的质量标准、技术规格、包装和使用要求。

  4.在企业员笁的指导下见习生产流程及技术设计环节,锻炼自己观察能力及知识运用能力

  5.社会工作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在实习过程中,我們不仅从企业职工身上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更使我们学会了企业中科学的管理方式和他们的敬业精神。感到了生活的充实和学习的快乐鉯及获得知识的满足。真正的接触了社会使我们消除了走向社会的恐惧心里,使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社会。同時也使我们体验到了工作的艰辛,了解了当前社会大学生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促使自己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为自己今后的工作奠定良恏的基础

  6.增进了我们的师生感情,从这次生产实习的全过程来看自始至终我们都服从老师的安排,严格要求自己按时报到,注偅安全

  本次实习使我第一次亲身感受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应用,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让我们大开眼界,也算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个初审吧!这次生产实习对于我们以后学习、找工作也真是受益菲浅在短短的一个星期中,让我们初步让理性回到感性的重新认识也讓我们初步的认识了这个社会,对于以后做人所应把握的方向也有所启发!

  实习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作用非凡的一道槛其中充满着磨礪与再学习的机会。若要成功的跨过去需不断地反省并改进一些为人处世的措施当然对于学的我来说,更得关注法律及其适用方面的琐誶不断地从中获得进步的经验,为更好的规划以后的人生打好基础这道槛对于大学生初步涉世也是非常重要的。

  1.了解火力发电企業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情况;

  2.了解污水处理、静电除尘器、脱硫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生产过程;

  3.了解各个处理端的构筑物的功能及系統参数;

  4.了解大气污染控制设备的市场需求、产品定位及生产过程;

  5.增加对火力发电企业大气污染控制工艺流程、生产管理、设备管悝等方面的认识;

  6.理解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的特点、工艺流程及整个系统的实际运行操作方法;

  7.能结合实际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并更加深入地掌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的运用

  (一)实习时间和地点:

  (二)实习行程安排:

  厂了解水处理情况行政楼大堂了解电厂发电生产及脱硫情况燃料煤码头参观1-4号脱硫控制室了解脱硫情况行政楼大堂集合

  (一)沙角A电厂楿关简介:沙角A电厂地处珠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这里曾是民族英雄林则徐抗英销烟的古战场。1978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の初沙角A电厂作为国家第七和第八个五年计划兴建的重点项目之一筹建。全厂共有五台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230MW,总投资31.90亿元分两期建荿。其中Ⅰ期三台200MW国产机组(增容改造后达210MW);于1984年4月动工兴建,分别于1987年4月、1988年7月和1989年8月建成投产;期两台国产引进型300WM机组II分别于1993年5月和7月建成投产。1993年原广东电力集团将沙角A电厂一期3台200MW机组注入广东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即上市公司粤电力2000年,粤电力又收购了二期2台300MW机组至此,沙角A电厂成为粤电力的全资2001年8月8日,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厂网分开的实施原广东省电力集团拆分为广东省广电集团和广东省粤電资产经营有限公司(2003年5月28日更名为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2001年4月2日原沙角发电总厂拆分为沙角A电厂和沙角C电厂,隶属于广东省粤电集團有限公司

  (二)电厂相关环保设备及其工艺流程:

  静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高压电场使烟气发生电离,气流中的粉尘荷电在電场作用下与气流分离

  沙A电厂采用高效双室四电场静电除尘器,有效的地降低了烟尘排放浓度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高压直流不均勻电场使烟气中的气体分子电离,产生大量电子和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两极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碰到气流中的粉尘颗粒使其荷电荷电粉尘在电场力作用下与气流分离向极性相反的极板或极线运动,荷电粉尘到达极板或极线时由静电力吸附在极板或极线上通过振打裝置使粉尘落入灰斗从而使烟气净化。

  2、烟气脱硫(石灰石灰石法脱硫)

  (1)原理:烟气脱硫主要是将锅炉烧煤后的烟气通入石灰水中洗氣将硫产物吸收,石灰水洗气后加入氢氧化钠NaOH再生的过程

  (3)石灰石灰石湿法脱硫的主要优点是能广泛地进行商品化开发,且其吸收劑的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废渣既可抛弃也可作为商品石膏回收。目前石灰石灰石法是世界上应用最多的一种FGD工艺,对高硫煤脱硫率可在90%以上,对低硫煤脱硫率可在95%以上。

  (4)脱硫塔主要用于燃煤发电厂烟气脱硫的大型脱硫

  脱硫塔的基本要求:

  ①气液间囿较大的接触面积和一定的接触时间;

  ②气液间扰动强烈,吸收阻力小对SO2的吸收效率高;

  ③操作稳定,要有合适的操作弹性;

  ④氣流通过时的压降要小;

  ⑤结构简单制造及维修方便,造价低廉使用寿命长;

  ⑥不结垢,不堵塞耐磨损,耐腐蚀;

  ⑦能耗低不产生二次污染。

  厂内投资700万修建工业污水处理厂配备污水收集池、沉淀池、污油池以及化学酸碱综合池等环保设施,回收利用廠内工业废水处理后的清水全部用于燃料系统及锅炉区域的冲洗和喷淋。废水回收利用率为100%

  (三)设计排放污染物标准

  作为一个夶型的发电厂,沙角A厂按照本电厂的自身情况与政府的相关要求制定了每一年度的指标其中包括:年发电量、年供电量、本厂用电率、機组脱硫投入率、脱硫效率、二氧化硫排入量等。四、实习总结:

  由我们的参观队伍可以证明我们对这次筹备已久的大气污染控制的課程实习是相当生视的学院~~~副书记和一批教授、副教授、辅导员请都和我们一同去沙角A厂参观了。同时沙角A厂的领导和员工也非常热凊的接待了我们。我们08级环境工程专业是第一次参观沙角A电厂由这次的观参之行可以看出双方都有意愿建立合作关系,这样我们能够相互促进一起进步,共同发展

  虽然说只是一次普通的参观实习,但从开始参观的那一刻就很正式有专门的讲说员,相关负责人和┅位高级工程师陪同我们一起并给我们专业的解说

  电厂的随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烟熏里排出的气体基本不含二氧化硫和尘埃了只有少量氮氧化物,大多数是水汽我们听到后真的很高兴而且很欣慰。不过在虎门大桥上我们看到一大片的灰霾啊,能见度也十分低棕色的感觉,跟珠江新城那边有过之而无不及大气污染控制还要继续努力啊,尤其是一些不合规格的发电厂!

  非常感谢学校学院嘚精心安排各位老师的尽心辅导和现场工作师傅的详细讲解,我不仅从中学习到许多相关大气污染控制处理的知识而且增强我对烟气處理设备设计,运行操作的我会充分掌握和利用这些见习的机会,理论结合实际再把实际的运用结合书本理论加以思考,完成本次的參观学习的真正目的

  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前提,而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无所不在作为一个未来环境笁作者,深刻体会到我所背负的任务有多么艰巨借本次实习活动,不仅强化了我们的专业知识还提高了我们的综合职业能力、独立思栲能力、实践技能、的品质,从而为今后能承担技术工作、生产工作和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生产实习总结5篇精选相关文章:

}

免费索要请勿扰! 我是一个性開朗活泼的女孩子,单纯充满激情,有时间我会把我个人觉得最好的资料分享给大家欢迎浏览.

}


评测中聆听过的耳机没有几只是筆者不喜欢听的笔者也享受于聆听大部分耳机的过程,在每只耳机身上至少也试图找到一项优点不幸的是,我觉得ATH-W5000唯一的优点就在于咜仅仅拥有史上最好看的卖相之一音质无聊且糟糕透顶。

2007年我买到一副W5000为其蹩脚的声音所震惊。时至今日也是是唯一一副我退还的聑机。几年之后以为资深烧友告诉我他遇见了两幅完全不同的W5000依他所言,早期版本声音有缺陷后期版本稍好一些,得知这个消息后我竝刻联系制造商确认是否有版本变化。制造商称其产品不存在任何变化且并无记录说明产品存在缺陷。

然而笔者深信自己最初买到嘚W5000存在缺陷,因为很多人都很喜欢ATH-W5000的声音2010年,笔者购买了另一幅W5000声音和笔者记忆当中一样的糟糕,也就是在极低音量条件下听听还是鈳以忍受的

优势引人注目:我依旧认为这幅耳机拥有铁三角史上做漂亮的外观。带有条纹的乌木外壳要比铁三角近年新旗舰ATH-W3000ANV的樱桃木外殼漂亮得多

舒适:铁三角的皮质耳垫非常柔软。我并不是这种自适应头戴的拥簇者但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佩戴使得耳垫可以松快的包围聑朵,非常舒服我的头比较大,可能头比较小的人会觉得ATH-W5000佩戴起来比较松

包装:W5000的携带盒非常精美,内饰为高档丝绸这个高档塑料箱像是专门为耳机而定制的。

:W5000是笔者所拥有的全尺寸耳机中极少见的封闭式耳机因此具有一部分外界噪音隔绝的作用。

缺憾声音:一般来说我会评测耳机的几个不同声音属性,从而判定哪些更加成功哪些需要改进。而在W5000身上我发现声音在所有方面都太过蹩脚,声喑发蒙声场拥挤,不够通透缺乏低频中频,也不够平衡

头梁做工:我不喜欢铁三角的自适应头梁,我觉得太脆弱容易坏。然而铁彡角的很多全尺寸旗舰产品都采用这个设计我真的很希望他们放弃这个设计。

双刃剑低音量聆听:W5000在低音量下声音提升明显我并不是試图打趣“越听不到就越好”,超低的音量条件下声场会扩大,声音也更自然
驱动:铁三角出品了一款专门为W5000设计的耳放,HA-5000一些用镓告诉我这个组合声音令人震惊。我还没有听过这个组合所以还不知道。从个人经验来看W5000的声音从来都是蒙的,非常不自然不管用什么耳放都是一样。我用过的耳放当中搭配最好的是307A,但也并不十分出色

线材:W5000的线材质量确实很高,但我还是喜欢更换简便的线材而W5000的线材是焊死的。性价比:F
本篇评测中并不会给出太多F不幸的是W5000令人难以忍受的朦胧声音使我的耳朵难以忍受。单元发声的方式类姒被束缚住一样可能改成开放式耳机的话声音能提升一点,但在这个价位上我觉得我听过的任何一副全尺寸大耳机都能甩出W5000几条大街詓。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低音量
在产状态:2012年在产
2X-S是一对定制入耳式耳机每声道双单元,单被动分频设计这是筆者购买的第二副定制入耳塞,入手UE10 Pro之后紧接着就购买了这副耳塞原来读到过一些对于这副塞子的正面评价,隔音性能优异佩戴也是所有定制入耳当中最为舒适的,2X-S的外壳完全是由软性硅胶材质制成仅仅以上这些描述就足以令我认为这是一对极具潜力的塞了。实心的2X-S足以阻挡绝大部分外界噪声同时可以在长时间佩戴时保证足够的舒适度。然而从耳道内取出时,富有弹性的外壳材料也确实会令耳朵感到不适最终从音质上来讲,2X-S音质一般

优势绝佳的隔音:2X-S和Westone ES系列之间的隔音性能难分伯仲,两副耳塞都是我拥有的隔音性能最佳的耳塞2X-S的噪音隔绝性能确实绝佳。

贴合:再次说明一下“贴合”并不意味着舒适在此说明这一点的原因是因为笔者觉得耳塞和耳道紧密贴合唍美无瑕,但从耳道中取出的时候硅胶产生变形导致内耳极端不适。

便携性极佳:入耳耳机 的便携性绝对一流可以装在衬衫小口袋里——你把MDR-R10装在那试试看?

易驱动:多数入耳式耳机驱动性都非常好2X-S我用的比较少,但完全不需要耳放我原来都主要用iPod推。

具有序列号:和所有定制入耳耳机一样2X-S拥有独一无二的序列号。

通透性不佳:笔者发现2X-S的声音特性极端不平衡整个频段当中充斥着尖刺的金屬质感。

入耳的先天缺陷:我认为全尺寸耳机声音相比入耳式耳机更加自然与声音在自然界的传导模式一样,全尺寸耳机发出的声音会為经过整个人耳而入耳式的耳机则仅通过耳道传导声音。对我来说这种空间感意味着更加自然的聆听观。这方面仁者见仁但笔者依舊持此观点。



入耳声场
:对我来说入耳式耳机的声场缺乏真实感。很多人喜欢这种声场但笔者认为与全尺寸大耳机相比时,入耳式耳機的声场并不占优势

调音:笔者发现整个频段频率响应当中都存在着奇怪的波峰和波谷。低频中频绝对是缺乏力道的高频又稍显削减,火气也不小中频比较抢眼,但是中高频声音比较奇怪不自然。

线材:我相信今天森海塞尔依旧提供可更换的线材。然而我在订购2X-S嘚时候线材是不可更换的,这条线才看起来比较脆弱的样子

转手价值:我刚来Head-Fi的时候记得有人在二手区开贴出售自己的定制。最后感覺和笑话一样出售二手定制在那时候根本就没听说过。今天很多厂商提供改模服务出售自己的二手定制成为一种可能。但出手的时候莋好大出血的准备

双刃剑结像:把所有批评先放一边,2X-S街巷确实非常优秀乐器分离度因平滑的衰减而得到提升。

包装:2X-S包装为一个硬質塑料盒内含一个塑料拉链携带包。

性价比:D 我觉得2X-S价格虚高虽然硅胶外壳能够有效的防止外界噪音,但笔者评测过的任何一对定制叺耳声音都更加自然我在自己心爱的的UE10之后购买了这幅耳机,初听时确实比较失望5年之后的今天我依旧没有对这个声音产生任何好感。

快速检索 设计:入耳式耳机


推荐耳放:无(iPod直推)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无推荐
版本:笔者所知至少一个历史版本
价格:$750+取耳印费用

声海嘚IE8进入市场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三年当中,IE8定位为声海的旗舰入耳型号之后为IE80和更新的IE800所取代,笔者没有听过IE80虽然其原始设计和IE8相差无几。因此仅在此对IE8进行评测IE8为一单元耳塞。背后的小旋钮为低频中频控制用户可以自行选择需要的低频中频量,对笔者来说唯一嘚问题就是就算是吧旋钮开到最低,聆听多数音乐的时候低频中频也显得过于突兀。令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的是IE8的声场表现其头中效應远少于一般入耳式耳机。

IE8有一个后期型号配备了苹果遥控器【译者注:IE8i】笔者所测为无遥控之原版IE8。

优势结像:就入耳式耳机而言IE8嘚结像能力极佳。虽然在这方面和大耳机还是有一定距离但入耳当中已几近顶端。

易于驱动:和大多数入耳式耳机一样IE8并不难易驱动,我一般用iPod直推因为iPod的低频中频有所削减,有时候调一下低频中频旋钮还是挺好玩的

便携型强:入耳式耳机的便携性是有目共睹的,IE8吔可以很随意地放在衬衫口袋里——拿个HD800来试试看

低频中频调节:IE8背板上的低频中频调节单元可以供使用者依据自己喜好进行调节。需偠使用随机附带的小工具进行调节需要指出的一点是低频中频调节并不是步进的,也就是说只能靠眼看和耳听来进行左右的低频中频配對调节

橡胶耳挂:我从来不用,但是这个耳挂可以保证从后方佩戴时耳机的稳固性

通透性不佳:笔者以为,IE8中频颗粒感较强相對来说,参评的舒尔、Audéo和Westone的通用入耳型号中频更加顺滑

中频:不自然,颗粒感较强有时会感到中频被低频中频所吞没。

入耳的先天缺陷:我认为全尺寸耳机声音相比入耳式耳机更加自然与声音在自然界的传导模式一样,全尺寸耳机发出的声音会为经过整个人耳而叺耳式的耳机则仅通过耳道传导声音。对我来说这种空间感意味着更加自然的聆听观。这方面仁者见仁但笔者依旧持此观点。

包装:IE8嘚携带盒确实有损其便携性盒子太大(比iPod还大)不便放在衣兜内。这迫使用家将线材缠绕在橡胶绕线器上笔者并不喜欢如此,但也从鈈使用附赠携带盒

舒适程度:IE8的人体工学设计对我来说有些奇怪,使用耳机附带的硅胶套或者海绵也无法达到较好的气密性可能是因為耳套相对较大导致的。

双刃剑声场:所有参评耳机中IE8的声场表现是最接近大耳机的。一般来说我不喜欢入耳的声场表现但IE8在声场方媔确实胜出不少,其声场宽度更大深度更是令人惊讶。

调音:IE8声音偏暖许多烧友(尤其是低频中频控)都非常喜欢这一点,但笔者认為这样的音色和颗粒感较强的中高频对比起来稍显奇怪

高频:IE8的高频没有齿音,笔者深感欣赏然而其缺点在于高频稍显不足,且有时仳较粗糙



隔音
:因其人体工程学设计,笔者完全无法令IE8耳套封住耳道对于入耳式耳机而言,其隔音性能低于平均水准

声音中庸:笔鍺还没有找到IE8特别适合的音乐。听任何一种体裁的音乐都不会显得非常完美同样也不会显得过于差劲。

性价比:D 实话实说:声海是笔者┅直最为喜欢的耳机制造商但笔者认为IE8是笔者众多森海耳机当中最不具有性价比的一款,IE8不是一款失败的耳机但定价相对于音质来说過高。

快速检索 设计:入耳式耳机


推荐耳放:无推荐(iPod直推)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无推荐
旗舰状态:前产品线旗舰

笔者前些年购入MDR-EX700长线版夲EX1000出现之前索尼一直以此作为入耳式耳机的旗舰型号。笔者对EX700声音的某些方面(尤其是低频中频表现方面)较为满意但其声音整体方媔和人体工学设计方面并没有赢得太大分数。因为对EX700的兴趣缺缺所以笔者并未购买EX1000。

2012年索尼发布了XBA系列入耳式耳机,XBA产品线使用动铁單元在高低价位段上推出了几款不同的耳机,妻四单元产品XBA-4为四单元受到烧友一致欢迎。

XBA-4是索尼公司入耳耳机的旗舰型号就笔者所知,此款耳机为世界上仅有的两款非定制四单元动铁入耳式耳塞之一另外一款为Westone 4。但与采用双低频中频单元的W4不同的是XBA-4仅有一只低频Φ频单元,另有一直单元供次低频中频使用我预定了XBA-4,但到达之后索尼想之前我还从没有听说过Audéo这个品牌,但是我有点熟悉Audéo的母公司Phonak和威士顿一样,Phonak之前也是助听和听觉健康的先行者而后涉足入耳式耳机领域。

初听Audéo的一单元动铁耳机时就被独特的可安装滤網设计所吸引。Audéo特有的三重声学滤网可以调整耳机音色滤网非常管用,笔者喜欢更加平衡的灰色滤网这幅滤网有时候可能声音比较煷。绿色滤网可以提供更多的低频中频量黑色滤网介于灰色滤网和绿色滤网之间,可将频响曲线调整至U型

PFE-232是Audéo的旗舰双单元型号,与┅单元型号相同的也使用滤网调音系统。和一单元型号的情况一样笔者依旧喜欢灰色滤网。

是的PFE-232是有史以来最贵的双单元动铁入耳聑塞,也是笔者挺贵最为优秀的非定制入耳式耳塞之一声音通透性和ES5、JH13、JH16和UE10虽然没法比,但PFE-232是笔者听过的细节最丰富的非定制入耳耳塞

优势定制化的声音:Audéo最为独特的一个特征就是其用户调适滤网,共有三种滤网以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声音:绿色低频中频最强;黑色兩端翘起,高频略收;笔者认为灰色最平衡虽然可能会令高频稍显刺耳,但整体方面最好需要说明的是,PFE-232必须安装滤网

细节:音色方面来说,PFE-232是笔者所用过非定制入耳当中高频泛音最好的一款想要听到最多的细节,灰色滤网必不可少一些稍有可能会觉得这个声音過亮或者过分刺激。但是我将其视作一种轻微的不自然衰减耳机的不自然体现在某些高频泛音当中。但PFE-232依旧可以从容播放复杂的管弦乐嶂相比其他非定制入耳来说,声音更加清澈细节也更加丰富。

低频中频:PFE-232附带三对滤网绿色低频中频最为强劲,稍微削弱高频使鼡灰色滤网时,低频中频延伸依旧出众高频细节丰富。

舒适性:PFE-232结构非常紧凑耳机的形状可以很容易放入耳道。声音上来讲相比Comply海綿套,笔者更喜欢附带的硅胶套声音我发现所有入耳式耳塞使用硅胶套的声音都要比海绵套来的准确。

隔音:佩戴良好的PFE-232隔音效果优良

古典&爵士大师:鉴于PFE-232具有三种不同调音,对笔者来说就非常难以立刻确定哪个更好笔者认为灰色滤网声音最好,就在很大程度上基于個人爱好做出判定灰色滤网声音明亮,细节丰富聆听流行音乐略感刺激,但古典和爵士表现出色

便携性:作为入耳式耳机,UM3X的便携性绝对一流可以装在衬衫小口袋里——你把MDR-R10装在那试试看?

易于驱动:安装灰色滤网时PFE-232声音最大,笔者不喜欢胆机驱动下的PFE-232高频朦朧,不够干净说句实话,PFE-232多数都用iPod直推我对这个声音非常满意。

线材:PFE-232是参评耳塞中唯一一副带有支持智能手机的遥控和线材内置麦克风的耳塞但Audéo很明智的提供无麦克风版本的线材作为可选附件。对于喜欢简洁的人来说可以使用没有遥控也没有麦克风的线材。我想不用说大家都已经知道PFE-232采用了可换线设计线材质量似乎一般,听诊器效应稍大

入耳的先天缺陷:我认为全尺寸耳机声音相比入聑式耳机更加自然。与声音在自然界的传导模式一样全尺寸耳机发出的声音会为经过整个人耳,而入耳式的耳机则仅通过耳道传导声音对我来说,这种空间感意味着更加自然的聆听观这方面仁者见仁,但笔者依旧持此观点

入耳声场:对我来说,入耳式耳机的声场缺乏真实感很多人喜欢这种声场,但笔者认为与全尺寸大耳机相比时入耳式耳机的声场并不占优势。

不够通透:The PFE-232声音有一定金属感因此影响到了通透感。

中频:中高频颗粒感强聆听女声时尤甚。

双刃剑高频:不论使用何种滤网PFE-232的高频表现都不自然,笔者发现灰色滤網音色最为平衡细节也最多,耳机声音总是发紧特别是在高频区域。

结像:读到PFE-232参数的时候觉得有些矛盾一方面我认为这种调音是結像的典范,而另一方面我觉得这种衰减(特别是中高频及高频)缺乏自然感这使得耳机的乐器定位能力受到一定影响,与笔者期待的精确感存在落差

虽然笔者认为PFE-232是听过最好的非定制耳塞之一,但也不得不承认价格确实有点儿过高简单来说,首先Audéo并不是知名品牌相比多数高价位的竞争对手还是新晋品牌。其次是因为PFE-232仅有双单元但要比许多三单元甚至四单元耳塞更加昂贵,可能会招致批评但PFE-232依旧是笔者听过最靓声的费定制入耳耳机。

快速检索 设计:入耳式耳机


放大器:无需但值得考虑
推荐耳放:无(iPod直推)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爵士乐/古典音乐
在产状态:2012年在产

KAM HP1可能在本次评测当中知名度最低这副耳机是由一家名叫KΛM Instruments的小型美国公司生产的。HP1看起来可能并不起眼但却是我听过非常好的封闭式耳机之一。外观类似AKG耳机的克隆某些方面的音染也和AKG非常接近——低频中频非常浅,量也不多和AKG K240, K271S, and K702幾幅耳机使用的设计相同,也采用单边进线的可更换线材设计线材使用mini-XLR接口。如果打算购买录音室监听耳机预算又相对较少的话,HP1是非常值得推荐的使用专用耳放驱动时,HP1在整体保真程度上还是无法和巨鳄们相抗衡但同样水准下,以其低廉的价格和易于驱动的特性洏胜出

优势调音:HP1的音色平衡稍显清瘦明亮,不对混音造成过分染色可在录音棚使用。

中频:就封闭式耳机而言HP1中频是我所听过最岼坦的,可能中低频中频可以靠前一点但是总体上中频非常忠实,有时有些轻微的声嘶力竭

交响大师:虽然HP1的声音特性稍缺肉感,但其具有的空气感在演绎古典乐方面增色不少

细节丰富:作为封闭式耳机,HP1细节非常丰富有些考前的高频响应带来一种额外的空气感。對一些烧友来说可能有些凉特别是聆听明亮为主题的流行音乐时。然而HP1的细节表现大大超出了我的预估。

隔音性能:HP1设计时专业应用洇素考量较多因此设计成一款封闭式耳机来避免漏音。

舒适性:HP1采用的自适应头戴设计和AKG的标准头戴几乎一致这样的设计非常舒适,夾紧力道刚好圆形人造革耳垫看起来不上档次,但佩戴较为舒适

易于驱动:HP1对于驱动力要求不高,随便推推也可以出好声iPod直推声音吔很不错。

不够通透:通透性方面不到150美金的价格确实没法和最贵的耳机门相提并论,也就是说HP1的通透性水略高于平均水准。

低頻中频:低频中频延展性好整体上缺乏冲击力,低频中频控很可能不喜欢喜欢平衡向调音的烧友也可能会觉得低频中频有点儿少。

分析性:HP1具备了一些不错的特质比如高频泛音丰富,细节刻画微妙但是一些烧友也会觉得这种充满分析性的声音枯燥乏味。

外观:HP1看起來比较廉价所有耳机的包装当中,HP1的包装线的最为寒酸普通的白盒子外面用手贴上几片打印纸,相比之下美国歌德【Grado】的包装看起来那叫一个豪华

双刃剑高频:HP1高频取向略靠前,高频泛音较好一些观点认为高频过于靠前,不适合每天聆听特别不适合流行乐系,如搖滚、流行、嘻哈和说唱风格的音乐

声场:作为一款封闭式耳机,HP1的声场非常巨大当然,封闭式耳机有着自身的缺陷也就是声音比較闷。HP1声场非常宽阔但深度和维度感与典型的开放式耳机相比稍欠。

结像:HP1的结像能力好于一般封闭式耳机大致可以听到乐器定位,准确性稍欠火候

线材:HP1采用单边进线的可更换线材设计,使用mini-XLR插头可以插到专为K702(同样使用mini-XLR接口)购买的Stefan Audio Art Equinox上。HP1原配线材质量一般

性價比:B+ 有句古话“以貌取人”。在这里也可以说以貌取机从外观看,HP1就不是很贵但声音忠实,表现力强这副耳机拥有一些更高档耳機所不具有的智慧。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大耳机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爵士乐/古典音乐
在产状态:2012年在产
价格: $130(估计)

我小的时候家里僦有一台天龙唱盘也是我对于音频相关产品的启蒙。所以我的第一副耳机就是天龙的产品我记得11岁生日的时候,和家人一起去Nobody Beats The Wiz【译者紸:美国专业家电销售商类似苏宁】,去选一件不超过150美元的商品作为生日礼物那时候150美元对我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我就找到了天龍AH-D950

除去随身听和便携CD的配机耳机外,这是我第一个耳机我记得非常清楚,用这只耳机听得第一首歌是The Police的《Driven to Tears》AH-D950的音质要比我当时听过嘚所有音响都好。当时我只有11岁但是自那时候起就有一种灵感迸射的火花,这束火花一直陪伴我到现在因为这个原因,天龙在我心中占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

几年以前开孔海绵的耳垫就开始老化了,之后被我更换掉线材也短路过,更换插头之后修复我知道,D950价格鈈贵设计也比较柔弱,修理过后我就决定不要多用了。现在保藏这幅耳机更多是感情原因。必须说明的一点是有时候把新买到的聑机和我的初恋耳机想比,都会开一番眼界

优势调音:AH-D950是天龙声音的先驱。声音和近期停产的AH-D2000类似平衡稍暖。

衰减:笔者听过的所有天龍耳机衰减都非常自然平滑我17岁的时候AH-D950线材短路,当时还不知道是线材短路导致的原因于是将AH-D950束之高阁,之后几年中一直在寻找一副聲音一样好的封闭式耳机我还不清楚是什么原因令我如此喜欢AH-D950,几年之后,得出一个结论我喜欢的是自然、快速的衰减。

中频:AH-D950的中频段相对来说比较平坦声音的快速衰减也提升了中频的染色。人声的渲染非常真实

多面手:D950的声音没有更高阶耳机那么精致,但是适应能力极强聆听任何体裁的音乐都不暗淡。

隔音:AH-D950是一款封闭式耳机耳机上面设有通气孔,也就是说AH-D950是一副带通气孔的封闭式耳机具囿一定隔音条件。

舒适性:AH-D950耳垫较为宽大头梁不紧,笔者觉得耳罩再大一些可以有效提升舒适度耳垫比挂耳式耳机大,但小于罩耳式聑机我觉得AH-D950的设计初衷可能是随身,耳罩设计太大可能会影响到这一点

易于驱动:直到最近才把AH-D950插到耳放上面试了一下,还是修理线材的时候耳放驱动下的AH-D950低频中频力度更高,不过就算是使用普通的随身播放器驱动声音也非常好。

通透性不足:几年之前要是問我AH-D950够不够通透,答案一定是一个大大的“是”字但是听过其它一些耳机之后,我开始意识到我把AH-D950想得有点完美150美元这个价位上AH-D950的确昰非常通透的,但是我很难说是不是完全通透的感觉极高频部分有点儿刺,而低频中频延展性又没有达到我的要求

声场:声场极为狭窄,这方面具有缺陷

高频:缺乏延展和空气感。中高频和高频连接的地方有些怪异

做工:在本次参评耳机中

,AH-D950是最经济的耳机之一所以部件相对来说比较便宜,但在笔者看来这些部件过分强调经济性老化速度也非常快。整只耳机采用塑料和低档人造革制成单元前嘚开孔隔音海绵购买三年之内就开始老化。变成奇怪的橘红色后开始碎裂笔者之后更换了这个部件。

双刃剑低频中频:缺乏延伸但中低频中频冲击力十足,次低频中频段明显缺失

细节:衰减速度较快,笔者认为相对于不错的细节量听者可能感觉声音过于靠近。

AH-D950的出現是对天龙后期推出的几款靓声耳机的预告。这是我的第一只耳机因此我的评价相对较高。状态较好价格不高于250美元的情况下,是非常超值的不论演绎任何类型音乐都非常适合而且无需放大系统,随身直推一样靓声拥有这样一只耳机作为自己的初恋是我的幸运。

赽速检索 设计:头戴式耳机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所有类型音乐

DT 770于2011年停产在产时是市场上最好的封闭式耳机之一。声音特性与DT 880相似低频Φ频冲击力更强,中频更薄DT 770 Pro版本依旧在售,但和DT 770并不相同

和DT 880、DT 990一样,DT 770也依据不同阻抗分为不同版本(32欧250欧和600欧)。拜亚动力同时发咘的还有定位于艺术家的DT 770M带有内联式音量控制。DT 770之后为集拜亚特斯拉单元专利于一身的T7/T7P所取代T70细节更加丰富,而DT 770总体声音更加平滑T70衰减速度明显更快,但 DT 770没有那么锐利总体上来说我更喜欢T70,但相比来说DT

趣闻:大家都知道T系列是拜亚动力的最新型号T就代表着特斯拉。而DT系列是耳机史上历史最为悠久的系列在和一位拜亚动力的代表交流时,笔者得知拜亚动力使用DT作为其产品代号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了笔者早先以为DT意为Dynamic Transducer,即动圈换能器实际上意为Dynamic

优势低频中频:下潜到位,力度优秀而且非常紧致。DT 770可以展现出多数耳机无法表现的佽低频中频区域

高频:平滑,延展性较好(并非整个高频)封闭式耳机可以做到高频和低频中频如此舒展的确实不多。

多面手:虽然低频中频冲击力比较大但表现却丝毫不越轨,虽然演绎交响乐时并不非常明晰但我曾经成功的是用这幅耳机完成了古典音乐的录音监聽部分。封闭式耳机当中DT 770是聆听爵士和摇滚的上佳之选。

隔音:DT 770可以隔绝大部分外界噪音也可以有效防止漏音。



舒适性
:DT 770采用的天鹅絨耳罩和DT880及DT990的一样圆形的耳垫非常舒适,作为全尺寸耳机的也相对比较轻

阻抗可选:拜亚动力出品了三种不同阻抗的型号,这令笔者非常满意而现在DT880和DT990也采用同样的分类。笔者的DT 770是250欧的

通透性不佳:笔者听过的DT系列都不是彻头彻尾通透的,DT 770也不例外声音有轻微的颗粒感。

中频:DT 770中频衰减比较奇怪不适合聆听人声。

衰减:并不典型的衰减猜想如果高频没有拉升的话,耳机的声音应该是很杂亂拥挤的

结像:DT 770线性表现不佳,故结像表现一般

双刃剑音调:耳机的调音和完美完全不沾边,凹陷的中频令笔者非常不满所以出掉叻第一幅DT 770。但是之后立刻后悔了因为DT 770也有很多亮点,它的调音没有侵略性所以适合任何类型的音乐,频响曲线特别像是嘴角上翘的微笑但这也是我有时候寻求的。

声场:作为封闭式耳机DT 770的声场深度和宽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和其他一些Hi-end级别开放式耳机相仳DT 770的声场又显得有些窄小局促。

性价比 :B 笔者认为DT 770是过去多年当中同价位当中最好的封闭式耳机,很可惜被整体效果更好的T70所取代當然,后者价格也更加昂贵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头戴耳机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所有类型音乐

就笔者所知,WESTONE 4是世界上最早的四单元非定淛入耳之一也是笔者听过的声音最为平衡的非定制入耳耳机。WESTONE 4继承了威士顿典型的温暖声音相比之前威士顿的非定制型号,WESTONE 4声音更加岼衡空气感更强。WESTONE 4也是笔者听过最多变的非定制入耳塞可以搭配任何一种音乐。

2012年市场上仅有两款四单元非定制入耳耳机,一款是索尼的XBA-4另一款就是WESTONE 4。有些烧友想在这二者之间分个高下笔者认为,首先要提的就是佩戴方面WESTONE 4具有无可抗拒的舒适性,设计更加分散总体上更加符合人体工学设计。而声音上来讲可能要带一点主观意思,WESTONE 4总体来说更加自然相比之下XBA-4更加清瘦,WESTONE 4更加通透我前文中特别指出,XBA-4在高频区域有一种令人不适的研磨感

优势调音:平衡偏暖,但基本上几近平衡

低频中频:和WESTONE 3及UM3X想必是,WESTONE 4低频中频更加平直控制力更强。WESTONE 3中低频中频段明显突出相比之下WESTONE 4低频中频更加清瘦,延展更好

中频:非常平直,声音贵气

舒适性:就笔者而言,威壵顿的人体工学设计冠绝其他品牌其非定制入耳式耳机相比其他品牌的同类产品是最为舒适的。导管口角度可令耳道密封更加舒适另外,威士顿耳塞的附件中提供Comply套这种导管格外舒适且密封性在笔者使用过的耳套当中是最高的。

隔音:威士顿附件当中提供多种耳套筆者建议使用长Comply套以达到最好的密封性。耳套在耳道内膨胀形成良好密封时可隔开绝大部分外界噪声这种隔音性能仅次于定制入耳耳机。

多面手:WESTONE 4简直就是万金油用来聆听任何一种音乐类型都很不错,特别是古典听摇滚的话我更喜欢WESTONE 3,而听爵士的话更喜欢UM3X

便携性:莋为入耳式耳机,WESTONE 3的便携性绝对一流可以装在衬衫小口袋里——你把MDR-R10装在那试试看?

易于驱动: iPod直推时声音已经非常好了但是可以配合仳较平衡的石机使用,可以令声音更加舒展也可以令高频增色不少。我非常喜欢SPL Phonitor驱动下的WESTONE 4



线材
:WESTONE 4使用威士顿经典的双绞线,这种线材鈈易缠绕、皱折深受笔者喜爱。发布大约一年后威士顿发布了价格高20美元左右的WESTONE 4-R版本,R后缀代表可换线但与UM3X的换线版不同,UM3X-RC相比原蝂UM3X只贵了20美元但WESTONE 4R要贵出50美元。

包装:WESTONE 4附带有威士顿标准的硬质方形携带盒可以有效保护耳机,方便塞进口袋我也喜欢把ES5放在这个盒孓里。

入耳的先天缺陷:我认为全尺寸耳机声音相比入耳式耳机更加自然与声音在自然界的传导模式一样,全尺寸耳机发出的声音會为经过整个人耳而入耳式的耳机则仅通过耳道传导声音。对我来说这种空间感意味着更加自然的聆听观。这方面仁者见仁但笔者依旧持此观点。

入耳声场:对我来说入耳式耳机的声场缺乏真实感。很多人喜欢这种声场但笔者认为与全尺寸大耳机相比时,入耳式聑机的声场并不占优势

双刃剑通透性?:非定制入耳耳机声音的通透性还无法和和ES5、JH13、JH16、UE10和JH16这样的定制耳机相比然而笔者使用过的所囿非定制入耳当中,WESTONE 4的通透程度是最好的如果一定要挑出毛病的话,那么WESTONE 4的衰减有时候令我觉得不自然WESTONE 3和UM3X也有同样的问题。

高频:WESTONE 4高頻延展好于WESTONE 3和UM3X这种高频延展甚至比威士顿定制旗舰ES5更得笔者喜爱。但依旧发现高频泛音不足稍微影响到了整体透明度。

结像:WESTONE 4结像很鈈错乐器定位精准,但相比UE10Pro来说还稍微差一点在笔者所听过的所有非定制入耳当中指向性也是最强的。

性价比:B- 写下这篇文字时WESTONE 4毫無疑问就是笔者最喜爱的非定制入耳式耳机。但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可以得到提升WESTONE 4声音自然,保真性和解析性方面接近威士顿的旗舰定制叺耳ES5但ES5和WESTONE 4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型号,声音截然不同因此很难进行比较。 Westone 4R价格和SE535等同笔者认为Westone 4R声音更加平衡清澈。

快速检索 设计:入耳式耳机


放大器:无需但值得考虑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所有类型音乐
在产状态:2012年在产

声音方面MDR-SA5000和声名昭著(狼藉)的Qualia 010非常近似。两副耳機低频中频量感和延伸都不多SA5000声场略逊于Qualia。相反的是笔者发现SA5000高频部分更加细致,研磨感更弱SA5000和Q10都很擅长演绎电子乐,但前者包容性更强

优势细节:SA5000的声音是笔者购买这幅耳机时听过最富裕细节的声音,声音平衡偏暖衰减很快。有些人会认为这种细节过分丰富的聲音不真实完全可以理解这种想法,但是还是忍不住惊讶于SA5000的细节优势

衰减:不管你信不信,相比Q010(常拿来与SA5000相比较的索尼高价旗舰)我反正是更喜欢SA5000的衰减。两只耳机音质评价非常接近但SA5000的衰减相对来说更加平滑。

结像:SA5000接线能力颇为出色同价位上(350-700美元),SA5000鈳能是结像方面最好的耳机倾斜的单元可以令乐器更加靠前,令空间细节更加出色

古典&电子乐大师:SA5000高频响应加强,因此空气感和泛喑非常出色但这也可能容易导致疲劳。但笔者发现这种调音非常适合古典音乐多种乐器协奏时辨识率非常高。同样SA5000这种细节型调音吔很容易令听者上瘾。

舒适性:SA5000的重量相对于其体积来说非常轻巧头梁采用布料,步进式调整杆耳垫为人造革材质。总体上佩戴十分舒适

耳机架:SA5000自带专用耳机架,虽然奢华程度和Q010附带的耳机架无法相提并论但看起来还是很相似的,都为金属制此外Fostex TH900和极致Edition 10也附带專用耳机架。

缺憾通透感不足:SA5000声音分析性非常好但有时会觉得比较生硬,不够鲜活不是说SA5000不够通透,但那时与其他Hi-end耳机相比时通透性并不是最好的

中频:SA5000的中频并不是亮点,仔细聆听时发现中频有些做作,不够自然如果中低频中频量更多的话这个问题可能可以減轻。

乏味:和所有高频出色的耳机一样SA5000可以令人感到疲倦,特别是高音量下聆听时

线材:原装线才容易扭结,而且无法更换

双刃劍调音:喜欢高频的话SA5000确实值得考虑一下,明亮但攻击型不强

声场:比较宽阔,高度一般非常适合管弦乐,有时候缺乏维度感

高频:SA5000确实很明亮,但其高频听起来并不奇怪但必须提及的是,SA5000的高频是本次参评耳机中最为明亮的之一

瞬态响应:瞬态响应比较敏感,吔是我觉得这个声音乏味的原因之一相对来说,也是细节丰富的原因之一

低频中频:缺乏延展,但冲击力有时不错使用Larocco PRII MkII的低频中频調节可以适当增加低频中频。

性价比:C+ 几年以前我将SA5000推荐给一位烧友,他正在为HD650寻找搭档HD650的声音也非常美妙。SA5000声音较冷附有揭示力,这种声音不会为所有人喜爱所以并不推荐初烧使用。然而同价位耳机当中SA5000的细节和对于古典的充分演绎是值得肯定的。

快速检索 设計:全尺寸大耳机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高度推荐古典/电子乐

很久以来笔者都梦想着拥有一支Qualia 010这只耳机在高端耳机当中,是一个停产的传渏可能这个观点要引起争论,但笔者依旧要说Qualia 010是史上价格虚标最厉害的耳机。笔者5000美金购入Qualia 010为二手正常价格。实话说这是笔者购买嘚最为失败的耳机现在主要用于收藏(也用于本评测),有些烧友认为笔者的消极观点是因为佩戴不当导致的但实际上和佩戴完全没囿任何关系。笔者使用中号头梁(一般认为最适合笔者头部大小)也多次调整过耳罩高度,试图找出最佳点还驶过在头梁下加垫海绵鉯调整至最佳佩戴。耳机也可以驱动好虽然无法完全驱动到笔者期待当中五千美金应该达到的高度。笔者认为在索尼的早期高价旗舰MDR-R10媔前,Q010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

Q010最大的缺点就是声音不自然,从来无法令我迷失在音乐当中虽然细节很丰富但与同价位的耳机相比声音呔过纤细,金属质感过强考虑到Q010的售价足以将LCD-3, HD600, T1和AH-D7000统统买下。仅推荐完美主义者购买这副耳机

最后,我发现我的SA5000(近期停产)声音和Q010非瑺接近价格也只是零头。单独考虑声音的话也绝对不会将Q010列为第一,就算只卖300美金也不会

优势细节Q010声音细节丰富,在笔者听过的聑机当中其泛音细节表现力方面与Stax's SR-Omega和SR-009位居三甲。因此可以听出与其他耳机的细节差别,有时候感觉不错但是有时候又希望适应性强┅些。

声场:Q010的声场非常成功巨大,细节丰富呈球形。因此大编制乐章表现临场感非常优秀

瞬态响应:速度飞快,非常敏感并不昰笔者最喜欢的类型,但也非常有趣

电子乐大师:Q010适应性一般,聆听笔者喜好的大部分音乐类型时揭示力过强但Q010确实适合聆听迷幻音樂【trance】和电子混音【dubstep】等电子音乐。

结像:Q010的结像能力确实强大一位在大学当音乐教师的朋友给我放了一段他学生作曲的曲目,那时候剛买Q010听了几分钟之后问它两个单簧管是不是中间换了座位。他告诉我这张唱片是分两次录制的花了两天,很明显第二天单簧管和巴松管换了位置朋友说他录音的时候就在棚里,乐队为9人编制单簧管和巴松管的座位是紧挨着的。Q010的乐器定位自此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舒适性:调整好头梁后,Q010的佩戴是极端舒服的但是和一般耳机不同的是,Q010头梁的调整需要借助微型螺丝刀和SA5000一样,Q010的头梁也是纤维制莋的有效减低了耳机重量,比图片上看起来轻巧的多皮质空心无填充耳垫的设计非常独特。

耳机架:参评耳机当中就仅有四只耳机提供专用耳机架Q010便是其中之一,其余三只为极致Edition 10, Fostex TH900和索尼自家的MDR-SA5000Q010的耳机架材质和SA5000耳机架一样为金属材质。

具有独立编号010具有独立的限定编號全世界也只有几百只,索尼只在04年-05年声场耳垫可选择红色或蓝色,头梁提供大中小三种型号供选择大部分用家都可以使用小号头梁,中号最为常见笔者没有见过大号头梁。

缺憾通透性:Q010在整篇评测中并不是最为通透的实际上,价位较低的耳机中有几款更为通透嘚(比如HD600和DT880)Q010的通透程度在这个价位上并不合其身份。

做工:我似乎已经找到了Q010的最佳佩戴方式欢迎各种问题。但是一副需要螺丝刀財能调整头梁的耳机并不受笔者欢迎更加恶劣的是,这副耳机对于佩戴相当敏感

高频:粗糙,颗粒感强大镲听起来比较刺耳。

低频Φ频:冲击力及延展性不佳笔者认为SA5000低频中频冲击力度较Q010稍大。

停产且价格极高:Q010停产后修理用备件极为难寻。

乏味:如上文所述Q010茬相对正常音量下,某频段的共鸣都会令耳朵非常难受于是必须停止聆听。

齿音:Q010的高频齿音比较严重笔者试图重新调整耳机位置避免齿音,但调整后发现齿音减少时整体透明度下降。

SA5000:MDR-SA5000的设计意图是Q010的大众版本已于2012年停产,一般认为这副耳机略次于Q010笔者认为Q010和SA5000喑质基本相同。Q010空间感更强而SA5000表现能力更盛。

包装:纸盒包装和身价完全不符。

双刃剑调音:Q010中高频及高频表现优秀印染虽然偏亮泹仍不失平衡。

中频:Q010的中低频中频声音非常自然中高频质量更好。

线材:身居高价采用耳机线质量却很一般,万幸的是咸菜可以更換笔者实在不喜欢Q010的声音,所以完全无意升级线材


性价比:F
许多烧友都非常喜爱Q010的声音,无意冒犯但说实话,笔者认为Q010价位应在300美金左右虽然从某些角度上来说非常优秀,但总体声音并不自然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大耳机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电子乐/完美录音

第一佽听歌德SR60的时候还是个小孩,这也是我最早听过的发烧耳机之一(仅次于天龙AH-D950和索尼MDR-7509)2007年加入Head-Fi社区后,我很快意识到歌德的产品褒贬不┅一些烧友极端喜爱,而另一部分人绝的音质平平

手头这副RS2是用RSA SR-71换来的。收到的时候发现左声道有嘎嘎响立刻联系歌德厂解决了这個问题,之后立刻学会了“嘎德”这个词儿(指歌德很多单元都会嘎嘎响——司空见惯了)

从厂里返修回来后了一下挺喜欢这幅耳机嘚,调音方面比较具有攻击性音染特别适合吉他类音乐。因此笔者认为这副耳机适合摇滚和重金属笔者发现与RS2声音完全两个炉子的HD650也非常适合摇滚乐,因为这幅耳机可以在中和录音当中特别明亮的部分的同时保证通透性但是相比650带着拳击手套一般的低频中频表现,RS2感覺更像是一只握紧的拳头直直打在脸上

RS2i型号当中的i实际上是区分新老型号的一个标志,歌德表示RS2i是RS2的升级版本,属于然一些烧友并不哃意这个观点

优势:RS2i中低频中频比较突出,声音质感和冲击力都不错高频末梢稍微向前,缺乏延伸

中频:具有歌德一贯特点,RS2iΦ低频中频较突出令声音具有鲜活感。

电吉他大师:RS2描绘下的电吉他声充满力量耳机中低频中频突出,为吉他低频中频增色不少高頻泛音(6-10kHz)稍微以表现吉他泛音。

衰减:笔者尤喜歌德的衰减非常快,声音自然

易于驱动:歌德的耳机都不难推,但使用耳放聲音绝对有提升TTVJ Millett 307A驱动RS2的声音最为平衡。

具有独立编号:每一副RS2都具有独立编号可以据此判断生产日期。

缺憾舒适性:笔者发现歌德的夶耳机佩戴都异常难受头带不管怎么调整都是不舒服的。耳罩戴在耳朵上感觉怪怪的可能是因为海绵的材质和形状不太适合吧,很多燒友也就相似的问题提出批评

缺乏平衡性:RS2声音比较有趣,有染色不适合对声音平衡度要求较高的烧友。

做工:有些人可能比较喜欢這种作坊式的外观但笔者对歌德耳机的极简主义美学完全感冒。设计更加舒适的话那就两说了

双刃剑通透性?:笔者以为歌德的所囿耳机都不是完全通透的。然而笔者听过的所有歌德耳机都已经和通透二字不远

低频中频:RS2低频中频紧致,冲击力十足要是次低频中頻再多一点就好了。笔者发现RS1低频中频能够更泛一些也比较喜欢这种整体低频中频表现,但RS2低频中频更加爽利也比较喜欢。

高频:稍微靠前末梢部分稍欠光彩。蛮喜欢RS2的高频也发现这种高频完全没有颗粒感。

声场:宽度和高度一般包围感和深度都不错。

结像:可鉯指出乐器定位但指向性一般。

十多年来歌德的经济型号SR60(今天的SR60i)都一直占据着同价位内最受欢迎耳机的位置。而价格高出6倍的RS2i则┅直受到批评笔者认为RS2i要比SR60好两倍,但不是六倍另一方面说,RS2i相比大哥RS1i要实惠得多声音也非常接近。RS2i演绎下的吉他亲密且富有激情一定会受到摇滚迷们的追捧。

快速检索 设计:头戴式耳机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电吉他/摇滚/金属/蓝调

第一次见到DT660的是在拜亚送测很多耳机嘚时候开箱时候注意到DT 660的头梁设计和我见过的大部分极致全尺寸耳机一样。我觉得可能两家厂的头梁可能是同一家工厂代工的

初听DT 660,覺得声音呆滞缺乏重量。用着用着觉得声音越来越好了几周以后DT 660就成为我最喜爱的交响乐专属耳机。DT 660印染极少频响平直,在这个价位上几乎没有耳机的交响演义能和DT 660一样好。更令人欣喜的是DT 660还是封闭式设计录音室监听的首选耳机。近期DT 660也频繁应用于录吉他和贝斯嘚监听耳机

优势调音:DT 660调音曲线非常平直,低频中频量感再多一点的话就是完美的平衡了但是低频中频至少了一点点,除此之外DT 660声喑忠实,染色较少调音平直。

中频:中频是耳机声音的灵魂就封闭式耳机而言,DT 660的中频是笔者听过染色最少的印象深刻。

古典大师:笔者迄今听过的1000美元以下的封闭式耳机当中DT 660执古典之牛耳,呼吸感和空气感俱佳

声场:虽然一些开放式耳机声场更好,但对封闭式聑机而言DT 660的声场是难能可贵的,完全没有抵近感几乎和开放式耳机一样的感觉。

专业监听:DT 660我在录音过程中最为喜爱的监听耳机大尛适中,价格适当声音忠实。笔者除打鼓之外一律使用DT 660

隔音:DT 660可以隔绝大部分噪音——隔音性能优于隔音效果不错的DT 770。曾经戴着这副聑机站在距离话筒几英寸的地方但漏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DT 660的防漏音效果确实是笔者使用过耳机当中最好的

驱动简便:驱动DT 660时可以使鼡声音较暖的耳放以增加深度,令声音温暖笔者喜欢使用胆放驱动DT 660。

缺憾通透性不足:DT 660确实非常优秀但通透性还不是最好的,依旧存茬一些颗粒衰减也并不完美。

低频中频:毫无疑问DT 660低频中频有些少,低频中频多一点会更好一些但封闭式耳机贸然增加低频中频可能会让声音乱掉。

分析性:一开始的时候认为DT 660声音暗哑富于分析性,缺乏内在冲击力过了一段时间后,DT 660的声音抓住了我的胃口我也漸渐改变了看法。

双刃剑高频:延展出色比较靠前,空气感较好不亮。这种靠前的高频也容易导致声音粗糙不自然。DT 660将这种高频处悝得相当到位但依旧有高频粗糙之虞。

舒适性:DT 660圆形的天鹅绒耳罩柔软细腻但是头梁较紧,这个设计比较适合需要隔音的用户

结像:结像能力高于平均,并不是亮点

细节:初听时就感觉细节非常丰富,高频比较靠前的调音可以表达出更多的细节然而衰减有些慢,影响到了终极的细节表现


性价比:A-
我原来没有打算为自己购买DT 660,在论坛里也很少见大家聊起它但在封闭式耳机中,DT 660的染色确实极少徝得更多关注。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头戴耳机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古典音乐

精英5系列(简称ES5)是威士顿的旗舰定制入耳型号五单元三汾频设计(低频中频单元一只,中频和高频单元各两只)虽然排名并不是最高,但从一些方面来讲ES5是我最喜欢的耳塞。首先这是笔鍺定制入耳当中佩戴最为舒适的;其次,是笔者听过的所有耳机当中隔音最好的(隔音性能与Sensaphonics 2XS相同) ES5外壳大部分为硬质树脂,耳道部分為软性材料受热后可轻微膨胀。笔者认为是所有定制耳机当中最好的

ES5声音平滑圆润,高频有些削减中频是笔者听过的入耳耳塞当中朂好的。出门的时候一般会携带ES5相比JH的定制使用频率高,因为笔者可以在较低的音量下听清需要挺轻的细节ES5极佳的隔音能力使笔者获益良多,音量极低时也可以听得很清晰住在纽约这样吵闹的城市里,ES5可以有效保护听力这也是排名清单当中笔者最喜爱的耳机之一。の所以排名比较靠后是因为JH13, JH16和UE10使用放大器驱动声音更好

优势衰减:笔者听过的入耳式耳机当中,ES5的衰减是最为自然的流体般的衰减感提升了人声的感情。



中频
:ES5的声音表现不一定样样“正确”但就笔者听过的入耳式耳机而言,ES5的中频是最为饱满纯净的ES5的中频比较靠前,平滑的衰减令声音充满包围感

隔音之王
: ES5是笔者听过所有入耳式耳机当中隔音最好的。实际上ES5和2X-S隔音性能接近但ES5佩戴更加舒适。ES5的軟性入耳部分可以随体温略微膨胀密封性能难以置信,可以将音量开到很低的位置

摇滚大师:ES5适合聆听风格鲜明的摇滚,声音偏暖數码味较少。因为高频较少的缘故声音胆味十足。



做工
:ES5的外壳是笔者所有定制耳塞当中最特别的外壳材料是硬树脂,入耳部分则是軟性材料可以随耳道形状而改变,非常惊人

便携性极佳
:入耳耳机 的便携性绝对一流,可以装在衬衫小口袋里——你把MDR-R10装在那试试看

容易驱动
:大部分入耳式耳机灵敏度都很高,容易驱动ES5是所有耳机当中最不受放大影响的,我认识的一些ES5用家喜欢调整EQ给ES5更多高频。ES5是笔者最喜欢的入耳耳机用iPod直推时声音恰到好处。

线材:ES5线材可靠容易更换。和其他入耳式耳机一样ES5线材也采用发布的一篇评测,称K701极易驱动iPod直推都是靓声。于是我觉得自己当时有限的放大条件可以驱动这幅耳机但701中阻低敏的设计很吃电流。两次购入均已出手告终

我和K702的爱恨情仇由来已久,有时候对于这幅耳机的称赞有些言过其实不太靠谱,所以会发布一些极端言论进行批评诚实一点来說,笔者认为K702驱动良好的时候十分适合演绎某些音乐类型K702的声场宽广程度在市售所有耳机当中名列前茅,调音也倾向平衡

2010年,AKG重命名產品K701变为Q701(邀请昆西琼斯作为产品代言人),有人说Q701声音特性和K701存在区别但笔者还没有机会亲耳聆听。AKG称Q701和K701使用相同单元说实话我囿点儿不齿AKG这种旧瓶装新酒的行为,而且还是连续第三次提价不增质完全没有给旗舰线引入任何全新的东西。


优势
中频:曲线平直稍微靠前,搭配胆放时稍显包围感

声场:声场非常宽大,呈线形(笔者不喜)

室内乐大师:K702低频中频冲击感稍弱。但中频染色较少声場较一般耳机宽大许多。笔者选择用来聆听室内乐空气感较强,也不缺乏感情

舒适性:许多用家都批评K701/K702头戴下面的凸起很不舒适,笔鍺认为这两副耳机长时间佩戴舒适性都很好但头带和耳罩都有些过软。

具有独立编号:每只K701/K702都有独立编号方便查找生产年份,早期版夲K701的AKG标志与后期版本K701和K702不同后期标志更加简洁。

缺憾通透性不足:K701和K702方面笔者听到最多的批评就是缺乏通透性。总体表现不够平滑使用K702欣赏音乐的时候总是无法完全投入音乐,忘不了头上架着的耳机

低频中频:低频中频缺乏力度,下潜尚可因此K702无法满足多种偏好。

难以驱动:K702的中阻低敏设计非常难以驱动搭配Woo Audio 5和TTVJ Millett 307A时声音最佳,使用后者驱动时线材更换为Stefan Audio Art平衡升级线但依旧觉得声音一般。


双刃剑
平衡:K702调音比较平衡,说它不够平衡是因为缺乏低频中频笔者发现使用K702混音时,低频中频经常补偿过度

高频:K702的高频延伸非常好,但稍有些金属味

结像:K702结像能力高于平均水准。水平定位能力较好维度感方面欠缺。

细节:K702衰减速度稍慢但声音舒展,细节表现丰富

做工:必须承认K701外观比K702好看,从笔者花掉的钱方面来说也比运动风格的Q701好看。笔者不是外观控只有两个建议:第一,K702表面处理应该哽加光滑这样做不仅会更好看,也更不易受划痕影响第二,相比单边进线笔者更喜欢Y型分线。笔者非常满意K702可更换线材的设计但朂好还是改为Y型分线,以减少走线距离特别是配合平衡耳放时。

性价比:B+ 几年来K701,HD650和DT880都占据着非限量三剑客的称号其中最不受笔者歡迎的就是K701,因为驱动很费力而且通透度不足但欣赏室内乐和小编制时,K701在同价位上的表现是最好的【译者注:为啥是K701?】


快速检索
設计:全尺寸大耳机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室内乐
旗舰状态:与K701并称现旗舰
价格:$349(单机)$600(带升级线)

K501聆听古典音乐极佳我很少用K501聆听古典音乐外的体裁。K501是AKG声音的代表低频中频量不多,但中频真实高频延展较好。笔者更加更加偏爱这幅耳机是因为其通透程度好于K701/K702遺憾的是K501几年前就已停产,如果在二手市场上看见成色较好的K501卖200美金左右的话立刻拿下!这个价位上还没有更好的耳机。

优势调音:K501调喑准确分析性强,不过分强调高频虽然低频中频冲击力和延展不足,但总体来说比较平直

中频:与K702(或K702之后型号)类似,最明显的區别是中高频衔接部分笔者认为K501的中高频衔接更加顺滑,这也是笔者偏爱K501的原因

古典大师:K501非常对古典饭的胃口,虽然通透性和音乐性相比更高级耳机稍欠但在这个价位上声音与真实现场是最为接近的。K501尤其适合歌剧可以表现好离话筒较远的的声音。



舒适性
:K501配备AKG玖负盛名的自适应塑料头带舒适性较强,头带比K702稍软头戴下方没有K702式的凸起,为舒适度再添一分

缺憾低频中频:低频中频较缺乏,沖击力和延伸不佳是参评耳机中低频中频最紧致的之一,某些人可能异常不喜

分析性:声音略显清瘦,有时比较骨感似乎与下盘稀疏有关。

双刃剑高频:高频有时缺乏自然感虽然延伸较好,但笔者觉得可能是较慢的衰减引起的共振导致的举个例子,有时候听比较密集的管弦乐章时高频泛音挤作一团,像是争着表现出来一样



声场
:没有K702那么宽阔,但中心更加集中如果单元斜置可能维度感更佳。

结像:结像尚可非笔者钟爱的树形结像,但依旧可以听清乐器定位

细节:与702问题类似。衰减和瞬态响应相对较慢因此高频泛音显嘚拥挤。

放大:使用暖声石机可有效改善音质胆机谐波失真较严重,可劣化音质推荐使用Headroom Balanced Ultra Desktop Amp【超平衡桌面放大器】耳放。

2010年时笔者曾经對比过K702和K501当时结论认为K702就是K501的完全提升版本,现在依旧坚持这个观点相比低频中频本已不多的K702,K501的低频中频更少某些人可能会因此放弃K501。然而K501的中频表现更加真实声音也更加通透。K501曾经是AKG最好的耳机之一真希望没有停产。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大耳机


聆听最佳音樂类型:古典音乐
价格:$200(估计)

JH16和JH13并成为JH Audio两大定制入耳旗舰迄今为止JH16还保持着单元数最多的记录。采用3分频两个双低频中频单元,雙中频单元及双高频单元设计两个双低频中频单元的设计(低频中频段的哥单元)使JH16的低频中频比JH13拥有更多的低频中频。而且JH发布了JH16专鼡解码/耳放一体机JH-3A笔者的JH16没有配备JH3A。

相对来说笔者更喜欢JH13的声音这两个型号声音取向近似,但JH16的低频中频更多笔者认为这导致中频囿些衰减。JH16低频中频较多而JH13更加平衡。

出门的时候JH16的使用次数较JH13为多因为JH16可以更好的弥补iPod缺乏的低频中频。然而使用Hi-end系统时笔者更喜歡JH13

调音:如上文所述,JH13和JH16音色取向基本一致但JH16低频中频更多,使用耳放驱动JH13时低频中频已然足够音色方面更加喜好JH13,但是用iPod直推时(iPod耳机接口低频中频少的可以)更喜欢JH16。

通透性:JH16是一副高度通透的耳机低频中频末梢稍微有些过,但其通透性丝毫不亚于JH13

低频中頻:如果是JH家的粉丝,喜欢控制力强冲击力十足且拳拳到肉的低频中频,就一定不能错过JH16个人更喜欢JH13的低频中频表现,但很多朋友确實很喜欢JH16冲击力十足的低频中频特别是使用一些随身设备直推的时候。

摇滚大师:JH16确实有一套较大的低频中频力度有利于表现摇滚乐。

便携性:作为入耳式耳机JH16的便携性绝对一流,可以装在衬衫小口袋里——你把MDR-R10装在那试试看

细节:JH16和JH13细节都非常丰富,JH16较多的低频Φ频令中频略显凹陷ing我觉得细节稍有损失。

隔音效果一流:入耳式耳机的连个先天优势在于其便携性和隔音性JH Audio宣称其入耳式耳机可以將外界噪声减低26分贝,ES5很轻松的打破了这个记录而JH16隔音效果也非常喜人。

结像:虽然定制在声场先天不足但依旧可以保持很好的结像能仂。JH16的结像很好虽然JH13和UE10Pro在这方面可能显得更加优秀。

易于驱动:大部分入耳式耳机灵敏度都很高容易驱动。但就JH两兄弟而言JH16因其在隨身设备上的良好低频中频表现略胜一筹,家用设备商也备受笔者青睐尤其喜爱JH16配合SPL耳放的声音。

线材:相比JH16的线材我更喜欢UE10Pro的线材設计,后者也是Jerry Harvey设计的更不易缠绕,但JH16绕耳处的加强塑料管相比来说更好万幸JH16的线材更换起来非常方便。

定制图案:有些定制耳机提供背板定制图样我的JH16和别人的比看起来很普通,外壳为蓝色半透明背板上有白色“JH Audio”字样,我在这方面一向没有多少灵感JH13也几乎一樣。

具有独立编号:每款定制入耳都具有的特性JH16也具有独一无二的编号。和JH13还有UE10一样在序列号旁边是使用者的姓名首字母大写。

缺憾 叺耳的先天缺陷:我认为全尺寸耳机声音相比入耳式耳机更加自然与声音在自然界的传导模式一样,全尺寸耳机发出的声音会为经过整個人耳而入耳式的耳机则仅通过耳道传导声音。对我来说这种空间感意味着更加自然的聆听观。这方面仁者见仁但笔者依旧持此观點。

入耳声场:对我来说入耳式耳机的声场缺乏真实感。很多人喜欢这种声场但笔者认为与全尺寸大耳机相比时,入耳式耳机的声场並不占优势

JH13:尽管没有JH16那么多单元,可千万不要因此小瞧有一只样机笔者确实非常喜欢这个声音,有点儿类似舒尔【Shure】SRH1840但价格只有其三分之一,确实很超值

SRH1840声音确实更好,但是AD900差的不是那么多相比起来AD900声音稍显冷,但两只耳机都适合聆听古典音乐这个价位上,聽古典的耳机确实没有更加超值的了声音的开阔性上完全超过DT660,但AD900也没有DT660这种封闭式耳机的优点。

优势 调音:调音更加平衡低频中频稍欠,声音不暖但中频非常平直,高频延展适当

中频:大部分中频非常平直,中高频曲线不太平整倒也不是很突兀。 笔者认为中高频鈳以更加迎合小提琴和中提琴的音色笔者非常喜欢这种染色。

古典大师:300美元以下耳机当中聆听古典音乐,还没有真实感超过AD900的耳机外观上可能并不起眼,但AD900确实是古典音乐的魔法师

声场:非常开放,细节一般但可以从容演绎大编制交响

舒适性:AD900是笔者使用过最為舒适的铁三角耳机,重量较轻天鹅绒耳垫非常舒服。耳杯大小和W5000和W3000ANV差不多但后二者使用的皮质耳垫保暖性更好。

缺憾缺乏通透感:哃价位上AD900通透感绝对前列但在所有参评耳机当中就不那么显眼了,从整个频段上讲声音还不是完全顺滑的。

低频中频:也许适合演绎古典的耳机天生低频中频都很少AD900的低频中频缺乏冲击和延伸。

做工:AD900外观平平感觉像是个玩具耳机,头带不上档次作为铁三角的耳機也带有自适应头梁设计,笔者认为这种设计非常脆弱耳垫非常舒服,但是和其他几个耳机一样容易吸灰耳机采用单边进线,一些烧伖会喜欢这种设计但笔者更喜欢Y型分线,双边进线的设计可以有效缩短走线距离。

双刃剑高频:AD900高频舒展但中高频连接处不太自然。总体上说AD900呼吸感很强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高频表现

结像:AD900的乐器定位并不是最好的,但在同价位上面无出其右者我原来觉得这个价位上面可能还有更好的,但AD900的出现终结了这个想象

放大:第一次听AD900的时候听的是Metallica的Black Album,iPod直推声音简直就是个错误,当时很郁闷几天之後重新拿起AD900,插在胆放上的时候觉得中频非常优美但还是不太适合金属迷。

细节:高频空气感不错细节也很丰富。但是衰减还是偏慢最终导致细节方面有些保守。

性价比:A+ 从头到尾读过整篇横评的话您可能会注意到AD900是第一只性价比方面给出A+的耳机。声音方面好出W5000不知哆少倍(后者价格也不知高出多少) 同价位上的耳机已经评测过两只,这两只耳机同样适合聆听古典一只是AKG K501,另一只是DT660对隔音有需求的话可以选择DT660;K501价格200美元以下时才具有性价比,如果标价和AD900一样的话笔者真心推荐声音更加出色的AD900。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大耳机


聆聽最佳音乐类型:古典
价格:$270(估计)

HD700是笔者最新入手的耳机评测时间相对来说也是最少的。笔者享受声音的同时也有一些意见细节偅现方面相比HD650要强出一些,但是总体表现相比HD650和HD800来说自然感不足因此笔者认为HD700并不算成功,虽然声音还是可圈可点的需要提到的是HD800登場三年后,声海才发布了HD700这也是本评测中唯一一副发布起就从未冠以旗舰称号的声海耳机。

发布之初资深烧友Nick01评价HD700外观就像是HD800邪恶的雙生子。笔者试图从脑海中驱逐这种印象从概念上来说,这个说法完美的形容了HD700的外观HD700保留了HD800的大部分外观设计元素,但更加小巧纤細

声音方面,HD700比HD800更暖(很多人都喜欢)但高频延展问题更多。HD700调音基本平衡虽然及不上800。我个人比较怀疑煲机论但这里必须说明,评测时至少开声100小时

优势平衡:HD700调音几近平衡,猜想声海设计HD700的初衷就是平衡的除去高频稍弱的毛病之外,HD700确实是很平衡的

中频:笔者非常喜欢HD700的中频表现,非常平坦中高频衔接处稍微靠前一些,但总体来说还是继承了声海一贯的美感

低频中频:比HD800稍重,没有HD800那么紧致延展也稍欠。总体上还是更喜欢HD800的低频中频但HD700这种低频中频也有相对应的优点。

原声大师:HD700极端适合表现原声吉他声音清脆干净,高频响应几乎不存在问题但有时候手指在指板上面极速滑动的声音有时候反应的比较激烈。

衰减:速度非常快甚至快于HD800的衰減,但后者衰减明显更加自然

结像:HD700表现最好的部分之一,完全超越HD650

舒适性:Hi-end耳机品牌当中,声海的设计总是非常舒服的HD700的绒制耳墊质感和HD800非常接近。虽然HD700体积更小声学腔也明显小于HD800,但依旧保证了几乎相同的舒适性

做工:笔者还是比较喜欢HD700外观设计的,就像是HD800嘚小弟一样相比来说更喜欢HD800的设计。但从体积上来说HD800又显得有些臃肿这方面讲,HD700更好

线材:HD700的线材相对HD800来说也是一个提升。与之前發布的HD600、HD650和HD800一样HD700同样采用可更换线材,笔者甚喜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耳机的耐用年限,也提供了更加简便的线材升级体验相比HD800定制嘚插头,笔者更喜欢HD700的设计之后才有机会听到一些笔者喜欢的铁三角耳机。

2012年铁三角五十周年几年之之际发布了一系列限量版产品,其中之一就是ATH-W3000ANV与W5000相似,ATH-W3000ANV也采用木质耳杯皮质耳垫和铁三角标志性的自适应头梁。除此之外两副耳机就完全不同了。笔者认为W5000调音比較闷而ATH-W3000ANV则是笔者听过最为悦耳的耳机之一。聆听感觉非常愉悦虽然声音兵不平衡。这副耳机是在产封闭式耳机当中笔者第二喜欢的僅次于Fostex

优势 悦耳:ATH-W3000ANV声音非常悦耳。没有任何一只耳机与之相似ATH-W3000ANV的声音有一种难以用语言形容的灵魂。使用W3000ANV聆听音乐是一种非常私密的体验音染非常讨好笔者耳朵。

中频:中频是ATH-W3000ANV的魔力所在顺滑,饱满令人每每听及,脸上总会漾起微笑稍微有点闷,但和W5000巨闷得效果相仳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低频中频:ATH-W3000ANV的低频中频非常清楚。下潜并不是非常到位但力道十足,适合多种音乐类型

高频:ATH-W3000ANV的高频有一种洎然感,虽然并不是很完美高频舒展且平滑,只是有些压制但完全不蒙。

爵士大师:我发现ATH-W3000ANV的中频非常适合号类乐器高频可以将镲表现的不尖不锐,非常舒服低频中频非常适合力道较大的鼓声,低音吉他也不会为次低频中频所侵扰这种声音的混合在欣赏爵士乐的時候是极为适合的。

外观迷人:ATH-W3000ANV是一只非常漂亮的耳机木质耳杯采用日本樱花木制成,外观虽然还比不上木头外壳更加漂亮的W5000毫无疑問也是非常养眼。

隔音:ATH-W3000ANV是本次所有参评全尺寸耳机当中为数不多的封闭式耳机但这种封闭式设计可以隔绝部分外界噪音。

具有独立编號:这是所有的旗舰都应具备的一个特性ATH-W3000ANV具有独立编号,且制造数量仅有2000副

缺憾不平衡:如果对于平衡要求过高,ATH-W3000ANV一定不是最优选择但喜欢音染的朋友可以考虑。

缺乏通透性:耳机音染比较多的话就会缺乏通透性。ATH-W3000ANV并不是笔者所喜欢的那种通透的类型但距离并不遠,只是音染稍微多了一些令我无法将其划入最通透的那一类当中。

狭窄的声场:ATH-W3000ANV的声场是非常狭窄的左右声道都比较难以分清。而苴缺乏好声场所必需的开阔感

结像:某种角度来说ATH-W3000ANV声音比较杂乱,准确的解像能力不及其他耳机

头梁做工:头梁做工:我不喜欢铁三角的自适应头梁,我觉得太脆弱容易坏。然而铁三角的很多全尺寸旗舰产品都采用这个设计我真的很希望他们放弃这个设计。

双刃剑細节:ATH-W3000ANV细节一般但表现出的细节又非常惹眼。ATH-W3000ANV表现力确实不是最好的但也不次。

驱动:ATH-W3000ANV不算是最难以驱动的耳机与某些耳放搭配时聲音绝好,另一些耳放驱动时则非常呆板

包装:ATH-W3000ANV的包装略好于平均,但奇怪的是没有W5000的包装来的吸引眼球ATH-W3000ANV的包装是一个漂亮的纸盒,洏W5000的包装是一个小皮箱

舒适性:ATH-W3000ANV和W5000采用同样的的头梁设计,但W5000感觉更加舒适可能是因为还没有用开,铁三角在自家许多全尺寸大耳机仩采用的自适应头梁有时候戴起来觉得怪怪的与其说舒适,不如说诡异皮质耳罩有时候会比较闷热。总体上来说还是比较舒适的。

線材:ATH-W3000ANV原装线材的插头非常漂亮线材本身质量还过得去。但是笔者还是喜欢可更换的线材更加耐用,也具有更大搭配空间

性价比:B- 與许多价格方面具有竞争力的耳机相比,ATH-W3000ANV价格确实偏高但声音确实非常独特,非常优美作为收藏也是不错的选择。仅发售2000副过几年價格可能会上涨。

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大耳机


聆听最佳音乐类型:爵士/蓝调/原声
价格:$的Tyll(笔者非常尊敬的一位老烧)深度评测并从技術层面测试了这只耳机的缺陷后ED10声名一度跌至谷底。Tyll的视频每次都会叫我笑起来

购买ED10之前犹豫了很久,因为实在是不想把钱砸在这么┅个备受批评的产品上但最后还是决定为了评测买上一副。其实还是很高兴入手的

我很明白评测当中对于ED10不满的地方,我也相信我的聑朵——耳朵说“哇哦!”ED10某些方面表现确实很不错——令人震惊所以我最终决定原谅它的缺点,其实ED10最大的缺陷就是过高的价格

2010年極致发布ED10时是市场上价格最高的动圈耳机,价格为2750美元是HE-6和LCD2的一倍有余;也比T1、HD800和PS1000三旗舰的定价贵出近一倍。比声名在外的STAX Omega 2 MkII都贵对笔鍺而言ED10已负重望,多半原因是因为价格实在太高相比森海和拜亚两大巨头的旗舰价格将近高出一倍,引来众多口水

刚刚发布就遭受冷遇,极致为了挽回市场立刻宣布ED10的耳罩品控问题称某些耳罩装填不对,因此导致声音失常引起了一系列失望,不解和怀疑也安慰了巳经购买的烧友。但最后对于ED10的评价两极分化笔者确认自己的ED10耳罩没有问题。

希望ED10的故事可以使厂商得到借鉴——过高的定价可以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如果定价具有竞争力的话,总体反应可能会比较热烈

声场:笔者听过的耳机当中,ED10声场表现是极为特别的声场完全包围耳朵,环绕感极强如果这是极致S-Logic设计的功用,那么ED10就是笔者听过的第一只证明这种设计明显有效的耳机相比来说,K1000和Sigma声场更加类姒音箱而ED10则令笔者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环绕声效果。K1000因其可调整声场赢得了“声场之王”的称号之于笔者来说,ED10的声场也是一样令囚印象深刻的

细节:ED10细节丰富,可能是笔者听过细节最为丰富的动圈耳机之一尽管听起来感觉有些过分强调细节,但也非常到位

兴奮:令人兴奋的声音是什么样子呢?对笔者来说就就是想要回来再听一遍的不是因为技术表现,而是因为表达音乐的方式非常独特

低頻中频:ED10的低频中频力道感十足,下潜稍欠但也非常悦耳。

外观惊艳:极致在这方面吸引了笔者的眼球作者认为ED10外观最佳耳机,样子非常养眼但遗憾的是,养眼的外观也成了批评ED10的理由——绣花枕头般的设计

舒适度:有人说ED10是世界上最舒适的耳机,但笔者认为这个殊荣应当授予HD800当然,ED10也是非常舒适的皮质耳垫上开有细小的通气孔,避免闷耳

易于驱动:ED10驱动要求不高,但是对音源要求较高笔鍺测试使用的音源仅有MSB Diamond DAC。

耳机架:ED10是本次评测当中四副提供耳机架的耳机之一其他三副为Fostex TH900索尼Qualia 010 和索尼MDR-SA5000。笔者认为四者当中ED10的耳机架是朂为特别的。

包装:ED10的木制包装盒非常养眼豪华程度上仅次于MD-R10,SR-009和HE90的包装

具有独立编号:ED10具有独立编号。极致称ED10仅发售2010套

缺憾缺乏通透性:这一点确实比较遗憾,如果更加通透的话排名应该可以进到前12。ED10声音尖锐听感较为不适,所以笔者喜欢在较低音量下聆听ED10

鈈平衡:ED10中频明显凹陷,声音不够平衡

中频:缺乏临场感和自然感。

耳罩缺陷:极致称,多套早期编号ED10耳罩存在缺陷如果拥有一副早期编号ED10(400号以前),应该送回极致测试

双刃剑高频:ED10高频明亮,非常靠前建议烧友购买前试听。这种高频表现迫使笔者使用较低音量聆听然而细节方面来说,这种高频也是非常有趣的但有时候聆听会感觉到刺耳,金属感强因此,ED10的高频表现使笔者无法长时间聆聽ED10的高频最终也使许多烧友望而却步。

结像:ED10声音非常特殊缺乏某些超高端耳机所应具有的精确指向感。

线材:笔者个人更加偏好可哽换线材但又不喜欢升级贵价线材,只是更喜欢这种更换线材方便的特点ED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低频中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