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受电弓在跑的过程中受电弓有升降运动吗

一种用于受电弓的升降弓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受电弓的升降弓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牵引机车技术领域,尤其设计一种用于受电弓的升降弓装置。
背景技术受电弓是电力牵引机车从接触网取得电能的电气设备,安装在机车或动车车顶上。受电弓通常包括滑板、上框架、下臂杆、底架和升降弓装置。升降弓装置是用于控制受电弓升弓或降弓的装置。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升降弓装置为气缸弹簧式控制装置,其主要包括一个降弓气缸和一组拉伸升弓弹簧。当降弓气缸内没有通入压缩气体时,设于降弓气缸内的压缩降弓弹簧产生的力矩大于拉伸升弓弹簧产生的力矩,降弓气缸内的压缩降弓弹簧起到降弓作用,受电弓处于降弓状态。向降弓气缸内通入压缩气体时,压缩气体克服压缩降弓弹簧的力矩,使拉伸升弓弹簧起作用,从而实现受电弓的升弓操作。然而,上述气缸弹簧式控制装置采用气缸进行降弓,采用弹簧进行升弓,这使得升降弓装置的结构过于复杂,生产成本较高。有鉴于此,亟待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另辟蹊径设计一种新的用于受电弓的升降弓装置,不仅实现受电弓的平稳升弓、降弓,并且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特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用于受电弓的升降弓装置,该升降弓装置能够实现受电弓的平稳升弓、降弓,并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特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受电弓的升降弓装置,所述受电弓包括底架和下臂杆,所述下臂杆的后横杆与所述底架铰接;所述升降弓装置包括气囊,所述气囊底部与所述底架连接,所述气囊顶部通过牵引部件与所述后横杆连接;所述牵引部件随所述气囊充气带动所述下臂杆绕所述后横杆向上转动、随所述气囊放气带动所述下臂杆绕所述后横杆向下转动。优选地,所述牵引部件为钢丝绳组件,所述钢丝绳组件中部支撑于所述气囊顶部,所述钢丝绳组件前端与所述底架连接,所述钢丝绳组件后端与所述后横杆连接。优选地,所述气囊顶部连接有蝴蝶座,所述钢丝绳组件中部支撑于所述蝴蝶座的弧形顶壁,且所述蝴蝶座的顶壁设有限制所述钢丝绳组件横向位移的第一限位部件。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件为设于所述蝴蝶座顶壁第一弧形凹槽,所述钢丝绳组件中部设于所述第一弧形凹槽中。 优选地,所述升降弓装置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前端与所述底架铰接,所述蝴蝶座内侧设有前后延伸的固定板,所述连接板的后端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钢丝绳组件前端与所述固定板连接。优选地,所述固定板前端设有向上前方凸出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钢丝绳组件前端插装于所述第一通孔中,并通过螺母与所述弯折部连接。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后横杆连接的调整板,所述调整板的底壁为向下前方凸出的弧形,所述钢丝绳组件的后端贴合设于所述调整板底壁、并与所述后横杆连接,且所述调整板设有限制所述钢丝绳组件横向位移的第二限位部件。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部件为设于所述调整板底部的第二弧形凹槽,所述钢丝绳组件的后部设于所述第二弧形凹槽中。优选地,所述后横杆上连接有第一副板,所述第一副板和所述调整板上对应设有至少一组横向连接孔,所述第一副板和所述调整板通过设于其中一组所述连接孔中的螺栓组件连接,且每组所述连接孔中的至少一者为腰型孔。优选地,所述调整板上部还设有纵向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连接有用于微调所述调整板位置的调节螺栓。优选地,所述后横杆上连接有第二副板,所述第二副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钢丝绳组件的后端部插装于所述第二通孔中、并通过螺母与所述第二副板连接。优选地,所述气囊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气囊对称设于所述下臂杆的纵向杆两侧。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受电弓的升降弓装置,其包括气囊,所述气囊底部与所述底架连接,所述气囊顶部通过牵引部件与所述后横杆连接;所述牵引部件随所述气囊充气带动所述下臂杆绕所述后横杆向上转动、随所述气囊放气带动所述下臂杆绕所述后横杆向下转动。采用这种结构的升降弓装置,当需要受电弓升弓时,操作人员按下升弓按钮,升降弓电磁阀得电,机车车辆开始给受电弓供气,压缩空气从气囊底部气路接口进入气囊,气囊充气膨胀,其顶端向上运动,克服受电弓自重产生的降弓转矩,通过牵引部件带动下臂杆绕后横杆向上转动,进而带动与下臂杆前横杆连接的上框架上升,当气压达到最小升弓气压时受电弓开始平稳升弓,受电弓与接触网接触时,气囊气压继续增高,直至达到气阀板上精密调压阀设定值。当需要受电弓降弓时,只需将气囊中的气体排出,气囊由于自重下降,通过牵弓I部件带动下臂杆绕后横杆向下转动,受电弓实现降弓。由此可见,采用上述气囊式升降弓装置能够通过气囊的膨胀和收缩带动下臂杆绕其后横杆转动,实现受电弓的升弓和降弓。与现有技术中通过气缸降弓、通过弹簧升弓的升降弓装置相比,大大简化了升降弓装置的结构,降低了升降弓装置的生产成本。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升降弓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右视图。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底架100 ;下臂杆200 ;后横杆201 ;第一副板2011 ;第二副板2012 ;纵向杆202 ;气囊I ;牵引部件2;[0030]蝴蝶座3 ;第一限位部件31 ;固定板32 ;弯折部321 ;连接板4;调整板5 ;第二限位部件51 ;连接孔52 ;调节螺栓5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为提供一种用于受电弓的升降弓装置,该升降弓装置能够实现受电弓的平稳升弓、降弓,并且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特点。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出现的方位词“横向”、“纵向”分别指的是图2中上下延伸的方向、左右延伸的方向,“前”、“后”指的是图2中左侦U、右侧;这些方位词的出现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基准而设立的,它们的出现不应当影响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升降弓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右视图。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受电弓的升降弓装置,受电弓包括底架100和“工”字型下臂杆200,该下臂杆200具有纵向杆202和设于纵向杆202两端的前横杆、后横杆201,前横杆与受电弓的上框架连接,后横杆201与底架100铰接。升降弓装置包括气囊1,气囊I底部与底架10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气囊I顶部通过牵引部件2与后横杆201连接;该牵引部件2随气囊I充气带动下臂杆200绕后横杆201向上转动、随气囊I放气带动下臂杆200绕后横杆201向下转动。采用这种结构的升降弓装置,当需要受电弓升弓时,操作人员按下升弓按钮,升降弓电磁阀得电,机车车辆开始给受电弓供气,压缩空气从气囊I底部气路接口进入气囊1,气囊I充气膨胀,其顶端向上运动,克服受电弓自重产生的降弓转矩,通过牵引部件2带动下臂杆200绕后横杆201向上转动,进而带动与下臂杆200前横杆连接的上框架上升,当气压达到最小升弓气压时受电弓开始平稳升弓,受电弓与接触网接触时,气囊I气压继续增高,直至达到气阀板上精密调压阀设定值。当需要受电弓降弓时,只需将气囊I中的气体排出,气囊I由于自重下降,通过牵引部件2带动下臂杆200绕后横杆201向下转动,受电弓实现降弓。由此可见,采用上述气囊I式升降弓装置能够通过气囊I的膨胀和收缩带动下臂杆200绕其后横杆201转动,实现受电弓的升弓和降弓。与现有技术中通过气缸降弓、通过弹簧升弓的升降弓装置相比,大大简化了升降弓装置的结构,降低了升降弓装置的生产成本。还可以进一步设置上述牵弓I部件2的具体结构。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上述牵引部件2可以具体为钢丝绳组件,钢丝绳组件中部支撑于气囊I顶部,钢丝绳组件前端与底架100连接,钢丝绳组件后端与后横杆201连接。采用这种结构,向气囊I充入压缩气体、气囊I体积膨胀时,带动钢丝绳组件的中部向上运动,由于钢丝绳组件的前端与底架100连接,则钢丝绳组件后端逐渐绷紧,当气囊I上升带来的钢丝绳组件对下臂杆200的力矩大于下臂杆200绕后横杆201转动所需力矩时,下臂杆200在钢丝绳组件后端施加的拉力作用下开始绕后横杆201向上顺时针(根据图1确定)转动,实现受电弓的升弓。当气囊I中的压缩空气开始排出时,气囊I顶端的钢丝绳组件中部随气囊I下降,钢丝绳组件对下臂杆200的力矩逐渐减小,下臂杆200受其自身重力影响下绕后横杆201向下转动,受电弓回到降弓状态。由于钢丝绳组件的强度较大、且柔性较好,因此采用钢丝绳组件作为前端连接底架100、后端连接后横杆201的牵引部件2,能够保证受电弓的升弓和降弓的稳定性,延长升降弓装置的使用寿命。当然,上述升降弓装置并不仅限采用钢丝绳组件作为牵引部件2,还可以采用刚性部件(例如连杆)连接气囊I顶端和下臂杆200。还可以进一步设置钢丝绳组件中部的支撑方式。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上述气囊I顶部连接有蝴蝶座3,钢丝绳组件的中部支撑于蝴蝶座3的弧形顶壁,且蝴蝶座3的顶壁设有限制钢丝绳组件横向位移的第一限位部件31。采用这种结构,将钢丝绳组件中部支撑于蝴蝶座上,由于蝴蝶座3的顶壁为平滑的弧形,这使得钢丝绳组件中部的曲率较小,钢丝绳组件在升弓、降弓过程中前后移动的运动轨迹也比较平滑,相比较将钢丝绳组件的顶端支撑于转角较尖锐的凸起部的结构,这种结构的钢丝绳组件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剪切力均较小,保证了受电弓升弓、降弓时的平稳性。此外,采用上述第一限位部件31能够保证钢丝绳组件在升弓、降弓过程中只发生纵向位移、不发生横向位移,避免产生横向力矩,进而避免升弓、降弓过程中上框架横向倾斜,保证升弓、降弓的位置准确性。具体的方案中,上述第一限位部件31为设于蝴蝶座3顶壁第一弧形凹槽,钢丝绳组件中部设于第一弧形凹槽中。这样,第一弧形凹槽两侧的凸缘能够限制钢丝绳组件发生横向位移,且这种第一限位部件31还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制作方便的特点。可以想到,上述第一限位部件31并不仅限于两个凸缘形成的第一弧形凹槽,还可以在蝴蝶座3的弧形顶壁上直接开设弧形通道,将钢丝绳组件设于该弧形通道中,同样能够起到限位的作用。还可以进一步设置上述钢丝绳组件前端与底架100的具体连接方式。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上述升降弓装置还可以包括连接板4,连接板4的前端与底架100铰接,蝴蝶座3内侧设有前后延伸的固定板32,连接板4的后端通过螺栓组件与固定板32连接,钢丝绳组件的前端与固定板32连接。采用这种结构,向气囊I充入压缩气体后,由于钢丝绳组件前端通过固定板32、连接板4与底架100连接,当蝴蝶座3随气囊I膨胀向上升起,带动钢丝绳组件的中部随之升起时,钢丝绳组件的前端绷紧、对连接板4施加一定的力矩,当该力矩大于连接板4由于其自身重力产生的力矩时,连接板4开始绕其前端相对于底架100发生逆时针(根据图1确定)转动。这样,使得钢丝绳组件在升弓过程中,其前端也上升,以使钢丝绳组件在升弓状态时前端和中部的竖向距离减小,即整个钢丝绳组件形成的曲线更加平缓,更有利于钢丝绳组件后端对下臂杆200施加拉力,进一步增强升弓的平稳性。具体的方案中,上述固定板32前端可以设有向上前方凸出的弯折部321,弯折部321设有第一通孔,钢丝绳组件前端插装于第一通孔中,并通过螺母与弯折部321连接。采用这种结构,采用向上前方凸出的弯折部321与钢丝绳组件连接,能够进一步改变钢丝绳组件前部的延伸方向,以使钢丝绳组件的延伸方向更加平缓,避免钢丝绳组件中部的曲率过大,以便钢丝绳组件的后端对下臂杆200施加拉力,保证钢丝绳组件的工作稳定性。可以想到,上述钢丝绳组件与底架100并不仅限于上述连接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还可以进一步设置上述钢丝绳组件后端与下臂杆200的具体连接方式。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上述升降弓装置还包括与后横杆201连接的调整板5,调整板5的底壁为向下前方凸出的弧形,钢丝绳组件的后端贴合设于调整板5底壁、并与后横杆201连接,且调整板5设有限制钢丝绳组件横向位移的第二限位部件51。采用这种结构,通过调整板5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改善钢丝绳组件的曲线形状,相比较直接将钢丝绳组件后端与后横杆201连接的结构,这种结构使得钢丝绳组件更容易向下臂杆200施加拉力,避免升弓、降弓过程中出现“死点”或突然震动等现象的发生,进一步保证升弓、降弓的平稳性。此外,与第一限位部件31的作用相似,采用第二限位部件51同样能够保证钢丝绳组件在升弓、降弓过程中只发生纵向位移、不发生横向位移,避免产生横向力矩,进而避免升弓、降弓过程中上框架横向倾斜,保证升弓、降弓的位置准确性。同样地,在具体的方案中,上述第二限位部件51可以为设于调整板5底部的第二弧形凹槽,钢丝绳组件的后部设于第二弧形凹槽中。这样,第二弧形凹槽两侧的凸缘能够限制钢丝绳组件发生横向位移,且这种第二限位部件51还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制作方便的特点。可以想到,上述第二限位部件51并不仅限于此,还可以在调整板5上直接开设弧形通道,将钢丝绳组件插装于该弧形通道中,同样能够起到限位的作用。还可以进一步设置上述后横杆201与调整板5的具体连接方式。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上述后横杆201上可以连接有第一副板2011,第一副板2011和调整板5上对应设有至少一组横向连接孔52,第一副板2011和调整板5通过设于其中一组连接孔52中的螺栓组件连接,且每组连接孔52中的前侧孔为前后延伸的腰型孔。采用这种结构中,通过设于一组连接孔52中的螺栓组件连接后横杆201和调整板5后,由于至少一者是腰型孔,因此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调节螺栓53在腰型孔中的位置来调节调整板5的位置,从而调整钢丝绳组件对后横杆201的拉力,增强了升降弓装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此基础上,上述调整板5上部还设有纵向螺纹孔,螺纹孔内连接有用于微调调整板5位置的调节螺栓53。采用这种结构,操作人员还可以通过调节螺栓53的旋进或旋出来进一步调节调整板5相对于后横杆201的位置,从而更进一步保证升降弓装置的适应性和准确性。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上述后横杆201上连接有第二副板2012,第二副板2012上设有第二通孔,钢丝绳组件的后端部插装于第二通孔中、并通过螺母与第二副板2012连接。采用这种结构,通过设置第二副板2012能够简单、方便地实现后横板与钢丝绳组件的连接。当然,后横板与钢丝绳组件并不仅限于这种结构,还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上述升降弓装置的气囊I数目可以为两个,两个气囊I对称设于下臂杆200的竖杆两侧。工作过程中,两个气囊I同时膨胀或收缩,能够从两侧同时给下臂杆200施加相同的力矩,进一步提高升弓、降弓的工作效率。当然,上述升降弓装置还可以采用其他数目的气囊。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受电弓的升降弓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受电弓的升降弓装置,所述受电弓包括底架(100)和下臂杆(200),所述下臂杆(200)的后横杆(201)与所述底架(100)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弓装置包括气囊(1),所述气囊(1)底部与所述底架(100)连接,所述气囊(1)顶部通过牵引部件(2)与所述后横杆(201)连接;所述牵引部件(2)随所述气囊(1)充气带动所述下臂杆(200)绕所述后横杆(201)向上转动、随所述气囊(I)放气带动所述下臂杆(200)绕所述后横杆(201)向下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受电弓的升降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部件(2)为钢丝绳组件,所述钢丝绳组件中部支撑于所述气囊(1)顶部,所述钢丝绳组件前端与所述底架(100)连接,所述钢丝绳组件后端与所述后横杆(20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受电弓的升降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I)顶部连接有蝴蝶座(3),所述钢丝绳组件中部支撑于所述蝴蝶座(3)的弧形顶壁,且所述蝴蝶座(3)的顶壁设有限制所述钢丝绳组件横向位移的第一限位部件(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受电弓的升降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件(31)为设于所述蝴蝶座(3)顶壁第一弧形凹槽,所述钢丝绳组件中部设于所述第一弧形凹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受电弓的升降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弓装置还包括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的前端与所述底架(100)铰接,所述蝴蝶座(3)内侧设有前后延伸的固定板(32),所述连接板(4)的后端与所述固定板(32)连接,所述钢丝绳组件前端与所述固定板(3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受电弓的升降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2)前端设有向上前方凸出的弯折部(321),所述弯折部(321)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钢丝绳组件前端插装于所述第一通孔中,并通过螺母与所述弯折部(32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受电弓的升降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后横杆(201)连接的调整板(5),所述调整板(5)的底壁为向下前方凸出的弧形,所述钢丝绳组件的后端贴合设于所述调整板(5)底壁、并与所述后横杆(201)连接,且所述调整板(5)设有限制所述钢丝绳组件横向位移的第二限位部件(5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受电弓的升降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件(51)为设于所述调整板(5)底部的第二弧形凹槽,所述钢丝绳组件的后部设于所述第二弧形凹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受电弓的升降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杆(201)上连接有第一副板(2011),所述第一副板(2011)和所述调整板(5)上对应设有至少一组横向连接孔(52),所述第一副板(2011)和所述调整板(5)通过设于其中一组所述连接孔(52)中的螺栓组件连接,且每组所述连接孔(52)中的至少一者为腰型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受电弓的升降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板(5)上部还设有纵向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连接有用于微调所述调整板(5)位置的调节螺栓(53)。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受电弓的升降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杆(201)上连接有第二副板(2012),所述第二副板(2012)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钢丝绳组件的后端部插装于所述第二通孔中、并通过螺母与所述第二副板(2012)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6、8-11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受电弓的升降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I)的数目为两个, 两个所述气囊(I)对称设于所述下臂杆(200)的纵向杆(202)两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受电弓的升降弓装置,其包括气囊,所述气囊底部与所述底架连接,所述气囊顶部通过牵引部件与所述后横杆连接;所述牵引部件随所述气囊充气带动所述下臂杆绕所述后横杆向上转动、随所述气囊放气带动所述下臂杆绕所述后横杆向下转动。采用上述气囊式升降弓装置能够通过气囊的膨胀和收缩带动下臂杆绕其后横杆转动,实现受电弓的升弓和降弓。与现有技术中通过气缸降弓、通过弹簧升弓的升降弓装置相比,大大简化了升降弓装置的结构,降低了升降弓装置的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B60L5/32GKSQ
公开日日 申请日期日 优先权日日
发明者陈明国, 周维, 李军, 曹秀峰, 钱世勇 申请人: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9.7.4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受电弓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受电弓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97|
上传日期: 00:46:47|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受电弓
官方公共微信&&&&&&& 身份证号码:16xxxx
&&&&&&& 【摘 要】本文通过对深圳地铁2号线233车正线接触网失压的故障分析,对受电弓在线检测系统的数据进行检验分析,从受流的状态对故障时大电流深入进行剖析,重点提出天海受电弓的缺陷问题,为受电弓的换型提供参考。
&&&&&&& 【关键词】受电弓;在线检测;电流分析;导流线
&&&&&&& 1、概述
&&&&&&& 深圳地铁2号线列车受电弓采用天海受电弓,每个受电弓安装4根碳滑板。正线接触网采用刚性接触网,出入段线及段内采用柔性接触网。
&&&&&&& 2、故障调查分析
&&&&&&& 2.1、故障经过
&&&&&&& 0车福田下行保安发现出站时接触网冒火花,列车继续运行至侨香下行进站时,接触网瞬间无网压后自动恢复,站内停妥后司机重合高断正常。侨香站有乘客反映2车厢有烧焦味,列车清客下线。
&&&&&&& 2.2、故障调查
&&&&&&& 本次接触网无网压故障的原因为2332车受电弓导流线安装螺栓烧断、导流线垂落,对车顶放电所致,具体分析如下:
&&&&&&& 2.2.1、列车故障诊断数据分析
&&&&&&& 查看MAVIS数据,故障时刻列车失压后,报&空调紧急通风逆变器激活&及逆变模块的相过流故障(列车失压的伴随故障),未见其他故障信息。
&&&&&&& 2.2.2、列车监测照片分析
&&&&&&& 查看湾厦上行监测照片, 21:35分时列车受电弓状态良好,次日07:07分时2332车受电弓第3、4根碳滑板一位侧2根导流线已垂落,由此可以推断2332车在8:19-8:34之间(即故障时间段),在福田-侨香下行时,受电弓碳滑板导流线最多只有6根在正常状态。
&&&&&&& 3、列车检查及试验情况
&&&&&&& 3.1、正线检查情况
&&&&&&& 安托山存车线进行列车功能检查,受电弓升降弓、高断分合功能正常。因存车线条件限制,未对车底箱体及受电弓进行检查。
&&&&&&& 列车空车从安托山存车线回蛇口车辆段过程中无异常。
&&&&&&& 3.2、库内检查情况
&&&&&&& 检查车底高压箱内高速断路器、电抗器、接触器模块、逆变模块、外部电抗器及其连接铜排等外观良好,无放电痕迹;对主电路回路进行绝缘测试,测试结果正常。
&&&&&&& 检查2车受电弓发现,弓头6根导流线与上框架连接端的安装螺栓均熔断,仅有受电弓第1、2根碳滑板的一位侧2根导流线还处于连接位置,其旁边的平衡杆两端关节轴承及安装铰链均严重烧损,弓角二位侧车顶平台前端及绝缘子有放电痕迹。
&&&&&&& 3.3、接触网检查情况
&&&&&&& 对香梅北~安托山下行区间进行接触网巡检,未见异常。
&&&&&&& 4、故障原因分析
&&&&&&& 2332车第3、4根碳滑板的一位侧导流线的DT铜接线鼻子(DT35mm2)与上框架的安装接触面接触不良,导致严重发热氧化,致使DT铜接线鼻子的安装螺栓熔断。
&&&&&&& 在后续的运行中,其余3组导流线因无法满足列车正常的载流量而过流、导致安装螺栓熔断,平衡杆成为导电体而严重烧蚀。
&&&&&&& 列车运行过程中导流线晃动,使得落下的导流线与车体放电拉弧,接触网跳闸。
&&&&&&& 4.1、基本尺寸及测量
&&&&&&& 受电弓落弓高度:正线接触网正常导高4040mm,最低导高4000mm;受电弓在正线升弓状态情况下,碳滑板离车顶地板高度分别为:正常600mm、最低560mm,如图1所示。
&&&&&&& 弓角导流线长度:400mm,1号碳滑板距离平台前端的水平距离是140mm,碳滑板间距是2mm,1号和2号碳滑板间距是18.5mm,1号碳滑板接线螺栓距离平台前端最小距离为254mm。
&&&&&&& 4.2、检查结论
&&&&&&& 1号和2号碳滑板导流线垂落,在列车运行中产生晃动,存在接触平台前端的可能。导流线脱落下垂端与绝缘子距离至少有150mm,其不会与绝缘子接触而导致放电。
&&&&&&& 4.3、列车电流分析
&&&&&&& 深圳地铁2号线静态下列车的额定总功率P约为2*(220+25)=490KW,列车的额定总电流约为490/1.5= 327A;列车动态下额定总功率Pe约690*4+490=3250KW,额定运行电流Ie约为=2167A;每一个受电弓正常的载流量是:3.5A。
&&&&&&& 每根受电弓弓头导流线截面积为35mm2,额定电流175A。
&&&&&&& 受电弓导流线等效电路分析(图2导流线1-1解释为第一根碳滑板1位侧,以此类推)
&&&&&&& a.受电弓正常受流状态
&&&&&&& 4.4、接触网录波数据分析
&&&&&&& 233车在侨香下行站录波数据(图7)为7600A(正常保护电流5000A),接触网跳闸,导流线(1-2)与车顶平台碰壳接地。
&&&&&&& 5、措施与建议
&&&&&&& 对受电弓导流线进行重点普查,开展天海受电弓换型项目的研究。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火车受电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