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理有人说真理存在,也有人说三人成虎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真理?通俗的说是对事物正确的认识。
真理在适用范围内可以重复实践,满足条件,实践的结果都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适用范围内有重复性。
搂主的第一句话是错误的:“什么是真理?通俗的说是对事物正确的认识。”这句话是错误的。
什么是真理。真理是:事物发生与发展的客观存在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就是说:与人对事物的认识无关。不管你认识不认识它,真理就是真理。也不管你是正确地认识它,还是错误地认识它,真理就只有一个,真理还是真理。并不因为你正确地认识了它,它就是真理,更不因为你错误地认识了它,它就不是真理。
人们可以通过学习与实践,提高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从而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就是可以认识真理。
当所有的人对真理都没有正确地认识的时候,并不是就没有真理了,真理仍然客观存在着,只是还没有被人们认识而已。
后半段的意思,基本正确。
其他答案(共2个回答)
的定义,而不是真理的.
真理总是站在少数人的身边,而这就是人的价值体现,为什么有些人堕落在罪恶的深渊,因为他的心理缺少一种东西.那又是什么呢?是真理.他们被罪恶所驱使着,因而他们就失去...
真理是需要时间来证明的,有很多事情现在可能是对的,但是未来也可能是错误的,所以是没有永恒的真理的
约翰福音里面,耶稣说,我就是真理……。真理不是指别的任何道理、做法、事实、行为,而是指这独一的这一个人,是永远长存的,就是耶稣基督。
如果你想思路清晰,那我就给你一个答案:传自西方的哲学根本就没有“真理”这个概念,人家的概念是“真”,也就是“真的”的意思。“真理”是日本人先误译后,再接着传进中...
本质和现象有同一性,说的是“本质和现象”都是同一事物的性质,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两种层次,就像人穿衣服,衣服就是“穿着衣服的这个人”的(你肉眼看到的)现象,而...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地方公务员考试
1.选择试题2.注册/登陆3.开始答题4.提交试卷5.查看成绩6.答案解析
您的位置:&& && && && 试卷题库内容
试题来源: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
[解析] 文段中说的是由于厂商的不负责任的虚假&推广&和大众媒体不加辨别地传播,使得谎言大行其道,误导了相当多的消费者。AB两项失之片面,未提及这些谎言造成的危害。D项只是对现象的描述,而未分析其内在原因。因此本题选C最合适。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第&1&题:阅读理解(子母单选): & &美国最新出版的《科学》杂志报告说,过去200年中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和制造水泥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被海洋吸收了近一半。
& &温室气体被认为会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由化石燃料燃烧和其它产业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1800年时地球大气层的二氧化碳浓度为百万分之二百八十,目前的二氧化碳浓度为百万分之三百八十。但这只是在此期间本应进入大气层的二氧化碳总量的大约一半。占总量另一半的二氧化碳去哪里了呢?
&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层管理署的科学家克里斯托弗&萨宾领导的多国科学家小组分析了1989年到1998年间有关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3项重要研究成果,这3项研究搜集检验了7.2万多个海洋标本,然后得出结论说,在化石燃料燃烧和制造水泥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被海洋吸收了48%。
& &对于地球上逐渐扩展的绿色植被是否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的疑问,萨宾指出,地球上绿色植被的增加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而其他科学家在同一期《科学》杂志发表的相关报告说,在过去200年中,农业垦荒毁林等土地使用格局的变化也导致了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增长,但这与植物的吸收量几乎是持平的。萨宾还认为,海洋吸收二氧化碳很慢,大部分二氧化碳在贴近水面处存留,因此这一吸收过程将会持续几百年。
& &在同一期《科学》杂志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层管理署的另一位科学家、太平洋海洋环境实验室的理查德&菲利在另一篇报告中指出,二氧化碳在水中分解会形成一种酸,这一过程可能会影响海洋生物,但这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加以确定。
& &在实验室检测中,菲利和其他研究人员发现,贴近水面处的二氧化碳量增加会造成包括珊瑚虫、海螺和浮游动物在内的海洋动物的壳溶解。他们认为,到本世纪末,海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海洋动物壳中的钙含量损失25%到45%。1小题>下列关于&温室气体&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温室气体被认为会造成全球气候变暖B&二氧化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C&过去200年中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和制造水泥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被海洋吸收了一半D&1800年时地球大气层的二氧化碳浓度为百万分之二百八十答案解析:2小题>根据原文,下列表述不属于二氧化碳对海洋及海洋生物影响的一项是( &)。A&贴近水面处的二氧化碳量增加会造成包括珊瑚虫、海螺和浮游动物在内的海洋动物的壳溶解B&到本世纪末,海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海洋动物壳中的钙含量损失25%到45%C&二氧化碳在海水中分解会形成一种酸D&在化石燃料燃烧和制造水泥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被海洋吸收了48%答案解析:3小题>对&地球上绿色植被的增加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几十年以前,地球上是没有绿色植被的B&近几十年以来,地球上的绿色植被不断增加C&近几十年以来,地球上的绿色植被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D&农业垦荒毁林等土地使用格局的变化也导致了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增长,但这与植物的吸收量几乎是持平的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如右图所示,船由下游通过船闸驶向上游,A、B是两个阀门,C、D是两个闸门,若船要通过该船闸,那么四个门打开和关闭的顺序应该是( &)。
A.打开C,打开B,关闭B,打开D,关闭C,打开A
B.打开A,关闭A,打开B,打开D,关闭D,打开C
C.打开B,打开D,关闭D,关闭B,打开A,打开C
D.打开D,打开B,打开A,关闭A,关闭D,打开C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只有在静止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才会落在车厢的原来位置
B.人在沿直线匀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
C.人在沿直线加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
D.人在沿直线减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如右图所示,杠杆AOB,D为支点,A端挂一重物G,要使杠杆平衡,在B端加力最小的是( &)。
D.F4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用绳子拴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若绳子突然断了,小球将( &)。
A.在瞬间继续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状态
B.保持绳断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小球运动速度减小,且保持直线运动
D.小球运动速度变大,且继续做圆周运动答案解析:
做了该试卷的考友还做了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难成真理也要防三人成虎--淮网文学语境纵横谈之五
主题帖子积分
白鹭湖, 积分 3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1 积分
白鹭湖, 积分 3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1 积分
我的文章就是我的观点,我凭什么就要回答他为我设的问题?
你支持他,就请你将自己的观点、论据亮出来! ...
见过大言不惭的,没见过这么嚣的哦。果然很有三人成虎的气势。
主题帖子积分
萧湖, 积分 4284, 距离下一级还需 716 积分
萧湖, 积分 4284, 距离下一级还需 716 积分
见过大言不惭的,没见过这么嚣的哦。果然很有三人成虎的气势。
在文学版混,就靠文字说话!
主题帖子积分
白鹭湖, 积分 3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1 积分
白鹭湖, 积分 3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1 积分
在文学版混,就靠文字说话!
哦,明白了。哄哄的。看来文字功夫不错。
主题帖子积分
勺湖, 积分 1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71 积分
勺湖, 积分 1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71 积分
本帖最后由 春水秋望 于
23:32 编辑
在文学版混,就靠文字说话!
记得曾劝导过你:外面的世界很大,建议你朝外望望,不要再有类似不知深浅的想法(你的系列一&&47#)。
单从你们的辩论,你们谁也没有说服谁。当然,将一个人的思想装进别人的头脑,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你们都没做到。而同期的另一场辩论里,“在水一方”网友做到了。同时我们也有幸看到,“在水一方”网友对辩论对手给予了高度的尊敬,并予点赞。
再谈你颇为自得的文字,请问,你的那些文字除了背书就是空洞的说教,这个社会上每一个人都接受了多年的这样教育,写出这种文字值得如此嚣张吗?你对不同的网友,一再提出所谓的论据说和观点说,而当自己引用的论据受到质疑的时候,竟然直面的勇气都没有。“吃到肝肠寸断”网友终止辩论,是不是被你的文字打败,他说得清楚,别人看得明白,你也就不要想多了。
说一下我的两点感受:
1,读书人以辩论为乐,以欣赏一场高水平的辩论为乐。这点,你达到了,别人都失望了。祝贺你。
2,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之前有网友说过,辩品如人品。单论文字功夫,陈张姚、王关戚之类,比你如何?
友情提醒:
& && & 最近陷于论战,你的那个神剧荒芜了。& && & 快沉得惨不忍睹了,有空没空自己抽时间去顶顶,这种事情主要还得靠自己,不是吗?!
主题帖子积分
萧湖, 积分 4284, 距离下一级还需 716 积分
萧湖, 积分 4284, 距离下一级还需 716 积分
本帖最后由 尔冬呈 于
11:49 编辑
哈哈,你将文学版的功能搞错了,文学版是发表作品、表明自己观点的,不是教育人的,教育人那是学校的事。
喜欢教导别人,好为人师者,就该去课堂里。
还是一句话,有观点,就请表明论点,摆出论据来证明你的论点。以后不写文章、专好指教别人的人,少来文学版。
(剧本嘛,谢谢提醒,好歹有100多万的点击率撑着。不着急,还得仔细打磨。)
主题帖子积分
萧湖, 积分 4284, 距离下一级还需 716 积分
萧湖, 积分 4284, 距离下一级还需 716 积分
哦,明白了。哄哄的。看来文字功夫不错。
功夫不咋地,现丑也不丢人,闲着也是闲着!
主题帖子积分
白鹭湖, 积分 2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4 积分
白鹭湖, 积分 2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4 积分
之前就听说有网友跟你老人家争辩以后被您老人家去版主那边告了状封了贴。刚看了您的纵横五,果真发现您 ...
我来试试回你那几个问题吧:
1、第一条是个很大的题目,只能简要说说:土地国有化是社会主义政党土改的结果。很遗憾KMT试过二五减租,试过浙江、江西土改都失败了,历史证明了只有TG有能力打破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村宗族社会进行土改。这是工业化的前提,而工业化对一个民族来说意味着什么不需要我多说啥。看看世界历史,主要工业国家在工业化前都有这么个土地再分配过程,比如英国的红白玫瑰战争到护国主、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欧洲三十年战争、美国南北战争、日本的西南战争。反面典型就是印度和墨西哥。
顺便提一句:看看撒切尔夫人的私有化和国企改制的结果,作为平民还是不要太期待土地私有的利益的好。
2、古往今来,爱国的一般不会说啥理由,卖国的各有各的苦楚。从中行说到苏武,从张弘范到陆秀夫,呵呵。张自忠不会因为宋家把买飞机的捐款存在香港吃利息就不抗战,庞炳勋就算没有曲线救国这条理由该当伪军还是会去当。所以吧,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我就不妄评是非了。
3、这是我要说的重点,那些“生理学伤痕学”大师们所指的主要是邱少云和黄继光吧?
先说邱少云,来看一段纽约时报记者对僧人释广德的报道:“在他燃烧的过程中,他没有抽动过一块肌肉,没有发出一点喊叫,他本人出奇地镇静,这与他周围哀号的民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不信文字,那么自行上网搜索照片。再给你举一个战例:松毛岭战役,具体情况自行搜索。
再说黄继光,主要两点,第一他是否扑到机枪口上,第二在被击中的情况下为什么没有丧失战斗能力。照片和战友的描述都可以看到他的胸膛的肉被全部打空,只剩脊椎连接,这种伤势只有可能是枪口顶在胸前被连续击中才会产生,稍远一点不管美军是用的M2HB还是BAR都没有这个散布精度。
至于说中弹后的作战能力,请搜索一等兵Leroy Petry,他在双腿被打断,一只手臂被炸掉的情况下仍然战斗,还救了两名同伴。
说到这里,请允许我对那些网上的“伤痕学、生理学”大师由衷的说一句:我去年买了个表
主题帖子积分
白鹭湖, 积分 2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4 积分
白鹭湖, 积分 2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4 积分
好吧,我的回复为啥要审核?
主题帖子积分
勺湖, 积分 1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71 积分
勺湖, 积分 1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71 积分
哈哈,你将文学版的功能搞错了,文学版是发表作品、表明自己观点的,不是教育人的,教育人那是学校的事。
原来文学版是不可以教育人的,那么你洋洋洒洒、啰里不嗦地整出个系列,都到五了,无处不是一副先知先觉的教师爷模样,忙的什么劲?我的一些观点,在你的系列之一里,已经和你有所交流,如果健忘,自己去复习。
至于说“以后不写文章、专好指教别人的人,少来文学版”。实属荒谬。其一,你说了不算;其二,作为勇于论战的相关人,这样说法无法体现你的信心和勇气;其三,也是最关键的,大家都不来了,你那神剧还有人点击吗?毕竟那100万点击量不完全是你个人所为,大家都不来了,你会寂寞吗?
憋了多日才憋出个“之五”,几易其稿别人不清楚你本人总是清楚的,就这还如此狂妄?你无聊难不成别人必须和你一样无聊才行?
你不说还真没注意,你那神剧点击量超过113万了,了不得了不得。那么火的一个剧本,没想到搬上舞台?要不找个乡下戏班子,是不是能接下你这剧本,也未必可知呢。
自娱自乐的东西,还就当真了。
自醒!自省!
主题帖子积分
萧湖, 积分 4284, 距离下一级还需 716 积分
萧湖, 积分 4284, 距离下一级还需 716 积分
本帖最后由 尔冬呈 于
13:34 编辑
原来文学版是不可以教育人的,那么你洋洋洒洒、啰里不嗦地整出个系列,都到五了,无处不是一副先知先觉的 ...
“啰里啰嗦整出个系列,都到五了”
你也啰里啰嗦的整呀!怎么一篇未见?
我从不在文章之外指责别人怎么地、怎么地,指责别人谁不会,不要选论点,不要找论据、不要写论文,多轻松!
以文亮剑,乐见论争!
主题帖子积分
勺湖, 积分 1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71 积分
勺湖, 积分 1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71 积分
“啰里啰嗦整出个系列,都到五了”
你也啰里啰嗦的整呀!怎么一篇未见?
对你这个问题,27#已经给出答案。如果还不够,请到你的系列一中去找。建议将你发言中图标去掉,人不可以如此浅薄。
主题帖子积分
萧湖, 积分 4284, 距离下一级还需 716 积分
萧湖, 积分 4284, 距离下一级还需 716 积分
对你这个问题,27#已经给出答案。如果还不够,请到你的系列一中去找。建议将你发言中图标去掉,人不可以 ...
这个特好玩!活跃一下气氛嘛。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7:12签到天数: 679 天[LV.9]III主题帖子积分
白马湖, 积分 2079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208 积分
白马湖, 积分 2079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208 积分
尔冬呈老师的《之五》,论题、论证、论述都很精彩,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最后一段说得好,很有现实意义。
@尔东呈:“当然,中国政府反击国外敌对势力的斗争是有清晰界线的,受其蛊惑的网民与国外敌对势力并不是一个概念。我们的国人大可不必一提“国外敌对势力”就敏感反感,认为这是国家在拿大帽子压人。殊不知,国人这样做的结果,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是将自己划入了敌对势力阵营的范畴,客观上起到为国外敌对势力帮忙造势、致谣言三人成虎的效果。而这,正是国外敌对势力所精心追求的。”
持续关注中......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7:12签到天数: 679 天[LV.9]III主题帖子积分
白马湖, 积分 2079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208 积分
白马湖, 积分 2079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208 积分
@尔东呈:“当然,中国政府反击国外敌对势力的斗争是有清晰界线的,受其蛊惑的网民与国外敌对势力并 ...
持续关注中......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7:12签到天数: 679 天[LV.9]III主题帖子积分
白马湖, 积分 2079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208 积分
白马湖, 积分 2079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208 积分
问候陈老师好!淮水安澜文学网,是文学的网络,也是政治领域的一个平台,我不参与政治,但是支持陈老师正能 ...
文学是含有情感的政治表述形式
持续关注中......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7:12签到天数: 679 天[LV.9]III主题帖子积分
白马湖, 积分 2079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208 积分
白马湖, 积分 2079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208 积分
在文学版混,就靠文字说话!
持续关注中......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7:12签到天数: 679 天[LV.9]III主题帖子积分
白马湖, 积分 2079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208 积分
白马湖, 积分 2079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208 积分
& & &关于谎言能否成为真理,我们且不用去寻找戈培尔名言中的逻辑破绽之处,我们单从希 特 勒、戈培尔的最终结局就可以看出,谎言只能是谎言,谎言永远成不了真理。想当年,希 特 勒用德国遭受“波兰侵略”这个借口,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现如今,查遍世界史典籍,所有关于希 特 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借口“波兰侵略”之说,都被后人毫不留情地打上了“谎言”的标签!而与德、意法西斯同为世界法西斯联盟的日本军国主义,为发动侵华战 争,于1931年制造“柳条湖事变”,1937年制造“泸沟桥事变”,都曾撒出弥天大谎......&
持续关注中......
主题帖子积分
白鹭湖, 积分 3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1 积分
白鹭湖, 积分 3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1 积分
功夫不咋地,现丑也不丢人,闲着也是闲着!
文字功夫的确不怎么样?但心理素质还是不错的。用通俗的话讲就是脸皮。(*^__^*) 嘻嘻……其实你写的这些系列的命题都是极好的。可惜你内功不行。写不出新意来。都是把别人的东西东拼西凑在一起。最后变成了空洞的说教,喊口号。逻辑性也不行,也就是说经不起推敲。自然很难让人信服。以后想写此类的文章。一定要多加强理论上的学习,尤其是习主席最近关于文艺创作的讲话。深刻理解。融会贯通。对你以后的写作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主题帖子积分
白鹭湖, 积分 3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1 积分
白鹭湖, 积分 3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1 积分
哈哈,你将文学版的功能搞错了,文学版是发表作品、表明自己观点的,不是教育人的,教育人那是学校的事。
文学版不但是发表作品的地方。更是所有喜欢文学的朋友互相交流的平台。对文学共同的爱好让大家相聚在一起。互相尊重。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彼此分享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感悟。
不写文章就让人少来文学版。不好这样讲话的。那不演电影就不让进影院。这是什么逻辑啊。好霸道哦。(*^__^*) 嘻嘻……可惜你写那些系列。分明篇篇都是好为人师的文章。教育我们文友们在文学版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主题帖子积分
荷湖, 积分 37, 距离下一级还需 -7 积分
荷湖, 积分 37, 距离下一级还需 -7 积分
这个特好玩!活跃一下气氛嘛。
感觉楼主性情大变,狂妄霸道颜厚没牙。最近《葵花宝典》练多了吧,新的一个岳不群。
Powered by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内容
必修4 第二单元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网站长期坚持免费免点免注册使用,目前拥有200000条资源,资源点击突破4800万人次!
思想者园地★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思想者园地
探索真理的历程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识记 :(1)实践的含义
(2)实践的构成要素
(3)实践的特点  
◇理解: (1)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实践活动的三种形式  
二、重点、难点:(1)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课前预习填空】
1.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是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
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
。实践具有三个特点:
(2)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首先是由
决定的。实践的基本要素有
。其次,实践的活动过程及其结果也到
,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3)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
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
(4)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
的活动,而是
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
是根本不存在的。人的实践活动是
发展的。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的实践的
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
的制约,是一定
的产物。  
(5)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一是
。其中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6)实践是认识的
。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
中、在主体和客体的
中才能完成。  
(7)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
,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
,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
(8)实践是检验
联系起来加以
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
。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东西变为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
和实践产生的
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9)实践是认识的
中来,最终还要回到
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
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课前测试】1 人们常说,做事要“三思而后行”。这表明(
A、认识总是先于实践而产生的
B、认识是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C、认识决定并指导开展实践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活动  
2 .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世界各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问题,都与整个世界密切相关。这说明实践是(
)  A.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B .客观的物质性活动C .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 .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3.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因为(
A .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B.实践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  
C.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物质的东西 D .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  
4.人们通过实践可以把头脑中的观念存在变为现实存在,主要体现了实践的特点是(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客观规律性  
【教学过程】一、实践及其特点  
活动一:相传唐朝名画家戴嵩善于画牛。他精心绘制的一幅《斗牛图》被人们视为珍品。一次,藏画家把这幅画拿出来晒,恰巧被一牧童看到了,牧童不禁哈哈大笑。藏主问牧童为什么发笑,牧童答到:牛在角斗时,尾巴总是夹在两腿中间,绝不会翘起来。这画上的牛尾巴翘得象一根竖起来的棍子,叫人不由得发笑。为什么戴嵩的画会招致小牧童的嘲笑?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活动二 ①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②中国为加入WTO进行艰苦的贸易谈判 ③学习理论、讨论问题、研究学问
④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⑤工人做工、战士打仗、教师讲课
⑥《2010年远景规划的发展目标》
⑦学生教室里听课
⑧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共同 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
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⑩小行星撞击地球
学生讨论:⑴上述选项中哪些属于实践?你能结合课文43面得“专家点评”说说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种实践形式吗?  
⑵你能说说这些实践活动都具有哪些特征吗?  
活动三: 2004年1月25日,美国“机遇”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和正在太空进行火星探测之旅的美国“勇气”号一起用更先进的生化手段探测火星上是否存在过生命,是否还尚存微量生物的迹象。火星探索是否属于实践活动?人类探索火星的目的是什么?  
“狡兔三窟”、“燕子筑巢”、“蜘蛛织网”、“狐狸躲避猎人猎枪趋利避害”。这些动物的活动也是能动性的实践活动吗?  
你能说说为什么“最蹩脚的建筑师也比最高明的蜜蜂聪明”吗?  
活动四:《鲁滨逊漂流记》中水手鲁滨逊在船只蒙难后流落到孤岛,经受长期离群索居的孤独生活。鲁滨逊用自己的双手在荒野中掘山洞,打围墙,为自己筑起一个安全坚固的“城堡”。有了住,还得有吃。从船上运下来的食品虽然不少,但确是有限的,如果不自力更生,就会坐吃山空。于是鲁滨逊又开始自己种庄稼,圈养家畜。鲁滨逊独自一人生活在孤岛是否完全脱离了社会?  
有人听了《愚公移山》的故事,深为愚公的精神所感动,但同时又认为愚公毕竟还是“愚”:为什么一定要用锹挖、用肩挑,一年才往返一次,而不用炸药炸、用卡车运呢?  
◇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改造客观世界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社会之间的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修行、辩论等不是实践。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活动五:据记载,著名小说家莫泊桑要在一部小说中细腻地描写一个人被踢之后的感觉,但他本人没有这种体验,觉得实在难以下笔。于是他走到大街上,迎面正好遇到一个乞丐。莫泊桑迎上去,言辞恳切地说:“请踢我几脚好吗?”那乞丐莫名其妙,愣住了,以为他精神失常。莫泊桑继续赔笑,又从口袋里掏出钱来说:“你踢,我给你钱。”那乞丐一把抓住钱,伸脚猛踢了莫泊桑的屁股一下。莫泊桑忍痛揉着屁股,忙跑回屋,飞快记录这一真实被踢的感受。为了描写一个人被踢之后的感觉,为什么莫泊桑要让乞丐踢他呢?  
能不能说:认识有两个来源? 一切真知都来 源于实践
个人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取  
阅读教材《庄子.齐物论》 “齐是非”和“是非莫辨”的思想”,讨论回答。⑴既然我胜了你不能说明你错,你胜了我也不能说明我错,那么,第三者为何也不能说清谁对谁错?”⑵你、我、第三者都无法判断谁对谁错,怎么办呢?  
活动六: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长期以来黄鼠狼被冠以偷鸡专家的恶名。黄鼠狼是不是偷鸡专家呢?出现三种认识:是、不是、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哪种观点对呢?如果每个人都各执一词,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就会无法分辨是非。也就是说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来回答。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就必须超出认识的范围,从认识之外寻找判断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标准。黄鼠狼自身不会说我是偷鸡专家还是不是。也就是说客观事物不会“自言其明”,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那我们怎么知道黄鼠狼是不是偷鸡专家呢?(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如华东师大生物系几位教师,用了20年时间作了一番调研,先后解剖了近5千只黄鼠狼,发现只有两只吃了鸡。他们对黄鼠狼的进食情况也做过实验。第一天,在装黄鼠狼的笼子里放进活鸡三只,带鱼一段,黄鼠狼只吃了带鱼。第二天,放进了鸡、鸽子、老鼠,黄鼠狼吃了老鼠。到了第三天,只放活鸡,因为没有其它可吃,只好吃了鸡充饥。经过反复的调查,他们认识到黄鼠狼不是偷鸡专家,而是吃鼠的能手。  
5 P46探究——这位归国博士为什么要来到草原?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课堂总结】“113”  
【课后练习】  
◇名言题化(结合课本P44)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告诉我们(
A、认识只能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
B、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C、实践是认识的一个来源
D、实践不断给认识提出新课题
◇名言题化(结合课本P44)“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科学技术在实验室不如在实践中发展快  
C、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D、发展科学有功的主要不是知识分子,而是人民群众
3.“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句话告诉我们(
A、认识来源于实践
B、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007广东单科)2006年12月,科学家通过比较火星探测飞船在过去7年中对火星表面相同地点拍摄的照片,提出一个大胆的推断
火星上现在就可能存在生命所必需的液态水。这一科学探索活动表明(
A.人类能够在实践中认识自然
B.自然界的变化不可能受人类的影响  
C.人类能够在实践中改造自然
D.自然界随人类意识变化而变化  
5 (2008海南单科) “嫦娥奔月”表达的美好理想,经过人们千百年的努力,在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通过“嫦娥一号”探月活动的成功正在成为现实。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表明 (
①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②认识能力的提高是科学实践成功的首要因素
③认识能否达到目的依赖于实践的社会历史条件 ④正确的实践目的是认识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D.②④  
6(2008海南单科)在今天,“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理念,不仅激励人们在体能上刻苦训练以追求超越,更激励人们通过体育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来实现这种超越。体育科技的发展,体现了人类对自身能力认识的发展,推动世界纪录不断被刷新,这表明(
A.认识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实践的不断发展  
B.认识具有自我超越的内在力量,并成为实践发展的动力  
C.认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永无止境  
D.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有机统一。下列关于实践的基本特征中,体现唯物主义的是(
A.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B.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C.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D.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8.有人认为个人的渊博知识一是来源于亲自实践,二是来源于书本知识。这一观点(
①认为人的认识有两个来源
②否定了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
③承认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④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D.②④  
9 .2008年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30周年,这场大讨论不仅反映了思想、理论界需要统一的真理标准的界定,也反映了中国社会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这表明(
A.真理标准问题也是变化的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D.实践决定认识的水平  
10由于塑料袋产生的垃圾对环境造成的白色污染日益严重,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对策。我国自 2008年6月1日 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这反映了(
A.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B.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课题,促使人们去解决D.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  
11.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是 ( )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2.下列观点包含实践是认识基础的有:()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④百闻不如一见 ⑤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D. ③④⑤  
二、非选择题  
16、材料: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角度,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哲学依据。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学习目标】 ①掌握真理的含义。②理解真理是客观的、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理解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③应用具体的事例分析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和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进而懂得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依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并有很强的德育功能)。   
难点:真理的客观性(依据:比较抽象,理论层面较高)。  
【课前预习填空】  
1、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是标志
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3)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认识,但其中只有
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
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面前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4)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
,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
(5)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
来说的,都是
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
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
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7)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
。认识受到
的制约。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
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
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
,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
。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从
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8)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
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
作为认识基础的
,因此,人类认识是
。追求真理是一个
的过程。  
(9)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
,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
(10)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
,在实践中
,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课前练习】1.真理最基本属性是(
D.能动性   
3.“凡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  
A.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
C.主观真理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仅有的观点
D.混淆了真理同人的一般认识区别的错误观点  
4.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真理是有条件的,谬误是无条件的  
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5.对“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正确的是()  
A.在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认识中真理只有一个
B.真理与谬误没有界限  
C.任何人必须承认认识的真理性
D.任何人获得真理的途径都是相同的  
6.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A.一概而论
B.三人成虎
C.百感交集
D.千虑一得   
7.认识运动所以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是因为  
①事物矛盾的暴露有个过程 ②事物本身的复杂性③认识本身的复杂性④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
⑤人们的实践及其认识条件的历史性 (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⑤
D.②③   
【教学设计】  
一、真理是客观的、惟一的——真理是绝对的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1 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
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  
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中,什么样的结论能够被称为真理?
对同一种事物的认识为何会有真理和谬误的区分?  
1、真理是客观的  
探究题:为什么说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2、真理是惟一的
判断题 :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权威和科学家手中  
分析说明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相对的  
1、真理是有条件的  
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大家能回答吗?为什么?  
2、真理是具体的  
“造反有理”这个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981年美国成功发射并返回世界上首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使可重复使用的天地往返系统梦想成真。1986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72秒后爆炸,包括一名教师在内的7名美国宇航勇士丧生。航天飞机失事后,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航天技术呢?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自己的挫折呢?我们对航天(地球月球认识)能不能一步到位?   
1、认识具有反复性(探究原因)  
2、认识具有无限性(探究原因)  
3、认识具有上升性(探究原因)  
【课堂总结】“133”  
【课后巩固】  
1(2008广东单科)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2(2008江苏单科)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但是,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
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真理是(
①因人而异的
③有条件的
④客观的  
D.②③  
3(2008山东单科)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
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C.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4 .四川汶川大地震引发巨大灾难,但目前,人们还不能进行准确的预测(
A.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应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认识  
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地震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并无规律可循  
D.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到地震的发生  
5 “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
A.由于条件的限制,人们在每一层次上的正确 认识在深度上都是有限的  
B.人们认识事物所能达到的程度完全取决于 客观条件本身  
C.人们并不能使每次获得的认识都是正确的
D.人们在每一次对事物的认识上都具有终极的意义  
辨析: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所以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  
有用即真理。  
3 真理是绝对的  
材料题: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组织数百位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测、调查、实验和分析探讨,先后发布了四个“气候评估报告”。1990年报告称“近百年气候变化可能是自然波动,或人为活动,或二者共同影响的结果”;1995年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和气候系统的影响已经可以“被检测出来”;2001年报告认为,“新的更强证据表明,过去50年观测到的大部分气候变暖可能归因于人类活动”;2007年报告强调,“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并将这种可能性从2001年的约66%提升到90%以上。    
结合“气候评估报告”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描述,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  
本文关键词:|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200000余条,下载突破48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
在 谷歌 中搜索:
在 百度 中搜索:
在 搜狗 中搜索:
在 搜搜 中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人成虎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