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怎么理解

3.18论语逐句-事君尽礼中的发心之处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孔子说啊,对于自己的上级,这个“君”啊,在现代,我们把它当成是上级。对于自己的上级,在侍奉他的时候,或者是在为他工作的时候呢,礼数非常的周全。尽礼啊,这个尽,就是指全用光了,所有的礼数都用光了。比方说吃饭的时候,领导坐主座,因为座位是有主次的。然后夹菜也都给他去夹,斟酒也都给他斟,对领导的所有的礼数是一点儿都不缺的。别人呢就认为这是一种,人以为谄媚,就认为这个人呢,可能是有点溜须拍马的意思啊。字面的意思很简单啦,我们对待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当然这是加引号的这样的人啊,尤其是我们的上级,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呢,它其实也是讲究一个度的。这个度呢,在这一句话里面来讲,不是指我们自己的认识。我们自己说这个够了还是不够,这个礼数是周全还是不周全,而是讲旁人的看法。
从这句话里面来看呢,我们能学到两点。第一点是什么呢?一个再好的人啊,做一件很正确的事情,都是有可能被别人误解或者甚至是嘲笑的。这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第二点呢,就是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呢,要注意一个度。并不是说一件正确的事情啊,我们认为正确了,我们也照着这个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方法去做了,那这样的话,别人也会这样来认可你。所以呢自己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呢,要考虑一下,考虑一下这个事情的影响,以及我们是否能够承担这个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因为有的时候有的人做事情呢,不是为自己做的,他是做给别人看的。但你做给别人看呢,结果达不到你预期的效果,那这个事情你肯定把它做错了,搞砸了。是吧?我们看现在的社会当中,有很多人对自己的上级啊,确实是有这种谄媚。我们都不讲事君尽礼了,因为现在的这种所谓的礼呢,实际上我们以前也讲过,这个礼,礼节的礼啊,它是道理的理的一种外化,一种日常生活当中的形式化。就是它是要合理的。
合于礼节实际上等于是合于道理。为什么讲是合于道理呢?比方说一个下级和一个上级说话的时候呢,应该是有上下之分的。这个是道理呀,因为本来就是上下级嘛。但如果这个下级呢他没有这个足够的谦逊。有的时候下级呢,我们自己其实在工作当中经常会犯这个错误,自己虽然身为下级,但是很看不上这个上级。说话呢,难免言语会有唐突。甚至呢还带着一些傲慢。那这样的话呢,就不合理了。不合理呢,就会出现一种反方向的积聚变化,这种反方向的积聚变化那就是,领导能感觉出来这个下级真是不懂事,这种时候领导可能会对待下级的时候也不会那么客气,久而久之,双方之间的这个矛盾呢,就会越积累越多,最后甚至转变成仇恨,越积越深。这个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当中啊,实际上是经常见到的。所以这个时候呢,需要我们上下级之间相处的时候呢,用我们刚才所讲的,君君臣臣,应该是有一个上下的区别在。有了这种区别,其实形成的是什么呢,下级对上级应有的尊重,当然上级也会对下级有尊重了。但是毕竟这两件事情不相同啊,比方说在做一件工作安排的时候,肯定是上级来提出工作计划。下级更多是针对不同情况下的是全盘执行还是提出一些建议,或者是提出一些忠告。大部分情况下呢,因为领导的水平不是特别高啊,大部分的情况下要求下级全盘执行。为什么呢?因为领导他如果自身的管理组织能力不是那么之巧妙的话啊,这个高超的组织管理能力呢,它是化于无形的。下面的被管理者几乎感受不到被管理的状态。但是很多人其实做不到这种很高超的管理能力。
因为在高超的管理当中,你并没有感觉到一个上级的威严存在,而是感觉到像有一个朋友,甚至是像有一个亲人。很多人自己呢,作为一个领导,虽然给了他这么一个职位、一个职务呢,他并不能完全的做到非常自如,非常自在的把这个管理工作搞好,那么这个时候呢,就要求下级来配合他。怎么去配合他呢?简单讲,就是少找麻烦。比方说上级定出来了计划,他可能管理六个人。这六个人如果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己对这个计划的改动,领导的总体计划就几乎等于被毁坏了,计划肯定没法被施行。所以这种时候,管理能力稍微低一些的领导,他会要求下级全盘执行。最起码看起来是全盘执行的。如果再高明一些的领导呢,他就会在这个计划下发之前,就会和下级进行沟通,所以他拿出来的计划,下级感受不到这是一件需要他去接受还是不接受的选择题。下级感受到的就是说,哦,我之前是这样跟领导讲的,他全考虑在内了,他想要做的,就是我想要做的。所以这种时候呢,更高明的领导就会使得下级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呢,比较顺利。但不是所有的领导都能做到这样。更高级别的领导还能做到什么呢?他不仅主动地去向下属征求意见,具体做事的方法,具体做事的流程计划,他还会考虑到下属每一个个体的个性情况,他是什么性格,最近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他处在什么阶段。这个时候呢,这样的领导所收集到的信息,所作出的计划呢,要比刚才我们所讲的稍好一点的领导所作出的计划还要好。因为真正的每一个下属的情况呢,不见得是这个下属汇报的就是最全面的。这个更高一级别的领导呢,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通过自己的思考,通过自己的认识,通过自己的和周边人员的沟通,也就是说靠他自身的能力可以更准确的把握整个团队的状态。包括每一个成员的。甚至比团队成员自身都更清楚这个团成员的情况。因为一个成员可能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啊,有可能是过高或者是过低。因为有自大或者是自卑这种情况存在,或者是过度自信。但从领导的角度,他可能能够以更客观的标准来衡量成员的能力,以及他的自身的情商也好、智商也好。这样的话呢,他所带领的团队呢,就变成了一个自然而然的整体。所以,这样的领导,他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呢,就会稍好一些。但是我们大家碰到的大多数的情况下呢,是第一种领导。就是因为实例很多啊。我们看到很多时候,大家都讲很忙很忙,这个忙的意思就是什么呢?竖心旁,一个亡,就是心跑掉了,心一跑掉,没法去把这些事情考虑的很全面,所以这种时候呢,对我们来讲呢,对领导就要尽量地少找麻烦,尽量地为团队多做贡献,多做服务。而不是说我有个什么想法,我有个什么意见。你有意见有想法可以,但是,要以适当的形式,适当的方式去和团队的核心领导去提。因为如果把这个领导的计划搞砸了,那你作为团队的成员的一分子,也没什么好果子吃。这个呢,是我在踢足球的时候,感受是最深的。一个队长把阵形分布了之后,下面的队员只要出现一个唱反调,或者是自由散漫,整个的一场球赛就全搞砸了。
这个有点像什么呢?像一个乐队啊,领导就像这个指挥。他实际上并不演奏某一样乐器。他是在指挥整个乐队怎么样去把乐章表达出来。只要有一个不管是鼓手也好,小提琴手也好,甚至是一个很不起眼的乐器的成员,他在那乱弹,那整个乐章就全部就被毁掉了。演奏出一个好的音乐,这很难,但是把好的乐章毁掉,这很容易。而且有的时候,乐手还会有什么想法呢?我们大部分时候都是作为团队成员,被领导者,那我们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呢?会说,你这个领导啊,每天站在那里,拿个小棍儿,指挥来指挥去的,你看我们多累呵呵的是吧。这个演奏大提琴,那个演奏小提琴,那个演奏笛子,你倒是轻松啊。但实际上呢,真要把你放到那个指挥的位置上,你就知道,你比他差多了。毕竟要把他放到那个位置上还是有原因的,不是平常随便一个人就可以放在那儿的。你看起来好像他是随便这么一指挥,真把你放在那儿,你就知道了,水平还是差太多了。
所以这种时候呢,我们回到文章当中看,“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这个时候呢,我们讲呢,第一点,你要考虑说自己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啊,总是会有人认为有不合适的地方,你做的把这个礼数都全部做全了之后呢,这是表面的情况啊,你内心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这个只有你自己心里清楚。而重要的是表面还是内心呢?当然是你自己的内心了。你自己在心里究竟是怎么样去想的?如果你自己真的把自己的上级当成一个应该尊重的人的话呢,你会从心里面出发去做那样的事情,而在那样去做的时候呢,往往会有一丝半毫失礼的地方,不会完全的不出一点错误。就好像即便是很恩爱的夫妻呢,偶尔也总是会有一点点口角。如果说一点毛病,一点问题都没有出呢,这是刻意做来的。这个刻意做来的,就好像说是恰恰用心恰恰无。等你真正要用心的时候呢,恰恰无心用。真正当你说我就要把这件事情做好的时候呢,你会发现真的是老出错。等你关注的时候啊,就是当你把心用在这个地方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有的时候说的一些话呢,也不是特别合适,有时候做的一些事,也欠一些火候。所以这种时候呢,我们返回头来讲,还是要讲自己的用心。再一个呢,就是要注意这个影响。因为如果让别人感觉到,因为你做事情把礼数全部尽到,如果让别人感觉到这是在拍马屁,这是在对上级巴结,这样的话呢,也不太好。这种时候呢,你就不如稍微退一退。退到什么地步呢?不是说礼数上你该做的事情你不做了,请领导吃饭,你自己一下就坐到主位上。不是这个样子的,而是说有的时候,你可以稍微靠后一点,也给别人一点点机会,因为毕竟这个团队成员里面不止是你嘛,你不能每次都抢在最前面,给领导夹菜,每次都抢在最前面去迎合领导,这个都不太好了。从你的心里来。自然而然的合理的合乎道理地合乎常理地去做事做人。这个是我们从这句话当中呢可以看到的一点点,以管窥豹,能学到的东西。
好,这句我们讲到这里。
整理:光萤部落
推荐到广播
335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点点滴滴)
第三方登录:3-18、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3-18、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人反以为谄佞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