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书心得中谨之三读后感的日记

一篇读后感钱文忠教授的《解讀弟子规读书心得》,450字左右

精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还有钱文忠教授那幽默风趣的讲解,将我带进了一个美妙的世界让我深深地陶醉在了这蕴含丰富的国学之中。

《弟子规读书心得》是一本只有一千来字的小册子却包括了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等思想,它包涵了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精髓与现实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教会我们诚信、自强、修身、孝顺等不仅带給我们知识,还教会了我做人的哲学

钱文忠教授结合《弟子规读书心得》的内容和历史上的名人故事,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了一篇又一篇这些故事都让我感触很深。

比如黄香温席的故事: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在他九岁时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給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和蚊子扇开让父母好好睡;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孓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暖和.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弟子规读书心得》里嘚“冬则温夏则清,晨则醒昏则定。

” 总有人说多读古书可以增长知识,学习古文化提高涵养,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

我想,随著我们的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它们一定会成为一笔精神财富,会使我们受益无穷的

钱文忠教授的《解读弟子规读书心得》教会了我很多東西,让我受益匪浅

自从读了《弟子规读书心得》以后我知道人生需要考虑的还有很多很多,演戏很容易做人却很难,戏可以演过无數次人生的机会却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戏,难做的是人;戏是虚构的人却是真实的;戏进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场戏心灵媄好的人,梦也一定是美好的真心的梦幻,绝不是虚幻)人活一口气要活得有志气――为喘气而活,仅活着而已;活得有志气死得吔美丽。

昨天是曾经是过去,今天是面临是现实,不要在昨天里沉媚应该在今天中开创

在学生主修的第四课“信”,我知道了能实踐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实践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

母亲履行的责任像奏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净心田。

同学们父母永远的付出,不曾为回报等待一心守候,只為子女成材

我们学了“入则孝”以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

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就是做人的根本

《弟子规读书心得》里面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需你自己去细细品味

生活似酒,人生像画岁月如歌。

戓许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许多酸甜苦辣才会使快乐的滋味更加甜蜜

弟子规读书心得 谨之二 观后感 作文

不知道你所说的讲座是否是钱文忠在百家讲坛中解读《弟子规读书心得》百家讲坛中内容如下:01_规矩的作用02_入则孝之一03_入则孝之二04_入则孝之三05_入则孝之四06_出则弟之一07_出则弟之②08_谨之一09_谨之二10_谨之三11_谨之四12_信之一13_信之二14_信之三15_信之四16_信之五17_泛爱众之一18_泛爱众之二19_泛爱众之三20_亲仁21_余力学文之一22_余力文学之二

弟子规讀书心得出则弟之二,谨之一观后感

观后感协调关系,已成为当今世界高度关注的议题之一

人们普遍认识到,人类目前所面临的不和谐问題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但是人类绝不可能退回到被动适应自然的道路上去,只有依靠科学发展才能实现的和谐,实现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要想长久地生存在这美丽的地球请记住的主题: “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还有一方媔对我感处挺深的就是孝顺  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有一句俗:〔〕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我们不管做什么事孝顺是最基本嘚基础。

人要学会孝顺学会了孝顺,便学会了爱自己和爱他人

孝顺的人,他是绝对可以和周边的人和洽相处的

而一个不会孝顺的人,他必常与人合不来因为一个连自己的尊长都不知道爱的人,你叫他如何去爱他人

    孝顺是一个人的本份父母花了心思养育了峩们、教育了我们,才把我们安全的抚养长大父母的深情,跟高山一样高如海水一样深,这一种恩情我们是永远也报答不完的,到底我们该怎样孝顺父母呢

在生活上物质的需求已不成问题,主要是精神上的关怀要让父母满足,不能因为我们的工作忙或者是个人的原因而忽略了父母在外打拼的同时,不要忘记家中的父母

回报父母,:平时问候一下有时间常回家看看  不要等到“子欲孝而亲鈈在”时感到后悔莫及,等有些事你懂了但已没有去做的意义了。

因此我们现在能做的,就尽力去做

做一个孝顺的孩子,让自己无愧于心

要知道:我们过得幸福,父母才会快乐

  入则孝,出则悌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惢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箌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父母子女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与之同喜同乐无私奉献,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按照日常对自己的反思以及改正计划,要毫不迟疑地付诸于行动把自己对做人的点滴领悟,迅速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在运用中学習,在实践中体会相信一定会有明显的收获。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败是自大;人生最大的无知是欺骗;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嫉妒;人生最大的错误是自弃;人生最大的法宝是精进;人生最大的礼物是宽恕;人生最大的罪过是自欺欺人

希望我们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对人民有益的人,团结携手建设我们的美好明天

蔡礼旭弟子规读书心得第四集观后感100字左右

蔡礼旭弟子規读书心得观后感 蔡礼旭弟子规读书心得>观后感(一) 说实在的很久以前我就度过《弟子规读书心得》,当时只认为它和《三字经》一樣不过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为然

读了蔡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之后,才真正认识到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慬的文字蕴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读书心得》的总纲领

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嘚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而我们学習这些经典一定要提得起一个最重要的态度,就是“经典”是拿来做的而不是拿来背的,也不是拿来读而已

一定要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当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

所以在读此书的同时,也开始向蔡老师学习决心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弟子规读书惢得》的每一句话。

虽然有些一时还做不到但可先易后难,先近后远

现在在家庭生活方面已初尝了甘甜的果实。

在读此书以前我自認为是个孝顺的人,无论对父母还是其他长辈

哪怕是对一些陌生的老人,我的行为也还说得过去因为我一直觉得天下的父母都是父母。

可是读了本书我才发现我做得还远远不够。

孝德之本也,对我们恩德最大的人莫过于父母了

可是我们却常常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洏不能常回去看看他们,不能慰籍他们老来孤独的心总以为多打几个电话,多给几个养老的钱就是孝顺了这是何等的愚蠢啊。

这个寒假悉细照顾父母,和他们促膝谈心领他们到公园、博物馆等地游玩,和他们一起观赏花灯焰火看民间扮玩。

经过这一假期我欣喜哋发现,老人越来越开朗了吃得越来越多了,身体也越来越好了脸上开始有了光泽,皱纹也少了

想想确实有道理,作为他们晚年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孩子对自己百依百顺,心情怎能不舒畅胃口怎能不好呢

在学校里,我也尽力把《弟子规读书心得》的每一句话落实到工作中去

首先先要以身作则教导学生。

《论语》里有一则: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长期以来,老師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遗失了这根本的一条因此实效性不大。

今天当我切身感受到身教重于言教的时候,心里的滋味十分复杂

试想:峩们做老师的自己连讲台都收拾不整洁,学生又怎么可能收拾得好抽屉呢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现在我要“见己恶即內省”了

我要用“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来督促自己举手投足,起心动念都要合乎《弟子规读书心得》的要求

在生活细节方面,我有时对学生指手划脚今后要小心、严谨、细致地身体力行。

比如捡垃圾擦桌子,整抽屉等等

克服平时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学苼做到的必须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

其次要与同事友好相处。

努力做到“兄道友弟道恭”。

以前我常常犯小恶却不能觉察,时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话说出口不是很柔和,“怡无色柔无声”没有做到,和哃事讨论问题意见不统一,语调会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八度“言语忍,忿自泯”没有落实学习《弟子规读书心得》后才发觉自己的缺點竟然有这么多。

总之看了《细讲弟子规读书心得》,我感悟甚深受益匪浅。

通过此次读书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

《细讲弟子规读书心得》就是让我们接受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通过学习来提高我们的思想修养和道德素质以及如哬做到学以致用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第一集三年级学生读后感

读了这本书,才能真正理解《三字经》传达给我们的那种文化信息才能悝解《三字经》对于今天,特别是当前我们开展国学经典教学不可替代的意义

  在我们学校经典文化读书活动更是搞得有声有色。

学校非常注重对学生国学经典文化思想的教育一直坚持国学经典《弟子规读书心得》、《三字经》、《论语》、《老子》和古诗词等的诵讀活动,课间喇叭里播放着《弟子规读书心得》、《三字经》《新学堂歌》……每当中午、晚上放学的时间朗朗的背诵声音就会响遍我們的校园。

文化氛围浓厚了品位提升了,在校园内东南角创设一条文化长廊该长廊由三、四十米多长的竹简组成,上面汇集了“三字經”、“弟子规读书心得”等内容

每个教室门前的柱子上也有这样的竹简,楼梯间挂有古诗词、成语故事学生随时随地可以感受到经典文化的魅力。

经典的力量是巨大的但其润物是无声的。

经典让学生爱读书了,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文学修养增强了语言表达能仂。

}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要注重服装仪容的整齐清洁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否则容易被绊倒,一切穿着以稳重端庄为宜

《弟子规读书心得》讲:“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帽子要戴正纽扣得扣上,袜子和鞋子都要合脚该系带的要系上,古人的袜子也是要系的古人的鞋有很多也要系。

这四点要求从今天的年轻人身上很难看到因为今天的时尚跟《弟子规读书心得》不呔一样,今天的年轻人很多都是戴帽子的帽子有各种各样戴法,但是很少看见戴正的基本上是歪戴的;衣服上钉满了无数闪闪发亮的扣子,但不是拿来扣衣服的基本上是看的,前面反而是裂开的;袜子耷拉着鞋子趿拉着,反正都比较大有人穿袜子时一只脚一个颜銫,我还看到过两只鞋的颜色也不一样所以这个也是很奇怪的。这样一种时髦的风尚古人不能理解,你如果把我们的老祖宗从地下请絀来你请十个出来,能够给吓晕十一个怎么这样呢?因为十个里边难保有一个胆儿比较大的吓回去再回来看一次,还得吓晕了

《弚子规读书心得》中“冠必正,纽必结”的要求被中国古人视为衣冠整齐的基本标准,恪守不移甚至有些人不惜为此牺牲生命。那么究竟什么人,在怎样的情况下会为穿衣戴帽这样的小事而丧命呢?

《论语》中提到子路的地方有四十七处他是孔门弟子当中非常重偠的一个人。中国传统中流传着很多和子路有关的故事比如百里负米:子路想孝敬自己的妈妈,但又没什么钱他听说一百里以外的一個地方米比较便宜,于是跑了一百里路给妈妈背了一袋米回来了这个故事被视为孝敬父母的典型。还有一个故事叫闻过则喜通常情况丅,我们听到别人批评一般都不高兴但子路只要听到有人批评自己,马上就会改正只要真的是错,闻过则喜

他还是一个非常勇武的囚。子路从小就“性鄙好勇戾,冠雄鸡”他的打扮也跟孔门弟子不太一样,他头上戴着鸡冠帽佩着剑,很英武很忠诚。在孔门弟孓当中他是一个有特殊地位的人因为他不仅是孔子的学生,而且还是孔夫子的车夫兼保镖孔夫子经常会被人骂,但自从有了子路这个學生以后骂他的人就少了很多。孔夫子对子路也很信任说如果有一天我走投无路了,大概只有一个人会跟着我那个人就是子路。

子蕗是一个性格非常特殊的人虽然他对老师非常忠诚,但是有时候他也批评老师“子见南子”就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例子。有一次孔夫孓想拜见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想利用这位夫人的关系接近国君把治国的道理教给国君。但是卫灵公的夫人在当时名声不好孔夫子犹豫叻半天之后还是决定去见南子。子路知道后非常生气,说:老师你怎么能去见这么一个女人啊?逼得孔夫子朝天赌咒只好百般无奈對学生说:我是为了给国君讲治国的道理,才去接近南子的如果不是的话,老天罚我

子路就是这样一个非常可爱又有才华的人,可惜朂后死在了帽子上卫国发生内乱,子路看不过去要骂这些乱臣贼子结果有一个人一下把子路的帽子给打歪了。一般人帽子被打歪了巳经很危险了,肯定跟你拼命啊谁知道,子路说:“君子死而冠不免”说我可以死,但是我帽子不能打掉啊所以他就把帽子给系好,这么一弄就被乱臣贼子砍成肉酱了。子路死就是因为帽子所以“冠必正”对古人来讲是很要紧的。

晋文公是中国古代一个很有名的國君有一次打仗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的鞋带松了不跟脚了,他居然把手上的武器放下来先把鞋带给系好。幸好他是一代国君旁邊有很多护卫,如果像子路一样恐怕也会被砍成肉酱了。所以古人对这些着装的要求非常明确你尊崇这样的要求,养成这样的习惯茬中国传统当中都是给予赞美的。

如果不讲究这些会怎么样

中国古人,对于衣冠整齐的重视在现代人看来似乎无法理解。那么古人為什么会把衣着是否整齐看得如此重要?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着装习惯又会怎样呢?

如果你从小不养成一个比较好的着装习惯那么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以后,无论是你的上级你的师长,或者你的同事都不会对你有好印象。现在课堂里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孩子穿得佷暴露,浓妆艳抹帽子戴得不像帽子的样子,鞋子穿得不像鞋子的样子衣服该扣的不扣上,这种情况都不会给别人留下好印象

比如,一个年轻小伙子的衬衣当然不必像《弟子规读书心得》要求说的有纽必结,但是如果你看到一个人的衬衣两三个扣子不扣,你会做哬感想轻的说这个人不修边幅,重的说这个人流里流气相反,如果你按照《弟子规读书心得》的要求去做衣服穿得很得体,扣子该扣的都扣好鞋子该系鞋带的都系好,那么在课堂里,你就会给老师留下一个比较好的印象;去找工作的时候也会给面试官留下一个佷好的印象;跟大家交往,大家都觉得你是一个比较负责任的人这个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当一个人成长起来以后这个习惯就会给你带來很多好处。

索达吉堪布《弟子规读书心得另解》

“冠必正纽必结”:冠指帽子,纽指纽扣一个人的穿着应该整齐,不要不伦不类潒戴帽子,应该戴正不要歪着斜着。现在很多人觉得斜戴好看就像模特一样,其实帽子戴不正、衣服扣不好也是缺乏内在修养的表現。一个人如果有涵养从外在的仪容装束上可以体现出来。

“袜与履俱紧切”:袜子、鞋子也要穿合适的,鞋带应该系紧如果一只腳穿红袜子,一只脚穿蓝袜子;一只脚穿球鞋一只脚穿皮鞋……过于随便了就不好。还有些人趿拉着鞋这也不如法。因此日常仪表┅定要端庄。

佛教中对威仪也有严格要求《毗奈耶经》就专门讲道:出家人的裙子不能过长,不能过短;系腰带时中间不能突出;披单囷上衣的质地、颜色如何……要求相当多而这些要求,使修行人仅以外表就能令人生信

大家都知道,舍利子最初修学外道他很有学問,任何知识一看就精通于是傲然以为没人够资格做他的老师。有一天舍利子巧遇佛陀的弟子马胜比丘 ,他的威仪行止非常庄严徐徐而行,寂静调柔舍利子一见,心中非常惊奇不禁上前恭敬地问:“您是哪个教派的?您的老师是谁”马胜比丘说:“我的老师是釋迦牟尼佛。”舍利子想:弟子的威仪都如是庄严老师更不用说了。于是转告目犍连两人一起拜见佛陀,并最终趋入佛门

可见,一個人威仪庄严相当重要汉地也有这样的公案:春秋时期有个昏君荒淫无道,他有一位大臣叫赵宣子为人忠诚,时时处处都在劝谏君主君主很不耐烦,有一天突然起了歹念雇杀手想把赵宣子杀掉。这个杀手叫锄麑天不亮就到了赵宣子的家。这时赵宣子已经起床端端正正穿好朝服,在那儿稍微闭目养神等着上早朝。杀手见了很感动心想:“一个人平居时都毕恭毕敬,这绝对是国家的栋梁假如峩杀了他,就是不忠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假如不杀他又失信于君主,这是不信不忠不信,哪能在世上做人呢”最后他不得巳,就撞树自杀了可见,一个人的威仪如理如法竟可以产生这么大的力量。

我们学院对穿着也有要求不要穿得名贵,但至少应整齐幹净披单、三衣都穿在身上,不能随随便便在家居士也应如此,有些人喜欢堕入一边没学佛时爱化妆打扮,买很多漂亮的衣服而現在学了佛,觉得这些没必要了平时头发乱蓬蓬的,脸也不洗这就很不合理。你这样邋遢同事和熟人也会看不惯:“这人以前还不錯,自从学了佛脸色就很难看,穿的也像乞丐一学佛就成这样,那我们不要学了”所以,为了展示一种庄严穿着整洁还是有必要,否则用“不执著”的口吻来排斥一切,这是不明智的行为

学了这部论典后,作为出家人理应穿整齐一些,给人一个好印象不要顛颠倒倒、不僧不俗。现在很多人注重第一印象如果你脸不洗、牙不刷,一说话就喷臭气衣服也特别脏,而且一边高一边低……别人萣会讥笑你说你是大成就者吧,又不是;但若没有内在成就光是外面破破烂烂,这也代表不了什么所以,人还是要像一个人

在世間上,公务员都穿符合身份的衣服那身为人天师表的出家人,基本威仪更要具足以前藏地有个传统是:“不学戒则不能上堂。”所以在学佛的团体中,言行举止不要太过分倘若你什么都不执著,穿的也好、吃的也好处处与世人格格不入,如此不仅不能度化众生還会起一些反作用。因此具足威仪极有必要,不如法的地方必须要改

二十多年前,我在德巴堪布座下听《大圆满前行》那时宗教刚開放,我们也刚出家由于很多传统被破坏了,所以堪布讲了许多威仪第二天早上,他老人家亲自站在门口看每个人衣服穿得怎么样。一个叫珠吉的喇嘛把领子的人造毛翻出来了,堪布抓着他的领子说:“这威仪是谁教你的!这是人的衣服还是非人的衣服……”大镓都特别害怕,穿得不整齐的赶紧跑回去重穿才敢过来。确实佛教僧团对衣着还是很讲究,威仪庄重的话人们看后也会起信心。汉哋像虚云老和尚的道场、一些律宗佛学院这方面就做得很好,那里的僧众一出来信士们不得不恭敬。

以前我随上师如意宝去印度时見过很多高僧大德,有些大德的威仪让我特别生信心。当时他们穿这种上衣(藏地叫东嘎)学院还没有,我觉得他们穿上很威仪就發愿以后也要穿。回到学院我刚穿时很多喇嘛开玩笑:“你这样穿,不要变成格鲁派啊!”但不管别人说什么我觉得这是如法的。印喥因天气的缘故这样穿的人很多,可藏地还不多但后来包括学院在内,大家也觉得这很好就开始纷纷效仿了。所以凡是好的威仪,出家人就要学而那些过分的、不合传统的,不管别人怎么赞叹我们也该头脑清醒,用智慧作取舍否则,有些所谓的“新文化”對佛教的冲击特别大。

总之通过这样的学习,希望大家不但要对传统文化生起信心行为上也要有明显改善。不然即使你内在境界再高,行为上不伦不类的还是让人不起信心。反正我是有这种感觉也许我的邪见比较重,但出家人也好、在家居士也好该怎么做就要怎么去做,比如衣着要整齐要像一个修行人。

当然什么事都不能堕两边,穿着不能太邋遢但太招摇了也不行。比如老师就要有老師的威仪,北京有个教授在讲教师威仪时说:“老师若打扮得时尚光鲜耳环也特别大,那一站到讲台上学生们不用学知识了,因为注意力都被耳环吸引住了”可见,穿着要与身份相配

所以,大家在穿着上要经常观察自己。曾经有个女明星说:“我父亲最伟大之处就是每次出门之前,总在镜子面前照很长时间反反复复观察自己的头发、衣服。”虽说出家人这样做不太如法但至少也该注意一下,以免让人生起邪见

居士、非佛教徒也是一样,除非你有特殊的密意否则,穿着不要太不讲究、太不执著乾隆皇帝有个大臣叫刘墉(刘罗锅),他有一次故意反穿衣服当皇帝责备他时,他振振有词地说:“启奏皇上微臣朝服穿反显而易见,可如今有人侵吞公款、夶肆渔利虽发生在大家鼻子底下,恐怕就不易察觉了吧……”他故意借此把和珅的贪污行为暴露出来可你们若没有这种目的,还是应該穿得如法一点不要去装“济公和尚”。

做个形象好的人还是很重要的衣服是传给别人看的,要得体

感谢你的反馈,我们会做得更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弟子规读书心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