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ppt》中的“郑既知亡矣”中的‘矣’是什么意思?高中必修

&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之《烛之武退秦师》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之《烛之武退秦师》课件
[导读]烛之武退秦师 秦 晋 之 好 晋国和秦国的关系:盟友 两家两姻 退 避 三 舍 晋国和楚国的关系:争霸 春秋时期形势简图 秦 晋 郑 楚 秦 晋 围 郑 形 势 图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次攻城。 《孙子兵法·谋攻篇...
烛之武退秦师
晋国和秦国的关系:盟友
晋国和楚国的关系:争霸
春秋时期形势简图秦晋郑楚
秦 晋 围 郑 形 势 图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次攻城。
《孙子兵法·谋攻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
以:因为于:对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军:驻军。名→动言于郑伯=于郑伯言使:派若:如果
辞:推辞翻译贰:从属二主。
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
为:做(什么)
用:重用是:这过:过错
(烛之武)许之
夜:在夜里。名→状(烛之武)夜缒而出翻译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
亡:使…灭亡。
敢以(之:这事)烦……
越:跨过。
以:而(来)。
鄙:把…当作边邑。名意动其:这件事
以为:以之为
东道主:东边道路上的主人
行李:使者
共:通“供”
乏困:缺少的(东西)。形作名尝:曾经翻译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为:给济:渡河
(晋君)许君焦、瑕
版:防御工事
夫:发语词
何厌之有:有何厌
厌:餍,满足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东:向东。名作状封:把……当作疆界。
肆:扩张。
利:使……得利
说:通“悦”
戍:守卫形作动翻译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之:代指秦军
夫人:那人
因:依靠而:却敝:损害
所与:所结交的人。
知:通“智”
武:战时应遵守的道义准则勇武其:还是。表婉商语气
去:离开翻译叙事结构
亡郑利晋而阙秦
晋忘恩负义,不可共事
二、善于分析利弊。
一、善于利用矛盾。
三、善于揣摩心理。
烛之武的游说艺术
四、讲究语言艺术。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越国以鄙远(
与郑人盟(
唯君图之(
既东封郑(
阙秦以利晋(
名词→动词
驻军,驻扎
意动,把……当作边邑
订了盟约;建立同盟
计划,考虑
意动,把……当作疆界
使……得利
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夜缒而出(
朝济而夕设版焉(
名词→状语
词类活用在东边在西边
在早上;到黄昏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动词→名词
恩惠,好处
形容词→名词
臣之壮也(
越国以鄙远(
共其乏困(
壮年的时候
边远的地方
缺少的东西
形容词→动词
因人之利而敝之(
肆其西封(
词类活用损害扩张、延伸
烛之武退秦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退却
使……亏损
使……灭亡
(烛之武)许之(主语)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
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
敢以(之)烦执事(宾语)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省略句特殊句式
以其无礼于晋
(于晋无礼——介词结构后置)
且贰于楚也
(于楚从属——介词结构后置)
佚之狐言于郑伯
(于郑伯言——介词结构后置)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于君有益——介词结构后置)
(有何厌——宾语前置)倒装句特殊句式判断句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
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
无能为也已(矣)
共其乏困(供)
秦伯说,与郑人盟(悦)
失其所与,不知(智)通假字(古/今)
贰于楚也(从属二主、有二心/数词二的大写)
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
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
越国以鄙远(把……当作边邑/粗鄙、低下)
亦去之(离开/往)
微夫人之力(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
关于《左传》
《左传》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作者在选材、描写和评论时,往往带有自己的褒贬和爱憎。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文学修养,对许多大小历史事件,作了深刻而生动的记述。
关于《左传》
《春秋左氏传》
《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
《孟子》十三经返回
占卜之书,神秘而哲理至深
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集
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各国制度
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
秦汉以前有关各种礼仪的论著汇编
重在史事的陈述
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
论述封建孝道的专著
专载孟子的言论、思想和行迹
训解词义,诠释名物,经学家多据以解经
主要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
品德与社会
Copyright& 北京学而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京ICP备号-1)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学习卡使用时间剩余(天):
学习卡订购热线:
(早7:00到晚22:30)
高中语文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必修1)
观看1053265次
已免费观看3分钟
,仅需10秒,注册成功后收看更多课程!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
如您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扫码下载同桌100APP在手机上观看学习视频更轻松!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 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亦去之。
一 熟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晋、秦两国为什么要围攻郑国?
2.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的?
3.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兵的?
4.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
5.以今天的观念审视这则故事。
二 辨析下列括号里的词语的不同意思。
若:1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2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3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说:1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2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 秦伯(说),与郑人盟
辞& 1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 停数日,(辞)去
3 不(辞)劳苦
鄙& 1 言语粗(鄙)
2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微& 1 人(微)言轻
2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3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之& 1 辍耕(之)垄上
2 子犯请击(之)
3 是寡人(之)过也
4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三 结合上下文。翻译下列句子,并体会人物对话的言外之意。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6.夫晋,何厌之有?
7.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河北省唐山市] 赞赞赞!学习成绩上涨了好多!太棒了!
赞<span id="fc_span_
[安徽省淮北市] 多亏了同桌100学习网,要不到哪去跟孩子补习啊。
赞<span id="fc_span_
[四川省泸州市] 真心不错
赞<span id="fc_span_
[四川省攀枝花市] 讲得好棒
赞<span id="fc_span_
[山东省莱芜市] 呵呵呵呵呵呵呵
赞<span id="fc_span_
[吉林省长春市] 挺自然'好
赞<span id="fc_span_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本节主讲老师简介
女,中教中级职称
语言生动幽默,课堂氛围活跃,具有亲和力。课堂内容丰富且突出重点,语言明了、有条理,很容易使学生明白。
高中语文第5课《荆轲刺秦王(1)》(必修1)
讲师:侯胜兰
高中语文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必修1)
讲师:张媛媛
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上)》(必修1)
高中语文第2课《诗两首-再别康桥》(必修1)
讲师:张媛媛
高中语文第5课《荆轲刺秦王(2)》(必修1)
讲师:侯胜兰
高中语文第2课《诗两首-雨巷》(必修1)
讲师:张媛媛
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下)》(必修1)
高中语文第7课《纪念刘和珍君》(必修1)
讲师:侯胜兰
高中英语Unit 2《世界英语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Part 1)》(必修1)
讲师:袁东辉
高中语文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必修1)
讲师:司曙霞
Copyright(C)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博习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必修Ⅱ《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梳理练习
必修Ⅱ《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梳理练习 一、通假字 1、无能为也 已 (已通矣) 2、 共 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 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一
必修Ⅱ《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梳理练习一、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已&通&矣&)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3、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一、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义1、夜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2、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3、共(供给)其乏困4、夫晋,何厌(满足)之有5、郑既知亡(灭亡)矣6、师(古代二千五百人为一师。泛指军队)必退7、辞(推辞、推托)曰:&臣之壮也&&&二、一词多义若(A.像 B.假若、如果C.你)夫(A.成男子 B.句首语气词,无实际意义 C.那,那个)微(A.稍微 B.如果、没有 C.如果、没有,如果不是)之(A.往,到 B.的C.代秦军)焉(A.助词 B.何,为什么 C.哪里 D.兼词&于之&在这里E.代词,它)三、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君知其难也(驻军,名词活用动词)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使&&为边境,名词的使动用法,往西,名词作状语)3、越国以鄙(以&&为边邑,名词意动)远(远方,边远的地方),君知其难也四、文言句式1、晋军函陵(省略句)2、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3、且贰于楚也(状语后置句)4、佚之狐言于郑伯(状语后置句)5、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五、翻译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译文:我壮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如今龄大了,不能干什么了。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译文: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译文: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昧地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译文: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5、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矣。译文: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找您,这是我的过错。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349001.html
相关阅读:
下一篇:没有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